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物理

2024-11-05

高师物理(共8篇)

高师物理 篇1

摘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高师物理教学与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高师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程标准,高师物理,教学衔接

随着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课程理念的变革与课程体系的调整给高师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高师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脱节。怎样有效解决高师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是当前高师物理教学的紧迫任务。高师物理教学必须根据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转变教育理念、改革培养模式, 制定与培养模式相符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

1 高师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衔接存在的问题

中学物理与高师普通物理的内容体系大致相同, 都是质点运动学、牛顿定律、动量和冲量、功和能、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气体运动论和热力学基础、静电场、稳恒电流、磁场、电磁感应、波动光学、光电效应与波粒二象性、原子和原子核等等。在内容上编写上, 都是以基本定律和基本计算方法为主线, 对于基本概念的核心地位、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精神不够重视, 述说也没有特别的不同。这种状况,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高师物理的热情和兴趣, 影响学习效果, 无法实现高师物理的教育功能。

1.2 教学方法衔接存在的问题

在高师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传统的课堂讲授法, 实验法, 现代的发现式教学法, 包括问题教学法、讨论法等, 还有以学生为主的自学指导法, 物理学中特有的科学方法等等。这些方法如果不能进行科学的有机结合和使用, 就会使学生忽视对物理思想、方法、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实际上对于物理思想、方法及如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对物理学家的直觉力和洞察力的学习, 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而这些方面恰恰是我们所欠缺的。

1.3 学生的学习方法衔接存在的问题

目前, 高师物理专业学生在课堂学习不适应、学习兴趣降低、学生主动性不高。在听课方式上, 缺少预习, 不知道如何听老师讲课;课堂笔记的记录上, 不能很好的处理听课与笔记记录的关系。学习上遇到困难, 一半以上的学生仍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 只有极少数人能独立思考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物理学习兴趣的降低, 影响了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很少学生能够在课后阅读相关的物理参考书。

2 如何做好高师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教学

2.1 教学内容的顺利衔接

针对教学内容重复过多的情况, 高师物理教材必须尽快改革。高师院校必须根据知识经济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调整课程设置, 增加选修课, 增加实践性课程, 增加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教师要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实践、扩展视野、拓宽知识面, 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不断探索改革、更新教学内容。高师物理教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能够体现出高师物理教育专业的特色, 从而反映出高师物理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师院校物理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行家, 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

2.2 教学方法的顺利衔接

在高师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而且要展示概念和规律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过程, 使学生对物理科学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即在学生头脑中不仅仅有定义、公式, 还要有鲜明的物理图像。在学生实验教学中, 主要使学生熟练操作基本仪器, 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提高数据处理和计算机的应用,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 提倡把趣味性归还给物理学习过程, 讲究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同时要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使之与物理学科知识量急剧增长相适应。教师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的机会到实验室去演示、操作、制作或创新。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 形成鲜明的表象, 再通过思维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与规律。

2.3 学生学习方法的顺利衔接

高师物理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从而能够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下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 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此外, 学生应加强对物理学科研究方法的学习, 实现中学到大学学习方法的飞跃。学生应养成查阅资料、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 大量的还是在课外。如利用现代化技术与手段, 如网络上查询等以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 掌握学习高师物理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会看书、会听讲、能实验、善讨论, 勤思考, 能从中获得新知识, 巩固旧知识。

针对中学物理新课标, 加强高师物理教育与中学物理教育的衔接, 尽可能为国家多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晓峰.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问题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7, 5.

[2]李宁.解决地方院校物理教学难的问题-关注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J].红河学院学报, 2010, 8 (4) :103-107.

[3]兰智高.对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3 (6) :102-103.

[4]塔拉, 刘英, 莎仁.高师物理教育必须适应中学物理课程改革[J].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5 (5) :111-113.

高师物理 篇2

级评 二 级评价指标

专业 :

)

实习班级 :

满 参考

实习指 导老 师 :

评价等级( 权 重)

C D E 分 ( 0 6 ) ( 0 4 ) ( 0 2 )

价指标

分 分值 A ( 1 D

教学态 l 虚心听取指导老师意见 , 尊敬师长 , 团结协作 , 备课 、试 讲、听课认真 , 记录详细; 度与技 能 2 . 口语表达清晰 、标准 , 有感染力 , 科学性强 ; 板 书规范; 实验能力强 , 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

S

1 0

5 4 3 5 4 3 5 4 3

2 2 2

l

l 1

5

3 熟 知新课程理念 , 具有 较强的分析教材能力 , 按课程标准要 求和学情制定教学 目标 、编写实习授课计划 ; 5 教学准 备工作 4 . 根据教学 目标联系生活 、社会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案 , 教学方案准确详细 , 进度 安排合理 , 编写完整 ; l 5 5 5 . 搜集 、鉴别 和有 效利用校外的学习资源 , 制作精美 、规范 、适 宜教学的课 件 ; 6 . 把握课程进度 , 课 题导 人有创新 , 课后小结精辟 ; 7 . 课堂控制能力强 , 熟悉讲课内容 , 讲解熟 练、系统 , 且 逻辑分明 , 层次清楚 , 无错漏 ; 8讲解概念清晰 , 能深入 浅出 , 讲解 内容深度 、广度适当 , 重点 突出 、难点讲透 ; 教学实 9教法多样 , 实施灵 恬, 注彭 澍 缝能 力1 发雇学 生个陛; 施工作 l O . 熟 练应用 多媒 体手段辅 助教学 , 效果 良好 ; l 1 . 演示实验操作熟 练, 探究实验准备充分 、引导有序 ; l 2 . 语 言简练 、生动 、清晰 , 速度音量适中; 板书、图表整洁 、规范、设汁合 理; l 3 . 理论联 系实 际 , 结合教学进行思想教育 ; 教学效 l 4 . 按 时上下课 , 注意维持课堂秩序, 教学认 真负责, 注意言传身 教, 丸 表 ;

果 l ( 】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2

2 2 2 2 2 2

l

l l l 1 l l

5 5 5 5 5

4 0

5 5 5 5 5 5 5

2 1 2 l 2 l

2 1 2 l

l 5 . 讲授效果好 , 学生理解 、掌握所学内容 ; 注意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 , 改进教学 ; 1 6 . 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 批改作业或实验报告及时 、认真;

2 l

教学辅

助工作 1 7 注重课后总结 , 及时辅导 , 辅 导认真 、耐心 ;

l 8 . 能根据教学 目 标 编写试卷 , 分析试卷 ; 学生考核成绩记载全面 ;

l 5 5

5 5

5 4 3

5 4 3 5 4 3

2 l

2 l 2 l

l 9 . 教学实习总结全 面、实事求是 , 书写认真 、规范, 对实习过程 中出现 的问题分 析透彻 , 并提 出科学 的解决方案以备 总结与 借鉴 ;

.

在指导 教师的指导下熟悉 教学实习环节 和工作 流程 , 实习期间全程指导学生 , 对学生 管理严格 , 工作认真到位 , 1 ( 】 指导 2 O 随时关 注教学 实习计划执行情况 5

5

4

3

2

l

1 . 在评 分栏内相应分值上打“ V” ; 总分 2 . 累计 各项一级评价指标得分 :

3 . 累计 总分。

1 m

总 分

三、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工作评价表 的应 用

物理高师实习生尚欠 缺的能力 , 可 以供高 师物理教育专业参考 ,

物理教育实习生教学工作评价 表首 先在桂林 师专物理教育 如应 考虑对大学 物理实验课 程进行改革 , 以适应基础教 育改革 专业 2 0 0 8 年的教育实习工作 中试用 , 后 经对指标体系 部分内容 的需 要 , 还 可以加强 高师生能力 的培养 , 提高对 中学生 的管理 、 进行微调 , 继续在桂林师专 物理 教育专业 2 0 0 9 年、2 0 1 0 年、2 0 1 3 教育 能力和对课 堂 的控制 能力 , 以适应学生 群体不 断成 长对教

年 的教学实习工作 中应用 。 师 的新要求 。圃

2 0 0 8 年、2 0 0 9 年、2 0 1 0 年和 2 0 1 3 年使用评 价表对高 师物理

教 育专业 教学实习工作 进行评价 的结果表 明 : 加 强了评价 目的

[ 参考文献]

[ 1 j 张颜 萍. 初 中物理教学 实习应 掌握 的基本要素[ J ] l 甘肃 高师学报 , 2 0 0 5 ( 2 ) [ 2 ] 金 娣. 教育评价 与测量 [ M] . 北京 : 教育科学 出版社 , 2 0 0 2 . [ 3 ] 范建玲. 基 于乡镇 中学教 育主体现状 : 实习生班主任 工作评价体系 的构建

的学习环节和信息反馈环节 , 有效发 挥了教育评价的导 向、改进 功能, 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 统计 出的实习成绩排 序与综合 各方面 意见对 实习生的评价结果一致 , 即定量 、定性评价与 实际 公正性 和激励性 , 分 析评价结果 还可 以引导 实习生反 思教学上

J _ _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 报, 2 0 1 2 ( 3 ) . 情况相 符 , 教育实习评分 的可信度较高 , 评价结果 具有客观 性 、 [

[ 4 ] 易其 顺. 师范生校 内试讲 双重量化考核研究 [ J ] 南宁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学

报, 2 0 0 2( 9) .

取 得的成绩和存在 的不足 ,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 通过评价反 映出

高师物理 篇3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主要包括:基本仪器的认识和使用能力、设计实验计划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总结能力、研究实验创新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和基本实验素养。实验教学能力包括实验的讲解、运用、组织和探索教学规律等方面的能力。

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培养学生实验与教学能力的模式,并进行了新的评价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与评价方式是:摸底诊断(调查了解阶段, 诊断性评价)→提出要求→实验研究→讨论讲解→设问答疑→教学检查(实验教学技能训练阶段, 形成性评价)→结果验收(考核评价阶段, 终结性评价)。

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摸底诊断。在本课程开设之前,制定一套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学生在实验技能训练前的基本实验情况、基本实验理论和能力,以便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具体操作策略以及教学中的侧重。

我们对2001级物理系12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对学生技能培养影响较大的实验类型,以及学生遇到实验问题所采取的态度,还有中学开展课外活动情况等。还调查了学生对科学方法、素养和实验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在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之后,确立了开展实验教学应注意的事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提出要求。在本课程开设之初,教师集中讲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概论,让学生认识到开设本课程的意义、作用,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实验教学类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明确培养提高实验教学的内涵、本课程所采用教与学的模式、评定成绩的方法等。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侧重地提出要求。让学生清楚自己应进行职能角色的转变,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来研究和开展教学实验活动,是与已往做过的实验不同的过程。

(三)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实验教学技能训练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学生分成实验小组,轮换参加各课题实验和教学训练。学生根据操作前提出的要求,在预习或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预习应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着重记录没有看懂或有疑问而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测量项目、设计表格和注意事项。实验中按自己预先设计好的计划进行实施,注意解决预习时注意的问题,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仪器故障要尽可能自己排除。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寻求答案,理论联系实际。实验结合模拟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探索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讲解。一方面是指在实际过程中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共同研究讨论,提出设想,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另一方面进行互动教学演练,既当学生又当老师,互相交流实验教学体会,讲清实验教学过程或问题。

(五)设问答疑。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把一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引导,组织讨论。对于没有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教师要设问,让学生回答。积极促使学生细致思考,认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检查。实验结束前,每个学生要准备5~10分钟实验教学内容的一个小课题,分别面对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生”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模拟教学。这其中教师、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运用此种方法来检查学生掌握实验和教学内容情况,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设计与实验教学、语言表达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按一定评分标准记载学生成绩。

(七)结果验收。针对每次课题研究和学期所做的实验进行综合成绩评定,以此确定每位学生的总成绩。

二、实验教学模式评价

实验教学模式评价分三个阶段:(1)调查了解阶段——诊断性评价;(2)实验教学训练阶段——形成性评价;(3)结果考核评价阶段——终结性评价。

(一)诊断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实验基础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来源不同,实验能力相差较大,因此更应加强基本技能、操作规范性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是此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之一。其二,学生长期以来都是以学生身份进行验证性实验多,要让他们转变观念,参加实验与教学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三,加强学生深入思考、讨论问题的活动,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与仪器制作活动。其四,加强实验仪器设计理论、方法教育,研究仪器的设计方法,掌握实验关键,提高实验教学理论水平。其五,提高实验素养,养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去实验、思考的良好习惯。此阶段只对学生整体作定性评价,不给学生具体成绩。

(二)形成性评价:对于实验教学技能训练过程的评价,我们设计了如下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预习,5分;操作,10分;讨论,10分;表达,10分;实验素养,5分;报告,10分;制作仪器,10分。

以上评价除制作仪器外,各项均为n次课题研究和实验技能训练平均分。每次课每项按A、B、C三等记分。满分为10分,按A(10~9)分;B(8~6)分;C(5分以下)记录。满分5分项则按A 5分、B 4分、C 3分以下记录。这个阶段学生成绩满分60分。

(三)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整个实验教学技能训练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口试考核和笔试考核两项内容。

1.实验操作+口试考核。此项考核采用抽签方法进行,占总成绩10%。考试实验题目控制在50道左右,事先做出评分标准。学生抽到题后,进入实验室按着考题要求选择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边操作边按教学要求进行讲解。每人考试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这种考核方式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复习的目的,能较真实反映出学生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2.实验笔试考核。实验笔试考核是根据学生实验中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出考试题目,其考察内容面广。考核主要内容有: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设计方法、注意事项;实验方案与仪器的选取;各类教学实验特点、作用、功能与教学要求;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实验间的必然联系等。此项占学生总成绩的30%。

三、学生实验考核成绩统计分布(以2001级学生期末成绩统计为例):

实验参加人数128人,成绩优秀1人,占0.78%;良好92人,占71.88%;中等30人,占23.44%;及格5人,占3.9%。从学生成绩分数统计看,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29分,平均分81.43分。成绩分布比较集中在分数高的一侧,呈负偏态分布。分数差异较小,分数分布较集中。说明大多数学生已达到预期制定的教学目标,达标程度较高。结果证明,学生对实验教学技能训练重视程度高,新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是有效的。

四、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结果统计

学期末制定学生自评量表与互评量表,发给学生作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认可程度,也为教师掌握学生水平状态作参考。

对自评量表与互评量表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126人)

1.从自评量表(见附表1)前2项看,通过本课学习,99%以上的人认为有收获和收获很大,特别是教学技能和实验教学技能提高。对自己的满意程度占86.5%,有13.5%的人对自己不满意。第六项“你认为自己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的有”主要集中在:①语言表达能力上46人,占36.5%,②实验操作能力养成良好操作习惯、提高技巧43人,占34.1%。③实验教学技能24人,占19%。其次提到需进一步加强的有“创新设计实验能力”“讲课设计能力”“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高心理素质”“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应变能力”等各占3%以下。第七项“你认为对自己提高最有效的实验”主要集中在:①选静电实验80人,占63.5%,②选牛顿第二定律实验26人,占20.6%,③选光学实验25人,占19.8%。这说明学生喜欢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去探究、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 互评量表(见附表2)主要是同一小组人给某个人的评价。从填表情况看,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准确客观给予评价,其结果与学生最终成绩基本一致。但学生互评成绩普遍较高,个别学生评价出入较大。这项内容只作为学生成绩的参考,不计入学生最终成绩。

高师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4

一、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传统的高师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课改理念, 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 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是机械的填鸭式、灌注式教学, 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挥, 不利于个性的自由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先讲实验方法及步骤, 然后学生进行机械性地操作, 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全过程。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的预习, 只是预习教材中的实验目的、仪器、实验内容和步骤。在实验课上有很多学生还没等理解和掌握实验思想及方法, 就被安排做实验, 从而在实验操作时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 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绝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运用相关知识, 自主来解决问题, 而是完全需要教师的帮助。

其次, 传统的实验考核模式很难做到真正检验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传统的高师实验考核方式有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理论考试根据教材的实验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进行考核, 操作考试要求按标准的操作方法、步骤进行实验, 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两种考核有很多内容上的重复, 且考核内容死板, 不能做到对学生的实验研究、探索、操作能力进行全面、真实的考核, 更不用说通过实验考核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

二、研究课题式实验教学模式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高师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高师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从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入手, 转变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建立以研究探索为基础, 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的, 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研究课题式实验教学模式。

研究课题式实验教学模式是将高师物理实验课程同专业理论讲授课程相联系, 变验证性、指令性实验为研究性、指导性的实验, 变老师先演示学生跟着模仿实验为, 由老师提供实验研究课题, 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 学习相关实验知识, 再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 课前按老师的要求设计好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在实验课上用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和用具, 和同学协作做实验。

研究课题式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实验与理论的衔接, 启发学生用相关理论知识去研究实验思想、方法, 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学之以用, 激发创新意识, 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处理好传授物理知识与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实验研究课题的难易度也是顺利完成课程的关键, 研究课题太难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太简单又不能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实验研究课题, 需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改进, 让学生能够在实验课真正地得到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的锻炼。

研究课题式实验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既强调了学生的学习结果, 也教会学生享受学习过程。

三、结业课题形式考核

结合以上实验模式, 提出了相应的考核方法。实验考核要改过于注重实验知识和实验结果的情况, 注重考核学习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考试改成教师提供若干个考核结业课题, 以完成结业课题形式进行考核, 通过结业课题式考核, 不仅可以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可以考核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

实验考核课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精选实验内容灵活, 知识运用广泛、有一定探索性的实验课题作为结业考核课题进行考核。一个实验考核题目可以多人选, 学生设计的实验思想、方法、步骤, 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实验课题研究过程同学之间当然可以有研究讨论, 但课题的成果在考核之前要求学生要保密。实验的考核不是教学与学习的目的和终结, 而应起到促进学生学习与能力培养的作用。

四、效果与反馈

通过教学反馈发现, 新模式实验教学的效果优于传统实验教学的效果, 学生普遍反应较好, 学生学习的价值感、知识宽度、教学质量三个方面差异显著。一个实验课题的完成需要很多相关知识的支持,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明显增强, 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人际和谐、群体互动、功课量和难度方面有显著的提高。新模式有需不断完善之处:

第一, 完成一个课题学生需要投入比原本多很多的时间和努力, 那么对原本学习压力就很大的学生来说, 如何让学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研究, 是教师师必须解决的。我们通过提供给学生新颖、有趣、并有一定深度的研究课题, 来吸引学生, 让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

第二, 新模式在实验题目的数量上要受限制。传统的模仿式实验教学, 在学生实验操作和完成上比较快一些, 新的教学模式, 需要学生自学和协作学习而完成课题, 需要的课时就较多些。我们试图利用网络交流, 尽量不占用课时, 但还是没有传统教学模式完成的实验题目多。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面对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创造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通过对高师物理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 充分发挥高师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习惯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提高高师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引导他们养成科学求真的态度、严谨周密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摘要:本文围绕实验教学目标, 对课堂实验教学和实验考核两方面的教学, 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研究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高师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师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陈语林.创新型"三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2]桑芝芳, 彭玉华.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物理通报, 2011.

[3]李越, 孙忱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

高师物理 篇5

“非常规”物理实验将物理教学活动的空间范围扩展到我们的生存环境, 广泛地与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联结, 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理解、意义建构、情趣激发、促进知识迁移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物理学习活动。是一种教学要素多元化的统一体;是物理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把物理学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是学生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基础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公平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

“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地位决定了高师院校必须加强物理师范生“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做利用“非常规”物理实验培养高师物理师范生创造力的实验研究时, 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针对这样的培训对物理师范生来说是否有收获?以及今后怎样进行这样的培训?”。师范生认为培训的最大收获是:提高了关注生活的能力, 意识到物理实验与生活息息相关, 会多角度思考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用途;利用生活材料设计物理实验的意识提高了, 思路敏捷了, 想法增多了;认识到物理实验可以简单化, 多样化, 对同一物理现象可用不同实验和不同方法去验证或探究。

现结合笔者对师范生的培训, 谈谈“非常规”物理实验研究课程设置的想法。

一、课程目的

高师物理学专业“非常规”物理实验研究课程的目的应该是:有助于师范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师范生对环境中潜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为师范生终身发展, 成长为专家型物理教师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

由于“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未来物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高师院校物理学专业应开设“非常规”物理实验研究选修课, 其内容可包括: (1) “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2) “非常规”物理实验概念辨析; (3) “非常规”物理实验的理论基础; (4) 制作“非常规”物理实验器具常用材料和器材; (5) “非常规”物理实验器具制作技巧; (6) “非常规”物理实验方案与器具开发设计研究; (7) “非常规”物理实验方案与器具的评价。

三、授课方式

对于基本理论的讲解宜采用专题研讨的形式进行授课, 最好是做好每一专题的幻灯片, 采用讲授—讨论法进行授课。其步骤为:首先要吸引师范生的注意力, 提高他们对专题的兴趣;然后, 呈现新材料, 将新信息输入到师范生的工作记忆中;在监控师范生理解时, 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 帮助信息编码进入长时记忆中;最后, 巩固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与先前知识的联系, 增加内容的意义。

对于“非常规”物理实验器具常用材料和器材的介绍, 以及“非常规”物理实验器具制作技巧的讲解, 教师在授课时应把常用材料和器材分类、分批提供给师范生, 让师范生通过阅读实验器材说明书等资料, 自主学习各类器材的性能、构造、原理、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教师此时的角色是实验技术人员, 为师范生提供服务和帮助。教师以提问和让师范生操作表演的形式, 把握每个师范生对实验器材的熟悉和使用情况, 并及时纠正、指导、示范。教师也可以组织师范生在小组内互设故障游戏, 相互检查, 纠正不当的操作行为。

对于“非常规”物理实验方案与器具的开发设计制作宜采用小组研究性学习 (如图) , 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教师提出课题性问题或任务, 师范生由此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 教师要强调实验设计的要求、实验设计制作的注意事项和有关安全事项。

2.将师范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以3-4人为宜, 师范生根据课题性问题或任务进行独立自主思考, 主动探究问题。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人人猜想、想像、直觉, 努力形成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教师深入各组观察师范生的实验设计进展情况。

3.当师范生独自思考形成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后, 教师安排师范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合作, 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形成小组集体的智慧。教师深入各组倾听讨论, 同时, 进行必要的指导。

4.依据教学时间安排和具体课堂教学进展, 安排师范生轮流发表各组的实验设计方案。最好不要安排本人讲解, 而是安排与实验设计方案原创者同组的师范生进行讲解, 这有助于观察同组师范生是否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 考察师范生是否倾听别人的思考过程。

5.各组师范生倾听所有实验设计方案后, 由于“头脑风暴”, 各组继续进行交流、合作、探讨, 互相激励, 同时继续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并动手制作设计作品, 教师巡视, 帮助解决制作过程出现的问题。

6.分别请各组师范生轮流上台, 选派代表, 进行作品展示, 并予以讲解, 教师最后对师范生的实验设计制作作品进行点评, 并表扬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闪光点。

四、课程的评价

优质的教学离不开科学的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传统测验性评价使用最多的是纸笔性质的成就测验, 无论是客观题, 还是主观题, 都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传统测验的一些弊端。这主要体现在:首先, 传统测验主要考察的是低水平的书本知识、孤立的内容和技能;其次, 传统测验难于评价学生在真实世界中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高度综合的重要心智技能, 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的教育产品;再次, 传统测验只注重结果, 没有考虑到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 对“非常规”物理实验研究应采用小论文与小制作相结合真实性评价的形式, 全面完整地评价师范生。

真实性评价应该至少包括一项真实性任务, 在真实性评价中, 师范生通过解决问题, 能够展现其理解水平的方式应用信息, 展现其对已有知识能力的驾驭能力。在“非常规”物理实验研究课程评价中, 通过小论文与小制作相结合的真实性评价来检验师范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它提供师范生真实的问题, 以供师范生应用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及智慧, 其评价具有生态性。

参考文献

[1]张伟, 郭玉英, 刘炳升.非常规物理实验:有待深入开发的重要物理课程资源[J].物理教师, 2005, 26 (9) 47-50.

高师物理 篇6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基本功,高师学生

下面针对高师学生的特点以及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方面探究高师生物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与实践。

1 高师学生以及当代中学生目前的状况

当代的大学生, 正处于二十几岁的青年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 在处事态度上, 精力充沛, 朝气蓬勃, 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善于独立思考, 求知欲强, 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 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 主动性增强, 自尊心特别强……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 也有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因为对自己的认识不清, 所以会把握不准人生的方向;由于自尊心太强, 所以对外界的评价不愿意接受;创新意识太强所以有时不懂得脚踏实地的学习基础知识……

当代的高师生是大学生的一部分, 也具有大学生所具有的身心特点, 同时作为师范专业学生, 由于现在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某些不正确评价以及人们对传统教育的理解, 以及物理知识本身的难学, 不易懂, 所以很多特别优秀的学生并没有走进师范类学校, 即使有些走进来了也在拼命地走出去, 致使物理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是特别好, 整体上表现为中学阶段的基础并不是很牢固, 加之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 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 没有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能力, 所以高师学生目前依旧存在这很多的不利的发展因素。

从当代的中学生来说, 作为90后, 他们身上有积极的也有很多消极的特点。首先积极的心理特点:智力水平高、进取心强。学生大都在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下成长, 智力发展水平高, 而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优越感和好胜心、自信心都比较强;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是日新月异的, 良好的教育条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使他们兴趣、爱好广泛, 想象力丰富, 创造力强;思想活跃。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提高, 思维的框框少了, 思想更加活跃、敢说敢做、做事果断。其次, 消极的心理特点:自我中心、信赖性, 缺乏相互体谅、相互合作的经验, 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突出、集体观念淡薄。而家长、老师为孩子做的太多, 致使使学生产生信赖心理;心理承受能力差。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强, 但很难经受挫折, 有了缺点、错误受不得批评;责任心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这些心理特点与中学物理相结合, 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多有利的因素。从学生的心理与认知水平上说中学生已经具备进行物理学习的有利心理条件, 有良好感性知识的准备, 学生接触物理知识之前, 头脑中就已形成了许多科学概念, 为物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从物理学科的角度来说, 第一, 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 这正好符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第二, 物理学直接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 能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更感兴趣, 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但是, 当代中学生对人生没有明确的目的, 所以在学习上就会出现缺乏自觉性和坚韧性, 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障碍, 表现为:物理概念抽象、严格,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结构核心, 它的第一个特点是抽象, 如果没有实验配合, 不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和选择正确的思维方法, 概念就很难建立,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 如不能区分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 就会形成错误概念;还有物理知识应用的灵活多变与数学形式与物理本质的差异都是物理学习中的困难。

基于以上,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运用贴近学生的物理现象, 物理事实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对知识的讲解上要运用各种有利的物理教学手段, 是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运用知识, 这就要求, 物理师范生在大学期间要有很好的教学技能, 要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2 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

2.1 课堂引入, 良好的课堂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引入的原则是:引入所选的材料要紧扣课题, 且要是学生熟悉的, 给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适应, 让学生能通过引入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和为什么学;从生活走向物理, 利用生活中趣味, 新奇的事例, 紧迫的问题, 引入新课,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和学习兴趣;引入要能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课堂引入的方法包括:直接引入法, 直接道出本节的课题;问题引入法, 即针对所要讲得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或已有的物理知识, 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引入新课;复习提问法, 通过对以学知识的复习,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实验引入法, 通过演示实验只能是物理现象引入新课;资料引入法, 即用各种资料, 依据教学内容, 通过巧妙的编排和选择来引入新课。

2.2 板书、板画技能

板书、板画是学生在课堂上最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方法之一。教师在书写板书时应注意:要有计划;应条理分明, 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应力求文字明确, 简练, 可以适当的辅以一定的符号, 以突出重点和关键;应注意语言与板书的主次关系, 切不可使学生陷于课上抄笔记, 课后背笔记的被动状态。对板画的要求是:板画要简明, 突出要讨论的对象;板画要能正确的表示空间关系;板画要生动, 形象。

2.3 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讲课的灵魂, 教师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体态教学语言三部分。

2.3.1 口头教学语言。

对口头语言的要求是:必须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必须注意语言的形象, 生动;要在实践中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艺术, 力求做到:口齿要清楚, 语句要简练, 条理性要强, 要掌握好语言的速度和节奏, 努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巧妙的控制和调节, 做到有张有弛, 时起时伏, 快而不乱, 慢而不断, 高而不喧, 低而不闪, 切忌单调和平淡, 要态度亲切, 感情充沛, 眼观学生, 仪表大方, 配合收拾, 但不要过于做作。

2.3.2 书面教学语言。

物理教师的书面教学语言主要包括文字及语言, 数学语言和图表语言, 并通过板书板画表象出来,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自己的书面教学语言。

2.3.3 体态教学语言。

体态教学语言是教师用非语言性手段, 既师生沟通和交流信息的表情、眼神、姿态和动作, 它能表达口头教学语言和书面教学语言难以表达的更微妙、更丰富、更复杂的情感和信息, 能营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气氛, 以利于学生学习。

3 教学技能训练

3.1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1.1 有利于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

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教师处于教学中的主体的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改为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变被动学习为探究性学习, 关注过程行评价,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应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3.1.2 有利于提高师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 师范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理论课上的多, 实践课很少, 往往只是一两个月象征性实习。各个学校的教育实习往往是安排在毕业年级, 实习返校后, 学生就开始为就业而奔波, 没有时间去总结实习的经验和教训, 以至于不少师范院校师范生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

3.1.3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行。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 理论和经验, 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培养各种能力并收到思想教育等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3.2 我院如何进行教育技能训练

我校我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系, 在进行物理教育技能训练中, 采取一个老师带领十几名学生, 在大三的下学期, 学习过教育论以及中学物理教学论以后进行, 每周一节课, 模拟讲解中学物理课程, 分说课和授课两部分, 进行学生和指导老师讲评。在训练过程中, 我们采取的步骤是:第一步训练, 以教师的语言作为训练点, 包括板书的字迹, 口头语言的语速、语调, 体态语言的恰当、表现力等。主要训练方法是把学生请上讲台, 面对全体师生讲授本课的有关内容, 教师进行指导。第二步训练, 以讲授知识的准确性为训练目的。知识的准确性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注意如何处理知识, 更好的理解知识, 是我院进行教育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方面。第三步训练, 以教学艺术为创新点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教师教学要讲究艺术, 成功的教学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 做到课堂教学语言美、板书美、韵律美,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由此, 经过半年的训练, 力争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 做到走上讲台像老师, 走上讲台就能做个老师。

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发现许多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面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首先作为大学生,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竞争意识值得肯定, 经过大学的物理专业知识培养以及物理教育论教学方法的培养, 学生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语言流畅, 普通话标准;备课认真, 知识熟练;表情丰富, 教态自然;教学活动中有运用教法、教学手段的意识;知道运用已学过的教育理论、原理来设计教学方案等等。

同时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思想、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引入存在的问题;授课中心不突出, 层次不清晰;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描述缺乏形象化、具体化、规范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没有落到实处;课堂师生双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课堂示例不规范在课堂示例时, 举例随意性强, 没有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和教材要求;不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表现有:只讲不看, 即全身心投入的是讲, 不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不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 (提问、课堂练习、讨论、发言等) 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能力的发展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实验技能欠缺等。

上述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第一, 现在是新课程教学,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是学习旧教材的, 对旧教材比较熟悉, 所以在新教材的运用上不是很熟练。第二, 有些学生对中学物理的教材分析掌握的不好, 对物理知识的把握不牢固。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师范生, 所进行的是模拟教学, 对中学生不是很了解, 并没有真正的走进课堂中, 没有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第四, 由于学校条件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 对于中学物理实验的掌握上不是很好, 不能很顺利的完成中学物理实验。

基于以上的问题以及原因, 在今后的教学技能训练中, 应尽量做到, 抓住基本功, 多讲多练, 多进行教材分析, 同时学校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真正学生接触的机会, 尽量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掌握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4 对未来高师生教学基本功的探究

未来的教育, 需要我们依旧得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对老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要求教师要专业化, 要有专业化的知识水平, 专业化的教学水平。要求在普通知识的掌握上要广, 专业知识要精。要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要有驾驭课本的能力, 要有实验能力, 要有创新能力, 要有把握课堂, 和学生的良好沟通能力……

大学, 是学生锻炼能力的平台, 高师学生在大学学到的无论是物理专业知识, 还是教育教学论, 或是教学技能训练, 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所以, 对于未来高师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孟昭辉.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阎金铎.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光泉.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4]封小超, 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5]郑金洲.新编教学工作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师物理 篇7

1 短学期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短学期课程设置首先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强调从高师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 优化课程结构, 整合各类课程资源, 使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具体言之, (1) 它要求短学期课程设计者从剖析高师物理学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人手, 真正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 正确处理长学期和短学期课程的关系, 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短学期课程本身也要有整体性, 要形成课程体系。

其次, 短学期课程设置应遵循有效性原则。短学期设置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课程设置一定要讲求实效。高师物理学专业求发展、谋出路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要区分不同学生的职业取向, 要追踪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 设置的课程要学以致用, 切忌脱离实际。

2 短学期的教学应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

高师物理学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 我们的毕业生大部分今后将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中学生源的萎缩, 中学对物理教师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今后不会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实际情况是, 近几年来我们的一部分毕业生 (约占15%) 毕业后考取研究生, 继续深造;一部分毕业生 (约占10%) 进入公司和生产企业, 而且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如果对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在短学期实施一刀切的师范技能培训是不符合实效性原则的, 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和进入生产企业的学生在短学期花费精力学习到的师范技能, 对他们来说毫无使用价值。我建议, 应该针对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 在短学期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 供学生选择, 实施个性化的技能和能力培养。

对立志成为中学物理教师的学生, 设置中学物理师范技能训练课程模块;对以后职业取向是进公司或企业的学生设置物理应用技术课程模块;对立志考研的学生, 在短学期应设置物理学前沿课程模块, 拓展学生的物理学视野, 为他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该课程模块应借鉴西华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1], 应包括《物理学史》、《相对论》、《科技英语》、《现代物理专题》等课程。

3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设置师范技能培训课程体系

短学期物理师范技能培训, 到底该设置哪些课程?这取决于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师范技能, 每种技能培养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设置课程体系的目标和依据。这个目标和依据的确定, 课程设置者不能闭门造车, 应该紧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 密切关注中学物理新课改的最新动向。

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提出:物理课程应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有三个方面的能力: (1) 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对物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的了解。 (2) 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 (3) 良好的实验设计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中学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革。针对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和新科改的最新形势, 我们的中学物理师范技能培训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三字一话”、“课件制作”等师范技术性课程水平上, 而应该更深入一步, 设置适应当今中学教学实际, 对学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以及对教师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课程。我们应当借鉴西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师范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2], 在短学期设置三类师范技能培训课程。

第一类是师范技术性课程, 即《普通话训练》、《三笔字》、《简笔画训练》、《教学多媒体技术》, 这类课程应在第一个短学期开设。这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有利于尽早树立学生的师范意识;二是普通话、三笔字和简笔画这三种技能不是通过短学期的短期教学就能达到相当的水平的, 早开设, 有利于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自觉练习, 提高水平。

第二类是中学物理教学专业性课程, 如《中学物理疑难问题解析》、《中学物理解题研究》、《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等, 这类课程的开设,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学物理教学能力, 学生只有把握了课程标准, 熟悉了中学物理教材, 掌握了中学物理的各种解题方法, 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这类课程宜于在第二短学期开设, 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在这个时候已经经过了两年的专业学习, 已经学完了大学普通物理的全部课程, 回过头来解决中学问题, 站的角度更高, 对中学物理问题的理解更深。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大三长学期的试讲工作, 减少学生在试讲中的科学性错误。

第三类课程是提高学生师范物理素养、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课程。如《趣味物理》、《物理学史》、《物理教育测评》、《物理与生活》、《现代物理选讲》等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能为学生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 避免物理教学照本宣科, 同时能为学生的教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持。这类课程宜在第三小学期开设, 为学生第七学期的教学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学生在实习单位有良好的表现, 这会为他们的入职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平川, 王志红.基于“模块化”选修方案的高师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J].高教论坛, 2010, 12 (12) .

高师物理 篇8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数学、化学、工程学等众多学科相互交融的基础学科, 其内容非常广泛, 包含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近现代物理, 并且自身还在飞速发展, 新的物理现象和概念层出不穷, 构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石。因此, 加强对基础物理的教育, 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目前高师院校基础物理教育面临各专业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差异大、物理课承载内容越来越多等诸多挑战, 同时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 对物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已成为很多研究者关注的课题。而最近兴起的微课程教学法是应用最新的互联网和移动学习技术, 倡导“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重在个性化学习的理念与方法, 将给基础物理教学带来革命。但是, 教师应如何在日常教学中, 根据大学物理课的特点, 将微课程“开放”“在线”“交互性强”的优势应用到大学物理课的教学中,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如何转变陈旧、灌输式的教学观念, 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进行物理自主性学习;具体运用时又需注意哪些问题等一系列课题, 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一根据物理课程的特点, 对微课的三大教学模块进行开发设计

1. 设计出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

任务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方式, 它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和问题与建议三个组成部分。以“静电场”这一章中“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为例, 其学习任务单的学习指南设计如下: (1) 课题名称:××年级××班级物理学科物理学 (上) 册第七章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 达成目标:登录网络学习平台, 观看教学资源, 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产生机理;借助微课和教科书, 了解和熟记电荷量的概念、单位和表示方法;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结合所学知识,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 你通过什么现象判断物体带了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几种?使带电物体不带电的方法有哪几种? (3) 学习本节的方法建议:观看微课视频讲解, 小组合作讨论。

2. 制作微课及配套的网络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及学习者水平分析等制作出用时较短 (一般在15分钟内) 、学生能完全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教学视频, 并根据教学设计提供相应的配套教学资源如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 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出相应的交互平台, 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记录、诊断、评测和在线答疑等个性化指导。针对物理学科理论结合实验的特点, 微课的类型可以是讲授式为主, 也可以是讲授配合实验型和探究型课程, 即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播放相应的实验操作录像、观察记录表格等, 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节约实验经费。

3.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转变教师角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微课程资源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学生在课外完成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拓展的过程。通过师生、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检测、作业等环节, 学生们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和深化。教师的角色也由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指导自主学习的导师”, 强化了教师“授业”和“解惑”功能, 更加凸显教师的重要性。以物理学的“静电感应”知识点教学为例:在课前, 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生通过微课, 在课外自主学习掌握了静电感应现象及其原理;在课堂上, 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静电感应知识的内化和拓展能力两个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中一些静电感应现象的展示,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还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现象, 如“雷雨天拨打手机会不会有危险呢?为什么将手机挂入一个封闭的金属网罩内, 没有信号, 但从金属网罩中拿出就有了信号?”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将思考结果在班上展示交流, 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学习成就感, 而教师也转型为开启学生智慧的导师。

二大学物理课应用微课教学模式的一些建议

1. 微课视频内容应结构紧凑, 体现知识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微视频的设计应按照学习的规律, 时间在15分钟左右。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 聚焦新知识讲解, 体现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等。形式上要新颖、有趣, 强调知识的可视化与动态展示, 便于网络传播与学习。由于物理知识具有前后连贯性, 因此要注重微课程建设的系列化、专题式和完整性, 例如对物理学的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按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制作完整的教学视频, 使学生既能针对知识点“查缺补漏”, 也按不同专题进行连贯性、完整性的建构式学习而获得成体系的知识。

2. 除了微视频, 还应提供完整的配套教学资源, 加强网络支撑环境的建设

微课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练习、点评、反馈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研究, 因此网上应提供与微视频配套教学资源。要通过应用最新的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 建立支撑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教师管理教学过程的网络环境, 如学习过程诊断、效果评测、在线答疑等。如果教师发现某个课程视频被学生们反复浏览和点击, 或者学生在线问题很多的时候, 要意识到对学生来说这个知识点可能非常难, 需要进行教学调整等等。

3. 利用全国性的微课应用平台, 通过团队协作, 提高微课的建设水平

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 将微课的教学资源融入全国性的微课应用平台, 才能产生集聚效应。一方面, 学生可以直接利用平台的课程资源学习, 避免教师重复制作相同的视频, 浪费资源;另一方面, 教师制作的微课也可下以通过平台被广泛利用, 产生更大的效益, 在大规模的应用下也为微课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动力;再就是可以通过组建由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微课程开发团队, 进行协作开发, 由教师提供课程内容, 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开发, 可以提高微课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

当前的教育方式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移动化和人性化迈进, 学生们将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在网上进行学习和交流。将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有机结合的微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网络技能和课外学习时间, 随时随地进行高效学习, 而且网络平台还能提供海量教育资源与教学过程数据, 使学生获得更为有趣的学习体验, 教师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更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和进行教学研究。对于大学物理课教学来说, 微课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推进师范生的教育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对“云计算”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师基础物理课进行了一些探讨, 从教学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 提出了物理的微课设计方法, 并给出了实际应用微课教学时的一些建议, 以期对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微课程,基础物理课,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9) :18

上一篇:进展与措施下一篇:家装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