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情况研究(精选12篇)
发展情况研究 篇1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升级催生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自上世纪以来, 计算机技术乘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东风, 将互联网送进了千家万户, 网络银行应运而生。作为本世纪银行业的主流发展形势, 网络银行的存在改变了人们对金融的固有理解, 同时也使人们的投资融资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根据有关数据, 随着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 2010年, 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商务类应用用户全年增长分别达到45.8%和48.2%。由于发展起步较晚, 我国网银的成长发展中存在着快速、跳跃性的特点, 同时, 在发展模式安全处置和法律法规这些方面都亟需改进。
一、网络银行的一般概念
何为网络银行 (Internet Banking) ?简单地说, 网络银行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银行。它依附于互联网技术, 是一种并非实体形式的存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网络银行的定义也随着它所提供的服务多样性的增加, 而不断翻新。
这种没有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的银行存在形式, 使得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 轻松地网罗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业务对象。用指尖的操作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便捷的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 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不但节约了成本, 也更符合客户的需求。故此, 网络银行成为银行业在本世纪进行角力的新的战场。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状况及特点
1.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业务功能方面, 从国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网银所提供的服务, 可以看出其功能大体一致, 缺乏差异性。
在市场状况方面,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有了重大发展。伴随着国有、外资银行网络业务的相继推出, 网络银行数量快速增长, 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市场份额看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优势突出。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数据库www.askci.com
根据图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网银交易的规模已达549.5万亿元, 同比增长49.0%, 至201年, 这一数据达到了701.1万亿元, 同比增长35.9%, 其中企业网银做出的贡献超过总体份额的80%。但是在增长速度方面, 个人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获得迅速增长, 超过了企业网银规模的增长幅度。
资料来源:综合银行财报和银行访谈, 根据艾瑞统计模型核算及预估数据2012.7i Research inc.www.research.com.cn
就整体网上银行交易结构而言, 2006年个人网银交易规模比重占4.9%, 2010年, 该比重增长了12.1个百分点, 达到17.0%, 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 该交易额将达到18.5%。总体说来, 企业网银是网银交易的最重要部分。2010年, 企业网银占网上交易规模的83.0%。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各类生活缴费服务逐步实现了网络化, 个人网络银行的增速或超过企业网络银行, 造成了个人网银的交易规模所占总交易规模比重将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并且该趋势将继续保持。
2. 我国网络银行使用现状分析。
我国居民大约从1998年开始陆续接触网络银行提供的个人网银服务。有关数据表明, 在1998-2011这21年间, 我国的个人网银用户人数在不断增加, 在2006年间, 这一人数大幅增加, 所占比例较前一年增加了3.6个百分点, 近乎翻了一番。截至2009年底, 首次使用网银的用户占总用户的比例达到12.9%。此后该比例开始下降, 这说明在2010年前, 有大量的居民开始使用网络银行, 网银业务对居民生活的渗透速度较快。但是在2011年, 首次使用网银的用户所占比例大幅下降, 由2010年的11.9%下降到7.5%。这说明存在一定因素, 对网银的推广造成了冲击。
根据图3分析, 可知大部分的个人网银用户使用网银的频率都较高, 其中41.6%的用户每月使用1~4次, 39.9%的用户每周使用一次或一次以上。每年使用3次以下的网银客户所占比例仅为5.3%。这说明, 网银在已有客户群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 这也就意味着, 网银为客户提供的业务是有效的, 并不是一种摆设, 而是能为客户提供便捷实用服务的银行业务形式。
从有关数据来看, 大约有13.3%的客户使用网银的次数占其办理的全部银行业务的80%。有超过半数的个人网银用户使用网银提供的服务办理其过半的银行业务。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算, 平均44.2%的个人银行业务是通过网上银行办理的。这一数值说明网上银行能为用户提供灵活便捷的服务, 使得客户愿意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业务。
根据图4分析, 个人用户在选择网络银行时, 看重的因素中, 排名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网银的安全性能、根据原有的开户行而定和服务水平及态度。从2006年到2007年, 个人用户在选择网上银行时, 对网银的要求更为严格, 最大的变化是更多的用户注重网银的安全性能, 从原来的15.7%上升到51.3%, 是个人用户选择网银是的首要标准。通过各要素比重的增加, 能看出个人用户在选择网络银行时更加慎重。在企业用户方面, 2006年, 企业在选择网上银行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是根据原有开户行而定、网银的功能、网银的安全性能。2007年, 这三个因素变为根据原有的开户行而定、网银的安全性能和银行的知名度。过半数的企业在选择网络银行时, 基本是根据其原有的开户银行而确定的, 相较于2006年, 2007年企业选择网络银行时更加注重网络的安全性能。而相较于个人用户对网络银行的选择, 企业对网络银行的各项要素都更加的看重, 对于网银的安全性能更加的看重, 网银的功能、服务水平及态度、银行的知名度等因素也受到企业客户的关注。由此可以看出, 企业用户在选择网上银行的时候, 可能比个人用户考虑得更为周全, 要求也更高, 态度也更加谨慎。
数据来源:2011-2012中国个人网上银行用户行为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刘成娟, 程杨阳.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年06期
3.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特点。
前世之事, 后事之师。西方国家的各种发展经验, 可以为我国提供很好的借鉴。我国网银虽出现晚, 但更像是西方国家网银发展之路的微缩, 其大体过程是类似的。当然, 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启迪我们, 事物各有矛盾, 各具特色, 我国网络银行, 自有自身的特点, 这是在国外网银发展过程中不曾体现的。其一, 我国网银的业务功能单一, 不存在纯虚拟银行。即以前的银行有什么业务, 网络银行就有什么业务。并未做到推陈出新。故为传统所制约, 未能有新的突破。其二, 网站缺乏独立性, 部分网络银行在发展初期受到技术约束, 无法建立自己的专门网站, 而是将广告宣传放在其他网站之中, 未使用银行专有的域名和网站, 这使得用户在使用时, 不能很好地判断该网页是否是网络银行的官方网站, 形成了安全隐患。其三, 早期的网络银行处于一般网站的动态交互式咨询检索阶段, 随着我国银行业务方式的演变, 迅速转变为具备在线业务信息查询功能的专门银行网站。并且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其四, 以跳跃方式完成发展。相较于外国银行从传统银行发展成为网络银行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我国的商业银行几乎跳过了内部网络电子银行的发展阶段, 直接从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进入了网络银行发展阶段。
三、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网络安全和技术风险方面的问题。
由于网络银行是通过互联网存在的电子形式的金融产品和信息, 网络安全就成为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体系结构安全方面, 探究内部风险的来源, 首当其冲的因素是人。相对于外部人员而言, 银行的工作人员极易为巨大利益驱动, 造成银行安全问题。另外, 由软件公司承担系统开发和维护任务, 增加了能够接触到机密的人员, 这样就不能充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病毒和黑客入侵, 是网络银行主要的外部安全风险。非法侵入者通过盗用或改变加密交易资料, 挪用篡改账户资金, 从中获取非法利益。
在应用系统安全方面, 一个安全的应用系统, 应该是一个网络安全的系统, 是一个服务器安全的系统, 也是一个主机安全的系统。数据库安全要求突发事件发生时, 必须具备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紧急处理措施。目前我国对银行局域网建设和网络安全问题解决方案愈加重视, 网银系统安全较之先前, 有了十分明显的改观。但是, 银行应用系统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和安全隐患给网络黑客带来了可乘之机。在数据传输安全方面, 我国网银客户端的安全设置主要存在的隐患, 一是恶意程序可以采用暴力方式获取某个账户的密码;二是传统输入空间不能保证安全性用户在键盘上输入的字符很容易被恶意程序捕获。如果用户在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公共计算终端处理网银业务, 就更容易发生以上状况, 面临很大的安全风险甚至造成用户的损失。很明显, 现实条件的约束使得银行并不能保用户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享受网络银行的服务。
2. 法律方面的问题。
我国网银在法律和制度规范方面与其他国的差距仍是不可忽视的。如:对账号、邮箱、电话等客户个人信息缺乏保护, 易被大范围泄露;相对于网络银行的发展, 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存在滞后性, 如缺少针对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的法律法规, 对用户来说, 这是一笔数量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银行来说也阻碍了其成长壮大的道路。此外网上欺诈所导致的网络银行事故, 由于责任界定不明确, 极易出现用户和银行间的“扯皮”现象。CA中心尚未出台相应准入规则, 亦无法促进该法的贯彻实施。立法缺失使监管部门无法可据, 为经济纠纷的解决带来更大困难。
3. 监管存在的问题。
(1) 网上银行监管意识滞后, 监管思路和理念有待转变。银行监管方面, 尚未能以充分长远的眼光对其进行调控和干预, 计划性和强制性强, 事后调节占多数。网络银行的出现, 消弭了地域的分别, 模糊了行业的划分, 代之以综合化的形式出现。前网络银行时代的“机构监管”已不能满足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网络银行时代的“功能性监管”呼之欲出。同时, 传统金融市场准入按区域和行业进行严格划分和审查的监管政策, 不再适用于网络环境下金融业务迅速普及的特征。另外, 互联网的无国界化降低了主权国家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监督的单一性和有效性。信息时代如何加强各国间合作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共同考虑的问题。 (2) 监管实效有待提高, 综合风险控制能力有待加强。对网银的监管缺陷又可归结为日常监管方面、市场准入方面、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日常监管不足表现在规章制度建设不足, 监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不足, 日常培训缺乏;很多时候, 监管一词只是应付了事, 规章制度也仅仅是一纸空文。监管人员将培训当作一种应付。有时监管人员的独立性不能达到要求, 还容易出现讲人情, 走关系等现象, 这都使得监管工作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就是, 有的网银业务没有通过央行的批准就进入市场运营, 这也是眼下我国网银存在的一大缺陷。再或者, 人民银行批准了, 但银行方面却不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安全评估, 形成完整详实的报告。所以其监督管理的结果也就不甚理想同时, 网络银行在战略层面、信誉层面和法律层面都少有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行动。
4. 信用机制和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
(1) 信用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银行交易中, 失信行为十分常见, 这种信用状况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的缺陷使得银行的信用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从银行角度,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存在很多缺陷, 不能很好地对客户进行追踪调查工作。因而也无法合理整合信用额度, 更好地开发客户资源。而作为通过互联网进行银行业务服务的网络银行, 由于其充分开放的特性, 使得其对交易客户的信用评价更为不便。而且银行通常将客户数量与员工的业绩挂钩, 这也使得银行从业人员盲目地扩展业务对象而不是对业务对象进行一定的筛选, 以确保客户的信用水平。因此信用问题给银行造成的风险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 (2) 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网络银行只有吸引足够数量的客户, 具备一定用户规模, 才有可能凝聚价值, 我国网络银行面临严峻的发展环境。在消费市场中, 客户对网银是否信任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消费者对于在互联网上进行电子货币的交易缺乏安全感, 不愿意选择通过网上银行来进行银行业务的操作。加之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缺位, 我国网络银行未来的道路就面临更多的障碍。再者有相当一部分的银行客户不会或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银的发展。
四、我国网络银行未来可考虑的发展策略
1. 设立专门监管部门, 建立制度框架。
建立专门监管部门可以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针对内部监管, 要做好对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的监督, 进行日常的系统维护以确保网络银行的安全状态。检验每一笔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对于外部的监管, 应由独立第三方来执行。通过充分考虑网络银行的特点, 使监管工作更具效率和针对性, 强化监督力度。避免监管部门因思路不相同, 造成其对市场的规范和风险的判断不一致。针对网络银行的不同特点制定规则, 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 建立起全面高效的监管体系
2. 完善网上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和安全体系建设。
网络交易中, 能否确认交易对象的合法性, 能否防止信息篡改和泄露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网络市场准入条件应考虑技术条件是否成熟, 是否具有相当规模的网络设施。
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 形成良好的网络银行市场环境, 在市场准入审批时, 应该采用严制度, 宽标准;加强风险防范, 放宽业务审批条件, 严跨境业务;宽国内业务的标准。同时对于现在已开通网络银行服务的企业, 应对其网上银行的安全体系进行完善。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 设置Firewall, 加强监控此外, 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完善网络安全体系也有重要作用。
3. 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金融监管办法。
一方面, 要弥补现有法律的漏洞, 从民事和刑事两方面, 对现有法律的某些部分修改和完善, 使其适用网络银行发展的实践。让普通民众感觉到, 即使在进行网银操作时出现问题, 也能通过正当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而更加放心地使用网银。针对银行提出的某些霸王条款, 通过立法的途径加以规范限制。真正做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要体现立法的前瞻性, 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考虑到网络银行的未来发展可能发生的情况, 将眼光放得更长远, 着眼于更广泛的领域, 对网络银行监管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规定。
4. 完善网上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没有公开的资信, 就没有明确的信用, 网络市场信息也应有及时有效的披露。消费者只有在充分了解银行的运作情况后, 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投资、消费选择, 这样能大大降低银行与银行客户和投资者之间发生纠纷的可能性。也能降低银行因客户不了解情况而对客户做出有隐瞒的业务推销。良好的信息披露能使网银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促成网络银行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地运营, 因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当然, 对于银行披露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需要经过独立第三方的监督检验, 以保证信息披露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一种形式。
五、结论
我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的数据显示, 2010年, 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3.75亿, 用户人数一年内增长9319万人, 年增长33.1%;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商务类应用用户全年增长分别达到45.8%和48.2%。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网络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开发金融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并且逐渐成为网络经济中的准市场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结算基础。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初级走向成熟的过程, 取得了一些进步,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应该不断完善网络银行的监管, 促进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 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展情况研究 篇2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为及时把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了解企业近几年的发展态势与走向,为进一步扶持、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参考,我们于年初对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从XX年我市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以来,全市共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由于复审不合格、企业转制等原因,现存30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
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所从事的技术领域涵盖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节能与环保、现代农业等7大领域。从各个领域的企业数量上看,先进制造、精细化工和电子信息分占前三位,分别为9家、7家和5家(见图1)。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共有28家,其余2家为国有企业。从地域分布看,市直企业15家、兴隆台区属企业11家、双台子区1家、盘山县2家、大洼县3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盘锦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原兴隆台经济开发区内企业均视为市直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已走过初创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XX年产值超千万元的21家,其中超5000万元的10家,超亿元的4家。
2、科技人员及技术研发情况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绝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企业的技术管理、自主研发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只是名称还不是十分规范,有技术部、科技处、研究所等等不一而足。相对市内其它企业来说,企业科技人员比例较高,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均在30%以上,平均值达到39.2%,有4家企业在50%以上。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绝大部分都在10%以上,平均值达到27.2%,最高比例达到75%。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开发上舍得投入,从研究开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看,平均值为9.6%。
3、产学研联合情况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产学研联合,近几年来,随着全市科技合作工程的大力推进,部分企业也相继与相关院校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如:盘锦兴海制药有限公司与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联建生产实训基地;盘锦兴建助剂有限公司与西安石油大~建成果转化基地;盘锦昌明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了企业研发中心。这种“校企联姻”为企业优先优惠转化院校最新科技成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对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通过开展产~联合,研发出一大批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或产品。如:盘锦市华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与加拿大海外学子肖俊宏博士合作开发了“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和成套设备开发”项目。该项目针对辽河油田的稠油污水深度处理难题而研发,并先后开发了稠油污水预处理工艺、溶气气浮工艺、除硅净水工艺、多介质滤料过滤工艺、大孔弱酸树脂软化工艺、含油污泥脱水工艺以及相应的水处理药剂与设备,全面解决了稠油污水处理工艺的各个关键环节,实现稠油污水处理后达到回用作蒸汽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处理后的技术指标均等同于国外同类工程指标。目前,公司已成功完成了欢三联日处理2万立方米的核心工程。盘锦辽油豪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中频变频器,频率达到2500hz,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比目前国内使用的500hz中频变频器节约成本20%以上。盘锦昌明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江汉石油学院,开发了tcp射孔监测仪,主要用于监测油田生产中的射孔起爆过程,它可以有效克服施工时井场环境中加压泵、钻机、作业机等其它设备及海浪击打套管等振动干扰、噪音干扰以及人为因素影响,准确判断起爆成功与否,避免以往因射孔炮弹在井下未爆而在井口爆炸伤人的恶性事故,产品属国内首创。
4、通过不断发展,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高新技术明星企业,形成了我市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靓点。如辽宁华孚石油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辽河油田稠油、特稠油和高凝油的开采难题,自主开发出空心抽油杆越泵电热采油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稠油入泵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装置运行过程中,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目前,该采油技术在国内属领先水平,也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华孚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XX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2080万元。盘锦兴建助剂有限公司引进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应用固定化细胞法催化工艺生产丙烯酰胺”项目技术,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完成了项目中试和工业化生产。该项目用生物法取代了以骨架铜做催化剂的化学方法,生产出高纯度的丙烯酰胺单体,减少了环境污染。单体聚合后生成的聚丙烯酰胺分子量高,达1700万~2500万之间,属于国际先进水平。XX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利税800万元。今年兴建公司对该项目进行了扩产,现已形成年产10000吨的规模。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1500万元。几年来,兴建公司逐渐成长为盘锦市知名企业,目前已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1994年正式投产。多年来,企业始终坚持高技术起点、跨越式发展,企业迅
速发展壮大,由原来单一的片剂车间发展到现在拥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冻干粉针、粉针、水针、输液等七个剂型生产车间,并已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生产品种由原来的2个片剂品种增加到现在的36个剂型品种。如今,天龙药业已经成功创出自己的品牌,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盛市、自治区。XX年公司实现产值近亿元,利税1400万元。
二、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情况研究 篇3
关键词 政府 信息化 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竞争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提升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力、争得经济和社会发展“先机”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电子政务的发展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处于滞后的位置,如何有效地开展电子政务和高效的使用电子政务等重要问题还迫切需要研究。宁夏地处中国的西北区,既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又属于中国的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政府管理水平兼俱两者的特点,整体上比较落后。宁夏的电子政务建设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问题较为突出,是全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快宁夏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速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就须加快推进宁夏的电子政务建设,这也就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宁夏电子政务各个层面问题的研究。
电子政务本质是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目的是推动政府管理水平的跨越,是未来政府的运行模式。作为信息时代政府办公管理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技术手段,电子政务不仅在公共行政领域,同时也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产生了影响。宁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面临起步晚、研究滞后、经济阻碍较大等种种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务信息化水平相比,推广范围较小、相关制度很不完善。然而电子政务的普及迫在眉睫,其发展的滞后性将严重的影响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的发展。
2 宁夏少数民族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就
宁夏地区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的状况。但经过积极建设截止2011年宁夏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
2.1基本建成不同规模的局域网
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开通了互联网站,绝大多数厅局基本建成了不同规模的局域网,开通了80多个各具特色的业务网站。区发改委、财政厅、卫生厅、国税局等部分厅局租用举出电信运营商的线路,建立了上对中央部委、下联5市、22个县(区)、部分到乡镇的纵向业务专网。大都依托专网开展了本行业基本或部分业务的初级应用。部分市、县(区)建设了区域性信息中心平台,建设互联网门户网站。
2.2形成了高速宽带的党政内网和政务专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基本建成,2006年宁夏人民政府网站建成(http://www.ningxia.gov.cn),归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主管,依照国家规定成立了相应的信息化办公室,这改变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没有政府网站的历史,极大的扩宽了政府的服务面与宣传影响。形成了高速宽带的党政内网和政务专网(也称外网),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2009年,依托自治区政府专网平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服务中心建设了行政审批信息管理系统。
2.3 建设了区域性的信息中心平台
银川等5市及罗平、永宁约15个县(区),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区域信息化建设模式,通过自建或基础信息外包方式建设了区域性的信息中心平台,实现了与所属约65%的党政部门的网络连接。另外,通过部分乡镇、行政村和社区建设的综合信息服务站,基本形成了自治区到市县(区)专线网络,市、县(区)到乡镇、行政村、社区的互联网络的五级连接。每个市、县(区)通过自己的门户网站,结合当地实际,加快与电子政务领域信息化的融合,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人口信息、生活服务等基础数据库,不同程度地展开了公文传输、政务信息公开、地区情况介绍、产业特色情况等信息化初级服务项目,其中平罗、永宁等市、县(区)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考核评估中,分别跻身全国百强政府网站。
3 宁夏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落后
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前提就是网络平台建设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电子政务各种应用业务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网络平台的覆盖面决定了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网络平台的主要由不同层级的纵向网络和横向网络构成,宁夏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主要由自治区到市、市到县、县到乡的纵向网和自治区、市、县直属部门的横向网构成。目前自治区到市、县的纵向网己基本建成,实现了互联互通。自治区各厅局也已实现了相互联通,基本形成了自治区一级的电子政务内网城域网。市、县一级的电子政务内网城域网建设比较滞后,只有个别市、县直属部门实现了部分互联互通,多数市、县的内网网络平台建设还未列入当地信息化建设议程。县到乡通过互联网网络平台,初步实现了电子公文传输等功能,但功能单一,使用效率低。电子政务外网由于网络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下转第48页)(上接第46页),覆盖面相对较广,但在网络建设方面存在没有合理规划,缺乏长期性投入等问题,造成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的出现,即有政府、企业、公众对电子政務认识不足的问题,也有市、县财政困难的原因。
3.2资金投入不足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庞大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系统维护升级、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投入,需要不断投入巨额的资金来保证工程的建设和运转。目前,宁夏对于电子政务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来投入,这给各级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很多地区因为无力提供财政支持,只能暂缓或停止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在财力较好的地区和行业,其发展水平较高,而在财力较差的地区和行业则相对落后,这造成了电子政务发展的地区和行业不平衡。电子政务建设在建设早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后才能显现出它的巨大效益和作用,这往往给人电子政务“高投入、低产出”的印象,也造成了很多地区和部门不愿意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在宁夏这样的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3.3 规划与标准不完善
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普遍的一条经验。宁夏回族自治区乃至全国虽然在这方面做出过一些具体规定,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政府信息化的中长期总体规划,特别是有关统一的技术标准方面。由于整体技术标准的不统一,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了技术标准上的“条块分割”,各地区、有各自的技术标准,且各类技术标准经常会出现相互对立的现象。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由于缺乏跨部门的统筹规划,各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资源共享、数据整合、协同工作还不完备,流程还没有完全改善,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并存,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度低,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与合作困难,政府网站影响力低,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服务水平还不高,“信息孤岛”也就逐渐形成并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法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虹.电子政务与城市竞争力研究[M].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
[2] 杜燕.甘肃省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公共管理,2011.
[3] 孔庆吉.海西州电子政务建设成就与展望[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1(03).
[4] 刘丽红.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5] 姚国章.破解电子政务人才难题的思考[J].电子政务,2009(11).
[6] 郁洋.我国旗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0.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情况研究 篇4
根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 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较此前上升了1.66个百分点, 达到18.21%, 但是仍然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 居世界第130位, 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居世界第134位, 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7.95亿亩, 居世界首位。我国森林资源总体基数大, 但是一平均就排在世界的后边, 中国人口基数大, 山地多, 森林资源与耕地资源之间的争夺一直在进行, 在实施推跟还林后, 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呈现上升趋势, 这种趋势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林业,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 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经济伴随我国林业改革步伐的加深越来越重要, 林业经济是打破我国林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林业经济是指林业部门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林业经济的发展能够为林业转型提供就业和资金, 林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最大程度调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因为禁伐禁采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年, 林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我国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2年时间里, 我国林业产业产值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 目前全国拥有涉林企业25万家, 其中包括约5万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伴随以林产业为主导的林业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加工、消费、进出口大国。去年全年中央林业投入达691.7亿元, 增幅13.9%。国家林业局正全面落实林业产业政策,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其中, 以提高生态服务价值为核心,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生态观光等第三产业。
当前实行的林业政策, 对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经济属性, 林业的科学发展是林业经济走出困境的前提条件, 同时, 我们应该认识到, 当前的林业政策根本不能够适应林业经济的科学发展, 极大地制约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其次, 林业部门的管理相对比较落后, 有关部门的管理缺乏有效性, 林业部门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导致林业管理一直难以有效进行科学规划和监管, 最近针对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家开始采用卫星遥感等方式, 帮助林业部门进行有效管理, 但是局部地区管理空白的问题依然难以改观。林业部门对私人经营林业的控制力度不够, 林业监管是确保林业生态系统不被破坏, 确保林业经济长效发展的根基, 林业监管必须要从严, 根据我国法律对破坏林业的行为给予坚决的回击。林业经济的发展不能很好的符合可持续性战略,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 我国林业经济不仅起到提供就业、提供生产资料的重任, 林业还肩负生态安全, 如果林业的发展急功近利, 对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将起到破坏作用。我国西北、东北、东部、南部发展不平衡, 林区又大多分布经济最贫困的西部和北部,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各地不惜对树木进行破坏性和掠夺式的采伐, 这种粗放式的掠夺开采对经济发展起到一时作用, 开采完, 林业经济的效益也就消失了, 致使一些地区越滥采越贫穷。
林业经济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在以上问题中进行改革, 提出系统性的改良方案,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前提, 要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制定科学的林业经济管理政策体系。政府制定有关的林业经济政策时, 要以大局为重, 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出发, 要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考虑问题, 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调查, 在确定该政策具有可行性后才能够进行政策的实施, 政策制定过程中, 要关注林业经营者的立场, 以便实现林业政策的双赢甚至多赢, 使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与林业经济发展政策相互吻合, 实现林业的经济利益和效益。
林业经济发展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林业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弱项, 林业经济不仅仅是开采林业资源, 还有对林业经济进行深加工, 林业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里边有所有经济门类所需要的资源, 林业经济能够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撑, 但是前提是我们的林业能够进行科技创新, 能够现在现有的条件下, 让更多的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放, 不再单纯的靠砍伐数目来维持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在很多领域都有高附加产品。实现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定要加强科技创新, 全面地支持建立林业产品的示范基地及园区, 以便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
最后, 要重视引导林业的发展由关注经济利益向重视生态效益转化。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可以对林业经营企业给予减税及补贴的优惠, 以鼓励和支持各个林业企业从只重视经济逐步向关注公益转变, 这对于实现林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21世纪将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世纪, 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森林是可再生资源, 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类型, 林业发展不仅仅有巨大的经济作用, 对环境保护有巨大价值, 发展我国林业经济是当前我国林业破解发展瓶颈的重要工作, 也是我国林业转型的关键。
发展情况研究 篇5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肩负着开辟创新、科研转化的重任,是各地企业中的骨干力量。在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数量是八个技术领域中最多的,其各项经济指标也稳居各技术领域首位。文章就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技术领域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大连市;技术领域;经济指标;科技活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是所有企业中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发展道路的领头羊。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4月联合颁布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资源与环境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八个技术领域,有力地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
1各技术领域经济情况
上年度新材料技术领域工业总产值和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第一次超越了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跃居第一位。,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工业总产值851.1亿元,重新排在首列。新材料技术领域的工业总产值611.6亿元,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工业总产值182.7亿元,分列八大技术领域的二、三位。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再度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赶超,而且相差近240亿元。各技术领域净利润方面的排名顺序也与此相同。营业收入方面,依旧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首,达845.5亿元,新材料技术领域和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分列二、三位。
2各技术领域人员情况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从业人数是各领域中最多的,达69715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其次,达25964人。新材料技术领域从业人员13542人,位居第三。从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及职称方面来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本科以上从业人员占比68.5%,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36.3%,均居于八大技术领域首位,这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行业特点是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和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在该两项指标方面也是位列前三。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技术领域的本科以上人员占比、中级以上人员占比则相对较低。
3各技术领域科技活动投入情况
由于各个技术领域的历史发展情况及本地基础情况不同,八大技术领域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情况差距较大。
3.1各技术领域科技人员投入情况
截至底,大连市47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共计41013名科技人员参与了科技研发活动。其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由于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其参与的科技活动人员也最多,共有17821人;其次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有10348人参与了科技活动,较减少了412人。科技项目人员占比从某种意义上能够体现科技项目的工作效率和科技项目资金利用率。八大技术领域中的科技项目人员占比均在90%以上,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各领域的科技研发态度比较严肃,对科技资金的使用比较慎重。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高技术服务业领域的科技项目人员占比相对更高,这也是由其行业特点决定的。
3.2各技术领域科技资金投入情况
由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基础雄厚,其用于科技活动的非政府经费也最多,达39.2亿元,位居第一。新材料技术领域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以19.7亿元和11.3亿元分列二、三位。在委托外单位科技活动支出方面,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支出额最大,达3.5亿元。但从占非政府经费支出额的比例来看,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较高,占比9.1%。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3家企业度在没有政府支持的科技活动资金情况下,共向外单位支出14855千元进行科技研发,占非政府经费支出总额的44.79%,位列第一。但20该领域的三家企业委托外单位进行科技活动支出为0,内部研发的科技项目有23项,全部的科技项目支出为12940千元。
4各技术领域科技产出情况
同样与技术领域的体量相关,在八大技术领域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是最多的,但专利授权率最高的是高技术服务业,授权发明专利占比最高的则是新材料技术领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共发表科技论文255篇,高技术服务业领域124篇。注册商标方面,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拥有345项注册商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拥有265项注册商标。软件著作权方面,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拥有1409项,较上年增长了62.3%,其中当年获得241项,远远超过了其他技术领域。
发展情况研究 篇6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存在问题;教育联盟
张家口市职业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类似,随着政府的政策导向、整个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劳动就业市场变化,历经了“创业—辉煌—下滑—回升—又低落—再攀升”这样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路程。目前,张家口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在困境中挣扎,社会、企业、教育、学校诸方面存在的问题相互交织,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和冷静分析,找出解决对策,从而促进本市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分析张家口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构建职业教育联盟的意义,提出构建职业教育联盟解决现代职业教育问题。
一、现代职业职业教育理念
1.现代职业教育属于一种主体教育理念。传统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对受教育者实行某些技能教育,促使其作为某种劳动的工具,就是对受教育者实施塑造,并不是将其作为主体积极培养。如此塑造的人不但缺少了主体创新意识,还缺乏职业道德。
2.现代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由于职业教育属于就业教育,因此它也表现出了大众化特点。职业教育与社会、个人需求以及挖掘个人潜能相适应的同时,为人提供了技能教育,并且帮助处于正规和非正规边缘化的群体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
3.现代职业教育属于一种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渗入职业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劳动习惯进行培养,能为其学习做事打下基础;在职业准备教育实施阶段,传授一定的文化技能的同时,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学生如何做人,使其能够充分热爱今后的工作岗位。职业教育持续实施阶段,由于构建了劳动价值理念,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懂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张家口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源危机。一是生源数量萎缩。近几年“普高热、中职冷”的“生源大战”局面愈演愈烈,张家口市有的中职学校年招生额不到100人。数字表明:随着学龄人口的变化,初中毕业生也在逐年减少;“普高和高校”的扩招导向使得普职比例呈“普增职减”之势,今后几年,初中毕业生的锐减、普高的扩招,再加上就业困难带来的招生难,无疑会给职业学校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二是学生状况处于弱势。由于现实制约,职业学校不得不录取分数很低的学生,“考不上普高读中专”的无奈选择,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人格发展。生源质量下降是职教的一大心病,要把相当数量的不合格初中毕业生教成“学历加证书”的合格职校生困难多多。
2.没有积极重视职业教育。由于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技术工作进行培训,同时很多职业院校都是大中专层次,造成了社会上一些人对职业教育的轻视,认为职业教育水平低。相较于普通教育,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后者更加青睐,造成了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无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企业对职业院校缺乏积极支持。虽然一些职业院校已经与有关企业合作办学,但是实际效果不理想。具体原因有:第一,这些学院所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要求,在企业中实习不但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反而对企业的生产造成了影响,因此企业明显缺乏积极性;第二,院校很多都是自己制订培养计划,极少与企业进行交流,如此便产生了天然的鸿沟,造成二者都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第三,这些院校单纯认为职业院校不需要实行科研,造成教师失去了追求进步的动力,进一步对院校的综合科研水平造成了影响,致使院校发展与时代脱节,一些企业减少甚至终止了与院校的合作。
4.现代职业教学与社会需求不符合。张家口几所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违背了应用型教育的要求。在开设专业方面并没有真正了解社会需求,体现出了极大的盲目性与随从性。一是有些院校大张旗鼓地开设很多专业,造成招生困难。二是有些院校没有综合自身情况,盲目设置热门专业,结果教学结果不理想,只能通过文化课补救。三是专业设置重“地域性”轻“开放性”,从而影响了某些学校专业优势资源的利用,同时造成同地区专业设置的重复,从而降低了学校规模效益。
三、构建职业教育联盟的重要性和意义
职业教育联盟是伴随经济发展和职教改革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整合职教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加强校企合作和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推进职教改革创新、率先突破的重要抓手。张家口属于北部发展地区,职业教育建设需要建设职教联盟,可以改变长期以来职教专业设置重复、竞争力低、职教资源分散的弊端,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利用教育联盟,在共享资源、培养人才以及开发技术等方面构建良好的协作关系,可依赖外取资源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四、建立职业教育联盟解决现代职业教育问题
1.发展院校之间的教育联盟。(1)学分互认的教学联盟。构建教学联盟机制,学生能够跨越院校选择课程以及跨校辅修专业,最终形成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2)实践设备资源共享机制。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便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各个院校都在积极投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了有效缓解院校资金压力,防止出现重复购置问题,利用院校联盟,构建院校之间的共享资源平台,节省了教育投资,提高了使用设备效率。(3)共享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资源技术积极发展教育联盟,节省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升值。积极利用各个院校已经构建的网络环境,在网上发布各类教育信息,便于学生选择专业、报名以及查阅材料,形成了各种资源信息的共享、实时网络互动教学,学生可以不限时间、空间学习知识。
2.构建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教育联盟。(1)积极互补资源。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资源和经费都十分紧张。院校和企业构建教育联盟,可以促使二者之间优势互补、加强合作。避免重复建设,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有效增加科研投入。此外,对企业来说,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得到所有资源。所以,企业应积极和院校构建教育联盟,通过院校强大的科研、技术等资源实现自身发展需求。(2)推动技术创新。随着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周期也在迅速缩短。建立教育联盟帮助院校与企业互相合作组织技术研发,同时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新产品技术的转让权,进而革新技术设备。利用教育联盟,加强了职业院校的科研发展,有效扩展了教育领域。(3)增加就业渠道。学生在联盟就业人员的引导下进入企业专有招聘通道,为教育联盟企业优先选择。学生能够迅速获得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教育联盟通过分析传统招聘会的优缺点,构建招聘虚拟场所,积极利用联盟资源以及平台特点,随时为毕业生、企业提供服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金钱。
3.构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自愿职业教育联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自愿职业教育联盟更加活跃,因为城市劳动力的流动空间和结构变化都与职业教育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是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发展空间不同,通过自愿职业教育联盟,能够积极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二是增加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与扶持力度,对于社会忽视甚至蔑视职业教育问题有效进行了改善;三是有效保证了职业教育制定培养模式。政府从税收、劳动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升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保证了生源可以在招生地区或者生源地积极就业。
五、结论
在遵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职业教育联盟对张家口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目前张家口市现代职业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提出了利用构建职业教育联盟这一措施解决上述问题,促进了张家口市现代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元.从各级教育协调发展看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福建省口岸经济发展情况研究 篇7
一、口岸及口岸经济
口岸是由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是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原指由国家指定的对外通商的沿海港口,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陆、空交通运输的不断进步,外贸货物、进出境人员及其行李物品、邮件包裹等均可通过铁路或航空直达,口岸成为特殊的国际物流结点。同时,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开展国际联运、国际航空邮包邮件交换业务以及其他有外贸、边贸的地方也设置了口岸。
口岸经济由口岸为基点向外辐射形成,根据经济活动与口岸的相关性,将口岸经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口岸经济的核心,指口岸本身的经济活动,包括口岸管理部门收费、口岸运输系统经营活动及口岸特色服务活动和口岸查验系统的税费等;第二层次是指和口岸直接相关的“临港产业”,包括依托口岸优势发展起来的来料加工、保税工厂、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生产经营活动等;第三层次是和口岸间接相关的外向型经济,主要指依托口岸进出口功能发展起来的进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福建省口岸经济发展现状
福建省口岸属东南沿海港口群,是国家规划的五大港口群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独特的区位优势下,福建“海陆空”三位一体,成为福建沿海“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接点。福建省沿海有大小港湾125处,其中东山湾、厦门湾、湄洲湾、兴化湾、罗源湾、三都澳和沙埕湾等7个优良深水港可开发建设1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有40多公里海岸线,可以建设20万—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深水海岸线资源位居全国首位。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沿海港口集装箱航线290条,其中外贸线127条、内支线31条、内贸线132条。
福建省有7条出省铁路和9条出省高速公路。截至2015年底,公路通车里程104585.27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196.53公里。从空域上看,有厦门高崎机场、福州长乐机场、晋江机场、武夷山机场和龙岩连城机场等。2015年,民航旅客吞吐量2385.01万人次。
口岸功能方面,一方面口岸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出入境政策不断优化,出台了关于货物贸易的40多项便利化措施,进一步节省了通关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例如,福建省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跨关区、跨检区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与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的数据通道对接并实时交换,实现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一单四报”和报关随附单证无纸化,免收报关查验费。与新加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船舶信息互联互通,与台湾关贸网路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推动了台湾地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信息互换,企业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口岸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福建省外贸口岸多、条件好,且存在一定程度“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口岸经济的发展除了依赖自身的港口条件外,还要靠经济腹地来支撑。福建经济腹地拓展先天不足,主要原因是与相邻省份经济关联度不高。从周边省份来看,湖南、江西两省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经贸交往频繁,经济合作范围广、项目多,已经形成了传统的物流通道和惯性往来,因此很难吸引这些省份的相关企业转为通过福建口岸做进出口业务。近年来,为了扩大口岸经济腹地,福建省改变思路,积极引导省内主要港口企业去省外建设陆地港,目前已在江西的南昌、鹰潭、赣州、新余等地布局建设陆地港。同时,积极“筑巢引凤”,邀请省外物流企业来闽兴建“飞地港”,打造海西货物进出口基地。2015年,通过海铁联运方式进出福建省港口的外省集装箱13384TEU同比增长12.9%,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中海集运公司的江西货物通过海铁联运进出福州港实现常态化运行。
在贸易监管体制方面,福建省首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海关根据货物的不同状态实施相应的监管模式,确保实施有效监管。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可以同时经营保税和非保税业务,有效盘活自贸区内的仓储资源,促进区内仓储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以厦门片区为例,截至2016年4月底,有20家企业开展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涉及货值约12亿元,盘活企业闲置库容近6万平米。片区还应用货物分类监管概念,率先在全国实施国际中转直拼业务,这也是我国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的首笔业务。此项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自贸区港口功能,还可以吸引更多国际货运代理将厦门港口作为国际中转直拼的重要基地,推进海运国际中转口岸直拼业务的开展。
三、福建省口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口岸建设和发展方面来看,福建省口岸运输系统不够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例如,厦门港海沧港区同时配备了集装箱码头泊位、散货码头泊位,未根据主要发展业务来规划港口的建设。
从临港产业看,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加工制造环节仍是福建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大多数企业的主业,整体处于“微笑曲线”底部,而价值链高端环节如研发、销售、结算、维修、再制造等所占比重还很低。
从间接与口岸相关的外向型经济来看,福建省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很多传统产业已相对饱和,不少企业面临“两头受压”的情况,即成本上升—订单减少、产品销量下降—利润下滑,一些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陷入了“经营困难—产品过时—供过于求—经营困难”的恶性循环中。企业家普遍反映,在福建东部的生产经营成本出现了“未富先贵”现象,不仅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部分已经超过发达经济体。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减弱,但究其根本是整个产业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层次。
四、福建省口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如在港口与码头建设、航线拓展等方面积极引导口岸经营实体实行“走出去”战略,开辟外围市场。充分发挥海西三大港口群的枢纽作用。新加坡港口的发展以及其临港工业的繁荣,与新加坡口岸经营实体积极的“走出去”经营模式密切相关,分散在全球各角落的港口泊位为新加坡本港争取到更多的国际航线,方便这些航线两头的统一管理,提高了新加坡航运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福建省可以借鉴新加坡口岸经济的发展模式,引导港口企业在国内主要港口以直接投资或者股权互换等方式,进行投资经营,加强福建省口岸与国内其他口岸的联系,形成便利的转运网络,带动转口贸易发展的同时,积极扩展福建口岸经济腹地,着重利用政策吸引对台货物从福建口岸中转。政府应发挥主权基金的功效,鼓励省内的主要港口企业走出国门,对全球主要港口进行投资,一方面增加福建省港口的国际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国际航线;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航线实施管理和控制,提高福建省港口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吸引货源,发展临港工业。
二是适应外贸发展新常态,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近年来,福建省鼓励新型贸易形态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新型贸易形态下,要最大限度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保税”功能,使配套管理制度趋于完善。运用好“保税+产业”计划,如“保税+金融”、“保税+文化”等,促进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推动全省企业向产业链两端扩展,向服务领域延伸。
三是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促使福建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轨。加快国际航运服务、新兴服务产业、现代物流、离岸服务等产业培育,推动全省产业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中心等价值链高端延伸。继续大力扶持品牌建设,加强对企业技术进步和改进管理的扶持力度。加快构建“福建制造”在国际市场的网络布局,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旅游购物等新型外贸商业模式。
四是福建省内的港口应根据港区的天然条件,结合货源情况,建设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厦门港海沧和福州港江阴、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罗源湾可门和湄洲湾北岸、以临港工业为依托、液体散货运输为主的湄洲湾南岸、漳州古雷等核心港区。发挥政策、区位、产业基础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引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使开放型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提高福建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摘要: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部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方向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赋予其繁荣的口岸经济。通过研究福建省口岸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口岸经济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福建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口岸经济,福建省
参考文献
[1]王舒.口岸经济发展与边境城市扩张相互作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张勤.福建自贸区物流发展定位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5(12).
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篇8
(一)农业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教育目的
职业教育的范围比较广泛,通常情况下指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如厨师职业教育、汽修职业教育等等。农业职业教育指对职业学生或者从事农业生产管理的人员就农业领域内的知识进行指导、培训和教育。农业职业教育中受教育人群较为广泛,不仅仅只是对职业学生的教育,其涉及农业管理人员、农民等,是一个较大的群体。农业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完善的制度、科学的农业生产规律以及相应的农业技能来保障和促进农业活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职业教育下,我国的农业教育、农村教育以及农民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二)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从建国至今,可大致分为:起步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拓展阶段三个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是从1949年至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本上属于一穷二白的现状,百废待兴,农业也是一样,虽然农业受战争的影响远远不比工业影响大,但农业基础设施、生产工具以及自然条件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扶植,农业职业教育也进入起步阶段,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业职业教育在这个发展阶段难以有较大的突破,基本上保留在起步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1978年到2000年。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下,先后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同时也加大了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我国的林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开始踏入稳定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粮食作物方面,我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三阶段是从2000年至今。这一阶段是农业职业教育的拓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农业职业教育主要体现在技术与管理方面,通过科学技术的参与,农业发展更加迅速,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对农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使农业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三)农业职业教育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农业职业教育是在现有农业基础上,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提高,使得农业生产处于从“听天由命”到“人定胜天”的发展过程。首先,在基础设施上,农业职业教育使得水库水利工程有序、合理地展开,为农业的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在农业技术上,由于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各个农业活动都大量引入了生物技术,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农业管理方面,通过农业职业教育,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的农业管理使农业生产在规划中有序进行。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养殖业、林业、种植业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而由于时代不同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在目前的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中,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构成当前的教育模式。
(一)农业职业教育中的发展环境
农业发展环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来考虑,即农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和农业发展本身所需要的环境。整体环境受到相关政策以及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整体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大。就市场发展趋势来说,市场需求往往决定着农业发展,当农业生产供大于求时,这会使得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如我国现阶段糖类的需求大幅下降,这严重地影响到糖类作物的发展空间。如,我国橡胶受到国际企业的价格优势影响,橡胶价格一跌再跌,使得南方大部分以橡胶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民生产陷入困境。因此,农业的生产应当尊重客观的市场环境。而对于农业本身的生长环境,其可分为高原环境、高温环境、干旱环境、潮湿环境等,各种农作物的生产应当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来生产。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创造适应各种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方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作物受环境条件影响越来越小,农作物能够达到四季生产,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职业教育中的发展目标
农业的发展目标可以看成是经济目标,而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则是促进农业的整体发展。从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状况来看,不仅仅只是要促进农业产量的增长,同时也要注重农业生产的绿色环保。从这一层面来看,这就不仅仅是为了农业的经济发展服务,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保证绿色环保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这一方面是由于工业的发展使环境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环保也更加注重。因此,在农业职业教育中,如何才能使农作方法与环境相协调,与人类发展要求相协调是农业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三)农业职业教育中的发展途径
发展途径是达到发展目标的一系列农业活动过程。发展途径为发展目标服务,同时也是农业发展中的最艰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农业职业教育来说,发展途径也是关键环节,作为教育模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途径和普通教育也基本相同,即通过办学、教学、毕业来构成,但其不同之处在于除农业职业学校的教育外,也存在着多种方式来达到教育目的,其对从事农业人员的教育中,办学、教学及毕业方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节点,而是以指导教育为主,这样就使农业职业教育的形式向自由化方向发展。
三、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大大改善了农业相关问题,有效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在某些方面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从而开始显现出发展中的问题,其中包括经费投入跟不上、思想不能够及时转变、监督评价体系落后等。
(一)农业职业教育经费跟不上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农业在我国的GDP比重也逐渐减少,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50%以上,而农业占GDP的比重低于10%,农业为我国经济的贡献逐渐减小。而在工业和服务业方面,由于其快速发展大大增加了我国的经济实力,这使得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对农业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这导致了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下降,教育经费也陷入困难。
(二)农业职业教育思想观念陈旧
我国目前的农业职业教育主要以建设农业和建设农村为中心,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绝大部分接受过较高教育的人并不愿再回到农村、回到农业这一产业上发展,而是选择第二或第三产业,这导致了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着人才缺失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业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仍然不能够及时更新,导致其教育思想观念落后于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
(三)农业职业教育监督评价体系落后
由于突出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把主要力量集中到服务业发展中,导致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监督不到位。也由于愿意从事农业研究上的人越来越少,使农业的人才比例严重缩水,再加上愿意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使得在农业职业教育中的管理出现停滞发展状态,其监督评价也相对较为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促进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虽然其对国家的经济贡献相对其他产业要小,但从我国人口分布结构来看,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属于农业户口,而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也超过其他产业的人口,因此,解决好农业问题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农业职业教育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政府不能仅仅意识到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农业生产的补贴,也应当注意到农业职业教育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为农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农业发展。
(二)转变农业职业教育观念,注重与时俱进
农业相对其他产业来说,其经济效益较低,工作也较辛苦,这导致了大部分人形成“轻农”的思想,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在农业职业教育中,应当转变思想观念,根据具体的情况输送更加优质的教育思想,保持农业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的发展更加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才能让从事农业的相关人员专心投入生产当中,同时也能在生产中得到精神上以及物质上的满足,增加农业人员的幸福度。
(三)完善农业职业教育监督评价体系
健全的监督评价体系是保证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监督是对教育的过程进行监督,使得在进行教育时能够保证教育的正常、健康进行,避免以及阻止在教育过程中出现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象,系统、科学、有效地发挥出教育功能,为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评价则是保证教育的高效进行,通过对教育进行相应的评价,指出哪些教育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哪些教育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评价体系来保持整个教育体系的高效运行。
农业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才能够为农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国目前的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中,整体的发展方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但要使农业能够进一步更好发展,还必须要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通过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来达到促进农业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景琴玲.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于玲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发展情况研究 篇9
基础研究主要是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试验性或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1]。基础研究作为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继2011年7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中提到“国家财政要对基础和前沿研究提供长期稳定支持,保障研究的连续性、稳定性。”之后不久,刘延东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努力开创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新局面》的文章,指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和超前部署基础研究,提升我国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中心,富集了全国55%的中央部门研究院所[2]和20%的研究型高校[3],在国内具有无可比拟的基础研究资源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正经历创新驱动的社会经济转型期,要在全球和区域经济分工中占领高端、争取主动,必须把强化创新驱动作为重要着力点,使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而基础研究作为激发原始性创新的源泉,其战略作用日益凸显。通过对历年科技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一方面,北京基础研究发展状况在全国无疑处于绝对高端,在众多领域都站在国内制高点的位置;另一方面,与美国、欧盟等创新型国家相比,北京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
1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现状
1.1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总量稳定增长,但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70.48亿元,按照2000年的可比价计算,是2000年第一次全国R&D清查的2.9倍,但2009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仅占全国的26.1%,较10年前的份额下降了11.2个百分点。说明这10年间,尽管北京地区投入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在逐年增长,但占全国份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国的份额处于明显下降状态,除个别年份较上年稍有增长外,多数年份的比重都低于上年,总体降幅大大超过涨幅,导致2009年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额占全国的份额下降至26.1%。不仅如此,这10年间,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的增长速度波动性较大,“十五”期间基本呈稳定上升趋势,“十一五”期间呈现出了快速增长和极低速增长交替出现的情况,2005年和2007年均出现了负增长。以上分析表明:和第一次清查数据相比,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量规模处于增长态势,但其增速小于全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速度,导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份额明显下降。
注:1)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综合卷》、《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2)历年数据均为2000年的可比价
1.2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投入的份额低于10年前水平
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投入的份额是一个结构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知识创造和原始性创新活动在研发活动中所占的比重。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投入份额为10.5%,较第一次清查降低了0.7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该指标逐年下降,直到2007年才开始缓慢上升,但截止2009年底,其份额仍低于10年前的水平,这与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份额的发展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而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占R&D总经费的比重多在10%~20%之间,一些发展中大国的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也多超过15%。从图2中可以看出,近10年来美国的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份额基本维持在18%左右,而北京除2002年达到了12.6%的峰值外,其他年份的比重均在12%以下。综上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的研发活动中知识创造和原始性创新活动比重仍然较低。
注:中国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综合卷》、《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美国数据来自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11
1.3 北京基础研究执行部门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从各执行部门基础研究经费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不同研发主体在基础研究活动中起到的不同作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北京支出的70.48亿元基础研究经费中,有94.4%的份额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全国情况一致。略有不同的是,北京地区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重高达64.6%,明显超过了高等院校29.8%的份额,这与中央属研究院所集聚北京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中企业所占份额虽然仅为2.7%,但略高于全国的1.6%,说明北京地区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要好于其他省市。然而,根据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美国2008年基础研究经费的执行部门中企业承担的比重高达20.5%,是北京的7.6倍。可见,北京地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见图3所示。
注: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综合卷》
1.4 北京地区基础研究学科门类齐全,三大学科优势突出
不同学科基础研究投入的分布状况可以反映出不同学科的研发活跃程度和学科发展水平等情况。全国第二次R&D清查数据资料显示:2009年,北京地区基础研究学科齐全,有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学科占全部学科总数的76.3%,其中,生物学、地球科学和物理学三大学科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重占全部学科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额的53.1%,说明在北京地区这三大学科的基础研究优势突出;另外,化学、天文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依次为6.7%、5.8%和3.5%,明显高于其他学科。
注: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基础研究活动存在经费投入总量占全国份额处于下降态势、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份额低于10年前水平、基础研究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学科齐全、三大学科优势突出等特点。
2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较少从事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偏低
企业基础研究经费偏低是导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量偏低的直接原因。2009年企业R&D经费占北京地区全部R&D经费投入总量的39.26%,而企业的基础研究经费占企业R&D经费投入总量的比重仅为0.73%,极大地降低了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占全部研发投入的份额。通过研究典型创新型国家中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情况,我们发现在这些国家中企业不仅是全社会研发投入的主体,而且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也占到全国的15%~30%,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基础研究所占比重大于三分之一,甚至超过政府研究机构[4]。而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北京,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仅占北京基础研究支出的2.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水平。
2.2 基础研究活动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偏低
北京富集了其他省市无与媲美的众多优势科技资源,国家级大院大所和研究型大学云集首都,它们在我国的基础研究队伍中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然而,2009年北京地区科研院所的研发经费中,仅有14.2%用于基础研究,比10年前只提高了0.1个百分点;高等院校的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重为30.0%,较2000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但与创新型国家相比,该比重仍然偏低。OECD科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高等院校执行的基础研究经费占其R&D经费总额的比重高达75.9%;作为追赶型创新国家的韩国、日本,该指标分别为41.1%和36.0%,均高于北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份额。
注:1)北京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美国、韩国、日本数据来自OECD科技统计指标数据库
2.3 地方财政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不足
基础研究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带有很强的外溢性,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所以私人部门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更希望“搭便车”,以较小的投入使用别人创造出的基础研究成果。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依靠政府资源从事基础研究工作,通过政府财政科技拨款、政策引导等途径支持基础研究。财政科技拨款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科技拨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拨款支持的重点领域明显不同,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更多地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活动,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主要用于支持试验发展活动。
以项目课题形式的支出是基础研究经费支出的主要形式之一。从科技部负责的研究机构的统计看,2009年北京地区科研机构从事基础研究的课题经费总额为22.97亿元,其中来自政府的资金为22.07亿元,占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课题经费总额的96.1%,可见北京地区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课题经费投入绝大部分依靠财政支持。我们对近10年北京地区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经费来源情况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投入到北京地区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课题经费中,有超过99%的份额来自中央财政,仅有不足1%的经费来自市县级财政科技拨款,如表2所示。说明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拉动,地方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尚不明显。
注:根据科技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课题基本情况表》整理获得
3 政策建议
3.1 持续稳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并优化投入结构
近10年来,北京基础研究总体发展情况值得肯定,然而考虑到北京要建设全球创新中心的发展思路和科技定位,就必须更加注重科技的投入,依靠自主创新引领科技的新突破,才能使北京成为引领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先锋和联结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结点,而基础研究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
尽管这10年间,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额实现了大幅提升,但与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增速相比,北京略显逊色,且近3年其增幅出现了较大波动,这对北京基础研究活动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十二五”时期,北京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推动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创新的源头抓起,持续稳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总额,保证自主创新的持续动力。同时建议优化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来源结构和执行结构,引导更多创新主体加入到基础研究活动的科研队伍中,一方面可以带动各领域的原始创新,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3.2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从事应用基础研究
北京聚集了众多中央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型跨国企业,这些企业多数是各自领域的引航者,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并且与多所驻京高校、科研院所有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在试验发展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和人员,并依靠研发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然而,部分行业由于基础研究长期薄弱,核心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进而陷入自主创新能力受制于人的窘况,例如:我国制造企业在研发设计、产品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发展严重滞后, 总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5];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多晶硅和单晶硅的提纯技术,但这一技术长期以来基本上依靠日本和德国[6];汽车行业尽管依靠技术集成推出了许多自主品牌,并力争数年内推出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由于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投入大、成本高,严重制约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空间[7]。基础研究活动的匮乏使得我国很难突破长期以来对外国技术的路径依赖,造成了在众多行业只能“喝汤”、无法“吃肉”的尴尬情境。
因此,北京地区的企业已经发展到需要依靠基础研究以突破重大核心技术的阶段,这就需要政府营造宽容和谐的自主研发环境,引导产业共性技术联盟共同注资投入基础研究活动,进一步推广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充分利用中央在京资源,鼓励企业和高校共同申请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在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采取多种措施、多条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研发机构等广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活动。
3.3 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研发活动中基础研究的比重
根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北京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66.5亿元,占北京地区全部基础研究经费支出的94.4%。显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拉动北京地区原始创新的活动主体。北京高等院校从事的基础研究活动经费支出仅占R&D经费总额的30.0%,科研院所仅为14.5%,而美国高等院校的该指标一直维持在70%以上[8],法国高等院校的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投入份额也高于60%[9]。显然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原始创新能力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远的差距。
由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学科集群和人才汇聚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因此在基础研究领域,尤其是在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领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具有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建议政府进一步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更多的R&D经费投向基础研究领域,特别是对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项目,应在项目申请、资金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争取将高校研发活动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提高至40%以上。
3.4 地方财政应适当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在地方财力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已经占据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半壁江山,但是地方财政的投入仍集中在研发活动的下游和成果产业化的阶段[10]。北京的情况更加突出,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中仅有5.5%来自地方财政,高达94.5%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科技拨款。当然这与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北京的科技资源布局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全球创新中心的进程中,地方政府是否也应把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引领能力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这是一个亟待考虑的问题。建议地方政府在推进 “科技北京”建设的同时,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配合中央资金共同支持,形成中央和地方共同促进基础研究活动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OECD研究与发展调查手册——弗拉斯卡蒂丛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75
[2]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科学技术指标2009——科学技术黄皮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
[3]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10中国大学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4):5-13
[4]刘丽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政策的调整:关于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政策建议[J].经营管理者,2009(18):117
[5]贾凯.技术引领进步:杨海成解读“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2):21-24
[6]佚名.新能源产业:警惕“国人喝汤洋人吃肉”[N/OL].北京:经济参考报,(2009-08-26)http://jjckb.xinhuanet.com/yw/2009-08/26/content_177001.htm
[7]戴劲松,何丰伦.自主创新基础薄弱核心技术没有突破[N].北京:经济参考报,2009-09-16
[8]NSF,SR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0[C].USA:Na-tional Science Board,2010
[9]康小明.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经费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9(1):42-48
发展情况研究 篇10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市民,重庆
1 前言
随着重庆市经济的蓬勃发展, 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市民对健康的追求也与日俱增, “花钱买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深。20世纪90年代末, 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像雨后的春笋般地出现在全国各地, 且呈现出一遍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在重庆市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 因此, 其各个方面的发展还相当不完善, 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重庆市主城五大区30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展开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俱乐部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 因此, 有必要对重庆市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展开调查分析, 以推动重庆市健身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 就重庆市主城五区30个健身俱乐部会员500人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456份, 回收率为95.39%。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基本情况
3.1.1 经济成分
从调查结果分析, 目前重庆市健身俱乐部主要经济成分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 其中以私有经济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已经在重庆市健身市场建立, 私有经济已经成为商业健身俱乐部的主要经济成分, 占到被调查的商业健身俱乐部的43.33%。这与我国近年来体制改革有密切关系, 私有经济投资于体育产业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同时, 省外资本和国外资本也逐渐在重庆打开局面。
3.1.2 注册资金情况
注册资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规模。根据投资数额的多少, 将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进行以下区分: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作为小型健身俱乐部, 共有11家, 占所调查俱乐部的36.67%;投资额在100-200万元以上的作为中型健身俱乐部, 共有16家, 占所调查俱乐部的53.33%;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作为大型健身俱乐部, 仅有3家, 占所调查俱乐部的10.00%。可见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规模比较小。
3.2 健身俱乐部经营项目及消费者消费的动机
3.2.1 经营项目
健身俱乐部是一个主要以无形商品 (不同健身健美的服务) 为交换主体的特殊场所。在健身俱乐部中, 对以健身健美服务为主体的经营服务项目设置, 将关系到健身俱乐部人气的旺盛, 经济效益的好坏。经营服务项目的选择与经营状况之间的关系密切, 经营项目选择合理, 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从而改善经营状况;反之亦然。从调查中了解到, 按不同的规模、场地、投资, 以及所能提供服务的能力, 目前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主要经营项目有:健美操、搏击操、垫上踏板操、街舞、芭蕾形体、高温瑜伽、哑铃操、器械健美、动感单车、普拉提、爵士舞、台球、篮球、乒乓球等。以及健身相关服务, 除了免费提供热水淋浴外, 有的俱乐部随着档次的提高, 还免费提供康复理疗、体能测试、桑拿浴、休闲书刊阅读室、健康咨询等服务。此外, 部分俱乐部还提供诸如美容美发、咖啡、茶厅、果吧等付费服务。
3.2.2 消费者消费的动机
消费动机是推动消费者的驱动力, 消费者的行为取决于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动机。从表 (1) 中我们可以看出, 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 减缓各种精神压力;强身健体, 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改善体形, 追求完美的形体, 分别占92.32%, 84.86%和50.87%。此外, 消费者的动机还有减肥;学生时代就喜欢体育健身运动;促进人际关系;提高运动能力和其他等, 它们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1.45%、31.79%、19.08%、12.28%和4.61%。
4 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主要经营形式与收费情况
4.1 经营形式
据调查, 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有80%以上的单位采取会员制和非会员制相结合的经营形式。会员制, 即每年交纳一定的会员费, 便可享受该健身俱乐部提供各项健身项目和其他服务项目的优惠政策。这种经营形式, 不仅对加快回收投资资金起重要作用, 而且对稳定顾客来源、形成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密切人际关系都有好处。在中体倍力等连锁店会员持会员卡可以在全球高度民主健身机构的所有连锁店进行健身, 而不必再付费。重庆市部分俱乐部采用符合大众的费用和短期会员制的经营策略, 保证了会员人数的增加。同时, 一些小规模的俱乐部同租用商业大厦的地下楼层, 在保证客源前提下, 减少固定投资和经营费用, 来保证价格的优势。实践表明:无论从经营的角度, 还是消费者的角度, 会员制都有利于商业健身俱乐部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运营效率, 提供给会员更优惠的服务质量。
4.2 收费标准
对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的收费标准调查发现, 目前重庆市健身俱乐部年卡费用最高为4500元, 最低为500元;季卡最高为1280元, 最低为240元;月卡最高为500元, 最低为80元。
5 重庆市健身教练员的现状分析
健身俱乐部得以正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健身教练员的素质。健身教练员水平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会员加入率以及会员的流失率, 所以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员是软件建设的重要部分, 而且教练员各方面的素质高低也对促进健身俱乐部不断发展起着实质性的作用。
5.1 教练员年龄结构
众所周知, 健身教练员本身的健身和指导经验与年龄相关, 处在不同年龄时期的教练, 不仅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不尽相同, 教练员的健身指导经验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健身锻炼者指导的质量。从表6可以看出, 重庆市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年龄结构主要以青年教练为主, 年龄集中在20-30岁67人, 占总人数72.04%;31-40岁有19人, 占总数的20.43%;41-50为3人, 占总人数的3.23%, 老、中、青的比例约为1:3:8。由此可见, 健身俱乐部教练员呈现年轻化, 这些年轻教练大多来自于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从事健身健美行业的经历较少, 指导经验较欠缺, 这对健身锻炼者的锻炼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而间接影响到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5.2 教练员学历结构及专业培训
学历反映了健身教练员的文化素质水平, 它代表了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虽然学历的高低不能代表一个教练员的指导教学水平, 但如果教练员的文化程度偏低, 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全面的知识结构, 就很难科学地指导健身者进行有效的、循序渐进的锻炼。此外, 健身俱乐部目前还有非体育专业的健身教练员,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和技能, 进入健身俱乐部的指导教学工作。这一部分人专业理论知识相对比较缺乏, 指导效果较差。从表7可看出:重庆市健身俱乐部教练的文化层次较低, 高中及以下文化占总数8.60%;大中专文化程度占总数47.31%;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总数33.33%。由于健身俱乐部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 而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 现有的教练远远满足不了健身俱乐部的需求量, 同时又由于国家对健身教练员的培训滞后, 导致一些健身俱乐部只能从一些应聘者 (教练) 或优秀学员中选拔以满足需要。健身教练员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执行者, 是推广科学健身的传播者, 是健身俱乐部的核心, 教练员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健身者的锻炼效果、信心和兴趣。因此, 作为健身教练员必须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系统地掌握体育锻炼原理, 运动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医学、锻炼效果评价、心理保健方法、运动处方等。
5.3 教练员获得专业指导证书及参加专业培训情况
专业教练员证书是证明其专业技术水平或能力高低的标志。健身教练员获得专业指导证书情况, 可以说明健身俱乐部教练员水平的情况, 虽然不能把它作为唯一的依据, 但从理论上可以说是健身教练员在对健身锻炼者进行指导时的一种资格。
在我国, 健身教练员基本来源于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体育学院的学生或教师, 一部分是舞蹈演员和体操运动员, 还有一部分是业余爱好者。这三部分人都应参加专业教练员的培训才能对健身锻炼者进行指导教学, 尤其是后者他们的指导教学更缺乏规范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定期的专业培训对他们应该是不可缺少的。从表8看出, 重庆市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员中具有健身教练员专业指导证书的有24人, 占总数25.81%, 没有专业教练员证书的有69人, 占着总数74.19%。从中可以看到, 目前重庆市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员中, 多数人是处于“无证经营”状态。此外, 从表8可以看出重庆市俱乐部健身教练员经常参加专业培训只有15人, 这占总数的16.13%, 由此可以看出健身教练员参加专业培训的意识比弱。
6 重庆市健身俱乐部会员基本情况分析
6.1 会员性别
据调查中的456人发现, 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男会员为126人, 占总数27.63%;女会员为330人, 占总数72.37%, 男女比例为l:3。由此可见男会员相对较少。此外, 在调查中还发现参加集体区域有氧健身操的绝大多数人为女性, 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5.2%和94.8%。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男性会员更倾向于使用杠铃、哑铃、卧推架等健身器械进行练习,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大强度的力量练习来使他们的肌肉变得更加发达、结实、匀称, 以体现男子的力量美。当然也有一部分男性会员存在误区, 认为健美操是女性进行的练习项目。
6.2 会员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职业特征
在456名调查对象中, 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83.4%, 专科以上的占78.5%, 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属于静态型工作性质的有327人, 占71.71%;属于动态的只有129人, 占总人数28.29%。由于这些群体年轻, 思想活跃, 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长时间静态型的工作性质以及狭小的活动空间, 造成运动不足、体质下降.因此, 她们对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欲望, 成为目前健身俱乐部会员的主流。相反, 中年以上的群体则显得较为孤单, 其中50岁以上仅占5.1%。这一年龄层次的人群中虽然有较为充裕的闲暇时间, 但由于文化层次、价值观、消费观的差异, 再加上健身俱乐部健身项目的特殊性, 使这一年龄层次的女性多选择免费的、运动量较小的、节奏舒缓的健身项目, 如公园的太极拳、太极剑等。从表9可见, 健身俱乐部会员中主要以职工为主, 共178人, 占总数39.04%;其次是管理人员, 共114人, 占总数25%;学生在健身俱乐部中也占一部分, 为总数14.04%。从以上对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职业特征的调查可以看出, 如何吸引管理人员和科教文人员, 尤其是吸引50岁以上的健身人群到健身俱乐部消费是俱乐部经营管理者们值得考虑的问题。
7 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者的现状调查分析
7.1 经营管理者学历结构
经营管理是健身俱乐部得以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 健身俱乐部的管理阶层一般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总教练兼任, 二是由行业外的投资人。通常, 经营管理者的学历结构及所学专业与其管理水平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 学历较高且专业是管理方面的管理者其俱乐部的运转具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对俱乐部员工有着科学的管理, 但其对健身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的情况不甚了解;而教练员出身的管理者对专业知识比较了解, 但懂得经营与管理的不多。从表10看出, 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者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有3人, 占总人数的10.71%;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7人, 占总人数60.71%;大中专学历有6人, 占总人数21.43%;高中学历及以下有2人, 占总人数7.14%。由此可见, 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管理者的文化程度较高, 大专以上学历占92.86%。
7.2 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理念是指健身俱乐部在经营和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哲理、品质、价值取向和文化。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理念正确与否, 对其前途和命运起决定性作用。“以人为本”经营管理理念在健身俱乐部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健身俱乐部作为一个以发展会员为重要赢利手段的具有营业性质的场所, “以人为本”这一经营理念更应贯穿于整个经营过程中。在对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进行调查时发现, 有28人次在进行管理时采用“以人为本”这一管理理念排序第一, 占总人数的100%, 其次为创新管理、和谐管理、系统管理及利润最大化等, 俱乐部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较全面, 如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影响到俱乐部的发展。
8 结论
1.重庆市健身俱乐部建设与发展还跟不上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健身队伍日益壮大的需求;俱乐部经营情况良好, 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并有着较大的潜在发展性。
2.重庆市健身俱乐部所处地域商业区的比例要高于居民区和单位区的比例, 商业区的经营状况相对于其他两个区有着明显的优势;重庆市大、中、小规模健身俱乐部数量的比例相当, 大、小规模的俱乐部经营效益相对较好, 规模中等的健身俱乐部经营效益较差。
3.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员年龄结构呈年轻化, 多数来自于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从事健身行业的经历较短, 指导经验较欠缺。教练员的文化层次较低, 近一半教练员与所学专业无关;教练员具有专业指导证书的很少, 多数为“无证”经营。
9 建议
1.加快拓展健身俱乐部市场
重庆市的健身业起步较晚, 与国外发达国家及北京、广州、上海等国内地区有很大差距, 应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健身俱乐部的经验, 不断开发各种的体育健身项目, 加快拓展健身俱乐部市场, 使健身俱乐部尽快适应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 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2.依据市场定位, 提高服务质量
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项目比较集中, 依据健身需求及时调整经营项目。大、中、小规模健身俱乐部建设应依据市场需要进行定位, 特别是大众化的健身俱乐部要加大开发力度。同时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管理, 加强健身俱乐部的内涵建设, 才能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健身俱乐部的服务功能。
3.尽快建立市场管理法规体系
促进健身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为根本, 制订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 加快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工商、税务协调配合, 共同管理好健身俱乐部
参考文献
[1]田里.对我国健身房现状的调查[J].体育科学, 2003, (5) .
[2]田里.营业性健身房经营与促销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3) .
[3]张雪飞, 等.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定价与经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
[4]卓志伟.对我国健身俱乐部管理状况及未来管理模式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
[5]胡莉萍, 等.江苏省商业体育健身场所女性消费者现状调查[J].体育与科学, 2004, (9) .
[6]张文静, 等.江苏省经营性健身健美场所消费者调查[J].体育学刊, 2003, (5) .
正在朝着最糟糕情况发展 篇11
上周多头便一直瞎折腾,重复“躁进→修正→低接”的故事。本周,这样的故事继续上演,最低点杀出,最高点买进。多方找不到方向的同时,IF1110的持仓量已经攀升到3万手以上,超出IF1109同期水平,空方没有撤退……算上本周,多方已经连续第三周追涨杀跌。
整体观点还是偏空。首先,IF1110的价差显示,多方继续追涨杀跌。周三上午,价差高;下午杀跌至今年最低点,价差才收敛。周五上午高开,价差高;接着下跌,价差一路下滑。
另外重要的看空因素,就是持仓量。IF1110周五持仓量为30154手,高于同期IF1109的29673手。为何重要,这代表空方的力量成功转移,没有涣散。如果持仓量下降,可以推论为空方套期保值结束,认为不再下跌。现在小幅增加,说明空方认为还有低点。
现在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何谓最糟糕的情况?
当前是熊市,从4月11日到本周二,最大跌幅20.8%。大熊市时,期指的持仓量会大幅增加,例如2000年科技股泡沫、2008年金融危机,台湾股指期货的持仓量都创历史新高。大熊市中,套期保值的需求异常强烈,持仓量必然猛增。如果您请教当时接过客户指令的交易员,他们会告诉您,客户已经悲观到只问空单成交了没,不问成交价。这就是最糟糕的情况。
以这个标准来看,现在不是最糟糕的情况。单一合约持仓量没有创历史新高(2011年5月27日,39790手,收盘持仓量),22日移动平均值也没有(2011年6月21日,30896手,目前为26241手)。所以,空方套期保值的需求还没有达到极致。
发展情况研究 篇12
一、新余市水稻机械插秧的发展现状
新余市是优质水稻主产区, 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 水稻是该市第一大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在130万亩以上, 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0%, 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95%左右以上, 水稻是新余市广大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长期以来, 水稻生产存在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加之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季节性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用物化劳动代替活劳动, 用先进的机械化技术逐步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 是长期以来水稻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广大农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新余市从2001年开始进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试验, 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 努力探索, 已形成了一套适宜该市水稻机械化栽植的技术体系和栽培模式, 由试验、示范阶段向推广阶段过渡。2009年以来, 新余市进一步加强工作措施, 广泛开展宣传和技术培训, 切实搞好示范引导, 认真落实专项补贴政策, 加快了机械插秧推广工作步伐, 全市机械插秧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成为农机化发展的新亮点。
1、插秧机械稳定增长。
2009年新余市新增手扶步进式插秧机30台, 全市插秧机械拥有量达101台, 分别是2007年的倍和2008年的1.5倍。插秧机分布范围由2007年的5个乡镇8个村扩大到2009年的15个乡 (镇、场) 30个村。
2、插秧面积逐年扩大。
2009新余市水稻机械插秧面积3.25万亩 (早稻1.53万亩、中稻0.345万亩、晚稻1.375万亩) ,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5%, 机插面积分别是2007年的8倍和2008年的2.5倍。
3、综合效益十分显著。机械插秧与传统的手
插相比, 优势十分显著:一是优质高产。实践证明, 机插水稻采用软盘旱育秧技术, 实行小苗带土宽行定穴定量移栽, 兼具机械作业“浅、稳、直、匀”等优势, 科学合理, 较好地满足了水稻生长的生物性要求, 能使水稻返青快、低节位分蘖、根系发达、抗病虫害、籽粒饱满, 达到优质高产。经过测产对比, 机插水稻比传统手插每亩增产25~50公斤, 平均增产35公斤。二是省工节本。目前采用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提高效率12倍, 节省种子、化肥、农药和大量人工费用, 综合成本每亩降低35元左右。据此推算全市2009年机插3.25万亩, 省工节本114万元。对种粮大户效果更为明显。三是减轻劳动强度。机械插秧能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四是节省秧田。机插育秧由于密度大、秧龄短, 秧田水肥利用率高, 可大量节省秧田。机插秧田与大田比例一般为1∶80, 秧田及水资源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10倍, 可大幅度节约耕地, 增加农民生产收入, 尤其是在目前耕地面积逐年刚性减少的情况下,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假如新余市实现机械插秧面积100万亩, 每年可节省秧田6万亩左右, 对促进粮食生产, 发展经济作物十分有利。五是避灾增效。经过调查发现, 机械栽插的水稻, 水稻根系发达, 茎杆粗壮, 加之宽行直行, 稻田通透性好, 在抗病虫和倒伏方面, 普遍强于人工栽插的水稻。
4、农民的认知度提高。
通过实践, 购机农民对机械插秧技术的成熟性、先进性、适应性以及增产增收潜力有亲身感受;没有购机的农民也通过不同途径, 对水稻机械插秧的优势和效果耳闻目睹, 为进一步推广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5、培养了一批机插能手。
通过技术培训和机插实践, 新余市涌现出了一批熟练掌握机械育插秧技术的新型农民, 例如渝水区姚圩镇蒋家村蒋华儿和罗坊镇绵山村胡党根, 由于育秧质量好, 机插面积大, 栽插效果好, 闻名当地, 成为名符其实的机插能手。
二、新余市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问题
新余市机械插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同步试验示范推广的水稻机耕机收相比发展速度仍慢, 目前全市水稻耕、机收面积已占水稻面积65%以上, 而水稻机插仅占2.5%。根据调查, 制约水稻机插发展的瓶颈有:
1、水稻育秧程序增, 广大农民顾虑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求水稻生产简便轻型、省劳省本是趋势, 但机插育秧与传统手插育秧相比环节多, 技术性强, 要求高, 用工多, 农民对机插存在畏惧心理。加上近年来水稻抛秧技术发展迅速, 直播技术异军突起, 农民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 对插秧机技术的接受有较多思想顾虑。
2、田间操作要求高, 生产技术达标难。
水稻机械插秧育秧与传统育秧相比技术要求更高, 而目前农村主要务农劳力以妇女劳力为主, 且年龄偏大, 技术素质偏低, 关键环节的技术要领掌握不够, 在育插秧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失误。其中, 最为严重的是营养土备制不合格和盖膜控温控水失当, 对秧苗的水、肥、药施用管理不够科学, 出现全部或局部死苗、烧苗和不出苗情况, 导致育秧失败, 既影响机插效率效果, 又影响水稻的增产;此外, 大田耕整质量不高, 大田农艺管理水平低等问题, 亦普遍存在, 影响到机插整体质量。以致造成损失, 使农民对机插失去信心。
3、农机农艺结合少, 技术优势发挥难。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从育秧方式、品种选择和播种量的确定, 秧田温度、湿度的控制及肥、水、药的管理, 到机插秧龄的选择和机插后的大田管理等技术问题都与农艺有关。但目前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主要为农机部门一家参与, 农技部门很少参与, 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对农机化技术比较熟悉, 但真正能熟练掌握相关农艺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员较少。在整个推广过程中, 只要任何一项农艺技术掌握控制得不好, 就会影响到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最终影响到水稻种植的产量。
4、家庭经营规模少, 机插作业效率低。
土地各家各户分散经营, 种粮大户数量少、规模小, 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低, 农村劳动力相对富有,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以该市的农业生产条件及种植模式, 正常情况下, 插秧机一年栽插早、中、晚稻的有效作业时间为30天左右。1台手扶插秧机平均每天栽插15亩, 1年可栽插450亩。而新余市插秧机单台作业量平均300亩左右, 效率只有67%。
三、对推进新余市机械插秧发展的建议
1、加大水稻插秧机推广的宣传, 消除农户的思想顾虑。
水稻插秧机推广的主体是种粮大户和农业服务组织, 要推广机械插秧, 必须充分调动这些主体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农户了解, 认识机械插秧, 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一是组织现场演示。召开由乡镇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和有意使用机插技术的农户参与的水稻机械插秧现场演示会, 使民众现场了解插秧机可靠性、适用性。二是召开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机插示范户的作用, 请机插示范户讲解机插育秧技术和机插省本、增产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三是宣传鼓励农机合作组织向农村散户推广“育、耕、插、割”包干服务模型, 实行规模经营, 提高经营效益。四是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和现场参观, 使农户对机械插秧有全面的认知了解, 为今后机械插秧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机械插秧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机械插秧技术含量较高, 对购机农户和农技人员是一项新技术。由于插秧机有使用季节性强, 时间短的特点, 为确保农户放心购买插秧机, 用好插秧机。首先要加强对插秧机手的技术培训, 使机手会操作、懂技术、能排除一般故障。其次, 对农技人员和育秧农户进行插秧机性能和育秧技术培训。同时坚持开展机械育插秧示范活动, 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向农民传授, 使他们尽快全面掌握软盘育秧、插秧机操作与维修保养、秧苗田间管理等技术。
3、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 突破育秧技术难关。
实践证明, 机插秧好坏的关键在于育秧。如何攻破育秧难关, 摸索出一套经验, 是推广机插技术的关键。为此, 农机、农艺部门必须紧密配合, 以机插育秧为重点, 共同研讨解决机插技术难题。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机插的低成本, 简易育秧方式和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的农艺技术体系, 确保水稻机械插秧高产高效。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全力提高机插水平。
【发展情况研究】推荐阅读:
发展基本情况10-19
电商项目发展情况06-20
全国人才发展情况06-28
发展党员情况07-20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09-20
花卉发展调研情况报告05-14
泰国餐饮的发展情况07-22
IPTV发展情况总结08-14
公司未来发展情况描述10-19
微信营销平台发展情况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