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刍议

2024-10-29

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刍议(精选6篇)

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刍议 篇1

很多学生在学习美声唱法时, 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比如说, 完全用真声唱显得苍白、尖锐, 完全用假声唱又显得声音暗淡、无力。或者是用真假声在结合的时候又会乱打架, 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 无从下手练习。这些问题都是初学美声唱法时最容易遇到的。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与大家分享, 希望对声乐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正确的呼吸方法

歌唱中的呼吸方法与生活中的呼吸是完全不同的。生活中的呼吸只是用来维持生命最自然的、最浅表的呼吸方式, 每个人都能做到, 无需技巧。而歌唱的声音有音高、节奏长短的变化, 有力度的变化, 这就需要运用有支持力的呼吸来唱歌。那么, 如何使气息下沉至丹田处, 即小腹位置呢?我们可以用慢慢闻花香的方法, 让气息慢慢下沉, 使肺部下端向外扩张, 横膈膜向外向下扩张, 从而带动腰部周围的肌肉扩张, 并保持这种扩张的感觉进行憋气练习, 这时可以体会到气息与控制气息的各个肌肉群之间力量的对抗, 进而有一种歌唱力量的起点, 那是非常重要的气息的支点, 是来自于深呼吸动作下的丹田之气, 这正是我们学习美声唱法所需要的气息支持。

二、歌唱的发声

大家都知道,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同样的道理, 我们人声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但声带所发出的声音是最基础的, 也是比较薄弱的, 只有通过各个共鸣腔体的协调作用、在有力的呼吸支持下, 才能发出悦耳、圆润的声音来, 这就是歌唱的发音。

我们的嗓子通常都会有两种功能, 即真声功能与假声功能, 在美声唱法中单一使用每一种功能, 都不是科学的发声方法, 必须要求真声与假声同时使用, 也就是真假混合声。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叫做“假声位置真声唱法”, 就是指真假声的混合问题。

1.半打哈欠。

生活中的打哈欠动作较大, 口型很夸张, 造成整个口腔及软腭、硬腭、下巴等肌肉紧张, 是无法进行歌唱的, 只有在哈欠状张开一半时, 或者在哈欠尚未咽下时的状态, 这时的状态与假声位置的歌唱状态极为相似, 这是形成“假声位置真声唱法”最有效的方法。

具体方法可以是这样的, 在张嘴深呼吸的同时, 进行半打哈欠动作, 同时肋骨向外扩张, 横膈膜下降, 抬起上口盖、下巴放松, 放下喉头等, 一系列动作要在这一刹那同时完成, 利用这些动作可以获得一种积极的、内在的、自然的吸力, 引起腔、喉、咽、口、鼻腔中一系列的改变, 形成一种深呼吸支持下的“内开”状态, 这个状态就是歌唱发生之前应有的准备状态。经过反复练习体会, 然后再结合发声训练, 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运用低音感觉唱高音

很多学生在练习唱高音时都有“恐高症”, 越唱高音越伸脖子, 从而造成喉结上提, 声音喊叫, 又挤又卡, 非常难听。正确的方法是, 在唱高声区时, 比如小字二组以上的音区时, 要善于想到低音的感觉, 最好是想低一个八度的音, 因为低音区的声音自然、通透, 且位置统一, 声音共鸣强烈。在唱高音时要克服恐惧心理, 用意念去控制自己去想低八度的那个音, 记住那个低音的发声状态, 建立正确的高音区发音信号, 反复练习, 反复记忆, 使动作固定下来, 音色固定下来。这时声音的记忆是最关键的, 老师一旦告诉你这是正确的声音状态, 你就要千方百计地记下来, 形成文字, 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如果你很好地运用了低八度方法练习唱高音, 你会觉得气息自然下沉, 喉头下降而稳定, 发声的支点放低, 在深呼吸的支持下保持胸腔与喉腔的打开和畅通。

四、气、声运动的方向

一般来说, 歌唱的气息是向下的, 而声音一定是向上运行的, 正所谓“欲向上先向下, 欲向前先向后, 欲唱高先想低, 欲唱低先想高”, 都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把气、声的运动比喻成拍皮球, 是再恰当不过了, 拍球时, 向下用力, 球却向上运动, 这上下相对抗的矛盾运用, 就是学习歌唱时不可缺少的方法。

总之, 在美声唱法的学习过程中, 除了有正确的理论知识外, 还需要老师细心的指导, 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 合理地运用嗓音条件, 扎扎实实地打好歌唱的基本功, 使自己的歌声永葆青春魅力。

民族、美声唱法的技巧提高 篇2

【关键词】声乐教学;技巧训练

声乐属于舞台姊妹艺术,更是需要运用气息训练的声音技巧。声音的训练是为了追求一种整体上的统一、宽松、通畅、协调的歌唱状态。声乐的发声方法、歌曲的演唱是具有双重角色。首先你是作品的欣赏者,这一步中你需要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歌词含义、中心思想,深刻体会作家及作曲的词义曲情!其次你是作品的表达者,大家通过你的演唱来了解歌曲,你需要把你所感受到的充分的表达出来。不论是哪一种唱法,哪能一种训练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追求艺术嗓音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那就是在正确的声音概念和科学发声状态下得到的涵盖气息、腔体、位置、共鸣、咬字以及音乐表现等等诸因素集合的美的歌声。

一、声乐中气息的位置

若想使高音唱得轻松而又明亮干净,气息支持当然是基础,关键是气息的位置,音越高,气息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时候总有一个通病,气息浮至胸腔,所以气紧,不自觉的伸下巴,所以气不畅顺,唱罢喉咙不可避免的发炎。所以气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而音质好坏则取决于自身的生理条件,对音乐的领悟以及正确方法的使用。

(一)舌平

口腔是气息流出人体的最后一个关卡,若舌卷或缩,自然会堵住气息的通道,不仅高音上不去,而且气息和舌的对抗会使你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轻抵下牙齿为最佳,如果已经养成了这个坏习惯,介绍一种方法,在练声的时候含上一颗糖,舌自然不敢卷或动弹,而且能成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一但习惯之后,不再用糖的帮助的时候,你会明显觉得收放自如,不过这个过程很苦,要坚持。

(二)腰部力量

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正确的歌唱方法并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气息,所谓气息,说得通俗点,就是腰部力量.有的人本身生理条件很好,高音亮而饱满。但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唱高音时总会觉得音站不稳,摇摇摆摆,老是不听指挥,就像一个物体能够稳当的摆放在一个地方,必然是因为它有一个支点。而我们的腰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点。当一个人打呵欠的时候,就是拥有歌唱最佳状态的时候,不仅喉咙完全放开,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游走,有兴趣者可以多多体会。当然坚持练习仰卧起坐更是一个直接锻炼腰部力量的方法。

(三)共鸣

一次好的发声不仅需要口腔的本音,更需要颅腔和胸腔的共鸣。泛音产生于颅腔,使音色饱满,胸腔的共鸣则使音色浑厚。高音用得较多的是颅腔的共鸣,中低音则需要很好的胸腔共鸣.一般人都觉得唱歌最难的就是高音,其实不然。

“你能够低到多少,你就能高到多少”,就像拉弹弓,你能够往后拉多少,你就有多少可以爆发的高音力量。当这三个腔体都能互相配合的时候,那就真是如鱼得水,天籁之声。

(四)情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发音技巧中怎么会有情?对所有作品的演绎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纵使有再高的技巧也是枉然。因为,歌唱,本来就发源于人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释放。从现在的国际歌坛可以看出,最出名的不是音色最好,技巧最高的,而是能够用情用心歌唱的歌手。

当然,这也是我们演唱中的致命弱点,一个人如果没有情,怎么能够演绎出作品的真谛。

要想唱好,就得热爱歌唱,视为生命之歌。

二、歌唱中气息状态——呼吸问题

胸腹联合呼吸法:

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胸腹联合呼吸法是培训师在工作时应该掌握的方法。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训练气息,不能在饱腹的时候,否则容易造成胃下垂等。有句话叫“饱吹饿唱”,不过对于培训师来讲,不能太饿,否则没力气讲几个小时。进行呼吸练习的时候,我建议大家还是在空腹的时候进行比较好。

练习方法:

慢吸慢呼、总体的要求——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像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三、声乐中气息运用的技巧

第一步,把肺里的气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净。

第二步,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说的单田,用力使单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单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时候要渐渐用力,不要一下鼓起来。从开始用力到极限,大约用五秒钟时间然后到最强的时候,持续五秒钟最后,渐渐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约五秒时间整个过程,注意不要呼吸。

养成用丹田说话的习惯。意念上,不要用嗓子说话,用小腹(脐下两寸的点)说话。多练仰卧起坐,加强丹田力量(一般女性小腹力量较弱)。口腔要打开(后上下牙距离),整个口腔形成:前紧(开、齐、合、撮)后松(打开后槽牙)之势。

长期坚持科学训练。情、气、声的训练: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语言表达训练;气——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声——声音的弹性训练。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7)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刍议 篇3

一、美声唱法的含义、起源和特点

(一) 含义

所谓美声唱法, 是指一种注重声音的优美性的歌唱方法。

(二) 起源

美声唱法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 并且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是极其盛行的一种歌唱方法, 在十九世纪逐渐的走向了衰落。但是美声唱法的许多特点在当今的美声声乐教学中仍然被保留着。

(三) 特点

美声唱法的特点在于注重发声的科学性, 尤其是对声音的柔美、连贯和力度等方面的追求。美声唱法是一种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 是基于人体解剖学中所提倡的, 能够迫使人体发声机构进行变化的一种调节方法。这一唱法不仅要求演唱者能够保证气息的顺畅, 不论是高音、中音还是低音, 都能够确保声区的统一性, 同时还要具有宽广的音域以及声音幅度较大的特点。这些特点和要求都是美声歌唱演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通俗唱法含义、起源和特点

(一) 含义

所谓通俗唱法, 是指一种清新自然的歌唱方法, 也被称为流行唱法。

(二) 起源

通俗唱法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并一直发展至今。

(三) 特点

通俗唱法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自然声态”。通俗音乐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 都具有平民化的特点, 给人以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通俗歌手在进行演唱时, 可以对自己的声音色彩进行改变, 也就是说, 在演唱时, 歌手具有多变的声音色彩。另外, 通俗歌曲的体裁是相当广泛的, 这也就决定了通俗歌手的演唱风格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并且在演唱中, 歌手在唱歌的同时, 还可以添加适当的舞蹈动作, 以用来辅助歌唱的完成。

三、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之间的联系

(一)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对歌唱者的音乐素质要求是相同的

所谓音乐素质, 是指歌唱者表现在音乐方面的, 主要包括良好的音乐感觉、鲜明的节奏感以及敏锐的听觉等素质,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与之相对应的乐感、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能力。

音乐素质包括先天音乐素质和后天音乐素质。其中, 后天音乐素质是影响歌唱者整体音乐素质的主要方面。总之, 歌唱者只有具备了乐感、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音乐素质, 才能达到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共同要求。

(二)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都要求歌唱者气息的顺畅

不论是美声唱法还是通俗唱法, 在气息上都存在一种共性的要求。这两种唱法, 都要求演唱者进行胸腹式呼吸, 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横膈膜技巧, 在演唱时必须保证声道的顺畅, 正所谓“欲歌者, 必先顺其气”。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 歌手在唱歌时会产生很多声音上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与呼吸有着必然的关系, 都会受到呼吸的影响。这两种唱法在呼吸的速度方面比较常用的都是急吸缓呼的方式。另外, 两种唱法对共鸣的要求都很高, 它们的共鸣器官和共鸣区是相同的。

(三)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对声音的方向性主张一致

在声音的方向性方面,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都要求歌唱者的声音尽量靠前, 而不要把声音含在口中, 并且都强调吐字和咬字的力度。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都要求歌唱者必须掌握声带边缘震动的发声技巧, 通过声带的边缘震动, 会产生“头声”, 而这种“头声”又会使歌唱者能够发出高音来, 只有掌握了这种声带边缘震动的技巧, 才能让美声歌手和通俗歌手同时获得高音。

(四)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是能够进行变通的

对于同一首歌来说, 演唱方法并不是一层不变的, 也不是只有一种固定的唱法。在保证唱法不混乱的前提下, 是可以对歌曲原有的唱法进行改变的, 这不仅能够提高歌手驾驭多种唱法的能力, 还能够给听众带来新鲜感和愉悦感。

也就是说,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 是可以进行互相变通的。不仅可以将一首美声唱法的歌转换成通俗唱法的歌曲, 同时, 也可以将通俗唱法的歌曲转换成美声唱法的歌曲, 使同一首歌同时具有了两种不同的唱法。

在音乐界, 对歌曲唱法进行变通的例子不胜枚举, 并且事实证明了这样的变通是创新的、合理的、可行的。

总而言之, 美声唱法也好, 通俗唱法也好, 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但是, 同时作为声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 在对歌唱者的音乐素质, 气息以及声音的方向性等方面, 都具有相同的要求。除此之外,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二者之间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变通, 甚至是将两种唱法进行有效的结合, 也就是说, 这两种唱法之间是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相互变通的。

摘要:传统的声乐分类习惯性地在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之间树立一道明确的界限, 并且将它们分离开来。如果从对歌曲的演唱方式和演唱风格上进行分类,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之间确实存在很大的区别。但事实上,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都包含在声乐的范畴当中, 都是声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并且都是以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基础的。那么, 二者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呢?本文将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二者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

关键词: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二者联系

参考文献

[1]陈岳琴.简析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2) .

[2]贺春保.如何实现美声唱法到通俗唱法的回归于反哺[J].《华人时刊 (中外教育) 》, 2011 (11) .

[3]罗洪.论美声唱法对通俗唱法的借鉴作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 (03) .

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刍议 篇4

一、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简介

当今在乐坛中, 民族唱法其实是从传统声乐唱法上来延续的, 我国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 民族唱法也有了不断的提高, 不仅能从唱法中体会到人民的生活和喜悦之情, 这种唱法让我国的音乐舞台上绽放出奇特的光彩;而西方美声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音乐演变而来的, 是从文艺复兴开始逐步形成的, 这种唱法本质上是不能脱离宗教音乐影响的, 随着这种唱法的发展, 人们渐渐觉得这种唱法并不能表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的流露, 所以就自己慢慢摸索, 最后, 形成了现在的美声唱法。中国的民族唱法艺术包括我国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形式和歌唱艺术风格, 我国的民族歌曲主要题材是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 主要题材是民歌、说唱艺术和民间戏曲, 音调主要是以五声民族调式。

而美声是意大利的一种独特的流派唱法, 美声的发展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 题材多是宗教, 宫廷等世俗题材, 有合唱, 重唱, 独唱等类型。民族唱法的民歌主要是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民歌, 而美声唱法是西洋各民族的民歌, 这叫做“谣唱曲”。

二、民族唱法的特点

民族唱法的发声的时候, 声音是比较靠前的, 主要是以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为主, 用到胸腔共鸣的地方很少, 所以真声就比较明显, 声音相对来说比较单薄, 发音在口腔时, 口腔用力就比较大, 唱到高音的时候, 越到上面, 声音则会越小, 其中, 咬字是比较重要的, 这就要讲究嘴皮子的功夫了, 这样才能体会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族唱法对声音美感的要求是委婉, 高亢, 而且富有穿透力, 还同时又要有线条感, 其中, 最属戏曲歌唱方法最为经典, 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民族唱法中的线性感就是从它这来的。

三、美声唱法的特点

由于美声唱法是西方的, 所以它就秉承了西方那种自由的意识, 同时还具有立体审美意识, 这和西方的绘画也是息息相关的, 西方的文化都和空间感是有关联的, 无论是从音乐上还是美术上, 所以要求声音也要是立体的, 也是为了避免出现声音的单一性, 所以, 发声的时候, 无论在哪个区域, 共鸣腔体只是共鸣的比重略有不同罢了, 美声唱法是要真假声按音高比例混合着用的, 其中, 最为经典的要数, 帕瓦罗蒂的连唱九个胸腔共鸣的high C, 这就体现了西方人追求审美的具体表现。

四、民族唱法之于美声唱法的不同点

我国的民族唱法是可以追根溯源到古代的, 古代的音乐理论中, 提到的最重要的, 又是最为讲究的就是歌唱时候, 呼吸的问题, 并且对此十分重视, 并做了全面的研究, 也提出一些很好的观点, 比如说:“能调气者方善歌, 音盈自脐间出, 理气而噫其词, 既得其术, 可致响谷遏云之妙音。”, 一直到今天, 这些古代人民的智慧, 都让后人敬佩不已。

民族唱法的呼吸讲究的是用“丹田之气”来呼吸, 则最高境界莫过于“气沉丹田, 天庭虚空, 气盈声满, 两肩轻松。”这可是民族声乐歌唱家郭兰英形容民族唱法的, 所以, 丹田之气则是最为正宗的, 所以, 在进行发声训练的时候, 就要练习用丹田之气来发声。

另外, 民族唱法主要是以真声为主, 所以音调就比较高亢又有穿透力;而且民族唱法的声音十分具有个性化, 手法变化种类也多种多样;民族唱法则是头腔共鸣加上口腔共鸣结合起来的, 而且口腔着力点比较大, 同时也极具弹性。民族唱法的共鸣技巧讲究的是字正腔圆的, 所以共鸣的音色就是会展现出比较清亮, 柔美, 通彻的感觉。

五、美声唱法之于民族唱法的不同点

美声唱法的音质比较统一, 音色比较优美, 这是因为用了声带振动频率的关系, 用发音变化和咽喉部分的自我调节, 就可以完美的控制声音频率, 这对美声的唱法是有很大的帮助。

美声唱法的音域比较宽广, 一般美声唱法都能唱到两个八度, 甚至是能够达到三个八度。

除此之外, 美声还充分利用了人体的咽喉腔共鸣, 口腔共鸣, 口咽腔共鸣, 鼻咽腔共鸣, 头腔共鸣, 鼻腔共鸣和胸腔共鸣, 这些都可以完美的发出那些动听的声音。

美声唱法一般来说, 它的气息都比较通畅, 所以声音会显得比较连贯, 因为它是使用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这种呼吸法, 在歌唱界来说, 都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方法。而美声则是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咬字方法, 就是用牙关和嘴角咬字。另外还要应用自如横式唱法和竖式唱法。

美声还有一种是哭腔的唱法, 这种唱法不仅可以排除声音的紧张, 还可以和情感巧妙地配合。

美声的声音是具有极强的韧性, 无论是音强音弱, 都要让它体现在气息和声带上, 这样就能听到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

六、民族唱法的美声唱法具体发声的比较

民族唱法的气息着力点比较深, 可是其实是“开肋绷胃”, 意思是要提着气, 这样子的话就会让气息变得浅, 声音变得细, 而且, 民族声乐的呼吸中的换气和气息相互调节也是很有讲究的, 讲究的是一口气, 就要连续不断, 音断字不断, 字断气不断, 这样唱出来的声音婉转动听, 有时高亢有时低沉。而美声讲究的是“胸腹联合式”, 横膈膜控制着气息, 就是要气息饱满, 然后很自然的吸气, 用横膈膜来控制气流和气息, 这样就可以达到有稳定的气息了, 这样的气息深沉, 坚定, 有活力。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是离不开呼吸的, 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呼吸是最为正确的, 近年来, 我国的音乐家越来越借鉴美声的唱法和发音技巧, 不仅保留了民族唱法的技术, 也同时吸取了一些美声唱法的技巧, 所以, 在唱歌的道路上越走越辉煌。

我国的民族唱法在发声上有三种类型, 分别是:真声唱, 假声唱, 高音区假声和低音区真声相结合, 用真声是声带全部振动, 这样会使音量变大, 声音变得很粗狂, 浑厚, 可是这样比较容易受音域的控制;用假声是局部声带振动, 发音的时候是声音明亮, 有极强的穿透力, 可是在中音区和低音区发的声音是比较虚弱的;而高音区假声和低音区真声相结合是比较受到提倡的, 这就会做到真中有假, 假中有真, 真真假假, 真假难分, 这样就可以弥补单纯用真声或者假声的局限性, 不仅发挥了两者的优点, 又巧妙地避开了那些弊处, 此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才会受到提倡。除了这三种以外, 还有的比如说, 喉音歌唱技术, 念白吟唱技术, 和白声歌唱技术等, 这些都是民族歌唱技术中比较独特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歌唱技术, 才会使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越来越好。

摘要:音乐是可以渲染一个人内心的, 其中的唱法分别是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西方的, 民族唱法是中国传统的, 它们是建立在不同人文背景, 审美欣赏问题而产生的不同的歌唱艺术。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发声技巧比较

参考文献

[1]马国英.民族唱法歌唱技巧策略研究——从借鉴美声唱法的角度出发[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03-10.

浅谈美声唱法男高音歌唱训练技巧 篇5

一、自然声区的练习

男高音的自然声区也就是中低声区, 是能够自然不吃力就唱出来的声区。教师应该用较长的时间练习学生的这个声区, 运用国际美声界采用的正确胸腹式联系呼吸体例, 辅佐学生养成正确的低喉位发声习惯, 即连结在深吸气位置上相对不变的自然低喉头位置, 无论是唱渐强、强音仍是上行琶音音阶都应该如是。增强声带肌肉练习时的承担能力 (声带运用的水平上要最愉快、最省力、最柔和, 同时把声带练习到能轻松附载有强弱转变的流动气息和同化整体最充实、最丰硕、最大的共识共振而发声讴歌) ;整合身体各发声器官、肌肉群等, 可调节的骨骼空位腔体做到该用的充分用上, 不应用的完全甩失踪, 磨练在讴歌中的身体充实协调行为的能力;成立讴歌通道的概念 (讴歌时气息的通道、共识的管道、声音的过道都是身体内部的有关讴歌的通道) ;死守“高位置”讴歌 (从自然声区做起, 再低的音也要有高位置即“头腔共识焦点”, 再高的音也要有胸腔低支点, 正确地练习整体讴歌发声进而达到声区统一) 。

二、换声区的练习

男声由中声区向高声区转换时需要一种转换技巧——“封锁唱法” (Closed Tones) 。在换声区运用封锁唱法要加倍积极充实地打开喉咽腔、口鼻咽腔、头腔, 使元音呈金字塔般顶尖逐渐集中挨近, 待元音穿过甚腔共识这个“针眼”, 腔体打开, 不变气息流动, 放声讴歌, 因为音位高, 吐字便仍然清楚。需很细微地生气息上升至上腭与头腔共识区, 运用腹肌向里缩短, 横膈膜向上与胸肌配合来连结气压, 软腭及小舌均向上提, 然后以极缓的速度将气流运至头顶区, 将音色变暗转向头的中区与后部, 再向前送出, 发出金属般的有力悦耳的头腔共识音, 同时连结住胸腔声音共识的支点。男高音在换声区前四个半音就要做好筹备, 在每个半音上都要吸着点, 让每个半音都贴着咽壁唱, 稍带一点“o”的音色, 在换声点上所有母音都带一点“u”的音色, 而且有呼吸撑持, 进入头腔, 就完成了换声。经由这一规范所发出的声音, 比自然声区的声音更厚、音量更大。也可以用其他母音进入头腔高声区好比“e”。男声换声区的封锁唱法有一个“同化母音”的纪律, 可以归纳综合为“a—o—u—o—a”的公式。男声的同化声区 (中声区) 中, 开首的自然声区一个八度要唱纯“a”母音, 到了过渡音区就要掺“o”的音色, 到了换声区则掺上了“u”的音色, 再往上唱就要把“封锁”的高音“开放”, 向“o”和“a”母音的音色上接近。填补声名, “封锁唱法”是声乐演唱、从事声乐教学工作者在艺术生涯中呵护嗓音最理想的“自卫手段”, 能有效地延迟声带的艺术寿命。

三、指导“封锁”的十字体例

“挂”、“拢”、“抬”, 抬起软口盖小舌头;“哼”“翻”, 心理上发生翻着唱高音的意念和感受, 想好之后用“气行于背”的感受从后背向脑后一翻、一扣;“贴”, 贴着咽壁吸着唱;“开”, 胸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整体感受是向外松开着唱;“叹”, 胸口向下垂直叹气;“吸”;“混”, 高音封锁要谨记两个同化:纯母音与变母音的同化, 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同化。操练封锁高音时, 要混着气息的共识声音再向前、向远发出, 往通里唱、松里唱、柔里唱、小里唱。待操练一段时刻后, 轻柔声可逐渐变得嘹亮致远。

四、进入高声区之前的四个音的练习

在过了换声点之后还有四个音要使用“封锁唱法”状况下的重机能来演唱。首先高音“5”和高音“降6”要继续连结换声点时带“u”音感受的“封锁”状况;在唱高音“6”和高音“降7”时, 声音又在“封锁”状况下“二次开放”, 并有胸声撑持, 就是在“封锁”状况下, 母音向前延长, 声音较敞亮, 靠前一些, 和自然声区演唱时的声音标的目的一样。

综上所述, 在声乐教学中, 要练习学生达到专业尺度, 使其学术水平高、音乐美学鉴赏条理深, 把握成熟的高音手艺, 演唱技法走向成熟完美。中外优异男高音讴歌家的演唱, 无不浮现出这一手艺特征, 讴歌家们美妙的嗓音、清楚的吐字和那极富穿透力的高音, 令人兴奋沉醉。各个时代讴歌家的演唱实践加倍确凿地验证了美声唱法中男高音必需正确运用整体讴歌概念和“封锁”唱法进行练习。

参考文献

[1]马良.声乐训练的基本顺序之原则[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S1期.[1]马良.声乐训练的基本顺序之原则[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S1期.

[2]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00.[2]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00.

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刍议 篇6

一、陕北民歌与美声唱法的歌唱特点

陕北民歌的演唱有歌词、旋律、节拍节奏、速度、润腔等多种因素, 结合旋律、节拍节奏、速度等表现形式, 不仅与歌词的思想内容处在一个和谐统一的情调之中, 而且反过来会使其得到升华, 让悲者更悲, 苦者更苦, 其情亦真, 其意更切。它高亢辽远, 质朴而动情, 如同戏剧中的悲剧一样让你感动震撼, 完全是当地人民自然感情的真实流露。陕北民歌在演唱声音上, 要求甜、圆、脆、亮。在发声上, 陕北民歌演唱要求气息和共鸣灵活变化, 用嗓合理, 以及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持久力强。陕北民歌在演唱声音效果上要求其音域宽广, 穿透力强, 歌唱随意, 陕北民歌在歌唱方法上, 由情生声, 以情带声, 以情传情, 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陕北民歌唱法在声音的使用上, 要求其张力较强, 共鸣比较集中, 主要采用胸式呼吸法, 所以使得演唱者在发声和咬字方面, 又因方言的局限和特殊性形成行腔中的不足。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 文艺复兴之后, 伴随着歌剧的诞生和发展, 美声唱法逐渐形成了其自己的科学发声体系。美声唱法注重技巧性, 气息的应用和腔体的应用, 注重共鸣, 声音明亮、松弛、饱满、优质的声音效果, 这也是美声唱法同于其它歌唱的特点之一。美声唱法在风格上要求灵活, 气息连贯、外柔内刚为主。因为美声唱法的模式化, 使其在演唱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美声唱法必需的六个重要原则一是声部之分;二是声区统一;三是母音统一;四是声音连贯;五是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六是声情并茂, 讲究内在深情, 充分应用声音技巧对歌曲进行再创作。一般不提倡做什么动作, 主要通过眼睛和脸部表情的变化来刻画人物的内心和表达歌曲的情感。美声唱法发声科学, 声音控制能力强, 是一种科学的歌唱方法, 当美声唱法学习者的声乐技巧达到很高的程度时, 演唱者需脱离单纯的炫技和追求模式, 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作品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 角色的融入。

二、美声唱法技巧在陕北民歌演唱中的应用

(一) 美声唱法呼吸在陕北民歌演唱中的应用。美声唱法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有控制的呼吸方法, 快吸慢呼;而陕北民歌在演唱中主要呼吸方法是胸式呼吸法, 对腹腔的缺乏使用, 使其在发声上原则是“一条线”。而美声唱法则追求胸腹式联合呼吸, 和陕北民歌在演唱中的呼吸相比, 美声唱法的胸腹式呼吸会使声音更加饱满圆润, 听觉更加通畅, 音响效果也比较好。美声唱法的呼吸使声带后半部闭合力量大一些, 这样就减少了喉咙肌肉的力量, 胸腹式呼吸通道使喉头位置略低所产生的声音比较柔和、舒缓、富有弹性。而陕北民歌在演唱中由于胸腔式呼吸比较浅, 会造成喉头位置略高, 用喉咙唱歌的力量大。造成歌唱者喉结越来越高, 越来越紧, 使其音色太白, 声音听着刺耳不够干净, 太多是喉音, 不正确的呼吸会使歌者的喉头越来越高, 肢体发硬, 音色没有色彩。如果陕北民歌在演唱中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 将使其在声音上听着更加圆润、柔和、灵活, 演唱能力也会得到深层次的提高, 逐渐走向科学的发声体系。

(二) 美声唱法发声在陕北民歌演唱中的应用。美声唱法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带动情感的歌唱。其唱法在唱高音时, 喉部的开度, 以及呼吸的控制, 使气息的使用做到较大呼排量, 唱低音时, 则又要求气息的排量像叹气一样, 胸声共鸣与头腔共鸣的结合, 使美声发声比较宽广, 雄厚, 圆润而富有威力。而陕北民歌的发声, 讲究小巧, 纤细, 抑扬有度, 具有明亮的金属质感。通过借鉴美声的发声方法, 使陕北民歌演唱变得圆润、通畅, 歌唱时气息呼出的气流通过喉头迫使声带震动, 声带在各部位肌肉和喉头软骨的配合下产生基本的声音, 然后通过喉咙、口咽、鼻腔等共鸣腔体调整, 形成特定的声音状态。这是一般概念的发声基本原理。通常陕北民歌的发声小巧、纤细, 而美声唱法发声雄厚, 粗广。陕北民歌借鉴美声发声方法, 将使歌曲听着圆润、流动, 再加上陕北民歌共鸣腔体的范围使用较小, 原本听着大白声的陕北民歌借鉴美声唱法的共鸣腔, 将会更加科学化, 听着更加生动、流畅。

(三) 美声唱法共鸣在陕北民歌演唱中的应用。美声唱法要求歌唱者应用呼吸的配合, 上下共鸣腔调动使其在歌唱中尽可能多地应用共鸣腔体, 美声唱法力求做到呼吸, 发声、吐字、情感表现的整体性, 通过共鸣, 可以使音域达到更加宽广、更加明亮的声音, 且富有穿透力, 喉头比较开, 声带不易疲劳, 良好的共鸣是美声唱法旋律线条优美动人的特点, 可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陕北民歌局部的共鸣, 造成声音太白太浅, 歌唱的共鸣关系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表现力, 共鸣能够形成的声音质量变化, 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得多, 积极调动各个共鸣腔体, 从共鸣的角度来看, 说话和歌唱的人喉头向上跑, 则使喉到嘴唇的共鸣管道不够长, 喉头在人们休息时的位置之上, 声音会缺乏共鸣。表现为又白有浅没有威力, 而陕北民歌在演唱时因喉头不稳, 局部的共鸣腔体造成声音太白太浅。陕北民歌正确应用美声唱法共鸣, 将会解决陕北民歌在演唱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不科学的方法, 陕北民歌在演唱的过程中喉头也应该像美声唱法一样, 自然向下稳定, 共鸣管道拉长, 造成声音有立体感。细而长的共鸣管道同时也起到控制呼吸的作用, 让呼出的气流从容、均匀地通过声带而产生良好的共鸣。陕北民歌呼吸的随意性, 借鉴美声有控制的呼吸, 将使陕北民歌在演唱中更加丰富、动人。

三、结语

陕北民歌唱法和美声唱法许各具特色。陕北民歌唱法应借鉴美声唱法中的精华去弥补自身的不足, 使其流传更广, 更容易被人接受。而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应积极向民族民间唱法学习, 了解熟悉各地区各民族歌曲的演唱风格, 应用到中国歌曲的演唱上。两种唱法互相学习, 只会更加坚定地发扬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不仅不会丢掉原有本质特色, 反而会更加完善, 特色更鲜明, 使陕北民歌的流传更广, 生命力更强, 发展更加辉煌!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美声唱法和陕北民歌的歌唱特点, 对其唱法技巧中的呼吸、发声、共鸣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在发扬陕北民歌优秀传统的同时, 借鉴西方美声唱法技巧, 使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更加辉煌。

关键词:美声唱法,陕北民歌,演唱技巧

参考文献

[1]刘玉林.陕北民歌通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出版社, 1996

[3]刘玉林.陕北民歌研究论集 (二)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

[4]刘畅.声乐实用基础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8

[5]韩璐茜.唱歌的技巧[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6

[6]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出版社, 1996

上一篇:英语改错题下一篇:湖泊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