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析

2024-09-30

学习分析(精选12篇)

学习分析 篇1

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常以学习的愿望、兴趣、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以及理想、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 对中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如下类型:实现家长的要求, 履行教师的要求, 为了获得好分数, 对某门功课感兴趣, 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或避免批评, 为了个人的名誉、前途, 对未来职业的向往, 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为了祖国的建设, 等等。可见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如下分类:

从动机内容的性质看, 学习动机有正确与错误、高尚与低下之分。

学习动机正确与否是由社会标准决定的, 一切符合国家要求和人民利益的学习动机都是正确的和高尚的, 而一切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或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的学习动机则是错误的低下的。但是,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而言, “想取得好分数”、“想赢得别人的赞扬”、“想在同学中享有威信受到好评”等趋益性学习动机, 也不能认为是错误的, 因为这类动机与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并不矛盾。

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指向性不同,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 称直接性动机, 如求知动机。如由于感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而愿意学语文, 由于喜欢听历史故事而乐于上历史课, 为应付教师的检查提问而努力学习等;另一类是指向学习结果的, 称间接性动机。如升学动机, 如在正确教育下, 多数学生能把今天的学习与祖国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 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以上两类学习动机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对于中学生来说, 仅有直接动机而无间接动机, 容易由于思想境界狭窄导致学习动机的短暂和不稳定;仅有间接动机而无直接动机, 则可能会由于这种动机的抽象, 难于产生实际效果。两类动机有机地结合方能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在通常情况下,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非单一的, 常常是几种动机交织着起作用。

就动机起作用的大小而论, 学习动机又可分为主导和辅助两类。如果学生长期以直接动机为主导动机, 教师应注意培养他具有高尚的间接动机,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社会意义;如果学生仅仅以间接动机为主导, 教师则应帮助他形成一些具体的近景性的动机作辅助, 使学习活动更有活力。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欠缺现象并不严重

问卷中共设置了二十个问题, 而问题中又从几个方面来进行了调查, 在14~20分这一阶段里的学生只占8%, 说明了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令人满意, 并不是很严重。调查表明, 学习动力不足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 可能源于学生对考试及成绩所持的态度。

(二) 学生的学习动机构成存在明显的不协调

学生面临的现实是应试教育, 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 学生不得不以考试分数建立自己的自我形象。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 (特别是70%以上的那些考高中无望的学生) 迫切希望学到将来实际有用的本领, 而现在的考试, 难以反映这种实用性, 为应考设置的大量的、过重的作业负担, 对将来的实际应用毫无意义,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将来发展的需要与当前自尊的需要, 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教师追求的目标、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处于日益尖锐的对立之中。当我们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不想好好学”而大伤脑筋时, 应当反思一下, 这些学生是“不想学会对他们的将来实际有用的本领”呢, 还是“不愿去苦苦追求对他们来说是几乎毫无意义的考分”?我们的教育, 到底有多大程度适应了随社会而迅速发展变化的学生呢?

(三) 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在于意志和习惯

对答卷的分析清楚地显示出意志力薄弱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是引起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自控能力差, 是初中学生心理的特点。初中阶段学科门类多, 课程要求高, 教学时间紧, 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 另一方面, 要训练他们的行为习惯, 这都是长期、系统而细致的工作。但是, 多年来, 农村学校只追求中考成绩而忽视思想教育, 学生意志毅力的培养渺无影踪;中考以选拔为目的, 高难度的习题资料铺天盖地, 在追求考分的压力下, 连加强双基教学的时间都得不到保证, 就更谈不上花费时间精力去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了。

(四) 应对教学心理环境净化和优化

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它以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系统地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在改善物质环境方面, 农村学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但在改善心理环境方面, 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师生关系, 是教学心理环境的主要方面。调查表明, 学生对教师的最大希望依次是:减轻负担、改进教育方法、搞好教学、不歧视差生、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净化教学心理环境, 就要排除前述各种干扰, 而优化教学心理环境, 上列学生的愿望序列对我们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学习动机从其性质上分, 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机。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其得到满足, 学习成绩就是一种强化, 无需外力的作用, 不必施加外部的奖赏而使他产生某种荣誉感。外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活动以外的, 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它是由外部的一些刺激人为地影响学生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例如, 学生为了成为三好学生而努力学习, 成为三好学生是一个学习活动之外的诱因动机, 学生努力不一定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引起外部学习动机的典型方法是赏罚 (物质的或精神的) 。学生的学习是由内部的学习动机和外部的学习动机共同发生作用而促成的。一般来说, 外部的学习动机的作用较弱而短暂, 内部的学习动机能持久、强烈地推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长期的兴趣, 而不是短时的兴趣。因此, 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探讨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途径, 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必要。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进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 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既是引起学习的原因, 又是学习的结果。在培养学生学习的正确动机的前提下, 增强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是尽可能使学生学懂、学会。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上好每一堂课。更重要的, 我们应该有一个爱学生的心, 去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产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多种类型,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进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采取适当方法和措施, 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动机,类型

学习分析 篇2

例一:周志广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高中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上大学后,忽然感觉到心中迷茫,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母我也恨自己不争气,可我的确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马马虎虎,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不是因为喜欢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而是因为实在没劲才去上网聊天打游戏,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例二:已经大二了,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当然这也与家庭的期望有关,父母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就知道努力与奋斗。在大学,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生涯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要拔尖,英语二年级通过国家六级,与此同时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大学我像一只陀螺飞速运转着,珍惜大学的分分秒秒,因为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我却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我忽然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在失落甚至多年积累的自信也受到挑战,对未来,我忽然担心起来,我该如何办?

从上面两封学生来信可以看出:他们二人都因为学习动机不当产生的困惑,不同的是前者是因为学习动机不足,后者是由于成就动机过强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当呢?

1、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学习动机不足主要是学习动机不正确,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观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强,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自我的学习期望不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

2、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是:个体学业期望过高,自尊心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恰当的估计,因而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下降,因而心理压力大;渴望学业成功而又担心学业失败,受表面的学业动机的驱使,渴望在外的奖励与肯定,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足使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业优势,因为造成学习强度过大,引起心理疲劳。

学习动机不当的调节

1、学习动机不足的调整。一是帮助其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目标,重新规划学业与人生;二是帮助其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性;三是通过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效能感,提高学业的价值与社会价值。

2、学习动机过强的调节。一是通过深入了解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制定恰当的学业目标与学业期望,调整成就动机,与此同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二是帮助其转换表面的学习动机为深层学习动机,淡化外在奖励特别是学业成就的诱因,正确对待荣誉与学业成绩;三是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懈,便会取得预期效果。

一些心理学家也指出:心理因素中的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只是一个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功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找出后原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企业混合学习设计中的学习者分析 篇3

关键词:学习者分析 计算机技能 知识水平 学习动机

一、混合学习概述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 是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培训领域。它是指在E-learning和企业培训中,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绩效方法,恰当结合传统学习手段和在线学习手段的学习方式。它的目标是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它的依据是企业和组织的学习绩效指标。

混合学习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 Face to Face) 教学和在线(On-line) 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选择“恰当媒体”,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獨特而有效的方法,从而调节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在最合适的地方使用。 通过关注课程学习的课堂部分(如技能实践和应用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通过在线课程,减少面对面教学的时间和远程交通费用,解决了速度、规模和效果的协调问题。

混合学习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从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内容的制定、学习步调的制定等方面都是以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决定的,学习者特征是影响混合学习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混合学习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二、学习者分析

(一)进行学习者分析的意义

企业培训的对象依据组织的需求挑选出来的企业员工,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技能水平,学习动机等多方面的特征。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方法的受众,是媒体的使用者。学习者具有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学习方案的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方案设计的成败。

混合学习汇集了在线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优势,可以选择利用的媒体方法和资源更多,设计起来更复杂。进行学习者分析需要了解学习者的教育水平、学习动机、学习准备等特点,目的是为后续的混合学习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最终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特征的教学方案。

(二)学习者分析的要素

学习者的特征是多方面的,但并不是分析尽可能多的信息就能够设计成功的教学。教学设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学习者的特征做面面俱到的分析,这就需要根据企业培训的特点和要求,判断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对培训的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目前混合学习主要在企业中运用,企业培训是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在职成人,周期较短,重点在于实用性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本文主要从八个方面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

1.学习者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

计算机和网络是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工具,学习者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能力对其在线学习有直接影响,所以在进行混合学习设计之前,需要对学习者的计算机以及网络的使用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如果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网络适用能力,开展在线学习比较容易方便;如果调查的结果显示学习者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与在线学习所要求的能力有差距,可以在培训项目开始前对学习者进行计算机及网络使用的技能培训,或是采用学习者可以接受的学习方式,例如课堂教学、工作场所学习、小组讨论或自主学习等方式。

2.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指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它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决定学习者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学习者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应付本岗位的需要、晋升、个人增值、兴趣、转岗、认证、取得证书或是其他;学习者是主动参加培训还是被动的由企业强制参加培训等。在线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学习者是主动参加培训,学习动机较强,可以采用个别化自主学习;如果学习者被动参加培训,学习动机不强,需要给学习者提供有教师支持的学习课程,并定期进行工作或教学指导。

3.学习者的起点水平

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称为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进行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是为了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有必备的行为能力,了解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东西已经知道了多少。

任何一个学习者都会把他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新手和老手对培训内容的要求是不同的,新手希望学习更多基础知识和范例;老手则希望进行问题解决和仿真模拟等较高层次的学习。如果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差异较大,不宜采用统一教学,可以先进行诊断性测试,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学习适合自己水平的适用性内容并达到一个切实的目标。

4.学习者的学习准备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学习者是否了解在线学习模式;是否进行过在线学习;是否具备进行在线学习的条件(是否可以方便的使用电脑和计算机网络,上网费用是否需要学习者自己承担,是否具有进行在线学习的意愿,能否在家中进行在线学习);不选择在线学习的原因是什么等。针对分析结果,采取应对措施,如对在线学习进行广泛宣传;设计以面对面教学为主的学习方案;对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系统应用技能培训;加大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的资金投入等。

5.学习者的自信程度

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相比,缺乏人际情感交流。对于大部分在职成人学习者来说,正式的学校教育已经结束了,如果他们是初次走上工作岗位,难免出现焦虑的情况,对新的工作岗位缺乏信心,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这时进行的新员工培训不宜采用较多的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应尽可能多采用面对面教学帮助,在集体学习中逐渐消除员工的陌生感和焦虑,增进人际交流,促进员工融入新环境。

6.学习者的规模及空间分布

学习者的规模和地域分布影响混合学习案的设计。在线学习的灵活性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进行学习,面对面教学则要求学习者在预定的时间集中在同一场所学习。如果学习者人数较多且空间分布较分散,集中在一起进行面对面教学比较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培训成本较高,同时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更高。采用在线学习或远程学习更为合理,再根据学习内容和员工实际需要辅以面授教学,可以降低差旅费和培训费用。如果学习者规模较小且较容易集中,则可以灵活选择多种学习方式。

7.学习者的学习时间

学习者可利用多少时间接受培训,接受培训的时间是否具有规律性,学习者是利用原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还是工作之余接受培训。如果学习者的培训时间比较有限,可以采用在线学习。据调查,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在线学习比传统学习快30%-40%。如果学习者在工作之余接受培训,则不宜采用课堂教学,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辅以面授辅导;如果员工的培训时间有规律且在原工作时间接受培训,可以采用课堂教学,辅以在线学习。

8.学习者的性格特点

性格外向的学习者倾向于课堂学习,而内向者却不同。如果学习者非常内向(分析员或程序员等),则可以让他们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学习,辅以一对一的支持和在线合作。对于性格外向的学习者(销售员、客服员等)需要尽量避免单独学习。

三、小结

学习者分析是混合学习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者的特征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混合学习可以运用的教学方式和传输媒体非常多,在选择恰当的混合学习方式时,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对学习者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设计符合学习者特征的混合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易维.混合式学习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5(8)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美)爱尔文·戈尔茨坦、凯文·伏特.组织中的培训(第四版)[M]. 常玉轩,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学习分析 篇4

关键词:英语学习困难,学习问题,学习对策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说来都会有接受能力的差异, 英语课程的学习也是同样, 总会有一些学生感到不好学或不会学,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这些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和力不从心的具体表现是, 困难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学习障碍, 不会听课, 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 课后复习也有“老虎吃天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感觉。这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困难会酿成焦虑心理, 甚至会强化到厌学的程度。事实上, 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有着先天的不适应因素, 这是因为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无论在词汇、句式、段落和思维等方面, 英语和汉语都会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但是, 英语学习并不会因为存有这样的客观原因就真的变得难学了, 正如“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 只要教师能够付出辛勤的努力, 学生能够认真钻研, 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能悟出学习的规律, 并驾驭好学习的规律, 提高学习成绩。

一、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问题分析

通过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又通过参加高考进入到大专院校校园学习的学生, 应该说都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当然, 大家的英语基础是有差异的, 有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要好些, 有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要差些。但客观地说,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差异绝不是因为个体的智商有差异而形成的, 而是在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方面有差异形成的。这些差异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路走来, 日趋被强化, 也就日趋导致持有英语学习困难问题的学生担心自己学不好英语, 天生就不是能够学好英语的料, 以至于不愿意学习英语。

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调研, 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大体可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容易分散, 经常被其它事物所吸引, 不愿意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对学习持忽冷忽热的态度, 有时会主动去记忆单词、短语和经典段落, 但是有时又会因为学习太吃苦, 不如溜号玩一玩, 不能够保持持久的认真学习的精神等;二是学习方法不科学, 如盲从于别人的学习方法, 违背教育学的遗忘规律, 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等;三是学习意志薄弱, 如不愿意在学习中吃苦, 学习中遇到困难后见硬就回, 一看到英语单词或者与英语有关的东西就感觉到头痛、恶心, 有自甘暴弃不想好好学习英语的想法等;四是持有英语学习好坏都无关自己的前程的看法, 认为英语学习成绩和自己将来的就业需要关系不大, 因此对于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 缺乏自律精神, 顺水推舟的学, 若学习感觉好时, 就顺风顺水的学学, 若学习遇有困难时, 就消极消极。

二、英语学习困难学生摆脱学习困境的对策

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虽然有别, 或者说,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划分, 一定会有好中差的区别, 但是, 英语学习困难和英语学习成绩并不是必然挂钩的。实际上, 无论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中等及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说来, 学习困难都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 只不过是存有困难有大小, 是一时处于困难之中, 还是总感觉出身于困难之中的区别罢了。但是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尤其急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摆脱学习困境, 否则, 陷入学习困境中而不自拔, 只能是浪费大好的校园学习时光, 留得“老大徒伤悲”的遗憾。

将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从学习困境中摆脱出来的“良方”当然应该是对症下药的, 也就是要针对于解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方面的问题下功夫。这样的责任首先在于教师, 教师要能够关注这些问题和采取有效的方法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具有敢于碰硬、刻苦钻研的学习意志。这样的责任更在于学习生本身, 学习就是要吃苦, 没有吃苦的精神, 任何学习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因此, 每个学生都应该从自己的主观上澄清对英语学习的认识, 改变对英语学习的不正确看法、不良习惯, 尝试和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 积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须知外因还需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学习分析 篇5

一、 网络学习的特征

网络学习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学习活动,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或协商学习形式进行。相对于传统学习活动而言,网络学习有三个明显特征:

第一,丰富的和共享的网络化学习资源;

第二,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

第三,突破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

网络学习中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交互式合作学习以及社会化学习,改变了人们以往的学习方式,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学习者应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实际需要,整合运用各种可获得的资源,有效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应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具备运用信息工具及网络功能的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 学习者的自我监控

网络学习在带给我们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学习中的师生、生生分离导致教师角色淡化和教学管理弱化;二是由于网上良莠不分的海量信息和信息组织的无序性、随机性,导致学习者“信息迷航”和“信息超载”。因此,网络学习必须依赖于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

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学习者必须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等,这些被称为学习监控。其核心是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即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馈监控能力的培养。为有效地进行网络学习,学习者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组织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进行自我测试与评价学习效果,并不断根据学习目标修正学习进度和策略。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决定着学习内容,并可作为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标准。

(2)学习计划:要达到确定的学习目标,应结合学习者自身的个性特点,深入分析网络环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3)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资源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及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学习者应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合理地组织学习资源,进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4)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规则和方法。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思维类型、年龄等个人特点,逐步摸索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学习效果测评:学习者要善于及时捕捉学习过程中来自各种渠道的反馈信息,如伙伴间的讨论、教师提示、练习、自我测试等,准确地测评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1.学习过程由外部控制转向内部控制

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培养。网络这样一个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要求大大加强,于是学习者表现出网络学习的不适应性,需要逐步地从外部控制的学习过程向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转变,这个转变的实现需要教师对学习者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和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

2.理清网络资源类型

因特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学习者不了解资源的类型,便不知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网络资源按其所采用的网络传输协议,可分为WWW类信息资源、Telnet类、FTP类、用户服务组信息资源等,还有其它一些分类标准,学习者必须有所了解,才能避免盲目性。

3.学会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目前,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询网络资源是最方便、最快捷的途径。学习者必须熟悉常用搜索引擎的特点和功能,明确所需查找信息可能的存在形式是Web、Ftp、Telnet等,还是文本、软件,从而选择相应类型的搜索引擎。不同的搜索引擎在查询范围、检索功能及检索方法上各有差异,因此有必要熟悉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如Google、Yahoo、Baidu、3721等)的性能、特点和一般使用方法;为了获得较理想的搜索效果,还可以使用多个搜索引擎。另外,还可以使用布尔运算(AND、NOT、OR等)、关键字的选取组合等检索策略与技巧。

4.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洛扎克曾经说过:信息太多反而会排挤观念,使人在空洞零散的事实面前六神无主;信息可以同属于人脑,但只有独立思考和创造仅是属于人的。也就是说,获取和占有信息不是最终目标,运用信息并得到预期的效果才是最终目标。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创新的能力,是网络学习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对所获得的信息辨别真伪优劣,做出恰当的选择,正确评价信息;及能针对问题,选择、重组、运用信息,并利用信息做出新的假设和预测。只有当学生能够自如地利用信息、创造信息的时候,信息迷航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避免。因此,要成为一个有网络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习者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的灌输对象,以逐步培养学习者在信息多元和个人独处时的道德选择力和自控力。

5.完善学习支持系统

对于任何学习者,不论是远程学习者,还是接受传统教育的学习者,如果不给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话,他们都会面临考试不及格或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可能。可见,学习支持服务对学习者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给予学习者一般性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学习者最需要的是个别化的帮助。他们需要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得到反馈,因而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是网络学习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为学生提供全程、全面、及时、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除在由软硬件支撑的教学平台上及时提供辅导、答疑、讨论和作业评比等动态教学资源和信息外,还要提供远程学习咨询,以及由导航、内容浏览、查询、实时和非实时交互教学,和网上的教务、考务管理等构成的完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增加教师角色对网络学习的参与度,要求教师从目标的确定、路径的选择到减少学生困惑、如何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搜索引擎的选择、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动机等方面提供帮助,并且配备站点教师,提供充分的在线及时交流和异步交互,使学习者实施良好的自我监控,逐步适应网络学习。

【参考文献】

[1]蒋成凤,魏志慧,师书恩. 网络学习障碍分析与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6)

[2]曹梅.网络学习监控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 7)

[3]赵丕元.影响学生远

[1] [2] 下一页

程学习行为因素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2(9)

[4]焦玉英,符绍宏,何绍华.信息检索[M].武汉大学出版社?

[5]曹卫真. 网络化学习评价的探讨.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下册)

[6]严莉, 赵呈领. 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研究.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下册)

学习分析 篇6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Learning部门主席丹尼尔·布尔戈斯教授是拉里奥哈省国际大学(UNIR,www.unir.net)的工程总监、研究与科技(UNIR研究)学院副院长。此外,他还领导网络学习和社交网络(TELSOCK) 研究小组。自2007年以来,他曾担任西班牙教育主管部门和用户体验实验室研究与创新中心主任,研究主要集中在自适应和非正式网络学习、学习与社交网络、网络学习规范等。他参与研发的项目有:Intuitel、VM-Pass、eMundus、Edumotion、IntelLEO、Go-MyLife等等。他所任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R网络学习部门的使命是促进国际网络学习技术交流,改进相关策略、方法、工具和资源。UNIR希望架起一座欧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大陆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合作,从而创建一个强大的国际在线学习团队联盟。部门可以促进南北合作,交换和传输网络学习知识和最佳实践,确保一个更广泛的科学和技术知识传播。主要关注以下目标:有助于该领域内知识的创建、传输。稳定网络学习物价。特别强调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结合,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普及。联合卓越的网络研究开发和支持人员,促进国际公认的研究人员、机构之间的协作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Learning部门的最终目的是设计和实现在教育技术领域内,欧洲和海外国家相关特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行动计划。尤其关心在高等教育机构与学生和教师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及实践工作。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学习分析技术;网络学习;慕课;开放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1-0003-04

问题一:尊敬的丹尼尔·布尔戈斯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Learning部门一直致力于促进国际网络学习技术交流,改进相关策略、方法、工具和资源。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E-Learning部门的执行主席,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贵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你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吗?

丹尼尔·布尔戈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E-Learning部门设立在西班牙的拉里奥哈省的国际大学学院,它成立于一年前,致力于打造在线学习的用户共享平台,关注技术支持的学习、教育、社会科学以及创业等领域。我们力求通过这样的平台实现优秀资源和实践成果共享,总结优质学习模型及方法,以期优化学习过程,使学习更高效。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欧洲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联系,建立用户协会,通过研究、教育、咨询和培训活动开展项目。涉及主题有学习分析、非正式学习、社交网络等,研究目的是全面了解这些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将研究结果分享给大众。本着为人所用的原则,我们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侧重对规律、模型及方法的提炼,从而希望研究成果能够更具实用性。我们和学校里的教师一起做了很多实践方面的努力,包括小学、初中、大学教育和职业训练,不仅研究如何改进正式学习,还研究如何用开放教育资源如慕课、社交网络来促进非正式学习。就我个人来说,2014年11月第十六届西班牙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论坛组织者(Organization of the XV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November 2014, Spain),也是致力于打造云大学国际期刊的“虚拟校园”特刊客座编辑(Guest editor of a special issue of “Campus Virtu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University in the Cloud),还是交互式多媒体和人工智能国际期刊学习分析和建议特刊客座编辑(Guest editor of the special issue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IMAI) on Learning analytics and Recommendation);工作上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进行网络环境下公开课学习分析(Open Class on Learning Analysis in Online Environments with AbelardoPardo (University of Sidney, Australia)),还进行了拉丁美洲在线学习网络的构建(Implementation of a Latin American network on E-Learning)。这就是目前部门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和主要工作。

问题二: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成立的下属研究机构,您希望贵组织在世界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丹尼尔·布尔戈斯: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提供优秀的学习方法。虽然我们是在线学习的倡导者,但我们并没有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手段,技术确实对人们很重要,科技进步令人欣慰但是这还不够。更需要倡导的是如何去运用这些科学技术。我们希望能为更多的人提供这些学习方法。

问题三:就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而言,您认为我们应该更重视哪些方面?不同的国家需要考虑哪些不同的问题?

丹尼尔·布尔戈斯:有两件事是值得考虑的。第一件事是之前提到过的关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第二件事是与其相关的问题。我们认为技术背后的方法论和教育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方法论、教育模式和学习策略必须十分认真严谨地去设计。技术的确很重要,但它不是不可或缺的,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隐藏其背后的教育模式和学习策略,即教学系统设计。所以从我们的观点来看,组织和大学的需求之一就是设计精确的、有效的、实际的模型来支持技术增强的教学。比如我们现在进行的关于移动学习模型的研究,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有比较有效的模型来支持移动学习,有没有能够适应移动时代的教学模型。以前的授课模式是教室中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教师负责授课,学生主要听课和记笔记;现今需要考虑移动技术或移动学习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已有的学习模型能够起到作用,我们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根据现有的技术特征,个性化地更新这些模型从而使这些技术可以有助于促进实际的学习。

问题四:我们了解到您这些年一直领导团队进行在线学习和社交网络的研究,包括学习分析、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和慕课等,您能同我们分享这些话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吗?

丹尼尔·布尔戈斯:我们出版的在线学习分析报告受到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重视。它在全球已经有了600万的下载量。我们还把报告翻译成了除西班牙语以外的很多语言,分享给全球50名专家同事。当然,我们也会逐渐延伸到小学和初中教育,分享我们的经验。我们想知道现在的技术在一年或者两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可以使学习更加个性化,从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符合其个性、学习风格、学习目标和能力的学习系统。我们认为现在最主要的是学习者分析技术。现在的学校教育遵守着相同的逻辑顺序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相同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这需要做出改变。今天早晨我参加的一个会议上,中国开放大学的校长说他们学校大约有350万名学生,这应该是世界上学生最多的大学了。通常,一个大学一般不会超过1万名。只要有点逻辑的人都明白,在这350万名学生中,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需求、能力和学习目标,也不可能用相同的学习方法。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正式课程、学习方法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了做到这些,我们需要做数据分析和学习分析,需要跟踪收集学习者信息,包括点击的数量、花费在网络课程学习的时间、用在其他活动上的时间等等,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并分类,从而为每位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我认为这些有关个性化及学习分析的问题可以是当下核心的研究问题。

除了这些我们还在教师培训方面有所研究。因为我们大学是在线教育,这些教授、导师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他们共有10万名学生,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来源、不同的语言,具有完全不同的技能。要满足这样的学习者状态,教师必须不断自我调整去迎合不同的学习者。有很多学者会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其实教师也需要具有相同级别的关注度。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学习分析和个性化学习研究小组,为教师提供支持,包括帮助他们了解哪些是值得跟踪收集的学生信息、他们需要哪些工具来辅助教学等。

再一个方面是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结合。我们有与之相关的官方项目,该项目不仅调查在教室发生的事情,也研究那些在教室之外发生的事情,比如发生在社交软件如whats up、Skype、connect、explorer等软件上的学习行为。我们针对学生和教师做了很多研究,采用工作坊的方式,工作坊具有不同规模,有15人、20人、50人不等,在来中国之前我们就进行了两次工作坊式的研究。第一次工作坊探讨学校的规则。第二次工作坊关注的是初中学校教师。工作坊期间我们会问教师相同的问题,从而能够自上而下全面地了解该方面的问题。相关的问题有教师在教室里运用技术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当离开学校回家的时候教师需要什么技术、在教室以外如何才能使用技术来督促学习者的学习等。教师的回答非常有意义,比如有教师回答,当他们向学习者发送关于活动的信息时,学习者用手机完成活动会很成功。学习者可以用手机以微学习的方式进行活动——回答问题、进行互动、分享信息。当学习者来到教室里时,已经提前做好了一定准备,学习效率将得到很大提高。如何将这种手段转化为一种特定的策略,以促进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如何运用翻转课堂使人们在校内外都能进行学习和工作是有很大研究价值的。我们需要给那些提前预习和主动分享的学生一些奖励,他们可以获得之前不在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特权,在某个级别特权需要完成哪些步骤、需要哪些教育模型、需要哪些手机应用来完成这些活动,这些设计是由教师掌控的。这是目前在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方面的研究。

问题五:您刚才提到慕课,我们想知道现在西班牙的慕课现状是什么?

丹尼尔·布尔戈斯:目前我们致力于一些政府项目的开展。全球各国,包括西班牙在内,都对慕课和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有很强的敏感度。慕课研究主要来自学术机构,少量来自私人教育机构、通信公司、银行,这些机构和公司给予慕课研究很大支持。一年前我们还对慕课几乎一无所知,不知道如何认证和评价,当时西班牙有50门慕课,现在我们已经有超过200门课程了。学校教育中的大部分课程往往是体现教授个人观点的,这样的内容能够为公众做出一些贡献,但是无法满足个别化的特殊需求,而慕课的出现可以满足这样的特殊化需求。也许慕课就是最好的答案,也许不是。同时,慕课非常关注个人特定的兴趣爱好。学习慕课并没有特定的能力标准,只要感兴趣,只要社会和市场有需求就可以进行学习。在西班牙西部的农村地区翻译者数量及质量都比较匮乏,因此我们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让他们进行学习并获取相关资格认证,这项工作即将实现。现在的事实是那些实际上并不需要MOOC课程的人,比如大学生,拥有学习MOOC的机会。但对所有体制之外潜在的学习者来说,尤其是那些职业技术学习者,如何利用MOOC课程满足他们的需求,是需要仔细研究的课题。

问题六:2014年第十六届计算机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突破。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研讨的主题和主要观点吗?即将到来的第14届E-Learning欧洲大会上最有影响力的话题会是什么?

丹尼尔·布尔戈斯:当然,我很乐意分享。这个国际教育技术会议是去年在西班牙举办的,共有来自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80多位学者参加。还有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国家官员和部门领导,研讨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分主题有之前我们提到的如学习分析技术、个性化学习等,但有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主题就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具体包括如何使用开放教育资源来支持或改进课程,使其不再局限于官方的教材;如何使用慕课、YouTube;如何使用学生和教师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找到所需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我们认为重点是要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同时也要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来源进行认证。关于开放教育资源还应关注其内容的质量。由于它是开放并且免费的,这些内容是否可以用于学习,是需要用质量标准体系来界定的,包括版块的数量、版块的长度、内容的真实度等。此外,对于相关内容的作者署名问题和版权问题必须重视起来,因为作者从无到有对开放教育资源进行了设计和创造,而在创造的过程中可能引用其他作者的内容或对他人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等,但是这些必须是建立在遵循一定的版权规范的基础上。

提到即将召开的第14届E-Learning欧洲大会,我与你分享的这些观点都是我和同事经过讨论得到的,学习分析技术、开放教育资源、社交网络在特定教育领域中的利用、教育游戏的运用等都将会出现在此次会议上。此次会议中还会涉及一个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不引人注目,也经常得不到报道,即各种软件的互联互动。我们希望能研究不同的软件应用,思考如何把Google、Sakai、Whatsup等应用联合起来发挥作用,使它们不再是孤立的软件应用,而是可以整合的。目前,我们是从繁多的应用里逐个提取信息,然后再整合到一起。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应用数据都整合起来,那么就可以借此更快地获取更精确的信息,从而为用户(比如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更好、更精确以及更有效的服务,这也将是此次会议的一个重点。

问题七: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仁川召开全球教育大会上将可获得、公正、平等的优质教育作为2015年后全球教育议程的重要指导原则,致力于2030年之前,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优质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途径。以您的视角,我们该如何理解“优质教育”?您认为信息技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丹尼尔·布尔戈斯:我并不是很确定优质(quality)在教育中的定义,这个提法也给我极大的思想震惊。我们通常认为质量是与衡量标准、能力、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等相关的固定不变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了A,那他会被认为很优秀,如果学生得了C,那可能就会被认为很平庸。但这真的是质量吗?我并不确定这是什么质量,是评估的质量、内容的质量、学习路径的质量,还是教学方法的质量?质量这一概念涉及太多因素。我认为教育的质量应当符合教育目标,每一部分的质量汇聚起来才是最终的质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刚好获得所需的内容就是有质量的学习。因此我认为质量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与目前所说的质量标准、过程等都相关。质量也应该根据学习和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并更加个性化。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和指标,它应该与不同的学习过程相匹配。因为每个人也许因为起点、需求不同而有不同情况。质量应当为目的服务、为教师和学习者服务,它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并因人而异。曾经有一个吉他手,他从一种风格转换到另一种,玩过摇滚乐、流行乐以及爵士乐,他曾说:“音乐对一个人来说就像是食物,你不能每天都吃一样的东西,很多时候你的心情和状态不同,听的音乐就不同。”我认为对质量的理解和这个是一样的。

关于信息技术是否可以在“优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问题,正如我们在采访之初提到的,ICT作为一种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关键。教育质量不应该只由技术实现。由于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提取信息、共享信息并进行视频会议等。技术在评价环节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来识别学生作业中哪些是自己完成的、哪些是抄袭已有资料的,这极大地便利了教师的工作。这些活动的完成依赖于技术背后的策略及方法。假设一个教学模式的步骤是获取链接、转发链接、讨论、课堂教学、完成课外活动和学习成果上传至相关平台,依靠技术我们能够很快实现这些步骤。但是即便没有技术,我们也可以依据这个模式的各个步骤进行活动。假设我们需要分享一个网址,除了使用网络手段以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可以用纸记下来并通过找到要分享的人将内容进行分享。虽然可以不借助技术来完成这样的活动,但是技术的使用却极大地提高了活动及教学的效果、效率及效益。

对于技术如何在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我乐于分享一些国家的做法,比如加纳、赞比亚、日本、莫桑比亚、新西兰,它们有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虽然或许出于不同的原因。今天的会议上,日本教育部宣称他们会尽力改变日本的教育现状,现存的问题之一是学校新生数量的下降,原因是婴儿出生率的降低,所以在乡村地区初级小学学习者数量匮乏。所以他们需要利用技术去连接各个偏远地区学校,从而实现各地区的交流互动,达到比较好的互动学习效果。我认为这是利用技术促使教育资源获得的较好方式。加纳的教育部则希望借助ICT将教育机会提供给所有人,特别是妇女,从而提升她们的社会地位,接受更多的教育。他们不仅重视学术教育,更希望通过技术的使用来平衡性别之间的各种差异。来自欧洲的我们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相互交流,深感荣幸。但有时我们会更关注自身的问题,比如失业率和语言障碍问题,因此我们期冀从别的国家汲取经验,以解决自身问题。不过,我认为我们需要保持对其他国家所发生事情的敏感性,不同的技术如何在满足不同国家需求的基础上发挥作用,提高教育质量。这丰富了我们的思路,所以这次会议给了我们向其他国家学习的机会,学习不同技术所涉及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机会、责任等。

学习分析 篇7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动机模式,分析

根据对动机的研究, 学习行为的发生不外乎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内在的因素、一个是外在的因素;内在的因素称之为内在起因, 即内在动力;外在因素称之为外在诱因, 即外在动力。学习行为的发生既需要内部动力, 也需要外部的动力, 那么, 外部诱因怎么转化为内部起因, 这里有一个调控中枢在起作用, 由它来调节与控制学习行为发生的内在起因与外在诱因, 使之具有目的性与方向性, 这一调控因素称之为中介自我控制与调节, 即中介自我控制与调节动力。因此, 学习动机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内在起因;二是外在诱因;三是中介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动机的内在起因, 通过自我控制与调节的作用, 与外在诱因相联系, 从而使之具有一定的激活功能, 并调动自身的能力, 引起一定的反应, 形成驱力而导致学习行为的发生。因此, 中介自我控制与调节作用十分重要, 它是联结内在需要与外在目标诱因的中介与桥梁, 从而使学习动机的实现, 并导致新的需要的形成。以下就该模式中所涉及的诸因素及其作用关系实行分析。

一、内在起因

(一) 学习需要

需要理论认为, 需要是人为生存、延续种族和更好地参加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在头脑中的反映。人的行动要顺利进行, 总要有一定的认识指引和能力保证, 同时, 还要有活动动机来促成、引导和维持, 即要有从事这项活动的动力。动机则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和情景中被激活了需要。由此可见, 学习需要是引发学习行为的直接动力, 学习行为要受学习需要所支配。学习需要只有在通过一定驱力作用转化为学习动机时, 才能够引起并推动学习行为的发生。学习需要主要有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二) 学习自觉性

学习自觉性是学习动机的重要部分, 主要指对学习的意义、目的和社会价值, 有一定明确清楚的认识, 并相继产生积极地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三) 学习兴趣

所谓学习兴趣, 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 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 尤其是愉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令人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类事物的一种“心向”。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或内容的好恶。在学习活动中, 兴趣与智力相比, 兴趣更为重要。学习兴趣也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但是有经验的学习者, 不一定是快乐的学习者, 也不一定是有能力和自信心的学习者。

(四) 成就感

成就感是成就动机的主要内容, 成就动机指一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 并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成人学习激励最大的是他们尊重、名誉、较高质量的生活、较强的自信心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二、外在诱因

(一)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行为所指向的最终状态或条件, 主要是个体在一定范围与时期内所期望达到的行为结果。它是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宿, 对学习起导向和激励作用。现代动机的目标理论主张, 可以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学习行为。个体的目标设置得越高, 他们就越努力, 其行为表现就越好。当然, 这个结果是有条件的, 只有在行为者接受目标并且献身于这些目标时才成立。学生潜在的能力及现有知识和技能与将来进行学习的目标之间差距较大, 也不能达到所希望的恰当的动机水平, 甚至会降低动机水平。学习目标分为近期的目标和远期目标。人们不仅在远期目标追求中表现得好, 而且更愿意选择近期目标而不是长远目标。

(二) 强化

为了增强学习动机, 应该对学习对象进行必要的外部控制, 这种控制主要依靠对学习对象的表扬与批评, 奖赏与惩罚来实现, 强化主要是指外部的奖赏, 奖赏可以是物质奖赏, 也可似精神奖赏。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 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 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激励时, 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 激励所形成的动力,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 决定了其个人努力的程度, 也就是决定了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的使用和调动的程度;就劳动者群体而言, 决定了其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力, 从而决定了潜在能力发挥中的总体效果。

三、中介自我控制与调节

(一) 学习期望

期望是与在主观上希望发生某一事件而确实预想到其结果会带来满足和情绪上的好感 (诱惑力) 相联系。它是指基于过去经验和情景刺激而对未来满足需要行为的途径、后果等的预期。期望的调节作用在于它在个体行动之前, 通过自身的认知活动就对行为的结果产生一定的认识。研究表明, 学习者保持一定目标期望值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二) 学习意志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表现, 主要在个人的意识对行为的自觉调节与控制。学生在学习以前, 学习的目的与结果, 就以意识到的观念或表征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并以此为前提, 拟订计划, 选择方法, 确定目标, 调节行为, 使之服从于预定的目的。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 经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研究表明, 意志对行为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所以, 意志行动中所克服困难的难度越大, 意志行动的特性表现的越充分, 越鲜明。

(三) 自我概念

所谓“自我概念”, 是指个人自我的一个侧面, 指的是个人关于自身及其对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它包括有“个人自我概念 (也称主体自我) ”、“社会自我概念 (也称镜象自我) ”与“理想概念 (也称理想自我) ”三个方面, 个人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认识;“社会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人对他人评价的认识, 也就是认识到别人怎么看自己, 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研究表明, 学生在形成自我概念的过程中, 除依靠自我反醒、自我体验形成主体自我外, 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是个体形成自我概念的重要信息来源, 由此形成镜象自我。作为动机的自我概念, 总是通过其组织作用与动机作用来实现对外在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四) 学习反馈

学习过程的反馈, 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类。给学习反馈, 实际上是斯金纳强化理论在学习上的运用。肯定的与否定的信息反馈都有是一种强化物, 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强化作用。因此, 反馈具有调节和强化功能, 前者主要在于对行动方式施加影响;后者主要在于对动机强度或努力程度加于影响。反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在每一个环节都起作用, 通过学习反馈, 可以使学生能及时得到自己学习成果的信息。

(五) 学习归因

归因理论是学习归因的重要理论依据, 对学习结果成败归因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产生一定的成功、期望和情感而影响到后继行为的动机。因而,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韦纳 (B·Weine) 认为, 人们通常把成败的原因归结于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任务难度以及运气和机会等, 学生对考试成绩结果的重要原因, 按其不同的性质分成三个维度, 即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稳定原因和不稳定原因;可控制原因和不可控制原因。学习期望、学习意志、自我概念、学习反馈、学习归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介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的作用下, 个人从学习需要开始与外在诱因相联系, 从而形成内驱力, 调整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行为, 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就是一个从无到有, 从有到无的系统过程, 这个过程充分显示了自我控制与调节的重要作用。它们共同促进学生学习需要与学习目标的实现, 不断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应从学习动机的内在起因、外在透因、中介自我控制与调节三个方面出发, 重点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内在起因。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需要,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习激情与兴趣。在学习活动中, 适当的激情、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是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而情绪则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是一个人取得学业成就大小的先决条件。人是自己情感的主人, 在学习过程中, 应保持和激发积极的情绪状态, 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不求上进、学习懒散, 没有一点学习劲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学习自然就不会好。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 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 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要注重学习动机外在诱因的确定与运用。帮助学生确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严格要求, 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手段。另外, 要充分发挥中介自我控制与调节的作用。努力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期待水平;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持之以恒的毅力;提高他们的自我概念水平;善于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认真搞好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成败进行合理的归因。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实现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Beardwell I.Holden L.HumenResource Management:a Contemporary approach[M].De Monfort University, Leicester, 2000.

学习分析 篇8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教育科学博士林崇德教授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写道:“教师的人格, 是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教师个人身上的内在表现, 反映在为人处世的道德风尚中, 体现在教学风格中。”通过个别访谈, 了解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谈到了中小学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对自己的影响, 认为小学教师强调基础计算, 注重结果, 而中学教师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分析、推理, 强调过程, 学生们普遍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久而久之, 学生也会在自己解决问题时思路开阔, 敢于探究, 敢于创新。

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经调查发现, 优等生思维活跃, 能跟上老师或超前于老师的思维, 常常能主动地探求自己未知的领域, 上课也是轻松自如。中等生往往紧跟着老师的讲解, 老师讲到哪, 他就记到哪, 虽然能紧跟住教师的讲解, 但往往不能有自己的思维, 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久而久之, 只能跟在老师身后转。而学困生则经常出现思维障碍, 思维跟不上老师, 一个问题还没解决, 另一个接着来到, 致使他思维混乱, 不能及时一个个问题, 导致他一节课结束后仍是问题一大堆, 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

三、学生对待作业和考试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优等生在做作业之前总会做到先复习再做作业, 中等生一般是在不会做时再看书, 而学困生则一般不主动去做作业, 抄作业现象严重。在对待考试方面, 这三类学生的态度也不一致, 学困生对试卷中的错误往往视而不见, 并且懒于订正, 而优生则不然, 他们会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并且认真地加以订正, 在以后的考试中, 如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他们也不会再丢失分数。

四、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表明, 家庭中父母的学历程度、工作单位、生活条件都影响着子女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父母的学历层次越高, 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值也越大, 他们既重视孩子的成绩, 又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 能够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条件, 也给他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而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家务、娱乐, 对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 也有的家长只关心分数, 不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 这样就给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造成不良影响。

五、思考与对策

(1) 我们应当明确, 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会学习, 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数学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有科学的方法, 有需要遵循的规律, 按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就高, 思维也会变得灵活流畅, 能够很好地驾驭知识, 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刻苦, 但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他们认为, 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还有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他们很喜欢学习数学, 他们的学习不要别人的逼迫, 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 而好成绩又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 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我认为, 这种好学的人如果加之以指导科学的方法, 一定能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2)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性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 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1) 作题时, 首先学生应该读懂题目要求, 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 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然后再进行计算。 (2) 教会学生观察题型, 正确运用定律、性质, 使计算简便。 (3) 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 即要看全题, 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 经调查发现, 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与思考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三点:一是要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地走, 一章一章地学, 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增长, 就会感到内容繁杂, 头绪不清, 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 数学本身的逻辑结构很强, 系统性也很强, 学习一部分知识, 要明白这部分知识在整体中的位置, 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二是要追根求源, 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 特别是数学, 更重要的弄清楚道理, 所以不论学到哪部分内容, 都要问个为什么, 这样学到的知识就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对什么事都有求知欲和好奇心, 这往往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 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三是进行发散思维, 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当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 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方面的联系, 不要孤立地对待知识, 养成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 长期下来, 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特别是几何的证明题, 要尽可能地一题多解, 那样对提高智力素质有很大好处。

学习分析 篇9

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一直就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在古今中外, 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著作里就蕴含了丰富的学习策略思想。很多研究都表明, 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激发及对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运用可以帮助学习者将外语学习的效果提高。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培养和指导, 就必须全面、清楚的去了解和掌握目前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

2. 学习策略的概述

学习策略就是指, 为了实现一定的学习目的, 学习者结合学习者自身的特点、任务和学习情境, 对有关的学习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制定, 对学习方法的选择进行调节和控制, 甚至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调控的有意识的一种内部信息处理方式。学习策略是元认知成分 (监控策略、计划等) 、情态成分 (情感策略等) 、操作成分 (认知方式、学习方法等) 等一些基本因素的有机统一。

3. 学习动机的概述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 对个体进行激发, 使其进行学习活动、对已引起的学习活动进行维持, 且使学习行为对着一定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或内在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学习动机, 其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可以转变“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为“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按照动机起作用的大小来划分, 学习动机可分为辅助性的学习动机和主导性的学习动机;按照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 学习动机可分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按照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划分, 学习动机可分为低下的或错误的学习动机和高尚的或正确的学习动机。

4. 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的关系分析

4.1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正相关

研究显示, 对所有策略的运用而言, 英语学习动机均有重要影响, 运用学习策略的频率越高的被试动机水平越强。低动机水平和中等动机水平的被试均比高动机水平的被试的策略运用频率低。相比低水平动机的被试来说, 中等水平动机的被试运用策略的频率要高。由低到高的六类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为, 补偿策略, 记忆策略, 认知策略, 情感策略, 社交策略, 元认知策略。从在六类策略运用中不同强度动机水平的被试的标准差和均值可知, 低动机的被试比高动机的被试学习策略运用的频率更低。这表明动机水平和策略运用存在正相关, 即学习策略的运用频率会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而相应的增加。

动机水平越高, 运用策略种类越多, 频率越高, 所以激发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他们更好地运用学习策略有利。高动机的学习者不只拥有丰富的学习策略量, 而且在策略使用频率上比低动机学习者更高。和动机水平没有明显关联的策略主要是实用性的练习策略, 包括一些为了运用和练习英语而有目的性的寻找机会和创造条件的策略, 比如:一起与同伴练习英语、用英语写书信和日记。这些策略能够使在课堂之外学习者学习和接触英语的机会增加。

相关研究表明, 所有不同动机水平的被试对功能性练习策略的使用频率都很低, 常用英语写书信和日记的只有不到2%的高动机被试。原因可能与对学习水平采用标准性测验来衡量、传统的教师讲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有关, 因此, 在此背景下, 即便是高动机的学习者也不是要获得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 而更愿意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我们可以从六类策略的均值检验中看出, 元认知策略运用和动机的关联性最强, 即相比于低动机的学习者, 高动机的学习者更善于运用元认知策略来对语言学习进行调控。Oxfordand Ehrman’S study (1995) 的研究也表明, 动机类型 (比如内部动机) 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具有明显的关联。虽然一些研究未对何种类型的动机对选择学习策略具有影响进行检验, 但能够从一些使用单个元认知策略项的频率上得知, 元认知策略运用和动机水平具有正相关。

4.2 学生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且内部动机低于外部动机的分析

我们都知道融合性动机是一种为了去适应以目标语言为母语, 学习者愿意改变自己的动机和倾向。而语言获得的实用性是工具性动机的追求, 比如, 找到好工作、通过考试等。内部动机包括了加德纳的融合性动机, 外部动机包括了加德纳的工具性动机的大多数内容。

很多调查结果分析显示, 被研究的被试者动机水平处于中等, 且内部动机低于外部动机。运用英语和努力学习的愿望动机不怎么理想。很多外部动机调查项中, 大多数被试均同意:为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才学英语;为了能够让我将来更容易找工作才想学英语;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才学好英语。很多内部动机调查项中, 大多数被试均选了希望自己有良好的英语以便更好地和外国人交流、希望有各种学习语言的机会以及希望自己有流利的英语。

5. 总结

目前, 很多学生都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 甚至把学习英语放弃了。原因就是, 教师和学生不是把这门语言当做文化沟通和思想交流的工具来进行掌握, 而是当做考试和升学的学科知识来进行学习。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 不只是要把英语基本技能和知识授予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假如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学习动机, 就很难有效的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关系进行研究, 对做好英语学习和教学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霞.高职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2]杨乐铃, 高凌飚.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3]于雪梅.一项关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相关性的实证性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4]李红梅.公有民办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使用研究[D].扬州大学, 2006.

农村学生学习困境分析 篇10

一、学习困境现象分析

新课改提出的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使农村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困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准备不足

学习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 原有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良好的学习准备是进行更深入学习的能力起点, 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但是, 农村学生的学习准备存在严重不足, 特别是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准备的不足。

(1) 知识经验积累不足。

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 这些学习者过去习得的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相关的知识是新知识获得和生长的固着点, 是学习活动高效进行的保证。而农村学生进校时, 不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实践经验的积累都远远达不到新课改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要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学生的学习起点, 对于进一步学习并最终到达新课程标准造成阻碍。

(2) 学习动机准备不足。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城市学生不论出于对知识的渴望, 还是仅仅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 他们绝大多数有自己的学习动机。但农村学生却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烈的问题, 他们多数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在他们眼里, 学习就是到学校来, 坐在教室里。谈及“理想”, 农村学生更是一脸茫然, 这种“茫然”使得农村学生对待学习比较消极被动, 根本不会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学习中去。

2.学习过程自觉性不强

新课改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主体作用于客体而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现在学习过程中, 即学习主体性, 而农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极其薄弱。

(1) 时间管理意识淡薄。

在四川某所镇中学的初二课堂上, 数学老师分析完试卷后, 要求学生自行安排剩下的课上时间。结果, 学生们有的讲话, 有的发呆, 有的摆弄东西, 很少有学生做关于学习的事。对于这个学校精确到分的统一时间安排, 学生们觉得有些不便, 但是问及是否愿意多一些自己的时间, 学生们又都纷纷表示, 与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相比, 他们更希望学校为其规划时间。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时间应该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以及能力, 但是农村学生放弃了这种权利。

(2) 学习策略意识淡薄。

学习策略既表现为外显水平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也表现为内隐水平的心理活动。农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能够对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控。在上述学校的一节关于血液循环的生物复习课上, 老师在黑板上将知识点列成一张表, 学生就看着书本跟着老师把知识过一遍, 没有一个学生将知识体系记下来。虽然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将知识整理成体系, 但在自己没有整理的情况下至少应该把老师给出的体系记下来, 农村学生没有意识到将知识系统化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3) 学习自主主动意识淡薄。

这主要表现为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欠缺, 习惯跟着老师走, 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特别是对待开放性的题目, 学生们个个伸长了脖子等待老师给出答案, 一旦老师给出例子, 学生们齐刷刷地开始埋头苦抄。这种题型本是新课改下评价方式改变的重要表现之一, 促进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思维的提升。从农村学生对待这种题型的方式, 可以看出其学习依赖性是比较强的, 并不能做到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 更不用说做到新课改所提出的具有批判和大胆质疑的精神, 敢于提出不同看法挑战权威, 另辟蹊径提出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等要求了。

3.学习结果的自我意识薄弱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 是个体对自我的所有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农村学生对自己经过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提升的能力不能做出很明确的自我评价, 而且存在自我评价过低的现象。这容易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失去信心, 缺乏上进动力, 不会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对教师的教育要求也难以自觉内化, 不能发挥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自我意识直接影响学生创造力, 使之渴望超越书本、超越群体、超越老师以及超越自我, 对前人的知识不是消极的掌握, 而是有自己新的感悟、与众不同的见解、创新的成果。但是, 从学习准备到学习过程来看, 农村学生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因此出现这样的学习结果并不出人意料;而自我意识的薄弱又影响着进一步的学习准备以及学习过程。

二、学习困境原因分析

在新课改要求下, 农村学生的素质、学习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造成这种学习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资源存在问题

(1) 教材编写脱离农村实际。

人教版的教材相对淡化了城乡差异明显的内容, 但在其编写的生物课本中看到, 在提到合理营养时特别强调了营养过剩问题, 这对于每天嚼着自家带来的腌菜、啃着白馒头的农村孩子来说不能不是一种讽刺。这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 各地纷纷开发符合本地实际的教材, 有教材开发能力的多是经济发达、教育发达地区, 那么这些教材在普适性上就更差了。如果在教材使用上不加选择, 那么教材就会脱离当地特别是农村的实际。

(2) 教学手段单一。

在教学用具及教学辅助手段短缺的农村地区, 不用说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了, 即使有也如同珍宝般收藏着生怕弄坏了, 以备上级检查。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于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育手段成了教师的唯一选择。

(3) 教学资源链残缺。

在城市, 图书馆、博物馆、剧场、城市广场等丰富的文化基础设施被自动纳入开阔学生视野、开展教学实践、提升学生能力所需的教学资源中, 成为教学资源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农村薄弱的文化基础设施难以成为链条上的有效一环。

2.家庭教育力量配合不足

在城市,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 而在农村, 留守儿童现象愈演愈烈, 父母出去打工长年不在身边的竟然接近80%;即使家长在身边的, 也由于其自身素质限制, 无法给孩子指导;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家长参与配合完成的学习内容也无法进行。在城市, 家长们可以通过带孩子出游开阔眼界, 增加直接经验。而农村家庭在物质条件限制下不可能带孩子外出, 因此孩子的直接知识经验十分苍白。所以, 城市老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充足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地推行新课改, 而农村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农村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持“能读就读”的态度, 义务教育完成后就外出打工或留在家里充当一个劳力。

3.学校管理评价机制僵化

学校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 对学生的考核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对老师的评价通过学生的成绩进行。在进行管理时, 学校认为学生的独立性较差, 自我意识较弱, 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和对学习的计划能力都不强, 所以学校的统一安排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出发点或许是为了学生好, 秩序本身并不是个坏东西, 但是如果教育按照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法和途径, 制造统一的标准件, 而忽视学生的个性自由, 这无疑是与认识和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性的现代教育精神背道而驰的。

4.农村教师教育面临困境

新课改对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对于城市教师, 农村教师在某种程度上面临更为困难的境地。

(1) 教师的两难选择。

面对学习准备不足的农村学生, 要求农村教师在与城市同样时间里做到基础和能力“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这无疑是困难的。由于能力的提升要建立在基础知识上, 所以农村教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抓基础知识。在抓基础知识过程中, 农村教师不得不布置大量重复机械的抄写作业;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大量的作业可以避免学生有时间外出玩耍而引发事故。

(2) 教师缺少对学生方法指导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 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但由于自身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教育基础理论的不足, 农村教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掌握学习策略的意识水平, 促使其自觉、明确地运用学习策略, 更重要的是没有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加以指导。

(3) 教师角色超载。

在农村, 教师“角色超载”的现象尤其突出, 其要扮演教学人员、心理疏导者、纪律维护者、学生朋友等多重角色, 并且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占用了教师过多的时间, 使其没有精力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对教学材料进行充足准备以及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这使教师遇事容易消极, 面对自我意识不强的学生, 对教师来说适应比改变学生来得轻松容易。

5.教师固有观念难以改变

从与农村教师交谈来看, 农村教师渴望“求变”, 但在理解新课改精神时, 一定程度上把其狭隘地理解为“授课方式的转变”, 其实课堂上的转变只是新课改精神的一个载体, 而新课改真正的核心是培养“全新”的人, 应该是育人观念的根本转变。农村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其固有的教育观念并没有转变, 跟新课改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从上述分析来看, 在新课改背景下, 农村学生面临学习困境, 受到社会资源、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教师教学等各方面影响, 因此这个问题必须从多方面配合才能解决。考虑到目前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观念转变的程度, 农村新课改推行的教育生态环境并未十分成熟, 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要依靠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育之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脱性, 这就使得新课改在农村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有了实施的可能, 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完善农村新课改实现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 农村学生面临极大的学习困境, 主要表现为学习准备不足、学习过程自觉性不强、学习结果的自我意识薄弱等。造成农村学生学习困境的原因, 主要源于教学教育资源存在问题、家庭教育力量配合不足、学校管理评价机制僵化、农村教师教育面临困境、教师固有观念难以改变等。解决农村学生学习困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进而突破农村社会资源、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教师教学等各方面限制, 完善农村新课程改革实现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关键词:农村学生,学习困境,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的基本要素分析 篇11

【关 键 词】培养;自主学习;要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53-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的研究日益受国外学者关注,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先后有维果茨基学派、操作注意、现象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探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例如:自主学习让学生变得更有独立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水平,减少作业中的半途而废行为;使学生能够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状况等。[1]自主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者已经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者有四个基本要素:自我指导、设定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强化。

一、自我指导

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是对自己讲话以指导或调控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指导的对话可能是外显的(大声说),也可能是内部的(在心中)。这种自我言语不是为了与别人交际,而是指导自己、推动自己从事某种活动。

儿童早期自我言语的发展在自主行为的发展中被认为是关键的。按维果茨基的观点,甚至初学走路的小孩早期自我中心言语可能是自主的萌芽形式。Meichenbaum and Goodman注意到小孩自我中心言语可以是一种自治、强化,或是标记行为节奏的辅助物。随着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他们逐渐能够使用自我言语有意识地理解情景,把重心放在问题上,战胜困难。

外显的自我言语作为特色增长到7岁左右,然后在8~10岁减少。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他或她意识到在别人面前大声说在社会上是不适宜的,自我言语主要转变成内部形式。这一转变过程在一些儿童身上可能会花费更长一段时间,包括有学习问题的儿童。这种内部自我言语被看成“抽象思考”的直接先驱。

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使用自我言语或自我指导来加强学习情景中的学习效果。自我指导能帮助他们理解作业或问题的本质和要求,为完成任务产生有效的策略,监控这些策略的应用及效果。教室中的自我指导有如下的功用:把注意指向突出的事件、刺激或问题的主要方面;解释或控制自动的或冲动的反应;注意学生的思维;帮助记忆步骤和程序;指导行动或步骤按顺序实施;对付焦虑、挫折或其它情感反应;讲清楚成功的标准。

另外,自我指导能提高任务的方向性(找到更积极的途径),增进和维持任务的进展(通过增加从事的时间),提供有关成功或失败情景的处理手段等。

自我指导中不同形式的句子陈述效果不一样。自我陈述应该用学生自己的话。学生创造的自我陈述比教师创造的更好。一般而言,在开初只用一种适合学生特殊需要的自我陈述是最好的。一次使用多种自我指导或变化太快可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适应了某种特定形式的自我陈述后,可以增加新的自我指导形式。

二、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goal setting)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这样一种帮助:使复杂的问题(如写论文)更为可行,恐惧感更小。设定目标在许多领域都显示出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非常有效的原因是能够增强工作动机。预期的满足和达到目标的愿望成为唤起和坚持努力的推动力,一直到达到或超过目标;另一个原因是目标能够把注意集中到必须完成的事情上,并且激励学生为获得渴望的目标而发展行动计划。把现在的执行情况与目标中具体标准对比,目标还具有信息方面的功能。注意到在追求所渴望的目标中的进步能促进一个人的效能感,它反过来又能增强完成目标的动机。对于学龄儿童,设定目标能导致更好的任务参与性,更快地学习和提高个人成就感[2]。

(一)目标的属性

目标通过他们的属性才发挥出效果。目标的三个重要属性是:具体性(specificity)、难度(difficulty)和接近性(proximity)。

目标应该为作业提供清晰、具体的标准。例如,像“写篇引用20条参考文献的论文”这样的目标比“引用一些参考文献”这样模糊的目标或完全没有目标能促成更好的作业。具体的目标给学生提示了清晰的要求,这使得他们计划和评估自己的进步更为容易。

目标的难度指的是对一个特定的人,目标的挑战性有多大。有挑战性的目标比容易的目标引出更好的作业。不用力或几乎不用力就能达到的目标对调动个人的努力或资源没有激励作用。正如Masters Furman和Barden所言:“任何标准对于改善都会成为一种诱因,直到达到标准为止”。然而,在对获得目标的承诺和具有取得目标的能力这两个前提下,更难的目标能导致更好的作业成绩。

目标可能在是否容易接近方面也不同。邻近的目标距离不远,能够很快完成。(如今天在下课前做10个乘法题)。相反,远的目标只能在将来完成。邻近的目标比远的目标产生更高水平的作业。远的目标经常因为太远而不能激励人调动现在的资源。人们常常把远期任务的执行推迟到最后时刻。

总之,具体而又有挑战性的目标比模糊和容易的目标更有优越性。而且,能马上完成的目标(近目标)比长期才能完成的目标(远目标)更优越。

(二)影响目标作用的其它因素

成功设立的目标也依赖于一些因素。其中的两个因素是反馈和参与目标制定。

成功地设定目标依赖于反馈。反馈通过以下方式影响学生表现:在进步滞后时提示学生加倍努力,把容易的目标重新设为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在完成既定目标后树立新的目标。及时和经常的反馈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它鼓励提前评价和控制行为。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或同伴,甚至自我评价获得反馈。很明显,在目标清晰、容易测量时,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进步时会更成功。

nlc202309010618

是谁在设立目标时也会影响目标的力量。目标可以是教师指定、学生自己决定,或者是师生参与式制定。参与式目标让教师和学生去发展或选择目标。要学生从师生开发出的一套目标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是参与式目标的典型做法。参与式目标在开初应该受到强调,因为许多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在为自己设立合理、现实的目标方面有困难,因而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控制住想帮助学生树立目标的冲动。教师要参加学生设立目标的过程,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拥有追求目标中更高水平的承诺和自主感。但不要忘记,教师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独立设定自己的目标。

三、自我监控

学生在决定一个目标行为是否出现,然后以某种方式记录结果时,自我监控就产生了。自我监控包括二个方面:自我评价和自我记录。决定一个行为是否已经发生是自我评价。学生可能评估某个具体行为的许多方面(如持续时间、强度、频率)。虽然自我评价可以单独进行,大多数学生与自我记录合并使用效果最好。由于这样的协同作用,自我监控既包括自我评价,也包括自我记录。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要求学生成为自己行为或认知活动的“观察者”。被监控的东西不仅仅局限在外显的行为上。例如,在课堂作业中学生可能问自己是否注意力集中,或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数一数就某个特定的内容在内心中演练了多少次。

对于任何自主程序,基本目标都是独立学习,学生需要学会这样指导和操纵他们自己的自我评价。所以,所有的自我评价程序对学生的功能或发展水平必须是恰当的,或者教师应该提供支持和帮助,一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实施自我评价。在提供支持时,教师应记住不要占据自我评价过程,“自我”是自我监控中的中心成分。[3]

最后,虽然学生能自我评价作业的很多方面,通常最好还是从学生能力范围的某一方面开始。如果目标已提前设定,不管是目标本身或是达到目标的程序都能受到自我评价,运用在目标陈述中可接受的操作标准进行。例如,一个学生可能树立了这样一个目标:就指定的书每天读20页,直到把书读完,随后学生可以自我评估每天读的页数,直到最终实现目标。

(二)自我记录

自我记录包括记下评估的结果。个人记录单、图表经常被用作自我记录的载体。因为这些媒介呈现了随时间推移学生作业的视觉记载,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人们经常发现这样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动机,[4]而且图表的使用经常会引起自发地设定目标。自我记录的图表也可能激励学生超过前面的作业水平。

四、自我强化

在学生选择强化物,或自我管理中作业达到既定标准时,自我强化就出现了。自我强化可以单独使用,同教师管理中的强化一样有效。原则上,自我强化要求学生对可用到的强化物进行全面的控制。这种水平的控制在教室不大可能,至少在早期是这样。就像所有自主程序的应用一样,从合作评价与强化、从他人评价到自我评价与强化的有效转变常常是逐渐进行的。

这个过程类似于其它自主过程的自然发展。首先,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给儿童提供强化的标准。儿童通过与成年人互动学会:达到或超过标准通常会有积极的结果,而没有达到标准可能没有什么结果或只有消极的后果。儿童逐渐以自我奖励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然而,自我惩罚是不明智的,帮助学生学习自我强化,或完善已有的自我强化程序,在帮助儿童成为自主学习中应该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五、小结

虽然自主过程的发展是学习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提倡在每个场合对每个学生都实施自主教学。一些儿童已经拥有有效的自主策略,应鼓励教师应用各种程序和策略作为传统程序的补充或备用选择。对自主行为有困难学生的指导和管理方面如果盲目排外,很可能正在教一门隐性课程——只有别人能控制学生的行为。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习也就变成学生自己的事、自觉自愿要做的事。自主学习不仅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开发潜能,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成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等众多领域寄予厚望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Edward L.Meyen. Educating Students with Mild Dis- abilities. Loving Publishing Company,1993:389-393.

[2]李晓勇,陈郁郁,麻威武.论自主学习中学习目标设置的作用及原则.现代教育科学[J].2005,04:19-20.

[3]盖雁,尹钟祥.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自我监控指标和标准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2:42-44.

[4]曹秋华.班主任要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6:50.

复变函数技术学习分析 篇12

一、复数的基本形式和运算法则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复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及复数点集的表示。 (一) 复数非函数在工程技术应用有如下法则:复数是一个二维变量联合;有四种形式: (1) 代数形式适合做加减, 适合直接读取实部Re和虚部Im这两个独立变量。乘除运算也可用代数形式, 但一般只在不易化成极坐标的情况下使用;比如用分母的共轭复数相乘来替代除法; (2) 极坐标形式是一种多值形式, 适合做乘除, 根本无法做加减。指数形式是极坐标形式的另一种写法而已, 指数形式和极坐标形式都可以用欧拉公式或三角函数形式展开。平面几何表示复数时, 代数形式是一个点;极坐标形式是一条起点在原点的线。极轴一定是正的, 夹角Argz是多值的;主值argz要根据Re和Im关系在半闭区间 (-180, 180] 内判断。复数乘除的主值计算可以分布成加减, 加减之后的主值计算比较麻烦; (3) 三角函数形式就是欧拉公式的展开, 这种形式不易做任何运算, 但是它是代数和极坐标形式之间互换的唯一工具。掌握好上述知识点就不难把握这一部分的考点: (1) 复变函数的四种形式之间如何转换; (2) 不同形式的复数进行加减乘除的, 包括复数的N次方根有N个结果, 复数的方根必须用复数的极坐标形式反用棣莫佛定理; (3) 复数的乘除特殊法则是N次方及反开方, 复数没有绝对值只有模。

此外共轭复数也是运算形式的一个要点, 其与原复数的模相同, 主值相反;加减乘除后共轭和分步共轭效果一样;复数的二元变量可以通过自身和共轭加减表示;复数和差求模可以化为复数与共轭的运算;也可以证明求模的一些不等式。

(二) 复数点集规律点集的表示方法有3种: (1) 实部x和虚部y或其中一部的关系方程 (一般为曲线) ; (2) 复数模或复角的等式或不等式方程 (一般为区域) ; (3) x和y之一或全部参数方程。三者可以互换, 方法用参数转化或x, y与共轭等运算表示。

复平面点集的定义有三种:点集可以是离散的若干个点, 也可以是几条没有面积的曲线 (当然包括直线) , 当然也可以是中间有若干洞或没洞的区域。点集有界无界取决于其包裹半径必须不是无穷大。曲线是另一种点集 (不能是一个点) , 简单或约当曲线无重点, 简单的闭曲线才有方向, 逆时针方向为正 (区域在左) 。曲线一般用参数方程表示, 光滑就是曲线方程可导或者复数点集的实部和虚步对参数可导。逐段光滑的意思是交点的要左右可导。领域是指的半径可以无穷小, 但不是0的一个概念圆域;内点、外点和界点就是根据这个无穷小但不为0的概念圆域;区域准确的概念是指的非离散的曲线或区域集合, 开集只有内点没有界点和外点。区域一般不声明都不是包含边界的闭域, 而是开域。区域要确定是否有界。单连通区域就是中间没有洞, 或者有洞但洞的边界和区域边界相交的情况, 多连通区域中间至少有一个洞, 这个洞可以是一个点或者说是无穷小的空心。

二、复变函数的建立及可导及解析的意义剖析

这部分内容较多, 但是重点是要区分开高等数学中的实变函数与复变函数在以下知识点上都是“神似意似而概念计算区别很大”。

(一) 复变函数的概念, 复变函数虽然定义是一个复数“自变量”映射出另一个复数“像” (多值函数一般不在范围内) 但不能用一条平面曲线来反映, 其为一个复平面的点集映射到另个复平面的点集或区域。也称映射或变换。根据自变量z点集计算复变函数像w的方法, 一种是利用参数方程 (主要针对曲线) , 一种是利用方程组二元换算。 (二) 极限相对于高等数学中经常见的一元函数y=f (x) 的极限来时, 趋近极限的方向是360度任意的;且复变函数的极限可以拆成实部和虚部两个“二元实变函数”。极限加减乘除依然是极限加减乘除。

三、复变函数的积分认识

(一) 复变函数积分的定义是在对一条逐段光滑曲线的积分, 但这种曲线积分;很难通过定义来求解。微分元dz=d (x+yi) 其实是二元的, 积分函数f (z) =u (x, y) +v (x, y) i更是二元变量计算出来的新的二元函数。因此复变函数积分都是曲线积分, 常用解法是参数方程法分三步解决问题: (1) 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z=z (t) 并确定参数的上下限范围t属于 [a, b];[a, b] 就是将曲线积分变成定积分的上下限; (2) 将被积函数f (z) 改写成参数t的函数f[z (t) ]; (3) 将微分元dz改写成t的微分元d[z (t) ]=z (t) dt。此外, 复变函数的积分解法二就是直接视z为一元变量积分;但只能对简单的初等函数使用, 被积函数f (z) 按第二部分的导数反演其原函数。此外复变函数积分还有相互及曲线加减结合和常数乘法乘除率, 以及积分不等式五条性质;其中不等式要注意是积分的绝对值小于等于模的积分和最大值与曲线长。

(二) 柯西 (复变函数积分) 定理有一条定理和两条推论, 那就是函数在解析区域内闭曲线积分为0;推论1积分与路径无关推论和推论2解析区域边界仍好用。柯西定理的推广主要是为了应用在多连通区域。多连通区域主要是指有多个不可导的洞, 且这些洞不在区域边界之上。有了奇点才可能出现闭曲线积分不等于0的情况。柯西推广是指多连通区域外边界正向于内边界反向之和为0。

小结

复变函数的学习大多是以卷面考试题为目的进行的, 虽然高深的研究是利用其在工程数学中的实践复杂问题的解决;但是也应如此方法提纲挈领的分章记忆学习后进行。

摘要: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复数进行函数运算, 不仅是增加到二维独立变量;而且包括了高等数学中的所有连续、导数、曲线积分等概念, 并增加了抽象的解析、留数等概念。因此对于本专科生都是很大的学习挑战。复变函数是解工程数序的基础, 特别是基础的机械电气数学物理方程都是由高阶函数组成的。没有复变函数则无法进行复杂的机电设计计算。本文将复变函数的几个基础章节进行归纳总结, 剖析其基本计算方法。旨在为工程应用人员设计和解题提供一个快速学习查阅解相关问题的手册。

上一篇:借助外力下一篇:“双轨”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