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质量管理

2024-09-26

统计质量管理(共12篇)

统计质量管理 篇1

引言

机务段统计人员的职责是根据《统计法》统计规则及有关规程与规定, 对机车统计及有关原始单据的正确填写进行监督, 做到统计报表如实计算、及时完整地上报, 并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开展统计分析工作, 做到优质服务。

1 提高机车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统计数据质量是衡量统计工作的核心, 尤其是在铁路深化改革的今天, 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 统计质量低下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 因此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1]。

2 机务段机车统计的现状

铁路机车统计报表由最早经过手工计算包括总重吨公里在内的几项主要数据的人工报表, 到后来的计算机时代的4种包括除了几项主要的生产指标之外, 又相应增加了能源消耗指标, 成本指标等机打式报表, 又延续到9种报表, 一直到现在的20余种, 相应的增加了全方位的机车统计工作的报表, 其种类繁多, 形式多样, 涉及范围广。

机车统计报表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上报体系, 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效的为同科室、同岗位、同系统提供精确的数据。在如何提高机车统计数据质量方面, 近年来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各站段做了许多大胆尝试, 并探索出一整套适合铁路机车统计管理的新模式, 使得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3 完善源点信息的收集整理

3.1 源点信息的模式

主要为列车编组通知单、司机报单、站段分界点日志、机务本段运转日志、机务折返段运转日志、机务段内停留及点落火记录、机车中间技术检查记录、机车小辅修走行公里统计簿、机车临修登记票、机车检修登记票计10种。大致分运用数据、检修数据、成本数据。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列车编组通知单、司机报单和机务本段运转日志。前者涉及清算, 后者影响机务成本支出。司机报单数据涉及机车乘务员与统计人员。机车乘务员需要按照新统规要求的格式填写报单。关键是统计人员必须按照处理90项数据的要求, 整理报单数据, 特别是一些新的统计指标需计算核定数据平衡后方可录入微机。

3.2 加强源点信息的控制考核

作为直接用于清算的源点信息统计数据, 必须保证真实准确。铁路部门工作的特点是部门之间分工细、专业性强, 从管理层面又存在各系统的交叉管理, 各系统之间沟通和信息传递又不够及时, 各部门部分信息和口径不能做到统一, 这些都是严重制约机车源点信息质量的因素。因此, 必须从信息产生的各个环节加强质量管理, 规范作业步骤, 保证信息的采集、检查、核对、录入、报表生成至上报, 每个环节不容丝毫差错。进而规范信息采集渠道, 改进信息传递方式, 控制数据质量。

对考核台帐进行规范, 废止原有的一些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统计改革需要的制度。根据现行管理细则, 建立必要的台帐。如客车编组与报单填写核对登记台帐、机车报单源点信息填写质量考核台帐、机车报单整理输入质量考核台帐、机车统计报表制作质量考核台帐、客运公司及车务段客车编组收取记录台帐、非运行机车技术作业时间质量考核台帐。

4 提高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

1) 列车编组通知单填写必须规范。着重解决新旧编组不一, 编组内容不全, 列车担当局和加挂客车车辆及加挂客车配属局没有记录, 中转继乘旅客列车编组通知单收发不畅, 中转继乘客车利用电台通报编组, 司机和运转车长两方联系不彻底, 造成报单填写与补填编组吨数不一致问题。2) 列车车次必须统一。货网分帐后, 被用以清算的机报-7报表区分不同运输区段的标识就是列车车次。客网分帐后客车车次经过整顿已基本规范, 但现在的货车车次问题较多, 单从列车车次是看不出列车所属局的。3) 客货运文电必须及时。突出反映在临客车次上和变更终到站的货车。如果文电命令不能及时送达统计部门, 那么就可能输错列车担当局, 造成报表任务区段分劈错误。4) 充分利用“运器”里的第一手原始数据, 通过“运器”与统计服务器相连, 将其数据进行转储,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5) 要求“运器”开发部门, 将其数据更加规范化、更加完善化、采集数据越多, 数据真实性越高, 数据质量越高。6) 将各站段的数据采集程序统一起来, 做到统一管理, 减少由于手工干预所带来的数据不真实、误差。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 统计数据在各行各业已被广泛运用, 这就要求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对于铁路这个大的行业来说, 数据的庞大是有目共睹的, 这就更要求其保证数据的准确, 有效地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 尽快将“运器”中的数据完善, 减少手工干预, 统一利用“运器”的有效数据, 以达到数据共享来提高原始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冀子梁.浅议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 2011 (48) :90-91.

统计质量管理 篇2

□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邮电部门实施办法》等统计法规,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企业编制建设规划和经营计划以及进行经济分析的依据,是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经济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是领导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信息的重要性将日益明显。

第三条 全面贯彻国家、邮电部及省邮电管理局统计法规,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本公司各项工作基本情况,开展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搞好统计服务,发挥统计监督作用。

第四条 本公司建立统计信息网,该网由(1)公司综合统计;(2)公司专业统计;(3)分公司专业统计;(4)基层统计;(5)班组原始记录五个层次组成。各分公司配置综合统计人员,管理分公司统计业务,其职能可参照公司综合统计人员工作内容。

第五条 班组记录员,负责将统计资料逐日登记,报告基层统计人员,基层统计人员负责汇总、审核并按上述层次逐级上报。同时,分公司综合统计人员向公司综合统计人员报送综合报表。

第六条 统计人员享有所辖范围内的统计调查权、统计报告权及统计监督权。被调查单位和人员应当积极协助统计人员的工作,及时提供真实资料和情况。

第七条 各单位应当安排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员工担任(专或兼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应当认真负责地搞好统计工作,加强学习,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第八条 统计人员如因病、事假等原因不能工作时,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临时统计人员代理其工作,以保证统计工作正常进行。

第九条 各单位应支持统计人员的学术活动、培训及晋升,注意保持统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员的工作调动,须经公司总经理审批。

□ 统计报表与统计台帐

第十条 统计报表是各单位通过统计数字向上级机构报告本单位在生产、业务、经济等方面活动情况的主要形式。各级领导及统计人员都应重视统计报表的填制与报送。各单位领导对上报报表均应签名,以示负责。

第十一条 上级布置本公司填报的统计调查表,由公司综合统计人员及时、准确地填制,送呈总经理签发。个别上由级专业管理部门直接布置给本公司有关专业部门的调查表,由专业部门按上级要求填写,同时抄送公司综合统计人员一份备案,以保证本公司统计资料的统一性与完整性。

第十二条 本公司内部的全面性统计调查表,其内容包括上级要求的项目、本公司领导所需的系统性资料及有关部门所需的重要数据,由公司综合统计人员统一制订表格、统一编号,经总经理审批后统一下达。其他任何单位均不得向各自以外的单位制发统计调查表。

第十三条 本公司的统计报表分年报、半年报、季报、月报,及不定期一次性报表五种。

第十四条 各部门制发的内部统计调查表经各该部门经理审批后下达,并送交公司综合统计人员一份备案。

第十五条 各单位务必按规定认真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迟报,也不准随意

修改。各级统计人员收到下级统计人员的统计资料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责成有关统计人员予以核实、订正。

第十六条 原始记录是统计报表的基础,统计台帐是系统整理和积累统计资料的重要工具。统计人员必须认真做好这两项工作。

□ 统计资料管理

第十七条 所有统计资料均为内部文件性质,某些属于机密甚至绝密性质,均应按国家关于保密工作规定办理;未经批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漏。

第十八条 公司统计资料采取分级管理办法。公司综合统计人员负责管理上级报表底稿,各部门上报的报表资料、各项文件、资料原稿等文件;各专业统计人员保管本专业的统计资料。基层不保管统计资料,年终一次整理上交所属部门统计人员集中保管。

第十九条 对外公开发表统计数字,在总经理批准后由综合统计人员统一办理;公司各部门向上级机关汇报情况,在重要会议作报告,或公开发表文章中所引用的统计数据,均须由提供资料人员同综合统计人员进行核对,以保证统计数字的一致性。

第二十条 关于统计资料的装订、整理、保存方法及保存期限,均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 统计工作责任制

第二十一条 综合统计人员主要职责

(一)全面组织公司统计信息网,贯彻执行各项统计制度、细则及有关规定,安排统计工作任务;

(二)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上级布置的统计表及其他统计资料;(三)组织落实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制度,检查指导基层统计工作;

(四)开展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适时地提出统计综合分析和调查研究报告;(五)统一管理各项基本统计资料,系统地完整地整理各个时期的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六)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使全公司的统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自动化。第二十二条 公司专业统计人员主要职责(分公司专业统计人员,仿此)(一)全面组织本专业系统内的统计工作;

(二)及时、准确地向综合统计人员或上级专业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报表或其他统计资料;(三)深入基层单位检查原始记录及统计台帐的登记质量,采取措施,不断改进本专业的登记、统计工作;

(四)认真分析本专业统计资料,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向主管领导提出分析报告,向综合统计人员提供专业分析资料。

第二十三条 基层统计员主要职责

(一)审核汇总统计原始记录资料,及时报送各种统计报表及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二)认真分析各项统计资料,及时向生产(施工)单位负责人提出生产(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指挥生产和开好生产(施工)分析会议提供资料。

(三)检查原始记录及统计台帐的真实情况,具体帮助、辅导班组记录员做好原始记录与统计台帐登记工作。

第二十四条 班组记录员职责

(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做好本岗位逐班逐日的统计资料登记工作。(二)对他人代替记录的资料,检查有无错记、漏记之处,如发现差错或遗漏应及时予以

纠正或补充。

□ 统计工作的考核与评比

第二十五条 为了调动各级统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统计质量,公司每月对统计人员进行考核,并在每月提成奖中体现。此外,每年开展两次统计工作评比检查。第一次在七月份进行,第二次在次年年报完成之后进行。

第二十六条 考核与评分标准

(一)统计数据:满分为100分,按数据量的多少,每错或漏报1/10数据量扣10分,迟报一天扣15分;专业统计人员及综合统计人员提供的数据、资料,若未附简明分析,扣5分。扣完为止。

(二)根据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加分,每篇最高为15分;

(三)统计人员每月提成奖按考核得分比例发奖(最高分可得115分,合奖金系数为1.15×原岗位奖金系数)。

第二十七条 每年两次的评比活动,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五章条款,根据统计人员的工作实绩,由公司综合统计人员负责组织进行。

第二十八条 每年两次评比奖励,奖金额度由公司综合统计人员按年编制统计工作奖金预算,经总经理审定。

第二十九条 各级领导应当充分重视并支持统计工作,各部门统计工作出现差错问题,相关行政领导应负领导责任,并按其直辖下统计人员被扣减了的奖金数目的30%比例扣罚领导人员的提成奖。

□ 附则

统计质量管理 篇3

关键词 统计;职业道德;提高质量

【Abstract】Statistical departments must strengthen the moral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y, im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data,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statistical work. Give full play to statistics work in enterprise decision making "information window, barometer, staff " role. Current statistics are facing the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already, also face the challenge of integrity. We should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tatistical work, maintain statistical data authenticity, improve good statistic image.

【Key words】Statistics; occupation morality; quality improvement

1 新形势下统计工作面临的考验

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自我意识、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济观念、交换意识逐渐地为社会所接受,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也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相比较而言,统计部门无疑是“清水衙门”,统计岗位清贫如洗、统计专业枯燥乏味、统计任务艰巨繁杂、统计队伍默默无闻。统计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种种的考验:一是面对社会分配不公和各种诱惑;二是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能否坚持任劳任怨的考验;三是处罚力度较弱,能否树立依法行政观念的考验;四是面对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能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考验;五是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能否经得起、站得稳、挺得住的严峻考验。

统计工作职能在不断强化与统计机构却在相应缩小、统计工作任务在不断加重与统计队伍却在相应减少、统计专业在不断增加与统计岗位却在相应削减的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的统计制度方法、指标体系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统计工作日益增加的繁重任务与统计部门现有的人员编制、设施装备、经费待遇、工作条件不相适应,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服务水平与企业决策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能否做到在政治上不说糊涂话、生活上不做亏心事,在经济上甘于清贫、统计工作担负着主管一个企业统计工作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职能,把握着宏观数据的出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2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行风政风建设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道德理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广大统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统计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在人民群众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统计行风政风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统计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影响着统计行风政风建设,影响着统计部门的形象和统计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确保统计部门为企业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不仅是统计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统计行风政风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对增强统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依法统计”、“统计为民”思想观念,提高统计在社会上的公信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统计体制的需要。统计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统计工作的主体,必须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反对弄虚作假,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作为收集、整理、提供社会经济信息的统计工作,其作用将越来越高,地位将越来越高,当然,肩负的责任也将越来越大。

3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统计职业道德水平

中国统计行政管理学会于1995年10月在大连举行过一次统计职业道德研讨会。会上百家争鸣,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对当前我国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多种意见。有的提出“准确、公正、及时、方便”;有的提出“求实、奉献、坚持真理”;有的提出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反对弄虚作假”;有的提出“实事求是,服务社会、保守机密”。会议秘书处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加强统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倡议书》提出了六条:1.献身统计事业,促进“四化”建设;2.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3.排除任何干扰,反对弄虚作假;4.保证准确及时,提高优质服务;5.自觉遵守法纪,保守统计秘密;6.加强学习修养,全面提高素质。这些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

提高统计职业道德水平,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3.1 思想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思想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正如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所指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更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团主要精神;要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高尚思想和坚定信念,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各种不正之风,腐朽意识。

3.2 全面性、系统性和突出重点的关系。关于统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内容,要做广泛的科学的考察。这就需要如实地把统计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对这个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和它与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关系,全面地加以研究和处理。要放开眼界,不能受限于日常工作的狭隘经验。另一方面,在各种关系中又要住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主观主义矛盾,把重点问题与一般问题结合起来,全面推进职业道德的建设。为此,我们必须报实数,讲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和制止统计上弄虚作假。这就需要有良好的职业作风与职业态度。如果夹杂着个人私心杂念,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或迎合某些人的私欲需要,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就在所难免,也就会背离实事求是原则这一最基本的统计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企业统计质量优化统计服务 篇4

关键词:统计,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统计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是认识国情、研究国力、制定国策、监督国是, 实行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工业统计是统计的一个分支, 而作为工业统计基本单位的企业, 其统计又是企业认识再生产过程及其规律的一种工具, 是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企业的诸多重大决策依据均来自于统计数据, 因此提高统计质量, 优化统计服务, 强化统计工作对企业强化管理,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为愈来愈多的企业所重视。

一、正视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目前, 大部分国有发电企业大都脱胎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之下, 虽已建立比较完备和成熟的统计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但在适应新的市场竞争要求面前, 仍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基础设施薄弱, 需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完善电厂计量等设施建设。如某厂是一个建厂五十余年的老厂, 设备陈旧落后, 目前统计数据的取得还停留在运行人员的运行记录表纸阶段, 这就造成了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运行考核主要依据被考核的人所记录的各项统计指标, 形成了运行人员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的管理上的缺陷, 造成统计数据的可靠性下滑和统计职能上的缺失。比如其老厂主蒸汽系统为母管制, 由于小集体利益的驱使, 锅炉运行人员为提高锅炉效率会将锅炉蒸汽流量虚大记录, 汽机运行人员为降低汽机汽耗率会将汽机侧主蒸汽流量虚小记录, 这样就造成了计算中从锅炉到汽机的管道损失的增大, 与实际运行情况不符;另一方面由于运行记录为一小时记录一次, 由点之和代表全天情况难免有失偏颇。因此迫切需要一方面加快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的建设, 实现数据的在线采集;另一方面在计量设备上, 尽量将一些需要总量的数据如锅炉、汽机主蒸汽流量及给水流量的表计设为积算器, 避免点记出现的误差。二是统计数据严重滞后于企业市场化管理, 需进一步规范统计指标。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深入, 原有的部分统计指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比如在电厂的产成品上, 过去强调的多是发电量完成的多少, 而现在则更多强调上网电量———即最后进入电网的电量, 最终能形成收入的电量, 并且具备上网电量关口计量表计。目前一些财务指标如发电单位成本已同上网电量接轨, 变为单位上网电量所耗用的成本, 同步诸如发电煤耗、供电煤耗等指标也需同上网电量发生关系, 改为统计上网电量标准煤耗率, 即单位上网电量所耗用的标煤量, 这样才能真正反映电厂的综合能耗水平, 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三是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需进一步强化统计队伍建设。由于历史原因, 人们普遍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字加减, 因此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倾斜力度小。老厂存在的情况大多是统计人员没有正规学历, 只靠老师傅“传、帮、带”来开展统计工作, 但对于新建发电企业来说, 要么是新毕业的大学生, 要么是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的职工, 大多专业不对口, 统计人员的素质仍然参差不齐, 有待加大培训力度。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解决统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比如派统计人员到专业学校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或者请统计方面的专家、学者到企业为统计人员讲课, 现场指导, 解难答疑等。四是数据上报渠道混乱, 需进一步统一上报口径。目前需要基层统计报表的部门主要有国家及政府统计部门、行业部门、企业上级及内部各相关领导及部门。这些部门所需报表数目繁多, 而且很多是一个部门一个系统, 这就造成同一指标统计人员要输入多次的现象, 既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又增加了统计数据出现误差的概率。因此还需将对政府及上级行业部门的报表与厂内所编的报表程序进行链接, 直接取数, 这样就理顺了内部管理和外部提供资料的关系, 把向外部报告资料和内部管理融为一体, 不重不漏, 既方便了统计工作, 又能杜绝统计数据的主观造假及无意的出错。

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 提高统计质量

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必须按照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化, 制度化、规范化推进, 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可靠、有效。

1. 必须深入贯彻执行统计法, 杜绝违法统计现象的发生。

统计工作, 首先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统计法, 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因此, 一方面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时时、处处、刻刻注意宣传统计法, 尤其是针对原始数据的来源———运行人员的记录, 教育督促他们要尊从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映机组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 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统计局的号召, 定期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活动”, 利用活动时间认真学习统计法并进行重点抽查, 对虚记、估记数据的人员严格考核, 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2. 完善统计管理办法, 规范统计工作秩序。

为搞好企业统计工作, 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发挥统计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更好地为发展电力市场经济服务, 根据统计法, 必须编制企业统计管理制度, 从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统计工作的分工和内容、统计管理、统计工作的质量要求、全厂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制度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 尤其是要将统计工作详细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 并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完成工作并相互报送报表的时间, 以减少统计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 规范并理顺各部门的统计工作, 全厂的统计工作才能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3. 认真编报各类报表, 确保报表报送的时效性:

目前基层统计部门的报表按时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为快报, 即在事件发生24小时以内必须上报的报表, 主要是针对一些异常、障碍及事故等方面的安全情况制定的, 目的是为了上级部门及时了解事件真相。第二类为日报, 即反映前一天全厂机组的运行情况, 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供热量、供电煤耗等一些大指标及压力、温度等小指标, 风力发电要有日平均风速等指标等, 主要是为生产部门及主管领导及时了解各种运行状况下的运行参数, 以便更好地进行运行调度, 保证机组在最合理、经济条件下运行。第三类为月报, 即在日报的基础上进行累计计算, 加上月末粉位调整、煤场盘煤及全月燃油后进行计算的报表;第四类为季报, 即在月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第五类为年报, 主要包括一些大的生产经营指标及机组设备方面的变更。无论是何种报表的编制, 均应严格按照统计标准, 并根据厂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统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统计人员在每月1日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必须以比平时正常上班都要早的时间来提前上班, 统计人员牺牲了诸如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多个节假日, 目的只是为了保证能按时准确地向厂内相关部门、上级政府部门及行业部门提供准确无误的报表, 优质完成统计服务工作。

4. 开展统计分析调查,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分析是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研究,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发电企业均实行以月度为周期的统计分析制度, 每月各相关部门对所辖指标的当月及累计发生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统计分析工作, 由计划统计部门汇总并报相关领导、车间、部室、公司以及上级有关部门。每季召开一次全厂统计分析会 (经济活动分析会) , 党政主要领导及各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 以全厂经济效益目标为中心, 突出重点, 不回避难点和矛盾, 对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建议。在此基础上, 还应不定期地实行专题分析, 针对目前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专题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指标看问题。如针对某段时间供电煤耗奇高, 可进行降低供电煤耗的专题探讨分析、针对综合厂用电率高可进行上网电量的结构分析及降低厂用电率可采取的措施, 针对供热与电厂效益的关系可进行热电联产经济效益分析, 针对供水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可进行提高关口计量表计的准确性等专题分析, 尤其现在新建发电企业, 如风电、光伏电站, 因可借鉴的历史资料较少, 更应加强统计分析工作, 没有同期数据比较, 就要加大与可研资料的对比分析, 加大与同区域发电企业的数据对比分析, 或者是针对实际问题开展一些专题分析。如某光伏电站, 经常出现直流柜空气开关跳闸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 通过对大量统计数据及实验数据的比对分析, 发现有一16回路汇流箱接入80A空开, 行成“小马拉大车”的情况, 负荷超过80A空开所能承受的电流后, 开关跳闸, 有一8回路汇流箱接入160A空开, 形成“大马拉小车”的局面, 影响发电量的减少, 经过厂家配合重新接线后, 再没出现开关跳闸情况, 且最高负荷提高了3个百分点。这些专题分析切实能起到统计分析的目的, 从而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 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为确保发电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5. 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

统计事业是一项智力型事业, 高智力型事业与低整体素质的矛盾是阻碍统计工作大踏步前进的主要障碍。要冲破这一障碍, 就必须大力发展统计教育, 建立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掌握现代科学和多方面技能的统计队伍。在统计人员的培训上, 要坚持国家与地方并举,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时间上以业余为主, 方法上以参加培训班为主, 内容上以更新提高为主。如:每位统计人员均需取得统计上岗证并保证年检制度;参加各种统计普法培训;参加国家统计学会及电力学会举办的培训班等, 进行多层次、多类型、多方位地教育培训, 大大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统计工作的优质服务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统计工作也会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必须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统计工作, 不断提高统计质量, 优化统计服务, 确实当好企业领导及更高层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新编工业统计工作指南

[2].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工业统计手册.广西经济出版社, 2010

[3].樊华英.如何提高统计质量.广西经济出版社, 2010

统计质量管理 篇5

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孙萍

李春静

李亚峰

河北承德

068466 摘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关键字:基层统计

数据质量

1.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1.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

1.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1.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1.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

2.1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

2.2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3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方法。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受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领导、统计人员素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质量实际上是多方面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针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3.1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只有加大培训的力度,县乡及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才能克服专业范围与自身水平的限制,真正做好基层统计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统计部门关于加强统计“双基”工作的要求,督促和帮助调查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机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要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分级负责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要真正提高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认真做好在职人员的的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目标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理论水平、职业道德。

3.2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坚持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凡适合抽样调查的,一律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本着“准确、简化、系统、高效”的方针,本着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对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调整。对现有统计指标的使用价值(适用性)进行甄别,坚决清除过时的或使用价值不大的统计指标,可以通过加工整理或推算以及本该由统计部门核算的指标也从报表中删去,适当增加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3.3加强统计法制宣传,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既是统计工作自身建设的本质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着眼于推动统计工作不断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实现依法治统、依法统计,要坚持把普法、执法、队伍建设和优化执法氛围四个轮子并驾齐驱,强化统计法制建设,促进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新的统计法,使各级领导和统计调查对象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深刻认识按时、如实地报送统计报表与统计资料是每个统计调查应尽的义务,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乃至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均属违法行为。使每个统计调查单位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落到实处。

3.4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时要围绕党政领导关注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加大审核、评估的力度,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审核评估。

3.5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1)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

(2)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3)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

(4)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

(5)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

(6)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辽宁经济统计, 2009,(3)27.[2]罗天彦.从统计角度看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丹江口统计信息网.[3]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4]李安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7)

统计质量管理 篇6

【关键词】统计体制;统计数据;质量;影响

一、我国统计体制概述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有了进一步认知,20世纪我们主要以国际标准作为统计数据的现行标准,其实这并不正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统计体制改革更新,对数据质量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在此期间不断总结分析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国际公认的统计数据质量标准主要是准确性、实用性与时效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政府统计工作压力增大,当前如何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是重要课题,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是有合理的统计管理体制,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是由综合统计体制及部门统计体系构成的整体,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总的来看属于混合性统计体制。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统计体制在不断改革变化,随着法制建设的推进,我国统计体制开始逐步正规化、法制化,《统计法》的出台给统计体制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接着调查体系不断完善,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趋势,满足国家对统计工作的需求,调查方法开始从全面调查向非全面调查转变,此举减少工作人员压力,随机统计得到广泛应用;慢慢的我国统计体制区域开放,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引导统计体制从封闭中走出,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参与导致统计体制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形式也趋于多样化;最后随着国家统计体制与国际结果,统计工作对外交流越来越多,本着取长补短的宗旨,我国统计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二、我国统计体制普遍存在问题

首先统计组织体系尚待健全。我们知道各级政府调查机构实行的管理方式为“垂直领导”,地方级政府与调查机构为同级,这样统计局就出现了双重领导,直接导致调查机构权利变大,统计机构与调查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工作,与此同时,各级调查机构也存在被垂直架空的现象,通过垂直领导,调查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还受政府管理,还需要以政府的意志为先。

其次统计机构之间协调性不够。我们知道各级政府内部均有统计机构,相互间协调性交叉,由于各专业处室之间存在不同的统计方法,也有不同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这就导致调查数据出现偏差,对国民经济核算产生影响同时也让专业统计数据衔接出现困难。值得一提的是,政府有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随着双轨制的出台,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不能很好的协调,不同政府机构之间交叉重叠现象严重,影响统计工作进行。

第三统计制度待完善。目前我们的普查并没有作为各类调查提供数据,对此开发利用也不充分,由于普查频繁,抽样调查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抽样调查无法完全满足多级管理技术要求,因此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四统计指标体系待提升。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目前的统计指标体系已经趋于老旧,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无法及时满足社会活动需求,也就是说,总量和速度的指标多,结构和效益的指标少,反應经济发展的指标变多,反应和谐社会的指标变少,不科学。

最后统计信息网络待健全。网络时代给数据搜集带来便利,但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数据库建设却相对滞后,系统信息化水平还是偏低,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挖掘,从这个角度看,分析交工数据的能力便宜,目前统计部门缺乏专业人员,部分新兴技术还需完善并做好与统计调查的结合。

三、目前我国统计体制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分析

1.政府的独立性不高,对数据质量有影响。

统计体制是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政府中的统计机构所需的经费等通常由政府决定,统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业务发展受限。统计数据是绩效评价的依据,通常统计机构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来自政府机构的干扰、干预或阻力,这样调查的公平性受到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受到影响。

2.统计职能发挥不利,影响统计数据。

可塑性是衡量统计数据价值的指标,随着统计数据的变化,可塑性能反映很多问题,当可塑性提高时,数据利用率与使用价值也随之提高,当下我国政府统计职能发挥有限,这就直接影响数据可塑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政府负责收集、整合、发布数据,分析能力匮乏,这就影响了数据的利用率,例如我们经常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提及的国内生产总值,除却价格因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研究对分析结论很有促进作用。我们知道政府统计机构重视数据来源,数据应用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几率很小,因此对解决问题有利。

3.统计报表不合理,影响数据准确性。

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全面统计报表有不合理性,指标太多,且相对复杂,填报过程面临很大难度,调查人员由于是无偿提供数据,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受到影响,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大环境下很可能发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填报真实准确的数据会耗费更多的财力及人力,很可能导致调查人员草草结束工作,编造假数据的现象时有存在,极大影响统计报表真实性。

4.统计手段单一影响数据完整性。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统计方面也得到创新发展,综合来看,统计体制仍然没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尤其在创新领域,统计量化不够具体,甚至部分区域还存在空白,可见政府统计缺乏科学的手段,没有查到相应的数据资料,统计数据完整性势必受到影响。

四、改善统计体制对数据质量影响的策略建议

1.完善调查方法,科学构建指标体系。

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统计调查方法与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此时我们可以采取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比如分析某些社会经济问题时,我们往往会提到居民收入,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年检进行查询,但,很多年检中根本无法体现隐性收入,因此指标准确性无法保证。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应不断改善目标体系,完善调查方法,政府出台支持政策,从资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投入。

2.优化报表中的指标内容。

传统报表中指标相对繁琐,应给予清理。在指标的设置之初,目的是满足经营决策需求,更要满足宏观角色需求,对于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指标,不能修改,其他指标改为有偿服务,对于国家必备但对决策没有价值的统计数据,调查机构可以选用抽样调查方法搜集。

3.制定完善的管理考核体系。

统计数据是考评的主要依据,政绩评价与目标管理考核两个体系的数据缺乏准确性会影响考核结果,对此政府统计机构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完善两种体系,首先确保考核目标能够实现,且防止弄虚作假,其次政府统计部门要提升数据质量的公开与透明,将部分重要的数据分析和核算方法公布给大家,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可塑性。

4.强化政府统计职能。

优化与扩充政府统计职能需要分析与合并相关数据,政府统计机构承担的分析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承担分析工作的成本较高,统计机构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分析工具复杂特殊,例如我们熟知的计量模型,这类统计分析成本之高显而易见,因此此类工作只有政府提供的技术与人力、财力能够胜任。其二承担大部分群众感兴趣并会影响宏观决策的分析工作,由于政府具有权威性,统计分析结论更可信,因此政府承担此类统计分析工作最合适。

参考文献:

[1]李先锋.DZ市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13.02.

[2]李娟.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离职研究与实践历程[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作者简介:

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 篇7

一、对于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的简介

所谓的统计信用是指: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 数据统计者或者是提供数据的人在参与的过程中, 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将数据合理的安排、推理、分析, 最终为企业, 或者政府服务。所提供的数据与事实相符的程度为统计的信用。在整个统计数据与统计信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两点:

首先, 数据要有真实性。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 数据不真实, 不准确, 导致统计数据分析错误, 甚至给企业或政府决策带来错误信息的指导, 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使用。

其次, 数据应该用科学的方式去统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地深入人心, 所以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首先讲科学统计, 不能出现不符合科学规律的统计。否则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性, 将影响统计信用的使用, 最终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和信用的提高。众所周知, 数据统计的最终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试想一下, 如果所采集的数据本身存在虚假的话, 或者缺乏完整性, 那么最终的结果肯定与事实是不一致的。所以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 要尽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关于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如果不改进, 将会对于最终的决策产生不良的后果。经过笔者调查研究发现, 目前信用统计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足:

首先, 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得不到足够重视。因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时间并不长, 使得目前大多数的企业或政府并没有认识到数据统计的重要性。认为数据统计在工作过程中不过是起到记录的作用, 无关紧要, 可有可无, 即使出现错误也可以原谅, 这样的心态使得数据统计的发展举步维艰, 停滞不前, 更不要说统计的信用问题。

其次, 说到数据统计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 指的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数据统计方式, 才能找到工作过程中正确的统计数据, 从而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才能有效指导工作。但是目前的问题是, 有些企业政府认识到了数据统计的作用, 但是仅仅将数据的统计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作为最后总决策的辅助资料。这样的重视程度, 统计信用的问题更是抛到一边。

最后, 我国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够彻底也是目前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得不到重视的原因。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数据统计的法律法规, 并且这些法律法规经过实践证明可行性是比较高的, 但问题在于, 关于统计的法律法规得不到公民的认可, 很多的公民在进行数据统计时, 依然我行我素, 不依照法规办事, 对于最终的统计信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要增加公民的依法行事的意识。

三、对于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存在不足的解决办法

(一) 加强统计信用的意识

一件事情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识。只有在意识上认可某一件事情, 才会尽全力去完成。目前很多的民众不相信数据统计的重要作用, 主要是在以往的数据统计使用中, 出现过因为数据统计而使得最终的结果不理想的情况。出现这样的问题, 并不是数据统计这种方式本身不好, 而是因为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方法不科学, 不合理造成的。并且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数据统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之间的积累, 要通过数据之间的积累, 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使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可以提供一定的思路, 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很多人在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方面存在这样的一种误区, 即:数据统计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与政府的职能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样便出现了对于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认识误区。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在政府决策时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民众要认识到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重要性, 政府的执法部门同样要将这件事放到一定的高度上去看待, 一旦出现与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法规相违背的事情要严肃处理。

(二) 建立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的相关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各行各业都应该具有标准和规范, 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传统的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建立一套新的统计信用与数据统计的制度。现在的时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并且也渗透在各行各业中, 数据统计可以改变传统的方式, 使用计算机相关的技术, 并且也应该加强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相关法规的建设, 使得民众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加大对于数据统计法规的宣传。人才制度同样是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需要关注的重点,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目前很多的数据统计的人员在操作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谈到相关的理论时, 便是一片空白,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需要一批书呆子, 但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基本的学习方法。所以目前, 数据统计需要的便是一批专业的人才, 这些人才需要强大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并且也可以熟练的操作数据统计的系统。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不再是掌握单一技术的人才, 而是多方面发展的具有复合知识背景的人才。

(三) 进行必要的维信措施

前文已提及, 目前我国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发展的时间并不长, 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想使得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在企业与政府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要明确的认识到,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建立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过程中, 需要每个工作人员踏实践行相关的要求。当然, 在人们意识到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重要性之后还要有相关的维信措施。所谓的维信是指维护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真实性。首先就要在制度上作出要求, 这样可以基本保证工作人员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其次, 应该认识到数据是掌握在工作人员手中的, 工作人员心中的维信观念如何直接影响最终的数据统计信用。所以要不断地给员工灌输统计信用的意识, 不断增加员工的责任感与信用度, 使之认识到统计的信用与最终的统计质量息息相关。只有保证统计的信用, 才能得到优良的数据, 为最终的结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结语

信息时代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之下已经来临, 面对庞大的数据库, 进行统计数据是必要的举措。本文主要研究了与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相关的一些问题。首先对于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然后介绍了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存在的不足, 在不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值得一提的是, 统计信用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并且维信的措施也是必要的。总之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数字信息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数字信息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 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数据统计的重要性。数据统计是企业政府部门进行决策的基础, 只有真实有效的数据统计才能使得企业政府作出正确的决定。所以本文将对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研究。

关键词:统计信用,统计数据,质量研究

参考文献

[1]唐继明.数理统计如何建成统一独立的统计学[M].职教与经济学研究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 2006 (4) .

[2]霍宏伟.探析数理统计方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实际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4) .

浅论统计质量对统计的重要性 篇8

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1)数据虚假: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2)拼凑的数据: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

(3)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4)数据的逻辑性错误: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例如,企业卷烟库存商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省产烟、省外烟、国外烟,如果企业报送的统计资料中,卷烟库存商品总金额显著下降,而省产烟库存金额大幅度上升,省外烟和国外烟库存金额只是持平或只有小幅度的下降,这就存在矛盾,表明数据有逻辑性错误。

(5)数据的非同一性: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例如,2003年的统计资料中不含税价在30元以上的卷烟为一类卷烟,而在2004年的统计资料中,不含税价50元以上的卷烟为一类卷烟,如果在此基础上来比较两年的一类卷烟的销售量,而得出一类卷烟销售量大幅度下降的结论显然是不合理的。

(6)数据不完整:这里指调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7)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做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此外,常见的统计数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可见,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既可能是来自于设计阶段,也可能是来自于统计资料的整理阶段。

2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2.1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应当是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数据质量控制。

首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每进行一步,都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纠正,做到层层把关,防止差错流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其次,参加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人员应当是全面的。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提高数据质量需要依靠所有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决不是单纯靠某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搞得好、抓得了的。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把差错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质量控制中具有超前意识,抛弃那种出现了统计数据问题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被动的局面。

实行全员性的质量控制,就要把统计数据质量目标及其关键交给广大统计工作者,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职责越明确,数据质量控制就越有保证。

2.2 统计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作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2)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全,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2.3 资料整理鉴别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资料整理鉴别阶段出现的差错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方面。如果资料不准确,就会影响结论的正确。因此,要特别注意审查资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要弄清楚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时期时点。对于口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资料,需要进行调整、补充;对于相互比较的资料,必须要注意有无可比性;一旦发现数据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核实,避免有质量问题的资料进入汇总处理阶段。总之,对搜集到的资料,经过鉴别推敲、核实审定、使之准确无误,才能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到保证。

2.4 人为错误的质量控制

(1)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同时提高统计分析水平: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运用计算机整理、汇总统计资料,速度快、效果好,其优越性是手工整理无可比拟的。现在国内大部分著名企业基本上实行网络化、全球化,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先进行业信息,采用科学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找差距挖潜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企业。要能够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统计分析预测报告,系统、全面、科学地去挖掘利用网络资源和从市场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完善整个分析、预测手段方法和过程。但是,也应重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质量问题,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录入数据的可靠性。

(2)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统计人员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善于统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写不出有一定深度关于本企业某一方面对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对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到企业外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3)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统计数据高于计划数或持平,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统计对象或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的驱动而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4)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统计部门今后应在加强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从数据采集的圈子中跳出来,重点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坚决严肃查处。在立法上,罚款数额应该大幅增加,以威慑统计违法者,逐步建立全社会的统计诚信体系。

3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

统计质量管理 篇9

高效化、信息化是当今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因而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手段, 采用统计数量分析和统计思维, 实现煤炭企业运营管理的高效化, 已经成为我国煤炭企业运营管理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由于统计分析和统计思维是在结合分析对象特性的基础上, 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开展的研究活动。它是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整理之后工作的延伸。在当今煤炭企业管理中, 必须将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使之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并最终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可靠保障。

由于煤炭企业要求在管理理念、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不断创新, 建立起崭新的机制,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而, 将管理统计数量分析与统计思维运用到煤矿运营管理中将会对煤矿企业实行科学管理, 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 进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 煤炭运营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整个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统计思维来统计分析结果能够综合反映煤炭生产的质量、产量、规模、效率、效益等经济现象的面貌。并能够很好地向人们揭示了煤炭企业运营的变化规律, 有利于为煤炭企业制定下一步计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管理统计数量分析和统计思维在煤炭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 找出薄弱环节, 提出解决策略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 采用统计分析能够及时地发现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才是统计分析和统计思维在煤炭运营管理中的关键所在。近年来, 我国企业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 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入, 统计分析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只进行单纯的数据统计和简单的汇总等, 而是从更深的层面去分析企业的现状, 在促进企业统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 建立起了信息资源的共同享用平台、挖掘数据背后所揭示的规律, 及时发现所出现的问题, 进而为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

(二) 正确地评价企业运营现状

虽然统计分析与统计思维的效果并没有直接体现在生产物质资料上, 然而, 在煤炭企业运营中, 特别是煤炭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 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煤炭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因为, 管理中引入统计分析和统计思维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的运营现状, 为企业正确地评价每一次商业运营活动的效果, 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 合理地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围绕利益而进行,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不少企业都希望通过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进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因此, 在煤炭企业运营管理中引入统计分析与统计思维, 能够从整体上对煤炭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从中查找煤炭企业运营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 进而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提高企业煤炭运营管理的水平。此外, 在管理过程中, 还根据不同的发展企业动向、不同的业务类别采取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进而准确、合理地预测煤炭企业未来的前景, 为企业制定下一发展策略提供保障。

三、管理统计数量分析和统计思维在煤矿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 货运周转量统计分析

在煤炭企业运营管理中, 统计分析法的应用比较普遍, 同时也体现出其重要作用。例如, 对于煤炭运营的周转量统计分析, 通常采用静态对比法和对比分析法, 静态对比也叫“横向对比”, 它指的是对于在同—时间、同一运营周期中, 在不同的指标数值之间所进行的对比。通过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对比, 可以检查计划完成程度, 寻找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原因,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这是保证计划顺利完成的有力手段。通过数字对比, 从而在反映出煤炭运营计划数和实际数的增减变化量和变化趋势。由此可见, 进行货运周转量统计分析之后, 能够向企业详细地反映出同一时间内煤炭的生产和销售情况, 从而为企业制定正确的运营发展路线与决策提供依据。

(二) 在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企业生存发展中最活跃、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人, 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管理统计数量分析与统计思维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动积极性和团队力量, 进而使煤炭企业的运营管理顺利、有效进行。因为, 通过对企业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分配、利用情况、人工成本构成、构成比率及劳动分配率等统计指标的分析, 能够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终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可靠保障。

(三) 在市场开发管理的应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 传统的市场开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 尤其是煤炭企业的运营管理, 因而, 在煤炭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必须以“市场为中心”,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与统计分析思维, 深入研究市场调查数据, 通过对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两个指标大小及波动的分析, 评价和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最终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此外, 通过对市场占有率指标的分析, 充分发掘潜在市场, 找出本企业在同行业企业中的竞争能力, 逐步改变运营管理模式, 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进而提高煤炭运营管理水平;通过分析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 从中找出它们的波动频率, 进而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 开辟新的运营市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企业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 需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探讨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模式, 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 由于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煤炭企业运营管理中采用管理统计数量分析和统计思维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 因为, 这样可以帮助煤炭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及时对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运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进而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办法。此外, 还能够借助于完善的运行机制和高效的统计方法对基础信息加以科学的分析和判定, 从而更好地指导于生产经营管理之中, 为最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新存.论统计的管理职能[J].人民长江, 2008 (7) .

[2].徐日新, 徐日亮.计算机辅助随机检查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8) .

[3].李明.统计工作如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J].经营管理者, 2009 (20) .

[4].杨志勇, 林勇.探讨与优化我国政府综合统计管理体制模式[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 .

[5].林勇.基于决策者视角的统计改革建议改进方略[J].甘肃理论学刊, 2011 (4) .

统计质量管理 篇10

统计数据作为基本的、重要的、权威的信息已愈来愈引起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统计数据的质量也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从目前的现状看, 统计数据质量还不尽人意, 统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统计工作的重要问题,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 必将影响国民经济核算的准确性, 对经济工作决策产生误导, 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也会损害统计部门的形象和声誉。

一、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主要是虚报、瞒报;错报, 漏报, 伪造、篡改等问题。究其原因, 既有客观现实的复杂性问题, 又有统计工作自身适应性不强的问题。

1.从客观上讲, 统计总体指标规模扩大, 构成复杂, 采集数据难度增大, 加之统计对象受利益驱使而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主要表现在:迎合领导意图, 报迎合数;为了完成责任制规定的目标, 报目标数;为了逃避税收, 报避税数;统计人员无可奈何, 报糊涂数等。尤其是在考核指标、敏感指标上虚报、瞒报较为突出。

2.从主观上讲, 尽管近几年来统计部门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做了许多工作, 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但仍然难以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地说: (1) 修订后的《统计法》公布后, 配套的法规措施不完整, 操作性较差, 执法难度仍然很大。 (2) 统计部门的任务与力量的矛盾日益加剧, 尤其是基层部门更为突出, 难以组织有效的审核、检查;必要的工作程序, 已被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 (3) 现行的统计体系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极不适应, 统计制度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新的统计调查方法尚不成熟, 难以适应现行管理体制的需要。

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原因

1.利益驱动。有些经济主体为了骗取经济利益在统计数据上大做虚假文章, “以权扰数, 以数谋私”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 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为了偷税漏税而少报利润和销售收入, 而某些亏损企业为了骗取银行贷款而少报亏损, 等等。虽然《统计法》的相关条文对此加以约束, 但这类现象远未得到根治。

2.统计执法不严。依据我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 对造假者没收因造假而获得的全部利益, 同时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等惩罚。但统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却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 是我国《统计法》的惩治力度太小, 且形式单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也非常严重。由于种种原因, 使统计法规在执行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无形之中给虚报、瞒报、错报、漏报、伪造、篡改的企业和个人以可乘之机, 造成统计数据失真, 甚至存在着“权大于法”的现象, 致使一些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敢于以身试法、玩忽职守。因此, 应对违法者加大打击力度, 避免统计数据人为失真。

3.统计调查方法的缺陷。国家统计局提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是, 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 辅之以其他专项调查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而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全面统计报表仍占绝对优势, 抽样调查比重很小, 仅局限于城乡住户调查、物价调查和人口变动调查等, 绝大多数专业统计基本上仍依靠全面报表。在当今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异常活跃的今天, 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已显得越来越笨重, 呆板滞后, 在经济生活中变得处处被动。再加上全面统计报表自身的缺陷, 这种报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急需改变。

4.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统计人才严重缺乏, 统计数据的使用价值在基层单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尤其是基层单位的领导对统计不够重视, 对统计工作缺乏全面认识, 认为可有可无, 因此在安排统计人员时, 随便派人应付, 大多数企业的统计人员由财务人员或其他人员兼任, 工作中完全凭感觉靠估计, 只要完成统计报表就算完事大吉, 根本弄不明白报表中数据间的平衡关系, 更谈不上要求统计人员进行月度、季度的统计分析了。由于长期以来统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再加上统计部门真的是“清水衙门”, 造成了不少企业基层统计人员“身在曹营心在汉”, 干劲不足, 学习气氛不浓, 对待统计报表也是应付差事, 长此以往, 又造成统计人员素质下降。

从统计业务来看, 企业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工作, 统计功能发挥得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人员的文化素质。企业统计人员中能完整地理解现行统计指标体系的不多, 能利用统计资料进行深层次加工与分析, 以及能灵活应用现代技术的更是凤毛麟角。可见, 统计队伍中高文化素质的统计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长此以往, 统计基础工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统计人员缺乏责任感, 法制观念淡薄, 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这应引起统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统计数据质量监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随着统计的产生而产生的, 只要有统计存在, 就有数据质量的存在。我们应正视和客观分析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找到影响数据质量的主要矛盾, 寻找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当前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数据质量问题。数据质量监控要有相对性、重点性、针对性, 要有全程性和全域性监控的方法。所谓全程监控就是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要贯穿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全域性监控就是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要贯穿于统计活动的各个领域。只要加大统计工作的科技含量, 有效实施全程性和全域性监控, 解决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指日可待。

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及对策

1.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大凡统计数据质量比较可靠的, 其统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均有比较完备的法律规范保障, 而目前运用《统计法》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手段, 几经曲折, 反反复复, 问题仍然很多, 虚假数据、失真数据难以根除,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执法的软弱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 必须加大执法力度。首先, 加大惩治力度, 把情节严重的造假行为定为犯罪,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次, 统计部门要努力做到统计执法经常化、制度化, 严厉查处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各种违法行为。对那些置《统计法》于不顾, 顶风作假的单位和个人, 决不姑息手软, 达到“查处一件、教育一片”的目的。同时, 统计部门还应利用各种渠道和各种方法, 积极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知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执法, 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宣传工作, 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

2.加强党风、政风建设, 坚持实事求是。切实加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 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查找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端正党风、政风, 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的能力素质, 既要高标准、严要求, 又要留有余地, 稳妥可靠。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就可为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提供基本前提和可靠保证。

3.加快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采用先进的统计技术。尽快落实国家统计局的改革设想, 以普查为基础, 以抽样调查为主体, 其他调查方法为补充。改变目前过分依赖全面统计报表的状况。各种统计调查方式应互相补充、灵活运用。在调查对象上既重视生产统计, 又重视经营统计。加强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 广泛使用计算机, 将统计原始资料、统计台账及统计的相关资料都存储到计算机中, 为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医院医疗统计的质量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医疗统计;质量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110-02

随着医院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统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积极运用统计原理,保障医院管理做出最优化的决策,正确制订医院的发展规划,作好医疗质量管理监督等工作,以达到提高医院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的目标。医疗统计是收集、分析医院各项业务活动、资料数据的重要方法,它为评价医院工作的质量及效果,保护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医疗统计为医院领导掌握医院工作情况,编制工作计划,进行经济核算,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改进管理等提供重要的依据。评估医院的工作数量和医疗质量,为医学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资料和数据,对医院进行科学运营和决策有着重大的意义。

1 医院医疗统计存在的问题

1.1 统计数据准确性不高

从目前医院医疗统计数据来看,许多医疗机构存在原始统计数据不准确的现象,由于随意估算或填报数据影响医疗统计的准确性。主要是由于医院对于医疗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统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差别较大,基层统计数据填写人员变化较快,原始信息记录不全、混乱等。在进行医疗统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医疗统计单位不能独立行使统计职能,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医疗统计工作缺少有效的监管。

1.2 统计数据标准化程度低

随着社会化的发展,医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对医院的医疗统计数据的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统计指标体系科学地分类,防止医院就诊出现混乱的局面,使病人就医时节省时间,能及时的对号入座。一些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使用效益和效果应较好的表现在医疗统计数据之中,但是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统计信息。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医疗质量及医疗服务效益的分析提取,统计数据也不能满足要求。对于医疗数据分析中新加的一些统计数据指标,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地进行反馈,常常表现有所延迟。医院医疗统计工作在再设计能力方面发挥缺欠,对新增指标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更要明确医疗信息统计指标的概念。

1.3 统计数据缺乏适应性

在医疗统计过程中,医疗统计指标概念、办法、界定上不统一、不准确,很难满足数据在时间上的对比要求,容易引起错误信息出现。随意改变医疗统计指标,影响整个统计体系数据的衔接和完整。对原始数据记录缺乏有效的管理,如病人的来源地数据记载不规范,这样的数据累计到一定程度,将极大的影响医院客户资源归属地分析,大大降低医疗统计信息的适用性,最终误导医院的正确决策。

2 提高医院医疗统计质量的对策

2.1 加强医疗统计法制工作

加强医疗统计法制建设工作,使医院医疗统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是保障医疗统计数据客观真实性的重要保证。对于重要的医疗统计数据要有规范的发布办法,使医疗统计数据不受包括医疗行政部门在内的各方的影响,确保其客观、公正、真实,保证医疗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完善医疗统计质量监督体系

发挥目前指标体系对医疗统计质量的监管功能,采取先进的统计方法,对改善统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并完善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对医疗统计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对统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应用的“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中,生成的统计报表都是这一指标体系的反映,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些指标,结合统计专业知识,做好对医院医疗统计质量的全面监督和管理。从统计方法来说,计算机的使用让统计工作进入了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道路,统计质量大大改善,在各种医疗指标中只要输入准确原始数据,可以确保输出数据的可信度,同时极大降低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使他们摆脱繁琐的数字计算,用更多精力从事统计的其他工作。

2.3 规范医疗统计方法

目前,我国医疗统计流程中存在着统计方法单一、对全面报表的依赖较大、指标体系不合理、任务繁杂和完成任务的条件脱节等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以一定的统计制度形式规定统计部门应收集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整理、收集和制作报表,并开展统计分析。第二,完善医疗统计方法,保证其在一段时间内的统一和相对稳定,以制度形式明确统计口径、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等,不但保证了数据的可比性,反映现象发展的数据特征,也有利于使用者根据指标的说明和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调整和分析,增强数据的适用性。第三,应建立从实际出发的合理的医疗统计方法体系,适当减少全面报表。

2.4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人员素质对于医院医疗统计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统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不齐,医院各级人员缺乏医务统计方面知识,是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做到统计人员培训教育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医疗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统计相关知识,了解医院医疗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同时要将统计数据质量相关培训纳入人员晋升考核体系,赋予统计人员监督用于考核医务人员工作业绩的医疗统计指标的权力,使虚假数字消灭于基层。

参考文献:

[1]彭传薇,李小华,刘琛玺.医院医疗数据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9):37~39.

(编辑:王平)

Strengthe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Hospital Medical Statistics

Liang Jie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of hospital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of medical statistic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hospital medical statistic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atistical quality of hospital car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medical statistics’ positive role in hospital management.

Key words: medical statistics; quality management; research

统计质量管理 篇12

1 新时期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统计体制的必然选择。统计职业的道德建设,要求统计人员恪守职业操守,及时传递出准确、真实的数据信息,还要从根本上反对弄虚作假。作为这样一个收集、整理、统计社会经济信息的重要工作部门,他所提供的数据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高,在受到社会广泛认重视的同时,肩负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了,所以在新时期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统计质量的必然要求。

1.1 忠诚统计是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

忠诚统计是对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每一位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尽管统计工作有些乏味和枯燥,工作量有很大,但是统计出来的数据甚至可以关系到国家经济决策,所以作为统计工作者应该感到无限荣耀。所以忠诚统计要求统计工作者热爱统计事业、献身于统计事业,可以克服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任务,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恪守职业道德理念,用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要求严格约束自己,自觉适应新形势下的统计需求,努力提高统计的质量。

1.2 实事求是是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实事求是是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统计的数据是客观反应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工具,如果统计数据失真,那么统计工作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甚至会反其道而行之,严重阻碍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统计工作必须以实事求的态度是为价值取向,准确、及时、全面的进行科学的统计,以事实为基础实施有效的管理,不能出假数,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弘扬优质服务,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可。

1.3 依法统计是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保证

在如今的法治社会,任何一项工作有序、健康的展开都少不了法律的支撑。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全面贯彻依法统计的理念,束缚以法律的准绳,加大对虚报、迟报、瞒报、拒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依法统计是以法律的形式来是规范统计着自身的行为,保证统计职业道德的建设。还有一些涉及到国家机密的统计内容,进行的法律的约束,督促统计着严守国家机密。

2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方法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在思想上和统计工作者达成共识,在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切实提高统计的质量。国家统计局颁布了32字方针,“忠诚统计,乐于奉献 ;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依法统计,严守秘密 ;公正透明,服务社会”,所有统计人员务必将其作为统计工作的行为指南,用心体会,认真落实。

2.1加强统计职业道德的思想建设

职业道德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反应的是人们的思想境界,所以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是要获得工作人员在思想上的认同。一方面,科学系统的职业道德理念是经过无数经验总结出来的行为准则,并不是自发形成的,所以一定要进行专门的系统学习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将职业道德标准作为一种内心的信念和标准。另一方面,只有由内而外的认同统计工作的意义,指明统计的价值就在于信息的客观公正,才能明确应该怎么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所以要加强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荣誉感、责任心方面的培养,统计工作者就会自觉遵守统计这也道德标准了。

2.2建立统计职业道德监管体系

当今社会,统计道德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高,某种程度上要比统计的专业技能还要重要。所以管理模式的体系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把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有机的统一起来作为衡量一个合格统计人的标准。在部门内部,完善监管的体制机制,把遵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量化考核的标准来实施,作为奖惩的重要指标,促使工作人员树立职业道德理念,发挥部门监管的作用。另外,也要逐步完善监管体系,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把自律和他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全面促进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提高。

2.3 培养统计职业道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统计的职业道德建设体现的是一种自身的素质修养,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自觉遵守,也只有自觉主动的加强道德建设才能真正保证统计质量。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统计职业道德环境熏陶,标榜职业道德典范作用,给予职业道德先进人物积极的肯定,让职业道德理念深入人心,让统计工作者在榜样的作用下,自觉主动的践行职业道德观念。此外,职业道德是一种品质的体现,要在不断的渗透的培训中不断深化职业道德的意义,促使统计人员从善而行,自觉主动的升华内在的气质和素养,塑造出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统计工作者,彰显人格的魅力。

3 结束语

上一篇:构建生活化课堂之浅见下一篇:教育支付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