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化的语言(共8篇)
性格化的语言 篇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在生活或学习工作中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 语言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 顺利地进行交际和工作, 必须好好学习语言。我们通过学习老舍的语言艺术, 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锤炼我们的语言, 从而更好地为我们进行教学服务!他的戏剧语言来自于生活, 经过他下功夫提炼和润色, 成为精当、简洁而又生动、性格化的语言。本人就以《茶馆》为例, 来谈谈老舍的戏剧中性格化的语言艺术。
《茶馆》中的话剧语言, 具有北京口语的地方色彩, 同老舍的小说语言一样, 既生动形象, 又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 剧中人物的对话经常十分简短, 却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内容, 三言两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勾画出一副生动的人物肖像。
在《茶馆》中, 不仅三个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写得真实生动、性格鲜明, 就是许多只出一次场、只讲三五句话的人物, 也被牢牢地“钉”在那个巧手绘成的社会风俗画的画面上, 叫人过目难忘。正是这些人物, 各自以自己的命运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面貌。剧本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体现其人物性格。下面就以《茶馆》的第一幕为例, 浅析语言大师老舍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特色。
最先出场的是主人公——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在这一幕里, 他才二十多岁, 但已经深得父亲的真传, 懂得如何在乱世中支撑人多嘴杂的茶馆生意, 那就是“多说话多请安”, 始终小心翼翼, 息事宁人,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因此, 在第一幕里, 最能体现他性格的台词就应该是当茶客甲乙丙丁等人在议论谭嗣同问斩时所说的:“诸位主顾, 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王利发对唐铁嘴说的:“唐先生, 你外边遛遛吧!”一个“遛”字, 在口语中何等常见, 但在这里又是用得何等出色!王利发对唐铁嘴的讨厌、无奈的情绪, 他本人的谨慎、小心的商人性格等, 都通过这一个词很好地表现出来了。
到了第二幕, 王利发显得老气横秋起来。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 而他的茶馆居然没倒闭, 就因为他“懂得改良”。而到了最后, 社会的恶势力逼得他再也活不下去的时候, 他喊出:“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 伤天害理的事, 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谁出的主意?”这是一个本份、改良的生意人对不公的世道做的控诉和反抗, 也是刻画人物性格发展的有力一笔!我们看到了社会演变的轨迹, 也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是如何丰满起来的。
第三位出场的是松二爷。他与常四爷一样, 也是旗人, 也是吃“铁杆庄稼”的却是一个怕事却又经常惹事的“松包”, 作者为他取名“松二爷”恐怕也是此意。在这幕的后部, 暗探宋恩子与吴祥子来抓常四爷时, 他说的“我们都地道的老好人”, 应该最能体现他的性格。他是在中国古老文化熏陶下的老好人。他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 处处体现着华夏文明的古风。松二爷在潦倒之际仍不忘给人“贺喜”, “王掌柜, 你好?太太好?少爷好?生意好?”一连串的问候还是那么周全。人物话语中折射出文化背景, 正是老舍人物描写艺术化的体现。
第四位出场的常四爷是戏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之一。他的性格特征是最鲜明的, 作者将他与松二爷放在一起, 正好形成强烈的对比。他在这场戏中的许多话都可以说明他的强悍而耿直的性格, 如暗探宋恩子与吴祥子来抓他时, 他说的“告诉你们, 我可是旗人!”和“甭锁, 我跑不了!”等等, 但最能体现他性格的还应该是他惹祸的那句“我看哪, 大清国要完!”除了他, 没人敢说这样的话, 也没人说得出这样的话。
语言好, 人物也活, 几笔就勾出来了, 画龙点睛式的手法。抓得准确, 人物一上场, 三言两语就出来了。如马五爷, 二德子那么凶, 他只说“二德子, 你威风呵!”连站都不站起来, 二德子就赶紧过来请安。用二德子来衬托马五爷, 太好了。前边是无声的控诉, 到第三幕, 老人上来, 就是有声的控诉了。用了七个“好”字和一个“传”字, 老舍真厉害, 用最精炼的语言, 最简练的动作。通过这些对话, 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人物的存在, 不仅可以像见到他们的活灵活现的神色, 而且可以窥见其内心。老舍主张, 剧作家必须能使人物“说出掏心窝子的话来” (注《戏剧语言》) 。《茶馆》中的几十个人物, 性格各殊, 谈吐迥异, 彼此区别得十分鲜明, 原因就在于老舍让他们各自都“说出掏心窝子的话来”, 这是真正性格化的语言, 是话剧艺术的至高境界。
总而言之, 《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的巅峰之作。从它诞生之日起, 就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和中国当代话剧的代表。虽然中国当代的戏剧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了萧条局面, 但在戏剧漫长的发展长河中仅仅是短短的一瞬, 我们不需要在宋词时代呼喊唐诗的危机, 在进入历史新时代, 下一代人可能从屏幕之前和网络之中分身出来, 回归剧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文娱方式可能也会返璞归真, 舞台艺术一定会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就让本文为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吹起觉醒的号角。
(责任编辑:刘婷婷)
性格化的语言 篇2
1987年,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说:“尽管把任何一个心理因素都说成是病因,还为时过早,也过于武断,但人格对于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现代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共患某种疾病的人,其性格有类似之处。难道人的性格和身体健康确实有关?为什么A型性格易得心脏病,C型性格易患癌症呢?
国内外研究均证明,性格和疾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特定关系。
事实上,不止血型分ABO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心理学把人的性格也分为A、B、C、D四种主要类型,而且它们还跟人的得病几率密切相关。“性格和疾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这个结论已经被国内外研究证明。”心理学专家肯定地指出,性格和疾病有关。
在心理学上,将人们性格特点常分为三种:A型、B型、C型和D型,且每种性格行为类型均对应于相应的疾病类型。
急躁好胜的A型性格
典型特点
1、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
2、富有极大的竞争性;
3、很易引起不耐烦;
4、有时间紧迫感;
5、语言和举止粗鲁;
6、对工作和职务提出过多的保证;
7、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易患病症
现在临床研究最多的当属A型性格行为。医学界已经公认,这种类型的人,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尤其高发。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A型性格行为者占75.5%,在高血压患者中,A型性格行为者79.5%。同时临床还发现,A型性格行为与中风、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关系密切。
性格把脉
A型性格的人办事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遇到困难从不罢休。多数人处于领导地位,他们过于追求事业和功名,却常常忽视个人健康状况,从而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经常处在紧张和压力当中。
由于人的大脑皮层受到强烈持久的刺激,所以极易发生紊乱,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导致血脂增高等。如果人们长期反复地处于紧张状态中,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就极易形成冠心病。
在早期研究当中,专家普遍认为A型性格的人容易得心血管疾病。但事实上,近代研究越来越细化,研究人员不再按照简单的性格分型来做解释,对于性格和疾病的关系,他们做了更细致的分析,现在已有切实证据表明,在A型性格的人中,最易导致心血管病形成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愤怒”和“敌对”这两种心理因素。
所以,对于“A型性格行为”人,应学会培养耐心,适当降低竞争意识,要有意识的注意休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学会有技巧的“偷懒”和放松。
代表人物
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遇事想得开的B型性格
典型特点
1、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生活节奏较慢;
2、稳重,现实,安宁,松弛,顺从,随遇而安;
3、对人较随和,较少侵犯性。
所谓的B型性格行为,其实是针对A型行为而言,采取的是排除法,非A型行为者,通常多认为是B型行为。
易患病症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B型性格行为者出现各类疾病的几率的确较低。但是相对性格表现接近A型行为的人来说,这类人因为看得开,所以通常追求不多,成功几率较小。
性格把脉
B型性格的人通常内心平静,没有大的情绪波动,所以他们较能抵抗压力,内分泌较少发生紊乱,一般很少生病。这是一个长寿的性格,调查显示,80%以上的长寿者是B型性格。
代表人物
《红楼梦》中的贾母。贾母性格宽厚,遇事随和,享年83岁。
忍气吞声的C型性格
典型特点
1、性格克制压抑,不表现负面情绪,特别是对愤怒的压抑,好生闷气,尽量回避各种冲突;
2、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对别人过分耐心,屈从于权威;
3、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有孤独感或失助感。
易患病症
癌症易感性行为模式,和皮肤病、哮喘、溃疡病的关系也相当密切。性格把脉
经常有人认为自己脾气不错,从来不与人争执,也被公认为“性格好”的人。但这种“性格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B型行为者,真正的想得开,随遇而安,所以一般来说比较健康;但还有一种却是被动的屈服于别人,即使心中有所不满也尽量避免表现出来,这种压抑出来的“好性格”,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模式,恰恰相反,它可能诱发癌症和相关疾病。
人物代表
中国传统妇女。她们往往是吃苦耐劳、默默承受的一个群体,所有苦难都自己扛。
焦虑、易怒、孤僻的D型性格
典型特点
1.社会退缩,他们总是窝在自己的圈子中,不愿意跟他人接触,哪怕交流也有很多顾虑;
2.对人生的看法十分悲观和沮丧对自我抱有消极观念,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冲突迭起;
3.不敢主动接近他人,没有朋友;
4.经常性的焦虑,无缘无故为某些事情忧虑;
5.心情总是很恶劣,爱发脾气,导致情绪十分低落。
易患病症
易患心脏病和肿瘤。1998年,比利时心理学家德诺列特首先报道了D型性格的特征,并发现具有D型性格的人易患心脏病和肿瘤。德诺列特在一项心脏病康复计划中,对319例进行5年的跟踪观察发现,具有D型性格的人反复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几率为52%,而同年龄组非D型人的发生率仅12%,因此确定D型性格是使心脏病反复发作的一个危险因素;此外,他根据对其他246例观察6~10年的结果,发现D型人发生癌症的几率也有明显的增加。
性格把脉
D型性格的人要预防心脏病的发生,主要通过家人对他们的关爱,尤其是妻子或丈夫的温情呵护,有助于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能够将内心中的恶劣情绪随时排解和释放,使他们的心情变得轻松、心境变得舒畅、心绪快乐起来。这种性格的人要学会向他人倾诉。建议养养宠物,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改变独处的习惯。
人物代表
性格化的语言 篇3
【关键词】身体语言 电影表演艺术 性格魅力 角色分析 探索研究
0.引言
身体是演员进行电影表演艺术的重要工具,因此身体语言在电影表演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功力深厚的演员,通过眼神与肢体细微的变化便能够把角色丰富的信息传达给观众,无需使用过多的言语,而透过这些抽象言语外化,演员也需要加强对于自身身体语言的训练。[1]作为角色展现在观众面前的重要载体——演员的身体语言,其不仅还是人类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同时也充满了角色的情感与灵性的生命体验。因此在电影表演艺术当中,需要進一步对身体语言及其对于角色“性格魅力”的表现展开探索,从中体味身体为电影表演艺术所带来的巨大表现力。[2]
1.电影表演艺术中的身体语言的审美意义
身体在舞蹈艺术当中是一种舞蹈演员进行抒情表意的重要工具,而在戏剧艺术当中,身体也被一定程度的夸张放大。只有在电影表演艺术中,身体语言还原着真实的状态,因电影所具有的独特性,这也决定了电影表演艺术的身体语言本身就不同于舞蹈与戏剧艺术当中的身体语言的特征。[3]
电影表演艺术中的身体语言是一种自然化、艺术化的表征。在电影表演艺术中要体现出“真善美”,人的身体语言与生活的创造能够自然贴切地发挥出角色形象,不过这需要从真实、形象、自然等特征出发,将生活中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与提炼,进而再创作成一种生活化的艺术表现。[4]电影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再现以及艺术化加工的了生活形象,结合生活化的艺术表现,共同塑造出生活与艺术融合的电影艺术作品。
通过表现与体验人物角色的身体语言,演员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其中体验人物角色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切实体验与想象体验,另外在角色塑造的基础上,一方面演员需要体验与人物相似的生活,在还原生活的真实的基础上,进而强调角色在真实生活的过程中所感悟到的精神生活。[5]最后通过演员自身身体语言的表现来进行传达,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验与情感的统一。
在电影表演艺术中,演员利用身体结合摄像机的镜头来表现人物形象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通过大量身体语言的表现,来强化人物形象在观众心中的表现。演员的身体语言会因镜头的变化而变化,也会因镜头中景别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镜头语言一方面在记录着角色应有的性格魅力,以及表现这种性格魅力的演员的身体语言,另一方面镜头语言也将身体语言进行了解构。演员面对镜头表现一个人物形象应有的性格和特点时,会因为镜头语言的介入,产生其他艺术形式从未有过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损伤人物角色的应有之义。[6]如电影通过特写镜头来表现人物形象内心的挣扎、表情的变化等等,也许这方面的内心体验在剧本或脚本当中只是两行文字,通过摄像机的镜头语言与演员的身体语言,最后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将身体局部放大的画面,而这本身也对文本产生了消解与解构的作用。[7]
电影表演中的身体语言同时具有抒情性与写实性,这方面也不同于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在身体语言表现方面“长于抒情”,而在叙事方面的表现力不足。[8]电影表演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叙事性较强的艺术形式,通过演员身体所传达出来的抒情性,虽然往往会被忽略,但其仍然存在在整个电影表演艺术的过程中。同时,在电影表演的过程中,身体语言在电影还有强烈的叙事特征。电影表演过程中,口述语言需要倾注一定的抒情性以及叙事性才能将故事完整地表现出来,进一步丰富角色的“性格魅力”。[9]因此,通过演员的身体语言,传递出来的抒情信息,融合了电影艺术自身强烈的叙事特点,二者融合为一体,这就成为了电影表演艺术中身体语言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
2.电影表演艺术中的身体语言的“性格魅力”
2.1通过身体语言艺术,演员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角色
2.1.1善于从细节把握身体语言的艺术特点
生活的真实性往往就透露在一定的细节之处,而从细节处入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人物角色的思想品格以及具体的性格特色,进而让观众认识并了解角色的方方面面。通过演员的身体表演传达出一种隐性的语言,这种语言能够在无形中通过演员对于角色细致地处理以及敏锐地观察来反映出角色内心的喜怒哀乐。而这也成为了了解角色生活与选择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成为了衡量演员表演能力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
2.1.2学会控制身体语言的节奏
电影表演艺术并非一成不变的一种单调的艺术形式,它更多地时候也表现着故事中的各个不同的角色的内心变化与外在行为。在电影表演中,人物角色的节奏与速度都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体,因此透过演员的外在的身体行为,能够表现人物在生活中具体的形体语言,而通过演员对于人物内在性格与基调的把握,最终通过外在的形体语言也将其一并传达出来。如电影《教父》中,演员马龙白兰度对于男主角身体语言的把握以及内心节奏的把控都极为精准,因此准确地传达出了角色丰富的心理世界。在科莱昂得知自己的儿子被谋杀之后,电影画面呈现出来的长镜头,拉慢了电影叙事的节奏,男演员低垂的眼睑以及微微颤动的鼻翼、扬起最后又放下了的下颌等等微表情都传达出角色内心的痛苦,这一切透过镜头完全体现在观众的面前,观众通过马龙白兰度的表演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悲痛所带来的强烈的感染力。
2.2通过身体语言艺术,演员能够下意识地进行创作
2.2.1下意识能够使得电影艺术得到创造性表现
演员进行下意识创作的主要表现,能够更为顺其自然地表现人物形象。如电影《码头风云》中,演员白兰度通过捡起女主角掉在地面上的白手套,即兴地将其戴在手上,将他对女孩的爱慕更加强烈、自然地表现了出来,还有那种希望拖延时间而多留女孩一会的情感状态,有时候身体语言就是如此奇妙,通过演员一处指尖轻触,抑或眉目的微微舒展,进一步精确地表现人物形象,进而有效地感染到观众的内心。
2.2.2下意识地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不同的部位
好的演员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不同的部位,进而
将眼神、表情、嘴角等拿捏得恰到好处,通过身体细节之处的语言,配合摄影师的特写与捕捉,进而把戏做足,让观众通过荧幕上的演员的身体语言将角色内心丰富的变化一并感知到自己的内心。如电影《我的左脚》,国外著名的演员刘易斯在表现身患残疾的人物形象时,透过许多的动作与细节,准确地表现了人物形象的内心变化与外在生活。透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演员能够运用小细节来激荡观众内心中的最为真实的情感,从而通过电影表演艺术,将观众引入思考之中。
3.结语
自然、真实以及生活化的艺术语言,通过演员的表现能够将电影表演艺术中的身体语言的审美意义体现出来,进而展现电影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形象的“性格魅力”。通过身体语言的局部表现出来的整个角色的本身,有时即便只是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使得一部电影作品成为经典。因此将电影中的身体语言作为独立元素进行设计,进而利用身体语言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示人物的性格魅力,能够进一步为电影创作以及演员的艺术实践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王小知. 舞台表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表意功能[J]. 四川戏剧. 2015(01)
[2]周菊花. 演员表演中的角色塑造[J]. 青春岁月. 2014(09)
[3]袁丹. 基于信息诉求的身体语言设计研究[D]. 中央美术学院 2014
[4]丁牧. 电影表演理论的价值[J]. 电影艺术. 2012(03)
[5]张悦. 获得真实的电影表演[J]. 艺术百家. 2013(S2)
[6]滴妮. 解读电影表演中的身体语言[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2(06)
[7]赵海龙,杨田田. 长镜头中电影表演的速度和节奏[J]. 电影评介. 2010(01)
[8]周艳. 共性与差异——话剧表演与电影表演之比较[J]. 戏剧文学. 2010(02)
论《世说新语》性格化的人物语言 篇4
关键词:《世说新语》,人物形象,性格化,人物语言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编辑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 作者“或者掇拾旧闻”, “或者记述近事”, [1]采集后汉至南朝宋, 上起帝王将相, 下至士人僧徒一千五百多人的遗闻轶事。书中没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 也没有离奇虚幻的传奇故事, 却成功塑造了谢安、王导、嵇康、桓温、刘伶、阮籍等众多的人物形象, 千人千面, 各各不同。各种人物或逞才斗智或玄言清谈或言浅旨远, 在演绎一出出社会悲喜剧的同时, 从侧面诠释了他们独特的心灵世界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2]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人物语言是人物性格的具象。一部作品流传接受的过程, 就是和读者不断交流沟通的过程, 作品的文学语言是交流沟通最直接的中介物。语言被理解接受的面越广, 交流沟通的程度也就越深。《世说新语》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 翻开它扑面而来的是魏晋士族生活的气息。不论是经常出场的谢安、王羲之、阮籍, 还是偶尔客串的王敦、孙秀、韩寿, 甚至惊鸿一现的班婕妤、谢道韫, 千余年之后, 我们还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活灵活现, 呼之欲出, 挥之难去。这众多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正是由于作者赋予了这些人物性格化的语言。
一、同一类人物, 因性格的不同, 语言千差万别
《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饮酒风度的豪爽超迈, 也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阮籍、刘伶、刘公荣等皆以饮酒而著称。豪饮、海量、常醉是他们饮酒的共性。但他们的言辞和境界又各有千秋。
刘伶是一个很风趣, 又富有幽默感的人。他一说话, 黑色诙谐的语言令人心酸令人难堪又令人回味无穷。因饮酒过度, 刘伶害了一场大病。可他还是馋酒喝, 于是开口向夫人要。他的夫人很生气, 把酒倒在地上, 摔碎了装酒的瓶子, 哭着劝刘伶, 喝酒太多不是养生之道, 劝他一定要戒酒。刘伶装作言听计从的样子, 和夫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 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等夫人高兴地按他的意思办好酒肉放在神案上, 请刘伶来祷告。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天生刘伶, 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之言, 慎不可听!”[3]说罢, 拿起酒肉, 大吃大喝起来, 不一会儿就又醉得不省人事。
在《酒德颂》中, 刘伶称酒德的标准是“唯酒是务, 焉知其余”。这种嗜酒如命不加节制的豪饮, 甚至达到了狂放的地步, 在家里赤身露体, 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刘伶听罢后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栋宇, 屋室为褌衣, 诸君何为我褌中?”[3]刘伶以纵酒放诞为情趣, 表示了对传统“礼法”的蔑视。
在门阀制度盛行的魏晋时期, 血统高贵的士族和庶族、白身是不相往来的。如果士族和庶族交往, 往往会招来其他贵族的歧视和耻笑。刘昶与不同身份的人饮酒, 有人耻笑他, 他却说“胜公容者, 不可不与饮;不如公容者, 亦不可不与饮。”[3]表示了他对门阀的漠视。
面对风云变幻的世事, 有人颓废, 讲求及时行乐。张翰说:“使我有身后名, 不如即时一杯酒”;毕世茂曰:“一手持蟹螯, 一手持酒杯, 拍浮酒池中, 便足了一生。”[3]
阮籍在母亲去世后, 仍在司马昭那里饮酒吃肉, 神态自若。但临安葬母亲时, 他“蒸一肥豚, 饮酒二斗, 然后临决, 直言‘穷矣’!都得一号, 因吐血, 废顿良久。”这个时候的阮籍, “他拿鲜血来灌溉道德的新生命!”真实的反映出阮籍至情至性, 不拘礼法, 傲岸不训的性格。[4]
王戎的儿子万子死了, 山简去探望他, 王戎仍然悲不自胜。山简说:“孩抱中物, 何至于此!”王戎答道:“圣人忘情, 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 正在我辈”[3]。山简认为孩子小, 丧子不必过分悲伤, 过悲亦不合礼仪。而王戎认为悲伤是性情中自然流露, 不可压抑和矫饰。作为“竹林七贤”的王戎, 不但有爱财、悭吝的一面, 也有寻常人的亲子之情, 当其丧子之后, “情之所钟, 正在我辈”, 掷地有声, 充分说明了其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王子猷、王子敬兄弟二人都病得很重, 不久王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身边的人说:“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 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 王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拿过子敬的琴来弹, 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3]王子猷闻弟丧不悲、奔丧时不哭, 但当他准备用亡灵喜爱的琴声来祭奠时, 因“弦既不调”, 这时, 子猷悲恸的情感再也抑制不住, 发出了“子敬!子敬!人琴俱亡”的哀号, 月余之后子猷也撒手人寰。这不仅是真挚的兄弟之爱, 更是知音已绝的哀痛不已。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 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5]故而他们的情毫无掩饰, 真挚深切而自然。同样是“情”, 各人的表现又不尽相同:
王长史登茅山, 触景生情, 自悲其身, 大恸哭曰:“琅琊王伯舆, 终当为情死!”[3]表现对人生的深情。
每当桓伊听到清越激昂的歌声, 口中经常情不自禁地发出“奈何、奈何”的声音, 谢安听到后说:“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3]桓伊身处乱世, 内心怀有深深的爱国之情、社稷之感, 清越激昂的歌声勾起了他渴望建功立业, 收复失地的雄心, 无奈朝廷昏庸, 自己势单力薄, 一腔热血无处挥洒, 内心阵阵隐痛的袭来, 只能徒唤“奈何、奈何”。
二、面对相同或类似境遇, 性格不同语言也不同
西晋末年, 刘曜攻陷长安, 晋愍帝被俘, 广大的黄河流域地区被内迁的少数民族政权占领, 中原一带的士大夫大多渡江逃到南方避难。每当天气晴朗的日子, 他们就相互约请在新亭聚会。面对东晋首都建康的风景, 想起西晋首都洛阳, 两者的风景虽然没有大的差异, 但建康的山河毕竟不是洛阳的山河。周侯在席间发出“风景不殊, 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故国之思, 亡国之叹。座中诸人也只是“相视流泪”, 表现了东晋士族的消极悲观情绪。王导“愀然变色”的神情表现了他内心对只知哀泣者的不满, “当共戮力王室, 克复神州, 何至作楚囚相对”既是对苟安无能者严厉斥责, 又是王导大义凛然、奋发图强的精神反映。仅一句话, 王导图强发愤, 卓尔不群的金刚怒目式的爱国志士形象同其他士族官僚虽怀故国之忧, 却软弱无能、消极没落的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阮咸早因宠爱着姑姑家的鲜卑族的婢女。在母丧期间, 当知道姑姑要起程迁到远处去, 阮咸借了客人的驴, 穿着孝服亲自去追赶, 两人一起骑着驴回来后说“人种不可失!”仅仅一言, 便生动展现了阮咸放浪无忌, 异于常人的叛逆性格。
袁耽居丧时, 桓温赌输, 求救于他。他答应桓温的请求就局后债主说“汝故当不办作袁彦道邪?”后来赌注一掷百万, 袁“投马绝叫, 傍若无人, 探布帽掷对人曰:‘汝竟识袁彦道不?’”[3]一个“探布帽掷对人”的动作和一句话, 生动的刻画出袁耽意气、狂傲、得意的神态。温峤赌输, 让瘐亮赎身, “经此数四”, 言其困窘次数之多, 又使人解其死不改悔的性格, 妙趣横生。
三、同一意思, 因性格不同, 语言表述方式不同
裸袒行为, 在正史中是一种笼而统之的否定态度。如王隐《晋书》“魏末, 阮籍嗜酒荒放, 露头散发, 裸袒箕踞。其后贵游子弟阮瞻、王澄、谢鲲、胡毋辅之之徒, 皆祖述于籍之本。故去巾帻, 脱衣服, 露丑恶, 同禽兽。其者名之为通, 次者名之为达也。”[3]但把反礼教的裸袒和骄奢淫逸的裸袒进行区分并给予不同评价的是《世语新语》。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 皆以任放为达, 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 何为乃尔也?”
从表面上看, 乐广的话是从儒家礼教的角度来责难王澄等人的行为, 但实际上他的话外音是与其没有任何精神寄托和社会意义的纵欲式的裸袒, 还不如回到儒家礼教的规范中来。[6]乐广的话显得彬彬有礼而又暗含规谏。王澄、胡毋辅之等人淫逸生活方式的裸袒行为完全是人性的倒退和异化, 毫无肯定价值, 完全不能同阮籍等人的裸袒同日而语。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作鼓吏, 正遇上八月十五大会宾客时要检阅鼓的音节。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 鼓声深沉, 有金石之音, 满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罪同胥靡, 不能发明王之梦。”意思是祢衡的罪与那个穿着奴隶的衣服的殷高宗武丁梦见的贤人傅说的罪相同, 只是祢衡不能引发英明的魏王您的思贤梦。魏武帝听了很惭愧, 就赦免了祢衡。
孔融辞令, 机智委婉而又暗藏机锋。一方面, 在严肃的朝会中, 承认了祢衡裸袒的无礼;另一方面, 孔融把曹操和贤君殷武宗相提并论, 抬高曹操的地位, 暗含贤君不滥杀之意;将祢衡的行为与贤相傅说相提并论, 说明祢衡是贤人, 那就更不能杀了。孔融把机锋委婉地指向了曹操, 既顾全了曹操的颜面, 又给曹操找到了下楼的台阶, 从而救了祢衡。因此, 《世说新语》对于贵族子弟元康等人以穷奢极欲为目的的裸袒之风, 给以的是否定和批评;而对于像祢衡这样的带有以忠抗奸色彩和刘伶作为玄学精神的形态表现的裸袒行为, 则是暗含彰扬和肯定之意。
四、通过不同时间、场合的人物语言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世说新语》在描写人物语言时, 作者善于捕捉最能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言论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把人性的崇高与卑劣、善良与丑恶、伟大与渺小交织在一起来写, 避免了人物形象的苍白、僵化和失真, 从而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桓温是东晋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 向往刘琨、陶侃的事迹, 曾经三次北伐, 建立了赫赫功勋。同时他又是一个怀有政治野心的人, 妄图打破司马氏与士族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取而代之。作者在在刻画他的形象时, 通过描摹他独特的语言, 恰如其分地再现了这个历史风云人物独特的思想个性和行为。如《赏誉》载:
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 望之云:“可儿!可儿!”[3]王敦是东晋政权的缔造者之一, 有功于东晋。后来为满足个人的权力欲望, 在健康发动叛乱, 兵败后病死。桓温非常崇拜王敦, 所以经过王敦墓地时, 对王敦惋惜赞赏有加。桓温素以司马文王、景王一类人物自许。《尤悔》篇中载;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 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留芳后世, 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3]文景是指篡夺了曹魏政权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桓温不甘心受制于人, 希望大权独揽, 欲效法司马氏、王敦的篡权夺国行为, 即使遗臭万年也在所不惜。桓温极度膨胀的政治野心和甘为千夫所指——“遗臭万年”的丑恶通过鲜活的语言昭然若揭。明人王世懋评说:“曲尽奸雄语态, 然自非常人语。”[7]
《世说》在穷尽桓温奸雄之态的同时, 也刻画了他为国事操劳, 不能做孝子的遗憾:桓公入峡, 绝壁天悬, 腾波迅急, 乃叹曰:“既为忠臣, 不得为孝子, 如何?”[3]
此外, 桓温还善于辞令。简文帝在任抚军将军时, 桓温曾和他一起上朝, 两个人互相谦让, 都请对方先行。桓温不得已先行, 于是巧用《诗经》中的句子, 一语双关地说道:“伯也执殳, 为王前驱。”既化解了你谦我让的窘境, 又为自己先行找了一个最合适的理由。
《世说新语》作为中古语言的活化石, 性格化的人物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时,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28.
[2]高尔基.论写作[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5, 137.
[3]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 1998:24, 57, 183, 246, 467, 832.
[4]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105.
[5]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A].美学散步[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185.
[6]宁稼雨.世说新语中的裸袒之风[J], 中华文化论坛, 2005, 3。
性格化的语言 篇5
宋江可谓是《水浒传》中的灵魂人物,历史中的宋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现实中对宋江性格的解读又是什么? 他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他任人为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创造了梁山泊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宋江的性格是矛盾的,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把起义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政治手段,将招安视为义军最完满的归宿,其思想直接关系着梁山的成败,他是《水浒》的灵魂,是主题思想的体现者。
宋江年轻时曾任郓县押司,后因杀死阎婆惜刺配江州,被晁盖等人救上梁山,晁盖身亡后任梁山寨主。受招安后,宋江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酒害死。作为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角,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的朝廷忠臣--悲惨的结局几个阶段,宋江的一举一动决定了整个梁山泊的生死存亡。
出身和经历是形成宋江矛盾性格的重要因素。他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深受传统教育,一直希望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走入社会后他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养成了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的性格;社会地位低微、与江湖好汉的结交使宋江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富有正义感。
宋江具有“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的“义”行。他的地位很低,是山东郓城县掌管文书的下级官吏,之所以驰誉江湖,主要是因为他的“义”。正因为有这种“义”行,所以人们把他称作“及时雨”。他酒后失态,被迫上了梁山。
宋江一直把梁山当成临时栖身之所,作为建功立业的一个跳板,根本不同意终身落草,即他的造反动机不纯。受招安后,他以“忠”灭“义”,性格矛盾充分暴露出来。所以梁山好汉们的结局是悲惨的,一心归顺朝廷卖命的宋江也是落个被毒酒赐死的下场。
记住特点:
1、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挥金如土,结交天下英雄豪杰。
2、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求贤若渴,胸怀宽广。
3、造反动机严重不纯,“忠”灭“义”,对梁山义军的失败应负主要责任。
《水浒传》中也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但实际上,宋江在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当一般干部时,便有意放走官府要捉拿的晁盖等人,并继续与那些人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还上过梁山,单纯从这几个方面看,我们可以讲宋江很够“义气”,但讲宋江忠,就有些难为情了。而且,放走晁盖后,宋江似乎不讲忠,也不讲什么“国家法度”,而发配江州时,梁山好汉劫得他,欲放下他的枷锁时,他却说要不得,“此乃国家法度”;江州酒楼的反诗,更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笑黄巢,造反心态跃然纸上,等到上了梁山,他又一心忙于招安,还说“宁可朝庭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庭”。
性格化的语言 篇6
关键词:梁山好汉;个性性格;时代性格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09-01
金圣叹先生曾说过:“别一部书,看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十个人都写出来。”[1]这几句话道出了这部小说的引人入胜之处,即成功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凸显出了小说的美感。梁山好汉的个性性格通常让我们喜爱不已,导致他们悲惨结局的时代性格又让我们唏嘘不已。
下面我先以武松、林冲为例比较一下水浒人物具体个性性格。
一、“武艺高超”“行侠仗义”是人们喜欢这些英雄的主要原因
我们先看看林冲出场的主要形象,“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2]林冲这个打扮和相貌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到后面“五虎上将”屡立奇功让我们领略了其高超武功。而武松刚出场时,一幅落魄的形象,他是因打架斗殴而躲避于柴进府上的。这似乎是作者故意为之,以一个“无赖”的形象把武松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后面的继续描写中我们看到“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等等,一个武功高强的高大形象深深留在我们心中。当然,仅仅武功高强是不够的,一颗“行侠仗义”的心才是人们的武侠情结的关键。林冲和武松则是一个典型的侠义之士出现在人们眼中,打虎景阳冈,血溅狮子楼……哪一件不了的?哪一件不豪杰?为人们除一害,为兄弟义无反顾,这等侠士读者怎会不喜欢。
一个英雄应该具备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条件,硬件就是高强的武功,只有具有这个条件才有能力做英雄应该做的事;软件是一颗行侠仗义的心,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大方向不能错,武功再怎么高强,却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就走向了侠士的对立面。正因为林冲、武松高强的武功,侠义之心,才使这些梁山好汉成为人们喜欢并崇拜的对象。
二、“刚强”与“软弱”让我们对他们的本性有更深刻的了解
林冲的整体性格可以用“绵里藏针”来形容。绵里藏针是说一个人虽然外表上显得柔弱, 但是内心隐伏着刚强。“人的性格在社会活动中才有最丰富的表现”。[3]林冲的软弱性格在前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林冲的妻子在岳庙被当众调戏,当他林冲知道后一看是高衙内而不敢打他,身负绝技的林冲却无可奈何,表面上看是他的软弱,本质上是对封建势力的低头。但林冲的性格还是透漏着刚强,在陆虞侯的面前,林冲的刚强性格表现得淋漓极致。在牢中林冲和武松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差拨指着林冲骂到:“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诺!你这厮在东京做出事来……”[4]把林冲骂的狗血淋头,哪里敢抬头答应,马上取出银子,实施贿赂。武松在牢里面也得到消息,只要有使些银两送与差拨与管营,可以免去杀威棒。武松把差拨骂了个狗血淋头,这是何等的霸气,何等的让人钦佩。从中可以看出林冲的软弱,武松的刚强。火烧草料场中,林冲从山神庙里冲出去把他们三个人都杀了,此时林冲的软弱一去不复返,刚强的性格达到顶峰。在这里不评说哪种性格的好坏,林冲长期居于官场,对封建礼法有太多的顾忌,在后期被压迫得实在忍无可忍在起来反抗,作为男子的刚强自然会显露出来。正是这些性格塑造的栩栩如生,成为了文学作品长廊中的典型形象才使人们对梁山好汉喜爱不已。
三、“粗中有细”的特征成为一大亮点
俗话说“大丈夫不拘小节”,但有时候应该也必须拘一下小节,梁山中的许多英雄正是因为“粗中有细”的性格救了自己的性命。金圣叹说“武松粗卤是豪放不受羁约”[5],武松的性格是大大咧咧的,但后面的发展又体现出其机警的特点。在杀西门庆一节中,武松寻到西门庆喝酒的雅间外,进屋前,他先在窗眼“张”一下,当时武松内心该是何等地愤怒,可是一旦临近格斗,他马上冷静下来,这个“张”字成为武松粗中有细的点睛之笔。
这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物具有让人们喜欢的个性性格特征,这些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成就了这个作品,也使人们在书中找到了一些自己想做而不能为之的事情。行侠仗义、粗中有细的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当初那些天神般让我们喜爱、敬佩的梁山好汉最终的结局不经让我们深深叹息。究其原因,时代性格“忠孝义”注定他们会走上一条不归路。下面我们撇开这些好汉身上的具体性格,具体谈谈让他们成为悲剧的时代性格。
儒家体现出的“忠义”中赋予在这些英雄身上的时代性格注定了起义的失败性。在《水浒传》中受封建忠义思想毒害最深的事宋江,他也是造成起义失败的罪魁祸首。宋江出身于封建家庭,遭受这种思想的毒害自然难以避免。他的思想决定了他想招安,走向统治者。总体上可以说,封建礼教下的“忠孝义”思想毒害了整个梁山的首领,封建思想把人们固定在“忠孝义”这个圈圈中,他们的努力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只是离悲剧更近一些。
相信我们再读《水浒传》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招安前觉得梁山好汉豪气冲天,但后面读起来有点心酸、心痛。甚至有读不下去的感觉。《水浒传》的前半部分对梁山好汉的个性性格描写比较多,或者说,是从道、佛、墨三家中体现的“忠义”思想在他们身上的表现比较明显。《水浒传》后半部分则以归顺朝廷为大背景,从儒家思想中包含着的“忠义”思想使梁山好汉慢慢走向了生命的毁灭。
一部《水浒传》,写出了宋朝的种种。我们领略梁山好汉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风采;我们羡慕他们聚集在一起大碗吃肉、大口喝酒场景,同时,也见证了他们为了“忠义”的理想一步步走向灭亡。读完《水浒》,不经长叹“胸怀壮志未破封建禁锢,英雄悲路阅罢仰天长叹!”
参考文献:
[1]武小新.金圣叹的个性与他的《水浒》点评 [J].贵州:社会科学辑刊.2006(7)。
[2]施耐庵.水浒传 [M]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3]﹝美﹞约翰·霍华德·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4]施耐庵.水浒传 [M]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5]金圣叹.金圣叹批评版水浒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6]论语[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4。
[7]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语言体现民族性格 篇7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民族, 有四个必备的条件: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素质, 共同的语言是人们之间交流的工具, 只有在交流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经济交往活动, 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 所以, 语言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不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 更一个民族形成的基础, 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作为民族的象征, 语言就必然能够展现这个民族的某种精神或性格。
语言是民族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柏斯曾说过:“人类所使用的字或符号, 就是人类本身……因此, 我的语言就是我本身的全部”。欧洲语言哲学的创始人洪堡德也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的语言 (陈嘉映:《思远道:陈嘉映学术自选集》,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346) ”, 他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独特的心理特征, 是某个民族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的对现实认识的经验和习惯, 在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中, 借助语言形成思想, 又赋予思想一定的形式, 形成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 (黄薇:《民族性格和民族特点的分析》, 《内蒙古教育学报》, 1999年) 。因此, 从一个民族语言蕴含的思维模式中就能看出这个民族的性格特点, 以及民族文化相应的发展特点。
二、语音特点体现的民族性格
语音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 语音是和语言同时出现的。英语的字形是线形的, 汉字是立体的, 英语在读起来时前后音节可以连读, 有一种流畅性, 连贯性在里面, 发音显得很丰富;而汉语在读起来时, 因为是单音节字, 相比之下显得钝滞, 呆板, 单调。
英语发音时的流动性颇象音乐, 它侧重于流动, 推理, 直线性的狂飙突进, 它侧重于前后发音的连贯, 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它音节表现的丰富性, 使得使用者考虑问题全面, 外向, 不留余韵。而汉语说话时音节的钝滞性使得音节之间留有很大的停顿和空间, 如此表现的不充分使得使用者偏向于内向, 不开朗, 不愿意把话说尽, 但却给人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
三、文字特点体现的民族性格
汉语是一种表义文字, 英语则表音文字。例如“日”字像太阳的形状, “月”字像一弯月亮, “山”字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 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 正因为汉语的这种形象性, 所以才有“望文生义”一说。而英语则不具有这个特点, 英语是由26个字母组成, 任何一个单词都不具有形象性, 无法单词本身看到它所指的事物象。语言具有任意性, 即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任意的, 这一点在英语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因为我们实在是很难在英语单词与具体事物之间找到某种能解释的联系。例如太阳的英语单词“sun”, 我们就无法找到它和天上的太阳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但是现在它们是有联系了, 我们说到“sun”就知道是指太阳, 但这种联系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是人们强制赋予的, 至于赋予的依据我们无法得知。
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 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是从对事物的形象的直观描述中发展而来的,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生动, 而英语就不一样了, 英语中没有象形字母和象形词语, 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语言, 以音统义。汉字注重音、形、义协调, 是平面文字, 重形象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习惯, 重形 (象) 也是中国文字的一大特点, 二者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而英语的字母则代表声音, 形不写意, 是线性文字, 重抽象是西方人的思维习惯, 也是西方文字的一大特点 (杨世宏:《汉、英文字与人的思维方式》,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4, 9.5) 。
四、句子结构体现的民族特点
汉语在叙述和说明事物时, 一般按照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英语在叙述和说明事物时, 往往按照从近及远、由小及大、从个体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这样的差异在汉语和英语的句词排序中是大量存在的, 例如在通讯地址、人物介绍、称谓、时间、组织系统等排列顺序中, 汉语都是整体到局部或者从大到小, 而英语则是先局部后整体或由小到大。从英汉这种句子结构差异可以体现出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即在观察和处理事物时, 中国人习惯从整体入手、从整体到个体, 从一般到特殊, 从大到小, 从宏观到微观;英文化的人却习惯于从个体入手、从个体到整体、从具体到一般, 从小到大, 从微观到宏观。
结语
在当今的语言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至于两种语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交流的, 或许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但是自上个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逐渐增强, 两种语言的交流与碰撞也随之增多。国际上对这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日趋升温, 从中可以看出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 这种不同也体现了汉英两个民族性格的不同。
参考文献
[1]陈嘉映:《思远道:陈嘉映学术自选集》,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黄薇:《民族性格和民族特点的分析》, 《内蒙古教育学报》, 1999 (3) 。
性格化的语言 篇8
二、吕布与貂蝉
吕布是随着丁建阳出场的, 当丁建阳获悉董卓的暴行, 召集兵马准备讨伐。董卓听闻丁建阳身边有将才吕布, 此人文韬武略, 有万夫之勇, 若是能得到吕布, 便是如虎添翼。李肃献计董卓, 说吕布有勇无谋, 与自己是同乡, 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 准能说服吕布投靠。
【前腔】他束发金冠耀, 方天画戟长, 唐貌铠甲军威壮, 狮蛮宝带征袍慌, 十围腰大身一长, 弓马熟娴行状。[7]吕布如此善战, 但如李肃所说, 有勇无谋。
(一) 将才最爱, 无非兵器战马。
李肃带着赤兔马前来, 吕布欣喜。“赤如火炭一般, 无半根杂毛, 头至尾长一丈, 蹄至项为八尺。嘶喊咆哮, 有腾空入海之状”。[8]再加上李肃说“朝廷大臣中, 董太师礼贤敬士, 宽仁厚德, 赏罚极明, 终成大事”。吕布见到好马和珠宝, 再加上李肃对董卓的一番赞叹, 自己在丁建阳这里又得不到重用, 于是杀了丁建阳, 解散了前来征讨董卓的军队, 带着丁建阳的首级投奔董卓。第十一出《拜卯》中, 董卓、吕布结成父子, 吕布被封为温侯。至此吕布地位显赫, 再也不是一名小将。吕布杀死了自己的义父丁建阳, 又重新认了董卓为义父, 本以为在董卓这里可以受到重用, 却不知董卓也只是把他当做扩充势力的工具。
(二)
貂蝉被董卓娶到太师府后, 怒发冲冠的吕布本应该找王允算帐, 但他却与王允共同设计置董卓于死地, 迎合了王允借刀杀人的计谋。王允先将貂蝉许给吕布, 择十五日完婚, 又在十四日让貂蝉与好色之徒董卓见面, 制造了父子矛盾。倘若董卓事先知道吕布喜欢貂蝉, 并已准备拜堂成亲, 我想董卓为了整个天下也不至于非貂蝉不娶。这只是一种假设, 若是没有离间成功, 父子反目, 连环计也就不会那么巧, 那么妙了。然而构成仇恨的因素, 便是美女间谍貂蝉。
貂蝉乃是王允家班的一员, 从小在王家长大, 如同王允亲生。一日柳青娘教家班唱新曲给老爷听, 貂蝉因为唱的好, 老爷便赏了貂蝉一个玉连环。“这无暇白璧真罕有, 水肌润泽温柔, 真是个阴阳交合”。[9]这玉环, 双双扣, 叫人爱不释手, 但它也有一个深刻的寓意“求偶”。貂蝉得到了老爷的赏识, 对王府更是忠心耿耿了。在《拜月》这一出里看见王允眉头紧锁, 为国操劳, 一个弱女子在家摆起了香案“思主剑如霜, 早把奸邪灭”王允见状, 以为貂蝉为感情所困扰。却不知是她见王允眉头紧锁, 特地“上告苍天, 凡百事隧心田”。起初, 王允说“你是个闺门中弱质, 怎分得君忧, 解得黎民倒悬。”
(小旦唱) 尽忠义一般休辨, (生白) 那有女子定国安邦
(小旦唱) 西施兴越败吴邦, (生白) 也只得一个
(小旦唱) 缇萦救父除刑患, (生白) 倘有用你之处你可推辞么?
(小旦唱) 倘用妾, 绝不畏难这贱躯何惜弃捐。[10]
短短的几句话, 道出了一名女子为国为民的英雄气概, 犹如大丈夫, 为保国家, 万死不辞。
吕布和貂蝉虽各有所图, 但最终还是结为夫妻, 也圆了玉连环的深刻蕴意。吕布追求貂蝉, 想娶其为妻, 貂蝉对吕布由最初的戏弄到最后的真爱, 可谓是英雄爱美女, 美女爱英雄, 二人互赠信物, 一个凤头簪, 一个玉连环, 故事最终以夫妻团圆而结局。
(三) 王允
面对国将不国的尴尬局势, 王允毅然承担起恢复和革新东汉政权的重任, 为了稳定政局, 消除混乱, 费尽心思铲除董卓, 赢得世人对他的称赞。但铲除董卓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起先董卓劫迁天子, 王允等对他的行为已极为痛恨, 再到曹操献刀, 最后使用美人计离间董卓父子, 王允的性格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对朝廷的忠诚到为国为民的忧虑, 由单纯的设计除奸到步步为营的离间, 可谓是深思熟虑。
第二出《从驾》, 夫人梁氏得知董卓劫迁天子, 企图篡位后: (老旦白) 相公妾闻危邦不居, 乱邦不人, 当此权奸肆志之秋, 若不归林下, 恐堕其坑堑。 (生白) 寒门受累汉家宠渥, 恨不能碟杀董卓, 以快民心, 圣驾既以蒙尘, 微躯何足为惜?[11]在二人的谈话中不难看出王允对汉室的赤胆忠心。
董卓权倾朝野, 王允也不得不在强权面前忍辱负重, 暂时作了个“服从”的相爷。在第十二出《议剑》里, 得知吕布投靠了董卓, 王允表现出了忧国忧民的气节, 与曹操的谈话中讲到“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想借用纯钩剑杀董卓。谁想不但刺杀没有成功, 因一面镜子折射出破绽, 曹操还只好明哲保身, 将宝剑赠与董卓。一计不成, 又生一计。第十八出《拜月》, 吕布、董卓俩人好酒色, 于是王允便出一计:
(生唱) 做红裙女阵生机变 (白) 将你先许吕布后献董卓 (唱) 你可就中取便, 反间他父子分颜。 (白) 那时令布杀卓。[12]
一部《连环记》语言质朴无华, 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语言中凸显出来, 道出了真性情, 也反映了明传奇的特点:创作是为了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为了更适应舞台的表演, 作者常常将唱、念、做、打做有机的结合。
在唱词方面, 加入了滚调, 比如《小宴》中【滴溜子】“男共女, 男共女, 立不接时, 怎生的, 怎生的骈肩并首。连环结, 连环结, 同心共守, 凤头簪、凤头簪双飞并偶密”。在传奇的创作中, 除大量唱词外还有说白, 包括人物的上场诗、自报家门、人物间的对白、下场诗等, 都对塑造人物、推动剧情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连环记》“词多佳句, 事亦可嘉”, 后代戏曲多演《拜月》、《小宴》、《大宴》、《掷戟》等单折子戏, 京剧和一些地方戏都有改编本, 如粤剧《关公月下释貂蝉》、京剧《吕布戏貂蝉》, 深受人们的喜爱。
摘要:明传奇《连环计》较为完整的讲述了董卓、吕布、貂禅三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 记载了一段昏暗的汉王朝历史, 将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巧妙地结合, 在忠实于历史的基础上演绎了美女加计谋的故事。本文浅显的从《连环记》的语言中分析了董卓、吕布、貂蝉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不同的理解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