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共鸣(共6篇)
美声唱法共鸣 篇1
在目前的声乐教育中, 比较统一的认识是, 声乐演唱方法可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 每种唱法都具有独有的风格和魅力。但是毕竟这三种演唱方法在发声、呼吸、共鸣、吐字及歌曲的演唱风格、艺术处理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对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以期获得一些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又称柔声唱法, 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 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 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 从深下腹的位置发出气息, 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 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松出来。美声唱法以音色优美, 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 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生方法科学, 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 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特点。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 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民族唱法, 广义地讲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唱法。这里所指的民族唱法从狭义上来理解, 主要是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所用的技术方法及一些规律。它们既是从戏曲、曲艺、民歌这些民族传统唱法中提炼和继承下来的, 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优秀的结果。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无论是在声音的本质上, 还是在技术的运用上, 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
(一) 音色不同。
美声唱法不论在哪个声部, 音色均比民族唱法要暗一些。美声唱法声音要靠后一些, 民族唱法声音要靠前一些。特别是在换声区与高音区, 美声唱法采用了“关闭唱法”, 音色有一个明显的由亮转暗的过程。由于美声唱法是在混合声区, 这种唱法在真声的基础上, 随着音高的上升, 假声的成分逐渐增多而变得以假声为主。而民族唱法虽然也采用了混合声, 并且借鉴了美声高音区的转换方式, 但声音明显地要比美声唱法的高音遮盖声明亮, 在中、高音区音色变化并不大。
(二) 呼吸方法不同。
美声唱法发声时呼出气息排气量较大。在中低声区则要求像叹气那样的排气量, 而发高音时则需要像对着远处大声呼唤一样的排气量, 所以发出的声音就显得淳厚宽广, 圆润而富有威力。民族唱法则更多是遵循了我国戏曲唱法的呼吸指导原则, 讲究气量小巧纤细, 抑扬有度, 因此发出的声音显得秀丽纤巧, 具有明亮的金属质感。
(三) 共鸣不同。
美声唱法多采用鼻咽腔作其共鸣上的调节, 一般喉头位置放得较低, 咽喉部位开口较大, 从而得到上部共鸣机构适当的泛音共鸣, 这样所获得的声音音量宏大, 音质圆润丰满, 富有穿透力。但民族唱法由于地区的差异, 唱法音色和演唱技巧各具特色。比如, 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族运用一种特殊的发声技巧唱出来的长调像马头琴上的高泛音独具特色;而维吾尔族的歌唱则常将嗓音作靠前、靠后的变化而热情奔放;同是在感情表达上, 喜、怒、哀、乐既可以是缠绵悱恻, 幽咽如水, 又可以是惊天动地, 长歌当哭。因而民族唱法在演唱中共鸣腔体相对短小一些, 声波主要在硬腭及口腔前上部作振动, 这样做其结果是声音比较靠前而相对开朗明亮一些, 它便于汉语言的发音吐字, 使声音显得亲切自然, 明亮清晰。
(四) 声音颤音幅度不同。
按照歌唱时声音颤动的规律, 声音振动幅度的大小随着音的高低与音量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美声唱法由于采用了混合声区和混合共鸣演唱, 其声音的颤音幅度一般都比较大。而民族唱法相对颤音幅度要小得多。
(五) 咬字发音不同。
语言规律的差别以及对咬字、吐字在演唱上的不同处理与强调程度, 是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原则区别。美声唱法的咬字吐字和意大利语的发音特点是直接相关的, 意大利语的语音清晰、音序均匀、节奏明显, 元音平正而圆润、响亮而清楚, 加上意大利人说话有夸张的特点, 适当的扩张比较容易形成歌唱需要的空间, 有利于歌唱发声, 对美声发声方式起了决定作用。而我国民族唱法则植根于多彩多样的民族语言, 音乐家周荫昌教授曾呼吁“大力提倡用母语演唱民族声乐作品”。他说:“没有山西话哪有郭兰英……不会说陕北话肯定唱不好‘信天游’。”才旦卓玛、克里木、德德玛等著名歌唱家正是尊重了民族语言发音特点和习惯, 采用了方言、母语来演唱作品, 而深受观众喜爱。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共同点
“共性赋于个性之中”, 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共通的。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是互有联系, 互相依存的, 它们以不同的声乐模式呈现着特有的艺术色彩。虽然声乐样式不尽相同, 但却又具有相同之处。
(一) 声音效果。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 都要求结实、干净、响亮、开朗的声音效果, 要具有精神集中的力量, 气息、声带、共鸣三个方面精神集中的结合在一起, 而且, 二者都能做到真假声结合运用。
(二) 呼吸位置。
美声唱法对于歌唱的呼吸是非常重视的, 它普遍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是一种应用胸腔、横隔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的呼吸法, 它全面地调动了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 使胸腔横隔膜腹肌互相配合, 协同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这种呼吸法具有解除胸部紧张, 呼吸支点明显, 音亮、音域扩大, 声音的表现力丰富等优点。而中国很早就有“气自丹田”一说。丹田, 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小腹, 《抱朴子·地真》:“在脐下者为下丹田, 在心下者为中丹田, 在两眉间为上丹田。”所以,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对气息的要求是一致的, 都要求用中低声。
(三) 发声方法。
两种唱法都要用科学的方法把最好的声音调动起来, 以做到随心所欲地发声。这种方法符合人们生理上的要求, 即让发声体通过发声源的外力来打开发声通道, 并产生共鸣, 自然地发出声音。两种唱法发声的核心是把喉咙打开, 以气息为主, 靠气息演唱, 把共鸣调动起来, 气息要贯通、稳定。
(四) 表演及舞台表现。
无论是美声还是民族唱法, 在演唱前, 歌手都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尽可能地活动开身体, 使各个关节舒展, 进入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状态。这样才能放松喉部, 使之不紧张, 达到把歌曲演唱得优美动听的目的。
四、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借鉴与结合
依据科学实验, 美声唱法较之民族唱法在泛音上更加丰富。民族歌手的嗓音
声谱的尖峰较多, 声音衰减速度高于美声唱法。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 在世纪演唱中都要借鉴先进的歌唱方法, 这样才能使声乐艺术不断完善、完美。
(一) 在科学发声中彰显魅力。
民族唱法在沿袭传统优秀成果的同时, 借鉴国外科学的声乐方法和经验, 学习它的科学发声原理和练习方法, 充分注意人声美学中腔体混合的立体共鸣及声音色彩的发挥, 形成一种民族新唱法。目前, 国内的民族声乐教学, 在民族发生法的训练基础上都渗入和揉进了美声唱法的训练方法。美声唱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咬字、吐字、润腔等方面吸收民族唱法的长处和特点, 如在发声方法上按照美声唱法的模式去唱, 而声音的位置根据歌曲的实际情况而定, 使美声唱法既有西洋传统唱法雄浑贯通的气势, 又有中华传统的明亮秀丽, 咬字亲切的语言韵律。
(二) 注重表现民族情感。
无论何种语言、何种风格的声乐作品, 其“情”是相通的。与中国人欣赏歌曲喜欢轻松活泼, 以情感人相比, 圆润雄浑的美声唱法总给人严肃过头、情感欠缺的感觉。在美声演唱中, 许多人走进了过分追求音量, 以及共鸣腔体打开程度的形式怪圈, 忽略了真实而丰富的感情内容。所以美声歌唱家要大胆借鉴民族唱法的精髓, 在作曲或演唱时融入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和时代情感, 如真挚、自然、亲合等, 通过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打动听众。
(三) 走近民众, 贴近生活。
在如今市场化的社会里, 只有走进民众, 扎根于民众, 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声乐艺术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如前苏联的《喀秋莎》、《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美声歌曲, 不仅在俄罗斯广为流传, 在我国也备受喜爱并广为传唱。美声唱法要向民族歌唱家们学习, 注重美声艺术基础上的群众性。
总之,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殊的传情达意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美妙的歌声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是无价之宝。美声唱法只有在传统的民族文化土壤中吸取营养, 生根开花, 并形成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多元性的发展样态, 才能使我国的声乐演唱艺术获得更大的进步。
南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05.5.20。
摘要:“共性赋于个性之中”, 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共通的。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是互有联系、互相依存的, 它们以不同的声乐模式呈现着特有的艺术色彩。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差异,共同点
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之比较 篇2
关键词:美声唱法 流行唱法 演唱风格 横膈膜呼吸法
美声音乐给人以震撼美,流行音乐给人以真实美,二者各有特色。流行唱法的音乐表现内容十分丰富,因而对于曲目的演唱形式也就更加多样化。通常来讲,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可谓是一种随性的演唱。同样,美声唱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原本看似独立的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在新时代的推动下似乎开始了一定的联系。
一、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区别
流行唱法的声音更加自然,与日常交谈类似,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因此表演者在演唱的时候只有借助麦克才能将歌声传递给更多的听众。传统的演唱形式多为独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形式也多种多样不再固定。至于美声唱法,这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演唱风格。优美的音色,极具变化性,且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这些都是美声唱法的特点。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从本质上来讲,美声唱法更具严格化的演唱技巧,而流行唱法则较为随意,但这并不意味者流行唱法毫无技巧可言,一些类如R&B的流行歌曲也是需要一定的发声呼吸技巧的。
二、美声唱法对流行唱法的帮助
(一)美声唱法对流行唱法呼吸的影响
美声十分注重气息的训练以适应不同难度高低音乐章,因此可以用美声唱法的气息练习步骤来训练流行歌曲的演唱。先感觉气沉丹田也就是横膈膜位置在哪里。这时,不需要让演唱者刻意性的大口吸气,要在腰部用力,仿佛其周围和小腹都极力向外扩张,以此来自然的吸气。气息的运用会决定声音分贝以及音色的不同,美声歌曲之所以听起来雄浑有力,就是来自于这种坚实的“底气”,形成一种良好的呼吸状态,这对流行歌曲演唱时声音的控制,音域的扩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美声唱法对流行唱法声音的影响
以女声为例,按照西洋的传统唱法分区,通俗唱法的高音区仅是美声唱法的中音区,而在流行唱法中的窄化母音的方法类似于美声唱法中的“关闭”技术。美声训练中的换声技术和换气技巧对于流行歌曲的演唱可谓是画龙点睛。用美声演唱技巧发出的声音坚实有力,不会给人虚幻、飘忽不定的感觉,因此它的換声换气技巧可以让流行歌曲听起来吐字音色更加清晰。当然要真正唱好流行歌曲除了发声技术完善外,还需要很好的乐感,全面的音乐素养,处理歌曲的能力,丰富的文化修养。
三、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各自的重点、难点
(一)共鸣
在共鸣问题上,美声唱法采用“混合共鸣”的演唱技巧,使各个共鸣腔能一定平衡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出优美的音色。这种“混合共鸣”的发声技巧需要声区的统一,转音区的利落,因此只要演唱者的音量大,穿透力强就足以摆脱麦克风,完善歌唱表演的整体感。与美声不同的是,流行歌曲的演唱是需要借助话筒等扬声器材的,因此流行唱法中不会过多强调共鸣,而是注重更加自然的声音流露,常用口腔共鸣来清唱以使歌者能够能更加自然地进行演唱。
(二)气息
流行唱法偏重于自然,对于气息使用的选择颇为自然,依据不同的曲目风格和声线特点可以应用不同的气息技巧,以使气息尽可能支撑声带振动体,延长疲劳期,完成较大的演唱量。而在共鸣的要求下,美声唱法对于气息能源的消耗量要较大,因此也就需要有更加饱满的气息来支撑不同音位的需要。在美声唱法中主要用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法来进行演唱。
(三)声音走向
美声唱法声音成管状,竖向运行,即声音从喉室发响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往上通过鼻咽腔到上部共鸣腔体(鼻窦、额窦、蝶窦)后再送出来。美声唱法主张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再从前面出来,犹如抛物线,像投掷铅球一样,声音可穿透得更远,取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对声音直接从口腔唱出。而流行唱法却不同,它的发音管较美声来说更为短小,且声音靠前,更具亲和力,而不是像美声那样听起来颇具距离感,这也就要求流行歌曲的演唱应该加强对日常声音使用的训练,让声音越真实、越自然。
(四)咬字
美声唱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在“掩盖”的位置上“亮”出来,要求声音圆润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后,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松驰、圆润而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流行唱法的吐字却是以一种“开放”的状态全面的展示歌曲,声音不一定要亮,但吐字要清,而不是刻意掩盖什么,有时也需要较重的唇音与齿音,使声音听起来更加亲切。二者的各自的发声难点一是由于对于喉头的位置要求不同,二是因为美声音乐作品从直观的角度来讲,是“横竖”意识的结合,即需要在演唱时运用多种口型来完成,而流行歌曲只是一种水平的意识,口型始终都是横向的。
四、结语
美声唱法凭借其高超且复杂的演唱技巧总是能够给听众以心灵上的震撼,而流行唱法所传递出的流行音乐更多的是贴近人们生活的情感意识再现。一个高雅,一个朴实,但无论是哪一种音乐表现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流行唱法,都是需要勤加练习才能完美驾驭的。无论是哪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演唱方法其本质方法都有一定的相通性,对于流行唱法而言,借用一定的美声训练方法不仅能够更好的演唱通俗歌曲,同时对于音乐表演的理解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石林.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区别与联系[J].大舞台,2011,(10).
[2]陈放.《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两“原则”值得商榷[J].大众文艺,2011,(08).
[3]李冰.浅谈共鸣腔体与演唱中共鸣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4]何英琴.戏曲与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异同之初探[J].甘肃教育,2008,(01).
作者简介:
[1]杜慧:石家庄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美声教学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区别 篇3
美声教学唱法起源于意大利, 在17世纪以其独特优美的音色、严格的声部区分以及和谐统一的音区对于世界音乐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当前的美声教学唱法中, 不仅融入了意大利以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还增加了传统欧洲声乐的演唱特点。从演唱技巧上来看, 美声唱法的声音通过真假声音高比例来进行混合, 保证共鸣腔体的调动使演唱声音趋于规范性和统一性。这样流畅的美声教学唱法, 以气息的通畅作为前提, 调动身体各个器官各个部分在发生运动中协调共处, 使美声演唱的声音舒畅而扎实。
相较于美声教学唱法来说, 流行唱法起源较晚, 其出现于19世纪, 但是20世纪的迅速发展使其快速占据了世界音乐演唱方式的重要地位。在流行唱法之中, 演唱者不需要刻意的控制声音, 较少使用共鸣演唱, 中声区利用真声来追求声音的自然真实效果。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之中, 流行音乐唱法不断地进行变革, 如今丰富的流行音乐演唱模式都是在不同的流行音乐种类中演变而成, 与特定历史时期人文环境有着重要关联。一般来说, 流行唱法具有大众化全民化的音乐艺术属性, 较为直观的展现生活情怀与日常讯息, 不同国家和领域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情感都能够通过流行唱法展现出来, 正所谓源于生活、归于生活。从音乐歌唱特点上来看, 流行唱法贴近自然, 主要采用声音技巧来增加感染力和表现力, 颤音、哭腔都是当前流行唱法中较为常见的演唱技巧。
二、美声教学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区别
通过对于美声教学唱法与流行唱法这两种广为流传的演唱模式的概念介绍, 我们可以简要了解在音乐历史发展之中不同演唱模式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下面, 为了能够深度的探索两种演唱模式的主要内涵, 我们以对比的手法进行区别性分析。
(一) 嗓音运用。在音乐演唱中, 嗓音运用的方法技巧不同直接决定了演唱效果的不同。首先从呼吸角度来分析, 美声教学唱法多运用胸腹式呼吸模式, 保证通过饱满的吸气来提升声音的顺畅程度。而流行唱法一般使用胸式呼吸方法, 保证呼吸量较小, 以发出较为柔和、自然的声音, 并保证发声体能够通过发声外力打开发音通道, 引起声音共鸣。从这两种唱法的呼吸角度进行对比总结我们可以发现, 正是因为美声唱法注重气息的均匀饱满程度而流行唱法注重声音的感染力和自然性, 所以在呼吸上面才需要运用不同的部位进行发声。其次, 从发声方法上面来看, 美声教学唱法基本发声特点为整体共鸣, 真假声保证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混合, 及保证了声音的明亮、丰富性, 提升了声音中所蕴含的金属色彩。一般在美声教学唱法演唱过程中, 声带需要完全闭合, 喉部和咽部肌肉能够保持不紧张、不僵硬的状态, 口型和下巴需要适当松弛, 这样才能够使发出的声音既明亮又圆润。在流行唱法之中, 嗓音的发声方式较为自然, 不需要刻意利用发声部位来进行共振, 保证利用真声的演唱在轻柔自然的音乐环境中传递流行音乐的感情。这样的发声方式能够使声音更为自然, 贴近真实的生活, 提升演唱曲目感染力, 保证情感的传递能够被观众所接受到。最后, 在美声教学唱法之中, 饱满明亮的音色需要较强的穿透力, 而流行唱法却需要一贴近自然的音量来展现亲切、柔和的演唱风格。所以在进行演唱过程中, 两者的区别也主要体现在共鸣方面。美声教学唱法一般采用混合共鸣, 利用声区的统一来保证歌唱感, 这样强的穿透力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演唱的效果。而流行唱法之中, 强大的共鸣演唱方式较为少见, 通常声音只需要通过气息被带动至头腔, 就能够满足不同音乐的演唱需求。在不同的音区高低之上, 胸、口、头等部位需要不同比例的发声变化调整, 保证互相协调完成流行音乐的演唱。
(二) 演唱风格。在历史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之下, 美声教学唱法和流行唱法的区别也体现在演唱风格之上, 不同的人文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对于美声教学唱法来说, 其受到欧洲环境背景影响时间较长, 所以既表现出真实的音乐演唱情感, 还需要利用节制的演唱技巧来保证演唱的严谨性。从环境背景上来看, 美声教学唱法我国的民族唱法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都是受到了严谨历史文化的熏陶而成。而相对于美声教学唱法来说, 流行唱法受到拉美民族影响较多, 自由、洒脱的文化历史环境造就了流行唱法自然、真实的演唱风格, 所以在进行流行曲目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相比来说忽视对于技巧的运用, 较为强调对于真实感情的流露和对于自然真实效果的追求。在这样迥然不同的演唱风格之中, 我们就可以认识到美声教学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区别之处, 感受到了不同历史环境和人文特点为世界音乐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这样的演唱风格对比, 我们在之后聆听美声教学唱法和流行唱法演唱的过程中也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不同唱法中所蕴含的不同艺术感情特色。
三、结语
在上文的分析中, 我们从美声教学唱法和流行唱法的基本概念入手, 从两种唱法的起源上分析不同演唱模式的特点和艺术内涵。在对于流行唱法和美声教学唱法的区别对比过程中, 我们主要对于嗓音不同和演唱风格不同进行了分析, 针对于不同唱法的演唱技巧进行了对比和总结, 从历史和文化多个角度寻找两种演唱风格的特异之处, 保证深入性的探索美声教学唱法与流行唱法所存在的差异性。
摘要:作为声乐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美声教学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嗓音运用上面, 在演唱方法上面也有着极大的区别。从审美角度来看, 这样不同流派的不同演唱方式, 凸显出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展现出世界人民对于音乐美学的不同要求和标准。本文从美声教学唱法与流行唱法的概念入手, 基于演唱嗓音运用、表演风格两个基本音乐艺术形态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演唱模式的特点所在。
关键词:美声教学唱法,流行唱法,区别
参考文献
[1]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 2011.
[2]卢文利.浅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演唱特点的相互融合性[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篇4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气息;共鸣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94-02
一、民族唱法起源与发展
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既不属于西方的“美声”体系,也不完全与中国的汉族传统声乐相同。不管是从观念、形态还是演唱风格以及文化内涵方面,其在世界乐坛都是具备自己的特点的。我国的民族唱法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古歌舞、说唱、西区、民歌、“五四”的“学堂乐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新歌剧等阶段,是由传统民间艺术逐渐发展和演变过来的。中国声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音乐著作《乐记》:“梵音之气,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之动,故行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说明当时人们对于声乐起源的认知是为了表现情感,歌唱是为了充分表达情感的需要。最开始时音乐根本不需要任何乐器,当人们内心充满激情,气息与声带相互作用时,音乐就诞生了。鲁迅曾经描述过原始先民呼喊劳动号子时的场景,“夯呦夯呦”的抑扬顿挫之声让我们听到了最早的歌曲,这也表明早期的歌曲是与最早的诗歌、舞蹈相伴产生的。而同时中国声乐的发展受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追求字与声、情与意、艺与技的统一。
民族唱法是以我们的民族语言为基础,以民族的审美和欣赏习惯为标准的表现形式。它源于生活,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主要借用口头方式来传播,不以书面乐谱为主要传承方式,不受专业作曲法的支配。它可以使大量优秀歌手和艺人有机会在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才智,对传统民间歌曲进行加工、改编,不使用曲谱将其版本固定,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水平和情绪,对原有曲调或歌词即兴发挥。这种不固定性的演唱随着民族的迁徙,人们的旅行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而广泛地流传、变异。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发展,民族唱法到如今,在继承了说唱、戏曲等演唱方法的基础之上,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一种声乐技巧,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发声法。它作为带有我国民族特点的一种歌唱艺术,已经具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到了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民族声乐逐渐发展起来,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全国多次举办了大型的民歌调演和有众多声乐专家参与的民族声乐研讨会。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方法上、曲目上、风格上都得到了提高。民族声乐的涉及面也逐渐宽了起来,渐渐走向专业化,部分院校有了正规的声乐课程。民族唱法在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后,以科学的发声为原理,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成果,成为了符合中国大众品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唱艺术。
二、美声唱法起源与发展
西方的声乐起源则众说纷纭:模仿说、劳动说、表现说、巫术说、动物本能说、游戏产物说等等。历史上的欧洲曾经掀起一场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文艺复兴运动。所谓的“美声唱法”(Bel canto)翻译成中文为“优美的歌唱”,它产生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以意大利语为语言基础形成的歌唱艺术,是意大利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演唱风格。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的是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而卡拉梅塔会社的一批学者、诗人和音乐家则不这样认为,他们相信古希腊单音音乐比复调音乐更有表现力,更能打动人,于是他们在仿照古希腊梅索梅德颂歌的古调,为但丁的诗谱写单声部歌曲后,就开始尝试创作歌剧了。尽管这些音乐家们创作的这些初期的歌剧还很不成熟,但它的出现意味着复调音乐开始向主调音乐转变,为西方这种重要的音乐戏剧体裁开拓了道路。美声唱法后来相继传入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地,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这些流派在汲取了意大利美声唱法精髓的基础之上,根据其演唱方法、技巧,在各国的土壤上慢慢成长了起来,并伴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而不断的发展与兴盛。在此之后诞生了歌剧,歌剧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美声唱法的发展状态。而后经历了“阉人歌手”的时代、意大利四大歌剧乐派先后出现,直到目前为止的现代美声唱法时代,美声唱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成熟的演唱形式,为广大声乐学习者所认同。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文化影响,这种演唱风格已经遍布全世界。西方声乐史上出现过两次黄金时代,距我们最近的一次是19世纪的下半叶,以意、法、德歌剧新学派为代表的演唱风格、歌唱方法、嗓音教学等的不断发展所形成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20世纪初,美声唱法被引进中国。
三、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这是美声区别于民族唱法的最主要特点。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美声唱法中,喉部打开度比民族唱法的要大,共鸣腔体也要调整的大些,歌唱时要稳定喉部,喉头位置要放得较低,咽喉部位要保持打开,软腭积极上抬,发音管尽量放宽拉长,声音是竖着的感觉。就共鸣方面来说,美声唱法将发声器官中的头腔、口腔、胸腔这3个腔体充分地调动起来,混合运用这3个共鸣腔体,把它们协调一致,形成整体的发声。这样做不仅可以使音量扩大,也可以让喉头的状态更松弛。美声唱法的发声的位置比较靠后,嘴的动作小,力度也比较小。就声音特点来说,声色优美、连贯、平稳、发声自如,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平滑匀净,像一条线似的,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所发出的声音不但音量宏大,而且音质丰满、圆润,富有穿透力。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美声唱法的咬字是根据意大利语的语言构成特点来发音的。他的发音比较简单,不存在归韵的问题。发声时音节响亮清楚,有音节重音,便于歌唱,有利于共鸣,声音容易打开,能够形成歌唱所需要的空间。所以美声唱法的声音圆润柔和,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听起来比较舒展优美。美声唱法的一般歌者都能唱到两个八度,尤其是花腔女高音和一些歌唱家都能唱到两个半八度,甚至能达到3个八度。美声学派的音色优美、音质统一的奥秘是科学的运用声带的振动频率。用意识和母音变化及咽部管状的调节,有利的控制声带频率的振动机能,并充分发挥声带优美的音色及音质上下统一,这对声乐发声有很大的用处。美声学派的歌唱气息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唱歌还是唱戏运用气息中一种最科学的呼吸法。美声学派科学的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充分的使用人体的胸腔共鸣、喉咽腔共鸣、口咽腔共鸣、鼻咽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美声学派的咬字是在牙关和嘴角上,不是在嘴皮上;而母音的变化是在声带上,形成在咽腔里。这是一个独特的咬字法。美声唱法由于要求在歌唱时,无论强弱音都要唱在气息的流动上和声带上,所以,音量转弱时不是空虚无力,气流保持集中,横隔膜肌肉群强有力的控制,声带变薄变小,而更明显听到一个具有很强穿透力的声音。美声唱法最早都是运用竖式唱法,口型是椭圆形的,是为了充分运用咽腔基音发音管,使声音有一些掩盖,尤其是男高音到#F有一个关闭是为了更好的唱好高音。横式唱法一般都适用于独唱,竖式唱法多适用于合唱。
四、民族唱法的特点
民族唱法喉部开度较之美声唱法来说比较小,在唱法上要求和歌曲的风格挂钩,在演唱中要把共鸣腔体调节得相对短小一些,民族唱法要求嘴的动作比较大,发音的部位靠前一点,音色比较开朗明亮。民族唱法真声的成分较之美声唱法的多,这样做有利于汉语言的发音,使声音听上去显得亲切自然,朴素大方,清脆而甜美,声音在高音区是高亢嘹亮的。
民族唱法,由于汉语发音规则,为了让字咬得更清楚,要求念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要唱完全,字头要唱准确,不能变形或省略,否则听者就会听不出字意,在演唱时,字腹的声音要唱出来,字尾一定要归到声音的韵上,这样的字才能唱饱满。还有要注意语气上的强弱对比,虚实对比,要有平、扬、拐、降的4声发音规则。民族唱法中还要注意五音四呼十三辙。五音即声母在口腔内有5个不同发音部位,将这21个声母分为5种类型:唇、舌、齿、牙、喉。四呼即依照不同的韵母口腔有不同的状态,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合口呼。十三辙,是根据汉语在歌唱时歌词需押韵的要求,将相同或近似的韵母视为同韵,分为十三韵,辙是韵的通俗称谓,故又称十三辙。中国的文字在世界上都是很复杂的文字。另外,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很大的国家,我国的不同的地域间也有着不同的语言环境。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有时需要用方言母语来演唱,依据各民族语言的发音特点和习惯来咬字,如:宋祖英演唱的湖南民歌《龙船调》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其中有一句“正月里是新年”中“正”字念“曾”,“是”字念“四”。地域特点一下子就展示出来了,给人的感觉十分亲切质朴。
五、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联系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共鸣技术及歌唱共鸣效果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民族唱法偏爱靠前明亮的声音效果,而美声唱法则更为偏爱略带掩盖色彩的柔和饱满的嗓音效果。民族声乐在技术上强调局部共鸣的应用,常使不同的局部共鸣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声唱法则注重整体混合共鸣的应用,强调把局部共鸣柔和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民族唱法偏重于吐字与共鸣的结合,美声唱法则注重呼吸、发声与共鸣的结合……促成了两者在共鸣控制和操作方式方面的不同技术方法和操作准则。但二者对共鸣在歌唱中的意义、作用的认识却完全是一致的。另外在共鸣位置、共鸣焦点、共鸣作用下的嗓音音量等诸方面,双方的观点也比较接近。尽管美声唱法和民族传统唱法有时讲法不一样,实际上要求基本一致,在具体运用时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吸收各自的优点和长处,灵活应用,融会贯通,做到洋为中用、古今为用,既能保持各种不同风格,又有了好的演唱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歌唱效果。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尽管存在一些差别,但在很大方面两者都是一致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发声器官的构造是基本相同。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它们的良好发声技能和状态是一致的,在方法运用上只要合理,真假声两个功能用得好,就是科学的。因此,凡是合乎发声规律、发声好听且持久的,我们都应当兼收并蓄,加以研究吸取。可见,在歌唱艺术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并不是格格不入、互为独立的歌唱艺术,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这两种唱法是完全可以相互学习与借鉴的。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孟新洋.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志羽.怎样提高歌唱水平[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4〕胥昌秀.歌唱中的语言艺术[M].华乐出版社,2011.
试析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 篇5
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从其名字中就可以知道这种声乐艺术是完美、动听的歌唱。美声唱法对音色的要求是洪亮和透彻,这也是美声唱法的一大特点,美声唱法的使用主要是针对表现形式严肃、戏剧,表现内容重大的声乐艺术,例如歌剧,就是美声唱法的重要体现, 在世界上也有非常多著名的美声唱法艺术家,例如帕瓦罗蒂。
美声唱法在声乐艺术中,有非常重要的要求,美声首先讲究的是共鸣,不仅是头腔的共鸣,还是胸腔、鼻腔等的结合。美声唱法的共鸣,充分的将发生部位和有助于发生的身体部位进行结合,对演唱者的声带进行保护,男性美声演唱者在美声演唱时,多采用的是真声,而女性美声演唱者在美声演唱时,多采用假声,这种演唱方法可以有效的对美声演唱者的声带进行保护,减少声带损伤,延长美声演唱者的歌唱生涯。
美声在声乐艺术中有很多作用,首先美声可以帮助将演唱者的音域拓宽,其次在美声演唱的过程中,还可以避免破音等。美声唱法非常注重对呼吸的运用,合理的运用呼吸可以让演唱者在每一次呼吸时对自己进行提醒,同时让演唱者感受呼吸的状态。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民族唱法不同,美声唱法在演唱方法和演唱艺术、要求上有非常高的标准,不仅要呼吸有序,还需要字正腔圆,在掌握气息的方法之后,就需要从歌词上进行练习,提升自己。
二、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演唱方法上有所不同,通俗唱法的声音非常的自然,在发生的中声区采用真声发声,在高音区则采用假声发声,通俗唱法很少要求共鸣,所以其演唱时的音量和美声唱法相比较小。
通俗唱法的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扩音器,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常常采用单独演唱的方式,结合一定的舞蹈动作,通过真实、自然的表达让听众感受通俗唱法的艺术性。通俗唱法中的通俗歌曲都是简单易懂的,通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也非常贴近生活,因为这些原因使得通俗音乐深受人们的喜欢,通俗歌曲有悲伤的、高兴的、抑郁的等等,演唱通俗歌曲,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使其逐渐成为一项大众娱乐项目。
三、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异同
从以上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分析中可以得知,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演唱方法主要在标准、发声、气息等多方面存在异同。
1.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差异
(1)标准的差异
从这两种演唱方法的差异性上进行分析,演唱好坏的评价标准是两种演唱方式的最大差异性。美声唱法不仅要求演唱者可以真实、纯净、平衡的将音乐表现出来,还要求气息一致,声音圆润,声音具有刚和柔的特性,在美声演唱好坏中有一个固定的评价标准,和这个评价标准相近的美声就是好声音,相反和这个评价标准背离的美声,就是不好的声音。但是通俗唱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演唱好坏评价标准,通俗唱法要求的就是个性化,通俗歌曲非常注重其表现出来感染力和号召力,在美声唱法中无法接受的一些唱法、音色等在通俗唱法中会得到赞许,并得到发展。
(2)发声差异
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还有很多差异性,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差异就是发声,美声唱法中要求演唱者全过程中采用混声,在高音区假声和真声混合,在中低音区真声中混有一定的假声成分,使得声音从不同区域的过渡更加的自如。在通俗唱法中则表现有多样化发声方法,有假声、真声、混声、喊声等等,通俗唱法的发声是根据演唱者自身的嗓音条件以及演唱方法而定的,通俗插唱法对发声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平滑,从高音到低音之间的转换需要有足够的平滑。
2.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共同点
(1)气息相同
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在众多差异性的基础上,也有相同的地方,其中在气息的运用上就是相同的,均采用胸腹式的呼吸方法和口鼻吸气,通过这种气息的呼吸结合方法,合理有效的对气息进行控制。
(2)吐字要求相同
歌曲的演唱是为了抒发情感,而歌词是抒发情感的基础,所以在吐字要求上,不管是通俗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要求吐字清晰。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美声唱法对吐字的要求是咬字不能太白,要在腔体内咬字, 而通俗唱法对咬字的要求是自然。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了解什么是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认识到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部分异同性,虽然这两种唱法均有各自的演唱特点和演唱艺术、风格等,但是这两种演唱方法都是对人类情感的表达。美声唱法与时俱进,通俗唱法追求创作质量,在当前这个各项发展发达的社会中,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一同将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提升,为世界艺术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是声乐艺术中的最为常见的两种表现方式,均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声乐演唱特点,同时作为声乐艺术中的一种,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共同点,本文即对两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以帮助这两种声乐艺术的学习者学会学习和欣赏不同的声乐艺术。
美声唱法之我见 篇6
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并逐步在我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无疑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青年选手纷纷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更进一步说明运用美声唱法来解释和表达外国声乐作品的艺术水准已达到相当水平。我国美声唱法的代表有: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朗毓秀、李双江、戴玉强、杨洪基、廖昌永、王秀芬、殷秀梅、幺红、关牧村等。“美声唱法”很容易的被顾名思义地理解为具有“美好声音”的唱法。把“完美的歌唱”理解为“美好的声音”,用田玉斌老师的话说,这种不全面、不准确的理解,使我国的声乐在发展中走了一些弯路。在很大程度上把美声唱法理解为只重视声音,声音高于一切,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学习。
因此致使不少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在学习和实际歌唱中,要么重声不重字,要么重声不重情,甚至有的歌者非但不重字和情,就连声音也是装腔作势,唱起歌来很不感人。美声区别于其它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它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
接着谈谈在学习美声中我的心得体会。首先,我认为,学习和掌握美声唱法的过程,应该用我们的歌唱训练来创造我们的嗓音乐器。作为一名声乐专业学习者,歌唱时我们应该具备一个良好的歌唱姿势,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歌唱状态。
一、就站着歌唱而言,两脚要分开,距离几乎与肩宽相同,重心向前,头要正,两眼平视前方,胸部稍稍向前张开,双肩略向后展,腹部顺其自然收小腹,手臂肩膀完全放松,下垂于两侧,使身体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动状态,整个歌唱过程应自然而端正地站立。
二、而当坐着唱歌时,上身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要挺直,不能慵懒地靠在椅背上,两腿自然弯而分开,两脚落地,两腿不要交叉叠起。看谱唱歌时要求两手拿着乐谱视唱。
三、划拍时,左手持谱,右手轻轻划拍。但我们在学习当中应尽量避免养成唱歌时用手或脚打拍的习惯。歌唱时,微笑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微笑使双唇紧靠牙齿。上齿为微露但要笑得自然,不能有半点牵强。唱时要努力不使下巴向前突出。此外,要唱好每一首歌,做到“声情并茂”,还应先理解音乐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及其背景。而后经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进行演唱,通过情感把歌曲的音乐形象和素材表现出来。
而以上几点,本人作为学习者来说也是做得不够完美的。总之,唱歌时姿势要正确,面部表情要自然美观,还应根据作品的主题投入全部感情用心去唱,这样才能使一首歌唱得更完美,更具有感染力。
美声唱法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例如,歌曲《我爱你,中国》在演唱技巧上就具有浓郁的美声风格。下面就《我爱你,中国》的演唱技巧进行举例:
一、引子部分的演唱技巧。引子部分的演唱庄重、亲切,音乐形象鲜明动人。“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演唱一开口就要把听众带进歌曲的特定意境中,“百”字是全曲之首,因此唱好“百”字非常重要,“百”字的字腹a要竖、圆,字尾“i”要收清。“灵”字可稍自由,当听众被吸引,并进入特定的意境中之后再灵活轻巧的“泻”下来。唱“鸟”字时,下巴松开,打开口咽腔,喉咙位置较低,像说话似的把字说清楚,要轻松、自然。
二、第二部分歌曲的主体部分。演唱委婉、亲切,开始节奏平稳,旋律逐步上行,把情感推向高潮。‘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比前面“我爱你”的感情色彩更浓,气息更深,力度也有所加强,高潮处的处理要精心、细致,音量、力度、速度的松紧起伏都要控制得恰到好处。“家乡的甜蔗”要控制音量,字头须交待清楚,快而不乱。由于这一句情绪较激动,旋律上行,音量渐强,内心的紧张度增加,因而要注意“音高气低”、“声强气沉”。唱“滋润着我的心窝”这一句时,速度应渐慢,但内心的激动却还在增强。到“……润着”两字节奏拉宽、减速。
三、关于尾声的演唱技巧。结尾乐段通过热情洋溢的“啊”,把全曲推向最高潮,此时气息要沉、稳,“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一字一音,用从容的十分恳切的语气演唱,字音要清晰、结实,最后迸发出热切地呼唤:“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全曲结尾一最高音“亲”字一泻而下,倾泻出对祖国母亲一腔炽热的爱,从而结束全曲。
我在学习声乐专业的这几年中,学会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首先,我觉得永远不能空着肚子唱歌或者在消化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唱。除此之外,我还认为我们不要太过于热烈地追求数量。才学会一首练声曲时就要更换一些,这样是得不到好效果的。我们学生应该少唱视唱曲而是多唱练声曲,因为滥用音节的唱法是非常容易使咽部疲劳的。另外,我们不要用音不准的钢琴或低于标准音高的钢琴练唱。也不要在共鸣很强的房间练唱,那样有一种失真的感觉,容易形成依赖性。其实,没有任何一种定义下的美声唱法是绝对的美,要表达出美声唱法中的“美”,需要歌者在遵守“和谐与平衡”的原则下,符合音乐的使用技术,充满修养的表演。这种具有美感和谐声音才被称为音乐,才是美声唱法中真正美的所在。
【美声唱法共鸣】推荐阅读: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07-16
学习美声唱法08-23
美声唱法的呼吸08-20
美妙的歌声--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歌曲赏析05-11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08-08
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刍议10-29
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分析论文09-24
美声技巧07-02
美声05-12
美声声乐教学策略问题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