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现状论文

2024-10-27

疼痛现状论文(通用9篇)

疼痛现状论文 篇1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也是患者最关切、最急于解除的症状。骨科患者手术创伤大、疼痛程度高, 尤其是术后患者的体位需要严格限制、术后石膏绷带固定、神经组织炎性水肿等使疼痛发生率极高[1]。为此, 本研究运用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现状及相关疼痛体验, 以便于制定合理的疼痛管理方案, 从而更好地控制疼痛, 防止急性疼痛转变成慢性疼痛, 避免患者因畏惧疼痛, 错过功能锻炼的最佳时机,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调查对象

选取某院2014年3月—2014年5月骨外科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 依从性好;年龄在18~75岁之间;择期行骨关节炎、脊柱疾病及四肢骨折类手术治疗的患者;具有正常的表达能力, 能进行正常语言交流;无神志精神障碍者。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抽取患者116例进行调查;质性研究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7人进行访谈。

2研究方法

2.1量性研究

2.1.1调查工具及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疼痛调查表, 第一部分为患者基本情况调查, 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诊断等, 于调查对象入院第一天自行填写;第二部分为手术前后疼痛情况评估, 包括日期、评估时间、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处理措施以及镇痛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由研究者本人在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对调查对象进行5次评估。疼痛部位和性质根据患者描述进行记录, 疼痛程度记录评估过去24h内最剧烈的疼痛评分。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采用“长海痛尺”工具, 设计综合了0-10数字疼痛量表 (NRS-10) 和0-5视觉类比量表 (VRS-5) 的优点, 对疼痛的评估更为直观, 患者容易理解[2]。在0~10个数字中, “0”为无疼痛, “1~3”表示轻度疼痛, “4~6”表示中度疼痛, “7~10”表示重度疼痛。调查前说明研究目的, 征得患者同意。调查表有效回收率为100%。

2.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质性研究

2.2.1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为现象学研究,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并录音。在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访谈提纲。正式访谈前, 向受访者进行自我介绍, 并告之访谈目的, 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时间定在术后每日16:00-17:00, 此时间段治疗基本结束, 环境较为安静。访谈时, 研究者采用鼓励的方式, 让受访者充分说出自身的感受及想法, 并尽量避免任何引导和暗示。访谈分数次进行, 资料饱和时结束访谈[3]。

2.2.2资料分析方法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 将每份访谈录音转换为文字材料, 并采用Colaizzir关于现象学资料的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

3结果

3.1量性研究部分

3.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患者共116例, 其中男性56例, 女性60例, 年龄18~74岁, 平均年龄47.79岁。详见表1。

(n=116)

3.1.2骨科患者疼痛现状疼痛部位:116例患者中, 下肢发生疼痛者最多, 占52.59%。其他发生疼痛部位按由多到少排序分别为腰骶 (21.55%) 、上肢 (10.34%) 、颈项 (6.90%) 、臀髋 (6.03%) 、头部 (2.59%) 。

疼痛性质:骨科患者疼痛感觉多样, 其中描述疼痛为胀痛的人最多, 占34.48%。其他疼痛描述依次为刺痛 (18.10%) 、烧灼痛 (15.52%) 、刀割痛 (12.07%) 、酸痛 (8.62%) 、钝痛 (6.04%) 、跳痛 (3.45%) 、撕裂样痛 (1.72%) 。

疼痛强度:术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占30.17%;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中重度疼痛分别占90.52%、56.03%、24.14%、5.17%。经χ2检验, 不同时间疼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长海痛尺疼痛评分及疼痛分级情况详见表2。

[n (%) ]

3.1.3镇痛治疗现状调查的患者中术前应用镇痛治疗者占13.79%, 术后应用镇痛治疗者占80.17%。骨科患者镇痛治疗方式中:镇痛泵占42.96%;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帕瑞昔布、氯诺昔康、布洛芬、氟比洛芬酯占30.37%;非阿片类中枢性药物如曲马多占11.85%;阿片类药物如地佐辛占14.82%。有些患者疼痛剧烈, 会联合应用多种镇痛药物。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恶心呕吐13例、便秘5例、头疼2例、尿潴留1例。

3.2质性研究部分

3.2.1受访者基本情况详见表3。

3.2.2提炼3个主题

(1) 疼痛给患者生活带来困扰。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当谈到疼痛给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时, 患者A:“说不清, 就是疼, 难受啊, 还烦躁的很, 家里人跟我说话不想理, 别人说话我听着也烦。”患者C:“疼的我整宿整宿睡不着啊, 昨晚又坐了大半夜等天亮, 饭也吃不下去, 啥时候是个头啊 (叹息) 。”患者E:“医生让我锻炼, 说越早锻炼恢复越好, 但是疼得很啊, 一动就跟刀割样, 动不了啊。”

(n=7)

(2) 患者对药物治疗认识有误区。药物治疗是镇痛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4], 但有些患者认为镇痛药可能延缓切口愈合, 影响术后恢复而拒绝使用。患者B:“镇痛药啊最好不用, 你想啊, 那药不就是让伤口麻木, 感觉不到疼, 伤口都麻了长新肉不就慢了嘛。”患者D:“吃那个药对恢复不好吧, 我是外地来的, 家人都急着回去工作, 想赶紧好尽快出院回家, 疼就疼吧。”还有一些患者担心副作用、会成瘾而不敢用药。患者F:“术后用的镇痛泵, 是不太疼了, 但昨晚吐了一夜, 关泵就不吐了, 早上疼的厉害开了泵又想吐, 就去掉了。吐的太难受了, 宁愿疼也不想再用了。”患者G:“听说镇痛药吃了会上瘾啊, 以后就戒不掉了, 就跟以前的鸦片一样。”

(3) 无痛意识薄弱。2004年10月11日, 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免除疼痛是全人类的权利”。但很多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认为应该忍耐疼痛。患者A:“我妈说镇痛药用多了不好, 让我坚强点忍着, 不要太娇气。”患者B:“我都这把年纪了, 什么苦没吃过, 最能忍的就是痛了。”患者D:“镇痛药用一次上百块呢, 还不能报销, 太贵了, 忍忍就过去了。”患者E:“镇痛药只能稍微缓解下疼痛, 让我能忍住就可以了, 手术哪有不疼的, 真要一点不疼还不正常呢。”患者F:“一点痛都不能忍算什么男人。”

4讨论

4.1疼痛控制不佳

骨科患者术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占30.17%;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中重度疼痛分别占90.52%、56.03%, 24.14%、5.17%。结合表2中疼痛评分可以看出, 部分骨科患者术前就有强烈疼痛感受;术后疼痛发生率高,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 疼痛程度不断降低。术前应用镇痛治疗者占13.79%, 术后应用镇痛治疗者占80.16%, 均低于术前、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 并且术前差距较术后更大, 这可能是疼痛控制不佳的原因之一。此现象的出现, 一方面是由于患者对疼痛及镇痛治疗认知有误区, 不愿主动报告疼痛或者拒绝采取镇痛治疗;另一方面是由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评估不到位, 注意力集中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术后的康复, 而忽视了对疼痛的控制。

4.2疼痛部位广泛

多数疼痛性疾病, 疼痛部位就是病变的所在部位[5]。本调查中, 骨关节炎多为膝、髋关节炎患者, 疼痛部位主要为受累关节疼痛。脊柱疾病不仅仅局限于病变部位, 还会沿椎管神经放射至上臂、前臂、手指、双下肢甚至头部。骨折患者基本都是骨折部位疼痛明显, 还有部分患者主诉由于长期卧床被动体位引起头痛、骶尾部疼痛等。总体而言, 骨科疾病疼痛部位广泛,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3患者对疼痛控制存在误区

从质性研究部分可以看出, 目前骨科患者对疼痛控制存在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担心镇痛药会延缓切口愈合, 影响术后恢复;恐惧药物副作用和成瘾性;存在“忍耐疼痛”的传统观念, 并认为是一种坚强的表现;认为手术疼痛是自然现象, 不可避免。而患者是疼痛控制的主体, 要达到无痛的镇痛效果, 必须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

4.4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

医生在疼痛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患者对疼痛控制总体评价的关键因素仍然聚焦在医疗层面, 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仍是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6]。护士在医疗活动中与患者接触最多, 最了解患者疼痛感受, 被视为疼痛管理的基石。在发达国家, 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已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7]。家庭为患者的主要支持系统, 家属常被视为患者代言人及主要照顾者。家属对疼痛及镇痛药物的错误观念会影响患者, 如患者A由于母亲的灌输而产生了忍耐疼痛的行为。Keefe等[8]研究已发现, 让家属一起参与到疼痛控制教育中, 可以让其起到教育、引导患者的作用, 从而提升疼痛控制效果。

骨科患者疼痛普遍, 部位广泛, 疼痛控制效果不佳, 患者对疼痛控制存在很多误区。因此, 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疼痛教育, 提高医护人员对疼痛控制的重视, 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政策, 将疼痛评估纳入常规临床管理。医、护、患多方面共同努力, 以达到消除疼痛, 改善生活质量, 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

摘要:目的:了解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现状及相关疼痛体验, 以期为临床疼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量性研究结合质性研究的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疼痛调查表, 对116例患者进行调查;结合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 对7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经过调查, 术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占30.17%, 应用镇痛治疗者占13.79%;手术当天及术后三天中重度疼痛分别占90.52%、56.03%、24.14%, 5.17%, 应用镇痛治疗者占80.17%。不同时间疼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访谈共提炼3个主题:疼痛给患者生活带来困扰;患者对药物治疗认识有误区;无痛意识薄弱。结论:骨科手术患者疼痛发生率高, 疼痛认知状况不佳, 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疼痛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政策, 以利有效镇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科手术,疼痛,镇痛治疗,认知

参考文献

[1]黄天雯, 何翠环, 陈晓玲.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3) :221-224.

[2]杨金菊, 罗平.“长海痛尺”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5) :73-74.

[3]HARKNESS K, MORROW L, SMITH K, et al.The effect of early education on patient anxiety while waiting for electiv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J].Eur J Cardiovasc Nurs, 2003, 2 (2) :113-121.

[4]温健卿.术后药物镇痛的选择[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3) :734-735.

[5]庄心良.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蔡芙蓉.疼痛教育对手术后患者疼痛认知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20) :4748-4749.

[7]MC CAFFERY M, ROBINSON ES.Your patient is in painhere's how you respond[J].Nursing, 2002, 32 (10) :36-45.

[8]KEEFE FJ, AHLES TA, SUTTON L, et al.Partner-guided cancer pain management at the end of life:A preliminary study[J].Pain Symptom Management, 2005, 29 (3) :263-272.

疼痛患者疼痛评估与护理要点 篇2

【关键词】 疼痛;评估;护理

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它不仅给病人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适当的疼痛护理涉及到护理人员本身对疼痛的认识以及文化背景、临床疼痛处理的经验与氛围等,因此疼痛的处理并不是受单一因素的影响。如何准确及时获取患者疼痛的信息并简明精确地记录下来,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疼痛护理工作的的核心职责就是评估和控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5 月至 2010 年5月我院的具有疼痛特点疾病的患者126例 ,其中外科手术术后的的39例,内科住院治疗的54例,儿科住院患者33例,年龄5~66岁。

1.2 方法

1.2.1 疼痛评估 采取数字评价量表(NRS)、语言评价量表(VDS)、视觉模糊评分(VAS)、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及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对疼痛进行评估,确定疼痛的程度。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对止痛药的需求,对疼痛危害的认识及当前采取的止痛措施等。

1.2.2 疼痛干预及护理 在疼痛护理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和性质;预先止痛,避免疼痛对机体的不利影响;选择有效镇痛措施,切实缓解疼痛;避免激发或加剧术后疼痛的因素;早期观察并及时处理镇痛治疗的并发症;避免各项操作增加患者疼痛程度。我们采用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干预:按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调整镇痛剂和辅助药物考虑辅助治疗(如封闭治疗),治疗不良反应。第1阶段为非麻醉性止痛药,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阿斯匹林等;第2阶段为弱麻醉性药物,如可待因、右旋丙氧酚等;第 3阶段用药为强麻醉性药物,如杜冷丁、吗啡等,适用于重度疼痛的内脏痉挛痛,大、中型手术后疼痛。口服给药是主要的、首选给药途径。其优势体现在使用简单,方便且经济;药物吸收规律,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易于剂量调整;患者依从性高,利于长期服药。

(1)疼痛的药物治疗:WHO推荐阶梯用药止痛法治疗疼痛。三階梯止痛原则:按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在我们的调查中93%的患者对疼痛的治疗比较满意。

(2)疼痛健康教育: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介绍外科术后疼痛的发生发展状况,使患者对术后疼痛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教会患者使用疼痛评估表,以利于客观评估,准确用药,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尊重病人人格,相信病人主诉,相信病人对疼痛的反应,确认病人的痛苦有利于病人利用宣泄来减轻疼痛。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疼痛的自我管理,如对自控镇痛的患者,护士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讲授有关疼痛评估、给药时机、仪器操作方法、药物止痛作用的特点、副作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 讨论

2.1 疼痛有临床特点 疼痛不仅给病人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比如严重的术后疼痛常常导致病人的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耽误病情恢复,其结果必然加剧病人对止痛剂的依赖,增加一定的副作用。持续的疼痛还能引起失眠、体重降低、便秘、高血压、紧张和抑郁等情绪。慢性疼痛不仅是患者的一种疼痛感觉体验,而且还会影响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使患者无法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如果病人因怕疼痛而不敢活动,就会延迟愈合时间,甚至造成关节僵硬。疼痛刺激还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导致分解代谢增加,出现高血糖,负氮平衡,耗氧量增加,体温增高,引起心跳加快,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严重疼痛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比如出现恶心、呕吐、消化功能降低、食欲减退等。疼痛常引起恐惧和焦虑,长期疼痛的折磨还容易使病人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甚至轻生的念头。

2.2 疼痛的护理 疼痛护理工作的的核心职责就是评估和控制。适当的疼痛护理涉及到护理人员本身对疼痛的认识以及文化背景、临床疼痛处理的经验与氛围等,因此疼痛的处理并不是受单一因素的影响。如何准确及时获取患者疼痛的信息并简明精确地记录下来,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阐述了疼痛评估、记录方法 ,并且将疼痛与其他生命体征一同监测、记录并应用于临床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疼痛护理管理就是要使医院中与疼痛有关的护理人力、物力、技术、信息和时间等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达到最优的运转,从而达到提高控制疼痛的护理工作效果和效率。疼痛护理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多学科的支持与参与,单靠一个机构或一个专业无法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疼痛护理。我们应该通过常见的疼痛管理流程,最终明确护士在疼痛控制中的主体作用,随着疼痛治疗的进展,未来的疼痛诊疗趋向于多学科相结合。疼痛护理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帮助病人控制并减轻疼痛,对于止痛方案的选择,护士有责任为病人推荐最经济、最有效的止痛措施。

参考文献

[1].陆红荧 胡学青.开胸手术后患者镇痛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12):74-77.

[2].韩东梅 冯奇 刘思玮.对肿瘤病人的疼痛评估及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07,28(10):1174-1174.

疼痛现状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该院333例门诊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 一共发出333份调查问卷, 回收300份, 问卷回收率为90.09%, 300例患者中, 其中男158例, 女142例, 平均年龄为 (42.5±2.5) 岁。患者排除标准:不能配合调查者;有意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者;病情危重者。

1.2 方法

1.2.1 抽样方式

采用分层系统抽样的方式对该院各个科室进行问卷调查, 以其门诊挂号顺序为依据, 对患者进行分层系统抽样。

1.2.2 调查指标

患者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用药史、手术史、吸烟史、月收入、婚姻状况、职业、民族、年龄、性别以及就诊科室等。

主要指标包括:患者目前是否出现疼痛现象、患者是否主诉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价, 具体评分标准为:7~10分:出现剧烈疼痛感, 难以忍受, 对患者的睡眠以及饮食造成了影响;4~6分:出现疼痛感, 能够忍受, 对患者的睡眠造成了影响;低于3分:出现轻微疼痛感, 能够忍受, 对患者的睡眠不造成影响;0分:无痛。疼痛持续时间具体为:如果疼痛时间在3个月以上, 则为慢性疼痛个;如果疼痛时间在1~3个月之间, 则为亚急性疼痛;如果疼痛时间小于1个月, 则为急性疼痛。

1.2.3 调查管理与质控方案

在进行试验之前, 要对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临床工作人员进行招募, 统一对其进行培训, 使其对试验方案进行熟悉与了解, 并且对评定评定标准进行统一。选取一名中级职称临床医师进行指导, 演练资料收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开始调查研究之后, 要在组织机构各个层次的人员之间进行阶段性评估与定期反馈, 以此来对调查问卷中的缺陷进行及时发现。其次, 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 要对问询的态度、技巧以及方式进行合理把握, 最大程度上得到患者的支持与信任,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问询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要对仔细询问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 确保不有所遗漏, 在完成整个问卷调查之后, 调查人员要一起和患者进行再次核对。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 问卷质控监察员要由已经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的检查人员担任,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如实记录, 并且质控检查人员要指导调查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负责人在每天13:00~14:00以及19:00~20:00这两个期间, 要将全体调查人员召集起来召开会议, 对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调查具体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问卷调查过程中以及录入数据之前, 要由项目组的质量控制员对疼痛横断面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记录表进行发布。问卷数据采用双人录入的方式, 对出现的误差进行认真核对之后, 要再次从原始问卷开始进行核对, 并对相关错误进行纠正。数据录入之后, 要将其限期封存, 一旦封存, 就不能对其进行更改。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 19.9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现状分析

该研究回收的300份有效问卷中, 有138例患者在就诊时就已经存在有疼痛现象, 所占比重为46%;82例患者以疼痛为主诉, 所占比重为27.33%。对患者疼痛的不同程度以及疼痛持续时间进行研究分析可知, 外科属于疼痛发病率最高的科室, 其次为骨科、血管外科等。详见表1。

2.2 门诊疼痛患病科室情况

对门诊疼痛患病科室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可知, 骨科与血管外科的患病率均在80%以上, 其次为中西医结合科以及胃肠外科等。详见表2。

2.3 门诊患者疼痛相关因素分析

对门诊患者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显示, 患者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性别以及科室等因素均会对其疼痛程度造成影响。经济收入高、文化程度高、年轻的患者疼痛轻;离异、女性、就诊患者疼痛重。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会受到既往手术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性别以及科室的影响, 有手术史、离异、女性、就诊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长。其次, 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以及年龄的增高, 疼痛的时间也会相应延长。相对于体检者而言, 就诊患者的疼痛人数较多, 收入越低、文化程度越低、年龄越大患者的疼痛患病率越高。

3 讨论

临床上, 疼痛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 属于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1,2]。现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人们对疼痛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3,4,5,6,7]。该研究结果显示, 回收的300份有效问卷中, 有138例患者在就诊时就已经存在有疼痛现象, 所占比重为46%;82例患者以疼痛为主诉, 所占比重为27.33%;骨科与血管外科的患病率均在80%以上, 其次为中西医结合科以及胃肠外科等。外科属于疼痛发病率最高的科室, 其次为骨科、血管外科等。骨科主要是收治关节疾病以及外伤患者, 动脉硬化性闭塞以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均属于主要的血管外科病种, 因此患者的疼痛发生率较高。其次, 结果还显示年龄与性别属于最主要的疼痛影响因素, 女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这可能和女性的社会心理、内源性镇痛的性别差异、性染色体以及女性激素等因素有关。其次, 患者年龄越大, 疼痛发生率越高, 疼痛时间越长, 这说明临床上要对老年患者进行高度重视, 确保能够及早发现患者的疾病, 降低疼痛发生率。这与张东[8]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学者在72 h内对该院871例门诊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该医疗机构门诊患者疼痛患病率为46.15%, 其中外科疼痛患病率为55.64%、内科为47.88%、体检中心为20.00%;女性为49.40%、男性为41.82%。75.66%的门诊患者一般不使用镇痛药, 68.43%的门诊患者在就诊中没有向医生寻求镇痛治疗。

综上所述, 要对门诊疼痛进行高度重视, 在疼痛诊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降低疼痛发生率。

摘要:目的 研究门诊患者疼痛现状, 并分析引发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 以此来为医院个体化疼痛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式对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门诊外科各科室、内科以及体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分析门诊患者出现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有138例患者在就诊时就已经存在有疼痛现象, 所占比重为46%;82例患者以疼痛为主诉, 所占比重为27.33%。外科属于疼痛发病率最高的科室, 其次为骨科、血管外科;骨科与血管外科的患病率均在80%以上, 其次为中西医结合科以及胃肠外科;收入越低、文化程度越低、年龄越大患者的疼痛患病率越高。结论 门诊患者疼痛患病率较高, 在进行疼痛诊疗的过程中, 要对患者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进行考虑, 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以此来减缓患者疼痛。

关键词:门诊,疼痛现状,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魏博, 邵燕琪, 毛善英, 等.神经内科门诊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临床调查[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 (1) :89-93.

[2]惠静, 丘荣, 陈金武, 等.教练法在门诊结石病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6, 30 (9) :1149-1150.

[3]乌云.减轻门诊换药疼痛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 (9) :250.

[4]王姣丽, 杨光喜, 李祖英, 等.认知和心理干预对妇科门诊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和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4) :129-130.

[5]任振宇.疼痛治疗药师的工作模式探讨与展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 21 (11) :859-861.

[6]马治军, 王琪娜, 崔玲, 等.个性化护理在外科门诊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 2016, 38 (3) :465-467.

[7]孙静.门诊换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其焦虑、疼痛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 (7下旬刊) :4015.

疼痛现状论文 篇4

【关键词】疼痛护理;专业技术小组;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05-01

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虽然应用广泛,但是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手术创伤,许多患者术后感到疼痛,对术后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疼痛护理专业技术小组在提高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30例,年龄分布在25-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5±2.5岁。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基本情况方面、护理前疼痛程度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对该组病患者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例如常规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等。

观察组:对该组病患者采取的是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主要的措施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情志护理措施

在中医学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情志状态会对疾病的发生产生着极大的作用。基于这个理论思维,应当通过有效地心理支持和情志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疏导。首先积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通过恰当的沟通技巧来了解患者的文化素质以及对死亡的想法,并且给予心理和精神上的抚慰和支持,增加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信心和安全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中医穴位按摩护理

为了缓解手术的疼痛感,可以通过中医技术来帮助病患者减低手术所带来的疼痛感。根据病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根据中医辩证理论选择适合的手法进行按摩,按摩的力度由轻到重,每天两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每次按摩到病患者感受到酸胀为止,疗程为一周。

(3)疼痛护理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控制疼痛,是改善预后情况的关键所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疼痛处理方式不在于被动的压抑与控制疼痛,而是采用主动的预防措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痛苦。首先应当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估,通常评估的重要依据来自于患者自身的主诉和感受。参照三阶梯止痛方法,根据药物的特点进行给药,对不同级别的疼痛程度患者给予不同的止痛药物,在给药的同时,还应当对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选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4)饮食护理措施

药食同源,这是中医饮食的理论观点,通过中医食疗法来提高手术患者治疗期间的营养水平。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重视饮食为治疗与康复所带来的作用。在为手术患者安排饮食方案的时候,应当考虑到食物的多样化,主要是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让病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出现腹胀、腹泻、便秘等不良情况。在可以安排病患者多食用血和肉,例如动物的内脏、蛋黄、瘦肉等,同时还可以配合药膳进行治疗,例如党参、黄芪、当归等。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的食物包括了香菇、蘑菇、猴头菇等等。

1.2.2观察的指标

(1)在不同的时间点对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进行评分(VAS),时间点包括了术后6h、12h、24h;无痛评分为0分,轻度疼痛评分为1-4分,中度疼痛评分为5-7分,重度疼痛评分为8-10分,剧烈疼痛评分为10分。

(2)采用SAS评分表以及SDS评分表评定两组病患者在护理前、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分值越小代表心理状态越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n表示病例数,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更低,两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5%。

2.2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状态

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更小;与护理前相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有所下降,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疼痛护理专业小组的临床护理人员经过关于疼痛管理知识的专业培训,其对疼痛护理知识具有专业的掌握和认识,与传统陈旧护理观念与态度大不相同,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专业的疼痛护理服务。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对康复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并且引发消极的心理状态。为了有效地缓解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加速伤口愈合,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给予有效的干预。

本文研究中,疼痛护理专业小组以患者作为护理的根本出发点,采用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可以满足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精神、心理与生理的需求,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关怀,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耐受能力,促进患者对治疗的配合。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专业技术小组在提高疼痛护理质量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价值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云霞,龚雅萍,邱瑾等.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程序化疼痛护理规程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2):19-23.

癌性疼痛规范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篇5

1 癌痛评估

癌性疼痛的准确评估是有效治疗癌痛的第一步, 评估的内容包括疼痛的性质、部位和频率, 但主要是针对癌痛程度进行评估。

1.1 评估原则

依据患者的主诉, 对患者的感知、生理行为反应和对疼痛的认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 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支持治疗;选择简单易行、适当的评估方法动态地进行疼痛评估;评估过程不仅在治疗前进行, 也用于治疗期和治疗后[4]。

1.2 评估标准

应用NRS评分方法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分值为0~10分, 其中0分表示无痛, 10分则表示剧痛, 可以由患者自己根据自身疼痛情况选择一个数字, 或由医护人员根据询问的情况来协助患者选择数字来表示, 1~4分代表轻度疼痛, 5~6分代表中度疼痛, 7~10分代表重度疼痛[5]。

1.3 评估方法

癌性疼痛的评估方法主要分为自我评估、行为评估、生理变化这3种测试方法, 其中自我评估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最敏感的方法[6]。具体方法为:划一条直线, 长度一般为10 mm, 一端代表无痛, 而另一端则代表剧痛, 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映自身疼痛程度的位置划一条交叉线, 通过计数初步可以认为这是患者自我评估的疼痛值, 对于这种方法, 有研究表明, 垂直图示法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7]。在治疗过程中, 对于语言表达困难的患者, 如小孩, 老人, 语言不通的患者, 医护人员可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的变化, 对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来评估。

2 癌痛治疗

2.1 药物治疗

2.1.1 给药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三阶梯止痛方案是目前癌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准则[8]。第1阶梯:非阿片类镇痛剂;第2阶梯:若第1阶梯药物不能缓解, 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镇痛剂;第3阶梯:若疼痛仍剧烈, 则使用强阿片类镇痛剂。给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尽量口服, 最后才考虑注射。同时依照药物的半衰期及时给药也至关重要, 并尽可能于痛前给药。另外, 临床药师也有必要参与到癌痛药物治疗的管理中来, 可以提高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 提高控制癌痛的效率。临床药师对止痛药进行管理, 能够指导止痛药物的科学化利用, 有效防止止痛药物的滥用,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1.2 给药途径

主要包括口服、皮下或静脉注射、经皮肤吸收、患者自控镇痛等方法。对于那些持续剧烈疼痛且肌内注射止痛无效的临终患者, 可以安置静脉镇痛泵给予持续镇痛, 从而使疼痛降至最低程度, 该种方法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9]。

2.2 非药物治疗

这类治疗包括神经破坏疗法、神经阻滞、音乐疗法、暗示疗法、放松止痛法和物理止痛法等治疗方法。这其中还包括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 在患者入院、术前准备、手术回房时, 责任护士和管床护士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宣教, 也可以在病房张贴一些彩色镇痛图画等等。请一些治愈的癌症患者现身说法, 为患者增强战胜癌痛的信心, 暗示其进行自身调节, 调动患者最好的状态来战胜癌痛。根据患者自身喜好, 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瑜伽或太极拳来放松身体, 从而达到止痛效果。可以通过刺激周围皮肤和穴位来止痛, 或者采用温度刺激, 用热水袋热敷疼痛部位来缓解疼痛。

3 癌痛管理现状

疼痛研究发生过两次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为疼痛管理, 二是参与疼痛管理的专业人员, 从以麻醉医师参与为主的治疗模式, 转变为以护士为主体的治疗管理模式, 现在护士不仅成为患者疼痛的主要评估者、镇痛治疗的主要实施者, 更是患者个人及家属的主要指导者, 在疼痛规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显现出来[10]。由于新的理念、药物和技术不断显现并应用于临床, 理论上来讲, 目前几乎80%~85%的癌痛都应该可以通过相应的药物治疗有效地控制疼痛[11]。然而在许多的国内外相关报道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目前仍然有非常多的癌症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最有效的缓解[12]。癌性疼痛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困扰,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解决这类镇痛效果不良的问题, 关键还是在于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疼痛规范管理模式, 而不仅仅只是发展镇痛药物和技术, 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关的工作指南和规章制度, 加强非药物镇痛的学习和运用, 经济合理地减缓癌症患者的疼痛。

4 存在的问题

4.1 护理人员方面

护士对癌症疼痛重视不够, 往往认为癌症患者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认为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必经之路, 疼痛甚至被视为是正常的, 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疼痛对癌症患者的危害, 消极的护理态度也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癌痛知识的普及力度严重不足也导致大量的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癌痛知识, 癌痛知识的缺乏是癌性疼痛规范管理实施的重要障碍, 因此护理人员的癌痛护理管理知识水平急待提高和改善。护理人员往往对癌性疼痛严重程度估计不足, 有调查显示, 护理人员对癌症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往往低于患者的自身感受, 患者的疼痛程度往往比护理人员的评估值严重很多, 并且也仅仅只有少数护士能够熟练应用疼痛评估方法[13,14]。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在对癌症疼痛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也严重不足, 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最为密切, 是给癌症患者提供癌痛知识的首席教育指导者, 但是由于繁忙的临床工作, 加之对疼痛的重视不够, 常常导致护理人员对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疼痛宣传教育不够, 导致患者及家属癌痛知识匮乏, 这对癌性疼痛的有效控制也极为不利。

4.2 患者及家属方面

患者和家属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对癌疼知识的缺乏, 常常认为癌痛是正常现象, 能忍则忍, 所以他们在对医护人员叙述疼痛时, 往往不能提供准确而全面的信息, 同时部分患者经常没有按时按量服用止痛药物, 对服药原则存在误区。有调查显示, 患者普遍认为止痛药物具有上瘾性, 随止痛治疗时间延长会加大止痛药的剂量, 从而担心止痛药物成瘾而自行停药[15]。也有患者担心费用而停药。可见, 加强对癌症患者的疼痛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4.3 医学人文思想缺失

近年来,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却反而凸显出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术至上的误区。医生给予患者的治疗应该是双方面的, 既有身体疾病的治疗, 又同时伴有心灵创伤的抚慰[16]。因此, 所有的医疗都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 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同时让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 共同制定科学的方案。在癌症治疗的临终关怀中, 癌性疼痛规范诊治目标应该凸显医学人本思想, 重点在于对临终癌症患者疼痛的控制和情绪支持, 以及对家属的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了解死亡, 接受死亡, 让他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5 展望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癌症患者的疼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规范的癌痛管理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在加快研制新型药物保证癌痛患者规范治疗的同时, 更应重视综合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这可以有效降低止痛药的使用量, 从而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目前, 临床上非药物相关辅助治疗的研究和应用较少, 缺乏循证医学的科学依据。今后癌痛治疗应重视非药物干预, 并应加大临床试验力度, 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加快癌痛评估方法的研发, 制定适合国情的评估方法[17];注重医护人员癌痛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鼓励跨学科癌性疼痛规范管理团队, 重视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在癌疼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提高医护人员癌性疼痛规范管理的知识和技能;重视患者的癌疼教育, 鼓励癌症患者主动参与癌痛的管理, 有利于减少癌痛发作, 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 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18]。疼痛无法由他人感知, 完全是患者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 所以医护人员要以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充分相信患者的主诉[19]。总而言之, 癌性疼痛规范治疗和有效管理, 确保癌症患者“无痛化”, 切实提高生存质量, 仍然是今后医学界努力的方向。

6 小结

综上所述, 癌性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 有效的止痛治疗, 尤其是对于晚期癌症患者, 是WTO癌症综合规划中四重点之一[20]。目前癌痛管理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是依然有很多癌症患者仍在遭受癌性疼痛, 如何更好地控制癌症患者的疼痛,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是医护人员刻不容缓的任务。所以, 为了提高癌痛管理的效果, 疼痛治疗应被列入患者抗癌治疗全部过程中的一部分, 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患者与家属的教育指导, 制订癌痛治疗的具体内容时间、操作方法、癌痛教育指导计划和癌性疼痛规范管理, 确保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真正成为癌痛管理的主要参与者, 为患者提供完善的医疗护理和教育指导, 普及癌痛治疗知识, 减少疼痛治疗误区,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 是机体遭受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感受性反应, 同时也是继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癌性疼痛可引发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癌性疼痛的评估原则、标准、方法以及癌痛的治疗方法, 并综述了癌性疼痛规范管理的发展现状, 对未来改进癌性疼痛的管理方法提出了一些展望。

疼痛现状论文 篇6

1 胸部创伤疼痛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1 害怕成瘾

麻醉药是胸部创伤后止痛用的主要药物,害怕麻醉药的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医生不愿开麻醉处方,护士怕麻烦不愿给患者用止痛药,患者尽可能地不用或少用。临床研究证明,以镇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药物常规剂量下产生成瘾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全美的一项调查显示[3,4]:1万余例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数周至数月的患者中,发生成瘾的不超过1%。当进一步分析临床护士如何判断患者成瘾时,发现护士混淆了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把临床上因患者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继续用止痛药的患者当作成瘾了。从而使护士害怕继续给患者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2 疼痛评估不准确、不及时[5]

1.2.1 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

护士会常规地监测胸部创伤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但对胸部创伤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据对胸部创伤后疼痛问题调查表明,60%的护理记录中反映出疼痛情况,从记录上统计有85%患者有“主诉疼痛”,而没有疼痛程度的评估记录,但据咨询调查统计,50%患者的疼痛是剧烈的。可见胸部创伤后疼痛评估还没有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1.2.2 疼痛评估方法不正确

护士在护理胸部创伤患者时,一般询问患者有无疼痛,而不强调疼痛的程度。有疼痛时也让患者尽量忍,或到了晚上再用,止痛药用多了以后找不到可用的。目前,作者将胸部创伤后疼痛评估作为一项胸部创伤后护理的常规工作来做,并确定了 (Prince-Henry) 0~5级疼痛程度评估法,长海痛尺评估法和面部表情疼痛评估法作为客观的疼痛评估的工具。但在临床实践中,错误地操作了疼痛评分工具的应用。如:以为疼痛评分是评估患者疼痛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从生理、行为、功能等方面观察的综合评估。疼痛评估分级不仅要求患者报告休息时的分级,也要报告在活动、咳嗽、深呼吸及睡眠时的分级。在应用时护士只简单地问患者的疼痛分级,而忽略了什么时候的疼痛分级,有时护理记录上患者安静未述疼痛,但患者却不敢活动、深呼吸及无法入睡;疼痛存在时能忍则忍,而生理、行为、功能表现上疼痛剧烈,如出汗、痛苦貌、眉头紧锁、低声呻吟、肌肉僵直、不敢翻身、深呼吸等。由于患者没有正确地理解评估方法或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也有错误地把患者报告的疼痛分级作为给止痛药的标准。由于不能准确地评估疼痛,从而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3 害怕药物副反应

患者害怕麻醉药引起的副反应,如使用麻醉药后会影响大脑思维,记忆力会下降等是患者拒绝用药的一个原因。临床上许多患者对麻醉止痛药都有这种想法,他们情愿忍受疼痛的折磨也不愿用药,也不愿如实向医生报告。他们还错误地认为,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同样,对麻醉药品的恐惧、担心药物成瘾也是主要的治疗障碍。医务人员不愿使用麻醉药,主要担心吗啡引起呼吸抑制,还有麻醉药物的管理制度等,是影响有效止痛的另一个障碍。

2 护理对策

2.1 疼痛教育

通过相关麻醉科、药剂科、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讲课,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疼痛教育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疼痛的诊疗规范、治疗及护理进展,更新对疼痛管理的观念,走出疼痛治疗的误区,避免由医护人员造成的对疼痛控制的障碍[6]。疼痛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而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和各层次的护理教育对疼痛知识章节的描述仅限于点到为止,疼痛的继续教育项目也未使更多的护士参与。各级护理管理者应当引起重视,通过各种途径使护士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知识、技能。

2.1.1 改变对疼痛的观念

疼痛是无益的,疼痛对于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极大,它可以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蛋白质和氧气的消耗增加,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减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所以,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患者应报告疼痛,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询问、评估、治疗疼痛。

2.1.2 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

害怕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种障碍,要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用麻醉药止痛是会使患者产生成瘾、依赖和耐药,但只有成瘾对机体无益,且住院患者极少发生。因此,不要将某些患者因疼痛而要求用麻醉药或者因疼痛加剧加大药物用量的患者当作成瘾,同时也要注意分析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成瘾史的资料。

2.1.3 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

胸部创伤后疼痛十分明显而且在深呼吸运动时加剧。护士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疼痛反映,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创伤后全面的评估疼痛应从患者的自我报告、生理、行为方面来综合评估。自我报告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减轻、加剧疼痛的因素。行为反应包括患者的表情、体位、活动、呼吸、咳嗽、焦虑、睡眠等资料。临床上常采用客观化的疼痛评估工具让患者更正确地评估自我的疼痛程度,通过医护一起讨论选择确定适合创伤后疼痛患者使用的评估方法并正确地指导患者使用。不仅要患者报告在休息时的评分,而且也要报告在一般活动如咳嗽、呼吸、翻身、起床时的评分。每个护士都有一套评估工具,对手术后患者进行常规疼痛评估并记录。护士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评估技能,才能准确地评估疼痛,及时给患者止痛。

2.1.4 合理用药有效控制疼痛

药物止痛是减轻患者疼痛的有效方法,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儿茶酚胺等物质的释放,防止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减少外周血管收缩,对于失血过多的低血容量患者,镇痛药物的恰当使用可以防止休克发生,镇痛药的及时使用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的情绪,有利于治疗和恢复[7]。

2.2 做好胸部创伤后的患者教育

人的痛感程度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文化水平、环境因素以及机体应激反应能力。例如,临床常见胸部软组织损伤、单根肋骨骨折患者的疼痛比多发肋骨患者疼痛感还要强。因此,疼痛是一种独特的、高度主观的、多维复杂的经历,不仅与组织损伤及病变有关,还受到个人的生活经历、既往的疼痛体验、精神和情感、环境,以及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做好伤后的患者教育,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让患者对伤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期活动,减少伤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减少费用。在临床上,当患者被告知麻醉止痛药引起成瘾发生率极小,止痛后利于早日康复时,患者都愿意接受麻醉药止痛。

2.3 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质量改进工作

把创伤后患者的止痛当作一项常规基础护理工作来做,使每个护士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评估检查疼痛控制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

3 结果

通过分析胸部创伤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障碍,采取相应对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重新评估我们的工作。根据咨询调查,伤后第一时间,96%以上的患者得到了用药,护士在评价止痛效果时,以患者能否起床活动、做深呼吸、咳嗽、睡眠为标准。每次换药及改变体位前按医嘱给镇痛药并评价效果,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需要并及时满足,使患者能安全、轻松地度过围创伤期。同时也提高了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3.

[2]李小妹, 施齐芳, 李津.对癌症患者疼痛信念及遵医行为的研究.护理研究, 2003, 17 (9A) :997.

[3]郭晓燕, 张俊华.术后疼痛护理误区探讨.护理研究, 2003, 17 (4) :365-366.

[4]夏平英.术后疼痛护理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华现代临床护理杂志, 2004, 4:2.

[5]阴瑞.术后疼痛护理评估和控制对策.实用医技杂志, 2006, 6:12.

[6]易建莉.癌症疼痛的规范化治疗.现代肿瘤学, 2005, 13:283-284.

疼痛现状论文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是以参加2011年3月在番禺区继续教育中心举办的护理继续教育学习班的274名从事基层医院2年以上的注册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通过广泛查阅文献, 并在美国疼痛处理专家Margo McCaffery于1994年设计、2000年修订的“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表[5]”15题的基础上, 参考国内外文献自行设计有关护士疼痛处理状况5项多选题内容进行调查, 共20题。判断题是1~12题、单项选择题是13~15题。其中1~3题、5~7题是针对疼痛评估方面的内容, 4、8~15题针对药物治疗方面的内容[6]。按照答案的正确与否计算所得的分数的正确总体数的百分率来进行计算, 合格分数线为项目回答的符合率的80%[6]。16-20题是多选题自行设计的内容进行调查护士的疼痛处理状况。

1.2.2 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法。在番禺区继续教育中心举办的护理继续教育学习班的274名基层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问卷由专人发放, 统一指导语, 问卷不记姓名, 当场填写并收回。发放调查问卷263分, 收回250份, 其中13份不符要求, 有效率95.1%。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分类统计不同组别的基层护士掌握疼痛知识与态度的调查得分, 数据计算采用百分率。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被调查的250名护士中20岁以下占11.2%, 21~30岁占56.4%, 31~40岁占22.8%, 41~至50岁占9.6%。学历:中专38%, 大专55.6%, 本科6.4%。护士54%, 护师30%, 主管护师14.4%, 副主任护师1.6%。不同科室护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级护理人员在疼痛知识的了解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组别的基层护士掌握疼痛知识的比较见表1。

2.2 护士对患者疼痛知识认知现状

2.2.1 只有疼痛评估评估有一项和镇痛药物知识中有中一项的符合率较高>60%, 其他的项目符合率都<60%。Margo McCaffery设计与自行调查项目掌握情况见表2。

2.2.2 使用镇痛药物时基层医院护士针对发生药物成瘾的认同情况 (表3) 结果显示:基层医院护士大部分对疼痛知识的了解相当不足, 甚至还有部分基层医院对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会造成成瘾表示很担心, 选择了四分之一至百分之百的答案。

2.3 护士疼痛处理实践状况

调查结果发现, 250名护士中在近几年有学习过有关疼痛管理方面的知识的只有16.8%, 其中45.2%觉得自身对疼痛管理方面的了解远远不够, 1.2%觉得对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能在临床工作中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的护士有43.2%,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真正能及时积极合理地处理患者的疼痛的护士仅有3.6%, 而回答能够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仅有3.2%。护士获取疼痛知识的途径:依次为临床工作 (63.6%) 、学校学习 (21.2%) 、继续教育 (20.4%) 、自学 (11.6%) 及个人经历 (5.2%) 。2%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用直观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2.4%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用数字评定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2.8%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用过词语描述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25.2%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用过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疼痛评估。但对四种疼痛评估工具全都有用过的护士仅有0.4%。据统计有50%的护士是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来进行评估的, 而没有规范的使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有41.84%的护士表示对疼痛的评估工具根本不了解, 在临床工作中也从未用过。当患者有疼痛难忍时, 按照医嘱给止痛药时, 90人 (36%) 回答立即用止痛药, 112人 (44.8%) 表示观察一会看疼痛是否会减轻再说, 有98人 (39.2%) 让患者再忍一忍, 尽量不用止痛药。

3 讨论

3.1 基层医院护士对疼痛认知现状

3.1.1 基层医院护士缺乏有关疼痛方面的知识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回答案符合率较差的提问都与疼痛相关知识有关, 只有7.2%、18%、27.6%, 结果与其他的研究结果相似[7], 据报道, 疼痛不能及时有效正确的处理主要是基层医院护士对疼痛的相关知识不能掌握, 因此而造成基层医院护士害怕过多的使用镇痛药物会对患者造成成瘾, 所以她们不能积极地处理患者的疼痛[8]。由此可见目前基层医院患者的疼痛治疗没有被重视。

调查发现, 各级护理人员在疼痛知识的了解上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 基层医院在不同学历教育的护士在对疼痛方面的知识的了解没有太大的区别, 可以看出基层医院在不同学历中的教育均没有过多的重视疼痛管理。

3.1.2 基层医院护士对疼痛相关的培训不足

结果显示, 基层医院的大部分护士对疼痛知识的了解都是通过看书或临床实践中得到的, 在近3年中学习过疼痛管理知识的护士很少, 而在护理院校中对疼痛管理方面的知识涉及得又少, 在实践工作中也很少参加疼痛管理方面的继续教育。

3.2 对策

3.2.1 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疼痛管理知识

目前国内的各大护理院校教育中对疼痛知识相关教育很少, 在工作后也较少有机会参加疼痛管理方面的培训。因此, 为了尽快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 各级护理学会应为基层医院护士提供系统的疼痛知识教育课程, 医院护理部鼓励护士参与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疼痛管理、学术讲座等, 带动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及管理技巧, 并为护理专业学生增设必修或选修疼痛管理课程。

3.2.2 护士需积极参与疼痛管理

大部分护士认为评估和诊断患者的疼痛主要是医生的职责。疼痛管理是一个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 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据文献报道, 国外许多医院疼痛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大部分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很多, 只有护士能及时发现患者疼痛, 但是要充分发挥护士在疼痛处理中的作用, 只有给她们提供更多的参加疼痛管理学习的机会, 才能提高疼痛管理水平。

3.2.3 规范疼痛患者的管理处理实践

制定标准化、正规化、系统化的疼痛实践工作指引, 为提高护士对疼痛患者的评估能力, 并建立疼痛管理的监督和评价体系, 加强对疼痛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努力培养疼痛专科护士, 促进疼痛专科的发展, 提高疼痛管理水平, 从而有效改善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4 小结

对基层医院护士进行疼痛认知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 大部分护士缺乏疼痛管理相关知识, 且在临床工作中, 对疼痛管理知识匮乏, 无法正确及时地处理疼痛患者。因此, 对于疼痛的管理仍有待研究, 那么如何在护理院校和继续教育中完善相关培训, 提高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 是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erbothm K.B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 Clin North Am, 2000, 35 (2) :375-383.

[2]Musclow SL, Sawhney M, Watt-Watson J.The emerging role of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in acute Pain management Throughout Canada[J].Clin Nurse Spec, 2002, 16 (2) :63-67.

[3]McCaffery M, Ferrell BR.Nurses’knowledge of pai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how much progress have we made[J].J Pain Symptom Manage, 1997, 14 (3) :175-188.

[4]McCaffery M, Robinson E S.Your patient is in pain:here’s how you respond[J].Nursing, 2002, 32 (10) :36-45.

[5]McCaffery M.Pain knowledge and attitude survey[M].2nd ed.St Louis:Mosky, 1999:728.

[6]Stratton L.Eva1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hospita1’s pain management Progran[J].J Nurs Care Qual, 1999, 13 (1) :8-18.

[7]李漓, 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 2003, 6 (17) :633-635.

疼痛现状论文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4月到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首次开设疼痛管理选修课, 其中临床医学专业93人, 护理学专业23人, 临床检验专业18人, 药学专业6人, 中药学专业13人, 口腔医学专业2人,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12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4人, 预防医学专业9人, 针灸推拿学专业5人, 医学影像学专业3人, 生物技术专业12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3人, 麻醉学专业1人, 中医学专业 (全科医学方向) 7人, 共221人。一年级学生108人 (48.9%) , 二年级学生101人 (45.7%) , 三年级学生12人 (5.4%) 。授课时间为8周, 共24学时。

1.2 方法

通过参阅大量文章自行设计问卷, 主要包括医学生一般资料, 如年龄、性别、年级、所学专业;医学生对开展疼痛知识相关教育与培训的态度;医学生对疼痛管理知识的知晓程度;医学生选择疼痛管理课程的原因;医学生对疼痛管理课程的建议5个部分,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对开展疼痛知识相关教育与培训的态度 (见表1)

2.2 医学生选择疼痛管理课程的原因 (见表2)

2.3 医学生对疼痛管理课程的建议 (见表3)

3 讨论

3.1 医学生对疼痛相关知识的需求

从表1可知, 医学生认为对自身开展疼痛相关课程非常必要和必要的占98.2%, 认为对医务人员开展疼痛相关培训非常必要或必要的占97.8%, 认为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知识教育、对疼痛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及有效处理非常必要和必要的占96.8%。可见, 医学生对疼痛教育的认可度和需求度很高。而我国现行医学本科教育尚未将疼痛医学划为本科生的必修课, 部分院校仅将其列为麻醉专业的辅助课程, 疼痛医学面临专业教材缺乏、学时不足的困境[4]。

3.2 医学生对疼痛管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需求

从表2可知, 医学生选择该选修课的首要原因是学习疼痛知识 (94.6%) , 其他原因依次是减轻自己及家人的疼痛 (50.7%) 、减轻患者的疼痛 (37.1%) 以及修学分 (12.7%) , 与表3显示的医学生对该课程在内容上的建议相对应, 即多些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疼痛处理方法 (39.8%) 与多些治疗疼痛有效易行的措施 (40.3%) 。学生对该选修课程的形式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尤其是临床见习与医院实地观察 (10.4%) 、丰富授课内容 (5.4%) 、小班授课 (11.3%) 和改为必修课 (5.9%) , 可见医学生对疼痛管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需求呈多面性, 医学高校将疼痛有关的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很有必要。

4 对策

4.1 加强医学生的疼痛知识教育

研究证明增加对医学生疼痛教育的时间, 能够使他们改变疼痛观念[5]。因此, 我校开设疼痛管理课程, 在丰富学生的疼痛知识和改变其疼痛观念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但由于该选修课程是首次开设, 缺乏对疼痛知识的系统梳理, 授课多侧重于理论讲解, 忽视了学生感兴趣的常见疾病的疼痛知识和对处理疼痛有效易行的措施等方面知识的需求, 可在下次授课中将疼痛理论教学结合学生的需要, 以临床疼痛案例为基础, 采用多种形式如视频播放、案例讨论等方法, 合理组织教学。

4.2 加强我国疼痛课程的建设

目前国外对疼痛教育的研究侧重于疼痛内容和疼痛教育方法, Mezei和Murinson在2009—2010年对北美104所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 仅4所学校 (3.8%) 开设了疼痛必修课程, 17所学校 (16.3%) 开设了疼痛选修课程, 而且学校明确推荐的疼痛课程和实际的教育内容有“重大差距”[6];2009年英国疼痛学会和Briggs等[7]报道, 在英国的医学课程中, 有13学时的疼痛课程;Watt Watson等[8]在加拿大疼痛学会研究中报道了在加拿大有16学时的疼痛课程。目前我国疼痛教育处于起步或个别学校开设了疼痛选修课程, 如我校五年制麻醉学专业有40个学时的疼痛治疗学课程;2002年春季, 第二军医大学首次开设疼痛护理学选修课[9];2003年, 福建医科大学也开设了18学时的疼痛学选修课[10]。

4.3 构建疼痛管理团队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团队建设。国外每一项重大研究成果都是由一个强大的、高水平的、高层次的学科团队合作完成, 如2009年秋季,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课程监管委员会成立了疼痛主题委员会, 该委员会成员由多个专业的教育者和临床医生组成 (包括麻醉、内科医学、神经外科、心理学和儿科心理学等学科专家) , 其目的是考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目前的疼痛课程内容, 查找现行疼痛相关材料的不足和提出科学合理的疼痛医学教育规划[3]。我国疼痛教育现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需要构建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疼痛管理团队来共同研究疼痛教育。

4.4 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目前, 国外疼痛研究团队或疼痛组织主要致力于整合疼痛课程, 增加疼痛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时数, 开展以临床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育培训, 开展远程网络疼痛教育, 对疼痛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等, 这些均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内容和方法。在美国, 大多数医学院校疼痛教育的学时数很少, 并没有将临床案例融入教学中, 对临床实习生也没有开展相关教育。华盛顿医学院疼痛主题委员会决定提高医学生疼痛诊断和疼痛处理的能力, 必须落实1988年IASP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推荐的疼痛相关课程, 落实2005年IASP选定的课程内容[3]。由此可见, 尽管疼痛教育不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但国外发达国家在疼痛教育方面仍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其优点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赵英.疼痛问题的现状[J].中国社区医师, 2006 (14) :166-168.

[2]Nalini Vadivelu, Sukanya Mitra, Roberta Hinese, et al.Acute Pain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n Unfinished Chapter[J].Pain Practice, 2012, 12 (8) :663-671.

[3]David J, Tauben, John D, et al.Pain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J].The Journal of Pain, 2013, 14 (5) :431-437.

[4]于耀清, 陈军.疼痛医学教育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0) :40-41.

[5]Murinson B B, Nenortas E, Mayer R S, et al.A new program in pain medicine for medical students:integrating core curriculum knowledge with emotional and reflective development[J].Pain Med, 2011 (12) :186-195.

[6]Mezei L, Murinson B B.Pain education in North American medical schools[J].The Journal of Pain, 2011, 12 (12) :1199-1208.

[7]Briggs E V, Carr E C, Whittaker M S.Survey of undergraduate pain curricula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the United Kingdom[J].Eur J Pain, 2011 (15) :789-795.

[8]Watt Watson J, Mc Gillion M, Hunter J, et al.A survey of prelicensure pain curricula in health science faculties in Canadian universities[J].Pain Res Manag, 2009 (14) :439-444.

[9]庹焱, 赵继军, 管孝君.疼痛护理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现代护理, 2002, 8 (11) :861-862.

科学家绘制疼痛地图量化慢性疼痛 篇9

医生在评价病人的疼痛时, 会遇到很多困难, 只能依赖病人自己的描述来判断疼痛的位置和等级 (目前疼痛分10级, 蚊虫叮咬等几乎感觉不到的疼痛为1级, 妇女分娩为10级) 。协助构建疼痛地图的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家弗莱维娅·曼西尼说:“这种给疼痛定量的方法并不可靠, 如果病人不愿交流的话就更困难。将来, 我们通过脑部信号跟踪疼痛, 能精确反应出病人所经受的疼痛情况, 还能提供一种数量标准, 检查给病人用的止痛药是否有效。”

“身体的不同部位遭受疼痛时, 会引起不同脑区的神经元放电。”曼西尼说。他们用激光激活志愿者的手或手指部位的疼痛受体, 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能观察到志愿者脑部的清晰信号。每次发射激光产生疼痛, 都会引发体觉皮层区 (负责探测触觉的脑区) 的一小部分神经元放电。

此外, 还有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怎样定量检测痛觉强度。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报告了另一项发现, 当志愿者经历牙痛时, 脑部的电流活动会改变。

上一篇: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下一篇:美声唱法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