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与精细化管理

2024-11-03

劳动定额与精细化管理(共9篇)

劳动定额与精细化管理 篇1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 为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单位产品和特定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劳动量消耗标准。劳动定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利用程度的反映, 也是劳动分配、劳动计划的编制依据, 是铁路企业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企业合理组织生产、充分利用工时、完善绩效考核、调动广大职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按劳分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快铁路建设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速铁路迅猛发展, 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广泛应用, 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不断变革, 对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结合铁路电务实际, 笔者就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发挥好劳动定额管理效能和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 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形成品牌走向世界, 电务劳动定额管理也经历了借鉴、摸索、总结和提高的渐进发展过程, 积极开展了劳动定额修标、贯标、规范和完善等工作, 在安全生产、设备维修和内部分配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保证了各项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但是, 在电务劳动定额实施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具体分析如下:

1. 对劳动定额管理认识和重视不够

在日常工作中, 站段车间特别是管理人员大多十分关注生产和安全, 对企业经济管理效率、效益则重视不够, 对劳动定额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定额专兼职人员也限于测算和统计等一般性工作做得多, 真正深入生产一线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少。工班长和职工对实行定额组织生产也认识不足, 认为人多好干活、不计人工成本费用, 很少思考人力节约问题, 以致劳动定额管理没有发挥其在组织生产、协调配合、内部分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 生产劳动组织不合理

目前, 管内合宁合武客专和合蚌高铁等区段全面实施“工务、电务、供电”生产生活一体化综合夜间天窗修, 基本上是每周“干五休二”模式, 但这种非长白班亦非倒班的“长期夜班”易导致职工休息不佳、普遍超劳现象, 严重影响着职工的身心健康。近两年来, 在既有线全面推行大工区维修改革, 段管内先后整合撤并班组18个, 但仍有部分线路特别单线受区间过长、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 4~5人的小站还有不少, 影响着维修设备质量、现场作业防护等, 不利于运输生产安全控制。

3. 定员调配管理不及时

2014年5月份, 路局重新修订了生产人员劳动定员标准, 对于电务段, 从原按道岔换算工作量核算定员转变为主要按道岔转辙机台数和轨道电路区段数等要素来核算基本定员, 还重新公布了高铁现场信号维修人员岗位标准。但站段内部具体细化措施跟不上, 缺乏具体定员测算和贯标方案, 存在高铁信号维修人员储备不足, 定员动态管理不严, 内部人员调剂不及时, 造成生产劳动力分布不均衡, 甚至影响安全生产稳定。

4. 内部分配激励不明显

管理规范化和作业标准化存在差距, 部分现场职工按于现状、被动工作、得过且过, 安全和责任意识淡薄, 劳动纪律不严, 零星假不登记, 甚至有的班组上报虚假考勤。有的车间对重点工作落实盯控不严, 部分班组作业标准化执行不够, 存在安全预想流于形式、天窗作业登销记不及时、作业工具准备不齐全、现场作业安全防护不到位、设备漏检漏修等问题。严格考核和管理不够, 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二、深化劳动定额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1. 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劳动定额管理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意识决定行为。铁路企业要求生存谋发展, 就必须对各项资源精打细算, 实行科学严密的成本效益管理;就必须用劳动定额组织生产和进行分配,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人工成本;就必须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使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实际工作中, 要加强段、车间管理人员对劳动定额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提高其对劳动定额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自觉运用劳动定额科学组织生产;要增强全体职工的劳动定额意识, 使职工认识到劳动定额就是衡量工作成效及分配劳动报酬的尺度, 它与自己劳动成果和工资收入密切相关;要把劳动定额知识纳入车间管理人员、工班长资格性和适应性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断提高其劳动定额管理水平;要通过办公网、内部刊物、专题会议等方式, 向广大职工宣传定员定额知识, 认请形势、讲明政策、坚决落实。总而言之, 要在职工中形成共识:只有提高对劳动定额管理和重视劳动定额的运用, 才能提高劳动效率, 才能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才能提高职工个人收入。

2. 提高人员素质, 优化维修劳动组织

采用先进合理的方法确定劳动定额, 以保证劳动定额的先进合理性, 必须要有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的专业人员。生产组织是对生产过程的组织, 劳动组织是对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的组织。劳动定额与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对象等有密切关系, 受生产组织模式和劳动组织方式等制约。

(1) 提升职工业务技能。通过办班培训、专题讲座、班组学习、网络在线模块化教学模拟系统、每周一题、每月抽考和每季竞赛等多种方式, 组织职工学习《作业指导书》, 熟悉设备检修作业流程, 提高其作业标准化水平;利用管内合肥东、阜阳等2个教育基地, 以及车间移动式练功台, 定期组织职工实作培训和轮训, 全面提升职工实作技能和作业效率。

(2) 适时调整劳动组织。适应普速、高速铁路运输生产需要, 在既有线全面推行大工区维修改革, 按单线每工区管辖4~5个站、复线每工区管辖2~3个站的模式整合撤并一批工区, 切实节约人力资源, 选拔调配一批信号维修人员到高铁, 缓解高铁人员紧张局面。对高铁夜间天窗维修, 实行“干五休二”模式、弹性工作制和轮流调休等制度, 做到夜间作业、上午睡觉、下午活动, 确保职工休息良好、精力充沛和身心健康。

(3) 提高天窗综合利用率。落实维修天窗综合利用实施办法, 统筹解决运输生产和设备维修之间矛盾, 加强车工电等部门联劳协作, 实行周工作联系、作业“三联单”和站区定期交流等制度, 理顺结合部管理, 协调天窗给点时段和时长, 切实提高维修天窗兑现率和利用率。

3. 科学测算定员, 适时调配人力资源

定员标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是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标准。劳动定额为劳动组织的方式选择、人力配备、劳动班制调整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要有效落实“按作业流程设置岗位、按工作量核定定员、按定员组织生产”的管理要求并形成良性循环。

(1) 组织核定劳动定员。认真贯彻落实路局新的生产人员劳动定员标准, 结合管内实际, 综合设备数量、安全风险、行车密度、线别差异、人员素质和外部环境等因素, 科学合理拟定各车间班组的定员方案。对于工作量不饱满的工种, 分析工种之间兼职的可能性, 并查定兼职工种的工作量。如:负责驼峰设备维护的驼峰信号、缓行器和空压机等3个工区可整合, 推行人员兼职并岗;车间可取消专职汽车驾驶员, 逐步使用兼职汽车驾驶员, 等等。

(2) 适时动态调整定员。每年初, 在摸底调查工作量的基础上, 以劳动定员标准为依据, 实行管内车间和班组人员余缺调配。同时, 结合管内合肥南环线开通运营和合福高铁接管需要, 按定员标准适时配备人员到位。每半年, 要组织一次全段定现员统计分析工作, 掌握管内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 以提报次年新进人才需求计划建议, 提前做好人才储备。

4. 深化内部分配, 推进激励机制建设

劳动定额是衡量职工贡献大小、按劳分配的依据。反过来, 内部分配机制也促进了劳动定额水平的提高。班组激励机制建设十分重要, 可全面实行班组计分制计件工资分配模式。具体如下:

对生产班组, 结合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采用收入与工作量、设备质量、工作质量等因素挂钩的计分制考核分配方式, 激励班组职工多干活、干好活, 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从职工个人岗位工资中捆绑一部分资金 (如1000元) , 段投入一部分补贴 (如200元) , 合并构成计件工资。

(1) 设备明码标价。采用以完成维护设备数量为主, 以检修工时、参与班组管理为辅, 充分考虑设备重要程度和维修难易程度等因素, 将工作量换算成分值。根据每项设备检修的难易、重要程度和风险大小, 由段下达计分的指导分值, 如一组ZD6道岔巡检10分、检修30分等, 各班组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具体核定, 重要设备分值高, 简单设备分值低, 促进职工多包设备、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设备全面包保。通过现代设备管理理念, 将各工区所有设备全面包保下去, 细化分工, 落实到人, 将设备维修者转化为保养管理者, 提高工作责任心。

(3) 管理纳入计分。将台帐资料、测试记录等日常管理工作, 都按照难易程度换算成分值, 落实包保, 减轻工长负担, 锻炼队伍。解决责任不明确, 造成考核责任落实不下去现象。

(4) 设定基础分值。在突出设备包保分工为主的前提下, 将职工正常出勤、值班、参与工区日常管理活动作为基础分, 占总分的30%, 解决“出人不出活, 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同时通过“看板管理”将积分等信息进行公示, 做到日清月结, 真正实现按积分核发职工月度计件工资收入。

综上所述, 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涉及面广, 它是组织生产的手段, 衡量贡献的尺度。加强电务劳动定额管理工作, 需要电务专业技术和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互相促进;需要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需要适时修订定员标准, 加强人力资源调配;需要不断优化劳动组织和完善内部分配, 持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不断提升铁路站段电务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摘要:劳动定额管理是铁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对于企业合理组织生产、充分利用工时、完善绩效考核、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按劳分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立足铁路电务实际, 认真总结分析, 就深化劳动定额管理从思想认识、职工素质、劳动组织和分配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和思考。

关键词:劳动定额,劳动组织,铁路电务,内部分配

参考文献

[1]张玉成.浅析劳动定额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07X) :103-104.

劳动定额与精细化管理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 提高途径

0 引言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项管理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加强,煤炭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在当前经营形势下正处于日益增强的一项管理工作。针对煤炭生产企业,加强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是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迫切需要,是提升企业管理和创新水平的战略需要,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

唐山开滦林西矿业公司积极应对当前形势,不断自主学习和管理实践,在做好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方面总结出如下方法:

1 加快专业人员培养和锻炼,努力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林西矿业公司是破产后重组企业,很多有经验的专职管理人员办理了提前退休、退养,以及买断或调出,短期内各个岗位都出现的明显的缺员现象,定额定员工作也出现了青黄不接、人才断档的实际问题。而从企业整体结构、井下生产系统和环节上看,并没有随着人员减少而简化,定员定额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为解决好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公司按照精干高效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基本人员配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一是提供学习条件,营造学习氛围。积极选派人员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和研讨会,而且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和工作交流。二是坚持以老带新,结对帮教。将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与新成员结成师徒对子,实行一帮一活动,在要求老同志进行日常工作帮助的基础上,坚持同上同下,进行现场指导,增强新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同时,在业务管理上,对师徒工作情况进行联带考核,有效促进了师徒的教学相长。三是坚持目标激励,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工作中,坚持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积极为经验较欠缺的定额员提供各种学习资料,努力为他们争取学历进修的机会,交任务、压担子,实施目标责任制,激励和促进相关人员进行自主业务学习,尽快提高业务素质,从而有效保障了工作的正常接替和开展。

2 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为提升管理水平开辟途径

面对专职管理人员紧张的现实,林西矿要求每名定额人员在所负责的单位培养1-2名兼职定额人员,将一些定额人员一时深入不到的情况由兼职人员来提供,每月定期向兼职定额员下达任务书和基本情况反馈表,定额人员通过反馈表内容有针对性地深入现场,既及时了解了现场情况,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为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的管理作用,一方面,组织全体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专业培训和演练,让每名定额员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借助于市场化精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积极研究和谋划定员定额管理系统和功能,坚持以标准定额定员手册为基础,加强各项数据的积累和录入,实现定额定员工作的程序化管理和规范化操作,从而达到高效快捷准确的目的。

3 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合理运用,为生产经营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劳动定额与精细化管理 篇3

一、劳动定员定额的现实意义

企业劳动定员定额要根据自身生产规模、人员配置来合理实施,而且也要遵循企业的相关原则,合理分配员工劳动量,随生产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做出相应调整。一般来说,劳动定员定额要分为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两大部分,劳动定员是劳动定额的发展与表现形式,而劳动定额则作为劳动定员合理分配的前提与基础出现,二者完全是基于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与柔性管理所提出的刚性要求。所以可以将定员定额视为是一项基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及生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编制劳动的长远计划,也是企业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合理利用劳动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

二、蔚州矿业公司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概况

依照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蔚州矿业公司为了适应现有煤炭行业市场新形势,在2011年进入了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全面发展的转折期。公司希望围绕内部生产工作抓核心,在煤炭市场寒冬期突出创新求发展,抓基础促提升,实现集团上层所下达的劳动定员定额目标。直到2015年末,我矿共有员工2166人,这与2014年末所注册的2321人相比减少了155人。由于2015年初蔚州矿业公司所下达的定员定额目标为2235人,责任目标2190人,这一成绩显然超额完成了公司所下达的指定任务目标。就当前的严峻经营形式来看,这对于蔚州矿业公司的未来长期稳定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所以公司也在持续坚持把关岗位上员工的劳动效率,合理组织和配置劳动强度,并就基层单位、机关部室进行合并重组,从而将公司内部的的人力资源发挥到最优化水平,实现提高生产效率的最终目的。本文就蔚州矿业的现有状况来思考一下公司在未来就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开展方面的相关规划。

三、蔚州矿业公司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工作开展的相关思考

1.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以蔚州矿业公司的集团内部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会议作为契机,围绕上级领导的报告及讲话精神,提出了在劳动力配备、用工管理、工资分配和人工成本核算等各项工作的定员定额机制。正确树立并运用“高站位、高标准、高效率、增产靠增效”的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以2011年的年度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作为主线确立了以下三点:

第一,颁布并却确立了蔚州矿业公司统一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第二,积极贯标学标对标,为公司树立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的先进生产理念。

第三,对公司内部的劳动定额定员管理进行相关摸底研究,认真扎实做好劳动定员的各项核定工作。

2. 强化学习,深入调研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做到科学用工、精干用工是相当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并深入调研,大力推动和优化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减员增效机制。就目前来看,我矿已经在2015年前实现了近几年来所规划的劳动定员定额目标。但在新的一年里,我矿依然要坚持以集团公司领导为首的认真学习和经验交流工作,做到每学一处就思考一处、讨论一处。并做到认真研究借鉴,将我矿的劳动定员定额机制进行有效延伸。为此,我矿还积极借鉴了唐山等地区的矿井企业机构整合机制,在学习中理顺自身职能,优化岗位,实现减员增效的管理办法多元化发展。另外,我矿还借鉴了钱家营矿的专业化整合机制,将小库、追件等岗位人员合理调配充实到一线岗位,同时抽调区队地面物资为公司员工成立集中装卸班组,达成了生产物资装卸一站式的基本服务体系建设。另外,像钱家营矿女工进男更创效的做法也被我矿所借鉴,在我矿的集体研究改革后,实行了全新的女工转岗培训工作,让她们在机电维修方面发挥能量,并同时缓解了公司内部各个岗位工作时间设置不合理、工时浪费的不良现象。

3. 踏实稳健,职能落实

在我矿的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中确立了两大职能:组织生产与组织分配职能,它们都是公司内部发挥定额定员管理工作的良好辅助。为此,单侯矿成立了定员定额料,将单项工程管理、定员管理、工资核算与外委单位结算管理工作统一归纳入定员定额的职能范围内。在该制度职能体系建立后,公司也能够做到对生产计划制定、劳动定员核定、工程验收、工资核算等工作的全程参与,并实时掌握了全矿各个岗位劳动力的具体使用情况,真正做到了动态调整定员、合理定额用工的基本策略,并达到了高准确率的核算成果。

4. 两化融合,自动管理

要达到有效的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工作目标,就要以“两化融合”为核心实现技术突破,提升矿井的自动化水平,达成减员提效的双赢局面。为此,我矿为矿井生产引入了数字化进程,将数字化、自动化手段应用于生产实践。具体来说,就是以配电室、井下水泵房、压风机房、日用水泵房、井上下主运皮带为主的自动化改造,并推行“无人值守及巡视”模式,大量降低固定岗位值守人员,促进项目快速改造和减员提效发展。

四、总结

近些年来,我矿在加强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机制、发挥组织生产能效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实现了合理组织分配职能作用、督导各单位劳动用工管理的高效率目标,也改变了公司内部的生产劳动组织结构,为未来公司发展的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创造了巨大空间。当然,我矿在该工作的运作和处理方面还有许多不细致、不到位之处,希望在今后的长效工作与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所加强。

参考文献

[1]许召利.煤炭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现状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64.

劳动定额与精细化管理 篇4

关键词:劳动定额;铁路企业;作用;管理模式;问题;建议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制造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而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在企业实行科学管理中,劳动定额作为其重要基础工作,所以劳动定额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铁路是具有社会化大生产典型特征的,它是一个高度集中地企业,其产品是没有明确“实物”的,它是通过人或物的位移过程来进行消费,所以运输过程就是消费过程,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所以传统的模式也就不能简单的套用在铁路企业的定额管理上了,目前随着铁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铁路运输经营管理还比较薄弱,所以造成了企业生产资源浪费、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然而现在铁路运输的需要,已经不合适现行的劳动定额管理,不能充分的发挥现在科学管理的手段,所以目前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需不断的突破传统的劳动定额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为以后铁路的发展带来其应有的作用。

一、劳动定额在运输生产中的作用

(一)合理组织运输生产的主要手段

劳动定额跟企业的许多指标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各种相互联系的工作都是通过劳动定额在时间的配合上和空间衔接上所需要的工具。铁路拥有着绝对严整性、统一性,所以铁路运输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将劳动定额手段协调成一体,使生产过程中运输的连续性得到保持,让其均衡有节奏的进行,如果生产过程环节失衡,必然是因为没有劳动定额或其定额标准不合理,而导致运输生产秩序被打乱,所以必须保障铁路的严整性和统一性。

(二)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途径

研究减少劳动消耗和无效劳动时间,是劳动定额对劳动量的标准,也是劳动定额工作的最终目的。为了可以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求的财富,必须要采用合理的科学方法,制定合理的先进标准。才能在运输生产过程中拥有合理的分工和协调。想要提高劳动效率必须要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完成最大的工作量。为了避免人浮于事和工时上的浪费,需要通过对定额工作的研究,要不断加强扩大定额管理面,制定出各类职工的劳动定额,并测定出各劳动岗位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确定出各个环节正常生产或业务活动所需配备的各类人员数量,实现定岗定员,优化劳动力结构。这样既可保证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又可以做到人尽其才,时尽其效。

二、铁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观念落后总共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铁路企业基层站段不够重视劳动定额工作,由于铁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有特殊性的,致使劳动定额工作受到很多管理者的忽视,专职定额人员的配备也受不到重视,并且在工作中的培养和教育投入的力度上也是落后,还有一些铁路桥段的群体作业认为劳动定额没有作用,不需要讲定额只需要完成工作就行。第二种是地铁正经过跨越式的发展的需要,而劳动定额的管理人员对掌握的定额知识也就相对落后和老化,欠缺了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必然会对劳动定额基础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部分定额标准不适应运输生产和改革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铁路运输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第六次大提速,大量开发运用了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这些为劳动效率和设备运用带来了很大安全程度。而大多数的劳动定额的制定还处于传统的管理阶段,而定额也会随着依照人的想法和欲望所改变,这样定出的劳动定额标准必然会跟形势发展有所不同,这样不仅浪费着人力、工时,还影响市场经济中铁路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

三、强化铁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劳动定额管理队伍素质

劳动定额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劳动定额的管理水平,只有加强对劳动定额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这样就可以真正提高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一是可以通过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和接受新知识来加强对劳动定额人员的提高。二是可以为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对劳动定额人员提供外地实习机会,从而增加劳动定额人员对业务素质和传统观念的突破带来很大的提升。三是可以安排有责任心、素质高、工作扎实、熟练运输生产各岗位,并且懂管理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人员从事劳动定额的管理工作。这样就可以为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带来很大的提高。

(二)提高对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思想的认识

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经营能力及企业的竞争力,对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各级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定额管理在指导生产实际的重要性,才可以把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不单单只作为计算计件的工资标准。所以要明确的了解劳动定额对劳动效率、经济效益、人力资源配置、运输生产等有着非比寻常的决定性作用。

我国铁路企业在新的时期需要不断加强运输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劳动定额的管理水平,只有不断地调整理念,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并且高质高效地组织运输生产,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国栋.现代铁路劳动定额[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朱昆亮.浅论企业定额的意义和建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3).

劳动定额与精细化管理 篇5

1.压缩运维成本需求与增加运维成本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 使得建立成本定额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 电信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态势,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 成本控制往往是有效手段之一。市场营销成本、客服成本、网络建设成本因其直接与公司盈利或客户感知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很难成为压缩的对象。而网络维护运行成本由于不直接转化成市场份额, 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公司大局, 属于后端支撑类成本, 因此成为成本压缩的重点方向。然而, 随着日益扩大的网络规模, 新增设备越来越多, 需要的维护运行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运维成本的需求和实际开支也必然越来越大。压缩运维成本需求与增加运维成本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如何保证适量的运维成本成为电信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成本定额可以对需要的运维成本进行合理估算, 保证重点领域运维成本预算资金的到位, 解决电信企业运维成本管理的难题。

2.电信企业运维成本精细化管理要求, 使得建立成本定额成为有效手段

电信企业目前对运维成本大多处于粗线条管理阶段, 普遍存在运维成本项目名词不统一, 各项目支出无依据和标准等情况。运维成本的控制往往依附于公司利润空间, 运维成本预算规模的确定一般是参考历史数据和受限于公司成本费用总额, 因此多带有主观色彩。这种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竞争压力下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强烈需求。采用定额管理, 建立成本与资源的关联关系, 能够促使企业盘清家底, 实施成本动态管理, 使各种费用开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避免费用开支的盲目性、随意性, 提高成本使用效率。

3.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 使得建立成本定额成为必要手段

2011年11月24日国资委发文《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央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目前, 电信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通常的做法是与上年比较分析, 结合下达的任务目标, 分解下达当年的预算, 忽略动态管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因缺乏对成本费用的动态分析, 未取得有效信息资源, 不能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并执行成本定额, 把它作为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基础, 能够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二、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制定的原则和内容

(一) 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制定的原则

为保证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发挥最大的作用, 成本定额标准的制定应该执行以下原则:

1.全面性

定额范围应该涵盖电信企业主要网络维护和运行成本, 保证能够通过定额确定运维成本所需规模。

(1)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实现全业务经营, 运维成本定额应该包括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

(2) 电信企业的运维成本包括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因此定额应该涉及续保费、代维费、修理费、网优费、房租租赁费、能耗等用于网络维护运行的主要成本。

(3) 电信企业的运维成本有若干驱动因素, 因此定额应该根据驱动因素的主次级别设立一级定额、二级定额, 如果需要可以继续细分, 设立三级定额。对成本的三级定额测算结果进行汇总, 形成成本的二级定额标准。制定二级定额资源驱动因素与一级定额资源驱动因素的折算公式, 计算一级定额指导标准。通过对一级定额进行对标分析, 验证调整二、三级定额标准。

2.科学性

电信企业资产规模庞大, 部门数量繁多, 为保证定额能在业务类型相同的部门、分公司合理运用, 定额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

(1) 考虑地区差异, 设定地区系数

国内各地地域情况、网络规模、物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制定定额标准时应该设定地区系数。

(2) 考虑项目周期, 设立调整系数

部分维护项目因有不同的维护周期, 因此制定定额标准时要设立调整系数。比如代维费, 在维护周期分别为3个月、2个月和1个月的情况下, 需要支出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在维护站点类型分别为标准站、距市区100公里以外、高山海岛站等时, 需要支出的成本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需要分别设立不同的调整系数以合理确定成本规模。

(3) 考虑成本项目差别, 设立定额级别

根据成本精细化管理程度的要求以及成本项目本身的特点, 分别设定各项目的定额级别。如对容易混入其他费用的修理费, 可以设立三级定额, 第三级定额分别就修理费涵盖的日常修理、大修理及修理用耗材按具体修理的设备制定标准, 第二级定额直接根据具体修理的设备制定修理费的定额标准, 第一级定额根据设备划归的网络类型制定标准。

(4) 考虑网络属性, 设立差别定额体系

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承载的业务不同, 支撑的设备不同, 资源类别也不同, 因此制定运维成本定额时必须分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分别设立定额体系。

3.统一性

(1) 成本项目统一。定额是在企业集团范围内推广的标准, 因此定额中涉及到的成本项目要统一。

(2) 资源量核定标准统一.定额标准对应的资源量核定的标准要统一, 要有统一的折算标准和统一的计量单位。

(二) 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制定的内容

在遵行上述原则的基础上, 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可以主要涵盖一下内容:

1.移动网络

(1) 维护成本一级定额。按单等效物理站计算维护成本 (万元/等效站·年) 设立定额;

(2) 维护成本二级定额。按维护成本中续保费、代维费、修理费分别计算设立定额;

(3) 能耗成本一级定额。按单载频计算耗电量 (万度/载频·年) 设立定额;

(4) 能耗成本二级定额。按基站能耗=主设备年耗电量* (1+传输配套耗电系数+电源效率系数) * (1+空调耗电系数) *房型调整系数*面积调整系数计算耗电量设立定额。

2.固定网络

(1) 维护成本一级定额。按固定网络10类资源驱动因素:交换、传输、IP及数据、用户接入设备、光缆线路、电缆线路、空调、电源、机房、OSS及平台类计算设立定额;

(2) 维护成本二级定额。将上述10类驱动因素细分到设备或平台计算设立定额;

(3) 维护成本三级定额。各二级定额资源驱动因素下, 根据会计科目维护成本下的三级科目计算定额, 包括维保日修、代维、大修、耗材成本设立定额;

(4) 能耗成本一级定额。按5类资源驱动因素:交换、传输、IP及数据、用户接入设备、OSS及平台类设立定额;另按运维生产用机房建立综合定额设立定额;

(5) 能耗成本二级定额。将上述5类驱动因素细分到设备或平台计算设立定额, 另按24类机房计算设立定额。

►►三、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具体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制定科学合理的运维成本定额体系和标准后, 需要合理应用到企业管理中, 才能发挥定额的成本管理作用。在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定额与预算的关系, 借助定额反映成本的合理需求

定额不等于预算, 定额是基于各地生产组织及管理水平现状, 测算运维成本的合理需求量, 并不直接等于其预算目标;定额是多方参与、按照统一规范的方法编制的, 反映的是运维成本的合理需求, 预算目标的确定应以定额测算结果为主要依据。

2.日常成本管控要求达到定额要求的颗粒度, 提高运维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

运维成本定额项目的日常管控应该达到定额标准的颗粒度。年初运维成本预算的编制, 应该充分考虑根据存量及增量资源量和定额标准测算出来的运维成本总量规模;运维业务的安排和合同价款的谈判应该紧密结合相应成本项目的定额标准;合同及费用的审签应该逐项对比最细维度的定额标准;成本分析应该详细分析账面成本总量与各级定额测算结果差异并落实差异原因。这样将运维成本管理由纯粹的财务环节向非财务环节延伸,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应用成本定额,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推进全方位全过程运维成本精细化的管理进程,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建立多维度的对标制度, 深入挖掘降本增效潜力

通过定额体系, 将成本总量分解为单价和资产数量, 应该将相对可比的项目归集后, 进行系统内不同分公司、同一级公司内不同部门、同一项目不同合同等多维度的对标, 配套建立公司统一的对标制度, 找到分公司、部门、项目甚至合同对标后, 体现出的先进标杆以及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 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管理经验, 制定并落实薄弱环节的管控措施, 在为网络运维提供必要保障的基础上, 合理降低成本支出, 提高成本使用效益。

4.加强定额应用分析, 找出欠账环节以及重点管控环节, 优化运维成本结构

运维成本中由于包括能耗、租赁费在内的运行成本的刚性需求, 往往压缩续保、修理费等维护成本, 导致网络维护存在潜在不稳定因素。因此应该定期对公司运维成本逐项利用定额标准进行成本对比分析, 找出运维成本中在现有资源量下维护成本和运维成本的应有规模和环节, 对必要的成本给予预算调整和适当保证, 对于超标的成本给予重点管控, 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维成本结构的合理优化。

5.强化定额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建立定额执行的考核和监督机制

为保证定额管理对成本管理作用的发挥, 运维成本定额标准制定并执行后, 应该建立相应的定额执行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一方面明确制定与定额标准挂钩的考核制度, 企业内部门、分公司等若存在未严格执行定额标准, 导致成本费用未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控制, 按照超定额比率大小, 追究相应当事人责任;定额标准执行到位, 则给予相应奖励;另一方面, 制定对运维成本使用部门执行定额标准的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定期对建立定额的运维成本分项或整体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和监察。双管齐下, 以保障定额管理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有利作用。

摘要:电信企业竞争激烈, 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运维成本成为企业成本压缩的重点方向。本文以运维成本精细化管理为目标, 论述了电信企业运维成本定额的必要性、制定运维成本定额的原则和内容以及运维成本定额在企业具体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成本定额,运维成本,电信企业

参考文献

[1]张俊明, 张海华.EAM构建运维成本控制法则[J].通信世界, 2009年10期

[2]陈为贵.浅析电信行业成本费用定额管理制度[J].引进与咨询, 2006年7期

创新思维,实现劳动定额和谐管理 篇6

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在方法研究及工作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确定的时间消耗限额数量指标。

1.劳动定额的产生背景及属性

(1) 劳动定额与劳动的关系。人类为了生存, 首先必须解决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问题。因此, 就要运用各种生产工具对生产资料进行加工, 生产出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 即劳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劳动进一步细化, 产生了作为衡量劳动价值尺度的劳动定额。凡是可量化的工作, 都需要制定劳动定额, 可见劳动定额与劳动密不可分。劳动二重性, 决定了劳动定额也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一方面, 它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 是企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水平的综合反映, 不受社会制度的影响,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 它具有维护生产关系的监督、控制职能, 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商品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素。企业的产品只有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才成为商品。商品有价值与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而商品的价值又是由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 劳动定额是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2.劳动定额的地位及作用

劳动定额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基础;劳动定额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劳动定额是开展劳动竞赛、推广先进操作方法、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手段;劳动定额是人力需求预算的依据;劳动定额是按劳分配的重要依据;劳动定额是检验生产工艺是否先进合理的尺度。

3.生产成本与劳动定额的关系

生产成本是衡量企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成本与市场成本之间的差异, 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 除扩大高获利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外, 主要靠降低成本。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及制造费等构成, 其中直接材料费是由材料消耗量与当地市场单位价格的乘积决定的, 直接人工费是由生产产品的活劳动消耗量决定的, 制造费的构成较为复杂, 但基本都是时间的函数。可见, 降低产品的活劳动消耗量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

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劳动定额的管理, 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企业的活劳动消耗水平尽可能地等于或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增强企业产品赢利能力。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是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有效途径。

劳动定额管理

劳动定额的管理是调节企业劳资双方关系的纽带, 对确立企业劳动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员工之间较为敏感的话题, 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劳动关系的助推器和润滑剂, 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纽带。因此, 劳动定额从业人员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工作, 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但长期以来, 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 以工艺为研究对象, 对产品定额进行制定、实施、统计分析及修订。工作的特殊性使员工对其产生偏见。同时, 企业产品大多以手工作业为主, 品种多、批量小, 生产线不固定等等, 这些主客观因素直接制约着企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劳动定额管理正在由传统向现代的方向进行转变。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正确引导广大员工参与劳动定额管理工作

(1) 通过新闻媒介宣传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只有让广大员工了解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才能得到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劳动定额专业人员, 一定要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 深入生产一线, 替职工排忧解难, 为劳动定额的制定、实施和修订, 铺平道路, 进而为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顺利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 发挥党政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为劳动定额的贯彻实施保架护航。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对劳动定额水平有极大影响, 劳动定额的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要充分发挥企业各级组织的政治优势, 调动积极因素, 做好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确保劳动定额顺利贯彻实施。

(3) 加强企业劳动定额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劳动定额工作既属于技术工作范畴, 又属于管理工作范畴, 这就对劳动定额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中, 一名合格的劳动定额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技术和业务理论水平, 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还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并了解劳动工效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和价值工程学等多种科学。要通过多种渠道, 以自学与培训相结合, 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技能精通的劳动定额专业人员队伍, 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2.创新思维、与时俱进, 从劳动定额管理角度, 开创以人为本的新型劳动关系

(1) 加强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 找出一条适合本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和发挥人的潜能, 实现劳动过程中人、物、环境在生理、心理方面的最佳结合, 达到“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的综合要求,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要改革现有的劳动定额管理办法, 创新思维、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开展时间和方法研究, 逐步引入现代劳动定额管理理念, 正确处理“效率”与“和谐”的关系, 使劳动定额管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为企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2) 推进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劳动定额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背景和意义, 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就其本质属性而言,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 大力推进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 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干扰, 是现代劳动定额管理的时代主题。

(3) 开展劳动定额集体协商工作, 建设劳动定额管理新局面。基于企业实际, 大胆尝试二级管理模式。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属系统工程, 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多品种, 小批量”的特点。一般定额水平的确定、定额的修改、全厂定额的汇总和定额工作规章制度制定等全厂性的工作, 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开展;具体工序定额的制定修改、日常定额的管理贯彻、原始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等基础性工作, 由各二级单位及班组进行。在此基础上, 建立劳动定额三方协调机制, 公司成立劳动定额协调管理委员会, 负责处理劳资双方关于劳动定额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步开创劳动定额管理新局面。

劳动定额管理的作用及其强化 篇7

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实行“承包制”和“体制改革”后, 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部委转变成协会, 不再具有行业管理职能。在这种情况下, 劳动定额处于“政府无人管, 行业无权管, 企业随意管”的状态。

2.多数企业对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企业认为采取签订劳动合同、实施责任制等办法就能完成生产任务, 自下而上形成了一种漠视态度, 把劳动定额工作当做“鸡肋”, 从事这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在部门处于边缘位置。有的企业甚至抛弃劳动定额管理, 用工作机会、金钱和威慑等作为压力, 提高效率。

3.许多企业在确定劳动定额时, 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寻找不同的依据。例如, 有的企业沿用过去本行业劳动定额标准, 或以过去老标准与经验估工相结合, 有的干脆“拍脑门儿”而定, 五花八门, 各自为政、各取所需。

4.某些企业利用不合理的劳动定额, 任意安排劳动者承担超强度的工作量, 这样对劳动者不仅会造成精神压力, 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例如, 西安某建筑工地运输车, 满载土渣超速行驶, 先后撞死多人。通过调查得知, 司机为了完成每日规定的运土渣车次, 常在疲惫状态下驾车。最近几年发生的触目惊心的矿难事故, 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 但与经营者贪婪无度, 任意提高产量定额有很大关系。人的潜能是有极限的, 企业制定劳动定额必须符合科学原则, 效率和效益不是靠“拼命”得来的, 而应靠科学管理。

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1.劳动定额管理是各项管理的基础。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先生的科学管理, 是从寻求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一天公平的工作量”开始的。他把制定劳动定额和实行计件工资作为科学管理的首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 创建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他把劳动定额比做拱门的拱顶石, 他认为没有拱顶石的拱门是要倒塌的。这说明, 劳动定额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一些发达国家秉承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依靠开展劳动定额研究, 挖掘生产潜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阶段, 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仍在以泰勒管理理论为基础, 进行吸纳、调整、创造和整合, 使企业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 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直至成为全球同行业的“霸主”。

2.劳动定额管理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着眼于长远发展规划, 认识到抓好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82年5月, 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编制定员和劳动定额工作的试行方法》, 强调“编制定员和劳动定额 (简称定员定额) 工作, 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是实行经济责任制, 加强企业管理, 贯彻“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原则不可缺少的依据和条件。加强企业定员定额工作, 是为了更好地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 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劳动力, 提高劳动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 笔者所在的天津宏大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宏大公司) , 建立健全各项定额管理制度、各种统计台账。全公司凡能实行劳动定额的岗位, 一律实行定额管理。各工种实行不同工时考核制度, 最初规定车工每日必须完成504工分、钳工每日必须完成528工分。完成这些工分将得到基本奖6元, 超额工分按分值另计奖金。当时员工的干劲十足, 生产形势蒸蒸日上。随着企业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 定额工时、完成定额指标不断调整, 员工连年涨级, 工资收入逐年提高。这说明, 劳动定额发挥了基础管理作用, 激发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 企业和员工都获得了收益, 实现了“双赢”。至今, 宏大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仍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有些企业的生产设备、人员配置虽然达到了一定规模, 但是产品产量却远远滞后于预期目标, 员工消极情绪弥漫, 生产效率较低。这些问题涉及生产计划的制定, 定岗定员、物资采购、设备配置等, 归根到底是重要管理基础——劳动定额的作用被忽视。还有些企业一直沿袭过去的定额管理理念, 方法单一、定额不合理, 把实行劳动定额归结为“刺激”员工干活, 未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在计划生产、定岗定员、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基础数据失去科学性, 其他管理工作自然就会缺乏合理的依据, 以致造成企业背负高昂的运行成本。

企业如何强化劳动定额管理

企业只有强化劳动定额基础管理,才能使其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才能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保障劳动分工与协作关系更加协调和顺畅;才能确保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此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行各业应建立统一的衡量劳动消耗量的标准,以使本行业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劳动定额时,有“法”可依。

1.在转变管理理念和组织结构变革中强化劳动定额管理。随着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理念和方法,也应随之转变。一是自上而下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实行劳动定额是企业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可靠保障,是挖掘潜力、降耗节能的途径之一,使经济增长量能够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成立专门从事劳动定额管理的部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定额管理队伍,管理人员要懂技术、懂管理、懂人员设备配备、懂成本核算等,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高质量增长。三是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使劳动定额制定向科学合理方向发展。

2.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强化劳动定额管理。现代劳动定额是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长期生产经营计划,以及各种生产作业、劳动组织、财务成本年度计划的重要前提;是企业革新挖潜,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强员工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是企业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付酬”分配原则,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公平”薪酬制度的基本保障。有秩序的生产过程,自始至终离不开劳动定额管理。例如,宏大公司每当年底预测企业明年发展方向、各项经济指标时,先要核定全年计划工作量,财务部门核定各项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生产部门编制计划,各加工单位进行平衡,以确定大约需要的机床设备和劳动力。每月分配员工报酬时,以完成工分多少计算应得报酬。所有这些工作过程,定额工时贯穿始终。因此,如果在劳动定额上“大做文章”,那么企业将获益匪浅。

3.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强化劳动定额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经营管理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劳动合同法规定, 劳资双方在平等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 将涉及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劳动量、工作时间、报酬等劳动者切身利益问题写入集体劳动合同条款中, 以规范双方的行为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签订劳动合同本身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但上述大部分内容均与劳动定额工作关系密切。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分析招聘需求时, 如果不能将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与现有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相结合, 根据劳动消耗进行推算, 那么对人员需求量预测将会不着边际;如果不能准确地反映不同生产环节的劳动差别, 那么设计绩效指标体系难免出现粗糙现象。所以, 劳动定额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在提高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中强化劳动定额管理。企业要想不断提升创造效益的能力, 就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产品设计部门要不断改进原有设计、研发新产品, 工艺部门要改进工装、采用先进工艺, 都需要增加投资。然而, 劳动定额所研究的是提高内涵效率, 即在不增加投资、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 寻找提高效率的方法。在全球金融危机中, 制造业企业面临市场“需求剧减, 投资过剩”的局面, 生产陷入低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劳动定额显示出独特的作用, 可优化操作动作, 降低工时消耗;在保障完成生产任务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下, 节约使用劳动力, 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国有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研究 篇8

1.1 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有两大类:产量定额和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的数量或工作量的标准;工时定额指的是完成单位工作所需要的劳动消耗量。它们都是人们利用机器和生产工具,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劳动量。

1.2 合理劳动定额的意义

第一,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合理的劳动定额可推动企业生产的发展。企业在安排工作计划时,依据劳动定额就可把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使工人的劳动能力与企业的生产能力相一致,共同进步和发展。

第二,合理的劳动定额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企业的劳动定额都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企业生产适度力而制作出来的,每个工人都可完成自身的工作定额,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劳动素质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

第三,企业的劳动定额是评估劳动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只有确定劳动定额才能清楚的明白企业是否盈利,劳动者能力是否提高。

2 国有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不重视劳动定额管理,可变性大

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一时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劳动定额。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生产量任务大,为提前完成任务,而一味追赶进度。把提前制定的劳动定额当做摆设,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遵循。对员工而言,为了个人利益往往只是看重工时,而不重视制定的劳动定额。劳动定额随着企业和员工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定额管理得不到维护,在某种程度上增大了定额管理的工作难度。当前很多企业出现一个月工作量大一个月工作量小的情况,劳动定额制定困难重重,尤其是老企业设备陈旧,管理跟不上,制定劳动定额机动性很大。

2.2 劳动定额制度不完善,工作基础薄弱

第一,目前企业劳动定额的制定大部分依靠自身经验,并没有考虑到生产机器、员工工作环境、生产材料以及其他的科学技术,这种定额制度受定额人员经验水平和劳动素质高低的限制,制定出来的定额往往不准确。第二,劳动定额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的劳动定额滞后,在劳动定额出现问题时就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制定新的劳动定额,管理层的不重视使得新的劳动定额制定时间长,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制定的不合理和领导的随意变动,使劳动定额失去了其权威性和严肃性。

2.3 对劳动定额工作的认识存在不足

劳动定额是一种研究人机工程的学科,其主要通过一些方法研究、时间研究、身心研究使得整个企业在用人上做到科学合理,从而科学生产,提高劳动效率,优化资源,减少人工成本,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足够重视劳动定额工作,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消耗,通过劳动定额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另外,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产量波动较大,对国有企业冲击很大,这给劳动定额的制定带来一定困难。产品结构的不均衡、客户要求的个性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定额的制定。

3 改造企业定额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定额管理制度

在完善定额管理制度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应重视定额管理,发挥好其服务和导向的功能。我国已不再是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新的经济形式对企业和政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定额是企业的事情而不再是政府的事情,政府是服务者不再是管理制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优势,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引导企业,为其提供最新的信息,加快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平衡发展。第二,不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都应增强劳动定额管理意识,明确劳动定额管理对提高企业生产劳动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定额管理意识,牢牢抓好定额管理工作。第三,政府和企业要提倡定额管理人员学习有关生产知识、统计学知识等来提高员工素质。定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从事定额管理工作的员工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基础知识。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一定要对员工实行持证上岗,落实“优胜劣汰”。

3.2 劳动定额工作和工资分配相结合

对企业来说,劳动工资的总量主要是按企业的效益而定的,但每个劳动者的工资分配是按其贡献制定的。要将定额工作、员工工资以及企业效益相结合,使劳动定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从而准确衡量每个员工的工作量,按劳分配,调动员工积极性。

3.3 合理结合公司内外部机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公司内部机制包括员工实际工作能力、领导期望完成的生产量、企业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原材料成本的高低等。要及时更换新设备,并加强管理。在制定劳动定额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内部机制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外部机制。企业外部机制包括政府需求、整个市场的工作量需求、市场供需要求等。只有结合好这两种因素,才能使定额管理制度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4 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小议铁路运输站段劳动定额管理 篇9

劳动定额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 也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基石。劳动定额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 控制生产进度, 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是衡量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贯彻“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制定劳动定额的过程也就变成了技术革新, 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总之, 劳动定额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计划、成本核算、定员定岗以及收入分配等各个环节, 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2. 铁路运输站段劳动定额的现状

2.1 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手段滞后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铁路运输生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改建既有线、修建客运专线, 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新增的技术和设备, 提高了设备运用的安全程度。而劳动定额管理基本停留在狭隘的传统技术手段与方法上, 没有多大改进, 劳动定额的制定仍停留在以估工、类比为主, 因人员、时间限制, 难以适应更新速度。

2.2 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 我国铁路的劳动定额工作偏重于制订和修改定额, 尽管劳动定额管理人员的工作整天忙忙碌碌, 经常到现场检查、统计工作量进行查标工作, 虽然很辛苦, 但是却不被领导肯定, 甚至不被理解, 认为统计来统计去也没什么作用, 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激励职工方面, 除了计件工资之外也没有其他有效的办法。

2.3 劳动定额考核方法单一

铁路运输站段劳动定额就是工作标准, 用来衡量职工完成工作量大小的尺度。从现状看, 方法单一, 只能通过计件考核的方式来激励职工, 劳动定额管理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第一线能够实行计件考核的员工。目前, 铁路一些运输站段存在的“一线紧, 二线松”的不正常现象。

2.4 劳动定额管理缺乏协调统一

铁路运输站段有些单位没有实行定额管理, 与按劳分配脱节, 没有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原则, 分配上出现了“大锅饭”现象。这就大大影响了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职工产生了消极思想, 减低了劳动生产率, 从而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2.5 劳动定额标准不能有效落实

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应以先进的水平为依据制定, 并作为标准作业时间去指导劳动者作业。但职工技能水平不高、违章作业现象、对定额工作不理解的思想情绪以及生产指挥部门和定额管理部门的矛盾问题等等都将影响定额标准的贯彻执行。

3.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制定先进合理的定额标准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 要求我们要适时进行劳动定额的修订, 不断扩大定额管理面, 保持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水平。尤其是调车作业定额, 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 运用自如的计时工作考核办法, 让职工的工作成绩与工资收入成正比, 提高调车作业效率, 减少中转时间, 提高运用车使用率, 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中的作用, 为正确实行计件工资制和合理分配奖金创造条件, 为系统考核职工技术水平和生产成绩提供依据。

3.2 强化劳动定额管理意识

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是直接为降低劳动消耗服务的, 它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作为劳动定额标准的直接实践者, 如果缺乏积极性, 定额管理工作就寸步难行。因此, 必须要转变全体职工的观念, 充分认识劳动定额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进一步强化“定额管理出效益”的意识, 把定额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3.3 劳动定额管理工作要落到实处

定额专业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 根据工作量的调查结果、考核标准, 核对工资待遇。要让职工明白不同岗位, 不同的工作量, 工时定额是否相同。不要让职工混淆, 认为两种不同的工作, 劳动强度、工作量不同, 但是工资待遇相同或是考核标准相同。这样容易挫伤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降低了劳动效率。

3.4 劳动定额要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

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不能孤立地进行, 而是要与企业生产、技术、计划、财务、劳动工资、教育、统计等其他各项专业管理部门有机地配合。部门间应加强沟通, 不但要注意上下沟通, 更要注意横向沟通, 提高工作效率。

3.5 提高劳动定额管理队伍素质

定额管理涉及许多生产技术知识、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同时又涉及职工的经济利益, 政策性较强, 其专业性和职能决定着定额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并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定额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 劳动定额工作人员应努力学习, 钻研业务, 不断提高政策和技术业务水平。

总之, 目前铁路运输站段劳动定额管理,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没有形成完善的劳动效率管理系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加强, 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 将会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是铁路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 铁路运输站段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实践,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充分利用工时, 科学合理地组织劳动生产, 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 提高劳动生产率。

摘要:劳动定额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管理, 对企业来说极其重要。笔者结合目前铁路运输站段劳动定额管理现状, 深度探讨研究改善现状的有力措施, 深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 从五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铁路,运输站段,定额,管理

参考文献

[1]安鸿章.劳动定额管理新特点和新趋势[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学报, 2002.1

上一篇:数学学习习惯下一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