道德与价值观念

2024-05-19

道德与价值观念(精选5篇)

道德与价值观念 篇1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动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中的主导地位, 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 是新时期党在社会意识形态上的指导思想。道德作为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规范调整着人们在社会交往的利益和行为, 是社会价值观的基础。由于生产方式起源的差异, 经济基础的不同,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文化必然呈现出各自的独特形态, 表现在中西道德价值观上就是对道德的基础、本质、效用等方面的分歧乃至冲突。随着世界经济合作和交流的日益频繁, 尊重并理解道德差异, 在继承我国传统道德的优秀基础之上, 吸收西方道德的精华, 形成和我国新时期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新道德文化, 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作用, 是我国道德文化繁荣与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道德文化的起源差异

道德从何而来?道德是人的道德,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人类个体与他人不同, 且有着利益关系并且可以通过协作能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之时, 道德便得以产生。

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方式。远古时期, 我们祖先长期耕作在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的黄河流域, 随着自然季节变化而春播秋收, 以家庭为单元, 守护着自己的田地, 固守在稳定的地域内进行农耕生活。在这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小农社会, 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基本是在家庭、家族熟人圈子中完成的, 人们深感只要家族成员团结合作、勤劳节俭, 邻里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帮助就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的侵扰, 维持生存。于是崇尚自然、长幼有序、家族团结、勤俭克制就成了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就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 以家庭熟人为基本社会关系基础的道德体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家庭扩展成了家族和国家, 但农耕的生产方式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于是以家庭为基础的道德传统就上升成了封建国家的道德文化, 长幼有序变成了等级观念, 对亲人的爱变成了“仁、义、礼、智、信”的社会责任, 对故土家园的眷恋化作为“爱国主义”精神, 对家庭家族的责任变成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 与邻里的和睦相处变成了“以和为贵”社会交往基础。

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 而古希腊地处地中海区域, 紧邻大海, 岛屿多岩石多, 土壤贫瘠, 气候多变, 不适宜农业生产。在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下, 决定了希腊祖先必须向临近的大海要生存, 走出去求发展;而大海的汹涌无情不仅需要男人们勇敢精诚的合作, 获得的劳动成果还需要理性智慧予以均衡, 走出去也迫使人们进行商业活动, 以手工艺来弥补资源的缺陷。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上, 分工合作、交换分配就成了希腊最初文明发展所面临并要给予正确回答的核心问题。在这种海洋和商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 知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变成了西方人普遍信奉的道德价值观念, 而认识人类自身就成了哲学的核心问题, 使用知识来给予解答就成了人们理性思考的结果。于是, 对理性精神的尊重, 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对规则制度尊崇, 注重自我进取精神的培养, 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就成了西方道德文化的基础。

二、道德价值观的差异

1. 理想“道德”的人格目标, 成“圣人”和“智慧王”。

诞生于农耕生产方式之上的我国道德文化是从认识人之德行开始的, 对人性“善”与“恶”的讨论一直是古代中国哲学基本问题。传统儒家认为人性本“善”, 认为人天生即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而这四端正是仁、义、礼、智的“善”的源头。因此中国道德文化的核心就是对于人的“善”的本性之挖掘和培养, 道德人格的塑造目标就把人们教化成具有“仁爱”之心的为社会和国家所欢迎的圣贤君子, 其中“圣人”是道德人格的理想境界。

与中国不同, 西方社会则认为, 人的本性是“恶”的, 趋利避苦是其本能, 但人更重要的是具有理性和智慧, 正是这种理性和智慧的灵魂使人区别于动物界。在古希腊人看来, 人的生命是肉体和灵魂的统一, 肉体是构成生命的基础, 灵魂才是生命的本质, 物种之间区别并不取决于肉体的不同, 而是灵魂的差异。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就是根据灵魂的不同, 把世间万物分为植物、动物、人类三个等级, 认为人与动物和植物相比, 除了具有动物和植物灵魂的所有生命机能之外, 还具有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所以是最高级的, 而思维能力就是人的理性, 是理性将人与其它生物相分离,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理想的道德人格应是拥有知识和理性的“智慧王”。

2. 道德价值观的基础, “仁爱”与“正义”。

在中国道德文化中, 追求“仁”和“义”是其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其中“仁”位于仁、义、礼、智、信的首位。古 (代学者对“仁爱”极力推崇,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写到“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在《孟子·告子》中曰“生, 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身而取义者也”。“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一直是儒学所主张道德准则并为社会所推崇。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仁义”一直成为我国社会作为衡量个人道德品行以及官员是否得民心的基本标准, 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以孝安家”的民间传统、“以德治国”的政治哲学和“以和为贵”的人际标准;也导致了对“仁义”道德作用的盲目夸大, 使得从古至今我国文化缺乏对秩序规则的重视尊重。

西方文化传统的原则则强调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并认为正义是核心和基础, 是智慧、勇敢、节制的最终目标。作为西方政治文化的鼻祖, 柏拉图认为是因为人们对正义执着追求的美德, 产生了智慧、勇敢、节制等相关道德德性, 他在《理想国》中就从城邦和个人两个层面来阐述正义, 指出城邦正义就是城邦中的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 相互配合, 而个人正义则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等德性的和谐共处;认为正义就是社会各阶层安于自己天赋决定的地位和职责, 保证社会在和谐秩序之中运行。

3. 道德价值观的原则, “奉献”与“平等”。

注重“奉献”还是强调“平等”, 是中西道德价值观的又一重要差别, 这与中西道德文化中对道德本质的认识不同密切相关。在中国道德文化中, 利他主义的历史源远流长, 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典故就是宣扬这种不问缘由的利他主义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孔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早提出“义”的概念之人, 他在《论语·里仁》明确表示说“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其“义”所表达的就是奉献精神。在这种“利”“义”观影响下, “克己奉公”“先公后私”一直是我国道德文化表彰弘扬的优秀传统。流传于民间的二十四“孝”中的家庭美德, 均以标榜对家庭对长辈奉献乃至于牺牲为内容的, 文学典故所倡导弘扬的“忠孝节义”也是以“奉献”为核心价值。从古至今, “奉献”精神一直是被整个社会尤其是统治阶级推崇的道德价值原则, 乃至于将这种奉献精神融入成“礼”, 衍生成对封建等级特权法的认同。

与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 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传统根深蒂固。自由平等、权利责任的思想贯穿着西方文化以来的各个方面。在基督教文化中, 上帝是唯一的高高在上的不可跨越的“神”, 其他人都是带着“原罪”的“羔羊”, 宣传除了上帝之外, 所有的人是完全平等的。在世俗社会, 文化传统是崇尚法律法规, 认为法规制度是人们平等的保障, 是正义、权利的化身, 是对自由的最大拯救。道德价值观重视个人在整体组织中的协调性, 主张通过责、权、利的统一来履行个人道德规范和体现人生价值。

4. 道德实践:返求诸已和外求规则。

如何实践道德理想, 将道德修养变为现实行为。我国道德文化主张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继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以实现人生理想, 号召“自天子以至庶人, 亦是皆以修身为本”主张“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要求人们通过反躬自问、反求自识、省思体悟的方式来实践道德修养。《论语·学而》中曾子所讲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我国道德文化中对道德实践中注重个体道德自觉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加强内化的品德, 强调内在的超越, 注重自我修养, 是中国道德实践的主要途径。

西方人的道德养成则更主张对道德信仰的遵守和道德规范的尊重。在苏格拉底看来, 通过知识认识人类自身, 通过理性智慧设计出良好的制度实现对“城邦”的和谐管理, 通过规则的导引从而避免人们如同牲畜一般论为感性欲望的奴隶。著名哲学家康德总结道说:“人类, 就其属于感性世界而言, 乃是一个有所需求的存在者, 并且在这个范围内, 他的理性对于感性就总有一种不能推卸的使命, 那就是要考虑感性方面的利益, 并且为谋今生的幸福和来生 (如果可能的话) , 而为自己立下一个实践准则。”

三、结语

马克思曾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是前后相继的,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无根的。五千年来,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与其灿烂的中华道德文化息息相连;正是在浓浓的“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家国情怀中, 在忘我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里, 在厚厚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爱情怀下, 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当然, 产生农耕生产方式之上的我国道德文化, 也有其糟粕和不足, 对此我们也应有清醒的认识, 尤其是其中对等级特权的认可、对法规制度建设的忽视等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障碍。诞生于商业和海洋生产方式之上的西方道德文化, 其理性智慧的精神、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对规则制度的尊重尊崇、对责权利的明确划分等也为世界经济和人类的文明做出杰出贡献, 但其中的个人主义, 将人们之间人交往视为纯粹的金钱关系等思想却抑制了人类美好道德文化的产生。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和合作, 尊重和理解中西方道德文化的差异和不同, 在继承我国优秀道德文化的基础上, 吸收西方道德文化之精华, 形成适应于新时期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新型道德文化, 充分有效的发挥道德文化在社会价值观中的基础作用, 为新时期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提供有效的支持应是道德文化建设的正确选择。

道德与价值观念 篇2

浅析儒家观念与新加坡的道德教育

儒家文化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儒家学派的学说,经过多年的.历史演变,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坚持了自身的基本价值观,另一方面又适应本国国情,不断重塑自己,使其在薪加坡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新一代新加坡人的道德风貌,维系了多种族、多宗教国家的和谐稳定.

作 者:刘娟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4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12)分类号:G642关键词:儒家观念 新加坡 道德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与价值观念 篇3

语文教学价值理念素质教育语文课程相较其他课程,如物理和化学,历史悠久,传承已有千年。历来夫子教授的内容,大多是语文的知识,其中不乏阐述了很多的价值理念,成为我们后世学习与倡导的精神,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和“寸寸山河寸寸金”的爱国主义情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厚友情;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无私的亲情;还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情感。每一句诗,每一段词,都带给我们无限的回味与享受。

一、语文价值观念概况

语文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对于我们实际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文化涵养与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语文价值观,怎样向学生传达这种观念呢,这是本文所要探求的主要问题。

首先,语文价值观念就是在语文教授这一范围内,主体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及其获得的一系列情感情绪。在实际教授中,因为观念的产生是因人而异,有正误之分,因此我们要倡导正确的语文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科学认识,并逐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爱好。这里的主体,不是教授语文的教师,而是学习语文,接受教育的学生。

其次,正确的语文价值观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文化涵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下,学生表现出的语文文化素质是不同的,良好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涵养的提升,相反,良好的人格塑造或涵养的提升速度就慢,或是不易塑造与提升。即使接受的是同一水平、相同程度的文化教育,也会因个体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特色的语文文化素养。重申语文价值观的意义,它能从根本上整顿学生错误的学习方法,从源头上清理低效率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厌倦语文、逃避语文学习的不利形势。

二、语文价值观念的培养途径

1.关键在于深入实践

唯物辩证法原理阐释: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踐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这种循环往复的认识规律。语文价值观念作为一种认识,它的获得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深入实践,只有学生不断贴近实践、亲近语文知识,不是以完全绝对的意义脱离语文课本,对语文教学充满期待与热爱,那么在探索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就必然能够提升语文涵养与文化素质。通过反复的学习与验证,通过教师的辅导,师生之间的无隔阂、无障碍性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频繁交流,促使科学的语文价值观不断形成,并最终以体系化和规范化的表象展现出来,以供更多的受教育者予以参考和借鉴。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语文价值观念的另一种获得途径——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升华认识,这对于中小学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与高度的,因为,这种提高认识即意味着学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的沉淀作为前提,以此来不断积累语文知识,掌握足够的、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来促进原有认识的飞跃。

2.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

探究式学习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古以来的死记硬背,“比葫芦画瓢”的机械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坚决摒弃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扼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为学生预留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体会思想驰骋、心神遨游的感觉,促进学生的真情流露和个性的张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时候,尊重语文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地位与作用固然重要,但在探究的前行道路上,着重促进学生母语交流的规范性进行,培养学生对不同言语主体的尊重感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良好品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涵养水平的提高,而且对于未来社会的和谐建设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张世禄是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家,他将“读者要为作者着想,作者也要为读者着想”作为语言交流与学习的重要准则。这句话也是对孔子“忠恕”之道的完美阐释。“忠”是上“中”下“心”,尽力为人谋,告诫作者在做文章时要将自己的心置于读者心中,要考虑读者或听众在阅读或倾听的时候所可能获得的感受,以求文章的共鸣效应。“恕”是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能强加给其他人,作者本身如果不想看假象,读假话,那么在做文章时,就不能写这样的语句来蒙骗读者或听众。总地来说,就是要心中有他人,为他人着想。具体到语文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要将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国的古老而优秀的文化深入到学生心中,不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热爱语文和热爱祖国文化的良好品质,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观念所在。

3.培养科学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科学的历史观和文化观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与总结,是在学生对大量文字著作和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所谓科学的历史观,即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审视自我与观察生活,反对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语文知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知识的集大成者,它代表着本民族的发展历史,扬弘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与智慧;其表现出的语言文字是传达文化的桥梁,将之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进行传承,是因为它包含着世世代代人们的丰富情感和思想。所谓科学的文化观,是指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与背景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品味著名文章,用民族的古典文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情致,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意蕴与妙处,有些文章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更需要学生自身的感悟与领会。

三、结语

“一切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这样说过。当今时代背景下,真正的教育绝不是书本知识的灌输与因循守旧的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品质的锻炼与高层次文化涵养的培养。语文教学在这一作用领域所体现的该价值就尤为突出。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开始幼儿园生活的时候,语文就已经紧紧跟随我们,教授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我们要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学的价值观念对我们一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收益颇丰。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语文教授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实践,通过探究式学习方式,利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促进学生正确语文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霍光.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渗透[J].新课程(中学版),2010,(10):25.

[2]晏庆丰.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价值定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09):1-47.

道德与价值观念 篇4

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引导工作

为切实发挥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与优势,切实做到饱含真情实感地心系职工、服务职工,免渡河镇针对当前我镇女职工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进行了调查,切实感到要做好职工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引导工作。

一、基本情况

结合免渡河镇党委、政府、驻在单位、社区、村及部分企业妇女干部职工工作情况,确保了全镇妇女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实现全覆盖。同时,在各村村民代表中配备妇女同志,让她们参与到我镇社会管理工作中,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指导各妇代会委员、妇女代表、巾帼志愿者共同参与、维护妇女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机制建设。

二、开展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工作措施

经调查发现:做好基层职工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引导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现实的措施,又要有长远的规划动作。因此,要在大力弘扬和支持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同时,注意引导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价值观,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处理好工作与生活、劳动与享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帮助青年职工特别是女职工尽快走出利己的、唯利的、狭隘的误区,构造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建立现代行政制度的新的职工的价值取向,为推进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教育。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对它还不了解、不熟悉。还有人甚至对其产生误解,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因此,要使女职工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在广大职工中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宣传、学习活动,使更多的人懂得和掌握市场经济这门科学。只有真正懂得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才能真正地形成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竞争观念,才能真正地增强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

(二)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更好地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一个大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文明的商品经济,因此,人人都要讲道德。同时要培养干部职工的民主法制意识,使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系统工程。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女职工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使广大女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自觉抵制腐败、丑恶东西的侵蚀。

(四)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一个口号的提出,就会引导干部职工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甚至可以立见成效。

因此,提出一个口号,必须慎而又慎,不仅要考虑当前效果,还要考虑它的长远效果。更要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搞得不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而且入耳、入脑、入心。形势发生变化了,宣传对象变了,科学技术进步了,那么,教育方式、宣传载体、宣传工具也要相应地进行变化和改变,多利用新兴媒体及职工喜欢的方式进行宣传,只有这样,舆论导向工作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五)要切实关心女职工的生活。

在关心女职工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娱乐形式及广播、报刊、电视等宣传阵地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丰富多彩的、适合广大青年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特点的文化活动,以满足职工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娱乐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使之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可以说,女职工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发展和变化,是涉及多种学科、多种领域的边缘学科。它的表现所反映的,无疑也涉及到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落后与发展的、封闭与开放的许许多多的东西。有待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今后继续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四、今后工作建议

今后将更好的发挥基层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与优势,进一步做到饱含真情实感地心系女职工、服务女职工,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

免渡河镇工会委员会

个人品牌的价值与道德成本 篇5

个人品牌的建立对一个人的个人价值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1%的差错会导致100%的个人品牌损失。对此,请听专家的解读!

一、个人品牌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我们可以根据个人价值与个人无形资产与个人有形资产的关系,对个人品牌与个人价值进行计算,其公式为:

T =(T)I

TotalValue =(tangible)Individual brand value

个人总价值=(个人有形资产)个人品牌价值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个人总价值的大小,和他所拥有的有形资产的多少并不必然相符,还取决于这个人的个人品牌的大小。个人总价值与个人品牌价值是次方而非乘方的关系。在个人品牌价值一定的情况下,他所拥有的个人有形资产越大,那么他的个人价值越可以得到尽量大的发挥;在个人的有形资产一定的情况下,只要提高了个人品牌的知名度,其个人总价值就可以得到几何倍数的增加,此公式显示了个人品牌的建立对于一个人的个人价值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个人品牌价值的因素

個人品牌的价值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是究其本质,个人品牌的价值是由个人品牌的“产品质量”,以及个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的。

1、个人品牌的“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决定一个品牌价值的基础要素,所以,“产品质量”也是影响个人品牌价值的基础要素。那么,对于个人品牌而言,“产品质量”包括哪些元素呢?

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即,个人主要能够持续不断的为企业或社会解决哪些问题,做什么贡献,创造什么价值。例如,销售精英的基本技能是“销售”,理发师的基本技能是“理发”,焊工的基本技能是“焊接”等等。

二、个人的沟通能力。在合作风行的时代,一个人必须善于与他人沟通,善于整合多方资源,才能为企业或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进而才能为个人品牌价值加分。

三、个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需要优秀的人才,同时,个人也希望找到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但是企业和个人如何才能成功“对接”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猎头公司的存在足以证明这一点。因此,个人必须想法设法在目标受众中,提高个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占领目标受众的心智,让目标受众认可“个人品牌”,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个人品牌的价值。

总而言之,一个人在练好三项基本功的基础上,再掌握一些技巧,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够逐步塑造个人品牌,同时,为了能够提高个人品牌的价值,一个人最好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力提高个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个人品牌的精神价值

个人品牌可以商业化,也可以不商业化,非商业化的个人品牌的精神价值主要体现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与道德美感。精神价值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主要表现为“知行统一”“德才统一”两个方面。作为“个人品牌”研究对象的雷锋,他之所以能从平凡一员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精神所蕴涵的精神、价值是“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这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今社会的道德追求,对于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来说,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蕴含着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再比如,2005年2月20日下午4时50分许,由杭州开往温州的5107次列车开到温州鹿城区黄龙马坑村路段时,4岁女孩彭媛媛和8岁男孩小瞿正在铁轨上玩耍,河南来温州打工的民工李学生正好路过,跑到铁轨中间救了小瞿,去抓媛媛时,两人都被火车撞飞,当场罹难,小瞿获救。李同学的事件一时震动河南和浙江两省,网络悼念跟帖发言十万多条,凤凰卫视评其为“风范大国民”,CCTV感动中国也把他列为评选人物,青年作家夏凡以此写作了约20万字的《大国民》,他的名字一时家喻户晓。但是并没有进行商业化运作,没有现实的商业效益,但是对于唤醒社会良知、温暖人们的内心却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像这样的事例很多,以前的如雷锋、焦裕禄等,现在的有孔凡森、任长霞等。

当然,商业化的个人品牌,也具有强大的精神价值,品牌化的商人同样具有纳税、善待员工等社会责任与诚信、笃实等道义追求。

三、个人品牌的道德成本

最近,某著名相声演员代言的藏秘排油茶涉嫌虚假宣传被北京工商部门查处,引发了人们对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事件的广泛争议,可见,利用具有个人品牌价值的明星做广告可以借助明星的影响力,但也有风险。

不可否认,明星代言广告在短期内确实能为商家带来立竿见影的作用,然而弄巧成拙的也不在少数。某著名影星代言的某保健品因冒用希望工程名义赠送学校孩子作为卖点,结果同样引来了大众的穷追不舍;北京一不孕不育医院也被爆其是用钱炮制了一个“送子”神话,所谓的高疗效是亿万元广告吹出来的,一时引发全国媒体关注,两位明星代言人也遭到大众的广泛质疑。

很多明星对商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亲身体验、没有调查甚至未做基本核实,完全按照广告制作商的要求,言之凿凿地向大众宣传产品的神奇功效,获得丰厚报酬的同时,客观上成了一些不良商家的“吹鼓手”。这种明星虽然短期内为厂商带来了利益,却建立在滥用公众信任的基础上,付出的惨痛代价是牺牲了自己的威信和名望。

而目前明星广告暴露的最大不足,恰在于得其形而略其神,空用了明星的肖像,忽视了明星的人格特质,无法在品牌角色与明星之间建立起内在的逻辑关系,以体现出两者的关联性。广告代言是明星们的一条生财之路,但有些明星为了“荷包”鼓鼓,什么广告都接,结果误人又误己,自毁形象的同时,更给广大观众心里添堵。

实际上,文化与传播的多元化导致明星成为大众情人的时代业已退潮。一个成熟的市场,选择明星作为代言人,在受到明星粉丝追捧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种排斥——对喜爱所选明星群体以外的其他人的排斥。追星族们总是各有所好,甚至“爱憎分明”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广告商选择形象代言人,选此就意味着舍彼。而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向尽可能多的人散布消息。当然,精明的广告商都知道尽可能请具有最广泛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的明星做产品的代言人,但大众情人式的明星又容易导致品牌的个性丧失,这的确是一个两难选择。

案例:1972年6月17日,为尼克松筹划竞选连任总统的一些美国共和党人,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后来此事被揭发。牵连甚广,直至尼克松本人。为此,美国众议院责成其司法委员会调查有关材料,尼克松接到传票,被要求交出与掩盖水门事件有关的录音磁带,以完成对有关人员的审讯。此前人品声誉一直颇为人称道的尼克松称磁带中含有国家机秘,拒绝交出。联邦特别检察官和地区法院将此案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定名为《美国诉尼克松案》。

最终最高法院做出判决:一、特别检察官有权对他名义上的上司起诉,因为职责准许,审理类似案件也是最高法院的职责;二、尽管总统磁带中包含有属于特别行政权保护的内容,尤其是那些涉及国家和军事秘密的问题,但当这些磁带被作为犯罪案件的证据时,总统必须服从法院的命令,将磁带交出;总统的特权不能无止境地延伸阻碍司法审查的正常秩序;三、总统交出的材料与调查的罪行是否有关,不是由总统决定,而只能由法院来决定。

7月底,众议院相继通过3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福特接任。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面临国会的弹劾,辞去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自动辞职的总统。

应该说,因小失大的尼克松最懂得这句话:1%的差错会导致100%的损失,往往一个人的地位越高,他的个人品牌的道德损耗风险就越高。在这一点上,与产品、组织品牌的风险,完全不同,市场上如果某个产品的品牌出了问题,它还可以东山再起,或者换一个品牌继续生存发展,企业、组织也可以重建、重组,但是一个人的生命或时间却不可以推倒再来一次。例如,从事学术研究的某专家学者发表了一百篇论文,即便有99篇文章都是自己所撰,但是只要有一篇抄袭之作,人们就有理由怀疑他的所有文章都可能有抄袭之嫌,因此对于他的个人品牌中的诚信价值就有彻底怀疑、推翻的可能,在这个个人诚信危机和道德日益下滑的时代,一个道德水准高的人更加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这就是“1%的差错会导致100%的个人品牌损失”的个人品牌定律。

上一篇: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下一篇:液氯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