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2024-08-26

教学中的点滴感悟(共12篇)

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篇1

一、让学生懂得数学新理念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 今天,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逐步走进学校, 走进课堂, 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 丰富的教学内容, 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 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 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 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情境创设, 协作学习, 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抓住最佳时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切实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 通过多种教学媒体参与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大胆实践应用所学数学知识, 有机会感悟数学价值, 从而更热爱学数学。

二、注重情感教学

1.情感教学的意义重大

情感英文叫做“Emotion”, 我们之所以研究它, 是因为情感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 数学不像历史那样有故事, 不像语文那样朗朗上口, 不像外语那样充满着新奇, 它是那么的“枯燥”, 而课堂情感教学, 它既是学生更好的认知手段, 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途径, 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这种情况下, 在春风融融的课堂上, 教师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天长日久,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数学素养。

2.教学以人为本

一个人做事情能否成功, 主要看其意志兴趣和动机。 在教学中, 我们要注重情感体验, 把重心放在育人这方面, 让他们对数学学习“好之乐之”, 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数学有它自身的特点, 它是数学学习的认知根本。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的贡献, 挖掘数学美, 让大家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让同学们认识到, 如果没有数学, 就没有美好的生活。 我们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 注意他们对数学看法———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向积极转化还是向消极发展? 他们对学习有没有信心?课堂上他们是热情洋溢还是无精打采? 我们呵护学生, 关心他们, 信任他们, 都会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都会对他们的学习数学产生极大的推动。

3.数学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由于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性, 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 因此教师要学习心理学, 懂得学生心理, 了解学生需要, 因为教师的思想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 对学生的情感建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要从内心热爱数学, 课堂上对数学的演绎激情澎湃, 对数学教学工作无限热爱, 从而感染学生, 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将这份美好的情感传递给他们。 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低下, 没有高层次的关于数学方面的情感修养, 就无法做学生的楷模, 给他们起到带头作用, 更谈不上让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熠熠生辉,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4.利用情感的迁移

感情迁移 (transfer of affection) 指在两种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有可能发生感情或评价的迁移, 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形象地说明, 就是爱屋及乌。 同样的, 学生喜欢一位老师, 喜欢的讲课方式, 尊重他高尚的品格, 那么学生也极有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讲课内容。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应利用这种情感的迁移功能, 以情促教, 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热情,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对数学进行探索, 培养终生学习数学的观念。 讲课时我们精神饱满, 神采奕奕, 声音铿锵有力, 语言幽默诙谐, 让学生感觉到无比的温暖和快乐, 让他们认识到老师对他们寄予厚望。

三、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需打团体战

学生厌学, 如何处理? 其实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引领方法,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比如我校有一位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学生上课不注意倾听, 其他学生发言, 发故意起哄, 老师问他为什么, 他说“我什么也不会”。 老师又问:“简单的听一听, 总可以吧! ”这位同学有些不耐烦地大吼道:“我连小学一、二年级的也不会, 你还让我学习么? ”这位老师听后生气了:“一年级的知识不会回去上一年级? 来这里发什么火? ”这位学生回答:“我才不愿意上呢! 家长非让我来! ”这是事后这位老师的原文口述, 自己不想上, 从老师身上, 从学校找原因, 故意气老师, 只要一有借口马上回家。 据调查, 这位学生确实忘掉了一二年级的知识, 没有课本, 也没有作业。 怎样让这样的学生动起来, 是我研究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一是从心里感化他, 二是需要让他从最基础的学起, 节节有收获, 天天有进步, 课堂有事做。 反过来, 真难哪。 一课老师这样做, 必须下一番苦工夫不可, 其他科任老师不但不配合, 反而会嘲笑。 反正不影响我的成绩管他哪, 出那么多冤力真傻。 老师之间的团体战真难打啊。

总之, 数学教学需要周密地考虑, 学习新理念、情感教学, 让大家快乐地学习, 掌握学习的技巧等缺一不可, 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数学知识, 而且做到发展思维, 提升数学素养, 培养综合能力。

摘要:本文从让学生懂得数学新理念、注重情感教学和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点滴感悟, 希望同仁指正。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理念,情感教学,学生厌学

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篇2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而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对疑难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学习的思维训练从“无序”到“有序”、从“质疑”到“探究”、从“顿悟”到“提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让我感悟颇多。

感悟之一: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情境,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有效的课堂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情境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上要把握好难易度,分层设疑;情境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将学生引导至学习的最佳思维状态,调动起学生的最大潜能和热情,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复习酸和碱的性质时,我导演了这样连续的故事情节:

情节1:赵小明同学去年夏天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他兴冲冲地回老家给爷爷奶奶报喜。远远地看见爷爷在自家田头愁眉不展,原来是庄稼发黄不长。他马上想办法查出原因,原来是土壤明显呈酸性,于是他和爷爷一起向地里撒入一种物质,不久后庄稼长势喜人。

问题:小明是如何测出土壤呈酸性的?他们往地里撒入了什么物质?起什么作用?

情节2:小明又去给叔叔报喜。小明的叔叔开了一家小型化工厂,他刚一走进厂门,就闻到刺鼻的气味,于是大声喊道:叔叔,你们的浓盐酸是不是泄漏了?

问题:小明是如何判断出化工厂浓盐酸泄漏的?

情节3:临走时叔叔让小明给爷爷捎回些废酸,一新来的工人找来铁桶准备盛酸液,小明见状连忙制止,大声说:铁桶不能用来盛稀酸。工人不解地问:为什么?

问题:铁桶为什么不能盛酸液?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自主地积极地不断地思索下去。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入学生脑海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

感悟之二:重视实验、体验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

化学最重要的就是实验。有的老师却认为,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效果不大,能省则省。我们的化学课堂,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而且尽可能多地设置分组实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为了突破CO2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这个难点,首先提出问题:制汽水利用了CO2的什么性质?学生分组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盖上瓶盖,振荡。通过实验学生真切地领悟到CO2能溶于水。紧接着设问:CO2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学生很迷茫。此时让学生出示紫色石蕊试液并演示:向试管中倒入盐酸,然后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学生观察现象。然后老师讲解用紫色石蕊试液来检验有无酸性物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向试管中倒入一些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然后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最后,把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得出了CO2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再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从而突破了难点。

感悟之三:构建知识网络图,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复习课并不仅仅是典型例题的讲解与巩固,更是学生整体把握学科认知规律的重要体现。在系统知识复习中,以一个知识点为依托,把所有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串联在一起,形成网络,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例如学习“酸碱盐的复习”时,我从微观角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现酸碱盐知识的网络图(如下):

网络图的形成使酸碱盐部分主干知识体系的层次更分明、脉络更清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可大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形成的网络,不仅可以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还可以进行物质的鉴别和推断分析,以及物质的除杂与分离等。

感悟之四:精心编制好课堂练习题

例如:欲鉴别澄清石灰水、盐酸和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碳酸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即可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变换题干,将“一次”两字去掉,如何选呢?变换选项,你能否选择其它试剂将它们鉴别出来?拓展延伸:实验室里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只用酚酞指示剂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将三种溶液区别开来,写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拓展思维:你还能想到哪些鉴别方法?

谈谈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感悟 篇3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这句话我们可以很清楚得认识到:习惯是承前启后,培养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的非常重要条件。对于一个班级而言,不管班级状况、成绩情况如何,首先应将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来。习惯培养出来之后,才会出现好的成绩、好的班风,在与其他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观看完河北衡水中学的学习报告后,我对此有更深的体会。为何,他们的教学质量那么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强,我想那是与良好的习惯密不可分的。

我们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做适合我们的方面去做。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充分把早中晚的时间利用起来,培养他们的良好的习惯。尤其中午,一般时间比较长,而这个时间也是同学们最容易疯闹,同时也是同学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刻。这就需要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努力。比如:我们可以限定学生们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坐到教室里,看书写作业。刚开始,我们要坚持每天到岗位监督学生们以扭转有些同学中午打闹的习惯,让他们真正的安下心来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晚上,是老师看不见学生的时候,这时候怎样才能将学校与家庭更好的沟通,共同地督促孩子的学习呢?这时可以建立一个家校练习册,每天将必要的内容记下,使其成为一做桥梁;或定期开个家校联系会议,当面解决些疑问。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老师的坚持与努力。

二、树立正气,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班集体的建立,也需要相关的措施、规则,针对在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约束,以让班级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过程中。

(1)用真心感化学生。

纪律是学习中其他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这要求学生不仅要遵守学校、年级纪律,更重要的是要时刻牢记班级班规,要主动地维护班集体的利益、荣誉,有一定的正义感、责任感,去感化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在现实中,我将班集体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个纪律组长,充分合理地给予其权利,让他们与老师共同管理班级。并且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校规、班规的存在,才能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苦心,才能改掉坏毛病。

(2)端正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同学们愉快高兴地在其中学习。因此,我们要严把学习的风气关。对于学习态度好的人,要及时的表扬和提倡,让大家共同向他们学习,而对于学习成绩还好的,但是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的人,要及时给予婉转的批评,让其端正学习态度,更加努力学习,并不给予任何表扬,即使成绩优秀。

三、因地制宜

在教学过程中,“三差”(成绩差、纪律差、品德差)的学生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处理不好这类学生的学习问题,将对全班的学习造成很坏的影响。故此,学生的教育也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对待。学习踏实的,但成绩不理想的,要经常找他谈心、多鼓励;学习好的,但是学习态度不踏实的,要经常在耳边吹吹风,提醒他;而对于“三差”学生而言,要找到其闪光点,多表扬。

四、指导培养班级的“领头羊”

班级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他不仅能帮助老师做些事情,而且还可以在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不在时,成为班上的核心和小领导,管好全班的学习纪律等,减轻老师的负担。因此老师要有好的眼力,善于观察,选出有魄力与能力的学生。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以指导与培养,放手让他们干。还要严格要求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各方面给全班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学工作是复杂而细致的,但只要有诚心、爱心、细心,就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感悟 篇4

一、从情感上感化学生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证明, 情感对于一个人的智力和品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 实质上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情感交流过程。许多成功的班级管理者的经验表明, 班级开展的教育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在日常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时常为后进生感到头疼, 后进生的问题大多并不在于其智力缺陷, 而在于情感缺陷, 情感缺陷极大地阻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作为班主任, 除了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纠正和管理外, 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的氛围, 培养他们的情商, 把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到教育内容上来, 使学生对班级产生一种依赖感, 这样他们便会愉快和睦地相处, 情绪饱满地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 因为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有差异。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 他们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间, 与学生交朋友, 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选择不同的对策, 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从人格上尊重学生

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和基本的精神需求。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自尊心理尤为强烈, 他们渴望被人理解, 受人尊重。学生由于阅历不深, 又比较稚嫩脆弱, 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同学的歧视、家庭的威压, 使他们深感自卑和压抑, 因此, 他们也渴望改变环境, 获得理解和尊重。作为班主任, 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 尊重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教育管理, 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 使他们在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中顺利完成学业。

三、从学习上激励学生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 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 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 应当通过一次次巧妙的“设问”,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 唤醒求知的欲望,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 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实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性, 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班主任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平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从爱好上鼓舞学生

许多学生都有一技之长, 有些后进生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 如果班主任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鼓舞, 这些学生也许就会因此而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教育是一门艺术, 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否往往是各方面共同教育的结果。因而, 作为班主任, 就要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关爱和呵护学生, 让学生明白事理, 理解家长的厚望, 然后再一步步向既定的目标迈进!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感悟点滴 篇5

词汇是语言和语法的载体是构成语言大厦的基石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概念词汇不丰富也必然影响思想交流。小学生刚开始学英语会因为好奇充满热情和求知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不断增加他们将逐渐失去原有的新鲜劲学习兴趣开始淡薄。学起单词来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天性好玩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记单词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攻克英语单词学习中的难关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探索努力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为他们创设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

心理学认为信息项目第一次学习时学的愈好、愈深、愈透也就愈不容易忘记基于此我们从呈现单词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生动形象的材料去激发他们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直观活跃抽象思维尚未发展成熟的特点。根据平时的教学观察发现当小学生处于一种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时若及时出示相关实物、教具进行引导把英语与实物直接进行联系就能使他们迅速理解词义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如在教water 这个单词时我事先准备了一杯水我边出示这杯水边说:water、water 学生们立即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迫不及待的说“水、水”。这时整个班的学生热情高涨饱满他们兴奋的跟我朗读着water water水。这样采用实物教具直观易懂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乐于接受也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使教与学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又因为人与人交流时并不仅仅限于用言语达到目的谈话者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也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所以适当地利用体态语呈现新语言项目既省时又形象学生也会在活跃的气氛中增强接受英语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write、draw、run这些动词时通过教师示范动作学生兴趣盎然对词义也是一目了然。

此外还可以利用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向学生呈现单词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简笔画在教学中有特殊魅力。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如happy、angry、sad等如果老师一味“输入”式教学学生根本记不住反而越学越迷糊甚至张冠李戴。我在教学时画了四张画:把各种神态展现在一起给人以生动形象风趣诙谐之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对比化抽象为具体使形象更逼真记忆更深刻。

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其他器官如听觉感官呈现新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感知印象获得的丰富的语音信息完善该词在学生脑海中的存储形式以便随时被激活提取。如动物词汇教学中以听声音的形式呈现单词dog duck cat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单词记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来学习新词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有些单词的差别是极其细微的例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name的情况下学same时将旧词和新词同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单词的相似之处只需改动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即可这就既复习了旧词又掌握了新词从而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给我们学习单词找到了捷径。

在单词习得过程中遗忘是最大的拦路虎。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在呈现了单词学生掌握了单词的读音后我们就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记忆运用各种方式操练巩固单词。如果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穿插一些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用多种富于变化的练习让他们喜欢开口乐于开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学了若干个单词之后老师不发音只做口型要求学生仅通过口型来判断老师说的是什么单词比一比谁的反映最快。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全班学

生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的嘴巴唯恐错过了一个小细节一旦知道答案立刻高举小手热情高涨效果也不错。这个游戏也可以由学生来做口型。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时的巩固单词加深印象。课后我还教学生制作英语词汇小书签并要求他们将之随身带着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达到“一回生两回熟”的效果。此外形式要多样化如阅读抄写背诵练习对话模拟情景等并且要多次进行适时的多次复习巩固形成一种长期记忆。

高中写作教学之点滴感悟 篇6

一、开展活动,积累素材

开展丰富多彩的竟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又能开阔眼界,培养其竞争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中外一些有成就的大作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苦役、高尔基的“大学”经历、曹雪芹的“大观园”生活、巴金在“家”里的见闻……这些丰厚的生活经历,都是他们赖以产生灵感、创造奇迹的基础。在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他们就会想有头路,写有源头,感触细腻,作文也自然会血肉丰满,颇具感染力了。

二、满足需要,培养习惯

教学中,我们应开放作文的内容主题,保证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不说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象。为了鼓励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说真话、诉真情,要求学生坚持练笔。在练笔中,可以自由地、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减少了对写作的束缚,可以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展露心灵,表现自我。因为自由真情的作文才是美丽的作文。

三、回归教材,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在高三复习时总喜欢让学生背全国各地的满分作文,认为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其实这种增加学生负担的做法,让学生在林立的满分作文中得不到真正的审美享受,迷失了写作的方向,这也是近年来大家屡屡提倡绿色作文而屡屡惨遭失败的原因。试想,把学生的视野死死固定在几篇范文上,怎会有耳目一新的自然之作?其实何必舍近求远,我们手中朝夕相伴的课本就是高考最好的写作范本。这些经过了时间空间考验的“千古绝唱”,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为文必有豁然开朗之感。不过这里我要申明的是:选择很重要。要选择那些篇幅适中、立意鲜明、层次清晰、语言思想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让学生仿写,在反复的训练中,让他们意识到:虽文无定法,但既成方圆必有规矩,那种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写到哪想到哪的做法,必在紧张有限的时间内被阅卷老师所摒弃。

四、走向共生,自主评价

心理学上的“共生效应”告诉我们:人们若置身于集体讨论的氛围中,会有一种表现欲望,就可能会在热烈的“思维碰撞”中爆发出顿悟的火花。根据这一原理,师生可对作文进行快速反馈,开展讨论、辩论活动,就某一作文的审题、立意、结构等问题深入“探究”其思维角度,引导求异,启发创新。这样,个体研究与群体智慧相结合,互相补充,连点成片,便会产生强大的“核反应”,“山顶千门次第开”,“千树万树梨花开”,灵感突至,悟源广开,形成广阔、敏捷、深刻的思维品质。小组批改的组织方法是:四个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四人作文。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讲评”的作用,通过归类整理、解剖麻雀、探幽索隐、类比延伸、联想“链接”,点燃思维的导火索,引爆智慧的火药库,引导学生进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渐悟”境界。

古诗教学的点滴感悟 篇7

一、激情引趣,感受意境

1. 介绍背景,导入激趣。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用情趣教学法导入古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就学生思维的灵动和创造的张力,达到“课亦始,趣亦生”的境界。如,在学习《春晓》一诗导入新课时,我这样导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回到故乡。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而且还急于想诵读这首诗,领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2. 媒体辅助,创设情境。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和录音等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词的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教学《咏柳》一诗时,我将初春季节刚吐新叶的高大垂柳以及温和的春风组成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并配上音乐进行朗诵。学生目睹了初春垂柳在二月春风的吹拂下像剪刀一样的新叶,一下子就进入了诗的意境,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目睹画面,朗诵几遍不但把这首诗很快背诵下来了,而且还很快地理解了诗意。

3. 展开想象,吟诗作画。

有诗必有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古诗中诗人往往将所描写的外物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丽意境。在教学中我会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古诗词情景,让他们把这个情景用笔画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这种读诗作画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让学生领会了诗情画意,发展了形象思维,又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如,在扩展学习《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对于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如果仅仅通过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糊涂的。我抓住“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画结合起来教学,通过作画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指导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场面。这样古诗在学生的画中灵动起来,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妙趣横生。

二、吟咏赏读,乐趣无穷

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句式整齐简单,音韵优美和谐,语言精练,易于诵读。因此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能让人感受到悦耳和谐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音乐美的语言之中。因此,古诗教学要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彻于教学始终。我在教学中常采用范读、领读、齐读、自由读、学生与学生合作读、师生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起始阶段自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在深入体会了诗的丰富意蕴之后,让学生抑扬顿挫,反复吟咏,把情感通过朗读的语调、语气以及停顿等读出来。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朗读时可采用叠读的形式(即:老师领读“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跟读“三千尺”),瀑布飞泻直下的磅礴气势在师生一唱一和中灵动了,学生陶醉其中情绪激昂。“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在一次比一次慢的朗读中学生仿佛飞到了九天,置身于银河中,飘飘欲仙,如痴如醉。

三、阅读拓展,升华情感

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篇8

关键词:性灵,舒展,情感,技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从事着各种行业, 而绘画则是其中一个小分支, 由我们这一撮人在从事着, 这种从事源于一种热爱。这热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 每一个自然人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积淀与个性, 个性也对所处事物的真实感知。然而这样的热爱需要一个前提条件, 便是我要说的“性灵”。

何谓性灵?词典中的解释是“意念”“思想”“感情”“精神”等词汇。而我想, 性灵是感性与知性在作用于自然人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形式。一个画家首先应该是感性的。知性是海纳百川重熔为一炉的沉淀。当我们接触到一些事物时, 感性和知性便会受到作用而产生的东西便是“性灵”。

获得了这种“性灵”的大师都是良好的例证。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便是, 他面对那块画布的时候, 我们感觉不到丝毫怯懦, 我们看到天马行空的驾驭留下雄奇而壮丽的轨迹, 有了《格尔尼卡》《亚威农少女》等名作。儿童在看毕加索的画时, 他们只知道画得太像了, 因为他们的眼睛是纯真的, 而我们这些接受了好多教育的人, 在毕加索的画前寻找着什么, 还要可笑的问问为什么。而儿童眼中的“像”, 不恰恰正是毕加索的真挚吗?

绘画的“性灵舒展”首先是情感的平面化释放, 在这过程中, 我们会遇到一道道心障, 需要我们拥有适当的技艺来解开这心障。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 这样我们才能获得通向美的钥匙。画家夏加尔做得趋于完美, 他几乎就是梦幻和美好的代名词, 以至于毕加索都说他的梦中确实有一个天使, “性灵舒展”不正是夏加尔梦中天使的翅膀吗?她引领着画家的思绪如薄雾般在梦幻的田野上尽情飞舞, 有了《我与我的乡村》《生日》等名作问世。夏加尔像一个精灵, 在美术史中飞舞着, 飘荡着。

“性灵的舒展”具体到画面上是个什么样子?首先, 要有技艺的舒展, 这是“性灵的舒展”的前沿, 需要我们拥有精到纯熟的技艺。第二, 形式体裁舒展, 不拘泥于传统, 我们生于传统, 也要从传统中走出。比如工具、材料等与绘画相关的一切事项。好多大师自己制作画笔, 研磨颜料。第三, 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那就是心灵、思想、感情的舒展、是舒坦、是无际、是飞翔。既要有天马行空的开度, 又要有小桥流水的多情, 自是妙不可言了。

有人会说“性灵舒展”只是表现与非写实画法所需要的, 太片面, 太极端。其实不然, 好多在写实领域大名鼎鼎的画家, 也同样是做到了他们自己的“性灵舒展”的。例如, 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 还有他的忠实崇拜者欧洲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 他们本生在那个奢华而大俗的上流社会, 这本没什么可说的, 而我要说的是, 他们在他们的综合背景下, 不同程度地获得了他们的“性灵舒展”, 因为他们都有这极度的自信, 对写实画法的自信, 他们的性格就像他们的作品一样细腻, 一样的温文尔雅。他们擅长于写实, 并且致力于写实, 而没有用其他的画法, 这便是一种开度, 一种舒展, 把他们的自性与个性发挥到了一种极限。他们的画面上没有呆板的矫饰, 有的只是他们孜孜以求着的“美”, 有的只是令观众发自肺腑的叹为观止, 当然其中更有真挚和热爱。这样的例证实在不胜枚举, 又如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兼科学家, 艺术家和发明家于一身的达·芬奇, 雕塑与绘画双绝的米开朗基罗。现代写实画家, 陈逸飞, 冷军, 石冲, 杨飞云, 王沂东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到了。所以说绘画的“精神自由”是广义的, 没有画家与画种的区别的。

诚然, 绘画生活亦如普通生活我们需要有才学、智慧、激情、勇气, 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学是我们优越感的来源, 而拥有了足够的优越感也便有了足够的自信心, 我们才能在我们画面前站住脚, 才能没有面对那块白色时的怯懦。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与我们的生存环境经验阅历, 息息相关的。智慧是我们走路时的双脚, 使我们知道如何画?怎么画?激情是情感释放的引线, 也是一种欲的体现, 绘画如果没了欲望, 真不知道该是个什么样子。还要有勇气, 勇气是什么?就是两军相遇的亮剑精神。一种无畏的精神。真正的勇气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之上的。毅力, 时间有时等于寂寞, 耐得住寂寞使我们得到了“功夫”, 所以需要我们事先有冷静的思考, 而不至于徒劳了。“性灵的舒展”如唐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图》云:“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 真道也。当其有事 (作画时) , 已知夫遗去机巧, 意冥玄化, 而物在灵府, 不在耳目, 故得于心, 应于手, 孤姿绝状, 触毫而出, 气交冲漠, 与神为徒。”画画是一辈子的事儿, 每每感慨之后, 思虑着如何迈出更坚实的下一步, 点滴感受, 以慰吾心……

参考文献

[1]、《魂游世界——海日汗的艺术世界》湖北美术出版社

[2]、《美术文献》1995年第3期

[3]、《中国油画》2005年第1期

[4]、《贾涤非素描集》吉林美术出版社

[5]、《贾涤非》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 广西美术出版社

[6]、《俄罗斯现实主义新生代画家之谢尔盖列平》辽宁美术出版社

音乐欣赏教学点滴感悟 篇9

一、现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常见形式

1. 单一听赏型

单一听赏型, 即教师仅凭音响资料, 整堂课以一种听的方式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缺少教学的艺术, 课堂上缺乏互动性、趣味性、探索性, 死气沉沉, 更谈不上激活思维与激发情感, 不符合普通中小学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原则。

单一听赏型的产生, 主要是教师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 目标不甚清楚, 一见教材中有音乐欣赏的内容, 就将其用整堂课单独上听赏课。单一听赏课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 而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单一听赏型的产生, 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而且在造成他们心理疲劳和兴趣滞后, 拒绝音乐课这种课型的必然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对象的审美心理、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并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2. 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 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音乐, 整节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犹如语文课一样, 与上面的单一听赏型形成两个极端。

诚然, 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都是艺术, 语言也是一种音响, 但是, 语言仍然不能替代音乐, 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或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 而音乐艺术的某种不确定性, 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 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或提示, 而不是以长篇大论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

二、对音乐欣赏课的一些看法

形成语言替代型的原因较为复杂, 有的教师具有很好的条件, 如:语言表达能力强, 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教师在忽视了音乐的非语意性的前提下, 常常会形成一种习惯, 以语言替代音乐。

1. 欣赏不是一节课可以完成的

在参加听课活动中, 我们会发现很多教师通过各种引导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 可是得到的答案与作品的内容完全没有关系, 这就是我们在思维惯性下造成的错误。一节欣赏课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学设计, 在此前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让学生对一段体、二段体、大小调、和声和音乐风格等基本知识有了解, 使学生能够结合这些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用自己的角度理解作品, 感受作品。音乐欣赏教学中, 不能用成人的视角去要求学生, 这样只能打击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2. 欣赏课不是才艺展示课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形式百花齐放, 在各方面希望同时发展, 这是在教学改革的指导下的繁荣景象, 我们要学习和支持实施。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音乐欣赏课让人眼花缭乱, 这就过犹不及了。在中学的一节40分钟的音乐欣赏课上, 通过十分钟的欣赏, 就开始编排舞蹈, 创作诗歌和绘画作品, 然后是配乐诗朗诵, 现场舞蹈和绘画作品展, 热闹非凡。课后大家心照不宣。现在的学生有很多奇思妙想, 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但是大家都知道,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因而, 聆听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 学生不是专业的舞蹈家、画家, 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学会用心听音乐。

3. 欣赏不一定都能说出来

音乐欣赏是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生活阅历、音乐知识等综合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感悟能力不同, 表现能力也不同。在欣赏教学中, 有的教师喜欢让学生讲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有些学生在聆听的时候面部表情丰富, 肢体语言自然流露。可是教师让他说的时候, 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 无法表达他心中的感受。我们知道音乐是由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 是非语言义的, 它对现实的反映比较间接, 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 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那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音乐欣赏教学其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即语言给人的感受, 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

在音乐欣赏课中, 音乐是第一位的, 学生是音乐的主体, 有自己的主观色彩,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 尊重他们的想法, 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 只要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 体现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 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能不能说出来就不那么重要了。

高一英语教学感悟点滴 篇10

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寓教于乐

1.多利用口决、顺口溜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寓教于乐, 使学生乐于学, 记得牢。如教状词从句的省略, 笔者使用“主语同、谓语be、二者省去不可惜”, “主语it, 谓语be, 二者省去也可以”这一顺口溜进行教学。

2.采用直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根据高中学生活泼、好动,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 在教学中, 可尽量利用图片和电脑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嗅觉、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 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 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后便很快记住了句型和生词。例如教到必修一Unit4 Earthquakes时, 笔者利用电脑呈现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的图片, 学生马上活跃起来, 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 很快记住了earthquake, crack等词汇同时加深了对地震的认识。

3.采用情景教学, 创设良好气氛。在日常教学中, 要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 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如教《项链》这课, 可叫学生分角色表演, 以小组形式, 演绎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项链》, 甚至排演其他剧目。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巩固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又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

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解放自已, 解放教师, 提高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学生尽可能少地依赖教师。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 教师绝不插手;凡是学生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 教师就积极鼓励其独自完成, 教师除适当给予指导外, 尽可能让同学相互合作, 互教互学。让学生参与, 自主的学习, 自主的探究, 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词汇时笔者一改传统带读的做法而是把班里学生自行组合成八个小组, 每小组六、七人。每组都男女搭配, 同时配有两名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首先给学生三分钟自己拼读。接着同一小组的成员坐在一起Work in pairs, 讨论解决如何拼读较难拼读的单词后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读。而教师则在教室走动随时给予帮助。最后, 各小组进行比赛。小组全员参与, 声音最大, 最整齐, 拼读最准确的小组得两分, 其次者得一分。各小组都争先恐后的站起来, 声音一个组比一个组大。每个小组起来读时同学们都会发出热烈的掌声。全班同学都热情高涨, 就连平时嘴巴都怕张开的同学此时都张大着嘴跟组长大声读, 课后, 有好些学生都说, 他们这节课对词汇的记忆比老师带读十遍都强。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了学生能力, 学生学得卖力, 老师教得轻松。

三、营造英语氛围, 尽量用英语授课

新生刚一入学时, 在课堂上大都露出迷茫的神情, 这是因为还不太适应教师用英语教学的缘故。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中学, 条件所限, 听力和口语都较为薄弱。因此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用英语谈论天气、军训、班级活动、值日安排、自我介绍、讲笑话、表演短剧、谈论国内外新闻等, 使学生逐步适应英语教学, 这样既增强了听说能力, 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 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注意力从词、句的正确性转移到语言内容、交际功能、语言实践上来;

四、抓好词汇教学, 夯实基础

1.教会学生拼读单词。高一第一堂课就给学生复习好音标。

2.教给学生一些词汇记忆方法。要强调词汇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词汇不分年段, 英语是背出来, 记出来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词汇的记忆方法, 如分类记忆、对比记忆、分解记忆、派生记忆、反复记忆等。

3 . 课后引导学生多看英文刊物, 如《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双语报》, 世界经典名著等来巩固和积累词汇。

五、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创设情境, 感染学生, 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还可以加快课堂节奏, 加大课堂密度。因此多媒体常被广泛使用。然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有一些弱点, 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应用, 就那笔者所供职的学校来说, 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 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前没有上过多媒体课, 一开始就整节课使用多媒体, 学生便会觉得教学内容容量过大, 造成“消化不良”, 做笔记跟不上, 慢慢地干脆就不做笔记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再者教师长期使用多媒体, 会对它产生一种依赖, 对教师也有些负面影响, 如单词拼写方面的能力会下降。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扬长僻短, 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我们作为人民教师的一员要不断反思, 用心去关注, 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

参考文献

[1]佐藤正夫.教学论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8.

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篇11

我校从2013年秋以来,为了打造高效课堂,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现已初见雏形,日渐成熟,下面是本人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感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现在,教师的职责不是越来越多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促进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了小组合作学习,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会成为师生互动、合作参与、主动探究的动态、开放的学习过程。所以:

一、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物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物理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物理探究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二、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教师要用多元的、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让学生明白“集体的荣誉就是每个人的荣誉,团队优秀了个人才优秀”。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技校数学教学的感悟点滴 篇12

数学是技工学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是技工学校学生知识框架的核心基础。它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思维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数学教学过程中, 发觉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既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更无法满足专业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 有必要对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调整, 以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谈谈自己的体会。

1 结合专业课讲解数学, 提高数学的实用性

“老师, 学习数学与我们所学的专业有什么关系?”我常碰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我一直注重课堂教学思维的严密性、逻辑的严谨性, 而忽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解题, 却不明白数学与自己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 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 更不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专业课中的实际问题, 就造成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甚至不学。因此, 有必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 提高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的途径就是尽可能结合专业课讲解数学的概念、数学习题, 要多采用与专业课有关的例子。比如, 在讲函数的概念时, 可以结合具体专业多介绍一些与函数概念有关的问题, 如在三产业类专业班级授课时介绍产品总销售量与利润就可建立函数关系, 在电仪类专业班级授课时介绍电压与时间、电流与时间等问题;在机械类专业授课时, 介绍产品生产总量与产品成本等实例。通过结合学生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课有联系的实例讲解数学概念和例子,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这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也能拓宽学生的思路,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减少繁琐的理论推导,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需要用严密的逻辑来证明一个纯数学的问题, 因此不必要求学生对一些数学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像高中那样弄得清清楚楚, 而是要求学生能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因此, 教学中一些不必要的、耗时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以删减。如对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只作介绍;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只须给出公式而不需要推导。

但是, 在教学中也不能过多的删减教学内容, 否则很难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的许多概念如集合、函数等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 抽象思维得不到发展, 就难从具体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把握好尺度, 使数学教学不仅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 还要让学生能够接受, 同时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他们付出努力才能掌握。

3 实施分层教学,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全一样, 就容易使基础好的学生认为所学内容太简单, 对所学内容缺乏积极性, 逐渐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基础差的学生则对数学深感学习吃力, 以致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 教师可打破教学模式单一的局面, 在同一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采用多层次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中实行同步授课、而对教学目标、课堂练习、布置作业、学业考核等实行分层次实施,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函数的概念”教学中可分三个不同的教学层次, 第一层为: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子建立函数概念的模型, 如学习科目与学习成绩两者就可建立函数关系;第二层为:用数学词语“变量”理解并抽象出函数的概念;第三层为:用集合观点理解函数概念的三要素即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再如, 在教学过程中, 先讲授能直接套用公式的例题,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再讲授难度较大的例题, 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布置课堂练习时, 让基础好的学生解一些难度大的综合性的题, 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解一些简单的题, 教师在学生中巡视, 随时点拨、引导学生,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这样能够使学生找到学习的起点,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

4 设计好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 不仅枯燥, 也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 教师应精心设计好课堂, 在教学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猜想、分析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已知”去探索“未知”;鼓励学生从问题的解决、从自身经验、自己发现并进行总结, 从中去感悟数学思维方法。例如, 在讲对数的定义时, 可以设计三个问题:一是已知、, 如何求?二是已知、, 如何求?三是若已知、, 如何求?举例后学生可以解决前两个问题。接着让学生猜想是否可以取任何实数?同时猜想在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第三个问题, 学生的思维给调动起来, 急于寻求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 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引入数学科普故事, 或讲数学名家的趣闻,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上感悟是:为了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专业课和实践中去, 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以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各方面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因此, 有必要对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调整, 以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作者就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技校数学,教学,感悟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海地产下一篇:国家高等教育资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