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培训技术(精选12篇)
现代培训技术 篇1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从美国科罗拉州流传开来、进而风靡世界各国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也广为流传,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翻转课堂”就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 (微视频) 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翻转。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去观看学习教师精心制作的短小、清晰、富于个性的“教学视频”, 自行选择观看内容, 自主安排学习进度, 使得本应在课堂上的“教师知识传授”环节转变为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学习教学视频”, 而课堂时间则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来进行知识训练实现“知识内化”。“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时, 能否也可以进行“翻转”呢?我们在对教师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培训时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师培训方式的设想
2013年, 我们江苏省如东县实施“班班通”互动教学设备工程, 由县财政出资给全县所有学校的所有教室都安装了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电子白板的同时, 教师的使用培训也开始同步实施。
一般而言, 对教师的培训方式大多沿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制模式, 即将老师们集中起来, 邀请相关领导专家、专业人员通过现场讲座教学形式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然而多年来的培训结果表明, 这样的培训效果不是很好, 很多教师培训结束后许多内容就忘掉了。怎样提高培训效率, 使所有教师都能通过培训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呢?我们通过反复研究讨论, 决定借助于先进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变革教师的培训方式, 采用自学 (观看视频) 与实践 (尝试使用) 后, 再集中研讨的培训方式, 实现教师培训的“翻转”。
二、电子白板使用培训的实施
1. 尝试使用, 收集问题
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安装后, 我们与电子白板的专业培训人员进行沟通, 请他们先期制作了几个微视频放在我校的FTP上, 供老师们下载学习。这几个微视频的内容分别是:讲解电子白板与电脑的连接方法, 电子白板驱动的安装讲解, 电子白板的启动与关闭讲解, 简单电子白板课件的制作讲解, 电子白板注意事项讲解等。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下载观看学习, 然后进行简单的尝试使用。
使用了一段时间后, 老师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通过校园网论坛收集老师们的问题, 进行归纳梳理, 整理出了近二十个问题。
2. 聘请专家, 制作视频
我们将老师们的问题提交给电子白板专业培训人员, 请他们根据这些问题制作教学讲解微视频, 每个问题一个相应的视频文件。另外, 请这些专业培训人员根据自己的培训经验给我们分析一下:除我们老师提出的使用问题外, 还有哪些内容是制作电子白板课件时常常会用到?请他们将这些内容整理一下, 也制作成一个个教学讲解微视频。
经过多次沟通协商, 电子白板专业培训人员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先后制作了三十多个电子白板使用的培训视频文件, 解决电子白板使用中的三十多个问题, 基本涵盖了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以及课件制作的相关内容。
3. 自主学习, 同伴互助
我们将这三十多个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微视频文件放在我校的FTP上, 供老师们下载学习。由于这些培训视频能帮助各位老师解决电子白板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老师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大部分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掌握了电子白板的基本使用方法, 从而使电子白板的使用迅速得到普及。
学校有一些五十多岁的老教师, 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较差, 连电脑的基本操作都不会, 更不用说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了。即使是一个个讲解示范很清楚的短小视频, 他们也不能完全看懂。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很好学, 一方面向一些青年教师请教, 恶补电脑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反复观看这些培训视频, 边看边操作。通过不懈努力, 他们基本都能进行一些电子白板的简单操作了。
4. 集中培训, 研讨交流
由于培训的微视频是一个个的问题讲解, 是一种碎片化的学习内容, 虽然能解决教师在电子白板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但培训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因此, 在全体教师基本都能使用电子白板后, 我们在2014年暑假组织教师进行电子白板使用的集中培训, 请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专业培训人员给全体教师系统培训电子白板的相关知识。
集中培训给广大教师一种眼界大开的感觉。由于前期老师们通过微视频进行培训学习, 虽然能够进行一些相应的操作, 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只知道这样操作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经过专业培训人员的系统讲解后, 大家豁然开朗, 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更加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
在集中培训中进行交流研讨, 老师们将平时使用电子白板的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思考在培训中进行了交流, 专业培训人员针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讲解, 使得大家加深了对电子白板的认识。还有一些老师在培训中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电子白板课件, 培训人员提出了一些中肯的修改意见, 使大家觉得受益匪浅。
5. 课堂实践, 提升能力
在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后, 我们组织开展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要求老师们不仅会使用电子白板, 还要用好电子白板, 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子白板, 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学校各教研组通过开展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分工制作电子白板课件、组内相互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 针对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使用时机、使用效果等进行交流研讨, 使老师们应用电子白板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翻转”培训的思考与感悟
经过一年多的培训, 目前我校的一百多位任课教师基本上都会使用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 (部分体育学科教师除外) , 能够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 有部分教师还能够制作比较复杂的教学课件。有十多位教师在县级以上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竞赛中获等级奖, 二十多个电子白板课件在各级教学软件评比中获奖。反思我们“翻转”式教师培训过程, 我们觉得有以下一些感悟:
1. 培训内容要具有较强针对性, 才能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意愿
学校每个班级都安装了电子白板, 如何尽快地学会使用它, 是每一位老师迫切的心愿。针对老师们的现实需要, 提供相应的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微视频, 帮助他们解决不会使用电子白板的实际困难, 老师们都非常乐意地学习, 主动下载视频去自主学习, 因而具有使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培训的基础:“先学”的自觉性。
相对于学生而言, 教师是成年人, 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只要有合适的学习内容, 老师们都可以在没有他人的指导下自己自主地学习。即使是一些内容较为复杂的知识, 只有老师们愿意下功夫, 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因此使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培训, 让老师们先自主看微视频学习, 是完全可以的。
2. 教师间的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 适宜采用“翻转”培训模式
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进行整齐划一的集中培训, 对于年龄跨度在三十多岁的教师群体而言无疑是不适用的。一百多位教师知识结构不同、接受知识能力不同、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 对他们培训相同的内容效果肯定很差。
对于电子白板使用培训而言, 如果培训时从最基本的电脑操作讲起, 对大多数中青年教师来说太简单了, 他们不愿听;如果不讲的话老年教师又跟不上, 因而很难权衡适合所有老师的培训内容。采用“翻转”的培训模式, 提供由简到繁的电子白板使用各种操作讲解视频文件, 供老师们自主选择培训学习内容, 这样不同能力层次的教师各取所需, 从而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
3. 微视频满足教师的碎片化学习要求, 能够提升教师培训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 广大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 除了寒暑假外老师们很少有大段自由支配的时间用来集中学习, 因而培训必须适应教师的碎片化学习方式。
“翻转”培训的微视频每个文件仅6~8分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老师们完全可以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学习一个内容。这样日积月累, 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培训学习的任务了。最后再通过寒暑假, 集中教师进行系统讲解培训, 使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相结合, 从而提高教师培训效果。可以说, “翻转”式培训是一种高效的教师培训方式。
4. 制作培训学习微视频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提高培训学习效果, 制作用于培训的微视频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 微视频讲解内容应力求简洁明了, 示范操作要简短、清晰, 目标明确, 不能啰嗦、复杂。其次, 微视频讲解言语应亲切自然, 注意趣味性, 讲解重在指导而非教导。第三, 微视频内容呈现要清楚, 重要步骤一步一步出现, 必要时通过字幕将重要内容呈现出来, 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和掌握。第四, 微视频制作要认真、仔细, 不能因出现科学性错误而误导学习者, 起到反面作用。
现代培训技术 篇2
2013年8月15日至8月19日,为期一个周时间,我有幸参加了金安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经过辛苦学习,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
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转载自第一
5、矫正了观念的偏颇。以前一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通过自身参实践,对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及整个过程都有了
亲身的体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一次实用性非常强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优秀的案例给了我示范,坚实的理论给我教学的动力,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带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培训的目的和收获。
现代培训技术 篇3
一、现代职业技术培训师资的提前储备
1.师资提前储备的意义。根据对某工种、某技术或某工艺潜在优质培训市场的预测,提前计划安排,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关键技术、操作技能、收集相关资料等来筹备软性培训条件,一旦市场成熟马上就可以招生培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师资提前储备。师资提前储备所涉及的技术和工艺是处于普及较少或没有完全普及状态时,经科学预测,非常可能在一段时期内迅速普及和推广,因而用户会产生培训需求。
2.师资提前储备的必要性。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有别于学历教育,它要求时间短、见效快,紧跟新技术和新工艺,满足各种培训要求。所以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不仅要能把握眼前的市场,还必修强化师资超前储备,筹划未来市场,使培训始终充满生机。当然,师资提前储备也是有风险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且不一定所有的储备都能用来办成相当数量的培训班,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比较晚,这就取决于提前预测的科学性。
3.师资超前储备方向的论证。师资提前储备不进行论证就可能是盲目的,会造成人力、资金和时间的浪费,它要求培训者随时观察追踪技术理论的动向,了解当前技术的应用情况,某项技术首先应用的地区在哪里,国外应用的情况,发达地区应用的情况,开展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大,普及的范围有多大等。某项技术或设备应用普及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它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大小,同时,还应考虑某地区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应用要求,再者应注意国内部门在环境等方面对该技术或设备的舆论导向。再就是到普及应用的现场去征求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对该技术或设备的看法,从而综合论证是否会在合适的时机产生大的培训需求,继而确定师资提前储备的可行性。具体可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进行论证:一是某项技术、工艺或设备已经在哪些地区开始应用并处于推广阶段;二是通过媒体收集权威专家对该领域应用状况的评价及展望;三是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工农业生产状况、科学技术消化速度的快慢等因素分析该技术、工艺或设备在本地区普及应用的可能性;四是和本地区的工程技术专家座谈,展望该技术、工艺、设备对该领域投入应用的信心以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五是了解和研究该领域与本地区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适应性。
二、职业培训特色教材建设
1.特色教材应适应时代需要,突出现代职教特色。首先应体现职业培训观念的现代化。目前,职业培训所面对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企业的技术工人,而技术工人需要不断地在知识上更新,技能上提高,因此,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其次体现职业培训手段现代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教学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转变,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多媒体课件也将成为现在教材的主要附件,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职业培训教材编写与其队伍的组织。就目前而言,職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材建设,组织怎样的一支教材编写队伍,对教材的编写风格,对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及教材的总体质量都有极大的影响。教材的编者应该是一些来自教学一线,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他们是有多年培训的经验和深深的热爱,在教学实践中已摸索总结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另一些应来自各行业从事职业教育的专家,他们了解行业发展对专业治理的需要,能使所编教材处于理论的前沿。这些人的共同参与,能够把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融入到具体实用的知识中去,较好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深度,较好地体现教育培训教材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3.编写的特色。一本好的教材,它的知识结构应能较好地体现出它的主题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情感结构,并能较充分地保证适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结构,较好地体现职教特征。在特色教材编写中,笔者认为应体现以下七个特色,即宽、浅、用、能、练、活、新。宽,教材要体现教学思想的思路宽,适用面宽。浅,教材编写要注意把握理论上深入浅出,文字上通俗易懂,视觉上形象直观的原则,删减过于艰深的理论、公式推导,强调实性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不再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善性。用教材对内容的组织要求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应用为主,按照职业岗位分工确定教材质量,劳动者应具有共性知识点和技能、能力要求。能,在组织教材时,培养学员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实践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技能转化的能力。练,在教材中实际操作是重要的,模块应在学员训练时具有可操作性。活,教材应该是开放式的,要给讲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返回的余地,教材只能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的范例,而不能成为束缚教师和学生思考的枷锁。新,在编写教材时,应尽量体现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
浅谈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篇4
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涉及很多方面, 下面就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一点展开进行讨论。
一、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教/育技术培训是新世纪教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与国外高校教师培训相比, 我国起步的较晚、发展得较慢。二战后,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 如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 以终身教育理论为契机, 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教师培训制度, 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教师在职培训制度。高教司决定从2001年开始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各省教育厅也设专项资金开展培训, 至此拉开了教师素质培养的序幕。但直至今日, 培训机制还不规范, 由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引发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知识更新迅速的年代, 惟有在高校教育队伍中切实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培训, 才能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并且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意义
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促进课堂教学的现代化, 实施素质教育,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传统教学系统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并把握着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动权相比,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 学生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构建者。教师成为学生知识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例如在机械相关专业开设的机械制图课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更能体现出本课程的特点。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正确阅读机械工程图。通过多媒体技术, 如二维与三维图像的整合、创建三维模型, 采用动画、声响效果完全模拟形体的组合或切割过程, 让学生建立直观的映像, 然后再进行二维投影的讲解, 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机械部件的构成, 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沟通。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 并不是简单地将三维绘图、动画和视频等引入多媒体课件, 还需要搞清楚传授知识和认识知识的不同, 也就是学会讲课。而这对于青年教师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尤其在近几年大批非师范专业出身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 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 1998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为40.73万人, 2005年上升为96.58万人, 2005年全国高校3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29.32%, 40岁以下占65.23%。因此, 有必要在对青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同时, 让其参与到教学团队中, 即实施新老教师结对子。现在很多高校都意识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纷纷组建了教学团队, 凡毕业后到学校任教的青年教师, 由学校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其指导老师。老教师传授多年的教学经验,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青年教师给老教师当助教, 同时辅助老教师制作多媒体技术课件。我校现在还规定新任教的青年教师, 必须经过半年至一年的“企业实习期”, 以便弥补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经验少的不足, 从而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方法探讨
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以讲述初级的多媒体素材处理方法 (图像、声音、视频等) 为主, 缺少深入性。另外不注重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素养, 导致教师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成果科学、合理地运用于教学过程, 不会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来设计自己的课件, 只是将黑板上的授课内容电子化;也不太会使用其它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针对这些现状, 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 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加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培训,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 让教师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教学设计理论, 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有效地整合。其次, 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所谓课程整合, 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整合, 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 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 更重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 了解本学科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再次, 针对文理科教师的不同起点分别开办教育技术培训班, 集中培训;同时把教育技术内容放到校园网上, 使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学习, 避免因授课任务紧缺课无法补的缺撼。最后, 建议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绩与教师的业务考核和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和环境, 激励广大教师自觉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不是单纯的多媒体课件制作, 而是与现代教育理念息息相关。只有在教育教学环境中切实有效的应用教育技术, 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益, 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发生变化, 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意义重大。如何有效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教师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这是我国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任务。文中就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必要性、意义和培训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李卫红.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堆进高校人事人才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
[2]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 2009.1, 4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总结 篇5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是近代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各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人类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已对传统的教学产生冲击。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传递教学信息,调动学生地多种感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重视的情况。
2012年上半年至今,县教育技术装备站为我校每个教室装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但我校的多媒体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少领导和教师在熟悉与实践两方面都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在使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次的培训在上学年的基础上巩固和深化了内容,其主要内容与教师平时的工作需要息息相关,特别是结合了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教学资源,适应教师教学中的迫切需求,教学生动实用,教学方式通俗易懂,力求达到人人会用,人人能用的程度。我们这样的培训活动以后还应经常开展,使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从9月17日至12月19日,通过二十课时的培训,使大部分老师由“略懂”达到了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老师们培训后反响强烈,收
获不少,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专业化水平的收获
在此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中,老师们学习了输入法、文稿编辑与排版、QQ及网络硬盘的使用、PPT的使用与制作,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在网上的共享,加强了老师们的教学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有利于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单一教学手段向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转变,促进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二、技术要实实在在为教育服务
通过本次的培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三、发挥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些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
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当一种全新的理念支撑的教育新手段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往往会束手无策,是逃避还是面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容不得我们半点犹豫,你必须紧追不舍,用心体会,认真学习,与时俱进。
大浦镇中心校
现代培训技术 篇6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各科教师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教师专业化标志的重要体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对于教师的意义
教师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开发和利用一切学习资源,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进行评价,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使教育的效果最优。对教师而言,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训练,将有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机会,有充裕的时间来专门了解、使用这些设备。
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实际上是能力的一个集合。它包含着若干的子能力: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这些子能力是教师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是在当今时代教师除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的专业化素养。我们发现对于学科教师主要活动场所是课堂,因此教学的设计能力、资源的开发能力及媒体的应用能力就成为最重要的三种教育技术能力。结合上述三种技能与教师特点,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1.教学媒体使用技能
(1)视觉媒体。视觉媒体包括传统的视觉媒体、计算机图像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技术三大块, 主要包括:投影仪、拍摄技术、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打印技术等。利用视觉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突破了传统教材以文字表述问题的单一形式,能将复杂、真实的图形、图片在课堂中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利于细致长久地观察事物现象,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非常有益,所以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2)听觉媒体。听觉媒体是指承载声音信息的媒体。它历来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其中主要包括:话筒、扬声器、CD、MP3、组合音响等媒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录音设备使声音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教育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教学规模;它还可以集中录制优秀教师的演讲、准确的外语朗读等声音资料,供大家学习,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
(3)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实现辅助教学(CAI)、管理教学的功能。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视、听、触多感官结合来展现丰富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手段;同时它的强交互性、反馈的即时性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地培养,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下的因材施教;而且它能延长知识的存储时间,减轻教师的重复劳动。并且能利用局域网、互联网进行更大范围的教学活动等。
2.教学媒体软件开发
教学媒体的内含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教学活动,就有了教学媒体,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时期,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书本和随后出现的常规媒体如幻灯、投影、电视等媒体在教学中主要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辅助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现在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等也可为学生创建多种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常规媒体软件主要包括幻灯片、电视教材等。
3.教学设计能力
(1)学习者分析的能力。学习者分析能力就是指教师对于学习者从事某个学习活动相关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进行了解、区分和确认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及学习动机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策略的采用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教学目标的分析能力。教学目标也称为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是教育目标体系中最具可操作性的目标。它主要描述學习者通过学习以后与其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教学媒体选择能力。所谓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对教学媒体的选择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条件下,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对一个或一组最有效的教学媒体所做出的选择决定。
现代培训技术 篇7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绩效技术
一、绩效技术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被视作衡量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指标,而面向教师群体发展的教育技术培训就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技术能力也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在多年的培训实践中我们看到,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不重视前期的分析,从而不了解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不了解教师所处环境的情况,不了解受训教师的能力水平,盲目开展培训教学; 第二,不分地区,不分学科、不分对象采用同样的培训内容与模式; 第三,培训教师本身缺乏中小学教学的经验,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信息技术培训等同,培训内容与参训教师的教学实践脱节,教师还是无法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第四,缺乏资源支持,培训结束后缺乏对教师持续的、系统的支持、指导和帮助,短期的培训无法形成长远的影响。第五,培训受到课时的限制,单纯的讲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绩效技术关心的是怎么样提高和保持人的生产力和竞争的能力。由于绩效技术在研究问题时是从系统的角度,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运用绩效技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系统的方式和模式,从而帮助我们找到影响培训绩效的原因,明确培训和目标和方向,并且为出现的问题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
绩效技术是一种用系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绩效技术的引入可以促进教师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培训的问题,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这个多变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以绩效技术来管理和组织培训过程,可明确培训的方向与目标,根据绩效的系统设计的需求,来有意识地创设一种合适的学习环境,给培训的学员提供合适的资源,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绩效模型
模型法是一种重要的系统研究方法,是一种形象的沟通工具,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绩效技术研究专家提出了几种绩效技术研究模型,本次研究的绩效模型的建立是依据ISPI绩效技术过程模型进行的,该模型将绩效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绩效分析、原因分析、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和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与变革与评价5个主要的环节。本文根据长期培训的经验和教育技术培训本身的特点以及贵州省基层中小学的基本情况,确定了如图1所示的绩效模型。
三、绩效模型中的问题和实施的过程
1. 分析绩效的阶段
“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也就是说教育技术培训中应该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标,所以一切的技术内容都要落实到“如何教”的目标上来,而且这种目标最终要转化为一种可以衡量的具体目标集合。在模型中列出了确定期望模型的几个要考虑的方面,首先,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需求。其次,还要重点考虑学校目前亟待解决的有关教育技术的问题,和只注重个人绩效不同,组织绩效的提高对于促进环境的改变是非常有宜的,不同的组织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可能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可以更偏重于基于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的开发,有的更偏重于媒体的教学应用,有的偏重于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所以期望绩效的确定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要求。
( 1) 期望绩效的确定
模型中显示,期望绩效的确定还要受教师前期调查的影响,这个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个体提出的具体需求,由于培训的对象是有着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在以往的培训过程中发现,他们往往是带着一些具体的有关教育技术方面的问题来的,这些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集中反应出了教师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的缺乏,那个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就应该反映在我们的绩效培训目标中去,绝不能无视教师的这种要求。
( 2) 明确目前实际的状态
这个实际的状态不只限于教师自身的状态,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前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和要求。比如现实社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发展的趋势,现实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教育技术的要求,教师所处的地区和学校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第二,教师目前的所处的内部环境的情况,包括学校的硬件条件的情况,学校政策倾向,运行的情况,资源的情况,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外在的动力因素。第三,教师自身的情况。在这一部分应该包括教师的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的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教师主动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 3) 绩效差距的分析确定
根据绩效目标与培训对象的现有状态的调查,分析在现有状态和目标之间主要存一些什么差距,这个差距的分析是后期制定培训方案措施的依据。
2. 绩效差距出现的原因分析
绩效差距出现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要着手进行方案的制作,还要对造成这些绩效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哪些是属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哪些是属于教师自身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限制,也就是说要明确什么是培训能够解决的,什么是通过培训可以长期施以影响的,什么是培训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的。拟出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的困难。
3. 制作合理的绩效干预措施
选择干预措施时,绩效技术强调系统解决问题,整体进行规划,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在多个干预领域综合多种干预手段进行干预。因此,在本文中主要强调以下几种方式的配合:
( 1) 设计培训的环境
这里的培训环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培训教室的硬件环境,一个能够充分展示各种信息技术成果的环境可以给培训者直观的感受,对学习者的影响是直接的; 第二,教学示范案例库。教学示范案例库的建立是为了给学习者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技术与教学的溶合,案例库的建立既帮助了学习者,同时对缺乏实际中小学教学经验的教师非常必要的。第三,是技术的案例资源,在这个资源库里将教育技术常用的技术问题分解,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每个内容只有6 ~ 10分钟的时间,这个资源包括基于某个问题的案例的讲解,相应的素材,对应的文字资料等。第四,社区环境的设计。为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空间; 大家可以通过学习社区进行学习和交流协作,把遇到的问题提交到这里,和同伴、教师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形成长期的学习协作。
环境的设计可以起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辅助集中培训的课堂教学活动。其二,为集中培训提供了多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如混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其三,缓解了课时不足造成的培训绩效受到影响的问题。其四,解决了影响绩效的原因分析中提到的短期培训无法产生长远影响的问题。
( 2) 集中培训的设计
在集中培训时主要采用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师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能够将教学的思想和技术融入到案例中去,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让教师在解决问题或者观摩别人如何解决问题中来进行学习。
( 3) 建立本校学科应用的典型案例
学校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支持优秀教师或者学科小组开展教育技术在本学科的应用研讨,形成学校自己的优秀案例库,由于这些应用是本校教师基于本校的环境做的,就更具有可参考性,对于其它教师的借鉴的意义更强,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校环境的改变,从而对教师个体产生影响。
( 4) 对学校自身的校本培训进行指导
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在学科研讨中表现出色的教师组成一个培训团队,定期地对本校其他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而本次培训的教师则对这个团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方案实施
在方案实施阶段要注意监控教师的学习情况,实时对方案进行调整。要能够及时掌握对情况的掌握,要做到及时了解到教师的学习情况就需要设计一些相应的活动,比如让教师操作,设计,讨论发言,测试等。
5. 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评价过程,通过对于过程和细节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在方案实施的环节及时地发现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绩效干预的方案和对应的实施过程。
现代培训技术 篇8
目前,企业员工培训形式基本上都是采取岗位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其中脱产培训是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企业培训工作的难点所在,而常常被诟病的恰恰就是脱产培训的培训效果。培训教育中心在总结历届培训班办班的经验,跟踪调查参训者后发现,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不为乎两大类,一是培训内容、二是培训组织。作为公司培训服务支持单位,培训教育中心首先以培训组织为抓手,发扬群体智慧,把控培训组织的各个环节。脱产培训工学矛盾突出,培训过程中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缺课、玩手机等现象,严重影响培训质量。班级管理作为培训组织的重要一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规范培训班管理,改善传统培训班管理模式的缺陷,创新培训班过程管理的监控力度。
众所周知,培训班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培训班的学习风气和培训效果。要提高培训班管理的水平,不仅要严格管理,更重要的是实现数据化管理。管理有据,才能管理有效。因此必须创新培训班管理方法,梳理培训班管理流程,创建培训班管理标准,实现培训班资料数字化归档,尝试应用现代技术进行培训班管理,切实有效提升培训班管理品质,确保培训效果。
1 实现培训班标准化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多,每一环节的失误都将影响培训的效果。为了减少培训管理中的失误,大家商讨后决定创建培训班标准化工作流程(如下页图1所示)。将培训过程分为:培训前期、培训中期、培训后期三个阶段,以标准化工作流程来执行和指导班级管理。这样,参与班级管理的每个人在每个阶段各司其职、各干其事,严格按流程办事。工作中环环相扣,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容易查找,并能及时纠错。(注:图1为我们在培训班管理工作中经过不断完善形成的培训班工作流程图,对今后实现培训班标准化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管理数据是管理的依据,必须真实、系统,且需不断的完善。目前培训教育中心承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班级管理需要建立十多中数据表,诸如:兰铀公司内部培训审批表、学员基本信息表、任课老师基本信息表、课程安排表、座位表、值日表、学员签到表、任课教师签字表、考勤汇总表、成绩表、任课教师课时统计表、内训师课时费审批表、职工培训成绩、效果评价表、内训师课时费银行报盘表等(如下下页图2所示),以这些数据作为班级管理的基础,建设班级管理资料库。
2 提升培训班管理品质
过程管理数据可以真实反映出培训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按时到课情况、学习精神状况、授课状况、学习内容安排是否合适等。在收集过程数据中尽量不要影响到正常培训活动,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利用监控系统采集上课前后的图片信息,作为考勤的参考依据;利用监控系统的实时录像作为考察和分析学员学习状况,教学情况的依据,也可作为教学评估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利用扫描仪将学员的请假凭证、上报的纸质文件及其他管理过程中的纸质文件全部扫描成电子图片文件进行管理。对学员考勤、任课老师的实际课时及时录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对过程数据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才能使其有利用价值。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组织。如利用EXCEL工作簿管理表格数据,利用思维导图对所有数据化信息进行综合组织管理等。
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利用课前或课后向学员公布管理动态数据,如考勤、假条、上课图片,视频等数据资料,真正起到了严肃培训纪律,端正学风和教风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等不良现象。同时,在培训结束后,可以利用培训班的信息化数据进行培训分析、总结,逐步完善了培训项目的PDCA循环,使培训越来越趋于合理。
3 坚持优质服务的管理理念
管理的提升不仅在于管理方法的创新和提高上,更在于班级管理理念的改变上。管理方法的创新使得班级管理精细化、信息化、科学化。理念的改变使得班级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品质。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班级管理理念,既能增强管理者与学员及任课教师的信任度,使得现代化管理方法更容易实施。又能赢得学员的认同和配合,有利于提升培训效果。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求管理人员服务于培训全过程。学员和任课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或向主管领导反映。随时关注培训设施的完好,培训环境的清洁,培训人员的学习动态,培训资源的使用情况等,确保培训过程顺畅,收到最大化的培训效果。同时,培训结束后,汇总各种资料包,归入指定平台归档。
4 结语
在多个培训班中尝试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改善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缺陷,而且通过梳理班级管理流程,创建班级管理标准,提升了培训班的管理质量,为下一步实现培训班数字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比对,发现培训班学风有了较大改善,课堂中与培训无关的行为明显减少,基本杜绝了迟到、早退、缺课现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学员对这种管理模式比较认可。由于存有图片、视频资料,考勤签名等数据化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的效果,且易于操作。同时,培训结束后,整理各种资料,形成培训资料包,归档在指定平台,为后续的培训的分析、研究积累了数据资料,也为实现兰铀公司的职工培训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摘要:通过梳理培训班管理流程,创建培训班管理标准,实现培训班资料数字化归档,从而实现培训班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进一步提升培训班管理品质。
人才测评技术在现代培训中的应用 篇9
一、培训中的人才测评技术
人才素质的开发与发展离不开人才测评。人才测评既是人才培训与素质开发的起点, 又是人才培训与素质开发的终点。哪些人员是更合适的培训对象, 这些人员当中哪些素质需要并值得开发, 在这些需要开发的素质中又应当优先开发哪些;就这些人员及其需开发的素质需要采用哪些培训方式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课程中如何引入测评项目以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在检验培训效果时, 经过培训哪些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而哪些素质经培训与开发后没有明显改善, 测评结果如何为人员储备建立信息, 以及如何在人才的使用和任命上发挥作用, 上述这些问题的回答与解决都需要依赖于人才测评技术。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主要就人才测评技术在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对象选拔、培训内容丰富和人才储备规划等四个方面的应用予以阐述。
人才测评, 主要包括整体人才测评和个体人才测评两大方面。就培训方面而言, 个体人才测评主要是通过对学员个人的各相关能力要素进行科学地测量和评定, 以便更为准确、全面地识别人才, 正确地培养和使用人才。整体人才测评, 是以个体测评为基础, 在获得学员个体的测评情况的第一手信息后, 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概括、综合, 从而分析出带有倾向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并得出正确结论, 其目的是更为准确、全面、科学地把握测评对象的整体状况, 有针对性地调整并制定适合该类群体的整体培训方案。可以说, 基于个体的人才测评可以更加充分全面了解人才, 以个体测评为基础的整体人才测评可以探索出规律性、倾向性的培训问题, 继而针对此群体对象设计解决学员素质短板或不足的培训方案。
二、培训需求的挖掘与探索
组织战略下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要求培训工作必须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 要依据据企业发展战略和未来目标规划合理地配置使用培训资源, 是基于企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双重需要并以企业发展为首要的情况开展培训工作, 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 并且使培训工作能够较好地为组织发展服务, 归结一点, 培训工作产生价值是开发和设计培训体系的出发点。然而, 很多组织缺乏必要的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计划的制定都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凭借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制定的。为了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培训方应做科学严谨的需求调查分析。人才测评是利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 根据岗位素质标准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测试, 以发现员工实际素质与岗位素质标准之间的差距的方式。测试评估法的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都较高, 因此企业多利用测试评估法发现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需求。测试评估法可能采用的技术包括行为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案例分析, 以及标准化能力测验等。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能够将人为主观确定培训需求的因素降到最低, 客观地发现管理者与岗位素质标准之间的差距, 使企业的培训投入得到较高地回报。只有这样, 企业培训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素质不足和存在问题, 有计划性地、有针对性地实施开展, 学员才能正确地了解自己, 评估自己, 针对不足, 在培训中扬长避短, 调整提高。
三、培训对象的选拔与甄选
培训中往往出现的一个现象是培训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当培训供给较少而需培训求较大时, 如何公平恰当地选拔培训对象是培训者所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要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挑选到合适的培训对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将培训提供给恰当的培训对象才能保证培训效果。只有通过科学、客观、全面地选拔方式挑选出合适的培训对象才能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对培训学员进行人才测评, 有利于选拔出合适的学员, 将培训工作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在实施测评时, 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避免主观随意性。同时要做到全面系统, 对学员的测评不能只看某一项指标, 而要综合、全面地了解其全方位的素质,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测评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参训学员的实际状况, 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通过这样一个过程, 挑选到合适的、有发展潜力的学员, 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将培训后的能力得到提升和改善的学员输送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当中。这样的一个循环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
本文以曾经实施的某一高级管理人才培训项目中受训学员的选拔为例, 来介绍人才测评在其中的作用。本次测评紧扣几个原则:一是整个测评自成一个体系, 不同测评内容采用不同测评方法;二是能力测评要以岗位素质胜任力模型为纲;三是测评与培训相结合;四是测评能力也测评经验。据此, 培训项目组设计了详细的测评方案, 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知识测验, 由项目组为培训候选者开发了能够检测他们岗位所需知识的测验题目, 作为测评的第一步, 在指定地点集中施测;第二部分为标准化心理测验, 根据岗位要求, 采用已经成熟并且得到广泛应用的心理问卷量表, 包括《16PF个性测验》、《创新能力测验》、《学习能力测验》、《沟通能力测验》等, 其目的是了解学员的人格特征等心理素质, 并且了解学员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人际沟通等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 其测评结果作为此次人才测评的重要参考。第三部分为综合能力测评, 运用评价中心技术, 主要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测验、深度面谈三种测评方式, 目的是了解学员的领导力、分析判断、组织协调、决策力、学习创新、知人善任等综合能力。对于一些重要的能力, 通过2-3种方法同时进行考察, 交互验证, 以增加测评的准确性, 提高测评的预测效度。除了考察他们的能力与资质之外, 由于该岗位对员工以往的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要求, 为此, 项目组在面试这一环节, 专门邀请该岗位上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参与面试, 由他们对被面试者的工作经验做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 以此来预测他们对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四、培训内容的丰富与完善
在培训过程中实施测评, 即将测评作为培训的一个环节, 学员们通过参与测评, 以及彼此间的交流和分享, 对现代测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还从测评专家和其他学员那里学到了一些管理技巧和方法。比如, 如何处理公文、如何组织一次有效的会议等。更重要的是, 通过参加人才测评活动, 他们对自身的素质状况有了更科学、客观和深刻的认识, 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对该岗位优秀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著名管理学家雷蒙德·A·诺伊教授在《雇员培训与开发》中指出, 人员开发通常有四种方式:正规教育、人才测评、人际互动和在职体验。目前我们更多的是采用正规教育即课堂教育来实施培训, 而人员测评这种方式采用的较少, 并且开发的课程较少。经过开发, 可以将《领导风格测试》、《决策风格测试》等测试应用在培训当中, 在课程当中, 适度地加入相应的管理案例, 将测评与案例结合起来, 提高了学员学习并实践应用的可能性。这样的测评课程可以提高学员的参与度, 丰富培训内容, 增添培训的趣味性。学员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领导风格或者决策风格等, 同时, 也对其他类型的风格有所了解, 在实践中可以做到知己知彼, 以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人才储备及规划
对于培训学员进行人才测评, 有利于掌握学员的实际状况及发展变化的规律, 而且还有利于储备培训信息, 建立干部信息库, 为干部选拔和任命做好“人才库”。对于定期参加培训的学员而言, 通过对他们在培训中坚持进行必要的人才测评, 同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记录其历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其效果, 这样有利于培训学员对自身的了解和认识, 培训机构能掌握大量的个体的人才成长变化的动态信息, 建立起个体人才测评的数据, 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的人才成长建议。同时, 依据个体人才测评数据而建立起的整体人才测评数据, 可以方便组织把握不同时期管理者队伍整体状况的动态信息, 进而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据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这也为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提供依据。就后备人才发掘与储备而言, 科学有效的人才测评技术依据各类参训人才在其不同职务、不同时期时培训的状况, 建立起储存该类信息的“培训人才库”, 从时间上纵向综合了解管理者的能力素质情况, 发掘有潜力的管理人员作为后备人才, 还可以为今后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为组织人事部门全面地考核和合理地使用管理人员, 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在培训中, 培训项目组为学员提供专业的人才测评, 通过将学员的成绩汇总分析, 得出了该批学员的人才测评分数的基本分布, 并对学员的能力素质状况从不同的维度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总体分析, 提出了改进与提升的建议, 最后根据后备人才的使用要求和领导干部聘用相关规定, 拟定推荐使用标准, 并对入选的后备人才进行分级推荐。在接受测评的人员中, 分别列出了推荐使用、推荐培养等级别的界定。这样做, 一方面对企业管理人才有个整体的认识, 便于企业对管理人才做出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 每一个贴有标签的学员都是企业进行人事任命的对象, 对他们人才测评信息的建立和完善, 有利于做出科学的人事决策。
人才测评通过对员工的人格特征、工作态度及能力等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 根据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确定组织需求, 以测评结果来确定员工的目前状况, 比较两者来找到员工认知及能力的欠缺点, 以此作为人员培训与开发的基础和起点, 据此制定培训方案及措施, 并通过有针对性的知识学习、理念转变、个性塑造、视野开拓、能力培养等, 提高员工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工作岗位适应性。人才测评还为培训对象的竞争性选拔提供了基础, 筛选合适的人才参加培训。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人才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在提升员工核心能力, 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的同时, 也为企业节省培训成本开支。而以人才测评为基础设计培训课程, 丰富了人才培训的方式和内容, 提高了学员的参与度, 让学员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和完善了自己。而测评结果的应用将会进一步了解学员个体的状况, 并且了解整个学员队伍的水平, 信息的储备为组织人才培养和使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华.把素质测评引入党校的教育和培训[J].理论前沿, 1999.
[2]王春莉.测评:为后备人才培养出谋划策[J].人力资源, 2007.
[3]鲍嘉.现代人才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4]陈梦竹, 黄勋敬.国际先进企业基于胜任力的后备人才管理制度案例分析[J].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7.
现代培训技术 篇10
1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煤矿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三种:第一是人为违章操作引起的;第二是煤矿安全生产设施和硬件设备等因素引发的;第三是不可抗拒自然力导致的事故。据长期对煤矿事故研究的机构得出的结论, 大多数的煤矿事故产生都源于煤矿企业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下列常见的情况: (1) 乡镇煤矿数量在我们煤矿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而这些乡镇煤矿工作人员的来源基本上都是较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 素质不高、流动性大; (2) 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煤矿都有员工技术培训的传统, 但大多数只是做做样子, 走走过场, 简单培训后就发给工人上岗合格证。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这直接导致了煤矿工人技术素质过低, 也为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 煤矿的安全培训技术缺乏专业监督机构的督查。煤矿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就要切实做好员工的技术培训, 力争将煤矿安全事故水平降到最低。机器任何时候都无法取代人的作用, 任何先进的设施和设备也必须有人来操作, 从事煤矿技术的人员必须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 培训中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生产实践中, 也要做好督查工作, 确保培训的内容很好的落实和执行。如果能切实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技术培训效果, 那么它所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切实贯彻和落实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才能将煤矿生产带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中, 才能保证煤矿生产的可持续性与高效性。
2 如何做好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技术培训
当前, 煤矿技术正在迅猛发展, 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更加普及, 同时也对煤矿企业职工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
2.1 建立健全科学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机制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必须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是策划要科学合理。完善的技术培训机制能够很好地激发和激励员工的学习动力, 使得员工心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 这种转变的效用是巨大的, 能够充分的挖掘学员的学习能力。研究表明, 学员在得到充分激励时, 能够发挥学习能力的80%以上, 而在传统的“要我学”心态下, 这个数值仅仅只有20%左右, 具有显著的差别;其次, 培训内容要实用和管用。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制度必须要符合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 以生产为出发点,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规范操作行为为基础, 建立层次合理、类别丰富、渠道全面的技术培训体系, 真正做到通过培训迅速提升个人素质与业务技能, 使员工能胜任工作, 在其岗位都能够人尽其才, 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最后是保证培训的公正公平。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必须要流程规范、科学合理, 为提高煤矿职工整体安全技术素质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氛围与环境, 激励有真才实学的人敢于面对竞争、善于参与竞争, 不断在竞争中磨砺和提高, 不断完善自己的安全技术素养。
2.2 注重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实操演练
传统的安全技术培训多是在封闭的教室内完的, 在完成指定的课程后, 再去生产中应用。然而这种培训的弊端是很明显的, 比如在乡镇煤矿中一些从未下井操作过的学员或者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 现场培训的名词和术语他们很难接受, 培训效果非常差。煤矿行业的安全技术培训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理论培训, 建立专用的井下工作面作为安全技术培训实习基地。针对文化不高的学员, 可通过较为生动和具体的现场演示, 让他们尽快融入井下操作的角色中, 在介绍完入井安全事项后下井参观, 学员就能直观感受生产现场的同时, 形成初步的认知, 并慢慢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许多学员安全意识不强, 认为煤矿事故离他们比较遥远, 那么就可以通过井下讲解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比如顶板控制是矿山井下安全管理的一个重点, 顶板事故的直接原因大多都是由于支护质量差而产生的。在井下的讲解中, 可以模拟现场进行培训, 如在一专门场所或峒室设置工作面、巷道场景, 搭建一个接近真实的场景, 由培训教师结合现场来讲解支护受力情况, 这个过程中要由学员亲自动手来操作, 只有自己真正接触过了, 才可以切实理解支护质量的重要意义。
2.3 注重拓展多样性的培训模式
首先, 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多媒体因其交互性与直观性能够激发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PPT做成培训课件, 综合运用图文、动画、实验、参观等互动性强的方式来提高培训课堂的活力, 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 学员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知识;其次,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是安全培训的一个方面, 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教学很好的融会到生产中去, 理论与实践同步, 并突出现场示范与案例教学, 增强培训的直观性, 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消化理论。例如, 在井下电钳工的培训中, 可通过模拟井下采区变电所等场景来进行培训。面对实物对矿井防爆电气设备的原理与操作、采区电网的三大保护、三专两闭锁、矿用电缆和采掘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等进行讲解, 并对操作过程进行演示, 这种针对性和直观性强的培训必然能收到良好效果;另外, 培训教学中, 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切实明白安全隐患就在身边, 警示他们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真正的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可以选择今年在煤矿生产中所发生的较大的、影响力强的安全事故, 比如瓦斯突出事故、透水事故、顶板事故及其他的事故等等, 通过反面案例来引发学员的学习和探讨, 分析事故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并得出安全方面的启发, 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该如何防范来减少悲剧的发生。
3 结语
煤矿企业生产任务较为繁重是不争的事实, 其工学矛盾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只抓生产不问培训的短视做法是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步伐的, 生产和学习是无法割裂的, 要通过学习来促进生产, 通过生产来强化学习, 达到生产与学习的融合, 使二者互为补充, 互相促进, 从而推动煤矿企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雅玲.露天矿职业教育中安全培训的实现[J].人力资源管理, 2014, 05.
现代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 篇11
关键词:生产安全教育培训方法
现代安全管理是从整体出发,以“系统安全”为目标,以事故预测、安全教育为工作重点的一种在信息和信息反馈基础上的、动态的安全分析、科学决策、组织协调、监测控制的科学管理程序和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一、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及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安全思想教育又包括:1.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2.安全法纪教育,3.安全态度教育,4.事故案例教育。
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又包括:1.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2.一般安全技术基础知识教育,3.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4.安全技能教育。
(二)安全教育的形式
按学习的方式分,有講授、示范、模拟训练和课堂讨论等方式。
按组织形式分,有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两种形式,集体教育包括有学习班学习和安全会议;个人教育包括有安全技能的督促检查教育、个别劝告和安全竞赛的奖励教育等。
按教育类型分,对干部:有领导干部、行政干部、技术干部和专职安技干部之分;对个人:有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教育、复工和调岗教育等方式。
(三)安全教育的要点
安全教育的要点包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要点和安全技能教育要点两部分。
安全技术知识教育要点主要是:1.一般采用讲课方式,2.对干部要采用讨论的方式,3.合理选用教材,必要时应编成手册。
安全技能教育要点主要是:1.采用个别教育方式并在现场进行训练,2.安全技能教育的定型化,即编制安全操作卡并按卡进行训练。
二、安全咨询
咨询与保险业是企业寻求外部帮助以解决安全问题的两大来源。工业发达国家的安全保险业已很发达,保险咨询也很盛行。本文只讨论一般安全咨询工作。
(一)六项具体咨询活动
包括:1.帮助企业管理部门研究组织方面的问题,2.帮助企业管理部门研究对某方面问题的意见,3.帮助研究长期的或短期的改进活动安排,4.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定改进工作的计划,5.向企业管理部门提供有关评价和检查改进程序的咨询意见,6.与企业管理人员一起研究为了促进问题的解决必须采取的进一步措施和可能取得的效果。
(二)何时需要咨询
当企业处于如下情况时,需要进行安全咨询:1.需要某方面安全专家或权威部门进行鉴定,2.需要取得公正的判断,3.企业安全处于关键的时刻,4.企业内部人员不便于出面进行分析,5.需要外部人士的权威。
(三)确定安全咨询人(单位)应考虑的问题
当企业决定要进行安全咨询时,如何选择咨询人或咨询单位,这就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1.需咨询的安全问题?2.需哪些方面的技术?3.谁有这方面的技术和权威?4.咨询费用?
(四)分析你的咨询人
咨询前要对需咨询的问题有所准备、为取得好的咨询效果必须随时分析你的咨询人:如:是否找出问题并说明了问题?是否考虑出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他是否说出按其提出的办法能取得的效益?他的建议是否包括了你们的意见和想法?等等。
(五)咨询的要求
包括:1.每次对企业进行调查必须有计划,2.确定出进行咨询的工作安排,3.必须向上层领导提出报告和保持联系,4.重要的咨询最好要作出对成果进行测定的新方法。
三、安全小组与零事故活动
组建安全小组,开展零事故活动是预防安全事故、消除安全隐患的非常有效方法。
(一)安全小组活动活动的要点
包括:1.安全小组的组织形式,2.安全小组活动的宗旨,3.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4.确定课题并具体完成。
(二)安全小组活动的两种具体方法
分别是针对目标的活动和针对原因的活动。针对目标的活动这是以完成周、月目标或班组目标等的活动;针对原因的活动这是通过大家来解决车间、工段已发生的问题的一种活动。
(三)安全小组活动的程序
以针对目标活动的程序为例(以针对目原因活动的程序近似):1.制定目标,2.针对目标拟定全员参加的可行计划,3.按计划组织实施,4.评价效果。
(四)安全小组活动中目标管理的计划编制方法
目标管理的计划编制方法是以流程图的方式编制。具体步骤依次包含:1.首先由主管安全员提出方案、明确方案,2.由小组全体讨论明确目标、并制定已排除不利因素的具体目标,3.小组全体再讨论实施方案、及按日所该做的具体工作,4.小组全体执行、安全员负责巡视记录,5.最后由主管领导进行评价、将好的经验经常化或将新发现的问题提交会上讨论。
(五)何为零事故活动
现代安全管理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以预防事故为中心,进行预先安全分析与评价。我们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消灭无伤害事故和险肇事故着手。零事故活动就是从这一思想出发的一种以班组或生产线为单位开展的安全小组活动。
(六)安全工作安排的定量方法
欲改善作业环境和安全工作条件,一般遵循如下处理原则:1.选定一些安全工作重点,2.制定安全工作计划,3.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4.形成文字材料。
那么,如何确定各项安全工作的轻重缓急以作出相应的工作表?有下面两种方法:
1.安全工作矩阵
首先确定危险等级(按照:危险、严重、轻度),再估算更换设备的适度、容易及费用情况。矩阵内的数字1-9表示的安全工作轻重缓急程度,起初它是凭以往经验。当然,有关部门可根据人力、物力组织评估作出相应调整。安全技术人员对需要做的安全改进工作按轻重缓急程度编为1-9号,并上报
2.安全工作程序排序的数学方法
(1)危险度计算公式
危险度=事故后果×作业危险×事故发生可能性
(2)合理度公式
现代培训技术 篇12
●采取分层次培训
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软硬件设备是基础, 人是关键。怎样才能使教师更好更快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又能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 根据不同的对象, 把全校教师分成三类进行培训。
1. 基础型教师
基础型层次的教师大多是80年代从事教育工作的, 他们没有信息技术基础, 更不懂得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根据这些特点, 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课程, 包括:Windows98的基本操作、Internet的基础知识以及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通过培训, 这部分教师已经熟练掌握了Windows98的操作以及一些小故障的处理;能够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编写教案并作相应简单排版、制作学生花名册;能上网查找教学所需信息、下载相关资源、收发邮件等。学以致用, 大大提高了教师们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
2.提高型教师
这部分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 根据他们的特点, 我们安排的培训内容包括:Excel工作表的制作、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经过学习, 他们能够利用Excel制作学生成绩表并进行相应的成绩计算、统计与分析;能利用Power Point制作适合教学需要、紧扣教材、形式活泼的多媒体课件, 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优秀型教师
他们是我校信息技术小组的成员, 具有基础好、头脑灵活、接受新知识、新概念能力强的特点。针对他们的这些优势, 我们制定了如下培训内容: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Front Page网页制作。经过学习, 他们都能用Flash制作出活泼生动、寓教于乐、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多媒体课件;用Front Page制作出具有个人个性特色的精美的个人网站和专题网页。为学校其他青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类竞赛和教学比武以及各类多媒体课件评比, 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课件, 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采用多形式培训
校本培训实质上是一种转换性培训, 是共性培训的补充和延伸, 它具有目标的多层次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多元性和条件的复杂性, 所以要求培训模式应多样化。我们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特点, 因地制宜。
1. 集中授课
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教师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我们聘请了校外有名的专家和本校电脑教师上课, 他们承担对本校教师的计算机培训的任务, 利用每周周一和周二下午放学的一个小时分班培训, 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 学习内容规范化, 即有理论性, 又有操作性。这些培训, 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兴趣, 扩大了信息量, 增强了理论知识, 转变了观念, 对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 分散练习
为进一步巩固集中授课的内容, 教师分散到各个所在办公室, 运用自己的电脑, 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进行操作练习, 由学校电教室负责巡视检查并指导, 帮助提高。
3. 自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为使教师更好更快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我们采用每周集中授课后, 给教师布置自学的要求与内容, 要求按时完成, 对个别基础较差的教师, 我们将基础好的骨干教师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辅导。并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解决难题, 帮助他们完成自学的内容, 做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4. 网上培训
为了保证教师们能充分地利用网络, 自由查找资料等, 我们利用“校园”网站, 为教师构建学习环境, 开设网上论坛在网上向教师灌输知识。我们的网络培训内容有“信息的浏览与查询”、“发放与接收电子邮件”、“网上研讨”等。通过网上培训, 使100%的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网络基本知识。提高了教师们运用现代技术的水平。
●采纳激励促培训
通过培训, 尽管教师们对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有了自觉性和需求性, 但要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充分激发每一位教师内在的自我表现、自我调整、自我实现的潜能, 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和督促机制, 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更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努力的态度进一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让他们充满着热情投身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中去。
1.激励机制
(1) 考核激励。A、建立上课制度, 目的是检查教师保证参加集中授课的时间;B、自学制度, 检查教师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 达到学校规定的目的;C、制作课件、论文的总结和交流, 评优、奖励制度;D、建立信息技术制作成果制度, 把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意识态度、研究能力以及研究的结果纳入到考核评聘范围。
(2) 自我激励。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活动, 获得研究结果;让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欣慰中, 以及诸如考核评估, 评选优秀晋升职务的成功喜悦中, 体验到参与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的好处, 从而达到了自我激励的目的。
2.督促机制
(1) 发挥舆论的督促作用。在全校教师中, 大力营造新时期教师应该是精教学、能科研、懂现代教育技术的学者型教师的舆论导向, 形成人人争当学者型教师的氛围, 推动并促使教师积极参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活动。
(2) 运用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 从对教育教学课程的备课检查 (电脑备课) , 随堂听课, 深入教科研活动, 看其是否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促使现代教育技术落到实处, 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培训技术】推荐阅读: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07-06
东风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总结09-04
培训现代农民论文06-05
企业管理培训心得现代企业管理培训体会07-02
现代酒店业的员工培训10-13
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培训心得06-12
县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网络建设05-22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培训制度10-07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与点检实务培训的心得体会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