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药物合成

2024-10-03

米非司酮药物合成(通用4篇)

米非司酮药物合成 篇1

米非司酮 (片剂:25mg×6片/盒) , 上海医药 (集团) 有限公司新华联制药厂生产, 是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 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 但是因为用药的病人的身体素质有差异或者是其他的不确定性因素, 可能会导致药流失败或者是药流不全, 最终造成需要清宫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本院收治的86例使用药物进行流产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 探究影响使用药物成功流产的相关因素为2012年1月至12月之间因非病理性因素, 没有禁忌证, 并且自愿的要求通过药物来终止妊娠的身体健康的妇女。早孕者的年龄阶段是16~40岁之间, 有过停经的历史, 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检测为阳性, B超提示宫内妊娠。

1.2 适应证

(1) 停经日数在49d以内的正常宫内妊娠, 自愿要求采用药物流产的方法, 而无药物流产禁忌证者。 (2) 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高危对象, 如瘢痕子宫、哺乳期子宫及畸形子宫。 (3) 对人工流产术有恐惧心理, 或者人工流产术时曾发生人流综合征者。

1.3 禁忌证

患有心、肝、肾疾患及高血压者, 妊娠剧吐, 不能服药者, 患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 患有乳腺癌、卵巢癌等与甾体激素相关的肿瘤患者, 可疑宫外孕者, 带有宫内节约器而妊娠者, 距医疗单位较远, 不能及时就诊者。

1.4 术前准备

同人工流产术。B超检查, 排除宫外孕。

1.5 服药方法

连续2d, 上午8:00服米非司酮50mg, 下午8:00服25mg, ≤40℃温开水送服, 服药前后需空腹2h, 第3天早晨8点空腹到门诊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 门诊观察6h。

1.6 注意事项

药物流产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相对较长, 应建立术后随访制度。发现流产不全或者术后15d阴道流血不能干净时应及时手术, 清除宫内残留物。

1.7 流产的疗效有三个判定的标准[1,2]

(1) 完全流产:服用药物之后, 胎囊自动完整的排出, 或者没有发现胎囊完整的排出, 但是在经过B超的检查之后, 没有出现妊娠的图像, 出血自动的停止, 尿HCG阴性, 月经开始恢复到自然地状态, 子宫的大小也恢复正常状态; (2) 不全流产:服用药物后, 胚囊自然地排出, 但是在诊断的过程中, 由于出血太多或者是时间过于长而实施清宫术的病例; (3) 流产失败:一直到服用药物的第八天仍然没有发现胚囊自然的排出, 经过B超检查之后, 证实胚囊在不断的增大, 胎心搏动存在者为继续妊娠, 胎心停止发育最终采用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者, 都为药物流产失败。

2 结果

2.1 孕周与药物流产的关系

孕≤7周的62例病例中, 不全流产以及失败者有3例, 占4.8%, 孕周>7周的是24例, 不全流产及失败者有2例, 占8.3%。

2.2 孕次与药物流产的关系

单次孕产的66例中不全流产及失败者有2例, 占3.0%;多次孕的20例中, 不全流产及失败者有3例, 占15%。

2.3 子宫的位置与药物流产的关系

子宫后倾后屈有32例, 不全流产及失败者有5例, 占15.6%, 子宫前倾与正常位置54例, 不全流产及失败者2例, 占3.7%。

2.4 服药方法与药物流产的关系

<40℃开水服药者56例, 不全流产及失败者2例, 占3.6%。>40℃开水服药者30例, 不全流产及失败者5例, 占16.7%。

3 讨论

米非司酮作为孕酮拮抗剂, 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 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力[3]。米非司酮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米索前列醇有兴奋子宫肌、抑制子宫颈胶原合成的作用, 两药合用流产成功率可达90%~95%。

3.1 孕周与成功率

孕周>7周者药物流产不全以及失败率明显高于孕周7周以下的病例。原因可能是因为孕龄时间越久, 孕囊就会越大, 体内的孕酮就会越高, 蜕膜越多, 米非司酮就可能不能有效地对抗, 经常造成使用药物流产的失败。

3.2 孕次与成功率

孕产次数越多, 药物流产的失败率就会越高。人工流产术可以引起子宫内膜机械性损伤, 术后可发生子宫内膜炎, 使再次妊娠后蜕膜发育不良而导致胎盘粘连, 流产的次数越多, 就会增加子宫内膜感染和损伤的机会, 导致胎盘粘连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再次妊娠行药物流产时蜕膜不容易彻底的排出, 造成不全流产。

3.3 子宫的位置与成功率

后倾后屈位置子宫的药物流产失败率大于前倾水平位置子宫, 原因是由于前倾的水平位置子宫, 由于重力的原因, 蜕膜以及孕囊容易排出到子宫外部, 而后倾后屈子宫就不容易排出。而且后倾后屈位置子宫的宫腔与子宫口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角度, 造成产轴不正, 缺乏节律性收缩。

3.4 服药方法与成功率

>40℃水服药者失败率明显高于凉开水服药者, 其原因可能是药物遇到高温结构破坏, 药效降低, 血药浓度下降的缘故, 导致药物不全流产及失败。

药物流产时一种非手术的流产, 虽然安全有效, 也不能替代手术流产, 只能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 充分认识服药前咨询和服药后随访的重要性,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确保妇女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史锦云, 刘嘉茵.妇产科学[M].武汉: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259.

[2]周媛祚.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临床应用[J].黔东南民族技术学校学报 (综合版) , 2005, 1 (4) :76.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585.

米非司酮药物合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接收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9~40岁,平均(25.6±3.5)岁,停经均不超过7周,所有患者均为宫内早孕,胚囊平均直径在25 mm以下,均无药物流产禁忌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年龄、孕次、孕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每日9点及21点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用药前后禁食2 h,连续用药3 d。第4天试验组将0.6 mg米索前列醇置于阴道后穹窿处并卧床1 h后在观察室休息。对照组口服0.6 mg米索前列醇,用药前后禁食2 h,并在观察室休息。两组待胚囊排出后进行肌内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1 h,若阴道出血量不多则可离院,出院后每日口服益母草膏2次,10 g/次,口服氟哌酸胶囊,2粒/次,3次/d。半个月后入院进行B超检查并观察阴道出血情况,若出血情况仍存在,则口服宫血宁胶囊,2粒/次,3次/d,连续服用一周后若阴道出血情况仍存在则采取刮宫处理;若口服米索前列醇6h后胚胎仍在宫内,未出现活动性阴道出血者可离院,在组织物排出后及时来院,未见排出物者一周后进行B超复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用药后,胚囊自行排出,未经刮宫且阴道出血可自行停止的属完全流产;用药后胚囊自行排出,但出血量过多且出血时间较长等采取刮宫,刮出物经过病理检查确认为妊娠蜕膜组织或绒毛组织的属不完全流产;用药后一周未见胚囊自行排出,经B超检查胚囊仍在宫内的属流产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流产效果比较

试验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药物流产主要适用于怀孕7周之内的女性,但是药物流产的成功率取决于多个因素,因此在药物流产之前了解其不良反应、最佳时间等是极为必要的。除此之外,合理有效的用药方式也是提高流产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

本研究中,阴道后穹窿用米索前列醇组患者完全流产率显著高于口服用药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口服用药组(P<0.05),可以看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时采用米索前列醇放入阴道后穹窿给药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完全流产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不同用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接收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口服米非司酮,试验组米索前列醇放入阴道后穹窿,对照组患者口服米索前列醇,对两组流产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完全流产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时采用米索前列醇放入阴道后穹窿给药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完全流产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配伍用药,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沈力.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疗效研究[J].健康必读,2012,11(9):262.

[2]林珏莹,陈曙.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7):913.

米非司酮药物合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抽取180例我院就诊的需要终止妊娠的孕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孕妇中已婚者38例, 未婚者52例;孕妇年龄18~42岁, 平均年龄 (26.4±1.8) 岁;孕周12~23周, 平均孕周 (16.7±1.2) 周;未产妇49例, 经产妇41例;体质量43~68kg, 平均体质量 (50.3±2.4) kg;观察组孕妇中已婚者36例, 未婚者54例;孕妇年龄18~41岁, 平均年龄 (26.3±1.6) 岁;孕周11~24周, 平均孕周 (16.9±1.3) 周;未产妇51例, 经产妇39例;体质量44~67kg, 平均体质量 (50.5±2.3) kg。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生产情况、体质量、婚姻状况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 (P>0.05) , 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引产方式

采用常规方法, 羊膜腔注射乳酸依沙吖啶100mg。

1.2.2 观察组引产方式

口服米非司酮, 每日2次, 第一次剂量为50mg, 第二次剂量为25mg, 服用2d, 最后一片米非司酮服下后6h, 服用米索前列醇, 每次600μg[2]。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引产效果、胚囊排出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引产效果评价方法

成功:孕妇服药后, 胎儿及附属物已经完全从其体内排出, 且孕妇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孕妇服药后, 只有部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其体内排出;无效:孕妇服药后胎儿及其附属物都没有排出, 需要改用其他方式进行引产[3]。

1.5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 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s) 表示计量资料, 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当P<0.05时, 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引产效果

对照组经乳酸依沙吖啶引产后有22例孕妇药物引产成功, 有54例孕妇药物引产有效, 有14例孕妇药物引产无效, 药物引产有效率84.4%;观察组经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引产后有51例孕妇药物引产成功, 有37例孕妇药物引产有效, 有2例孕妇药物引产无效, 药物引产有效率97.8%。两组孕妇药物引产效果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1。

2.2 胚囊排出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

对照组孕妇服药后 (30.46±0.61) h胚囊排出体外, 观察组孕妇服药后 (2.84±0.47) h胚囊排出体外, 两组胚囊排出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孕妇引产后疼痛症状持续 (34.26±2.22) h, 观察组孕妇引产后疼痛症状持续 (5.16±1.03) h, 两组疼痛持续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孕妇引产后 (56.27±4.21) d月经恢复正常, 观察组孕妇引产后 (31.85±3.64) d月经恢复正常, 两组月经恢复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孕妇引产后 (59.16±3.03) d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观察组孕妇引产后 (35.28±1.97) d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两组机体功能恢复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2.3 药物不良反应

有17例对照组孕妇对引产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该组不良反应率为18.9%;有2例观察组孕妇对引产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该组不良反应率为2.2%。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米非司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受体水平拮抗孕激素类药物, 该药物主要可以作用于患者的子宫内膜, 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与孕酮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反应, 产生相对较强的抗孕酮作用, 从而使孕酮的作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使蜕膜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绒毛继续受损、剥离等反应, 进而使绒毛促性腺激素的实际水平显著下降, 使黄体的溶解度加大, 从而使依赖黄体维持的妊娠以失败告终, 进而导致孕妇流产。同时该药物还可以作用于孕妇的宫颈, 使宫颈处于一种扩张和软化的状态, 对宫颈成熟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米索前列醇是临床上常见的前列腺素的一种衍生物, 对子宫颈具有非常明显的松弛作用, 使宫颈充分软化, 宫口进一步扩张, 同时可以使子宫收缩能力显著增强, 其宫缩作用与生理性宫缩非常相似, 发动规律宫缩进而达到药物引产的最终目的[5]。

参考文献

[1]钟杨英, 曾春莉, 曾慧玲.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676例临床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1 (16) :112-113.

[2]郁志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15 (33) :134-135.

[3]杨娅娅, 王淑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2周妊娠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4 (4) :134-135.

[4]李树森.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 2010, 15 (40) :163-164.

米非司酮药物合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在该院行药物流产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7.4±6.1)岁,孕周6~10周,平均(8.1±1.6)周。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3±7.3)岁,孕周6~10周,平均(8.3±1.8)周。在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复方米非司酮片(国药准字H20040365,每片含有米非司酮30 mg,双炔失碳酯5 mg),连续2 d1片/d,第3天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国药准字H200845980.2 mg/片)600μg;对照组:米非司酮片(含珠停,国药准字H10950347,25 mg/片),25 mg/d,Bid持续用药3 d,第4天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完全流产:最后1次服药后24 h,孕囊自阴道完全排出,超声检查显示宫内无残留,无需清宫,转经正常;不全流产:最后1次服药后,孕囊未完全排出,宫内残留组织,需开展清宫术;流产失败:最后1次服药后3 d,仍未见孕囊排出,超声显示宫内孕囊完后,转为人工清宫术[2]。同时,观察两组孕妇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时间,统计流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流产后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孕妇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时间、流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监测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6.0%(8/50),对照组为30.0%(15/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单方米非司酮和复方米非司酮均为临床常用抗早孕药物,但较多文献认为两者早孕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尚存在一定争议。该研究对两者流产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复方米非司酮完全流产率更高,达到了94.0%显著高于单方米非司酮,提示复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效果更好,复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近年来,关于单方米非司酮用于药物流产的文献报道显示:早孕完全流产率仅为74%~83%,而流产失败、不全流产转为清宫术治疗加重了女性的痛苦和创伤;但复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较该药单方完全流产率提升10%~20%,相对理想,而该次研究结果达到了94.00%,可知复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更为可靠[3]。国内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单方米非司酮流产不完全率高、流产后流血量多且持续时间长等弊端逐渐显露,而以单方米非司酮基础的复方制剂有助于改善这一问题[4,5,6]。双炔失碳酯属于抗早孕药物,其与米非司酮配伍协同抗早孕效果提升明显,促进孕囊排出作用增强,抗早孕效果优于米非司酮单方制剂。该次研究也发现,复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者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时间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与文献研究一致[7],提示复方米非司酮流产完全、安全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米非司酮药物本身属于一种较为安全的抗早孕药物,复方米非司酮片中添加的双炔失碳酯剂量较小,因而安全性较高,较多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复方米非司酮,以轻度的恶性呕吐、下腹痛等胃肠道反应为主[8]。该研究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仅为16.0%,对照组则高达30.0%,与上述文献研究一致。可知在安全性方面复方米非司酮应用价值较高。复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需搭配米索前列醇使用,需注意在后者用药后,较容易出现腹痛症状,与米索前列醇刺激产生宫缩相关,同时也可能加重胃肠道不适、皮疹、头晕等不良反应症状,需在米索前列醇用药后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药物流产中应用复方米非司酮流产效果较为理想,流产后流血量及持续时间相对较少,临床疗效优于单方米非司酮。受研究时间限制,该次研究仅对药物流产后近期疗效进行了总结,仍需追踪随访患者远期疗效。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米非司酮与复方米非司酮用于药物流产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该院行药物流产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药物流产:对照组采用单方米非司酮,观察组采用复方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流产结果、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时间,统计流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孕妇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时间(流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6.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流产中应用复方米非司酮流产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复方米非司酮,单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双炔失碳酯

参考文献

[1]薛海峰.米非司酮配合舌下含服低剂量米索前列醇的催经止孕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167-168.

[2]王爱珍,丁吉丽.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合用在早期药物流产中的效果探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6):1231-1232.

[3]潘蓉蓉,孙留花,张玉红.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合生化汤药物流产90例的疗效观察[J].药物与人,2014,27(6):181.

[4]何小娟.复方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3(1):146-147.

[5]黄瑶.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法用于稽留流产10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15-16.

[6]王化春,徐恩文.复方米非司酮及单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稽留流产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23):44-45.

[7]王锐.复方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用于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6):202-203.

上一篇:绝对值型编码器下一篇:汽车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