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角度(精选10篇)
现代技术角度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逐渐应用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给了诸多便利, 使得人们对其通讯传输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诞生与发展极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其逐渐取代了调制解调器、宽带等通讯技术, 成为了通讯传输的主流技术, 极大地提高了通讯速度和通讯质量, 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提升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因此, 了解现代技术视角下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内涵与优势, 熟悉光纤通讯传输的核心技术, 分析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1 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内涵与优势
采用光纤通讯进行传输时需要以光波来进行信息承载, 在光导纤维这种传输介质中进行信息传递, 光纤通讯系统一般由光源、光纤和光检测器构成, 是有线通信的一种。光纤通讯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件为光纤, 一般由纤芯、包层和涂层三部分构成, 由于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存在着差异使得光信号在纤芯内发生全反射, 进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光纤通讯传输技术一般先将目标信息输入到位于发送端的发送机中, 然后通过信息叠加或调制等手段使目标信息承载到载波上, 载波作为信息信号的载体, 最后利用传输介质这种媒介将调制完成的载波输送到设置有接收机的接收端, 并利用接收机进行信息的解调。
光纤通讯是将光进行调变从而来传输资讯的一种通讯方式, 由于采用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 使得光纤通讯具有许多其他通讯方式不具备的优势。光导纤维由硅石玻璃制作而成, 原料成本较传统的铜芯材质的传输材料低;光纤的传输带大, 使得光纤通信技术频带极宽, 通信容量较铜线或电缆大得多;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不仅传输的损耗低, 而且传输的中继距离较其他传输介质长, 间接地提高了经济利润;将石英应用于光纤中, 使得光纤抗腐蚀性强, 很好的绝缘性, 可以抗电磁干扰, 防止光波在传输的过程中发生串扰, 保密性较较其他传输介质强;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的硅石玻璃密度小, 使得光纤质量轻、体积小、易于安装, 使得光纤的安装、铺设、维修都较为方便;此外光纤的稳定性好, 使用寿命较长, 环境适应能力强, 在干、冷、湿、热等极端环境亦能使用。
2 目前光纤通讯传输的核心技术概述
2.1 光波分复用技术
光波分复用技术是光纤通讯传输的核心技术之一,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光纤通信技术, 是指采用多束激光的方式, 在同一条光纤上对不同波长的光波进行同时传输。单模光纤在使用时损耗比较低, 该技术利用正是利用了这一优势, 把光纤设计出许多单独且互不影响的通信道, 然后利用这些通信道来进行信息的传送, 作为信号载波的光波, 其具有不同的波长, 利用波分复用器将这些信号光载波于发送端处进行合并, 并输送到同一条光纤中进行传输, 在利用波分复用器于接收端将其分开, 由于不同规定波长的信号光载波具有相对独立性, 故在同一条光纤上, 多路光信号可以实现复用传输。
2.2 光纤接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许多接入网的用户终端设备都为一些电气设备, 包括计算机设备、传真机设备等, 需要在局端和用户端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 因此光纤接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该技术的光通信系统一般包括光源、光纤和光检测器, 光源位于发端, 其在电信号的作用下转化为相对应的光信号, 从而完成电信号与光信号的转换, 是当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 发展较为快速。
2.3 光弧子通信技术
光弧子通信技术虽然在一些技术上还存在着问题, 如系统中的放大器数量较多等, 但是该技术同波分复用系统有效结合后, 能够实现超长距离传输, 且传输容量超大、传输速度极高, 故仍是当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重要核心技术。光弧子通信技术利用了一种特殊的超短波脉冲, 即位于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的光弧子, 即使在经历超长距离传输后, 波形和速度依然保持不变, 可以没有任何错误和畸变的将信息进行传输, 在海底光缆通信方面的应用前景更为可观。
3 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波分复用技术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光纤通讯传输技术如果实现超大容量、超高速度且超长距离的传输和交换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单一的光时复用技术和光分复用技术的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是很有限的, 很难实现超大容量的传输, 而将多个光时分复用信号进行波分复用, 即波分复用技术则有望进一步有效提高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 逐渐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 成为了光纤通讯主要研究热潮, 是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2 全光网络技术
许多学者曾预言过, 全光网络技术会逐渐在光纤通讯传输技术中独占鳌头, 成为整个高速通信网的领头军。因为与其他的高速通信传输网络相比较, 全光网络技术比较智能, 组网较为灵活, 误码率相对较低, 网络结构相对简单, 具有很好的透明性、兼容性, 开放性和可靠性较好, 可以进行拓展, 而且具有较大的宽带, 超大的传输容量, 超高的处理速度, 克服了传统的光通信网络的结点较多, 结点处使用的电器零件数量很高, 干线容量不能满足较高的需求等缺点, 能够在不安装一些实现信号交换和处理的设备的前提条件下, 增加新的结点, 减少了结点处使用的电器零件的数量, 而且还可以提高光纤通信网的总容量。总之, 全光网络技术不但可以使得结点全光化, 提高光纤通信网的总容量, 而且可以通过关的形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交换, 并根据对应的光的波长不同来处理不同的目标信息,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纤通讯传输技术,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是未来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的发展趋势。
4 结论
随着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应用领域变得越来越广泛,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与便利,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支撑平台的作用, 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不可或缺的一种通信手段,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需要在现代技术视角下了解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内涵与优势, 掌握几种核心的光纤通讯传输技术和发展趋势, 不断致力于超大容量、超高速度且超长距离的传输和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大幅度提高通讯速度和通讯质量,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好的通讯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化昱.基于现代技术角度下对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03:213.
[2]张允刚.基于现代技术角度下对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4:154+147.
[3]李刚.现代光纤通讯传输技术之初谈[J].科技风, 2012, 05:21.
这样读现代文,角度更精准 篇2
总的说来,解答现代文探究题的方法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要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等。至于在实际的答题中,具体的操作方法,也不妨参考如下方法:
[立足文本,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
尽管探究题是一种开放题,但再开放也要联系文本,不能抛开文本,要以文本为依据,否则,就会天马行空,离题万里,甚至不知其所云。当然,立足文本,也不能照抄文本,而是要在文本固有的意蕴基础上,阅读者还要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把文本所关涉的方面,进行一番自我的个性独特的体验和有创意的解读。譬如:
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2014·安徽卷第14题)
此题的提问就有“在本文中”“请结合文本”等字样,明显是要求我们探究时,必须立足文本,不能脱离文本。通读原文9段文字,大概可以从4个角度来谈我们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与自然和谐的角度、体现生存哲学的角度、崇尚挑战精神的角度和摆脱束缚获得自由的角度。即:①独木舟之道即自然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②独木舟之道即生存之道,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③独木舟之道即探险之道,就是崇尚一种敢想敢做的挑战精神;④独木舟之道即自由之道,就是追求一种超越限制、摆脱羁绊的自由境界。当然,以上的4个角度,只要答出任意两点(两个角度),且有结合文本的分析即可得满分。
比如,探究第一个角度:独木舟之道即自然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我们就可以结合原文的第1段文字进行探究,探究时,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写出这样悟到的文字:独木舟犹如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行进在清澈见底的湖水中,水声、鸟声、风声和独木舟已然融为了一体,此时荡舟,与大地和谐,与天空比肩,和惬意相随,和快乐相伴。人与自然如此和谐,如此美丽。如果从第2个角度、第3个角度、第4个角度,可以以此类推去进行探究。总之,立足文本,是探究的基础;想象、联想,则是探究的翅膀。
[找准角度,发掘深意]
文本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蕴。深层意蕴犹如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探究题就是要探究其深层意蕴,探究其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一般而言,探究的角度和层次包括:作者的写作动机、时代与社会背景、文本的体裁特点、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文本提示的背景资料、文本主旨的隐含意义等等。譬如: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014·课标卷Ⅰ第11题第4问)
上面我们所举的安徽卷的探究题,题目本身就说了“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解答时也提及了4个角度。可见找准角度的重要性。此题提问虽然没有明言探究角度,但探究时,是一定要找准角度的,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回答问题。“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这是探究小说结构安排。小说以渡夫任情高歌做结尾,要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去进行分析。以歌声作结,在结构上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使得小说人物——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分体现了他洒脱的一面;在小说主题上来看,表达了渡夫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回答的角度有4个:①在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在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在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在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联系生活,结合自身,发表己见]
尽管探究题要立足文本,依本探究,但又不能胶柱鼓瑟,囿于文本,而要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特别是要结合自身感受、见解去发表自己的新见。譬如:
《枣香醉人》这篇文章引发我们对广受社会关注的“空巢老人”问题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2014·天津卷第21题)
回答此题就要联系我们自身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的身边,就有“空巢老人”的现象,我们或亲眼所见过,或亲耳所闻过,总之,是关注过,思考过。如,就像《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的一样,要“常回家看看”。做儿女的,不能认为给了老人钱,就万事大吉了。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精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常回家看看”是给钱给物代替不了的。许多“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并不是子女给予物质就能解决的,他们需要子女的精神抚慰,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然而,他们仍然无法依靠法律来帮助自己实现意愿,因为“常回家看看”虽然入法,却没有规定谁来监督执行“常回家看看”,也没有赋予有关组织强制执行的权力,更没有规定不“常回家看看”的结果。
对于“常回家看看”的法律条文,总体上要靠子女自觉来执行,而且,这种道德上的义务、亲情上的事情,法律也不宜干涉过深。但是,为了让这一条文更能发挥作用,不妨增加一些强制规定。比如,子女长期不“常回家看看”,而老人提出要求的,街道、居委会、村委会有义务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如造成空巢老人死亡的,法律应当对子女进行相应的惩戒,等等。当然,还可以从空巢老人也应转变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尽孝要趁早,子女应主动为老人提供更多关爱等等角度去谈。这都是联系了我们自身的生活,没有囿于文本,在谈问题,谈看法。
现代技术角度 篇3
1 电子信息资源的发展状况
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革命的迅速发展, 一个国家的信息量掌握程度是反应一个国家发达进步的重要指标和主要动力。以发达国家举例来说, 其对于信息量的掌握使得发达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导地位, 在国民经济以及国际事务上的地位优势非常明显。而所谓电子信息资源就是指利用二进制代码0和1将声音、文字、图像以及动画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等介质上, 并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将电信号、光信号等形式传输的信息资源。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电子信息资源的掌握情况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其中我国信息产业占我国民生总产值的20%, 这一比例同发达国家相比较劣势非常明显。同时在电子工业、软件、数据库等电子信息服务行业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劣势。因此, 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最迫切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 才能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优势。
2 现代技术角度下电子信息资源开发的特点
2.1 电子信息资源的品种多样性
根据电子信息资源的来源看, 电子信息可以来自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学校、政府以及研究机构等不同的团体机构。而从电子信息资源的内容来看, 电子信息资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涉及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等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2.2 电子信息资源的时效性
由于电子信息资源在收集、加工以及利用过程中讲究信息的及时和迅速。如果电子信息资源在利用过程中被拖延, 那么这种耽误时机的信息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因此, 电子信息资源的时效性非常重要。
2.3 电子信息资源的价值差异性
电子信息资源价值的差异性主要取决于电子信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资源的深度和资源的广度, 电子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样, 其价值也就不一样。
2.4 电子信息资源的再创造性
所谓电子信息资源的再创造性就是指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 对其进行重加工、整理、组合产生新的电子信息资源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 由于电子信息资源的来源广泛、内容庞大、内容复杂、信息量大、信息质量不一等特点。
3 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脱离市场需求
近年来, 我国的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大都在科研、学术以及行政发展的角度定位, 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与实际的市场需要背道而驰, 严重脱节, 使得电子信息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造成电子信息资源轰轰烈烈的建设与冷冷清清的开发之间的巨大反差。
3.2 电子信息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缺乏有序性
由于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资源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加之电子信息资源存在于无形的表现形式, 使得目前信息财产出现许多非法使用、信息剽窃、非法转卖等许多扰乱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侵权现象。最终导致, 在电子信息的开发利用者与电子信息的提供者之间在彼此之间的利益分配上不清楚, 出现了严重的利益分配无序性的问题。这种现象最终降低了信息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 遏制了电子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形式单调
目前, 电子信息数据库在我国仍然处于生产的初级阶段, 其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的电子信息资源规模小、水平差、开发形式单一, 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数据库的使用与服务缺乏统一性和规划的多样性, 尚未形成电子信息资源专业化的生产能力以及规模效益。
4 现代技术角度下完善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措施
4.1 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
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好坏与开发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整体能力有很大关系。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繁冗复杂, 对操作人员基本信息科学知识和信息经济学知识等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非常严格, 因此, 就要求企业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工作, 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 不仅要不断引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 还要重视对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工作, 达到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层次和水平不断的提高。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 否则将会因工作人员自身原因导致电子信息资源不能利用。另一方面, 由于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完善市场经济密切相关, 一些公益性的信息资源考法工作就需要政府的参与, 采取相关的政策, 让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执行政府部门在电子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
4.2 加强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现阶段的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中, 技术创新是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全面提升我国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和重要渠道, 需要依靠各方面的创新和配合。因此, 我国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不仅应该加大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科研项目的投资力度, 认真实施科研项目责任制, 积极改革科研管理模式, 努力探索和建立我国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创新机制, 争取发挥科研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还要引进外国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最新想法、最新专利,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开发, 不断加强我国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 迅速形成自有知识产权和高科技水平的核心技术。
4.3 建立和完善综合性信息网络管理机构
企业的应变能力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得以取胜的关键, 由于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时间较长, 就需要建立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 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此外, 还需要在信息存贮、获取、传播等方面进行信息协议的制定, 确保信息网络运行的整体协调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还能提高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的国际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以便确保项目开发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目前中国而言, 在竞争激烈的信息革命时代, 开发电子信息资源是当前我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国家的经济以及科技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 只有通过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综合性信息网络管理机构来指导、协调、促进各项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 才能在国际化环境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维祥.基于现代技术角度下的电子信息资源开发论述[J].电子制作, 2013, 02:26.
[2]佟文.探讨我国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02:30+44.
从生态角度看现代社会信仰的缺失 篇4
关键词:信仰缺失;华兹华斯;自然;拯救
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翻开报纸杂志,更多映入眼帘的是强权政治、战争谋杀、种族歧视、恐怖爆炸、家庭暴力、抑郁自杀、偷盗抢劫、人性异化、贿赂贪污、嫖娼吸毒。此外还有资源匮乏、物种灭绝、地震海啸、干旱洪水、台风龙卷风……。我们不仅扪心自问:现代社会到底怎么啦?哪里出现了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人类如此急功近利,狭隘自私,极端利己,自然环境如此恶劣,全体都偏离了自然发展的轨迹。人类信仰的缺失已经把社会带入了环境濒于灭绝的时代,而且人类缺乏信仰道德的行为正在毁灭着这个星球赖以生存的基本生命系统。出路在哪里?问题如何解决?办法多种多样。本文只从生态文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华兹华斯的诗歌对现代社会的价值,以便找到拯救人类心灵拯救现代社会的钥匙。
Donald Worster认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危机,不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是我们伦理道德系统出现了问题。要想渡过危机,需要我们尽可能准确地理解我们对大自然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理解我们的伦理道德系统并用之去改造他们”。现代社会越来越远离自然,人们被太多的现实欲望吸引着,渴望无限的自我满足,人欲横流,物欲泛滥。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居住在狭窄的火柴盒建筑中,心中缺少绿色,道德的泉水越来越干涸,信仰的追求越来越淡漠。即便在忙中偷闲,来到自然中散步,看到森林想到的也是如何卖掉木头造纸赚钱,看到湖水清澈想到的也是如何使养殖业扩大发展,看到绿草青青想到的也是如果在这里放牧,使我的牛羊肉更鲜嫩卖上个好价钱……满脑子的利己主义,从没有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遭受到的毁灭性破坏,更何况很多“自然美景”都是人造“美景”,根本无法陶冶心灵。
华兹华斯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的英国社会并不比现在文明,工商业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充足的财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类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人类心灵和环境也受到了双重的污染。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凭借着科技手段,肆无忌惮地对大地进行掠夺性生产,人们匍匐在利益的脚下,道德信仰丧失殆尽,无情地毁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面对此状华兹华斯在“早春诗行”中痛心地写道:
大自然把我躯体内的灵魂
同她美好的作品结合;
我想起那个问题就痛心:
人使他的同类成为什么?(写于早春的诗:5-8行)
华兹华斯在苦苦地思索着问题的症结,在“序曲”第一卷中问道:
……究竟是什么东西已然
驯服了
伟大的国家,崇高的思想如何
销声匿迹
人们在何时把刀剑换成了账本
又在何时撇下书斋
去追求黄金……(1-7行)
华兹华斯认为大自然中蕴含着永恒的崇高的灵性,可以陶冶人类的心灵,在沟通中,大自然对心灵会起到引导、抚爱和训诫的作用,是人类的朋友、老师、乳母和慰籍者,可以帮助人类找回道德信仰,教会人们做人的道理。他呼吁人们:起来,到山巅上去看太阳,到田野中去闻绿草的芳香,原野中的音乐有更多的智慧,让自然成为你的师长(全局改观,17-24行)。
在华兹华斯看来,人类要想从狭隘的物质利益中解脱出来,不滥用科学技术,重建正确的道德信仰,首先就要走进大自然,低下人类高傲的头颅,带着小学生的崇敬,用心灵去学习、去体会、去理解她的一草一木,它给予你的超过了所有贤哲的说教。
在“序曲”第八卷中他写道:人是自然的一个物体,使自然人性化,同时又使人自然化(166-172行),爱自然导致爱人类(Love of nature leads to love of man),人类只有融入大自然中,与之相互理解、相互爱戴、和谐相处,方能树立起爱人类的道德信念。爱人类才会更加珍惜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珍爱自然会使人类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不滥用权力和科技,且一味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使社会在良性的轨道上发展。
Lynn White认为,环境危机归根到底是指向科学技术的信仰及价值观的事情。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先进的科技支持下,人们想到的是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创造更大更多的财富,但却忽略了大自然自身的法则。Barry Commoner说得好,一切与其它的一切相连,宇宙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个体,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自我。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分掠夺,势必要自食其果,受到它的惩罚。于是就有了现代社会中的信仰的缺失,精神的彷徨,内心的孤寂,行为的古怪,人性的异化等等,稀奇古怪的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人类到了真正反省的时候了。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重读华兹华斯的诗歌,不探讨它的诗学理论,不涉略他的语言韵律,只从他诗歌中展现的心灵与大自然交互的角度出发,就可以找到医治现代社会中人们焦躁不安的良药。
“诗是储藏起来的能量,阅读诗是能量转换,批评家和老师充当着诗与生物圈的媒介,释放储藏在诗中的能量与信息,使它在人类交际中流转,最终被转化成社会行动”。华兹华斯用诗歌警示着人类,目的是让其从缺失信仰和自私自利中挣脱出来,并转化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使世界得到拯救与解放。他的“咏水仙”“再现了远方大自然中一幅明朗而奇妙的春色美景”(黄宗英:如何静听别离1999)
多少次,当我独卧不眠
思绪万千,或心灵空漠
他们便在我心灵中闪烁
多少次抚慰过我的寂寞
于是我的心又充满幸福
伴着簇簇水仙翩翩起舞(19-24)
华兹华斯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景是心灵的至宝,在你孤独、彷徨、寂寞之时,她会抚平你的精神创伤,使你充满寄托。在“彩虹”一诗中,诗人充分表达了见到彩虹的喜悦心情,并把其与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产生了对人类的哲思。华兹华斯认为在大自然中不但可以医治精神创伤,还可以让人更纯洁、恬静、善良,充满道德信仰,逐渐看清事物的内在生命。在“丁登寺赋”中写道:
我还要感谢他给我的另一个赏予
一个更高尚的赏予,在幸福的思绪中
那心灵上神秘不测的负担
那不可理解的陈世所带来的
让人厌倦的沉重负荷
也为之减轻了——在这恬静的心绪中
那高尚的情感引导着我们——使我们仿佛暂时停止了呼吸
甚至连血液也不再流动
我们的肉体已陷入酣睡
我们变成一种纯粹的精神
和谐的力量,欢乐的深远力量
使我们带着平静的目光
去洞察事物的真谛
华兹华斯的“序曲”描绘了诗人心灵的成长过程。从童年陶醉于湖区的美景,倍受大自然的爱抚与引导到剑桥城市生活的搅扰,使之倍感大自然的重要,对其更加理解,也更加理解人类,到法国大革命及后期的个人精神危机以及自然对心灵的疗复,使他在大自然的爱抚、训导和引领下达到最后的完满。
Erasmus Darwin在The Economy of Vegetation一书中描写道: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氧气,释放在大气中,以此为一切生命作食物的补充。(Jonathan Bate:Romantic Ecology p38,1991)18世纪末的科学家认为植物是生命的食物。华兹华斯说花可以使精神充满生命力。他的诗就是植物,通过阅读的光合作用,为人类释放出氧气,补充人的精神食粮。
基于经济角度探析现代建筑管理 篇5
关键词:经济角度,建筑管理,重要性,分析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有了新的格局和变化, 经济的发展模式更多的与国际相接轨,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我国的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在此带动下,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确保整个房屋建筑质量的必要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到的方面较多, 从其实质上来讲, 它也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经济性活动, 因此, 在形势下下, 我们从施工的实际显示意义入手, 对其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明确了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经济的角度对现代建筑管理的相关内容做了分析研究。
1 现代建筑管理的综述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管理相关内容来说, 现代的建筑管理活动具有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和综合化特点。从它的内容结构构成来看, 所谓的现代建筑管理主要讲的是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相关内容, 包括施工的进度、施工的质量、安全、资金资产、设备机械、施工原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等的管理学科,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安排和调整, 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建筑的质量提供服务, 简单通俗的来说, 就是尽可能的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建筑效益, 它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始终, 需要建筑施工单位予以重视。
2 现代建筑管理的重要作用分析
上述提到建筑管理工作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施工建设单位不能忽视的一项工作, 那么它的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简单阐述分析。
从我国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来看, 建筑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对这个经济的整体绩效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资源的配置方面来说, 它所起到了一种确定、优化、成型的枢纽作用, 它在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创新了经济的增长方式和模式。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 建筑行业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国家所要求的建筑目标提供服务, 只是属于一种配属的队伍, 但是, 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 我国的市场体制不断的完善, 建筑行业的性质有了变化, 不再是属于一种配属队伍, 而是逐渐具备了独立性, 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思维等和投资商之间形成一种灵活的合作伙伴的关系, 在两者合作的过程中, 建筑行业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 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标准, 而且进一步的缩短了工程的投资周期, 深化了工程的服务。另外, 由于建筑行业的领域较广, 它是把固定资产转化为生产能力的一个环节, 在时代的推动下, 它的渗透范围越来越广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建筑管理的优劣是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 建筑管理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的发展状况。
建筑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的, 它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 它的管理水平和成效相对于国际来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需要建筑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意识上形成重视, 在行动上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管理工作, 提高企业的层次和水平, 建立健全管理的机制, 充.分发挥所有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使施工团体有足够强的竞争实力, 以更好的状态发挥出建筑管理的作用, 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 经济立场下的现代建筑管理分析
3.1 现代建筑管理的经济性原则
从经济性的原则出发, 在进行建筑的施工管理中就要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投入, 降低成本的支出, 对于所需的原材料由严格的控制, 确定合适的材料供应商, 尽可能的把服务交给供应商, 实现材料方面的成本降低, 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资金费用, 经过这一环节之后, 在对原材料进行运输的过程中,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运输计划, 根据施工的实际需求进行配置采购, 这样有利于材料的管理和使用, 便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利用的效率。在人员的任职安排上, 要坚持高效率的专业队伍的宗旨, 减少人员的过多使用。
除此之外, 还需要企业对员工的操作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培训, 实现对人工成本的控制, 确保人工队伍的高素质高技能, 满足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时间要求, 进而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对于专业队伍的组建上, 需要由责任人、总施工管理层进行合理的选择确定, 实现对施工人员的高效管理, 最后就是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对相关的办公设备进行合理的配备, 确保各个设备之间可以有效的衔接发挥, 实现总的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3.2 注重科技的创新完善
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 很多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现代建筑管理工作属于多向性的工作, 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全局整体性, 贯穿于工程的始终, 各个部门间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 这对于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是有十分巨大的辅助作用的, 除了一些必要的高水平施工技术外, 还需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来做好协调工作, 最为常见的现代施工工程中, 就是计算机的引入, 积极的采用网络信息技术, 在计算机的使用下, 协助做好管理工作, 更能提高管理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3.3 创新现代建筑管理工作
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创新,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它所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必要的革新, 要把现代化建筑单位所需要的管理制度作为参考依据, 在这一过程实施的同时还要把管理的制度进行多元化的发展, 不断的进行丰富完善, 严格的要求管理工作中的质量和效率, 不断的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建筑单位的积极性和活力, 进而使其竞争实力得到提高, 站在建筑管理的队伍立场来看, 就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科技的现代化管理队伍, 提高整体的素质, 只有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才可以使建筑单位的硬件实力得到强化, 另外, 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 也要及时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手段, 并据此进行企业箭镞的管理工作, 把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 使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3.4 减少能源的使用, 降低成本
对于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施工材料, 需要对其成本问题进行重视, 严格的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 成立团队进行材料的招投标工作, 以确保有合适的材料供应商, 尽可能的把服务交给供应商, 这样可以减少材料成本的投入, 和上述所讲到的一样, 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成本投入。
3.5 建筑施工阶段的管理控制
建筑施工的项目过程实质上就是把施工的方案和原材料、设备以及半成品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 它是整个建设工程实现最终的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 因此, 这一阶段的资金投入也是较为集中的。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是一项综合性和复杂性较强的活动, 它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 它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否高效也是在这一阶段体现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做好工程设计的变更和现场的签证, 对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进行有效的管理分析, 减少不必要的变更, 如需变更就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进行, 最后对现有的众多方案中确定出最为合适的变更方案。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作为其显著标志的现代建筑的工程施工量也不断的增多。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 建筑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都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 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确保其经济性, 发挥其在经济视角下的最大价值, 最终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萍.从经济角度看现代建筑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13) .
[2]周小波.关于现代建筑管理工作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30) :163.
[3]刘占潮.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论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03) :234-235.
[4]胡北勋, 杨书翔.浅谈建筑管理科学化发展[J].江西建材, 2014, (23) :250-251.
[5]侯志明.论述建筑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5) :108.
[6]周宗惠.关于建筑管理工作中创新改革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2, (24) :344.
从经济学角度看现代物流 篇6
关键词:现代物流,经济学,投资,经济区
一、我国现代物流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据统计, 截至1999年8月底, 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5万家, 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进入我国市场。外资企业的进入, 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流的观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 另一方面, 也迫切希望我国能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过去主要依靠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 已不能完全适应境外投资者的需求, 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 外资企业会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 我国企业及其产品也会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 面对这一必然趋势, 同样需要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对生产领域内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比较重视, 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 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 “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等传统观念, 在“采购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以计算, 使得我国企业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0%, 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 而美国的物流费用平均只占货价的10%至20%, 最高为32%, 巨大的反差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我国要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 必须加强物流管理, 发展现代物流业。
我国是一个大国, 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在这样广阔的国土上资源的分布又很不均衡, 多数自然资源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以及北方地区, 而人口多集中在中部和沿海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 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 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 “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导致我国物流费用较高, 据统计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高达20%左右, 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0%和14%, 因此,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入WTO, 开放分销服务业, 对我国服务贸易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创造了相应的机遇, 促使国内不同部门、不同区域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一步消除存在于他们之间的壁垒, 加快分销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步伐。适应这一改革与调整的现代物流业必然成为现代分销网络建设中的重点之一;同时, 为生产领域的开放所带动, 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现代物流业也必然迅速发展。
二、现代物流在当代经济中的作用
我国经济学家魏杰提出:“国际上, 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 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认为, 未来社会, “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 “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吴邦国副总理指出, 物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对我国物流业进行调查后写了一个《中国物流市场白皮书》, 认为物流业“将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 物流业的发展必然降低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
物流业越发展, 物流成本越低, 物流总成本在GDP的比例就越低, 物流业水平的高低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美国物流专家罗伯特·德兰雷在《2000年美国年度物流状况报告》中指出, 1999年美国的物流成本为9210亿美元, 而当年美国GDP为92600亿美元, 物流成本在GDP中比重为9.9% (1998年为10.6%, 1990年为11.4%, 1980年为15.7%) 。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一般为10%左右。我国的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 世界银行估计为18% (有的资料讲16.7%) , 笔者认为可能要达到20%。2000年我国GDP为8.9万亿, 按15%计算为13350亿, 按20%计算为17800亿, 可挖的潜力很大。如果我们能在20年的时间里, 实现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物流成本降到10%左右, 将是我国经济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轨的一个重大胜利。
(二) 物流业的发展必然减少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1992年,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流通资本总量为10096.37亿元, 周转速度年平均为1.65次;到1999年, 流动资金占用猛增到31042.81亿元, 而周转速度降为年平均1.20次。国有商业企业1999年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只有2.3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周转速度为7.5-8次, 非制造业 (包括批发与零售业) 为15-8次。跨国连锁集团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的年周转次数为20-30次。这可以说明以下问题:
第一, 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库存过大, 依然是为库存而采购而不是按订单而采购。由于没有实行即时配送, 无法做到无库存或少库存, 原材料库存期普遍超过30天, 从而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 并使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30-40%左右。这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 商品库存周期过长, 占销售总额的比例过高。我国工业产成品在工业企业库存一般达到45天, 在商业企业达到35天。库存商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996年达到6.8%。而美国1997年汽车、电子产品和零售企业商品的周转时间仅为12天, 1990-1998年, 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额的1.3-1.5%。发达国家库存商品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发展中国家为5%。我国都远远落后于这些指标。
第三, 许多企业有自己的车队, 自己的仓库, 投入很大, 成本很高, 但实际效益很低。据统计, 目前我国自货自运车辆占社会运输的70%, 货运空载率达到37%左右, 运输平均时速只有50公里左右。仓库大量闲置, 有的年久失修, 商品损耗率大。
以上说明, 我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体系必须打破, 代之以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大部分物流活动应当从生产和营销过程中分离出来, 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
(三) 物流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固定资产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作了大量投入, 已达1.5万亿。但由于原有基础太落后, 仍然不适应物流需要。截至2000年, 我国运输网络密度分别为1344.48公里/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 分别只相当于美国的19.6%和15.8%;德国的9%和15.8%;印度的24.9%和48.3%;巴西的71.3%和8.8%。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 加上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 江河治理不到位, 使我国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 加上管理粗放, 造成我国物流运输与仓储等效率与效益低下。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 每年因包装造成损失150亿元, 因装卸、运输造成损失500亿元, 因保管不善损失30亿元。
(四) 低运行成本导致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改变
世界银行在其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中说明, 在我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 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 比重最大。从市场运行成本的角度分析, 物流业的突出作为是其对普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
物流业之所以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 主要因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 不仅可以减少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 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 还可以放大各要素的功能, 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
现代物流业对普遍降低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可以从对交易过程和交易主体行为的考察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一方面, 从交易的全过程看,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由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经常沟通与合作, 可使搜寻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和承诺, 可以减少各种履约风险;即便在服务过程中产生冲突, 也会因为合同时效的长期性而可通过协商加以解决, 从而避免仲裁、法律诉讼等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另一方面, 从交易主体行为看,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促使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 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 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物流联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 这使得交易双方机会主义交易费用有望控制在最低限度。
(五) 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 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升级演进, 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
现代物流的实现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培育并集中物流企业, 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 促使区域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 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实践还表明,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推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 又增加了税收, 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此外, 现代物流业将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 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 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六) 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形成和发展
一般来说, 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 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 流通人力资本高, 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 交通与信息发达, 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 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 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 所以在此意义上讲, 现代物流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提出的“极化区域”。现代物流对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 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吸引外资, 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网络化的大区域市场体系的建立, 有利于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 有利于城市的整体规划, 有利于减小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
三、物流变化对经济区的影响
以能源、原材料的物品数量平衡为基础, 以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轴心, 区域内自给自足体系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时代型”经济区转向以各区域比较优势为基础的, 与其他区域的分工关系、物流状况为轴心的较为现实的“市场经济型”经济区。
但是, 这种经济区间的专业分工关系还不够发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 实际研究表明, 各地区争先恐后对相同的行业进行投资, 使得产业结构雷同。
各经济区均加强了吸引外资的势头。吸引外资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正比关系。达到高增长的地区是吸引外资成功的区域, 也是外资所要求的物流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学到了这个事实的各地方 (政府) 为了完备吸引外资的条件, 大力开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今后, 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备, 将促进经济区内部的市场统一和经济区间的分工关系的完善。
综上所述, 物流对许多人来讲很生疏, 好像十分神秘, 但实际上, 物流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国家离不开物流, 市场离不开物流, 企业离不开物流, 个人离不开物流。当然要发展物流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我国物流业的综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要差20-30年, 我们只要狠下决心, 一定能实现我国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 1981.
[2]、贝恩.产业组织[M].商务印书馆, 1983.
[3]、谢康.世界信息经济与国家知识优势[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
[4]、骆温平.第三方物流理论、操作与案例[M].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1.
现代技术角度 篇7
一、不同阶段商誉会计的理解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基本都在定量上承认商誉有助于企业比其它同行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 而在定性上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各国学者针对商誉的内涵在会计领域进行了长久的激烈讨论, 主要的观点有以下三种:
1. 商誉是良好企业形象产生的价值。
这种观点基于社会对企业的良好印象, 例如企业在劳资关系、产品性能、地理位置、产品口碑以及独占特权等方面的良好表现。然而由于目前会计可以确认一些“好感”因素, 将这些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因素划入商誉将导致重复计价的问题。例如, 现在会计可以确认并计价土地使用权, 地理位置好则表现出无形资产大, 又如产品口碑即是品牌效益, 体现在企业的商标上, 现在会计可以计量商标价值并将其计入企业的无形资产。由此可见, 这种观点不符合现代的要求。
2. 商誉是企业总价值与有形、可识别无形资产的差额。
这种观点综合持续经营和未记录资产两种价值观, 将企业的协调效率作为商誉的表现形式之一, 却没有考虑企业并购时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抬高价格产生的多支付部分。由于多支付部分属于被收购企业的投机性收益, 已经偏离市场规律, 和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无关, 所以不应该计入企业价值中。这种观点将人力资源、售后服务、经营道德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至今无法准确计量的潜在资产作为商誉的形式, 由于这些因素能够使企业获得高于其它企业的超额利润, 故在财务状况报表里予以体现。
3. 商誉是预期利润和正常投资报酬的差额。
这种观点即是超额收益观, 将商誉建立在企业长期经营的基础之上, 暂时性的收益不属于商誉。由于人们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商誉便是由于它能长期获得高于同行的利润, 因此这种观点认为未来的超额收益贴现便是企业的商誉, 其理论依据来自于货币具有的时间价值, 将商誉作为预计净收益与正常报酬率下预期利润的差值。由于商誉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成本和收益, 因此将其纳入无形资产中。
商誉是不可识别的无形资产, 商誉的构成要素与选择性资源、产业要素、理性管理选择等有关。一方面, 由于环境资源不是无限的, 无法供应所有的企业消耗, 因此能够得到大量资源的企业便拥有更大的利润, 资源盈利是受要素市场、历史环境、特殊能力等因素决定的, 这方面可以归为企业的硬件基础, 受客观环境所影响;另一方面, 资源的稀缺引发了资源的争夺, 然而受有效信息、认知能力等影响, 只有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发挥所长, 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不断提升业绩, 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信级别不断上升、社会形象不断美化, 因此企业的协和效益需要考虑人力因素。具体来讲, 现代企业的商誉理解包含以下特点:
1.在现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商誉依附于企业但并不依附于某项具体资产。商誉的价值表现于商誉依附于企业, 通过有效组合客户对企业产品的偏好等企业个别资产和员工素质、组织文化、对市场的把握、管理层素质等因素, 从而发挥整体协和作用, 这些因素协作的有效性越高则商誉价值越大。因此, 研究商誉应将商誉置于企业的整体中。
2.商誉属于无形资产。因为商誉没有实物形态, 成本却可以有效计量, 商誉能够带来经济利益, 收益也可以有效计量, 因此商誉是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之一, 能够如固定资产一样创造利润。但是固定资产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损耗, 而商誉可能在持续经营中不断增值。
3.商誉体现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的盈利能力, 即商誉是一种能够使企业持续获得超额利润的资源。因此, 企业获得的暂时性收益不属于商誉范畴, 短期性的收益仅仅是投机性收益, 一般是信息不对称、政策、财务等方面因素造成的, 这些因素无法对企业产生持续的影响, 不能为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提供持续的、有实质意义的帮助。
二、我国商誉会计变迁的启示和展望
任何问题的发生和出现, 其原因通常都不是单一的, 尤其在经济领域, 每一个经济问题的出现, 原因总是多方面的。商誉会计也不例外, 商誉会计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 商誉会计变迁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走渐进式改革之路。
激进式的变迁必定会损害现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加大变革的社会成本, 甚至会造成社会动乱。因此, 我国在制定《企业合并》准则的过程中, 应走渐进式的道路, 制度变迁有依赖路径特征, 尽量使变迁的社会成本最小化。
2. 立足国情, 借鉴但不照搬。
不同的会计准则、不同的会计方法有不同的会计后果。所以, 在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化进程中,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仍应当考虑自身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 明确立场,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商誉会计准则。不能仅仅因闻知“美国已经取消权益结合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禁止采用权益结合法”而提出“企业合并必须采用购买法”的论断。应加强对商誉理论的研究, 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以更完善的理论指导商誉会计的发展。
3. 不断修订商誉会计准则。
商誉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某些始料不及的事项, 因此对商誉会计准则不断进行修订是非常必要的。会计准则的修订工作, 既是会计准则发展的需要, 也是对已经完成的会计准则缺陷进行补救的措施。为此, 应建立会计准则的修订机构, 完善修订程序。
我国采用了新方法对商誉进行会计处理, 但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我国资产评估业起步较晚, 目前的资产评估水平不高。由于商誉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 要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而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确认具有一定的任意性, 范围大小的圈定直接影响商誉减值损失的计算结果, 减值测试有一定的复杂性, 执行难度较大, 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2.资产评估市场比较混乱。由于在应用减损测试法时, 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中要使用大量的价值模型、现值技术等, 这些都要求评估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水平。所以, 要在我国应用减值测试法, 完善我国资产评估市场、提升资产评估水平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而加强诚信教育、提升执业质量则成为当前我国资产评估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不难预见, 商誉会计问题将是本世纪会计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但我们也不能期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商誉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 当然更不能借口目前我国尚未普遍推行而放慢制定商誉会计准则的步伐。同时,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国际经济这个大舞台。中国的经济要发展, 必须“走出去、引进来”, 这也是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许我们推出的商誉会计准则会受到许多限制, 会存在某些缺陷, 但任何会计准则无论从其表现形式还是政策内容上, 都有一个制定、修订、完善、创新的过程。我们期待商誉会计准则能为丰富会计理论宝库、完善会计实务做出贡献。
三、商誉的会计处理
1. 商誉的确认商誉会计的相关问题中, 商誉确认是讨论时间最长、程度最激烈的问题。自创商誉方面, 虽然会计领域认可自创商誉, 但各国会计界通常确认合并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 然而自创商誉能够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式加以计量, 应加以确认。合并商誉方面, 由于企业合并中合并商誉的价值比重不断增大, 必须保证合并商誉的真实和完整,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确认合并商誉, 非同一控制的合并方式中将合并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合并商誉。
2. 商誉的计量自创商誉的计量通常采用直接计量法和间接计量法, 其中直接计量法有超额收益现值法和资本化法两种, 三种计量方法各有特点, 考虑到商誉的性质和方法的可行性、经济环境, 自创商誉的计量可以主要采用直接计量法, 辅助采用间接计量法。合并商誉的计量通常采用减值测试法、直接冲销法、永久保留法和系统摊销法四种, 其中以减值测试法的采用范围最广。
3. 商誉的会计处理我国颁发的新准则要求取消系统摊销法, 对商誉的处理采用减值测试法, 这对于国内习惯将商誉等同于无形资产的会计人员而言尚存在一定难度, 尤其是我国市场环境中的“面子”等的准确定价给会计理论研究提出了高难度的挑战。由于国内的市场还不够发达, 市场报价不够公允, 难以保证商誉处理的准确性。另外, 减值测试法坚持谨慎性原则, 冲销收益缺乏确定性的商誉, 并且需要主观判断, 要求会计人员慎重处理。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商誉会计理论必将逐渐达成共识。这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对商誉会计的认识水平, 对商誉进行准确、合理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 .许家林.商誉会计研究的八十年:扫描与思考.会计研究2006/08
[2] .郑伟.对商誉会计的反思.当代财经2006/04
[3] .关宇.浅析我国商誉会计.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
现代技术角度 篇8
关键词:法律角度,现代物流保险,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物流产业逐渐成为重要的服务产业, 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飞快的发展。学习物流、研究物流并发展物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 而且近几年才加强对物流产业的重视, 所以物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通过物流保险来降低企业风险是重要的方式, 但是物流责任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特别顺利, 由于法律体制的不完善和企业的差异性导致现代物流保险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充分考虑物流保险发展现状, 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规范和完善, 使得物流业和保险业获得双赢[1]。
1 物流风险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
1.1 概念
物流是在物质资料生产和经营的各个阶段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进行转移中所提供的集合管理、运输等综合服务, 从而有效地提高物资的流动效率, 最终减少物资库存成本, 实现企业和经济等一系列的物资空间位移活动。而物流风险即专门为物流服务过程提供保险服务的总称。与传统的财产保险有很大不同, 其有着以下几个重要特点:首先是多样性, 物流业不仅仅包含了传统物流中的仓储业和运输业, 还有包装、搬运、运输、配送、信息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所以物流保险的风险评估非常的多样化。其次是复杂性, 现代化的物流业与传统物流有很大的不同, 其所涉及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多, 提供的服务类型也在不断加大, 很多时候需要结合不同的客户需求来制定完全不同的服务策略。因此在实际运行中极大地增加了业务的复杂性, 同时也使得物流保险管理难度增加。最后是风险比率很难确定, 一般来说风险的计算和评估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即风险造成的影响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 两者都可能加大风险的影响, 而由于物流业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导致风险计算的比率方式非常困难, 使得物流保险的管理难度要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保险业务[2]。
1.2 表现形式
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1) 从物流业经营的角度看, 物流风险为以下几种:投资风险, 相比于传统的劳动型产业来说服务业属于新兴服务业, 高度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提供物流方案的风险, 很多物流咨询公司专门为客户指定一定的物流业务组织和经营管理方案, 收取较高的费用埋下隐藏风险;商品特性风险, 商品的特殊属性例如易损坏、易爆炸、易挥发等会增加风险类型; (2) 从风险生产的期间来看, 有以下几种:运输风险, 运输环节的风险是物流风险的核心;搬运风险, 在产品流通中的搬运、装卸、包装等风险也是必要的物流活动构成;仓储风险, 仓库会因为意外、管理等各种因素导致货物损坏;配送风险, 在配送中难免会因为分拣、配货等导致货物错运等问题[3]。
2 我国物流风险的发展状况分析
2.1 财产保险和物流运输保险评析
从传统的保险体系来看, 当前物流风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物流货物保险。货物保险是以货物为保险标的, 但是保险人仅针对于仓储和传统物流运输承担责任, 并不包含配送、加工和包装等环节[4]。物流财产保险是财产保险在物流领域的延伸, 和传统的财产风险保持一致。由于物流并不改变货物的所有权, 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也决定了保险利益的归属, 所以当前物流保险的法律关系除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2.2 责任限额过于苛刻
责任限额即代表着保险人所能够负担赔偿限额的最大值, 超出的部分将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但是从目前的法律条款来看, 关于责任配额的计算似乎是投保人自行确定的。但是责任保险所保护的是被保护人的赔偿责任, 相比于财产保险来说其实有一个固定的保险金额。其次是在物流责任保险中采用了保险期内单次事故责任限额和累计同时进行的, 法律费用另行计算, 一般不超过责任限额总数的30%。另外在责任保险合同中, 即约定保险人并不承担低于一定量或者百分比的损失。
2.3 市场环境不完善
物流保险本质上属于责任保险的一种, 物流保险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保险市场环境。但是由于保险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低, 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以及责任保险的利润低等问题, 导致近几年我国整体的责任保险发展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而大力发展责任保险离不开保险市场的大环境。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保险市场的重视, 进一步促进保险的市场化发展, 努力的开发迎合经济和市场发展的保险产品, 扩大业务范围。另外物流保险产品和其他责任保险产品一样, 都对法律有着很强的依附性。从保险目标来看其需求程度与法律规定的责任赔偿有直接关系, 可以说法律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着保险市场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保险有关的法律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2.4 市场主体的特殊性
近几年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惊人, 其所蕴含的商业潜力是巨大的, 而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加大, 其风险和收益是共同增长的。特殊的市场主体也使得物流保险责任认定标准混乱:首先是故意行为如何认定, 如果被保险人故意违反规定该如何认定和裁决, 保险责任、过失界定等有无统一标准和规范, 如果为故意那么具体标准是什么?其次是投保人列示不完整可能导致责任索赔的变动, 例如投保人故意隐瞒或者提供误导信息, 会让其丧失保险权益, 而误导信息和隐瞒信息的概念也很难界定。当前的规定是:保险公司应该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息故障或者操作导致的信息故障所引发的各种损失负责, 即其所承保的范围是信息系统故障导致的问题, 如果是认为因素引起的各种损失保险公司并不会给予补偿。为此尽管法律严格地规定和限制了物流保险对保险人的承保范围, 但是还远远无法满足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现实需求, 第三方物流公司认为人员失误操作导致的信息故障也应该纳入到承保范围, 目前两方就信息故障的理解还存在很大争议。
3 从法律角度对现代物流保险发展的思考
3.1 完善物流保险相关法律的必要性
首先是基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整体来看我国物流产业尽管发展迅速, 但是仍处在发展初期, 和发达国家的物流业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在GDP的总占比为9.5%~10%, 一般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其总成本的10%~32%, 但是我国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6.7%~20%和50%~60%, 这与物流业的传统流通方式、效率差、高成本有很大关系[5]。为了提高物流业的稳定高速发展, 就必须重视法律环境的改善。其次是实现法律与轨迹上的接轨, 国际上普遍将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同时其发展也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现代化程度。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中国物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相关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 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就必须加强法治建设。最后是基于保险业的发展需求, 现代物流发展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但是目前保险公司并没有足够多的产品供其选择。当前最主要的仓储保险和运输保险从本质上把物流业的流程隔离开了, 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理念相违背。
3.2 对我国物流保险相关法律的完善建议
为此可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是我国物流保险法的立法体例。当前关于我国物流保险法律的立法体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认识, 一种认为立法体例应该单独建立专门的物流保险法规, 另一种则认为物流保险应该归纳到物流法的范围内, 通过物流法的完善来解决物流保险有关的法律问题。而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情以及物流业发展来看后者显然是更好的选择。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尽管物流保险隶属于保险的范畴, 但其基本的理念、运作和管理方式和一般的财产保险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并没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物流保险法律法规, 从物流法的角度进行完善完全能够满足其要求[6]。另一方面物流保险的基础是物流过程, 在物流法中对其进行完善有利于更加协调地管理物流业和保险业。
其次是物流保险的内容建设, 物流保险法的完善必须立足于实际。为此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 并借鉴西方、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 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内容上的完善:物流立体法, 主要围绕物流的主体权利、主体资格、市场规则和规范等;物流经济调控法, 调整物流主体与国家以及物流主体之间的市场经济关系;社会保障法, 从劳动者、消费者以及国家、物流主体的角度进行协调和运用[7]。
4 结语
总之, 物流保险的发展是依托于整个物流产业的, 两者都处在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 导致现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们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 并从法律的角度对物流保险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为物流保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袁旭.基于物流成本管理的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 2014.
[2]耿效菲.基于TRIZ理论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系统性创新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 2011.
[3]师鹏霞.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 2008.
[4]温小霓, 杨蓬勃, 李雯, 方蕊, 刘鹏, 李庆继, 武小娟.科技发展与保险业创新研究[A].陕西省保险学术优秀论文集 (2013-2014) [C].2014.
[5]梁金玉.CAFTA进程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金融组织创新路径研究[D].广西大学, 2013.
[6]张湘兰, 张丽娜.物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研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5) .
现代技术角度 篇9
关键词:知识;人文危机;现代教育
对于知识,哲学家有不同的认识。杜威认为,知识本身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有机体为了适用环境刺激而做出的探究结果。柏拉图认为,知识是理性的作品,是对事物本质的表述和反应。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持怀疑一切的态度。知识发展分为原始知识阶段、古代知识阶段、现代知识阶段和后现代知识阶段。知识影响现代教育的目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的过程。
一、人文危机的定义
人文危机是指人文精神的危机。人文精神是一种以道德、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价值取向,是人类在自身的认识、发展、完善和需要过程中形成的,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的各种活动,表现为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精神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类在满足现实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发掘和坚持人的精神价值、道德价值、美的价值、信仰的价值以及超越的
价值。
二、现代教育中人文危机的表现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十分缺乏。
1.学校教育功利性倾向严重,教学工作几乎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追求高分、升学率,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虽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呼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但并未真正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并未全面发展。学生每天在校时间在9小时以上,双休日、寒暑假参加各种补习班,家庭作业要2~3小时才能完成,没有时间参与课外提高智能的各种活动。
2.中小学劳动技能、音乐、美术等开课率低,大部分被考试科目所取代。智育被作为第一目标,德育和美育放到次要地位。
3.学校教师以学生期末或升学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目标,造成部分教师扩展教学内容,难度加大,进行强化训练,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青少年学生近视率增加,为获取高分数,考试作弊,学生的诚信和责任感严重缺失。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同样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危机。并且,高等教育的人文危机比中小学更严重,当今高校更多关注于自己所获得的经费,关注世俗性需要方面是否满足自己,教育行政化,忽视甚至放弃了高校应有的人文关怀和人文追求。大学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开始泛滥,大学功能目标丧失,知识无序以及追求规模上的巨人主义,使得传统高等教育价值彻底迷失。今天的大学规模越办越大,表面看起来比较“开放”,学生似乎也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教授和大学生不约而同地使用这样一种
换算模式,这些知识能让我们挣到多少钱呢?大学本应保障学术自由,弘扬学术追求,鼓励学术探索,却演变为盈利活动的场所。
三、知识与现代教育人文危机的关系
现代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和社会世俗性的发展要求,但却导致了个体的人格危机、精神危机、德性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培养了许多有知识、有能力,但在人格、精神和德行上却有很大缺陷的“空心人”“单面人”“非道德的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会了学生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给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回应这种现代教育的人文危机,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提
出了古典作品的学习问题。他们认为科学教育使人们忘记了比物质享受、个人自由、感官刺激更加高尚的人生目标。他们提出要重新进行古典作品的学习,要精选100部像柏拉图的《理想国》那样的经典作品增加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去。但在20世纪中叶冷战的时代,他们的建议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就被人遗忘了。人们记得的只是他们的口号“回到古代”。
现代教育不仅仅是把人当成一个工具去训练,而应将其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关怀。他们指出,教育家必须明白,教育的中心是人,是一种绝对存在的,有意识、有价值、有趣味、有尊严、有烦恼、有问题,也有希望的人。他们不仅关心自己未来的职业,而且时刻想着自己存在的处境,只不过被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家忽略而已。
四、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现代教育目标应注重知识的传授,并走向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更是培育人的活动,教会学生正确看待事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知识的改革应注重多元化。课程改革应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方式,而采用多元智力理论评价方式。
师生间的关系应由权威逐步走向平等的对话。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教师应放下威严,和学生平等对话,乐于接受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关心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信任、宽容、理解。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应发生变化。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教给学生已有知识。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应灵活多样,采取合作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
进行。
参考文献: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15-116.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师范学院)
现代管理角度下水库管理工作探讨 篇10
1.1 落后的设施与陈旧的管理方式
由于我国水库建造时间较早, 有些水库在没有做好计划的前提下直接动工, 导致整个工程没有科学依据, 经济效益一路下滑,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使用设施太过陈旧, 致使水库管理的时效性差。加上所需条件达不到要求, 水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并且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 水库的管理主要集中于地方, 经费不足, 经常入不敷出, 并且人为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使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1.2 使自然环境失衡
为了经济的发展, 建设重点在工农业上, 这就导致了工业废水对大多数水库水质产生影响, 超过了其自身的净化能力, 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水库建设会大面积的影响土壤的营养成分, 对植物生长不利。如果水库管理不善, 很可能产生泥石流等灾害, 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以前的水库建设管理范围比较局限, 只包括对建筑物和设备, 而对可能发生的危害不予以考量, 导致灾害破坏程度达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1.3 监管人员素质落后
由于一些水库处于偏远地带, 当地政府对其支持力度不够, 经费跟不上, 难以引进专业的人才, 而且对现有员工的培训不够专业, 使工作人员对水利工程无法有深刻的了解。虽然掌握一些理论知识, 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很少能用到实处, 导致很多低级错误的发生, 不利于水库的发展建设。而且水库是一种需要全面管理的工程, 对水库的预防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 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与科学性, 存在安全隐患, 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 解决水库问题的相关办法
2.1 引进先进设备与重建管理思路
对于陈旧的管理方式, 应该通过科学全面的考虑对水库制度进行统一与标准的规定, 并把工作的重心转移。比如注重对建筑情况的外部检查、及时了解水库周围的植物生长状况、监测水库区域内废水的排放不超过标准指标, 以保证对土壤的监测、避免严重的水土流失, 作相应的监测报告提出有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使水库能够正常运转。对于落后的设备, 应该使一些比较核心的机器受到较好的保护, 使其发挥自身价值。对于新设备也应适量的增加, 并估量好设备的安全性, 使其正常运行发挥其价值。同时, 要注重对设备的监测, 使机器都在正常情况下工作, 保证其工作质量,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保证设备的高效率工作。对设备要分清主与次, 加强对重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进而达到对水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2.2 注重环保的要求
工程化是实现环保要求的基础, 从总体上来说, 工程的管理是设备的管理, 包括检修与维护、保养与鉴定、看守与保护其不受破坏、使配套设备的顺利运行, 等等。而现代化水库的最大标志是管理上相对的标准化, 它的好处是使管理人员有清楚的目标, 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误, 进而达到环保的要求。管理的标准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分别为工作质量的统一与工作效率的提高, 使物尽其用。工作质量的目标是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 而工作效率是使工作质量达到良好的前提条件, 是它的延伸与发展, 达到这两个标准有利于员工分工明确, 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减少水库运行的失误, 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2.3 注重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人员是现代水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水平低下很大程度上是管理人员素质不够导致的, 因此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要提升整个管理队伍的素质, 特别是对于专业知识的补充, 通过内外部的学习来改善现状, 或者通过挖掘专业的人才, 使人员组成结构向专业的方向发展, 还可以组织大型活动, 增加管理人员间的交流机会, 强大队伍的核心力量。平时要更多地关注管理人员的变化, 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难处, 使其静下心来工作, 适时的给予相应的奖励, 提高其工作热情。维护是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 其素质水平达到要求后才能对设备进行较好的维护, 进而节省了水库运作过程的一部分开销。在管理工作中, 对资料的存档工作是管理工作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管理人员工作的一部分, 且存档的后续工作一样重要, 需要建立严谨的秘密保护措施。因为人员流动较频繁, 当同样的问题出现时, 查找资料要比盲目解决更加可靠, 而管理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存档的效率, 注重人员素质是水库发展稳定的基础。
3 结语
目前, 我国处于严重缺水的时期, 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果做好水库的管理工作就会解决这一问题。水库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安全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要严格要求管理,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水质, 并且要保证建设和管理的双重质量。现代的水库存在诸多问题, 但如果所有人员都有正确的认识, 并能够共同努力, 加之人民群众的合作与支持, 水库的质量就可以得到提高, 以及更好的发展。
摘要:水库年限的延长与保障水库的安全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 可以使广大人民得到切实利益。做好水库管理工作需要对前期的工程建设工作给予极大的重视, 做好筹划, 改进以往的管理策略, 创造更加符合现代要求的水库监管系统。
关键词:水库管理,解决办法,构建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献锋, 刘定湘, 王晶, 等.加强小型水库管理有关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 2012, (1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