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出口是发展方向

2024-09-20

体系出口是发展方向(通用9篇)

体系出口是发展方向 篇1

当前,媒体形态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闻传播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分界点。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是媒体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主流媒体为了贴近受众,实现多向互动,从而引导社会舆论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华社全面深化战略转型、加快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致使媒体业生产力进步迅速,而媒体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人员结构等还不能完全适应传媒产业的变革。只有着力加强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才能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等不适应的生产关系,进而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面对信息时代下新一轮媒体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所谓融合就是传播介质(平面媒体、电视、广播、网络、手机、平板电脑及户外屏幕等各种终端)边界日益模糊,采编手段综合运用,编辑形态多元多样,营销过程精准个性。

第一,要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新闻信息产品。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发扬攻坚克难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我们要主动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采编与营销本来是新闻信息产品生产过程的两个侧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同时,我们还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要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改造新闻信息产品,更加注重互动反馈,强调用户体验。早在战略转型初期,新华社就提出由面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着力推进营销前移和终端前移的战略性部署。目前,新华社新闻供稿仍以向媒体供稿为主,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变革时机已经成熟。我们要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我们的传统供稿,用户可以在海量信息中选择个性化、对象化的新闻信息服务。

第二,推进管理体系现代化是融合发展的关键。

新华社并不缺少高精尖的人才,更不缺少融合发展的新招、实招,缺的正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要打破现有的体制机制,重构充满活力符合融合发展要求的新的管理模式。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的集成系统就是科学管理缩影,将各分社的新闻信息产品集成到一个平台,资源共享,避免了各分社低水平重复劳动。内蒙古分社近几年也在探索高效的管理体系,我们探索出了“一站式”集成营销模式,将各盟市“吃财政饭”的单位与新华社新闻信息服务业务进行归口管理,在营销服务时间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为用户的增值服务。今年,我们还在探索“生态圈营销”模式,将用户按行业或产业链进行集群整合,把有限的人力资源投入一个领域深入研究,精耕细作,提高为用户个性化服务的水平。

第三,传播终端多元化建设是实现融合发展的基础。

新华社在终端建设上动手较早,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终端体系。我们要利用战略窗口期,加快党政客户端建设,构建自主掌控的手机新媒体平台,尽快建成全国最大的为党政企服务的国家级移动客户端集群。近几年,内蒙古分社打造了网群网站、手机媒体、电视频道、影廊屏幕等多种传播终端。分社借船出海创办了“睛彩·新华”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成为全国第一个独立开办电视频道展示新华社视频节目的分社。分社加快新华影廊和户外大屏建设,创办了“游在内蒙古”旅游网、“舌尖上的内蒙古”美食网和“大美内蒙古”摄影网三大专业网站,开发了面向大学师生的“内蒙古大学生手机报”客户端,以舆情信息为主的“新华政务舆情”客户端。

第四,加强智库建设是融合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

新华社既要着力巩固、提高传统的拳头产品,又要大力开发适应融合发展的新产品。特别要重视智库建设,智库已成为当今世界影响政府决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拥有强大的人才优势,80多年来积淀了海量的新闻信息资源,建立了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集网络,这些都为做好智库建设提供了保障。在建设智库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整合资源,把各单位的优质资源集中到推进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形成与市场成功对接、多元运营体制有机并存、互相支撑、健康发展的事业发展格局。

第五,整合各种新闻资源,多渠道、多介质实现传播。

通过新闻信息集成改造采编流程的过程中,要充分集合UGC、PGC、OGC三种数据加工方式。OGC(职业生产内容),依托新华社专业的新闻采编优势,在重大事件上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新华网思客栏目是对PGC(专业生产内容)的有益探索,已有多位专家学者、知名作家、资深媒体人以及新锐自媒体作者在思客栏目发表有深度的思考。发挥名人的驱动效应,对受众阶层的穿透性强,粘度更好。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社交平台风生水起,其原因在于利用UGC(用户生产内容)构建起了一个社交生态,用户发布大量信息,而且实现了更大范围、更多维度的互动。新兴媒体要打造一个良性社交生态,在商业化与用户体验间寻找平衡点,鼓励更多的PGC与UGC内容,给普通用户的价值信息以更好呈现的机会。通过UGC、PGC、OGC的集成,扩充供稿资源,强化供给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求。

第六,打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特种部队。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打造一支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业务规范、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队伍是取得良好业绩的保障。要深化职业化建设,大力提升单体能力和团队聚合能力。要形成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优势互补。要健全市场化的人才激励机制、晋升机制、保障机制,探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办法,将每名同事的贡献体现到职称、职务的晋升以及薪酬上,激发中青年的工作激情和活力。既要在现有队伍中挖掘和培训具有潜质的新媒体专业人才,又要不惜重金引进事业发展紧缺的急需人才,尽快形成人才洼地效应,利用人才优势在融合发展进程中抢占先机。

体系出口是发展方向 篇2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医药商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近些年,媒体报道了不少医疗器械事件,比如透析机不合格导致患者失去生命等。医疗器械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把好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关,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利益。泸州纳溪食药监局,从五个方面推进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保障患者利益。

一是设立考评标准。制定完善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安全诚信等级量化评定标准,确定考评项目及对应分值,做到考评项目设置科学合理。

二是规范等级评定。紧密结合日常监督、专项检查等工作,按照《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每年对医疗器械企业诚信状况开展监督考评工作。

三是实现信息阳光化。利用局机关门户网站,每年对医疗器械质量安全诚信等级年度考评结果公布一次。如遇企业出现重大违法违规情况,随时调整诚信等级,并及时上网公布。

体系出口是发展方向 篇3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筑企业,发展,基础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订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活动。其结果是将企业管理经验加以总结、规范并进行推广,实现各阶段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和管理目标要素的集成管理,整体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建筑企业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投资论证的科学性、施工工艺连续性、外部环境因素的多变性、人员的高度分散性、管理跨度的动态性,所以,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务必将其与系统管理融为一体,否则,将影响建筑企业发展质量,加大其隐性管理成本。

1 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1.1 建筑企业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基本规范》要求企业以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系统管理流程为主线,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为主要内容,较为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内部管理体系。对现有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力求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满足内外部监管机构的合格要求,全面提升企业治理水平。2)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控制的对象是危险源、职业健康安全的风险,目的是危险和风险预防,追求的是零风险,旨在使员工受益;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控制的对象是产品质量,目的是预防产品不合格,追求的是零缺陷,旨在使顾客满意;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控制的对象是环境影响因素,目的是污染预防,追求的是零污染,旨在使社会满意。这些促使建筑企业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既要满足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节能减排、工程产品顾客潜在需求,又要满足企业发展规划、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经营投标、项目组织、过程控制、竣工验收、交付后服务、资源提供、监控督导和综合管理等管理活动,实现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层能够依据标准化管理体系履行决策、执行、监督管理职能。

1.2 建立标准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

1)《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自2006年6月6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其为国内企业建立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理念、实施和制度层面为企业提供了基础。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利用和控制好风险,既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更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2)建筑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管理需要。通过对建筑企业发展产业链、系统管理和在建项目涉及的风险信息进行搜集与整理,明确了需重点防范的投资、项目经营、资金、金融、涉外业务等重大风险。针对辨识评估出的重大风险,需对与其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梳理、分析,进一步明确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以控制风险为主线,同时,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大型工程设备集中采购和调配、工程物资集中统一采购措施。

2 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健全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迫切需要

2.1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其标准化管理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确保企业内部管理运行顺畅、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保障,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权利制衡机制能否合理有效运行,需要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与保驾护航。

2.2 建筑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原则

1)制定法人治理结构制度。按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运作,制订《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投资者关系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2)独立董事履行职责。企业聘请的独立董事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履行职责,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维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3)总经理层管理制度。企业相对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的管理:a.人员方面:建立了独立的劳动、人事及工资管理体系;b.资产方面:明确控股股东资产权属界定;c.机构方面:按照内控体系的需要设立有独立的经营机构和管理机构;d.财务方面: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会计制度。4)高管层绩效考核管理。建立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及激励机制,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3 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

3.1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就是要有一套健全有效、管理科学、行为规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及责任制度,强化经营管理行为,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质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科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目标的重要保证。如果缺少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制约与控制,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管理科学”目标则难以实现。

3.2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功的原因

1)合理改革组织机构。在其内部采取了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协调控制的组织体制,实行逐级负责制的管理体系。2)集中力量经营主业。2008年度成为财富全球五百家最大公司排名第9位。3)极力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沟通效率。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资金统一审批制度,降低资金管理风险。4)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市场调查,不断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提供“星级”服务。5)投入巨资发展科技。投资巨额科研费用,与科研院校等相关方联合形成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国内外研发资源,打通产、学、研、用联合的通道。6)建立完善培训制度。7)订好跨国经营策略,采取人、财、物当地化经营策略。

4 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相关部门要求的迫切需要

4.1 满足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企业内全面推行。《基本规范》要求执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企业,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后,应同时进行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国务院及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此外,基本规范明确指出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4.2 满足国资委的相关要求

近几年,国资委下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等其他情形造成资产损失的,按损失程度不同,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造成企业重大或者特别重大资产损失的,除按照本办法对其他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认定外,企业分管负责人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分别承担分管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4.3 要满足《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等标准对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要求

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了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 工作标准体系,并明确企业为实现确定的目标,将其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需要实施的标准,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化要素加以识别,制定标准,形成标准体系并进行系统管理,有利于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1)建筑企业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需采用相应的措施。a.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包括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在内的企业标准管理体系。b.运用新技术和施工管理经验,不断优化标准体系结构,淘汰体系内低功能要素,补充高功能要素,使标准体系始终处于相互关联、相互协调功能的最佳状态。c.评价和确认是推动体系有效运行的动力所在。在标准体系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和确认持续改进其有效性。2)持续改进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再策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其是一个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合格评定、分析改进以及再修订标准的动态过程。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捷径、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何况,国家相关规范已明确要求,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并提高其执行力,才能在国际建筑市场中起到旗舰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明.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39-141.

[2]苏勇.管理沟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孙晓康.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26.

[4]徐杰.经济法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17-20.

什么是出口退税 篇4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什么是国际贸易】中货物输出国对输出境外的货物免征其在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其按本国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金(增值税【什么是增值税】、消费税),这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各国所接受的一种税收措施,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进行公平竞争。出口退税是一个国家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根据国际社会通行的惯例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并参考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以及管理办法,

该办法明确规定: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可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作销售后,凭有关凭证按月报送税务机关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我国于1985年开始确立了现行的出口退税制度,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增强了出口货物的竞争能力,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也大大促进了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因而可以说,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积极的。 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实用工具:出口退税率查询HacK50.com-,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体系出口是发展方向 篇5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涵义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 (1949-1978) , 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 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1978-1992) , 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 划定自留山, 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 林业改革的进展, 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 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 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 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 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 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 基于经济的诱惑, 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 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 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以上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集中从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我们知道, 除了政策制度,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证和监督执行机制。以下将简单地从现存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以及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评述。

(一) 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以下简称《森林法》) 及其实施条例。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种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加快国土绿化, 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 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制定本法。”在这以立法宗旨中, 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 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 普偏护林, 大力造林, 采育结合, 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在第二章“森林的经营管理”中的第14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制度、16条政府制定林业的发展计划、18条占用林地时的处理;第三章“森林保护”和第四章“植树造林”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实施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同样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二) 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 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和完善:

1) 首先, 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 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 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 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 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理方法, 以林为主, 林农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 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 立法原则的创新。

a.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林业立法充分地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运行规律, 重视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 尊重自然和生态规律。

b.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林业立法应当充分地考虑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条件, 考虑地球环境与森林资源的保护。

c.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 在进行林业行政立法时, 注重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我们应当将森林生态环境损益分析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 (或既定) 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 作为指导法律以及确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3) 在执法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 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 防止有林地逆转, 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 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 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 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 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 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 在监测方面, 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 整合现有监测资源, 扩展监测内容, 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 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

5) 在诉讼方面, 我国资源状况的严重问题和资源诉讼的特殊性联系起来, 建立专门的资源诉讼法院。“在我国, 土地法院、水事法院、矿业法院等专业法院已经存在, 这表明资源诉讼的专门化已经优先例和经验可循。”所以基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我国也应设立森林法院。

体系出口是发展方向 篇6

一、日本的中小企业出口促进体系

二战后, 中小企业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相关资料统计, 日本中小企业占国内企业的99.7%。这些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人员不多, 但经营相当成功。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具有鲜明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他们一直坚持推行系统的中小企业政策和立法上。

日本政府为了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法律指导和整合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工地位与关系, 对中小企业实行长期的保护政策。具体来说, 日本以中小企业为对象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以立法形式确认, 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系统、完备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支持体系。该体系中, 既包括基本政策和基本法, 又包括一系列配套的涉及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各方面的专项政策和专项法律。形成了一个包括金融支持、技术革新, 税收支持、组织化和社会服务支持的完善系统, 并建立了公平竞争机制和破产防御机制以及行业调整和地域发展机制。

日本政府还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形势特点与中小企业的任务, 重点推出某一方面的政策法律措施, 并不断的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贯穿着保护弱者、防止大企业排挤吞并、提高中小企业素质的指导思想, 同时,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 根据不同时期对不同类别的中小企业分别予以程度不同的扶持, 重点强调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高技术化、信息化、知识化过程中的创新作用, 鼓励中小企业开创新的事业。

在中小企业促进体系中, 还建立了一套专门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法律的组织结构体系和政策法律运行机制。通产省中小企业厅, 主管中小企业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并管理和指导专门的中小企业事业机构。引导和支持民间社团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吸引到积极参与支持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来。

总之, 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和立法体系在世界各国中堪称最为完备, 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经验值得各国研究和借鉴。

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中小企业出口促进体系

意大利在世界上享有“中小企业王国”的美誉, 该国的中小企业凭着先进的技术、突出的个性和成熟的生产网络等优势, 在意大利国际贸易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意大利政府多年来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本国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 有一套多层次、多分工的中小企业立体化管理和促进体系。

意大利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和扶持, 是在欧盟框架下进行的。欧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接面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基金、鼓励欧盟投资基金 (FEI) 、欧盟投资银行 (BEI) 、欧盟发展建设银行 (BERS) 等等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此外, 欧盟还为中小企业提供区域咨询服务, 如亚洲投资服务、拉丁美洲投资服务等, 以鼓励中小企业走出欧盟, 进入国际市场。

意大利政府在欧盟规定的法律范围内为本国的中小企业制定了大量的扶持和促进性法律和政策。鼓励意大利中小企业对海外进行投资。针对中小企业开展对外经贸活动的主要扶持政策主要有对开发国外市场计划提供优惠贷款、向参加国际招标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为对非欧盟国家进行先期可行性研究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为实现有关意大利出口和对外投资的技术支持计划提供的优惠贷款、协助意大利企业参股外国企业、通过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等。

意大利目前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服务的全国范围中介机构有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 (Confindustria) 和意大利中小企业联合会 (CONFAPI) 。这两个联合会均由企业家自主创立, 以代表并保护企业自身利益、进行自我服务、争取更好创业环境为宗旨, 在有关法律法规之下执行自订的规则, 受政府部门指导和支持, 参加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关会议并表达意见。

三、美国的中小企业出口促进体系

从1993年克林顿总统提出“国家出口战略”开始, 美国政府就积极的采取了许多刺激出口的政策。由美国商业部负责倡导的中小企业出口促进体系, 在美国商品的出口增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该体系是以美国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 (TPCC) 为核心的。其下设的各个功能性机构主要从信息服务网络和出口融资担保提供系统给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在信息服务网络方面, 美国主要是仿照欧盟的信息化进出口服务体系构建了美国的信息化出口服务管理模式。该模式以因特网、多媒体和电子商务为基础, 和商业部、小企业管理局和进出口银行紧密合作, 建立一个信息网络, 为中小企业出口商提供包括目标市场研究、目标国产业倾向、市场需求预测、贸易保险、出口信贷担保等多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并建立了商业部全球商业服务网, 帮助出口商解决诸如商品市场进入谈判、减低市场进入壁垒等特殊性的问题, 给缺乏信息和经验的小出口企业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在出口融资担保体系方面, 给急需获得出口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早在1995年美国就由小企业管理局和进出口银行共同担保推出了出口周转资金信贷担保计划, 分别给出口信贷额度在75万美元以下和75万美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出口商提供信贷担保, 协助中小企业实现资产流动性的要求。除此之外, 美国还通过贸易与开发协会和海外私人投资协会给中小企业提供基金资助, 协助这些国内技术输出企业参与国外市场上各种技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工程设计工作, 也为他们的国外投资项目提供后续发展资金。

美国的两大中小企业出口促进体系使得他们的中小企业受益匪浅, 对我国现行贸易体制的转变和发展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

四、加拿大的中小企业出口促进体系

出口贸易在加拿大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加强出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加拿大政府建立了一套以互联网为纽带, 以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私营部门为出口资源服务平台, 以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技巧培训、贸易展览和代表团等为具体出口鼓励措施, 以协会、商会为辅助手段的出口促进体系。

加拿大政府为出口商提供的出口资源服务平台是以加拿大工业部和外交国贸部为主体, 集联邦政府其他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各行业以及一些私营部门的资源为一体, 包括加拿大团队公司 (TCI) 、国际贸易中心 (ITC) 、商务专员服务处 (TCS) 和加拿大部门贸易团队 (TTCS) 等机构在内, 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纵横交错的出口资源服务网络。向加拿大的中小出口企业提供包括从新出口商的信息咨询、技巧培训和融资项目, 到富有经验的出口商的国外市场实地支持等, TTTCS还将政府12个关键工业部门结合在一起, 协调全国的贸易发展规划和活动, TTCS约50%的成员来自私营部门, 即私营行业协会和私营公司的代表们, 以确保用行业利益和需求来激励整个团队的开创性, 寻求在战略优先基础上的一致发展, 减少交叉和重复性项目和活动, 实现资源共享, 达到最终的共同目标。

在具体的中小企业出口促进鼓励措施上, 加拿大政府除了提供一般出口信息服务外, 在技能开发服务、出口咨询服务、市场准入服务、出口市场发展计划 (Program for Export Market Development, PEMD) 和金融保险等方面出台了详尽的措施。尤其在金融保险方面, 由出口发展公司 (EDC) 、加拿大商业公司 (CCC) 、商业发展银行 (BDC) 、加拿大国际开发署 (CIDA) 等机构分工合作, 向加拿大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和咨询服务。另外, 加拿大一些私营部门或民间组织通过自发形成的商会和协会为整个中小企业出口提供出口渠道和代办出口业务等方式, 对该国出口促进体系起到了添砖加瓦的辅助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推行促进、扶持型政策是非常普遍的。归纳他们在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促进体系中提供的服务种类, 一是通过整体规划并通过相关立法、设立专职机构提供服务、设立专门的融资机构等措施, 为促进中小企业出口提供立法和行政保障, 尤其以日本和意大利最为突出;二是通过鼓励研发、支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提供补贴, 减免出口税收的措施, 实施鼓励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提供财政政策支持;三是通过信息化出口服务管理模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专门面对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信息支持体系;四是通过政府来组织海外市场调研等手段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五是通过建立出口贸易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协调等措施来辅助中小企业的出口。这些国家的出口促进体系均已通过长期的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效, 对我国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出口促进体系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来肖贤.浅谈美国中、小企业出口促进保障体系[J].世界经济研究, 1996年第1期P21-23

[2]晓理.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与管理[J].经济纵横, 1995年第3期P47-48

[3]驻意大利使馆经商参赞处.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体系和扶持政策.http://intl.ce.cn/gjzx/, 2007年3月

[4]驻加拿大使馆经商参赞处.加拿大对中小企业出口促进体系研究.http://ca.mofcom.gov.cn/, 2003年10月

多出口校园网体系结构分析设计 篇7

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对网络有着广泛的需求,许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将其接入外网。早期校园网建设的主要目的相对简单,仅是为校园网内用户提供联机的网络环境和访问外网的共享通道[1]。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网在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所扮演角色逐渐发生变化,除了继续发挥原有作用外,更成为学校对外提供各种网络服务的基础平台,其复杂度日益提高,其重要性日渐增强。传统的单一外网接入模式的校园网已很难满足日趋复杂多样的应用需求。于是,多出口校园网体系结构开始成为被绝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主流方式。

2 问题分析

对多出口校园网体系结构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增强校园网出口的可靠性,提高校园网内部用户访问外网和外网用户访问校园网内资源的效率,同时降低校园网的运营费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对校园网进行深入的分析。

2.1 从应用的角度分析

校园网涉及到与外网互联的应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校园网对外提供网络服务的应用,这种应用通常不多但大都对网络有特殊要求,如需要静态的公网IP地址、特殊的路由策略和安全防护措施等;另一种是校园网内用户日常上网应用,数量多可要求简单,只要有足够的IP地址分配给校内用户即可。这些IP地址既可以是公网IP地址,也可以是校园网内部的私有IP地址。事实上,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校园网内用户上网应用的逐渐增多———从最初的教学科研,到网上办公,再到学生公寓、教工生活区上网,所需的IP地址数量越来越多。可是公网IP地址却面临枯竭,因此无法为学校提供足够多的公网IP地址,所以现在很多学校的校园网都采取了公网IP地址和内部私有IP地址混用的方式。

2.2 从流量的角度分析

按是否对外提供网络服务,校园网出口流量可以分为服务流量和用户流量[2]。

服务流量是指由外网用户主动发起,经公网接入校园网时所产生的流量。对于这类流量,主要考虑如何使其具有较小的时延。毫无疑问,外网用户经其所属ISP网络直接访问校园网肯定比跨网访问效率高。

用户流量是指由校内用户主动发起的连接,与外网通信所产生的流量。这部分流量规划有两个问题需要着重考虑:一是费用问题;二是访问速度问题。

费用问题主要存在于教科网。其他的ISP如电信、网通等的收费策略都是带宽包年(月)制,即租用线路的带宽大小一旦确定,费用也相应的确定下来。但教科网的收费策略却不同,它包括两部分——校园网与教科网免费IP地址列表内资源通信按带宽包年(月)计费;免费IP地址列表之外按流量计费。在包年(月)费用确定的前提下,为了减少总费用,就要尽量减少这部分费用。

至于网速,除了带宽大小这一决定性因素,设置合理的策略也很重要。其原因同上,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跨网访问所造成的时延。

3 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分析,在设计多出口校园网体系结构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校园网IP地址规划与NAT链路布局方式

这里主要讨论目前最普遍的校园网内各类IP地址混用的情况,既然一定要使用内部私有IP地址,不如在校园网内部完全使用私有IP地址,而不是一部分用教科网IP地址,一部分用私有IP地址,对于那些对IP地址有特殊需求的应用就通过MAP技术解决。

这样做的好处有:(1)减少对教科网IP地址的需求,以节省校园网的运营费用——教科网的IP都是要用钱租的;(2)由于私有IP地址数量充足,在对校园网进行子网规划时不必太节约,可以预留足够的地址,在今后对网络扩容时,工作就会大大简化;(3)校园网内部IP地址类型统一、网段划分结构清晰,便于理解和调整;(4)在与外网互连时,经过NAT处理,无形中增加了校园网的安全性。

当然,这就对校园网的NAT设备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随着这些年来网络硬件设备性价比的不断提高,NAT设备的性能已基本上再是什么问题。而且,如果经济实力允许,还可以使用多个NAT设备,如图1,2所示,对负载进行分担。

3.2 路由策略、服务器IP地址、DNS设置

这些设置共同作用,用来解决校园网的“出”、“入”问题。其中“出”比较简单,只需准确掌握与校园网相连的各ISP所包含的IP地址范围——在互联网上很容易获得,然后对校园网出口路由做相应设置即可。

但有几点需要注意:(1)教科网所提供的免费IP地址列表并不是其网络所包含的IP地址列表,其范围要大许多,应使用教科网本身的IP地址列表;(2)设置路由时要把校园网自身所包含的各ISP的IP地址段排除。否则,会引起路由回环错误;(3)各ISP所包含的IP地址段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时都有可能调整。因此,必须时常关注这种可能的改变,并及时对校园网出口路由设置做对应修改。

“入”主要针对校园网内的各服务器。首先,利用MAP技术为服务器建立其校园网内部IP地址到各与校园网相连的ISP所提供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然后通过智能DNS[3],如BIND9的View功能,根据域名请求客户端IP地址的不同,返回对应的IP地址解析——教科网用户通过DNS获得服务器的教科网IP地址,电信用户获得服务器的电信网IP地址。

4 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多出口校园网体系结构的建立,有利于增强校园网的可靠性、提高校园网的速度和降低校园网的运营费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在IP地址规划、NAT设置等各方面对多出口的校园网体系结构进行设置,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

参考文献

[1]何胜辉.校园网性能优化研究[J].软件导刊,2007,(10).

[2]蒋华,邱伟迪.校园网多出口服务体系设计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6,(6).

数据互认体系有利于化学品出口 篇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化学品数量日益增加,新的化学品也层出不穷。目前已存在的化学品长期或过量使用是否会产生人类尚不了解的后果?新出现的化学品是否对人体有害或危害环境?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对已知和新产生的化学品进行试验和测试。因为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同国家往往对同一种化学品进行重复试验。为了降低测试成本,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于1981年通过了其理事会决议“关于化学品评估中的数据互认(MAD,Mutual Acceptance of Safety Data)”。OECD理事会在该决议中指出:由该组织成员国按照当时已经发布的OECD化学品试验导则和决议附件2中的良好实验室规范(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原则来进行的化学品评估中产生的数据,在其他成员国的化学品评估和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相关的研究中应被接受和使用,而无需再进行试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由全球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共有31个成员国。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了确保在化学品评估上的数据互认,共通过了三项决议,分别是:

C (81)30Final——关于化学品评估中的数据互认决议的修订决议;

C (89)87Final——符合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的建议;

C(97)114Final——非成员国遵循关于化学品评估中的数据互认的理事会法案的决议。

2 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

从OECD关于化学品评估中的数据互认决议可以看出,要想使本国的试验数据被其他国家承认,必须按照OECD化学品试验导则和GLP原则来进行。那么什么是GLP原则呢?

OECD的GLP原则最早于1981年作为决议“关于化学品评估中的数据互认”的附录部分而被OECD采纳。之后经过15年的应用总结,GLP原则被不断修改并日趋成熟,最终于1997年11月26日作为OECD理事会决议附件2的正式修订版本被理事会批准通过。仅仅依靠一个原则性文件,GLP仍然很难适用于各种试验类型以及某一类型试验的方方面面。1992年至2004年,OECD又发布了多个一致性文件和建议性文件,对具体如何实施这一规范进行了解释和说明。这些一致性文件和建议性文件,与GLP原则最终共同组成了OECD的GLP体系文件。

整个GLP体系文件,都是用来规范进行有关化学品评估的非临床健康和环境安全研究的试验室的组织处理流程,包括计划、实施、监督、记录、存档和报告。GLP体系确保安全数据的质量,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OECD的各个成员国,只要遵循GLP原则,彼此的实验室研究就可以被相互承认,还可以避免为了遵循单一国家法律而不得不进行的重复试验。

3 非成员国加入MAD的步骤和现状

3.1 非成员国加入MAD的步骤

1997年,OECD通过了C (97) 114Final——非成员国遵循关于化学品评估中的数据互认的理事会法案的决议,提出了非OECD成员国加入MAD的基本要求和程序。该决议提出:

开放OECD关于化学品评估数据互认的理事会法案,给那些表示愿意并且证明其有参与能力的非成员国;

遵循理事会法案的非成员国,应有资格参加包含数据互认的OECD化学品计划,并且与成员国一样具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遵循理事会法案和参加包含数据互认的OECD化学品计划应按照决议附件所列步骤进行。

该决议的附件列出了非OECD成员国遵循关于化学品评估数据互认的理事会法案的步骤,包括:

OECD秘书处应确保向有兴趣参加MAD的非成员国提供遵循OECD关于化学品评估中的数据互认法案的权利和义务的全部信息。

当OECD理事会提出邀请后,有兴趣参加MAD的国家应在一个合适的层面上确定其同意临时遵循理事会法案,并接受出于评估和其他关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使用目的,按照OECD试验导则和GLP原则进行化学品试验所产生的数据。

遵循上述邀请、确认和临时遵循的步骤后,化学品控制特别计划的化学品组和管理委员会联合会议将组织并与非成员国磋商,就协助其执行理事会法案提供技术支持。

申请加入MAD的非成员国将被联合会议邀请以提名一个试验导则协调员,并参与关于发展和更新OECD试验导则的活动和会议以及关于GLP的技术会议。如果被OECD的GLP小组推荐,还可以作为观察员参加小组会议。此邀请最多持续3年,并将由联合会议延续。

如果非成员国完全执行理事会法令,并考虑到这方面联合会议的推荐,那么该成员国可以被理事会邀请以遵循理事会法令,并作为一个正式成员参加OECD关于数据互认的化学品计划;这将要求该非成员国为执行化学品计划的这一方面提供资源经费。

参与MAD可以被一方以一年以上的预先通知而终止。理事会可以设置关于邀请的任何更多条款和限制性规定。

3.2 非成员国加入MAD的现状

因为加入MAD可以减少昂贵的、重复的化学品评估试验,避免国家间非关税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自从1981年OECD理事会的“关于化学品评估中的数据互认”决议通过之后,许多国家纷纷按照OECD的GLP体系来制定本国的GLP法规,积极加入MAD。

继2003年南非第一个作为非成员国与OECD成员国实行数据互认以后,随后斯洛文尼亚于2004年5月加入了MAD体系,2005年以色列也成为MAD成员国。目前已提出申请并正在积极争取参加数据互认的国家有印度、中国、巴西和俄罗斯,其中印度和中国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成为OECD下属的GLP工作组的正式观察员。

2010年1月19日,OECD官方宣布新加坡已经达到了遵循OECD关于化学品评估中的数据互认体系的全部条件,正式成为第四个加入此非临床安全研究多边协议的国家。目前,除新加坡外,作为非OECD成员国而正式进入MAD体系的还有南非、斯洛文尼亚和以色列三国。这四个国家关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所产生的数据将被OECD成员国承认和接受。除了上述四国之外,目前作为非OECD成员国并且临时遵循MAD体系的国家为印度、巴西、阿根廷和马来西亚。其中马来西亚于2009年10月成为临时遵循MAD体系的国家。这四个国家目前将接受OECD成员国和其他遵循MAD体系国家的试验数据,并逐步确立本国的GLP符合性监督计划。当由三个OECD国家政府派出的专家组到该国进行GLP符合性监督计划现场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OECD理事会可邀请临时遵循国家成为完全遵循国家,并与OECD成员国具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4 我国加入数据互认的工作进展

2007年6月1日,欧盟REACH (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 s,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正式生效。这是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一部法规。按照REACH法规的要求,进入欧盟的化学品必须提交物理化学信息进行注册。我国出口欧盟的企业将面临高昂的信息提交和注册成本。欧盟要求企业提供的物质毒理学信息必须来自于符合GLP规范的实验室。若我国能加入MAD体系,则企业可以在我国GLP实验室进行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在欧盟范围内获得承认,这样将大大减少出口成本。

2008年1月1日,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正式在我国实施。按照GHS制度的要求,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提供产品的危险性信息,其中的产品安全数据单(SDS)上的毒理学信息必须来自于符合GLP规范的实验室。如果我国能够加入OECD的MAD体系,可以为国内的化学品生产企业提供便利,对促进我国化学品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OECD明确指出,申请加入MAD的非成员国应接受GLP符合性监督现场评估,所以我国要加入MAD,就必须建立自己的GLP实验室和GLP符合性监督体系。2007年,为了建立我国自己的化学品毒性检测GLP实验室系统,实现我国化学品毒性检测实验室的认可与国际接轨,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工程”。该项目中的“化学品毒性检测实验室安全评价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牵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完成。其中的子课题“我国化学品毒性检测实验室良好实验室规范(GLP)标准体系的建立”正在由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研究。2008年,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合作,将OECD的GLP体系中全部15个文件等同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形成了我国化学品毒性检测实验室良好实验室规范(GLP)标准体系。该系列标准已经于2009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系列标准的制定,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评价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6月,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良好实验室操作规范(GLP)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公布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及评价程序的有关文件的公告》,标志着我国良好实验室规范认可/监控体系的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2009年1月,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成为符合良好实验室规范(GLP)的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在化学品理化性质测试、毒性研究方面开展GLP测试研究,并出具GLP测试研究报告。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成为我国首家认监委承认的GLP实验室,对推动我国加入OECD的MAD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10月,由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织编写的《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国家标准理解与应用》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既可以作为GLP审核员的GLP国家标准培训教材,又可以为准备GLP评价工作的实验室提供参考。

5 结语

目前对外出口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发达国家为了其自身的利益不断制造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出口。欧盟REACH法规和联合国GHS要求供应商提供的化学品毒性数据必须来自于GLP认可实验室,大大增加了我国企业在欧盟乃至全球的贸易成本。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成为我国第一个符合GLP的实验室,标志着我国自己的GLP评价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同时,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逐步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GLP符合性监督计划,预计2010年将有更多的实验室通过GLP审核。相信通过各方面不断的努力,我国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遵循MAD的OECD非成员国,为促进我国化学品出口事业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车礼东,由瑞华,张少岩等.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国家标准理解与应用[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0) :1~2.

[2] 李琳,吕琳,陈金香,张群,庞建新.我国GLP规范与国际互认[J].中国药事,2008,22(7) :531~554.

体系出口是发展方向 篇9

2008年, 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导致全球进出口贸易增长减缓;国内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事件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直到2009年的今天, 全世界都还在救市, 在此背景下, 探究我国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的问题及, 尤为重要。

一、我国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的现状

在进口国于卸货后检验。这种方法通称为“到岸品质、到岸重量”, 即在买卖合同中规定, 商品的品质和重量应在目的港卸货后进行检验, 以目的港签发的检验证书作为决定商品品质和重量的最后依据。采用这种方法, 实际上是由卖方承担进了货物在运输途中的品质和数量上的变化损失, 由于货到目的地后才发现品质和数量上存在问题, 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或退货, 手续较为复杂, 一旦卖方拒赔, 买方虽可凭合同通过诉讼解决, 但既费时又费力。

在出口国检验, 在进口国复检。即以装运港的检验证书作为议付货款的依据, 货到目的地后, 允许买方对货物进行复检。采用这种方式, 货物在出口国装运前由装运港的商检机构进行检验, 但出具的商检证明不作为最后依据, 只作为卖方向银行议付货款时的单据之一。货到目的地卸货后, 买方有权复检, 买方可凭复检结果向卖方索赔。

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 是对贸易商品进行检验和监督的政府管理、执法行为。1989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确立了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律制度。200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5条规定:“列入《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的进出口商品须经过行政机构或者国家检验部门、商检机构的检验部门检验。”该条款同时规定, 凡是列入《检验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的进出口商品, 除非经过国家商检部门审查批准免于检验的, 进口商品未检验合格的, 不准进口。

二、建立官方合格评定体系的构想

1、把好出口质量关, 维护出口商品和出口企业的良好信誉。

商检机构对那些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出口商品不发证、不放行, 不让它们混出国门, 这从表面上看, 是对出口企业设置了障碍。但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 实际上是对买家的负责, 是维护中国产品、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良好信誉的行为。

2、把好进口质量关, 维护进口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进口产品中, 也有很多装头盖面、以旧换新、以假充真、以劣充优的假冒伪劣商品。商检部门严格检验进口产品, 将那些不合格的产品据于门外, 一方面有利于挽回和减少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 对于保护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免受损害, 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办好公证鉴定业务, 为国际贸易提供服务和便利。

有些进出口产品, 或者有些产品的检验项目, 虽不是国家规定非检验不可的商品或项目, 但买卖双方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或目的, 特别要求对其进行检验和出证。商检机构应邀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对于国际贸易的便利作用也是很大的。

4、加强对进出口商品的品质和检验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1) 对生产企业实行质量许可制度。

(2) 对指定和认可的检验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抽查。

5、严格办理进出口鉴定。

办理委托检验, 出具“原产地证明书”等。“委托检验”是指某些进出口商品并不是国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必须经过检验并且合格以后才予以放行的“法定检验商品”, 或者虽属“法定检验商品”, 但其检验的项目并不是法定检验的范围, 而买卖的一方因为某些特殊目的或原因, 特别要求对于某些商品或某些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并出具相关证明的行为。

上一篇:合规化管理下一篇:防尘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