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专业组

2024-08-29

分专业组(精选11篇)

分专业组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深入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分专业、分教材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摒弃了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简单、课程单一等缺点,对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学习进行了重新的规划与安排,从不同专业的角度细致地对学生的教材进行重新解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公共英语教学,建立更为优秀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进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高职公共英语分专业、分教材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职院校培主要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相对应的职业技术人才,这种具有强烈针对性、实践性以及职业性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这其中,公共英语分专业、分教材的教学模式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公共英语向专业英语进行无缝转接,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不同专业在日后职场的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英语教学,使学生的专业课程和英语知识完美的融入到一起,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实现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当前社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我国与国外企业、人员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如果仅靠简单的基础英语知识是万万行不通的,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要具备专业地英语知识。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规定,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应针对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展开,并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但就目前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来看,还存在很大弊端。

从教学目标来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被看成独立的课程,甚至有的学校只开设基础英语课程,这样就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很少,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的相关内容造成一定意义上的阻碍。高职公共英语的实际目标与教育应有的目标不相符合,使高职教育失去应有的职业特征。从教学内容应用的角度来看,高职公共英语的应用性较弱,许多高职院校的改革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阅读与理解上,只对语言知识进行讲解,不做深入的学习,以学生通过各种考试为目标,导致所谓的“应试教育”,学生学习到的英语无法应用到实际中,起不到英语锻炼的作用。

三、高职公共英语分专业、分教材教学模式的内容研究

(一)教学内容的基本方式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要时刻按照职业教育中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方针,以学生就业为主导,加强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针对某些需要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流的专业(如,国际贸易、旅游专业等)学生进行重点的英语专业培养,如日常沟通能力及业务交流能力;对于某些理工科的专业(如,计算机、化学等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阅读理解能力与翻译水平。其基本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准备计划过程

在准备阶段主要是明确分专业、分教材的目标以及对资料的搜集和整合。首先教师要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标及相应的英语基础,之后,以此为基础制定具体的教学模式与方案。例如,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就需要教师在国际贸易相关的专业性英语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直接用英语参加各种国际贸易的会议。

2.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的要点在于对英语知识梳理以及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的培养。因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距较大,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侧重、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英语水准进行专业英语学习。教师需要将课堂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讲解,使用案例的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评价过程

英语教学中的评价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在以往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评价方式仅凭一张试卷,这种方式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对公共英语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争议如此,分专业、分教材的对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出的测试题目可以依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设置,是不同梯度的学生都可以全方位的接受检测。具有针对性的测试题目不仅可以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测验,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印象。

(二)应用价值

高职公共英语分专业、分教材教学的模式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可以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分专业、分教材的评价体系更为全面而立体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了评价,使学生更为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四、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分专业、分教材的教学模式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打造更多英语方面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目的性的对公共英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在职场环境中的英语水平。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容紧紧贴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得心应手,从某种程度上说降低了英语学习的难度,更好地体现出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色性,有效地提高了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摘要: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多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都是普通的、缺少针对性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上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日常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内容编写。正因如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应按照分专业、分教材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以保证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有所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本文首先对高职公共英语分专业、分教材的教学模式的现状做简单的阐述,其次,说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际意义,最后,对这种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分专业,分教材,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窦菊花.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2):170-174.

[2]张聪.基于“基础+专业”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构建[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4.

[3]王文荣.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210-210,211.

分专业组 篇2

为了让读者对本次前十强专业排名的来历有所了解,我们对排名的有关情况给大家先做个交代——

权威:本次排名的数据以教育部给本刊独家提供的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分专业在各省(区市)录取分数线”为依据。

全面:统计的院校包括在提前批和本科一批中录取的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所有大学,共近110所。

客观:为了让排名更客观,更具普遍性,我们以各省(区市)为单位,以各专业的录取平均分为排序依据,排出每所院校在某省(区市)文、理科录取平均分前10名的专业,然后把上述院校的前10名专业进行统计,并根据某一专业在各校重复出现次数的多少来排出该省(区市)的前十强(此排名仅代表出现次数的多少排序,不代表专业排名顺序)。

本期排名省(市):江苏、广东、广西、海南、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到本期,内地31个省区市统计全部结束)。

文科——概述

这7省(区)文科前十强专业主要集中在法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等几大类。

细说

首先,这7省(区)的文科前十强中,第一名的位置全部被法学专业所“统治”,可见法学专业在这几个省(区)的考生心目中是何等的热;其次,英语专业地位照样居高不下,除在青海、西藏两地排在第三的位置外,其余5省(区)都在第二,可以说,英语也是这几地考生的热门专业;三是经济学类如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商管理类的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专业,也在7省(区)的前十强中,这些专业依然属于考生热选对象。

除了上面谈到的三个特点外,本期这7省(区)前十强的专业与以前的专业又有所不同,主要是一些看似冷门的专业也挤进前十,如政治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等相关专业。

首先是历史学(类),该专业(类)在其他省份前十强中我们基本没看到出现过,但在此7个省(区)中,分别在广西、宁夏、西藏三个自治区出现,可见,历史及相关专业在这里受欢迎程度还相当高。从就业率看,该专业2005年为80.82%,2006年为90.33%,一年之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从就业走向看,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初级教学单位,两年所占比例分别为28.51%和30.88%,分别有近1/3的毕业生就业到这些单位。

其次是政治学(类),该专业(类)分别在青海、宁夏、西藏三地都排在前十,也说明这一专业(类)比较受这三地考生欢迎。2005和2006年该专业(类)的就业率也不低,分别为84.59%和86.73%。与历史学(类)相似的是,该专业(类)的毕业生就业走向也主要为中初级教学单位,所占比例甚至超过该专业(类)毕业总人数的1/3。

最后是哲学(类)第一次出现在本次的排名中,并且仅在新疆出现一次。从该专业(类)就业的整体情况看,2006年属于“就业率比较低的本科专业”,在2005年和2006年中,就业率分别为75.51%和80.98%。

理科——概述

这7省(区)理科前十强专业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经济学、机械、电气信息、土建、生物科学等几大类。

细说

与前面多个省(区市)前十强专业相比较,共同点有: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旧是此次7省(区)的最大热门之一,除在青海排在第三外,其余6省(区)都为第一;第二,这7省(区)理科前十强与以前各省(区市)专业前十强有四大类专业相同,一是建筑类(土木工程)、经济类(经济学、金融学)、电气信息类的自动化专业和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在7省(区)中都排前十,建筑类的土木工程在6省(区)前十强中都有其名,工商管理专业在5省(区)也名列其中;第三,一些非普遍性的专业如材料科学与工程依然属于热门,在新疆、西藏都有该专业,说明该专业在这两地考生眼中的地位不比其他“热门”专业差。

与前几期的20多个省(区市)排名专业相比较,本次出现的新专业不多,只有广西前十强中物理学(类)属于新专业(类)。物理学(类)在2005和2006两年的就业率也还不错,分别为21.06%和14.29%,而2006年分别为15.49%和21.06%。

综合

2006年,江苏和广东两省的高考不分文理,所以,所排的前十强专业与其他省(区市)比较,有所不同。这两个省的前十强专业相同的就达到9个,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类)、英语、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而不同的专业分别只有一个,江苏为自动化,广东为生物科学。可见,这两个省哪些专业录取分数较高的相似性达到了90%,也说明考生在报考热门专业的选择上有很大的一致性。

农电分专业垂直管理之浅见 篇3

1 全面贯彻农电分专业垂直管理的主导思想

农电实施分专业垂直管理, 除了管理办法要跟上, 监督考核办法也要跟上, 要科学制定考核指标, 用指标考核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全面开展分专业指导工作, 切实加大对县供电公司垂直管理的力度, 坚决防止“垂而不管”的现象。省电力公司、市供电公司要进一步发挥熟悉县供电公司情况等管理优势, 积极主动制定实施细则, 把直管系统规范的管理延伸到县供电公司, 指导完善和统一不同体制、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农电企业基本标准, 夯实农电管理基础, 推进农电标准化建设进程, 实现标准化管理。实施中, 对县供电公司的管理不能越位和错位, 要全面研究和规划农电的发展和目标, 包括县供电公司自我发展机制等, 对控股县供电公司的管理必须确认董事会的合法实施, 以保证农电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的执行到位, 促进农电管理迈上新台阶。

2 完善农电分专业管控机制, 实现管理接轨

推进农电分专业垂直管理, 要以提升农电管理水平为目标, 以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为主线, 以深化农电分专业垂直管理为重点, 以建立评价机制和强化指标管理为手段, 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干部动态管理、业绩考核管理、财务管控、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管控力度, 使农电安全生产基础、精益管理能力、供电服务水平和队伍整体素质明显进步。在全面加强管控的基础上, 提出分阶段、分步骤带动县供电公司提升管理水平的工作目标, 缩短县供电公司管理完全与省电力公司接轨的时间。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 加强全面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建设, 实施财务管控体系与经济风险防控体系的并轨, 加快县供电公司管理模式的转变, 加强县供电公司经营状况跟踪指导, 建立覆盖县供电公司线损管理、电费回收、陈欠电费监控机制, 逐步改善县供电公司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 强化县供电公司经营管理, 充分利用省电力公司的资金规模优势和系统资源, 为县供电公司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促进县供电公司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为推进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商科留学:金融专业分三大类 篇4

金融类专业三大类。一直以来,金融学都是赴的中国学子眼中的“热门”专业,在本科背景为管理学或经济学的咨询者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赴美留学的首先专业为金融。留学专家指出:在非经管类背景的学生中,这个比例也占到13%左右。但是,在众多的申请者中,能够申请到顶尖大学金融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现象?同学们在考虑申请金融专业之前怎样为自己定位呢?

1、MBA下的金融方向

MBAinFinance是美国大学金融专业设置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因为设在MBA项目下,这种课程设置要学习MBA的相关管理类课程,其学科涉及面更广,更为多样化,但金融专业不够深入。通常这类学校都要求2-3年甚至更久的全日制工作经验。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国本科毕业申请者来说,由于不具备工作经验,申请到这些学校的MBA难度非常之大。

2、Masterofscienceinfinance(MSF)

这种设置形式主要为培养金融专业人才。MSF主要的专业方向包括金融分析、投资管理以及公司财务等。典型的核心课程包括投资分析、公司财务以及财务管理或管理会计。尽管有一些非数量分析的出国留学的条件选修课程,如公司治理、商业伦理以及商业战略等,但基本上MSF主要课程以数量学方面为主。

3、MSF课程也包括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等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分支与交叉学科

分专业组 篇5

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 听力课 分层次教学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要突出以实用性为主要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此英语系对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提出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结合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突出英语专业学生的特色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听力课的开设,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良好基础。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在听力课上实施分层次教学为教学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分析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

在对2007年入学的212名英语专业新生听力的摸底测试中,只有12名学生得分在80分以上,所占比例为5.6%;其中60分以下的有76人,所占比例为35%。结合学生的高考英语分数来看,学生的听力基础普遍较差。从生源上来看,大部分学生来自于高中毕业,也有部分来自于中职学校,还有少数学生以前根本就没有学过英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想学有所成、全面提供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同学有65%;也有部分同学只想能听懂简单的交流英语,改变自己过去不愿开口,达到能与人简单交流的目的。学生的基础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二、听力课实现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次教学则能更好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听力课实施分层次教学有以下原因。首先,听力课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者的基本能力,听又放在第一位。高职听力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够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其次由于受中学升学压力的影响,以及学校环境的限制,很多中学并没有开设听力课,因此学生的听力能力较差。然而对于有良好视听习惯及听力能力的学生来说,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的模式进行教学,肯定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在这种背景下,听力课实现分层次教学是明智的选择。

三、高职英语专业听力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

1.实现分班教学的模式

要进行高职英语专业听力课的分层次教学,就要对学生进行分班。分班最好在新生入学后,利用新生军训阶段对学生进行一个摸底测试,结合学生英语高考分数,也可以结合学生自愿选择的级别这种方式,把学生分为A、B两个级别,英语基础较好的进入A班,其他的进入B班。之所以把学生分为两个级别,而不是三个或者更多,是参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试行)其中“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有这样的论述。对于A,B班分别配上专门的听力老师,A班的老师相对要优秀些,保证足够的师资,听力室也最好固定下来,这样便于管理。B班要选择责任心较强的老师,最好要有耐心,能对学生进行正确有利的引导。

2.听力教材的分层次选择

在对教材的选择方面,根据“基本要求”A级要求学生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能够听懂每分钟12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B级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10词左右)的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理解基本正确。因此在选择教材时,B班学生起步教材可选用难度较低的《大学英语听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大学英语听力的编排旨在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并且题材较为广泛,适合基础较差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入门学习,入门以后可以选择《听力入门2000step by step》.A班起步就可以选择《听力入门2000step by step》,它仍遵循内容与听力技巧并重的原则,注重入选材料的语言真实度和典型性,把重点始终放在发展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学习一段时间后,可选择《英语中级听力 listen to this》第二册,内容新颖,听力材料均选自80年代后期国外的有声资料,录音以标准的美国音或英国音为主,声音清晰,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英语专业学生学习。

3.教学方式的选择

进行分层次教学后,教学方式也要有所不同。B班在进行听力教学中,要注重趣味性,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降低难度,因为大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因听不懂,特别害怕上听力课。多鼓励这类学生,要肯定每天的进步,从能听懂单个词到句子,循序渐进。主要是要养成听力的好习惯,学会听力的各种技巧,如边听边记。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影视的播放来提高学生的视听欣赏能力。在教学中也可以穿插部分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三级的部分考试听力真题,以帮助学生扫清考试中听力的障碍。A班学生在听力教学中,要注重欧美文化知识的贯穿,注意区分各种美式、英式、澳式英语。同时要训练学生听前预测的能力,以大大提高听力理解的准确度。同时还要加大听力课的训练强度,在周一,三,五的晚上可为学生自由开放听力室,鼓励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视听。在教学中也可以穿插部分历来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真题,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

4.考核考察方式

对于分层次教学的班级中,学习的测量和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班级相应的考核考察方式也有所不同。对学生的综合成绩的评定,即学生的成绩是由平时成绩的30%和期末成绩的70%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平时的听力作业,期中测验,以及上课的课堂表现,这部分由老师酌情给出。期末考试试卷要分为AB卷。对于试卷难度,B班学生试卷50%来于所学课本,以保证大部分同学能够通过考试;A班学生试卷30%来源于所学课本,试题难易度要适中。

四、听力课分层次教学的试验效果

在对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英语专业学生实施听力分层次教学后,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A班同学100%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B班80%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三级的考试。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英语知识竞赛中,报名参加的人与往届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参加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的积极性更高了。达到了以听触说,听说结合的目的。

分层次教学还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中,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转变了大部分老师的教学理念,大大改善了以前只关注优秀生的做法。同时还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B班实行滚动分班制,成绩进步较快的可以进入A班,成绩退步的也要降班,这样不停地循环,保持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听力课分层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听力课实施分层次教学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上,英语专业的学生女生相对而言比较多,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些学生并不喜欢分层次的教学,主要是他们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把他们分层了几个等级,特别是进入B级的学生,有的自尊心较强的可能一时接受不了。本来基础就不好,就有些自卑情绪,加上分班,就更加明显地与其他同学拉开了距离。对此,B班的老师以及班主任要及时与这些同学进行交流,清理他们思想上的障碍。这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只会有助于他们更快地成长,克服惧怕听力的毛病,要让他们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分层次教学的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北京:2000.10

2.付冬.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浅析【J】.教育科学.2005

3.陈秀丽.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

4.徐鸿芳.英语分层次教学法【J】.江西:初中语数外教学.1998

5.张郁芬.实施分层次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6.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英语专业分层次教学新模式研究 篇6

一、分层次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 其主要缺点是不利于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难以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随着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深入, 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之外, 还将接触到更多的专业方向知识, 获取更多的实践应用机会。实现课堂教学的层次化, 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与吸收所学到的语言与方向知识, 掌握专业与专门应用技能。

具体来说, 分层次的英语专业课堂教学, 集中体现在对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层次化上。

(一) 教学对象的层次化

对于教学对象, 在具体的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实践当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水平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各自水平相近的几组, 釆用分层次教学法, 鼓励其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多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个人活动环节, 针对学生能力与水平的差异, 对于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 从而使得各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团队活动环节,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任务, 以此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 教学内容的层次化

分层次的英语专业课堂教学, 也体现在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上。基础知识的获取与应用技能的培养必须同时进行, 不可荒废。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避免教师的“满堂灌”或是学生的“满堂练”, 教师在传授给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方向知识的同时, 也应留有时间供学生消化与运用相关知识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可以将语法翻译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 采用“训练式课堂”, 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融合, 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 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的同时, 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英语的表达与应用能力。

(三) 教学形式的层次化

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形式的层次化, 表现为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形式的多样。语言教学的独特性, 为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 通过诗歌朗诵、戏剧表演、主题辩论、命题演讲、创意写作等多种活动的开展, 鼓励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分层次的课程测试

教学与测试密不可分, 有教学就应当有测试。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所用教材是否实用、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这些最终都集中地反映在教学效果上, 即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之后, 对于所学的英语语言和方向知识以及应用技能的掌握情况上。为了更好地检验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估, 课程测试必不可少。教学方法与测试方法都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需要。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 敦促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的立体化变革、课堂教学的分层次改革, 势必带动课程测试的变革。

英语专业课程测试所要考量的应是学生的英语综合交际与应用能力, 然而, 一直以来, 其形式多为笔试, 测试题型大多为听力、词汇、语法、阅读、作文、翻译等, 口试并不多见。这种哑巴英语式的测试, 缺乏客观性与科学性, 无法客观准确地衡量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知识、方向课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高低。英语专业分层次的课程测试, 集中体现在传统性测试与交际性测试的结合、平时性测试与集中性测试的交叉上。

(一) 传统性测试与交际性测试的结合

应用技术型英语人才培养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在获取英语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获取专门的应用技能。传统性测试更多考量的是学生的英语语言与方向课知识, 而交际性测试更多侧重于学生语言能力与专门技能的考查。将这两种测试有机整合, 能够更好地达到课程测试的目的, 更符合新时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 平时性测试与集中性测试的交叉

集中性测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假若能够辅以平时性测试, 测试结果将更具有科学性与可信性。尤其是对于英语专业教学而言, 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积累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达成的, 因此平时性测试的成绩更具有参考价值。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课程测试成绩的有力参考, 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利于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之下, 英语专业人才的发展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但同时英语专业教学也面临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新的形势, 英语专业教学必须实施变革, 改进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测试方法, 开创英语专业分层次教学新模式, 从而有效促进英语专业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与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专业理论课“分层次教学”初探 篇7

1 问题提出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 (含中专、技校、职校和成人中专) 的概念, 到如今已经有2 0多年。这20多年来, 有目共睹, 我国的中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教学质量, 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人才培养, 都是成就辉煌。

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在校学生数量的增多, 一方面显示出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中职教育具有光明前景和蓬勃活力, 另一方面也给中职教育带来一些发展中的新课题。专业理论教学如何满足文化基础不同的学生的求知需求, 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情况, 在中职学校, 一般来说, 一个教学班的40~50名学生, 入学成绩很是不同, 有中考分数500多甚至更高的, 也有只100分上下的, 还有没参加当年中考的往届初中毕业生。这就是说, 中职学校每年入学新生的文化理论基础不仅是参差不齐, 而是相差悬殊, 但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却是有统一规定和统一要求的, 即各个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中等程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 具体表现形式是, 每个合格的中职学校毕业学生必须有实力拿到国家有关部门承认的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

在这里, 文化理论基础的不同 (起点不同) 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同 (终点相同) 就形成一对矛盾, 一对始终贯穿于中职教育特别是贯穿于专业理论教学的矛盾。这矛盾就是引发“分层次教学”产生的坐标原点。

2 方法概述

中职学校专业理论课“分层次教学法”含有以下内容。

2.1 教材处理

无论哪门课程, 任课教师对所选用的教材都要熟悉要吃透, 做到胸有成竹, 全面把握, 并依据有关教学大纲, 将教材上所讲述知识大致整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基础的、系统的和提高的三个大的部分, 这样, 在教学活动中, 在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的心里就有了比较明确的三个层次的理论知识构架, 即必须掌握的、应当掌握的和希望掌握的, 以施行于基础不同的学生。

根据笔者自身体会, 在现行教材中, 这三种知识层次所占比例大致为:70%, 20%, 10%。

2.2 分析学生

学生每学期所任课的教学班不少于3个, 所任课程常多于2门, 经过数年的用心观察和询问了解, 注意到, 每个教学班学生的理论课学习情况 (包括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 , 大概可分为1—2—1, 即中等程度的学生约占一半, 较好与较差的学生各四分之一。

学生分析的目的是“因材施教”。

2.3 因材施教

将上述两项内容有机结合, 充分认识并利用实际教学条件, 依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当前状态, 最大可能地挖掘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因为学生是教学工作中的本体, 是内因) , 使情况不同的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地理解并掌握与自己相适应的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满足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 为实践操作及以后走向社会投入实际工作打下较好基础。

所谓“因材施教”, 具体说, 就是努力做到全部学生能掌握与之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的70%, 一大半的学生能超过70%, 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超过90%。

如此划分与要求是否合理, 敬请大家点评指正。笔者自己的体会是, 这样做的效果好于不加区分的全盘讲授。

2.4 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一步, 成败所系。应注意下述几个环节:

时间安排——每次授课以讲解基础知识为主, 约占课堂时间的80%;系统知识与提高部份占时20%。有例外。

内容区别——尽可能使学生明白, 面对所学的理论知识, 哪些是必须理解掌握的, 哪些是应当掌握的和希望掌握的, 以进一步提升较差学生的学习自信和较好学生的学习课堂提问——依据前面所谈到的“教材处理”和“分析学生”, 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重要的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作业与测验——布置作业和组织测验时, 考虑适当列出小部份“加分题目”, 笔者的作法是加分10%, 加分题主要用于体现应当掌握和希望掌握的理论知识;并在事后进行鼓励性的讲评, 以引导学生的向上心态。

辅导与答疑——课下的辅导与答疑不容忽视, 往往是在这样比较不正式的场合学生的精神比较放松, 会表现出对所学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真实状况, 有利于教师更加切实地了解学生, 增强教学互动, 提高教学质量。

3 应用举例

现阶段中职教育的教材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因为,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会不断有新的专业出现, 旧的现有专业也处于调整变革之中, 每当有专业变动或新专业出现, 就会随之而来大量的新的教材, 还有, 许多教学力量比较雄厚的学校经常采用自编教材。而“分层次教学”的研讨范畴是一门课一本教材。鉴于上述情况, 因各个学校选用教材的不统一, 这里有必要说明, 本文的“应用举例”仅讨论某部分理论教学内容。

例一:《铣工》中的分度头。

这部分内容可以很明确地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知识——直接分度;系统知识——简单分度与角度分度;提高知识——差动分度。对学生的要求是:直接分度必须掌握, 简单分度与角度分度应当掌握, 差动分度希望掌握。这样区别对待的目的是, 力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本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地学到新的东西取得一些进步。这一点至关重要, 是“分层次教学法”的宗旨所在。

例二:普通外圆车刀的6个基本角度。

这部分内容本身概念较多, 所牵涉到的概念更多, 又要求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历届学生在开始学习时普遍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 为此, 可尝试将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面对车刀实物能够认识3个刀面 (前刀面、后刀面、副后刀面) 和6个基本角度 (前角、后角、副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二是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3个刀面和6个基本角度的概念以及角度的正负;三是拓展知识, 理解3个辅助平面 (基面、切削平面、主剖面) 的概念及其所构成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并观察认识一些比较特殊比较复杂的刀具, 如切断刀、麻花钻等。

例三:旋转零件的平衡问题。

同样, 这部分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静 (不) 平衡概念及其产生原因;静平衡的思路与方法;动 (不) 平衡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通过上述实例, 对“分层次教学”方法应该有了一个具体明确的解释。

4 几点体会

需要说明, 所谓“分层次教学”并非什么现成的教学方法, 只是笔者在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探索一点体会, 是笔者在多年的中职理论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所形成的教学基本思路, 属于个人行为;之所以在本文中提出这个概念, 目的是期望得到诸位职教同仁的注目与点评, 更好地从事中职教育。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试行“分层次教学”已将近1 0年, 颇有感受, 简述如下:

4.1 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通过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 进行因材施教, 使得教学活动中的“教”更具有针对性, “学”更具有适应性, 教与学都相对变得容易些轻松些了, 因此, 不同基础的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都比其原先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点可以从学生的评价和成绩得到证明。

4.2 应有合适的教材

教材和学生的关系犹如武器与战士的关系, 没有合适的教材学生是很难做好学习这件事的。合适的教材是指:理论知识的难度与当前学生的素质相适应;系统性强, 衔接有序, 论述清晰, 结合实际;既要避免过于繁冗的就理论讲理论, 也要防止把理论简化为实习操作的步骤解说。

还应当使学生明白, 理论绝不是空泛的东西, 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与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潜力成正比的。

4.3 教师要认真投入

教师的投入,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之外, 还应包括在“分层次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随机应变”, 避免八股教条。比如有些教学内容不宜强分为三个层次, 而分为两个层次, 即基本的和提高的, 或基本的和系统的, 可能更加合理;再比如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以及实物.模型.挂图等。

4.4 有磨合期

在应用“分层次教学”时, 少数教学班刚开始阶段可能会不大适应, 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够用既可, 提高层次的知识学起来困难, 不学也罢。遇到这种情况时, 教师应注意两点, 一是向学生解释并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二是想方设法挖掘与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5 结束语

“分层次教学法”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中心是, 尽教师之最大努力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所谓“成才”, 并不是人人都要做“将军”, 而是受教育者结合自身条件, 学有一技之长, 综合素质提升, 将来在社会上能够充分自立, 能够负担家庭, 即做到“修身齐家”。这样的学生将是合格的公民, 这样的教育方是成功的教育。

实际上, 众多教师都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意无意地进行着教学改革的摸索, 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变化着的教学条件, 优化教学效果。很可能他们所尝试的教学改革或多或少与“分层次教学”有关。所以, 敬请诸位对本文指点赐教, 我们共同提高。

摘要: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努力弥补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 切实使学生对专业理论有较好的理解掌握, 为后续课程和实习操作奠定强固的基础, 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浅析护理专业人才分层次培养策略 篇8

1 方法

1.1 护理专业人才分层次概念

研究表明, 专业能力不同等级评定制度对注册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水平以及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不同的等级评定过程中, 专业知识的核心能力一直是强调的重点。高等级层次的必备条件则为教育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在之前, 军队编制体制不断调整, 军队医院中的护理队伍结构进行了调整, 军队医院护理队伍中成分较为多元化, 这其中一大批的临床护理精英分子流失, 当前的临床护理中急需培养护理骨干人员。而今, 医疗护理中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情形, 护理人才缺失, 护理队伍低工作经历、低龄化、低学历化, 这严重影响护理工作有效实施。我院护理不根据专业能力等级评定的理论要求, 结合当前医院护理部门的管理, 对护理人才培养进行定义, 可分为三层次:专家型护理人才、骨干型护理人才、成长型护理人才。

1.2 分层次培养的目标

根据医院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初级医师全科化、中级医师专科化、高级医师专病化”目标以及要求的指导下, 并结合当前护理学科方法方向以及对护理人才自身发展特点要求, 制定了“成长型护理人才”“专家型护理人才”以及“骨干型护理人才”进行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 制定了相关的护理专业人才分层次培养制度。为了迎合我院整体的发展目标以及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护理部实施“选择共性的护理技术, 挑选相关方面人员, 以护理技术为连接点, 实现专项护理技术全面覆盖”为原则的培养策略, 临床护理虚拟学组, 其成员选择技术多的医院科室骨干组成, 在不影响其本职工作的情形下, 将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 开展学组活动。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是在一些临床护理的专业技术领域, 将全院多科护理骨干人员组织起来, 共同参与, 致力于培养临床专业的护理人才。不同科室的成员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 根据学组制定的计划安排负责调研以及培训工作, 可以将临床的工作经验以及学术成果进行分项,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制定可行方案。每个学组制定相关完整的工作目标, 提高各组成员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水平。

1.3 分层次培养措施

对于选取人员, 要根据其培养层次, 制定相关培养措施以及整套的配套政策。 (1) 专家型人才培养方法:专家型护理人才, 是在护理知识某个专业或者某项技能方面拥有较高水平的理论方面知识以及操作方面技能, 在专项科研以及教学中有自己独特见解, 自己的学术成果, 可以对其他护理人员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人才;医院对该类人才培养, 必须高要求, 高标准,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 使他们能够在技术、管理以及学术方面不断进步。 (2) 骨干型人才培养方法:骨干型护理人才, 其在护理某项技术以及某专科中具有一定水平, 在教学以及科研中, 取得了一定成果, 并配合专科专业性人才的工作, 可以作为未来专科领域的接班者。医院培养该类人才思路要将人才培养引导到具体方向进行研究, 制定全面的工作计划, 各组骨干型人才下派到各个护士培训学习基地, 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能。 (3) 成长型人才培养方法:成长型护理人才可以培养为骨干型护理人才的接班者, 成长型护理人才对新事物的好奇以及求知欲较强,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其发展的空间较大, 在医院实施分级管理中, 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医院根据各个不同学组的不同特点进行督导和指导, 既要学组成员掌握相应理论知识, 同时也要对专业技能进行不断培养, 同时让学组成员多进行实践,

2 结果

我院实施护理专业人才分层次培养后, 各护理学组在专业学术研究中, 省市级护理学会担任委员的有10名, 举办过国家级和省级的学术研讨会分别是6次和3次。

3 讨论

实施分层次人才培养制度, 是迎合当前临床护理实践的发展需要[1,2]。目前的医院护理队伍出现断层,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组建的专家型、成长型、骨干型人才队伍, 大大拓展了护士职业发展道路, 提高护理人员在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综合能力, 在护理学术研究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实施有效的护理专业人才分层次, 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竞争力, 促进医院不断发展。实践证明, 分层次人才培养是一种较为科学、有计划的培养方法, 可以大大提高医院医护质量, 相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促进医护学科建设以及发展。专业人才分层次培养是一种新型模式,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发展, 解决当前医院人才断层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云, 石伟伟, 孙琳, 等.护理专业人才分层次培养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11) :70-71.

分专业组 篇9

服装业正进入到一个调整转型的过渡时期, 为了适应新世纪我国服装业关键的转型期发展需要, 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服装专业人才亟待由“单一技能型”向“复合技能型”转变, 然而在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 实训教学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境地, 从而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强化实训教学环节, 提高实训质量是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和培养职业素养的关键举措, 也是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现以我校的服装专业为例, 提出“分阶段实训”创新模式。

1 服装专业现行实训现状

1.1 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衔接脱节

传统教学管理思想不符合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的需要。传统的大班教学存在着许多的弊病, 一个教师面对一个大班的学生在45min的课内很难做到与学生个体的沟通与交流, 而且在课堂式的授课方式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教师和学生面对一个有限的空间也很难展开理论教学以外的其他教学方式, 学生对理论知识难于理解, 无法自主进入实训环节, 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衔接脱节, 影响教学效果。

1.2 实训时间零散, 降低技能教学效果

服装专业的课程是理论和实训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 实训任务比较重, 实训时间相对比较多, 传统的每周4节的时间无法实现完成一个成衣项目。实训时间的零散既影响了学习效果, 又影响到教学进度。相反, 如果时间足够或者实训时间集中, 学生就能将所学的内容及时练习好, 不至于影响学习效果。

1.3 实训室管理不完善

实训室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一通道, 实训管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质量问题。实训室设备跟不上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一些新工艺无法实现。缺少实训管理员;实训室管理制度难于执行。学生进入实训室后, 学习自主性不强, 纪律散慢, 无法达到实训项目目标效果。

2 分阶段实训教学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 为强化实训教学环节, 提高实训质量特提出的“分阶段实训”设想。

2.1 合理安排实训时间

参考企业的工作模式, 采用阶段式教学, 即根据专业课程特点, 将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地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提供大量训练机会, 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提供模拟企业化生产方式机会, 使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不仅会制作, 还懂管理, 分工协调, 增强发展后劲。

2.2 制订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

通过广泛的调研了解行业发展和岗位的需求的量和质, 并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以及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了企业专家的意见, 合理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分阶段实训的教学计划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模式, 要充分体现培养“面向设计、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 构建了一套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突出了实践教学以及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应用, 并实现了第一至第六学期连续三年实训教学不断线。

2.3 精选分阶段实训内容

为使实训内容更完整, 贯穿专业知识, 专业教师采取集中备课的方式, 并结合服装企业发展需要和各年级学生现状, 协调服装面料、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关系, 统一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制定实训内容。拟以五阶段实训为主, 贯穿服装设计、结构和工艺课程的实训。

2.3.1 第1阶段———校内实训基础阶段

主要以培养学生兴趣, 强化专业技能的基本功为主。例如《服装结构》主要训练学生绘图的线条流畅性。《服装工艺》主要训练学生对缝纫机的使用, 掌握控车速, 调节线步, 还有基本缝型的应用。在内容选取中以布艺制作为主, 贴近学习和生活的用品, 比如:笔袋、围裙、坐垫、抱枕、挂饰等的设计与制作, 提高学生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基础, 并能激起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2.3.2 第2阶段———校内实训成衣阶段

主要培养学生对各服装的款式分析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制作的能力。以服种为主线, 主要以裙装、裤装、衬衫、连衣裙、西装、大衣和礼服7个任务项目载体的实训内容。实训过程中体现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趋向成熟, 能独立完整地完成实训任务。鼓励学生在各类传统款式的服种中进行创意款式设计, 并规定给亲友们量身定做相应的服装, 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一定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打破传统的评分模式, 以创新的形式给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让家长和朋友参与学生的考核, 通过试穿效果, 给出相应的评价。

2.3.3 第3阶段———技能竞赛实训阶段

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 以突出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 有组织性的竞赛活动。通过学生参与技能竞赛, 让学生积累实践, 不断激发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和自我反省。在教学中围绕技能竞赛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 并执行竞赛的要求限时训练及强化技能。另外可以将比赛作为教师和学生与外界交流的互动平台, 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创意思维在紧张的比赛氛围中不断升华, 无论最终能否获奖, 都可以使每个参赛者获得许多课堂上所接触不到的经验与知识, 为教师和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更为深厚的基础[1]。

2.3.4 第4阶段———毕业设计作品实训阶段

主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的技能展现于作品中, 以制作系列服装为主, 可以与企业联合举办毕业设计比赛, 由企业给出设计主题和比赛方案等。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制定比赛规程, 对每个学生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全程指导, 从款式设计———面料选择、辅料搭配———结构设计———工艺制作与试穿修改———毕业展演全方位地把关, 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训,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掌握流行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 获得真实的设计和制作经验。通过毕业实训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展示设计能力和锻炼的机会,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征集到好的设计作品投入生产并形成效益。另外, 学校可以通过设计比赛, 让社会和市场来检验学生的设计作品并给予指导。如邀请企业管理者、设计师、制版师和工艺师等来做比赛评委, 从服装板型、制作工艺、款式设计、整体搭配和形象设计等方面全方位对学生作品进行综合评判和提出改进建议等, 使学生明确下一步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2]。

2.3.5 第5阶段———校外顶岗实习阶段

引导学生参与到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去, 体验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 从而促使学生将自身的学习与企业的项目相结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掌握流行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 获得真实的生产经验。

3 结语

在新世纪我国服装业关键的转型期中,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探索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 需要不断地尝试, 不断探讨、不断地学习, 将新知识、新思维和新理念融入到课堂中, 让创新二字贯穿整个教学理念中、贯穿学生的实际操作中, 这样服装产业的运转和服装高等教育的发展才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刘雪花.基于技能竞赛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之探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2, 41 (6) :128-130.

分专业组 篇10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它最大的优点是:教育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使学生各有所得、各尽其才。

目前,我校生源是初中阶段成绩较差,没有资格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只能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有一些是中学成绩较好,但因家庭经济的原因,希望学到一技之长,能够早日就业来分担家庭负担的学生。还有大部分学生是学成绩不好、学习习惯差,但家长认为年龄较小,不忍让他们走向社会,甚至有些是父母管不住,希望送到学校,让老师和学校帮着管教。这就造成我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且专业落差大的状况。所以笔者提出依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在分班授课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兴趣,挖掘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好的教育。这就是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以下是笔者对这一探究的具体操作。

第一,制定切合各层次和各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有计算机、数控、汽修、学前教育、种植、商务英语、园艺等专业,由于专业的样数多,每位语文老师都承担了几个不同专业班的教学任务。如果对每个专业学生都提出同样的教学要求,肯定不利于多方面人才的培养,而有针对性地对每个专业和学生分层次教学,就能极大地改善班级内“吃不饱”和“饿着了”并存的问题。笔者以所任教的三个不同的专业班(种植、学前教育、汽修)为实验班,开展分层次教学实验活动,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制定以下目标:

一班,主要针对种植班。种植班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好,而且很多学生有参加三校生对口升学的愿望和计划。定目标时就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点,适当提高,教学内容上注意与升学考试大纲接轨,注重知识积累,培养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以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为主。教学上除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外,还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班,主要针对学前教育班。该专业的学生擅长音乐但文化课基础一般,大部分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因此,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实用技能为主,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求读懂浅意文言文,在个人素质方面以提升文化素养为主。

三班,主要针对汽修班。该专业有性别差异,语文基础较差,多数对文科不感兴趣,而且几乎所有学生希望就业,所以在教学中以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主。

第二,对学生进行动态的、有层次的教学。课堂上,从提问,到精讲,到多思,目的是引导各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各抒己见,讨论然后评价,在教中暴露他们在思维及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使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设计不当,不能逐层提出问题,各个层次的学生就都不能得到满足。因此文言文的教学,问题的设计应由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把握问题,有思,有悟,有所得,避免低层次学生上课无所事事的现象。由具体到抽象表现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依托文本在熟读的基础上断句,结合注释老师指导翻译,这个过程可能学生强化记忆的内容较多。第二个层面,让学生结合注释,对重点的实词翻译,对重要的句子要求直接翻译。第三层面,熟读成诵,掌握重要的句子,能触类旁通翻译和练习。教学设计有层次感是实施文言文分层次教学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第三,复习巩固有层次。低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中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和加深题,高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加深题和提升题。练习中,低层次学生只要求会读并熟记一些名言佳句和大意;中层次学生在以上基础上能流畅朗读,准确翻译一些重点词句的含义;高层次学生要求独立断句、解释、且直接翻译,学会举一反三。

第四,对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评价分层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把完成学习任务及老师对自己的良好评价看成自己最大的鼓舞和动力,老师的评价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如对同一问题的回答,低层次学生可能是含糊不清,但如果给他们一点肯定,他们就会在此基础上再思考。高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解释准确。

以上是笔者对中职语文文言文分层次教学的一点探究和看法。主要针对中职学生的能力层次的不同,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同学都尽可能在他们的层次能力上有所学,有所提高。笔者相信不断地探索总会使学生对学科感兴趣,中职教育将不再是学生不得以选择的学校教育。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为GS[2014]GHB1452)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分专业组 篇1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很多高等院校都有开设,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分支。

专业的细化是为了对应社会的岗位要求,对应具体的工作岗位,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工作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等。这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竞争力。而且在早期的计算机专业模型下,各门课程都已经较为成熟,有固定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方式。这些毫无疑问都是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智的发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存在着弊端。亟需解决。首先、教学模式沿用高校或者中专中职的教学模式(部分高职院校前身)不能充分体现出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特色。高校的教学模式以打好理论基础为研究型人才做准备。四年的学制,教学的时间充足。如果高职盲目使用这种模式,就会出现课程量不足,应用和实践能力低等问题。同样的中职的教育模式也不适用于高职教育。其次,很多高职把注重实践能力、岗位工作技能只是作为口号,或者作为文字写入文件之中。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在3年的时间教学培养方式上。最后,高职在我国虽然倍受重视,但是毕竟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大多数情况下是借鉴德国等先发展职业教育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国家的经验。发展时间短也造成高职院校硬件建设不够充足,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技能训练需求。

2分阶递进教育模式探析:

分阶递进的教育模式深入浅出的说, 是讲学生六个学期的学习,分成不同的

四个阶段。前三个学期为第一阶段、 第四学期为二阶段、第五学期为第三阶段,当然最后一学期为第四阶段。可能有人会质疑,简单的划分就是教育模式的改进?当然不会如此简单。这种阶梯方式的划分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首先要打牢学生的岗位技能基础,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生活。也就是我们定义的校内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也不是照本宣科,学习死板的知识。前三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教师经过企业调研,对教学内容细化,分解为不同的岗位技能, 才传授给学生的。具有科学性和前导、后续的承接性。第二阶段,重点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除了本校教师指导教学外,还专门聘请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实际的讲解。在网络技术专业中,聘请了软件工程师、软件公司的网络系统架构人员和程序编写人员、网络优化工程师等,以实际工作经验具体的指导学生,让学生贴近岗位的工作情境。第三阶段,学生大批量的走入企业,进行学习,实习和培训。从实际的工作岗位,了解自己未来工作的流程,加深印象和突出技能掌握的重点。第四阶段,真正的走入企业实习工作,称之为定岗实习阶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阶梯递进模式实践做法

通过分阶梯递进教育模式的实践应用,做出了一些教育尝试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初步获得成效。

3.1在第一阶段:虽然是校内学习。但是教师走访IT企业,与IT企业探讨,共同设置了教学课程。从人才培养模式中就进行了改革。课程的设置包含了IT企业必需的专业课程,以够用为主线,以再学习能力为培养基调。让学生先能工作,还具备潜力挖掘和知识再储备再学习的能力。比如网络数据库、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等内容进行综合与简化,及时的传授给学生。此外,加大实验课比例,提升实验、理论课程比。在初期就体现实践的重要性。

3.2在第二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聘请的IT企业人才,都是工作于第一线的企业骨干,网络技术娴熟,知识充沛。同时在聘用时也注意和实力强,具备一定规模的IT企业合作。

3.3企业培训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培训的机会。校方积极和企业沟通,已经和多个企业进行了培训合作。今后还希望进行订单式的培养,一方面弥补企业人才空缺,一方面直接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一举多得。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上一篇:着手细节下一篇: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