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办案环节

2024-07-14

执法办案环节(精选5篇)

执法办案环节 篇1

一、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概述

(一) 执法办案风险的界定

最高检2011年《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主要是指检察机关业务部门和案件承办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 对检察执法行为是否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办案风险, 进行分析研判、论证评估。《意见》倾向于将执法办案风险界定为由检察执法行为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及“社会矛盾”。

执法办案风险的界定应从引发风险的原因来看, 而引发风险的原因既有检察机关内部工作机制以及检察人员执法行为等内部因素, 如释法说理不到位, 也有外部环境如媒体言论等。在对个案进行评估时, 不能完全将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内部工作机制和检察执法行为的影响相割裂, 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案件执法结果的影响, 因此,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中所讨论的执法办案风险应指在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过程中由内外部因素引发的对公平正义、民生权益、社会稳定、政治局面和舆论反应等方面造成的综合影响。

(二)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的内涵及目的

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学的关键环节, 是对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机率进行描述及定量的系统过程, 目的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衡量风险, 提出防范措施, 以减少风险①。实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降低办案风险,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维护社会稳定, 但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出发, 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执法办案活动的应有价值, 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最终目的应是通过风险评估, 发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执法办案流程, 促使执法办案人员全面考量其执法结果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风险, 以选择最佳处理方式办理案件, 最终达到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

(三) 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有其现实必要性的, 近年来通过对涉检信访案件的分析, 不难发现造成涉检信访案件发生的原因有些是因案件承办人员把关不严、审查不细, 在执法办案程序上存在瑕疵, 造成当事人对办案结果的不认同而反复信访;有些是案件当事人对法律政策认识不足, 而办案人员没有做好释法说理工作, 而导致信访案件发生。笔者认为, 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一种工作方法创新, 与司法活动所追求的公正目标并不相悖。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倡导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更加注重释法说理, 化解矛盾, 避免就案办案、简单办案、机械办案, 更加注重自我监督和群众的参与监督, 根本目的还是通过该机制的运行实现规范执法办案行为, 树立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当然,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设置和运行不应该错位, 它不可能包揽和解决案件的所有问题, 不可能替代法律的具体规定。否则, 就是有法不依, 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由, 自定规则或以言代法, 损害法律的权威性, 那将是对依法治国莫大的讽刺, 也必然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实践做法分析

(一) 从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案件范围看, 目前各省、市检察院并不统一。如江苏省检察院将职务犯罪侦查、侦查监督、公诉、控申、民行等业务部门所办理的存在风险的各类案件, 都纳入风险评估范围。广东省检察院则重点对四类信访案件进行风险评估, 如对不符合自侦部门立案条件, 但可能到检察机关群体访、越级访或引发其他不稳定因素的案件等做出重大处理决定的案件。

(二) 从风险评估的内容看, 尽管各个省市检察院表述不尽相同, 但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是从执法办案案件的发案背景、案件性质、办案效果及审查案件时发现的苗头性问题等方面综合考虑, 主要依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影响、诉求的正当性及信访人的性格特点和信访策划人的情况进行评估。息诉工作预案, 对于合理的异议和诉求, 主要考虑能否通过法律、政策妥善解决;对于不合理诉求, 主要考虑能否依据法律、政策进行充分合理解释、有力论证和详细说明, 尽量争取大部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 从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风险等级确定看, 多数地方分为三级, 也有的地方分为二级或四级。如山东省沂南县检察院将案件的风险等级分为A、B、C三级预警, A级预警为特别重大风险, B级预警为重大风险等级;C级预警为一般风险等级。对于三级风险预警案件, 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

(四) 从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主体来看, 风险评估的组织机构有的是专门设立了案件风险评估预警领导小组, 如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专门成立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工作办公室, 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检察院的评估主体则由办案部门承担, 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 谁承办、谁评估, 谁评估、谁化解”原则, 细化部门责任, 控申部门承担组织协调、督办考评、建议奖惩、台账管理、信息通报等职能, 案件管理中心具体承担审查把关、督察督办等职责。

(五) 风险评估的工作程序, 一般由案件承办部门拟作出处理决定时, 由承办人对案件举报人、受害人、申请人等当事人信访的风险进行评估, 初步判定风险等级、填写风险评估表, 经部门讨论研究、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提交评估专家委员会或评估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评定风险等级, 评估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预警, 承办部门研究制定处置工作方案, 控申部门积极配合, 共同采取措施, 化解不稳定因素, 结案报告最后报案管中心或控申部门建档备案。

三、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构建

(一) 明确案件评估范围和等级判定标准

笔者认为, 从案件评估范围来看, 检察机关自侦、侦监、公诉、控申、监所、民行等业务部门所办理的各类案件, 都应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 但承办人对于高检院《意见》中所列的12项重点评估预警案件、8种可能引发办案风险的案件应作为评估重点, 对重点案件应提出评估意见, 由本部门研究决定评估的等级。

风险等级的判定标准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的核心内容, 是承办人据以判定案件风险等级的依据, 高检院《意见》中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案件、较大风险案件和一般风险案件三类, 并规定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 及时调整风险级别。重大风险案件是指案情重大、社会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涉及被害人较多, 极有可能出现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自杀、自残、实施暴力等极端行为, 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或者存在其他重大不稳定因素, 需要党政机关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案件;较大风险案件是指案情相对复杂、矛盾持续时间较长、处理有一定难度, 极有可能引发涉检上访问题, 需要上下级检察机关或本院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化解的案件;一般风险案件是指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有关问题存在疑虑, 对处理结果不理解, 存在风险苗头, 承办部门、承办人通过释法说理、协调疏导能够化解的案件。

(二) 建立评估流程, 实现有效运行

1.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启动

一是具体办案部门的个案评估预警。办案人员对所受理、办理的每起案件, 都要根据基本案情、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拟作决定的态度等进行风险评估, 对可能引发风险的案件, 纳入预警范围, 由承办人提出风险评估意见和化解措施, 报主管领导审批后, 启动个案预警程序;二是控申部门的社情预警, 由控申部门对来信来访进行月汇总、季分析, 掌握信访群众的情况, 对倾向性、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和已发生的涉检上访信息进行广泛收集整理, 使有关部门能提前开展工作, 做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 在处理执法办案案件时能够迅速反应, 占据主动。

2.执法办案风险的评估

为使评估工作可以得到落实且便于操作, 可以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纳入案件管理系统, 系统设定流程, 案件承办人在办理案件的同时, 必须对所办案件进行风险评估, 拟定风险等级和预警工作预案, 提交部门负责人、分管检察长和检察长审批。如不完成“风险评估”环节, 将无法进入下一办案流程。

3.执法办案风险的预警

根据风险评估的等级, 对重大及较大风险等级的案件, 承办人应及时制定执法办案风险预警工作预案, 详细列明案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诉求、简要案情和拟作出的案件处理意见、可能引发风险的情况及原因、拟化解的方案及稳控息诉措施, 交分管检察长或检察长审批。根据审批决定, 建立风险防范布控制度, 由承办部门对案件实行“三定一包” (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包息诉) , 确定包案领导。对重大敏感案件涉案人员、可能引发群体访或越级访人员, 建立专门档案, 在重大活动等敏感时期, 及时启动防范布控措施。

4.执法办案风险的化解及应对

一是加大释法说理力度, 案件承办人在办理案件中, 应主动约谈、电询、走访案件当事人及其家属, 听取意见, 将释法说理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 杜绝因执法中忽略细节引发群众不满;二是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与释法说理、刑事和解、检调对接等工作有机衔接起来, 解决好当事人的合理诉求等问题。对合理诉求解决到位、经过释法说理等仍采取极端行为或无理闹访的当事人, 应依法审慎进行处置;三是积极关注并正确应对舆情所引发的执法办案风险。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资讯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而网络的虚拟性, 使资讯的传播不像平面媒体那样具有可控性, 所以司法实践中的很多案件能够很快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应加强涉检舆情监测、引导, 防止不实信息扩散, 遏制恶意炒作个案,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四是应将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对办案中发现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 及时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的检察建议, 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运行中, 检察机关应通过对各类风险的评估预警, 对外与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沟通和联系, 并形成风险网络化管理, 使任意体系之间的风险信息可以直接流转, 做到“一次评估、成果共享、信息通用”, 从而发挥出联动预警效果, 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5.执法办案风险的跟踪、反馈与总结

承办部门要将执法办案风险预警工作预案及时送本院控申部门报备, 便于控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 做好接待信访人工作。承办部门在做出处理决定三日内, 将办理情况反馈控申部门, 必要时, 由控申部门组织本院有关部门参加, 以联合接访的方式向当事人告知案件处理结果。另外, 由控申部门对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进行定期的总结。

(三) 提高风险评估预警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运行, 应使检察人员充分认识到执法办案过程中的风险预防与防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检察人员养成在处理案件时既注重案件的办理质量, 又注重防控风险, 力争实现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的良好习惯。更应通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 加强检察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以及制定并实施预案的能力, 培养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不同类型的当事人, 研究总结对策的能力, 如积极探索在化解矛盾中引入心理学专业支持, 加强对当事人的心理疏导、情绪调试和情感抚慰, 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有效破解目前化解矛盾中“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被动局面②。

参考文献

[1]耿红.检察机关案件风险评估机制的合理构建[J].人民检察, 2008, (06) :49.

[2]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课题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公安学刊, 2010, (01) :22.

[3]孟昭文, 胡崇安.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J].人民检察, 2011, (06) :69.

[4]谢江溪, 邹俊豪.基层检察院应对涉检负面网络舆情的思考[J].中国检察官, 2011. (05) :9.

执法办案环节 篇2

――执法办案研究

工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之法律思考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负有确保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职责。而其职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查处经济领域内违法违章行为。为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好这一职责,国家法律法规赋予了其较多的自由裁量权。以基层工商部门为例,“无照经营”所占比例较大。如按《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行细则》的规定,“无照经营”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如以一元作为起点,5000元作为上限,其相去为5000倍。足见其比例之悬殊,自由裁量空间之巨大。再如,公司“超范围经营”,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之规定,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虽说比例缩小,但数额巨大。若某公司超范围出售2箱酒,获利200元,而对其处以最低1万元的罚款,这合法吗?公正吗?因此,如何合法、公正地行使自由裁量权,对其作一探讨,已显得具有极大的必要性、现实性和重要性。

一、工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

1、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社会生活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需要相应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与日新月异的现实相适应。

2、效率是行政的生命。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自由裁量的权力,能使其审时度势地及时处理问题,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

3、从法律本身而言,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法规不能概括完美,罗列穷尽,做出非常细致的规定。因此,从立法技术上看,有限的法律只能做出一些较原则的规定(法律的稳定性),做出可供选择的措施和上下活动的幅度,促使行政主体灵活机动地因人因事做出更有成效的管理(现实的变动性)。

二、工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中的问题

在工商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每时都在行使之中,它有效增强了执法办案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但是,也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工商执法人员受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法难,难执法;说情风盛行,执法不能到位;受地方经济不发达影响,违者难以承受;极少数执法人员素质低,有随意减免等现象,造成自由裁量随意性大。从行政自由裁量权自身“自由”属性看,存在着职权滥用的条件(法条的相对模糊和相对抽象)。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以合法为名行不合法之实问题;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问题;少数人在“合法”执法的外壳保护下,运用自由裁量权恣意妄行,为小集体、个人捞取好处的问题,等等。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负面效应主要有:一是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因为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处理问题随意性很大,畸轻畸重,反复无常,不同情况相同处理,相同情况不同对待,引起群众怀疑、不信任,产生对立情绪,不配合工商执法,行政违法行为增多,导致经济秩序的不稳定;二是助长特权思想,滋生腐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基本原则

从权力的本身属性来看,任何一项权力都是有腐蚀性和侵犯性,总是趋于滥用。由于自由裁量权的灵活性又决定了它的更易于被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构成的违法往往是隐蔽的,不易为人们所识破。在现实生活中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约束较少,给自由裁量权的被滥用留下了隐患。在实际执法中,由于地域不同、个人素质和价值取向不同,导致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同,从而也会产生自由裁量权的被滥用。故此,正确地行使自由裁量权须遵循以下原则和标准:

第一,是否符合立法目的。任何法律法规在授予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时,都有其内在目的。工商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正确理解授权机关的立法意图和精神实质。反之,即构成滥用自由裁量权。如为罚款而罚款,为完成罚款任务而执法,即属此种情形。

第二,是否考虑相关因素。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考虑到一切应当考虑的因素,进而做出综合判断。未正确考虑相关因素的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考虑了不相关因素。如政治因素吊销个体营业执照。其二是忽略了相关因素。如公司超范围经营,其产品是否是抵账造成的。

第三,是否基于正当的考虑。如果具体行政执法行为并不是经过慎重的理性思考与衡量的过程,而是凭着主观直觉或臆断做出自由裁量决定。如当事人违法事实轻微,却被处以最高额的处罚,显属对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第四,是否滥用程序,包括不正当的迟延和不正当的步骤、方式等。如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执法行为期限的情况下,无故拖延或置之不理。如《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等,都赋予工商部门有查封扣押权,但却无期限规定。实际操作中应不超出2个月,特处情况,不超出3个月为妥。

第五,是否符合社会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指每件事项的自然活动过程。如责令当事人撤除侵权商品上的商标标识,应视数量的多少而定,不能要求3分钟内完成。

第六,是否符合情理,包括对当事人是否平等对待,运用自由裁量权行为之间是否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四、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之对策

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除弄清立法意图、端正执法观念、强化司法监督外,笔者认为重点还应放在“立法”上,从源头上解决自由裁量权过于“自由”的问题,使之具体化、规范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编制案例。借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案例选编》,由国家总局或各省局编制《工商行政管理案例选编》,以案释法,指导基层。虽说我国实行的是成文法(大陆法系),《选编》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对各级工商部门的`执法办案所具有的指导作用,显而易见。最起码,不至于同样的案件,结果相反或畸轻畸重。

2、制定规范性文件,明晰和界定“概括性”和“模糊性”的法律词语。在这方面,国家总局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做法。最高人民法院为确保我国成百上千部的法律法规统一、合法、公正的实施,经常发布有关司法解释。如《关于实施┄┄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实施┄┄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无照经营为例,可制发《关于查处无照经营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无照经营在什么情况下,达到什么条件,予以何种(种类、幅度)处罚,分门别类,予以明晰,确立具体的标准。当然,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

“徒法不足以自行”。配套的法律文件,构成一个由不同层级组成的法律体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层级低的规范性文件,可随着形势的发展废、改、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从而也可以克服法律因稳定性较强所具有的局限性。如果不便于做出硬性规定,至少应有一个参照标准,作为指导性的意见。如最常见的“情节轻微”、“情节恶劣”,由于没有一个参照标准,在实际执法办案中,“自由裁量”已演变为“任意裁量”,造成混乱,就不足为奇了。

3、实行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了行政处罚应考虑的基本因素“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工商部门可根据以上基本因素,各因素之主次情况及所占比重等,以综合评定的方式来确定一个可供操作的处罚标准,这样,不仅便于执法人员操作,也便于实现行政处罚的统一。可设想建立这样一个公式,犹如单位对每位职工进行的工资核算,工龄、级别、职务、任职年限等各种情况按不同的标准、档次逐一对应,其总和即是该同志的应得工资。这

里有个前提,须首先对法定的考虑因素制定标准,予以量化(前面已述)。以“无照经营”为例,其应考虑的法定因素为“无照经营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因、何情、何果)。以“情节”为例,可分为“轻微、一般、比较恶劣、恶劣”四档。再对这四档予以明晰,确定其具体内容。以“轻微”为例,时间短(15天以内)、规模小(资产500元以内)、违法获利少(100元以内)、未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无投诉、第一次违法或不知道违法、有立功表现、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其余,以此类推。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对应表

事实性质情节后果

20%以下一般一般轻微轻微

20%--50%较大较重一般一般

50%--80%严重严重比较恶劣比较严重

80%以上重大恶劣恶劣严重

根据上述分析,以“无照经营”为例,举例如下:王某待业,在家无照经营小百货,20日后被查,其间获利200元。在处理时,应首先对其违法所得予以没收,同时可处以20%以下的罚款,即1000元(5000元×20%)以下的罚款。考虑其情节“轻微”(原因、规模等),罚款额应掌握在500元(20%中的50%)以下,总的罚没款最高额不超出700元为妥。若王某及时改正(如补办执照),可免于罚款,以仅没收违法所得即可。

工商行政执法,既需要法律条文的“明确性”(刚性),也需要执法中的“可操作性”(弹性),两者容易产生矛盾。如果“弹性”到不便于“操作”,那么法律实施的效益就要大打折扣。这也是“自由裁量权”的负面效应所在,也是有些执法人员钻法律的空子以权谋私的重要根源。

执法办案环节 篇3

一是案前受理环节建立多渠道风险信息预警机制。建立风险信息共享机制,与侦查监督、公诉、民行、监所、职务犯罪侦查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案件潜在的风险,提出预警,引起案件承办人、院领导的重视,提早制定处置预案;建立主动发现风险信息机制,重要是对涉案人数多、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案件,或当事人对案件处理不理解以及被害人没有得到赔偿等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即向案件承办部门发出风险警示;建立多渠道风险信息收集机制,加强与政法委、公安、信访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将风险预警向前延伸。加强与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将风险预警向外延伸。

二是案中审查环节做好跟踪预警和监督检查。该院案管中心充分运用统一业务应用软件平台的预警功能,对案件审查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防止超期羁押和超期办案。同时,加强对各业务部门落实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处置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监督,要求对每一个案件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发现执法办案风险要及时报告主管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将风险和隐患消灭在初始状态。

三是案件办结后做好执法办案风险评查总结。该院在案件质量评查中增加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评查项目,评查承办人是否对案件进行了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点的选择是否正确,风险等级的判断是否准确,风险处置方案是否有效,风险排除是否及时,是否还存在风险等,并进行办案风险等级评估。如发现存有潜在的办案风险,再次启动办案风险预警,报院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风险处置。

今年初以来,该院共征求到执法办案方面的意见建议5条,向办案部门发出口头预警3次,进行流程监控1次,及时化解了执法办案风险。在今年案件质量评查中,发现1处办案风险,提出预警,及时解决。

执法办案环节 篇4

关于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1年7月下发的《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意见》中明确界定:是指检察机关业务部门和案件承办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 对检察执法行为是否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办案风险, 进行分析研判、论证评估;对有可能发生执法办案风险的案件, 提出处理意见,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通报, 主动做好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司法救助、教育稳控、协调联络等风险防范和矛盾化解工作, 有效预防和减少执法办案风险发生。

作为检察机关自侦部门,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办案风险易发性。自侦案件的办案对象大多是国家工作人员, 多为高学历、高智商、社会阅历丰富、社会关系复杂的人员, 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打造保护层, 心理素质过硬。因此, 办案风险高发易发。

第二, 程序启动阶段性。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 侦查人员会经历完整的初查、立案、侦查等过程。其中, 自侦案件的立案是涉案人员的违法行为可能受到刑事追究的关键程序, 具有法定的标准和严格的审查过程。自侦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启动通常是在初查和立案阶段。

二、主要办案风险及出现原因

(一) 案件质量风险。

由于现行考评细则中比较重视案件数量。每年的立案数在综合考评中所占分数最高, 为了在综合考评中得高分, 某些基层院自侦部门单纯追求案件数量, 而忽略了案件质量, 导致某些案件达不到立案标准而立案, 特别是在行贿受贿犯罪中, 为了防止当事人泄露案情, 对行贿人采取“技术性”立案, 到起诉审判环节出现不起诉、或者判处无罪。从而造成当事人不断上访、以致出现闹访、缠访、越级访的现象。

(二) 办案程序风险。

在基层院办案过程中, 普遍存在重视打击犯罪, 轻视当事人权益的现象。部分办案人员在侦查过程中, 片面的认为对贪官就是应该严厉打击, 而轻视嫌疑人应享有的合法权利, 在侦查中重有罪证据收集, 轻无罪、罪轻证据收集, 刑拘、逮捕、嫌疑人提出聘请律师请求不通知家属, 搜查无见证人在场, 滥用延长侦查期限, 处理违法所得决定书不送达, 罚没违规所得等等。这些现象都有可能成为嫌疑人“借题发挥”的依据, 引发新的矛盾纠纷, 为下一执法办案环节埋下隐患或带来不利影响。

三、风险评估的等级划分及预警处置原则

根据高检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意见》, 风险评估等级分为重大风险案件、较大风险案件和一般风险案件三类。笔者认为, 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分级负责的原则。

这里的“分级”, 指执法办案主体级别相对应的风险评估等级。重大风险案件应以检察长 (分管检察长) 为责任主体;较大风险案件应以部门负责人为责任主体;一般风险案件则以案件承办人为责任主体。只有实行承办人、部门负责人、检察长 (分管检察长) 三级负责制, 实现责任主体与办案主体相统一, 才能真正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落到实处。

(二) 预测、评估、防范的前置原则。

所有案件均应在办案各 (的每个) 环节启始前做好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防范, 对案件处理可能会引起的涉法上访和其它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判, 如发现存在办案风险及时制定措施超前防范, 变被动为主动, 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 把办案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办案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事前评估, 动态预警, 全面跟踪。

自侦部门参与了从线索管理、初查、立案到侦查终结的全过程。在启动案件初查之前, 案件承办人就要根据案情、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等相关人员的言行、情绪和以往诉讼行为的表现等情况, 全面收集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相关信息资料, 对可能存在风险的案件进行风险评估, 确定风险等级, 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预案。

(二) 规范执法, 整体联动, 协同防控。

严格规范执法, 不仅是执法办案的基本要求, 也是避免办案风险的前提条件。自侦部门要通过规范自侦案件的办案程序, 严把案件安全关、质量关, 从源头规避办案安全风险、案件质量风险。同时, 有些办案风险的防控还会涉及公安、法院、纪检等相关部门,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采取与承办人沟通、领导协商、联席会议等多种方式形成合力, 共同化解办案风险。

(三) 释法说理, 廉洁自律, 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释理说法是检察机关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是检察机关取得群众信任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是检察工作群众路线的表现形式。因此, 在侦查过程中必须借助新闻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 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平台, 让与侦查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有关的活动和事项得以公开, 让侦查权在阳光下运行, 防止因舆情引发办案风险。

(四) 自身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为防范执法办案风险提供“双保险”。

首先检察机关要从自身做起, 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同时, 进一步完善外部监督体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严格执行人民监督员制度, 充分听取人民监督员的意见, 主动要求人民监督员广泛参与到搜查、调取证据等侦查过程中去, 增加执法透明度。

执法办案工作计划 篇5

一、上年同期数

截止2010年12月底,草河工商所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件(一般程序××件),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其中无照经营案件××件,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超范围经营案件××件,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销售过期食品案件××件,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

截止2011年12月底,草河工商所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件,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其中无照经营××户,罚没款××万元,案值××万元;擅自改变登记事项案件××件,罚没款××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案件减少了××件,同比下降 ×× %,罚没款上涨了××万元,同比增长 ×× %。

二、下降与增长原因

案件数量下降是由于今年初执法办案工作没有及时得到合理安排,导致执法办案工作相对滞后,所以截止4月底,分局只办理了××件案件,但罚没款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涨,因为今年我所加大了罚没款的处理力度,抓大放小,对以前未涉及的领域进行突破,今年就办理企业案件××件,罚没款××万元,实现零的突破。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注重程序,办阳光案,执法办案更加透明度。通过办事窗口和各类公示栏,公开个案处罚的事实、理由、结果。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办审定分离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告知及听证制度,防止不当行政执法行为发生,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对同一性质、情节相近、相似区域的案件处罚标准保持相对平衡,防止处罚结果畸轻畸重,做到了行政执法合法性与合理性统一。

2、以人为本,办和谐案,执法办案更加人性化。在案前、案中、案后实施行政指导。一是警示轻微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轻微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通过现场谈话、限期改正通知书等,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时提醒、规劝纠正违法行为。

3、抓绩效考核,执法办案工作实现目标管理。创建科学绩效考核体系,把执法办案工作逐一细化,酌量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岗位、每一人员,明确目标、任务,半年或年终予以考评。考评内容将执法办案工作量和执法绩效相结合,考评指标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绩效考核实现量与质的有机统一,在执法案件中发挥导向作用。

××工商分局

上一篇:配置设计模型下一篇:电机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