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贮运

2024-10-10

生产贮运(共7篇)

生产贮运 篇1

绩效考核是目前企业管理行为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管理行为, 但往往存在由于每个人的工种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工作量有差异等因素影响, 造成考核结果缺乏说服力, 职工意见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结合贮运系统生产运行特点, 对生产运行管理人员建立了一套绩效考核体系, 经过3年的实践, 取得了一点经验。

一、贮运系统的生产运行特点及现状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贮运部属于连续作业的生产运行部门, 生产上与各个装置紧密相连, 管理范围包括罐区和火炬装置, 是原油和产品输转集散地, 承担着原材料和石油产品输送、产品调和、瓦斯平衡等, 拥有各类储罐约240台, 总库容约149万立方米, 员工总数385人, 生产运行管理人员36人。

二、生产运行管理人员的现状

石化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特点, 从业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要求都很高, 特别是处于管理中间环节的生产运行管理人员, 起着承上启下、落实实施的作用, 这个群体工作绩效的好坏, 直接影响了作业部生产指令的落实。

贮运部现有各类管理人员36人, 分布在6个作业区域及1个综合管理组。按专业不同又分为工艺员、设备员、安全员、统计员、劳资员、办事员等。由于管辖区域不同, 分工不同, 可比性不强, 要甄别每个人的绩效情况就显得非常困难, 也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的评价、晋升、年度奖励等。

为此, 我们建立了一套贮运系统生产运行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考核评价体系介绍

1.管理人员分组

将管理人员按日常工作职责所在区域分为7个组, 即6个区域和1个综合管理组, 每个组大约有3~5名管理人员。

2.考核组组成及分工

考核评价组由日常负责分配任务的各区域主管、党支部书记及班组长组成。区域主管负责对管理人员每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党支部书记负责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表现状况进行评价, 班组长负责对管理人员服务班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3.考核分数组成

管理人员的考核采取区域月度考核与领导班子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月度考核分占70%, 领导年终考核分占30%, 另加上适度的奖励性加分。

月度考核分由考核人根据个人在月度的表现, 对本区域人员 (3~5人) 进行排名, 表现最好的排第一名, 对应一个排名分数。相应的其他人排第二、第三名等等, 依次对应不同的分数。统计人按月度考核分计算公式进行加权计算, 得出每一位管理人员的月度考核分数。

月度排名得分对应为:第一名8~7.5分, 第二名7.5~7分, 第三名7~6.5分, 第四名6.5~6分, 第五名及以下为6~0分;如果月度表现不称职, 可以打0分。综合组人员由各考核人直接打分, 分值为8~6分, 如果考核情况为不称职, 可以打0分, 打分后加权计算的得分, 为月度得分。

月度考核分计算公式:

(1) 月度考核分=45%区域主管分数+35%设备主管分数+10%横班书记分数+10%班长分数。

(2) 综合组统计人员的月度考核分=30%综合组长分数+35%关联区域主管分数+15%关联设备主管分数+10%横班书记分数+10%相关班长分数

(3) 综合组劳资、办事员月度考核分=10%东一区区域主管分数+10%东二区区域主管分数+10%西一区区域主管分数+10%西二区区域主管分数+10%收转区区域主管分数+10%工业站站长分数+10%横班书记分数+10%罐区设备主管分数+10%工程组设备主管分数+10%收转区设备主管分数

(4) 班组分数由各班长对被考核人进行打分, 按对应分数段打分之后平均, 得到被考核人分数。

4.年终考核

年底由作业部领导班子对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分, 公式如下:

年终考核分=30%部长分数+10%副书记分数+20%工艺副部长分数+20%设备副部长分数+20%安全总监分数。

5.加分项目

年度个人加分最高为3分, 加分项目如下:

(1) 宣传稿件每人每年投稿被采用, 一篇加0.5分, 多投被采用一篇加0.1分。本项最高加1分。

(2) 每年需完成本年度工作总结, 交主管领导备案, 作为本项目起评条件。每人每年完成一篇专业技术论文、政研论文或QC成果等, 可加1分。论文、QC成果参加分公司及分公司以上级别评比获奖的, 获得三等奖再加0.5分, 获得二等奖以上, 加1分, 同一篇文章只加分一次, 取获奖最高级别加分。本项最高加2分。

(3) 每人每年提出并实施完成一条合理化建议, 完成一条加0.5分。从第二条开始, 每多提出并完成一条, 加0.1分。本项最高加1分。

(4) 荣誉奖励:获得年度分公司级别以上的个人或集体荣誉的 (管理或技术类) , 个人项目加2分, 集体项目按参与人平分, 总分5分。本项最高加3分。

(5) 兼职工作:本专业岗位以外, 兼职工作优秀的, 加0.5分。本项最高加0.5分。

(6) 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工奖励, 计算在广州石化工作的工龄, 每满五年, 加0.1分。

6.年度考核分计算

年度考核分=70%月度考核总分+30%年终考核分+加分项目

7.其它补充条款

(1) 补休、探亲、病事假、产假、工伤等造成不在岗的, 不在岗期间的分数计算办法:本月度不在岗时间一个月内的, 按原方案, 在原来区域进行评分;不在岗时间超过一个月的, 不在岗期间的分数取全体管理月度考核分平均分及个人在岗月份考核分的平均分中较小者作为不在岗期间分数;工伤、病休不在岗时间超过一个考核年度的, 本年度不参加考核。

(2) 临时岗位调整、借调等, 时间在15天内的, 按原方案, 在原来区域进行评分;时间超过15天的, 由现区域进行评分。

(3) 出差、学习等公派外出的, 由原来区域进行评分。

四、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

1.每月公布月度考核结果, 单位领导对考核“不称职”或成绩较低的人员要进行教育和帮助。

2.根据年度考核结果, 确定“优秀”人员名单, 进行年终兑现奖励。

3.根据年度考核结果排名从高到低的顺序, 确定下一年度主办一资格, 符合主办一任职条件的主办二, 工资、奖金同时调整为主办一。

4.在年度考核排名中, 没有取得主办一资格的原主办一人员, 奖金按主办二发放。

5.年度考核分数低于60分的为不称职, 下一年度奖金按主办三发放。

五、绩效考评情况总结

贮运部从2013年开始运用这套绩效考核体系, 2014年在201年度考核结果的基础上, 调整了5名管理人员的主办一资格;201年又调整了2名管理人员的主办一资格, 实现了“严考核、硬兑现”, 调动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每年我们都会根据实际运用的情况, 对考核方案进行跟踪调整。

摘要: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一种, 文章结合石油石化行业贮运系统生产运行的特点, 根据每个工种之间工作量不同、可比性不强的现状, 提出了根据个人综合表现排名次的方法, 对绩效考核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贮运系统,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探索

参考文献

[1]赵曙明.绩效考核与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2]贺清君.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整体解决方案[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4.

秦安蜜桃贮运保鲜技术 篇2

秦安蜜桃品种多, 品种间的贮运性差异大, 较耐贮运的早熟品种有仓方早生、沙红桃等;中熟品种有北京7号、秋玉、岗山白等;晚熟品种有北京9号、绿化33号、八月脆等。严格按照DB62/T1672-2007《秦安蜜桃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蜜桃生产, 以保证蜜桃绿色、安全、卫生。

2 采摘

2.1 采摘时间和方法

分期分批采摘, 以晴天早晨为好, 最好在上午10:00前采完。先用手心托住桃子, 将桃子满把握住, 再向一侧轻轻一扳, 就可采下, 然后轻轻的放入垫有保护麻布的采果框。采收时果实应尽量带果柄。

2.3 成熟度

大于2000km保鲜贮运的秦安蜜桃应选择七成熟或八成熟果实;小于2000km保鲜贮运的秦安蜜桃应选择八成熟果实。

七成熟果实底色已由绿色即将转为白 (淡) 绿色, 果实已充分发育, 果面基本无坑洼而平展, 但绒毛较多, 去皮硬度在8.0kg/cm2以上,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2%。

八成熟果面绿色已减退成淡绿色 (发白) , 绒毛减少, 着色艳丽, 果肉丰满、稍硬, 果实风味已经基本表现出来, 去皮硬度在7.0~8.0kg/cm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4%。

3 分级、包装

采用人工分级法, 先去除病虫果和机械损伤果, 然后按照大小、色泽进行分级。300g以上为特级桃;200~300g为一级桃;200g以下为二级桃;100g以下为普通桃。一般采用5kg和10kg的2层有隔档薄膜内衬塑料筐或纸箱。国内长途运输多为泡沫网单果包装塑料筐, 运往香港和韩国等地的为海绵双层单果包装纸箱。

4 预冷

4.1 冷库要求、消毒

预冷冷库应设有专门的缓冲间和冷藏间。缓冲间供工人对果实进行分级、包装使用。冷藏间为堆码蜜桃进行预冷。用高效冷库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 用量为0.02kg/m2。冷库四角堆放杀菌消毒, 每堆0.5kg左右, 点燃后熄灭明火, 待浓烟冒出, 人员迅速撤离, 密闭6h。

4.2 冷库调试及试运行

蜜桃入库预冷前应对冷库参数及性能进行调适, 试运行1~2d。充分了解冷库的性能, 温度波动应控制在1~2℃, 调试和试运行期间闲杂人等不能随便进入冷库或者频繁的开启冷库门。

4.3 预冷

4.3.1 自然风冷

蜜桃进入缓冲间, 进行分级和包装, 采取自然风冷法, 使果实尽快散去田间热, 温度控制在10~15℃左右, 一般需要8~12h。

4.3.2 保鲜剂处理

自然风冷结束后, 按照每10kg放入1片聪明鲜的剂量, 将片剂包于餐厅纸或棉花中 (不可包的太厚, 太厚会影响有效气体释放) , 沾水后放入保鲜薄膜内衬中, 运入贮藏间。

4.3.3 冷藏预冷

保鲜剂处理过蜜桃运至贮藏间后, 打开箱口及薄膜内衬口开始冷藏预冷, 温度控制在0~4℃, 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 预冷时间为16~24h, 果心温度降至0~2℃, 达到运输条件。

5 运输

5.1 车辆要求

对冷链运输车的制冷性能进行检验和调控, 波动温度控制1~2℃之间。

5.2 装车码垛

预冷完成后, 要及时装车起运。装车时要做到快装、轻装, 采用井字形堆码, 保证车厢内的冷气均匀, 果心降温充分。

5.3 运输要求

装车完毕后, 立即开启降温装置, 且在运输期间不能关闭降温装置, 不能开启冷链车车门。运输过程中温度在9~13℃之间浮动, 一般冷链运输适宜温度是1~2℃, 最好不要超过12~13℃, 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

6 市场

6.1 果实指标

蜜桃经长途运输到达市场, 果实去皮硬度应在3.0kg/cm2以上,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以下, 货架期2~5d。

6.2 组织销售

了解蜜桃市场供求动态。蜜桃运至市场要及时组织销售。

摘要:为延长秦安蜜桃货架期, 拓宽销售地域, 近年来, 通过开展蜜桃贮运保鲜技术试验研究, 总结出贮运保鲜关键技术, 规范秦安蜜桃冷链运输及销售。

生产贮运 篇3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果品蔬菜贮运学”实验课除了可以起到验证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的作用外, 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对果蔬采后生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验教学巩固果蔬贮运主要技术和理论, 掌握果蔬采后生理检测技术和保鲜方法。“果品蔬菜贮运学”作为必修课程共计64个学时, 其中实验课时18个。现有的实验课模式基本上是“板书+讲授+实验操作”的传统套路, 为了新形势下培养高校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也为了使实验教学更加符合理论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充分配合课堂教学的目的, 同时随着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展开, 也需要对课程实验从教学内容、授课模式、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 进而起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校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一、创新实验课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中验证性实验居多,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需要, 需要增加探索性实验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 并积极转化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践和兴趣, 解决生活和专业学习中相关的问题。

现在我们的实验课已按照5+1模式运行, 即5个验证性实验+1个设计性实验, 目前正在向4+2 (4个验证性实验+2个设计性实验) 和2+2+2 (2个验证性实验+个选修实验+2个设计性实验) 模式进行尝试和改进。其中2+2+2模式类似于选修课的模式, 第一个2是学生必须完成的2个验证性实验;第二个2是学生从实验指导书上来选择2个验证性实验完成, 也就是提供多个可供选择的验证性的实验, 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来开设, 类似于选修课模式;第三个2是学生自行设计、由教师指导完成的设计性实验, 这样就相对增加了学生的自由度, 兼顾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喜欢程度, 发挥了实验课的核心作用, 值得尝试。

二、变革教学模式

(一) 编写实验指导书

一本内容适合、量身定制的实验课程教学指导书非常重要。内容适合是指课程内容在满足学生完成课程验证性实验需要的基础上, 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验证后设计的顺序, 适度增加学生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需求。学生在实验课前通过预习可以基本掌握实验教学目的、内容, 知晓重点和难点, 以便实验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研究, 同时在学生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过程中又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性, 而且也为学生的课外科研创新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目前高校有关该课程的实验教材比较缺乏,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根据学校和学院实际, 参考《植物学生理实验》等教材, 编写了《果品蔬菜贮运学实验和实习指导书》, 在课程实验运行中, 在学生实习的使用中反馈良好, 目前还在不断的更新和修改中。

(二) 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是“板书+实验操作”的教学模式, 教师先在黑板上板书实验目的、意义、内容和步骤以及思考题等, 偶尔会辅助于简单的示意图或者路线图, 然后是实验课教师讲授, 最后是实验操作。在教学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体现实验的重点、难点以及原理的动态示意, 随着学生群体的更换, 这种教学模式也显得比较落伍, 很难跟得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因此,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 向“多媒体+板书+实验操作”的教学模式转化, 充分发挥多媒体中各部分的作用, 形象地展示重点和原理部分动态模拟。例如在“果蔬呼吸强度的测定”的实验中, 进行Flash动画制作, 把教师预实验的情况展示给学生, 关键环节加以强调, 让学生对实验的了解更形象直观, 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实验中。比如在进行“果蔬一般理化性状的测定”实验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果蔬成熟衰老中的颜色变化做成电子版的色卡供学生浏览, 使学生更形象更直接地了解果蔬的成熟和衰老变化, 克服了实验室板书在色彩、静态等方面的不足。如果经费允许, 应该选择1-2个典型的实验, 全程动漫制作, 达到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进行实验操作并看到结果的水平, 起到普及实验常识的作用。

(三) 尝试网络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领域中,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 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 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3]。把实验教学内容做成PPT课件, 加上动画制作和实验难点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 学生可以在看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 结合网络资源提前预习, 强化了学生的知识容量, 熟悉了实验内容, 缩小了实验课讲授时间, 更多地增加了实验操作和动手的时间, 动态解决了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可以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式教学, 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堂时间里, 多提问、多实践, 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 增强了实践教学效果。

在实验课程结束后,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实验教学资源来完成思考题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深层次地进行回顾和总结, 提高学生对实验能力的掌握和熟悉程度。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

(一) 强化学生的实验参与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是实验安排人、授课人、准备人和监督人, 充当多个角色, 而本应是主体的学生却仅仅充当了实验验证者, 角色被动,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中, 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在高校实践教育中的作用。在教师准备实验的过程中, 邀请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中来, 在准备和帮忙中提前熟悉实验过程和环节, 培养兴趣、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通过课程实验的初步参与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爱科研、搞科研的兴趣, 把学生从实验室小助手逐步培养成为科研小助手, 直至在自己的科研上小试身手, 这也为学生主动进入实验室奠定了基础。

(二) 推行开放性的实验室工作模式

提倡进行开放的、人性化的实验室工作模式, 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时, 进行资源和设备开放,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提前进实验室实践和操作。同时因为学生是分组分批进入实验室的, 可以在教学中提倡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 便于教师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好苗子并进行独立培养。还可以通过实验小组、创新团队等形式让学生进入实验室, 实现自己的小课题、小实验, 把学生的兴趣从网络游戏中争取到实验室中来, 在实验室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过实验室的开放无疑也会增加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和安全隐患方面的担忧, 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但随着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 这将是不错的实验教学模式。

四、完善考核模式

现行实验课程考核基本上是通过实验报告来判定的, 且实验课程成绩也只占到该门课程的20%-30%, 没有更好地体现出实验课的重要性和比重。目前山西农大在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上已经建议学时数16个以上的课程实验单独开课独立考核, 使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单独把该门课程的实验课作为一个考核课目, 就可以从学生的互动环节、实验报告、操作能力、创新型以及团队精神等多方面来体现, 重在操作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测试, 促使大家更好地进行课程实验。按照实验室和课程教学模式, 把实验报告、互动环节、试验设计、动手能力能按照一定权重进行组合, 这样更客观, 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更好地带动了学生学习实验课的积极性。

一般学生做实验分组都是按照学号进行的, 建议学生按照兴趣和时间自由组合成小组或者团队进行实验课的学习, 改变传统教学中按学号分组的习惯, 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结合在一起, 在实验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特长, 更好地团结协作完成实验。同时在考核中加重对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的考核, 加强同学之间的团队能力培养, 教师不仅在课程教学中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同时也为学生在以后科研中的团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 实验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4], 只有通过改革和探索, 使实验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模式更加开放、考核方式更加科学, 才能使“果品蔬菜贮运学”实验课教学更加合理、科学和完善, 在增加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科研和工作需要, 这样学校就达到了为社会输送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兴华, 陈维信.果品蔬菜贮藏运销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2]李中勇, 李政红, 张媛.“园艺设施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0, (2) .

[3]邓重一.多媒体技术在大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 2005, (5) .

生产贮运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玉米浆:

实验使用的玉米浆液样品由孟州市佳润实业有限公司提供,500g或25kg,4℃冰箱保存。

1.1.2 菌种:

由河南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自主分离鉴定和保存,包括芽孢乳杆菌(Bacillus coagulans)、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badius)、球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蔬菜芽孢杆菌(B.oleronius)、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us)、Rummeliibacillus stabekis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鲁氏酵母(Saccharomyces rouxii)等[8]。

1.1.3 培养基:

实验使用的培养基有:LB、WJ(麦芽汁)、YMJ(玉米浆)、M17(改良)和MRS培养基[8],均在121℃、25min灭菌后使用。

1.2 菌株分离

将样品梯度稀释后,涂LB、WJ、YMJ、M17和MRS平板,28~37℃倒置培养,24至数日后计数;同时进行显微观察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挑取各稀释度优势单菌落(根据样品来源和目测选择)进行单孢分离,划线培养、传代和纯化,挑纯化单菌落至相应培养基斜面,4℃冰箱低温保存。

将各株菌分别挑取少许接入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摇床培养或平板划线培养,进行菌落形态观察、显微观察;同时收集培养物开展分子鉴定[6]。

1.3 发酵实验

将玉米浆原液充分混匀,分装成10kg/塑料壶,分别加入0.1%不同组合的菌悬液,混匀,旋好盖子使之微通气,室温共培养(25~30℃,郑州夏季,5月28日~7月28日),定期取样和观察,测样品的pH值、干物质、还原糖和粗蛋白含量等[9,10]。根据前期的优选结果,分6组组合进行处理,组合如下:①CK(不加菌剂);②ZT-NB-1+2h-331(1:1);③2h-331+Y1(5:1);④ZT-NB-1+Y1(5:1);⑤芽孢类混合菌(等量混合)+酵母菌(5:1);⑥ZT-NB-1+2h-331+Y1(2.5:2.5:1)。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分离鉴定与优选

经多次从LB、WJ、YMJ、M17和MRS平板上挑取单菌落,划线和液体培养,获得多株芽孢杆菌和酵母菌[6];通过优势性分析,确定了2株细菌:芽孢乳杆菌或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编号ZT-NB-1)、蔬菜芽孢杆菌(B.oleronius,编号2h-331)和1株酵母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编号为Y1)为玉米浆液共培养和发酵的主要益生菌。

显微计数表明,ZT-NB-1和2h-331为玉米浆中的优势菌,总数约1.4~1.5×108/mL;Y 1酵母菌约2.5 ×104/mL。

2.2 生物菌剂发酵玉米浆液实验

2.2.1 添加菌剂后玉米浆液的物理形态变化

各组样品每隔4d取样观察、检测,当培养至35~40d时,①号样品壶内液面稳定,没有气泡,气味微酸;②号处理壶内有少量气泡,具有发酵气味;③号、④号处理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样品体积明显增大,同时有明显的酒精发酵气味;⑤号处理壶有气泡和轻微酸败气味;⑥号处理壶内可见较多的气泡产生并伴有发酵气味。可见,高温夏季条件下,微生物菌剂处理玉米浆液的时间以35~40d为宜。

2.2.2 添加菌剂后玉米浆液的还原糖含量变化

注:表中括号内数据为与初始样品相比还原糖含量减少的百分率(%)。

从表1、图1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菌剂处理玉米浆液能有效降低玉米浆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还原糖不断降低,40d时还原糖含量下降23%以上,60d时的最大降幅为32.22%;菌剂组合以ZT-NB-1+Y1组合、芽孢类混合菌+酵母菌(5:1)和2h-331+ZT-NB-1+Y1(2.5:2.5:1)较好;考虑到气味、维护成本等因素,发酵时间似控制在40d时为宜;菌剂组合以ZT-NB-1+Y1为宜。

2.2.3 添加菌剂后玉米浆液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的变化

从表2、图2可以看出,生物菌剂处理对玉米浆液中的干物质含量没有太大影响。第2组、第3组略有上升,其他组略有下降。生物菌剂处理后玉米浆液中的粗蛋白含量略有下降,但下降不明显,可见生物菌剂发酵玉米浆液对粗蛋白的影响不大。

3 讨论

生物菌剂在玉米淀粉湿法制备工艺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多[11,12,13],然而,如何利用生物菌剂提升玉米浆液的品质和质量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注:“/”左边数据为CLS中的干物质测定值;右边数据为粗蛋白(CP)的测定值。

本项目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生物菌剂处理玉米浆液能有效保持玉米浆液的品质稳定,使用适当的生物菌剂(B.coagulans +S.cerevisiae)后,玉米浆液中的还原糖含量大幅降低,干物质含量基本没有变化,粗蛋白略有降低;尽管芽孢类混合菌与酵母菌Y1的菌剂组合还原糖降低幅度也比较大,但该组实验具有明显的腐败气味;因此综合多方面因素后认为,生物菌剂处理玉米浆液以芽孢乳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组合是比较适宜的。本研究首次确定了河南省玉米浆液贮运过程中适宜添加的生物菌剂和添加量等应用技术的可行性。

摘要:目的:筛选用于玉米浆液态贮运的生物菌剂和应用技术。方法:利用筛选到的优势菌系进行组合制成复合菌剂添加到玉米浆液中,模拟自然条件发酵培养并定期取样和观察。结果:玉米浆液贮运过程中添加适量的(0.1%)生物菌剂能有效保持和改善玉米浆液理化和生物性状,其中还原糖在40h时下降23%;菌数达1.5×108cfu/mL。结论:该研究证实玉米浆液贮运过程中应用生物菌剂的可行性。

生产贮运 篇5

果蔬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 是日常所必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也是人类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分。我国是世界果蔬生产大国, 水果和蔬菜总产量均居世界之首, 果蔬产业在农业和人民生活中占十分重要地位。我国果蔬栽培历史悠久, 种质资源丰富, 是世界上多种果蔬的发源地。尤其是我国特色果蔬因具有色香味独特、营养价值高、产值高和效益好等优势, 近几年来发展迅猛。但果蔬组织柔软, 含水量高, 极易腐烂变质, 不易储存, 采后极易失鲜, 导致品质下降, 甚至影响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果蔬产品保鲜和加工是农业生产的延续, 堪称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二次经济”, 在果蔬产业化发展方面尤其重要, 是果蔬贮藏、运输、流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据统计, 国外发达国家的果蔬采后损失率不到5%, 与之相比, 我国果蔬生采后管理工作因存在以下问题导致果蔬的腐烂损坏率占总产量的25%-30%***, 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农业经济的发展[1]。

1. 采后品质下降和腐烂严重

与快速发展的种植业相比, 我国果蔬采后现代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却相对较慢, 商品化程度低, 缺乏贮、运、销配套技术, 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绿色综合果蔬保鲜技术体系, 导致果蔬产品采后腐烂损耗大, 品质下降, 每年经济损失数千亿元[2]。

2. 滥用保鲜剂, 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 我国食品安全风波不断, 代表性的食品保鲜安全事件包括PVC食品保鲜膜致癌, 用作熏蒸保鲜竹笋、辣椒、生姜、龙眼和蜜饯的二氧化硫和保鲜大白菜的甲醛等多种果蔬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等事件。这些事件引起了全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污染物质的滥用已严重威胁到我国果蔬产品安全、国际贸易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阻碍了我国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3]。

3. 对果蔬采后保鲜和加工的投入不足, 重视不够

果蔬产品保鲜和加工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二次经济”, 发达国家均把果蔬产后贮藏加工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 如美国农业总投入的30%用于采前, 70%用于采后;日本采后投入则大于70%;我国采后投入小于25%。在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方面, 美国为3.7∶1, 日本为2.2∶1, 而我国仅为0.38∶1, 几乎是以原始状态投入市场, 这使得采前大量投入成本生产的果蔬产品中的相当一部分损失掉或者进入低水平消费, 浪费了大量果蔬资源[4]。

从全球形势看, 果蔬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在3个方面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果蔬产品生产和贸易发展迅速, 比重日益增长;二是各国对果蔬产品的卫生和质量监控越来越严格, 标准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贸易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卫生安全标准;三是果蔬产品保鲜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 要求果蔬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前, 应由权威机构按照通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加以认证, 获得一张“绿色”通行证才可进入国际市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 提高了保鲜技术和环境竞争“门槛”。与环境技术贸易相关的非关税壁垒日趋森严, 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农产品将失去国际市场。因此, 绿色果蔬保鲜技术的研发、集成、优化与应用是提高果蔬产品经济效益的基础和产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5,6]。

二、果蔬贮运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成效

国内外的果蔬保鲜技术主要是通过对蔬菜呼吸作用、微生物生长和内部水分的蒸发来实现的[7], 一般采用低温保鲜、辐照保鲜、气调保鲜等物理保鲜技术, 通过研制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杀菌剂等化学保鲜技术, 以及开发多糖类保鲜剂等生物保鲜技术进行保鲜。这些技术对果蔬保鲜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也存在技术单一、设备昂贵、有毒物残留等问题。因此, 安全、高效、经济的保鲜技术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1.国内研究工作历程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 针对我国果蔬采后的贮运保鲜技术发展瓶颈,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简称华南植物园) 以国家和广东省政府对荔枝果实贮藏保鲜需求为切入点, 研发出我国首个荔枝、香蕉、龙眼和菠萝等贮运保鲜技术和柑橘薄膜单果包装、果蔬专用保鲜膜和天然果蔬保鲜剂等专项技术, 率先实现了我国名特优水果商业化贮运保鲜, 为其它水果保鲜提供了源头技术。其中, “荔枝冷冻保鲜及果皮防褐的研究”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国内首个国家奖) 。进入21世纪以来, 在国家和省部等20余个项目的支持下, 针对我国大宗和特色果蔬产品的保鲜共性关键问题, 在对与果蔬品质衰老、劣变相关的关键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华南植物园加强了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开创了果蔬保鲜新途径, 研发出新型果蔬保鲜剂, 已有的保鲜单一因素控制技术, 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果蔬绿色保鲜技术体系, 并带动了国内外10多家企业发展, 明显促进了我国果蔬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主要研究成果

华南植物园在阐明果实衰老和品质控制的作用机制基础上, 加大了基础应用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力度, 科研人员奋力攻关, 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发明了一种柑桔果实酸腐病防治技术

酸腐病是柑桔上最重要的采后病害之一, 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2010年初, 广东柑桔主产区酸腐病发生率高达40%—50%, 对广东柑桔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华南植物园研究团队首次发现盐酸聚六亚甲基胍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能强烈抑制柑桔白地霉生长, 并在系统研究其抑病机制基础上, 研创了柑桔酸腐病防治新技术, 使柑桔采后酸腐病发生率减少了60%—80%。

(2) 创新和研发了多项绿色安全果实采后腐烂防治技术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腐烂是导致果蔬采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华南植物园研究团队获得了多种对水果采后真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生物源物质 (如茎泽兰等植物提取物和精油等) , 创新了水果采后保鲜处理工艺 (如烟剂型保鲜剂、杨梅和葡萄雾化保鲜工艺等) , 研创出防治果实腐烂的生物保鲜技术, 并在柑桔、杨梅、荔枝和番木瓜等果蔬品种上进行了应用, 采后腐烂率比传统保鲜技术减少了25%以上, 化学杀菌剂使用量减少了50%以上, 保证了控制果实腐烂的安全性。

(3) 发明了高效果蔬品质劣变控制技术

起源于热带、亚热带的果蔬具有呼吸代谢旺盛, 对低温、高CO2和低O2敏感等特点, 采后普遍存在衰老迅速、品质下降快、低温贮藏时易产生冷害等技术难题。针对上述问题, 研究团队从生物大分子氧化与修复、能量代谢、次生物质代谢与调控、信号分子合成与作用、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规律和生理应答机制等角度阐明了果蔬采后损失的机理及控制机制。在上述理论研究基础上, 研发出利用信号分子 (1-MCP、NO和Ai BA) 抑制衰老激素合成和诱导耐冷性的技术, 使这些果蔬 (柑桔、叶菜类、果菜类) 保质期延长了60%以上, 显著提高了果蔬保鲜效果。

(4) 研发和集成了多种果实的综合保鲜技术

衰老和腐烂是导致果蔬采后损失的根本原因, 二者相互促进。单一保鲜技术的效果有限, 难以使保鲜效果达到最优化。研究团队将单项技术成果集成, 研发了抗衰老、生物源防腐和保鲜工艺等综合配套保鲜技术, 使果实, 包括柑桔、荔枝、番木瓜、葡萄和杨梅等, 保鲜期比传统方法延长了60%以上, 商品率达95%以上, 确保了果实质量 (见图1、图2) 。

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是单项核心技术的源头创新和关键综合技术的集成创新, 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6件, 发表论文/专著章节85篇,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广东专利奖优秀奖和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等奖项5项;2人次分获国家杰出青年奖和国家优秀青年奖, 2人次分别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和担任973首席科学家、1人获广东丁颖科技奖, 2位博士生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通过专利授权应用、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 “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已在我国南方主要果蔬产区广泛应用 (见图3) , 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浙江、江苏、云南和贵州等省, 整体带动了国内外10多家企业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 使我国高值果蔬出口欧盟、北美和中东等国际市场, 成为“家乐福”、“沃尔玛”和“麦德龙”等跨国超市供应商, 累计保鲜果品超过500万吨, 出口100万吨, 新增销售额20多亿元、利税5.2亿元, , 创造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果蔬贮藏保鲜技术面临的挑战

当前, 在果蔬保鲜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 果蔬采后处理方面还仍面临一些挑战[8,9], 主要表现在:

第一, 果蔬腐烂高、商品率低下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主要在采收时缺乏可靠的成熟度指标, 贮藏时不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病害控制, 缺少等级标准等[5,10]。

第二, 传统的果蔬保鲜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果蔬的安全和品质需求[8,11]。例如, 化学杀菌剂一直是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主要处理方法;然而, 基于环境与健康等因素的考虑, 化学农药残留问题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包括我国果蔬常因农药残留不符合国际标准而在出口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3]。

第三, 一些早期发展的果蔬保鲜技术 (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苯菌灵和噻菌灵等杀菌剂、臭氧处理、高效乙烯脱除剂和脱除装置等) 正逐步被新的杀菌剂或新的保鲜技术所取代[11]。

第四, 随着果蔬保鲜技术研究深入和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一些单一的专项果蔬保鲜技术只适合某一类果蔬或特定贮运条件;但在实际情况下, 果蔬物流保鲜的各个环节及其相关的各个因素均十分重要[9]。

四、未来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

综合上述问题, 未来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应从细胞与分子上阐明果蔬成熟与衰老机理, 从而指导新的贮运保鲜技术的开发。

1. 生物防治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广阔

生物防治没有化学防治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也没有农药残留及化学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安全不确定性以及连续使用化学农药病原菌产生的抗药性等问题;同时, 由于生物防治具有贮藏环境小, 贮藏条件较好控制, 处理目标明确, 避免紫外线和干燥的破坏作用等优点, 因此, 生物防治具有明显的发展应用前景, 将会作为贮运保鲜综合技术的重要一环[3,5,11]。

2. 实用保鲜技术应注重商业的可行性与技术的有效性

目前, 商业应用的果蔬保鲜技术多种多样, 但从商业可行性与技术有效性而言, 实用保鲜技术推广应用还必须结合区域经济情况与果蔬种类、品种特性和生产成本等因素[9]。从长远来看,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需要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择培育对乙烯敏感性低的新品种。

3. 进一步加强我国特色果蔬保鲜技术的应用规模

考虑到我国果蔬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果蔬经济效益, 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特色果蔬保鲜技术应用规模, 增加果蔬出口, 并做好专利授权应用、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等, 增加就业人数, 进而提高果蔬产品的经济效益, 促进果蔬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河通.现代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的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 1995, 11 (1) :125-131.

[2]阮征, 吴谋成.我国果蔬贮藏保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2, 28 (5) :60-63.

[3]汪秋安.天然食品保鲜剂及其应用[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2 (3) :36-38.

[4]严灿, 刘升, 贾丽娥, 等.蔬菜冷链物流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 2015, 31 (4) :260-265.

[5]张敏, 范柳萍, 王秀伟.国内外水果保鲜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J].保鲜与加工, 2003, 3 (1) :3-6.

[6]葛毅强, 陈颖.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与科技支持[J].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 (2) :1-5.

[7]温书桓, 殷海波.水果和蔬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 2009, 29 (11) :18-22.

[8]Villa-Rodriguez JA, Palafox-Carlos H, Yahia EM, Ayala-Zavala JF, Gonzalez-Aguilar GA.Maintaining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After Harvest[J].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15, 55 (6) :806-822.

[9]Sivakumar D, Jiang YM, Yahia EM.Maintaining mango (Mangifera indica L.) fruit quality during the export chain[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1, 44 (5) :1254-1263.

[10]Schreiner M, Korn M, Stenger M, Holzgreve L, Altmann M.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horticulture products[J].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3, 163:63-69.

生产贮运 篇6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果蔬类食品在日常膳食中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在果蔬物流中,由于贮运条件控制不够精准、保鲜剂和催熟剂的不当使用等导致果蔬贮运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安全问题。学校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设置该门选修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果品蔬菜采后生理的基本规律,理解相关概念、原理和贮藏技术,使学生通过理论教学,掌握果品蔬菜贮藏运输中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果品蔬菜类食品安全贮藏运输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见,强化“果蔬贮运学”课程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果蔬类食品安全的认知强化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学生和平台构建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进行经验总结,并对今后的教学改革及思路进行探讨。

一、教师的教学

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讲授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课程的发展进程和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构建教学团队

课程教学中,加强老中青的结合,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本课程教学团队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带头人,团队梯队结构合理,老中青搭配,同时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和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教学会议、发表论文,及时进行课程教学进程、问题和经验交流总结,目前课程教学秩序良好。

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其讲课水平。组织教师在课余深入企业、果蔬流通市场等调研实践,从社会生活中总结重点知识,从科研中提炼精华,同时向大家关心的食品安全专题靠拢[1]。课程讲授中,结合专业和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和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统筹优化课程教学。例如,乙烯的生物合成中,结合催熟内容中催熟剂种类和剂量等涉及的安全性的问题,联系实际中人们对原产热带亚热带果蔬物流到北方后催熟造成的安全担忧来讲解,这样就把果蔬的采后生理、采后处理和物流等知识点整合成了一条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还要以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为契机,穿插进行教学,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了解生产实际的能力,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二)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1. 积极使用视频资源。

利用网络提供的视频资源,利用教师深入一线所得的调研资料,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生产实践材料,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生动、立体化,理论教学更形象。积极利用学生喜欢的微信、QQ等媒体软件,推荐和课程相关的链接与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拓展教学资源,拓宽传授知识的渠道。

2. 应用问题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结合地方特色,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授果蔬蒸腾作用的部分时,讲到影响果蔬蒸腾作用的因素时,引入问题“在蔬菜销售市场,常见小商贩往菜上洒水,是否合理”,加深学生对“贮藏环境中的相对湿度对果蔬蒸腾作用的影响”知识点的理解,既传授了课本知识,又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了实践中的问题,使知识点生活化,使现实问题书面化,一举多得。

(三)双语教学的强化

高校的双语教学是指在非语言类课程中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用英汉两种教学语言讲授专业内容的教学方式[2]。因为目前“果蔬贮运学”课程双语教学尚属于起步阶段,所以采取汉语铺垫式的双语教学,循序渐进,待学生接受双语授课的方式后,将稳步推进英语的使用,由静态的书面英语信息转换到静态与动态(有声)信息并用的方式实施教学。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英语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通过英文教材和参考资料,结合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截取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讲授,再利用提升的英语能力加强英文原著的阅读能力和知识领域的拓宽,使学生学习贯穿中外,专业知识更加丰富。

二、学生的管理

学生作为课程的受体和学习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否提高,因此,从考核、考勤、小班教学等方面入手,教师要调动作为课程受体的学生的积极性和最佳状态,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一)规范学生成绩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中,加大课堂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比例,课程考核成绩比例6—7∶2—3∶1,即理论课占60%—70%,实验课占20%—30%,课堂平时成绩占10%,通过优化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比较单一的考试模式,较大程度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以一张卷子定成绩的方式,更大程度地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验操作性。

(二)尝试小班化教学

缩小课程班级规模,进行小班课教学可以促进师生交流、完善选修制、强化教学管理和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有助于大学有效提升课程质量、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3]。山西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每届学生人数100人左右,尝试分成30—40人的小班进行教学,采用研讨式和交流式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间有深入交流和互动,通过持续交往师生逐渐相互了解,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足够的权限把握和调控课程进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和学生沟通,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这种效果会更好,学生有足够的动手空间及与教师的沟通时间,教学效果更佳。

(三)尝试学生实践教学讲课方式

引进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4]。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选取内容接近生活、易懂的章节,例如果蔬贮运各论部分,让学生分组查资料、备课、讲课,并展开讨论,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从被动听课转为主动授课,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查阅知识和传播知识,教师在讲课结束后进行点评和补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增强了他们的记忆力。

三、平台的构建

平台作为课程的承载者,为课程的实施和开展提供了条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目前“果蔬贮运学”课程已经形成了多个载体平台的有机结合,一是内容载体———理论课教材和实验课教材,二是实验载体———实验室,三是教学载体———PPT+黑板,三个平台有效组合在一起,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5]。“果品蔬菜贮运学”实验课除了可以起到验证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果蔬采后生理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教学巩固果蔬贮运主要技术和理论,掌握果蔬采后生理检测技术和保鲜方法。“果品蔬菜贮运学”实验部分有9个学时,3—4个实验,今后应增加设计性实验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做实验,增强其动手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构建课程教材平台

“果品蔬菜贮运学”课程目前所用教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兴华教师主编的《果品蔬菜贮藏运销学》,已经历经3次修改,为第3版,课本内容丰富,知识量大,适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使用。同时,我们为学生量身定编了实验教学指导书,难易适中,可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课程实验、毕业实习和创新实验使用[6]。

今后我们还需加强学生的课程实习,构建课程实习载体,向社会资源纵深发展,向果蔬贮运、流通企业靠拢,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去校企合作或者院企合作企业实习,使学生熟悉果蔬贮运物流实际操作和途中的安全问题,加强课程所学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三)完善多媒体教学平台

PPT文档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演示文稿,目前在理论教学中已经完全使用,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使书本内容立体化,丰富了课程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但是也不应忽视传统板书教学的作用,应做到板书和PPT的完美结合,积极带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留给学生课堂思考的空间。

综上所述,要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选修课“果蔬贮运学”的教学,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课程考核成绩管理办法,进行小班课和实践教学尝试,同时加强实验教学、教材和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优化构建,多方面入手,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换霞,张泽炎,张海生等.食品专业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2).

[2]康淑敏.从教学语言运用视角构建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以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为例[J].外语界,2008,(6).

[3]董礼,薛珊,卢晓东.本科课程评估结果群体特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2).

[4]张磊,柳红东.PBL教学法在食品原料学教学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2015,(3).

[5]李中勇,李政红,张媛.《园艺设施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2).

生产贮运 篇7

新鲜果蔬采收后带有大量的田间热, 同时还进行着旺盛的呼吸, 分解和消耗自身的营养成分, 释放出大量的呼吸热。田间热加上呼吸热, 使采摘后的果蔬温度升得很快, 加速了果蔬的成熟和品质下降。果蔬的生产是有季节性的, 为了满足人们淡季的需求, 也必需要有一定的贮存量;另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果蔬的新鲜度和营养要求越来越高……所有这些, 都需要果蔬在贮藏和运输期间能有有效的措施, 以保证其质量和减少损失率。从原理上讲, 被称为“第三次保鲜技术革命”的减压贮藏保鲜方法能最有效地解决果蔬贮藏保鲜的问题。

1 减压保鲜技术

1.1 基本原理

将果蔬置于密闭的承压 (承受压力为1 00 k P a) 容器内, 按规定降低温度后或在降低温度的过程中, 根据所贮物品的指标要求, 用真空泵将容器内的空气快速抽出, 使其内的空气含量减少, 密度降低, 进行减压降氧, 在保证适合温度的同时, 保持高精度而又适宜的低氧环境, 使容器内部维持适宜的湿度, 以达到长期保鲜的目的。

1.2 技术应用的难点

自2 0世纪6 0年代美国迈阿密大学S t a n l e y B u r g教授创造性地发明此方法以来, 已有近4 0年的历史。尽管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国家对此技术均给予较深入的研究, 但始终没能解决昂贵的造价问题, 大量的研究学说均建立在小型小规模的实验室基础上, 并未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企业经营中去。我国有不少果蔬生产企业敢于实践, 通过“依葫芦画瓢”的方法, 自制了各式各样的减压保鲜装置, 但贮藏效果和经济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大多数减压库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库内物品贮藏温度严重不均匀或温度无法控制。

2) 湿度的保证, 也就是加湿的工艺问题——怎么加湿和加湿量的决定。

3) 工艺管理: (1) 生产操作工艺程序制订 (不同产品有着不同的贮藏工艺) ; (2) 气体成份分析和对策 (二氧化碳、乙烯等) 。

4) 贮藏库总体设计: (1) 库体结构设计——容积和形状、进出料方式、热量交换传递的计算、结构强度和材料选择 (包括涂层材料) ; (2) 抽气方式、方法——接口位置形式、动力配置; (3) 运行可靠性设计; (4) 附属配备设备设计和选择。

5) 经济可行性的论证。

1.3 解决方案

1.3.1 库体结构设计

1) 采用Q 2 3 5材料制作, 取长方体形状箱体多个或并排组合, 以利于库内容积充分利用和减少制作成本;

2) 箱体壁板外采用波纹折板形式, 既可以克服大气压的均布外载荷, 又可以满足提高库体的热交换的效率, 从而保障库内品温均匀;

3) 内壁涂层:采用食品级标准, 附着力级强的涂层, 当然涂层喷涂之前先对箱体内外壁采用了喷砂和干式气体清灰处理, 确保金属库体长期不致锈损;

4) 采用端面全开方形孔进出料密封门, 目的在于方便进出货物。

1.3.2 抽气加湿、复压系统

1) 采用双级水环真空泵, 抽气管道接在有利于有害气体抽出的库体下端。

2) 加湿系统采用真空湿空气复压加湿方式, 同时在库体内采用了管道分压均匀喷气, 保证加湿均匀。

3) 库内复压采用不打开加湿阀门的方法, 直接让冷库内空气进入减压库。

1.3.3 运行可靠性保障

采用二道压力控制动作, 保证真空压力稳定, 不会产生库体在运行时接近绝压状态或零真空状态。

1.3.4 附层设备

1) 水环真空泵口采用了真空电磁带充气阀, 确保了真空状态下, 油蒸发不会污染食品, 同时能给真空泵卸荷, 保护了真空泵。

2) 库体采用小视窗和低压照明, 方便对库内状态的巡视和检验。

换句话说, 如果解决了以上这些问题, 就是一个完善而成功的减压库。专门设计、应用减压贮藏保鲜技术的保鲜贮藏库, 其主要系统和装置包括制冷、真空形成系统和贮藏库体、调控装置等四个部分, 集真空速冻、快速降氧、调节冰点、冷却抑腐为一体的功能, 可根据不同果蔬品种选择相应的参数进行贮藏。

2 5JB型减压保鲜贮藏库设计

2.1 5JB型贮藏库的组成

5 J B型减压库主要由贮藏箱、抽气系统、加湿系统、测量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2.1.1 贮藏箱

如图1所示, 箱体用Q 2 3 5钢板做成矩形结构, 外壁板折成梯槽形波纹, 既增加箱板刚性也增加导热面积。内壁局部加活动撑杆加强, 每平方米可承受1 00 kPa压力。内壁喷涂符合食品卫生级的油漆, 外部喷防锈漆和装饰油漆。箱体的一端装有约2 0 0 0m m×8 0 0 m m长方形箱门, 采用快扣开启, 门中心设有样品观察镜, 贮藏期内从外部观察或开箱门检测贮物质量十分方便。

贮藏箱的容积和横截面积是根据贮藏量、周转箱规格和热传导效果等因素确定的。同样的容积、不同的横截面积, 热传导效果是有差异的。该贮藏箱的设计容积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比较合理, 在实际使用中贮藏温度较为稳定, 设计是成功的。

2.1.2 抽气系统

抽气系统包括真空泵、阀门、管道等, 采用双级水环真空泵, 操作方便、真空度高、能耗省, 可直接抽取来自贮藏箱湿空气中的水分, 真空泵不会受到污染。抽气系统采用罗茨真空泵为前级泵, 增加高真空时的工作效率, 起到快速降氧的作用, 确保安全可靠。

2.1.3 加湿系统

1.藏箱;2.箱门;3.温度计;4.压力计;5.活动撑杆;6.微雾喷头;7.加湿装置;8.真空机组;9.控制系统

为了减少贮物在减压贮藏期内的失水, 就要把贮藏箱内空气含湿量达到接近饱和湿度, 不具备吸湿能力。5 J B型减压贮藏库顶部安装了多个微雾喷头, 外接贮水罐, 水温在-2℃时的饱和蒸气压Ps为0.53 kPa, 设贮藏箱和贮水罐全压力P为40.6 kPa, 在真空和低温下, 水蒸气的分压力Pv a p是很低的, 而相对湿度Ψ是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Pv a p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s之比的百分数, 其比值的百分数较大, 定性地说相对湿度较大。实际贮藏1个月的砂糖桔未发现有较大失水量或表皮干枯皱皮等异常现象。

2.1.4 测量与控制

在贮物的保鲜贮藏期间能够正确测量压力、温度、湿度、O2、C O2等所需参数, 并实现了设备运行自动控制。

2.2 保鲜库的主要技术参数

保鲜库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3 结论

5 J B型减压保鲜贮藏库:

1) 适宜中、小量, 易腐附加值高的果蔬贮藏, 极有发展前景。

2) 利用已有冷库环境温度的构思具有创新性。

3) 经实际贮藏1个月的砂糖桔保鲜质量与单纯冷藏和气调冷藏效果比较有明显进步。

4) 经长周期运行设备可靠, 符合贮藏工艺使用要求。

5) 在水果类农产品中应迅速发展推广应用, 延长新鲜水果市场供应货架期。

上一篇:checkpoint下一篇:全装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