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2024-08-02

英语教学中的点滴体会(精选12篇)

英语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1

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交际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词汇则是使交际得以进行的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 词汇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 才能听懂和看懂文章, 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也才能在交际中得心应手。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多数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读音规则, 对英语单词读不准、拼不对。

对他们而言, 英语单词就像天书, 背完就忘, 效率很低。久而久之, 对单词渐渐失去了兴趣, 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2. 许多老师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 认为词汇教学没必要

在课堂上占太多的时间, 只要教会学生读单词, 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背就行了。

二、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1. 音、形、义相结合的教学。

学习单词必须先要知其音和义, 再由音带形, 音、形、义三结合, 所以在学字母时, 就可在每一个字母后面注上音标, 这时不要求学生写音标, 只是让他们感知音形。既有利于学生借助小学学拼音的基础读准字母, 又为今后音标教学作了铺垫, 同时特别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五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准确读音及规则。如在学生第一次接触name, bag时特别强调元音字母的发音, 在以后的教学中, 不断复习、归纳比较, 此后就给学生讲解什么是重读开音节, 什么是重读闭音节, 并启发学生按读音规则读出生词, 如these, desk, sit, close, dog等。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元音字母组合、辅音字母组合, r音节发音规律。另外, 还要特别强调一些特殊和不规则的发音, 如为了使学生避免将c写成s, 告诉学生c一般在e, i, y前发[s]音, 并列出一些单词供学生观察对比音形的不同, 如nice, decide, bicycle。这样音形结合, 温故知新, 不断加深印象, 养成了良好的拼读习惯, 帮助学生逐步解决了发音问题, 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单词的能力。另外, 单词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每一个单词熟练拼写, 还应加强词性、词义的教学, 也就是学习单词要知其性, 由性记义, 体会不同词性在句中的不同用法, 从而让学生领悟词性在句中的作用, 同时也要重视一词多义的运用, 让学生体会、理解一词多性、一词多义在句子中的作用。

2. 创造语境, 在情境中教词汇。

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创设情境, 通过语调、动作及表情等来揭示词义。如:教cold, hot, wet, dry这些词时, 尽量利用实物教学。可以准备两个杯子, 一个装冷水, 一个装热水。老师拿起冷水的杯子, 叫几个学生摸一下, 然后说:“Is it hot or cold?It’s cold.Is that so?”帮助学生回答:“Yes, it’s cold.”然后将cold写在黑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教hot。老师拿出两张纸, 将一张放进杯里浸湿后拿出, 拿起湿的那张纸问:“Is it wet? (Is it dry?) ”帮助学生回答:“Yes, it is. (No, it isn’t) ”将wet, dry写在黑板上。学生从直观上就明白了wet与dry的意思。这种运用情境教词汇的方法, 学生比较感兴趣, 能够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词汇。

3. 适时归纳, 帮助学生构建词汇体系。

教材按单元顺序和字母顺序来编排词汇, 这样略显“杂乱无章”, 不便学生记忆。记忆实际上是信息的输入、存储、编码和提取过程。如果把单词仅看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语言来学习, 那就会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记忆难度大。心理研究表明, 经过理解加工并加以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便于贮存、应用。当你把单词联系起来进行学习, 记忆就方便多了。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把单词进行科学分类,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而且可以引发联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可把与“看”相关的词汇归结为look, watch, see等。定期归纳和总结可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词汇体系。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 以便强化记忆, 加深理解, 巩固所学单词。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 复习要“趁热打铁”。

三、提高教师对词汇教学的重视程度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英语的关键。然而, 没有词汇, 人们不能表达任何事情, 由此可见词汇的重要性。掌握好词汇对于学好英语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者能否掌握好词汇与词汇教学有关。英语教师应当重视词汇教学, 并且能够有效地教授词汇。有效的词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词汇, 而且能帮助他们在运用英语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语言教学中, 词汇教学应当被重视起来。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对词汇教学的重视程度, 为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水平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英语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2

小街镇老年大学 段斯娇

我2009年受聘为嵩明县老年大学小街镇分校担任舞蹈课的教学工作,在每次上完课后,学员们都情不自禁对我说:“段老师,再见!”当学员们每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里都有一种说对不出的温暖,我心想:这是学员们对我教学的满意和肯定。回顾这两年多来,我为了尽快适应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认真学习老年大学的教学大纲,深入领会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逐渐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慢慢地找到了担任老年大学教学工作的感觉,现将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概述如下,谈谈我的肤浅看法。

一、尊重为先,服务为本。

老年大学的学员,年龄大多在五六十岁以上,他们辛勤了一辈子,为社会服务奉献了一辈子,饱经沧桑,仍来到老年大学学习,这种精神是非常崇高、非常感人,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教师虽然在所教学科的专业上比学员多掌握了一些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把尊重老同志,尊重学员摆在首位。俗话说得好:“只有先尊重了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我把比我年长的学员们都当成自己的奶奶、大妈、阿姨,像尊重长辈一样尊重、关心学员。学员中有不少人在过去取得过各种荣誉和成绩,成就斐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他们相比,我们教师的专长只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罢了。孔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尊重学员是老年大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素质,只有尊重了学员,才能得到学员的认可理解和支持,才能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兴趣,寓教于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这也同样适用于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刚给学员们上课时,学员没有一点基础,节奏感、乐感都很差,我根据学员们的爱好,给他们教学他们感兴趣的舞蹈,培养他们对舞蹈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初学舞蹈的学员们都爱上了舞蹈,每次上课的时候都非常的认真,休息的时候还认真的练习,有舞蹈基础的学员,我感觉他们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表扬鼓励,谨慎批评。

人到了老年,有的人的性格也象孩子一样,喜欢表扬鼓励,讨厌批评。因此,在老年大学的教学中要尽量少用或不用批评,老同志年龄大了,要面子,在教学中应该鼓励为主,保护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我在教学中经常表扬他们跳得好,赞扬他们的悟性高,他们十分高兴,不少人成为学习积极分子,带动了全班学员认真学习。在教学中我感到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谨慎批评,更不能饥讽学员和讲伤害人的话,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而且还有可能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许多不良后果,因为有些老年人的心理十分脆弱,因此,我在教学中以及平时相处接触中尽量做到少批评或不用批评,确实需要时,改用建议的方法委婉地提供学员参考,使学员易于接受。

四、要有针对性,学有所得。

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并且每节课使学员都能学有所得,只有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学员上课的积极性。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全面细致的理解每位学员的舞蹈潜质,因人施教。舞蹈基本功是基础,因学员的年龄较大,我尽量选择简单易学的动作,着重让学员练习舞蹈基本形体,练习舞蹈动作的连贯性,逐步让学员的舞蹈动作渐渐由不协调变协调,由协调变优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着重教学员成品舞蹈,鼓励学员学习后上台演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便能有效地促进学员持久地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上课的积极性。

五、听取意见,改进教学。

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3

【关键词】识字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16-01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有兴趣才能引起大脑兴奋。这时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才最有成效。

根据这一原理,为了帮助初入学的儿童解决识字难、记不住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进行“快乐识字”,让学生在乐中识字,在乐中求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一、用娱乐助识字

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顺口溜,让学生猜、读,能调动他们识字的兴趣。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又能培养学生的说话和想象力。如教“秋”字,编成“秋天枫叶红似火”。教“灯”字时,编成“小丁丁,开电灯。”。教“告”字时,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等。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也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教 “虽”字,教师可说出谜面:一口吃下一条虫。这些识字教学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比较好。

二、用直观演示助识字

字义教学是识字的核心,儿童识字是否记得牢,用得上,与字义教学的方法直接相关。实践使我发现,采用直观演示法学生最感兴趣。如:《我是什么》一课中,有表示雪、雨、雹子降下的三个动词——“飘、落、打”,教学三个动词时,我首先说:“同学们,请注意,很快就要下雪了,请大家看雪是怎么样从天空中下到地面的。”这么一说,大家都感到很惊讶,这么好的天气怎么会下雪呢?我马上用课前准备好的碎纸片向空中一撒,纸屑就慢慢地“飘”了下来,同学们一个个恍然大悟。这时我问大家,作者为什么说“雪花飘下来”,有位同学说:“雪花下来时像碎纸片一样轻飘飘的,所以课文用‘飘字。”接着我用白玉米粒当雹子从空中“打”下来,最后让学生争论,有位同学说:“雹子像玉米粒一样很重,下得很快,所以就用“打”字。随后我又把一杯水倒进有缝隙的塑料袋中落下来,同学们讨论后说:“雨是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所以就用‘落字。”这种直观演示,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义,而且为他们将来在学习中恰当运用动词打下了基础。

三、用趣味活动巩固识字

由于教学进度的逐渐加快和学习内容的增多,学过的知识往往容易遗忘,必须采用多种方法才能使之巩固。在教学中我常采取小游戏,让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如开展“查字典比赛”、“词语接龙”、“猜谜语比赛”、“一字开花”、“同部首字大汇合”、“开火车”等趣味活动。其中学生对“开火车”和“词语接龙”最感兴趣。

比如“开火车”时,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我出示生字,问:“火车火车从哪里开!”生:火车火车从我这里开!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再读两遍)。

“词语接龙”时,我先写一个字。然后让学生组词,一个一个头接尾地组下去。例如:“张——张开——开展——展出……”这样的训练既巩固了学生所学字、词,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思维敏捷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在课外识字

学习识字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识字不只是局限于课堂,课外也有广阔的学习识字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学习识字,做一个识字的有心人。例如留心动画片、电视剧、广告、商标等,学习识字,留心街道上广告牌,标语、课外读物,学习识字,也可以常做一些识字游戏,学习识字。只要在生活中留心识字,增强识字意识提高识字兴趣,做到“时时能识字,处处能识字”,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就不是难事了。

新课改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4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改更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和学生的探究过程。

一、发掘、设计让学生乐学、善学、易学的教学情境

新教材设计了很多的“思考”、“探究”、“观察”、“?” (对比、类比、思考内容) 、“钥匙” (解题技巧、方法) 等, 再加上每章节承上启下的引入语、“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实习作业”等这些都为学生自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数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从生活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从而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极坐标的教学, 直接从课本提供的思考入手, 直观快捷, 学生主动联系生活中的定位习惯, 即刻就能给出新坐标系的概念。

然而好的教学情境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教学实践的长期积淀和教师的善于发现和利用有益于教学的情境。谐音记忆法, 也是我在情境教学中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我直接把这个谐音记忆法直接告诉学生, 而没有复习提问的尴尬, 就收不到这么好的记忆效果。虽然这个教学实例很难登上大雅之堂, 但却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很有实效, 同时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也为学生掌握众多的三角函数公式, 探求更好的记忆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开端。

当然, 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还不能过于复杂, 更不能偏离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并不是要求每节课都要煞费苦心地去创设教学情境, 有些内容开门见山, 效果反而会更好。

二、更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过程

新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探究过程, 改变了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传统教学更注重的是知识的结论, 而不是知识的探究过程。新的教学教改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很多问题不能只是教师讲给学生, 而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索, 自己去发现问题, 寻找规律,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要适时的把教材设置的思考或探究大胆地“抛”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教材设置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 增强学生自信心。但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引导”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激发求知欲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 面对高考我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无奈:给学生更多时间探究会不会探究不好, 是不是会浪费时间, 教师还要回来继续讲解?面对高考还是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题海战术更有实效?带着这样的疑问在我所带的两个班内进行对比教学。选择一个成绩较好的班进行传统教学称为“传统教学班”, 而另一个成绩较差的班进行新教改称为“实验教改班”, 开始了我新教改的探索历程。

在高二的第一学期学校安排《必修3》第三章《概率》, 《选修2-1》的《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整本书。通过对整体教学内容分析后, 笔者觉得《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 也是高考的难点, 而高考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概率》虽然在这儿也讲, 但相对较简单, 而且在理科教学的选修教材中还要进一步学习, 所以我在“传统教学班”中选择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 而且单刀直入直接切入重点, 如:《概率》一章中直接讲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 而其它基本概念、细节略去或由学生课下阅读, 《常用逻辑用语》也是直接告诉学生四种命题、充要条件的概念和如何使用, 并直接告诉学生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转换方法而将重点内容都放在了《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上, 而且直接接轨高考。但是学生在学习、做题过程中对某些知识点总感觉来的太突然, 衔接不上, 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感觉也跟不上去。这样的教学教师是感觉节省了时间, 但是学生却有严重的厌学倾向, 并且感觉疲惫不堪。而在“实验教改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课时要求, 利用新课程理念包装自己, 包装学生,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 体会知识的生成——发展——成熟——应用的程序, 体会知识的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过程。新教材的课程设置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比如:立体几何在《必修2》第一、二章讲了传统立体几何思想, 在第第四章又给出了空间坐标系, 而到了《选修2—1》第三章又给出了《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外表看起来这些知识并不系统, 学生学习也不系统, 不利于教学, 可是经过教学发现, 这种“螺旋”上升式教学更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 我也慢慢喜欢上了这种教学体系。

给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 给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生成过程的机会, 使他们逐步提高探究新知的能力。虽然耗时较长, 但学生学的轻松, 他们善学、乐学, 每一步的基础打的扎扎实实, 能力逐步提高。在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过程中和对比“传统教学班”和“实验教改班”的成绩, 两个班的成绩差距在逐步缩小, 而且在期末考试中“实验教改班”的平均成绩超过了“传统教学班”, 并且高居年级第一。

通过对比实验教学,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自我探究的重要, 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确立了他的主体地位, 相信成绩不是问题。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5

识字开启生命的黎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刘洪玲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271100)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识字是儿童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初阶段,也是儿童主动阅读、写作的坚实基础。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好模仿的特点,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识字,以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开发早期智力。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简笔画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记忆、通过旧字辅助教学新字、总结识字规律、创设语言环境识字、日常生活识字等方法,学生识字兴趣空前高涨,自主识字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识字量也随之增加,为以后的阅读、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识字教学;直观形象;以旧辅新;以新带旧;识字环境 识字规律;渗入生活

识字教学是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大家都在探索的一项课题。识字是儿童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初阶段,也是儿童主动阅读、写作的坚实基础。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好模仿的特点,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识字,以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开发早期智力,为以后的读写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教”并不困难,“学”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做到“学而不忘”、“学而有用”,从而真正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1直观形象,加深记忆

很多家长在刚开始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就是在教一些表示事物名称的字时,总是会把相关的实物给孩子看看、摸摸或者就直接把这些字贴在相关的物品上,如把“桌子”贴在饭桌上,把“门”贴在门框上,等等。其实这就是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依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简笔画这一优势,帮助学生记忆。

如在教学“哭”时,学生很快想到了“眼睛、眼泪和大嘴”这三个组成“哭”字的“部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马上将它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一张哭脸立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利用视觉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时我也让他们自己来画一画,如“闪”“坐”“尖”,他们都兴味盎然。有时索性在黑板上画几幅简笔画,让他们来一次看图猜字的游戏。

2以旧辅新,以新带旧

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是很快的,同样他的遗忘速度也是相对应的,这是低年级儿童的遗忘规律。要克服遗忘,我觉得“反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所讲的“反复”就是要让那些学过的字经常回到新课当中。

比如“换部首,加部首,去部首”这是学生经常会用到的识字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利用旧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掌握新的本领。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是对旧知的一种巩固。这个时候,不要让学生做为一个听众,听过就算,要及时地把学生提到的字出现在黑板上。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经常让这些字和学生们见见面,就能加深印象。

又如:在教学“包”时,我对学生说:“把它加上不同的部首,它会变成很多字。”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字,如:饱、抱、跑、炮、泡等。(教学论文 )我立即把它们全部写在黑板上,让多个字的学习也经常出现在课堂中。

3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

汉字的造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形体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识字的规律。

比如:在教“蜻、清、晴、睛、情”这些读音相近的字时,学生能够找出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边的部首是表意义的,右边的“青”是表读音的,所以它们都是后鼻音,并且能够根据部首所表达的意思,正确地使用这些字。又如:在教“饿”的时候,我问学生:“我们还学过哪些带‘饣’的.字呢?“饱、馋、馄、饨、饼……”一个个食字旁的字从他们口中蹦出。于是我接着问:“看着这些字,你能不能说说食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久而久之,他们知道了带“饣”的字和吃的食物有关;带“氵”的字和水有关系;带“月”的字和身体器官、部位有关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他们分辨音近字、形近字有很大帮助。

4创设识字情境

我们知道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离开环境,识字教学同样如此,小到一个词语,大到一段话、一篇课文都是为识字教学提供学习的语言环境,因此我在课堂中尽量鼓励学生多组词、扩词,并用所组词语来说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字,知道了应该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来使用,同时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比如在教“激”的时候,学生组词“激动”,我赶紧抓住时机说:“今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一想到这件事,我就很激动。你在什么时候会激动?”学生有的说:“一听到放假的消息,我很激动。”有的说:“我好不容易得到了我喜欢的玩具,心里特别激动。”这样,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运用字词,一举两得。

5让识字教学渗入学生日常生活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实践中的反复又对认知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这是认知的基本规律。因此我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多看、多读,比如:走在马路上,让他们读读路名、商店的招牌以及广告牌等等。让识字教学从课堂到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拓展。每天我都为学生安排一刻钟的看书读报时间,让他们把学到的本领用到实处,能依靠自己的本领读懂一则小故事,学会一首儿歌,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和自信也在识字过程中得以培养。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开启识字教学的黎明,让识字与学习共舞,开启生命的黎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

[2]《语文教学与研究》

写话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6

关键词:孩子;语文教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75-01

新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语文教师。刚接触这些孩子时,为自己能做好语文教学工作而苦恼着。接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重担。因为我察觉到在语文教学中,难中之难就是写作教学。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怎样给孩子们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我边摸索边总结:一年级的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拼音字母的学完,已逐步从写字、词向写话迈进。虽然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写话时,内容不会是太完整。但这时的写话也是为学生中高年级的写文打基础。无论多难,我都努力做好。所以我的想法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写作产生兴趣,就要从现在开始。

我的做法是:

一、亲近法

每一次的写话内容我都是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来完成,如:当春天明显出现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就写《春天来了》。春天里小动物们苏醒了,他们走出了家门,和小朋友们见面了。春天里,还有许多变化,同学们想一想,如:小树发芽了,种子发芽了,冰融化了、、、同学们在身边找春天里的事物变化,找到了写出来。依此,我们还写了《夏天来了》。在写《夏天来了》时,有的学生写话中写到,夏天到了。我们吃瓜了。从这句话中我就感觉到孩子对夏天进行了很好的观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观察小动物并写一写、、、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素材。学生都很熟悉。于是他们感觉很亲切不陌生。它就有东西可写,你看:在《小动物》的写话作业中,沈贺同学把自己在家喂小兔,发现小兔子不爱吃东西,就很着急地去问妈妈:小兔是不是病了。后来妈妈告诉沈贺。妈妈刚刚喂过小兔,小兔已经吃饱了。所以不爱吃东西了。写了下来,内容很完整,流畅。写一种水果,可以安排学生带一种自己爱吃的水果,逐步学生先观察手中水果的形状,颜色。吃一口呢,口感,酸的,甜的。从中这就看出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事能去积累。并能让其抒发。

二、引领法

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写话。我的观察是孩子们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不知如何跃然于纸上。这是老师就来当向导,有条理的引领。减少学生写话时的难度。如:写爸爸或妈妈的写话过程中。每个学生心里都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那么的爱自己,可是真的让写出来时,自己却不知从哪写。对此我就领着写(在黑板上)爸爸或妈妈的模样。他们在生活中是怎样爱自己的。在这时我最想说的就是,我在黑板上进行写话时,个别同学会有直接抄写的。对于这个现象我不会制止,我会要求他再抄写后写一句到几句自己的想法。再如介绍自己的书包。这个书包是什么颜色呢?它的作用?你喜欢他吗?说说为什么?对学生的写话,作为教师不用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要以同一水平来看孩子的写话。孩子们有个体的不同。千万不要让孩子感到“难”孩子的写话才刚刚开始。别因为你的急于求成,而望文怯步。只要孩子们能写通顺的话,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进行表达。哪怕只表达出来一半那也就好。

三、先说后写法

在这一方法进行时我是在学生边写边引导着说。让有思路的同学的谈话去引发。可以说是“抛砖引玉”。这里就要求教师有条理的引导。对于一个有见解同学的谈话要拓展,可以是其他同学的补充。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打开思路,写起来就不难了。另外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让学生打好腹稿,把自己要写的写话。表达清楚,这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促动。这是我教学中,一点经验总结,只是感觉还不错而已。因为是一点一滴归纳的,有一点就总结一点。所以有一些零乱。

四、设计伸缩性习作练习

例如:习作《秋天》我设计:1、秋天是怎样的季节?2、秋天的人们在干什么 ?3、你在秋天发现了什么?在布置以上作业时,让学生必须真实的去观察。对于一些善于观察,发现的学生。这次习作有一定的难度。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首小诗歌。以扩充句子的形式,这样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五、赏识学生的习作

批改学生的习作时,我们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于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我们要加以夸奖。哪怕是一篇不成形的习作,我们也不必否的一塌涂地。你可以从他书写,用词上找找优点。要知道,谁都愿意听表扬的话。你可以把自己想成是学生临时的拐杖,你在帮着他走路,等他会走那天,你想帮他,他都不会用你了。(6)要求学生写班级日记,记录班级中的大事小情。每个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度过。在班级中每天多会有不同的故事发生。让学生把自己身边的事记一记,养成观察的习惯,用“我手记我事”。

我称此种实验方法为“量体裁衣”法

英语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7

一、激发表达欲望, 提倡真实写作

教师要指导学生“如实地”和“自然地”写作,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想哭就哭, 想笑就笑, 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描绘自己熟悉的景物, 充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以我手写我口, 我以我口说我心。”在极富个性和自由的情况下, 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彻底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这样做犹如帮助学生打开了心灵之窗, 他们会快乐的去听、去想、去观察、去体验, 他们会脱胎换骨, 会自由飞翔。

良好的写作情感是作文的发动机, 会产生永不枯竭的动力, 引来写作的源头活水。为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进行了—些尝试。

1. 创设情境, 激发灵感。

写作灵感往往来自于外在刺激, 某种特定的情景、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唤起其潜在的意识。恰如白居易诗言:“来如春梦几时多, 去如朝云无觅处。”灵感往往是一闪而逝的, 但灵感一旦诞生, 便如同倾闸之水。教师可以利用这—点, 创设某种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 使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感染和牵引下, 唤起其已有经验, 不知不觉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进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和欲望, 激发出灵感。

如一次作文训练时, 我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猛然间我把那精致的杯子掉在坚硬的水泥地上, 地面上到处都是玻璃碎片, 学生一片哗然……在学生惊诧之际, 我请他们写出“玻璃杯被掉坏之后”的故事。学生们反应积极, 思维活跃, 灵感进发, 写出了很多合情合理的情节, 当然也有由此产生的议论。

2. 滤奇人趣事, 溢欢声笑语。

写作本身充满了快乐, 如果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其创作热情与创作水平自然会逐步提高。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引导学生用笔去写淘小子的顽皮, 靓女生的扮酷, 班主任的“弹指神通”, 同桌的蹩脚音乐会, 酒神爸爸、烟鬼舅舅, “狼号乐队”课间演出, 梦游太虚擒“拉登”……学生笔下出现了久别的成语、传说、格言、歇后语、武侠小说、天文地理、闲文野史、幽默笑话……那呼之欲出的人物, 极富个性的语言, 丰富大胆的想象, 独到鲜明的见解, 无一不是真实而又淋漓的展现。

3. 说孰是谁非, 引源头活水。

离开了生活,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在作文教学时, 我让学生走出小课堂, 进入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去调查和采访身边的人和事,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嘴和自己的笔, 去写自己有感想的事, 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抵制陈规陋习和不正之风, 弘扬先进思想和良好风尚。于是, 《迷信活动何时休》《自私的村干部》《垃圾肆虐谁之错》等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

生动鲜活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催化剂, 是写作的源泉和沃土:社会的进步, 家境的变化, 宿舍的冷苦, 集体的温暖, 同窗的苦读, 课间的快乐, 考试的无情, 恩师的教诲, 友情的珍贵, 春风秋雨, 蓝天白云, 青天绿水, 花鸟虫鱼……—切都囊括在学生的视野中, 在自由的状态下, 学生很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素材从记忆库中调出来, 并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融合其中。这样能使学生调动写作兴趣, 激活创作思维, 发挥表达潜能, 触发倾吐激情, 敞开心扉, 把作文的过程由“痛苦”转为“享乐”, 变苦作为乐作。

教师只有解除对学生的诸多束缚, 鼓励学生说真话, 抒真情, 大胆想像, 勇于创新, 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 在作文的园地里自由地翱翔。

二、置创新土壤, 绽写作新芽

学生的生活只有扎根在创新土壤上, 在创新氛围中, 才能写出富有创新的作文。在教育和教学上, 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鼓励和引导学生奇思异想。创新的源头是奇思异想, 放开一切框架束缚, 思别人所未思, 想别人所不敢想, 想象越奇特, 看法越独到越好, 追求与传统不同, 追求与众不同。

落实创新的几种途径有:

1. 立意要创新。

思想认识的高低对文章的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思想认识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先决条件, 叶圣陶曾说:“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 有质料是首要的, 没有质料如何能写?”同样, 没有创新的思想, 就不能写出创新的文章。

立意创新是指打破陈旧的认识, 适应改革开放潮流, 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而不是不合常理的思想观念。在写作训练中, 学生曾这样确立中心:“不被理解又何妨?”“失败, 你来吧!”“缺乏斗志的无名战士!”……

2. 取材上要创新。

生活积累是写作能力的基础。时代在前进和发展, 周围的人和事都在变, 作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发现独特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素材, 这样学生的笔下出现了如《点子王“某某某”》《有手段的“某某老师”》《令人佩服的好校长》等优秀作文。

3. 表现形式要创新。

作文有了内容就要用一定的表现形式来表达, 表现形式的创新对提高写作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大胆丰富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手法、与众不同的布局构思、构思独特的角度,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 写作时, 学生可以以临考老师的身份在考场上观察学生, 可以变成蝌蚪去向人们倾诉不幸, 可以化幻成蛤蟆精在地狱里报复人类……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8

一、激发兴趣, 创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 他们就会对作文训练迸发出了强烈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如, 写《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课上我启发学生说:“同学们, 此时此刻, 老师看着你们一张张活泼的笑脸, 心情十分激动, 如果老师是一位作家, 一定要把你描写得活灵活现, 因为你们是那么可爱。你们不想当一回小作家, 把你生活中最熟悉的人写下来, 向老师、同学们介绍一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想。”接着, 我又播放了学生熟悉的歌曲伴奏带《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和《我们的伙伴》, 并且伴有旁白, 激发学生遐想, 追随音乐追忆教会他们学习、生活的教师和对他们关怀备至的父母, 再引导他们将那些事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想些什么, 对什么有兴趣, 因势利导地进行针对性教学, 就能使学生十分自然地进入作文天地。

二、注意学以致用, 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 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 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队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 (不管是生离的, 还是死别的) 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 其中有一名女生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啊, 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 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妈妈要去上海的前一天夜晚, 我总跟在她身旁, 她出去我跟着, 她睡觉我伴着, 并且我还紧紧地握着她的手, 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 我早早地起床了, 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 我连头也没梳, 散着发就在后面追, 我边追边喊, 妈妈也边跑边抹眼泪。到了夜晚, 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 怎么也睡不着, 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 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 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大量阅读, 闯过语言美

学生感到作文难, 语言贫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夫人之立言, 积字而生句, 积句而生章, 积章而生篇。”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 才能丰富语言仓库。我们稍加注意, 就会发现:阅读课上对教材指导学习的过程, 恰恰和教学中写作过程相对应;此外, 还必须使他们从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 培养他们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把看到的、听到的好词好句记下来, 写作是借鉴。这样“日积月累, 方能方悟”。提倡作文素材的积累, 正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的作文教学的自身规律。

英语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9

定积分是数学中最具美学意义的内容之一, 在这里, 数学的辩证法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数学的一些基本思想, 比如“化整为零”, “积零为整”, “以不变代变” (以直代曲) , ”“以近似求精确”, “以有限逼近无限”等得到了最好的应用。在学习中, 我们将能体会到数学并不仅仅是用抽象的公式、法则和定理建造起来的空中楼阁, 它也有着自己非常具体和现实的一面, 它是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一门学科。

2 从实际问题出发, 引出定积分的概念, 讲授第一实例 (曲边梯形的面积)

定积分的产生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 其概念直接起源于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某些实际问题,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计算平面上曲边梯形的面积, 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曲边梯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 由连续曲线y=f (x) , (f (x) ≥0) 与三条直线x=a, x=b, y=0所围成的图形叫曲边梯形, 它由四条线围成, 其中直线段叫底, 曲线y=f (x) 叫曲边。在中学数学课中, 已经学会计算一些规则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 例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等, 都有相应的公式来计算。但在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中, 我们可能还会遇到由任意曲线所围成的不规则平面图形求面积的问题, 在这些不规则平面图形中, 曲边梯形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实际上, 由任意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在适当选择坐标系并进行合理分割后, 总可以化为若干个曲边梯形面积的代数和。就是说, 只要能够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 那就等于解决了任意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那么, 怎样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呢?

(联系中学所学有关内容,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而且自然地与旧知识进行联系, 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当中, 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 也对学生的学法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指导。

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时所用的办法是类似的。他是用圆内接多边形的周长逼近圆周长, 只要让多边形边数无限增加, 就可以得到圆周长的越来越精确的近似值, 用圆周长除以圆直径, 便可以得到圆周率π的越来越精确的近似值, 祖冲之一直算到圆内接正24576边形, 才把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第7位。这项成就比西方国家早了一千年。

下面用极限方法来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为方便起见, 我们假设y=f (x) 在[a、b]上连续, f (x) ≥0。我先将科学家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大体思路给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为了得到曲边梯形的面积A, 首先将大曲边梯形分割成若干个小曲边梯形, 然后把每个小曲边梯形近似看成小长方形, 得到其面积的近似值, 再把这些近似面积相加, 得到大曲边梯形的近似面积, 为使近似值变得精确, 只要让分割无限细密, 其极限值便是大曲边梯形的面积。

下面按刚才的思路来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 步骤如下:

⑴分割 (化整为零) :为了将大曲边梯形分成n个小曲边梯形, 我们在区间[a, b]上任取n-1个分点a=x0

⑵近似代替 (不变代变) :因为f (x) 连续, f (x) 在小区间上可近似看成不变的, 因此可将第i个小曲边梯形近似看成小长方形, 用长方形的面积作为其面积的近似值, 即△Ai=f (ξi) △Xi, i∈[1, n], ξi∈ [xi-1, xi]

⑶求和 (积零为整) :将n个小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相加, 得到大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A=∑undefinedf (ξi) △Xi, ξi∈ [xi-1, xi]。

⑷取极限 (以有限逼近无限) :如果我们让分割越来越细, 那么上述近似值将变得越来越精确, 当分割无限细密时, 近似值的极限即为精确值。怎样表示分割无限细呢?这里我们记λ为△Xi中最大的, 即△Xi=max{△Xi= xi-xi-1, i∈[1, n]}, 则当λ→0时, 分割就无限细了, 这样我们就求出了曲边梯形的面积, 即和式的极限undefined

(在计算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中贯穿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些基本内容, 渗透着数学学科中的辨证法思想, 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精髓, 有利于数学素养和数学兴趣的提高。)

3 与学生共同探讨第二实例

下面一起来讨论: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设某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v=v (t) 在时间区间[a, b]这段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s。给学生留出3~5分钟的讨论时间, 讨论过程中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启发, 之后师生互动合作共同得到问题的解答:undefined。

在生产实践和科学领域里, 还有许多十分重要的量。例如求变力沿直线所作的功, 求非恒定电流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求非均匀细棒的质量, 求旋转体的体积及曲线的弧长等等, 这些量的计算都可用类似的方法。

(在第二实例的学习过程中, 一是注意到了定积分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二是采用讨论法教学,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让学生在经过讨论得出结果之后体验到一种成功感。)

4 对比两个实例给出定积分的定义

上面两个问题所需计算的量, 一个是物理学中的路程, 一个是几何学中的面积, 虽然两个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不同, 但计算这些量的方法和表达这些量的数学形式都是相同的, 即计算方法都可归结为“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四个步骤, 最终所求的量都可表示为一个和式的极限, 既然这个和式极限的运用这样普遍, 我们有必要对它的性质、运算方法及应用等作专门的研究和探讨。我们给这种和式极限起个名字叫定积分, 并且用一个更简明的数学符号来表示。

给出定积分的定义 (此处略) 与记号:∫bafundefined, 在定积的定义中,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积分与和 (或者说和式极限, 叫极限和) 的密切联系了, 这就是积分为何用拉长的S既∫来表示的原因了。这个符号是莱布尼兹的杰作, 他在1675年首次运用并沿用至今。莱布尼兹对数学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为数学建立了一种普遍的符号语言, 或者说是他建立了符号数学, 使数学变得简明、规范而富有逻辑, 可以说数学因为他而变的更加美丽。

(在定积分定义的学习中, 不仅注意到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而且还渗透了数学文化教育和数学美学教育, 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又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能缓解学生的疲劳,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结合两个实例进一步分析定义

由定义看出, 定积分是一个和式的极限;反之, 任何与此相同类型的和式极限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定积分。比如, 前面讲到的曲边梯形面积可以表示为曲边f (x) 在底边[a, b]区间上的定积分, 即A=∫baf (x) dx;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可以表示为速度函数v (t) 在时间段[a, b]区间上的定积分, 即s=∫bav (t) dt;关于定积分的定义, 同学们还要注意:定积分∫baf (x) dt是一类特殊的极限, 它只与被积函数和积分区间有关, 而与区间[a, b]的分法和点ξi的取法以及积分变量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 即∫baf (x) dx=∫baf (t) dt

摘要:通过定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 灵活安排教学步骤, 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教学设计,定积分概念,教学方法,兴趣

参考文献

[1]程晓玲.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教法研究.教育科学论坛, 2002 (5) .

[2]胡先富.高职学院的数学美育.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3 (1) .

[3]马忠林, 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10

一、多媒体技术,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我们的社会正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和增长的社会需求, 不断学习是当前社会对每个成员的起码要求, 教师更应如此。目前, 市场上有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软件层出不穷, 每一种软件都有它独有的特点和技巧, 我们要收集、购买必要的软件。当然, 也不能指望软件公司推出“拿来就能上课”的软件, 也不能依靠其他教师的现成软件, 因为教案是根据教学目标、教科书及学生情况由教师写的, 每人一个样, 一次一样, 教学软件也是同样道理。所以, 教师应利用方便操作的工作台, 收集不同素材, 加上自己的教学思想, 自己制作或与周围同事合作制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本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软件, 其针对性更强, 更适应教学, 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并且通过这些软件的制作和应用, 教师不但能更深刻地认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也能更进一步地掌握本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当然, 教师不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很难制作出实用的教学软件。所以, 我们在呼吁推出优秀教育软件的同时, 也要在广大教师中普及计算机知识, 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 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个性

多媒体技术,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加大了师生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每位教师都应本着“服务于教学, 服务于学生”的理念, 充分利用资源库大量地捕捉信息, 制作和修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精美课件, 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这样, 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减少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 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 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的思想,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情感是人对所接触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它与学生的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 欢迎、满意、愉快的情感有助于认识的发展, 而随着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加深, 学生的情感会得到升华, 并对这种事物的认识便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课堂教学中陶冶儿童的情感, 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心境, 让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 使冷静的理智与坚强的意志相联系、产生克服困难、攻克难关的巨大动力。多媒体技术在具有智力功能的同时具有审美功能, 为陶冶学生情感提供客观的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声同步的教材, 变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 会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维新罗克 (M.Cwittrock) 在他的关于学习过程研究的“生成学生模式”中曾提出:学习过程不从感觉经验开始, 而是从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选择性注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景中激活与维护学习心理状态, 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上, 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恰当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系统,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从而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也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原来死板的知识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爆发出强烈的求知欲,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兴趣, 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 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 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 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 变得形象具体, 生动活泼, 能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利于深化课堂训练, 巩固新知识, 发展思维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 既巩固了新知识, 又发展了思维, 还反馈了信息, 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六、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人机互动的平台

多媒体技术处理文字信息及人机交互的作用与普通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幻灯、电视等单向电教媒体相比, 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它能根据需要按不同的顺序展示文字信息, 字体多样, 动画效果, 色彩丰富, 效果奇特。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随时可以切换到活动所需的界面, 调出信息等。

多媒体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 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会学习, 提高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创新人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之为教学的最优化服务, 以此实现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摘要:本文简要的阐述了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 以促进教学的发展的几点体会。

浅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11

三十年前,还是孩子的我为了工作选择了讲台,那时候我不知道这份工作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但是我知道最初带给我的惊吓倒是不小。学校坐落在山沟里,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脚,两间草和土混合材质的平房便是所谓的班级。一小间是给我休息吃住的,另一间则是我工作的地方,用墨涂抹的木制黑板时不时发出臭臭的味道,上课铃声全靠喊。在教学设施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我迫于生活的压力依然选择留在了那里。

初次站在讲台,渺小的我没有华丽的语言来阐述我的所思所想,总会发生词穷的现象,就在这几秒钟的寂静里,好像全世界都静止了。看着学生澄澈、明亮、求知的眼神,我知道他们一定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在他们心中,老师一定是无所不能的。我开始默默地自责,不能因为我的不顺心,耽误我的学生。我开始认真地备课、讲课,努力地用知识武装自己,倾尽自己的所有去满足学生的好奇,慢慢地,我知道怎样和学生去沟通,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批又一批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出大山,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

和学生在一起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三十多年过去了,所有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我既是班主任又是科任教师,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思想品德等,几乎所有的科目都是我一个人教,现在想想,学生应该会视觉疲劳的,因为时时刻刻都是我在上课。那时的我可以在自然课上带着他们去采风,他们都会使出浑身力气跟我展示自己有多厉害,蹦蹦跳跳互相比着谁采的树叶最漂亮,谁爬山爬得最快,谁的声音最洪亮……因为我知,道在他们心里,再多的树叶、再快的速度都不及老师的一句肯定。还记得我每次检查卫生的时候,他们都会把小手伸得老高,特别希望得到的表扬,想想那些可爱的表情,有时觉得很好笑。所有的事情都仿佛是昨天发生过的,可是想想自己都从一个毕业大学生变成毕业大学生的妈妈了,但是对于学生,我认为我教给他们的知识远远少于他们给予我的人生感悟。

我常常对朋友说,“你都不如一个孩子”,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因为我觉得这些年来,在学生身上学到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有些时候学生敢说,可是成年人却不一定敢说,学生常常会向老师打小报告,大胆地说某某同学上课不听课,某某同学说别人的坏话。他们不会顾虑别人的看法,只要是不公平、不正确的事情,都会大胆地提出来,天真的他们永远不会胆怯,总会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不管是对自己的同学还是自己的老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会说出来。可能也就是他们的敢言,才有我今天的工作经验,我怎能不感谢、不珍惜我的学生呢?

我还欣赏学生的敢想,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想象力却一个比一个丰富,我也总会被他们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问题问得没有办法回答,例如“人为什么没有法力想变什么就变什么”这样神话般的问题,还真是让人头疼。可能孩子的世界里总会有一个童话般的梦。和他们相比,这么多年来我们这些成年人早已形成思维定势,被各种方方框框束缚着,哪还有什么想象力,我们的世界应该是灰色的吧。

和过去的学校相比,现在的教学楼建筑优美,教学设施先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知识的海洋中,时时都会感觉快乐的。清晨,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络绎不绝地走进校门,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拉开了校园美好一天的帷幕。上课时,教室里鸦雀无声,静的只能听见写字发出的“沙沙”声,那声音就像一条条蚕宝宝正在津津有味地咀嚼美味的桑叶。在知识的殿堂里,学生尽情地遨游。下课的铃声打响了,学生就像一群放飞了的笼中之鸟,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他们的课间活动也非常丰富多彩。学生就这样在美丽校园里你追我赶,一起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游戏的轻松、考试的紧张、成功的喜悦……

做了一辈子的孩子王,所以女儿也常常说我孩子气,但是学生身上拥有的不正是我们如今所失去的吗?有句话不是说“得到的同时便会失去”,我也常常理解人们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却把最初始的童真给丢了。现在的我很自豪、很庆幸,在孩子堆里呆了半辈子,我和学生一样,永远都用一颗童心看世界,所以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的我都很快乐,可爱的学生带给我太多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工作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

英语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12

一、情境重现, 让学生回味鲜活

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他们对很多抽象的物理模型、概念、规律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表面的似是而非的表象感知。因此, 教学活动中的举例在注意科学规范的同时还应重视形象直观、通俗易懂。教师可利用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体验, 再现场景, 激活学生在记忆深处的印象,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讲“滑轮”这一课的前期准备中, 我想, 虽然学生几乎都有过看到或使用滑轮的经历, 但未必都留意滑轮的构造、性能、用途等。因而在导入新课时, 我先用多媒体视频展示了学生熟悉的校园内升旗仪式的真实场景, 这可是大家司空见惯的, 难道有什么奥秘?面对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 我适时地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的旗手能够站在地面上往下拉绳就将国旗升到旗杆顶端?为什么旗手不是带着旗子爬到旗杆顶?常识告诉我们, 要使物体位置抬高, 一般可是要提着它向上爬的呀。在引导大家进行一番思索和争辩后, 最后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在旗杆顶端的滑轮上。原来如此!让学生们感到亲切的是:物理知识处处存于在生活中, 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既唤醒了他们的记忆, 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身临其境, 让学生品尝鲜活

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 不少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验证前辈的实践结果, 固然可以提高知识传播效率, 但毕竟是被动性地接受。由于诸多因素, 我们不能也不可能重复前辈的每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不过, 在某一教学时段, 适当地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探究氛围, 不仅符合教学大纲中强调探索过程的要求, 也满足了初中学生喜欢积极参与的欲望。例如, 在“重力”一课的教学中, 关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认知, 多数老师采用在铁架台上悬挂一只小球, 下方放一盆水, 倾斜铁架台, 悬挂的小球静止后, 悬线总是与水面垂直, 于是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也就是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的。在这种经典的验证中, 学生充其量就是一个旁观者, 看看热闹而已, 不能使课堂鲜活。经过思考, 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上课时, 我拿出了他们儿时喜欢的积木让他们在水平的讲台上建房子, 学生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接着我又让他们在斜坡上把房子建稳, 学生兴奋点来了, 跃跃欲试, 纷纷举手, 争先恐后的奔向讲台摆弄起器材, 经过反复摆架, 最后达成共识:只有先把地基造成水平面才能保证水平面上房子的稳固, 否则房子会在斜面上形成滑坡。学生顿时想到是因为房子受重力的作用, 而重力的方向又是在哪个方向?他们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对重力的方向性有了切身体会。学生通过参与小小的活动, 激发了探索的欲望, 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达到突破难点、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目的。

也许对老师来说, 这些操作是小菜一碟。但是对学生而言, 那可是鲜活的也许是从未有过的亲身体验。由此, 我想说, 在我们物理老师看来是天经地义耳熟能详以至于食而不知其味的东西, 学生可是第一次品尝呢。

三、形象语言, 让学生感悟鲜活

用风趣、幽默、形象的语言作为物理课堂的“调料”, 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更可使学生感悟到物理知识不像世俗偏见那么可怕和难以接受。例如, 在讲“光的折射规律”时,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 折射角小于空气中的入射角, 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领悟记忆, 我笑称其为“大角气”, 用了“大脚气”的谐音 (即大角总是在空气中) , 惹得学生会心大笑, 活泼又新鲜的词, 学生一下就记住了。讲电流的单位时, 幻灯片上出现了一张安培的照片, 我笑眯眯地说:让我们来一同认识这位生在当时活到现在的“老人家”———安培, 顿时使学生在诙谐的语言中感悟了物理大师和物理量单位的鲜活。

四、巧设作业, 让学生重温鲜活

课后作业的作用相当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后花园, 承担的任务也非常大, 既需要消化和强化课堂的知识, 同时也需要锻炼和提高学生自学、创新发展的能力。如在讲到“物态变化”中水循环时, 为了让学生们弄清城市中水是怎么来的, 课前我先让他们收集一些有趣的“水的真相”, 课上大家表现得异常踊跃, 有的谈到人的身体有三分之二是由水组成, 还有的谈到天空的云的形成等, 看的出来他们准备得比较充分。接着我又趁热打铁布置学生回去完成一个小任务:写一份关于“家里的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调查报告。没想到学生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向家里长辈询问, 当然, 还有部分同学成立了调查小组, 利用周末组织参观了自来水厂, 知道了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被循环利用, 还了解了一些关于自来水的净化、过滤、杀菌等过程。如此巧妙地设置作业, 让学生摆脱了被动的作业, 在积极参与的过程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尤其是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处理、解决问题等方面重温了知识的鲜活感, 效果良好。

让学生欢欢喜喜, 轻轻松松地学习物理, 让物理课堂灵动鲜活起来, 多好。

上一篇:多样性分析下一篇:政府供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