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共11篇)
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 篇1
一、大棚蔬菜物理技术的应用
设施农业大棚蔬菜物理技术的应用, 对蔬菜产品品质及产量都有显著提高。
1.2013年4月中旬在吐鲁番召开的全疆设施农业农机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经验交流会上, 大量试验示范数据证明了大棚蔬菜物理技术的应用能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哈密地区农机技术推广站从2010年在哈密市农业园区试验示范大棚蔬菜物理技术农机技术装备、空间电场技术、声波助长仪及二氧化碳气肥机技术、臭氧病害防治及杀虫灯等技术,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如空间电场技术与杀虫灯防治虫害技术在大棚蔬菜两年的示范, 生产的西红柿、黄瓜、豇豆等蔬菜平均增产25%以上, 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减少60%以上, 并能提前上市10天左右 (与对照大棚比较) 。
二、大棚蔬菜物理技术的推广
1. 大棚蔬菜物理技术的应用推广, 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减少病从口入, 是发展绿色无公害优质蔬菜的需要, 也是农业食品安全的需要, 对全面提升大棚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加快农机新技术成果转化, 发展生产力, 是大棚蔬菜物理技术推广与否的关键。因为大棚蔬菜物理技术从技术层面讲是成功的、可行的, 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意义。但是, 农机新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 加快设施农业大棚蔬菜品质及产量的提高。大棚菜农通过新技术的应用, 从中取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才是大棚蔬菜物理技术应用推广的前提保证。
三、大棚蔬菜物理技术推广的措施
1. 加大对大棚蔬菜物理技术宣传力度, 通过哈密市电视台金土地栏目、哈密电视报及哈密报等媒体广泛宣传, 让广大的市民消费者接受认可应用大棚蔬菜物理技术生产的蔬菜产品。使市民充分认识到病从口入的危害, 提高市民及消费者的健康生活理念。
2. 大棚蔬菜物理技术推广, 必须先建立应用物理技术生产的蔬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确立市场销售定位, 是进入定点大型超市, 还是在蔬菜市场建立营销专柜, 或者由农机推广部门牵头成立发展无公害蔬菜直销服务公司。使大棚菜农的好蔬菜卖出好价钱, 让大棚蔬菜种植户使用蔬菜物理技术获得更多的收入, 只要收入增加了, 农户就认可该技术是好技术, 就能以点带面发展和推广大棚蔬菜物理技术。
四、大棚蔬菜物理技术推广的问题与对策
1. 再好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也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市场是由消费群体、销售组织及生产经营互相联系形成的。目前大棚蔬菜物理技术的应用只有农机技术部门牵头领导生产者在生产。规模小, 蔬菜品种单一, 且产量小, 难以形成市场。
2. 大棚蔬菜物理技术农机装备设施一次性投入高, 投资回收期长, 再加上没有绿色无公害蔬菜销售市场, 大棚菜农对物理技术生产装备投入积极性不高, 严重制约了该项新技术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的发展。
3. 大棚蔬菜物理技术的推广, 要求农机主管部门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创新思维, 创新工作方法, 不能用惯性的农机新技术及新机具推广模式, 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只注重产前、产中的农机技术服务, 产后农机化技术的应用几乎是空白的缺点。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推动大棚蔬菜物理技术的应用推广。形成生产、销售、消费共赢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市场。
4. 大棚蔬菜物理技术的推广, 由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牵头协调, 引导有经济实力的农机公司和生产企业与大棚农户多方参与的农机新技术推广模式, 由农机公司和农机生产企业对接, 把大棚蔬菜物理技术装备引进公司。由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担保, 把物理技术设备投入安装到示范点大棚农户, 连片50~200座大棚为一个示范推广点。让使用了物理技术装备的大棚农户分期付款, 用两至三年的时间收回装备投资, 由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技术服务, 以点带面使大棚蔬菜物理技术在我市全面推广, 推进哈密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
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 篇2
松江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一、病虫害发生情况
松江区常年种植蔬菜面积约2万多亩,其中“三农”综合试点区蔬菜种植面积近万亩。发生的病虫害约180多种,主要病虫害有烟粉虱、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黄条跳甲、十字花科根肿病、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2008年使用农药(商品量)6324.5公斤。其中,杀虫剂4825.5公斤,占76.3%左右;杀菌剂790.4公斤,占12.5%;除草剂585.9公斤,9.3%,其它农药1.9%。农药结构不合理,杀虫剂用量过大。
二、实施区域及面积:在浦南“三农”工作综合试点区蔬菜园艺场,核心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面积5000亩。
三、实施内容
在规模园艺场内将各项防控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具体为:
1、害虫性诱剂防治技术示范。利用性外激素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三种抗药性强的害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2、捕虫板诱杀技术示范。利用特殊光谱及特殊胶质制成的黄色、蓝色胶粘害虫诱捕器(卡)诱杀烟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
3、杀虫灯诱杀技术应用。在项目区域内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及频振式杀虫灯,利用昆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诱杀夜蛾、小菜蛾、地老虎等害虫。
4、推广防虫网覆盖技术。在绿叶菜、茄果类蔬菜栽培中积极推广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切断害虫的入侵途径,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5、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微生物源新农药(多角体病毒、BT等)、仿生物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拒食剂、烟碱类等)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化学农药,防治蔬菜主要病虫害。
6、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示范。在栽培过程中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加强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加强中耕除草,清洁园田以压低病原菌及虫口数量,减少初侵染源;利用高温换茬季节,对设施内灌水闷棚,既可淹死害虫,又可洗盐;推广合理密植措施,辅以优良叶面肥使用,增加植株抗病性。
7、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编印资料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对项目实施区生产技术人员和广大菜农进行病虫害识别、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以及安全用药知识的培训。
四、时间节点1、2009年4月-2009年5月:开展基期数据采集、调查和实施方案制定。2、2009年6月-2011年4月:项目实施。
蔬菜防虫网室栽培的推广应用 篇3
关键词:蔬菜防虫;网室栽培;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4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44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也不断增强,尤其是对于新鲜蔬菜瓜果农药残留问题的重视。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蔬菜防虫网室栽培在我国应运而生,作为又一极具潜力的设施栽培新技术,必将在中国甚至国际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推广应用蔬菜防虫网室栽培的意义
1.1 实现不用或少用农药,保障食品安全
蔬菜防虫网室栽培技术通过切断成虫的繁殖,有效控制害虫对农产品的危害,对于一些常发性的害虫效果尤为明显;该技术对于预防病毒病的传播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在蔬菜瓜果这些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将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到零,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农业产品的农药残留这一影响民生的难题,使人们吃上无污染的“放心菜”;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和生态的危害也大幅度改善,从而实现了绿色生产。
1.2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生产优质蔬菜
防虫网室栽培技术具有调节环境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实现是通过人工屏障形成了一个小气候环境。相关实验表明:利用防虫网室栽培蔬菜,在6~9月盛夏期间,中午能使室内的温度比露地低大约10℃,遮光率可高达20%~30%。而在3~4月早春期间,棚内气温比露地高约5℃~8℃。根据实验结果,防虫网室栽培能够调节初春及盛夏等季节形成的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极端气候,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
1.3 抵御自然灾害,削弱灾害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防虫网室栽培对暴雨、强风、冰雹等具有明显的减弱作用。据实验表明,暴雨撞击防虫网后,降水量减少21.6%,落到网上已成蒙蒙细雨,冲击力减弱。当室外风速增大时,防虫网室设施的减速作用增强,室内风速降低作用明显。所以,推广应用防虫网室栽培,具有明显的抗暴雨、防台风及冰雹作用,以抵御不良环境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2 我国推广应用蔬菜防虫网室栽培存在的问题
2.1 进展慢,普极率不高
相比于遮阳网技术,这项技术使用要求更高,所以其推广和应用受到了许多限制。其使用条件大致可以分为四点:一要根据不同害虫选择相应的防虫网类型;二要根据蔬菜栽培方式选择覆盖形式;三要全过程全封闭覆盖;四要根据室内小环境气候调整传统栽培技术。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如果仅靠农技推广人员言传而不现场示范来宣传与推广,很难让菜农们积极使用这一新型环保技术。
2.2 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经费不足
在推广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技人员奇缺或有农技人员但无推广和宣传使用经费的情况下,农民无法通过更直观、形象生动的事例来了解防虫网室栽培技术,这也导致了防虫网室栽培难于调动菜农试用这一技术的积极性。
2.3 推广技术不到位
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缺乏农技人员的技术咨询服务和现场指导等,也会影响该技术的科学使用。据调查,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根据蔬菜的主要虫害选择防虫网类型,在种植前土壤未进行杀虫消毒或全过程未全封闭覆盖等不规范现象,这些现象导致栽培结果不理想,随之带来菜农对这一技术的不认可和不信任,继而严重地影响了这项环保技术的推广。
3 我国推广应用蔬菜防虫网室栽培的对策
3.1 强化镇乡级农技推广体系
我国广大农村基层应积极响应中央2010年一号文件正式提出的“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政策,中西部地区更应牢牢抓住,中央在该地区176个县的815个乡(镇)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政策,促进完善县、乡农技推广体系,为蔬菜防虫网室栽培的进一步推广及其他农业新型环保实用技术提供技术指导。
3.2 争取优惠政策或项目资金支持
由于蔬菜防虫网室栽培技术既环保又实用,这一技术的普遍应用会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甚至杜绝食用蔬菜引起的中毒事件,提升蔬菜质量和产量。所以,各地应充分利用这三个优势,多渠道争取有关的优惠政策和项目基金的支持,从而建立多点示范推广,让这一新型环保实用技术得以有效使用。
3.3 大力宣传与推广此项技术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仍有许多菜农不了解网室栽培。对于此,相关基层推广部门应在直观示范的基础上,与各大科研院所或营销企业联合,大力宣传防虫网优越性能,加强操作规程培训,使菜农接受并信任该技术,以促进这一新兴环保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生产更多优质的绿色蔬菜。
4 结语
推广使用防虫网室栽培技术种植蔬菜的过程中,也要同步解决人们“想买放心菜买不到,有了放心菜却卖不上好价钱”的难题。针对于此,各地菜农可在农技站的协助下成立相应的防虫网室栽培蔬菜组织来解决这一难题,组织通过媒体对防虫网室栽培绿色蔬菜和销售防虫网室绿色蔬菜专销点进行宣传,并在超市和市场上设防虫网室优质蔬菜专销点,让人们充分了解这类优质蔬菜,从而使防虫网室栽培出的优质蔬菜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谭立云.江苏省首个蔬菜防虫网室建设标准即将出台[J].农药市场信息,2010,(09).
[2]李宝喜.网室土壤的盐积与防治[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1,(02).
[3]郭爱东.防虫网室的设计及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2,(11).
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 篇4
关键词:设施蔬菜,三级推广网络,示范户,集成新技术
引言
辽宁省普兰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南部, 冬季光照充足、气温不是很低, 而且交通便利, 自然条件优越, 适宜大面积发展反季节设施蔬菜生产。 十二五末, 全市已发展日光温室蔬菜面积6 866.7hm2、大中拱棚蔬菜面积733.3hm2。 其中:番茄占65.2%, 黄瓜占24.4%, 茄子、辣椒、甜瓜和西瓜合计占8.3%, 叶菜等其它蔬菜占2.1%, 形成以生产茄果类和瓜类蔬菜为主打的设施蔬菜产业格局。 尽管普兰店这些年设施蔬菜产业做大了, 可广大菜农生产效益却没有显著增加。 新菜农由于不懂技术, 生产效益普遍偏低;老菜农管理仍然相对粗放、 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相对较低; 部分管理水平较高的菜农生产的蔬菜也没有达到目标产量。 为此, 普兰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市、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 在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 结合国家、省、市农业惠农项目, 在全市设施蔬菜生产重点园区, 有针对性地抓好设施蔬菜示范棚建设, 将要推广的集成新技术装配到示范棚中, 让示范户率先受益, 带动周边种植户效仿, 从而大大提高了全市设施蔬菜生产应用集成技术的普及率, 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 同时也使新技术推广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走出一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实用高效之路。
1 普兰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构成、专业水平
全市现有市级农业技术人员36人, 乡级农业技术人员53人, 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218人 (一村一人) , 其中推广研究员9人, 高级农艺师17人, 农艺师33人。 在每个自然村安排1名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 这是普兰店市农业技术推广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尽管如此, 全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不多, 而且精通设施蔬菜新技术推广的人才又很少。 通过举办骨干技术人员培训班、 开通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平台等多种形式, 不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 为设施蔬菜集成技术的推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2 以设施蔬菜集成技术推广为主线, 探索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务实高效新模式
近年来, 普兰店市主要推广的设施蔬菜集成技术有:名优特新品种示范与推广、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两网一膜防虫调光技术、两板一灯粘虫诱虫技术、自动温控调湿防病技术、重力滴灌技术、大小垄加密长季节栽培技术等。
通过市、 乡、 村三级基层推广人员网络构建, 打造一条“农业科研院所-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示范户-农户”的技术推广链, 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稳步高效推进。 通过广泛与农业科研院所加强交流与合作, 使农业科研院所研制的新品种、研究的新技术能够通过示范户进行试验示范, 再将多项集成新技术配套组合加以推广, 加快了新成果的转化率。
3 选好设施蔬菜示范户, 明确技术推广责任制
示范户优先选择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各村农民技术员, 其次要选择当地有一定知名度, 且对农业新技术学习应用积极性高的种植能手。 2014年, 全市共选择培育市级示范户29个、村级示范户73个。 市级示范户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直接扶持指导, 并为示范户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 村级示范户是由各乡 (镇、街道)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扶持, 并在本村农民技术推广员的直接指导之下, 村级示范户如有疑难问题难以解决,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将进行现场指导。 2015年, 以《农业基层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为依托又加大了村级示范户培育建设, 在全市设施蔬菜发展60个重点村, 每个村培育10个示范户, 共计培育村级示范户600个。
4 以项目资金为依托, 以集成技术为配套, 扶持装备设施蔬菜科技示范户
普兰店市现有 《农业基层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等国家级农业惠农项目, 还有《工厂化蔬菜育苗项目》、《设施农业培训工程项目》 等省级设施农业项目以及 《蔬菜新品种推广项目》、《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长季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项目》等大连市级设施农业相关项目。 利用这些项目资金为示范户提供必要支持, 使集成技术在示范户的棚室中得以展示。 2014年为示范户安装了滑道、 温控系统, 并为部分示范户修建、安装重力滴灌系统, 还为示范户免费提供PO水晶棚膜、“丽粉” 樱桃番茄示范用种、“喜正多功能肥”示范用肥、生物菌种、黄板、蓝板、防虫网、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超低容量喷雾机等。 2015年又为示范户提供“甜禧”抗TY病毒樱桃番茄示范用种、生物菌肥、高效水溶肥等。 同时, 连续三年为示范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化验, 并发放施肥卡指导示范户科学施肥。 通过将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器械等直补到示范户手中, 让示范户率先受益, 既加深了技术人员与示范户的关系, 又促进了新技术的高效推广。
5 设施蔬菜集成技术应用受益示范户典型
安波街道七道房村农民技术员刘崇玲是农业中心扶持的市级示范户, 她不仅是村级技术推广员, 自家还建有两栋温室和两栋大拱棚, 她家的温室大棚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等集成技术应用全面。 她利用防虫网、黄板等物理防控技术进行防虫育苗;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使秸秆还田,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棚室地温和气温;利用重力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灌水追肥省水、省电、省工;在温室的前底脚设置防寒沟, 大大提高了冬季棚内的土壤温度和棚温;棚内安装自动温控系统, 使温室通风做到自动开闭风口, 确保棚室达到合理的温湿度, 既防病又省工;温室覆盖“PO水晶”新型棚膜, 光照好、升温快、保温好、抗老化、耐使用, 一次性投资扣膜2~3年不用换膜;由于连年重茬, 土传病害和土壤酸化比较严重, 她近两年利用夏季休棚期进行日光闷棚消毒、定植时增施生物菌肥, 防病、 增产效果非常明显。2015年, 她生产的大番茄收入达到12.3万元/亩。
星台镇刁家村科技示范户赵恩成夫妻俩管理两栋日光温室, 除了采用集成技术管理棚室外, 还对新品种认识度特别高, 他们种植的“康德”无刺水果黄瓜和“37-74”特高产尖椒, 平均年收益达到近30万元, 创造了当地高效益的记录。
6 加强示范户的培训与指导, 辐射带动其周边广大菜农应用集成技术致富
普兰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省设施农业培训工程、阳光培训工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多项培训, 定期对示范户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 并组织示范户周围的菜农到示范户参观学习。 通过培训与指导, 使示范户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得到提高, 辐射带动周边菜农, 使设施蔬菜集成技术应用广泛。
皮口街道石固村示范户王振芳也是名农民技术推广员, 多年来一直种植黄瓜。 往年她管理的黄瓜病害重, 产量低, 长势不尽人意。 经过培训, 她能做到科学施肥、对症治病, 使黄瓜产量和效益显著增加。 作为村级农民技术员, 她还不忘把一些新药剂、新技术加以推广传递, 成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快递员”。
总之, 发挥好技术推广网络优势, 利用好农业惠民项目资金, 抓好示范户建设,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将新品种、新技术在示范户中得到普及应用, 进而再将设施蔬菜综合集成技术配套推广, 不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还是当下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务实之举。
参考文献
[1]祁世强.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零距离”[J/CD].基层农技推广, 2014, 2 (10) :20-21.
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 篇5
关键词:秸秆反应堆;蔬菜;困境;解决措施
1 秸秆反应堆的概念与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1.1 秸秆反应堆的含义
秸秆生物反应堆是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其以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被视为农业增产、增质、增效的新型发展趋势。秸秆生物反应堆指的是以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可供植物吸收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方式代替化肥达到增收效果,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其原理基础来自生物工程中的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在对环境不造成破坏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发展的目的。秸秆生物反应堆不仅在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同时可以实现对土质的保护,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大量化肥和农药使用带来的土地盐碱化,土地肥力下降,生态物种多样性破坏等问题。
1.2 秸秆反应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广阔的平原土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每年在我国的农作物秸秆产量超过30亿多吨,位居世界首位。然而,除去被用于造纸和作为饲料的秸秆外,大量秸秆被就地焚烧,尤其在天然气和液化气在全国普及之后,传统的“草锅”基本消失,原有被用于农家做饭生火的秸秆被直接在田地焚烧,被用于秸秆反应堆的资源仅剩40%左右。大量秸秆资源被浪费,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严重污染大气质量。
在“八五”后,我国重点紧抓秸秆资源的利用问题,大量的秸秆资源浪费问题被缓解。然而,全面利用秸秆资源,推广秸秆反应堆仍然需要经过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秸秆利用政策仍然需要完善。
2 秸秆反应堆在蔬菜生产中推广和应用面临的困境
2.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层面不成熟
首先,国内的蔬菜秸秆反应堆是在大棚培植蔬菜的基础上,通过秸秆反应堆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提高蔬菜光合作用来促进蔬菜的生长,达到蔬菜增收效果。然而,国内的大多蔬菜秸秆反应堆技术不够完善。在早晨9点左右,蔬菜的光合作用达到最高峰,而秸秆反应堆不能适时为蔬菜光合作用提供足量的二氧化碳供应,导致阻碍了蔬菜的光合作用,难以使蔬菜产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其次,我国处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下,一年四季分明。在冬季,全国气温普遍较低,不全面的技术导致了大棚中秸秆反应堆发酵虽然能够为蔬菜提供正常的室内气温,然而却无法解决地表温度。直接导致了蔬菜的根系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蔬菜的营养吸收,限制蔬菜的光合作用的进行。严重情况下,在缺乏水分与无机物吸收情况下,蔬菜的养殖或产生大面积死亡现象。
2.2 秸秆生物反应堆操作水平不高
在我国,农业生产力仍然以普通农民为主,不能达到农业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当下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先进技术的理解能力不足,加之大量农民进城工作,农业人员生产力水平严重下降,不少农民对秸秆反应堆技术不能全面掌握,限制了秸秆反应对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造成不少技术层面的问题。
2.3 单位面积成本过高
我国国土宽广,同时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导致了大面积的蔬菜秸秆反应堆难以建设。以农业户个体或家庭为单位的秸秆反应堆建设费用过高,农业生产利润不足难以支持秸秆反应堆的建设。
3 提高秸秆反应堆在蔬菜中推广与应用的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社会主义发展是当下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义,虽然面对蔬菜秸秆反应堆的种种难题,我们同样有理由有信心去解决并推广,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1 改良秸秆反应堆技术
就二氧化碳供应不足的方面,通过控制夜间大棚中温度,加强秸秆发酵中的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来提高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同时在大棚中蔬菜一天光合作用最剧烈的时期采用适量的焚烧有机物的方式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果。其次,在地表温度方面,完善内置式反应堆,促进反应堆中秸秆发酵氧化分解作用,使其产生更多热量,以提高地表温度。
3.2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促进蔬菜秸秆反应堆技术的普及就必须做到提高农民对于这项技术重要性的认识。首先,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民技术操作进行培训,以提高农民的专业技巧。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让农民意识到秸秆反应堆技术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结语: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秸秆技术不断地改善下,必将成为蔬菜种植业的基础技术,最终成功取代化学化工在蔬菜生产中的地位,达到从根本上实现绿色经济的层面。
参考文献
[1] 孙明湖,闪红光,南方.农作物秸秆综合作用的战略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学报,2002(2):27-28
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 篇6
1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的必要性
1.1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是加快南京市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以其集约、高效的特点,被业内公认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从设施建设、技术管理到市场运作,已经有成功的模式和经验。目前美国100%的芹菜、鲜食番茄,90%的青椒均采用穴盘育苗;韩国设施种苗覆盖率达到80%;山东寿光经过10年的发展,年产蔬菜商品种苗超过6亿株。“苗好五成收”,机械化商品化育苗覆盖率的提高,对推进设施蔬菜产业提档升级起着明显的推进作用。南京市年种植蔬菜复种面积l0万hm2,每年需要各类蔬菜种苗6.6亿株,而目前南京市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才刚刚起步,因此实行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的跨跃式发展,是加快南京市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
1.2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有利于蔬菜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南京市蔬菜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3。然而全市蔬菜仍以分散的农户自主生产、经营为主,即使蔬菜生产相对集中的村组,大多也存在蔬菜种类繁多、茬口布局杂乱等问题。零散的蔬菜生产格局,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的发展,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能加速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蔬菜“一村一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但借助于机械化商品化育苗,实行统一集中供苗,能更好地优化品种布局,开展农技服务,从而推动蔬菜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进而形成“西红柿村”、“辣椒村”等专业村。
1.3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
在蔬菜种植的发达地区,机械化商品化培育的种苗,因其质量远远优于农户自育苗,而备受消费者的欢迎。农技推广部门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技术“物化”,由过去的供种变成供苗,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种植效益。从而把工厂化育苗提供的种苗种植技术服务,变成农民学习新知识,应用新品种,掌握新技术的平台,进而把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
1.4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顺应了富民工程建设的要求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是一种综合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的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标准化的连续作业,大大降低了自然灾害影响,提高了种苗抗逆能力。机械化商品化育苗对“家家种菜、户户育苗”的农民,尤其是对育苗经验缺乏的农民来说,可完全避免个人育苗的经济风险。传统的农户育苗,不仅用种量大,生产成本高,且受光、温、水、气等自然条件以及施肥、用药误差的影响,极易导致种苗成活率低、病虫害严重、种苗质量差等问题,从而给农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占地面积小,育苗生产效率高,更利于农民节本增收。据有关资料介绍,江苏省若采用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每年可节约育苗的耕地600多hm2和育苗取土的园地500多hm2。按蔬菜每1hm2平均效益4万元计,年纯收入可增加4400多万元。此外,机械化商品化育苗可以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现象,更好地保障农民利益。
2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的现实意义
2.1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具备可持续发展内涵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现代新材料在农业上集成应用的结果。由传统的分散育苗,变为统一、集中的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利于从播种到定植全过程的用药和施肥控制,有效地减少了有害物残留和病虫害发生,为大田无公害生产打下了基础。传统育苗大部分采用冷床或大棚营养钵育苗,需要大量的熟化土壤配制营养土。按每育1000株苗用土0.5m3估算,南京市一年约需消耗1l0hm2的耕作层土壤,严重威胁了土壤生态。
南京市的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与全国相比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利用“小棚+大棚+电热线”和简易的玻璃温室等设施,采用营养土钵、营养土块等方式,通过科技站、队集中育苗,统一供苗,但规模很小。到了2000年,成立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技术攻关组,对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的技术进行攻关,建成小规模机械化商品化育苗中心,并扶植育苗企业以“中心+企业+农户”的形式,推广蔬菜机械化商品化育苗技术经过10年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就目前来讲,南京市蔬菜育苗主要还是通过育苗企业、育苗大户、种植户自育等3种形式,采用的设施及方式依然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育苗水平,这样传统的分散式的育苗,风险大、种苗质量差,与南京蔬菜产业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符,已成为南京市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因素。
2.2 可有效抵御灾害天气,保证蔬菜产量和品质
南京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灾害性天气特别明显,冬季连续的低温寡照多雨雪,夏季高温暴雨,这样的灾害性天气给蔬菜育苗特别是冬季蔬菜育苗增加了难度。传统育苗采用的大棚+小棚+地热线(加温)+电灯(补光排湿),这样的设施条件,短时间的低温和阴雨还能解决,若连续10d以上,无法满足蔬菜苗正常的生长条件。长时间的低温、高湿、弱光,导致蔬菜苗生长缓慢,病害严重,成苗率极低;使用各种生长促进剂和农药,易造成各种生理障碍和药害,秧苗质量差。以江宁区横溪嫁接西瓜苗为例,2008~2009年这2年均出现了连续15天左右的低温阴雨雪天气,在10个育苗大户中(5万~20万苗),仅有3户的成苗率能达到90%,病害控制得比较好,有7户的成苗率不到70%,且根腐病、茎腐病等病理病害和黄苗、皱叶、僵苗等生理病害以及药害比较重,散户的育苗就更不理想,成苗率达不到50%。这样的苗往往苗龄偏长,生理代谢弱,定植后发棵缓慢,容易早衰,结瓜延迟,产量和品质均受到影响。
3 示范推广适用的育苗播种机和嫁接机势在必行
机械化商品化育苗采用先进的温室和工程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以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过程,通过优质种苗的供应、推广和使用蔬菜作物良种、节约种苗生产成本、降低种苗生产风险和劳动强度,为蔬菜作物的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设施育苗播种机的播种质量也直接影响着育苗的质量,因此研制播种质量高、运行稳定的育苗播种机械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的设施育苗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采用机械化育苗播种的育苗场并不多,传统育苗播种方法仍然比较常见。由于现有大多数育苗播种机漏播和重播现象比较严重、播种定位精度低、工作不稳定,导致出苗率低、出苗参差不齐、后续的间苗工作繁重,使得育苗的成本增加;同时,进口国外的稳定育苗播种机械成本很高,能够承受高昂价格的育苗场很少。因此限制了机械化育苗播种的推广和应用,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适应现实需要、工作稳定可靠的育苗播种机械。
设施园艺生产存在连作障碍问题,即连续种植造成土壤中病虫基数积累,形成土壤传播病害,最终导致蔬菜生产质量的下降。蔬菜嫁接育苗可以有效地防治土壤传播的病害,并且嫁接后的秧苗抗逆性和产量都得到提高,对蔬菜品质基本没有不良影响。因此,蔬菜嫁接技术已成为一项无公害、增产节能的创收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特别是对耕地面积小难以实现轮作的地区和设施栽培地更为适合。蔬菜嫁接技术性非常强,但目前我省蔬菜嫁接作业还停留在手工作业方式,存在嫁接育苗作业率低、嫁接苗成活率不高、出苗不均匀等问题。另外,嫁接后的秧苗有伤虚弱,在愈合养生期间对于光、热和湿度有很高的要求,并且随秧苗的愈合进程,各项环境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国内蔬菜嫁接苗的愈合养生都是在温室内土制的拱棚里进行,存在愈合环境条件控制困难、嫁接苗成活率低、生产出的秧苗体弱、难以实现丰产等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蔬菜嫁接育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 篇7
1 机械化耕地整地技术
玉米的生长环境需要土层深厚, 结构性好、透气性好, 水土保持完好的土壤条件, 机械化耕地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状, 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是保证玉米实现高产的基础。
1.1 翻地作业
翻地作业主要的工具是铧式犁, 土壤通过铧式犁翻地将根茬翻到下面, 铧式犁主要有牵引犁和悬挂犁, 目前在玉米生产中悬挂犁用的比较多。在机械化生产中应推广双向翻转犁, 这种犁能够提高作业质量, 没有开闭垄, 减少耙地的能源消耗。翻地的深度要根据土质、土壤厚度、茬口和翻地时间来决定, 一般深度为20cm左右, 深翻土地厚度要达到25cm以上, 翻地后土壤表面要平整, 耙地时, 地面杂草、残株及肥料要被完全覆盖, 翻地完成后要进行耙、耢、镇压等作业, 土壤要塇, 根茬要碎。
1.2 深松作业
深松是在保持原有土层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松土作业, 深松可以打碎犁底层, 实现土壤水气的上下贯通, 有利于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扎根, 获得更深层次的养分和水分[2]。深松一般是在收获后进行, 也可以在夏季梅雨季节到来之前追肥时进行, 秋季深松深度要大于35cm, 以犁底层为最低深松标准深度, 夏季深松深度一般在25~30cm之间, 针对垄沟或植株间隙较宽的地方进行深松, 尽量避免破坏玉米的根系。
2 机械化精密播种技术
播种是玉米种植的关键环节, 播种环节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日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是保证苗全、苗壮, 关系增产增收的大事, 机械化精密播种要精确地控制播种量, 植株距离和播种深度。
2.1 技术要求
精密播种第一是要适时, 一般情况下, 当土壤5cm深处温度稳定保持在8度以上, 土壤含水量达到20%以上即可播种, 沙质土壤可以适当提前, 低洼地或者含水量大的土壤可以适当延后。第二是精量下种, 精量下种要求每穴下种一粒, 但是无法做到绝对, 因此机械操作要保证单粒率达到85%以上, 空穴率5%以下, 破碎率1%以内。第三是控制好播种深度, 在镇压后保证种子至地表距离为4cm左右。第四是控制好株距和行距。
2.2 具体操作
目前, 我国使用的精密播种机主要为机械式和气力式两种[3], 机械式精密播种机适应垄距为60~70cm, 一次作业4行, 气力式精密播种机播种精度高, 种子无破损, 可以高速作业, 为保证种子播种后与土壤紧密接触, 播种完成后要进行镇压作业, 镇压作业可以改善土壤的坚实程度, 减少水分蒸发, 促进土壤毛细管的形成, 保证作物早出苗, 出壮苗。
3 除草和喷洒农药技术
除草与病虫害防治目的是为了保护玉米生长, 植保机械不仅可以喷洒除草剂和农药, 还能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 目前, 我国喷洒农药的主要机械是喷杆式喷药机, 喷药机在喷洒农药时速度要均匀, 避免大风天气作业, 喷头离地在35厘米左右, 防止药液损失, 正式喷洒之前要增加压力达到标定值, 在机车驶入农田时打开喷头开始作业, 中途停车或者机组驶出地块时要立即关紧喷头, 避免喷药过量引起药害。
4 中耕施肥技术
中耕施肥是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成果, 按各地的目标产量, 合理的施肥方式及追肥用量, 在玉米拔节时期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机械或者轻小型田间管理机械进行中耕施肥作业, 机械化中耕施肥要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培土及镇压等工序, 追肥机的各排肥口施肥量要保持一致, 施肥量要均衡, 追肥机械要具有良好的田间通过性能, 在追肥作业过程中对作物要无明显伤痕, 伤苗率要低于3%, 追肥深度为6~10cm, 肥带宽度大于3cm, 无明显断条, 施肥后要覆土镇压。
5 玉米收获技术
由于玉米结穗的特点, 玉米机械收获过程一直是玉米全程机械化操作的技术瓶颈, 通过多年的技术研究和实地考察, 近几年来, 这项技术发展较快, 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 玉米联合收获机已经基本成熟, 也设计出了多种机型。按行走方式来讲, 玉米收获机可以分为背负式收获机和自走式收获机两种, 背负式收获机是将玉米收获机直接挂接在拖拉机上, 形式与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接近, 但是相比自走式收获机, 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具有结构紧凑, 价格便宜, 转弯半径小等特点,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集动力、行走和作业部件于一体, 也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 性能更完善、质量更好, 但是价格相对要高, 这两种玉米收获机都可以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摘穗、剥皮、集穗和秸秆粉碎还田或者秸秆放铺的作业。
6 结束语
目前, 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已经成熟, 加强玉米全程机械化推广与应用可以极大地减轻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力, 有利于农户争抢农时, 抵御自然灾害对作物的影响, 还可以充分的发挥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 提高玉米产量, 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摘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 通过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解放劳动力, 实现规模化经营, 还可以为玉米的种植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 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相关技术
参考文献
[1]伍月红, 张鹏, 刘世民, 等.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初探[J].江苏农机化, 2012 (1) :26-29.
[2]李必富.辽宁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 :198-199.
蛋鸡机械化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篇8
蛋鸡生产是建德市农业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化蛋鸡生产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 2012年底蛋鸡存栏数达到726万羽, 为省内蛋鸡生产大县 (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畜禽产品的消费已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 对营养与安全越来越注重, 对无公害和有机食品需求越来越高, 蛋鸡养殖的瓶颈制约因素逐步显现:一是专业化蛋鸡生产设备简陋, 生产布局不合理;二是饲养方式落后, 管理原始粗放;三是品牌意识淡薄, 建设步伐不快;四是人工饲养环境污染严重, 禽病防控工作难度加大。结合建德市蛋鸡生产发展现状, 建德市农机管理站引进了多种机械和设施在蛋鸡养殖生产中试验、应用和推广, 取得了初步的效益, 受到养殖户的欢迎。并在自动喂料设备、自动清粪设备、湿帘降温系统等机械设备的应用方面积累了相应的经验, 形成较为成熟的应用模式和应用技术。
2 技术方案
2.1 技术路线
在实施过程中遵循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总结、推广的原则, 走如下技术路线:信息技术交流→机具科学选型→大户引进示范→技术指导→对比试验总结→宣传推广→技术培训→完善蛋鸡养殖机械化技术规程→加大推广力度和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2.2 技术特征
在蛋鸡养殖中实现喂养、排粪、环境降温这三方面机械化作业, 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解决蛋鸡养殖中劳动用工大的问题, 单位劳动用工可减少50%以上;二是解决人工喂料不均问题, 提高饲料利用率, 节省养殖饲料成本的2%;三是减少人与鸡的接触时间, 减少感染机会, 改善养殖环境, 促进安全养殖;四是减轻劳动强度, 便于集中处理粪便, 减少环境污染;五是利于养殖标准化作业, 提高养殖规模和效率。
(1) 技术关键: (1) 机械设备选型; (2) 机械设备应用与养殖工艺的较好结合, 实现养殖流程的改善; (3) 总结与机械化配套技术相适应的标准化养殖技术。
(2) 实施目标: (1) 应用自动喂料机, 实现饲料的定时、定量喂养; (2) 应用机械刮粪装置, 实现鸡舍粪便的机械排除; (3) 安装湿帘降温系统, 改善夏季蛋鸡养殖环境。
3 实施内容及应用效果
经过一年来的实施, 无论是机械推广数量还是应用情况均取得显著效果。项目实施的4个乡镇共推广蛋鸡自动喂养设备64台套、机械刮粪装置85台套、湿帘降温系统143台套, 总计推广应用蛋鸡养殖机械292台套, 是计划推广应用机械260台的112%, 设备投入费用为164.4万元。应用于67万羽蛋鸡的养殖, 增加单位纯收益4.61元/羽, 全年新增纯收益308.87万元。实际推广应用的机械数量超过计划数, 其原因主要是使用效果得到了广大养殖大户的普遍欢迎:推广应用养殖机械, 在节省劳动用工、提高规模养殖水平、实行标准化作业、改善养殖条件和环境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1) 在蛋鸡养殖的三个主要作业环节———喂养、排粪和环境降温实现机械化作业, 减少人工作业, 不仅提高效率, 节省养殖成本, 还为促进安全和标准化养殖提供条件。减少劳动用工和劳动强度, 促进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社会效益显著。
(2) 改善养殖环境, 实现粪便集中和无害化处理, 生态效益明显, 应用前景广阔。
4 技术性能对比与分析
4.1 与人工养殖方式的对比
(1) 自动喂料机改变了人工2~3次/d的喂养方式, 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喂养, 改为4~5次/d喂养, 总喂养量不变。通过对比试验, 可以得出:采用机械化喂养, 蛋鸡采食均匀, 发育均匀度高于人工喂养, 它们的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机械化喂养一次投料量少而均匀, 且每天可多次投料 (4~5次/d) , 饲料在料槽堆积少, 鸡采食时饲料抛洒明显减少;人工喂养投料劳动强度大, 每天投料次数少 (2~3次/d) 而一次投料量大, 饲料在料槽里堆积多, 鸡采食时饲料抛洒严重。使用自动喂料机投料省时省力 (喂饲一次仅用11 min) , 使人们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该机械还设计安装了自动喷雾洒水降温设备, 在高温季节鸡产蛋性能得以充分发挥。自动喂料机采用脉冲式可调控式给料, 给料范围为0~125 g, 这大大地方便了根据鸡不同阶段的饲料需求来调节喂料量, 减少饲料的抛洒浪费。
(2) 清粪机与人工清理相比, 不仅效率提高达20倍以上, 而且大大改善了劳动者的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正因为此, 养殖场粪便清理周期从人工清理的7~10 d缩短到1 d, 大大改善了鸡的养殖环境。
(3) 湿帘通风降温系统通过对鸡舍用冷风循环通风, 使进入舍内的空气率先通过被冷水覆盖的多孔纸帘, 从而在炎热季节保证鸡舍内温度保持在25~28℃, 舍内外温度相差8~10℃, 保持较高产蛋率, 减少死亡率, 减轻鸡舍有害气体对蛋鸡侵害;同时由于采用湿帘负压通风和微电脑开关控制, 鸡舍温度保持稳定, 环保又节能。
(4) 建德市的对比试验数据表明:蛋鸡机械化养殖后, 每只鸡每年可多产10个左右鸡蛋。按此计算, 每万只鸡的鸡蛋产量可增加5 t, 全市700万只蛋鸡通过机械化养殖年增收将达1 750万元左右。
4.2 技术成熟度及难度
建德市机械化蛋鸡养殖机械化率总体上水平较低。目前虽有不少设备的性能逐渐接近或达到先进水平, 但大部分机械设备跟国外先进机具相比较粗糙, 高科技含量低。就全市范围而言, 养殖生产的主体仍然是乡镇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 整体机械化率不过百分之十几, 这和发达国家90%左右的水平差距明显。应当说, 目前相对较低的机械化水平已成为制约全市蛋鸡养殖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设备配套程度和综合效益低, 设施养殖场虽配有机械化设备, 但单体的多, 很难做到全程机械化, 人工作业仍占主要比例。由于机械设备单项作业的多, 成套作业的少, 投资成本大, 生产效率偏低, 难以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标。因此, 蛋鸡养殖机械化总体水平还相当落后, 难以适应当前全市蛋鸡养殖业蓬勃发展的趋势, 蛋鸡养殖机械化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5 发展措施及建议
(1) 采取多种激励机制, 加大畜禽养殖机械研究开发力度, 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思路, 重点攻关蛋鸡养殖关键环节的机械。通过加强多学科的合作和多种先进实用技术的组合配套, 加快蛋鸡养殖新设备、新设施及新材料的研制开发步伐, 降低设施畜牧业的投入成本, 推进蛋鸡养殖增长方式转变,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2) 通过实施各种科技、农机项目, 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蛋鸡养殖户的扶持力度, 在对农户购置农机具进行补贴的同时, 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推动畜禽养殖机械化的发展。对先进适用的畜禽养殖机械设备及技术进行大力扶持和推广, 采用无偿提供或购置补贴等方法提供给养殖者使用。
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 篇9
一、莱州市葡萄生产机械化现状
葡萄生产的作业环节主要分种植、管理、收获三大部分, 包含13 个环节。种植部分主要作业环节包括:整地、挖坑栽桩、插苗 (移栽) 。管理部分主要作业环节包括:绑藤、中耕除草、施肥、灌溉、植保、剪枝、越冬埋藤、扒藤。收获部分主要作业环节包括:采摘、运储。
葡萄生产中的整地、挖坑栽桩、埋藤、喷药、旋耕除草及施肥等几个主要种植与管理环节, 已经可以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但收获中的采摘部分仍然没有实现机械化。
已基本解决机械化作业的环节:近年来, 通过各级农机化创新示范项目和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实施带动, 葡萄生产中的整地、挖坑栽桩、中耕除草、浅度施肥、灌溉、植保等六个环节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或正在推行机械化。
推广使用的农机具主要有:中小型拖拉机、挖坑机、微耕机、施肥机、滴 (微) 灌机、机动喷雾机、烟雾机、杀虫灯、除草机、打梢机等。
正在解决机械化的作业环节:目前, 已有初步定型机械, 正在示范推广的作业环节有深度施肥 (40cm以上) 、越冬埋藤、春季扒藤和剪枝四个环节。选用的葡萄开沟深度施肥机和圆盘式培土埋 (扒) 藤机经过了近两年的试验和改进, 已经初步达到了示范推广要求。
尚未解决机械化的作业环节:插苗 (移栽) 、绑藤、采摘等3个环节作业机械目前尚属空白, 全部由人工完成。特别是采摘环节, 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 增加了生产成本, 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当地葡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各地葡萄生产机械研究滞后。目前, 国内专门从事葡萄生产机械研究的机构较少, 且起步较晚, 致使葡萄生产机械研究滞后。另外, 葡萄种植面积相对较少, 机械需用量有限, 农机生产企业对葡萄机械的研究热情不高。因此, 葡萄生产机械的部分环节处于起步阶段, 部分环节尚处于空白。
(二) 现有的种植模式不适宜大中型机械作业。莱州市葡萄种植多采取行架式种植形式, 宽度一般为1.5-2.0m, 株距一般为0.4-0.7m。近几年发展的部分葡萄基地行架宽度和株距有所加大, 行架宽度仍然较小, 大中型机械无法进地作业;中小型机具虽能进地, 但马力不足, 影响作业效果。另外, 为增加葡萄产量, 葡萄园地头部分预留空间较小, 一些大中型机械无法进行转弯, 影响作业。
(三) 部分葡萄生产机具投入大。一是葡萄多功能收获 (含剪枝、绑藤) 机械。目前国内还是空白, 美国、意大利等国生产的葡萄多功能收获机械单价都在100 万元人民币以上, 农民没有能力购买。二是葡萄滴 (微) 灌机。虽然国内已有成熟产品, 而且节水和提高葡萄品质的效果十分明显, 但是价格较高, 每亩需投入3500 元以上, 种植户缺乏使用积极性。
三、需要解决的机械作业环节
一是葡萄植保 (打药) 环节。葡萄的病虫害多、发病急且传播快, 每年平均打药15-20 次, 费工、费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由于葡萄叶片大、种植密, 对打药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各地葡萄园大多采用机动喷雾机、烟雾机等植保机械, 使用喷雾机打药, 叶片的背面很难全部附着上药物;使用烟雾机打药, 虽然弥雾效果较好, 但是打粉状药效果不佳。在莱州张裕葡萄基地, 采用了自走式喷雾机, 作业效果和效率大大提升。
二是葡萄冬季埋藤和春季扒藤环节。葡萄藤越冬掩埋是北方地区葡萄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劳动强度很大的作业环节。因此, 应用掩埋机进行机械化作业不仅生产效率高, 作业质量好, 还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 还可达到防风防冻的目的, 这应是目前葡萄机械化重点突破的环节。
四、未来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
当前莱州市葡萄产业发展较快, 农民对机械化的需求较为迫切。下一步提升葡萄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需要引进消化和科研创新双管齐下, 提升老园机械化水平与高标准建设基地一起抓, 政府推动与调动企业、农民积极性相结合, 以此推进葡萄生产机械化进程。
(一) 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作用。将省级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市级安排的补贴资金捆绑使用, 补贴政策向葡萄主产区倾斜、向葡萄生产机械倾斜。对列入国家和省级《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较成熟的葡萄生产机械予以重点补贴, 做到应补尽补。目前列入推广目录的葡萄生产机械主要有挖坑机、微耕机、喷雾机、烟雾机、培土机、扒藤机、滴 (微) 灌机等机械。通过补贴政策的实施, 引导农民使用先进、环保、适用的农机具, 逐步提高葡萄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 加强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建设。莱州连续2 年承担山东省葡萄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 为此, 莱州重点把项目资金向葡萄生产机械化方向倾斜。建议规划葡萄机械作业示范园, 以点带面, 逐步推进葡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一是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发挥本地农机科研机构的作用, 积极探索国外先进葡萄机械国产化。对引进的植保、绑藤、剪枝、采收等先进葡萄机械, 逐步走消化、吸收、改良、仿制的道路, 采取小批量试制、小范围试验的模式, 争取用2-3 年实现突破, 填补国内空白。二是研发改进。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 与国内大专院校、农机生产厂家密切合作, 因地制宜, 研发葡萄生产新机具, 创新改造现有葡萄生产机械, 使其适应当前莱州市的种植模式, 解决农民急需的葡萄打药、培 (扒) 土和深施肥等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
(三)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解决好农机农艺的相互融合, 是实现葡萄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一方面, 要有适宜机械作业的种植模式, 应逐步推行种植模式的标准化。新建的葡萄种植园, 要按照机械化作业的要求来确定行距和株距 (种植标准建议为行距2.5m以上, 株距1m以上) , 在地头预留机械作业机动空间。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改善葡萄机械的作业性能, 提高葡萄机械对原有种植模式和莱州市土质的适应性, 解决农民目前急需的葡萄生产机械。
葡萄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 篇10
的越冬覆土,传统的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果农对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需求迫切。近几年来我们重点搞了葡萄生产机械化机具的研制、引进、试验、推广工作,现介绍如下:
一、葡萄生产机械化的主要作业项目
1.葡萄栽种开沟机械作业
采用802链式拖拉机为动力,配置特制单铧犁进行开沟作业,沟宽80~90cm,沟深80cm,深浅一致,生产效率为6.7 hm?/d。
2.葡萄地除草机械作业
采用万能园田管理机进行作业,生产效率20.1hm?/d~23.5 hm?/d.
3.葡萄打药机械作业
葡萄生产过程病虫害较多,需经常打药,年喷药在10次以上。现采用农用三轮车或小四轮拖拉机为动力,配置相应的打药机打药,雾化好,叶面附着率高,灭虫效果好,生产效率为4 hm?/d~4.69 hm?/d。
4.葡萄深施肥机械作业
采用追肥枪对葡萄进行施肥,将化肥施到葡萄根附近的地方5~10cm处,生产效率为0.13 hm?/d~0.20 hm?/d。
5.葡萄越冬覆土机械作业
我地区葡萄越冬在葡萄上方盖一层植被(用玉米桔或草苫),然后在上面覆土,以确保葡萄安全越冬。手工覆土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由于季节性强,秋季必须在10~15d内完成,一般自家忙不过来,都要雇人工覆士,费用较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研制了采用1407KW—22.1KW拖拉机为动力的葡萄越冬覆士机,一人操作完成整个过程,生产效率达到0.13 hm?/h~0.2hm?/h。
6.葡萄越冬覆盖物秸杆粉碎还田机械作业
春季葡萄上架后将防寒物秸秆用8.8KW~11KW四轮拖拉机配置揉切机,将秸秆揉切粉碎成丝状,覆盖在畦面上,厚度约在20cm左右,在葡萄根系第二次生长高峰(8月—9月初)在葡萄植株内侧挖沟深50cm、宽40cm,将畦面上覆盖已呈半腐熟状的秸秆施入沟内,上面施适量的农肥后覆土。秸秆还田后可节水、减轻病虫害、增加土壤有机制,是经济
有效的培肥措施。粉碎揉切機的生产效率为1000kg/h。
二、葡萄生产机械化作业的经济效果
实现葡萄生产机械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开沟机械作业的经济效益
葡萄栽种开沟农艺要求宽90cm,深80cm,人工挖沟1人1d完成用业20m,工时费为1.2元/亩,雇人工开沟0.067 hm?费用为200元(葡萄床宽约4m,0.067 hm?地延长约为166.67m),人工开沟0.067 hm?(166.67n)需投入劳动日8.3个。采用机械开沟作业,用户雇用机械开沟1m费用为0.4元,0.067 hm?(166.67m)需费用为66.7元,投入劳动日仅为0.01个,0.067 hm?比人工开沟节省费用133.33元节省劳动力投入为8.29个。
2.追肥机械作业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葡萄追肥都是采用表面施肥灌水,肥效损失约40%左右,采用追肥枪人工深施肥不挖沟,不伤根,肥效可100%的发挥作用,0.067 hm?可节肥30%~50%;如追肥3次,按施肥50kg计算,可节省化肥15kg,化肥按1.8元/kg计算,可节省费用27元。
3.打药机械作业的经济效益
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打1 人1d完成作业面积0.33hm?,0.067 hm?一次喷药需投入劳动日0.2个,如整个生长期打药按10次来算,需投入劳动日2个。采用农用三轮车或四轮车配置打药机作业,需2人操作,1d完成作业面积4.69 hm?,需投入劳动日为0.28个/0.067 hm?。按生长期打药10次计算,需投入劳动日为0.28个,机械打药比人工打药节约劳动日1.72。提高工作效率14倍。
4.葡萄越冬覆土机械作业
人工覆土,1 人1d完成75m,雇人工覆土费用为0.4元/m,0.067hm?需投入劳动日2.22个需费用为66.67元。采用机械覆土作业,1 人1d完成作业面积1.01 hm?~1.34 hm?,0.067hm?投入劳动日为0.05个,雇用机械覆土费用为0.25元/m,0.067hm?费用为41.67元。机械覆土比人工覆土劳动日2.17个,节省费用25元,提高效率33倍。
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 篇11
乌苏市番茄机械化收获科技兴农机研究示范推广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项目补贴资金200万元, 主要用于购置番茄机械化收获配套机具10台, 投资60万元;建育苗温室大棚2 000m2, 投资120万元;育苗荫棚3 000 m2投资30万元;培训技术人员50人、农民450人 (次) , 投资10万元;召开现场会2次, 投资10万元。
1 番茄机械化种植技术
(1) 主要技术。使用KF-5.0型开沟施肥深松机开沟, 沟心距1.5 m, 垄宽100~110 cm。使用2BMT-6/3型铺膜播种机铺膜, 膜宽90 cm, 受光面宽60~70 cm (铺膜保墒) ;使用打孔机打孔, 膜内行距30 cm, 孔距 (株距) 37 cm;使用MTS-SL350T型番茄采收机收获, 工作幅宽450 cm, 色选率65%~90%, 作业效率20~35 t/h。
(2) 辅助配套技术。2010年, 乌苏市利用番茄大棚育苗机械移栽新技术实施大棚育苗移栽约0.17万hm2, 提高了产量, 缩短了番茄生长周期, 有望实现一年两熟, 提高土地利用率。为辐射、带动乌苏市其他农作物种植大面积开展育苗、移栽新技术做好了示范。
2 番茄机械化生产实施
(1) 番茄种植机械化的作用。 (1) 通过引进意大利产MTS-SL350T型番茄采收机作业, 生产率20~35 t/h, 与人工作业相比, 每天可节约劳动力约100人, 减轻了收获劳动强度, 改善了作业环境, 节约了劳动力, 剩余劳力可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或剩余劳动力输出发展二、三产业。 (2) 可实现番茄起垄、铺膜保墒、打孔和采收全程机械化。
(2) 市场分析。随着乌苏市“四区一线”产业优化与调整, 特色农业种植比例逐年增加, 目前, 番茄种植已成为乌苏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但是, 特色农业种植机械化水平还不高, 如番茄精量播种机械作业才刚刚开始试验、示范, 而番茄大棚育秧、机械移栽和机械采收还是空白, 番茄种植机械化配套模式有待于创新。加快提高特色农业种植机械化水平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使用番茄采收机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采收作业效率可达20 t/h, 相当于100个人工的采收效率。2010年, 在2块面积都是5.3 hm2番茄地进行采收试验对比。一块是人工采收:付给采收人员工费1.8元/袋, 一天采收50袋/人, 就是90元/人天, 这块地共用80个人采收了6天, 就是43 200元;一块是机械采收:机械采收作业费5 250元/hm2, 再加上装车费30元/t, 5.3 hm2就是42 400元。就是说, 用机械采收的这块地为承包户省下了800块的投入。再就是, 番茄采收后即进入繁忙的“拾花”季, 节省下来的人力可以投入到“拾花”作业中去。番茄采收机的引进将大大提高番茄采收作业效率和收获质量, 提升市场竞争力。
(3) 项目资金使用方案。2010年, 乌苏市番茄收获机械化推广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1—3月投入资金10万元, 用于完成500人 (次) 的宣传培训, 其中培训技术人员50人, 培训农民450人 (次) ;4—5月投入60万元, 作为完成番茄机械化收获相关机具采购费用;6—7月投入30万元, 项目补助10万元;8—9月投入30万元, 建成2 000 m2育苗荫棚, 自筹10万元用于支付雇工费, 项目补助20万元用于购买材料;10—11月投入12万元, 建成2 000 m2温室大棚, 自筹40万元支付施工费用, 项目补助80万元用于购买建筑材料;12月投入24万元, 完成高压滴灌项目建设2 000 hm2, 自筹50万元用于支付雇工费, 项目补助19万元用于购买地埋管等材料。
3 项目实施
2010年, 乌苏市番茄机械化采收技术研究、科技兴农机技术推广项目总投资52万元。4—5月投入22万元, 自筹12万元, 项目补助10万元, 打机电井1口;6—7月投入资金1万元, 项目补助1万元, 完成500人 (次) 培训;8—9月投入3万元, 自筹1万元, 项目补助2万元, 建成3 000 m2育苗荫棚;10—11月投入资金12万元, 自筹4万元, 项目补助8万元, 建成200 m2温室大棚;投入资金14万元, 自筹5万元, 项目补助9万元, 完成13.3 hm2高压滴灌项目建设。项目实施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进行, 资金拨付按完成工程量大小进度分次拨付, 实行批次拨付批次监督, 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在项目实施期间, 由乌苏市农办、财政局、农机局和农业局人员组成项目协调机构和项目技术指导组, 乌苏市农机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协调用工、技术培训验收以及工程预决算资料收集。资金使用严格按管理方案执行, 各单项工程完工由项目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 市财政局办理结算手续, 项目资金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 市财政局对项目资金实行专项核算。
4 效益目标
(1) 结合乌苏市“四区一线”产业结构调整布局,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乌苏市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贡献率, 带动辐射乌苏市特色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方向发展,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番茄产量12万kg/hm2。与乌苏市番茄传统种植平均产量比较, 增产35 850 kg/hm2, 按市场平均收购价0.40元/kg计, 增收14 340元/hm2。
【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推荐阅读:
蔬菜机械化09-10
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08-28
有机蔬菜的技术推广07-21
机械设计与应用08-11
机械密封的应用与研究07-08
机械化推广05-24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08-08
农业机械化推广05-09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05-22
机械化农业推广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