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中育人成长(精选9篇)
点滴中育人成长 篇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是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早日成才的重要举措, 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培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艺术类院校应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 按照制度化、规范化、项目化、基地化的思路, 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 拓展学生素质, 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应, 并着力搭建艺术类学生实践育人工作新平台。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机制
领导重视是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深入、广泛开展的基础。为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做好做细,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艺术类院校应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并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组长, 并且由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 积极构建保障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新机制。
要以新形势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要求, 努力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从而使更多的艺术类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要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在深入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管理及课时考评要求的基础之上, 根据自身情况编写《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宝典》作为指导手册, 从源头上保证实践育人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长盛不衰、推陈出新。
二、统筹规划、周密部署, 全力开辟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新渠道
社会实践基地是稳定开展社会实践的基础, 是沟通学校与社会的重要桥梁。艺术类院校应在全省各地的农村、厂矿、企业、军队等地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 并积极探索开辟和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的新渠道。
艺术类院校要按照“有需求、有步骤、有成效”的总体要求, 遵循“内外并举、错落有致”的原则全力开辟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基地。所谓“内外并举”, 即学院在深入挖掘校内实践基地潜力的基础之上, 根据实际需求和自身实力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地开辟社会实践活动新基地, 不盲目求大求全、不单纯向外向远, 确保“开辟一处、发展一处、成熟一处”, 并充分结合艺术类专业特色、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保障社会实践基地切实发挥作用;所谓“错落有致”, 即学院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状况, 有方向、有目标、有层次地开辟形式多样、组织灵活的社会实践基地。
艺术类院校还要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和农村的资源优势并充分结合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 以“互惠共赢”的方式共同建设社会实践基地, 既有利于实现企业增效、地方发展, 又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搭建通过实践活动提高素质、成长成才的平台, 从而实现“掷地有声、为我所用”的建设目标。
三、特色鲜明、成果显著, 认真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形式
(一)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以重大事件和节庆活动为契
机, 认真组织以“爱国、爱校、爱家”为主题的志愿者系列服务活动
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奉献社会的重要载体。艺术类院校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重大事件和节庆活动为契机, 认真组织开展以“爱国、爱校、爱家”为主题的志愿者系列服务活动, 以便引领正确航向, 强化艺术类学生奉献意识。
(二) 以“自立自强”教育为指导, 以养成教育为载体, 充分运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指导学生的勤工助学和成才实践
勤工助学作为德育育人和实践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发挥为学生解困助学的经济功能, 而且有助于培养贫困学子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艺术类院校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校内外勤设立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及的特色助学岗位,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正确意识。
(三) 以美育教育为依托, 以“以赛促学”理念为主旨, 切实引导广大学生参与认识实习和各种专业赛事
认识实习是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必要手段, 也是学生“学以致用、锤拓素质”的有效媒介。以美育教育为依托, 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切实举办了一大批富含特色的认识实习活动, 是充分提高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能力的保障。艺术类院校必须结合自身学生特点鼓励学生参展参赛, 这是以艺术类学生提高水平、完善自我的一项重要途径, 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渠道。
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典型新作用
(一) 树立典型、宣传典型, 深入开展广大学生与社会实践先进典型的近距离交流活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社会实践既是锻炼学生的有效平台, 又是发掘优秀典型的有利时机。艺术类院校要以先进典型感染学生, 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做好社会实践工作。
与此同时, 艺术类院校还结合实践育人工作的实际, 在学校师生中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 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交流活动, 从而在学校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 指导典型、引领典型,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
指导典型成长成才、发挥典型模范带头作用也是引领艺术类院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关节点。要大力指导和引领典型的成长, 并要求各典型切实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和荣誉, 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以形成“以点带面、示范育人”的工作局面。
五、组织有序、注重实效, 努力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社团建设新思路
(一) 制度建设: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监督体系
结合实践育人工作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 艺术类院校必须努力加大学生实践类社团建设的规模和力度。在原有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监管和奖惩条例, 来保障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二) 组织建设:采用专业教师和政治辅导员双重指导模式
组织保障是实践育人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 艺术类院校必须创立专业教师和政治辅导员“双管齐下”, 全员育人、全过程与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模式, 切实发挥教师“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引擎作用, 切实从组织上来加强育人队伍的建设。
(三) 活动建设:理论学习指导实践, 实践活动内化理论
实践育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理论旗帜”的基础和引导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强化“先进理论是实践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和保障”的思想认识成为艺术类院校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的关键, 必须专门成立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研究会, 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
总之, 实践育人工作中, 艺术类院校应当明确工作任务、理顺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工作, 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在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成熟的操作办法, 为培养新型艺术类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点滴中育人成长 篇2
这件事情过去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每每想来,我都感触很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体现在课后的一言一行。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不为自己所注意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在学生内心所扇起的蝴蝶效应是我们所无法估量的。
教师不是普通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担负的责任重大。因此,教师的言行必须更加谨慎。随随便便,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和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唯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甘于平淡、无私奉献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称谓。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甘于平凡;只有平凡,才能无私;只有无私,才能伟大。我们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我们热爱这个职业。有了热爱,我们才能不去计较物质上的得失;有了热爱,我们才能正师德,树师风。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为此,我们必须在知识上不断充电,在工作上认真积累,在生活中深入同学心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从选择教师职业开始,就要具备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被外物所动的胆魄与气概。只有做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才能有所作为。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地充实和满足。
可喜的是,自己非常幸运能够来到这样一个团体。在我的身边,这样的榜样很多。办公室的高老师,学风严谨,工作认真负责;邱老师,幽默风趣,关心同学,感染力强;刘老师,耐心细致,热心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突出……身边这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含义。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广大同学,也影响着我们年轻教师。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标杆。
在叙事中育人 在叙事中成长 篇3
一、叙事德育的双重任务
叙事德育并不是一种单纯通过叙述教育故事或事件来达成育德育人目的的活动。叙事德育的理论和方法虽然根源于叙事教育,但叙事德育的兴起和备受关注,则源于人们针对长期以来德育的低效而进行的思考。因此,叙事德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叙事的问题,而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叙事,有效地破解德育低效的难题,实现科学育人和有效育人的问题。换言之,就是要探讨叙事德育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的特点与规律,使叙事德育更科学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道德内化。而这一过程,要求教育者带着问题和教育意图去叙事;在叙事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分析和审视叙事效果;发现叙事的规律。实质上,这既是教育者进行叙事德育研究的过程,也是促进教育者专业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叙事德育肩负着双重目的和任务,一是进行叙事德育,达成育德育人的目的;二是开展叙事德育研究,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者因而也承担着两种角色:叙事教育者和叙事研究者角色。
(一)在叙事中育人
叙事育人是叙事德育的第一目的和直接任务。作为叙事教育者,在叙事过程中头脑始终要保持德育目的意识:叙事不只是记录事件或讲述故事,叙事的目的和任务是育人——通过叙事育人,在叙事中育人和让叙事来育人。
对德育而言,育人的核心是育德。传统的育德是“传道”——以说理、说教、灌输为主,德育过程被看作简单的道德知识传授与接收,学生只需把道德知识收进“美德袋”——记录在笔记本上和大脑中,就像电脑记忆卡,考试时只需完整提取出来就可以获得高分。道德内化和品德形成过程似乎不需要经过情感感动、体验和感悟的环节。
其实,这是德育的一大误区。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施受”或行为模仿过程,而是一种在有效教育影响作用下的自主建构过程,其实质是“感触—感动—感悟”的道德内化和品德形成的心路历程。因此,以心灵对话、情感体验和情景感悟为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叙述德育,主要任务是育德——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进而实现有效育人的目的。
(二)在叙事中成长
在叙事中成长,是叙事德育的第二个目的。在叙事中成长,一方面是指通过叙事促进学生品德人格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叙事过程中实现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这里侧重于后者。
从叙事过程看,完整的叙事过程包括如下环节:“用心观察”:留意观察生活和积累故事素材;“用笔录像”:记录生活事件和形成教育故事;“共情明理”:用教育情感叙述故事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同理心),产生共情效应;“反思践行”:叙事过程也是叙事者对教育事件和教育教学行为的回顾、审视与自我完善的一种思维活动,叙事者因此获得理性的感悟与自我提升,从而进一步完善叙事的行为,使叙事获得精益求精的效果。因此,叙事过程就是教育者的成长过程。
从叙事性质看,叙事德育既是一种德育方式,也是一种德育研究方式。叙事德育研究,是对教师在师德建设、德育管理、品德课教学、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过程中成长历程的记录、叙述、反思和总结,是探讨教师教育教学生涯与德育理念及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从性质上看,叙事德育研究实质是一种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是,问题就是课题,行动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因此,叙事德育研究对于德育工作者而言,就是一种在叙事中成长,通过叙事而成长和因叙事而成长的过程。
(三)叙事者与研究者:教师的角色承担
基于叙事德育的双重目的和任务,教师在叙事德育中承担着叙事教育者与叙事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叙事教育者和积极的叙事德育研究者?这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学校德育管理者和班主任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个有效的叙事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师德素养、亲和力和叙事风格的叙述者;其次是一个具有较强叙事能力的教育者,尤其需要有用心观察和积累加工故事素材的能力,用笔记录生活事件和形成教育故事的能力,用心营造出叙事德育的情景氛围与感染力的能力,用口讲述教育事件或故事并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由对教育故事的感触到感动、由感动到感悟、由感悟到行动的能力。
一个积极的叙事德育研究者,首先要具有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善于发现所需研究问题的敏感性;其次要有形成教育主题和构建教育故事的能力;再次要掌握叙事性行动研究的方法和养成叙事反思的习惯。
做一个有效的叙事教育者和一个积极的叙事德育研究者,是现代教师、班主任和德育管理者的专业成长之路,也是一种角色责任与承担。当前,摆在人们眼前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是,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往往是脱节或分离的,“为叙事而叙事”“叙事庸俗化”或简单追求叙事形式的倾向泛滥。有效叙事教育者和积极叙事德育研究者的角色很难在教师身上和谐统一,结果导致叙事德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如何相统一的问题。
二、 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的统一
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如果仅仅作为一种德育方式和德育研究方式,它们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叙事德育是一种育人方式,是一种通过叙事手段来实现育人目的的德育方式;而叙事德育研究是一种德育的研究方法,是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叙事育人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两者的目的任务均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叙事德育是一种现代德育理念,应该把它作为完整的德育模式体系来构建。只有形成叙事德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叙事育人与叙事成长方式的整合,德育叙事和叙事德育研究的统一,以及叙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融合,切实提高叙事德育的实效性。
(一)叙事育人与叙事成长的整合
叙事德育是叙事育人与叙事成长的共同载体,而叙事育人是叙事德育和叙事成长的共同主题。有效叙事是实现叙事育人目的的关键,也是教师叙事成长的专业智慧和能力的体现。什么是有效叙事?有效叙事是指叙事过程和结果实现了预期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那么,有效的叙事德育,就是最大化和最优化地实现了叙事育人和叙事成长的预期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而作为教育者,只有把有效叙事作为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和开展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才有可能在不断追求有效叙事和有效育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无论是专业意识、态度、价值观,还是专业水平、能力、基本功,都是在有效教育教学的过程得以锻炼和提高的。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而言,有效叙事是一种专业能力和基本技能,叙事德育过程就是提高德育工作者专业能力和基本技能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二)德育叙事和叙事德育研究的统一
时下,各式各样的校本性、区域性、全国性叙事教育案例结集出版、评比交流、比赛等活动,使叙事教育个案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时尚。随之而来的是叙事教育内容的简单化、形式的单一化和过程的模式化。平心而论,叙事教育方式在丰富和活跃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表面化、浅层化甚至庸俗化偏向。从提高教育教学品质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意义和深层价值上看,这样的倾向不仅不利于,而且极有可能从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上阻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当前,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分离现象,根源在于叙事德育乃至叙事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状。促进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的相互融合和有机统一,是叙事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任务。这种融合,有赖各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达成。首先,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激励叙事德育的校本研究气氛与心理氛围;其次,学校要打造一支具有叙事研究意识、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第三,教师要自觉以研究者的角色意识、眼光、心态和要求进行叙事育人;第四,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一线指导教师、班主任开展叙事性德育研究;第五,深入探讨有效叙事育人的途径和方式方法;第六,创造条件召开区域性、全国性叙事德育专题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大力宣传、推广叙事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三)叙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融合
目前,大量的叙事德育个案,尤其是班主任叙事还停留在“爱心转化式”的经验叙事层面。叙事德育个案的价值,在于它的有效性和启发性。有效性不在于教育故事中爱心含量的多或少,而在于能否起到“以事启智”“以事明理”和“以事导行”的作用;而个案的启发性,取决于故事所蕴含的育人理念是否具有科学性、丰富性和新颖性,以及叙述者的感悟和反思是否深刻和富有感染力。从根本上说,实质是叙事德育过程能否反映和体现学生道德内化过程的规律。完美而动人的叙事德育个案,必然是叙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有机融合的展现。用启智明理导行的教育智慧,沿着如诗如画般美丽的“以事动人”“以叙育人”“以情感人”“以理导人”的叙事德育的“绿野仙踪”,寻找学生因此而“感触—感动—感悟”的道德内化心理历程,探索叙事德育过程如
何潜移默化地与学生品德自我建构过程有机融合的规律,是叙事德育的理想境界。
三、 构建叙事育人现代德育新模式
无论是叙事育人与叙事成长的整合,德育叙事和叙事德育研究的融合,还是叙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融合,都需要通过构建叙事育人的德育模式来实现。叙事德育模式是叙事德育理念、叙事德育内容体系和叙事德育评价体系的组合系统。
(一)确立叙事育人的有效德育新理念
叙事德育能否从一种德育方式演进为一种德育理念,关键是看叙事德育能否形成具有指导德育实践和富有教育实效的理论价值。从目标价值看,叙事德育有叙事育人和叙事成长的功能;从内容价值看,叙事德育的实质是一种心灵对话、情感体验和品德自我建构过程,符合品德形成规律;从效能价值看,叙事德育作为途经心灵的智慧,具有说理教育和养成教育难以达到和无法替代的效果;从实践价值看,叙事德育对提高德育实效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此,确立叙事德育理念,是破解德育低效难题,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德育创新发展,实现德育科学化和有效育人的时代要求。
(二)形成以培育心灵为核心的叙事德育内容体系
叙事德育内容体系是叙事德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叙事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叙事德育模式形成的关键。叙事德育内容体系,包括叙事德育构成要素和过程的结构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学科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德育管理、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实施叙事德育的载体。作为一种以“心灵对话”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叙事德育要形成以“培育心灵”为核心的内容体系:以叙述为途径走进心灵;以故事为内容感动心灵;以共情为特点感化心灵;以明理、导行为目的引导心灵;以有效育人为根本培育心灵。
(三)建立以育人为本的叙事德育评价体系
叙事育人的有效德育新理念,体现为以培育心灵为核心的叙事德育内容体系。叙事德育内容体系的有效实施,必须有叙事德育评价的检验和督导作为效果和质量的保障。
叙事德育评价体系的制订和建立,需要遵循如下三大原则:育人为本和有效育人的叙事德育原则;有效体现叙事育人德育理念、培育心灵核心的内容原则;叙事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操作性原则。
叙事育人现代德育新模式的建立,是实现叙事德育与叙事德育研究有机融合的平台,是教育者在叙事中育人和在叙事中成长的有力保障。期望叙事德育的育人理念和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作者系广东教育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点滴中育人成长 篇4
一、发挥学科特点,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学生的生活与健康成长的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或者说,小学自然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且还有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功能。小学自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学生的经验和成长经历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这决定了其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意义。自然学科是学生生活与成长经验的自然延续,契合学生的天性。通过自然学科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充分的探究经历,满足好奇心,获得充实感和成功的体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同时也在其中获得生活的意义。小学教育的功能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小学自然学科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体现学科特点中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功能。
小学自然课程是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是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任务,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其基本的任务,也是育人价值的主要方面。一般来讲,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在小学阶段,科学素养的培养应关注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合作的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
根据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的几个主要方面,我们可以确立以下具体的内容。
1.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养成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3.促进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4.养成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科学的知识、过程与方法,培养其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究能力。
6.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这六个方面是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的主要内容,也是小学自然学科课程的基本目标。前三个方面着重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后三个方面着重于科学素养,当然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充分认识自然学科对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意义,要让自然教学真正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素养增长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强调这些方面也是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了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为了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
二、把握学科特点,改进学科教学
学科的育人价值主要是在教学中实现的。所以,教师需要明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要使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成为自觉的行为,使育人要求落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1.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在小学自然学科教学中的育人意义。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其中生活、成长,既满足了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获得心智发展,又获得生活的意义,获得自我满足感。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经历探究的机会,包括课内外结合的长周期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经历科学探究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评价目标要以育人为基本导向,既要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又要关注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评价方式要切合自然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注重激励性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探究的积极性。评价的形式也要体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长,展现学生成长的轨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3.强化育人意识,把育人要求落实到备课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在备课的各个环节落实育人的要求,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整体性,要注意不同育人目标之间的联系,并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有所侧重,把育人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生行为要求。在处理和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所蕴涵的育人价值,使学习内容不仅符合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且符合学生情绪发展、情感体验的需要。在活动设计和过程安排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活动内容安排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过程的需要。教师还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采用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和活动形式的设计,注意学习环境的创设,确保环境要素与育人价值所要求的行为选择保持一致。
4.要有不断优化教学的意识,改进教学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善于把握认知的关键节点和情感体验与认识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学中要注意结论的形成过程,教学结论的获得要以学生的探究结果为基础,避免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方案,注意学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差异,要善于抓住机会,挖掘有价值的问题或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开展后续探究活动,促进育人效能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对不同意见应组织学生开展质疑和进一步的讨论,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解释。
5.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育人,还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教师要行为垂范,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要做到。教师要充分认识科学素养的内涵和培养要求,并把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并能以自己的言行引领学生。教师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理,不把负面的情绪带进教室。教师对学生要有发自内心的情感,热爱学生,要通过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行为带动学生,使课堂充满愉悦和温馨,以促进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改善学科育人条件,为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提供保障
实现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需要各方面条件的保障,包括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课程的基础建设、育人的实践研究等。
从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来看,首先需要社会各阶层包括学校转变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陋习,尤其是学校领导要端正办学思想,对自然学科一视同仁,在软硬件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学校应按要求安排合格的自然教师,合理规定自然教师的工作量和待遇,保证自然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学校和有关部门应提供经费保障,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图书资源的配备和校园环境的设计,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学校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让他们在家庭中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就课程的基础建设而言,主要需要在课程层面落实自然学科育人要求。从课程标准建设看,特别要强调小学自然学科对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应把学科育人价值要求贯穿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意见等各个方面,增强对教学的规范性、可指导性。从教材建设看,内容与要求的呈现要增强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对不同具体内容的价值需要有深入的研究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分析小学自然课程希望达成的目标,再根据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选择适当的内容和载体,在呈现学习内容的同时,反映出育人价值的主要方面,从而让教师有更好的把握。
点滴中育人成长 篇5
一、在班级自主管理中, 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得到了培养
2013年5月13日, 周一上午第一节课, 我对当时还是二年级的学生说:“咱们这周三因调课, 没有数学课, 老师打算中午1:40小测本节知识点, 时间是10分钟, 所以希望咱们能准时到。”等到周三中午, 我刚吃完午饭, 我儿子说:“妈妈, 咱今天中午是不是要早走啊?”顿时, 我有些纳闷, 但没有发问。只听儿子又说:“你说今天要小测的。”哦, 原来是这样, 儿子说完不一会儿, 我周一为此事上的闹钟也响了。等我到了班级, 那时是中午1:30, 学生已经入校, 来了将近一半。等到1:39, 还差3名。等到1:40, 就差一名。我记得当时我并没有马上小测, 而是故弄玄虚地问:“你们今天怎么来这么早啊, 以前你们都是1:40-1:50之间入校啊?”“老师你不是说今天小测嘛。”“哦, 原来你们都记着啊!你们真的很了不起, 小小年纪, 就如此心中有数, 老师都比不上你们, 因为今天我都险些忘记, 幸亏郭子斌提醒我。而你们在老师布置完两天后, 没有老师的提醒, 没有家长的提示, 依然记忆犹新, 准时到班, 等待小测, 你们令老师佩服!”在我说话的同时, 最后那一个学生也到了。
通过这件事, 我认为平时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的赏识教育和积极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我经常留意班级里的一些细节, 比如本学期开学第一周的周一, 我让陈鑫负责安排本学期文明监督岗, 陈鑫周一周二都安排了, 周三依然在安排。我就在周三我的数学课上, 特意拿出2分钟夸奖他,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自身的重要性。同时, 我也提出希望, 希望负责其他岗位的学生有主人翁意识, 做事要有始有终, 坚持不懈。接下来的周四和周五, 陈鑫依然在坚持, 但我保持沉默。等到第二周周一早上, 我发现陈鑫站在门口站岗, 我问怎么回事, 他说:“今天该樊韦伯, 但他没来呢!”我当时心里真的很欣慰, 我用双手捧着陈鑫的小脸蛋, 微笑着告诉他:“你太懂事了, 老师对你的工作非常满意, 你辛苦啦!下次你可以在前一天晚上通知他们, 或者是如果轮到谁, 谁没到, 你可以先让别人替。你自己决定吧!”当然在接下来的数学课上, 我又不失时机地跟大家讲述了早上我和陈鑫的对话, 同时又言简意赅地有针对性地表扬了另外几个在其他岗位上坚持的学生。这样第二周我只夸奖陈鑫一次。但接下来的四天, 陈鑫依然在坚持。等到第三周我继续沉默。直到第四周周一, 我让陈鑫再次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再后来就是一个月以后我在班会课上大大赞赏了陈鑫的坚持力和像陈鑫一样每天坚持自主管理的学生。这里我所说的坚持力还体现在一些细节上。有一天早上陈鑫爸爸来电话, 告诉我孩子生病了需要请假之后, 陈鑫接过电话跟我说:“老师, 今天该白俊英戴牌上岗……”当时我听着电话里陈鑫有气无力的声音, 真的是很感动。
二、在班级自主管理中, 同伴之间的信任、帮助、欣赏得到了增强
我经常和学生说:“老师希望我们班67名学生就像67个兄弟姐妹一样相互帮助, 相互宽容。”我班“路队”分为4组, 最初我精心挑选了4名得力助手。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后, 这4名小队长已经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每天放学的“路队”, 从在教室里站队到指定地点解散, 基本上不用我操心。尤其是在解散地点的严格整队, 看着两路直直的队伍, 我在欣赏, 家长在赞叹, 学生在自豪。
后来, 我和那4位小队长说:“你们现在已经是老师的得力干将, 有能力, 有水平, 有威信, 有力度。老师想和你们商量一下, 你们能不能也像老师培养你们一样, 也培养出你自己那组的小助手, 你看你们那组谁表现不错, 征求本人同意, 然后你们耐心指导, 及时鼓励, 让他们也尝试着带队, 好吗?”4位小队长欣然同意, 果然在第二天的路队旁边, 看到了4张新面孔, 当新队长带着队伍下楼时, 我在楼道里听到:“一会在解散地点, 你先立正然后说稍息……”我扭头一看, 原来是老队长在耐心细致地指导新队长, 我欣慰。在校甬道行进过程中, 我还听到老队长小声对新队长说:“一会你表扬谁时, 要说出因为什么表扬, 声音洪亮一点啊!”我又一次欣慰。到了解散地点, 4位新队长不约而同地看了我一眼, 我用微笑的表情和眼神传递着对他们的信任和鼓励, 虽然他们动作生疏, 但还算顺利。当我转身要回学校时, 我又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好, 表现不错, 相信你明天会更自信!”我抬头一看, 原来是老队长罗家祥拍着新队长刘奕辰的肩膀, 传递着发自内心的真情鼓舞和欣赏。我再次感到欣慰。
三、在班级自主管理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去年元旦联欢前, 也就是二年级上学期, 自始至终我只是说了一句:“谁元旦想表演节目, 去班长那报名。”等到我最后观看完节目, 被震到了。当时三位小主持人每人手里一份发言稿, 但基本上都背下来了。其他学生报名也很踊跃, 节目类型多种多样。元旦上所吃食物, 全部是小组内自己购买的, 当时学校给每班100元活动经费, 可我班6个小组, 我就赞助20元, 然后就告诉学生们所买每样商品要能够平均分给本组同学。由抽签规定各组负责人后, 由负责人在本队里寻找2位助手, 其他同学谁要是想去, 就向负责人申请。学生都特别兴奋。记得某一个队在超市挑选商品时, 产生分歧, 他们就石头剪刀布来决定由谁来定夺, 而且她们还要一边买一边算, 因为我要求所花钱数大于19元, 小于21元。学生都特别有办法, 有的用口算, 有的用笔记录。可以说, 这样的自主管理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在乐此不疲的活动中受益匪浅。
为了能使班级继续沿着正确轨道顺利发展, 班主任就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勤观察, 勤督促, 勤指导。只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才能使班级这艘大船, 驶向成功的彼岸。
摘要:班级自主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可以促使学生在快乐、健康中全面发展。在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同时, 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得到了培养, 学生之间的信任、帮助、欣赏得到了增强,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用爱去教书育人班主任工作点滴 篇6
一、心中有爱,举手投足间挥洒出来的是温暖、亲切、宽容。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突然接到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说他的孩子李洋一夜没有回家。听到这个消息,我是又吃惊又担心。李洋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平时话不多,性格较内向,看上去很老实,各方面表现也不错。好好的他,为什么一夜不回家呢?到底去干什么了?于是,我马上打电话询问部分学生,有同学反映他经常打电子游戏。他父母也说,最近一段时间,他几次打游戏很晚才回家。了解了情况,我猜想,李洋打电子游戏的可能性最大。于是我和家长兵分两路,到各个游戏厅去寻找直到下午5点多才在一个极为隐蔽的游戏厅里找到他。说实话,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是见他站在那儿,低着头,一动不动,只是用眼光不时地扫描我一眼。我想:也许他知道自己错了,与其“高压政策”不如“和风细雨”。于是我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轻轻地说:“赶快跟爸爸、妈妈回家吧,肯定很饿了,吃吃饭,好好洗洗睡一觉,周一可别迟到了。”我劝家长千万不要责怪、打骂他,要慢慢来。
孩子找到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好学生,为了打电子游戏,居然一夜不回家,真是不可思议,怪不得他的学习成绩退步了。这也说明学生大了,就有自己的思想,行动也就大胆了,难免要犯错误,就像小孩子学走路,总要摔跤的。关键是我该怎样引导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呢?于是我马上进行了家访,了解到:李洋的家长最近经常吵架,孩子处于紧张的家庭氛围中,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妈妈老是用钱来弥补,认为他成绩不错,又很听话,就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而十一二岁的孩子是非观念较模糊,他还认识不到电子游戏的害处;再者,这个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交往,朋友很少,这也促使他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了外部,而被电子游戏所吸引。
像李洋这样的学生,虽然外表沉默寡言,其实内心感情较为丰富,他需要同伴的支持与友谊,更需要集体的温暖。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团结、愉悦的环境与氛围,让他们在被尊重、被关心和充满爱的集体中进步、成长。于是我常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交流、谈心,并让全班同学都来关心他、帮助他,还让他做值周班长,请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体验交往的快乐,满足交往、友谊的情感需要。同时给他讲打电子游戏的害处,讲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寸步难行的例子等。在此期间,我还多次进行家访,建议孩子的父母,家庭矛盾要尽量避开孩子,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与自卑感。同时告诉家长,犯错误的孩子更需要关心,要多鼓励他,增强他求上进、克服缺点的勇气,要让他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李洋也在一天天变化着。他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不仅增强了是非观念,改掉了打电子游戏的毛病,而且振作了精神,树立了信心,各科成绩也提高了,而且与同学关系非常融洽。如今,一个自信、乐观、充满活力的男孩,正活跃在五中的校园里。
二、关爱像雨露,可以润泽学生干涸的心田;信任似春风,可以吹开学生禁锢的心扉。
宋杰,是我们这个班上毛病最多的一个学生。入学第一天,他就欺负小同学,顶撞英语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第二天上午,他又在数学课上捣乱。于是,我翻开了小学老师给他写的评语,上面写到:该生经常欺负小同学,作业基本上不交等等。看来,他已经是积习难改了,在小学的时候,肯定没少挨老师批评,即使现在再严厉地批评,对他来说也是不疼不痒的。下午放学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并示意让他坐下,他不安的看着我,我再次让他坐下,他才不自在的坐下来。,低着头一声不吭。我一看这阵势,就温声细语地问:“数学课听不懂吗?老师是不是讲得太快了?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他见我没批评他,戒备心理慢慢消除,抬起了头,小声问:“老师,你不批评我呀?”“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你呀?”一听这话,他话一下子多起来了,他把自己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接老师话茬、不认真听讲的毛病,差不多都找出来了。并且说:“我们在上小学时,老师经常罚我们站,一站就是一节课,站着哪有心思听课,因为成绩差,从来没听到过老师一句好听的话,没见过老师一副笑脸。老师,今天你真的不批评我吗?”我和蔼地说:“你只要认识到课堂上违犯纪律不对,改正了,就是好同学,老师还批评什么。成绩差不怕,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不懂就问,相信你很快就会赶上去的。不信,你试试看。”“老师,你放心,我保证认真听讲。”接下来的一个礼拜,他很乖,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按时上交。我正想表扬他,没想到又出事了。中午我刚到学校,就有学生跑过来告诉我说宋杰打人,我快步走到教室,看到桌子、凳子倒了一片,宋杰把数学课代表的鼻子打流血了。看到这情景,我肺都气炸了;但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我赶快让同学扶课代表去医务室,让宋杰先到办公室,我在教室向学生了解情况。原来宋杰拿别人的本子在抄数学题目,数学课代表以为宋杰在抄袭他人作业,过来抢他本子,没想到把本子弄烂了,惹恼了宋杰。看来宋杰被冤枉了。想到现在他正在气头上,我故意在教室多呆一会儿。数学课代表回来后,我首先肯定他做事负责,但告诉他一定要认真,还要讲方法。我回到办公室后,看到宋杰低着头一声不吭,就把他拉到跟前说:“老师知道课代表冤枉了你……”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他抢过话说:“老师,是我错了,我不该动手打人,你别告诉家长好吗?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老师相信你,男子汉要胸怀宽广、大度,遇事冷静,你个子大,希望你做事向个大哥哥一样,回去上课吧,老师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做”。第一节下课后,我发现两个人又玩在一起了。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宋杰表现好多了,任课老师积极配合,在课堂上有意地多提问他几次,回答正确就及时鼓励,创造成功的机会。现在,甭提他有多喜欢数学了,成绩一步步提高,还当上了学习小组长。他妈妈看到儿子的进步,有说不出的高兴,一次次打电话感谢老师。宋杰的变化,让我感慨万分,几多信任,几多期望,没有批评,竟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我们当教师的,批评的话少一些,就等于对学生少了数九寒天;鼓励的话多一些,就等于多了春风化雨。
三、“赏识是雨露,能催生出最艳丽的花”、“赏识具有伟大的力量,足以改变人的一生”、“赏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坐在教室里,我习惯用欣赏的眼光观察我的学生,努力寻找每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而且不失时机的给以鼓励、表扬。尤其对中差生。赏识不单单指语言上,更要从行动上赏识,切实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有时,批评也是一种赏识。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总结这种教育方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点滴中育人成长 篇7
关键词:个别化学习,生活情境,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 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生活世界距离越近, 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学习也就更有效。由此我以个别化学习活动为载体, 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 将生活情境置于其中, 努力创设生活化的个别化学习内容与环境, 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 在游戏中学习。
一、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源于生活
1. 幼儿自身的生活内容
教师应结合主题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和材料, 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如, 在“周围的人”主题下, 我们利用教室储物柜创设了给朋友送“快递”的情境, 关键经验是:感知空间方位概念, 学习简单的推理判断。幼儿根据货物单上的提示, 寻找朋友所在的柜子, 并将朋友所需要的物品数量、类别正确放入。操作提示:层次一:根据提示卡的直接提示将货物分发到相应的“房间”里。层次二:根据提示卡间接提示分析其中线索将货物送进相应的“房间”。又如, “营养早餐”的区域, 幼儿通过摆弄食物小样, 体验制订早餐的乐趣, 从而养成合理、科学的进餐习惯。中班后期的幼儿对自身的穿衣打扮有了自己的想法, 也是幼儿生活中每天必须面对的最为密切的内容, 为了让幼儿满足装扮的需求, 在“时装发布会”区域里我们投放了各种男女不同季节的时装书籍让幼儿通过剪、贴、拼装等方法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时装。这些基于生活而设计的情境, 可以将幼儿的学习、游戏与其生活紧密相连, 这既是生活又是学习, 二者融合的活动充满着人文关怀, 不仅推进了儿童的个体建构, 更为儿童的游戏注入了新的意义。
2. 幼儿家庭的生活内容
家是幼儿最熟悉和喜爱的地方, 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 许多与家庭有关的生活内容都可成为个别化活动的内容。如, “装配电池”:家里的时钟没电了;淋浴器内电池没了;赛车、电动玩具内电池用完了;家里新买了几个搁物架……一系列的问题都会涉及幼儿, 父母在更换电池、装配隔物架的过程中幼儿耳濡目染, 通过主题“玩具总动员”“常用的工具”“周围的人”活动的开展幼儿更是产生了强烈的操作欲望, “装配电池”“装配笔”“装配架子”的活动油然而生。
3. 社区中的生活内容
社区是幼儿天天可以接触到的外部环境, 只要是与幼儿的生活有联系的, 教师都可以从中选择有价值的内容作为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素材。如, 去“点心店”买东西是幼儿喜爱的活动, 其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活动, 可以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本身需要借助一定的生活经验背景和问题情境, 通过基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启发孩子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以本班数学区材料的投入, 全都是围绕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开展的, 比如, “调查和统计朋友的生日”“乘地铁”“点心外卖”“电影院”等这些内容全部围绕生活实践, 将数学的知识隐含其中, 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就自然而然地会迁移运用了, 我想:也许这才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出发点和宗旨。
4. 幼儿生活中兴趣点内容
幼儿的生活内容取之不尽, 重要的是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融入个别化活动中, 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及求知欲。如, 幼儿在生活中都喜欢气球, 喜欢拿着气球抛接;喜欢吹气球;喜欢打气球的各种工具;喜欢它的爆炸声等, 于是在科学区我们投放了各种打气球的工具、气球、扎结的绳子等,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打气用具、练习绕扎的技能, 并能用气球美化环境。
5. 满足幼儿个性需求的内容
现有的个别化游戏活动中, 女生总显得很出挑, 专门针对男孩子设计的, 能让男孩引以为豪的却很少, 针对班中男孩的表现, 我开设了“玩具设计师”, 这一区域, 男孩非常喜欢。在这儿, 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完成自己的作品, “玩具设计师”共分三个区域:加工、维修、展示。女孩遇到玩具损坏的情况, 男孩就会很有底气地说:“这是我们男生干的事情, 放心交给我吧!”于是, 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工作。随着活动时间、经验的不断扩展;随着展示材料的不断成熟, 男孩都有了一种自豪感:看我们男孩多聪明, 能设计出这么多高超的玩具来。这个在生活中形成的区域活动, 也让孩子真正融入到了生活中, 让他们体会到了在生活实际中工作的分配和不同工种的作用, 也让很多男孩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二、个别化学习材料取自生活
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在投放个别化学习材料时, 教师尽量寻找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材料, 从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 我们创设了生活区, 将生活中幼儿想操作而又没机会操作的东西搬进了区角, 让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操作和体验。如, 在生活坊中, 我们投放了“钉纽扣”“钉珠片”“十字绣”“给动物喂食”“建造小区”等材料供幼儿操作, 既满足了幼儿乐意模仿成人劳作的愿望又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音乐区中, 我们投放了椰奶罐、矿泉水瓶、筷子、豆子等, 让幼儿随音乐节拍敲打、感受音乐节奏, 根据歌曲内容进行伴奏。在整个探索过程中, 幼儿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学习, 获得愉快及成功的体验。
点滴中育人成长 篇8
一、从细节入手,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孩子智力开发与艺术素质培养固然重要, 但生活习惯的教养也绝不能忽视, 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
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滴细节, 慢慢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时, 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孔子说:“少若成天性, 习惯成自然。”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 甚至长大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 很多方面都来自小时候形成的习惯。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撒行动, 收获习惯;播下习惯, 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可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巨匠贤人的共识。
养成得体的行为习惯, 对一个人而言至关重要, 它不仅仅是个人修养问题, 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例如在一家跨国公司里, 最后入围的应聘者被通知参加面试, 他们被安排在总经理办公室里等候, 10分钟过去了, 有人开始在屋里走动;15分钟过去了, 有人开始小声议论;20分钟后, 有人开始翻动办公桌上的文件, 小声议论逐渐变成了大声交谈, 这时电话响了, 有人就去接电话, 对方要找总经理, 应聘者粗暴地说了一句“不知道”就挂掉了电话, 就在他放下电话的一刹那门被推开了, 总经理走进来丢下一句话:“你们的表现令人遗憾, 我们不需要不懂规矩的人!”
人生可喜的是成功, 但难得的是好习惯。俗话说:学好千日不足, 学坏一日有余。在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敬父母的曾子、忧国忧民的屈原、一诺千金的季布、坚守道义的司马迁、刻苦学习的匡衡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学生求学阶段, 我们要多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与先哲对话, 除了要体会到文字的优美以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让先哲们的精神融入我们的血脉铸成民族的脊梁。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首先要了解学生存在哪些不良习惯, 接着让学生明确应养成怎样的习惯, 然后分阶段、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习惯。我从初一时就把学生该养成哪些习惯列出一份明细表, 张贴在课室内, 然后让学生分周次地练习。这些习惯包括上课积极配合老师, 不走神, 做到专心听讲;勤于动手, 会做笔记;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归纳;积极完成作业, 不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成一种负担;独立思考, 不抄袭别人的答案, 坚持写日记, 坚持练字, 坚持做操……涉及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等方面。
此外, 要养成好习惯, 还要有坚韧的毅力。例如有一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要求他的学生们每天甩手五十下, 并坚持一年, 一周后大家都在坚持, 一个月后有三十个人放弃了, 半年之后, 只剩下九个人在坚持, 一年之后, 仅有一人在坚持, 他就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 只有他成功了。事实上, 坚持本身是一种习惯, 是一种高度的自律。有了这种高度的自律, 才能养成好的习惯。贵在坚持, 难在坚持, 成在坚持, 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
曾有心理学家指出, 将某种行为持续练习21天以上, 这种行为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为此, 我坚持让学生对表上所列出的习惯每天进行练习, 且保持21天以上。如这个月坚持让学生课前演讲, 养成发言、倾听的好习惯;下个月让学生坚持课前练字, 再下个月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这样, 让各种好习惯都尽可能训练一遍。平时也尽量关注学生的细节, 及时纠正不良习惯。现在, 学生已养成了写日记、练字、及时完成作业等良好习惯。
二、关注学生细小的变化,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德国诗人海涅曾写道:“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 随他而来的。”教师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世界”。因此, 在做德育工作时, 班主任要仔细观察, 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 尤其要关注学生细小的变化, 以便对症下药。如果工作马马虎虎, 摸不清学生的底, 号不准学生的脉, 只凭自身权威去制约学生, 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如有一次, 我去女生宿舍巡查, 女生小吴向我汇报说在宿舍丢了钱包, 到处找都没找到, 并怀疑是被人偷了。当时我马上召集全体宿舍成员开会, 说明了这一情况, 并教育大家要生活要检点, 注意不要沾染生活中有可能诱导自己走上歪门邪道的细小毛病, 如随意拿人财物, 一旦形成习惯, 长大了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然后我又注意观察众人表情, 发现一个女生很不自然, 看来钱包很有可能是她拿了。我也不急着找她谈话, 说:“这钱包有可能掉到宿舍某个角落了, 大家再帮忙找找, 没准能找到呢。我先去其他宿舍巡查, 待会再过来。”然后我到其他宿舍转了转, 再返回来。果然不出我所料, 一进那间宿舍, 大家都高兴地说:“老师, 这个钱包找到了!”经确认, 它的确是小吴的, 而且一分钱也不少。我也故意说:“看来, 小吴可真是粗心啊!”大家都笑了起来, 包括那个神色不自然的女生。由此, 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一开始我不是从细节着手, 而是简单粗暴地处理这件事, 这件事会解决得这么完美吗?德育工作是细活, 当学生犯错时, 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细小的变化, 揣摩其心理, 妥善地处理, 让学生既改正错误, 又维护自尊, 这比单纯地说教或呵斥效果要好。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用环境熏陶学生
首先, 要重视创设优美、整洁的教室物质环境。教室作为学生在校的主要学习空间, 应宽敞明亮。环境布置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 充分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和动态化, 即地面、墙面与空间都要充分用来提供教育信息。如左右两侧墙面的名人名言, 用上镜框装裱, 并且每月翻新一次, 前侧装上国旗图板, 再配上诸如“勤奋学习, 团结进取”等字样的标牌, 时时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后墙的班级学习园地, 每三周一期, 反映班级动态, 各类奖状整齐张贴,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明净的玻璃窗、干净的地面, 一尘不染的日光灯、电风扇;课桌椅、卫生工具、学生书簿整齐的摆放;讲台上再摆上一盆鲜花。虽然这些都是常规要求, 但是要做到却很不容易。我经常教育学生:“一室不扫, 何以扫天下!”每天上课前, 我总会检查教室的清洁卫生, 一定要学生把卫生搞好才上课。别小看这细节, 如果学生经常在脏乱的环境里学习, 那么心情怎么会舒适呢?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由于我长期这么做, 久而久之, 学生在课前总会自觉地拾起地上的垃圾, 拖干净地板, 课室越来越洁净。学生在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学习, 接受人文熏陶, 必定会产生愉悦感, 心灵也得到净化。
我还注意尽力打造书香班级。我布置好了图书角, 让学生各带五到十本书来, 放置到书柜上, 做好入册工作, 并安排好图书管理员, 定期开展图书借阅工作, 让学生受到书香的熏陶。另外, 我也让一位擅长美术的学生家长画了一幅大大的荷花图挂在课室内, 这样一来, 既可让学生能欣赏到美的事物, 又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荷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从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诸如此类的细节如果老师多加关注, 就会让学生的素质日益提升。
其次, 在教室里营造安静的氛围。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总结的人生经验和对安静的一种体会。所以我把“入室即静, 入座即学”写在黑板上, 时常提醒学生, 把“静”字牢记心头。我让学生明白, 思考需静心, 多思养静气, 平心静气时, 思维最为活跃, 灵感最易产生, 效率才会提高。目前, 我班的课室安静程度越来越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好转。
总之, 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而是长期的、细致的, 有时甚至是反反复复的工作, 这就需要班主任有耐心和毅力, 从小处抓起, 于细微处育人, 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师生间情感会越来越融洽, 学生会更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从而实现德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玉兰.育人于细微处.
[2]王紫薇.成功来自好习惯.
点滴中育人成长 篇9
关键词:幼儿园,班务工作,教书育人
从事幼教工作以来, 我一直承担班主任工作, 唱着“三个女人一台戏”的主角, 在取得一定成绩之余, 我又多了一些思考, 我认为:班主任是落实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最直接的领导者, 是班务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因此, 我深深地感觉到, 要想做好幼儿园的班务工作, 必须做到眼勤、手勤、细心、耐心、将心比心。
一、眼要勤
幼儿园的班务工作琐碎而繁杂, 从孩子开始入园起, 他们的吃喝拉撒、健康发展、认知需要都要由班级的三位老师共同承担, 作为教师, 我们应随时随地关注每一个孩子正在做什么, 为什么做, 情绪如何;他有什么需要, 有些什么烦恼, 需要一些什么帮助等。只有这样, 孩子们心灵的大门才会渐渐地向我们打开, 作为班主任要擦亮眼睛, 随时看到孩子的长处, 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安全隐患, 如:玩具柜上的螺丝钉松动了, 盥洗室内的水龙头需要维修, 活动床板错位了, 等等。一些不大不小、似有似无的问题, 班主任应睁大一双眼睛, 要随时检查活动室内外,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或疏忽了的工作, 排除安全隐患, 使班级的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手要勤
多做一些实事, 多关心帮助幼儿, 当我们了解孩子的需求后, 要尽力为他们解决好问题。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 许多事情都是他们能力所不能及的, 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帮助。因此, 班主任老师要少一些指手画脚, 多一些亲历亲为, 如:孩子的鞋带开了, 就悄悄地替他系上;衣服扣子掉了, 就及时给他缝上;画册的封面破了, 要耐心地给他们补上, 这样使孩子们更容易接近我们, 喜欢我们。配班老师也喜欢能与她们一起同甘共苦的班主任老师, 主动处理碰到的难题, 一起分享获得的成功与快乐, 这样我们与孩子之间、与老师之间的“通道”会变得更加畅通。我们要相信风雨之后的彩虹, 只要有耐心, 许多事情总会有一个圆满的句点。
三、遇到问题要虚心、将心比心
一个班级的三位老师能否齐心协力、共同协作, 对班务工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常言道:“人心齐, 泰山移。”一个人的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 只有大家团结一心, 取长补短, 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如:年龄偏大的老师要发挥她们的经验丰富、遇事沉稳的优点, 工作中多让她们动动嘴, 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年轻老师要充分调动她们对工作的积极性, 发挥她们精力充沛的优势。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长处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班主任, 要善于发现同事的长处并及时表示认同, 让班级的两名老师都实实在在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进而发挥个人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工作中都有不同的方法, 看问题有不同的见解, 天天相处难免会有一些误解、摩擦或矛盾, 问题出现时首先要虚心, 面对同事正面侧面, 甚至无中生有的批评, 都要抱着“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接受, 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从尊重别人的角度出发, 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场合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达不成共识, 应尽力求大同存小异;其次要将心比心, 当自己被问题困扰时, 舍身处地,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 说服自己放开胸襟, 以大局为重。
四、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
俗话说:“三人行, 必有吾师焉。”一个班级的三名老师, 在工作中要相互学习, 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 逐渐形成伙伴关系, 有了好的经验共同分享, 有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有困惑相互沟通, 在这种和谐、民主、快乐、轻松的氛围中, 齐心协力, 为幼儿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点滴中育人成长】推荐阅读:
在点滴进步中成长06-20
成长的小学作文:成长中的点滴05-30
关爱心灵感悟点滴成长10-19
以我师德育人成长07-16
生活在点滴快乐中07-17
生活中的点滴06-22
幸福在点滴中作文08-20
作文教学中育人11-29
教学中的点滴感悟08-26
化学教学中育人艺术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