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办案

2024-09-06

依法办案(共9篇)

依法办案 篇1

天津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解仲裁科不断规范执法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 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011年以来, 该科接待来访人员932人次, 解答群众政策法规咨询700人次。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67件, 时效结案率达到100%, 为劳动者追索工资、工伤赔偿金、补缴养老保险达437.6万元, 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该科先后获得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蓟县文明服务窗口等荣誉称号。

一是坚持依法办案, 保障合法权益。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宗旨, 认真履行法定的职责, 公正、公平、及时办案, 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

二是简化办事程序, 服务快捷高效。针对劳动争议的特点, 该科不断摸索和实践, 形成了高效快捷的办事模式, 为群众提供方便优质服务。

三是办事公开透明, 做到清正廉洁。该科不断完善公开办事制度, 认真履行服务承诺, 做到阳光操作, 廉洁服务。

四是工作作风优良, 服务意识强。该科坚持为群众着想, 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 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积极深入基层, 主动服务, 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咨询, 解决矛盾纠纷, 并严格审查劳动合同条款, 有效防止了劳动人事争议的发生。注重发挥职能作用, 主动进位, 积极为企业改制服务。

依法办案 篇2

一、办案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查案力量不够。效能中心目前正式的人员只有2名,其他都为外单位借调人员,这与效能中心的效能监察工作及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不相适应。

2、部分办案人员业务素质不强。一是工作作风不过硬,在查办案件工作中,个别人员怕“得罪人”,缺乏严格执纪的态度,不敢坚持原则。

3、办案硬件设施不完善。一是办案场所不符合要求,效能中心现在刚搬到产业集聚区办公楼五楼,办公室没有安装防护窗,也没有符合规定的谈话室,无法保证办案安全;二是办公设备不够,主要是办公电脑老旧,测酒仪不能用,独立办案车辆没有,面对群众大量的举报和调查取证,无法及时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依纪依法办案工作的一些建议

1、强化学习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业务素质。办案人员必须掌握案件涉及到的有关法规文件,认真学习党纪政纪法规、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新要求,打牢业务基础,增强办案能力。

2、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责任追究。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及实施细则、《纪检监察机关严格依纪依法办案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条规制度,完善《办案人员守则》、《办案谈话工作要求》、《办案人员工作制度》、《办案人员奖惩制度》等,要求办案人员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同时,明确安全文明办案的工作责任,案件主办人是办案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办案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对办案人员的错误、延误、失误实施责任追究。

3、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办案条件。在办公经费、办案经费、办案车辆上应给予充分保障,并逐步加大办案设施的投入。

4、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办案力量。要加强和优化办案队伍结构,把热爱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选调进来,进一步充实专业人才,利用人员交流、轮岗等方式充实办案力量。

明确办案程序 提高办案效率 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颁布以来, 各地农经管理部门迅速掀起了学法、用法的热潮。河南省内乡县农经管理部门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实际工作中影响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案件办案效率的困惑, 我们归纳总结了四个图示, 以明确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所面临的困惑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实施后, 部分仲裁机构工作人员对仲裁法不熟悉, 特别是对受理、审理流程、工作时效、法律文书使用不熟练, 工作中无所适从, 直接影响了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理解不深、不透;二是对纠纷的和解、调解与仲裁的办理运行程序层级不清;三是对案件的审理流程不熟练;四是对众多的法律时效记不清、记不牢, 甚至延误了工作时效;五是对法律文书使用混淆, 操作不规范。

2 提高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办案效率的途径

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探索制作了四张图示, 并把图示张贴在仲裁庭显眼的位置, 时刻提示仲裁机构工作人员按法律程序履行职责, 从而减少盲目性, 提高自觉性, 提高办案效率, 这四个图示是:

2.1《内乡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办理运行图》

本图提示仲裁机构工作人员, 必须按和解、调解、仲裁三个程序的层级办案, 以解决办案中的无序盲目行为而带来的诸多问题, 使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能和则和、能调则调, 矛盾就地化解, 减少办案压力。

2.2《内乡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审理流程示意图》

本图提示仲裁机构工作人员, 必须依法履行受理、调解、举证、开庭、再调解和裁决程序义务, 以提高案件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达到公开、公正、公平执法的目的。

2.3《内乡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时效图》

本图将众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易混、不易记的法律时效, 用图一一列示, 提示办案人员按时办案、按时结案, 不贻误办案时效。

2.4《内乡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律文书使用图示》

本图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案件所需使用的法律文书用排列的形式, 按案件受理、调解、举证、开庭、再调解、裁决、履行的程序列示, 以便办案人员查找使用, 规范操作, 提高办事效率。

摘要:针对部分仲裁机构工作人员因对仲裁法不熟悉, 直接影响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的的困惑, 我们归纳总结了四个图示, 以明确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

依法办案 篇4

一、深刻认识查办案件的重要意义,端正办案思想,是提高办案能力的动力之源

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是惩治腐败的中心环节,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四项职能的中心环节,是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群众评价反腐败斗争成效的重要标志。抓紧抓实查案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时代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仍然频发多发,深化对查办案件工作的认识很有必要,查办案件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作为战斗在一线的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查办案件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只有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切实加强学习,是提高办案能力的前提、基础

1、要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

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知识,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从容应对时代的挑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学习的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学习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

2、学习要注意突出重点,全面了解、掌握办案的必备知识。

一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尤其要学习十六大报告和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通过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理论修养,促进政治上的成熟。二是要学习党规党法和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当前我们除了要学好党章,了解党章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外,重点是学习两个《条例》,即《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举措。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率先学好两个《条例》,掌握好两个《条例》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规定。第三要注意学习法律、经济、金融、证券等方面的知识。

三、学以致用,以学促用,学用相长,是提高办案能力的有效之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建成“学习型机关”,学习中要讲究方法,注意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实现“两个”转变:

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下功夫。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职责,联系新时期违法违纪案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二是恰当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已学的知识,要定期不定期进行认真梳理,看看哪些方面学得好,已掌握,哪些方面学得差,还没有掌握,原因是什么,方法正不正确,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富有成效。三是夯实业务基础知识。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职责,依纪依法查办案件,不将业务基础知识学深学透,显然是不行的。特别是一些办案程序、办案方针方面的规定,要做到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切实把业务知识学扎实。

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拥有学历”向“拥有能力”转变。学历只表明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这并不意味着拥有文凭就拥有水平,有学历就有能力。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发展变化的社会,一个人即使拥有再高的学历和文凭,如果停滞不前,满足于已拥有的学历、文凭,习惯于吃老本,不思进取,最终会落伍,会被时代所抛弃。正确的选择是,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紧贴纪检监察工作要求,将学习作为修身立业的根本,使学习进入思想,走进工作,做到学用的有机结合,精益求精,才能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了什么”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比学习的内容更重要。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要真正取得成效,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在于学会了什么,且有没有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四、用好用活“两规”、“两指”和组织协调职能,是提高办案能力,突破大案要案的有效手段

1、“两规”、“两指”的运用。

“两规”、“两指”是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也是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两规”,即是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两指”是指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的嫌疑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有关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采取“两规”、“两指”是非常严肃慎重的事情,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在使用上应注意四点:一是限制了适用对象,只能对已掌握一些严重违纪事实和证据,具备给予纪律处分的涉嫌违纪党员或行政监察对象使用;二是限制了适用阶段,只能在案件调查阶段使用;三是限制了使用主体,只能是具有一定级别、具备一定条件的纪检监察机关才能批准或使用;四是限制了使用时限,只能在批准的时限内使用。

在具体运用“两规”、“两指”时,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注意把握时机,过早会增加调查人员的工作量,过迟又会贻误战机,使本该得到突破的案件变成了夹生饭。具体要因案而定。

2、组织协调职能的运用。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赋予纪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而做好查办大要案件的组织协调是履行这一职责的重要内容,纪委如何搞好“组织协调”,应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是准确理解把握组织协调的内涵和工作定位。“组织”是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协调”是整合组织内部的各个分子,使之配合适当。纪委在查办大要案件运用组织协调职能时,既要善于组织,又要勤于协调。组织是前提,协调是保证。只会组织而不会协调,工作就难以发挥最大的效果;只会协调而不会组织,工作就是一盘散沙。所以纪委在进行组织协调时,一定兼顾组织和协调两个方面,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二是把握好组织协调的主动性。纪委在查办大要案件时,要针对全案进行超前谋划,主动协调,广泛听取其他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分析案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这样,既解决了办案力量的不足,又发挥多种办案手段的综合作用。

三是切实履行好牵头的职责。纪检监察机关既要敢于协调,又要善于协调。协调中要注意发挥审计部门查账、税务部门查偷漏税、公安机关找人、检察机关取证、法院把握证据的优势,以便快速突破大案要案。

四是既要注重上下协调,及时、经常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求得支持;又要注意左右协调,主动与公安、检察、法院、审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优势互补,整体联动;还要注意内部协调,统一办案人员的思想。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提高办案能力的保证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监督部门,肩负着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职责,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影响到党的形象和声誉,同时直接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思想品德。

要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最根本的是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干部队伍的思想,并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

当前,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又有抬头,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是腐朽思想侵蚀和不法分子拉拢、腐蚀的首选对象,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只有认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思想上建起一堵防腐墙,才能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秉公执纪的良好形象。

2、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

纪检监察工作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也是党政各部门中专业性最强、难度最大、最不好干的工作。纪检监察干部如果不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显然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现在,办案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查办案件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突出,必须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纪检监察业务所需要的知识,努力探索有效突破大要案的新思路、新方法。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学会办案,积累经验,增强本领,才能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攻坚能力。

3、改善办案队伍的构成,实行优化组合。

在这支队伍的配备上,既要有熟悉纪检监察业务的人员,也要有法律、财务、审计、金融、证券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并随时根据案情,调整、充实办案人员,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对他们既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努力把他们建设成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4、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规范自身的执纪执法行为。

纪检监察处于执纪执法的重要部门,享有监督惩处别人的权利,平时更应严以律已,自觉加强对自我的监督、约束,行为更要规范、合法。要严格遵守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管理的纪律规定,特别是中纪委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必须认真执行,做到令行禁止。

5、要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

当前,有少数纪检监察干部,认为纪检监察机关是清水衙门,工作得罪人,任务重,政治上无奔头,交流难,提拔更难,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对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纪检监察组织和优秀个人,对办案有功人员实行奖励和授勋,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使纪检监察工作在社会上成为受人尊敬,令人羡慕的职业,激励纪检监察干部人人爱岗敬业,个个奋发向上。

五个方面提高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办案能力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办案扣押物品须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篇5

河北省泊头市富镇读者来信,称1999年春,村民举报时任本村党支部书记的孟某某涉嫌侵吞集体财产,当地检察机关立案后将相关账目带走查封,但没有留下账目明细。之后,检察机关非但没有就群众举报的问题作出答复,反而将查封的账目弄得不知去向。时至今日, 历任村领导曾经多次向其出面询问和查找账目的去向, 都没有结果。读者来信希望法律人士能帮助讨个说法, 并咨询检察机关对扣押物品及其管理是如何规定的?

律师点评

依法办案 篇6

为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水平, 近日, 宁夏人社厅统一部署, 在全区范围试点推广使用调解仲裁办案系统软件。

据悉, 该办案系统结合仲裁办案实务研究设计, 具备案前调解、案件受理、案件审理、绩效监督、统计分析等功能, 涵盖了调解仲裁办案的各个环节, 具有案件办理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共享、咨询交流、办案流程管理和查询、办案监督等作用。还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查询等服务。

目前, 5个地级市人社部门正在组织所辖县市区调解仲裁部门办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按照全区统一的系统建设模式, 宁夏各级调解仲裁机构将在今年完成办案系统的本地化部署和推广使用工作。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研究 篇7

(一) 执法办案风险的界定

最高检2011年《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主要是指检察机关业务部门和案件承办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 对检察执法行为是否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办案风险, 进行分析研判、论证评估。《意见》倾向于将执法办案风险界定为由检察执法行为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及“社会矛盾”。

执法办案风险的界定应从引发风险的原因来看, 而引发风险的原因既有检察机关内部工作机制以及检察人员执法行为等内部因素, 如释法说理不到位, 也有外部环境如媒体言论等。在对个案进行评估时, 不能完全将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内部工作机制和检察执法行为的影响相割裂, 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案件执法结果的影响, 因此,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中所讨论的执法办案风险应指在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过程中由内外部因素引发的对公平正义、民生权益、社会稳定、政治局面和舆论反应等方面造成的综合影响。

(二)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的内涵及目的

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学的关键环节, 是对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机率进行描述及定量的系统过程, 目的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衡量风险, 提出防范措施, 以减少风险①。实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降低办案风险,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维护社会稳定, 但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出发, 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执法办案活动的应有价值, 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最终目的应是通过风险评估, 发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执法办案流程, 促使执法办案人员全面考量其执法结果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风险, 以选择最佳处理方式办理案件, 最终达到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

(三) 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有其现实必要性的, 近年来通过对涉检信访案件的分析, 不难发现造成涉检信访案件发生的原因有些是因案件承办人员把关不严、审查不细, 在执法办案程序上存在瑕疵, 造成当事人对办案结果的不认同而反复信访;有些是案件当事人对法律政策认识不足, 而办案人员没有做好释法说理工作, 而导致信访案件发生。笔者认为, 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一种工作方法创新, 与司法活动所追求的公正目标并不相悖。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倡导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更加注重释法说理, 化解矛盾, 避免就案办案、简单办案、机械办案, 更加注重自我监督和群众的参与监督, 根本目的还是通过该机制的运行实现规范执法办案行为, 树立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当然,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设置和运行不应该错位, 它不可能包揽和解决案件的所有问题, 不可能替代法律的具体规定。否则, 就是有法不依, 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由, 自定规则或以言代法, 损害法律的权威性, 那将是对依法治国莫大的讽刺, 也必然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实践做法分析

(一) 从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案件范围看, 目前各省、市检察院并不统一。如江苏省检察院将职务犯罪侦查、侦查监督、公诉、控申、民行等业务部门所办理的存在风险的各类案件, 都纳入风险评估范围。广东省检察院则重点对四类信访案件进行风险评估, 如对不符合自侦部门立案条件, 但可能到检察机关群体访、越级访或引发其他不稳定因素的案件等做出重大处理决定的案件。

(二) 从风险评估的内容看, 尽管各个省市检察院表述不尽相同, 但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是从执法办案案件的发案背景、案件性质、办案效果及审查案件时发现的苗头性问题等方面综合考虑, 主要依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影响、诉求的正当性及信访人的性格特点和信访策划人的情况进行评估。息诉工作预案, 对于合理的异议和诉求, 主要考虑能否通过法律、政策妥善解决;对于不合理诉求, 主要考虑能否依据法律、政策进行充分合理解释、有力论证和详细说明, 尽量争取大部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 从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风险等级确定看, 多数地方分为三级, 也有的地方分为二级或四级。如山东省沂南县检察院将案件的风险等级分为A、B、C三级预警, A级预警为特别重大风险, B级预警为重大风险等级;C级预警为一般风险等级。对于三级风险预警案件, 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

(四) 从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主体来看, 风险评估的组织机构有的是专门设立了案件风险评估预警领导小组, 如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专门成立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工作办公室, 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检察院的评估主体则由办案部门承担, 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 谁承办、谁评估, 谁评估、谁化解”原则, 细化部门责任, 控申部门承担组织协调、督办考评、建议奖惩、台账管理、信息通报等职能, 案件管理中心具体承担审查把关、督察督办等职责。

(五) 风险评估的工作程序, 一般由案件承办部门拟作出处理决定时, 由承办人对案件举报人、受害人、申请人等当事人信访的风险进行评估, 初步判定风险等级、填写风险评估表, 经部门讨论研究、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提交评估专家委员会或评估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评定风险等级, 评估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预警, 承办部门研究制定处置工作方案, 控申部门积极配合, 共同采取措施, 化解不稳定因素, 结案报告最后报案管中心或控申部门建档备案。

三、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构建

(一) 明确案件评估范围和等级判定标准

笔者认为, 从案件评估范围来看, 检察机关自侦、侦监、公诉、控申、监所、民行等业务部门所办理的各类案件, 都应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 但承办人对于高检院《意见》中所列的12项重点评估预警案件、8种可能引发办案风险的案件应作为评估重点, 对重点案件应提出评估意见, 由本部门研究决定评估的等级。

风险等级的判定标准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的核心内容, 是承办人据以判定案件风险等级的依据, 高检院《意见》中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案件、较大风险案件和一般风险案件三类, 并规定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 及时调整风险级别。重大风险案件是指案情重大、社会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涉及被害人较多, 极有可能出现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自杀、自残、实施暴力等极端行为, 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或者存在其他重大不稳定因素, 需要党政机关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案件;较大风险案件是指案情相对复杂、矛盾持续时间较长、处理有一定难度, 极有可能引发涉检上访问题, 需要上下级检察机关或本院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化解的案件;一般风险案件是指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有关问题存在疑虑, 对处理结果不理解, 存在风险苗头, 承办部门、承办人通过释法说理、协调疏导能够化解的案件。

(二) 建立评估流程, 实现有效运行

1.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启动

一是具体办案部门的个案评估预警。办案人员对所受理、办理的每起案件, 都要根据基本案情、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拟作决定的态度等进行风险评估, 对可能引发风险的案件, 纳入预警范围, 由承办人提出风险评估意见和化解措施, 报主管领导审批后, 启动个案预警程序;二是控申部门的社情预警, 由控申部门对来信来访进行月汇总、季分析, 掌握信访群众的情况, 对倾向性、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和已发生的涉检上访信息进行广泛收集整理, 使有关部门能提前开展工作, 做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 在处理执法办案案件时能够迅速反应, 占据主动。

2.执法办案风险的评估

为使评估工作可以得到落实且便于操作, 可以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纳入案件管理系统, 系统设定流程, 案件承办人在办理案件的同时, 必须对所办案件进行风险评估, 拟定风险等级和预警工作预案, 提交部门负责人、分管检察长和检察长审批。如不完成“风险评估”环节, 将无法进入下一办案流程。

3.执法办案风险的预警

根据风险评估的等级, 对重大及较大风险等级的案件, 承办人应及时制定执法办案风险预警工作预案, 详细列明案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诉求、简要案情和拟作出的案件处理意见、可能引发风险的情况及原因、拟化解的方案及稳控息诉措施, 交分管检察长或检察长审批。根据审批决定, 建立风险防范布控制度, 由承办部门对案件实行“三定一包” (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包息诉) , 确定包案领导。对重大敏感案件涉案人员、可能引发群体访或越级访人员, 建立专门档案, 在重大活动等敏感时期, 及时启动防范布控措施。

4.执法办案风险的化解及应对

一是加大释法说理力度, 案件承办人在办理案件中, 应主动约谈、电询、走访案件当事人及其家属, 听取意见, 将释法说理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 杜绝因执法中忽略细节引发群众不满;二是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与释法说理、刑事和解、检调对接等工作有机衔接起来, 解决好当事人的合理诉求等问题。对合理诉求解决到位、经过释法说理等仍采取极端行为或无理闹访的当事人, 应依法审慎进行处置;三是积极关注并正确应对舆情所引发的执法办案风险。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资讯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而网络的虚拟性, 使资讯的传播不像平面媒体那样具有可控性, 所以司法实践中的很多案件能够很快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应加强涉检舆情监测、引导, 防止不实信息扩散, 遏制恶意炒作个案,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四是应将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对办案中发现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 及时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的检察建议, 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运行中, 检察机关应通过对各类风险的评估预警, 对外与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沟通和联系, 并形成风险网络化管理, 使任意体系之间的风险信息可以直接流转, 做到“一次评估、成果共享、信息通用”, 从而发挥出联动预警效果, 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5.执法办案风险的跟踪、反馈与总结

承办部门要将执法办案风险预警工作预案及时送本院控申部门报备, 便于控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 做好接待信访人工作。承办部门在做出处理决定三日内, 将办理情况反馈控申部门, 必要时, 由控申部门组织本院有关部门参加, 以联合接访的方式向当事人告知案件处理结果。另外, 由控申部门对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进行定期的总结。

(三) 提高风险评估预警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运行, 应使检察人员充分认识到执法办案过程中的风险预防与防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检察人员养成在处理案件时既注重案件的办理质量, 又注重防控风险, 力争实现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的良好习惯。更应通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 加强检察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以及制定并实施预案的能力, 培养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不同类型的当事人, 研究总结对策的能力, 如积极探索在化解矛盾中引入心理学专业支持, 加强对当事人的心理疏导、情绪调试和情感抚慰, 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有效破解目前化解矛盾中“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被动局面②。

参考文献

[1]耿红.检察机关案件风险评估机制的合理构建[J].人民检察, 2008, (06) :49.

[2]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课题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公安学刊, 2010, (01) :22.

[3]孟昭文, 胡崇安.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J].人民检察, 2011, (06) :69.

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研究 篇8

一、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背景

任何法律的存在都与历史的发展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推出, 是在社会和制度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宏观的社会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让检察机关的内部管理形式发生变化, 需要重新进行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办案机制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办案的环节多, 程序复杂以及办案的责任不明确等, 这些都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在上述背景之下, 我国实行了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2013年12月26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 决定在全国7个省份17个检察院试点开展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 在检察业务部门设若干主任检察官, 以主任检察官为基数组成办案组织, 由主任检察官担任办案组织负责人。

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实行检察官责任制改革是响应刑事诉讼的要求, 推动了我国检察制度的发展, 调动了检察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检察官责任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减少案件环节, 提高效率。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改革使主任检察官对案件具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可以自行对案件进行决策。这就减少了很多传统的工作流程, 提高了检察官的办案效率。对检察官来说, 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充分的被调动起来, 使他们的责任感不断加强, 从而能够保证案件得到高效处理。 (2) 公诉人员的执法理念发生转变。传统的办案流程, 过程复杂, 工作的劳动量大, 工作质量很难保证。在检察官责任制度改革后, 主任检察官对自己的责任十分明确, 加强了检察官的责任心和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自觉性, 减少了在办案中存在的形式主义, 转变了检察官传统的思想观念, 进而保证了案件的质量[2]。 (3) 推进检察制度改革新进程。检察官责任制改革是对检察制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 主要是将过去检察机关的行政化管理方式转变成符合现代检察业务规律的管理模式, 即检察官责任制度的改革将过去传统的集体负责制转变为主任检察官终身责任制。检察官责任制的改革促进了检察制度的改革, 使我国的检察制度更加完善。 (4) 拓宽了检察人事管理的新模式。当检察官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够提升为主任检察官, 主任检察官不仅要具备非常专业的法律知识,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 这样就可以不断促进检察官的进步以及检察事业的蓬勃发展。可以说, 检察官的责任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检察官逐渐精英化、专业化的脚步。

三、检察官责任制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 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组织形式

改革将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 将全体检察人员按照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检察行政人员科学分类, 取消二级内设机构, 整合基层院内设机构, 建立权责明确、协作紧密、制约有力、运行高效的办案组织。

检察官责任制改革中建立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即建立由主任检察官、助理检察官和书记员等组成的办案小组。主任检察官对小组案件负全部的责任, 对重大和复杂的案件出庭公诉, 具有自主权。

助理检察官的责任是对案件材料的准备, 制作公诉审查报告, 对案件的整体情况向主任检察官报告, 并且在主任检察官的指导下对案件进行审查以及取证调查。作为助手, 一般没有权利对整个案件进行办理, 主任检察官则不同, 他们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但对一些比较简单的, 没有争议的案子助理检察官代替主任检察官出庭公诉, 此时案件的主要负责人还是主任检察官。这样有助于培养助理检察官的能力, 让他们逐渐变得成熟,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 主任检察官的选任

主任检察官的选任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在全院范围内公开进行, 有条件的可以在本院及所属检察院进行。选任时实行资格考试与考评相结合。资格考试分为书面考试和能力测试。书面考试原则上由省级院统一组织;能力测试由州市级以上检察院组织实施。通过主任检察官上岗资格考试的人员, 经本院检察官考评委员会考评合格的, 由本院检察长确定为主任检察官。拟任主任检察官的人员, 应当确定三至六个月的试用期。州、市院以上公诉部门负责人 (正职) , 具有法学本科以上学历, 已任命为检察员的, 应当视为自然取得主任检察官资格, 可以不参加主任检察官资格考试。主任检察官承办案件, 应从实际出发配备助手和书记员。

(三) 对主任检察官放权

检察官责任制改革的中心就是把权力交给检察官, 让检察官成为办案的主体。选择具有可以独立办案的条件、比较优秀的检察官, 他们普遍具有非常丰富的公诉实战经验以及扎实全面的法律专业知识。对于大部分检察院, 都可以把这些优秀的检察官提升为主任检察官。主任检察官的选任要非常严格, 宁缺毋滥, 建立健全主任检察官的选拔机制。实现对主任检察官的放权。

在权限划分上, 改革要坚持依法、合理放权与加强领导相统一的原则, 根据审查批捕、公诉、职务犯罪侦查等不同特点和要求, 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 合理下放权限, 明确相应责任, 实现检察官责、权、利相一致, 有利于增强主任检察官办案独立性、责任心, 强化检察职业特点。

(四) 建立健全各种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

改革向检察官“放权”后, 必然要求完善监督机制, 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加强对主任检察官的监督制约, 就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改革后, 应根据调整后的内设机构和办案组织的职责及业务特点, 确定执法办案流程及工作规范, 完善各办案组之间、执法办案各环节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等。

在不断推行主任责任制之时, 主任检察官对案件具有相对的权力, 但同时对其监督制约环节就比较薄弱, 因此我们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 以实现对主任检察官职责权利的监督制约。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监督: (1) 案件质量管理机制。要建立对主任检察官办理案件的质量进行监督的机制, 如对主任检察官办理的案件存档, 包括所办理案件的综合情况以及办案组中助理的办案详情。经过监督核实, 分奖励和处罚两种情况。从而提高主任检察官的办案质量。 (2) 建立各部门负责人的监督检察机制。检察机关内部各部门的负责人对主任检察官所在小组的办案效率和依法办案等方面有管理权力。 (3) 建立对主任检察官的保障机制。如检察机关内部规定:主任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没有原则性的错误, 就不会对其免职, 也不会追究其责任。这对主任检察官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能够让检察官放心的工作[3]。

健全检察机关内部的保障机制, 有助于落实好主任检察官职位补贴、补助的待遇, 充分调动检察机关内部成员对工作的热情。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进而建立健全检察机关的人才库机制。主任检察官的考核、奖惩,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官考核与奖惩规定执行。各级人民检察院可以自行规定对已任的主任检察官实行任期制或者淘汰制, 建立健全与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配套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五) 创新教育培训

在选取主任检察官时既要注重学历又要注重实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为了让主任检察官更好地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 就要不断加强对主任检察官的再教育及培训。对主任检察官的培训要注重于主任检察官的实践能力,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培训。检察院应该定期组织主任检察官学习相关的业务。在培训中对一些疑难案例进行讨论分析, 聘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等。可以鼓励一些检察官到法学院进修、赴外省进行考察学习, 最终提高检察官的办案能力[4]。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 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检察机关试点开展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 通过整合内设机构、优化办案组织、明确执法权限责任等措施, 增强主任检察官办案独立性和责任心, 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能力, 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促进公正司法。

参考文献

[1]肖萍.关于深化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调研报告——以广东省检察机关的试点为例[J].人民检察, 2010, 09 (12) :23-25.

[2]单民, 上官春光.检察一体化的内部实现方式探讨——以职务犯罪侦查和公诉为视角[J].人民检察, 2011, 06 (10) :24-28.

[3]干戈, 忻佩燕.还权还是放权?——略论主任检察官的权力来源认识分歧及其影响[J].中国司法, 2012, 03 (08) :36-38.

依法办案 篇9

截至8月12日, 该院今年以来在线运行案件共计638件, 其中包括侦监科184件、公诉科192件、反贪局32件、反渎局6件、控申科8件、民行科4件、预防办67件、检委办23件、技术科87件、案管中心35件。以上在线运行案件均依法定程序受理、分流、办理、审核、审批、流转、办结、归档, 系统内无一显示案件超期现象。

二、具体措施

一是统筹兼顾, 认真部署办案超期预防工作。去年11月份, 根据省、市院关于部署使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协调推进会、动员会的精神和安排, 该院在思想上, 全院上下认清形势, 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到部署使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到2013年11月30日完成统一系统初始化配置、12月5日完成软件系统调试、12月7日完成上线练习运行, 12月15日又在升级后的新版本练习系统继续练习操作。通过先后录入上百件已办结案件、反复进行上线练习, 不断克服解决来自软件系统缺陷、权限配置不周、上线操作不当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收案、分案、流转、审核、审批、送案审核、部门之间、上下级院之间等流程节点的操作, 总体测试、练习情况良好, 完成预期目标任务, 具备正式上线运行的条件。其中, 该院在启动运行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之始, 就充分重视在线办案超期预防工作的部署和落实, 强调全院干警要同样对待、同时安排、同步练习、同期达标, 将防止超期办案和部署应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要求紧抓不放, 常抓不懈, 抓出成效。

二是严格规范操作, 夯实防止超期办案工作基础。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部署应用, 是涉及检察工作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正式启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后, 为确保案件在系统上全线贯通、正常运行, 符合办案时限、办案程序规定, 我们继续加强对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应用的学习培训。一方面认真学习领会《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解读》、《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使用指引手册》等内容, 使每位案管工作人员都能了解系统功能架构、设计思路、后台配置和操作方法, 为充分发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作用打下坚实理论功底;另一方面, 加强实际演练操作, 努力做到能够熟练、准确地掌握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网上业务办理, 运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顺利进行网上受案、网上办案、网上管理以及案件流转。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主观上疏漏, 存在超期办案的苗头。如承办人临时忙于其他工作任务, 疏于关照线上在办案件, 办案期限即将届满、亮黄灯警示仍未注意到, 出现超期隐患。案管人员在线巡查发现, 及时提示承办人采取措施解除预警。

二是业务不够熟练, 造成超期办案的可能。有的承办人在办理案件时, 案件已临近到期、亮黄灯警示, 因案情复杂需要报请延期, 承办人在案卡登记录入拟延期时间, 并履行相应报延审批手续, 但没有将已生成的报延审批文书提交卷宗区, 系统继续预警。案管人员在线巡查发现, 及时通知予以纠正。

三是系统缺陷, 出现异常超期预警。例如:王某故意伤害案, 部门受案号:龙检起诉受[2014]34030200018号, 案件类别:一审公诉案件, 受案日期:2014年1月20日。在审查起诉过程中, 因该案原认定事实发生重大变化, 依法不应当对当事人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撤回起诉, 案件完成日期为2014年2月18日, 当前阶段已显示为“流程结束”, 案件状态:已归档。但是软件系统还在不当预警超期监控, 到2014年8月15日止, 超期预警说明:“还差-176天到期”。对此, 已多次建议在系统升级完善时予以解除该案预警超期监控。

四、原因分析

一是主观上对防止超期办案的意识程度还不平衡, 规范执法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个别办案人员工作不够细致, 工作责任心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在线进行案件受理、办理和管理的整体业务能力素质还不够高, 业务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工作中, 我们将加强与技术部门、业务部门的配合, 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确保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得到全面、规范、高效的使用和安全、稳定的运行, 着力防止系统内案件超期的问题。

一是在思想上筑牢坚决杜绝超期办案的底线。按照院党组和检察长要求, 从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 强调防止超期羁押、超期办案的重要意义, 严明办案纪律和办案责任追究制不放松。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修改后的刑诉法、民诉法、刑事诉讼规则、执法工作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 将坚持实体和程序并重的原则与坚持严格维护程序公正的原则“内化于心、融化于脑”, 不断强化依法办案意识和公正执法意识, 从思想深处打牢防止超期办案的根基。

二是在监管上及时履行超期预警。案管中心负责对录入系统的案件的分流、办理、归档等流程情况进行全程、统一、实时、动态管理和监督。案管人员将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为依托, 认真履行案件流程管理职能, 坚持每天上线巡查机制, 运用系统内“案件查询”和“流程监控”模块的功能, 认真查看案件办理情况, 全程监控案件走向, 掌握案件流程节点, 提前发出案件期限预警, 发挥执法规范的刚性约束作用, 促进规范执法, 以利于提高办案质效, 继续保持“零超期”办案目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基于语境中的词汇教学下一篇:寒地应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