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实验

2024-10-30

运行实验(精选11篇)

运行实验 篇1

统计专业实验室有很强的专业性, 为了使实验室能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给学生, 又不大幅增加实验室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 我们在该报告中探索了“实验空间、实验时间、实验对象、实验内容”四维的开放运行模式。

一、实验空间的开放

传统高校的专业实验室管理是为学生按照整班建制在规定时间进行实验训练提供教学服务。这其中存在的管理要点一是不能满足单个学生实验请求, 二是在规定时间之外不接待学生, 三是不接待本专业以外的学生。而实验空间的开放, 从管理形式上, 正是对这三点的突破, 既要满足单个学生的实验请求, 同时在规定时间之外接待学生, 甚至是外专业的学生。

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辅助实验室人员管理, 不仅使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空间得到大幅度提升, 而且还要使实验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降低, 管理水平提高。人员分别按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实验室申请使用人员两个层级建立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工作流程。对于前者, 如果是实验室项目, 应是项目的主研人员, 成熟后可以先制作相应教学视频, 再纳入实验室开放的项目, 进入共享平台接受预约、实验使用与监控管理。如果是后者要经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审批后才允许进入实验室。在初级培训阶段可以引入示范性教学视频系统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培训教材, 本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该教学视频作为辅导材料, 巩固学习效果, 对于未列入教学内容的实验项目或非本专业的学生, 将该教学视频作为自修教材。我们的专业实验课程中所有验证性基础实验都可以依此进行。这无形中就大大减少了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从而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前提下增加实验室的开放空间。

二、实验时间的开放

基础实验中的共享资源的完善延伸了实验时间,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很大一部分基础实验学生可以自行完成, 并且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重复进行实验并与正确结果对比。实验时间的开放还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通过寻求多方面支持, 扩大实验室的效益, 并有效促进学术研究交流, 对科研人员以及学生参与实验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实验室的开放也为实验室承担更多纵向课题研究以及横向课题合作提供了机会, 有利于发挥实验室的科研资源优势, 积极主动为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验时间针对具体科研的开放能促进实验资源共享, 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更好地将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发挥出来。实验室应积极形成自身科研研究方向和科研特色, 与国内各兄弟院校开展学术交流合作, 与国际一流大学实现互动学习机制,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实验室的交流平台, 全面提升实验室及所在学科的影响力和技术水平。实验室一切为了科研服务, 各种横向纵向课题或者学生课题和教师的科研课题随时都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不受时间限制充分利用一切实验资源, 从而实现实验时间的全面开放。

三、实验对象的开放

统一实验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思考、认识的深度不同, 不能给学生因个体差别导致学习效果欠佳提供弥补的机会。理论上讲, 不存在学生个体的因材施教的机会。开放式实验室虽然可为学生自主学习、对专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 但是由于各高校生师比的控制、学生学分总量控制、实践教学队伍规模及实践教学教师工作时间都受到制约, 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高校专业实验室开放程度的提高。为此我们把申请实验的人员分为多个层次:低年级实验课有限开放, 高年级实验课全方位开放, 由低到高年级逐渐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对有科研要求和能力的学生实行研究性实验的全方位开放, 主要对象是三、四年级的本科生。在大一大二阶段的专业认识环节可以按学生的兴趣点适当加入实验环节的简单介绍, 或者让有精力的学生介入高年级同学中的一些SRT (大学生研究训练) 或其他实验项目, 甚至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辅助执行一些相关实验。高年级同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越来越扎实, 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小模块化的形式分给学生去完成, 这主要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 层次要求明显。同时结合我校各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统计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SRT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实验对象的全面开放。

四、实验内容的开放

综合性、研究创新型实验, 在具有博士学位讲师或副教授、教授指导下,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即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开题答辩、实验操作、完成实验项目和总结实验报告, 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 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兴奋点, 并能因材施教, 激励学生发挥长项,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热情。统计专业每年级的专业认识会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实验内容。本科生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以及社会实践和创新性实践活动等。其中, 验证型实验、专业认识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着重培养学生研究与创新的方法, 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实验、创新实践活动、毕业设计 (论文) 等综合实践环节,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与创新的综合能力。而本科生的大部分实践环节是在校内的实验室完成的, 因此学校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根本原则改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模式。根据承担的实验课程和科研性质及学生层次的不同, 将实验内容分为三类, 即基础实验、自选提高实验和正式立项的科研项目实验。本着学生自愿申请指导教师负责分配的实验原则更能充分地体现实验内容的全面开放。

五、结语

针对上述的四维开放模式我们已进行了实际的实践而且很有成效, 首先每位专业教师凡是有统计软件使用的就编写详细的上机教程, 这些资源可以被挂到实验室的服务器上, 通过校园网, 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开展实验, 比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图书馆、教室等地方开展实验。基于此网络实验平台, 学生之间可以交流经验, 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可及时沟通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给予指导。这样验证类的实验就变得灵活而有效率。统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所以教师的科研课题绝大部分都可以分解部分由学生来完成, 课题引导下的学习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和大学生研究训练 (SRT) 和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更多地利用统计实验室从而提高了设备利用率。统计中比较难学的大型软件是SAS, 入门都会很吃力, 但作为统计专业的学生在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利用SAS编程无疑又是效率最高的, 所以共享入门资料和学习体会是打消学生因为SAS的“巨无霸”特点而发憷的最佳方式, 低年级的学生因为有了开放式的共享资源就成为直接受益者。

四维开放模式在充分利用了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又因为实验内容和对象的开放在无须增加指导教师工作量的前提下实现了最有效的利用。

摘要:专业实验室不同于普通的公共机房, 专业软件的使用需要有一定专业背景的指导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为了让统计专业实验室发挥出最佳运行效果, 我们创新性地给出了四维开放模式。

关键词:实验室,运行模式,四维开放

参考文献

[1]曹蓓.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 2013, (3) .

[2]王世荣, 赵伟, 刘坤, 李菲菲.以搞好实验教学为根本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 .

[3]陈启雄.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2, (2) .

[4]钱俊, 周继烈, 徐建中.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12) .

[5]王柏华, 陈英, 王然.高校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3, (2) .

运行实验 篇2

一行驶路线

线路1南新街枣坪二路环城路

线路2南新街枣坪二路环城路

线路3南新街淳安公路秦河街道 二开车时间

线路1(周一至周五)早7:20至8;20下午5 :30 至 6:20线路2(周一至周五)中午11:50至12:30下午5:00 至5:30线路3周日下午5:30至6:30

周五下午4:00至5:00

三停靠站点

第一车(29人)司机:陈满成 教师:王 妮

枣坪二路8人梨园小区6人裕丰花园7人林业局4人梨园广场4人

第二车(29人)司机:陈满成教师:王 妮

梨园广场9人盛鼎超市11人县医院5人环城路东关桥4人

第三车(29)人

运行实验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学实验室开放运行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187-01

1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开放式实验教学优势在于:学生可以比较自由的选择实验的内容、时间、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有机会自主立题,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得到了自我发展的空间,显然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

基础性、综合性实验教学及基本技能训练的实验教学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拓展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将研究性(探究性)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研究创新能力将得到全面的培养。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依据实验教学目的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实验地点等。同时,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创新的欲望得到实践机会,锻炼他们自身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 实验教学开放内涵及模式分析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指在构成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技术、评价、时间、空间、资源和管理等方面的完全开放和部分开放,突破传统封闭式实验教学的限制,形成一种动态、开放、自主、多元的全新实验教学模式[2]。

2.1 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内容可以是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实驗内容,也可以是注重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拓展性实验,也可以来自科研、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开放式实验教学打破了实验内容一成不变、局限于教材的封闭状态。

2.2 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

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包括空间、设备、网络文献数据库、网络实验教学和人力资源等的开放和服务。实验教学资源开放不仅是对本系、本院、本校的开放,而应对本市、本省及全国高校、中小学乃至对全社会的开放。高校间的资源可相互利用进行实验教学,中小学可利用高校实验室资源进行实验教学、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可利用高校资源进行人员培训、分析测试、研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资源也可向学生开放,开展实验教学和创新性研究。资源的开放可以解决目前国内高校实验设备资源紧缺地区、学校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3 实验教学过程及考核评价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中,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实验内容、时间等,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为了结果以验证理论,而是更加注重在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以促进学生能力、个性与未来发展为核心,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方面呈多元化,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和领导才能等的评价[3]。考核评价形式不再局限于操作技能、笔试上,而是更加侧重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研究实验报告、小论文等方面。

3 对推进高校教学实验室开放运行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3.1 开展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大讨论

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前提。建议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围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组织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大讨论,开展大范围、多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引导广大高校和广大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树立起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营造出一个重视实验教学、积极推进实验教学开放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3.2 制定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政策法规

实验教学的开放和创新需要政策和制度的支撑。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制定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政策文件,引导改革建设方向,发挥好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促进实验教学开放与创新、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水平。

3.3 加大本科实验教学条件的建设和投入

优良的实验条件是本科生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保障。本科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和创新品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建议国家在考虑高水平大学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更应重视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的建设。

3.4 建立高水平实验教学团队和培养培训机制

实验教学队伍是推进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的主要依靠力量。实验教学队伍应该是一个由理论教师、实验教师、科技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高校要建立激励机制和政策,积极推进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融合,专职队伍和兼职队伍的结合。采取设立实验教学关键岗、实行实验项目教师负责制、提高实验技术人员职务待遇、建立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互通互融等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实验教学。建议各级教育行政和主管部门和高校都要把加强对实验教学队伍培养、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建立起一支能适应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实验队伍。

3.5 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推进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关键。一是建议广大高校用创新的思维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层次、开放式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二是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力量,选拔并适时推出一大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可供其他院校借鉴使用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库,引导和推动更大范围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3.6 加强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理顺体制、加强管理是推进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针对目前部分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功能比较分散,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的现状,建议高校适应新时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加强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各高校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增加管理力量和管理力度,统筹规划,把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大力推进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开放,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建立实验室效益评价机制,切实发挥实验室工作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岩川,刘德全,董玉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5):11-13.

[2] 盖功琪,宋国利.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23-25.

热风炉的运行调节与实验研究 篇4

热风炉是燃烧燃料、加热空气、生产热风的设备。它能连续提供恒温、无污染的干净热风。近年来应用于矿井冬季采暖通风,物料(粮食、食品、种子、牧草、药品、化工原料等等)干燥,采暖热源、纺织产品定型、汽车喷漆烘干等各行业,运行简便、节约能源、造价低廉,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与其它热源相比,热风炉在使用性能、能量利用率、安全性、一次性投资和维修等方面都很有优势:(1)热风炉为常压运行,安全可靠。(2)热风采暖不用循环水,省去了散热片,同时增加了建筑物的有效使用面积,而且无漏水及散热片冻裂的事故,采暖安全可靠。(3)采暖温度可以调控。(4)工程投资、运行和维修费用低,仅散热片一项,节省工程投资费用20%~30%,不用循环水、节省了用水、水处理及管道的清洗、除垢等费用,维修量极小。(5)特别适宜于高寒缺水地区、大型空间和需要排气的空间采暖。

基于以上优点,热风炉的运行调整好坏对降低用户的生产成本,节约投资和维修费用非常关键。通过采暖运行中积累的经验和科学实验,本文从热风炉的运行调节、热工和污染物排放实验的角度做了详尽的分析,为热风炉司炉人员提供参考。

1 热风炉的点火启动及运行一般规律

1.1 热风炉的点火启动

热风炉的点火,按以下步骤操作:

(1)点火前,先将热风炉的煤斗上满煤,起动链条炉排,调整煤闸板下沿距炉排表面70~110 mm,使炉排上的煤进到点火门以后,随之停止炉排运转;将木柴从热风炉点火门堆架在炉排上,点燃木柴。

(2)稍开引风机风门,启动引风机,使炉膛内有小的负压,点火所产生的烟气由引风机排入烟囱。

(3)当木柴烧旺,且火堆下有较多的木炭明火层时,从点火门向火堆上人工加煤,然后稍开鼓风机风门,启动鼓风机,使加入的煤点燃。

(4)当火堆上的煤层燃烧得白亮时,再次人工撒煤于火堆上。注意调整鼓引风机风门,使炉膛内保持微负压。

(5)按第四步的操作反复几次后,人工拨火。多次间断性移动炉排,炉膛内火势越来越旺,前拱下部的火焰从前拱下窜出,并辐射和加热前拱,后拱下部长而高温的火焰从后拱窜出,并加热后拱,当前后拱砖由暗红色变成桔红色时,可以启动炉排运行,如炉排连续运行而不发生脱火现象,说明炉子运行已基本正常。所以从开始点火以后应注意,一旦烟气温度达到300℃以上时,就应当把使用热风的设备启动,用于冷却换热器,防止换热器过热而降低换热器使用寿命。

1.2 热风炉运行的一般规律

链条炉排燃煤热风炉煤的燃烧,从燃煤进人炉排到燃尽变成炉渣,从前到后可分为三个区域,即预热准备区、燃烧区和燃尽区。

预热准备区着火的快慢与燃料层厚度、炉排运行速度、通风量、燃料性质等有关。

通风对燃烧的影响。进入炉膛中的燃料,接受了前拱的辐射热,自身温度逐渐提高,依次进行预热、干燥、挥发分析出,当煤层中挥发分的浓度和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便开始着火。在此之前不需要空气。着火之后,一定数量的通风是必要的,它不但供给了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而且可以提高着火面向煤层深处的扩展速度。但通风量过大,会吹冷煤层,破坏了煤的燃烧条件。

燃料性质的影响。燃料中挥发分越高,着火愈容易。煤中水分的多少对着火快慢有一定影响,适当的含水量可以改善煤层的透气性,对着火有利,但煤中水分过高,势必延长预热干燥时间,影响着火速度的提高,使着火点向炉排后部推延;煤中灰分对着火也有较大的影响,灰分愈高,着火愈困难;煤块尺寸对着火速度有着复杂的影响,适当的粒度可以改善煤层的透气性,对着火是有利的,但煤块过大,透气性太强,不利于热向煤层内部的传递,对着火不利。

燃料层厚度和炉排速度的影响。在预热准备区,即使着火时,煤层温度、前拱温度、以及前拱下部燃烧所产生的烟气温度都是偏低的,所以增加煤层厚度和提高炉排速度,都意味着降低燃料层温度,使燃料在较远处着火,也即推迟了燃料的着火时间。

燃料的燃烧主要在前拱末端到后拱的前段,这一阶段即燃烧段。此段燃料燃烧最旺盛,火焰最长,烟气温度最高,需要风量最大。随着可燃成分的燃烧,煤层燃烧强度逐渐变弱,进入了燃尽区。燃烧区和燃尽区没有明显的界线,燃尽区的煤层大部分快要燃尽或已经燃尽,火苗很小或只有燃着的红火,所需的空气也逐渐减少,到炉排的末端,燃料的可燃成分基本被燃尽,变成炉渣,在燃尽段,风量应从前至后逐渐减小,最后一个风室的风门开得很小。

1.3 热风炉的经济合理运行

链条炉排燃煤热风炉的运行要求是燃烧稳定,火床平整,能供给热风用户足够的热量,燃料燃烧充分。

要达到上述要求,不但需要热风炉系统的设备完好,燃用适合链条炉燃烧的煤质,而且要有很好的操作技术。

1.3.1 燃煤水分的调整

燃煤水分会因煤种或季节和天气而变,但煤中含水的高低对燃烧的影响颇 大。实践证明,煤中适当的含水量,不但能够改善煤层的透气性,而且也会改善炉渣的性能,可以获得稳定的燃烧,使燃烧的经济性变好,一般煤种含水掌握在8%左右为宜。

1.3.2 煤层厚度的调整

在一定的供热负荷下,煤层越厚,炉排移动的速度就应该愈慢,燃料在炉内停留的时间就越长,但这对热风炉的经济运行不一定有利,煤层厚,煤层对风的阻力加大,要吹透煤层就要增加鼓风压力,炉排下内压增加易使煤层吹洞起堆,整个炉排阻力的均匀性遭到破坏,起堆的地方阻力更高,进风更少,燃尽的时间更要推迟或者燃不尽即排出炉膛,而吹洞的地方空气阻力减小,冷空气直接近入炉膛。因此,在燃烧二类烟煤时,尽量采用薄煤层,低风压,其煤层厚度应在70~100 mm。

在操作方面,煤层厚度不随负荷的增减而变动,而用改变炉排速度来调整。因为经常变更煤层厚度会影响炉膛火床燃烧的稳定性,应在燃用某煤种时摸索确定出该种煤的合理煤层厚度。

1.3.3 送风量和风压的调整

链条炉排分段送风门的开度,是由煤层、煤质、炉排和前后拱的结构来决定的,并和通风压力、火床燃烧状况有关,其各风室风门的开启大小情况是,从前至后,由小到大,到燃烧区最大,然后又逐渐变小,到燃尽区的尾部开启最小甚至关闭。燃烧段因燃烧剧烈,适当地加大风量是必须的,然而,在燃烧段的供风量也不应不适当地加大,否则会使燃烧过程过于剧烈,燃烧很快结束,使炉排后部透过燃尽的渣层大量的漏进冷风,对保持炉膛温度是不利的。故此在正常运行中也要注意维持炉排上适宜的火床长度。

分段风门的开度,要根据炉排速度,燃煤粒度,燃煤成分,燃煤水分的变动以及整个火床燃烧情况而随时加以调整,但一次调整幅度不宜过大,维持火床长度和火床燃烧平稳对于热风炉的经济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1.3.4 过量空气系数的调整

过量空气系数过大会加大排烟损失,过小会使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和气体未完全燃烧损失增加。过量空气系数有一个适当的数值,使上述损失之和为最小。由于热风炉换热器所能承受的烟气温度不能太高,所以在热风炉的操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过量空气系数,对于不采用烟气再循环的热风炉,过量空气系数可以高一些,以换热器前的烟温不高于750℃为宜,对于采用烟气再循环的热风炉,过量空气系数应控制在设计值附近。

1.3.5 热风炉供热量的调整

一般情况下,因为燃烧层温度很高,燃烧速度取决于供风量,所以供风量的改变可以灵敏地改变燃烧的强弱,加大送风量,可以及时地提高热风炉的供热,反之,则可以减小供热量。所以改变供风量,是改变热风炉供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改变风量时,必须注意:(1)在改变风量的同时、必须立即调整给煤量,也即调整炉排速度(或调整煤层厚度,通常多改变炉排速度),使之与供风量相匹配。(2)在风量调整中,必须注意始终使炉膛保持微负压(一般保持微负压值为20~30 Pa),即在增加鼓风量之前必须增加引风。(3)在炉膛温度较低时,不应增加鼓风和引风量,否则会因增加鼓风引风量使烟气从炉膛带走的热量增加,而使炉膛温度变得更低。时刻注意保护换热器,进入换热器的烟气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就会降低换热器的寿命或损坏换热器。

1.3.6 热风炉供热量和用热设备间的协调

一般情况下,热风炉和用热设备各自有自己的操作人员和操作方法,但这两部分必须很好地协调一致。热风炉要尽力配合用热设备对供热的需要,适时地调整供热能力,保证满足对供热的要求。

2 防止热风炉的腐蚀和堵灰的措施选择

煤中或多或少含有硫份,硫燃烧后生成SO2,部分SO2会进一步氧化成SO3,SO3与烟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硫酸蒸汽,当受热面壁温低于硫酸蒸汽的露点时,在受热面会出现凝结的酸液,造成对受热面的腐蚀,烟气中的灰粒子与酸液反应会生成水泥状物质(低温粘结灰)。如烟气速度过低,烟气中的灰粒子会沉积在受热面上(松积灰),使热风炉出力降低。严重时,会堵塞烟囱通道,影响热风炉运行。为避免腐蚀和堵灰,热风炉的排烟温度和烟气速度不宜过低。热风炉排烟温度一般控制在160℃以上,烟气速度大于14 m/s。

3 热风炉的热工试验和污染物排放试验

为了了解热风炉的热工特性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热风炉进行了测试。测点布置、测量项目及使用仪表见图1。

1-燃煤量测点及取样点;2-环境温度测点;3-出风压力测点;4-出风温度测点;5-风量测点;6-进风压力测点;7-进风温度测点;8-烟气分析、排烟温度及锅炉初始排放浓度测点;9-表面散热测点;10-排放浓度测点

燃料消耗量的计量和取样:使测试前后煤斗内的煤处于同一位置,测试期间加入的煤量即为燃料消耗量。实验过程中,对煤多次取样,经混合缩分后带回实验室分析。

风量:用皮托管和斜管微压计测定。

进出风压力:用U形管测定。

进出风温度和环境温度:用棒式精密水银温度计测量。

排烟成分和排烟温度:在锅炉出口烟道上开设测孔,用LAN COMII型便携式烟气分析仪,测定烟气中O2、CO2、CO的百分含量,经计算得到锅炉的排烟过量空气系数,同时测定锅炉的排烟温度。每15分钟记录一次。

炉渣秤量及取样:搜集实验期间的全部炉渣,称重后缩分取样,在实验室中测定炉渣含水量和可燃物含量。

热风炉的热工测试结果见表1和表2,污染物排放的测试结果见表3。测试表明,4.2 MW热风炉的供热量为4.52 MW,热风炉热效率为77.07%。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热风炉的点火启动及一般运行规律;研究了热风炉运行时,煤层厚度的调整、燃煤水分的调整、送风量和风压的调整、过量空气系数的调整、热风炉供热量的调整、热风炉供热量和用热设备间的协调等。进行了热风炉的热工试验和污染物排放试验。实验表明,热风炉的供热量为4.52 MW,超出了额定供热量的7.6%,热风炉热效率为77.07%。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摘要:本文研究了热风炉的点火启动和运行调整方法。进行了热风炉的热工试验和污染物排放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热风炉的供热量为4.52 MW,超出了额定热量7.6%,热风炉热效率为77.07%。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关键词:热风炉,运行调整,热工实验,污染物排放

参考文献

[1]何长江.热风炉在矿井通风采暖中应用性分析[J].煤矿机械,2003(4):88-89.

[2]杨平,房庆.1.6 MW热风炉的开发研制[J].工业锅炉,2002(6):30-31.

[3]潘亚东,丁曼琦,赵德春,等.新型立式热风炉的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1995(4):44-45.

[4]于绍文.高效节能热风炉研究[J].工业炉,1995(2):7-9.

[5]王政伟,顾平道,刘小兵.高效燃煤热管热风炉设计[J].江苏石化工学院学报,1997,9(3):17-21.

[6]王军,王晋萍,白玉琴.各因素对热风炉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21(3):238-288.

[7]胡秀和.高效节能热风炉设计与计算[J].工业炉,2004,26(3):41-46.

[8]胡景川.热风炉系列参数的研究(一)[J].茶叶机械杂志,1994(2):6-11.

[9]胡景川,蔡亚军.热风炉温度的可调节性能[J].茶叶机械杂志,2002(2):11-14.

[10]钟瑞强.高温热风炉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1996,27(1):67-73.

[11]张伟,韩志伟,汪春.WRFL320型卧式热风炉[J].现代化农业,2000(4):35-36.

运行实验 篇5

摘要: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和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基础。从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改革、实验室规划、运行模式管理等方面总结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十二五”期间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与成效,提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完善应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为社会输送符合要求的创新型园艺人才。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园艺学;教学体系;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8-0090-03

实验室与实验基地、图书馆可称为高校硬件三要素,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与办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实验室建设承载着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双重任务,尤其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学术实力及社会影响力,关系到高校整体层次和长远发展。本科教学是高校的立校之本,而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制度完善、资源充足、管理科学、运行有序的本科实验教学系统,对于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园艺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对园艺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园艺产业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足学校“一方面向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向技术应用与技术推广方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定位,以“创新培养、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2003年,园艺学院在全校率先实施了实验课的独立设课,真正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效率的目的,而且更容易实现由基础到综合、再到创新和实际应用的人才培养要求。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综合实验技术集成了多门课的知识体系;园艺学实验材料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指导更具挑战意义的创新性实验;由一位实验教师面向本专业整个年级授课有些力不能及。此外,实验教师不属于任何教研室,缺少专业管理和必要的交流,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更新发展显得缓慢而滞后。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实验教学的要求。

1.1 凝练实验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专业知识不断扩展,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是必经之路。结合专业变更和学科发展,园艺实验技术课程内容在5 a内进行了两次较大的调整,草业实验技术、中草药实验技术、设施农业实验技术等专业实验课都在3~4 a内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在更新过程中注意了几个问题:一是保留一定份额的基础性实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必不可少;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设计性、探索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增加了部分大型贵重精密设备演示实验,这对于即将进入工作岗位和想考研深造的学生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增长知识、拓展视野的作用。二是对具有技术关联或逻辑关联的内容进行归并重组,减少重复,力争在有限的学时内传递更大的信息量。三是强化实验课的特点及其与实践实习的区别,以室内实验为主,充分发挥园艺本科实验教学平台的资源优势。

1.2 积极探索授课形式

每门专业实验课设有独立的教学大纲、教案、指导教材、考核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将每门课的授课教师由专职1人改为2~4人联合授课。如园艺实验技术课程由分别来自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各1位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这样设置的意义在于:在保持实验课独立性的基础上,引进各具特色的授课方法和形式;每位教师的学时不多,可以精心准备,提高实验课的质量,同时为指导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设计留出空间,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各位教师来自不同的教研室,带来最新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成果,传递信息的深度、广度均有所提高,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有利于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

1.3 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

与理论教学不同,实验教学需要完成课前准备、课上组织教学和课后整理等一系列活动。初次加入实验教学队伍的青年教师,需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让教学史上积淀成型的好方法、好习惯得以传承并发扬。同时,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教学会议,全体实验教师参会,互相总结交换心得体会,对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此外,鼓励教师申报各级教改项目和撰写教改论文,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完善运行管理制度

2.1 建立“网络式”运行管理模式

在完善管理运行模式方面,改“线式”运行模式为“网络式”,即由原来的“学院―实验中心―实验教师”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学院―实验中心/教研室―各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师”模式。其目的在于:一是教研室主任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便于了解实验教学过程,在专业方面加强指导和管理。二是设置各专业实验室管理负责人,分担了由于不断发展对实验中心一级带来的管理压力,使得教学和管理更有层次、更有效果。三是教学副院长更多地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和日常管理,学院对实验教学总体工作指导力度得到显著增加,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重要决策能够快速拍板付诸实施。此外,与教务处相关部门和学校督导员教师建立密切联系,接受业务上的指导;与农学、植保等外院实验室建立密切联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2.2 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建设成果

本着“突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科学规划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按其功能设置为生理生化、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中药化学及鉴定、设施与环境调控、分子生物学、加工6个实验室,总使用面积超过520 m2。实验室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满足各类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

伴随中央支持地方共建项目、省级实验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学院加大了对本科教学实验室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共计购置教学专用设备260余台,总价值超过250?f元,每年实验材料及耗材投入10万元以上。每个实验室均配有教学多媒体、恒温水浴锅、超声波清洗器、冰箱等通用设备各一套。此外,结合每个实验室的功能定位,配有数量充足、质量先进的专用设备。教师可根据实验课内容,申请使用任何一个实验室,准备实验的时间和工作强度得到有效缩减,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

2.3 实现规范管理,促进均衡发展

从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制定更加详细的实验教学管理规范。1万元以上设备随机附有安全操作指南、专门设计的使用记录本,设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实验消耗品统一购置,合理调配;实验材料各自准备,统一报销。每学期末进行清点核算,保证实验经费使用合理。这些措施从制度上保障了实验教学组织运行的规范化,保证实验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在教学资源分配方面,考虑到园艺专业发展历史久远,积累相对雄厚,而草学、药用植物学和设施工程专业为新专业,因此在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上给予一定倾向,促使各学科均衡发展。以2015年为例,园艺专业大三本科生人数与3个新专业人数相当,而实验经费分别占总年度投入的42.6%和57.4%。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效果

3.1 人才培养成效

实验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每年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立项,在每年组织的教学沙龙、标本大赛、园艺知识竞赛、科技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表现出很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自发成立了园艺兴趣小组,协助管理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基地,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各种创新实验活动。2014年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好评率分别达到79.6%,78.1%,65.7%和86.3%。2013―2015年考研率分别为43.6%,53.1%和35.7%。

3.2 实验教学队伍构建

实验教学队伍由原来的11人扩大到21人,其中16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6人具有海外留学经验;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实验教学队伍兼容了教学、科研、实验技术不同系列,是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热爱实验教学、熟悉实验技术的队伍。

3.3 实验教学成果

经过优化重组,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2013年园艺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园艺学实验教学团队获批为校级教学团队。同时,中心人员获得省级、校级精品课3门;获得省级、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多项;主持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4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2项;编写校内实验指导教材5部,出版实验教材1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篇。结语

实验室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是高等学校的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就业压力加大。2016年高校开始按专业大类招生,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落实了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学科”的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变化对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更新要求。尽管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人才的专业领域和培养方向要求有所差异,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不断推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运行实验 篇6

关键词:变频空调系统运行费用

1概述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实验楼采用了东芝SMMS变频多联空调系统,现就采用东芝品牌的运行费用进行分析。

2运行费用相关参数的分析

a)运行工况

制冷:室内温度27℃干球/19℃湿球,室外温度35℃干球

制热:室内温度20℃干球,室外温度7℃干球、6℃温球

b)运行负荷

变频空调机组的优点在于能根据实际使用负荷的不同而随时调整负荷的输出,实现用多少给多少的供能方案,同时在部分负荷时产生的能效要比满负荷高,甚至为满负荷状态下的两倍多,起到优秀的节能效果。通常情况下,一年内整个空调系统一般在30%-100%负荷范围内运行,各种负荷运行时间有长有短。个负荷运行的时间占全部运行时间的比例称为运行时间比,用t表示。T值在图表上表现为类正弦曲线

现根据我司多年来所做变频空调项目的应用案例,综合该项目的使用预期,将该项目各负荷运行时间比(t)分析如下:

实验楼采用一拖多的变频多联空调系统,每个系统由一台大容量室外主机提供给6台以上室内机需要的冷热负荷。做为实验室,其实际使用率(即系统负荷率)受到试验项目的多少,试验的频率,试验时间的长短,试验人员的多少,试验设备、试剂的使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负荷率总是在不停的变化,室外主机机的耗电功率也所负荷率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室内机的耗电功率同时也会产生变化,但其变化主要受室内机开机数量的影响,不如室外机变化明显。为便于计算我们现取负荷率为100%,90%,80%,70%,60%,50%,40%,30%八个值点,其他负荷率采用就近原则。现对相关参数做以下确定:

(1)室外机的耗电功率变化按照《东芝SMMS变频空调部分负荷性能表》取照。

(2)室内机的耗电功率变化如下表1(以室内机功率为1KW为例)。

2)新风系统耗电功率计算按以下公式计算

D新为该楼新风系统耗电功率

Z为单个新风系统的耗电功率

x为新风系统的数量,取值为1~m

1)楼宇总耗电功率

2)空调的实际运行时间

a)制冷运行时间T冷广州地区空调制冷运行时间为每年的4-11月共八个月时间,扣除周末及法定节假日7天,实际制冷运行时间为168±5天,现取上限173天计,期间新风系统同时制冷运行。

b)制热运行时间T热广州地区空调制热运行时间为每年的1月至2月共两个月时间,扣除周末及法定节假日4天,实际制热运行时间为48±2天,现取上限50天,期间新风系统同时制热运行。

c)全新风运行时间T新广州地区全新风运行时间为每年的12月及3月共2个月,扣除周末及法定节假日0天,实际全新风运行时间为54±2天,现取上限56天,且新风系统为制冷状态运行。

d)每天运行的时间为8小时

3)一年运行的耗电量

制冷运行消耗的功率N冷為空调系统与新风系统功率之和:779.434KW

制热运行消耗的功率N热为空调系统与新风系统功率之和:764.235KW

全新风运行消耗功率N新:419.11KW

年运行总耗电量(度)H:

H=N冷×T冷+N热×T热+N新×T新

=779.434×8×173+764.235×8×50+419.11×8×56

=1572061.84

综上所述,疾控中心东芝变频多联空调系统的使用耗电量为上述各楼之和为:1572061.84度,取整为157万度。

4综合能效比对电费的影响

综合能效比(IPLV),是变频空调系统实际使用中能效比的确切反应,变频空调系统的耗电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参数。东芝SMMS变频多联空调系统由于采用了全变频压缩机组合而成的室外机,其综合能效比(IPLV)平均可达4.2,为业界顶尖水平.若在此能效比下一年所使用的电量产生的制冷量为157万×4.2=659.4万。目前市场上大多品牌的综合能效比平均为3.9左右,若按此计算,产生相同冷量需要的电量为659.4万÷3.9=169万。由此可见采用东芝SMMS变频空调相比之下节省了约12万度电。节能效果相当明显。东芝SMMS变频空调系统全系列均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节能认证,并颁发了节能证书,是业界推荐的高效稳定的产品。

5总结

疾控中心东芝SMMS变频空调系统每年正常运行费用预测:耗电量:157万度,由于实际运行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条件在不断变化,以上数据仅做参考。

参考文献

[1]东芝开利株式会社.TOSHIBA设计及安装手册.文件号:A03-008-C-2

[2]王志刚,徐秋生,俞炳丰.变频控制多联式空调系统.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薛殿华.空气调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企业危险源监控实验室运行建议 篇7

危险源监控实验室运行的功能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专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省级安全技术支撑中心建设的目标是:接受省级机构委托,开展安全技术及其标准研究、灾害事故分析、技术抽查等工作,所需费用按不同管理体制分别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中心实验室要在保证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的前提下,对社会开放,最大程度地提高所配置设备的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尤其要强化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非矿山安全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运行的功能。

危险源监控实验室检测检验,涉及除煤矿之外的各工矿企业,包括危险化学品、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冶金、电力等非矿领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技术支撑工作:

1. 检测检验。

(1)在用检验:受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对正在使用期限内的设备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等进行的检验。(2)进货验收检验:受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对设备、材料等进行的检验。(3)安全设施验收:作为安全设施验收前置条件的检验。(4)安全标准化验收:作为安全标准化验收前置条件的检验。(5)作业场所安全检测:受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对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如具有爆炸危险性场所的气体、粉尘、静电等)进行的检测。(6)监督监察检测检验:受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委托,对设备设施、劳动防护用品、作业场所等进行的监督监察检测检验。

2.事故物证分析检验。

对发生事故的技术原因进行取证、分析、技术鉴定的检验。

3.科研支撑试验。

为科学研究、推广科技项目、制定和修订标准项目等进行的验证或确认试验。

危险源监控实验室运行存在的问题

1. 由于体制原因,危险源监控实验室并未按准备开展的项目购置设备, 而是购置了设备再找项目, 且购置的仅是主体设备, 没有辅助设备和药剂等。这对依托单位来说,除了要有充分的认识,还要有实力和决心去解决。实验室后期大量投入仍由依托单位负责,这就要求依托单位的领导统一思想、统筹兼顾,对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进行协调考虑。

2. 在安全生产支撑中心实验室建设以前,安全技术服务多为感性的、经验性的,既没有数据,更没有依据。在强化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今天,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对进行安全检测检验仍认识不足。

3. 危险源监控实验室与现有检测检验机构有利益冲突,涉及计量认证需授权。如原质监系统、电力系统、气象系统均有自己的实验室,如何强调实验室是从安全角度和安全领域进行检测检验,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实验室是不可替代和缺少的,也是在其运行中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一方面。

对危险源监控实验室运行的建议

1.省级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要加强对运行的指导,促进各生产经营单位定期检测,建立安全数据库,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在科研开发过程中运行。安监局各级领导除了要树立实验室科研开发意识之外,还要从细处和实处予以落实。如推广烟花爆竹工艺技术,进行湿法引火线生产工艺技术研发,以提高引火线生产工艺技术,达到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这样烟花爆竹实验室就有了明确具体的任务、目标和课题资金。

2.紧紧依托原有单位,围绕现有安全生产领域的技术服务活动,提供科学数据。主要是在安全评价(验收评价和现状评价)中提供检测检验数据。如对化工企业的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重大危险源(如液氨罐区)的生产设施设备和安全设施设备、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监测(有别于气象局一年一次的防雷防静电检测),为企业安全评价提供科学数据。

3. 扩展实验室运作的范围,在安全标准化考核中推广运用检测检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安全考评报告没有科学检测检验数据的现状。

高校实验室二级管理体制运行探讨 篇8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实验室主要存在一级管理 (学校统管)、二级管理(实验中心或学院直接管理)和三级管理(教研室直接管理)3种实验室管理体制。在高校中普遍采用的是前2种管理模式。

采用一级管理的实验室其硬件教学资源本身通用性强,共享性好,师生流量大,便于统一维护和调配。采用二级管理的实验室专业性较强,其硬件资源共享性较差,有些实验室使用需求不固定。依据学校的发展,适时调整实验室管理体制对实验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2种管理体制的比较

一级管理模式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管理效率较高,运行模式上便于统一化、程式化推广。特别适合通用性强的实验室采用。

二级管理模式的优点是便于学科内统一规划和协调,便于学科内跨专业教学,更适用于专业性和灵活性强的教学需求[1,2]。

从我国普通本科高校的现状来看,中、高水平的院校广泛采用了实验室二级管理的模式。主要原因如下[3,4]:

(1)当一所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其教学范围涵盖了许多专业,各专业归属不同学科门类。学校若采取一级管理的模式,从事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的部门必须拥有一支庞大的、涵盖不同专业背景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此队伍与学院教学队伍形成专业上的大量重叠,造成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

(2)如果采取二级管理的模式,学院可以在学科层面对实验教学工作进行整合。在完成本专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增加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由于需要依托学科背景综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学院势必更了解实验室的使用需求。

(3)采取二级管理模式,各学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使用实验室。由此造成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使用对象不固定或随机性较强,在学校层面难以统一规划。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科门类的完善,一级管理高效率的优点正在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其适应性下降,反而造成效率的降低。从低水平的高校发展规划来看,如要建设中高水平本科院校,其学科专业必将进一步完善,在校师生规模还将进一步发展,实验室工作必将进一步加强,由此带来的变化要求实验室向二级管理的方向过渡,以实验室中心化为核心的二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2二级管理体制下实验中心的组成

依据学科大类的特点和实验教学的具体需求,学校可将实验室划分为若干教学实验中心。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全面主持各项工作,指导中心规划发展。每中心配备1名专职副主任,负责实验室管理;配备1~2名专、兼职副主任,负责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科研工作。中心指定若干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专职实验室管理员并聘任符合要求的老师作为实验课的任课教师。

在二级管理模式下,学校成立类似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一类的部门,代表学校对全校所有实验中心、 实验教学设备进行统一宏观管理。其职责可包括制定学校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考核实验室运行效益, 审定各种实验室规章制度,宏观管理实验室工作队伍,统筹实验教学硬件资源及经费等。

各实验中心或二级学院按照教务处制定的教学计划开展实验教学工作,负责实验室及教学科研设备的具体使用和维护,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工作,提出实验室建设需求并参与实验室建设,具体执行各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3实验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3.1实验中心发展规划及建设目标的制定

设备处依据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负责制定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该规划经学校审批后进入实施阶段。各实验中心的发展应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为背景,以学科发展为依托。各实验室建设要有规划、有体系,以达到重点突破、前后呼应、逐步完善的效果。

具备条件的教学实验中心可将发展目标定位在若干年后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发展目标为未来6~10年冲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2实验室建设中职能部门的责任

设备处负责统筹学校各实验室建设项目,组织实验室建设项目库的申报、论证和排序。对于纳入建设规划的项目由设备处负责组织设备参数论证及价格论证,代表各实验中心参与项目招标、验收并组织实验室项目的建设和使用培训。

招标办负责组织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招标、验收、 付款工作。教务处可归口负责省级、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的申报及评审工作。

3.3实验室建设中实验中心的责任

各实验中心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向设备处提出适应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师生规模的实验室建设计划, 详细写明建设必要性、预算经费、各类预期效益等内容。协助设备处、招标办进行招标前的论证和询价,参与招标、项目建设、验收及培训工作。在教务处和设备处的组织下具体进行各级教学实验中心的申报、考核及验收工作。

4实验中心的运行及教学管理

4.1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各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活动依据教务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的要求自行组织开展。实验中心应在学科范畴的高度逐步探索实验教学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不可轻视实验教学,不可放松教学要求,不可降低考核门槛。实验教学活动需达到预定教学效果,需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 教务处和设备处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对实验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和考核。

4.2实验室资源的使用与调度

实验教学资源原则上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使用,由设备处进行宏观调配管理。当实验教学地点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时,各教学实验中心在不影响既定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可自行调换实验室。本中心各专业有灵活、 随机的使用需求时,各中心可自行组织实验室的计划外使用,但是须遵守各项实验室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于通用性强、需频繁跨学院使用的实验室,所属教学实验中心在设备处的指导下优先安排公共课的使用。 对于需在教学实验中心进行的跨学科专业的考试,由设备处根据需要统一协调,各中心配合执行和落实。

4.3实验中心的日常管理内容与责任

各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所属实验室的日常运行与各项管理工作。具体工作内容为:保证实验室能够按计划使用,负责本实验室的资产管理,负责各类仪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保障本实验室的各类安全工作及卫生工作。其所进行的实验室管理工作须达到各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

4.4实验室运行经费和管理工作考核

各中心实验室日常运行的经费可在设备处的宏观统筹下进行,具体要求可出台若干关于实验室运行经费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工作考核由设备处组织进行,具体要求也可出台若干有关实验室运行管理的考核制度,制定考核指标,确定考核内容。

5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5.1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招募与培训

实验室队伍是实验室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学校整体师资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应重视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各实验中心根据实际用人需求填写实验室队伍的人员引进计划,设备处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对进人计划进行统筹审核。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由人事处统一组织,设备处和各实验中心参与配合。

新进实验室工作人员由设备处统一组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校实验室现状及发展规划、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管理软件的使用、实验室各项具体业务的内容。

5.2实验室队伍工作内容与工作量考核

实验室队伍由设备处宏观管理,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称技术任务可出台诸如《实验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实验室管理员工作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等文件加以规范。实验室队伍的工作内容分管理工作与实验技术工作2种,根据岗位不同二者各有侧重。每年设备处依据有关岗位职责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优。

6结语

实验室工作是高校整体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采用适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调整原有体制中的不合理因素,可从制度层面理顺实验室工作各方面的内容,更好地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

摘要: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实验室二级管理体制比一级管理体制更能满足实验室工作的要求。对比二者的特点,文章探讨了实验中心组成、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及实验室队伍等方面的内容。

兽医实验室运行中的几点体会 篇9

1 明确职责, 细化分工

辽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兽医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为核心, 其他科室为其提供财政、人事和后勤支持。在兽医实验室内又分为业务办公室及检验室。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包括实验室、办公室等科室。虽然质量体系中规定了相关职能, 但由于职责划定太粗, 有些职能存在交叉, 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相互扯皮的情况。这就需要制定更详细的职责分工表, 把任务直接对应每个人。

2 不断加强实验人员检测能力

兽医实验室共有专职检验人员10名, 全部为兽医专业本科学历, 平均年龄34岁, 高学历化和年轻化, 利于开展繁重的检测工作, 也利于接受新的理论和检测技术。实验人员在长时间的检测工作中, 极易丧失用脑思考的习惯, 只擅长实验操作, 对实验中突然出现的问题, 无法辩证分析原因, 也就不能找出错误及误差存在的环节。这就要对实验人员不断进行各种培训和考核, 既要参加上级部门所办的培训班, 掌握最新的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和理论外, 也要把所学的内容消化理解后, 对本单位和下级检测单位进行培训, 以提高本地区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整体提升。实验室内可组织样品的盲样比对, 对实验操作进行考核。最好对下一级检测单位建立定点联系人制度, 定期面对面的交流, 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3 加强质量控制, 确保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兽医实验室的运行要严格遵守质量手册的规定。检验人员能自觉进行质量控制, 各种体系文件的相关表格都由专人负者填写。接样、样品管理、检测、出具监测报告等环节相对独立;样品采用统一的编码序列, 不能暴露被检单位的信息;出具的报告也不能暴露检测人员的姓名, 保证实验的公正性。内审员必须独立于实验室以外, 定期组织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实验。在日常检测工作中, 检测人员必须坚持做空白对照和阴阳性对照, 及时发现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4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兽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应包括:一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从实验室泄漏引起疫情扩散;二是实验所产生的试剂和废弃物对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实验中应用到大量的仪器设备和水, 应注意防火防水。

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篇10

根据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建立的经验, 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科学、具可操作性、文件化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做好如下工作:

1 管理层制订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管理体系中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由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主持制订和颁布实施的, 它指明了管理体系应该达到的水平。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其他工作均是在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一个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对内部明确质量方向, 激励员工的质量责任感, 对外表明实验室最高领导的决心和承诺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审员队伍

在任何一项工作中, 人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管理体系的建立中也不例外。要建立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内审员队伍, 首先应该选择熟悉业务, 了解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具有一定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和良好交流表达能力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使他们熟悉相关准则和文件, 掌握管理体系建立的具体要求与方法, 以便在后续工作中起带动与指导作用。

3 做好全员培训工作

一个优秀的实验室, 只靠领导的努力是不够的, 必须提高全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讲解、学习等方式使员工对管理体系有感性认识, 不断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和有关的技能培训, 不断分析自身实验室的差距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实验室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参与者, 实验室员工对管理体系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实验室能够建立怎样一个管理体系。因此, 开展全员培训, 使工作人员了解建立管理体系的意义与具体要求, 形成共识, 是建立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之一。

4 明确组织结构及职、责、权关系

实验室的组织结构是实验室全体人员为实现自身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分工协作, 以及在各自职务范围内责任、权力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实验室组织结构的内涵是实验室员工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在设置时应考虑质量职能的实施和监督两个方面。不论实验室处于什么时间段、关键职能是什么, 都要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部门, 负责质量活动的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组织结构具有职责要求, 职责是指实验室所有对质量有影响的人员应明确规定其责任权限的关系, 即把质量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门, 明确规定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具体职权, 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质量职权结构。

5 组织管理体系文件的写作

程序性文件是实验室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它明确规定从事于某一程序对应的工作应由哪个部门去做、由谁去做、怎样做……由谁协助、应用何种材料、设备、在何种环境、条件下去做等。程序有管理性和技术性两种, 一般所说的程序都是指管理性的, 即管理体系程序;技术性程序指作业指导书等。

管理体系程序要求形成文件。编制一份书面的文件化的程序, 内容通常包括目的、范围、工作流程、引用文件和所使用的记录表格等。程序性文件作为实验室相关人员的行为准则, 必须能客观的反映实验室内部的现实, 反映实验室整体素质。因此, 在建立程序文件时, 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其他实验室的文件。程序文件既然作为实验室客观工作的反映, 就应对实验室人员具有约束力, 任何涉及某一工作领域的人员均不能违反相应的程序。

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对写作提出了较高要求, 从文字到内容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并且应该做到严谨、切实、可行。

编写质量手册应建立于组织结构完善的基础之上, 必要时, 应对职能进行合理的重新分工, 避免职能交叉或真空。质量手册篇幅不宜过长, 应只做原则性的规定, 具体细节可放在程序文件中陈述。程序文件应由各要素的负责部门编写, 编写人员应熟悉业务, 但一般不涉及纯技术性细节。程序文件应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阅读和执行, 其详细程度应于过程的复杂程度、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相一致。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文件应由具体的当事人编写, 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格式。

6 实验室建设的完善

在确定要建立管理体系之后, 随着工作的深入、制度的完善, 必然会发现以往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因此, 应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 逐步完善实验室建设。

7 试运行与内部审核

管理体系运行后, 内部审核是对管理体系自我评价的主要方式。建立一个寻找自身问题, 自我完善和自我改进的机制, 是管理体系保持生命力的坚实后盾, 也是促进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动力。

8 参加能力比对检验

运行实验 篇11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建设,运行,管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 规模化养殖不断壮大, 养殖密度不断增加, 逐渐形成动物疫病病种多样化、病原变异复杂化、新发疫病发生风险增加的动物疫病防控新局面。研究表明, 70%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 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可见,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着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为此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2~2020年) 》, 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新形势下动物疫病的诊断方式由问诊、触诊、听诊等传统方式向血清学、分子生物学领域延伸, 兽医的涵义已超出传统的意义范畴, 被赋予了时代和科技的烙印。未来具备多功能检测能力的兽医实验室将成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大多数兽医实验室依然存在职能模糊、仪器残缺、操作不规范、实验记录不完整、废弃物随意乱丢等现象, 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行与现实严重脱节, 急需完善。结合本地区基层兽医实验室现状, 笔者认为, 强化兽医实验室建设、运行、管理需逐步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一个合格的兽医实验室而言, 独立的工作场所、完善的基础设施、匹配职能的仪器设备是必需的, 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有效的依据。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对兽医实验室建设、运行、设施、设备和人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制定了考核标准, 并且组织实施兽医实验室考核。兽医实验室如果能够按照规定进行建设并配齐相应的设备, 且仪器设备配备率和完好率达到100%, 一定能够正常行使自身职能, 圆满地完成日常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任务。

由于当前动物疫病呈现混合感染和隐性多发的特征, 疫病监测技术和手段日趋多重化, 且并不断地改进。所以, 在实验室建设之初, 就应该考虑如何应对突发疫情, 立足于地 (市) 级、县 (市) 级兽医实验室职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配备全新的、先进的仪器, 满足时代进步和技术革新的要求, 以发展地眼光配置实验室硬件设备, 打牢实验室硬件基础, 从容提升实验室检测诊断实力。

2 积极实施人员培训, 强化人员素质, 提升技术水平

兽医实验室是实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疫情预警预报的技术支撑, 而实验室技术人员是兽医实验室的技术支撑, 直接决定着实验室的能力和应对突发疫情的实力。可见技术人员的重要性, 为此《管理办法》规定了兽医实验室人员的考核标准, 着重突出了技术人员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则明确规定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 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和/或校准活动, 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并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 应重新进行确认, 确保使用的标准是最新有效地版本。可见, 如果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 技能状况不能得到同步更新, 势必落后于动物疫病和检测标准的变化, 无法快速、有效地诊断疫病, 更无法从根本上提出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

因此, 应该从规范和标准、技术操作、法制意识、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对技术员进行培训, 全面提升人员的素养。一是充分相信潜意识作用, 从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开始进行反复练习、逐步强化, 建立标准、精确、细腻的操作习惯。二是积极组织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 与国内同行多接触、多交流, 拓宽视野。比如参加国家、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设立的培训班、研讨课;中国兽医大会等大型的交流活动等。三是自行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 进行短期的技术、知识培训, 提升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四是定期举行内部学习、交流, 学习国家最新的检测标准以及实验室《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生物安全知识等, 强化自身素质。通过学习、培训, 达到交流进步的目的, 扎实掌握检测技术, 真正做到领会技术精髓, 能够依据不同病例, 快速选择正确、快捷的检测方法, 准确出具检测结果, 从而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预测疫病流行趋势, 有效地指导实施防控。

3 细化环节, 优化程序, 建立合理、规范系统的工作流程

从小处着眼, 兽医实验室的工作职能是诊断疾病, 检测免疫抗体是否合格;从大处着眼则是系统地整合辖区内疫病状况, 统计、分析、预测疫病发生、流行趋势。兽医实验室除一般的检测工作外, 还应担负病例分析和数据汇总、存档工作。因此, 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工作流程, 十分必要。经过不断地改进和摸索, 笔者认为应形成一条以样品、检测报告为主线的工作流程, 力求检测过程流畅、不重复不拖沓, 检测结果可重复, 可追究。具体流程如图1 (仅供参考) 。

4 积极实施实验室资质认证, 进一步提升整体实力

实验室资质认证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其形式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可见其是保证实验室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的基础和依据;是实验室发展的必由之路, 应大力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 争取早日实现认证。

所以各级兽医实验室应建立并贯彻运行能够与检测、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作业指导书;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且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协调实验室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报送等活动的管理体系文件、质量体系文件。同时还应逐步建立实施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体系, 系统的、定期的审核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的缺陷和不足, 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 实现自我约束、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只有将管理体系、质量体系、评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实验室的软实力, 加之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 做到软件、硬件合二为一, 必能打造一个职能明确、快速高效、能力超群的兽医实验室, 以便更好地监测疫情、检测疫病, 更好地为当地畜牧业的大发展服务。

5 强化意识, 提升生物安全管理力度

我国发布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办法》和《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对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在兽医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运行中应充分考虑生物安全因素, 将生物安全列入首要日程, 并加大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强化生物安全意识。

上一篇:软件缺陷下一篇: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