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分析(精选12篇)
语文学习分析 篇1
进入高中, 学生明显发现, 高中学习的知识比之初中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 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提升学习效率, 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强度的有效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教师而言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此略作总结, 以与同行们讨论。
一. 高中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自身特性, 语文课堂主要是对教材的精读和分析, 帮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 培养对语言、文学的美的鉴赏和领悟能力。这一过程是教师无法包办替代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和大量的课外阅读, 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意义。因此, 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自主学习的策略
1. 创设适当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
古语有言:“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由此可知, 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 必须先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将学习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如此一来,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才能落到实处, 成为学生奋进的动力。
教师在导入时应当引入学生的生活, 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教人教必修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时, 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难忘的经历, 体会父子、母子之间深挚的感情。学生大都在十六七岁, 正处于未成年和成年的分界年龄, 他们稚气未消却又充满了独立的意识, 迫切希望以成年人的姿态面向家长和社会,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这时, 让他们回忆过去的美好, 有利于消除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更好的交流。
2. 走上讲台演讲,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环节。为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 笔者在早读课上让学生花十分钟的时间讲解一篇古文或一首古诗。这样, 学生不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学到文言文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还激发了他们阅读兴趣。有的同学为了收集所要讲授的古文, 不爱看书的也变得要看书了。学生的阅读面广, 眼界开阔, 积累的知识多了, 学课文时, 针对问题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3. 帮助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践证明,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变“学会”为“会学”。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高一必修的诗歌单元, 《雨巷》的学习应当给学生更多机会, 使他们置身于情境中, 教学语言应当富于诗意, 多采用朗读法;而教学文言文应采用精讲导读法, 先帮助学生扫除障碍, 化难为易;自读课文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分析、讨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 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自身定位
“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中, 教师的价值何在?教师究竟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呢?
1. 教师是“参与”者。
老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与学生互相交流, 互相体验, 增加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教学的乐趣, 让学生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2. 教师是“指导”者。
一节课完整的教学进程, 需要老师推波助澜。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至关重要。一方面, 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进而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另一方面, 老师要指导学生将规律性的知识点进行及时地总结归纳。
3. 教师是“评价”者。
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进行评价, 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准确、公平, 学生的闪光点要给予肯定, 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纠正, 保护好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总之,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使自己在一种活跃、舒畅、欢快的环境下, 使思想进入最佳状态, 变学习的压力为动力, 自己想学、乐学, 不再对语文有枯燥、畏惧之感, 发自内心的喜爱上语文。
摘要:文章从高中语文学习中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出发, 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最后分析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
语文学习分析 篇2
应该说考卷的难度不大,我们学生的发挥也算在正常水平。
接下来,我将根据集体改卷时老师们反馈的情况,以及我们年段学生的答题情况,对期中考做一个简单的质量分析。
1、古诗文默写部分,失分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写错别字以及不同诗句杂糅为一句这两种情况。(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做。)
这说明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有去背古诗文,但背不熟或者会背不会写。
因此,今后教学,古诗文默写要落实到“写”上面。
2、基础字词部分可以说很不乐观,“静谧”的“谧”不会写,“再接再厉”的“厉”写错的现象很普遍,“憧憬”的“憧”的注音失分率也很高。
这些都说明学生基础字词掌握得不扎实。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每篇课文的文下注释以及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的相关内容,要着重强调并布置抄写作业。
3.文言文阅读部分,出自练习册原题,很多考点也均是上课时的教学重点,但仍有几个题目回答得很不尽人意。
比如,“若为佣耕”的“若”,很多同学翻译成如果,这应该是学生对一词多义部分混淆不清。第8小题题目要求“结合原文分析”,但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并没有按要求作答。
今后在文言文的教学当中,我们要注意结合练习册的习题讲解每一课的古汉语常识,并加强记忆,可以布置相关题目的抄写作业或进行课前小测。
4.现代文阅读部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不能抓住题眼,作答不规范,因而得分不全。
例如,12小题题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有一部分同学扬扬洒洒写了一大串,一点儿都不简洁。还有因为排版的原因,有不少同学把这道题漏做了。13小题问“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不少同学只写了一个,忽略了“些”这个关键。
这些情况,既可以说明学生答题很粗心,也可以说明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所以,我们老师在平时要加强相关的答题训练。
5.名著阅读,答题情况呈现两个极端,要么都对,要么都错。
可以说,有去阅读的同学就会做,没去阅读的也无从做起。
今后在教学当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对名著里重点人物的重点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6.非连的阅读问题主要集中在选择题上,大部分同学选C,但答案是A。
我们讨论认为,A、C选项都有不正确的地方,A错在太绝对,C凭空多出了礼仪教育。所以题目本身就不严密。
可惜在改卷之前,我们没有解决掉这个问题。
7.作文部分还是老生常谈,学生没能紧扣题目的关键词“趣味”来写;学生的思维受限,写出彩的不多;语言匮乏;错别字多;书写不整洁等。
可以说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
但我们会不忘初心,坚持下去!加油,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分析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新求异 创设情境 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64-02
如何将普通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所有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课文的写作是以地点变换或空间方位为线索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概念及其判断能力还比较弱,离开具体参照物,仅凭想象,头脑中很难正确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产生了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积极思维,首先要创设思维情境,教师应紧扣教材重点,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手段,结合富于表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兴趣。例如《北京》一课中的方位描写较复杂。同学们对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草坪、花坛、名胜古迹、公园的方位,在朗读课文中仅能获得一个模糊的印象,在教学中,我运用幻灯片展示了一幅画面,画面布局清楚,层次井然,空间立体感强,便于学生理解了这些复杂的空间关系,同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有关段落,这样音形结合地再现美丽的首都北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
三、创新求异,使学习方式多样
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如老师的轻声示范或者是借助媒体的范读,但无论是放录音还是老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宜用范读。如:你们听了范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但要注意的是:范读中引路而已,只能起到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的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而当需要借助朗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用的非常精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课文内容作用很大,直到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领悟文章的要旨。 创设情景寻找切入点。文学作品离不开特定的“情”和“景”。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实施者和受教者也都是充满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教师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不仅能够焕发出语文课本身所具有的活力,而且也能有效地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一需要,成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品质、培育情感和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不管如何寻找“切入点”,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开好头,打了基础。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将文章归入某一类来寻找,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学生的思维有其年龄特点,对文章的感悟和兴趣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四、平等评学激趣,让笑声在教室里回荡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互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这样不仅让笔者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力四射,每周六的作文评讲课也成了同学们的周末礼物——开心一刻,收获无限。曾有老师感叹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师”。的确,一次考试,语文老师需几天才能改完,而那时学生早已把考试内容遗忘到九天云外,劳而功微。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与情境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3-14.
[2]丁敏.浅谈散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VOL10(5):75.
[3]王红.自我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5(5):171-172.
中职护校新生语文学习的调查分析 篇4
关键词:中职护校,新生,语文学习
1 问题的提出
中职护校的学生是未来的白衣天使, 未来的职业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就是说护士这个职业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而这些都离不开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为了更好地开展中职阶段的语文教学, 对我校2011级“3+2”护理专业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以我校2011级“3+2”护理专业新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12个班级, 353名新生, 其中, 男生21人, 女生332人。
2.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采用实名制方式进行, 调查前采用统一指导语解释问卷内容, 问卷填好后当场回收。发放调查问卷353份, 收回有效问卷347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8.3%。
2.3 统计方法
将调查结果输入电脑, 并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对中职护校新生语文学习的相关调查分析 (见图1~3)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经过初中的学习, 中职护校新生中, 对语文学习没兴趣、不喜欢、没信心的新生相对来说占少数, 分别为3% (10/347) 、2% (7/347) 和10% (36/347) ;处于一般状态的新生超过半数, 分别为52% (180/347) 、66% (230/347) 和54% (188/347) ;部分新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约为45% (157/347) ;有24% (85/347) 的新生对学好语文有信心。综合以上数据分析, 中职护校新生大多数对语文这门学科不反感, 只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没有被激发出来。
3.2 对中职护校新生语文学习基础的调查分析 (见表1)
调查显示, 新生语文学习最薄弱的地方是文学常识、文化知识, 薄弱的原因我们可以在新生对“你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积累如何?”问题的选项中看出, 平时能主动积累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新生仅占4%。中职护校新生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匮乏和平时的积累不够息息相关, 他们最需注意的就是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积累。
新生学习的最大困难是文言文, 这是学生学习语文时存在的普遍问题。其次是写作、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 虽然在调查“你语文学习的强项是什么?”时, 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两项分别占37%和20%, 但这并不意味着新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强, 只不过与其他选项比较, 这两项更容易理解, 而具体掌握得如何, 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发现。总体来看, 中职护校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3.3 对中职护校新生语文学习态度的调查分析 (见图4~6)
图4显示, 只有23%的新生愿意学习并继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大多数学生处于一般, 可以学习的状态, 说明中职新生对语文自主学习的态度较差。
图5显示, 能清楚地意识到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这一点的新生仅占30%, 63%的新生认为它仅对有些学科产生影响, 说明中职护校新生并没有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图6显示, 新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大多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 能和教师产生互动, 并勤于思考的新生很少, 还有19%的新生经常在课堂上走神, 说明在仅有的课堂时间内, 新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3.4 对中职护校新生语文学习方法的调查分析 (见表2)
中职护校新生的语文学习主要是以听课为主, 看资料为辅, 能够自己做练习并思考的新生仅占16%。同时, 在制订学习计划及实施过程中, 88%的新生有计划, 但能完全落实的仅为6%, 这说明新生缺乏恒心。能在课后复习语文1小时或1小时以上的新生仅为5%, 基本不复习的占31%, 这说明新生的惰性较强。在调查中可以看出, 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在影响着新生, 大多数新生喜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学习, 约占88%。经常使用工具书查找生字的新生仅占26%。
4 结语
(1)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 可以将中职护校新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新生对语文课并不反感, 且对语文学习有兴趣; (2) 新生的文化常识较缺乏, 文言文的学习最困难, 缺少知识积累, 语文学习基础较差; (3) 新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低, 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差; (4) 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针对以上问题, 有以下几点建议:激发新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职阶段就要紧紧围绕兴趣来讲语文, 从兴趣入手, 使新生热爱语文、热爱学习。充分利用好课前5分钟, 结合当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 通过讲故事、读报纸、谈影视作品、分析社会现象等形式, 激发新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教师可在授课时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使用多媒体为新生播放经典影视作品。比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 首先让新生观看87版《红楼梦》, 这一版本大多数新生没看过, 内容、语言上最接近原著, 对新生吸引力较强, 看完之后再讲解课文, 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就会提高。同时, 教师要引导新生阅读四大名著, 增加课外知识, 激发新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调动新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3) 引导新生注重文化知识的日常积累。新生最头疼的是文言文学习, 而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我们必须学好它。要想学好它, 离不开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 多读、多听、多翻译是唯一的办法。在授课时, 教师可以把文言文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比如我们在引导新生注重文化知识的日常积累时, 可以通过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劝学篇》来强调。《劝学篇》里有这样一段话:“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意思是说:积累泥土成为高山, 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积累水流成为深渊, 蛟龙就会在这里生长。通过这种方法让新生记住荀子的话, 日积月累, 努力学习。
(4) 注重培养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 它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语文学习也要培养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仅要求新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更重要的是要经常引导新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要常向新生介绍好的读物, 并定期举办交流讨论会, 让新生养成习惯, 激发其兴趣, 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
中职生语文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5
本文作者:高敏杰
【内容提要 语文是专业课学习的理论基础,在其各个方面进行发展中有十分主要的作用,但现在中职生的语文学习情形却不容乐观:基础差、素质低、态度不端正、学生学习的自控力很差。这就必须要求咱们中职老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还要在教学中控制好难易程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并且,还要注重教育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本领,注重情感教育和实践性教学,以变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
【本文关键词 中职生 语文学习现状研究 措施
语文是中职生的必修课,在其各个方面进行发展中有十分主要的作用,但现在中职生的语文学习情形却不容乐观。
(1)基础差:中职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他们缺乏养成很好的主动学习习惯,语文基础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较差。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字词都不掌握,作文中错字连篇,结构混乱。
(2)素质低:中职学生多数全是三差生。基础差,纪律差,素养(修习涵养,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差。如在任教课堂上许多学生课文都念不成句,答复难题更是所问非所答。
(3)态度不端正:许多学生只学专业课,认为学好技术就行了,语文学不学没怎么样的用。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也持这一意见。
(4)学生学习的自控力很差,可以这么说几乎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相比本身来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明确,不知道学生的本分便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校其间也缺乏一点的压力和忧患意识。调查的结局和与平时的细察所了解到的实际状况也基本相符。
对于中职生语文学习现状,语文教学应怎么样改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有所获,使语文教学更有其实际意义,已成为中职语文老师所面临的一大十分主要课题(意是指我们要研究或者要解决的问题)。依照本人多年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从左右几方面做如下研究。
一、中职语文教学注重教育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本领
中职语文课程要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主,充实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所面临的差别;,研究适合不 同基础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式,让各个学生能学、想学、乐学、会学,学有所得。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总结素质也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于这一状况,老师不但需要改善本身的教育方法,并且更要注重改变学生的学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能学“。当学生有信心地认为本身也“能学“时,就应积极变更其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内在动机,真正做到“想学“。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如讲国内外名著时要设置悬念,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局怎么样,从而使得诱导学生爱上文学。也可举例阐明在实际生活中学好语文的好处,督促他们从实际中出发“想学“。
二、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相适应
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后语文教学的继续,因而对于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特征,咱们在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一定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老师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教学。这样才气使他们感觉“挑一挑够得着“,从而使得不对于完全放放弃。
三、中职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应成为中职学校一项十分主要的课题(意是指我们要研究或者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在中职学校,属于基础课的语文常常无法得到该有的重视。许多学生认为他们来到中职学校纯粹是为了学一门技术、一门手艺,因此,学不学语文都不要紧;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学习成绩不睬想才填报了中职学校,本以为可以摆脱语数英的束缚,谁知到了中职学校还要上语文课,因此他们常常以悲观的态度对待语文课,上课时得过且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才气让学生走出苦学、厌学的困境,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从而使得表现生命成长的意义呢?常言道,“人非####木,孰能无情“,我认为情感教育是最好的措施。同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情感原因的积极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必要,从而使得督促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成为各个方面进行发展的社会人。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大多文质兼美、形神俱佳,包括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多方面表现了生活之美、世界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思辨之美,这一切都可以在认识上给人以深刻,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情感上给人以熏陶(长期受到好的影响),在审美上给人以愉悦。这样一些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都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允许。可在情感教育中要注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贵在自然地渗入,切忌硬灌输。要求老师态度要亲切,平易近人,让学生有亲切感。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本身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要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能找准学生情感世界的切入点。为有这样,学生才气“亲其师,信其道“;也为有这样,情感教育才气落实到实处、教出效果。
四、中职语文教学要增强实践性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的中初级专门人才,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学生现实操纵本领、动手本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生存,因此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实践本领至关十分主要。而语文学科并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在人们的平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着没有办法割舍的现实使用价值。所以,咱们的语文教学一定注重学生语文实践本领的培养。假设,我在讲《沁园春?长沙》时,就让学生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朗诵比赛,从中体会毛泽东诗词的特征;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让学生排演课本剧,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讲求职应聘,让学生模拟现场招聘,等等,都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事案例明,这样一些符合中职学生特征,又能
变更其自觉地认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性教学是行之可行的,应大力提倡。
五、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教育学生发现探究难题的本领
所谓探究学习,便是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挑选和确定分析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而后经过学生自主或是合作地思考、调查、收集、处理信息,实验、研究与论讨、交流等研究活动来完成要分析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的学习活动。在探究学习中,并非仅仅看分析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具有的意义,更为注重的是在这种学习中教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本领,提升实践本领。
在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老师应教给他们探究的方式。如:谴词造句的探究、情节材料的探究、文章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的探究、人物形象的探究、写作方式的探究等,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从哪些角度考虑,有着如何的规律性,都需要教给学生。又如,探究难题时,常用的比力法、联想法、延伸法、留疑法等也可以指导学生科####用。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整个过程中,也可以本身结束语出部分方式来。当学生掌握了自主探究的方式,就可以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并且也防止了自主探究整个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使得取得收效较大的效果。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素质低,学习兴趣不浓厚,要想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强化学生把握语文、科####用语文的本领,就一定进行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探求符合中职学生特征又能完成教育目标的新方式、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李菊,有关改变中职语文现状的几点设想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分析 篇6
一、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一)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对于综合性特点的强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是将课堂上的教学与课后的训练、课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理论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学习,这对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性与开放性
这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要有积极而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只有学生主动学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这种学习方法不再是在单一学科内进行学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材设计上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将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在教与学上都体现出开放性。
(三)实践性
即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这种学习方式主要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研究,同时还要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
二、综合性学上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上的偏差
我国虽然一直强调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分数是否有提高,根本没意识到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它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学生的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提高,这样一来,语文综合性学习很难得到重视。
(二)师资有所不足
在我国的初中学校,大部分语文教师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陈旧,思想上也会较为保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缺乏了解和相应的培训。这样就导致了老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时无经验可供参考,无法达到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三)学生自身的问题
因为我国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我国的学生自小学开始所接受的就是来自于老师的灌输式教育,他们一向都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且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所以他们已经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根本意识不到要自主学习,而这种旧有的学习模式是无法满足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的。
三、提高综合性学习效率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目标
学校和老师这两方面要重新认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综合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地推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将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
(二)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首先,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其指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其次,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们有勇气去探索、去质疑、去思考,在学生有问题时及时给予明确的回答或是点拨,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充分地发挥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综合性学习才能真正实现。
(三)对课程资源进行拓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点除了“语文性”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综合性”。所以,仅仅利用课堂内的教学资源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们对课堂外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利用。比如,在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带领学生们到浙江绍兴鲁迅的故居去实地考察,对鲁迅其人其事和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如果条件不允许,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比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可以从网络上找到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进行赏析,从而从音乐中进一步地了解贝多芬。
(四)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所以在这一点上,教师要进行创新。在进行教学时,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外,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个目标或是让学生自主确定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设计一个研究“历史文化圣地”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主选择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然后对这个地方的历史名人及其生平、代表作等进行研究,最后进行成果交流。
语文学习分析 篇7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思路进行分析,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另一方面则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创新教学,这两方面都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尊敬、喜欢语文老师的前提下,才能培养起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影响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因素
(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进行“照本宣科”,把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生搬硬套势必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学内容的不合理设计是导致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
(二)语文教师不受学生欢迎
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来源于高中语文教师。因此,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对老师的喜欢程度决定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高考的大背景下,高中的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学习为高考服务的落后观念中,在这样的观念下进行的语文教学往往没有乐趣可言,有些老师语文基础不扎实,在讲解中不能让学生信服,久而久之,语文老师在学生心里的地位降低,语文课的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更是不愿意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促使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三)高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都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完成的,而高中学生相对成熟,老师对他们的监督力度也有所减弱,但是有些学生并没有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的监督一放松,他们的语文学习也会随之放松,也就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四)学生语文学习目的不明确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课后活动多种多样,使得学生用在课外阅读和课后复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学生抱着应付高考的心态,把提高学习成绩当作重点,只是注重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而很少会花时间进行课外知识的普及,使得语文学习变得越发枯燥,学习兴趣也就渐渐减弱了。
二、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措施
(一)国家要完善考试制度和教学大纲
高考被看作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高考的应试制度指导着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重点。因此,国家必须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高考制度,优化教学大纲,为语文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意见。例如: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对书写和卷面两方面的考察,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同时借鉴英语考试中对口语和听力的考察,改变考察方法,重视普通话的训练。这样一来,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二)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现在的高中生多为“九五后”,甚至还有“○○后”,他们的个性强,往往对老师的话不信服,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常常产生怀疑,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好胜心极强。针对高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成绩。例如:老师可以在每堂课留给学生对自己讲解内容提出质疑的时间,学生爱表现就会努力地寻找老师讲课中出现的漏洞,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另外,老师可以针对独生子女的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演讲比赛,将教材中的知识变成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演讲。语文老师针对学生心理转变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增加提问次数,帮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听讲,不走神,并且能在听讲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做好笔记,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生在课后不要只关注明星八卦和网络游戏,也要多听广播、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件,为写作文积累素材,并积极参加演讲活动,锻炼自己的普通话,准确流利、有层次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要勤练字,保证对规范的汉字进行书写,在自己语文综合素养提高的前提下,必然会培养起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语文学习分析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学习策略,实践
前言
自主合作学习是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新的大胆尝试和突破。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自主合作学习, 并在此基础上以实例例谈自主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简析自主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极力提倡均衡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背景下,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教育形式的要求, 于是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的重点有二:一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为要求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教师讲解之前自主预习, 在教师讲解过程中能够自主思考, 积极提出相关不理解的问题, 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自主复习并拓展思考。合作学习是将一个教学班, 依据性别、成绩以及性格特点划分组别,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自主学习仅限于个人进步, 而合作学习强调的是整体进步。小组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一个个人都能够自主学习, 最终达到小组内的积极自主学习整体进步的目的。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本是不相同的两种教学方式, 但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能提升一个教学班的整体学生素质,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值得提倡。
二、以实践例谈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策略
自主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在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技巧及注意要素, 此部分笔者以教学实例论述。
(一) 自主合作学习方法要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有三个要素:课前预习、课上思考、课后复习。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的这三个过程中都积极自主地学习, 思想交流后就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三单元《枫桥夜泊》为例, 这首古诗寓情于景表达愁苦, 但是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 难以全文理解。教师要在学习该古诗之前提醒学生自主预习, 在学习正式进入古诗内容时要求学生交流预习心得。这时不同类别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自主学习成果:会有同学注重对古诗生词的查阅、会有同学侧重对故事意思的理解、会有同学着重体会作者作此诗的思想感情。由于教学小组的划分依据是多元的, 每个组的学生类别不同, 预习成果也就大不相同,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会有多元的思想, 每个学生都分享了其他同学的成果,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进步。教师在学生交流自主预习成果的基础上再对古诗分析讲解, 补充学生遗落的知识点, 明确各个小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理解, 并总结出了不解之处, 学起来会容易更感兴趣。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博采众长、深刻理解, 但是合作学习要求合作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主学习意识, 积极自主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交流, 有利于进步。
(二) 自主合作学习要协调好学生的共性与个性, 做到兼容
上文中我们提到, 教学小组的划分依据是多元的, 其中依据元素有: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成绩、男女等。由于划分依据的不同, 学生的个性也就不同, 这就要求教师协调好学生的个性与共性。
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方式和侧重点, 如果不协调好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 使其良性合作, 很容易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生争执, 进入由于个性不同而产生分歧的合作误区。例如在学习金波的作品《做一片美的叶子》时, 这篇课文最终要表达的主题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叶子一样, 做一片好的叶子, 做一个有用的人。但是有的同学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会将侧重点全部放在叶子上, 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还可能偏执、争执。针对这一点, 教师的解决措施是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课文自主预习与赏析。教师的问题要有方向性, 能够使学生跟着作者的思路走, 能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再卓越的学生也有学习中的盲点与误区, 好的学习方法是一个提升与进步的媒介, 但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还是教师的点拨与讲解。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最大弊端在于学生之间的个性迥异, 容易争执, 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个人, 协调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 最终达到小组成员间兼容、协调的目的。
总之, 自主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法优势明显, 值得在各个学科内推广, 尤其是像小学语文这种开放性较强的学科。但是自主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学生个性不兼容, 要求教师协调的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予以点拨与帮助, 使这种教学方式达到教学效果最优, 学习效率最高。
三、结束语
新课改克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要求教师讲解教学方法, 解放学生的天性, 使学生自主发展、全方位发展。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 笔者认为在多种教学方法中, 最适用于小学语文的无疑是自主合作学习方法。即培养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还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文学修养, 并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笔者建议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尝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学习技巧分析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情感素养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通过生活实践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净化和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让每个个体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形态,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更深层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展开联想,品味意境
联想是创新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联想,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体验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古诗词中的形、色、情、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体味文章美的意境,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教学时让学生以“假如我是诗人”进入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一幅画面:长江两岸,春暖花开,彩蝶翩翩,百花吐艳,滚滚波浪向东翻腾,一叶扁舟漂向水天相接的远方,消失在烟波浩渺的江面。学生借助想象,融入自己理解,创造出美的意境,学生领悟到作者融景色美之中的情感,拓展美、创造美。语文教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挖掘教材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鉴赏美,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思索,领会作品蕴含,提升鉴赏能力。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教学时让学生以“假如我是诗人”进入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一幅画面:“阳光下的香炉峰云雾缭绕, 高悬于山川之间的瀑布一泻千里,仿佛银河从天上坠落。”学生借助想象,融入自己理解,创造出美的意境,学生领悟到作者融景色美之中的情感,拓展美、创造美。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诗人的审美意识挖掘古诗词的审美情感,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欣赏美,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思索,领会作品含义,提升审美能力。
二、读中感悟,激发情感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都是流传千古的绝唱,散发着无穷的韵味。 古诗具有音乐特质,节奏感强,韵律和谐,通过丰富的美感、特有的旋律、变化的节奏塑造形象,精彩纷呈的古诗词是前人留下的艺术瑰宝,传承着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与学生兴趣的相关点,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体会诗歌的意蕴美,感受诗歌的艺术美,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在读中理解古诗词含义,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领悟古诗词蕴含的生活哲理。例如,《春夜喜雨》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激情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在读准字音基础上,读出重音、音韵和节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诗句的节奏,做到熟读成诵,为诗歌鉴赏奠定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作者笔下的画面,学生在想象中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歌是音韵的艺术,体现了音乐美,具有往复回环的节奏感,抑扬顿挫的声音美带给人美的享受,所谓“三分诗七分读”,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内涵的音律之美让读者的心灵为之感染,体会诗歌蕴含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领略诗歌意境美,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多媒体展现,如临其境
用多媒体再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体验如诗如画的情景。古诗词把音、画、意、韵、情、趣融为一体,文辞凝练、意境优美,在古诗教学中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真切地感受诗人的情感。多媒体技术用声像诠释诗文,用形象描摹抽象,用有声替代无声,把苍白的文字变成精彩的画面, 激趣生情。例如,《望洞庭》所描述的洞庭湖美景,文中情景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单单凭借书中的插图,难以唤起学生美感,领悟作者的情感。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洞庭湖的真面目,为学生再现丰富多彩的图像,带领学生走近洞庭湖,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洞庭湖景色尽收眼底,产生生动的视觉效应,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在多种感觉的刺激下,心灵受到触动,激发联想和想象,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在画面的感染下, 朗读体味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产生情感共鸣,享受自然美的同时,激发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 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
语文学习分析 篇10
一、探索厌学成因, 剖析问题症结
1. 学习时间过长, 产生厌倦感。
在很多寄宿制小学, 学生六点半吃完早餐, 就进入教室学习, 上下午共九节课, 晚上还有两节自习课。在这上课期间, 教师不停地讲, 留大量的作业, 使得学生身心疲惫。这样, 学生难以承受在校的学习, 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
2. 语文作业繁重。
语文是小学最重要的学科, 教师越讲越多, 作业越留越繁杂, 考题越来越难, 可是考分越来越低, 无疑会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习语文不是一种享受, 可能变成了一种文字的训练。
3. 语文教师工作任务重。
一个语文教师, 往往还承担班主任的工作, 每天除了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外, 还需要处理班务, 忙得不可开交, 有时就对学生情绪不好。可此时, 学生叛逆心理严重, 就会对语文教师产生不满意的情绪。学生就会上课说话, 不好好完成作业, 甚至出现旷课、逃学等不良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往往会导致此种情况的出现。
4. 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 应该是互动的, 灵动的课堂, 应该是学生享受语文学习快乐的时候。可有些教师抱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变, 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满意。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 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有些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 整天泡在题海里, 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教学内容没有一点新鲜感, 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二、找寻解决良方, 解决厌学的对策
1.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认字, 会用字组词, 会用词写句子, 并且会分析句子;使学生能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巧, 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师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就必须研究教材, 掌握教材内容, 明确应该讲什么, 该怎么讲, 对于哪些是重点, 哪些是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此外, 教师要了解学生, 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并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的课文的预习状态。这是学会课文内容的前提。
2. 采取务实的教学对策。
小学生语文学习不好, 很多责任在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语文本来是一门充满着智慧与生气的课程, 有安徒生的童话, 有田忌赛马的智慧故事;有蕴含人生哲理的古代寓言, 也有着当今平凡人物的感人故事。学生很会喜欢学习这些文章。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些篇目, 爱上作品中的人物, 喜欢里面的角色。还有一些文章, 有着典型的描写, 生动的叙述, 娓娓道来的说理方式, 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要让学生读起来, 背诵下来, 不断去感受, 去体会, 去品味。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 骆宾王七岁时所写的“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的优美意境, 哪个学生不喜爱。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备课, 研究学生的心理, 抓住教材的特点,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 我们的课堂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3. 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学生的天性是玩耍, 因此, 我们不能忘记每个学生的童心, 更不能泯灭他们的童心。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起跑线上爱上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除了课堂语文学习之外, 教师一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条件, 让他们徜徉在语文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会前人智慧的高超, 感叹当今伟大的成就。与此同时,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阅读给予指导, 让学生看那些积极向上的作品, 远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录像等, 更不能让学生在上网中寻找快乐。
4. 要善待每一位差生。
小学生自尊心都很强, 我们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我,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善于表扬他们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对于学习中的错误, 我们要帮助他们纠正, 对的、好的要给予表扬,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职语文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分析 篇11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中职院校学生 学习兴趣问题
0.引言
中职学生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均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一重要时期当中,中职语文教师与他们的接触是最直接和最频繁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师也同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即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采用最敏锐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1.实施分层教学,通过成就感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时,要想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实施分层教学,通过成就感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顾名思义,成就感就是指一个人在做某一件事情时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就感的获得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将学生所具备的成功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具体而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1]。例如,教师在进行陈启佑先生的《永远的蝴蝶》这一课程内容教学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具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怎樣描写人物心理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蝴蝶’作为文章的中心意象?”等等,这样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解决问题时,便会产生成就感,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展课堂活动,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时,要想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必须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大胆的将语文课本剧搬进课堂中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对语文课本剧进行编排演绎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2]。以孙犁的《荷花淀》为例,当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时,便可以让学生对这一课文进行编排表演,学生在实际编排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则必须对课文进行反复研读,并深入了解故事的背景和环境,对课文当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反复推敲人物的语言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精心准备服装道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本剧的编演中来。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项链》、《孔雀东南飞》以及《林黛玉进贾府》等课程的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编排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当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时,要想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应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能够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高效主动地开展学习[3]。例如,教师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时,便可以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的形式,将“烛之武退秦师”的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观看,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这一课程内容。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影评式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比如,在进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为学生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认真观看并找出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4.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与中职语文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相关的讨论可谓是风起云涌,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教师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时,要想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则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分层教学,通过成就感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及开展课堂活动,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沙贝,武树滨.关于合作学习实施困难的分析及解决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66(08):1335-1337.
[2]张民青.我的考试成绩为什么不理想——高中生学习归因误区解析[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4,55(03):1023-1025.
语文学习分析 篇12
一、合作学习误区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在学习方式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 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动机和学习的过程。这种状况在课堂上的主要表现之一, 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 往往根据对合作学习肤浅的理解, 在教学中采取形式上的合作学习, 即吸取合作学习的形式, 忽视它的基本内涵。这在表面上看与合作学习没有区别, 也是按照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和步骤来进行的, 但实际上与合作学习的要求相差很远, 因而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大不相同。
合作学习形式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加小组讨论, 可以称之为拼接式的合作学习, 主要表现为时间不足。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提出一个或者几个问题, 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 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 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状态, 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不能发挥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 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 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 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教师根本听不清楚学生在说些什么, 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 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甚至小组中的学生之间也听不清楚表达的观点。学生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 在枝节问题上作无谓的争论, 耗费时间, 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学生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 甚至发生争执吵闹等不合理现象。这样的合作学习, 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 实际上“活而无序”, 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 是一种近乎无效的学习, 取得的学习效果微乎其微。在这种吵闹的背后, 体现的也是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课堂调控技能和技巧的缺失。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看,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 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但是这种课堂教学气氛绝不是混乱, 而是“乱而有序”, 既能体现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理念, 又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3. 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当
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有效指导。一旦学生进入了合作学习这一环节, 有的教师就穿梭在每个小组之间, 看似很忙、很关注, 实际上大多在做无效劳动;有的教师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有的教师在准备下一个环节的教具;有的要么象征性地在这一组插一言, 在那一组提一句, 预定时间一到, 便迫不及待地命令各就各位, 教师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一些教师不适应合作学习转换的需要, 往往不明白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是什么, 使自己在合作学习扮演不正当的角色。或者变相地充当权威者的角色, 或者逃避教师的责任,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充当旁观者。教师充当权威者的角色是教师传统的角色在合作学习中的翻版, 而旁观者的角色恰恰说明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不适应。从合作学习的角度上看, 无论是权威者, 还是旁观者, 都不是合作学习所要求的理想的教师角色。
二、教师的原因分析
1. 教师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比较低
实施合作学习后, 课堂教学的中心更多地放在学生身上, 课堂上的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由于教学中心的转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调控也就从事无巨细的课堂教学转向一种宏观的调控上。课堂教学不再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和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 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增加, 教师管理和控制课堂的技能和技巧的难度提高了。而在合作学习中, 一些教师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他们虽然在观念上对合作学习有所认识, 但是在实际教学能力方面与合作学习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2. 教师本身固有的观念影响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传统的教育、教学, 教师只注重学习的结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学始终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中心。在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过程中, 不少教师在客观上也试图按照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的原则, 兼顾学生各个方面的差异,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自觉不自觉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合作学习分组的指导, 导致合作学习的效果受到影响。另外在合作学习小组长的任命中, 过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偏爱学习优秀的学生, 使他们把持合作学习活动的主动权, 导致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看来,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3. 教师自身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关系到课程实施, 因为教师的理解中包含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的实施以及学生的理解等, 这些观念上的东西, 往往有意或者无意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 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过程中, 采用同样的合作学习方式, 取得的学习效果不同, 甚至完全相反。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深入是造成合作学习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
1. 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
合作学习中, 学生自身的差异既是合作学习分组的主要依据, 从客观上讲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 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 不擅长表达, 不喜欢参与一些活动, 而有些学生比较外向, 活泼好动, 思维比较活跃, 导致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容易把握学习活动的主动权。这种差异, 很容易在合作学习活动中造成参与的机会不均等, 再加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学生发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会更大。学生自身的这种差异, 也给合作学习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复杂性。
2. 学生缺乏合作学习态度、技能和技巧
在合作学习中, 合作的技能和技巧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在我国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精神比较欠缺, 而在学校教育和教学中, 学生往往又以竞争性的学习为主, 学生的合作技能和技巧是很缺乏的。这种合作技能和技巧的缺乏,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很难与别人合作, 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课堂合作的过程中过于吵闹。因此, 学生合作的技能和技巧的培养是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语文学习分析】推荐阅读:
语文阅读分析08-05
高中语文学习现状分析08-02
语文命题情况分析10-22
小学语文朗读分析08-23
语文课堂感悟分析12-13
语文作业低效分析12-21
2011高考语文分析07-28
中考语文质量分析10-22
期末语文试卷分析10-27
四上语文学情分析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