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疼痛论文

2024-08-02

踝关节疼痛论文(共12篇)

踝关节疼痛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术后护理干预对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6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对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措施, 并观察干预后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疼痛均有缓解, 其中41例 (61.19%) 疼痛完全消失、18例 (26.87%) 明显缓解、8例 (11.94%) 有所改善, 护理干预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需要提高疼痛护理干预, 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 减轻其痛苦, 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临床疗效与预后。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 容易在日常运动中出现, 主要由于间接的暴力因素而导致踝骨出现内外翻等畸形。由于踝关节较为复杂, 生理功能灵活度高, 负重量较大, 在出现骨折时常会累及关节面, 或伴有附近肌腱、软骨与韧带的损伤, 使得出现肿胀、出血等现象提高局部张力, 导致疼痛加剧[1]。缓解术后疼痛, 对于改善患者情绪, 减少临床并发症、促进愈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本文作者对本院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在术后疼痛缓解方面取得较理想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7例, 其男41例、女26例, 年龄在13~78岁之间, 平均年龄 (38.59±9.28) 岁;其中37例合并有关节损伤。所有病例均实施关节复位手术, 且均已了解本次实验内容, 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 加强健康宣教:从术前至术后不同阶段开展内容适宜的系统化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认识。术前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疼痛, 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避免因疼痛或并发症等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术后向患者讲解疼痛的意义及对康复、愈合的影响, 使患者正确认识、面对疼痛, 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2) 强化护患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活动状况,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对心理问题及时予以疏导, 出现的疑惑及时解答, 同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教授患者缓解疼痛及负面情绪的方法, 如深呼吸放松法, 可以为患者播放舒缓音乐或其喜爱的广播节目等分散其注意力, 亦可在播放音乐时开展冥想训练。 (3) 实施镇痛措施:保持病室安静环境, 温湿度适宜, 注意调节光照, 避免阴暗或强光。实施局部加压冷敷, 用干毛巾包裹冰袋加压缠绑在骨折部位, 加压松紧以能顺利插入2个手指为准, 并可参考患者自身承受能力, 注意其感受反馈, 及时调整冰袋, 避免冻伤。根据患者情况使用通络活血药物改善血运, 并可配合脱水剂降低局部水肿,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使用NRS疼痛数字评估法, 0~10数字表达疼痛程度, 数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0代表疼痛消失, 1~3为明显缓解, 4~6为有所改善, 7~10为无效。1.4

1.4 统计学意义

通过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用t检验;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疼痛均有缓解, 其中41例 (61.19%) 疼痛完全消失、18例 (26.87%) 明显缓解、8例 (11.94%) 有所改善, 护理干预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该关节活动量非常大, 需要承受几乎整个人体的重量, 且灵活度较高, 可以根据需要做出内外旋、内外翻等多种动作, 而处于这些状态时踝关节稳定性明显降低, 如在此时受到外力作用或出现受力不均, 即使力量不大亦可造成关节的损伤[2]。踝关节骨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如病情较轻或较为特殊可以实施保守治疗。但该处骨折常会伴随关节内病变或附近组织受到牵连同时损伤, 无论实施何种治疗, 通常均无法对伴发的周围组织损伤与关节内病变进行同时处理, 这就导致疼痛成为踝关节骨折术后主要的并发症。疼痛属于机体自然生理机制, 适度的疼痛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创口愈合, 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有利的一面;但过度疼痛容易增加患者痛苦, 造成负面情绪的出现, 降低患者对医护工作及疼痛的耐受性, 而形成恶性循环, 对术后康复不利。本文作者通过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并加强针对术后疼痛的缓解措施后,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综上所述, 通过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减轻术后疼痛, 对临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增强患者护理舒适度的同时, 对其术后康复、骨折愈合亦可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 周会菊.低频脉冲加压冷疗减轻踝关节肿痛的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09 (14) :26-27.

[2]庄永秀, 李娉, 沈菊华, 等.足踝药浴加按摩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后期患者的疗效.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9) :2279-2282.

踝关节疼痛论文 篇2

冷敷和热敷都可以治疗关节疼痛或者关节炎。

从物理学上讲,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冷敷会导致肌肉收缩,也会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进一步导致肌肉血流变慢,对于急性肿胀、出血等急性炎症或者急性扭伤,不但可以止血,还可以消肿,从而促进局部肌肉或软组织恢复和重建;

热敷会导致肌肉舒张,血管扩张,肌肉滑膜组织充血,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但会加重炎症和出血,尤其是关节炎的急性期炎症,过热会导致炎症的加重,但对于慢性炎症,机体处于稳定状态,无局部出血,此时,局部进行热敷,血管即扩张充血,使机体代谢加快,促进炎症的消散、吸收。热敷后肌肉内的废物也加快排泄而减少疲劳,缓解僵硬和痉挛,使肌肉松弛而舒服。

讲到这里,我想对于跟腱炎的冷敷和热敷,应该没什么可以争论的了。跟腱炎,除非急性肿胀期,24小时内需要冷敷,24小时开外,肿胀不明显,即可进行热敷。而我们门诊碰到的跟腱炎,几乎都是慢性跟腱炎,所以,对于慢性跟腱炎,我的建议还是热敷。当然,事物无绝对,如果有跟腱炎的情况,可以采用热敷或冷敷来对比一下,哪种治疗对您更有效果。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治疗。

对于各种关节疼痛,到底是冷敷还是热敷?

(1)对于关节或韧带的急性扭伤,一般建议立即冷敷,如果学校打球急性扭伤,没有冰袋,可直接脱鞋后放自来水冲15分钟以上,对于急性扭伤,一般热性、活血的膏药也不建议马上贴,也是容易引起肿胀的。急性扭伤切忌热敷,因为热敷会导致机体进一步出血,从而肿胀加重。急性扭伤后24小时,机体进入稳定期,出血停止,此时,可以考虑进行热敷。但对于扭伤严重、甚至骨折的情况,24小时后机体仍然肿胀明显,此时还是不建议热敷,可继续冷敷。

(2)对于关节炎或者局部疼痛或者肌腱炎的患者,临急性肿胀期建议冷敷,超过24小时,机体消肿后,可进行热敷。临床上门诊经常见到的就是跟腱炎和足部筋膜炎,这两种疾病,基本都是慢性,无明显红肿情况,都可以进行热敷。

(3)肢体手术后,尤其是关节镜手术后,因为我本人关节镜手术量非常大,关节镜手术后,我都会跟患者讲,关节镜手术后,只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是要通过自己的康复锻炼取得。由于肢体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康复锻炼后,容易引起局部的肿胀,此时,应该冷敷。往往关节镜术后2周内,康复锻炼后,都会不同程度的肿胀,这种情况都要进行冷敷。同样,待肿胀消掉后,可以热敷。

★ 远离疼痛作文

★ 大脚趾关节疼痛的原因

★ 膝盖关节疼痛应该怎么治?

★ 如何让简历远离“雷区”

★ 中医怎么治疗关节炎

★ 让火灾远离我们1000字作文

★ 疼痛作文800字

★ 疼痛话题作文

★ 小学生作文:暑假,让孩子远离孤单

膝关节疼痛怎样治疗 篇3

我今年69岁,自去年6月以来,右膝关节处一直疼痛,尤其是上下楼或行走时间稍长点,疼痛感更加剧烈:疼痛加剧时,右脚三四天不能着地。经磁共振检查显示:右膝退变,右髌上囊积液。经抽取积液和服药治疗,疼痛逐渐缓解。我一直在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但右膝关节左侧还有一固定压痛点,行走稍多一点,右膝关节内及两侧肌肉会异常酸痛,并有一种牵扯感。同时,我还有双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请问:我的右膝关节痛还应做哪些治疗,能否行微创手术治疗?

吉安市吴××

吴××同志:

你来信述说右膝关节疼痛,尤其是上下楼梯时疼痛更为明显。我认为,你右膝关节的主要问题还是退行性改变,加上近期可能受了凉,或有过扭伤,而这种扭伤当时根本没有注意到,或当时扭伤时疼痛不明显。从磁共振检查来看,你膝关节有退变,内外侧半月板前后角有高信号,右髌上囊有积液。这对于一个年届七旬的人来说也属自然。目前主要是通过一些日常措施来进行调治,如保温、运动时带护膝等,这样既可保温又可保护膝关节周围的韧带等软组织。同时可经常做按摩、热敷,还可到医院做理疗。宜继续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和非甾体药物,如扶他林或芬必得或新癀片(须在饭后服)。至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这与右膝关节疼痛是没有因果关系的。你可以到药店买艾叶15克、红花15克,煎水每天泡脚,这对下肢有活血作用,对静脉瓣功能不全也会有所帮助。总的来说,你的双下肢问题应先行上述保守治疗和日常调理,不应仓促进行手术。像你这种退变性半月板的问题,即使做了微创手术也不一定能解决膝关节的疼痛。总之,你的膝关节疼痛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目前主要还是行保守治疗,如保温、理疗、按摩、用药等,待以后确实非做手术不可时,再考虑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教授 主任医师 章征源

责编/雨桐

踝关节疼痛论文 篇4

关键词:急性踝关节扭伤,推拿治疗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踝关节周围韧带扭伤发病率在全身各关节韧带扭伤中占首位[1]。踝关节扭伤患者多因外力致伤, 主要症状是踝部疼痛, 肿胀, 活动受限, 严重的可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作者自2007年9月~2008年1月用孙氏手法治疗3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 用视觉模拟标尺法 (VAS)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 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伤科手册》[2]: (1) 有明显踝关节外伤史, 损伤时间不超过1周。 (2) 损伤后踝关节即出现疼痛, 局部肿胀, 皮下瘀斑伴跛行。 (3) 局部压痛明显, 若内翻扭伤者, 将足作内翻动作时, 外踝前下方剧痛;若外翻扭伤者, 将足作外翻动作时, 内踝前下方剧痛。X线片排除踝部骨折及脱位。

1.2 纳入标准

(1) 符合诊断标准。 (2) 年龄18~65岁之间。 (3) 发病24小时以内。

1.3 排除标准

(1) 骨折或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有完全断裂者。 (2) 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精神病患者, 严重皮肤病患者。 (3) 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及月经期。

1.4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 男19例, 女13例;年龄17~56岁, 平均33岁;病程最短1h, 最长3d。均有踝部扭伤史, 其中行走时不慎扭伤者15例, 运动时扭伤者17例。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 予以采用著名中医孙树椿教授的搓扳手法, 踝关节内翻扭伤病人患者坐位或仰卧位, 伤肢伸出床外。助手用双手固定患者的踝部上方, 术者一手拿住其患肢足跟, 拇指按在外踝尖下方或外踝前上方肿痛最明显处, 另一手拿住足背。术者与助手相对拔伸并摇晃足部数次, 同时拇指在伤处揉捻, 然后在拔伸下将足跖屈内翻, 再将足背伸外翻并用拇指在伤处戳按, 手法即告完毕。踝关节外翻扭伤病人手法与内翻扭伤手法相似, 内外调转即可。

2.2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临床疼痛测定的视觉模拟标尺法 (VAS) 对患者的疼痛在治疗前后及组间进行量化比较。其中0分:0cm无痛;2分:1~3cm, 轻度疼痛, 不影响生活工作;4分:4~6cm中度疼痛, 影响工作, 不影响生活;6分:7~10cm, 重度疼痛, 影响生活及工作。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评价, 由病人依其疼痛程度自行划分。

3 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 治疗前后均使用上述方法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分别统计治疗前及治疗后分数,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t检验P<0.01, 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值有明显差异。

4 讨论

急性踝关节扭伤多因外力引起, 损伤可涉及韧带、肌腱、筋膜, 也可出现某一个关节面的微细错动, 对合不良以及足弓结构的破坏。如失治误治会致韧带松弛, 踝关节可遗留不稳, 以致反复扭伤, 甚至日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目前国内外西医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常规办法是“RICE” (即制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对症止痛以及早期功能锻炼。其中冰敷在针对损伤早期 (伤后24小时内) 的治疗中被认为是必要的, 其理论根据是在损伤早期对局部进行冰敷, 可使损伤部位的小血管收缩, 减少局部微小血管出血, 从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减少局部组织液渗出, 以达到减轻早期肿胀的目的。而加压包扎, 抬高患肢的目的也是为了早期消肿。部分临床医生, 考虑到手法刺激可能会加重出血, 在创伤早期并不主张进行手法治疗。

中医认为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戳脚”范畴, 常用治疗方法有理伤手法、药物、针灸、固定、练功等, 其中理伤手法是治疗筋伤的最主要方法。我们认为, 只要方法得当, 对急性软组织损伤, 早期同样可以施以手法治疗。正确轻巧柔和的手法, 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达到消肿止痛, 调整关节的效果, 不但可以减轻瘀肿疼痛, 还可缩短疗程, 减少后遗症状的发生。

2007年开始, 我们采用全国名老中医孙树椿教授所授搓扳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孙老在总结前辈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 创造出一套独特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孙氏搓扳手法”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有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 对于创伤早期, 要正确的施用手法, 控制好力度是关键。清代医家张振《厘正按摩要术》中说“筋喜柔而恶刚”, 大力、暴力结果只有一个:旧病未愈又添新伤。只有柔和而具有穿透力的内力才能真正起到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扶正祛邪, 进而达到平衡阴阳, 治愈疾病的目的。孙老在反复强调手法应以患者不觉疼痛为度, 这说起来容易, 真正到临床实施时, 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急性损伤的患者, 手法轻了显得软弱无力, 达不到治疗效果;力量重了则会加重患者痛苦, 甚至加重损伤。只有反复临床实践, 悉心体会, 才能把握好手法力度, 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太顺, 孟宪杰.踝关节外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 173.

膝盖关节侧面疼痛的原因? 篇5

寒冷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关节疼痛并不是由外伤引起的,寒冷(特别是持续受凉和巨大的温度反差)才是造成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形态美。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也不再身着厚厚的棉服,而是尽可能地减轻身上的负担,以适应现代审美观念及快速的生活节奏。但是在体验美感的同时,人们不得不付出关节损害的代价,因为寒冷可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

运动不当有些老年人喜欢登山,但如果没做好准备活动或运动量太大,也可造成关节疼痛。特别是身患关节滑膜炎或骨性关节炎的人,更容易引起关节疾病发作或加重。在登山运动中,下山时,全身的重量完全加在一侧膝关节上,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正常站立时的数倍。人们上下楼梯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不良走路习惯例如经常穿着不合脚的鞋或穿着拖鞋、高跟鞋长距离行走,会使膝关节长时间处于非正常的受力状态,造成膝关节慢性损伤,引起疼痛。

盲目按摩有些人关节疼痛时盲目地进行按摩,由于按摩方法不正确或用力太大,反而导致关节损伤和疼痛加重。

儿童关节疼痛不只是长个 篇6

首先,生长痛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关节痛,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身高增长速度快,下肢骨骼增长超过了肌肉增长速度,常常引发腿部肌肉和肌腱牵拉出现轻微疼痛,个别对疼痛敏感小儿还会痛得夜不能寐。这种疼痛主要发生在双下肢及膝踝关节间,易在晚间发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增长速度减慢,疼痛会逐渐减轻和消失。父母平时要注意控制孩子的活动量,减少疲劳和紧张,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情绪,出现疼痛时家长可用手轻轻按摩局部,或分散孩子注意力,有助于缓解症状。 髋关节滑膜炎 又称髋关节一过性(暂时性)滑膜炎,也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关节疼痛。此病男孩较多见,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一种免疫介导的非特异性炎症,与外伤、感染有关。这种患儿常在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或急或缓,临床表现不特异,患儿因为疼痛不愿站立,不愿行走,甚至出现跛行,一般经过消炎、止痛、休息等治疗后,很快可以缓解。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也会出现多发关节疼痛的表现,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小儿风湿热大多由于链球菌感染所致,易引起踝、膝、髋、腕、肘、肩等大关节疼痛,即风湿性关节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及压痛,如家长未予以重视,可波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过去也称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多于4~10岁发病,临床上常出现发热、多发关节肿痛,因缓慢起病,不易引起家长重视,此病可骤然发热而加速疾病进程,最终侵犯全身关节,造成关节畸形。相对于成年类风湿,由于儿童免疫系统有一个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儿童类风湿相对易治愈,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否则易导致残疾甚至生命危险。 炎症性关节痛 如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等也是儿童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化脓性关节炎多有外伤史,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局部可有红、肿、热、痛。结核性关节炎,多见于年长儿,常有密切结核接触史,可同时患有其他部位的结核,起病缓慢,多为单一关节,常见部位为膝、髋、踝、脊柱等关节,其特点为病变关节多有肿胀,但不红、不热,若形成窦道多经久不愈。经抗感染治疗后,可好转。 肿瘤性疾病 如白血病,也可引起关节疼痛,而且个别儿童以关节疼痛为最早表现,需经血液及骨髓穿刺检查明确诊断。骨肿瘤由于其发病率较低,常常被忽视,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仅轻微酸痛或肿胀,良性肿瘤经手术处理,可治愈,恶性肿瘤如骨肉瘤往往后果严重。

总之,小儿关节痛不可忽视,“痛”即是一种病理状态,虽然有时儿童关节仅仅表现为痛,并没有红、肿、热等症状,家长也不要轻易认为是生长痛,必须排除其他疾病后才可考虑生长痛。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踝关节疼痛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研究, 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 实验组45例, 男29例, 女16例, 年龄52~73岁, 平均年龄58岁;对照组45例, 男25例, 女20例, 年龄51~76岁, 平均年龄63岁。所有患者均经膝关节X光检查, 并提示:关节边缘骨赘、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粗糙、密度均匀、囊肿。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性条件中, 无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病例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 经对乙酰氨基治疗疼痛未改善者。 (2) 经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疼痛改善不明显者。 (3) 疼痛VAS评分在4分以上者。

1.2.2 排除标准:

(1)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 (2) 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膝关节发生病理改变的患者。 (3) 反应性关节炎患者。 (4) 感染性关节炎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进行坐位屈膝, 对患者的膝部进行皮肤清洁并消毒, 在患者髌韧带靠髌骨下方向后进针, 把患者关节囊内的积液全部抽取出来, 后向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mg, 1次/周, 连续5周。

1.3.2 实验组:

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方法注射透明质酸钠, 剂量及注射时间都相同。此外, 还同时向关节腔内注入吗啡2mg, 1次/周, 连续5周。

1.4 疗效标准

采用VAS评分法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判断:无痛0分, 轻度疼痛1~3分, 中度疼痛4~6分, 重度疼痛7~10分, 临床治愈:得分为0分;有效:重度疼痛转为中度及以下或中度疼痛转为轻度;无效:疼痛程度改变不明显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显效36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13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10.93, P<0.0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为0。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炎疾病, 患者多为老年人,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病痛折磨, 使患者的活动功能下降, 造成其行走不便,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是因为营养代谢不良等导致关节软骨出现磨损的现象, 使软骨的稳定性下降, 滑液中的降解酶进入软骨, 破坏了软骨表面膜, 导致软骨极易受损, 当软骨损耗到一定程度之后, 就会出现膝骨性关节炎的各种症状。由于软骨的破坏导致骨内压发生改变, 关节内的韧带以及关节周围的肌肉出现异常现象, 关节内出现了大量的积液,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患者产生剧烈的疼痛感觉。膝骨性关节炎主要是软骨发生了病变[2], 从而导致骨质和骨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随着关节内炎症的不断积聚, 导致患者的活动功能下降。

透明质酸钠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药物, 它与蛋白质形的复合物覆盖在关节表面, 保护关节软骨, 起到润滑、缓冲作用;可与疼痛受体结合或与某些致痛的大分子物质结合, 减轻或消除关节疼痛;有效抑制缓激肽等炎症介质引起的关节疙瘩;抑制关节软骨退变, 防止关节粘连、挛缩;促进滑膜细胞合成的透明质酸钠增多, 恢复关节液的正常生化成分;在腱与腱之间发挥屏障作用, 防止腱粘连。经实验表明, 透明质酸钠起效较慢, 但如果对患者停止该药物的注射后维持的时间较长,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药物。正常情况下, 外周关节囊内存在一定量的吗啡受体, 受慢性炎性病变的影响, 受体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而膝骨性关节炎多与慢性炎症有关。因此, 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适量的吗啡注射, 可以降低受体的密度, 患者的疼痛感也随之下降[4]。实验组患者共45例, 有35例患者的疼痛现象消失, 活动功能得到正常的恢复, 总有效率为97.8%, 只有1例患者治疗后对疼痛评分的描述欠清晰, 笔者把他列入了无效的范围;而对照组45例患者中, 只有20例患者的疼痛感消失, 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效果不明显者有12例,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这充分说明了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加吗啡的治疗效果比只对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由于膝关节的特殊结构, 关节腔内的物质交换是通过关节软管的弥散作用完成, 而吗啡进入关节囊后直接与其内的受体结合, 没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进入机体其他器官的可能性较小, 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本研究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综上所述, 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主要是缓解关节的疼痛, 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恢复患者的正常活动功能。对照组仅采用透明质酸钠一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注射, 对其疼痛的缓解并不明显, 采用透明质酸钠和吗啡同时对患者的关节腔内进行注射, 可以利用吗啡的镇痛作用, 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因此, 采用透明质酸钠加吗啡关节腔内注射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党晓谦, 张亮, 王坤正, 等.不同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1, 40 (4) :459-461.

[2]林燕云, 林木南, 王平安, 等.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药杂志, 2010, 41 (11) :122-123.

[3]江少波, 朱辉, 李少伟, 等.关节镜清理术并吗啡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2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2) :211-212.

对治疗关节疼痛需要新认识 篇8

笔者非医务工作人员, 由于长期饱受关节疼痛的折磨, 在治疗过程中取得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治疗结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研究、分析、总结, 对目前医学界关于关节疼痛的治疗方式方法和对病情、病理的认识及治疗措施是否正确产生了疑问。为提高推拿按摩治疗技术水平, 促进治疗技术的健康发展, 现把笔者的具体病情、病症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敬请广大医学专家、学者参考研究。

本人1960年生人, 十五、六岁时, 一侧膝关节疼痛。至二十多岁, 两膝关节疼痛, 经医生诊断确诊为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长, 疼痛逐年加重。1995年, 又得颈椎病、肩周炎, 并且相当严重 (最严重时, 躺下自己起不来, 翻身都相当困难) 。经拍片, 医生诊断确诊为颈椎退行性变、轻度增生。1995年至1997年期间到处寻医治疗, 吃药、热敷、电疗、推拿按摩。经过长期治疗, 只是短时间内得到缓解, 没有明显好转。特别是天气变化时, 全身骨节疼痛, 平时疼痛在身上游走。在极度痛苦烦恼之时, 笔者尝试自己揉捏按摩。经过一段时间的揉捏按摩, 疼痛虽然减轻, 但由于本人缺乏推拿按摩技术常识, 加上治疗心切, 经常把表皮揉破, 局部还出现小囊肿 (经医生诊断确诊) 。后经过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学习推拿按摩手法和技术, 仍坚持自我揉捏按摩。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研究、摸索, 终于取得明显成效, 膝关节炎到1999年疼痛消失至今。颈椎病、肩周炎当时也有些好转, 但仍很难受。到医疗诊治, 医生说颈椎病想彻底治好很难, 只能是缓解, 你能治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笔者并没有灰心, 仍坚持自我揉捏按摩。到2005年, 颈椎病、肩周炎彻底好转, 疼痛消失。如今, 再遇天气变化, 不论刮风下雨, 天气多么恶劣, 关节不再疼痛。

笔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一直没用任何药物, 全靠推拿按摩。在膝关节炎, 颈椎病、肩周炎治好后, 笔者把治疗的前后经过与寻医治疗的前后经过, 进行了全面回顾、分析、研究、思考, 于是产生了对目前医学界治疗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等病的方式方法和认识有了很多疑问。

疑问一:关节炎属世界疑难杂症、不治之症, 而笔者的膝关节炎, 没用任何药物, 只靠了推拿按摩, 竟奇迹般的治好了, 并且是根治。

疑问二:颈椎病不可根治, 只能是缓解, 在笔者寻医治疗的过程中, 吃药、打针、热敷、电疗、推拿按摩等多项措施, 虽经过长期的治疗, 但没有明显好转, 最后却在笔者自己的方法中治愈, 也没用任何药物。

疑问三:笔者去大医院挂专家门诊, 经专家诊断确诊肩周炎, 让打封闭针 (笔者没打) , 在笔者问~有没有其他好的治疗办法时, 没有得到明确回答, 就为笔者开了封闭针。后面, 笔者带着上述疑问, 尝试给熟人、同事试探性的治疗, 却收到了令人难以相信的效果。现将几年来的治疗情况列举如下。

典型病例一:男, 43岁, 经医生诊断确诊为膝关节炎, 疼痛多年, 经我推拿按摩治疗, 疼痛消失至今未犯, 已有7年;典型病例二:女, 65岁, 肘关节疼痛, 经医生诊断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症, 经我推拿按摩治疗痊愈, 疼痛消失, 已有1年;典型病例三:女, 53岁, 腰疼痛多年, 拍片, 经医生诊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压迫得右腿疼, 经我推拿按摩治疗5d, 腿疼消失, 10d治愈;典型病例四:女, 52岁, 拍片, 经医生诊断确诊为颈椎病, 退行性变, 经我推拿按摩治疗10d疼痛消失;典型病例五:男, 51岁, 脚大拇指趾关节肿大疼痛多年, 经医生诊断治疗无任何效果, 疼痛逐年加重, 经我指导推拿按摩疼痛消失 (同学, 外地的) ;典型病例六:女, 51岁, 偏头痛, 经我推拿按摩治疗7d, 疼痛消失;典型病例七:女, 54岁, 经医生诊断确诊为肩周炎, 经我推拿按摩治疗12d痊愈, 已有3年, 至今未犯。

儿童功能性膝关节疼痛病因探求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的全部病例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00例,女9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0岁;单侧膝关节145例,双侧膝关节50例;病程3个月~5年不等。发病频率2次/月~3次/周不等,症状持续时间10 min~3 h不等,经局部按摩后均可自行缓解。多数于夜晚发病,少数可发生于白天,个别昼夜均可发病。大多数病例常在长时间行走或剧烈运动后发生。将195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A)95例和对照组(B)100例两组,A组年龄(5.3±3.1)岁,发病频率(5.1±3.5)次,B组年龄(5.3±3.1)岁,发病频率(5.1±3.5)次/月,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程、发病频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选195例病儿均进行血常规、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检查及膝关节X线片检查,排除膝关节滑膜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肿瘤、骨折等膝关节器质性病变。

1.2方法

1.2.1 A组进行步态分析观察尖足步态45例,足外翻20例,尖足加外翻足30例。所谓尖足,即行走时足尖着地,正常人行走时是从足跟至足尖的移行。足外翻,即足弓塌陷,跟骨外翻,行走时足内侧负重。B组予口服钙剂。

1.2.2对于A组45例尖足步态的患儿予穿戴矫形足托,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背伸90°),对于20例足外翻的患儿,予穿戴带足弓垫的矫形鞋,对于30例尖足加外翻足的患儿,予穿戴矫形足托加足弓塑形,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背伸90°),并嘱进行正常行走步态练习,3个月后就诊复查;B组100例予口服钙剂钙尔奇D3咀嚼片(国药准字H10950030),300 mg/d,疗程3个月。

1.2.3矫形器选择塑料踝足矫形器AFO,通过在体外对肢体施加作用力和控制关节运动,来达到改善人体姿势、运动和受力状况,抑制异常反射,防止挛缩和骨关节畸形。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A)和对照组(B)治疗3个月,结果报道如下。

注:经统计学数据分析,χ2=28.55>3.84,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膝关节疼痛的引发因素

该文研究思路是应用步态分析的方法发现功能性膝关节疼痛的患儿在步行周期中的异常姿势,并用生物力学的手法对异常步态中的膝关节进行受力分析,揭示功能性膝关节疼痛发生的原因在于膝关节的受力异常,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长期反复超负荷收缩,造成肌肉肌腱疲劳性酸痛而导致本病。文中观察组治疗上采用生物工程力学的手段,长期穿戴矫形器,改变膝关节异常受力,恢复正常步态,从根本上去除造成疼痛的病因,从而使膝关节疼痛改善和彻底缓解,有效率达98.9%,而对照组采用传统补钙治疗,有效率为63%,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以往各家以“生长痛”的诊断而采用的中医中药[3]、针灸、按摩推拿、心理指导[4]、补钙[5]、止痛、维生素补充等多种针对局部症状的疗法,例如[4]中采用按摩、热敷、心理指导、休息等一般疗法,一个月的有效率为73.4%,虽然在临床上有一定疗效,但这种膝关节疼痛具有症状重、体征轻、反复性、发作性、自愈的特点,对症治疗起不到预防发作的作用,改变不了异常姿势和步态,且治疗手段可重复性差,无法长期应用;本治疗方法之穿戴矫形器,长期使用简便易行,依从性好。在疼痛原因缘于下肢生物力线异常和足部力线异常[6]这个问题上,现代电生理学的研究从肌电活动变化揭示了异常负重姿势是造成关节周围肌肉疲劳乃至疼痛的原因,与该文观点一致。

3.2根据步态分析和膝关节的受力分析

正常步态的儿童,单支撑期时前足全足着地,膝关节处微曲位,髋、膝、踝关节基本处一条直线上,膝关节所承受的重力小,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维持关节稳定所需力量小[7]。而尖足的患儿,单支撑期时,髋、膝关节前屈,踝关节跖屈,三关节不在一直线上,膝关节产生力矩,需要较大的肌力来平衡;膝关节周围肌肉为了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承受身体重量,长时间处于超负荷收缩状态,造成肌肉酸痛,从而出现疲劳性性膝关节疼痛。临床上患儿症状发作频率和程度与活动量密切相关。

3.3缓解疼痛措施

通过穿戴矫形足托或足弓垫,抑制尖足,使足踝保持在背伸90°功能位,行走时,膝关节弯曲度减小,恢复正常生物力线[8],膝关节周围肌肉肌腱负担减轻,酸痛得以缓解。

综上所述,功能性膝关节疼痛不是单纯性生长性疼痛,而是步态异常所致的疲劳性疼痛。在治疗上,要积极从疼痛真正的病因着手,通过穿戴矫形足托或足弓垫,改变异常步态,从源头上遏制功能性膝关节疼痛的发生,减少和缓解膝关节疼痛,从而减少成人后膝关节器质性劳损,减轻和延迟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发生,提高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丽萍,李祁伟.小儿骨科关节疼痛常见疾病诊断要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8(4):294-295.

[2]徐静,刘宏.生长痛发生机制研究现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4,35(12):944-948.

[3]黄伟,王雪峰.儿童生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4):299-300.

[4]吴建敏,凌昱,李梅蕊,等.儿童生长痛128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1077.

[5]屈舒君,丛树杰,冯晓燕.生长性骨痛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7335.

[6]李范玲,张惠佳,李欣,等.生长痛患儿小腿肌肉表面肌电图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3):311-314.

[7]郑学美,膝关节损伤修复后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1):3987-3990.

全膝关节置换减轻术后疼痛的策略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2月至2011年3月, 于我科行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的患者, 随机选取60例双侧膝关节患者分次手术的患者, 均为骨性关节炎患者。排除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前长时间应用激素或止痛药患者, 膝关节既往有手术病史、两侧膝内、外翻畸形有明显差异的, 平均年龄61.8岁 (53~72岁) , 2次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使用骨水泥后稳定型假体, 均未行髌骨置换, 腰硬联合麻醉, 术前12h常规口服塞来昔布0.4g, 术后48h内常规帕瑞昔布40mg, q12h肌注, 术后48h后常规口服塞来昔布0.2g, bid, 应用10d。

1.2 试验方法

60例患者左右膝成对随机分别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膝, 两组均常规手术, 前正中切口, 标准的insall入路。实验组在安装假体之前应用罗哌卡因局部封闭 (盐酸罗哌卡因0.75%×2 (30m L) +saline65mL+adrenaline 1∶10000.5mL) , 然后安装假体, 常规冲洗缝合后, 置引流管, 对照组于未局部应用罗哌卡因, 两组引流管术后均夹闭3h后开放, 术后当天均给予局部冷疗, 术后第2天开始持续被动锻炼 (CPM) , 低分子肝素4000 IU术后每日皮下注射至术后2周, 引流管常规放置至术后48 h。术后6h、12 h、24h、36h、48h、7d进行VAS评分, 对于膝关节的临床评定, 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 (KSS评分) , 包括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 两组均于术前及术后半年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试验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2组临床资料术前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术后6hVAS评分、12 hVAS评分、24hVAS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而36hVAS评分、48hVAS评分、7dVAS评分及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方面,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均无感染病例及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下膝深静脉血栓发生。

3 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早期的锻炼是必要的, CPM是一项关节功能持续被动活动的康复技术, 不仅可以减轻关节及周围组织肿胀, 使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 防止关节僵硬.减轻疼痛肿胀, 还有助于肢体静脉和淋巴返流, 阻止液体返流到细胞外间隙[1], 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早期的CPM机辅助下锻炼也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人应用。但是同时早期的锻炼也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围手术的疼痛是比较明显的, 主要原因是患者原来膝关节畸形较重, 在术后畸形矫正以后, 出现内侧软组织的张力增加, 术后刀口的疼痛, 术前患者长时间疼痛形成的反射弧仍然存在, 局部的软组织创伤反应引起的肿胀, 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2]。疼痛会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 会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 还会使人体蛋白下降, 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3]。因此术后疼痛的有效控制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

如何有效控制术后的疼痛, 减少术后患者的自身感觉, 更好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 增加患者康复欲望及信心, 是每个关节置换患者和关节置换的医师都想达到的结果。为了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 口服COX-2抑制剂因为应用方便, 操作简单, 已经被大部分患者和医师接受, 用于超前镇痛, 来有效打破术前疼痛的反射弧, 但是在手术早期疼痛仍然是影响早期的术后锻炼的主要因素。

目前, 针对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 关节置换医师和麻醉医师做了很多尝试, 包括患者自控的硬膜外及静脉镇痛泵, 术后肌注药物, 术后的神经阻滞封闭、术后的冰敷理疗。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硬膜外及静脉镇痛泵在术后控制疼痛方面有较好的结果, 但是硬膜外镇痛泵由于尿潴留和术后患者功能的观察问题, 在临床应用上越来越少;而静脉镇痛泵容易出现术后胃肠道反应,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血量较大, 加上本身食欲欠佳, 术后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的紊乱。

罗哌卡因本身为一种长效的麻醉药物, 局部封闭可在体内长时间起效, 其中加肾上腺素更能延长作用时间, 它的特点可以出现感觉运动的分离, 在减轻疼痛的同时不影响患肢的功能锻炼, 尤其对于术后早期的疼痛控制有较好的效果。

本组试验采用手术安装假体前关节囊周围封闭配合帕瑞昔布, 与单纯应用帕瑞昔布相比, 观察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 明显小于对照组。而36h、48h、7d评分, 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本组试验采用对双侧分次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观察, 有效地避免术前患者患者疼痛敏感程度不同等非可控因素, 同时关节术后半年的膝评分和膝功能评分, 术后也无显著性差异, 同时本组试验均刀口愈合良好, 未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结果认为关节囊局部封闭配合帕瑞昔布可有效减轻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疼痛。同时本组试验由于对全身情况影响较小, 未有尿潴留和严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本试验方法, 简单易行, 费用低廉, 能够有效减少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早期的疼痛, 增加患者信心, 更好配合术后康复锻炼。帮助患者平稳的渡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郑涛俊, 陈欣杰, 沈计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配合CPM机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讨论与实践, 2007, 13 (4) :380-381.

[2]Merboth MK, Bam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e Chin North Am, 2000, 35 (2) :375-383.

膝盖疼痛难忍竟是关节闹“鼠”患 篇11

李阿姨5年前退休,平时很注重保养和锻炼,每天早上她都会去爬山,晚上去跳广场舞。“大概是两年前出现关节痛和锁住的现象,开始比较轻,每当膝盖‘锁’住不能动,我就用手揉一下,好像也没事了。可是后来不知怎么的,突然厉害起来,还会出现腿软、突然摔倒的情况。”因为怕做手术,李阿姨就自己贴贴膏药,到医院里打打封闭针,暂时缓解一下症状。但是从上个月开始,李阿姨关节疼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膝关节肿得像馒头,里面钻心的刺痛,特别到了夜深人静,就像有人拿着针狠命地扎她一样,彻夜难眠。

最终,在家人的陪伴下,李阿姨來到医院。医生为她作了检查。原来,李阿姨得的疾病名叫“右膝关节游离体”。

主治医师诸力告诉李阿姨,“游离体”形象地说也叫“关节鼠”,是关节退变或损伤时从关节内组织上脱落下来的组织碎片,这些组织碎片生性“滑头滑脑”,在关节腔内窜来窜去,如同上蹿下跳的老鼠,故得此名。而且组织碎片每卡住一次,膝关节的软骨就会损伤一次,磨损产生更多的游离体。关节内游离体的来源有三个:一是老年人的关节退变,二是活动损伤,半月板破裂,三是外伤活动后,韧带断裂。

那怎么取出这些为非作歹的“关节鼠”呢?诸医生采用膝关节镜手术,在李阿姨腿上打两个小孔,一个孔放置光源和镜子,一个孔插入精巧的手术器械,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三个的“游离体”,每个颜色呈灰白透明色,约玻璃弹珠大小。

术后第二天,李阿姨就能下地行走了,这几天她高兴地嚷着要出院了。

诸力医师说,生活中,常常有人走路上楼梯或者平步行走时,突然发生打软腿或关节卡住的情况。这就是“关节鼠”作祟的典型表现,不要以为揉揉活动开了就没事了,其实这已经造成了对软骨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所以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就应及时去医院骨伤科就诊。组织碎片对关节软骨等带来长期刺激,可使关节产生炎症、肿胀甚至积液。时间久了,关节面破坏严重就会发生骨性关节炎,重症患者甚至会因此丧失行走能力。

编辑/杨赞

踝关节疼痛论文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 经中医辨证诊断后, 属于“血瘀气滞、热毒蕴结”证型, 且均伴有关节疼痛症状: (1) 关节肿胀, 局部发热及皮肤红肿, 晨僵、压痛; (2) 大便干, 小便黄, 口渴、身热; (3) 舌质红, 黄腻, 脉象弦滑。将112例患者依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 其中观察组男19例, 女37例, 年龄46~69岁, 平均年龄 (50.6±4.4) 岁;对照组男18例, 女38例, 年龄45~68岁, 平均年龄 (51.2±5.2)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消炎止痛膏外用治疗, 药膏组方为:冰片10g, 生马钱子5g, 没药10g, 乳香10g, 芒硝15g, 生大黄10g[2], 每1贴的含膏量约为1.0g, 1~2贴/关节, 用药标准为覆盖局部肿痛面积, 每天换药1次, 连续用药1周后, 停药1d再继续用药1周。对照组患者给予消炎止痛膏模拟剂, 制备与观察组药品气味、外观基本一致的模拟剂, 主要由松香、氧化锌及橡胶等基质组成, 用法用量同上。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记录与分析, 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行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行t检验,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疼痛量化评分及VAS评分显著改善, 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并且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56例患者中, 临床控制45例, 显效7例, 有效3例, 无效1例, 有效率98.21%;对照组56例患者中, 临床控制18例, 显效26例, 有效5例, 无效7例, 有效率87.50%。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局部皮疹, 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免疫性疾病, 患者多数伴有关节疼痛症状, 且关节疼痛反复发作, 呈现出游走性、多发性,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工作影响极大。因此,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 不仅要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实现远期的预后效果, 更要对关节疼痛症状进行改善, 减轻患者的痛苦[3,4]。

在中医学中, 认为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诸多优势,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气滞血瘀、热毒蕴结”等病机特点, 利用消炎止痛膏的消肿止痛、行气活血及清热解毒等功效外敷使用,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5]。组方由冰片、没药、乳香、生大黄等多味中药组成, 联合应用可使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彭秀峰等[6]在研究中指出, 冰片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 乳香也具有抗炎的活性成分。何维英等[7]在研究中发现, 芒硝对于关节肿胀可发挥良好的抑制作用, 而没药中的提取物则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不仅如此, 芒硝中的有效成分可作用于机体大脑中的阿片受体, 同时不会造成吗啡成瘾等不良反应[8]。唐瑛等[9]认为, 通过外敷消炎止痛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 不仅能有效改善关节疼痛等症状, 还不会造成患者消化道损伤。但在治疗之前需要制定科学的计划, 充分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本文中,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8.21%) 显著高于对照组 (87.50%) , 且中医证候积分与关节疼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患者采取消炎止痛膏进行治疗, 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消炎止痛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患者依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观察组56例给予消炎止痛膏治疗, 对照组给予消炎止痛膏模拟剂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疼痛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患者采取消炎止痛膏进行治疗, 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炎止痛膏,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

参考文献

[1]陈腊霞, 王燕燕.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2013, 24 (15) :1420-1422.

[2]寇秋爱, 李亮, 要金元, 等.消炎止痛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3 (10) :1320-1322, 1327.

[3]王庆, 徐桂华.中医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 (11) :265-267.

[4]刘乐, 唐今扬, 李斌, 等.消炎止痛膏 (东乐膏) 外治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 2014, 9 (3) :326-327.

[5]池里群, 周彬, 高文远, 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 2014, 60 (15) :2851-2858.

[6]彭秀峰, 冷文飞, 郭淮铨, 等.风湿通痹膏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 3 (11) :11-14.

[7]何维英, 王兴中.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2) :210-211.

[8]张春艳, 刘春平, 孙静, 等.补益气血、祛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临床, 2014, 21 (1) :6-10.

上一篇:摄影对群众文化的影响下一篇:神经源性膀胱致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