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需求

2024-09-30

交互需求(精选7篇)

交互需求 篇1

一、引言

电力需求响应 (Demand Response, DR) 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用户接收到供电方发出的诱导性减少负荷的直接补偿通知或者电力价格上升信号后, 改变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 减少或者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 保障电网稳定, 并抑制电价上升[1]。

按照需求侧所面对的响应信号性质不同, 可以将DR划分为基于价格的DR和基于激励的DR[2]。DR的通信过程涉及电网的抄表系统、电力交易系统、营销业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 用户的能源管理系统、用电智能设备及二者间的通信网络[3]。

二、DR系统结构研究

DR系统通信过程涉及电网的抄表系统、电力交易系统、营销业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 用户的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用电设备, 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DR主站用于发布动态电价、负荷需求, 能主动发布事件通知;连接DR客户端在用户参与响应后能快速接收响应系统的反馈信息, 对反馈信息进行数据存储、核对, 并做数据分析;对大量用户聚合后进行DR服务。

DR客户端对主站发布或转发的事件信息作出响应, 并DR相关数据信息反馈给主站;获取电网发布的动态电价、负荷需求, 能主动发布事件通知;在用户参与响应后能快速接收响应系统的反馈信息, 对反馈信息进行数据存储、核对, 并做数据分析。

DR聚合端将DR事件向下分解、向上聚合, 在用户与电网之间交互预处理DR信息, 降低主站处理数据量。

电网端的调度系统根据电网需求实施协议避峰行为;营销系统用于统计DR资源, 对用户进行结算补偿。用户的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用电设备是用户改变用电模式的载体, 接受DR客户端或聚合端的DR指令。

三、DR通信交互研究

按照第2节的DR系统结构, 可以将DR的通信交互划分为电网操作信息、主站信息、聚合端信息、客户端信息、能源自动化系统信息、负荷设备信息之间的交互。

(1) 电网操作信息。处理DR事件:初始化DR事件、编辑或删除DR事件、获取正在等待事件的信息;自动竞价信息:接收当前电力用户出价、通知DR主站电力用户出价接收或拒绝、关闭竞价。配置DR主站信息:配置DR项目和事件数据实体;监测DR主站相关行为。 (2) DR主站信息。配置参与方:配置DR客户端、配置DR聚合端、参与者;发布DR事件;竞价代理:为电网传送反馈竞价信息。 (3) DR聚合端信息。分解DR事件, 将从DR主站接收的DR事件分解成多个DR事件并下发。 (4) DR客户端信息。DR信号生成与下发:将DR主站或DR聚合端接收的DR事件生成DR信息并下发。 (5) 能源自动化系统信息。控制负荷设备:通过接收的DR信息控制负荷设备;反馈负荷设备信息:向DR客户端反馈设备运行情况。 (6) 负荷设备信息。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运行设备。

四、结论

DR通过供电方的诱导性信号, 改变电力用户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 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益, 保障电网稳定, 并抑制电价上升。DR的通信过程涉及电网的抄表系统、电力交易系统、营销业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 用户的能源管理系统、用电智能设备, 论文归纳了DR系统一般模型结构, 进而对DR系统的交互信息进行了研究。

摘要:电力需求响应 (DR) 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研究归纳了DR系统的一般性构成, 并就详细就电网操作信息、主站信息、聚合端信息、客户端信息、能源自动化系统信息、负荷设备信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需求响应,智能电网,信息交互

参考文献

[1]张钦.智能电网下需求响应热点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 2013, 06:85-90

[2]赵鸿图, 朱治中, 于尔铿.电力市场中需求响应市场与需求响应项目研究[J].电网技术, 2010, 05:146-153

[3]李扬, 王蓓蓓, 宋宏坤.需求响应及其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5, 06:13-15+18

交互需求 篇2

1. 我相信深刻的需求来自于自己的观察,而不是调查。

2. 看看同类产品怎么做的,如果他们没有抓住核心需求,或者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的机会来了。

3. 数据是不会撒谎的,但是要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点确实不容易。而且数据有很强的局限性,不要被拴住。

4. 最好的需求调查,是把你几天做的产品雏形发给你的目标用户,听听他们怎么说。

一些常用的办法

1. 相关关键词,

google关键词工具 和百度指数 是了解需求的好工具,因为人们有问题了才会去搜索,可以根据关键词去推测他需要什么。

2. 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能够很好地区分谁是你的目标客户,他们有什么行为偏好。比如你不要向一个游戏高手推荐连连看,也不要向我妈妈推荐cs。

3. 用户访谈。 我推荐为访谈设计一套问题,只要在聊不偏离主题太远,可以顺着用户感兴趣的方面聊,经常会有些意外收获。用户访谈一定要基于自己的目标用户,不然得出来的结论经常会有冲突。

交互需求 篇3

关键词:交互设计;需求层次;设计;策略;探讨

0 前言

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产品设计者在交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用户实际需求来实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进而才能够以成功的设计赢得受众的青睐。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产品的交互设计应该从实际需求层次进行分析,明确用户的实际需求特点,并以完善的设计策略的实施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为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并逐渐扩大市场奠定基础。

1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简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具体分为了五个层次,即生理、情感、安全、尊重以及自我实现这五种需求。在此基础上,对人类对不同层次需求实现的关系问题、人类行为的激励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如下观点:第一,在多种需要都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的背景下,与高层次的需求相比,低层次需求凸显出了迫切性;第二,某一层次需求被满足时,人们的需求则会逐渐向高層次发展;第三,不同层次需求间呈现出了相互依赖的关系,同一时期下,人们可表现出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是在多种需求下,只有其中的某一种需求占据了主导地位,进而直接决定了人们的需求行为与选择。该理论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进行了揭示,而人的需求是从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

2 基于交互设计的用户需求层次分析

2.1 相应用户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诞生,交互设计随之被广泛运用。交互设计的运用,促使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认知与使用变得更加简单方便,这就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交互设计的目标随之实现了再一次的突破,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交互体验,为实现交互服务的体验化、人性化设计奠定了基础。比如当前的苹果、三星等品牌的智能手机,就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下的典型交互产品。

2.2 相应用户需求的层面分析

基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在实际产品的交互设计时,则需要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层次化的划分与描述,具体划分如下:第一,基于可用性层面。所谓的可用性,是指相应的产品能够满足基本功能使用之需,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在此过程中,用户需求层面体现为功能性与稳定性,而从产品交互设计发展的现状看,这两点需求乃是最基本的需求。第二,易用性。易用性指的是相应的产品交互设计满足人的认知与行为特点。要确保这一设计能够方便人们的理解与使用,简单方便,凸显出易用性之特点,进而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第三,体验性。在满足用户物质与行为需求的基础上,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促使其对精神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产品交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用户在情感方面所呈现出的新需求,实现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并具备良好的体验性。

3 基于交互设计满足用户层次需求的具体设计策略

基于产品的交互设计中,面对当前用户所提出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特点,需要实现产品交互设计思维的创新与策略的完善制定,进而才能够抓住设计重点,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为促使产品赢得受众的青睐与认可奠定基础。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可从如下四方面着手:

3.1 在满足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向高层次需求过渡

基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人们的需求特点是从低级逐渐向高低过渡的。在这一需求发展顺序下,产品交互设计工作者就需要从低层次需求角度出发,完善设计,以满足低层次需求,向高层次过渡。具体而言,就需要以完善产品的功能性与稳定性为基础,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指导,促使产品具备完善的基础功能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方便用户操作,以此来迎合大部分用户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设计,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促使产品交互设计在具备可用和易用性的基础上,方便用户在操作的过程中享受良好的体验,以逐渐满足用户的高层次需求。

3.2 统筹兼顾各个层次需求

人的需求特点具备重叠性。因此,在实际产品交互设计的过程中,就要需要统筹兼顾各个层次需求,实现产品功能与性能的良好搭配与融合,进而才能够提升产品的设计质量,并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单一用户本身的需求就是多元化的,只是其中某种需求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从用户群体角度出发,要想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就需要兼顾不同层次的需求,促使产品具备丰富的功能、超强的稳定性与易用性,且还具备良好的体验性。各不同层次的需求在融为一体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协调的设计,要以充分满足低层次需求为基础,逐渐向高层需求设计过渡,以确保产品的完善性。

3.3 要针对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以明确侧重点

不同的交互产品设计下,需要结合设计内容,从交互设计体验所追求的最终效果出发,优化调整,明确需求的侧重点。以苹果手机为例,在用户交互界面的设计上,定义了三种不同的风格,分别为实用型、效率型以及沉浸式,以三种不同的风格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特点,且相应的需求侧重点十分明确。这就在方便用户选择的同时,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之需奠定了基础。

3.4 提高对高层次需求的重视程度

在产品交互设计的过程中,用户呈现出了多元化的需求特点。交互设计并不是要使得一款产品同时满足用户的所有层次需求,而是要从低层次需求角度出发,相应基础功能只需要提供给用户,而并不一定要对这些基础功能进行个性化设置等。在确保实现基础功能完善设计的基础上,强化对高层次需求的重视程度,也就是要在交互设计的过程中,注重交互体验设计的实现,以满足用户在精神与情感上所提出的需求。这是当前人们选择电子产品的主流需求趋势,同时也是赋予产品以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4 结语

在电子产品落实交互设计的过程中,要想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实现产品的完善设计以赢得市场份额,就需要从需求层次角度出发,在明确用户层次需求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交互设计策略,以确保相应的产品设计能够在满足基础需求的同时,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赋予产品以更高的附加值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冬冬,李世国.交互设计中的需求层次及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13(08):75-78.

[2]刘世元,周姗姗.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6(05):239.

[3]刘丽娟.交互设计在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6):76.

[4]李梦,邓学雄.基于需求层次的产品设计方法探究[J].包装工程,2015(08):92-95.

交互需求 篇4

近年来,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 电网信息实时交互和无缝衔接的实现为需求侧响应提供了发展机遇。而如何建立满足需求侧响应要求的信息交互平台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需求侧响应通过经济和通信手段鼓励用户灵活用电, 当电力系统电力供应短缺时, 电价上涨, 用户采用需求侧竞价减少用电负荷;当电力供应富裕时, 电价下降, 用户采用需求侧竞价增加用电负荷。建设相应的信息交互平台能更有效地发现电力价格浮动, 从而使得负荷得到快速调整。

本文首先对广州地区需求侧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 接着以广州供电局为应用对象,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 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设计了一套分布式电网需求侧信息互动服务平台实现方案。实践表明, 该方案具有实现快速的信息交互及需求侧响应能力。

1 广州地区需求侧响应现状分析

目前的信息平台要充分考虑智能电网下的信息互动要求以及快速需求响应的实现[1], 但广州地区用户与供电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与管理存在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现有的用户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均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采用了全市大集中方式的部署; (2) 没有针对企业、楼宇、家庭用户进行分类监测; (3) 采用单方面召测; (4) 电力价值机制反应滞后; (5) 没有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运行经验, 无针对用户端设备的远程控制能力; (6) 电能质量的监控不合理。

通过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侧响应项目发展经验[2,3], 信息互动平台应具有以下功能:

(1) 应用平台将利用分布式组件集成模型解决各模块有序利用信息平台资源的问题; (2) 提高系统容量, 容纳更多的用户和终端接入;对数量庞大的用户和终端进行分区分层管理; (3) 要能够对企业用户实施频密召测与深层召测, 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个性化服务; (4) 支持用户与供电部门的多信息双向互动; (5) 合理分配各层服务器任务; (6) 对用户分类管理, 实现远程抄表, 增加用户端设备控制功能。

2 需求侧信息交互内容和要求

根据不同对象分别规划了信息交互的内容和要求, 其中包括:分布式电源并网信息、企业/楼宇用户交互信息以及家庭用户交互信息。

2.1 分布式电源并网信息

按照分布式电源的特点、并网的技术要求和智能电网的开放性要求, 将分布式电源并网交互信息分为技术性信息和经济性信息两个部分, 所管理的项目如图1所示。

技术性信息指标主要保障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安全可靠运行。经济性信息主要是根据技术管理的需求, 引导电力投资向合理方向发展。技术性信息管理中静态指标主要描述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固定性特点, 动态指标主要描述分布式电源在电网内灵活性运行的特点。

2.2 企业/楼宇用户交互信息

一般的企业/楼宇用户与信息互动服务中心交互信息内容如图2所示, 如果企业/楼宇用户具备提供分布式电源并网能力, 对应的信息交互内容参考图1。

2.3 家庭用户交互信息

家庭用户与企业/楼宇用户相比较, 与信息互动服务中心交互的内容模块较少, 如图3所示, 而模块内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差异。

3 信息交互平台的实现

首先介绍了信息平台实现方案, 然后着重对区局层进行了功能结构的设计。

3.1 分布式电网需求侧信息平台实现方案

3.1.1 系统关键问题

智能数据采集单元 (下称“智能单元) 的引入是信息平台的设计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智能单元作为实现供用电两侧互动的媒介, 由用户端电信息的智能化采集、分析统计以及远程控制构成。按照用户端管理的内容的差异, 将用户分为:企业、楼宇、家庭。

3.1.2 分布式电网需求侧信息系统结构

如图4所示, 信息平台在层次上自底向上分为终端层、用户层、区局层、市局层, 各层任务明确。

3.2 区局分站信息中心功能结构

在层次上看, 区局分站信息中心位于区局层。用户层、区局层之间采用由有线Internet承载的VPN连接, 区局层、市局层及其它应用层之间采用电力数据网通信。

3.2.1 基于服务组件架构的设计

服务组件架构 (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SCA) 是一种简化面向服务架构 (SOA) 中的应用程序开发和实现的新技术。如图5所示, 系统中各功能组件可通过JMX集成总线进行交互[4], 实现功能组件的动态可扩展, 从而增加了信息中心功能扩展和容量扩充的便捷性。

实际上, 区局分站信息中心是由一系列计算机组成的服务器集群, 该服务器集群通过各功能组件, 可以对外部应用端提供数据和服务。图6给出了分布式的电网需求侧信息互动平台的向外提供服务的示意图。通过对外接口实现各种业务逻辑, 这种结构易于实现各功能部分资源的自治, 同时还能通过信息中心保证各功能部分的协同运作。

3.2.2 开放式的多组件接口结构设计

区局分站信息中心与应用端或者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根据CIM信息模型[5], 采用通用的建模描述方式。根据DL890 EMS-API (IEC61970) , 系统采用分布式组件集成模型[6]。

3.3 灵活丰富的监控管理功能设计

如图7所示, 区局信息中心可以读取相应区局内的电力负荷数据、采集电能质量信息, 结合用户交互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并参考已制定的控制方案, 自动或人工实现控制策略, 达到中心统一控制的目的。对分析对象结构、监测指标、控制策略等全部采用可视化界面显示, 实现友好的人机界面管理。

4 结论

本文首先结合需求侧响应的建设要求, 分析了目前广州地区客户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 根据信息交互对象的不同, 分析了信息中心与客户之间需要交互的信息、以及实现信息交互的技术要求;最后提出实现需求侧信息交互平台的方案。该方案包括在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背景下, 系统结构出现改变的部分;面对海量实时数据采集和控制的分布式分层应用结构;开放式的数据、通信信息模型设计;同时, 根据信息互动的要求, 还设计了客户管理系统的结构, 介绍了系统各个模块应该实现的功能。

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目前广州地区电力用户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求侧响应的建设要求;然后基于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信息交互服务平台实现方案;最后着重对区局分站信息中心的架构、接口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设计。实践表明, 该平台具有实现快速的信息交互及需求侧响应能力。

关键词:需求侧响应,广州地区,信息交互平台

参考文献

[1]Jin Zhong, Chongqing Kang, Liu, K.Demand side management in China,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J].2010 IEEE, 2010, 7, 1 (4) :25-29, doi:10.1109/PES.2010.5589964.

[2]全生明, 卢键明, 谢传胜, 等.需求侧响应机制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9, 11 (2) :73-76.

[3]曾鸣, 王冬容, 陈贞.需求侧响应的实施障碍[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0, 01:8-11.

[4]高建宏.电力需求侧信息监控系统设计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10.

[5]曹晋彰.面向智能电网的公共信息模型及其若干关键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3.

交互需求 篇5

否则,总是在你设计完成之后被告知需要增加一条业务规则,不久后,又需要增加一条。如果你不想重新设计,你只能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增加一个解决方案,再增加一个。增加若干个以后,你会发现,最初的设计思想和目标已经被完全打破。设计已经变得不伦不类了。

面对大的变更你只有重新设计了。如果没有时间,懒得去做的话,被不断声讨的是设计阿,而不是需求变更。

npr的重新设计 说道:

In some cases, we spent significant amounts of time working through a problem only to realize that our initial idea simply wasn’t going to work. We had to be okay with scrapping time-intensive, developed ideas and completely starting over when necessary.

面对变更和被验证的失败,要有重新设计的勇气!

交互需求 篇6

1 高校内部工程审计现状及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1 高校内部工程审计的现状

1998年我国的高等学校全面开始扩招,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同时带动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工程的迅速发展, 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发展也几乎是在成倍地快速增长。因此高校的工程审计任务也随之急剧增长。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 高校工程审计任务的繁重并且第三方审计独立性更强, 越来越多的工程审计项目通过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审计。

(2) 高校工程审计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中, 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审计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等可操作性。

(3) 高校工程管理部门的责任追究制度少, 工程管理不到位, 加大了工程审计的难度。

(4) 缺少专业审计人员与工程审计的管理方法落后, 给审计质量带来风险。

1.2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项目的管理需求

1.2.1 高效、精细化管理需求

随着高校扩招和基本定型, 高校的基本建设趋缓, 工程管理逐渐规范化, 高校工程审计更多面临的是原有建筑的大修工程和零星修缮工程, 项目数量逐年增加, 送审总金额也逐年增加, 普遍采用的人工、表单式管理无法做到对大量项目进行及时统计和动态监控, 需要信息技术进行现代网络化管理。

1.2.2 信息对称化, 多部门协同管理的需求

高校工程委托审计中涉及不同的单位、部门主体, 主要有工程管理部门、审计部门、造价咨询单位和施工单位4个类型, 人工表单式管理通常会有如下弊端:工程审计相关信息在这4个单位之间传递的过程往往会有不对称性, 工程审计文件的传递常常有延迟性。因此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使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工程审计信息系统, 不但可以快速有效的处理各种工程审计的各种信息、文件, 而且可以进行多单位、多部门协同管理。

1.2.3 高校预算管理的需求

高校的预算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而工程审计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见性的问题, 工程审计的进度有时直接影响预算执行情况。配合高校预算管理的需求, 工程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对财务、纪委等相关部门开放查询、监督权限, 提供工程审计项目的实时进度状态, 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就更大程度地从审计进度方面支持了高校相关工程经费的预算执行。

1.2.4 工程审计工作自身管理需求

高校工程委托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是建立在理清高校工程委托审计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流程的基础上, 进一步可以明晰工程审计过程中的各方责任, 从而达到对每个工程审计项目的各阶段的明晰管理。

1.3 审计过程控制的需求

1.3.1 工程审计流程的科学管理需求

随着现行工程造价量价分离的工程量清单管理模式和教育部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形势发展, 高校工程审计的内容和流程逐渐细致化和复杂化。人工进行工程审计项目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统计越来越不能够满足现代科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1.3.2 工程审计事前和事中的控制需求

高校工程委托审计管理过程中, 由于专职审计人员的缺乏, 对于很多工程项目只能做到事后监督, 但是造成的弊端就是等到工程进入结算审计阶段, 有些事实已经具有法律效率, 给高校带来的损失不仅无法挽回, 而且事后解决各方争议的过程冗长, 审计效率低下。

1.3.3 工程审计过程各阶段工作的时间进度控制需求

工程审计工作过程和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一样, 各相关主体单位的行为存在法律效力,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法制化社会建设的大环境下, 各方主体也将越来越重视审计过程中各方的法律时效性和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 通过信息化系统记录下各个相关主体单位的反馈意见及反馈时间将比使用纸质文件更加准确和高效。

1.3.4 审计质量控制的需求

1.3.4. 1 对社会造价咨询单位的考核评价管理

社会造价咨询单位对于高校审计部门来说是受托方, 高校审计部门对于这第三方的工作应做出有效的管理, 并通过恰当的量化的考核对其工作进行评价。有了信息系统对审计过程中各阶段工作内容及时间节点的记录, 高校审计部门就更容易对所委托的社会造价咨询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约束。

1.3.4. 2 审计部门内部审核控制

高校审计部门内部同样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 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1.4 文本及档案管理需求

(1) 高校工程委托审计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文档, 包括合同、函件、审计工作底稿、会议纪要、审计报告、审计咨询意见等等。由于可能同时进行委托审计的工程项目有数十或者数百项, 进度不一, 因此对于这些文档的传递与管理的高效和信息化是工程审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现阶段大多数工程审计的档案管理依旧以纸质文件为主, 审计人员查阅起来非常不方便, 在信息和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 能够按照项目归档和查阅的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5 法规库和经验库的需求

(1) 工程审计是一项法规性很强的工作, 在审计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工程建筑及经济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 建立系统的法规库进行法规的管理、查询和检索将极大地方便审计人员, 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2) 工程审计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毕竟我国的建设工程还在不断的前进和发展, 而高校的基本建设又具有其特殊性, 因此现实与法律规章的冲突依然存在, 因此在审计的过程中将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收集、维护和管理将会在更加完善的法规出台之前给审计人员一种参考的解决方法。

2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高校内部工程审计, 并且是委托审计的前提下, 针对审计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建立交互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想如下。

2.1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框架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由于用户数量会较多, 并且随着现代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发展, 基于B/S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 结构的系统平台[4], 系统管理员通过Access Control设置用户权限, 用户根据用户名和密码通过防火墙登陆系统进行相应权限内的操作从而读取数据或将相应内容上传服务器。文件上传之后应该只能被查询、下载, 不能被修改或者被重新上传覆盖替换。

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建立有自己的一套OA系统, 因此基于OA系统建立的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系统更容易整合学校内部的信息系统资源, 如果所有的信息系统的管理都在高等学校自身, 这样建立的信息系统有方便管理, 维护成本较低, 相关部门间的数据兼容更容易的优点, 也有其数据对外的法律效力就弱的弊端。但如果能够将服务器等相关管理委托第三方则优缺点与前者相反。

2.2 主要流程设计思路

2.2.1 总体框架

随着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 高校内部工程审计的业务也逐渐细致 (见图1) , 高校初步建立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时, 不一定面面俱到, 可根据学校自身的审计力量和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并构建到系统之中。对于在各自学校内部工作流程相同的审计业务流程进行合并, 例如图1中跟踪审计中的合同审计和造价咨询中的合同咨询业务可共用一个流程, 只需要给不同的项目使用同一流程, 但赋予不同的项目属性, 也就是“贴”上不同的“标签”方便分类归档与分类统计。

此外, 由于各地方开发和普遍使用的计价软件由不同软件公司开发, 计价软件本身就是一套非常复杂、较为成熟的系统, 并且虽然生成的造价文件的格式有所不同但都可以转化成Excel的通用格式, 高校内部委托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于其本身目标偏重于管理, 因此可以考虑不将计价的作业软件集成到系统中, 而采用将Excel文件导入的方式。

2.2.2 文件传输流程

在审核过程中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传递过程如图2所示:信息系统中传输电子文件的传输更能体现各方的独立性;信息系统中电子文件的传递过程比纸质文件更加快捷。

施工单位将电子化的资料通过网络上传到系统, 高校工程管理部门收到纸质文件后对相应项目文件进行初步审核, 审核通过后打印项目审计申请表并提交校审计部门, 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后委托社会造价咨询机构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审核, 社会造价咨询机构将审核后的文件上传到系统, 审计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则收到系统提醒, 三方可以同时查看审核后的文件, 并分别提交回复意见, 必要时审计部门组织会议进行协调, 直至在坚持审计原则下各主体无异议, 社会造价咨询机构出具审计报告提交审计部门, 高校审计部门则按照校内规定进行后续的工作。

2.3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模块及功能设计

根据前文所述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各种需求可以设计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块构架和功能:

(1) 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系统管理员对于不同用户的权限设置, 数据导入导出、备份恢复、审计信息的Web发布等。

(2) 流程管理模块。对于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设计、测试, 用于项目管理过程。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的关键点要求的不同可以有所改变。这样就能够在审计工作不断的发展中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创新而不用重新构建新的信息系统。

(3) 项目管理模块。该模块以项目管理为主线, 以高校审计部门为主体, 工程管理部门、社会造价咨询机构和施工单位参与审计过程的交互式管理。功能包括项目的状态查看、立项、委托、审核、评价, 各种文档管理浏览、下载、统计, 审核过程中各种文件的流转、审批、共享和预警。日常工作的日程安排和提醒。

(4) 文档管理模块。该模块中可设置审计过程中的常用文档、表单范本, 对项目中的文档、表单进行查询、管理、审核、汇总、统计和输出。审计部门可以将合同、函件、审计工作底稿、会议纪要、审计报告、审计咨询意见等大多数文档经验化和模板化, 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进行调用和修改。

(5) 档案管理模块:按照项目进行项目文件归档、整理、查询、统计、下载, 当项目完成结束时自动转入归档模块, 将所有该项目电子文件汇总编号后存入数据库, 同时支持对档案目录、封面的编辑和项目信息自动生成等。

(6) 知识库管理模块。分为法规库、经验库、造价信息库。设置批量导入、更新和查询功能。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将有利于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 有助于提高高校内部管理部门协同进行工程管理的配合程度, 有助于提升高校内部工程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本文仅针对现阶段的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工作需求提出交互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设想, 展望大数据与云存储日益发展, 期待未来高校间工程审计的分析数据和经验数据可实现共享, 进一步提高工程审计的科学管理水平。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成为各级审计部门及审计单位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委托审计的需求情况, 分析和描述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框架。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功能需求,框架设计

参考文献

[1]张磊.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 2005.

[2]谢松.高等学校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1.

[3]刘强.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21) .

交互需求 篇7

关键词:S1000D,IETM,需求分析

基于S1000D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s, IETM) 的研制是一个结合了装备研制与装备使用的过程, 它是把装备研制过程产生的技术数据及使用过程的操作/维修/保养要求转换成电子技术手册的过程。研制过程大体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规划、IETM制作、IETM验证、IETM发布等五个阶段[1]。

为准确了解并准确描述用户对IETM的需求, 项目之初, 需要进行IETM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了解现有的业务基础, 理解用户需求, 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定义, 将其与即将实施的应用系统建立映射的过程。需求分析是开发IETM的首要工作, 若在分析阶段对需求的定义不完整或不清晰, 将会导致IETM产品与用户的实际需求产生偏差, 导致返工、修改, 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准确有效的需求分析则能保证研制方有效开展IETM项目, 研制的IETM满足订购方的要求。

需求分析主要工作包括:确定研制目标;确定研制标准;分析功能需求、数据需求、界面与显示样式需求等;选择开发平台;规划产品交付方式、更新方式、应用方式等。

1 需求分析内容、方法

1.1 确定研制目标

确定IETM产品的用户对象、使用时机、产品用途。

1.2 确定研制标准

IETM的核心问题是信息共享、产品数据的互操作, 而标准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所以, 所有的开发工作都必须在相关标准的严格指导下才能进行[2]。因此, 项目开始之初需要先确定开发标准, 在相关标准的严格指导下开展IETM研制工作。

目前国际上IETM开发标准有两大体系, 一是美军标87268A、87269A和MIL-HDBK-511, 另一是欧洲航宇与防务工业协会 (ASD) 的S1000D规范。由于S1000D具有广泛的组织支持、完善的维护体制、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合理的发展计划, 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崇的事实上的行业标准[3]。我国发布的GJB6600, 主要参考了S1000D。

美标和欧标的目标都是为了规范IETM的开发、发布和更改等活动, 为用户提供规范的IETM产品, 指导用户高效完成装备的使用和维修等活动。具体选择哪一种标准应根据装备的复杂程度确定。在论文[3,4]中, 对于标准的选择作了详细论述。总体上, S1000D适用于在研/现役复杂装备, 该类装备技术含量高、信息量大、更新周期短。美军标适用于简单装备, 所含技术信息量不大, 信息更新不频繁, 对信息组织要求不高, 操作和维修相对容易。如果采用美军标, 开发过程比较好理解, 且容易操作, 开发人员不需熟悉标准、DTD和样式表就能开展工作。

1.3 功能需求分析

了解用户对IETM的功能需求, 分析拟采用开发平台对用户功能的满足程度。在此基础上, 确定可能要定制开发的特定功能需求。

不同项目IETM的功能要求是不一样的, 应根据装备的不同特性提出各自的具体功能要求。

1.4 数据需求分析

在IETM研制工作展开之前, 应尽可能的收集与装备有关的所有数据资料, 并对资料内容进行分析。工作内容如下:

(1) 准备数据资料, 即确定哪些数据资料要纳入到IETM中, 并进行收集;

(2) 分析数据资料, 包括:对数据资料进行内容分解, 确定拟采用的数据模块类型, 如描述类、程序类数据模块;确定可重用的信息;确定需重新创作的技术信息, 如动画、音视频信息。

1.5 界面与显示样式需求分析

对IETM的显示界面和显示样式进行规划和设计。

1.5.1 界面布局设计

主要确定主窗体的菜单栏、工具栏、标题栏、导航区、数据模块内容显示区的位置及各栏在整个窗体中所占的比例。

1.5.2 显示样式规划

主要确定IETM的文本、图形、表格、链接、多媒体、警告/注意/注等的显示需求。

1.6 选择软硬件平台

制作平台的选择是IETM研制的关键一环, 好的平台可以减小编写的工作量, 减小编写人员使用的难度、提高IETM研制成功率。在平台选择和开发上应遵守以下原则[1]:

(1) 制作平台必须满足S1000D版本的要求。

(2) 应该是企业级软件平台, 满足大规模编辑的需求。

(3) 要考虑图片, 多媒体, 影像制作的要求。

该部分工作包括选择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及网络环境和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环境。

1.7 其它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 还需要对IETM产品交付方式、应用场景、运行平台、更新方式、与其它系统关系、研制工作流程、费用等进行分析和确定。

2 实例

2.1 确定研制目标

某装备系统涉及机械、伺服、跟踪、控制等多个学科, 操作使用复杂, 维修保养要求高, 传统的纸质资料已不能满足信息化保障的需要。研制IETM, 有助于规范和指导装备使用维修, 及时形成该型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

本IETM的用户对象主要定位于舰员级的装备使用与维修保障人员, 也可以用于修理厂 (所) 的维修保障人员工作的参考资料。系统具有辅助装备使用、辅助维修、辅助培训的作用。

2.2 确定研制标准

该装备是一个在研复杂装备, 具有技术含量高、信息量大、需动态更新的特点, 而且需要与其它IETM集成, 因此选用S1000D规范, 并部分结合GJB6600的内容。

S1000D最大特点是采用公共源数据库 (CSDB) 和数据模块来创建交互式电子技术出版物。该规范以成熟的ATA100《航空技术资料编写规范》为基础, 采用了ISO、CALS和W3C国际标准, 运用模块化的思想, 按照结构或功能对装备进行系统划分与编码, 由信息集确定技术信息的范围与深度, 以CSDB存储管理数据模块, 并且以出版物模块作为技术资料的发布形式,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技术信息的重用与共享, 降低了技术资料的生成与维护费用。

2.3 功能需求分析

GJB6600将IETM功能的划分为基本功能、扩展功能, 基本功能是必须具备的功能, 扩展功能是根据用户需求, 可以提供选用的功能[5]。根据用户的需求, 结合开发平台具备的功能, 确定该装备IETM的功能为基本功能加上部分扩展功能, 具体为用户管理、访问控制、导航、链接、信息检索、注释、打印、多媒体播放、图形显示和控制、图文对照、故障诊断等。

2.4 数据需求分析

2.4.1 准备技术资料

对于本项目纸质技术资料已具备, 因此数据准备主要是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

为达到辅助舰员或维修技术人员完成装备现场级诊断, 即将故障定位到现场可更换单元, IETM所包含的信息来源主要有技术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系统图册、成套设备明细表、备附件及专用仪表工具清单等。为达到辅助舰员或维修技术人员培训的目的, IETM也包括培训教材的内容。

2.4.2 分析、拆分技术资料内容

分析现有的技术资料内容, 结合S1000D的特点, 将技术资料的内容进行分类, 确定拟采用的数据模块类型, 具体如下:

技术说明书:主要内容是该装备系统及各组成设备的组成、功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接口关系等的描述, 是对该装备的整体性描述。该部分内容以描述性为主, 采用描述类数据模块。

使用维护说明书:是维修技术人员进行维护的重要资料, 包括说明和工作、故障分析、维修实施、系统的维护保养等内容。说明和工作、故障分析部分采用描述类数据模块, 维修实施采用程序类数据模块, 系统的维护保养采用维修计划类数据模块。

系统图册:主要由该装备系统及各组成设备的电路图、接线图和接线表组成, 其开发形式直接选择PDF格式, 嵌入IETM中。

培训手册:主要由该装备系统及各组成设备组成、原理与功能, 系统软件, 系统安装, 系统标校, 操作使用及维护保养, 系统的维修,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其中, 组成、原理与功能, 系统软件采用描述类数据模块;系统安装、标校、操作使用及维护保养、系统的维修主要采用程序类数据模块;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中故障隔离等具有决策树支持的工作, 可以通过人机问答、自动过滤的方式, 导引用户按步骤完成工作, 因此采用故障类数据模块。

基于技术资料的分析, 本IETM确定了描述类、程序类、维修计划类、故障类等数据模块类型。同时, 也确定各技术资料中内容重复部分, 以实现数据模块重用, 减少冗余信息, 便于内容更新和有效性控制。

2.4.3 多媒体数据分析

为了直观、形象地帮助用户理解手册内容, 增强使用的可操作性和交互性, 在培训教材中采用版面活泼、内容丰富、表达真实、易理解的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表述, 但保持其内容与相应纸型手册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IETM选用多媒体数据的部分包括系统总体介绍、关键且用户难以理解的部分, 例如某伺服转台的拆卸。制作途径主要有三种, 一是三维图 (CGM格式) ;二是直接拍摄的视频, 三是三维动画转化成的视频。

2.5 界面与显示样式需求分析

2.5.1 界面布局

IETM的显示界面主要包括标题与工具栏、结构导航区、内容显示区等, 结构导航区和内容显示区中间由分隔框隔开, 分隔框可以左右移动。界面布局如图1所示。

标题与工具栏:显示IETM的标题及工具栏。标题栏显示IETM名称、研制单位以及当前用户及密级等信息。工具栏包含了一系列的浏览导航及管理功能, 如浏览内容、查询信息、用户设置、退出系统、帮助等。

结构导航区:以树状形式显示了IETM的目录结构, 用户在结构树中选择某个数据模块, 则右侧内容显示区窗口将显示该数据模块内容。

内容显示区又分为上下两部分。窗口底部显示数据模块的内容信息。窗口顶部显示数据模块的一些管理信息, 如数据模块信息名称、适用性过滤等;窗口顶部也提供一些功能按钮, 如打印、图形动态显示、更改的隐藏与显示, 这些按钮可以使IETM转换到各种功能界面。

IETM支持CGM、JPEG、GIF、TIF等多种图形格式的显示, 图形可以在一个单独的窗口打开查看, 并具有放大、缩小、平移等一系列控制功能。该窗口可以移至主窗口的任意位置, 以便用户可以同时查看图形及其相关文本。

2.5.2 显示样式

分析并确定IETM的文本、图形、表格、多媒体、警告/注意/注等显示样式。

2.5.3 目录结构导航方式

本IETM的导航方式设计了2类:

(1) 按技术资料种类导航。资料种类包括全部技术资料。对于每一类技术资料, IETM按照其文档结构, 以树形结构进行组织。

(2) 按设备组成导航。该装备由多个设备组成, 根据其组成特点, 为方便用户快速定位, IETM支持按设备组成导航。在每个设备单元上, IETM对其结构组成、功能、原理、安装、标校、操作及维护保养、维修、故障分析与排除、软件、电路图等内容依次进行组织。

2.6 选择软硬件平台

IETM开发需要建立一个支持S1000D标准的软硬件平台。硬件平台是一个小型局域网, 主要包括网络交换机、CSDB管理服务器、IETM内容制作工作站、图像多媒体制作工作站以及与之配套的图像视频采集设备。软件平台选用丹麦CORENA S1000D, 该软件基于网络集成环境, 能实现协同工作, 支持符合S1000D规范的技术出版物全生命周期业务过程。主要包括内容创作编辑、CSDB管理、内容发布三个子系统。图2是IETM创作平台的功能结构图。

内容创作编辑子系统以S1000D文档类型定义为基础, 通过添加相应的技术信息, 生成结构化的数据模块, 保存在CSDB中;也可完成非结构化文档如PDF的转换, 存入CSDB;该子系统还包含多媒体制作工具。

CSDB管理子系统是软件平台的核心部分, 实现项目配置、CSDB管理、数据交换等工作。

内容发布子系统具有出版物的创建、组装和发布功能, 可发布成IETM和PDF等形式。IETM发布通过解析符合S1000D的XML格式数据, 生成导航树、目录、索引、文字链接、热点链接等, 然后应用样式表, 将数据格式化为IETM形式。

2.7 其它

对IETM产品交付方式、应用场景、更新方式、运行平台、与其它系统关系、研制工作流程、费用等进行分析和规划。

至此, 明确了IETM的研制目标, 应用标准, 制作的功能需求、数据需求、界面与显示样式需求, 规划了交付方式、应用场景、更新方式等需求, 完成了需求分析全部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是结合S1000D标准对这些需求进行总体规划, 制定总体规范, 并在开发平台上进行IETM制作、发布。发布的IETM基于通用的web浏览器显示, 如图3所示。

3 结语

在需求分析阶段必须清楚用户对产品的各项需求, 同时应该结合设计数据及现有技术能力有效地控制用户方的需求期望。好的需求分析应是功能、经济、效率各方面综合权衡的结果。

需求分析是IETM项目成功的基础, 也是关键。文章提供的需求分析方法, 结合了工程经验, 对基于S1000D的IET开发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井惠林.基于S1000D标准的IETM研制[J].制造业自动化, 2010, 32 (11) :49-51.

[2]顾秀君, 解洪成.制作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标准化要求[J].江苏船舶, 2004, 21 (5) :38-41.

[3]徐宗昌, 曹冒君, 等.基于装备差异的IETM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C]//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保障技术交流论坛论文集.郑州: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0:239-243.

[4]王崇.美军标87268、87269和S1000D比较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 2009 (8) :12-15.

上一篇:防治过敏反应下一篇:表演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