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方式(通用12篇)
低碳方式 篇1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绿色发展是“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十六大要点之一, 也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委员热议的话题。
在出行时, 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 谓之“低碳出行”。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出行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骑自行车或徒步等方面。低碳出行, 是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
交通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 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走低碳化发展之路既是缓解我国能源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 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电气化是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未来趋势, 也是政府部门及各研究机构的关注重点。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 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工业, 在为人们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同时, 增加了国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 为缓解石油资源短缺局面, 降低汽车燃油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十五”计划以来, 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 并在“863”项目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 先后投入20多亿元研发经费。中科院电工所、上海811所、清华大学等几十家单位, 把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列为重点课题, 对各种主要技术路线进行了跟踪研究, 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并培养了一支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 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4月18日, 业界盼望多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终于通过讨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 。按照《规划》, 我国争取到2015年,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 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而另一种被业内称为电力与交通完美结合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 也是屡屡被推上人们讨论的风口浪尖。面对市场变化, 国家就电动车相关的问题正在重新制定有关标准法规和产品准入机制, 以规范市场。
2005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作为非道路车辆, 只要符合GB17761《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 就可以上路行驶, 使得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合法化, 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电动自行车发展的“身份”问题, 适应了现阶段我国交通需求。而在另一方面, 相当数量的产品, 在最高车速、总质量、电动输出功率以及驱动方式等方面超出了电动自行车标准要求, 甚至实际已为电动摩托车范畴, 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标准法规和产品准入机制, 遭遇了机动车道不能上, 非机动车道上行驶违法的尴尬局面。
低碳世界网站 (www.ditanshijie.com.cn) 近期推出了新能源电池优秀品牌企业榜、新能源汽车关注度排行榜两大评选专题活动, 业内反映强烈。一汽、比亚迪、东风日产等优秀电动汽车企业均榜上有名。新能源汽车关注度排行榜旨在通过投票形式, 让企业以网站专题活动为媒介, 提升自身品牌及企业的综合能力, 促进各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相信,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广大媒体的积极推广下, 以电气化为主流的低碳出行方式, 必将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低碳方式 篇2
平时勤动手动脑,让旧物换新颜,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外出时,如果路不是很长,可以步行,不需要坐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好处多多。
在家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了几盆花,这样既改善了空气,又让家中变得春意盎然,永远都是绿色的。
我的家里有一个大木桶,不仅能装要洗的衣服,还可以储存我们洗完澡和脚的水,用那些水拖地、冲厕所等。一个月下来,我发现节约了不少的水呢!
如果短时间内不用计算机,就将它转为睡眠模式。如果长时间内不用计算机,就将它关机。这样既省电又维护了你的电脑。
回到家后不需要把所有灯都照明,在哪个房间就开哪个房间的灯,离开房间后要关闭房间的灯。
少用纸巾,改用手帕,相当于保护了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
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出门用餐时自己随身带一套餐具,这样既卫生,又不浪费。
定期清洗空调,不仅为了健康,还可以省电。
如果堵车的队伍太长,还是先熄了火,等车队开始移动再开火吧!
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
用废的电池不能和其他垃圾共同放在一个垃圾箱里,要把它们专门放进“废旧电池垃圾箱”中。
科学地勤俭节约是优良传统;剩菜冷却后,用保鲜膜包好再送进冰箱;热汽不仅增加冰箱做功,还会结霜,双重费电。
买衣服时,最好是买棉质、亚麻和丝绸的衣服,不仅环保,而且还耐穿、优雅。
洗干净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八分之一。
低碳生活方式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篇3
【关键词】低碳生活方式 经济结构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碳浓度的上升造成的,所以想要改变当前的这种状况,必须要减少碳的排放量,这样才能够控制温室效应,进而抑制全球变暖的速度,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当然人们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例如现在很流行的低碳生活方式。
一、低碳生活方式内容简述
(一)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必要性
从上个世纪以来,全球的温度平均上升了0.74度,而且还有继续升高的趋势,而且有关报道还说近十年来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十年[1]。当然由于全球变暖还带来了一些其他的灾害,如冰川融化会导致洪水、暴雨的发生,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所以说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全球变暖发生的主要原因正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只有从源头上控制了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全球变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行低碳生活方式。
(二)低碳生活方式的含义
从字面上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低碳生活方式的含义,它其实就是一种低消耗、低能量的生活方式,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在生活中要尽可能的减少能量的消耗,这样就可以减少碳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得气候变暖的进程变慢[2]。
二、低碳生活方式对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
人们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自然是会对经济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产生新的消费需求
我们都知道生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只有生产的产品被消费掉,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低碳生活方式必然会使人们对于低碳市场产生一定的消费需求,以此来推动低碳生产的发展,也正是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才会推动低碳产品和服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人们对于低碳市场所产生的消费需求会变成低碳生产的发展动力,同样的如果低碳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那么它必然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更好、更廉价的产品和服务的,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之间本质上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推动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变
低碳生活方式会让人们产生新的低碳需求,而为了满足这些新的需求,就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得到不断的进步,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低碳消费水平。低碳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它对和低碳相关的产品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来作为低碳产品发展的保障,同时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低碳生活方式的改变会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推动和低碳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要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那么必然会推动更多新的低碳产业和产品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低碳经济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
我们现在所大力提倡的低碳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注重对我们生活的外部环境的保护,而且也重视人自身的身体健康,更加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劳动力也因此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知识教育等等,为他们提供更优美的外部环境,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放松,如果劳动者有了愉悦的心情之后,它的生产积极性也会被快速的调动起来的。在我们整个的经济生活中,劳动力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生产者同样也是消费者。现在的社会又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劳动者的素质如果得到了提高,一定会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低碳生活方式的逐渐普及會使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逐渐的被淘汰,相反的也会让那些能源利用率比较高的新型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相关的发展理念也会发生改变,比如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转变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理念,毕竟我们国家现在所倡导的是可持续发展。具体的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很多的途径来减少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使用,使温室气体尽可能的减少,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三、总结
全球不断的变暖使人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了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然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经济学,所以低碳生活方式必然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一些不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试论低碳生活方式[J].生态环境学报,2013,04:723-728.
[2]陶曼,王友良.试论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路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22-25.
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 篇4
许多世界著名气候科学家研究证实,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长期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地球气温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气候异常变化。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人类在工业生产中和生活中的排放,如焦化厂的黑烟、黄烟,炼铁厂和炼钢厂的烟尘,火力发电厂和化工厂的烟尘,居民炉灶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等。全球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户中,发达国家占排放总量的80%以上,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其次是发展中大国:如中国、印度、巴西等。二氧化碳过度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北极冰雪融化加快,使海平面普遍升高,沿海城市有淹没的危险;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如洪灾、干旱灾害、寒流冰雪灾害、台风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引起联合国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发表重要讲话,表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主张,并宣布了我国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相比2005年减排40%~45%,并将采取的节能减排的重大政策措施等。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经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2011年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今后经济工作中心任务来抓,务必抓出成效。要实现这一战略性的重大转变,必须着力抓好以下转变:传统发展、盲目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长远规划措施。同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应广泛运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实施政策措施、采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实行严格的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责任追究制。
加快传统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党中央提出农业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应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县市财政把投资重点转向农业。继续增加农业信贷,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大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整农田,兴修水利,发展节水灌溉,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逐步实现平地园田化、水利化、坡地梯田化。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逐步实现耕作、收割机械化。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化的种植养殖基地。大力发展各类专业的农牧业合作社,培育发展农牧业笼头企业,带领千家万户致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社保、环保、交通等事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同步发展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落实使农民满意。
讲稿 低碳—新世纪的生活方式 篇5
撰稿人: 撰稿时间:
序
言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的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造成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愈来愈大,全球变暖愈加严重,海平面上升,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所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2010年,当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落下帷幕的一刻,当温家宝总理在大会上郑重作出减排承诺的一刻,当世界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艰难复苏的一刻,孕育着人类新经济基因和新生活憧憬的“低碳”经济时代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如今,倡导低碳行动、提升公民节能减排意识,已成为各国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在此,让我带领大家一同走向“低碳”生活。
目录
1、低碳详解.....................................................................................................................1
(1)低碳经济.........................................................................................................1(2)低碳生活.........................................................................................................1
2、全球变暖主要因素.....................................................................................................2
(1)人口剧增因素.................................................................................................2(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2(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2(4)森林资源锐减因素.........................................................................................2(5)酸雨危害因素.................................................................................................2(6)物种加速灭绝因素.........................................................................................2
3、全球变暖危害.............................................................................................................4
4、低碳历程.....................................................................................................................6
5、低碳生活,在我身边.................................................................................................7
(1)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7(2)低碳生活,从身边开始.................................................................................9
1、低碳详解
低碳内涵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其核心内容。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核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2)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那么,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呢?
因为,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是全球变暖的显著原因之一。
2、全球变暖主要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严重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人类无节制地对资源的获取,对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同时,每年仅人类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其形成的“温室效应”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使大气的臭氧层出现空洞,且其面积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不可小视。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温室效应”使海平面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
(4)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大幅度地锐减。
(5)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带来各种各样的危害,如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
(6)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气候变化促使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其中,第一大因素尤为显著。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同时,每年仅人类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使得二氧化碳的增加成为全球变暖的显著原因。
而全球变暖的危害是那些呢?、全球变暖危害
(1)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影响水循环,导致洪涝干旱灾害频率强度增加。沙漠化严重。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6)对人类健康也会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提倡低碳,而低碳历程又是如何呢?
4、低碳历程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刚开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
2007年3月,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
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在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上的主要议题。
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里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5、低碳生活,在我身边
(1)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方式要从细微处做起,戒除浪费资源、增加污染的不良嗜好,戒除以增加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陋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8年“世界环境日”发表一份报告,称“低碳生活指南”,对 “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七项小建议,指导人们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为节能减碳作贡献。这七项建议包括:
⑴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可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⑵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可每天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⑶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⑷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⑸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⑹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这样做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⑺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2)低碳生活,从身边开始
低碳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等,从点滴做起。
电灯、电脑、空调等电器一旦不用了,应随手关掉。
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得太暖或者太冷。这不仅耗能,而且让人体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
使用节能灯泡。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60W的白炽灯泡,而且比白炽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12亿只白炽灯泡换成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开车出门购物的人,请有计划购物,尽可能一次购足。如果不是太远的话,跑步或者走路去健身房,不要开车。
开车好习惯也能节能。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等等。
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 外出多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轻轨、地铁。
电视机屏幕调成中等亮度,既能省电又能保护视力,尤其是对眼睛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更为重要。中国目前有3亿台电视机,仅调暗亮度这一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度。 缩短电脑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
即使是普通冰箱也能节电,比如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将冷冻室内需解冻的食品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还能降低冷藏室温度。
使用双键马桶,尽量按“少量”那个键。同时,各种生活废水都可以用来冲马桶。
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低碳方式 篇6
“生活方式”迄今不是一个有公认严格定义的概念,对其范畴的界定多种多样,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研究者都认为消费是生活方式的重要内涵,生活方式的差别外在表现为不同主体之间消费方式的差异。之所以对生活方式概念存在多种不同观点,主要是对导致生活方式差异性的内在致因认识有所不同。对生活方式差异性内在致因的认知,关键在于对消费性质的划分。依据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将人的消费划分为生存消费和精神消费两种类型。生存消费是为了满足人的温饱、安全、基本技能等生存层次的需求所进行的消费,精神消费则是为了满足情感、审美、个性、尊重等精神层次的需求所进行的消费。生存层次的消费,由于生理需求的有限性,不存在个体之间量的巨大差别,就消费方式而言,生存层次消费类型也是有限的;精神层次的消费虽然存在着支付能力等制约因素,但主观消费需求则几乎不存在量的上限,消费方式亦可以千差万别。生理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是人内在动物性与文明性双重属性的自然表现,只有在生存需求和精神需求均获满足的条件下,人才有可能获得幸福感。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一切人类活动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获得幸福是一切消费行为的本原动机,但是对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尤其是在精神层面怎样才能获得幸福,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理解,由此产生差异性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方式理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以及其它生态灾难日益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的背景下提出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现有发展模式,走低碳发展之路。低碳生活方式是在环境责任意识下的生活方式选择,其消费方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尽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浪费、尽量以非物质形式满足精神需求,尽量选择低碳产品等方法,实现节制消费和理性消费,从而减少生活所需直接和间接的能耗物耗,进而减少CO2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低碳生活方式并非是倡导苦行,更不意味着生活质量或幸福感的降低,它强调以低碳为指向的理性的和节制的物质消费,同时也强调以非物质的方式获得精神需求的满足。
二、低碳生活方式的本质意义
(一)低碳生活方式是化解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
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工业文明在全球范围普及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运行对消费增长的过分依赖。工业文明的特征是电力驱动下的机械化生产,人们日常生活所消费的绝大部分工业产品都需消耗电力,电力目前主要源自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祸魁。在市场经济下,生产为市场而进行,市场意味着有购买力的人对产品的消费需求。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生产力可以很容易满足消费者用于生存必需的物质产品需求,当消费者生存需求普遍获得满足,并且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后,为了保证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和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只有不断创造新的非必需的消费需求,如此就导致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生逆转,不再是生产为满足消费需求而存在,而是人们必须为维持生产的进行而不断消费,在此背景下,浪费和不断抛弃成为注定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的生活现实,而且成为世界大多数人的向往。在这种生活方式下,能源、资源被过度消耗,生态危机不可避免。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理性与节制的物质消费,意味着消费朝向必要需求的回归,也终将意味着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朝向只为满足适度消费的回归,意味着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大大减少,如此才能化解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长期和谐共存。
(二)低碳生活方式引领人们超越物质消费寻求精神幸福
精神层面的需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大多数人很难清醒地意识到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获得精神需求的满足。现代科学取代了宗教的地位,帮助人们创造了丰裕的物质社会,却未能担当起精神导师的职责。市场经济下的生产和营销者利用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内在心理,一方面以各种手段引导大众消费文化心理,另一方面通过给产品增加差别性的非必需功能,为物质产品附加以文化、审美、个性、尊重、荣耀等精神领域的价值,使消费品具有了满足生存与精神需求的双重意义。比如,豪宅除了作为居所,更多是作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标志;时装不仅为了遮体御寒,更是为了展示审美、个性和魅力;盛宴不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享受觥筹交错的气氛和体验对于某一阶层的归属感,等等。通过这种把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捆绑在一起的办法,社会生产找到了可以持续扩大规模的巨大需求动力,人类追求精神幸福的过程套上了物质枷锁。然而,物质消费及其所附带的精神外衣并不能真正满足人们精神的饥渴,正如挥霍无度的亿万富翁并不能给社会树立真正幸福的典范,但是在盛行消费文化的整体社会氛围下,大多数人沉迷于物质消费,并将精神层面的满足寄托于此。市场经济下生产与消费的强迫症不仅导致了生态危机,也导致了人类的精神危机。低碳生活方式使人们摆脱经由物质消费寻求精神幸福的迷途,引导其把更多生命的能量用于道德、情感、审美、求知等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探索,为心灵寻找真正的幸福归宿。
(三)低碳生活方式是对现行发展模式的挑战
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理性和节制的消费,可能会使社会消费需求总量增长减缓,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进而影响社会就业;但是,如果不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一任目前这种过度消费、生产增长、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的发展模式持续下去,生态灾难势必加重,二者都是我们不想要的,但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悖论。从伦理层次来说,生态伦理较之社会经济伦理居于更高地位,生态危机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而且目前世界范围内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灾难频度增加,因此,应该首先站在化解生态危机的立场,对现行社会经济发展运行模式进行调整。低碳生活方式是对现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换一种思维方式,其实可以不必悲观。如果保持适度的社会生产规模,使人均享有的物质产品足以供其生存所需,但是不足以供其挥霍浪费,也即适宜于实行低碳生活方式,与之相应的社会分配方式能够使生存必需的物质产品在社会全体成员之间较为均匀地分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会使一些人丧失生存的基本条件,那将是可怕的倒退),在人们的生存需求普遍得到满足之后,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不过多依赖物质材料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通过精神层面消费的差异体现社会公平,使得在生产领域失去的就业机会,得以在扩大的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产业领域得到弥补,这种发展模式既有利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又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虽然它涉及对现行价值观与经济社会制度的较大调整,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但它理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实行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朝这一方向的现实努力。
三、低碳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
低碳生活方式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集体理性和共同行动,真正有意义的是落实在生活中的具体行动,如何引导和推促人们在生活中开始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什么是对其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行为心理学原理,低碳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内在动机影响因素和外在条件影响因素。内在动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和价值观;外在条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机制和方便性。
(一)内在动机影响因素
行为动机的形成首先基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对想要做的事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可能产生深度认可和行动的愿望。有利于形成低碳生活方式行为动机的知识包括:生态学知识、生态伦理学知识、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灾难问题的知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人们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知识等。应该把这些知识以易于接受的科普形式制作成书籍、报刊、以及广播、电视、电影节目,通过各种渠道向大众传播。
价值观是人对生命和生活中一些作为判断标准的根本问题的稳定观点。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偶像影响。宗教教义是信仰者判断事物的根本依据,是他们最基本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的影响力在于,它在潜移默化中使大众具有相似的价值观。文化不是正式的规则和刚性的约束,但它却是人们思维的无形边界和判断的无形尺度,它可以使社会形成代代相传的稳定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传达的生态观念,“中”、“和”的理念所倡导的适度与协调,对解决当前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该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现实价值的思想理念,使其以这样的理念审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强烈内在动机。偶像影响也会对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某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表现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会对其他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示范和引导作用。要在全社会推广普及低碳生活方式,如果首先由受公众拥戴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所倡导,并向社会以身垂范,则较易于被大众所接受。
(二)外在条件影响因素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需要社会为其提供适宜的机制,例如建立对低碳生活方式进行宣传、管理、服务的规则和机构,可以加快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普及,使低碳生活方式从观念到行动、从个体的不稳定性行动到群体的习惯性行动等各环节之间的周期相对缩短。另外,也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和约束机制,对低碳生活方式践行者给以荣誉和奖励,增强其持续行动的信心和热情,形成对尚未行动者的吸引和带动。对违背低碳生活方式理念的行为则应进行约束和惩罚。
为实行低碳生活方式提供方便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现行社会中绝大多数设施条件都是为适应既有生活方式而匹配的,这些设施有可能对低碳生活方式构成不方便性因素,比如,城市道路设计不适宜自行车出行、家庭和办公场所不设置中水循环系统、商店中不标示哪些产品是低碳产品等。对这些阻碍低碳生活方式推广落实的设施条件应该尽量调整改造,未来的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应该充分考虑为低碳生活方式提供尽可能的方便性,以利于其真正成为社会大众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选择。
参考文献:
[1]高丙中.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述略[J].社会学研究,1998(3)
[2]张劲松.消费社会与生活方式的变革[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晏辉.作为生活方式的消费与消费主义[J].求实学刊,2007(2)
低碳方式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消费,山东省,消费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问题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发展低碳经济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共识。低碳经济是指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其中低碳消费是重要的环节。消费是生产的出发点,也是生产的最终目标。低碳消费,引导低碳生产的方向,也能保持低碳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只靠技术是不够的,低碳消费也是必要的。
山东省能源资源丰富,也是能源消耗大省,高碳结构明显。据统计,2014年山东省能源消耗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约占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8.3%。同时山东省的市场消费平稳增长,消费需求比较旺盛。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调查,2016年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107.1亿元,增长9.8%。居民收入平稳增加, 2016年第一季度,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918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6%,人们的购买力增强。山东省要发展低碳经济,决不能忽视平稳增长的消费市场,它是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低碳消费的背景和内涵
1、低碳消费的背景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初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低碳经济模式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观念也日趋受到关注。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生活排放的CO2越来越多。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家庭年碳排放量达到平均2.7吨/ 人,其中仅日常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就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21%。在2010年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明确提出:“我国要努力建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强调发展低碳经济要“两条腿走路”,强调了低碳消费的重要性。
2、低碳消费的内涵
目前,对低碳消费的界定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陈晓春等学者认为,低碳消费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结合起来,秉着对社会和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实施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行为。李国强则认为,低碳消费的重点应该由高能耗、高污染的高碳产品转向绿色环保型产品,并且消费者的偏好也应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环保型产品转移。
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低碳消费指人们在消费产品或服务时,尽最大努力降低能耗、减少浪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的文明、健康、科学的节约型消费模式。
二、构建低碳消费方式迫在眉睫
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而低碳经济发展也必须依托低碳消费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山东省高碳消费现象大量存在,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攀比消费”、“面子消费”仍然存在
我国居民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低碳消费观念淡泊,消费追求排场,穿名牌、开高档车、住豪宅现象比比皆是。2011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104人进行了调查,84.2% 的人确认,身边年轻人的“面子消费”现象普遍。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面子消费现象层出不穷。 虽然低碳经济发展对传统消费观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但大多数人虚荣心在作怪,仍旧避免不了攀比消费、面子消费的现象。
2、一次性便利消费随处可见
如今,一次性用品已经随处可见。餐馆里的一次性餐具、筷子、水杯;商场里的塑料袋;酒店里的一次性牙膏、牙刷、梳子等都非常普遍。一次性用品满足了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等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污染却日益严重。 根据财政部的消息,我国每年平均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用于国内消耗和出口。而数据显示,一棵成年树只能造出11 250双一次性筷子,500亿双就需要消耗两百万棵, 占我国全年树木消耗量的10% 以上。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必然会给自然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次性便利消费违背了低碳消费的理念,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餐桌浪费严重
如今,餐馆用餐越来越普遍。而中国人的用餐观念就是宁剩勿缺,尤其是在请人吃饭时,饭菜有所剩余才会感觉有面子、隆重,不然就会感觉招待不周,而剩余的饭菜很少有人会打包。政务宴请、商务宴请、举办婚庆等场合餐桌浪费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2013年,山东省政协委员意识到餐桌浪费的严重性,支招治理餐桌浪费。孙建国建议:“舌尖上的浪费”之风要想刹住,首先要管好公款消费。虽然近几年“光盘行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真正的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这些高碳消费现象造成资源能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阻碍了低碳消费方式在我省的推广。
三、构建山东省低碳消费方式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人们要树立低碳消费观念。为此,需要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四个层面入手, 探索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对策。
1、政府引导低碳消费,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
山东省要实现低碳经济,倡导低碳消费,需先从政府抓起。首先,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应树立低碳消费的榜样。因此,政府部门应从自身做起,带头优先购买低碳产品,出行选择节能交通工具,制定实施政府机构耗能定额标准,制定实施内部节能管理细则等。其次,山东省政府部门应广泛宣传低碳理念,进行消费引导,培养公众的低碳消费意识。可举行公众研讨会,鼓励公众对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监督。还可通过网络、电视、微博、广播等多种形式普及低碳消费知识,使广大消费者参与到低碳消费中来,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的低碳消费氛围。最后,山东省政府部门可以把低碳消费上升到法律高度,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消费方式的快速实现。比如,对使用太阳能、以及购买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品的消费者给予财政补贴。
2、社会组织积极推进低碳消费
推行低碳消费,社会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和企业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全省各部门、各社会团体、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应该广泛的开展宣传活动,推进低碳意识。比如,消费者协会可以充分利用媒体网络或者街头宣传、举办展览等形式普及低碳消费知识,使消费者接受低碳消费理念,从而在消费过程中真正实现低碳消费,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民间社会组织也要为环保、低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目前,山东省主要有山东空气观察团(微博体系)、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临澜环保公社、点点环保等民间环保组织,其数量不多,政府应该对这些民间环保组织给予补贴等便利条件,加大对环保活动的宣传和支持力度。
3、企业应加大低碳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低碳创新能力
企业对低碳消费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企业是产品的提供者,低碳生产可以有效率的引导低碳消费。但是,企业要想提供高质量、低碳的产品或服务,就必须加大其产品研发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努力降低碳排放量,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目前,山东省市场上低碳产品有限,而且价格都偏高,极大地阻碍了低碳消费的发展,低碳消费是以低碳产品的问世为基础的,所以企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可供市民选择的价格合适的低碳产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低碳产品的消费。
4、公众应树立低碳消费观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消费者是低碳消费的主体,发挥着关键作用。山东省尤其是济南和青烟威沿海城市,有着强劲的消费动力,但消费过程缺乏合理引导,形成了不良习惯,带来了污染和浪费。倡导低碳消费,是每个消费者的责任与义务。首先,消费者要改变不良习惯,减少每个人的碳足迹。在日常生活中,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餐桌浪费;出行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等。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 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其次,选择低碳产品,尽可能的减少碳排放量。购买产品时先对产品做一番了解,尽可能选择购买碳排放量最少的。以家居产品为例,应以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作为原则,减少空调、暖气、电灯的使用次数, 节约用水等。最后,增加废物利用率从而减少碳排放量。 比如,将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做不同处理;将喝过的茶叶晒干做枕芯,舒适还减少浪费等。
参考文献
[1]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nergy[EB/OL].2009.
[2]郑玉香,郭林.我国推进低碳消费的障碍与实现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4(11):62~64.
[3]冯登艳.构建低碳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J].消费经济,2012(4):88~91.
[4]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2):71~74.
[5]田晖.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低碳消费探析[J].林业经济,2013(6):103~117.
[6]黄冲.84.2%的人确认身边年轻人“面子消费”普遍[N].中国青年报,2011-11-12
[7]齐鲁网.餐桌浪费聚焦一次性筷子,专家建议考虑回收利用[EB/OL],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13/0424/1513189.shtml,2013-4-24
[8]朱彩玲,张雯雯.山东政协委员支招治理餐桌浪费:从一把手限吃喝[N].山东商报,2013-1-25.
[9]刘敏.低碳经济下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10):60~63.
低碳方式 篇8
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 我国逐渐由火力发电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发电, 但火力发电仍是电量的主要来源, 同时也是电力CO2的主要排放来源。火力发电排出的CO2达到一定程度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 这种发电方式与我国经济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 要想发展绿色经济, 就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满足市场电力需求的同时, 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实现碳平衡。火力发电厂低碳电力的调度方式主要是利用原调度方式中的节能性、经济性、公平性等特点, 分析CO2的排放特点, 健全、完善电力调度过程, 能够实现电力调度中安全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保障, 随着现代社会群众低碳意识的形成、发展, 还要建立合适的决策模型, 研究合理科学的排放方案, 降低电力调度成本, 实现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
1 低碳电力调度的背景和内涵剖析
1.1 低碳电力调度的背景
中国电力调度经历了“三公调度”、“经济调度”、“节能调度”的变化, 其演变方式可以看出已将绿色低碳经济作为现阶段的经济目标。目前, 主要是以“节能调度”为主, “三公调度”与“经济调度”辅助实施。“节能调度”主要以“节能性”为目的, 通过优化调度可再生电源, 将火力发电的化石能源按照能耗量以及CO2、SO2等污染物的顺序进行排列, 依次由低到高, 在能源的使用上, 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能耗、高污染资源, 减少CO2、SO2的排放。但在电力调度中, 要综合运用三种调度方式, 互相进行补充[1]。
1.2 低碳电力调度的内涵
与传统电力调度相比较, 低碳电力调度的关注重点有所改变, 逐渐由传统的电能关注转为电能以及电力排放关注。低碳经济就是要解决电力排放问题, 尽可能选择排放量较少的电力能源。
在现代低碳经济研究中, “碳交易以及碳价”的引入提高了发电的经济价值, 同时也赋予CO2排放新的经济价值, 简单来说, CO2排放逐渐成为新型可调度资源, 能够在现代的低碳电力调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在低碳电力调度的背景下, 要想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 就必须要兼顾电能生产与电力CO2排放, 实现“电、碳平衡”。
随着现代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 各种可再生能源逐渐被应用在电力生产中, 有效扩充了电力生产的电源品种, 在相关电力技术的使用上, 通过对电源品种减排潜力的研究、开发, 能够有效减少CO2排放, 提高电力调度的水平;同时“碳成本”改变各类电源的发电成本, “碳约束”改变电力调度的决策空间, 关注CO2减排目标则增加电力调度决策的难度与复杂度[2]。
2 低碳电力调度方式的特点分析
在低碳电力调度生产中, CO2的排放量较少, 就性质而言可视为近零碳排放电源!而它的前提是需要满足CO2不排或少排这一条件, 低碳电力调度中会用到一些可再生能源, 如风电、水电等属于排放发电方式, 以下为近零碳的排放电源函数式:
在该函数式的电能生产中, E代表排放总量, g代表电源发电量, f (g) 则表示发电量的函数关系。
由于低碳电力调度发电中的CO2排放趋近于零, 因此这一结果就可以用来表示普通化石燃料类电源。普通化石燃料类电源就是指煤炭等资源。该类发电厂用煤炭资源来完成运作, 该发电厂在运作的过程中还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不仅发电效率变化较为剧烈, 能量转换的波动也较为剧烈, 并且这些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用公式表达为:E=f F.
3 决策模型研究
3.1 数学描述
决策模型的制定上, 首要确定C O2排放量和火电发电量。普通的化石燃料发电中, C O2排放量和火电发电量是相互联系的;在低碳或者是近零碳的能源发电中, C O2排放量为零。要分析电能相关的函数关系, 就要将一段时间 (决策时间) 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目标函数:
式中, Ck代表电源, K的实际发电成本, πE, T代表时间t内碳的价格, TD表示决策时间内的实际数量, NU表示带决策电源数量。
3.2 约束条件
在约束条件的使用上, 要重视6方面的约束, 分别是负荷平衡约束、最大最小出力约束、爬坡速率约束、水电发电量约束、碳排放约束以及碳捕集电厂的运行约束, 每种约束条件都有相对应的函数式子, 提出约束条件的主要目的是简化决策模型, 能够进行求解, 判断发电能源的发电成本、能源排放物C O2等之间的关系[3]。
3.3 算例分析
构建决策模型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低碳电力调度方式的优点, 将其与传统电力调度方式进行比较, 观察比较不同调度方式的差异。研究发现, 低碳电力调度方式中, 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 可以在发电过程中降低发电后C O2排放量, 通过决策模型将C O2的相关影响因素引入和约束条件的使用, 能促使电力调度获得更好的效果。针对决策模型的约束条件不健全的情况, 可以在决策模型中引入强制性的减排目标, 扩展约束条件, 提高低碳决策模型的完整性。
4 结语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在经济发展中, 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本文对现代低碳电力调度方式进行分析, 了解基本特点, 通过决策模型的建设, 提出了推进电力调度科学发展的对策。在电力改革的大背景下, 电力要想实现发展, 就要加强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与了解, 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将低碳经济引进电力调度中来, 优化决策模型, 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分析了低碳电力调度的背景和内涵, 探究了低碳电力调度方式的特点, 研究了决策模型, 为现代低碳电力调度提供借鉴经验, 促使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低碳电力调度,方式,决策模型
参考文献
[1]王征.低碳电力调度方式及其决策模型探微[J].科学与财富, 2015 (9) :182-183.
[2]苏光辉.低碳电力调度方式及其决策模型[J].广东科技, 2014 (22) :60-61.
低碳经济与陕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陕西,能源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正式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遏制全球气候暖化, 削减CO2排放量, 己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 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 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哥本哈根会议使“低碳经济”的理念再次引起全球关注, 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并终将演变成为规制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新规则。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
陕西长期延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高度依赖, 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是陕西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低碳经济是陕西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1 能源资源现状决定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
陕西具有世界罕见的一次性能源资源, 富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其中陕西煤炭资源储量在全国排第四位。2008年陕西能源化工工业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1.6%。陕西能源化工产业立足资源优势, 已发展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对全省工业总产值的贡献度达到50%, 以能源工业为主导的经济运行体系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左右并影响着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进程。
2011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 达5459.58亿元, 比上年增长17.9%。其中, 能源化工工业实现增加值3459.01亿元, 增长17.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别完成1126.07亿元、904.17亿元、752.55亿元, 占比依次为15.4%、12.3%和10.3%, 在全省工业产值排名中分列第二、三、五位。从行业盈利分布看, 石油和煤炭开采增幅较高, 尤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3倍,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8.3%。
1.2 煤炭占能源生产份额重决定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
陕西省作为资源富省, 能源生产不仅担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能源需求和平衡任务, 同时肩负陕西经济发展的重任, 煤炭、石油、天然气在经济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仍占很大比重。“十一五”期间, 原煤、原油、天然气的构成为75.9:15.4:8.4, 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及发电量分别达到2.8亿吨、2370万吨、103亿立方米和897亿千瓦时, 同比分别增长15.7%、10%、11%和10%。但陕西省在能源资源的生产和开发上, 煤炭能源所占比重过高, 天然气、水电等所占比例偏低, 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
1.3 高耗能行业多决定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
从陕西省工业内部结构看, 高耗能产业的比重仍较高, 高耗能的结构特征十分明显。陕西省历史上形成了耗能密集型的工业结构, 近年来虽逐步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轻重工业比重不够协调, 工业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重工业的增长来拉动。2010年, 陕西省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高达83.4%,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轻工业过轻, 重工业过重;高能耗的企业较多, 产出水平低是陕西省工业经济的显著特征。
2 陕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2.1 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
从国际经验来看, 多数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速过程中伴随着能源消耗的大幅增长, 陕西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 都对重化工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 进而转化为对能源消费的旺盛需求。
“十一五”期间, 陕西省产业结构虽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善, 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仍很突出。2009年三次产业比重为9.9:53.3:36.8, 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 特别是依赖工业中的重化工业, 而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比重偏低, 致使全社会能耗强度偏高。这种历史上形成的现实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 要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地调整和改变, 难度相当大。
2.2 资源禀赋
在陕西能源探明储量中, 陕西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1/4, 决定了陕西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它化石燃料要高得多, 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
资料来源:据《2010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整理
2.3 技术因素
节能和低碳技术落后, 激励机制滞后使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诸多困难。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 尽管国家和陕西省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节能和低碳技术研发的优惠政策, 解决了一批配套资金, 但仍难以满足需要。陕西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推广资金更显不足。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仍需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逐渐认同和广泛支持。
3 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
3.1 自然资源优势
陕西省地域辽阔, 省内矿产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十分雄厚的发展低碳经济基础和实力。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科研院所最集中的科技大省和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可以发挥其科研优势, 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众多低碳或无碳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 风能和太阳能。陕西省气象部门在《榆林市完成风能太阳能资源分析评估报告》中指出:地处陕西榆林市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另外, 榆林市年太阳辐射达5500~6000兆焦/平方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2620~2830小时, 是全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之一, 且近年来呈增加趋势, 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2) 水资源。人称小江南的陕南, 水资源总量为314.58亿立方米, 占全省的70.7%。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是全国的1.8倍, 是全省的2.43倍, 是关中地区的9.9倍。可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 发展水电产业。
3.2 节能减排空间大
近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已日见成效。2010年陕西省采取多项政策措施推动工业节能降耗工作, 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 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8%, 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大省, 2011年, 在全国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的情况下, 陕西却超额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 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56% (超出年度预期0.06%) 。同时, 陕西省“十一五”的节能减排工作是国务院表彰的八个省之一。
4 对策探讨
4.1 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低碳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 从而逐步降低消费领域中碳基能源的消费比重, 以达到改善环境和抑制气候变化的目的。风能、水能、太阳能和核能是典型的非碳基能源, 且多数具备可再生性。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核能项目的建设应是当前发展陕西省新能源产业的首选。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有关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投资等方面的支持, 尽快扩大规模, 在保证国家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发展。
4.2 严控高耗能行业
陕西省重工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比重较高, 重工业耗能占工业耗能的比重高达94%, 2011年随着全省经济不断向好, 重工业快速增长, 增速高于轻工业, 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能源需求不断增大, 增加了节能降耗工作的难度和压力。结构性节能依然是未来几年节能工作的重点, 要采取强有力节能措施,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关闭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经济效益差、能耗高的企业, 重点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资源的产业, 逐步减少经济增长对重化工业的依赖性, 提高“低耗高产”行业在陕西省经济中的比重。
4.3 发挥第三产业的节能作用
一般来说, 只有当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 即工业化进入后期或结束后, 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才相对完善, 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趋于稳定, 能源和资源消费增速才能降下来, 美国等几个工业化国家, 在工业化后期或结束后, 人均GDP能耗基本趋于“零增长”。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节能工作不能仅依赖工业, 特别是陕西省现阶段粗放式、高能源依赖式的发展模式, 过度节能势必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 因此要充分挖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节能潜力, 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节能潜力更要充分重视。未来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将节能战略由侧重工业节能向注重产业结构调整节能转变。
4.4 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技术
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实践证明,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因素。陕西省在发展低碳经济中, 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关键,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研发与示范项目, 力争在低碳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上取得重大突破, 在各个领域、多个行业全面促进节能减排工作。要高度重视节能、低碳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要利用后发优势, 在工业化进程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进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 2009 (4) .
[2]金乐琴, 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 2009 (1) .
[3]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 2008 (4) .
低碳方式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黑龙江省,低碳消费,生活方式
降低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焦点课题。“低碳经济”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 它包括经济发展各个环节的低碳化, 即低能耗高利用、低污染高安全, 其中低碳消费是其重要环节 (这里的消费是指生活性消费, 而非生产性消费) 。消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消费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又是再生产新的需求起点。低碳消费通过现实消费需求引导着低碳生产的方向, 同时又通过消费市场上消费需求的有效实现进一步推动低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消费直接满足居民的生态需求, 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消费生活方式反映消费者的消费生活特征、消费价值观、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在实际消费生活中, 它内在地通过消费偏好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选择, 对不同消费品的选择必然引导着不同消费品的生产, 从而不同的消费生活方式必然引导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 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 必须依托于低碳消费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我省的资源和能源比较丰富, 是全国的能源、原材料重要基地;既是生产大省, 也是消耗大省。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但我省近几年来消费市场一直比较活跃, 消费需求旺盛。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调查, 2010年1—2月份, 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1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其中, 1月份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35.9亿元, 比上年同月增长16.8%;2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318.2亿元, 增长20.6%。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对全省2250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2010年4月份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6.9元, 同比增长7.4%;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87.0元, 同比增长8.0%, 收支相抵节余359.9元。目前我省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不容乐观, 城镇生活废水所占污染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 2004年全省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11.41亿吨, 其中生活废水6.91亿吨, 占60%以上。这些废水多集中排入城市附近河流, 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也制约着黑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作为高耗能省份, 发展低碳经济, 不可忽视我省活跃的消费市场, 它是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 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构建黑龙江低碳消费生活方式, 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 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的特征
低碳 (low carbon) , 意指较低 (更低) 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为主) 排放。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 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就是低能量, 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1、消费结构低碳化的生活方式.
低碳消费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低碳消费数量与低碳消费质量结合恰当。微观层面上的消费结构低碳化, 指的是消费者衣、食、住、用、行、娱乐等各种消费类型中低碳消费品数量不断增加, 低碳消费效益明显提高。
2、优化环境、资源节约型的生活方式.
在优化环境、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们崇尚合理的节俭, 不浪费有限的自然资源。而这样一种和谐状态首先就要从每一个消费者做起, 低碳消费对低碳生产、低碳社会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3、以“低碳”为导向的共生型消费生活方式.
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 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
4、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
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 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但有限的资源、日益恶化的环境, 要求我们承担起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的社会责任, 它要求我们具有高度的生态文明、社会文明与精神文明, 它是一种道德责任。作为高文明程度的现代人类, 当然应该追求健康的消费目标, 低碳消费是一种更好地改善生活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影响黑龙江省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的因素
1、低碳心理意识薄弱.
低碳心理意识是产生低碳消费动机或愿望的内在因素, 它通过影响公众对低碳消费的心理偏好从而促进行为发生, 是低碳消费模式的前置因素或诱致因素。由于黑龙江省人口素质不一, 居民文化层次高低不同, 另外豪爽的性格特征, 使一些居民炫耀性心理和从众心理较重, 从而不太注重对低碳产品的购买及使用;从众就是以外界事物为参照物, 外界参照物怎么做这人也就跟着怎么做。在错误的价值观下, 人们相互攀比, 通过各种外界事物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促使居民进行高碳消费。
2、看重个体生活实施成本.
个人月收入与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之间是反向关系。目前黑龙江省人均收入在全国比较低, 居民的基本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 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就越多, 其碳排放就越高。通常存在这样的一点, 在居民收入达到这一点后, 居民不再追求物质的享受, 转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此时碳排放量就会降低。
3、居民社会责任是关键.
居民社会责任和制度是影响公众实施低碳消费模式的外部情境因素, 是低碳消费模式的强化因素。居民对环保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责任意识越强, 居民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感知越强烈, 就越倾向于购买和使用低碳产品。
三、构建黑龙江省低碳消费生活方式
1、构建“三位一体”化的监管体制。
构建政府、市场与企业“三位一体”化的监管体制, 首先政府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对低碳消费过程中能源消耗标准的制订修订, 对省内特色产业以及国家标准未能涵盖的特色产品, 制定地方标准。要使低碳经济发展顺畅, 政府应当主动建立完善的财政扶持机制。其次, 低碳产品市场监管。完善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 减少能源密集型的产品进入市场, 创造低碳、合理的产品供应结构;组织开展能源及耗能相关产品专项打假活动, 其三, 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坚持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 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废水等废弃物的排放量,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以及循环利用, 实现经济的“低碳”化和可循环。
2、加大低碳消费宣传力度。
鉴于低碳消费知识对高碳产品或高碳能源减量化和高效使用的行为、各种温室气体吸收源的保护行为有显著影响, 政策制定者应加大对居民传播低碳消费知识的力度。定期邀请相关专家组建低碳消费宣讲团, 深入社区、市场、企业、学校、机关等进行低碳消费专题讲座, 培养消费者树立低碳消费理念, 提高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对绿色植物的保护和培植, 把低碳消费行为变成“习惯”。
3、居民应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低碳经济要求改变当前一些人的高消费观念, 倡导低碳消费理念。通过宣传与教育, 使居民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逐步形成低碳消费模式。培育全民低碳消费意识, 需从政府消费抓起, 建立一种节约型机关作风;使消费者注重节约, 杜绝浪费, 在产生购买欲望时首先想到的是这会多大程度上增加碳消费量, 以及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环境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4、消费结构低碳化。
城市交通与建筑的节能减排依赖于城镇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 这就要提高居民低碳消费水平, 调整居民低碳消费结构, 实现由高碳消费向低碳消费的转变。这样, 才能通过低碳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导低碳产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低碳消费要达到健康生存、低能耗的基本要求, 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尤其要考虑到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承载限度。
总之,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能源资源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 以及可能面临的减排国际压力等角度考虑, 我国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并成为我们立足当前寻突破、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 更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低碳经济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降低碳排放其实贯穿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 与其说让生产者控制生产, 不如从终端控制消费者的需求, 让消费者在消费时将低碳排放纳入到其考虑范围内。没有需求就不会有供给, 控制消费者的需求, 建立低碳消费方式, 才是最大范围内能够降低碳排放的可持续之路。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世界碳市场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33.
[2]刘敏, 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 消费经济, 2009.25:5
[3]张一鹏,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 中外能源, 2009. (4) :23-261
[4]柴方营, 低碳经济和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机遇[J], 经济研究导刊:68—69
低碳方式 篇11
一个特区的新平台已经铺就:前海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平台,正为深圳科学发展带来重要的新动力。
30年前的昨天,深圳,拉开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序幕。
30年后的今天,前海,深圳再次起飞的新画卷将从这里展开。
前海,一个伟大的蓝图从这里起步。前海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为能源发展构思新未来,为中国经济转型注入新动力,为未来的国际竞争提供新思路。
前海,一个强大动力的引擎澎湃启动。前海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以提升能源利用率为基础,以整体区域节能为载体,以国际科技水平为基准,打造外化科学发展张力、内涵自主创新基因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
激情成就梦想,创新铸造未来。以低碳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高灵能源为龙头,引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凝聚有志企业精铸产业链,高度融合海内外精英低碳技术,为中国绿色低碳产业提供强劲的动力。
低碳创新发展,绿色创造文明。前海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将成为深圳建设低碳型城市的重要载体,成为自主创新城市的首选平台,成为绿色中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典范。
30年前,中国看深圳。
20年前,中国看上海。
10年前,中国看滨海。
未来,前海绿色低碳集群将立足深圳,以生态文明的宏大抱负引领世界新能源新经济步伐,实现中国绿色低碳产业的整体腾飞。
前海,低碳产业和金融结合释放出新的能量,催生数万亿能源金融产业,一个世界绿色金融中心在中国悄然升起,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
前海,创造绿色低碳的崭新价值体系,创造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理念,将迎接全球瞩目与美好追求!
站在前海的滩地上,我们能近距离望到毗邻的香港。前海因其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与港澳毗邻,是深圳难得的战略性发展空间。这片得天独厚“黄金宝地”,也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2010年,国家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准的地域面积最小的区域规划。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视察,就选择了这一片神奇而充满广阔前景的土地。
中国绿色发展、能源独立应从节能开始,即以区域整体节蓄能为核心,从设计、技术、金融创新到新材料、新能源的产业链条,配合科研、交易平台,依托于前海的高端服务配套与国家扶植政策,发挥聚合效应,打造依托市场的可持续成长绿色低碳产业有机体。
作为绿色低碳产业国际潮流的领导者,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将以深圳前海为土壤高起点规划布局,大战略谋篇布阵,高标准项目建设的国际生态城典范亮相世界,成为中国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战略布局中的最具爆发力的核心增长引擎。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以提升能源利用率为基础,以整体区域节能为载体,以国际科技水平为基准,打造具有高速发展功能和自主创新基因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利用前海新区独特的综合影响力完成产业聚集,进而成为推动全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在前海落地,要彻底改变目前整体节能市场组织松散、效率低下等问题。现状急需形成技术组合、资本组合、市场融合的有机体,从而集成具有规模化、层次化、系统化效应的绿色低碳系统服务机构。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的内容以绿色低碳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等三个领域为主导,其产业核心是一批我国区域整体节蓄能三联供能源供应的龙头企业。因其成熟的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卓越的市场组合能力,在区域低碳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他们在区域节能贡献中的权重(建筑能耗占到发达国家总能耗的30-50%)与产生的绿色价值和与其他产业链条各环节的紧密对接决定了它的领导者地位。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内又涵盖了区域规划结合气候、环境、设计、材料、循环、生活模式的综合规划建筑设计企业;新材料、新能源的制造企业;综合监测,动态管理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信息结束管理服务商;自然能如电梯势能,人体活动动能的收集利用类企业;区域内结合气候地貌特点的立体绿化,无碳交通运营商。产业伴生企业还覆盖了研究机构、技术快速市场化、专利化、金融保险等高端专业服务配套;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孵化、融资、交易平台;绿色低碳量化研究、区域低碳测评标准研究、符合我国产业升级和缓解不均衡发展状况的政策研究等绿色低碳智库;新一代绿色生态城市文化内涵,包括绿色建筑、绿色城市标准化体系建立和绿色生活的意识形态推广等文化企业。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是凝聚产业链精英企业总部共同生长的基石,主要包括八大产业平台:
(1)低碳能源规划研究院。利用现有顾问联盟与科研联盟资源,搭建产学研平台,以研究院的名义设立平台。研究院将重点围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深入开展战略方向研究、产业政策研究、新技术创新研究、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研究、低碳标准研究、实施监督办法研究等六个方面的研究。收集和掌握国内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和资料,积极为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平台,积极发展与各级政府机构、科研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多方向合作。
以低碳绿色实用科学研究为主,配合产业发展进行委托技术开发,低碳绿色技术的产品转化,低碳绿色技术储备及升级,低碳绿色技术顾问服务,设计服务,及应用方案研究等。成为真正的绿色低碳技术转化中心,以产业发展方向为研究核心的科技机构,吸引相关院士在此设立及组建国家实验室,能够获得国家相关课题的基础上具备行业技术权威领导力。目前已启动的独立实验室有: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试验中心、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研究所、移峰填谷技术产业中心、蓄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以绿色低碳产业基金为核心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服务是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绿色金融服务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内容:第一个层面是业务层面,针对绿色低碳企业的绿色低碳业务提供金融创新产品,使业务能够快速推广与复制,占领市场,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二个层面是企业金融服务层面,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心,低碳创新技术企业是金融服务行业比较青睐的对象,扶植并推动这些企业的资本化进程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巨大推动力。为此以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基金等一系列基金和相关金融机构、银行相关产业部门为核心的绿色低碳金融服务集群会为产业聚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区域经济的良性运行带来不可替代的推动力。确保绿色低碳产业聚集区企业继续发展的步伐,为绿色技术企业提供高效畅通的融资渠道。
nlc202309040126
(3)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专利转让及交易中心。依托产业技术优势及技术联盟的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专利的收集整理,完善中国本土的绿色低碳专利产业链条,提供专利的转移、转化、咨询顾问等服务,并常年开设技术交易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交易交流平台。
(4)绿色低碳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及产业链聚集中心。
(5)国际展示及交流中心。作为具有国家形象展示要求的绿色产业聚集区,势必需要开发国际交流及会议展示区域,常设国际绿色低碳论坛等国际会议机构,协同高灵能源的协会组织资源开发绿色低碳高端会议,政府相关产业会议等,形成一个国际交流、政府与企业政策互动、协会等非盈利组织常设的行业自律管理平台,培育绿色低碳企业行业形象,形成国际间、政府与企业间、行业内的多重良性互动。此平台的运营利用市场手段,配合政府、行业协会的安排。保证良性运行。积极发展与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的关系,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国际论坛、配合研究院联合攻关等工作。
(6)碳权交易中心及相关衍生业务。碳权交易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一部分,作为国家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其国际碳权的交易平台成为产业发展重点,相应的评估、鉴定、实验等顾问服务机构全部依附于其上,形成完整的碳权交易产业链,是国家在国际碳权交易中掌握主动权非常重要的工具。打造国际有影响力的碳权交易平台,制定我国适用的气体排放交易方案,通过对特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认定和监测,允许减排补贴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掌握碳主动权,并使国内企业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获取巨额利润,建立碳排放信用认证机制,并与国际碳交易接轨。积极开展与碳权相关的衍生业务,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和全球减排。
(7)绿色低碳技术企业孵化中心。在科技研究院的辐射下,积极推进科技技术的产业孵化,鼓励高科技人员创业,并以绿色低碳产业基金支持优秀技术落户并进行产品转化,滚动发展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形成产业集群自我培养与哺育。为下一阶段的绿色金融支撑体系介入做准备。
(8)绿色低碳产业系统监测中心。借鉴国外的行业发展规律,行业检测、监测会逐渐替代国家的行政统计数据收集,体现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特性,成为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绿色低碳产业涉及的领域众多,指标多样,客观公正的检测、监测收集数据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须,也是行业自律、良性竞争、壮大发展的必备。在国家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建立绿色低碳检测、监测全国性的指标体系与实时监控体系将是我国绿色低碳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检测、监测中心以国家行业协会为依托,把国内所有的相关企业纳入其中,建立标准体系,创立检测、监测平台,为国家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建设国家绿色产业项目应用实时监测平台,监测国内绿色技术项目运行情况和节能减排状况。监控中心由集成系统含显示平台、软件平台两大部分组成,可对远端绿色工程和技术应用项目的动态和数据实时监控及汇总。在对控制和运行状态数据收集后,以网络的方式传送到监控中心,并由后台总主机将数据按项目进行分类存储,以便根据每年的数据汇总,分析该绿色能源技术为项目运行所节省的资金情况和对环境的节能减排情况。
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研究 篇12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低碳时代下的新概念
农业经济发展的前中后三个时期里都贯穿着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与能源的消耗、温室气体的排放之间的关系。因此, 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寻找出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的气体更清洁的有效保护措施;农业发展的实质应该是充分开发蕴藏量极大的清洁能源并且发挥这些清洁能源的最大利用率、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耗能, 达到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的要求;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更高效地改进能源开发和技术利用, 尤其是有毒气体过滤排放技术, 以及如何顺应产业转型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等。低碳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观念和方式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不但可以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并且还可以应对气候剧烈变化对农业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低碳时代下所遭遇的困难与现状
1. 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式大多属于粗放型。
用最少的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是农业生产的终极目的。而在我国, 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 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当前必须大力整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结构和形式, 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充分地利用土地, 增加土地的有机程度, 使农业经济充分发展, 农业发展可以由此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 增加经济效益。
2. 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技术和生产设备。
城乡差异化的一个表现是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娱乐都有明显的对比, 而在农业这一方面, 我国农村的各项设施都不如城市, 资金的投入也较少, 生产技术更没有国家或大型企业的支持, 很多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等都比较落后, 所以对于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种节能减排措施没有办法有效实行。
3. 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
我国的农村人口较多, 而在这些众多的农村人口中, 却只有少部分人接受过较高的教育, 整体的文化水平较低, 所以对低碳时代下农业发展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了解并不多, 这使得农村的农业发展仅靠农民的蛮干, 缺少相应的技术援助, 不明白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 这些问题都会阻碍低碳农业的发展进程。
三、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方法
低碳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为了适应低碳时代的要求和保护世界环境的目的, 我国应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
1. 应该加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经济。
循环农业经济指的是从农业之初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到农业产品的生产继而到废品的再生产等环节的循环再利用。在这一过程中, 大量减少农业资源的投入与损耗, 降低农业排放的污染物, 使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得到保护。要达到这一目标, 首先是提高对农业废物的循环再利用程度, 将废物进行二次生产, 然后经过深度加工得以再使用;其次是采用先进的技术, 运用这些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从而节约能源, 并且改良农业废物的再利用和再净化技术, 可以使更多的废物能够被回收再使用从而变废为宝。例如,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要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实行秸秆还田, 还可以利用秸秆进行其他东西的生产, 这种举措必然能够取得好的成效。
2. 我国应该加快向创新型新农业经济发展形式转变。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但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属于比较大的, 因此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上应该不只是考虑对能源的使用技术进行创新, 同时对能源的开发技术也要加大创新。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还不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 目前我国的农业现状是资源量较多, 但是能源消耗量也不低, 因此探寻一条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较少资源消耗的发展道路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现在的目标应该是积极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技术和开发新的无污染能源来代替原有的能源, 减少机械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以及对旧有的农业生产机械进行改良从而改造出新的、节能的、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设施与工具, 也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减少废物的排放量。
3. 我国应该加快建设健康、和谐的农业经济结构。
所谓健康、和谐的农业经济结构实质上指的是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可相辅相成并且健康、和谐发展, 以达到两者平衡、经济高效发展的状态。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有截然不同的方向与目标, 即运用优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 使得经济与自然环境得到和谐、健康、长久、共赢的发展。
在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剧烈变化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必将受到严重挑战, 并且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也将受到不可忽视的威胁, 所以, 在目前的低碳时代下, 必须做好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提高生产设备使用率、普及农业生产知识的工作。尽管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仍有很多的不足, 但是根据这些不足, 制定相应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可以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原茵.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