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特色

2024-10-17

情感特色(精选8篇)

情感特色 篇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重中之重。作为具有丰富乡土文化资源的青浦区,如何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特色资源,构建地域特色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愫,是我们一直在思考与实践的。青浦区教育局以青浦地方资源开发为途径,制订了乡土课程“古韵水乡美丽青浦”,并以此探索全区校本课程建设之路。

对乡土教育课程的开发,我区有自己的定位。一是挖掘青浦本土特有的人文、科技、自然资源开发并实施,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青浦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感受青浦人文美、自然美、创造美的文化气息,激发学生“爱我青浦”的家乡情怀。二是通过地方课程建设,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践能力,提升学校课程实施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学校特色创建。三是形成一系列适合本区所有中小学校能共同使用的地区课程与仅供同区域学校使用的区域特色课程,建立可供师生共享资源、互动学习的网络平台。

目前,我区制订了青浦区中小学地方课程“古韵水乡美丽青浦”开发与实施指南,基层学校根据该指南,利用区域丰富教育资源,本着“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的思想开发校本课程或完善已有的相关课程。同时,我区建设了校本课程资源网,分为四大板块,即学校课程方案、学校校本课程介绍、优秀校本课程、乡土课程建设,分别从学校对课程的领导、学校课程建设、优秀校本课程共享以及区域乡土课程的开发等方面进行展示,实现了全区各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共享,切实提升了各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水平。

一、开展社会调查,摸清区域乡土特色资源

为了进一步构建起具有青浦特色的课程体系,我们对区内具有本土特色且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归类。为此,我们对乡土资源按性质,即乡土经济、乡土政治、乡土文化、乡土自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既关注学校本身的资源也关注校园外的资源。另外,调研工作团队还发动其他教师和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资料、走访具有名望的老者以及借助各地教育基地等对乡土教育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的摸排,并对这些乡土课程资源进行了深入的论证,考量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以及课程开发的可能性和实效性。

二、形成区域乡土课程指南,引领区域课程建设

调查发现,我区学生虽然长在青浦,但对青浦的地理位置、文明起源、民俗民风、发展规划等却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尝试充分发掘这些本土资源,并进行有效开发与实施,推出了中小学乡土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古韵水乡美丽青浦》。根据课程目标,我们对青浦的乡土资源进行了细致的筛选和重组,精选了体现古韵、美丽等特点,且具有青浦标志性,对学生发展必需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建设,如下页表格所示。各校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确立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项目,组建教师团队,开发与实施适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具有时代特征的地方课程。

三、加强实践研究,提高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品质

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给学校和教师都带来了挑战。为了推广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经验,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首先,依托学科基地培训、培养骨干教师。2013年青浦实验中学和毓秀学校成为了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学科教师研修基地。我们根据区内中小学校各学科的师资队伍现状、两类课程建设情况及区域特色课程建设的要求等,以“立足常态课堂、聚焦师生成长、聚集优质资源”为工作目标,精心设计了系列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高教研组组长的课程规划能力、骨干教师课程建设与设计能力、青年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其次,积累资源,为研究型课程规范实施导航。我们一方面通过评选活动,将选出的一些课程以规范化设计的要求与基层学校共同完善课程框架、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并在区内进行推广,发挥以典型引路的作用;另一方面将研修活动中教师精心准备的课例、案例、教学设计、课件、操作经验等归类放在网上供教师共享与参考。再次,培育典型,提供实践案例,推广课程建设与实施经验。为了推广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经验,我们多次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分析案例,使这些学校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如在白鹤中学开展了“利用校内外基地资源开发科技教育课程”的沙龙活动,在华新中学举行了“区域环境课程校本化实施”研讨活动,在赵屯小学开展了“青浦乡土课程推进研讨活动”等,这些学校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给其他学校提供了一定的开发方法与策略借鉴。最后,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我们把评优、评选活动与日常教研相整合,如近几年连续进行了“地方与校本课程、地方与校本课程实施案例和论文”的评选征集活动,我们引导教师将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活动、德育、信息科技、学校文化活动等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师改进课程设计、捕捉整合相关信息等能力,提高了教师课程理解力与执行力,促进了课程的发展。

四、实践与反思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乡土特色课程建设和实施的粗浅认识。

一是形成开放意识。课程所涉及的资源广泛,学习内容综合性强,因而在实施时要有开放意识,实施形态不局限于某门学科,应根据学校实际、资源性质多途径实施;实施时间也不受课时的限制,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本着用好课程资源的原则,活动的空间应延伸到校外,拓展到大自然、各种场馆等。

二是重视实践活动。乡土课程实施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亲身经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强调动手做、考察、调查、探究等。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教育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倡导体验感悟。乡土课程实施要利用区域特有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特色产品及著名人物等课程资源,设计切合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的多样化活动,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加深学生对家乡的感受和认识。

四是注重教学生成。实施乡土课程时,教师应以“生成为本”的教学理念践行“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学习活动应遵循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设计,动态生成学习活动。在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为预设活动留有空间,为教学资源生成提供可能,为个体知识生成创造条件,尊重学生提出的见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取向和独特认识。

情感特色 篇2

一、情感化设计在民间特色产品包装中应用的作用

1.发挥讲述故事的作用

情感化设计在当前许多民间特色产品包装中的应用,都可以起到一种讲述故事的作用。实际上人们拥有的每一样物品本身,都会对其注入一定的情感。小到小时候的一件玩具,大到成人之后的某一件充满纪念意义的礼物等,都足以证明这件物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所以在进行民间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情感化设计理念对其的影响。民间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感,所以其设计工艺也应该相对独特,从而才能激发人们对其的购买欲望。比如最为常见的民间特色产品刺绣,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而究其历史故事,还有苗绣“蝴蝶妈妈”的传说。故而在对刺绣这样的民间特色产品进行包装的时候就应该赋予其足够丰富的情感内涵,通过这样富有情感化的话语表述,使得其成为该设计的最大亮点。再比如闻名于全国的虎头鞋,也是我国汉族民间的一种独有习俗。即在孩子一岁所有的时候,长辈们就为其穿上虎头鞋,认为虎是百兽之王,而孩子穿上虎头鞋则可以保平安,为小孩子壮胆辟邪,有着大吉大利的说法。所以这样的民间特色产品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其用鞋盒包装起来,鞋盒上简单的配以文字说明,从而体现出情感化设计理念讲述故事的作用,也使得购买者对其含义有所了解,增强购买者的购买欲望。

2.对造型设计以及材质使用的影响

情感化设计本身除了可以发挥讲述故事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在民间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对其造型以及材质的选择产生影响。设计师通过利用该产品独有的形态来展现出该商品不同特点的美学特征,从而使得购买者产生购买欲望。比如常见的民间特色产品造型上以人物居多,要么就是人们常见的动物形象,这样的设计形式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不变的概念,更加容易提高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还有一些民间特色器皿,这类产品上面多以民间故事作为图案,这样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个人认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要求与表达。

二、情感化设计在民间特色产品包装中的应用

1.设计的产品本身应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既然是民间特色产品,那么就应该适当保留产品本身的历史特点与民间特色。此外由于不同地区的民间产品本身也会有所差别,所以为了更好地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到民间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当中,那么就应该使得产品设计本身凸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比如在地方性民间特色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可以与当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历史故事、历史名人进行结合,并且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包装设计之上,这样才可以使得包装本身凸显出该地区独特的文化特征。此外作为民间产品,材质的选择也应该尽可能回归于自然和天然,选择一些天然材料进行设计,给人一种亲切质朴之感,同时也更能展示出情感化设计在其中的应用。

2.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情感化设计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在进行购买的时候,有更多积极主观的情绪在其中,所以情感化设计本身也应该注重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要的涉及主导,通过开发多元化的民间特色产品,比如利用袋装、盒装或者礼品装等包装设计形式进行设计,目的就是消费者在购买之后更容易带走。还有一些消费者对民间特色产品的选择往往是希望来到一个地方,见该地区的民间特色产品带回。所以其往往并不喜欢不便与携带的产品。这就需要本着情感化设计的原则,在对民间特色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将其体积做小,并且使得其更受消费者喜爱,满足消费者的购买要求。当然,除了在包装设计方面符合消费者的要求,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也是情感化设计理念的体现。尤其是近些年来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自身也可以利用手机扫码等形式查询到民间特色产品的相关信息。故而在包装设计上可以融入二维码、条形码等设计元素,使得消费者可以快速查询商品信息,对产品进行快速选择,还可以及时对产品进行评价。通过采用多种销售、配送模式,实现产品的最大化销售,从而提高民间特色产品本身的销量,在包装设计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情感化的设计原则和理念。

3.注重包装的安全性

在包装上注重安全性的体现也是至关重要的,民间特色产品本身包含的内容有许多,可以包括服装,也可以包括食品,还可以包括工艺品。所以注重包装的安全性设计,使得包装可以起到保护产品的功能,使得产品本身不受到损坏,产品自身的价值不会受到影响,这才是提升民间特色产品整体价值的重要方法。故而情感化的设计理念可以体现在开启外包装的时候,避免包装过于复杂,使得消费者不小心被包装划伤手指。而是应该简洁大方,给消费者最好的消费体验。同时还应该注意在一些民间特色食品的包装上注明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这样可以使得消费者买的更加放心,也可以避免因为没有防伪等标志值得自身的购买行为感到不快。情感化的设计就是让消费者从外包装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设计者的用心与用意,给消费者最为直观的安全感受。同时这样的设计形式也更加有利于我国民间特色产品的设计与发展,体现出我国民间特色产品的独特内涵同时也提高了其整体定位。

4.注重包装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

包装的精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尤其是一些民间特色产品,既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也不是人们为了追求高层次生活所购买的彰显自己身份的奢侈品。所以这类产品的定位应该足够明确,消费者许多时候对其购买与否完全在一念之间。故而相同质量之下的民间特色产品若想激发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就需要在包装设计上下下功夫。确实同等条件下的物品,包装精美的产品与包装简陋的产品相比,虽然成本提高了,但是给人的感受更好了,即便售价也会有所提升,但是人们的购买欲望只增不减。所以民间特色产品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抓住消费者的这种情感需求,从外包装的造型、颜色、结构、功能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从而使得该产品真正成为符合消费者购买要求且确实融入了设计者情感理念的产品,提升我国民间特色产品的整体水准。比如在成都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卖熊猫公仔以及熊猫衍生品的店铺,这些店铺当中的所有产品都是极具成都特色的,因为众所周知成都熊猫基地就是为保护大熊猫修建的,所以自然而然熊猫作为国宝,又作为和成都有着这样密切关系的动物,与其相关的衍生品就成为极具成都特色的民间特色产品。而这些公仔放在这些店铺中进行销售,每一个外包装都有着好看的包装纸,有一些较为昂贵的公仔还会配以明信片介绍说明。同样也有一些街边摊贩,卖的熊猫公仔与店铺中的无异,可就是因为没有外包装所以价格低廉。相反消费者宁愿花高价钱去购买店铺中的公仔也不愿花少价钱买到简易包装的公仔。这就足以说明融入情感化的、具有吸引力的包装对民间特色产品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商品外包装中融入情感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

三、结束语

情感型经典诵读特色课堂的构建 篇3

一、注重诗文积累, 让诵读成为一种习惯

儿童时期 (即0~13岁) 是一个人记忆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是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这个记忆的关键期, 要把古今中外最好的东西记忆下来, 储存在大脑里, 厚积夯实;像盖楼一样, 要盖百层大楼, 就要用最好的钢筋水泥去灌注地基, 大楼才能坚固。人生也是这样, 要用最好的材料去打造孩子人生的地基, “本固则枝荣”, 孩子定可成材。

1.润物无声, 发挥示范优势。我们羡慕许多古人学富五车、出口成章, 但是否想过他们是通过不断地吸收书籍中的宝贵财富, 将其内化积淀为自己的知识, 才达到这样的高度呢?语文的学习, 必须要不断地积累, 而我们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 就是要多“读”多“背”。这里的“读”和“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关于积累, 从一开始笔者并没有做硬性的规定每个孩子必须达到多少篇目, 而是在每天早读、语文课, 笔者总会拿着适合孩子们的经典篇目声情并茂地诵读着。孩子们一开始只是静静地听, 没有表现出反感的情绪, 有的只是欣喜和惊奇。周而复始, 笔者总是乐此不疲地诵读着, 孩子们耳濡目染, 以至于到后来就开始慢慢地跟着我诵了。润物无声, 潜移默化, 孩子们开始对经典诗文感兴趣了!

2.推荐篇目, 注重积累质量。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 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 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 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经典古诗文是指其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所以在学生诵读内容的选择上, 要慎之又慎。课标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 其中1~6年级75篇, 这是课标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心中应有一个总体规划,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分年段推荐。低年段的学生是无意记忆, 根据此心理年龄特点, 适宜给孩子推荐《弟子规》、《三字经》及唐诗。到了中年级, 孩子的无意记忆开始向有意记忆转化, 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读读宋词、元曲等。到了高年级孩子已经开始抽象的逻辑思维了, 可给孩子推荐《论语》、《诗经》、 《道德经》等。

二、整合教学资源, 构建诵读特色教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就是思维。

1.学科整合, 突出诗美。以《咏鹅》教学为例。这首诗孩子们在读幼儿园时就已经背诵得滚瓜烂熟了。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再次学《咏鹅》这首诗时, 在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上, 笔者先把1000多年前唐朝的骆宾王《咏鹅》和100多年前的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天鹅》联系起来。钢琴缓缓奏响《天鹅》的旋律, 一只只圣洁的天鹅在孩子们的面前一一出现;在吟诵骆宾王的《咏鹅》时, 时空交错, 已分不清是中国还是法国, 是骆宾王还是圣桑, 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在《天鹅》音乐的烘托下, 接着又给孩子们朗诵了现代诗人昌耀的《天鹅》, 最后再让孩子们欣赏根据《天鹅》改编的芭蕾舞 《天鹅之死》。从中到西, 从古至今, 不同的表现形式, 孩子们已沉醉在诗歌的长河里。

2.古今结合, 展示诗意。中国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 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 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 面对的是一群生活在信息时代和西方文化不断强力渗透背景下的当代小学生。如何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小学生幼稚的心田, 让孩子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 孕育出一股股浓香?我认为, 古今结合是进行诗文教学的一条可行之路。如在以“母爱”为主题的诵读课上, 笔者从《弟子规》中的“首孝悌”引出汉字———孝, 并用课件出示汉字“孝” 的演变, 接着给孩子们讲述一个个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古人是这样做的, 那我们呢?出示课文《借生日》。课文中的人物小云跟孩子们的年龄相仿, 孩子们对于小云的认同感更强, 对小云的行为更易接受。在感受到小云和妈妈的爱时, 孩子们开始思考自己该怎么做呢?紧接着出示孟郊的《游子吟》。 前面的铺垫缩小了孩子与文本中人物的差距, 孩子们立即体会到诗歌中在昏暗的灯光下缝补衣裳的母亲的辛劳……

三、把握生活契机, 让体验内化为真情实感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新课标强调, 语文学习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其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因此, 学生的经历、生活体验与经验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1.因地制宜, 抓住情感的唤醒契机。教师应善于抓住生活契机, 唤醒孩子们的真实体验, 做到积累与运用相结合, 课内课外结合, 文本与生活结合。

期中, 班上的一位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不得不转学, 因为走得突然都还没来得及一一与同学告别。笔者抓住了这个时机在诵读课上就跟孩子们一起读一组送别诗。课开始时, 在音乐的渲染下笔者把转学走的那名学生的照片用课件一一出示, 往事历历在目, 他们在课间一起奔跑时的身影、比赛时一起拼搏的劲头、上课时一起听讲的神情又一一浮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孩子们的表情渐渐地凝重了!这时再出示一首首送别诗, 孩子们在“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中感受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在《送朱大入秦》中感受比宝剑还珍贵的友情, 感受“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诀别。人间最美是真情, 真情拉近了时空的距离, 孩子们感同身受, 再来诵读这一首首送别诗时, 孩子们的情感和诗句中的别离有了共鸣, 有的孩子甚至自己创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体验情感, 让学生全面发展。自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 笔者致力于搭建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在班级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把经典诗文改编成舞台剧、给诗配画、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

孩子们是在活动中成长的。他们第一次展示是在一年级时的一次全校教师会议上, 起初我还很担心孩子们会怯场, 但当看到孩子们站在台上诵读诗歌时自信的神情, 一颗心就放下来了。孩子们平时在诵读经典中已经渐渐变得自信、大方。这次在全校老师面前展示完之后, 孩子们更加爱诵读了。 之后在任何一次活动中, 笔者都尽力做到全员参与, 一个都不少, 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一次在校“经典诵读比赛”中, 班上的节目拿下了学校第一名。在全区的国学展示活动上, 班上的孩子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在去年街道举办的读书月活动中, 班上的孩子一举拿下了街道的一等奖。 孩子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变得自信、大方。相信在孩子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下会开出最美的花!

摘要:经典是文化的精粹, 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培养德行, 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 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 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 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 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 同时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现代都市情感剧的语言特色分析 篇4

关键词:都市情感剧,语言特色,哲理化

都市情感剧是以都市为题材的电视影视剧, 以都市生活为背景, 讲述都市里男男女女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交织, 人物塑造则定位于普通人, 通过都市生活场景、人物语言和对白展开故事情节, 刻画人物形象。近年来, 《小爸爸》《咱们结婚吧》《北京爱情故事》等都市情感剧在各大卫视热播, 取得了巨大的收视率。与此同时, 剧中的一些精彩对白也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话语, 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获得了巨大的转载。探究这些对白, 种种话语看似普通寻常, 却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哲理性是现代都市情感剧的最主要特色。

一、都市情感剧语言哲理化的主要表现

现代都市情感剧中人物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推动着情节的展开和故事的发展, 这也是触动受众产生心理共鸣的一个重要因素。影视剧借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情感, 都市剧和乡村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语言的魅力。都市剧中的人物因其自身生活的背景比较丰富, 且人物的定位多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阶层, 其语言也富有极大的哲理性。这种哲理性体现在对生活、对社会、对爱情的认识上。

(一) 言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

热播剧《小爸爸》讲述了一个“80后”男人面对突然降临的儿子时的种种表现, 从最初的惊诧, 觉得和自己没关系, 到逐渐学会爱和承担。剧中涵盖着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探寻。通过这样一部电视剧能够向观众展示出一个“80后”不靠谱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个靠谱的男人、父亲的过程, 让更多的人理解“80后”群体成长、成熟的经历。

剧中由小演员朱佳煜扮演的夏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不是英雄没关系, 反正你是我爸爸。”从这句话来看, 在夏天眼里, 他只需要一个爸爸, 至于爸爸是什么样不重要, 重要的是爸爸。一句简单的“反正你是我爸爸”饱含着一个孩子对父亲所有的爱的表达。在孩子眼中, 爸爸就是英雄, 就是自己可以依靠的一座山。

同样, 在剧中那个性格可爱、幽默又显得很“二”的小爸爸于果的言语也随处可见哲理的闪光, 如于果有这样一句台词:“他教会了我一件事, 爱就是要在一起, 今天我站在这里, 我还学会了一件事, 爱就是容忍。我儿子一直在包容我, 等待我改错, 就是无条件的在爱我。”于果真挚的话语是一个小爸爸在明白责任和爱之后对生活的理解, 对爱的理解, 是在面对突如其来儿子这一过程中成长和经历的沉淀, 是对生活的感悟。

(二) 言语充满了对婚姻的思辨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都市情感剧中爱情是主线。在都市中, 面对物质诱惑和现实考验, 都市男女的爱情观各有差异。在都市情感剧中, 语言的对白里是对爱情的反思, 是对人性的探讨。生活在当今解构的时代里, 人们呼唤的是“重估一切价值”, 爱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物质”淹没。爱情如何在现世生活中遗世独立呢?

热播剧《咱们结婚吧》讲述“恨嫁女”杨桃和“恐婚男”果然趣味横生的爱情故事, 呈现了两个心灵受伤的大龄青年面对现实、重树信心的励志爱情。语言对白里是对爱情的定位, 是对爱情观的反思。在该剧中, 经典台词比比皆是:“婚姻就是照妖镜, 婚前甭管你怎么美好, 婚后全都爆露出来了!幸福不是你等就能等来的, 幸福是追求来的, 好男人好女人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在当今这个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代社会中, 这两句简单的言语足以启发人们去反思婚姻、反思人生。

(三) 言语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

爱情永远都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一种美好事物, 现代情感剧中关于爱情的台词可以称为“经典中的经典”, 在情感剧中我们常常感动于这样的对白:“真正对的那个人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不能在原地等待, 必须自己迈出那一步前进去找。两个人刚刚认识只是了解条件和经济基础, 需要两个人彼此的交往和沟通才能深入了解, 对方对自己的关心和态度与经济基础不矛盾”。其实人们应该感谢这些情感剧的对白, 就是这些富有哲理的语言在告诉快节奏下的人们, 爱情并不是刻意迅速消费的快餐, 这些经典对白其实反映了一种社会文化, 这种文化既与语言有关, 也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

二、探究都市情感剧语言哲理化的原因

(一) 对现实语境的解构

都市情感剧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更多的是因为其反映的是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关系通过戏剧所展现出来的真实情况。生活在都市中的现代人, 一方面能够感受都市带来的种种时尚和便利, 另一方面, 也因快节奏的生活和物质的丰富产生了自我的矛盾。在面对爱情、面对生活的时候总有诸多的感受, 却无力理清。还是以《小爸爸》为例:“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天生就会做父母, 也没有哪本书教会我们做父母, 是夏天一直在教我怎么做爸爸”。作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 无疑是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父母的, 生活的阅历不够, 但是在有孩子之后的成长却让于果逐渐长大, 他明白了为人父母应有的承担, 这是对生活的思索, 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现代都市剧把人们对生活的困惑搬上荧屏, 通过人物对白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来反映人物心理, 反映都市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结, 继而通过哲理化的语言将这种困惑解开, 将教育蕴涵在无形中, 将哲理性和思辨性体现在剧中。电视剧中的都市人面对都市的困惑, 他们用饱含哲理的个人言语来表达自我面对工具理性社会的思考, 继而引发观众的思考。

(二) 受众审美水平的要求

都市情感剧的主要对象是电视机前的受众, 受众的喜欢与否是该剧能否畅销的主要原因, 在此情况下, 编剧很大程度上会主动迎合受众。比如, 在情感剧中那些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台词都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这些台词感动了无数善男信女的同时, 关于婚恋话题也在网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通过人物语言对白所表达的朴实真挚的爱情观也成为很多网友的爱情观, 不少观众都表示找到知音了。这种哲理性的语言表达是对爱情、对生活的理解。剧中, 编剧直接通过人物的对白, 去追寻爱情的真谛, 这种哲理性也是该剧的魅力所在, 也是其引发思考、引发追捧的原因所在。

都市情感剧之所以能够感动电视机前万千观众的心, 主要是由于它里边人物的言语往往充满了浓浓的生活色彩, 而生活中的哲理随处可见。从都市情感剧的收看群体进行分析, 情感剧的主要受众是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人, 对于他们来说, 如果只是戏谑或者好玩, 已经不能满足其精神层次的需要, 必须在欢乐的同时能够带给他们种种思考, 才能达到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要求。因此现代都市剧也在哲理性和思辨性上苦下工夫, 以此来赢得观众的认可。

与此同时, 对于剧本的创作人来说, 也希望通过电视剧表达自己的思想, 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剧中的人物来实现的, 因此剧中人物的思辨性和哲理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分析都市情感剧言语特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 哲理性和思辨性是其语言的主要特色, 也正因为这种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都市情感剧才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这种语言特色既是满足观众审美的需要, 也是结合现实语境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宋立民, 敖慧仙.镜头语言的现代性颠覆——从《好想好想谈恋爱》看电视剧语言的话剧化倾向[J].戏剧文学, 2005 (12) .

[2]杨莉.美的乡村美的爱情——电视剧《乡村爱情》漫评[J].戏剧文学, 2008 (10) .

情感特色 篇5

关键词:演奏技巧,创作背景,音乐诗人

一、革命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练习曲是一种专门为锻练手指技巧而单独创作的曲子,是作曲家们针对某项技能而有意去创作的。并且音乐动机单一,旋律性也欠佳。但《肖邦练习曲》的问世却改变了这一现象。他的练习曲具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艺术形象尤为鲜明。

《革命练习曲》是肖邦在1831年创作的。当时波兰爆发了华沙革命,肖邦刚离开祖国不久,对祖国的危难十分担忧,急切想回国投入其中。1831年7月,他回国投入战争,经过奋勇抗战,革命还是被沙俄军队镇压。当听到了华沙沦陷的消息后,他义愤填膺、悲痛欲绝,他把自己内心的这些感情全部倾注到了音乐作品中,《革命练习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整个作品充满悲痛色彩,曲调激昂,仿佛是在呐喊心中的不快之感。

二、关于c小调练习曲的演奏技巧

作为肖邦练习曲的代表曲目,《革命练习曲》对弹奏的方法技巧也更为严格和苛刻。在乐曲刚开始,左手是快速、均匀、颗粒清楚的一串下行锯齿形音符,根据谱面标识,演奏出的效果应该是连接的,句首的音是最强的,起到以点带线的作用。三句下行音阶应该做到有条不紊、手腕放松、指法流畅。在平时练习过程中,要加强慢练的效果,甚至可以盲弹,将其弹得清晰、准确。接着,就会出现该作品的主题,是由右手来担任旋律声部的。因此,右手和弦要弹得坚定有力,特别注意附点音符的和弦连接。为了达到更完美的音响效果,可以适当借助身体的力量,以身体为“支点”,将主题表达得更富革命性、号角性(见谱例1)。

主题过后,是一段相对舒缓且具有歌唱性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悲痛。在短暂的平静过后,主题又一次出现,同第一次相比,则更为坚定,也预示着全曲的高潮(见谱例2)。

最后一段是整个作品中最抒情的地方,对手指触键力度的要求有极高的要求,必须保证旋律流畅,并且音不能虚。最后,双手弹奏出强有力度的下行音阶,用四个强有力度的主和弦结束全曲(见谱例3)。

三、演奏革命练习曲应注意的感情色彩

在本作品中,悲情色彩成为了最主要的情感因素。肖邦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誓死与革命抗争的心情,全部倾注在了这首作品中,试图用音乐的力量去号召人们共同与战争抗衡,充满了有力的民族气节。左手弹奏的上下行音阶呈现出强烈的悲愤失望之情,令听者为之振奋,似乎能体会到作者当时内心热血沸腾的情绪。结尾处,音乐逐渐变弱,旋律表现地较为悲伤,像是肖邦对命运的哀哭。终曲的音乐则表现了肖邦坚信革命胜利的信念。

四、结语

肖邦作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既传承了古典音乐的精致典雅,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自由奔放。他的诸多作品都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革命练习曲中》,肖邦不仅将演奏技巧运用地自如、流畅,而且还表现出了浓厚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这也正是他的“意蕴”之所在。只有用心体会这一切,才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丰富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实现在音乐道路上的全面发展与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月.“悲情肖邦”何以悲情——对肖邦音乐之悲情内涵的听辨、分析与解读[J].音乐艺术,2013,(3).

[2]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4.

[3]于润洋.悲情肖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4.

[4]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505.

情感特色 篇6

《文心雕龙》和《诗品》对楚辞语言特色的分析

1.《文心雕龙》对楚辞语言特色的分析

《文心雕龙》中提到历代学者的楚辞观。例如:淮南王刘安认为,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 可谓兼之。”这给予屈原《离骚》很高的评价。历代学者对《离骚》的看法不尽相同, 所以作者刘勰特作《辩骚》一篇来评价屈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引用了这些名家的看法, 认为对屈原的评价无论是好是坏, 都有些偏激, 所以提出了批评。“褒贬任声, 抑扬过实, 可谓鉴而弗精, 习元而未核者也。”这就是说看问题不深刻, 主观片面。刘勰这些批评都是很中肯的。他指出, “文辞丽雅”并不是屈原作品的缺点所在, 相反地, 辞采的华丽只是楚辞作品的风格和语言特色。“将核其论, 必征言焉。”也就是说, 评价是否正确必须要从屈原的作品实际出发。

刘勰认为楚辞固然比《诗经》略逊一筹, 然而却是“辞赋之英也”, 他指出对于屈原及其作品不能从是否引用儒家经典的标准来衡量, 而且在此基础上, 给了楚辞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 认为其气势超越了古人而文采盖世, 认为没有人可以达到如此的高度。

2.《诗品》对楚辞语言特色的分析。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五言诗的理论批评著作。在风格上, 它确定了三个源头———《国风》、《小雅》、《楚辞》。关于《楚辞》, 六朝文人对其的态度与汉代学者相比是有些不同的。汉人多注意屈原的忠君爱国之情, 将这种感情与政治相联系。而六朝文人则多从艺术表现方面加以体会, 与政治不甚有联系。从六朝文人的评论中, 表现出了一种倾向, 那就是“抽去屈子悲怆的政治内容”, 而是将屈赋作品作为表现强烈情感、摇荡性灵和辞采艳逸的美文加以欣赏。

《诗品》的突出特点就表现在他摆脱了以往文学评论观点对待作品是否依经立义的儒家观点, 他反对用典。他在序里说:“若乃经国文符, 应资博古;撰德驳奏, 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 亦何贵于用事?”并举出许多诗歌的名句说明“古今胜语, 多非补假, 皆由直寻”。

《文心雕龙》和《诗品》对楚辞情感特色的分析

1.《文心雕龙》对楚辞情感特色的分析

《文心雕龙》肯定了楚辞的以怨刺为主的精神实质和艳彩的辞赋形式。刘勰特别指出“楚国讽怨, 则《离骚》为刺”, 认为《离骚》是讽刺怨恨之作。整个楚辞都是以“怨刺”为感情抒发的基点, 尤其突出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和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将香草美人的意象结合诗歌作者本身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 从而更有现实感, 也会让人感到更加现实, 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赞同, 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2.《诗品》对楚辞情感特色的分析

钟嵘认为受《楚辞》这个系统影响的五言诗人很多。这个系统诗人的创作特点是怨而愤, 悲而少壮。《楚辞》一系列作品在怨愤凄苦的同时, 具有缠绵悱恻的特点。

《诗品》中还提到了班婕妤、王粲等, 钟嵘认为他们的诗皆源于楚风, 有着忧虑缠绵的特点。钟嵘认为诗人创作诗歌是主客体相互结合的产物, 既有“物之感人”的客观因素, 也包括“摇荡性情, 形诸舞咏”的抒发情感的主观作用。在这二者之间, 钟嵘更看重的是后者, 生活的矛盾和诗人坎坷不幸的遭际。从这点来看, 钟嵘品评《楚辞》派诗人, 虽对其诗歌形式或者其他的内容提出了异议, 但对这一系列诗人的诗歌风格特点还是基本肯定的。

关于《文心雕龙》与《诗品》对楚辞语言特色

及情感特色分析的比较

“体大而虑周”的《文心雕龙》中形成的刘勰的楚辞观和“思深而意远”的《诗品》中形成的钟嵘的楚辞观, 在本质上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 然而在语言特色、情感强烈程度上却各有特色。

1.从语言特色的分析来看, 《文心雕龙》与《诗品》有着共同之处, 那就是都肯定了楚辞辞采华美、艳丽的特点。例如《文心雕龙》不同意班固以屈原“文辞丽雅”作为作品缺点的观点, 认为评价作品就应该从作品本身出发, 承认他的语言特色。而《诗品》对楚辞语言特色的态度则更为明显, 它赞扬楚辞派五言诗人华美的辞采和艳丽的风格。

在对楚辞语言特色的分析对比中, 我们也看到了二者明显的不同。那就是针对文学作品是否需要引经据典的观点。《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立足点是基于儒家思想的, 而《诗》品完全摆脱了儒家思想对文学批评的影响。相反, 钟嵘十分反对文章用典。在文章是否用典这方面, 成为了两部书最大的分歧之处。

情感特色 篇7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1980年在南京、合肥、武汉等地开始, 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史。1996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则进一步规定了高等教育的法律的地位, 所以在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大背景下, 我们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大的跨越, 作为高等教育的类型, 它们与高等普通教育进行比肩相应的理念和定位。那么基于高职技术教育特色的“六维一体”素质教育创新研究, 则进一步加速了基于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的特色职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究。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

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观念, 消除学科型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的标准, 根据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特征, 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改经验, 以全新的教育的观念作为精神指导, 同时以劳动市场作为导向, 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其真正的核心, 所以我们需要构建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 同时把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作为课程当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的标准, 这样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一门课当作评价考核的标准,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并使其能够具备普遍的应用和相应的推广价值。

三、基于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特色的职业指导

(一) 提高学生面对未来的困难心理承受力

这里所提到的心理素质的侧重点不仅仅是学生对今后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可以帮助其在职业困难中能够获得更好地面对困难、提高自我调整的能力。大学生走出社会, 就需要面对职场上的所有困难, 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大学生不但需要提高个人的技术, 尤其是高职技术人员, 由于缺少经验, 工作岗位就需要从底层员工做起, 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并不能够接受这一点, 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自尊心所致。

很多大学生好高骛远, 并没有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从而导致许久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就是没有很好地认清自己的能力, 手高眼低, 从而导致高不成低不就。

(二) 增加高职技术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

我们知道在社会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就需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把困难和挑战抛之脑后, 如果一旦从事一份职业, 就需要根据自己当初的目标, 开展自己的工作。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的时候, 更重要的强调要强化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的特色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因为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是高职生由学生到职业人角色转变的必要条件, 只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 才能将企业生死与自身的规划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 才能让企业的员工团结在一起, 克服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困难。

因此, 加强高职技术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 对高职生快速适应未来职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职业不仅要求高职生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 还强调高职生要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 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具备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 认同企业的文化, 将企业文化的精髓当作是自己工作的指南针。

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培养, 并构建一个成才的机制, 加强高职技术人员的创业能力的培养, 对于创业教育、创新精神和成才机制等所需的实用知技能进行重点的培养。同时高职院校和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帮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学有所成, 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 同时针对一些认为自己具备自主创业的学生, 则扶持他们进行创办各类经济实体, 并跟踪辅导, 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适应性强和个性特长鲜明的高素质人才, 优化社会人才结构。

四、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的考核

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的考核实际上是高职院校针对学生课程进行的训练, 它主要是针对平时能力的训练和课程综合性的训练, 学生职能力的提高, 职业知识体系的构成却不是一蹴而就, 所以需要循序渐进, 通过日积月累的培养。因此, 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的培养也同样如此, 职业能力不仅仅是职业技术的提高, 而且需要职业价值取向、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构成, 所以职业能力的提高, 还需要进行其它素质的提高。

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训练环环相扣, 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 所以需要进行经常性鼓励和鞭策。另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其主观表现和能力证据 (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参加社会工作或者企业职业活动经历) , 对于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的培养同样需要科学的规范和经常性的锻炼。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的培养并不是单独的个体, 而是高职特色职业指导当中的组成部分, 它是高职课程成绩考核当中的一部分。

强化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的特色职业指导课程, 能够让高职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 反思职业, 定位职业, 形成职业态度、职业认知、职业情感, 养成职业认同, 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以更优异的状态投入工作。

五、结论

就业和自己创造的岗位能力与自身的素要有密切的联系, 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 加强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的培养, 才能够成为复合型人才创造一个就业的机会, 对于现代高职技术专项学生来说, 在今后的择业和创业的过程中综合能力非常重要, 只有迎合现代人才的模式和现代的人才观, 才能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同时, 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使自己成为一个精通一门专业的“专才”, 加强交叉学科的学习, 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以挑战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

摘要:突破传统课程教学的观念, 消除学科型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 根椐职业教育发展过程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我们借鉴国内外教改的发展经验, 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指导, 这样可以以劳动市场作为导向, 突出心理素质的培养, 探讨强化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的特色职业指导课程建设。

关键词:职业认同,职业情感,职业指导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毛俊生.藤球材料[M].2011, (12) .

[2]王霆, 唐代盛.国外就业能力框架和模型研究发展综述[J].2011.

[3]李强.我国优秀藤球运动员人格特征影响[J].2011.

[4]朱继光, 祝伟.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 2011.

[5]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转型: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A].南京师大学报, 2011.

[6]张高辉, 高耀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

[7]柳云飞, 周晓丽, 张素红.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全球视角下的教育与就业关系初步分析[A].前沿, 2010.

情感特色 篇8

一、充分认识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任何层次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积极推行情感教育, 既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又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 实行情感教育, 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国际国内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 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始终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2004年6月,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即16号文件)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重大问题做了明确规定。

《意见》指出, 要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概论”课教学就是向学生介绍、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 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 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比较中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使他们关心自己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逐步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人的心理活动依次要经历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理想信念属于意志的范畴, 它是以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学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懂得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并对自己的国家及国家建设与发展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才能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教育是激发爱国热情, 培育民族精神的前提。它依赖于我们在教学中对中华民族抵御外侮, 争取民族独立的光荣历史的正确解读, 依赖于我们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具体阐释。坚持以人为本, 以情感人, 贴近学生,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是情感教育的目的与功能的重要体现。

2. 实行情感教育, 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负有重大的使命。“概论”课就是一门融政治性、知识性、实践性和历史性为一体, 帮助大学生们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 指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问题,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促使他们形成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的课程。它不单纯是要求教师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信”与“不信”、“知”与“行”的矛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全新的视角洞察国际国内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 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学生的思想现状,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 遵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充分和有效发挥情感的教育功能。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教育的各种措施, 激发学生对教学涉及的相关内容产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 抑制和矫正不良的情绪情感。

二、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和方法

开展情感教育, 教师既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还应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和教学的预期目的。

1. 教师要为人师表, 赋予教学过程丰富的真情实感

(1) 教师必须有坚定的信仰。作为理论的传授者和思想的引导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要不断深入实际, 亲身体验党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师只有努力使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 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充满真情实感, 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2) 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密切关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注重理论教育的逻辑力量。不仅要站在历史思想巨人的肩上, 还要站在当代理论学术前沿, 更要有异常活跃的理论思维, 善于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

(3) 教师要赋予教学过程丰富的情感。正确的思想教育就是要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达到内化。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将情感的激发、情感的鞭策和情感的熏陶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在“概论”课中, 教师应着重将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渗透到课堂, 使其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同时教师还要满腔热情地去赞美祖国的传统文化, 讴歌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应将伟大人物的历史功绩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教师只有带着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厚感情走上讲台, 并且通过这种情感的渗透, 引起学生的共鸣。

2. 教学要“以人为本”, 结合学生的情感要求,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就是强调在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 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应大学生的各种需要,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中去。

(1)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不同的状况, 做好课前备课工作。针对商科院校的学生文理兼招的实际情况, 教学也应有所区别。我们要强化文科生的政治理论修养, 培养理科生的政治逻辑思维。在“概论”课中, 我们要教会学生用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客观地认识中国的国情, 理性地看待我国前进道路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性。针对学生渴望走向社会和追求自立的心理, 我们给他们介绍毛泽东等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获得真理的历程, 使他们懂得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性。

(2) 要针对学生情感上的不同问题展开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我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总结、提炼、发展而来的, 不但内涵丰富, 而且与现实联系紧密。在讲授伟人的生平简介时, 我们要着重详细讲述邓小平在两次被打倒的情况下, 是如何不计个人恩怨去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客观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尤其应着重讲述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是如何在艰难困苦和人生逆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坚定自己的信仰的。毛泽东多次受过“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排挤和打击, 仍能从容面对;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三落三起”, 屡遭磨难。但他们都胸怀大志, 具有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和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 他们不怕艰难、打不倒、压不垮的坚强意志以及置生死于度外、终身奋斗的奉献精神, 展现了革命导师的崇高品格、伟大胸怀、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这些知识无不充满着浓厚的情感教育因素, 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这对于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 价值取向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一次次的内心体验过程中, 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合情合理

(1) 强化实践教学法。理论来源于实践, 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赋予理论以鲜活的生命力。2008年, 我们组织全校学习“概论”课的学生参观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 并在学生中开展了“青年毛泽东求学之路的启示”主题征文活动, 并精选了41篇汇编成册。同时, 我们举行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论坛和建国60周年征文活动, 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社会考察, 走出校园, 走向农村, 走进厂矿、企业和社区, 拓宽教学场所, 有效地实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密切接触中, 充分地认识国情、了解民情,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巧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精选案例、认真组织、师生互动、注重总结。案例教学法现实性和针对性强, 同学们感兴趣, 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活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 学生是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者。讨论的主题可以是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 也可以是学生周边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在课堂上开展民主讨论, 使他们在辨析中增进学习, 明确是非, 逐步学会面对一切问题和挑战, 成为有独立人格、意志和思维的人。

总之, 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 而且能丰富和改善大学生的情感生活, 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是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步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 以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家嵋.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任伟, 李国良.论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5) .

[3]高原.浅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 .

【情感特色】推荐阅读:

情感版07-15

教育情感07-15

情感融入07-16

情感比较07-19

情感特点07-20

情感主义05-19

情感培育05-20

体育情感05-21

情感结合05-22

情感包装05-25

上一篇:化解教师压力下一篇:企业发展的道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