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腹疼痛

2024-10-02

右下腹疼痛(精选5篇)

右下腹疼痛 篇1

临床上引起右下腹疼痛的疾病非常多, 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 其中急性阑尾炎最常见, 但是总人群误诊率为15%~30%, 特别是女性患者更容易与妇产科急腹症混淆[1]。现将我院2005年7月至2013年3月23例右下腹疼痛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 年龄18~65岁, 平均34.4岁。男性8例, 女性15例, 未婚3例, 已婚20例。均有右下腹疼痛, 但有典型的转移性疼痛仅6例, 均有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中性粒细胞升高, 伴发热5例。其中急性盆腔炎4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2例, 右输卵管妊娠破裂3例, 右卵巢黄体破裂2例, 泌尿系结石4例, Crohon病1例, Meckel憩室炎1例, 腹型过敏性紫癜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例, 胃肠型上呼吸道感染3例,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例。手术15例, 非手术治疗8例。

2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急腹症中最常见疾病, 而右下腹疼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症状之一, 典型阑尾炎容易诊断, 不典型阑尾炎, 老年患者, 小儿及妊娠妇女等往往容易误诊[2]。女性患者误诊率高, 本组女性占65.2%, 妇产科疾病占47.8%。分析误诊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点:

2.1病史询问不详细, 忽视重要病史的询问。

对于女性患者, 特别是育龄期妇女, 一定要询问月经周期变化, 白带量、颜色及异味等情况, 不洁性生活史及停经史等。本组有7例妇科急腹症, 医师忽略了详细了解月经史, 2例宫外孕患者均为未婚, 未询问其有无性生活史及停经史。4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未认真询问其性生活情况以及白带变化。内科急腹症与外科急腹症主要区别就是, 内科疾病先有发热, 然后出现腹痛, 还有就是内科腹痛位置不固定, 喜按, 而外科疾病往往是先腹痛再出现发热, 疼痛位置固定, 而且疼痛及压痛明显地方就是病变部位。本组3例胃肠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病前有明显上呼吸道症状, 流涕, 咳嗽, 先有发热然后逐渐出现腹部不固定疼痛, 接诊医师未详细询问从而导致误诊。

2.2 体格检查不仔细, 不全面。

体格检查是临床诊断的第一手资料, 要认真负责, 全面检查, 不能仅满足于右下腹压痛, 而忽略了上腹部仍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还要注意其他部位阳性体征, 比如墨菲氏征, 肝肾区叩击痛等。还有右有腹股沟疝嵌顿等也会出现右下腹疼痛, 若不及时发现, 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本组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及1例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就是因体检发现右下腹压痛而忽略了上腹部剑突下及右上腹更明显的压痛体征而误诊为阑尾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 穿孔前以上腹部疼痛为主, 穿孔后沿右结肠旁沟扩散至右下腹, 出现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但是体检时仍以右上腹体征最重, 极易误诊[3]。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体检时脐周压痛明显, 右下腹也有压痛, 但是未发现双下肢小腿伸侧有散在皮肤瘀点。

2.3 不重视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某些诊疗手段的应用。

在诊断部明确或临床症状不典型时行腹部彩超、腹部站立位X线片、血尿HCG、尿常规等相关检查可排除泌尿系结石、消化道穿孔及多数妇科疾病。本组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 入院后上级医师查房体检认为与阑尾炎症状体征不典型, 行泌尿系彩超后均发现肾结石及右输尿管结石, 尿常规提示镜下血尿。合理运用诊断性腹腔穿刺以及女性患者行阴道后穹窿穿刺对急腹症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本组3例宫外孕及2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术中均见腹腔积血, 若术前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则很容易想到妇科疾病, 提高术前诊断率。对育龄妇女出现右下腹疼痛, 无论结婚与否, 均应想到宫外孕可能, 常规查HCG, 以免误诊漏诊。

2.4 临床医师经验不足, 对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理解局限。

年轻医师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 对右下腹疼痛的其他疾病认识不全。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是指腹痛转移到另一处时, 原来腹痛处疼痛消失。本组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及1例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疼痛转移至右下腹, 但是原来病变处仍明显疼痛, 应该是疼痛扩散而非真正转移性疼痛。

综上所述, 对于急腹症中右下腹痛的患者, 应引起高度重视, 尽量减少误诊。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压痛不是阑尾炎独有的表现, 对右下腹痛首先应弄清起病时病情、疼痛的性质及伴随症状。反复查血尿, B超检查和直肠指诊对右下腹疾病的鉴别诊断应列为常规, 必要时可以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部CT检查。女性患者必要时可请妇科医师协助进行指诊或穿刺检查。年轻医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练就扎实的外科基本功, 积累和丰富临床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 以提高对各种急腹症的认识, 争取尽早做出诊断;对急腹症患者要仔细询问病史, 认真全面地进行体格检查, 充分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以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设备, 如腹腔镜探查术, 可以全面探查腹腔各脏器, 若发现阑尾明显病变, 则可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若未见阑尾病变, 发现其他脏器病变, 则可在腹腔镜下或中转开腹行相应手术治疗, 大大减少了阑尾阴性切除率及误诊率。对阑尾炎的诊治, 思想上不能轻视, 不要以为是常见病, 小手术而大意, 要重视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上级医师生要查好房, 指导下级医师进行疾病合理快速的诊断治疗, 严格掌握手术指针, 最大限度的减少误诊。

摘要:目的 探讨右下腹疼痛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 提高误诊预防方法。方法 对23例急腹症中右下腹痛患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经完善检查、相关科室会诊、手术证实等均确诊为其他疾病, 经过有效治疗痊愈。结论病史询问不全面、体格检查不仔细以及缺少相关辅助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右下腹疼痛,急性阑尾炎,误诊

参考文献

[1]牟见国, 沈杰.46例急性阑尾炎误诊分析[J].中华现代全科医学杂志, 2004, 4 (11) :50.

[2]韩积义.腹部外科诊断和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209-212.

[3]郜青山.1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1) :179-180.

右下腹疼痛 篇2

排卵性造成的腹痛是一种女性的生理性疼痛,一般会出现隐痛、胀痛感。出现的时间会在两次月经的中间阶段。持续地时间也不会太久,大概半天到一天。这是属于正常性的阵痛。

经期的腹痛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很多女生说不出的苦,痛起来简直不能形容啊!一般出现在女性经期或前后,会有下腹部胀痛、刺痛、隐痛等症状。如果情况严重的,最好及时就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卵巢黄体破裂的腹痛

卵巢黄体破裂是常见的女性“急腹症”之一。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第10~18天,主要表现为下腹突然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定。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卵巢黄体破裂呢?腹痛的同时,看看自己是否还有肛门坠胀感,甚至可能大出血,严重还会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妊娠异常的腹痛

女性的腹痛也与妊娠有关。当输卵管妊娠破裂时,会引起全腹疼痛,一般出现在下腹一侧。另外孕妇发生流产或破裂时,腹腔内出血也会引起腹痛,表现为下腹隐痛或胀痛。疼痛的程度,跟出血多少与速度有关。

心理疾病的腹痛

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知道要面临一件担忧、恐惧的事情时,他就会出现腹痛难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紧张就想上厕所”的表现。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间接引起的身体不适,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解决问题。

急性肠胃炎的腹痛

急性肠胃炎是常见的一种腹痛疾病。饮食不当、吃下不干净的东西都会导致肠胃的不适,通常表现为上腹周围突然有压痛感,肠胃咕噜咕噜地翻转,还伴随着呕吐、拉肚子的症状。所以平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

急性阑尾炎的腹痛

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肠胃炎的症状相似,都是上腹部隐痛,并且恶心、呕吐。

区分急性肠胃炎和急性阑尾炎的方法

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肠胃炎疼痛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急性阑尾炎疼痛部位一般在右下腹部,位置不定,而且不腹泻。而急性肠胃炎疼痛部位会固定在肚脐周围,还伴有严重腹泻。

小腹疼痛的调理方法

1、经期可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高钙食品和巧克力糖果,立即将来潮时,体内需要大量的钙来减轻子宫痉挛,从而避免痛经,巧克力糖果能令体内血糖升高,从而使紧张的神经系统得以舒缓。

2、适当利用中药调理。可服中草药或用舒雅痛经脐贴,吃中药一般以为较麻烦,便捷省事的方法就是来经前将痛经脐贴贴于肚脐处,也可缓解和排除痛感。此外,平时还应留心锤炼身体,下身不要受凉,经前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品。

3、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经期尽量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可多听比较柔和点的音乐使心情放松。

调理痛经药膳推荐

1、黑木耳红枣饮

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

将黑木耳、红枣洗净。红枣去核,二味加水煮沸,去渣服用。

具有补中益气,养血止血,美肤益颜功效。适用于月经过多,贫血。及身体虚弱者。

2、姜枣红糖水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

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碎末,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

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以及黄褐斑。

3、山楂桂枝红糖汤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克。

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至l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女子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

4、韭汁红糖饮

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

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入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菜汁内,即可饮用。

右下腹疼痛 篇3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均经手术(26例)或活检穿刺(9例)病理证实,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34~87岁,平均60岁。临床表现均为右下腹急性疼痛,伴发热10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 Hispeed DX/I螺旋CT扫描机,扫描前常规经肛门口注入500~1500ml气体,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CT扫描参数:120 kV,180mA,扫描层厚3~5mm, 螺距1.2~1.5,扫描范围从第三腰椎水平到盆腔上部,必要时可扫至盆腔下部至耻骨联合。 1次屏气连续扫描;增强扫描经右前臂静脉高压注射碘海醇(300mgi/ml),剂量80~100ml,高压自动注药速度2.5~3.0ml/s,注射后40~45s开始行动、静脉期扫描。其他参数同平扫。

2 结果

全部35例病变均被检出,无一漏诊;检出率100%;正确诊断30例,确诊率86%;提出诊断的可能性(囊肿2例 和肿瘤3例),未准确定位5例(14%)。

2.1

18例阑尾炎中,单纯性阑尾炎8例,SCT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管腔扩张,直径>6mm,阑尾边缘模糊,密度轻度增高8例,其中含粪石4例(图1),含气体3例(图2);并发阑尾周围脓肿10例,SCT表现为回盲部轮廓不清的类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图3),中心为脓液呈低密度,壁较厚且厚薄不均,周围脂肪密度增高或者呈条索状;增强扫描示阑尾壁增强,脓肿壁呈环状或蜂窝状增强。伴盲肠周围炎14例,SCT表现为阑尾及盲肠周围脂肪组织模糊,密度增高,出现索条状密度增高影,盲肠壁模糊增厚。伴腰大肌肿胀,边缘模糊2例。伴腹水1例,肠管间可见液性低密度影。18例均正确诊断,确诊率100%。

2.2 阑尾粘液囊肿

2例均表现为盲肠阑尾区可见一类椭圆形,大小分别约7.0cm×8.0cm×14.0cm和4.0cm×7.0cm×10.0cm,囊状液性密度影,CT值3~8Hu,边缘清晰锐利,壁较薄,局部见弧线样钙化影,与盲肠联系紧密,周围肠管受压、移位(图4),增强扫描无增强。诊断为右下腹囊肿。

2.3 盲肠憩室炎1例

SCT表现为回盲肠肠壁增厚,边缘模糊,多线样分隔和小气泡影,末段回肠肠壁增厚,边界模糊;增强扫描示肠壁增厚、增强(图5),正确诊断。

2.4 盲、升结肠Crohn病1例

CT表现为盲肠及升结肠不对称性、节段性肠壁增厚,CT值23 Hu,肠腔未见明显狭窄,增强扫描增厚肠壁增强,CT值57 Hu,壁外侧毛糙(图6),正确诊断。

2.5 盲、升结肠癌

10例中, S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肠壁不规则增厚>3.2cm,肠腔不规则狭窄,见壁结节影(图7),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楚6例、模糊4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增强。10例均正确诊断。

2.6 卵巢平滑肌瘤1例

SCT表现为右下腹一大小约14.0cm×9.0cm×15.0cm卵圆形肿块影,密度欠均匀,CT值为46~58Hu,边缘清晰、锐利,周围可见少量液性低密度影,CT值17Hu,其下边与右侧附件关系欠清,增强扫描轻度增强(图8),诊断为右下腹平滑肌瘤/间质瘤。

2.7 卵巢纤维瘤2例

SCT均表现右下腹盆腔内巨大的软组织块影,分别约22.0cm×18.0cm×18.0cm和15.0cm×9.0cm×12.0cm,密度欠均匀,CT值33~50Hu,肿块部分与右侧附件关系密切,其余部分边缘清晰、锐利,可见点状钙化,无明显增强。术中见其中1例来自左侧卵巢逆时钟转位360°到右侧(图9),诊断为右下腹平滑肌瘤 / 间质瘤。

3 讨论

3.1 SCT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的价值

对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的影像检查,X线腹部立位平片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提示胃肠道穿孔、肠梗阻和急性阑尾炎等诊断,但对急性右下腹疼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仍有一定限度。钡餐检查虽能筛选小肠和结肠疾病,但如不是临床要求,对急腹症患者不行此项检查。钡灌肠的优势是空间分辨力高,能充分显示肠腔内病变的细节及病变长度;纤维结肠镜尚能活检取得病理结果,但二者均不能很好地显示肠腔外情况,如周围脓肿/转移等,有的纤维结肠镜检查不能到达右半结肠、盲肠[2,3]。B型超声检查经济、快捷,多数能发现肠管病变和肿大淋巴结等,但因肠道气体干扰使图像显示不清,易漏诊。SCT, 尤其是MSCT扫描,用二维/ 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即使在没有良好的扫描前肠道准备,也能较好地显示肠道肠壁的厚度,壁外肿块 和周围脂肪层,判断邻近器官和组织有无侵犯和远处转移等,对定位、定性及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具有更大价值,尤其对发病急剧的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更有重要作用。本组35例均在CT扫描时经肛注入500~1500 ml 空气,能较好地充盈回盲部。当然,如条件许可,扫描前充分的胃肠道准备和必要的综合影像检查,将会提高其诊断的淮确性。

3.2 急性右下腹疼痛病变的SCT诊断

3.2.1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引起急性右下腹疼痛最常见的病因,7%有生命危险,但约20%急性阑尾炎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较难,易误诊,阑尾切除的假阳性率约35%~45%[4,5]。结肠癌、盲肠憩室炎、末端回肠炎、妇科疾病等均可引起酷似阑尾炎的临床表现。CT诊断阑尾炎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5%,特别是螺旋CT几乎没有假阳性,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阑尾手术[6,7]。本组18 例均正确诊断。其SCT的表现:大多数急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阻塞而引起,阻塞后其粘液分泌增多,腔内压力升高,使管腔扩张(成人>6mm, 儿童>8mm),管壁增厚,密度轻度增高,增强后壁有增强,尤其是分层样增强/轴位像的晕征,更具特点,有的可见阑尾腔积气/粪石。阑尾及盲肠周围脂肪间隙内出现条索状密度增高影,即所谓 “腹腔警察”[8,9],为炎性病变可靠征象。阑尾周围脓肿及蜂窝织炎,本组SCT表现为不规则/类圆形软组织团块影,内有低密度区/空腔/液-液/气-液平面,其壁较厚且厚薄不均,呈蜂窝状或边缘增强,有时可见气体/粪石位于脓肿或周围组织内,为提示阑尾穿孔的可靠征象(图3)。炎性病变可侵犯右侧腰大肌致其肿胀,前缘模糊不清、淋巴结增大、腹膜炎、腹水、肠淤张等。

图1 急性阑尾炎。SCT平扫示阑尾远段增粗,近端开口处结节样致密粪石影 (↑)。

图2 急性阑尾炎。SCT平扫示阑尾增粗,壁增厚,腔内低密度气体影(↑)。

图3 急性阑尾炎并周围脓肿。SCT平扫示阑尾周围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其内有粪石(↑), 周围脂肪密度模糊伴高密度索条影。

图4 阑尾粘液囊肿。SCT平扫示盲肠左前方一类椭圆形囊状液性低密度影,CT值为3~8Hu,边缘清晰锐利,壁较薄,局部囊壁弧线样钙化,与盲肠联系紧密(↑),周围脂肪组织清晰。

图5 回盲部憩室炎 。CT增强扫描示回盲部呈蜂窝状增强,周围脂肪模糊不清,邻近末段回肠肠壁增厚、增强。

图6 盲、升结肠Crohn病。SCT增强扫描示升结肠不对称肠壁增厚、增强,壁外侧毛糙(↑)。

图7 盲、升结肠癌。CT增强描扫示肠壁不规则增厚,壁结节,其周围脂肪密度清楚,无炎性改变(↑)。

图8 右侧卵巢平滑肌瘤。SCT二维冠状位重建示右下腹一大小为14.0cm×9.0cm×15.0cm卵圆形团块影,密度欠均匀,CT值为46~58Hu,边缘清晰、锐利,下缘与右侧附件关系紧密。

图9 左侧卵巢纤维瘤逆时钟扭转360度。SCT平扫示右下腹盆腔内一22.0cm×18.0cm×18.0cm软组织团块影,密度欠均匀,病灶部分与附件区关系密切,余部分边缘清晰。

文献报道[10],如果阑尾肿大,增粗,肠壁增厚,直径>6mm,无论有无阑尾盲肠周围炎,均可明确诊断;如果CT平扫或增强显示阑尾均未增粗,但伴有明显的阑尾、盲肠周围炎,阑尾周围脓肿或炎性包块,盲肠壁增厚,肠淤张等征象,结合临床也可做阑尾炎的诊断。

3.2.2 阑尾粘液囊肿

阑尾粘液囊肿多因阑尾腔梗阻,其远端阑尾壁粘膜功能尚保留,不断分泌粘液,粘液异常潴留,导致管腔扩大,壁变薄,形成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囊肿。最常见的梗阻原因是阑尾炎、阑尾扭曲、先天Gerlarch瓣闭塞、外压性阑尾管腔狭窄,阻塞等或阑尾近端虽无阻塞,但分泌物粘稠或肌肉过于薄弱,使粘液潴留而形成囊肿。囊壁可有钙盐沉着。故小囊肿壁CT有轻度环状增强,较大囊肿壁增强不明显,可出现点状或不规则钙化,文献报道钙化率6.2%~17.4%[11]。CT值决定于囊内粘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量,一般为0~30Hu。本组病例CT值为3~8Hu。

本病虽属良性病变,但有低度恶性行为,如囊壁破裂可造成腹腔“种植性”假粘液病[12]。其临床表现多类似阑尾炎,右下腹部不适或脐周疼痛。典型的CT表现为盲肠周围出现圆形、椭圆形或管状囊性低密度或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其基底部与盲肠相连,CT值为0~30Hu,边缘光滑、锐利,无壁结节,肿块直径一般在5~6cm,但最大可达26cm,囊壁可见点状或弧状钙化,文献报道,肿块下缘有弧形钙化影是其特征性改变[12]。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密度无增高,盲肠腔可受压变小,但肠壁无水肿增厚。增强扫描大部分无增强,少部分囊壁有轻度环状增强,肿块越大增强越不明显。本组病例表现较典型并出现弧形钙化。

3.2.3 回盲部憩室炎

回盲部憩室包括Meckel憩室、盲肠及升结肠憩室。单纯憩室一般无临床症状。憩室炎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术前较难作出正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对回盲部憩室炎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作用[13],CT能够显示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及其周围关系,是诊断回盲部憩室炎的有效手段。憩室炎时,因憩室颈部及邻近肠粘膜水肿、充血致使颈部、憩室壁及肠壁明显增厚,颈部狭窄,憩室内容物不易排除,多个憩室融合。CT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密度影/肠壁小圆形含气影,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脂肪内出现索条状密度增高影,肠壁局限性增厚,肠腔偏心性狭窄。CT增强扫描显示憩室壁及肠壁增强,呈现多个环状增强影,融合似蜂窝影。当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时,病变肠管更加变窄、拉直、短缩,需与结肠癌鉴别。憩室炎时肠管虽窄,但粘膜尚存在,病灶呈渐进性,没有明显界线,易于鉴别。本组1例SCT表现典型,诊断正确。

3.3.4 Crohn病

克隆氏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疾病,为特异性节段性肉芽肿性疾病。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细胞免疫缺陷,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本病可以累及肠道的任何部分,多发于回肠末段,好发于青壮年,但无明显性别差异。盲结肠Crohn病急性发作时,引起急性右下腹疼痛与阑尾炎相似。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相间且分界清晰及多节段分布即节段性、跳跃性为其特点。本组1例发生于回盲部、升结肠。主要的CT表现:(1) 节段性肠壁增厚,可达1.0cm~2.0cm,增强扫描增厚肠壁增强;(2)节段性、非对称性肠腔狭窄;(3)病变段肠道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索条影;(3)肠系膜脂肪增生,肠间距加大,可见肿大淋巴结;(4)溃疡穿通形成腹腔脓肿,CT上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水样密度肿块,CT值为10~30Hu,增强扫描呈环形增强。

3.3.5 盲、升结肠癌

CT表现为病变肠壁非对称或偏心性增厚,一般>3.0cm,肠腔不规则狭窄,壁僵硬,可见壁结节影,明显增强,病变区与正常肠管分界较清楚。发生淋巴结转移则肠周及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肿大,但其周围一般无炎性改变。本组10例表现较典型,均正确诊断。

3.3.6 卵巢平滑肌瘤

卵巢平滑肌瘤是来源于卵巢非特殊间质的良性肿瘤,临床罕见。文献报道,本病可能来源于卵巢血管平滑肌/卵巢韧带平滑肌/卵巢异位子宫内膜/黄体和皮质间质等[14]。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右侧肿瘤扭转/左侧肿瘤扭转到右侧,可出现急性右下腹疼痛。肿瘤直径一般1.0cm~24.0cm,个别>25.0cm,肿瘤常为单侧性,表面光滑,多游离,偶尔与网膜及肠管粘连,肿瘤边界清楚,无包膜。瘤内常可见小的钙化灶。本例SCT平扫+增强示卵巢平滑肌瘤的影像表现与其他部位的平滑肌瘤相仿,无特异性。

3.3.7 卵巢纤维瘤

卵巢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结缔组织的良性实质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3%~5%,通常发生在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90%发生于单侧,4%~10%为双侧,肿瘤直径>5.0cm,50%的患者伴腹水,合并腹水或胸腹水时称Meigs综合征。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当肿瘤发生扭转时,出现急性右下腹疼痛等。本组2例均因肿瘤扭转,其中1例为左卵巢肿瘤逆时针转位360°到右侧,出现急性右下腹疼痛。主要的CT表现为盆腔右侧呈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滑/浅分叶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密度较均匀,与子宫体密度相近,但增强扫描示纤维瘤轻度或几乎不增强,子宫体明显增强[15],借此可与子宫肌瘤、阔韧带肌瘤相鉴别。较大者,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密度不均。

3.4 鉴别诊断

3.4.1 炎性/感染性病变的鉴别

急性右下腹疼痛大多数为回盲部炎性/感染性病变,尤以急性阑尾炎/伴阑尾穿孔/脓肿多见。本组35例急性右下腹疼痛中,急性阑尾炎18例,其中伴周围脓肿10例。回盲部炎性/感染性病变的SCT表现常有一些共性特点:(1)病变肠段范围较长,移行分界不清;(2)肠壁增厚<2.0cm ;(3) 肠壁分层增强;(4)轴位呈“晕征”/“靶征”;(5)周围炎性反应重,周围脂肪密度模糊/出现高密度索条影;(6)病变严重者可有腹水;(7)病变肠壁坏死/穿孔,可有肠腔外气/小气泡影/气-液面。

虽然,盲/结肠Crohn病呈节段改变;回盲肠结核常伴盲肠缩短、变窄及回盲部上移,肠腔内息肉状增生等特点;溃疡性结肠炎,肠壁受累较轻,较广泛/多发节段性分布,肠周病灶内有气体,可提示诊断,但各自的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和其他影学检查。

3.4.2 右下腹肿瘤性病变与炎性/感染性病变的鉴别

盲、升结肠肿瘤性病变的SCT表现特点:(1)病变范围局限(除淋巴瘤外);(2)肠壁不规则增厚,常>3.0cm;(3)肠腔内/壁上分叶状、不规则肿块;(4)移行分界截然/较清楚;(5)癌/肉瘤周围可见转移淋巴结,呈不规则增强; (6)瘤周脂肪无/轻而较短条索影;(7)良性肿瘤/肿瘤样病变,如囊肿等,其周围脂肪无炎性改变。阑尾粘液囊肿为壁较薄、光滑、无壁结节的囊性肿块,囊壁有时可见弧形钙化,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分界限清晰,周围不伴有炎性改变,囊内容物不增强,不同于阑尾周围脓肿,而脓肿壁较厚且厚薄不均,钙化多呈点状,有的可见脓腔内阑尾粪石/气影。

3.4.3 回盲部病变与妇女附件病变的鉴别

本组3例妇女附件肿瘤均因肿瘤扭转,引起急性右下腹疼痛,急诊SCT检出,提示妇女附件肿瘤扭转,不仅是右侧附件肿瘤,左侧亦可逆时钟扭转360°到右侧并引起急性右下腹疼痛。因此,对女性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SCT扫描时,应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并运用二维/三维冠/矢状位重建,以便更有利于定位、定性诊断。

摘要:目的:评估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急性右下腹疼痛病变的CT表现。结果:18例阑尾炎中,CT表现阑尾增粗,壁增厚,周围脂肪索条8例,含粪石4例、含气体3例;并发阑尾周围脓肿10例,CT表现回盲部轮廓不清的类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中心呈低密度,脓肿壁呈环状或蜂窝状增强。阑尾粘液囊肿2例,CT均表现为盲肠阑尾区类椭圆形囊状低密度影,CT值为3~8Hu,边缘清晰锐利,壁较薄,局部弧线样钙化,无增强。盲结肠憩室炎1例,CT表现盲结肠增粗,肠壁增厚,边缘模糊,小气泡,分层增强。盲、结肠克隆病1例,CT表现盲肠及升结肠不对称性、节段性肠壁增厚,CT值23Hu,肠腔轻度狭窄,肠壁增强。盲、升结肠癌10例,CT平扫表现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呈不均匀增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不规则狭窄,壁结节。卵巢平滑肌瘤1例,CT表现右下腹一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46~58Hu,轻度增强;卵巢纤维瘤2例(右侧1例,左侧扭转到右侧1例),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33~50Hu,伴点弧形状钙化,无明显增强。结论: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病变具有较高价值,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老人左下腹疼痛的原因是什么 篇4

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便秘等疾病,由于久治不愈等原因,都有可能会诱发胃肠功能紊乱。

2、饮食原因

不良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工作等原因不吃早餐,食无定时,过饱或是过度饥饿,促使胃肠道蠕动的紊乱,最终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诱发胃肠功能紊乱最主要的原因,经常是紧张、压力过大、情绪的变化直接的影响着人体器官的功能变化,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肠胃,不良的情绪刺激大脑皮层,导致下丘脑功能的紊乱,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也好影响胃肠道功能。

4、药物因素

右下腹疼痛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0例右下腹包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20~65岁, 平均 (44.25±2.63) 岁。60例患者临床就诊原因均为右下腹不同程度疼痛前来就诊, 病情呈急性或者慢性, 并有一部分伴随发热迹象。通过实验室对患者进行检查, 发现一部分患者的体内白细胞数量高出正常值水平。

1.2 使用仪器

该次研究所采用的超声仪器为Aloka-α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工作频率设定为3.0~5.0MHz, 采用凸阵探头。

1.3 方法

临床工作人员协助患者检查, 取患者仰卧位, 便于检查时超声诊断仪探头可对于患者右下腹进行多切面扫查, 或者是沿回盲部顺时针方向扫查, 之后在自回盲部向下逐一扫查, 也可以选择升结肠部位由上往下对患者进行扫查。在发现患者体内病灶区域后, 观察期边界、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和周围积液情况。同时采用Aloka-α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血流包块情况进行观察。60例经超声发现右下腹包快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 术后将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1) 阑尾周围脓肿术前超声考虑阑尾周围脓肿49例, 术后病理证实阑尾周围脓肿确为49例, 占81.67%, 手术及病理证实与超声检查结果相符。由此可见阑尾周围脓肿在右下腹包块中最为常见。阑尾周围脓肿的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右下腹呈现不均质包块回声, 形态不规则且边界模糊。使用Aloka-α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发现, 包块内可见少量分散的点状血流信号。患者由于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 致大网膜移至右下腹并将阑尾包裹粘连, 便可形成阑尾周围脓肿[1], 一般此类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或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 探讨于包块处加压后患者由明显的压痛、反跳痛, 同时可伴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发热等临床症状[2]。根据超声声像图特点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一般可以确诊为阑尾周围脓肿。

(2) 结肠占位:5例在术前超声检查考虑为结肠占位, 经手术后病理证实2例为溃疡型结肠腺癌, 另外3例为肿块型结肠腺癌合并阑尾炎, 手术及病理证实与超声检查结果基本相符。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 有较长时间反复右下腹疼痛, 大便不成形且排便习惯发生改变。溃疡型结肠癌患者超声声像图显示右下腹有包块样回声, 边界较清晰, 包块内管腔样结构, 官腔内部呈不均质回声, 管壁僵硬, 薄厚不一。使用Aloka-α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发现, 包块内可见饱满的彩色血流涌动。除上述症状外, 患者还伴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发热等症状[3], 其超声声像图特点为:右下腹盲肠部可见一肿块样包块回声, 边界较清晰, 实质感较强, 内部回声不均, 周围为探及肿大阑尾样回声。使用Aloka-α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发现, 肿块内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根据其超声声像图特点, 考虑为结肠实性占位, 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肿块型结肠癌合并阑尾炎, 实为误诊。

(3) 阑尾粘液囊肿术前超声考虑阑尾粘液囊肿2例, 术后病理证实该患者确为阑尾粘液囊肿, 手术及病理证实与超声检查结果相符。阑尾粘液囊肿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是由于阑尾根部因慢性炎症发生梗阻, 阑尾内粘液细胞不断分泌粘液并积存在阑尾腔内, 形成的囊肿。患者一般右下腹疼痛较轻, 临床表现不明显。超声声像图特点为, 右下腹盲肠不可见囊状包块, 呈圆形或卵圆形, 囊壁较完整, 壁厚且呈双层, 经探头加压后, 可在囊肿与盲肠之间出现一段“靶环征”的阑尾根部, 较短。女性患者盆腔内可探及正常右卵巢[4]。

(4) 右附件包块术前超声考虑右附件包块者4例, 其中2例术前考虑可能为右附件区畸胎瘤蒂扭转, 术后病理证实这2例患者确实为右附件区畸胎瘤蒂扭转。另外2例术前考虑为右附件区炎性包块, 术后病理证实盆位阑尾周围脓肿与右卵巢及其周围组织粘连, 属于误诊。4例患者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22岁。其中2例为急性右下腹疼痛2 h就诊, 无发热, 白细胞计数正常。超声声像图特点为:患者右下腹发现一包块回声, 强暗不均, 边界清晰, 使用Aloka-α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发现, 包块内部无明显彩色血流信号。患者虽临床表现类似于阑尾病变, 但起病较集, 且白细胞计数正常, 故可排除外延性病变的可能。另外, 根据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可考虑为右附件区畸胎瘤蒂扭转, 术后病理证实这2例患者确实为右附件区畸胎瘤蒂扭转。另外2例患者化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 超声声像图与阑尾周围脓肿相似, 术后病理证实为盆位阑尾周围脓肿与右卵巢及其周围组织粘连, 属于误诊。

3 讨论

该研究中共有4例患者属于误诊, 其中2例为肿块型结肠癌合并阑尾炎误诊为结肠实质性占位, 有文献报道升结肠癌以及盲肠癌以阑尾炎作为首发症状就诊, 表现为慢性或急性阑尾炎, 极易发生误诊[5]。另外2例患者为盆位阑尾周围脓肿与右卵巢及其周围组织粘连误诊为右附件包块, 基于患者的回盲部与盆腔脏器紧密相良, 尤其是盆位阑尾, 病变后临床诊断极易被误诊为右附件包块。一因此, 在临床时间检验工作中, 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一旦发现其右下腹包块位置表现的较低, 务必要对包块与右卵巢及盲肠的关系进行仔细的检查及进一步的确认, 同时对患者是否曾有过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进行询问, 并做好相关辅助检查, 提供相关数据, 减少误诊率。

通过该研究得知, 针对患者的右下腹包块的临床诊断, 采用超声检查是不二之选, 以其检测准确、全面的且操作相对简单等特点, 对临床鉴别诊断患者右下腹包块起到积极的作用。超声科医生在结合患者的临床超声声像图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的同时, 需将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其它临床辅助检查结果相关数据进行结合, 从而使得检测结果更富准确性, 科学性, 尽量避免临床漏诊及误诊现象的发生, 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在右下腹包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0例右下腹包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图像特点、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 结果 右下腹包块中以阑尾周围脓肿为主要病变, 其次为回盲部占位及右附件病变, 其中盆位阑尾炎最易误诊为右附件病变。结论 彩超作为针对临床患者右下腹包块诊断的首选方法, 以其检测准确、全面的且操作相对简单等特点, 对临床鉴别诊断患者右下腹包块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右下腹包块,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79.

[2]孙春雷.超声在右下腹包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3) :61-62.

[3]郭文江.结肠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询, 2011, 3 (6) :121.

[4]周国平, 史晓龙.阑尾粘液囊肿的超声诊断[J].生物医学工程及临床, 2010, 6 (1) :32-33.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思考下一篇:身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