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类创作

2024-12-15

油画类创作(精选9篇)

油画类创作 篇1

一、油画创作来源于生活, 却高于生活

其属于人们生活中一种非常高级的境界,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境界, 则和人生的世俗化有一定的差异。它指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这里面涵盖了许多种油画形式、油画技巧。对油画艺术进行分析, 发现油画技巧和艺术感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艺术感需要通过技巧才能表达出来, 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强的联系, 而且缺一不可。艺术感是创作者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 创作者在生活中对事物进行感知、挖掘、加工, 然后产生体会和感觉。而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力, 它属于油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由之前的创作者通过探索而得出这样的体会。其关系到艺术品的传承和发展。

艺术家通过对生活进行感知, 用思想和精神来进行传达。不管是油画, 还是其他的绘画方式, 其最高境界都是“造境”。手段各有不同, 有的是意象的, 有的是具体的, 有的则是抽象的, 这些都是人们的感知不同所形成的。实际上, 不管是抽象还是意象, 在油画技巧和认识问题的方面都有不同的表达。不管是好, 还是坏, 都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它属于人的一种感觉, 和感受的内涵有一定的关系。人的感受力包含了两个方面, 一个是直接的, 一个是间接的。它指的是人在生活中见过的, 遇到的一切事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 因此感受也可能深, 也可能浅。孔子曾经说过:“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这也是强调的境界。因为人的感受都有差异, 大部分来自于文学和艺术作品。从古到今, 文化和艺术都是不分家的。不管是美术艺术作品, 还是文学作品, 都能带给人美感。换句话来说, 油画作品也有具有一定的故事感, 更需要创作的冲动。因此, 这两者是相互联系, 相互转化的。

一名创作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 还要对生活进行认真的观察, 具备体验生活的能力。同时, 绘画者要饱读诗书, 熟读大量的文学作品, 这样才能打开自身的视野, 使自己保持一个好的境界, 从而更好的从油画作品中表达自己的心境。不仅如此, 从审美方面来说, 其也具备文化传承的问题。之前的创作者为现在的人们提供很多的艺术作品, 而且我国的历史悠久, 文化多样化。所以在审美方面也有所不同。在创作的时候, 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传承, 这样才能画出更好的作品。

二、内容和形式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内容可以对形式起到决定作用, 形式也可能影响内容, 因此二者密不可分, 相互联系。内容指的是人们生活的积淀, 其非常丰富, 所能够表达的题材也可大、可小。既可以是历史的, 也可以是现代的。但不管是什么内容的题材, 都必须来源于人心里的感受。一幅好的油画作品, 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体。作为艺术创作者, 要想画出一幅好的油画, 必须要使形式和内容相互契合。如果创作者只具备好的感觉和内容, 但是没有表达手段, 那么就不能表现出油画的情感和力量。这是由于在油画创作过程中, 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其可以承载人们的内心感受。但却不能仅仅只有技巧, 其应该存在于内容和形式之间, 成为表达内容、形式的一种载体。现在, 科学技术大力发展, 网络也在不断的普及, 因此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人们对于内容和形式在只停留在写实观念方面, 只注重客观物体。在选择绘画题材这方面, 大部分源于原生态的世界, 只追求画面的真实感。过了二三十年后, 我国的文化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艺术水平也在随之而进步。大量国外的艺术形式涌入我国, 所以艺术表达形式也得到了拓展。所以, 在油画创作方面, 拓宽了创作者的思维, 改变了以前的局面, 不再只追求画面逼真。在形式内容这方面, 既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 又有西方美术的精华, 这些都使得我国油画水平得到了大力的提高, 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三、继承和创新

传统的绘画形式注重表达自我, 同时很多画作表现出了自然与人的契合, 意境非常美。这些画作当中, 技法都是为精神境界服务的, 同时, 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髓。不管是传统画作, 还是油画, 都离不开对精神的传承。艺术的发展所需要传达的是内容和精神的统一。除了要继承传统文化, 也要超越传统文化。在创作的时候, 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使其与内在精神相一致。到了今天, 我们在油画创作的时候倡导的创新不仅仅是对技能的改善, 画面形式上的改善, 更是对精神的一种超越。创新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表面, 更要通过一定的技巧和形式来表达一种境界。艺术属于精神产品, 很多人会从视角和形式方面进行分析, 没有注重作品本身的内涵, 或者说很多人只注重作品的形式。可以这样说, 艺术品有没有代表性, 一定要看其是否具备感受性。一幅油画作品之所以具备一定的传递能力, 这是因为其中具备内涵, 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仅仅凭技巧来表达, 很难提高画作的质量。

四、油画语言和视角效果

油画的材料和其他画作的材料有所不同, 所以其非常独特, 同时这也对于油画创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材料可以决定画面质量, 也可以决定视角效果。一幅好的油画作品能够体现出综合能力, 包含了上面提到的这几点, 都对油画画面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什么样的表现方式, 都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艺术的创作方式有很多种, 表达风格的方式也完全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实, 创作的重点也在于真实。油画语言也是对生活的再次发现, 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产生油画语言的同时也会影响视角效果,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管是过去, 还是现在, 所有的创作者在绘画语言方面的突出, 在视角效果方面的突出, 都在油画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 这就使得创作者们在创作油画的时候, 不停的前进, 不停的开拓, 从而衍生出新的油画语言形式, 同时这也是所有的绘画者希望看到的。

五、总结与体会

在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 一定要使作品的时代感更强, 更具有传递价值, 这才是油画创作的初衷。而且必须通过油画艺术这一特别的艺术表现形式, 来表达对美的向往, 对生活的热爱。

摘要:绘画者在创作油画的过程中, 离不开对现实世界的感觉以及对文化的传承, 因为这对油画的创作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本文中, 笔者针对美术油画类创作的思考与探讨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美术,油画,思考,分析,文化

参考文献

[1]陶征魏.论油画创作中的偶然性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 2016 (1) :173-173.

[2]刘珮炜.论当代都市油画创作的人性表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 8 (1) :166-168.

[3]陈月君.论油画创作中的一些体会与认识[J].财经界, 2016, (1) :108-111.

[4]张建军.论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出路[J].美术界, 2016 (1) :91-91.

[5]文立磊.中国传统色彩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J].芒种:下半月, 2015 (11) :117-118.

油画类创作 篇2

我常常想,对于我自己专业方面创作一个大胆的尝试充满兴趣,不时的思考着一些问题,在精心准备之余,却发现还被自己否定,然后在不断的调整,不断的修改,再去探索,这样反复进行着,在我的记忆里面,我常常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激情来画完我的构思,其实在我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情况是边画边想,根据一个形体,或者一块颜色,启发我创造另外一块色彩或者一个更有意思的形体,不断的充实画面和丰富画面。这种尝试在创作中我不是经常用,当然一般情况是先想好了基本的方案,然后形体搭配基本上符合我的构思,就开始动笔了。一幅作品其实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过程是强调感受,没有感受,画面打动不了观者,笔者认为作为创作,首先要打动自己。

在创作中,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起,我就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从时尚中国服装元素吸收营养。大量地连续地作画,对我的实践很有好处。不断地画,不断地思考,随时调整自己的想法,不断借鉴冷冰川、夏俊娜画家的画法和色调随时补充一些新的设想,随时试验。我喜欢冷冰川所创造的墨刻作品,采用在墨色卡纸上以刀代笔,墨底白线,营造出一个个黑白分明的审美世界。他的布上作品,则采用多种非绘画现成品与油画颜料拌和,在布上堆砌塑造产生类似浅浮雕的空间效应。这两类作品尽管样式和风格各异,但都被赋予一种古典高雅的静穆之美,显示出一种极致化的唯美的诗意。也喜欢夏俊娜的唯美画面。不重视光影,明暗而多一些油画包括色彩、线条、肌理、笔触以点线面的形式构成动人唯美的画面。

最初,很认真地推敲素描的小草图,把画面的构图安排,然后黑白、色彩构成都考虑成熟,最后都做到心中有数后,动油画刷子就大胆了,也主动了。这次的毕业创作油画《秋思》,就是这种尝试性的作品。这幅作品整个画面围绕少女的内心发展动态构成画面运用最简单的圆点和线条以橘黄为主色调,用暖色调画出周围的花草树木衬托阳台里静静的沉思的少女的内心。情景交融,融情与景的效果表达少女在秋天里沉思时的轻松舒展,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

油画类创作 篇3

根据我这次的创作感想, 追随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意点,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必须找到一个参照点, 在油画的绘制和写生中来体现对生活的感受。也通过在油画创作上进行一次学习上自我总结和体现, 从不成熟的阶段向成熟的阶段的一种学习呈现。通过风景与人物的结合, 促使造型能力的巩固和生动性, 使人感受生活无穷无尽的丰富性。我所描绘的油画人物风景主要是强调对色彩环境的运用和色彩外光, 色彩空间的理解。并通过学习对创作思维方法的认识和对创作思维图像构成特点的有效加强。通过风景人物的相结合, 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意点, 通过风景人物的相结合, 运用绘画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中流露出的自然美。

我的创作构图也是准备了很久的, 从一开始的下乡素材体验收集, 到后来的创作定稿, 准备绘画的这一整个过程, 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我的创作画面主要是想表达朴实的民俗民风, 那种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无形流露出的一种最简单最快乐的感觉。根据写生拍摄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我共创作了两幅油画作品, 两幅画虽然画幅都不是很大, 但却凝聚了我很多的心血和思想:第一幅画的大小是1.7*1.5米, 描绘的是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坐着一位朴实而又快乐的庄稼老汉, 身着简单的劳作衣服, 在暖洋洋的日光下晒着太阳休息的场景。身子旁边便放着劳作的竹筐和竹棍, 与人物之间形成明显的冷暖对比。再用绿色的大自然作为背景, 更显得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另外一幅画的大小是1.7*1.15米, 运用写实手法和自我创新的绘画思维、理念, 掌握干、湿画法相结合。描绘几位身着民族服装而又风趣的老太太, 聚在茶馆门口聊天的情景。用鲜艳而又对比明显的木房子、木凳子、土地砖和苍老的大树作为背景, 更可体现少数民族的一种风土人情, 但却与现代的社会相结合, 而不脱离发展快速的都市生活, 别具特色。这两幅画都是我们下乡拍摄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感受, 他们虽然画幅不大, 但却凝聚了我对他们的许多丰富感情。

另外, 在这两幅画里我还强调了对色彩的表现手法和亮度冷暖对比。因为色彩是油画表现力的基本要素, 是油画迈不开得槛, 它的表现力是油画艺术的特征。培养自己对色彩的审美感受, 掌握色彩表现的语言规律是油画学习的核心。所以我很注意这一点, 也是我重点要学习的。例如我第二幅画的背景色与人物之间冷暖的对比, 红房子与地面明度、冷暖的对比, 人物之间色彩的对比。

所以说艺术与生活是一致的, 同样油画与生活也是一致的。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艺术依赖着我们一条极其细腻的心灵来贯穿, 所以我们要用心的去体会。在我看来有形物体主要是由一块块色彩元素构成的, 也有赖于色彩周围的事物。因此一幅油画作品是沉浸在颜色颤动, 重叠交错的气氛当中, 在我的油画作品当中, 我始终追求着这种气氛感觉, 并成为我追求油画表现生活的重要载体和无限渴望。

我们需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不断地与大自然交流, 从中获得充满活力的感受。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 曾经有位学者说过, 面对丰富多变的自然物象, 我们将自然生活的美转化为艺术美不是靠文字或语言来完成的。观者之所以能从画中那些平凡的题材中看到自己从未发现的美, 那是缘于画家眼睛超常的敏锐。一片景物, 其所以美, 是因为含有一种微妙难说的意义。

通常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构成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是经过体验、加工创造的人类生活。油画创作课和下乡的课程在油画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和针对性贯穿了我们对油画的学习, 特别是在训练我们造型能力与掌握绘画语言这两个因素里发挥其重要的意义, 在油画创作及下乡写生训练的教学独创性, 并且能有效通过造型和视觉语言的表现力度来表达出对人、自然、社会及个人的内心体验, 得到一次有意义的文化洗礼。一切艺术均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反映, 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在这次的两幅油画创作中, 还有很多的不足和要修改的地方, 也有很多很多要再次学习的地方, 这些都需要今后我的知识积累和再度完善。学习用最基本、最简单准确的绘画手段表达出我内心最强烈的理念和情感, 言简意赅, 提高自身的造型综合能力和创作基本规律, 找到自我表现的个体性、独创性和丰富性。更加要注重画面造型和油画技法的相对视觉美感统一。在我今后的绘画道路上, 我也都会保持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

绘画作为一种造型艺术, 注重的就是画面的气质和神韵。油画创作和写生在油画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和针对性贯穿了我们的学习过程, 特别在训练造型能力与掌握绘画语言两个因素里发挥其重要的意义, 在油画创作及下乡写生训练的教学独创性, 并且能有效通过造型和视觉语言的表现力度来表达出对人、自然、社会及个人的内心体验, 得到一次有意义的文化洗礼。我们应该看到, 无论是设计艺术大师还是绘画艺术大师.在通往成功的艺术道路上, 都是遵循着自然规律, 脚踏实地的以平静的心态, 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在创新研究艺术实践中探寻, 是我们走向成功之路十分重要的基础。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 通过对油画的学习和写生来体现生活中的感受、进行一次自我总结和体现, 从不成熟的阶段向成熟的阶段的一种学习呈现。通过风景与人物的结合, 促使造型能力的巩固和生动性, 使人感受生活无穷无尽的丰富性。我所描绘的油画人物风景主要是强调对色彩环境的运用和色彩外光, 色彩空间的理解。并通过对创作思维方法的认识和对创作思维图像构成特点的有效加强。通过风景人物的相结合, 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意点, 通过风景人物的相结合, 运用绘画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中流露的自然美。

关键词:油画写生,创作构图,生活题材,色彩运用

参考文献

[1]《关于罗丹日记选抄》.雄狮图书公司出版.熊秉明著P50.

油画创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回忆自己从前画油画创作都是先拍好多照片,然后选一些有特点的来画,搞点形式感,色彩对比要强烈,这样才能吸引眼球.但有时也感到怀疑,自己这样的表现方法有生命力吗?渐渐对自己的创作方法有了怀疑.后来接触到具像表现绘画基本方法,当时对其了解也不深入.开始学习塞尚的作品,逐渐开始了解莫兰笛,阿西加,贾克梅蒂,弗洛伊德,森,山方这些大师的作品.不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些画家笔下的世界是那么的感性和丰满,富有生气!我渐渐理解观看才是绘画表现的源泉.有不同的观看就会呈现不一样的画面.看引导绘画.那我又反问自己,到底应该学会怎样的观看方式呢?后来接触了司徒立的具像表现绘画方法论文,强调在观看之前要悬置那些先入为主的观验和各种各样的知识的影响.让物呈现原始的混沌状态.所谓澄怀味象,尝试遗物以观物,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不能瘦其真.观看是不断的质疑,画家以笔提问 “我看见的是这样的吗?”画家的看如探般的逼近事物本身,遭遇那种可能的存在的到来,这种看是物我交融的看,是活生生的当下的呈现。能够进入我们的视野是些很难下定义的块面,色彩,线条。当它呈现的同时很快又反身隐匿了,于是问题又出现了,我们如何才能抓住这种不断呈现不断逃离的感觉呢,在静止的画面上实现这种感觉似乎是不可实现的。然而只有那种经过专业训练的眼睛对这种感觉有一种综合的能力。

他能够使各种视觉信息汇聚,聚集。使之呈现一个严密的逻辑和秩序。也许可以称为一个内在的系统。在不断的观看与抹去重画的过程中,各种散乱的感觉幻化为画面上的一些痕迹存留在画面上,然后汇聚到一起,呈现一个深度的空间。这样的画面呈现一种视觉的感性的丰满。画家不断的以笔提问,不断的抹去重来,写生的过程就是视觉不断体验的过程,同时不断地在画布上涂抹,使画面与你的视觉体验达到同一,要关注画面的色彩和结构的秩序,使画面呈现具有在场的气息,这种气息来源你对微妙色彩关系和结构的把握,来源与你绘画时真实的视觉体验.我想做的就把目光回归关注身边的景物,是把这种转瞬即逝的的体验抓住.使画面呈现视觉的丰满.也许最终没有抓住那种不断逃离不断流变的感觉,也许这张画永远不可能完成,但画家在绘画时所获得的丰富视觉体验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画家画完一幅画后往往会对自己说“也许我只是看见了可见世界的一点点东西而以,”所以画家要不断的挥笔作画,不断的去寻找.

油画创作教学探析 篇5

首先, 内容、形式与美感的统一创作原则应始终贯穿于我们今天的油画创作教学中, 并作为教师评价学生油画创作作品质量的重要标准。

自15世纪油画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以来, 历经无数画家的不断实践与探索, 积淀形成自己独特而丰富的绘画语言和绘画形式。这种绘画语言形式有别于其它画种的特性不仅在于它的材料技法上, 更在于它能完美再现和充分表达视觉感受的真实性。这涉及到科学地运用透视方法, 使二维的画面产生立体深远的空间视觉感受, 以深厚的素描造型训练为基础, 探究物象的明暗和内在的解剖结构关系, 并运用丰富微妙的色彩来造型、来构成画面, 以及其特有的画面肌理、画面经营等语言形式, 成功营造出一种扣人心弦的视觉真实感。这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形式是进行油画创作必备的基本功和条件, 是学生迈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必须不间断地对它进行系统而艰苦的学习和探究, 只有熟练地掌握它, 才能自如地运用它为自己的创作内容服务。

创作内容也就是创作主题, 即创作题材。它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在油画创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生活, 了解生活, 并在生活中吸取和收集创作素材。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去感受美, 发现美和品味美, 也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一种细致、敏锐的审美观察, 一种艺术家经过训练而培养起来的特有的审美感受, 一种和“自我”联系在一起设身处地的感受, 并把“自我”与客观对象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这需要有意识地长时期注意观察、发现不同客观对象之间的差异, 发现它们各自独具的特点, 并对这种独具的特点表现出深厚的兴趣, 靠着这种能力深入事物的本质, 把握住客观事物突出的特征, 从而发掘和收集到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

油画创作就是在这样的审美感受的作用下, 萌发的创作冲动, 并会积极的促使我们展开形象思维, 从而深化我们的题材主题思想, 拓展题材内容含量将审美感受上升为审美理想。我们再采用油画工具材料, 运用掌握的油画语言, 油画形式来表达我们的审美理想, 在表达过程中加以对我们审美理想的检验, 并给以修正, 深化和完善。这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体验物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 是一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 感爱美、品味美, 运用油画语言形式来抒发美, 表达现实生活中美的本质的过程, 一种内容、形式与美感完美统一的创作过程。

内容, 形式与美感的统一创作原则不仅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油画创作过程, 而且也始终贯穿于整个西方油画演进过程中。它是西方传统油画发展形成的一种优秀的创作法则, 能经历“时间和地域差异”的检验, 是属于全世界共同享有的优秀文化遗产, 是超越时空概念的。

同时, 内容、形式与美感的统一创作原则也是指导教师作为评价学生创作作品质量的重要标准。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一般人们表现为很强的主观性, 人们往往是从个人某一喜好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作为油画创作教学的指导教师要从现实主义的观点出发, 以内容、形式和美感的统一创作原则作为标准, 客观地去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并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一原则来欣赏、评价过去和今天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作品, 辨别绘画作品的是非优劣, 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审美眼光, 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创作。只有运用内容、形式与美感的统一创作原则作为艺术品评价的标准, 才能使艺术作品有了可比性。才能使不同观念、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在内容上有了深浅, 形式上有了新旧, 艺术家品味上也就能体现出高低, 手法技巧上就有了优劣。否则, 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片面主观的去品评艺术作品, 或是人云亦云了。

其次,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是油画创作教学衡量教师指导成败的标尺。

积极向上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油画创作必须具备的核心思想, 也是比较难以把握和不易驾驭的一种高级别的精神思维活动。

谈到创新我们会与破旧立新、标新立异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但在油画创作教学中, 如果只是简单的把创新按上述的词汇本意来理解、来解读, 并付诸实践其结果导致的就是个性的泛滥、独创得没有了任何章法和原则, 一旦想尽一切办法玩“笔触”、玩“肌理”, 而忽略基本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方式, 这样的创作结果, 艺术要么成了一种单纯的笔墨游戏与自娱自乐, 要么就成为了在90年代以后以发烧似的热度迅速传播的流行性病毒:后现代主义。

在油画创作教学中我们主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是在学习研究传统油画创作规律、创作方式的基础上, 滋生出自己对传统的批判性的创新精神, 并在历史唯物主义“扬弃”观的指导下, 实事求是地承传西方传统的油画的精华, 以当代的审美观念和本民族的理念去拓宽对西方传统油画的研究, 对西方传统油画精华进一步的审视和发掘, 拓展出具有自己本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的中国油画。

相反的, 如果我们在创作中过分强调传统, 一味地重复模仿他人的印迹, 甚至是完全借鉴前人, 直接挪用前人的艺术成果, 取代自己对生活与自然的感受, 完全进入前人的思维状态中无法自拔, 对传统过于依赖到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种缺乏创新精神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是艺术创作的大忌。因此, 在创作中把握和驾驭好创新这把标尺是创作成败的关键。

在创作教学中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传统, “传统”意味着能沿续和发展的民族文化, 毕竟它是数千年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沉淀, 它有着“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望今制奇”“借故开今”“继承和发展的含义, 是推陈出新”进行再创造的“基业”。而承载了西方油画几百年视觉艺术表达语汇内涵和审美意识的传统油画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方式, 是我们学习研究的保贵资源, 是我们进行油画创作的基石。在油画创作中, 我们强调注重现实生活的启迪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 并将生活美与自然美演进为艺术美。创作时对所触及的自然物象在心目中或脑海里, 必须有一个加以分析、整理、提炼、选择、美化组合的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创作者要打开想象的翅膀, 把对客观物象的观察、体验, 通过主观的美化处理进而升华为美的艺术构思,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形象思维。如果学生们对此领悟不深理解不透, 在创作中不经历或少考虑这个过程, 就会导致创作作品常常仅是对生活的自然模拟和翻版, 出现作品雷同、个性缺失的情况, 也即表现为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事实上, 在创作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们运用反向思维、逆向构思的方法来概括、提炼和重组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 我们可以在画面意境上运用象征与比拟手法, 或是绘画形式上进行节奏与组合的变化, 以及线条粗细、色彩的清新、浓烈方面来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变化等等, 使创作作品更具艺术化、个性化, 也更具新意, 一切独特的创作, 其奥妙不过如此。

总之, 在油画创作教学中教师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作观念, 审美价值取向, 以及创作教学的质量。因此, 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来看待艺术新思潮和外来信息对我们的油画创作教学的冲击, 必须采取慎重的态度来对待和解答这一新时代带给我们的新课题。在创作教学中指导教师不仅要坚持内容、形式与美感的统一创作原则, 还要把握好传统与创新的尺度, 只有这样我们的创作教学才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宗贤.创作[M].四川美术出版社.1996.

人物油画创作实践探索 篇6

首先,挑选一块较好的油画布,布纹较密,相对的也更厚实,涂层均匀。油画框需要1.7*1米的,可以自己动手做。制框步骤如下:第一步,找木材。从地图上找附近的家具厂,那里的木条较多,一般较便宜。第二步,挑选木条。要想内框方正、结实,木料一定要直,锯开的时候横断面要平整,尺寸要测量精细。否则钉好的框不是弯曲变形,就是不平整。不仅会影响作画,也会影响到最后的装裱。在这里我需要1.7米木条两根,1米木条两根,用来做边框。再拿一根稍小于一米的木条,几根短木条,需要钉在中间做支撑。第三步,钉框。两人合作,用钉枪钉框。需要注意的是,画框的两个平面至少要有一个平面是很平整,没有突起物的,否则绷上画布,作画时也会不平整。

二、创作过程概述

材料工具都准备好后,准备开始构图。构图是对画面内容和效果的整体考虑和安排。构图时考虑以下几点:第一,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采用渐变式构图,将主体物安排在画面的靠左位置,人物动态与竹竿构成一个三角形,景物在画面上半部分,船和鱼在画面底端,促使画面有纵深感、空间感。第二,将画面中处于背景部分的物体处理的虚幻和概括,辅助塑造空间感。想好了以后,用木炭条起稿,把大致的空间关系画出来。刷一层油以后,又用稀释的单色颜料固定底稿。在这个阶段,我发现用布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用单色打形,用布可以把亮面和高光揉擦出来,这个方法不仅出效果快,而且使画面过渡自然柔和。

下一步是画出大的颜色关系以及塑造形体。人的面部表情、皮肤都是很重要的部分。而我在创作过程中,对于人物的脸部色彩没有把握好,导致调出的颜色不协调,皮肤也不细腻,整个人物看起来是僵硬呆板的。经过认真观察,我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拘泥于脸部造型,而忽略了对人物整体的把握,没有做到形神兼具。我在查阅了相关书籍并做了一些尝试之后,总结出两种画皮肤的方法:一种是采用透明色层和不透明色层叠加的方法,在底层画完后薄涂透明色,这样不会显得太苍白,可以加强质感。另一种是色彩半干的湿画法,一层一层的画,要在有点干却没有干透的时候画下一层,让颜料比较柔和的融合,皮肤会比较细腻。最好用小的尖峰笔来画,更易刻画细节。

同时,我选择先着重刻画衣着。从衣着的刻画上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质朴,因此选择了较灰的颜色。然后认真的观察衣纹的走向,通过衣服的曲折变化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动态。

在刻画背景的时候,我尝试用刮刀作画,这种断断续续、粗细不均的画面效果表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在空间的把握上也做出了调整,这幅画面的主体是人,所以我尽量把景物画的虚、淡,色彩相对暗一点,从视觉上把它们推到远处。

木船、鱼和渔网也是这幅画的难点。因此我特意去乡下进行考察,观察它的结构,材质。我发现里面居然还长有青苔。回到创作中,船只重点表现它的斑驳的质感和潮湿的感觉,我最后在上面加了一层绿色,表现青苔,并且和背景的大面积绿色相呼应。渔网是最难画的物体之一,画之前一定要了解物体的结构、材质。在没有了解之前,我以为网材质较硬,网眼是矩形的。经过观察之后才知道,我画成了海里捕鱼用的大型网。一般的划小船捕鱼的渔夫,用的是比较小且材质柔软的渔网,网眼一般呈菱形。还要注意网堆积在一起的结构,折叠的部分是看不到单独的网眼的。鱼的部分我只是用大的块面关系表现,并没有画具体的细节。水波的部分不仅要表现出倒影,还要根据划船的方向画出波纹。

三、创作后的反思

在创作完成之后,我总结了创作中的不足之处。

第一、不会把握整体。太过于注重局部,而忽略对整体的把握。第二、过度依赖照片。因为有照片作为创作的依据,在作画时不经意的就变成了画照片。鲁迅先生曾说,依傍和模仿,绝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学校油画创作不同于名家创作,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但是一味的照抄照片,失去了自己对画面独特的理解与表达。长此以往,会抑制绘画思想的进步,失去创新意识。一幅画不是用来还原感动了自然原型的照片,而是在我们自己感受点上的形式加强。注意对照片的取舍,取其主体,舍掉无关的部分;采用强化与减弱的手法,从构图、色彩及主题等方面进行再创造。这样才能提高独立创造能力,对细节的捕捉能力,发散思维,将生活素材加以提炼、重新组织,让画具有情感和思想。第三、主次不分。对于画面的背景、人物、各种细节都有所描述,主体不明确。第四、缺乏情感。要想创造出有丰富情感的作品,就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多去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与绘画作品,从根本上提升个人素养。

四、结语

艺术的道路是无止境的。我们在培养对艺术的兴趣的同时,可以主动地去思考一些问题,主动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画笔在画布上表现出来。任何优秀的作品并非一朝一夕的历练,我们只看到那些灵动的线条、栩栩如生的色彩,却看不到画家投入了多少心血。所以说,任何成功并非偶然。

对于艺术的学习,不仅需要不断练习,更重要的是注重理论的指导与提高眼界。创作技法上,要大胆创新,不要以为模仿前人与沿袭传统技法。绘画工具不要拘泥于单一的表现工具,同样是围绕所表达的视觉感受进行选择。创作需要不断地调整与思考,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我们会学到许多,包括形体塑造、色彩搭配、质感透视、韵律、节奏等,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作品中不断融入的情感。

摘要:人是艺术表现的主体,从古至今,人物一直是画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人物画也是绘画门类中最难解决的难题。人物画需要了解人体解剖学、人体比例结构、运动透视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充分把握人物写生中微妙的色彩变化。如何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将这些知识加以运用是关键。本文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针对人物题材油画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一些认识和建议,对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与反思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给予初学油画的同学一些帮助,也使自己在今后的油画学习中不断进步,得到升华。

关键词:艺术,油画创作,整体,情感,反思

参考文献

[1]《创作与思考:李木知道的和想到的》,李木,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2]《油画艺术导论》,郑岱,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3]《西方美术大师绘画技法》,英国昆腾出版公司,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

[4]《移花接木油画实验教学》,张淳,李晓晖,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油画创作重在合理构图 篇7

构图是指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 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 构成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在油画创作中, 作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富于韵律感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同样离不开构图的合理运用。下面, 笔者结合自身感受谈一谈构图在油画创作中的意义与基本运用策略。

一、构图在油画创作中的意义

俄罗斯A·A梅尔托科夫指出:“构图是绘画的灵魂。”作为绘画语言要素之一的构图, 被画家们普遍称之为“运营地位”, 主要是指线、形、色等在画面中的科学安排。构图如同油画的骨架, 在油画创作中, 作者要想在有限的画面中极力表现创作对象的特点, 把握好“运营地位”极为重要。创作出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并非易事, 其中, 构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使构图更好地反映自身的创作意图, 作者需要反复尝试和验证。

二、构图在油画创作中的基本运用策略

1. 构图应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为核心。

油画艺术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西方绘画基本的构图法则包括:画面要完整;绘画形式、风格、技法应统一;不同的图像元素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主次关系应明确等。由于作者创作风格与表现主题等因素的差异, 因此每一幅油画作品的构图方式各具特色, 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常见的构图方式有平行垂直、平行斜线、对角线、辐射线、S形、V形、三角形、螺旋线和圆形等。事实上, 在油画创作中, 作者很少单纯运用某一种构图方式, 通常是以某一种构图方式为主, 综合运用其他方式, 这就形成了一件作品构图的基本形式感。油画创作中的构图, 是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为核心, 并根据作品内容所反映出的主要倾向进行布局。如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就采用了立三角形构图方式, 将蒙娜丽莎美丽的外表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塑造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的形象, 表达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加之作者把黄金律运用到作品构图之中, 使蒙娜丽莎的嘴角处于黄金分割点上, 所以她那神秘的微笑成为了一种永恒之美。

2. 合理运用对比手段。

在油画创作中, 作者应遵循均衡、对称和对比等构图法则。其间, 特别要注重对比手段的合理运用。运用对比手段的主要目的在于:突出作品的视觉效果, 激发观众的鉴赏兴趣, 明确作品的主题思想。构图过程中常用到的对比手段有大小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和冷暖对比等。如, 鲁本斯创作的油画作品《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 它是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画描绘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场景:宙斯与丽达所生的两个孪生儿子 (卡斯托和普鲁克斯) 要将迈锡尼王 (留西帕斯) 的两个孪生女儿劫走。画面构图充满动感, 作品中的人物与两匹高头大马扭结在一起, 突出了“劫夺”与“挣扎”动作的对比;大量暖色与少量冷色的运用, 则使作品产生了鲜明的冷暖对比;整幅作品中较为集中的亮色与稍显分散的重色又形成了一种明度上的对比。这些对比手法的充分运用使得整个画面色彩丰富、富有层次, 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油画创作中, 除了要用到动静对比、冷暖对比和疏密对比等手段, 作者还应运用虚实对比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性和空间感。一般来说, 描绘远景时要虚, 描绘近景时则要实。

3. 不断创新构图方式。

油画类创作 篇8

1、创作题材方面的特征

法国史学家丹纳说过:“伟大的作品产生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1]当今重视地域性文化在创作中的价值并不意味着“落后”和不“现代”。作为东北艺术家,由于地域因素远离艺术潮流的中心地带,他们则注重民间本土化题材的创作,以鲁美的领军人物韦尔申、宫立龙等一批艺术家孜孜不倦地埋头于民间乡土题材的艺术创作,众所周知,坐落在东北地带的松辽文化在中国区域文化中虽没有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有名气,但它的独到之处是无可非议的。《中国区域文化》中这样写道:“越过山海关,你就跨出了‘闯关东’的第一步。继续前行,倘若是夏天,身边是青山绿水,生机盎然,一派南国‘春景’;若是秋天,成堆的玉米杆,铺满屋门前的大白菜,四处可见;要是换上冬天,浩白如银的冰天雪地,粗犷的酒令声,刺骨的寒风,此时才会让你真正领略到另一番天地景观。这就是祖国的东北大地。”[2]这些极富视觉感受的东北自然景观既是非常入画的题材,又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熟悉的景象。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把富有东北味道的松辽文化作为画面题材对于当地油画家来说恰恰可以丰富自己的油画语言,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出东北的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譬如:勤劳、朴实、粗犷的东北农民形象,辽阔的北国风光,特色的建筑以及深厚、浓郁、独特的二人转风貌。

2、色彩、造型方面的特征

艺术的发展当然以孕育和滋养它的土壤以及传统文化为背景。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文化的原因,鲁美油画形成了一种注重传统艺术的独特绘画样式,其显著特点是色彩艳丽饱满,充满了视觉张力,富有地域魅力。鲁美油画家往往喜欢用浓烈的色彩和颇为趣味的造型样式来营造画面的构成关系,在色彩与造型上尽量的单纯化,增强视觉感受,从而揭示东北纯朴的乡土气息。诚然,东北地域性文化为鲁美油画创作增添了色彩造型趣味。

3、创作风格与画面情感传达方面的特征

深厚的东北历史文化遗存,老工业基地的积淀,红红火火的大秧歌,热情质朴的人民,为形成宽厚、质朴、大气的东北绘画风格准备了条件。鲁美由于地处寒冷的东北,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其淳朴而豪放的气质,所以鲁美油画留给外界的总体印象是具有浓厚的北方乡土气息,画风纯朴,作品追求庄重与优雅,有一种厚实的感觉。在东北地域性文化的影响下,当地人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和视觉爱好,油画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观念和色彩表达,因此鲁美油画创作语言在情感传达方面就有着自己的地域性特色,充满独特的人文关怀。

二、阐述东北地域文化对鲁美油画家创作的影响

1、自然景观对油画家创作的影响

东北自然景观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辽阔的北国风光,但从自然风景转移到画面油画风景时,就形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画面中寄托了世人的情感。对于东北土生土长的宋惠民,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地方水土寄予的一片深情,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油画艺术的探索与研究,在不同的年代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特别是基于北国风光的再现,譬如:《鞍山之春》《北方四月》《残雪·早春》,这一系列作品,画面传达了一种给人以空旷辽阔之美的情感。使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北国风光的热爱。不仅如此,他还在东北白山黑水间不断地寻找着创作灵感,创作了大量表现北方原始生态的风景油画,豁达豪迈的意境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

2、民俗风情对油画家创作的影响

作为东北娱乐活动的民间歌舞,主要有秧歌、二人转等。在这些民间歌舞艺术中,人物的造型和服饰的色彩对油画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宫立龙的系列作品反映的都是一种民俗文化,采用了乡村爱情的题材,人物的造型较为夸张,动态颇有趣味,色彩综合运用红、绿等民间艺术常用的色调,整个画面的效果给人以朴实之感。东北二人转作为典型的歌舞艺术,人物形象塑造滑稽可笑,服饰搭配大红大绿而显得不和谐,有时候更显得扎眼,让人会感觉难登大雅之堂,颜色表现上也可以说俗不可耐,但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二人转中隐藏着耐人寻味的东北民俗风情,渗透着东北风土的味道。宫立龙的油画创作传达的不仅仅是纯粹的人物表现和简单创作的思想观念,而是创作观念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在他的《二人转》《俺就爱你》等作品中,单看作品名称“俺”、“二人转”这个字眼就十足地反映了东北地域性的语言文化与民俗文化,且画面中的色彩脱离不了大红大绿,造型脱离不了笨拙臃肿,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放肆夸张,表现了东北文化原生态的农民生活状态。

韦尔申在80年代中期创作历程中,题材集中于蒙古牧民形象,带有明显对民族精神和宗教崇高的敬意,人物形象刻画则趋向样式主义的概括与泛化。东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曾经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居住地,地形上与蒙古接壤,能够更加了解游牧生活的粗犷,这对于本土的他来说无疑不是创作必备的素材。

3、人文关怀对油画家创作的影响

作品中涉及个人情感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创作中缺乏内心情感的倾注,那么作品是没有味道可言的,更不能说明所要表达的创作主题。对于人文关怀,宫立龙的作品是极其到位的,他笔下的农民形象没有做任何的粉饰与渲染。他的作品强调了对现实生活和客观物象的感受,关注了人的生存的社会性,揭示人性的真实,以及结合了东北地域性文化,诠释了人文关怀的意义。他的创作是在对客体的直观感受中完成的,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成为了他创作的主要特点。他想从农民的形象上找回并努力重现那种健康纯朴的活力,这些都反映了“当随时代”与“聊以自慰”的观念。他的创作都诉说了一个直接而原生态的农民生活状态,画面用提炼的艺术语言传达出一种回归本性的“真实”的存在,体现了他对东北农民,对这块独特地域的热爱之情。从鲁美这一创作群体来看,他们毫不逊色地传达了最具语言研究特色和表达人文精神深度的艺术作品,其特色的核心艺术观念是对人的生存、人的尊严、人的命运的高度关注。因此,鲁美油画美在人文关怀。

三、结束语

对于我们世人来说,不管从哪个层面考虑,鲁美作为东北的艺术瑰宝,东北的地域文化为它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艺术的养料,从而油画创作都渗透着地域性文化的熏陶。我们肯定的一点就是东北地区的人文风俗所造就的油画风格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其作品健康、朴素,正如唐代著名画家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3],强调的是艺术创造实际上是一个重视主观和客观、重视心物结合的过程,从这一理论命题中可以看出外在的客观形象对艺术家创作实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在东北这种特殊的地域环境下,依照着艺术思维和现实生活中的感知把生活中的事物和景观转化为自己在艺术上的审美观,使得鲁美油画创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北国风光和东北的风土人情。

如今生活在一个传播媒介发达、信息交流频繁的时代,画家是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审视现状,不让自己被商业化的市场所诱惑,不失去地域性文化的熏陶与个人情感的释放,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可以说现今不管在哪个文化领域层面上都要提倡创新,艺术领域也无法逃脱。如果它主要观念传达的是“当随时代”,那么将不能在画面上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获得智慧性的观念表达,甚至违背了现实自然规律,当然朴素的地域文化更具有审美的直接性与说服力,同时这并不等于对当代生活中艺术表达的失语。总而言之,地域性文化是艺术家创作的底蕴,是作品的精神、灵魂和根脉。

参考文献

[1](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2]李勤德著,《中国区域文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第271页

“热带植物系列”油画创作随感 篇9

在中国当代绘画中,热带雨林植物的自然景观一直没有得到油画家的充分展现。带着这个问题,十多年来我走遍海南的山山水水、热带丛林。虽然过程艰辛,所幸自己的作品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了以反映海南热带雨林植物为主题的“生命阳光油画作品展”,并得到邵大箴、马鸿增、尚辉、陈醉、王镛、顾森、王瑞廷、陶咏白、夏硕奇等我国著名评论家们的好评。

有论者以“中国油画的热带地标”、“生命阳光,和谐交响”、“海南热带植物系列油画,是中国油画界近年来绽放的一簇艺术奇葩”、“他弥补了中国油画本土化在表现海南地域审美特征上的一个空白”等赞誉我的作品,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使我在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中,路向更为明确,思路更为清晰。回顾近十多年来与热带植物的艺术情缘,我有着万千感慨!

一、出于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

作为一个在海南岛土生土长的画家,画“身边熟悉的东西”成了我不二选择。我崇尚大自然,崇敬海南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的奇妙。每当我徜徉于大自然的神奇画卷之间,仿佛在聆听一曲曲绿色生命的交响;每当我亲近大森林中各种姹紫嫣红的植物,捕捉那一个个宛若飘落凡间的美丽精灵时,我的心狂热而又静谧;与它们的交流对话,仿佛能感受到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这绝非文字所能表达,唯有用心去感悟、去领略、去积淀、去提升。

于是,面对画布时,它们从我的心中、眼中和手中倾泻而出,以最蓬勃灿烂的表情回复我的艺术痴情。我知道,艺术创作仅有一股热情是不够的,在与热带植物不断深入的接触中,已颇有些人生阅历的我终于发现,这些热带植物已非自己童年戏耍玩乐的对象,它们挺拔娇美的身姿、缤纷璀璨的色彩、强大坚韧的生命力深深感染了我,让我逐步提炼出“生命·阳光”这样的创作主题。

二、出于对“生态家园”时代性的感悟

“生态与家园”作为北京国际双年展的主题,与迅速崛起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生态环境的巨大代价有关。具体到我的热带植物主题创作,我认为其中也有自己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在作品中,我强调热带植物的生命、阳光的一面,歌颂其顽强坚韧的生命活力和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态。这无非是希望人们能从画作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激励,并着重从精神境界的层面去刻画这些植物的内在灵魂,让观者从画作中感受到环境保护与自然生态的意义,思考保护人类生态家园这样的问题。可见,虽然我并没有在创作之初以迎合普世价值的需要而“主题先行”。

上一篇:医保机构下一篇:场地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