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损害论文

2024-10-21

关节损害论文(精选4篇)

关节损害论文 篇1

患者男, 52岁, 因腰肌劳损, 到药店自购壮骨关节丸服用, 50d左右开始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伴皮肤泛黄及瘙痒等症, 来我院就医。查体:皮肤巩膜染黄, 腹软, 肝脏肋下2.0cm触及, 质充实, 边缘钝、有压痛。脾未扪及, 肝脾及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 心肺未见异常。肝功检查提示:ATL 279U/LASL146U/LGGT198U/L,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 尿胆红素阴性。询问病史, 服用该药期间未服用其它药物, 根据相关报道, 考虑与服用该药有关。停药后, 经静脉点滴强力宁注射液40mL 2次/d, 口服肝泰乐0.2g, 2次/d, 辅以护肝片等治疗, 40d后复查, 肝功能恢复正常。

讨论壮骨关节丸是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中成药。该药具有显著的镇静、消炎及止痛作用, 主治腰椎、颈椎、足跟、四肢关节骨质增生所引起的骨关节疼痛、肿胀、四肢麻木、关节功能障碍及腰肌劳损引起的腰酸腿痛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记载:该处方由狗脊、淫羊藿、独活、骨碎补、续断、补骨脂、桑寄生、鸡血藤、熟地黄、木香、乳香、没药12味中草药组成, 具有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等功效。

据相关文献报道:对早期公布的其中八味药独活、骨碎补、续断、鸡血藤、熟地黄、木香、狗脊、淫羊藿进行传统中医文献检索, 除独活具小毒外, 其他成分均无明显肝毒性记载。据现代中药药理学毒理研究, 该方剂中至少已发现2种成分可造成实验动物肝损害。另外, 近几年来, 对壮骨关节丸引起的, 如:血尿、荨麻疹、过敏等一些其它方面的不良反应也有相继的报道。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随者中成药新剂型品种的不断出现, 以其安全有效, 服用方便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被广泛应用, 然而不合理的用药引起肝损害等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建议临床医生在应用一些中成药时避免大剂量, 长期服用, 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 正确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最好能在患者服药期间注意肝肾功能监测。

参考文献

[1]罗迎青.服壮骨关节丸引起血尿1例[J].中国中药杂志, 1994, 19 (6) :373.

[2]李江.服壮骨关节丸出现荨麻疹1例[J].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1 (2) :123.

[3]于树林, 王传利, 丛庆芝.壮骨关节丸引起过敏性紫癜一例[J].时珍国医国药, 1996, 4.

关节损害论文 篇2

关键词:外侧髌股关节损害,膝关节镜下术,关节功能

膝关节镜下术是近年新发展的治疗膝关节炎的外科手术, 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相比, 膝关节镜下术恢复周期短, 对患者创伤性少, 而且其能更加有效保留骨量, 更接近生理膝关节运动功能, 因此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本体感觉能更快地恢复[1,2]。尽管该手术近年获得较快的发展, 但目前关于合并髌股关节损害患者是否适合行膝关节镜下术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将对既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外侧髌股关节损害对膝关节镜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62例行膝关节镜下术的骨关节炎患者为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 (1) 骨关节炎病变未侵入外侧间室; (2) 交叉副韧带、韧带功能完整; (3) 术前膝关节内翻畸形、屈曲畸形<15°, 内翻畸形可被纠正; (4) 患者为免疫性或非感染性关节炎; (5) 均无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的内科性疾病; (6) 无胫骨高位截瘫手术病史。其中男32例, 女30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 (68.5±2.8) 岁。术前根据Altman评分将患者分为无髌股关节损害组22例 (28膝) , 内侧髌股关节损害组24例 (30膝) 及外侧髌股关节损害组16例 (22膝) , 患者术前行膝关节内外翻应力及X线检查。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行微创膝关节镜下术治疗,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静脉栓塞,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当天行四头肌主动膝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第2天行屈膝功能锻炼, 术后第3天下床行走。

1.3 术后随访

分别于术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 并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 (AKS评分) 、牛津膝关节评分 (OKS评分) 及WOMAC评分对各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1) OKS评分[3]:包括功能及疼痛评分, 共包含12个问题, 分值为12~60分, 分值越高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差。 (2) AKS评分[4]:包括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评分, 总分为200分, 分值越高, 患者膝关节功能越理想。 (3) WOMAC评分[5]:包括24个问题, 总分96分, 分值越高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差。随访过程中应用X线片观察各组假体松动、脱位、磨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三组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 随访过程中均无下肢静脉血栓、感染、脂肪栓塞、脱位、假体松动及假体位置不良等并发症发生。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度为-90°~8.5°, 平均 (5.7±0.8) °, 屈伸角度为-8.5°~7.5°, 平均 (4.5±0.8) °, 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为-5.0°~4.5°, 平均 (2.2±1.1) °, 屈伸角度为-5.0°~5.0°, 平均为 (2.4±0.4) °。

2.2 术前髌骨关节内侧损害与无损害患者膝关节功能对比

内侧损害组与无损害组相比, 术后AKS评分、WOMAC评分、OK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2.3 术前髌骨关节外侧损害与无损害患者膝关节功能对比

外侧组患者术后AK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无损害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术前相比, *P<0.05。

注:与术前相比, *P<0.05。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 无论患者是否存在髌股关节损伤, 患者随访结束后均无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感染、脂肪栓塞、脱位、假体松动及假体位置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无论是否存在髌股损伤, 患者术后AK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 而OKS评分、WOMAC评分则低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而表明膝关节镜下术是安全、有效的。与髌股关节正常组相比, 髌股内侧损伤患者术后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其原因可能与髌股关节内侧损伤多属继发于膝内侧骨关节炎, 对患者应用膝关节镜下术能有效纠正胫股关节内翻畸形, 从而能有效减轻或消除髌股关节异常应力, 能有效阻止或缓解髌股疼痛, 从而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此外, 近年不少研究[4]也表明髌股关节面损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中, 患者无明显不适症, 患者多数在行关节镜检查时才发现, 从而可能推断出髌股内侧损伤并非是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或不适的重要因素。本文中髌骨关节外侧损害患者术后各项评分显著高于髌股正常组 (P<0.05) , 其原因可能与膝关节镜下术尽管能纠正关节内侧畸形, 但并不能有效减轻髌股关节外侧异常应力, 因此其并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尽管膝关节镜下术对于外侧髌股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较内侧髌股损伤患者差, 但患者术后AK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有效改善, 从而表明膝关节镜下术对于外侧髌股损伤患者仍具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涂意辉, 马童, 蔡珉巍, 等.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 (6) :535-538.

[2]马童, 蔡珉巍, 薛华明, 等.髌股关节退变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疗效影响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 2013, 51 (11) :1010-1015.

[3]康凯, 高石军, 董江涛, 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发展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22 (2) :130-133.

关节损害论文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风湿内分泌科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107例T2DM合并膝骨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周围神经损害组43例, 男性18例、女性25例, 年龄41~72岁, 平均年龄 (58.4±8.1) 岁, 糖尿病病程 (9.6±6.3) 年, 空腹血糖控制水平 (7.47±0.36) mmol/L;周围神经正常组64例, 男性28例、女性36例, 年龄43~74岁, 平均年龄 (59.8±8.5) 岁, 糖尿病病程 (9.2±5.9) 年, 空腹血糖控制水平 (7.39±0.41) mmol/L。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

1.2 纳入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的诊断标准;患者下肢感觉异常或者运动异常非颈椎或腰椎疾病引起, 并通过对患者下肢进行肌电图检测确诊。骨关节炎的诊断符合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 就诊前1个月内大多数时间膝痛; (2) X线片示膝关节边缘骨赘; (3) 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 (清晰、黏稠、白细胞计数<2×109/L) ; (4) 年龄≥40岁; (5) 晨僵持续时间≤30min; (6) 活动时有关节摩擦音。符合 (1) (2) , 或 (1) (3) (5) (6) , 或 (1) (4) (5) (6) 即可确诊。

排除标准: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患有其他导致疼痛的疾病、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近两周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患者。

1.3 指标检测方法

取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5ml, 并于无菌条件下抽取患者2ml膝关节滑液, 对血液及关节液进行常规离心, 选用DIACLONE公司提供的s IL-4R、IL-6试剂盒, 选用DIA-CLONE公司提供的TNF-a、CRP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s IL-4R、IL-6、TNF-a及CRP, 检测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关节液OPN检测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 试剂盒选用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OPN抗体, 酶标仪选用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P-Max 3500FL多功能荧光酶标仪, 每个样本检测3次, 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1.4 肌电检查

选用上海益联医学仪器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ID-4A二道储存式肌电图机, 对患者下肢行神经机电进行检测, 检测范围包括坐骨神经、股神经、腓总神经以及胫后神经。

1.5 膝关节炎的分级标准

患者双下肢膝关节进行X线拍片, 并进行KellgrenLawrence分级:0级:正常;1级:出现唇样骨赘生物但不严重;2级:骨赘生物明显, 关节缝隙狭窄;3级:中度或多发性骨赘, 关节间隙狭窄, 有一定的关节僵硬或畸形;4级:骨赘生物明显、关节间隙狭窄明显, 关节僵硬、畸形明显。

1.6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在SPSS17.0中进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等级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等级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2DM患者是否并发周围神经损害与膝关节骨关节炎分级的关系, 周围神经损害组 (2级) 43例 (占比) , 0级0, 1级9 (20.93) , 2级12 (27.91) , 3级13 (30.23) , 4级9 (20.93) ;周围神经正常组 (1级) 64例 (占比) , 0级0, 1级23 (35.94) , 2级29 (45.31) , 3级9 (14.06) , 4级3 (4.69) 。

2.2 两组患者的肌电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肌电检查结果见表1。

2.3 两组患者的相关风湿免疫指标情况

周围神经损害组患者的IL-6、TNF-a、s IL-4R、OPN、CRP值均显著的高于周围神经正常组 (P<0.05) (见表2) 。

3 讨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与寒冷、劳累、病毒感染、年龄、遗传等有关, 发病患者关节软骨内的Ⅱ型胶原纤维逐步退化, 并发展为断裂、变短, 导致关节软骨失去弹性[3]。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存在感觉神经末梢损伤, 该损伤降低了患者对疼痛等刺激的敏感度, 进而可能影响诊断。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加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症状, 临床尚无确切结论, 因此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诱因的疾病, 除高血糖外本病还可能与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失、血管损伤等有关。糖尿病患者存在多元醇途径激活情况, 这一途径的激活导致患者NO及谷胱苷肽合成量减少, 血管内血流量降低, 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损伤患者神经[4]。多元醇途径合成的大量果糖激酶无法被神经组织利用, 堆积的果糖激酶将导致细胞内高渗和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坏死[5]。氧化应激损伤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诱因, 氧化应激状态下, 患者将合成大量的自由基, 但糖尿病患者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下降, 患者氧化因子及抗氧化因子失衡, 这将导致神经元DNA、蛋白质以及脂质损伤, 阻碍神经元信号转导, 诱发本病[6]。本次研究中, 我们发现周围神经损害组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组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显著低于周围神经正常组, 胫后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到潜伏期显著高于周围神经正常组, 提示周围神经损害组患者神经元转导能力显著下降。

本次研究表明:周围神经损害组患者的I L-6、TNF-a、s IL-4R、OPN、CRP值均显著的高于周围神经正常组。这些临床常用的风湿免疫指标是T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活化后生成的淋巴因子, 具有促骨髓源细胞分化、生殖的功能, 高表达的IL-6提示关节软骨代谢活跃, 患者软骨损伤程度较高[7]。肿瘤坏死因子-a (TNF-a) 表达水平可能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炎症度有关[8]。可溶性白介素受体-4R (s IL-4R) 是T细胞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的重要参与因子, 大量的s IL-4R合成表明机体处于特异性反应性疾病应激状态中[9]。Spearman检验显示周围神经损害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说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进一步加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症状。

综上所述, T2DM并发周围神经损害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患者可能因周围神经的损害而出现感觉减退并加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2DM) 并发周围神经损害与膝关节炎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风湿内分泌科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107例T2DM合并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分为周围神经损害组43例、周围神经正常组64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严重程度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周围神经损害组的膝关节分级中, 1级、2级分布比例低于周围神经正常组, 3级、4级分别比例高于周围神经正常组 (Z=-3.166, P=0.002) , 将周围神经损害定义为2级、周围神经正常定义2级, 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周围神经损害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变程度相关性得到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0.307, P=0.001) 周围神经损害组患者的IL-6、TNF-a、s IL-4R、OPN、CRP值均显著的高于周围神经正常组 (P<0.05) 。结论:T2DM并发周围神经损害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周围神经的损害导致骨性关节炎早期患者感觉减退可能进一步造成疾病病情加重。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膝关节炎,变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郝明, 龚龙, 张立新, 等.小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J].中医正骨, 2014;1 (9) :55~55, 57

[2] 叶文春, 方向明, 王玉容, 等.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 2012;33 (12) :2098~2100

[3] 吴俊, 钱滔来.利多卡因及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的护理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1 (23) :3104~3106

[4] 吕高萍, 陆慧慧.神经电生理检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31 (15) :2962~2963

[5] Risa P, Hayes, Bradley, Curtis, Liza, Ilag.Expectations about insulin therapy, perceived insulin-delivery system social acceptability, and insulin treatment satisfaction contribute to decreases in insulin therapy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fter 36 weeks insulin therapy[J].Journal of diabetes, 2013;5 (3) :358~367

[6] 王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治疗概况[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17 (2) :290~292

[7] 朱丹, 刘勇, 周兴健, 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 (1) :15~17

[8] Qiuhua, Shen, Sandra, Bergquist-Beringer.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depress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does it vary by gender or race/ethnicity among young adults aged 20~39years[J].Journal of diabetes, 2013;5 (4) :471~481

[9] 张晓曼, 卫红, 李兆妍, 等.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3;1 (22) :9861~9864

关节损害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HLD患者48例,男26例,年龄6~37岁,平均(18.1±5.42)岁;女22例,平均发病年龄(15.2±7.3)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20.2±11.3)个月。在检测前均未接受正规驱铜治疗,无合并其他影响代谢疾病及服用相关药物史。20例健康志愿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18.2±3.6)岁。

1.2 HLD诊断标准

本组HLD患者入院时全部具有:(1)肝肿大或(和)肝功能异常等肝损害证候;(2)伴或不伴肌僵直、流涎、动作笨拙等典型锥体外系病征;(3)裂隙灯证实典型K-F氏色素环;(4)血清铜氧化酶<0.12活力单位或铜蓝蛋白<200mg/PL;(5)尿铜>100μg/24h。

1.3 方法

实验组48例患者全部行双手腕关节正位片和双膝关节正侧位片,根据需要行肘、足、腰椎等处摄片。另设2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均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6ml,经低速冷冻离心后取血清3ml置于离心管中,-20℃冰箱保存,用ELISA法检验骨碱性磷酸酶(BAP)。于常规驱铜治疗(青霉胺片:0.125/片,3#tid)加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钙尔奇:维生素D3125IU+碳酸钙750mg/片,2#qd)治疗,2个月后再次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检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并进行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的数值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健康组BAP检验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系统。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X线改变、骨碱性磷酸酶改变诊断阳性率比较

见表1。

48例HLD患者中,有14例(29.2%)表现出各种类型的骨关节症状,主要有关节疼痛、关节红肿、膝关节内翻、脊柱侧弯等。HLD患者骨关节症状的分布特征:HLD患者可仅有单个骨关节损害的表现,也可同时具有2个、甚至3个及以上表现。

48例HLD患者全部行双手腕关节正位片和双膝关节正侧位片,根据需要行足、腰椎等处摄片。48例患者中,22例有程度不同的X线改变,共约45.8%,其中,出现骨质疏松者18例,骨关节炎者14例,关节内钙化8例,关节间隙狭窄8例,骨关节畸形7例,其他6例。48例HLD患者BAP水平阳性(>200U)例数为34人,阳性率为70.8%。

2.2 HLD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BAP水平的测定结果

见表2。

HLD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BAP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HLD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BAP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铜离子在体内肝、脑、肾等部位异常沉积的速度、部位及分布的程度不同,导致临床可以出现一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的症状,在不同种族、家族及个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为各种不同的疾病[1]。HLD的骨关节损害的临床表现最常侵犯手、腕、膝关节。常见临床表现有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内外翻、病理性骨折、脊柱生理弯曲等[2]。本研究中,48例HLD患者中有14例表现出各种类型的骨关节症状,主要有关节疼痛、关节红肿、膝关节内翻、脊柱侧弯等。且部分患者的骨关节损害出现在锥体外系症状出现、肝功能损害发生之前,初诊时多误诊为风湿病、先天性发育异常、生长痛等[3,4]。本研究实验组患者中45.8%有程度不同的X线改变,证明HLD的骨关节损害症状较为常见,X线检查可以发现无骨关节损害临床表现的隐匿性骨关节损害。多见以下表现:(1)以骨及软骨变性为主的软骨炎、剥脱性骨软骨炎、小关节退行性变等,表现为四肢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下囊性变、关节骨缘骨节裂、骨关节面硬化、关节旁骨化,软骨旁骨吸收等。(2)局限性或广泛性骨质疏松、骨质脱钙或骨质软化。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稀变小、边缘模糊、骨皮质变薄、骨髓腔变薄、佝偻病样改变等。(3)混合型:病变为上述两种情况并存。(4)其他:可表现为骨关节外翻,骨骼弯曲,关节囊钙化、骨发育迟缓等[52]。

BAP是成骨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酶活性的膜蛋白,是ALP(碱性磷酸酶)同功酶中骨功酶的一种亚型,由成骨细胞合成,可间接反映机体的钙营养状况[6]。在骨损害发生的病理过程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数目和活性间偶联的失衡,以及骨转换加剧起了决定性作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包括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当体内钙和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吸收受影响,骨钙化不足,以致成骨障碍,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血钙下降刺激静止的成骨细胞变为活跃的成骨细胞,合成大量的BAP释放入血液,造成血中BAP活性增高[7]。因此,国内外一致认为,血BAP是反映骨改变全过程最正确的指标,也是反映骨生成速率的最敏感指标,对骨钙化障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BAP的ELISA检测方法还具有灵敏、特异、快捷、安全、痛苦小的优点。本研究中,HLD实验组患者BAP水平阳性率为70.8%高于其他指标,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BAP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BAP活性测定对HLP致骨关节损害诊断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均优于血钙、磷、ALP,能在无骨关节损害临床症状和未见异常X线变化之前,更早期地发现HLP致隐匿性的骨关节损害,以便早期加入规范治疗。

本实验证明,随着规范治疗,BAP可以反映病情好转程度。本实验组治疗2个月后BAP下降明显,与治疗前BAP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与健康对照组BA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当机体内维生素D缺乏时骨盐沉积不良,骨形成障碍,成骨细胞功能活跃,BAP活性增高,随着病情进展不断上升,而补充维生素D后,成骨细胞很快有序地变成骨松质而失去活性,BAP很快下降并逐渐恢复到正常。以上说明HLP致骨关节损害的骨代谢异常,经有效治疗在2个内可基本恢复。

结合骨关节损害症状和X线检查、BAP水平检测结果,本研究表明HLD患者存在着骨代谢的异常,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动均有增加,虽然骨组织仍然发生连续的再构建,但HLD患者骨组织中成骨与破骨细胞活动没有保持相对平衡,造成骨代谢障碍破坏了骨吸收、形成间的平衡,造成骨质结构的破坏,出现关节疼痛、变形等临床症状[8]。推测HLD患者骨关节病变可能与内分泌及铜中毒造成的骨代谢紊乱有关。此外肝脏在维生素D3和甲状旁腺激素、性激素代谢及机体能量代谢中均处于中心地位,因此肝脏长期慢性受损可发生肝性骨病。HLD患者由于铜代谢障碍过多铜沉积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引起肾小管功能紊乱,肾重吸收功能障碍,出现高钙尿,磷酸盐尿,使血钙降低;肾功能损害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引起钙磷代谢异常出现肾性骨病;长期的驱铜治疗造成体内金属离子代谢失衡也可能造成骨骼损害;铜沉积造成基底节变性、肌张力变化也可能是引起HLD骨关节症状的原因。因此HLD骨关节病变是多因素参与,多环节损害所致的共同结果[9]。

综合考虑骨关节损害症状和X线检查、BAP水平检测结果,BAP活性测定对HLP致骨关节损害诊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针对HLD骨关节病变的发病原因尽量早期采取有效驱铜治疗,减轻铜蓄积以改善内分泌及肝肾功能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将进一步提高疗效,可以有效预防骨关节损害进展和缓解症状,以改善HLD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任民.肝豆状核变性[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5,133

[2]韩丽雅,陈卫东.肝豆状核变性的骨关节损害[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26-27

[3]黄丽,李洵桦,梁秀龄.肝豆状核变性早期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134-135

[4] Ewitt RA,Pfeiffer RF.Neurologic asPects of wilson disease In:Jankovic J,LoloSa E.Parkinsons disease and movement djsorders.3rd ed WmIams&Wilkins Baltimore.1998:377,390

[52]张柏苹,梁秀龄,刘焯霖,等.肝豆状核变性的骨关节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13(1):38-39

[6]于丽,苏秀兰,毕力夫.骨代谢指标和骨质疏松[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3):307-308

[7]胡宜,李军.骨代谢标志物和骨质疏松症[J].日本医学介绍,2003;24(3):84-85

[8] Hegedus D,Ferencz V,Lakatos PL.Decreased bone density,elevated serum osteoPmtegerin,and beta-laPs in Wilson disease[J].J Bone Miner Res,2002;17:1961-1967

上一篇:复杂性机理下一篇:翻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