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伦理关系

2024-09-23

亲子伦理关系(精选7篇)

亲子伦理关系 篇1

2013年,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一战成名。随着《爸爸去哪儿》的大热, 我国内地真人秀节目迅速由选秀、婚恋为主的“梦想、爱情”时代, 进入到萌娃竞技的“小”时代。而相较于以往对节目形式的消费, 《爸爸去哪儿3》的播出, 使节目中亲子伦理关系的解读成为一大焦点。

一、亲子伦理关系的概念及发展变化

亲子伦理关系是我国家庭伦理关系中重要的一种关系, 主要是指父亲和母亲与未成年子女之间的关系。传统意义上, 亲子伦理关系包括:父母要抚养、教育子女和子女要尊敬、赡养老人这两方面的内容。

由于社会的发展, 传统家庭逐渐向现代家庭转变, 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亲子伦理关系也发生新的变化。

(一) 家庭伦理核心由纵向的亲子关系转为横向的夫妻关系

中国传统家庭以亲子关系为轴心, 亲子关系是家庭的存在基础, 家庭成员的地位也以亲子关系为评定标准。[1]现代社会, 人们越来越重视夫妻关系的质量, 将夫妻关系作为家庭伦理关系的基础。

(二) 亲子伦理关系的性质由“尊尊”转向平等[2]

在传统家庭中, 父母的地位远远高于子女, “父为子纲”等传统道德规范束缚了子女的人格自由。随着社会的发展, 子女的人格独立得到社会认同, 子女与父母相互尊重、人格平等。

(三) 代际伦理关系变化, 子女成为家庭重心

由于生育观的变化, 现代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 子女成为“小皇帝”。

二、当下中国真人秀节目对亲子伦理关系的解读状况

(一) 真人秀节目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真人秀节目, 就是指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 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事先制定的游戏规则, 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 展示自我个性, 并被记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3]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综艺节目类型, 其特征主要有:纪实性、叙事性、冲突性、互动性、原生态、模拟性等。

(二) 真人秀节目对亲子伦理关系解读的状况

真人秀节目类型主要有:表演选秀型、野外生存型、职场创业型、生活服务型、益智游戏型、婚恋约会型、角色置换型等类型。[3]表演选秀型、婚恋约会型、角色置换型和生活服务型真人秀节目对亲子伦理关系的关注度比较高。当下我国真人秀节目对亲子伦理关系的解读主要分为两类:第一, 将其作为节目的一个泪点或话题, 展现参与者的家庭生活, 以表演选秀类和婚恋约会型真人秀为主。第二, 以亲子伦理关系为主题, 展现亲子伦理关系的变化, 探讨亲子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角色置换型和亲子类真人秀为主。

三、《爸爸去哪儿3》对亲子伦理关系的解读

朱贻庭说过中国家庭正在由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的转变, 家庭重心由父子关系向夫妻关系的偏移, 而生育制度的政策性规范使独生子女逐渐普遍, 又造成了家庭重心的下移。[4]这必然导致亲子伦理关系变化, 造成亲子关系疏远。

在这种环境下, 《爸爸去哪儿3》关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解读当今中国家庭亲子伦理关系的变化, 这种极具社会性的话题自然会引发广泛的关注。

(一) 对父亲、母亲角色定位的解读

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关系中, 我们一贯推崇“严父慈母”、“父慈子孝”等道德准则。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仍然会不自觉的赞成上述观点, 这也表现在真人秀节目中对父亲、母亲角色的定位。

(1) 父亲角色的定位——事业有成、工作繁忙。由于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 我们总会认为父亲是要在外边打拼。第三季《爸爸去哪儿》选择的五位父亲分别是:演员刘烨、胡军、林永健、王宝强, 拳击冠军邹市明, 台湾主持人夏克立。这六位爸爸都事业有成, 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事业有成的爸爸往往会工作繁忙, 不会有很多时间照顾孩子。节目中, 胡军的儿子胡皓康讲过爸爸在外工作时不接电话, 他习惯了爸爸不在身边。

(2) 母亲角色的定位——以家庭为重心、全心照顾子女。节目中妈妈们的个人事业并没有很出色, 如此安排也符合传统上对母亲角色的设定——以家庭为重心, 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在《爸爸去哪儿3》中, 节目组给各位爸爸布置做饭、照顾孩子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父亲不会熟悉的任务, 记录他们的窘态, 这也契合了对母亲角色的设定。

(二) 对父子伦理关系及家庭教育的解读

父子伦理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父为子纲”已经失去绝对效能, 子女话语权和人格的独立, 父亲在家庭地位上的变化, 都影响了现代社会父子伦理关系。

(1) 父亲家庭地位的变化。节目选择的六位爸爸都事业有成, 在家庭中应该是占据领导者的地位, 但节目中, 孩子和爸爸的相处模式显示出父亲家庭地位的变化。节目一开始, 刘烨带着诺一出发时, 妈妈对诺一说“好好照顾爸爸”。节目中, 诺一也真的在默默照顾爸爸, 安慰难过的爸爸“不要哭, 是男子汉”。观众也因此戏称刘烨是孩子, 诺一才是爸爸。而李锐问康康爸爸在家里排几名时, 康康回答说“第零名”, 也反映了父亲地位的变化。

(2) 父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塑造孩子的人格特点有重要作用。胡军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汉子, 担当意识强烈。他的儿子胡皓康性格也很像爸爸, 习惯照顾别的小孩子, 从不抱怨。邹市明是拳击冠军, 努力赢得好成绩, 轩轩在节目中也非常好胜。

(3) 父性教育的特点。父亲的教育方式往往直接、简单, 节目中林永健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中国父亲教育方式。林大竣有洁癖, 不敢到泥潭里, 林永健便直接拎起来把他放进去, 让大竣更加害怕泥潭。大竣不听话时, 林永健也是直接大声责怪, 大竣便冲他喊“你是魔鬼吗?”。

(三) 对孝道的解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 子女的家庭地位逐渐上升, 现代家庭父子之间人格平等, 传统意义上的“孝道”受到批判, 但是其基本精神内核依然维系着家庭的正常运转。[4]

第十二期节目中, 节目组通过化妆让爸爸和妈妈瞬间变老。胡军对康康说, 等爸爸变老了就不能照顾他了, 但是爸爸妈妈一直是他的后盾, 一向冷酷的康康痛哭, 第一次说自己真的爱爸爸。夏天说妈妈死的时候她也会想死, 自己会照顾老了的妈妈。

节目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真情互动, 传达出传统孝道的重要性, 也让观众受到触动, 引起共鸣。

四、对真人秀节目如何解读亲子伦理关系的建议

真人秀节目可以很好地解读父子伦理关系, 展现最纯粹的父子感情, 但如果安排失当, 则可能使孩子和父母都受到负面评价的攻击。因此, 真人秀节目在解读亲子伦理关系时要考虑周全, 剪辑合理。

(一) 制作组提升自身素质, 回归节目初衷

亲子类真人秀节目本身具有较好的正面作用, 对于引导受众正确解读亲子伦理关系, 反思亲子教育问题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 制作组在制作节目时, 不能仅以收视率为目标, 追求轰动效应, 过度解读父子伦理关系, 而应该着重体现节目中纯粹的感情。

(二) 明星父母把好关, 守护孩子的纯真

人格发展期的孩子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明星爸爸妈妈就要担当起“守门人”的职责。孩子们的爆红自然会吸引很多粉丝的关注和经济利益, 明星爸妈们此时就要抵制功利的诱惑, 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可以不受干扰, 自由成长的环境。[5]

(三) 观众摆正心态, 正确对待节目参与者

观众在收看节目时, 应该摆正心态, 不要随意下结论, 认识到一些情节设定只是服务于节目效果。而对待节目参与者, 也应尊重其生活空间, 不对其行为进行过度解读。

五、总结

电视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电视文化的发展基石, 电视文化植根于民族土壤, 传承民族精神, 传播人文精神才会不断为自身发展提供动力, 得到持续发展。[6]从这个意义上说, 《爸爸去哪儿》较好地解读了当代家庭亲子伦理关系的特点和精神, 对于年轻父母教育子女有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 节目的制作组、节目参与者和观众都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促进此类节目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传月.论当代中国大陆家庭伦理观[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9 (1) .

[2]王常柱.家庭伦理近现代转型下的孝慈精神之嬗变[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5) .

[3]谢耘耕, 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1, 32-105.

[4]朱贻庭.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父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2) .

[5]杨蓓蓓, 蒋梦瑶.萝莉正太很萌, 而成人世界太复杂[J].南都娱乐周刊, 2013 (43) .

[6]王长潇.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传播论纲[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158.

[7]王青亦.真实电视:电视仪式与审美幻象[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8]程耿金妍.“煽情”是如何打动我们的——《中国好声音》“煽情”的叙事分析[J].当代电视, 2013 (11) .

亲子鉴定技术的伦理思考 篇2

当今社会请求做亲子鉴定的人逐渐增加。据了解, 在我国申请做亲子鉴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夫妻在子女血缘方面心存疑虑。 (2) 亲人失散或认领被解救的拐卖儿童。 (3)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及婚外超生后, 谎称孩子是抱养, 而计生委要求鉴定的。 (4) 离婚引发的子女抚养权纠纷。 (5) 非婚生子女要求确认父子关系。

当亲子鉴定掀起“盖头”时, 社会上的人们对此事的看法大相径庭。一场场亲子鉴定, 不仅定了血肉亲情, 也定了社会世相和人生百味。对于亲子鉴定的日渐火爆, 一些社会学家给以宽容的态度, 认为人们应以平常心去看待它。对亲子鉴定持赞成和肯定观点的人们, 认为亲子鉴定是科技对人类道德的巨大贡献, 它对于评判在与性生活相联系的婚姻家庭领域中的行为善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亲子鉴定能明晰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 消除疑虑与妄测, 有利于增进家庭和睦、明确家庭责任。

目前, 因丈夫怀疑妻子有不轨行为而做的亲子鉴定占亲子鉴定总数的50%以上。某血液中心从去年开始来做亲子鉴定或电话咨询的人比以往多了几倍, 大多与夫妻反目、婚姻出现裂痕有关。因为家庭纠纷而来此对“爱情结晶不是自己的”进行鉴定的人开始增多, 但结果大多“无功而返”。对于这一想象, 有的专家认为, 只要超过10%的非亲生鉴定得到证明, 这种要求就是有道理的。丈夫是否看重婚姻, 把妻子是否忠实、孩子是否嫡出看得过于重要, 这是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应该得到尊重;通过鉴定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而要求离婚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 家庭最后走向尽头也非亲子鉴定在起根本作用。

(2) 利用DNA亲子鉴定技术寻找犯罪嫌疑人, 或者为排除性行为的欺骗、诬陷, 修复破损的家庭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辨别真伪, 去伪存真, 我国警方建立的“寻亲数据库”, 可将丢失孩子的父母的血样与那些来历不明的孩子血样经过处理后在中心数据库进行对比, 从而确定其中的亲子关系, 帮助孩子父母找到丢失的孩子。如在贵州省运用此技术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找到了三十多个被拐卖的孩子, 其中有一个小男孩被15个家庭指认为儿子, 通过DNA技术鉴定, 最终确定了孩子的归属。

然而, 对亲子鉴定持怀疑乃至否定观点的也大有人在, 主要理由如下:

(1) 亲子鉴定有可能导致婚姻和家庭的信任危机甚至家庭破裂, 从而不利于社会稳定

亲子鉴定是个复杂的问题,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做。如果一个和睦的家庭, 丈夫突然提出要做个亲子鉴定, 妻子就会觉得不信任自己, 可能因为丈夫的一意孤行而产生裂痕导致家庭破裂。而且, 从法律上讲, 亲子鉴定的意义并不大, 即使子女确非亲生, 也不能就此重新确定抚养关系, 所以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婚生子女推定制度, 即用推定能认为是夫妻双方所生子女的, 原则上不进行鉴定, 以利于维护婚姻的稳定、夫妻双方的尊严和孩子的权益。

(2) 亲子鉴定有可能对子女造成严重的伤害, 可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因而要慎重考虑。

夫妻家庭矛盾中运用亲子鉴定, 孩子常常成为父母鉴定彼此是否忠贞的一件任人宰割的工具。上海市的陈某在右派历史问题得到平反之后, 迎娶了一个比自己年轻十多岁、性格刚烈的嘉定女子为妻, 婚后育有一女。但最终两人因性格不合来到法院离婚。多疑的陈某虽愿意承担孩子的抚养费, 但前提是要证明孩子确实是自己的“骨肉”。此举大大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专家认为这种亲子鉴定对子女造成的创伤很难用时间来弥合。

(3) 亲子鉴定的作用只限于判断人的自然特征的亲子关系, 但不能直接解决人们之间的社会和情感问题。

亲子鉴定夸大了血缘关系在父母与子女关系中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感情、责任等因素的重要性。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是一种社会关系, 自然的血缘关系只是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社会关系并不能完全还原为自然的血缘关系。社会上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说明没有血缘关系的“父母”与“儿女”可以组成令人羡慕的欢乐家庭, 表现出崇高的家庭道德风范。事实上, 在父母和儿女的关系中, 感情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感情的发展, 自然的血缘关系往往退至非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亲子鉴定的手段越来越多, 鉴定结果也越来越准确。但由于亲子鉴定是一门技术性和道德性相当强的工作, 因而如果我们不顾具体的情形和条件, 或者盲目迷信它的功效, 那么它带给人们的就不会都是爱。

亲子伦理关系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案件之中, 亲自关系诉讼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诉讼案件, 很多的民事诉讼案件之中都牵扯到了亲子关系的认定。在亲子诉讼案件当中, 现代科技的产物亲子鉴定技术就发挥出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现在全球中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将亲子鉴定作为民事诉讼案件中的判案依据。但是亲子诉讼案件却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案件, 案件涉及到了家庭伦理以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亲子鉴定技术的应用在很多案件当中都对这些权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现在亲子鉴定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行为, 这些不规范行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亲子鉴定带来的伤害

根据有关的数据统计发现, 亲子鉴定案件的数量以及随着时间在不断的增加, 增加的速度非常之快, 现在的亲子鉴定案件大多都是涉及到未婚同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一夜情等非常复杂的非婚姻关系, 现在的亲子鉴定案件之中涉及到的更多的是对婚姻关系之外所生育的子女的抚养义务。

笔者认为, 虽然现在的亲子鉴定案件每一个案件的背景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亲子鉴定案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夫妻之间的信任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的一种严酷的考验, 通过亲子鉴定有时候会对案件的解决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但是在很多的时候, 亲子鉴定的都是会导致婚姻的解体, 亲情的破坏, 可以说现在的亲子鉴定已经逐渐的开始朝着伤子鉴定的方向发展, 或者说现在的亲子鉴定已经演变成了伤子鉴定。当丈夫开始怀疑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 并开始想要采用亲子鉴定的时候已经是对自己妻子的怀疑, 一旦做出了亲子鉴定, 那就会对自己的妻子以及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亲子鉴定这一把双刃剑之下并不会存在什么赢家, 永远都是失败者。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 我们应该对亲子鉴定本身进行合理的认识, 规范亲子鉴定的使用范围。

二、如何规范诉讼中亲自鉴定的使用

正是由于现在我国亲子鉴定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以及缺陷, 这也就导致了法官在进行案件的判定是无法确定亲子鉴定是否适用。所以说我国应该对于现在亲子鉴定使用的主体以及提出的实效等都从目的和程序上来对亲子鉴定做出一定的限制, 给亲子鉴定在立法上制定一个明确的规范, 使得亲子鉴定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下面笔者提出对于亲子鉴定的几点规范:

(一) 重视“法律推定”, 不轻易采用“事实认定”

确定权利以及义务的关系是亲属关系之间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一旦亲属关系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某一问题的话, 那么亲属关系的整体就会被动摇, 那么其中的权利以及义务结构也就会被破坏。这就不仅仅需要在法律上对亲属关系中的权利以及义务进行一定的重建, 还需要在家庭道德以及社会伦理等方面对亲属关系进行重建, 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很多的连锁反应, 很有可能会对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以及家庭的发展造成很多不和谐的因素。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可以采取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之中所采用的“以法律推断为依据, 以事实认定为例外”的立法理念。当然了, 如果说亲子鉴定被法院认可了的话, 那么就需要对其中的抚养关系以及权力的维护等做出妥善的处理。

(二) 严格限制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造成了很多家庭悲剧的产生, 所以说为了防止这一类家庭悲剧的再次发生, 法院应该严格的对亲子鉴定的使用做出一定的限制, 必须做到适用从严。首先应该限制的就是亲子鉴定的申请人, 需要对申请人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定, 在赋予亲子鉴定申请权这一环节当中应该对申请的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 必须是司法机构来受理司法亲子鉴定, 不能够直接对个人所委托的亲子鉴定进行受理。再就是要对提起亲子鉴定规定一定的时效。为了更好的保护现在的家庭关系, 需要从国外的法律上进行一定的借鉴, 对亲子鉴定提出一定的时效规定, 一旦超出了这个时效就会丧失请求权。对亲子鉴定的目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 正是因为现在亲子鉴定的滥用, 才导致了很多家庭悲剧的产生, 说以应该立法对亲子鉴定的使用范畴进行一定的限制, 比如只能够在亲子关系确定或者否认以及诉请抚养费的时候可以采用亲子鉴定。

结语

亲子鉴定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 亲子鉴定最初出现的目的是好的, 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造成了很多的家庭悲剧。本文对亲子鉴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几点措施来限制亲子鉴定的使用。

摘要:亲子鉴定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 在现在的亲子关系诉讼案件中, 亲子鉴定是明确亲子关系的利器。亲子鉴定虽然说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 并且在一些民事诉讼案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亲子鉴定却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亲子鉴定的使用不当的话, 很有可能会造成婚姻的加速解体, 甚至可能会造成整个家庭的亲情破裂, 这完全可以称之为人伦悲剧了, 一旦引发了这种情况, 亲子鉴定就不能称之为亲子鉴定了, 只能称之为伤子鉴定。

关键词:亲子关系诉讼,亲子鉴定,适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周成泓.亲子关系诉讼中的亲子鉴定协力义务论——兼评《婚姻法解释 (三) 》第2条[J].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2012, 02:172-180.

[2]陈益凤.论我国亲子关系诉讼中亲子鉴定的适用[J].延边党校学报, 2012, 04:77-79.

[3]赖红梅.亲子鉴定结论在亲子关系诉讼实务中的定位[J].河北法学, 2013, 01:131-139.

亲子伦理关系 篇4

从20世纪40 ~ 50年代开始,亲子关系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研究热潮; 到了20世纪60 ~ 70年代,对同伴关系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初中阶段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从发展的顺序来看,亲子关系是最初发展起来的,伴随着儿童的入学,人际关系也随之发展。而且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际关系行为发生转变的重要阶段,Wright关于儿童交往行为与年龄关系的研究表明,伴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次数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的交往日渐次数增加。[2]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互影响就显得极其必要。因此有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显示,个体早期的亲子关系质量对其之后的人际关系 ( 包括人际关系、伴侣关系等) 处理策略等有密切的影响。[3]

但是,也有其他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持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Judith Rich Harris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4],该理论认为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社会化发展过程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家庭因素却没有对青少年社会化发展起到持久的影响。因此这也就否认了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等社会关系发展的联系。因此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本论文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在初中阶段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其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间在内在质量方面是否显著地相互联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山东省济南和泰安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随机抽取学生100人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收回后,经过筛查,没有回答不合格的问卷,最后保留有效被试100人,有效率100% 。被试年龄13 ~16岁,其中初一年级30人,初二年级31人,初三年级39人,男生合计53人,女生合计47人。

2. 研究工具

( 1) 《初中生亲子关系量表》。该问卷根据有关资料编制、修订,用以调查中学生父母的关系状况,主要内容包括四个维度: 亲子亲和、冲突、满意度、父母的支持和鼓励。问卷回答实行5级评定,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 ~ 5分。

( 2) 《人际关系 综合诊断 量表》。是用以调查个体的人际关系问题,该量表包括四个维度: 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跟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问卷回答两级评定,回答“是”记1分,答“否”不计分。

3. 研究程序

问卷实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施测,施测前对主持人进行培训,统一测试要求,使用SPSS 17. 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处理。

三、研究结果

亲子关系状况不同被试同伴关系状况差异:

把初中生亲子关系量表中“冲突”维度各项目实行反向计分,并与“亲子亲和”“父母支持和肯定”和“满意度”各项目的分数相加,得出亲子关系总分,对全体100名被试按该分数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序,从高低两端各取总数的27% 形成亲子关系较好组和较差组,各组人数均为27人,并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亲子关系质量不同的被试,其同伴关系各个维度平均分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 t = 3. 91 ~ 7. 39,p < 0. 001) ,说明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有较明显的相关性。且亲子关系高质量组被试在同伴关系的“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跟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维度的平均分显著低于亲子关系低质量组被试,即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见下表)

* p < 0. 05,** p < 0. 01,*** p < 0. 001 ( 双侧检验)

结果显示,亲子关系与被试年级交互效应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说明被试亲子关系与其同伴关系和被试的年级性别相互独立。而亲子关系与性别的交互效应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说明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和被试性别存在交互效应。

四、讨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相互作用呢? 首先,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中,由于交往双方角色、交往时间、地位的不同,在关系的性质上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亲子关系由于本身存在的家长与孩子间的代际血缘关系,是最早的人际关系,也是交往时间最长、最频繁、最为稳定的一种关系,因此影响较为深远。而同伴关系则是地位、年龄、心理发展水平等较为相近的关系,相对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平等性,因而青少年更容易接受其影响。认识到这些关系的特殊性及其在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其相互关系。[5]

其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个体最初父母对其的教养方式不同,对儿童的个性特征有很大影响。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性格。而儿童自身所形成的性格特征反过来对亲子关系又产生不同的影响。儿童自身特征的稳定性,导致与同伴人际交往的不同倾向性。因此这对于父母教育婴幼儿,形成主要的教养方式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而且笔者认为,这对于我们进行初中生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相关性分析也有启示意义,即我们必须采用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方式并结合青少年自身性格的独特性来分析其相关关系。

10个“一分钟”打造亲子关系 篇5

一分钟倾听。父母不要总是让孩子听自己说, 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 倾听孩子的呼声。在倾听孩子的讲话时, 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态度和谐、热心倾听孩子的讲话。

一分钟游戏。中学生毕竟还没有长大, 毕竟还是一个孩子, 还没有成人, 通过游戏增进与孩子的情感, 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 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所进行的游戏, 必须是健康、积极、有趣味的, 引领孩子过充实、向上、快乐的生活。

一分钟矫正。孩子有过错的行为一定要矫正, 但首先要弄清孩子的错误或过失是孩子主观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 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要注意场合, 语言要平缓、态度温和、不急不躁, 循序渐进, 不可急于求成。

一分钟激励。孩子出现过错以后, 一定要进行矫正, 但在矫正的同时, 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激励孩子前进, 引导孩子反思, 以情动人。对此, 家长要有耐心与恒心。

一分钟赞美。在孩子的身上总会有他独特的优点, 有他闪光的地方, 作为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优秀表现, 抓住最佳时机, 进行赞美。在赞美的过程中, 要注意赞美的方式、地点、语调、时机、程度等。

一分钟参与。在一个家庭中, 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 家里办大事时 (如买房、买车、添置电器设备等) , 应该了解孩子的意见, 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管理, 尽可能形成共识。在参与的过程中, 要注意参与的度, 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 而要尊重与引导相结合。

一分钟惩戒。对于孩子出现的非常严重的过失行为, 如在校出现严重的违纪行为, 在社会上出现严重的不文明行为等, 一定要进行惩戒, 对此, 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要求限期改正错误, 同时父母对此表现出很伤心的情感, 引发孩子思考。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孩子, 要有理智, 控制自己情绪上的冲动, 避免产生对立的情绪。要掌握惩戒孩子的最佳时机, 孩子自责时, 有他人在场时, 孩子特烦躁时不要惩戒。

一分钟示爱。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惩戒孩子时更难受、更伤心。让孩子知道, 今天, 你出现严重问题, 进行惩戒, 这是父母的一种责任;也许今天你不高兴, 甚至流泪了, 其实父母更不高兴, 背后流有更多的泪水。

新时期亲子关系现状及策略 篇6

一.新时期亲子关系的现状

隔代抚养是新时期亲子关系的主要现象。隔代抚养主要是指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上一辈老人来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抚养形式, 不论是完全由祖辈单独抚养, 还是祖辈只承担白天或部分时间段照顾的, 都可以看作是隔代抚养。隔代抚养在新时期比较普遍, 这是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具有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观念, 并且注重享受“天伦之乐”, 因此祖辈觉得替子女抚养下一代是他们的义务并且也很乐意这样做。

但是, 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父母没有与孩子建立一个亲密的亲子关系, 父母与孩子缺乏直接的情感交流, 使孩子不能从父母那儿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 那么就会导致亲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不是很亲密, 并且亲密度也不会很持久, 若与父母见面时间隔得较长的话就会感到疏远。虽然随着子女逐渐懂事, 或许有的会理解父母, 这种疏远的情况会有所改变, 但是亲子之间的关系还是会受影响。

在我家中, 由于我弟弟工作性质的原因, 侄儿由一岁起就跟着他爷爷奶奶生活, 当他长到四五岁时, 他对爷爷奶奶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对他父母的依赖程度, 只要几分钟看不到爷爷奶奶他就会哭着到处找, 而每次当他爸爸妈妈回工地上班, 他只是当时哭一下, 几分钟过后就不再寻找爸爸妈妈, 感觉对父母没有太大的留恋, 对父母的依赖性不是很高。

二.新时期亲子关系———隔代抚养的分析

1.新时代父母观念转变导致隔代抚养下亲子关系疏远

我国自古以来形成的浓厚的家庭伦理观念使人们追求的是一种享受“天伦之乐”、“含饴弄孙”的境界, 祖辈觉得抚养孙辈能使他们感受到晚年的快乐。而现在新一代的父母他们的育儿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他们不再像老一辈一样甘愿为子女做牛做马, 甚至愿意为子女牺牲一切也在所不辞。而是更加强调自我意识, 在为子女着想的同时, 也更注重自己生活质量的提高, 所以, 他们很乐意让老一辈来为自己带孩子, 自己则摆脱孩子束缚, 但是这也造成亲子之间由于长期缺乏交流而越来越疏远的现状。

2.社会压力导致年轻的父母忙于事业无更多精力关注亲子关系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同时它也要求人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它的发展。如今大多数年轻父母都处于在职场打拼, 他们为了给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打拼自己的事业, 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亲自照看孩子, 更谈不上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他们被迫选择隔代抚养来平衡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而疏忽了对亲子关系的关注。

3.国家政策导致年轻父母缺乏有效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手段

我国出于国情需要实行计划生育, 因此造就了大量的独生子女父母, 他们从小生活在几代人的精心抚养下, 一旦他们有了孩子, 父母往往不放心让缺乏经验的他们带, 而是主动的要求抚养孩子, 而独生子女父母们也往往乐意父母给自己带, 使自己能从孩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但是这样大大削弱了年轻一代为人父母的独立能力, 使年轻父母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导致许多年轻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并不是很亲密。

4.长期隔代抚养导致亲子关系的持久性及亲密度不够

孩子在早期是最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关爱的, 早期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使孩子对父母亲形成安全型的亲子依赖, 从而巩固亲子关系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亲子关系是最持久的。然而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 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时间较正常的家庭要少, 他们依赖父母亲的程度相对于依赖祖辈的程度较轻。

经过调查研究, 在隔代抚养家庭中有50%的子女不认为父母会始终如一地关心自己, 认为父母觉察不出来自己的心事并给予关心, 所以他们大部分通常不会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 只有少部分的子女认为父母并不是不关心自己而是他们比较忙而已, 所以这部分的孩子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而隔代抚养中的父母由于与孩子相处时间较少并不是很了解孩子, 他们大多数表现出来关心孩子的形式就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行, 甚至有的父母喜欢打探孩子隐私, 表现出对孩子很不放心, 凡事喜欢为孩子包办, 这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所以他们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心事, 有时在一些事情上会体现出反叛情绪, 因此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度就不会很高。

5.隔代抚养下缺乏有效交流导致亲子冲突

在隔代抚养家庭中, 孩子因与父母相处时间较一般正常家庭少, 若双方沟通较少, 父母只是单一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健康等反面, 而忽视对孩子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关注, 这就容易引起亲子之间的冲突, 而亲子冲突的出现就表明亲子关系已经有了不和谐的一面。而如今对隔代抚养家庭中由于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而导致亲子冲突、暴力事件的报道已不鲜见。

三.改善新时期隔代抚养下亲子关系的策略

1.父辈转变观念与祖辈各司其责、优势互补, 共促幼儿发展

不管是隔代抚养和父辈抚养都有着他们自己的优势, 祖辈和父辈各自明晰自己的职责, 相互之间互相配合。祖辈在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父辈在育儿观念上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能适应不断变化更新的社会需要, 所以二者应相互整合自己在育儿方面的观念, 在尊重祖辈经验的同时还应该结合父辈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育儿理论知识, 协调并达成一致的科学的育儿观, 将祖辈的实践经验与父辈的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2.父辈在忙于事业的同时更要关注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及不断变化的需求, 使现代年轻父母的压力不断增大, 不但要顾及家庭还要顾及自己事业的发展, 然而要跟上社会的脚步就必须使自己的事业不断进步, 以致于父母为了更好的照顾家庭不得不更加注重事业的发展。此消彼长, 在顾及事业的同时对家庭的照看就会相对来说要少一点, 因此与孩子的沟通就会较少。但是亲子之间的关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父母不管再忙都应该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使孩子感受到虽然父母很忙但是依然很关心爱护自己, 从而使孩子形成安全的亲子依赖, 促进亲子关系之间的良好发展。

3.父辈应扮演好父母角色不能当“甩手掌柜”

大多数独生子女父母由于长期处在长辈的关爱下, 当祖辈提出替自己抚养子女时都乐于当“甩手掌柜”, 但是育儿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 而是需要整个家庭共同努力。父辈是过来人, 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及人生经历, 特别是他们的社会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亦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但是由于所处背景不同他们知识面相对处在信息时代的父辈来说较狭窄, 思维也比较固化, 可能会耽搁孩子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进程, 这时就需要父辈发挥他们在育儿观念上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知识, 促进幼儿健康的、科学的发展。

4.抓住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最佳时期

亲子关系建立的最佳时期是在六岁之前, 然而很多的父母都不知道, 他们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知道这些事情, 没必要这么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还是趁孩子小打拼事业比较重要。并且不知道在六岁之前怎样正确的教育孩子, 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安排孩子去学习例如钢琴、画画、跳舞等这些技巧, 但是他们却往往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意愿, 当孩子表现出不愿意时, 他们通常会采取强制性的手段, 甚至有的脾气暴躁的家长还会对孩子大打出手, 这严重的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其实, 孩子在童年时期习得的技能和知识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历程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 持久而亲密的亲子关系对他们今后的影响。

5.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平等的对话减少亲子冲突

不管是祖辈还是父辈在与孩子交往时, 都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 多为孩子想想, 而不是以长辈自恃。当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 家长不应该专断独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 这不但不会令孩子信服自己, 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反叛情绪。与孩子进行沟通时, 家长应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将自己的姿态放平, 把孩子当作朋友一样进行平等的交流, 相互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 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从而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 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 减少亲子之间的冲突。

总之, 亲子关系是影响人最深刻的关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隔代教育下的亲子关系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使孩子与父母不能长期生活在一起, 但是父母都应该注重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使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关爱, 与孩子建立安全型亲子依赖关系, 尊重祖辈的感情需求, 共同努力为孩子营建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少梅.理智的爱-隔代教育中的兴除利弊[J].幼教园地, 2004 (11)

浅析幼儿与家长的亲子关系 篇7

一、亲子关系的特点

(一) 具有权威性

父母和子女是血缘关系最近的直系血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担负着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另外, 家长对孩子来说, 不仅仅是教育者, 还是监护人, 所以家长具有至高的权威。所以, 当孩子和父母意见不一致时, 有些家长认为“我是长辈, 你必须听我的”, 这样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

(二) 具有持久性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持久的、无法不变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位老师, 只有爸爸、妈妈是终生的, 所以父母担负着持久的教育责任。它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始至终。熟语说“身教重于言教”, 无论用什么语言教育孩子, 都不如家长亲自去做, 让孩子亲身体会,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活教材, 孩子感受到了, 自然就会听从家长的教诲。

(三) 具有无私性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的, 是天底下最无私的、最崇高的。孩子依赖父母, 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作为父母, 要接近孩子, 多花时间照顾孩子、多和孩子交流,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这种感情的沟通, 就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同时有助于孩子情绪的培养,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的好坏, 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3~6岁时期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毅力的锻炼, 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首先, 对语言发展有影响。好的亲子关系, 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一般多收益于母亲。其次, 对人格形成有影响。家庭完整的的孩子, 阳光、快乐, 而一些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的孩子, 得不到完整的爱, 没有自信, 有的造成口吃、易怒等心理问题。最后, 对社会人际关系有影响。良好亲子关系中, 孩子充分感受到被爱, 这奠定了孩子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基础, 他也会关爱别人。长大后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而在家庭残缺、冷淡、没有关爱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 长大后就不容易相信别人, 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三、亲子关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 家长对子女有过高的期盼

有些家长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转嫁给孩子, 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 总是望子成龙, 要求他们来完成, 不是父母所有的想法孩子都可以实现的, 这样就会让子女难以接受。

(二) 家长与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

成人教条, 总是墨守成规, 而孩子喜欢创新, 再加上两者年龄相差悬殊, 而他们经历的事情和生活的经验也不相同, 因而容易造成意见分歧。

四、改善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

(一) 建立和孩子的信任感

只有信任, 才会让孩子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爸妈。孩子年龄越小, 亲子之间的信任度越高。所以, 改善亲子关系在幼儿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爸妈的关怀。父母多与孩子沟通, 不要总想着让孩子出类拔萃, 要关心孩子的快乐与烦恼。

(二) 放手让孩子去活动

孩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又愿意探险, 但是缺少安全意识。所以, 家长在生活中要教会孩子必要的安全常识, 尝试让孩子自己参加一些活动。家长要摆正位置, 父母只是孩子行为的顾问, 而不是指挥官, 更不是代言人。在可控范围内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 对待孩子的行为要宽容

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 需要父母耐心地教导, 给出正确的示范。对待孩子的各种表现要宽容, 要理解孩子还小, 很多事情不能做到最好。所以孩子发表见解时, 要耐心倾听, 对的及时鼓励表扬, 错的予以纠正。不要打断孩子, 不能说重话伤及孩子自尊。那样孩子会产生为难情绪, 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小的心理问题, 比如幼儿期的恐惧、攻击性行为, 等等, 家长要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 和老师沟通好, 帮助孩子进行矫治。

(四) 以身示范, 做好表率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 家长要先做好表率。让孩子在家长身上看到闪光点, 感受到爸妈是很棒的, 他需要学习, 然后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期望, 以及他要如何去做, 让孩子有“法”可依, 当他做正确的决定或者事情时, 抓住时机, 及时表扬。家长不对的时候也要承认错误, 向孩子道歉, 做好表率, 这样有利于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上一篇: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下一篇:格力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