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对外贸易分析论文(通用11篇)
新疆对外贸易分析论文 篇1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长期面临不平衡的局面, 不利于实现贸易双赢的贸易关系, 也不有利于国民福利的获得, 所以改变新疆贸易不平衡发展对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1 新疆对外贸易失衡的表现
1.1 进出口失衡
长期以来, 新疆在国家出口导向型战略指导下, 出口贸易得到长足发展, 新疆对外贸易长期保持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呈现逐年扩大趋势, 出口增长速度较快, 2003~2013年新疆出口贸易增速平均为77.6%, 进口增速为13.7%, 贸易顺差由2003年的3.12亿美元扩大至2013年的169.8亿美元, 2013年出口、进口与贸易顺差间的比例关系为4.2:1:3.2, 贸易不平衡表现很突出。
1.2 贸易方式单一
新疆对外贸易边境贸易占主导地位, 2013年新疆边境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52%, 加工贸易占比1.8%, 一般贸易占比34.5%, 其他贸易方式占比11.3%, 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新疆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新疆边境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老百姓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近年来新疆与周边诸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加强了新疆与周边国家政治互信与文化认同, 相互加深了解, 促进了新疆与边境贸易对象国之间的经济与政治关系发展。由于边境小额贸易在贸易形式上属于对外贸易发展的初级阶段, 不太适合现代国际市场商品交换的客观需求。尽管一般贸易的比重较以前有所增加, 但是依然较低, 加工贸易与其他贸易方式发展落后。
1.3 贸易对象集中
2013年新疆与亚洲国家贸易额为232 .95亿美元, 占比84.5%, 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为190.34亿美元, 占比为69.2%, 与欧洲的贸易额21.86亿美元, 占比7.95%, 与非洲的贸易额为5.45亿美元, 占比为1.98%, 与拉丁美洲的贸易额为3.77亿美元, 占比为1.37%, 与北美洲的贸易额为9.09, 占比为3.3%, 与大洋洲的贸易额为2.49亿美元, 占比为0.9%。新疆已经与202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尽管近年来新疆贸易伙伴国数量连年增加, 但是市场过于集中在亚洲, 尤其集中于中亚五国的现象并无改变。贸易对象集中, 并不有利于新疆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也不符合新疆建成国家向西开放陆路通道与新疆丝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要求。
1.4 贸易主体发展不平衡
随着新疆对外贸易的发展, 新疆的贸易主体中私营企业所占份额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2013年新疆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00亿美元, 占当年贸易额的72.7%, 但是, 新疆私营进出口企业的发展不平衡, 大多数私营进出口企业贸易额较低, 规模小。2013年新疆三资企业贸易额占比为0.4%, 进出口额仅为1.1亿美元, 比重低, 规模小。应该通过积极调整新疆的对外贸易战略, 鼓励新疆私营进出口企业的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向西开放政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精神, 简化通关手续, 提高贸易便利化, 在鼓励出口的同时也要鼓励私营企业与三资企业发展进出口贸易。
1.5 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
2013年, 新疆出口的产品中, 前十位产品主要是:鞋、纺织品、番茄酱、地毯、肠衣、电视机、药材;进口产品主要是:原油与成品油、皮革、原木、钢材、肥料、羊毛及纸与纸板、医疗仪器与器械。出口主要是工业制成品, 进口以原料资源型产品为主。新疆出口额较多的产品主要是鞋、番茄酱、纺织品, 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品技术含量低, 附加价值低。
2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失衡的原因
2.1 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
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与贸易顺差的快速扩大以及进口贸易增速较低, 有市场供求关系的原因, 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对新疆确实对许多产品有较强的市场需求, 而周边国家在新疆需求产品的供给上又存在不足, 导致出口增速远远高于进口增速。但是, 新疆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对外贸易不是自由贸易, 市场作用只是一个方面, 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是导致新疆进出口失衡的重要原因。重视出口忽视进口的贸易战略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 亏损出口、行政指令出口、高额补贴出口的政策诱导机制导致出口快速增长, 重视出口的政策导向又抑制了进口。
2.2 技术落后、科技投入不足
技术落后是造成新疆贸易困局的原因。由于新疆科技投入不足, 产品不能够以质取胜、不能够获取核心竞争力, 只能够以价格为竞争手段, 当价格缺乏竞争优势时,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达到出口价格优势的目的, 必然会造成以低价、数量型出口的贸易增长方式。之所以会造成此类边境贸易的长兴不衰, 有贸易政策、双方商业信用的原因以外, 更大原因是由于新疆在贸易方式方面技术投入不足造成的, 企业不能够选择更加适合的贸易方式。造成新疆贸易对象集中与贸易品结构单一的原因是新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出口市场也就只能够满足低端市场需求, 出口产品的多元化才能够带来出口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只有增加科技投入,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实现中、高、低端产品及花色品种供给的多元化, 市场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多元化才能够成为现实。
2.3 缺乏产业支撑
核心技术产品的供给需要有完整的产业支撑, 无论是贸易通道建设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培育与发展符合新疆经济与社会现实的特色支柱产业都是关键。新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是理想也要兼顾现实, 理想是我们希望建成面向中亚与欧洲的五大核心区, 现实是新疆的产业水平还较低, 缺乏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不仅需要科技投入的增加与科技水平的提高, 而且要有人才的引进。需要形成从原材料的供给与加工、产品的工艺设计与生产、装备的生产、零部件的供应与生产, 产品的营销与品牌建设, 售后服务都需要发展。
3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的几大困境
3.1 地理位置是优势也是劣势
新疆的地理空间位置为新疆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贸易通道优势, 成为国家向西开放重要门户, 但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也就是这一地理位置凸显出新疆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劣势。新疆周边国家大多经济落后、社会政治不稳定、文化宗教信仰复杂, 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地广人稀, 消费能力与市场容量有限;如果有, 也是潜在消费与市场需求, 需要长时间的培育。新疆地理空间的优势也是劣势所在, 新疆距离欧洲发达市场距离遥远, 运输距离长, 而且途中所经国家较多, 通过性不便利, 以俄罗斯为中心的欧亚关系还存在许多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3.2 理想与现实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历史机遇, 但是, 新疆目前面临较多的尴尬, 人才匮乏, 经济发展落后, 地广人稀, 市场容量小, 民族、宗教、文化复杂, 还处在一些极端宗教恐怖分子等社会不安定因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理论界都知道很重要, 但是从何下手, 是本地创新还是东引外联, 是靠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支持, 是依靠政府推动还是市场主导?支撑五大核心区建设以及担负起联接欧亚两大经济区域的重担过于沉重, 至少从目前来看有些力不从心。
3.3 进出口关系
对外贸易利益是进口与出口共同作用的结果, 出口的国家利益是由进口反映的。如果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贸易利益是无从体现的。如果企业的出口利益来自于由于税收减免带来的成本下降实现的利润空间出现, 而不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升值, 一方面是大众税收利益被少数人获取带来利益的挤占;另一方面财政的支持带来的低价出口导致利益输出, 福利被国外消费者获取。另外, 进出口平衡不仅有利于国民利益的实现, 而且有利于贸易双方互利双赢。但是, 进出口平衡虽然有利于国民福利的提高, 但可能要牺牲经济增长的数字, 是要高速增长的政府政绩还是要缓慢增长下的国民福利?
3.4 陆路通道与海洋通道
向西的陆路通道长期被海洋贸易通道抑制, 而且长期海洋贸易的习惯, 培育了海洋贸易通道的便利性、与贸易方式的选择习惯, 贸易通道不仅取决于地理位置的通过性, 更取决于贸易通道的技术性,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海洋贸易通道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无论在港口建设还是在仓储、运输、通关、贸易融资与服务等软硬件都早已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庞大产业链。尤其是选择习惯, 也就是经济学所说的路径依赖, 不是短时间可以更改的。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以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如何实现?这与陆路贸易通道的建设和需求关系紧密。
4 新疆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应该处理的两个关键问题
4.1 关于出口导向型战略
对于今天的新疆来说, 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已经完成了它阶段性的历史使命, 新疆必须依据国家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整体思路, 适时地调整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 实行开放式的进口替代贸易战略, 开放的贸易通道与平台战略。按照国际经济学的最新研究, 所谓开放式的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就是适度的出口导向与有效的进口替代相结合、以关税和汇率杠杆为主要调控手段的兼容战略。这一战略的政策隐含着废除亏损出口、行政指令出口、高额补贴出口的政策诱导机制, 对部分幼稚产业实行战略性、动态性保护, 从政府优先国内采购、科研补贴等方面对高新技术装备工业等实施进口替代扶持, 对成熟的竞争行业放松进口管制, 适度增加进口, 使消费留在本地。
4.2 技术进步与产业支撑需要政府支持更是市场行为
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市场间的关系是中国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难题, 政府正在接受时间的考验。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需要政府支持更是市场行为,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像一个孩童的成长与父母的关系一样。在他不会走路、对社会与自然以及自我缺乏认知的时候, 需要成年人尤其是认知度较高的父母去关心、教育、影响、培育他成长, 当他成长以后, 父母就该放手由他自由发展与成长, 但时不时地提醒与点拨还是应该有的。但无论如何, 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 就像孩子的成长最终要靠他自己一样。所以, 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 首先是市场化, 市场需求决定产业发展。其次是一个过程, 市场培育需要过程, 产业升级也好、产品结构优化也好, 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不能操之过急。
摘要:新疆对外贸易不平衡表现为进出口失衡、贸易方式单一、贸易对象集中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主体发展不平衡, 其原因是出口导向、技术落后与缺乏产业支撑。解决如上问题新疆也面临较多困境。
关键词:新疆,对外贸易,战略调整
参考文献
[1]康·瑟拉耶什金, 陈余.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及其对中亚的影响[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5 (4) .
[2]梁明, 陈柔笛.中国海上贸易通道现状及经略研究[J].世界经济与贸易, 2014 (11) .
新疆对外贸易分析论文 篇2
新疆发展畜产品加工贸易必要性研究
新疆发展畜产品贸易应主要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方式,在新疆发展畜产品加工贸易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根据新疆加工贸易基础薄弱的现实,要加大畜产品加工贸易的政策支持,有重点有规划、有步骤地发展新疆畜产品加工贸易,改善吸引内外投资的软硬环境以及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作 者:闫博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乌鲁木齐,830002刊 名:北方经贸英文刊名: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年,卷(期):“”(4)分类号:F752.8关键词:加工贸易 草场资源 后发优势
从贸易理论看新疆的贸易发展 篇3
比较优势理论遵循“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即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商品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本国集中生产那些成本劣势较小的商品,而另一个在所有商品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则集中生产那些成本优势最大的商品。近年来,由于邻国生产水平提高,需求量下降,近两年新疆的初级产品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比较优势在逐渐下降;大经济规模天然气开采业以及石化工业基本对新疆的贸易没有贡献;出口的工业品中主要是内地工业品,新疆工业的出口竞争力不强;纺织品和服装类产品仍然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食品加工产品发展迅猛。总之,新疆优势是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劣势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未来应继续发展农产品、食品加工、纺织、烟草和杂项制品等新疆外贸出口中一直保持着明显竞争优势的商品,扩大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理论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 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新疆具有三大资源优势: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两大地缘优势:地域优势、口岸优势。问题关键在于资源优势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优势,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资源,并且资源禀赋向财富转化的环节必须畅通,才能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为地区经济增长服务。新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抓住口岸优势,促进边贸便利化,支持沿海内地企业积极参与新疆出口加工区建设,新疆的加工贸易发展将成为未来新疆外贸发展的重点。根据新疆劳动力成本低廉的资源禀赋条件,保持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稳步发展,同时要加快传统出口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引进步伐,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规模经济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都假设产品规模报酬不变,即假设的增长或下降与要素投入的增长与下降幅度相同。但到了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工业生产中,许多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扩大生产规模,每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会有更多的产出。尤其是现代化工业,大规模的生产反而会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即存在“规模经济”。以新疆现有水平来看完全有能力或已经建成了这样几个产业群以形成规模优势:农业产业群、石油、矿产开采和加工产业群,食品加工制造产业群,纺织产业群,旅游产业群,运输和物流产业群和建材产业群等。同时,将高新技术引入企业,提高管理质量与生产水平,并依托和融合新疆的民族、文化及历史优势,加强各个产业的品牌内涵建设,力争组建大经贸企业集团,提高外贸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或某些同类产品,它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产业间贸易是指一国进口与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即使两国具有相同的要素禀赋,规模经济仍会使各国生产差异性的同类产品,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产品的异质性和规模经济是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尽管新疆农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在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动植物油脂及蜡等产品的贸易却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新疆的主要贸易伙伴与新疆在自然资源、农林产品品种、气候条件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而在杂项上新疆的主要贸易伙伴在杂项制品的生产上落后,对新疆出口的此类商品的需求量很大,而由于中国是国际上此类商品的主要生产国,因此新疆从国外进口杂项商品很少。新疆贸易伙伴产品结构较单一,未来新疆发展需注重全面优化贸易和投资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并大力发展新疆特色产业,包括农产品、家具、石化产品、纺织、建材和机电等产品出口;改善边贸进口商品结构,抓好原油、成品油、铁矿砂、有色金属、钢材等重点进口商品,为其提供差别化服务。
产业转移理论
随着国家或本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的需要,发达国家或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区域进行,在我国“梯度转移”表现为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 某些劳动密集的、生产传统产品的低成本产业逐渐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新疆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具备了承接产业西部大开发转移的能力。东部产业转移为新疆提供了参与国内制造业生产分工的机遇。新疆应充分利用沿边开放的地缘、口岸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 吸引和承接东部地区成熟的技术、管理和人才,补强当地劣势产业,并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东部的大企业来新疆投资建厂,在国内发展加工贸易即异地加工贸易前景广阔, 产品既可面向当地,又可面向全国,甚至面向毗邻国家。
新疆对外贸易SWOT分析 篇4
一、SWOT模型概述
SWOT模型分析法, 又称态势分析法, 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 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考虑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 进行系统评价和概括, 分析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进而探寻未来发展方向。SWOT分析法作为分析工具, 以战略管理的研究结果帮助加快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的决策主体———政府制定更好的发展策略, 在实践方面以期为加快新疆对外贸易战略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同时为我国其他地区加快对外贸易提供方法指引。
二、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的新疆对外贸易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 (strengths)
1、新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的腹部地区, 边境线长达5, 600多千米, 与8个国家毗邻, 是我国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 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边境贸易区, 目前全区已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1个。新疆在地理位置上与中亚市场相邻, 与我国在中亚等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韩国等国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新疆作为欧亚大陆的重要通商要道, 正孕育着无限商机, 新疆独特的地理优势对于新疆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契机, 发展新疆对外贸易有着重要的意义。
2、广阔的交通网为新疆对外贸易提供了支持。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 新疆交通运输事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新疆与内地相连的铁路正在抓紧建设中, 同时新疆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双边和多边运输协定落实, 开通直达出入境汽车客货运输线路107条, 占全国陆路出入境客货线路的44.7%, 国际道路运输企业发展到78家, 国际道路运输车辆增至6, 082辆。在铁路网修建上, 中吉乌铁路正在推进建设中, 中国和中亚、南亚之间的输油管道和通信电缆铺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 以沿边地区为节点, 以边境口岸为前沿, 国际道路运输已经呈现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多元化立体发展格局。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正在加快沿边开放并加快发展至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立体交通, 充分发挥其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
3、新疆与中亚国家具有相近的民俗文化。
新疆与中亚国家具有共同的伊斯兰文化背景, 造就了新疆与周边国家相近的民族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 这些体现了新疆同中亚山水相连、文化相亲的纽带关系。新疆必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重要“支点”, 这些正是新疆发展自身民族经济文化及边境贸易的独有优势。
(二) 劣势分析 (weakness)
1、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尚不完备。
目前, 新疆共有一类口岸17个, 二类口岸11个。由于新疆大多数口岸仅为客货进出通道, 仅为通关提供服务, 基础设施功能单一。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 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口岸各类基础设施陈旧老化, 货场、仓储物流、通道、停车场、加工包装、通讯网络信息等口岸基础设施整体条件仍处于较低水平。进出口货物主要集中在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和乌鲁木齐机场, 其他口岸进出口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贸易结构不合理。
多年来, 新疆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虽然出口产品中产成品逐渐增加, 但是品种单一, 主要是服装、百货用品、番茄酱、家电等。出口的产品大多来源于中国内地, 且属于低附加值产品。进口主要为铁矿砂、机电产品和棉花, 粮食进口倍增。
3、新疆对外贸易企业竞争力不强。
长期以来, 新疆边境贸易呈粗放型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作为新疆边境贸易的经营主体边贸企业大多规模较小, 经营分散, 自营业务种类较少, 盈利能力不强。特别是边贸企业经营方式相似度高, 多为旅购代理, 造成边贸企业之间竞相降低代理费, 内耗严重、效益下降。
(三) 机会分析 (opportunity)
1、国家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 中央对西部地区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 不断促进其对外贸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国务院3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重点面向中亚扩大对外开放, 要大力发展面向中亚的外向型产业, 完善边境贸易政策, 推进双边或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 形成西部陆上开放和东部沿海开放并进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 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将成为中国扩大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 承担着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任务, 这为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中亚各国合作意愿强烈。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世界各国都在寻求与中国加强合作。中亚国家转型二十多年来, 虽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面临不少困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拟实现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 为中亚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贸易额、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加强与外界国家之间合作等方面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吸引了中亚国家积极投身参与。
3、新疆与中亚各国经济存在互补性。
新疆的出口产品中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是农业初级产品、纺织品、服装类产品、日用消费品、传统大宗商品等, 而中亚等国家则是以出口资源类产品为主, 因此新疆与中亚国家在产品结构、生产技术上形成了优势互补。新疆与中亚国家在经济和产业上的互补性, 是中亚国家与新疆进行边境贸易合作的天然条件。为了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新疆要抓住这一互补性带来的发展机遇, 促进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四) 威胁分析 (threats)
1、部分沿线国家民众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疑虑。
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国情不同、诉求不同, 因此他们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认知不同。基于中国的大国经济优势, 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民众认为, 与中国进行双边经济合作中国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 并且随着不断加大引入中国投资, 意味着涌入大量中国劳动移民与廉价商品, 这将会对当地的就业和商业发展造成冲击。基于这种认知, 他们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否是中国企图扩大在该地区影响力存有疑虑, 部分沿线中亚国家的疑虑有可能会影响他们与新疆的边境贸易往来。
2、在中亚市场国际竞争激烈。
随着周边国家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欧美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向中亚市场出口一些先进的制成品, 经新疆口岸出口的我国工业制成品因科技含量不高而在中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另外, 中亚各国的工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市场被当地的高质量制成品挤占。
3、部分中亚国家社会经济环境复杂。
部分中亚国家社会环境复杂, 口岸管理不够规范, 政府对相关事务的管理不健全, 并且出于国民安全的考虑常常使得新疆出口企业和产品在中亚市场遭受不公平待遇, 不仅如此, 在中亚国家从业的中国外贸工作人员也常常受到偏见。
三、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表1)
(一) 抓住机会发挥优势的SO战略。
抓住国家政策支持、中亚国家合作意愿强烈契机, 充分发挥新疆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文化优势, 发挥新疆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提高自主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提高新疆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 抓住机会弥补劣势的WO战略。
目前, 新疆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需求, 发展和深化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双边经济合作将面临着较高的交易成本, 新疆必须加快完善口岸建设, 降低交易成本。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 抓住国家政策支持契机, 积极推动新疆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为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新疆需要对中亚市场进行重新定位, 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发挥自身自然资源优势, 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使口岸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抓住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 进一步提高新疆优势商品的生产水平和质量, 不断提高新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三) 发挥优势应对威胁的ST战略。
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沟通与协调, 使其充分理解中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为了互利共赢, 而不是拓展在中亚的影响力, 消除其对中国战略的误解。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借助文化优势, 积极与中亚国家沟通, 改善中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 使其认识到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促进贸易往来是互利互惠、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 规避威胁弥补劣势的WT战略。
引导新疆本地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逐渐扩大技术交流和对外业务合作, 不断提高国内出口企业的生产技术与企业管理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 不断优化自身的对外贸易结构。同时, 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交流, 使中亚人民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以及双边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获利, 以打消对中国对外贸易工作者的偏见及疑虑。
摘要:新疆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边境省份,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是我国通往中亚以及欧洲的门户和纽带。本文基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 运用SWOT矩阵对新疆对外贸易进行分析, 以便为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战略方向。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对外贸易,SWOT
参考文献
[1]袁小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 2013.
[2]高庆.新疆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研究[D].石河子大学, 2013.
[3]方岳.新疆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D].新疆财经大学, 2012.
新疆对外贸易分析论文 篇5
新经贸技改[2008]606号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版)》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经贸委、财政局,各地州市经贸委(经委)、财政局:
为全面推进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促进自治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自治区经贸委、财政厅对《自治区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新经贸技字[1998]114号)进行修订,现将修订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治区经贸委自治区财政厅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日 主题词:技术改造 资金 管理办法 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 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合理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和企业资金投向,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促进自治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技改资金)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专项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自治区经贸委、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对项目和资金进行管理、监督,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执行情况报告。
自治区经贸委会同自治区财政厅确定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使用范围,负责提出项目及资金计划方案,与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审核后下达自治区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计划,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自治区财政厅负责技改资金的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自治区经贸委共同审核项目资金计划方案,负责对技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技改资金项目是指符合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有利于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自治区各类所有制形式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包括:
(一)用
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项目;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
(三)促进优势资源转换、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的项目;
(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节能、综合利用项目;
(五)其它需要支持的项目。
第二章资金使用方式
第四条 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式:主要用于支持项目的贷款贴息补助、投资项目的补助、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费补助和资本金投入。
第五条 贷款贴息补助资金
l、使用范围:以银行贷款为主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2、项目贴息标准:综合项目承担企业到位资金额、同期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利率、贴息期限1-2年等因素,确定项目贴息额度。
第六条 投资补助资金
1、使用范围: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的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2、投资补助标准:根据企业投资额度、到位资金额,参考同期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利率等因素,确定项目投资补助额度。
第七条 前期费补助资金
l、使用范围:国家或自治区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勘察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等工作。
2、补助标准:综合项目所属产业发展方向、前期工作难度、投资大小和建设期限等因素确定补助金额。
第八条 资本金投入
经自治区政府批准,确需资本金投入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第三章项目的申报、审核和计划下达
第九条 自治区经贸委依据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于每年12月提出下自治区技改资金支持的重点,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向社会发布。分批通知各地上报技改资金项目。
第十条 企业按隶属关系向当地经贸委、财政局申报。各地州经贸委会同当地财政部门对本地区项目审核后,联合行文报自治区经贸委、财政厅。无主管部门的自治区级企业可直接报自治区经贸委、财政厅。
第十一条 自治区经贸委负责对各地州上报项目进行汇总提出项目资金计划方案,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审核后,下达技改资金计划。
申请技改资金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新疆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财务机构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和纳税信用良
好。
3、按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企业财务信息。第十二条 技改资金项目的申报材料包括:
1、书面申请报告。包括项目或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申请技改资金的理由。
2、项目核准、备案文件。
3、项目建设资金到位的有关凭证。
4、其它具体要求材料。
第十三条 申请技改资金支持项目的企业,应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必须办理项目核准或备案等许可手续,依法对土建工程、设备采购等按程序进行招投标。
第四章技改资金的拨付
第十四条 依据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经贸委共同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理。
第五章项目及资金的管理
第十五条 自治区经贸委根据项目所属行业及投资管理权限对项目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实行分级监督和管理。自治区财政厅负责对技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十六条 各地经贸、财政部门每年4月底前将本地区
上每个项目实施进度、取得效果和资金使用情况报自治区经贸委、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将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进行实地抽查。
第六章附则
新疆对外贸易分析论文 篇6
一、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现状
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自1992年哈萨克斯坦与我国建交以来,新疆依托地缘优势和国家优惠政策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 在哈萨克斯坦对我国的贸易中,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额占到70%以上,到2011年,哈萨克斯坦已连续18年成为新疆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哈萨克斯坦与新疆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05.97亿美元,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占新疆对外贸易的46.4%, 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2004年以来,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的贸易一直保持增长势头,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额陡然下降,2010年以来哈萨克斯坦经济逐步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步入复苏轨道,对外贸易快速回升,基本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2011年中亚五国与新疆贸易额达169.8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其中哈萨克斯坦与新疆贸易额占62.4%; 2011年新疆对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占新疆对外贸易额的75%,其中对哈贸易占新疆对外贸易额的70%,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正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由于哈萨克斯坦与新疆一直以来采用易货贸易、旅购贸易、边境小额贸易、边境互市等贸易方式,这些贸易方式并不属于正规国际贸易中通行的贸易方式,就目前新哈贸易规模来讲,这些松散、落后的贸易方式已不适应且会导致贸易行为不规范、贸易秩序混乱;在这种贸易方式下双方政府制定的相关贸易政策也必定会呈现出短期性、不稳定性的特点, 尤其是俄白哈关税同盟成立以来,要求成员方规范贸易行为,哈萨克斯坦作为新疆的主要贸易伙伴必须规范贸易行为,抓住机会、减少冲击。因此,评价双边贸易行为并提出规范贸易行为的对策建议是持续、稳定双边贸易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哈萨克斯坦与新疆贸易中的不规范行为及评价
(一)贸易政策规定与执行问题
自1992年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主张改革开放,各种立法纷纷出台,相应的执法机构也已建立。但由于市场法规秩序发育较晚,对法律法规认识水平差异较大,遵法、守法、执法仍然是当前哈萨克斯坦法规管理中薄弱的一环。
伴随入世计划的启动,哈萨克斯坦非常重视贸易政策的法规化,但现阶段仍然缺乏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规范相一致的贸易政策法规,现行贸易政策的短期行为普遍、变动频繁、无法预见。例如:哈萨克斯坦进口关税税率通常每年调整一次,对个别贸易商品随意加收临时关税,不定期的进行贸易税费的调整。2009年11月对2008年6月的《关于对进出口商品实行许可制》决议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新决议自2010年1月起开始生效。受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海关关税配额机制的影响,哈萨克斯坦大幅调整贸易政策,如2011年在2010年 4000美元/车的关税基础上又增收1500美元左右,农产品关税调整幅度最大,以番茄为例,2010年还是400美元/吨,2011年高达600美元/吨。2011年5月开始,哈萨克斯坦为治理“灰色清关”问题,除了大幅提高关税,还开展大规模关税检查活动,设置苛刻的货运限重条件,突然改变以往包车包税通关做法,要求对进口货物通关征税时按品种进行分类,分别按不同商品税率缴税,由于哈方相关人力严重不足,大大影响了通关业务办理,对边境贸易混装货物出口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大量中小商贸企业和托运公司蒙受损失;目前,哈方海关执行近乎苛刻的《中哈双边国际汽车运输协议》,对于原协议规定的总车限重55吨,单方面更改为限重38吨,超出限重0.1吨,整车货物就会按退运处理,哈方道路运输部门也将签发的货车运输许可证由原来的150美元/份上调为600美元/份;
在货币政策方面频繁的汇率调整,使新疆对哈贸易企业几乎失去了对坚戈的信心。2008年,哈萨克斯坦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政府突然减少放贷规模,进出口贸易商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导致哈萨克斯坦进口商支付能力大大下降,新疆外贸出口大幅下降,来新疆的哈萨克斯坦贸易商数量较之前减少。
我国现行的对哈贸易政策主要是针对双边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相关贸易政策变动频繁,一般1-3年内就调整一次,优惠政策也有短期化的特点。如进口税收减半政策是边境贸易各项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家不断调整边境贸易进口税收范围和减少优惠幅度,先后取消了钢材、成品油、非合金铝锭、精矿、铜材、锌等边贸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减半计征优惠政策,再加上优惠政策在实际业务中可操作性不强,不能落实到位。边境贸易政策的不稳定,导致边贸企业注重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多,进出口商难以制定边贸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影响着边境贸易的长远发展。
(二)通关、检验检疫的不规范行为
哈萨克斯坦在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撤销方面与我国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高关税、非关税壁垒相当普遍而且主要是针对中国。哈萨克斯坦对从我国进口的大宗商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等进口税率均在10%以上而且征税方法不规范,哈萨克斯坦的关税有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三种形式,海关在征收时往往并不按规定,而是按高的征收方式计征,使企业纳税的金额高于预期。另外,哈萨克斯坦已对本国有色金属和废钢材的出口,提高了5%-10%的出口关税,并实行严格的许可证管理,大幅度提高出口成本价,无形中增大了我国出口的成本。2009年11月俄白哈关税同盟签署《海关法典》的协定,2010年7月6日全员运行,最直接的表现是哈萨克斯坦平均关税水平由6.2%提高至10.6%。2011年7月21日俄白哈关税同盟委员会还通过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进口商品征收保护性关税的决定。
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在海关程序、监管环境,包括报关单证、海关印章标识方面还缺乏相互认可,不断地协调造成工作重复、通关效率低下。例如,哈萨克斯坦海关要求,进口商采用单据复印件或传真件报关时,必须经过公证并向哈海关致函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通关时,企业必须向哈海关提供中央银行用以监督贸易过程中资金使用情况而出具的“交易护照”,否则不予放行。除此之外,哈海关繁琐、不合理的单证要求增加了通关成本和风险,对进口货物通关造成了实质性障碍。
检验检疫方面哈萨克斯坦执行国际标准的程度很低,其检验检疫制度制定和变更透明度很低,检验检疫程序复杂,我国企业很难获得哈萨克斯坦检验检疫标准和程序方面的信息, 如我国检验检疫单证要求6份,哈萨克斯坦对检验单证要求多而且复杂。哈海关法明确规定,只有在三种情况下,进口货物才需提供进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但哈海关在通关过程中经常要求不属于这三种情况的进口货物提供原产地证明,否则按照哈萨克斯坦法定税率的两倍征收进口关税。除此之外哈萨克斯坦还对部分进口商品制定了特别检测规定,部分进口商品必须通过哈萨克斯坦标准化、度量衡和检测中心进行的国家安全检测,以确认进口商品对人体健康、财产及生态环境是否有害。我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的机电产品如洗衣机、冰箱、照明设备、食品加工设备等都必须接受哈萨克斯坦技术调控及计量委员会的检验。这一规定既增加了企业的检验费用,又给企业带来极大不便。
长期以来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通关做法不符合国际规则使灰色清关盛行,增大了中哈贸易的交易风险和成本。新疆70%的商品是以旅游购物的形式出口,多数商品的托运形式以混装为主,由于报关、托运手续繁琐,各口岸没有规范化的清关公司,外贸企业无法正常办理每项货物的申报手续,通关中不得不选择包车包税的做法,商品到达哈萨克斯坦后无法提供合法有效的手续,大多按走私或被征收惩罚性关税。在旅购贸易方式下,虽然完成了出口程序,但由于行为的不规范,一旦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是不能索赔的;而哈方进口也不是按正规贸易报关,他们采取包税报关有很大的随意性,将此种贸易统计为非正规贸易。目前,内地及新疆中、小外贸企业对哈出口商品混装通关是否可行并不明确,也不了解对方执行的通关政策,无论企业还是其他贸易辅助部门只看到分类报关费用高,没有意识到规范报关会在降低风险、成本、鼓励出口附加值高的商品、规避假冒伪劣商品出口中的作用。
(三)贸易术语的选用不符合国际惯例
正规的国际贸易规定佣金1-5%是合理合法的并写在合同里,而现在中哈贸易中佣金多是合同之外的现金交易,贸易企业的许多费用不能进入成本,资金去向无据可查。1992年至今,无论新疆还是内地中、小企业与哈萨克斯坦贸易方式基本采用旅购,进出口贸易中贸易术语90%都选用FOB阿拉山口,除非客户要求用CIF,佣金不在贸易术语中显示、也不反映在合同的其他条款中,这意味着佣金不能进入交易成本。
按照国际商会2000年或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对FOB、CIF的解释,本来适用于水上运输指定的装运港船上、装运港口、装运港船舷,无论是2000版还是2010版《通则》中贸易术语都有十几种之多,但目前大多数新疆与内地外贸企业最常选用的还是FOB、CIF这两种,主要原因只是长期贸易习惯,大部分边贸企业固守传统,不能积极地对贸易术语的选用加以调整,导致风险加大。
在边境贸易中使用FOB贸易术语显然是违背国际惯例的、不规范的,使贸易术语在合同中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其简化交易手续、缩短洽商时间、节约费用及妥善解决贸易争端的作用。
(四)贸易结算方式风险较大
目前,中亚国家中哈萨克斯坦金融市场秩序较稳定,结算体系日趋完善,结算渠道较通畅。我国和哈萨克斯坦的银行已建立直接的结算关系,哈对新疆进出口贸易主要采用的结算方式有两种,即现钞和转汇,多数交易的结算是以现钞结算。这种结算方式蕴含着很大的携钞风险和信用风险,容易引发债务纠纷,最终造成大量美元现钞脱离银行结算体系。哈萨克斯坦与新疆的现汇贸易全部采用的是电汇方式结算,外汇收入全部汇入外贸企业名下;中、小企业现钞结算全部使用美元;哈萨克斯坦贸易商携带入境后直接持有,结算时以外币现钞支付给国内的出口商,部分现钞在市场上兑换成人民币进行支付。这种结算方式已成为中、小、微型民营外贸企业的主要结算方式,约占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结算总量的90%。
像信用证这种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只是在个别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之间,涉及交易时间长、金额大的贸易中使用,在中、小企业之间的贸易结算中几乎不被使用,特别是哈萨克斯坦贸易商一般不愿意接受信用证结算方式。采用预付货款方式结算的我国进口商和采取赊销方式的出口商因哈方失信而损失惨重的事例屡见不鲜。
(五)贸易运作不按国际协议、规则办事
自1992年以来,哈萨克斯坦与我国签署了许多不同层次、种类的双边经贸合作协议,但并未发挥预期的作用,相关协议实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双方企业在贸易中对法规、国际规则、惯例理解和运用不到位。如哈萨克斯坦《关税法》规定,哈萨克斯坦海关对进口产品的价格实施“海关审计”,如果审计结果高于申报价格,哈海关将对进口商处以罚款。但是,自2002年10月起,这一工作完全由哈萨克斯坦授权的私人机构承担,这些私人机构在审计过程中通常以国际价格为基础确定进口产品的海关价值,导致大约20%通关货物的价值被高估。
根据哈萨克斯坦法院对进口商申诉的裁定,哈海关根据审计结果所做的处罚中,85%都是错误的,但是,目前哈海关仍然没有就上述措施做出任何改变。哈萨克斯坦海关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与WTO《海关估价协议》不一致的地方,哈财政部第402号命令对部分进口产品规定报关条件价格,如果报关单上列出的价格水平低于条件价格,一律采用条件价格作为海关征税基础。这种估价方法完全违反了哈萨克斯坦《关税法》关于海关估价的规定,与WTO规定的海关估价原则不符,对进口产品造成了不合理负担。哈萨克斯坦《海关事务法》还明确规定,只有三种情况下进口货物才需提供进口货物的原产地证明,但哈海关在通关过程中经常要求不属于这三种情况的进口货物提供原产地证明,否则按照哈萨克斯坦法定税率的两倍征收进口关税。这种随意的、无视本国法规和国际规则的贸易习惯,不但使双边经贸协议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还增加了双方企业的贸易风险。
三、规范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行为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双边贸易政策、协议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我国与哈萨克斯坦自建交以来已签订的经贸合作协定为双边经贸合作的运行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合作机会和环境,从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进程来看,地方政府在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疆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同哈萨克斯坦政府间具有针对性的贸易协商、交流,为国家制定高层次双边协议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新疆政府应分阶段、分步骤针对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现状调整地方贸易政策,使国家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签订的协议更加适用、有效,以减少双边贸易的风险和交易成本,切实解决和消除双边贸易摩擦和障碍。
我国政府也应加快出台推动双边经贸合作配套性强的措施,坚持符合国际法规、国际惯例以及稳定的政策法规,为促进双边贸易行为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规范奠定政策基础。
(二)加强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在贸易运作中的作用
就目前中哈贸易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我国内地企业还是新疆本地企业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贸易必定会从简单的互市贸易、小额贸易、易货贸易向规模化、专业化的大宗国际贸易转变,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及贸易辅助部门,必须改变以往与国际规则、惯例相悖的贸易习惯和做法,自觉规范贸易行为。
新疆外贸企业及贸易辅助部门应该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国际贸易惯例、相关的贸易协议;政府应该通过政策约束和资金投入扶持新疆从事对哈贸易的大型企业,要求这些大型企业率先按照国际规则、惯例规范贸易行为,从而带动中、小企业贸易行为符合国际规范。
(三)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
在哈萨克斯坦与新疆贸易中人民币结算还没被广泛接受,从贸易各方便利及安全的角度出发,政府应该推动银行本币结算服务,使人民币尽早承担边贸支付和结算货币的职能,不要只局限于通过美元现钞、个人储蓄账户或地摊银行等非规范的渠道。
建议我国政府从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实际出发, 进一步加强同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沟通和联系, 除了开办中、哈之间的账户行或代理行业务外,应该尽快建立人民币境外结算系统, 争取使美元、人民币、卢布或坚戈直接通汇, 进而解决困扰中哈贸易多年的大量现钞结算等问题。中国银行新疆分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更加主动、积极地为中小企业办理进出口押汇、定期结汇、票据贴现、信用证抵押放款等多种融资业务。
(四)加强双边贸易辅助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交流
要想规范外贸企业行为使其贸易持续、稳定发展,贸易辅助部门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完善和规范海关、商检、银行、保险、运输等贸易辅助部门的信息提供及履约服务功能,为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新疆企业的贸易运行环境。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外贸易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强化各辅助部门的网站建设,为边贸企业提供更全面的贸易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疆分局课题组. 促进新疆边境小额贸易外汇管理工作的思考[ J] . 新疆金融, 2006( 4).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 J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张丽君,王玉芬编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边境贸易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9.
新疆对外贸易分析论文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进出口额从1978年2346万美元增加到2012年2517075万美元。尽管新疆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同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但新疆积极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 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尽管关于新疆外商直接投资和新疆对外贸易的研究有一些, 但对新疆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却不多, 主要是因为新疆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较少, 集中在对中亚五国进行资源开采和初级制成品方面, 对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影响较小, 随着新丝绸经济带的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新疆对外直接投资将对进出口贸易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新疆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无疑将对新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证分析
(一) 变量与样本数据选取
本文所使用的样本数据是2001—2012年新疆对外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额。数据来源于2001—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 其中FDI代表新疆对外直接投资额, EX代表对外贸易出口额, M代表进口额。
(二)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对数据取自然对数并不改变协整关系并可以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 所以在文中分别对FDI、EX、M取自然对数, 分别用ln EX、ln FDI、和ln M来表示。并且C.J.Granger和Newbold经过多次的模拟分析, 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之间经常会发生伪回归的现象从而导致结论失败, 在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之前, 首先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的检验, 来判断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注:表中ADF检验采用Eviews6.0软件计算, 其中 (C, T, K) 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所包含的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D表示差分因子, Dln FDI表示ln FDI的一阶差分, Dln M表示ln M的一阶差分。
由表1可知, ln FDI在10%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平稳性检验, 表明这个变量是平稳时间序列变量, 即零阶单整。Ln EX和ln M都没有通过平稳性检验, 但是其一阶差分在5%显著性水平下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 表明这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 即一阶单整。
综上所述, ln FDI、Ln EX和ln M都是一阶单整的, 根据协整理论, 对于通过平稳性检验且为同阶整序列来说, 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分析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三) 协整检验
通过分析得出, Ln EX和ln M作为单独序列是非平稳的, 但是Engle和Granger指出非平稳序列直接的线性组合也可能是平稳的, 如果这样一种平稳的线性组合存在, 这些非平稳序列之间被认为具有协整关系。本文主要对回归残差进行ADF检验, 从而验证ln FDI和Ln EX之间的协整关系。
1. ln FDI和Ln EX的协整检验
建立ln FDI和Ln EX的回归模型:
对残差α进行单位根检验, 其结果见表2:
检验结果表明, 模型 (1) 的残差序列在1%显著水平下, 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 因此残差序列稳定, 这说明lnFDI和ln E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2. ln FDI和ln M的协整检验
建立ln FDI和ln M之间的回归模型:
对残差序列μ进行单位根检验, 来检验其平稳性, 检验结果见表3:
检验结果表明, 模型 (2) 的残差序列通过了1%显著水平下的平稳性检验, 因此可以说明ln FDI和ln EX之间不存在伪回归现象, 它们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四)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是上述协整分析的一个延伸。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 这种稳定关系是在短期动态的不断调整中得到的, 当这种偏离均衡的现象出现时, 往往要通过误差的修正使变量重新回到均衡状态, 误差修正模型是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型。
1. 建立ln FDI和ln EX的回归方程的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上述的估计得出了ln FDI和ln EX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α=ln EX-0.517ln FDI-8.898, 令误差修正项ecmt=α,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估计得到。
在修正模型 (3) 中, 修正模型项ecmt-1的系数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和方向。系数的绝对值|-0.630|=0.630, 说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 将以0.630调整力度将非均衡调整到均衡状态。误差修正项的系数是负数, 说明协整关系对EX的增长起到了反向修正, 当超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均衡约束时, 误差修正作用降低了当期的EX。此外误差修正项的t值比较高, 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出口之间存在短期的稳定关系。
2. 建立ln FDI和ln EX的回归方程的修正模型
通过模型 (2) 可以估计得出ln FDI和ln M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μ=ln M-0.605ln FDI-7602, 令修正误差项ecmt=μ,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估计可得到。
在模型 (4) 中, 修正模型项ecmt-1的-0.606=0.606, 故当短期偏离长期均衡时, 将以0.606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同样协整关系对M的增长起到了反向修正, 并且在短期内, 新疆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口也有稳定关系。
三、实证分析结论
(一) 新疆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关系
从长期关系来看, FDI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 新疆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 每增加1%的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将增加0.517%, 这说明两者在长期存在着互补关系。因为新疆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中亚五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建筑建材上, 又由于中亚五国的基础设施和相关的开采设施比较落后, 对外直接投资导致了零部件、大型设备等出口的增加。从短期关系来看, 新疆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在短期内存在着均衡关系, 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也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新疆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规模比较小, 主要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主, 所以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较小, 且由于新疆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导致在短期内由非平衡状态调整到平衡状态还比较慢。
(二) 新疆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口之间的关系
从长期来看, 新疆对外直接投资 (FDI) 与进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新疆的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 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进口将增加0.605%。这主要是因为新疆的对外投资战略所导致的, 新疆毗邻中亚五国, 中亚五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是开采技术和设备并不发达, 新疆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开采技术和设备优势, 在中亚五国开采资源, 然后进口到国内以弥补我国自然资源的需求, 这无疑促进了新疆的进口。从短期关系来看, 新疆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也存在一种短期的均衡关系, 但相比之下, 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口的短期调整作用更强。
四、促进新疆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政府应重视新疆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 制定相应扶持政策, 鼓励新疆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切实提高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从而拉动新疆进出口贸易增长, 促进经济发展。
(一) 引导和鼓励企业拓宽投资国别和投资领域
引导对外直接投资向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拓展, 以避免新疆的对外直接投资过度集中在中亚地区, 这样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避免对外直接投资的权益受损, 同时也可以避免新疆企业在中亚地区出现恶性竞争。此外, 新疆还应该支持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 而不仅仅局限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弥补新疆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缺陷, 使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法规, 简化审批程序, 加强事后监管, 使新疆对外直接投资做到有法可依。二是与相关国家建立信息联络机制, 及时发布有关投资方面的信息, 使企业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抓住对外投资的机遇。三是建立相关风险防控系统, 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风险分析, 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帮助企业有效防范和规避风险。
(三) 企业应合理规划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应在对企业自身优势、外部竞争优势、区位优势综合权衡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没有涉足过的行业要谨慎进行投资。在选择投资区域时, 要进行实地考察, 充分了解东道国的基础设施、运输条件、政治环境等情况, 从而保证企业的顺利投资。新疆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亚五国, 这些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政局不稳, 投资环境较差。此外五国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企业必须考虑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本, 这就提高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门槛, 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必须充分评估投资的收益和成本, 做好可行性研究。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建立, 新疆对外投资将对进出口贸易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新疆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对新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新疆2001—2012年相关数据, 在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显示:新疆对外直接投资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对进出口贸易都具有促进作用, 两者之间呈互补关系。并提出引导和鼓励新疆企业跨地区和跨行业发展;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应合理规划投资, 以促进新疆对外直接投资。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协整分析
参考文献
[1]王长义.基于VAR模型的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5) :8-14.
[2]何莉.中国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J].才智, 2013 (5) :23-24.
[3]张春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学术交流, 2012 (7) :85-88.
[4]胡昭玲, 宋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经济经纬, 2012 (3) :65-69.
[5]张纪凤, 黄萍.替代出口还是促进出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3 (3) :95-103.
[6]李良新.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经济为例[J].中国商贸, 2011 (31) :240-241.
新疆发展加工贸易优劣势分析 篇8
一、劳动力要素优劣势分析
(一) 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廉是新疆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之一。
新疆正处于发展建设时期, 劳动力数量自1980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新疆总人口数量由1, 283.2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 095.19万人, 年均增长2.34%。劳动年龄人口 (16~65岁) 年均增长4%。新疆21世纪前20年,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年龄人口仍将保持着继续增加的趋势, 新增劳动力数量变化比较平稳。供给对就业产生的压力仍将处于上升态势。随着开放性经济的深化, 新疆劳动力市场的开放程度更大, 未来劳动力市场新增的劳动力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 来自劳动年龄人口的自然增长。“十五”期间, 由于第三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开始逐步进入劳动年龄, 新疆劳动力资源呈持续上升趋势。第二, 技术进步带来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在农业和企业劳动力人口方面。随着新疆农业科学技术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技术装备的改进、科学的管理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节省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第三, 高校毕业生持续进入劳动力市场。一方面自高校扩招以来, 新疆大学生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新疆职业教育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每年以6%的增速进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劳动力市场。第四, 离退休人员成为劳动力供给队伍中一支不应忽视的力量。目前, 新疆老年人口达到171万多人, 并以每年4.36%的速度增长, 高出全国平均增长速度1.36个百分点;另外, 新疆劳动力相对内地沿海地区成本比较低廉。
(二) 新疆劳动力市场质量发展前景较好。
新疆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分为小学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和本科以上。近几年, 国家越来越注重西部建设, 加大了对西部教育事业的投入, 1996年新疆教育经费仅为435, 879.0万元, 2006年较1996相比增长了3.52倍, 达到1, 532, 702.9万元。在国家、新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投资下, 新疆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有较大提高, 新疆各大高校、职业技校为新疆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且具有一定技术的人才, 2007年普通本科、专科毕业生分别为23, 376人、22, 752人。新疆小学及小学以下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构成持续减少, 初中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也有所下降。本科教育程度劳动力的比重大幅提高, 是新疆劳动力市场上新增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加工贸易主要面对的是国外市场, 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高, 而加工产品的质量不仅取决于产品的设计, 产品的生产技能也很重要, 因而需要熟练的工人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如商务部在东莞调查显示, 外资、台资进行电脑主机板的装配组装, 基本都是高中毕业的女孩, 这些员工具有相当的文化程度, 因此极易成为熟练的劳动力, 保证了加工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新疆这个少数民族聚集区, 就更需要提高劳动力市场质量, 培养具有高中文化以上的熟练工人和技工, 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级技师。在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劳动力市场总体就业高峰重叠的大好时期, 高级技能人才在未来新疆劳动力市场上所占的比重较低, 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二、土地要素优劣势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土地要素中的资源要素的优劣势。首先, 新疆水能资源丰富, 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340条, 总蕴藏量为3, 355.45万千瓦, 占全国的4.96%, 可能开发的总装机容量为853.51万千瓦;其次, 新疆矿产种类多, 配套程度高, 资源量大, 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截至1997年, 新疆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 已探明储量的矿种68种, 总潜在价值超过6万亿元。全区已探明的616个矿区中, 规模属大型的75个, 中型的169个, 小型的372个。在探明储量中, 居全国首位的有5种, 居全国前十位的有41种。一些重要矿产质量较好, 富矿比例较高, 如煤、铬、蛭石、铁、铜、镍、膨润土、石灰石等, 并拥有新疆软玉、钠硝石、皂石、水硝碱镁钒、蛋白石等一部分特色矿产。虽然有资源丰富的优势, 但是地质勘查程度低, 部分资源保护程度低。资源远景潜力大的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石灰岩、铜、镍、黄金、铬、铅锌、铍、锂、石棉等。巨大的资源优势能为各个行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这是很多省份所没有的优势, 就地取材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流通费用, 降低成本。但是, 新疆的深加工行业和资源的利用率都是比较低的, 因此提高产业在深加工和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含量等方面的空间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对外加工贸易是发展新疆加工业的深度、质量、科技含量的必要途径, 把外商的科学技术引进来, 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去, 这个也是加快新疆经济发展, 扩大新疆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三、资本要素优劣势分析
资本包括资本货物 (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和原材料等) 和金融资产 (股票、债券和借款等) 。本文主要探讨资本货物。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见中从20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家针对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措施, 其中包括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放宽利用外资有关条件、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推进地区协作等诸多方面良好投资环境。加工贸易企业在新疆进行加工贸易的机器设备、厂房建筑、原材料进口等方面都享受各项优惠政策。但是, 从目前加工贸易企业的数量上看, 1999年在海关注册的加工企业数为58个, 2000年注册的加工企业数为39个, 2001年注册的加工企业数为32个;至2009年, 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为6个, 呈严重下降趋势。不少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的注册资本是以负债的形式取得的, 扩大经营规模缺乏资金, 流动资金靠银行贷款, 资产负债率较高, 个别企业平时资产负债率在50%~60%, 特殊时期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 连年亏损, 所有者权益几乎为零。因此, 加工贸易企业在拥有资本要素优势的前提下要更能利用这些优势才能使新疆的加工贸易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四、技术要素优劣势分析
(一) 新疆的技术要素优势。
经过长期的发展, 新疆以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为依托, 已经形成了一批以石油、冶金、电力、煤炭、纺织、建材、机械为支柱, 以化工、皮革、印刷、食品、塑料制品等为分支的工业体系。在石油加工、棉花加工以及番茄制造等方面已具备良好的技术和设备条件。新疆还有部分优势产品和领先技术。例如, 新疆在开发风能方面具有资源、规模、技术等独特优势。新疆达坂城百里风区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风电场, 技术水平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发电量也居全国第一。此外, 新疆的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国内外冶金行业最先进的各种技术, 新疆的众和铝箔占全国市场的70%之多;其次是在新疆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方面。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农业科学技术工作在动植物良种培育、作物林木栽培、动物饲养、农业季节化和高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农业的发展向科学化前进, 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新疆农业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 新疆加工贸易中技术要素的劣势。
产品附加值较低,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是首要存在的问题。产品附加值低, 对国内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小。近五年, 商品出口以工业原材料、初加工产品为主, 受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影响大, 产品增值较少、附加值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长期以来, 加工贸易稳定的、主要的出口产品是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包装物的番茄酱、氢氧化锂、铝锭、木制家具及为数不多的肠衣、相框、石油产品等, 产品品种单一, 且附加值低。除木制家具外, 大部分产品作为工业原材料出口。由于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变化较快, 对新疆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影响较大;同时缺乏技术创新优势, 自主研制开发能力不足。从发展实际来看, 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是后进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和技术赶超的关键所在, 没有对转移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在此基础上的模仿创新, 东道国通过引进外资达到促进自主技术能力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新疆产业的技术吸收和模仿创新能力距离现实产业发展的要求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在新疆, 技术研发主要由科研院所及高校承担, 而技术应用的主体则是企业, 这种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实使技术进步进展乏力, 因而使之发展缓慢。同时, 新疆加工贸易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时只获得了部分低级技术, 而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都被外国所控制, 如果核心技术一直得不到提高, 所导致的经济后果就是我国加工贸易的利润率越来越低;其次, 研发经费不足是其主要障碍;再次, 机制问题制约技术进步, 市场机制不完善, 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 都制约了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因此, 加工企业缺少自主研发的主动性。
通过对新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分析, 我们发现解决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问题, 其中方式之一就是利用原有要素比较优势, 并且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比较优势, 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对于新疆加工贸易来说, 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是最主要的比较优势, 在此基础上, 我们所应考虑的则是对这一优势的发挥以及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关注资本的灵活运用和产品技术革新的比较优势的加强和培育, 重点建设以区域优势资源为依托、面向中亚市场急需的产业园区, 促进以产业带动贸易、以贸易刺激产业升级的良性产业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润娥.中国发展加工贸易的要素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1.
[2]原帼力.新疆大力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的意义及对策.昌吉学院学报, 2007.4.
新疆对外贸易分析论文 篇9
(一) 地理、自然等要素条件。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 国土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 战略资源丰富, 是我国向西、向中亚开放的重要门户。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 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 是“亚欧大陆桥”及通往中亚的必经之地, 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陆路通道,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陆地边境线长达5, 600多公里, 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 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新疆在地理、自然等要素条件方面对中亚国家优势突出, 是保持新疆对中亚国家外贸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二) 需求条件。
内需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国内需求条件的制约对新疆出口企业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形成负面影响。但从总体来看, 随着新疆经济的迅速发展, 区内消费市场也日益完善, 一方面, 伴随信息、知识的以及进口产品的冲击, 消费者更加成熟, 对产品的甄别能力大大提升, 抓住有限的市场需求, 产品多样性明显加强, 市场结构进一步细分来说, 新疆面临的需求条件呈逐步改善之趋势, 但是由于新疆人口素质、人口规模、收入水平等因素造成新疆市场容量小, 市场需求不足。从国外需求看, 新疆的贸易对象以中亚国家为主, 虽然近年来, 中亚国家市场对新疆产品需求增加, 新疆对中亚国家出口也连年增加, 但是由于中亚国家人口规模、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其需求结构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新疆出口中亚国家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 也就导致新疆对中亚贸易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较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不利于新疆对中亚贸易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发展情况。
相关产业的表现与能力通常能够自然地带动其上、下游产业的创新。近年来, 新疆一直致力于对产业布局的合理安排, 支持优势产业发展, 优势产业逐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 新疆纺织品的出口带动了新疆棉花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疆食品出口带动了新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 新疆化工产品的出口带动了新疆石油开采化工加工业的发展, 陶瓷等建筑材料的出口带动了新疆钢铁建筑材料加工与生产的发展, 家具文化用品的出口带动了新疆木材加工与生产以及造纸业、化工业的发展, 机械电子产品的出口, 钢铁、有色金属开采加工、化工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新疆制成品出口中近60%以上来源于中国内地省份, 对新疆产品出口造成挤占, 较大地制约了新疆工业的发展, 制约了新疆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 再加上新疆工业基础薄弱, 新疆在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上表现出相关支持产业不足。但是从新疆外贸发展本身而言, 内地产业的完善与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 内地产品通过新疆出口到中亚国家, 同样促进了新疆对外贸易整个行业的发展, 对新疆对中亚国家贸易竞争力及对外贸易陆路国际通道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相信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国内外投资的增加, 新疆跨越式经济增长模式战略的实施过程中, 新疆产业结构会出现大幅度的跃升, 在产业支持方面会形成对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更强的互补性和竞争力。
(四) 企业战略、市场结构和竞争。
当前, 新疆对外贸易额的近70%来源于私人企业进出口, 对外贸易竞争环境大大改善, 实现了政企股份制改造, 2010年新疆工业总产值为5766.5亿元, 其中非国有经济5358.97亿元, 占92.93%。建筑业2010年产值9, 694, 741万元, 非公有制经济为7, 087, 946万元, 占73.1%。而且新疆从事国际物流、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为主, 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竞争活力。企业都能够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企业也都能够自主设计自身发展战略。因此, 从新疆市场结构、竞争环境看, 已经具备市场经济的要求, 市场竞争也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竞争。但是新疆的企业缺乏长远经营理念, 企业发展战略缺乏国际化眼光。尤其是新疆进出口企业对中亚国家的出口规模较小, 贸易额小, 科技投入不足, 贸易方式、产品结构都不能够满足对中亚国家出口结构优化及提升竞争力的要求。
(五) 政府与机会。
对外开放30年来, 新疆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这与新疆政府及中央政府合理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从深入研究外贸发展战略到给予指导、咨询, 从出口信贷政策到优惠税收政策, 政府因素在新疆外贸竞争力的提升中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从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再到新疆经济工作会议, 新疆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支持与正确领导, 也离不开新疆自治区政府的努力。机会因素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中也日渐凸显出来, 由于海洋贸易在受国际经济政治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 中国海洋贸易通道受到较多的制约与威胁, 在此情况下, 中央提出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由新疆通往欧亚大陆的陆路通道就显得非常重要, 受到国家的逐渐重视, 也就给新疆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带来了较好的历史机遇。再加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中央对口支援, 也都给新疆带来了良好的对外经贸发展机遇, 随着由印度洋经巴基斯坦进入新疆的运输通道的打开, 向西开放日显重要, 尤其是新疆贸易通道的便捷性与安全性会给新疆对外贸易尤其是对中亚国家贸易发展越来越多的机遇。这一切都将是提升新疆对中亚国家出口竞争力的机遇所在。因此, 新疆对中亚贸易竞争力在政府与机遇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六) 跨国公司商务活动。
新疆一直以来都是跨国公司商务活动较弱的地区,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小, 水平低, 企业赢利能力较差。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计72个, 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企业分别为36个、25个、10个、1个, 金额分别为1.08亿美元、0.58亿美元、0.09亿美元、0.15亿美元。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计55个, 下降23.6%, 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分别为35、16、4, 金额分别为1.43亿美元、0.39亿美元、0.24亿美元。新疆出口产品大多来自内地, 本土出口产品主要是肠衣和纺织品等, 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附加值低。外资企业大多是资源加工企业, 初建时主要基于新疆和内地市场, 大多数企业的最终产品不能出口外销, 没有形成自成体系的外销网络。外商投资以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业为主, 如服装加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项目较少,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机构引进更为滞后。新疆实际利用外资构成也不合理, 国别单一。从利用外资构成情况来看, 新疆外资构成主要以对外借款为主, 外商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为辅。新疆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占投资总额的71.8%, 且多为一般加工工业, 以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 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项目较少;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8.2%, 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第一产业的比重很低, 与新疆为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 从跨国公司商务活动方面看, 新疆对外竞争力尤其是对中亚国家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新疆对中亚国家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分析
整合、集群与创新是竞争优势形成的三大关键词。产业结构不合理使新疆尚未形成真正的集群发展模式。新疆在产业结构布局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化关联度低、波及效应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在第一、二产业中, 公有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地区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分布不均衡, 严重制约着地区产业结构的提升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并最终制约着新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同时,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点状式的分散经营格局, 也制约着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 使新疆尚未形成集群发展模式。企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新疆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低水平重复性建设导致新疆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新疆的企业布局分散、点多线长, 大规模的企业数量较少, 规模效益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企业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成分比重过高, 资本单一, 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基本是纯国有的, 机制不活、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三是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过高、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继续提高和生产的持续增长;四是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受区域限制, 市场信息相对滞后的影响, 产业链较短, 初加工产品多, 成为制约新疆集群发展的瓶颈。高新技术的缺乏阻碍着新疆集群发展进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语言、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原因, 新疆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等诸多方面与内地省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新疆虽然先后诞生过30余个各级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贸易合作区, 但至今保留下来的不到十个。在科学研究方面, 新疆科学研究投入少、研究规模小、技术引进少、消化与创新能力不能较好地连接, 科技与经济结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新疆产业集群的发展。从创新情况来看, 新疆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目前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 在12个西部省区中也仅处于第六位。新疆目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满足其社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综合创新能力全面落后, 亟待加强。所以, 从形成机制看, 新疆对外竞争力不足, 关键由于科技水平落后, 投入不足。
三、结语
通过对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竞争力的理论因素分析, 新疆对中亚的贸易优势主要表现在通道优势与政府和机会方面, 通道优势源于新疆的地理位置, 政府与机会方面是中央对新疆的支持。新疆对中亚贸易经济优势缺乏内生优势, 因此新疆在发展与中亚国家对外贸易时, 应该首先要用好通道优势, 为进出口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力更生加上中央政府的支持, 对新疆进行产业结构改造, 发展与新疆相适应的有竞争力的产业, 而不是简单地将内地产业转移到新疆, 将新疆打造成贸易通道与制造基地融为一体的面向中亚、欧洲的货物流通、商品生产、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区域经济体。
参考文献
[1] .庞玉兰.新疆出口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 2008
[2] .王海燕.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的新机遇[J].大陆桥视野, 2005 (7) , 1
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 篇10
1 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1 新疆农产品的出口规模
随着新疆与周边毗邻国家积极开展经贸合作, 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 成为新疆外贸的新亮点。2001年, 新疆农产品出口额仅为1.936亿美元。至2011年, 新疆农产品出口额就达到9.348亿美元, 十年间新疆农产品出口额累计增加7.412亿美元。同时, 新疆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2001年新疆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21%, 到2011年这一比重上升至1.53%。然而, 新疆农产品出口额占新疆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却在不断地下降。2001年, 新疆农产品出口额占新疆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28.69%。2011年, 已下降到4.83%。虽然新疆农产品出口额在不断上升, 但新疆农产品出口额在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偏低。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2012年) 。
1.2 新疆农产品的出口结构
新疆农产品种类繁多, 其中棉花、粮食及特色瓜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驰名中外, 新疆本土的牛羊肉、牛奶、羊绒及皮革等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声誉。目前, 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以及全国重要的畜牧业、甜菜糖和瓜果生产基地。新疆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林果产品、畜产品、蔬菜、初加工农产品及大宗农产品等五大类。出口的林果主要以梨、苹果、葡萄为主, 葡萄所占比重较大;出口的蔬菜主要以番茄为主;出口的畜产品主要有猪肉、羊肉、牛肉、鸡肉及鸡蛋等;初加工主要以水果和蔬菜初加工产品为主;出口的大宗农产品主要以淀粉和大米为主。2011年, 新疆农产品出口情况, 如图4所示。其中番茄酱、粮食、水果、蔬菜所占比重较大。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2012年) 。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2012年) 。
1.3 新疆农产品出口市场分布
新疆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中亚、俄罗斯、巴基斯坦、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盟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 中亚各国和俄罗斯是新疆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也是新疆农产品出口的传统市场。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原因, 中亚一些国家的农业发展较为落后, 农产品基本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较多依赖进口。所以, 毗邻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及俄罗斯等国成为新疆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2011年, 新疆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占新疆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7.3%、15.3%和6.2%, 三者合计占新疆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8.8%。除此之外, 新疆还有一部分农产品出口到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及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 香梨等部分特色产品甚至进入加拿大农产品市场。2011年, 新疆农产品出口市场分布, 如图5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2012) 、新疆统计年鉴 (2012) 。
2 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
2.1 新疆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 即TC (Trade Competitiveness) 指数, 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其基本公式为TC= (出口-进口) / (出口+进口) , 该指标值均在-1~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 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当该指数为-1时, 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 表示竞争力越薄弱。当该指数为1时, 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 越接近于1, 则表示竞争力越强劲。
本文根据2001~2011年新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 计算得出新疆农产品的TC指数, 具体结果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2012) 、新疆统计年鉴 (2012) 。
从表1可看出, 从2001年到2011年新疆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均大于0, 最低为2001年0.34, 最高为2002年0.83, 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从2003年到2007年, 贸易竞争力指数虽然维持在0.3以上, 但整体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在于新疆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赶不上进口的增长速度。至2008年, 虽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但新疆农产品出口却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 贸易竞争力指数达到了0.66。2010年, 新疆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降至0.28, 竞争优势明显下降。主要原因在于2010年新疆农产品进口额由2009年的1.79亿美元猛增到4.75亿美元, 进口增长速度远高于出口增长速度。2011年, 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29, 竞争优势还在明显下降。
2.2 新疆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或地区某种商品出口值占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 反映一国或一地区某一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该指数是用来衡量竞争力的指数, 用来反应经济体在现有贸易结构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其公式为:
其中, XIJ表示I国或地区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 XI表示I国或地区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 而XWJ表示W国j类商品的出口额, XW表示W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
本文根据新疆2001~2011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同期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 计算得出新疆农产品在我国产品出口中的RCA指数, 具体结果见表2。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2012) 、新疆统计年鉴 (2012) 。
从表2可看出, 新疆农产品出口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体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 但总体开始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说明新疆农产品在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正在日益降低, 出口竞争力正在日益衰退。但由于新疆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具有较强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缘优势, 新疆农产品出口的潜力依然巨大。
3 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问题分析
3.1 农产品出口规模较小, 贸易方式单一
新疆农产品出口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为主, 大多数属于分散经营状态, 贸易水平和层次不高, 企业竞争力不强。由于缺乏高新技术合作和产业合作,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只是进行简单的易货贸易。而且新疆农产品出口主要以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等传统的贸易方式为主, 虽然这两种贸易方式贸易额在新疆总贸易额中所占比重较大, 但与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相比, 相距甚远。
3.2 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在新疆出口的农产品中, 粮食、蔬菜、水果、番茄酱及棉花等原料型的初级产品和低端的制成品所占比重较大, 达到了新疆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0%以上。虽然粮食、蔬菜、棉花及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旺盛, 市场空间很大, 但都只是初级加工产品, 附加值低, 可替代性强, 竞争优势不突出, 波动性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出口较少, 所占比重较小。
3.3 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新疆农产品主要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及俄罗斯等国家, 这几个国家的出口份额占到了新疆农产品出口总额的90%以上。如此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 辐射面窄, 抗风险能力将会非常弱。一旦这些国家农产品进出口政策或需求标准发生变化, 将会给新疆农产品出口带来极大的影响, 导致新疆农产品出口的剧烈波动, 抑制市场的伸缩弹性, 将极不利于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3.4 特色农产品发展薄弱, 品牌意识不强
目前, 新疆已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然而这些区域品牌还都只是一些大众化的初级产品, 产品附加值还较低, 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依然较小, 缺乏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竞争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挥。一些进出口公司在出口农产品时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新疆农产品出口总量增速变缓, 呈现出贸易水平和层次不高的现象。在独特的气候和地质资源条件下, 新疆特色农产品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没能更好的在国内外市场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对市场的占有力。
4 提升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4.1 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 积极调整和优化新疆农业产业结构, 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加快发展具有新疆特色优势农产品深加工, 提高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探索发展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机械化, 加强新疆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 提高加工水平和层次, 延伸产业链, 更好地促进新疆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出口优势。
4.2 开阔分散出口市场, 形成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
政府要通过提供优惠的政策扶持, 积极推动新疆农产品出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加强对国内外各国家各地区农产品信息分析和调查研究, 落实农业信息平台建设, 鼓励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市场, 提高农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以及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份额。打破新疆农产品出口以中亚等周边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格局, 分散出口市场, 分散出口的风险和波动, 努力形成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
4.3 健全农产品出口政策扶持体系, 丰富贸易方式
政府要健全农产品出口政策扶持体系, 积极争取各项农产品发展基金, 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培育农产品出口经营主体, 给予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政策支持。比如, 在关税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 减免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费用, 加快通关速度, 给与“绿色通道”等, 推动新疆农产品大步“走出去”。除此之外, 还要大力丰富和发展除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外的其他贸易方式, 实现农产品贸易方式的多元化。
4.4 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战略, 打造农产品品牌
在全疆规划建设棉花、番茄、特色果品、中药材、花卉、红花及牛羊养殖等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制定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计划, 为特色农产品建立一个长久的营销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平台, 维护好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 注重产品品质和包装设计, 实现品牌的有效传播, 以此提高新疆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摘要: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在探究原因的基础上, 对提高新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新疆
参考文献
[1]秦放鸣.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01) .
[2]聂文元, 李豫新.新疆出口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 2009, (12) .
[3]孙加力.新疆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 .
[4]艾尼瓦尔·斯地克, 瓦哈甫·哈力克.新疆农产品贸易优势比较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 2007.
[5]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新疆对外贸易分析论文 篇11
(一) 对外劳务输出优势
1. 地缘优势
面向中亚国家而言, 新疆对外劳务输出与内地其他省市相比具有先天优势, 即:地缘优势。新疆与中亚各国在历史、文化、宗教、经济、贸易等方面有着紧密的渊源。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新疆形成了在农业生产水平和技术资金等方面对中亚各国的比较优势。同时, 中亚各国在土地资源禀赋上的优势和劳动力方面的短缺, 使新疆向中亚各国输出有技能的农业劳动力具备极大的现实与潜在优势。
2. 援疆项目的协助
2010年, 中央确定北京、天津、上海、广东、辽宁、深圳等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的任务。从此, 新疆有了内地其他省市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疆经济实力在整体上的发展和壮大。新疆也因此具有了在劳务输出方面的增强, 得到了更多劳务输出的机遇, 通过援疆项目的展开, 新疆以此作为“跳板”输出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3. 自身剩余劳动力优势
目前, 新疆农村劳动力逐年在增加, 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据统计, 2011年, 新疆农业人口达1 268.56万人, 占新疆总人口的58.67%;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到301.81万人。这就为新疆劳动力输出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这些剩余的劳动力资源也就成为了劳务输出的对象。因此, 在劳务输出资源方面, 新疆拥有剩余劳动力资源优势条件。
(二) 对外劳务输出劣势
1. 技能水平低
一直以来, 农民习惯了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和养殖模式, 一时难以改变。所以, 在推广先进技术时, 存在一定的难度。农民要么不适应难以接受要么就是排斥。这就直接导致技术水平难以提高。此外, 新疆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 虽然新疆的耕地面积广大, 但是主要还是依靠人力和传统的技术。原因在于先进的技术设备有限, 而且缺少高科技的人才, 对农民科技培训的规模也较小。尤其是南疆的一些偏远、贫困地区, 农业技术水平更是很低。因而导致新疆在技术水平上整体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这是新疆对外劳务输出的一个劣势。技术水平低可能会制约新疆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和规模。
2. 文化水平低
目前, 关于新疆对外劳动力输出人员的文化素质官方数据资料几乎没有, 因此, 只能依据笔者的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新疆对外劳动力输出的人员受教育文化程度较低。通过调查348名劳务输出人员可知, 完全没有文化知识的有2人, 占被调查者总数的0.57%;小学文化程度水平的有10人, 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87%;大多数是初中文化程度, 有279人, 占被调查者总数的80.17%;高中文化程度的有53人, 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5.23%;大专文化程度的有2人, 占被调查者总数的0.57%;本科及以上的人数为2人, 占被调查者总数的0.57%。通过分析了解到目前新疆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文化程度均偏低, 这就间接说明了新疆对外劳务输出的人员主要从事的大都是体力劳动。
二、对外劳务输出的积极效应分析
(一) 经济效应
1. 农牧民收入增加, 提高生活水平
作为“输出品”即劳务者, 他们大多都是农村剩余的农牧民, 他们走出疆外工作, 会从对外劳务输出中得到全方位的收益。这些收益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 还有自身技能的提高、视野的开拓等等。因此, 通过对外劳务输出增加了农民收入, 可以改善劳务者的生活状况, 外出劳务者收入的增加还会带来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外劳务输出, 大多数闲散在家的农牧民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富裕了起来。
2. 增加国民经济收入, 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对外劳务输出不仅仅解决了劳动力剩余问题, 增加了就业机会;而且还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增加国民经济收入, 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2012年2月的调查显示, 预计2012年末就业人员924万人, 比上年净增29万人, 增长2.2%;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58.29万人, 其中, 对外劳务输出人员达到12.96万人。
3. 带动新疆商品主要是原材料的销售
新疆对外劳务输出人员所从事的行业不是单一的, 但是主要是以建筑类为主。根据新疆商务网统计的信息, 2011年, 新疆对外劳务输出工程项目的收入为55 215万元, 较上年同期同比上涨了4.17%。其中, 仅12月的收入就达6 553万元, 同比增长19.3%。因此, 通过进行工程对外劳务的输出, 既可以促进新疆劳动力的输出, 又可以促进新疆当地生产的设备, 主要是原材料的出口。
4. 提高了新疆外向经济竞争力
通过对外劳务输出将新疆劳动力市场与疆外劳动力市场进行对接, 以境外的劳务市场需求为导向, 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 积极进行劳务输出, 解决劳动力资源剩余的问题, 也为新疆的经济做出了一份贡献。因而, 这种对接对新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产生明显的拉动效应, 它不仅会增加劳务者的个人收入, 而且劳务者如果将所得的收入向疆内进行汇款, 使得亲戚朋友的收入增多, 最终可以带动家庭消费, 甚至影响输出地居民的消费方式, 增加消费需求弹性, 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二) 社会效应
1. 增加就业机会, 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对外劳务输出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使国民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据统计, 2011年底, 新疆的失业人口达到27%, 劳动力参与率仅为85%。近年来, 随着“牧民定居”“草畜平衡”等政策的实施, 以及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以及专业化的发展,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2. 提高新疆整体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新疆的劳动力到疆外工作, 可以使这些劳动者更直接地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这有助于提高新疆某个行业的整体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此外, 劳务者在学习期间, 还可以直接地接触到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 掌握了的技术可以为今后引进设备顺利的使用打下基础。对外劳务输出会像其他“商品”输出一样, 带来经济效益。除此之外, 还间接地让劳务者学会了技能、提高了技术水平, 劳务者若是回疆, 一定会带动新疆该行业的技术水平。
3. 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
对外劳务输出表现了新时代农民的新思想。农民们不再局限于“守乡固土”的陈旧观念, 而是解放了思想, 认可了对外劳务输出这种形式。通过对外劳务输出这种形式, 提高了农民这个群体各个方面的素质。以前人们总是认为外出打工会被别人看不起, 所以, 宁愿贫穷也不愿意出去奋斗。因此, 若是有人问起他们在哪里工作, 他们不会承认自己在疆外打工。可是现在却大不相同, 通过自己的努力, 劳务输出者有的还当了“老板”, 在他人面前也会十分乐意告诉自己在疆外打工。这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一种思想的进步, 它为新疆对外劳务输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4. 劳务输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由于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所以社会稳定尤其重要。但长久以来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使用骗人的谎言, 利用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不高, 发动少数坏人闹事, 破坏社会稳定, 企图分裂新疆。通过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 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 这不仅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 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资金, 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状况, 从而增强了农牧民求团结、求稳定的凝聚力, 使社会更加稳定。
三、对外劳务输出的负面效应分析
(一) 劳务输出易导致离婚率升高
劳务者离开家庭、远离家乡, 他们离开的时间大都是中长期的, 长时间的离家使得夫妻双方很少或者很难交流,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感情, 使部分家庭出现了家庭矛盾甚至是婚变。而且外出务工者大多数都是中青年男性, 家庭的主力外出, 留守的都是老人、妻子和子女等弱势群体, 家庭的负担往往就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如果女方不堪重担, 而且这种一方外出、一方留守家庭的局面不改变, 那么婚姻就很难维持下去, 从而导致离婚率升高, 给劳务输出者的家庭稳定带来了冲击。
(二) 劳务输出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不良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因受教育的程度低而不是很高, 况且人为了更好的生存, 大多均会视经济利益为第一位。所以, 不论是没有文化的亦或是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出疆工作, 若是得到了较高的收入, 大都会产生“种地不如打工”的思想, 因而不愿意回家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因此, 就出现了劳务输出造成部分土地因缺少劳动力而被抛荒的现象。这种只看眼前经济利益的行为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是劳务输出产生的最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阳俊雄.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调研世界, 2004, (4) .
【新疆对外贸易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新疆对外贸易08-28
新疆出口贸易分析09-11
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论文06-30
新疆服务业竞争力分析论文06-29
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研究07-21
新疆经济增长波动分析06-03
新疆消费需求现状分析07-25
对外贸易形势分析09-01
新疆油田论文09-27
新疆经济发展现状分析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