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观察的价值(精选7篇)
作文教学中观察的价值 篇1
康复医学护理是一门针对功能障碍的学科, 而骨科则是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学科, 骨科与康复医学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1]。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 骨科医师对康复护理的认可和支持, 是骨科康复以及护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骨折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上肢骨折患者20例, 下肢骨折14例, 60岁以下13例, 60岁以上21例, 患者术后1~8周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征求患者意愿后, 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1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比较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给予康复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给予干预, 完成治疗后,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康复情况, 具体体现如下:
1.2.1 主动锻炼:对于有能力进行活动的患者, 则应指导并且鼓励其进行主动锻炼, 并且叮嘱患者切勿急功近利地过度锻炼, 而是要谨小慎微地进行身体锻炼, 才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
1.2.2 被动运动: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被动锻炼。由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只能依靠别人或者是部分肢体的协调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主要包含针灸、理疗、按摩、推拿以及借助工具等。对患者进行被动锻炼时要根据患者的体力来拿捏力度, 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以不痛或者是稍微疼痛作为锻炼的界限, 力度不宜过大, 否则达不到锻炼效果。
1.2.3 助力运动:由于此类患者的自身力量不足, 需要得到外力协助, 尤其是在起床时应该给予患者帮助。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指导和鼓励, 给予适当的协助。在使用运动器之前要先检查其安全性。
1.2.4 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此类器具是专门给予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量身定做的, 其使用方法比较简单明了。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可以对患者起到肿胀消退的作用, 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有利于帮助恢复患者的肌肉弹性, 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感觉的恢复, 将康复护理的“代替”转化为“自主”, 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
1.3 临床效果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实施3~8周的护理后, 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①痊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后均消失, 采用X线片对患者进行检查, 骨折患者愈合良好。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在治疗后有所缓解, 通过X线片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检查, 愈合效果一般。③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 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对比, 若P<0.05, 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1~8周或者是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后, 观察组痊愈10例, 有效6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痊愈7例, 有效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70.58%, 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患者进行为期1~3年的回访发现, 患者的康复状况比较良好, 并且患处没有出现严重恶化的情况。
3 讨论
3.1 骨科手术康复锻炼期的护理原则:患者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 而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要尽量表现得可爱可亲, 平易近人, 便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护理过程中耐心向患者及时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正确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 促进骨折愈合和伤肢功能的恢复进程[3]。
3.2 提高康复训练护理的策略:医院和科室要正确定位顾客就康复护理, 培养良好的医德和医风, 增强医护人员对患者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 并且多举例正反面的典型医疗案例, 以引起护理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建立学习响应机制, 采用奖优罚劣的方式来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程度, 才能不断改善骨科康复锻炼的质量。时刻提醒护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引导其想医师学习, 多看书本, 积累扎实的理论知识, 并且多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医院定期开展关于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者是学术交流活动等培训活动, 以扭转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 以促进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 在骨科医疗护理工作中, 不仅仅要重视康复锻炼, 还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护理服务。因此, 应该在开展康复训练中, 医护人员要注意综合多方面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巧, 有效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摘要:目的 观察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骨折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完成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完成手术之后医护人员陪同并且指导患者进行18周的康复训练, 并且观察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康复率为94.11%, 对照组康复率为70.58%, 观察组康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P<0.05) 。结论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关心, 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 并且叮嘱其进行适当地运动, 指导其进行关节、肌肉康复训练, 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术后,骨科护理,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金永红, 李美锋.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0 (18) :47-48.
[2]郭秋, 张爱莲, 欧阳丽霞.骨科护理人员避免护患冲突的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9 (6) :52-53.
[3]张秋兰.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应用中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 7 (3) :20-21.
作文教学中观察的价值 篇2
了解习作内容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明确习作目标
1.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习抓住特点观察不同对象的方法。2.能围绕中心有序地的描述观察对象,练习记事写物。3.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
小朋友,你会观察吗?观察是我们认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主要手段。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在哪里观察,怎么观察的?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
二、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中,捕捉习作的内容——观察中的新发现,激起习作的欲望。
三、品读优秀例文
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读优秀例文,然后议一议习作的特点,从而受到启发,拓宽思路。
看荷花
我喜爱荷花,每年夏天荷花盛开的时候,我都要到公园去欣赏它。
昨天星期天,我和爸爸一块儿来到公园。一场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我们刚进大门,就闻到从荷塘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我想荷花一定开了许多,便径直奔荷塘。在荷塘边凭栏俯视,只见荷塘里开满了白色的、粉色的荷花:那白的像雪,粉红的像彩霞。有的躲在叶子背后,露出半张脸,像含羞的小姑娘;有的荷叶中探出头来,亭亭玉立,含笑怒放;有的才刚刚含苞,像睡美人还没醒呢。那一张张圆盘似的碧绿荷叶,有的高出水面,有的贴在水上,高高低低铺满了池塘。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光,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一阵微风吹过,那荷花便迎风摇摆,犹如无数穿着绿裙子的仙女,在湖面翩翩起舞。(既写比喻、拟人写荷花的颜色、情态,又写荷花荷叶相互映衬。)这时,爸爸问我:“你为什么喜爱荷花呢?”
我说:“因为它有美丽的姿态。”
爸爸告诉我:“荷花是荷开的花。荷也叫莲,是水生草本植物。它不仅花可以供人观赏,到了八月莲花凋谢了,还留下了绿色的花托,结着莲蓬,里面藏着二三十颗莲子,池底的污泥中还长着鲜嫩的莲藕。莲子是可口的滋补品,还可以入药治病;莲藕可以生吃,也可以制成藕粉,是清凉食品,荷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啦。荷花生在污泥中,艳丽而不娇娆,香气清幽,所以古人称赞它是──”(荷的用途,突出内在美。)“出污泥而不染!”我沉思片刻后说,“荷花不仅有漂亮的外表,还有高尚的精神。”(赞美荷花的高洁品质。)这次赏荷,让我对荷花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更爱荷花了。师生点评习作
习作层次分明,条理井然。小作者根据观察所得,先写荷花池,接着描绘荷塘里的荷花和荷叶,然后写莲和藕,最后赞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巧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句,再现了荷花荷叶的风采,使文章更显得鲜明、生动。
精彩词句片段
奇花异草 郁郁葱葱 花树掩映 芳香扑鼻 层层叠叠 整整齐齐 古朴典雅
雕梁画柱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古香古色 勾心斗角 五光十色 千姿百态
密密麻麻 诗情画意 粗枝大叶 小巧玲珑 肥头大耳 亭亭玉立 以假乱真
三峡石神奇,巧夺天工。那一块块三峡石,有的像孙悟空,有的像铁臂阿童木,有的像动画片里的奥特曼,它们个个出神入化、以假乱真;有的像威武雄壮的狮王,有的像活蹦乱跳的猴子,有的像小巧玲珑的松鼠,它们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有的像黄山迎客松,有的像长白山天池,有的像桂林山水,真是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
月亮的脸越来越瘦,越来越小,像是饿久了的孩子一样,瘦得皮包骨头了。连镰刀也不像了,只剩下半个戒指那么一点儿了。哼!黑东西的野心也太大了,得寸进尺,大耍无赖,真不要脸!小星星瞪着眼,都有一肚子火,抗议着,可抗议有什么用呢?最后黑东西还是把月亮整个儿吞没了。天空黯然失色,小星星的眼睛都冒着火。
太阳花的花瓣有很多,且有好几层,那些花瓣柔柔的,薄薄的,像一层层半透明的经纱做成的美丽衣裳。虽然它很娇弱,让人不忍心去碰触,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好奇,轻轻地摸了一下,觉得那些花瓣很滑,很软。太阳出来的时候,它就舒展开那五彩的花瓣,尽情地展示它的美;太阳下山了,它就合上花瓣,进入甜甜的梦乡。一个酷热的下午,蔚蓝的天空渐渐地昏暗下来,霎那间风起云涌,雷电交加,大片大片的乌云在天空中极快的移动,雷声也轰隆隆由远而近,大风呼呼的刮着,只见废纸、废塑料袋、落叶被刮倒空中又飘了下来,好像一架架失去控制的小飞机;晾在室外的衣服被吹得上下飞舞,有的掉在了地上;路上的行人急匆匆地往家里跑,就连刚才还在外头追逐嬉戏的家禽,现在也都慌忙的各自奔向自己的窝巢。突然,又是一声巨响,“隆——隆——”。风声、雨声和雷声汇合成势如千军万马的交响乐曲。
一天下午,我在一棵大树下乘凉,正巧发现了一群正在搬家的黑蚂蚁。它们个个脚步匆匆,有的的带着乳白色的蚂蚁卵,有的带着灰褐色的蚂蚁蛹,有的带着老蚁、伤蚁,还有的带着各种各样的食物„„我突然想到那句谚语,就静下心来观察验证。我抬头望望高高的蓝天,现在是晴空万里,太阳火辣辣的,毫不留情的把光和热洒向大地,而且天边还飘着几朵白云。好奇心驱使我沿着蚂蚁们的队伍去观察,我发现蚂蚁在往高处搬。
四、指点习作方法
师生在阅读佳作之后,一起分析、讨论,总结几点习作方法,鼓励学生有效迁移,以便在习作灵活运用,提高教学实效。1.明确对象,留心观察。
我们的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许多的事物,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情趣,值得我们观察、描述和学习借鉴呢。瞧,这里有植物——既有丝瓜、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又有苹果、桃子、葡萄等水果,也有菊花、梅花、铁树、牡丹、松树等花木;有动物——既有燕子、喜鹊、画眉、鸡、鸭等飞鸟家禽,又有狗、猫、狼、鹿等兽,也有鱼、吓、蟹、鲸鱼等水中动物,还有蚂蚁、蜻蜓、蜜蜂等昆虫;有静物——既有存钱罐、奔马等小工艺品,又有各种文具、家电、建筑物;还有日月星辰„„ 2.选择方式,有序观察。
小朋友,你可知道?观察的对象和要求不同,我们的观察方式也不一样。常用的方法有:一是纵式观察,即观察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这具有连续性。比如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观察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观察可以把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反映出来。二是横式观察,即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轻重、多少、功能、性质、作用等,具有多面性。比如观察文具盒,可以从外形和图案、颜色、尺寸大小,内部有几层几格,以及材料等各个侧面去观察。进行多面观察,要注意各个侧面之间的联系,以便对观察的对象获得完整全面的认识。三是变式观察,即变换角度、变换场景的观察。对观察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场合进行观察。比如,观察一座建筑物,可以在白天、夜晚、晴天、雨天等不同时间去观察,也可以从平视、仰视、俯视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呢。3.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只有细致地观察,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要让自己的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观察,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只有用心观察,动脑思考,流露真情,展开联想,才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它的奥秘,得到新的启发,也才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事物的形象之美,洋溢着情感之美。有了新的发现,获得新的启迪,我们的观察才有收获,习作才更有意义,我们也会更聪明呢。
五、学生动笔试写
作文教学中观察的价值 篇3
目前在实验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比在课文教学中更有效,因为作文是出自学生心灵的呼唤。
一、作文教学在我心
随着教育改革大潮的不断涌动和教育理念的日益更新,中学作文教学的调子也该随之改变了,尽管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见解,呼吁作文教学应如何走出困境,迎接创新,让学生热爱写作,提高作文水平,但一与实际结合,总觉得美中缺点什么。笔者认为这种改变应从语文教学的本质——人文性出发,大刀阔斧地改头换面,完全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进入感情生活式的自由开放的写作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忍痛割爱”,毫不怜惜地改变以往出题目,定题材,限体裁,限主题的恶习。这种写作理念,是基于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害怕作文的情况下采取的。
想起荀子《劝学》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的观点,觉得很可怕,中国人以此说说读书的作用,倒也罢了,如果说这就是培养人的原则,那就是戕害个性,甚至戕害人性。然而人们却对这种方法津津乐道,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作文,甚至做人,无视个人的幸福与快乐,何谈其个性发展呢?
笔者至今还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当教育改革的第一波浪潮卷过来时,中学写作教学面临新的困境。那些年,学生能写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规中矩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语文素养得到暂时的提高,但是除了对简明的公理进行所谓的“雄辩”给笔者留有印象,从内容的开放性和表达的个性化而言,皆不及现在。然而现在大多数学生的困惑竟是“不知道什么可以写”。笔者曾大胆号召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即题材选择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主题表达的自由度与开放性,以情真意切为基准,变“老师要我这样写”为“我要那样写”。结果有些老师看了、听了后,感到奇怪:这位学生课堂作文如挤牙膏,不知新云,为什么课外作文能写得如此之好?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是他自己喜欢写的内容,他尽心思地去写、写真人、记真事、抒实情、发实感,也不在乎老师评价如何,也不在乎那个等级或分数,所以他能写得好;而教师站在学生文章的情境的角度来评判学生的文章,有了新的评价思路和标准,所以会认为他写得好。如以前作文成绩很差的王丽同学的《一个捣蛋学生给优秀老师的信》,轰动了全班,也震颤了笔者的心。她在文中这样写到:“在这个班里,不用想,谁也知道我是最让您头痛与反感的学生之一。因为我不是一个严以律己的人。早上为了逃操,偷偷溜到厕所里,结果被发现了,又没有勇气站出来认错。在您严厉地批评之后,我吸取了教训,走出了误区。我非常感激您,感激您那天没有把我轰出教室,感激您对我的宽容。要不是您严厉地批评,我肯定还会想着下次怎么逃操。我真的很感激您,让我有了坚强的意志与信念,更深一层地了解了荣辱明确了目标与任务。以后,我会用我的行动来证明我并非朽木,而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笔者随即把这篇习作读给了全班,也一并把笔者的批语读了出来:“首先对你这种求实的写作态度表示赞同与提倡。你也不是捣蛋的学生,我也不是优秀的老师,咱们互有不足与缺点,需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而且更多的是教师要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能以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对新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作出自己正确的阐释,颇受老师的欢迎。望你今后继续发扬这种写作精神,大胆抒发真情实感。”话语刚落,教室里伴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分明是对王丽同学敢说真话,能抒真情的莫大鼓励与支持,也是对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的态度的支持和欢迎。从这以后,学生不但知道了什么可以写,而且还知道了如何去写,他们关注生活,抒发感慨的勇气增加了,兴趣浓厚了,文章反映生活的范围也广博了。还有一位学生在一篇《榜样的力量》的文章中写到:为了教育学生不吸烟,也希望教师在教室里不吸烟,否则,这种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同时,更多的恐怕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可辩驳的事实,一字千钧的语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有关者无地自容。凡此种种,在以前老师喋喋不休地指导作文中是绝对难以看到的。
从本学期开始到目前为止,回忆作文教学成功的个案,笔者有一个发现:这些作文教学几乎没有什么总体设计或指导,学生的习作几乎全是“离经违道”的,没有一个是常规教学的结果,这种现象激发笔者继续放手、继续研究的兴趣。这些个案的共同之处,无一例外的是刺激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形成了自由写作的空间。
近来,笔者对自由写作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首先在于:既是自由写作,有没有必要逼使学生当堂交作文。比如星期四是作文课,可是这一天或这节课他恰恰没有灵感,根本写不好,或根本不想写,那么对此应作出怎样的安排?在学生暂时还没有能从写作中得到愉快时,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这也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学期笔者已取消了课堂作文,只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自由写作最少12篇,“随写随交,随交随改”。这种方法颇受学生欢迎。
这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呢?回顾将近一学年的实践,笔者不敢说学生“热爱写作”,但是可以看出,至少他们不再害怕写作。学生知道“作文也可以这样写”,他们有了写作的自由,也就有了写作的自信。这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的写作视野,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处在他们头脑中的“半睡眠状态下”的生活素材得以挥发。他们逐渐意识到:他面对的世界很丰富,而他的心灵世界更丰富。他对生活有了较多的感悟,他也开始了“一触即发”的体验,“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发现的意识强了,想象能力变得比较丰富了,见到什么都有写作的可能,因为这些都是“我”的,他的写作有了个人色彩。
自由写作让学生感到的愉快。对学生来说,这是我自己的作文,不是老师要我写的作文。自由写作更利于倡导人文精神,让个性在自由的天地中发展,因为热爱写作的人比一般人更有追求真善美的愿望。
二、学生作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意义,生活的价值 ,认识到了人是需要思考的,求索的,所写的文章也逐渐变得厚实起来,有了一种沉甸甸的力量。不能说读后会令人产生巨大的心灵震动,但确实使人在掩卷之后还可以产生遐想。杨红梅同学写了一篇《为爸爸妈妈献上一份真诚的安慰》的作文,其中深沉的情感紧紧牵动着笔者的心。她这样写到“茫茫苍天下,贫瘠的山区里,我心中伟大的人——爸妈给了我多少的爱与心血,正在人生路上徘徊的我,以一封饱含泪水的书信,送去女儿感激的心意和真诚的安慰:爸、妈,女儿理解您们。在这静夜星空之下,宁远这的校园死一般寂静,我站在操场中央又一次仰望繁星了。其实,女儿心在此而意在彼,因为我想您们——我亲爱的爸妈。此时,我又一次闻到了泥土的馨香,看到了您们二老在田间劳作的背影,更重要的是您们那虚弱的身体在我的视野中久久挥之不去”。这就是她在自由状态下感受生活,体味人生的真切倾吐,也就是在教师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学生灵感的啧涌。笔者以这篇习作为范例,适时地在全班进行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刻苦求学、报效祖国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当笔者将习作才谈到一半时,大部分学生已经热泪盈眶,同时伴以热烈的掌声。于是笔者以此情此景为契机,同时号召大家应像杨红梅同学那样,从生活中感受父母之爱,珍惜父母用辛勤劳动换来的血汗钱,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认真学习之中。贾斌同学写的《心灵的震颤》,描写的是一个山乡贫困之家的母女俩,在对待还不富裕的家庭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行为:母亲推着破自行车吆喝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买小鸡,衣不蔽体,履不裹足;而女儿则涂脂抹粉,奇服异装,娇气十足地闲逛漫转。两个人物,两种形象,对比之下,褒贬分明。这就给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三、紧抓机遇,适时引导
执教者们要紧紧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有利时机,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尤其是人文性特征,让学生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照检查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生活俭朴,孝敬长辈,礼貌待人,文明好学的中学生。通过这样较长时间的自由写作实践和教育方式,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以全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模范地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地学习各门功课的大环境之中。
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的价值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分娩产妇,年龄22岁~35岁,孕37周~40周,均为足月妊娠,无妊娠合并症,单胎头位,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并经胎儿B超检查及骨盆外测量证实。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临产后对产程进行常规观察的方式,宫缩结束后30 s开始用多普勒进行听诊,至少30 s/次,15 min~30 min/次,至胎儿娩出。观察组在全产程选择应用胎儿监护仪,持续胎心监护,检测胎心率及宫缩曲线,至胎儿娩出。对2组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计算,并记录剖宫产率及宫内窘迫漏诊率。
1.3 判断胎儿窘迫标准
观察组参照《胎儿电子监护学》胎心监护法对胎儿窘迫图形进行判定,具备以下图形之一即可诊断: (1) 重度心动过缓:胎心率<100次/min,呈>5 min~10 min的持续时间; (2) 有典型的迟发减速连续发生,若有加速消失或细变异,则病情较严重,需警惕胎儿酸中毒; (3) 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 (4) 重度变化减速:胎心率呈60~70次/min的下降,呈>60 s的持续时间。对照组行多普勒听诊法: (1) 羊水呈Ⅱ~Ⅲ度污染; (2) 胎心率>160次/min或<120次/min,尤其是>180次/min或<100次/min。新生儿窒息评分:依据《妇产科学》相关评分标准, (1) 轻度窒息:在出生1 min阿氏评分为4~7分; (2) 重度窒息:阿氏评分在出生1 min时为0~3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为2.5%,对照组为10%;观察组重度新生儿窒息率为2.5%,对照组为5%;观察组无胎儿窘迫漏诊率,对照组胎儿窘迫漏诊率为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5%,对照组为2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胎儿窘迫出现时,可有酸血症发生,预后十分不理想[2]。采取有效措施立即纠正,是避免病情进一步加剧和防止缺氧的方法,可使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降低,故须最大限度地降低胎儿窘迫的漏诊率。胎心率变化是临床急性胎儿窘迫诊断的重要征象,采用以往传统的听诊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宫缩时无法听到胎心音,只可获取一定时间的平均心率,且无法发现细小的变化及胎儿缺氧的早期征象,胎心率明显异常时才可发现[3]。行胎心监护观察宫缩对此未构成直接影响,对胎心率的动态变化可连续观察并记录,可显著提高胎儿窘迫的检出率。胎心监护检查是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应用超声波的原理进行监测,可对胎儿的心跳进行监护,胎儿正常的心率随子宫内环境的不同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为中枢神经系统正常调节功能的表现,同时也是子宫内胎儿处于良好状态的表现。胎心监护利于对胎儿异常尽早发现,在有不可逆的损伤产生之前,采取急救措施娩出胎儿,胎心监护通过将两个探头绑在产妇身上,一个为压力感受器,位于子宫顶端,以对宫缩的强度及有无宫缩进行了解;另一个位于胎儿的背部或胸前,对胎心进行测量,是将胎心每个心动周期计算出的心跳数,在图纸上依次描记,以对胎心基线变异进行显示。胎心过慢或过快均存在异常问题,胎心过快多提示有缺氧缺血的危险,须及时处理,以有效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为2.5%,对照组为10%;观察组重度新生儿窒息率为2.5%,对照组为5%;观察组无胎儿窘迫漏诊率,对照组胎儿窘迫漏诊率为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胎儿窘迫检出率提高的情况下,可及时发现并纠正胎儿宫内缺氧,使新生儿窒息率降低。故加强对胎儿产程中的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及时诊断,是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与胎儿宫内缺氧的持续时间有紧密关联,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即为尽量缩短胎儿在宫内缺氧的时间,以最大限度地防治新生儿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行持续产程中的胎心监护,可在分娩过程中及时发现胎儿是否缺氧,以便制订方案积极处理。可配合相关人员在娩出胎儿后全面估计新生儿情况,加强重视力度,做好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以降低重度窒息的发生率。传统听诊法无法有效观察胎儿宫内缺氧状况,特别是轻度缺氧时,易导致失去纠正的时机,未行充分准备可引起不良后果发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胎心监护可使剖宫产率增加。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综合表明,行胎心监护可在早期检出胎儿异常,使不可逆的损伤在未发生前实施急救措施或行紧急剖宫产,以提高新生儿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缺氧引起的永久性损伤和新生儿死亡。
综上所述,产程过程中加强胎心监护,可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为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提供依据,使新生儿预后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能够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病死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13-225.
[2]林青, 吴秋婵.胎儿窘迫与胎儿电子监护仪监测分析[J].海南医学, 2006, 17 (8) :117-118.
作文教学中观察的价值 篇5
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当学生逐渐注意观察生活时,教师要联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一、由表及里,深入思索。一次,有个学生清晨上学,经过学校传达室,听到老传达员打电话到供电所,大声地问路灯为什么还不关掉,随即又听见老传达员火爆爆地对着话筒叫:“什么?什么?忘记了?长着脑袋干什么的?说得轻巧,忘记了。这是浪费,是不负责任!”这个学生听了,到班上又告诉其他的同学。语文教师听到了,觉得很有意义,就启发同学们议论:传达员为什么要“多管闲事”管到供电所去?又为什么要“发了火”?是不是态度不好?他为什么把误时关灯说成是“浪费”“不负责任”,甚至责备对方“长着脑袋干什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课后,有些同学还特地走访了老传达员,了解到他平时所做的许多平凡而有意义的小事,他们便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稿子。写的内容充实,文笔感人。二、由点到面,目力集中。观察,宜“细”不易“粗”。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具体事物上面,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观察,只有把每一个人的动作、姿势、表情、神态都看得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的细致逼真。许多同学写有关“运动会”的命题作文,往往写成“消息报道”、“概况介绍”,主要是由于没有细致观察的缘故。三、由分到合,先分后合。集中目力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件具体事物,这“目力”又怎样具体运用?还是不能“囫囵”地看,而是要“化整为零”,从各个侧面去看。有的同学在银杏树下看了半天,但写出来的“银杏新姿”却既无“新”姿,又无“新”意,多半是些“高大”、“茂盛”之类现成词语,凡是大树均可适用。原因是没有从树的干、枝、叶、皮、果等方面作细致的观察。经教师具体指点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看得细致,描写也就细腻得多,生动得多。再如看“菊展”。只有仔细地看,从名称、形态、色彩等方面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特点,找出特征。如果只是浏览一遍,泛泛地扫一眼,那么除了看见“五色斑斓”之外,是不会留下什么具体印象的。四、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观察与思维、联想等是密切不可分的。只有在观察的同时,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才能丰富材料,充实内容,突出特征。否则,不是浮泛,就是干瘪。学生的观察文之所以往往瘦而瘪,浅而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不开、拓不开。比如写人,要能够通过察颜观色、听话听音等来联想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够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五、随手采撷,及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也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随时记录观察、思索所得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看了写,写了看,久而久之,观察能力也就会逐渐提高。
让学生谈体会,运用典型引路。有的学生观察生活比较细致,联想比较丰富,思路比较开阔,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作文写得比较生动、深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平时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现身说法,同学们听了,不仅觉得亲切,受到的启发也会很大。一次,语文教师以《记一个熟悉的人》为题布置作文。有个学生写他的邻居华工程师,通过对华工程师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具体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欢畅心情和只争朝夕的献身精神,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通过个别交谈,教师了解到这个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并随时把一些典型细节(人物的动作、神态、肖像特征等)记在本子上。因此,他写这类作文,就感到有话可说。他谈的体会很实在,对同学们启发很大。他说:“写人记事,首先要熟悉那些人,要理解那些事。而要熟悉和理解,平时就要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观察多了,素材积累多了,就能不断加深对人对事的理解,理解了,写起来就不困难了。”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妨让那些不注意观察的同学谈谈“写不出”的苦楚,从“另一面”给大家以启发。
化难为易,有步骤地进行序列训练。生活像大海,一下子要他们写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恐怕绝大多数学生难以胜任。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排难解忧”。要指导学生就近观察,因地制宜,不要动不动就“走出去”。要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逐步地提高。要通过做小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片断练习,训练学生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的基本技能。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练扎实了,不愁写不好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来。片断练习也要讲究序列。比如写班主任,可以先写班主任的外貌,再写班主任的语言和班主任的动作,然后写班主任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写“我们的班主任”,估计不会出现“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情况。又比如写我们的学校,可以先写“学校的画廊”“我们的操场”、“丰富多彩的阅览室”“奥妙无穷的实验室”等小练习,然后再做《我们的学校》。先片断,后全篇,有利于调动学生观察和写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序列训练,不仅贯穿于总体训练之中,而且贯穿于局部训练之中。比如观察人的外貌,写人物的肖像,一般总是先打量人物的身材,先描写人物的总体形象,再细看(细写)人物的脸型。人物的脸型,又往往是从脸的上部看到脸的下部,从主要特征看到次要特征。观察注意有“序”,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乱得不像样子。
加强课外阅读,多方面引路开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看多想,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他们的`思想,充实他们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语文教师应当做有心人,经常向学生介绍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章,以便于他们模仿、学习和借鉴。学生写“节日游园”、“国庆记事”、“欢度元旦”等作文,常犯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反映不出每年“游园”、“国庆”、“元旦”的新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年年如此”的现象,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报刊上面的有关文章,介绍如何抓住“往年没有、今年独有”的新气象展开细致描写的方法,启发学生多看、细看,发现特点,把握特点。再比如,学生描写会场,往往写得一平二冷,平铺直叙,渲染不出会场的热烈气氛,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报导会议情况的通讯、特写等,从中学习怎样观察会场,怎样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法,具体写出会场布置、会场气氛、主要内容、听众反响等,把这类作文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观察生活的自觉性。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难以奏效的,更是难以持久不懈的。从根本 上说,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就必须着眼于激发他们爱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关心生活、积极向上的品质。柳青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观察的态度问题。一个对人冷淡无情和对社会事业漠不关心的人,无论他怎样善于观察人,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这就是说在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热情——热情地喜欢人、帮助人、批评人或反对人……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热情与我描写人的时候所用词句的分量都有关系。当你缺少这种热情的时候,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也许观察不到多少东西,观察到的也许并不深刻,并非本质,在写作时也不免嗟叹创作的困难。”这些话讲得极为精辟。观察当然需要讲究方法,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热情。同处一个教学班、一个学校学生,他们写反映班级、学校生活的作文,有的感到有许多东西要写,而有的却感到没有什么好写,这里的关键是对集体、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关心程度。对集体、对生活麻木不仁、冷若冰霜,那他就谈不上细心观察,谈不上“心情激动”,即使“闪光的思想”、“闪光的人物”如花似锦,五彩缤纷,也会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我们要十分重视结合听说读写和课内外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使学生人人都做一个有心人。
作文教学中观察的价值 篇6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就要培养他们对美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那么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事物时就要对其提出观察的要求。如对野菊花的观察:第一要观察全过程,包括初开、盛开、凋谢;第二着重观察不同阶段的形态、色彩、情趣变化;第三在观察的同时,除了对视觉的注意外还要注重对其他感觉的体验。于是有一学生这样写道:“刚开花的时候,那白里透蓝的小花瓣是朝上的,它们挤得密密的,不能看见里面的花蕊,当花儿完全开放的时候,花瓣朝四周平展开来,互相之间有了空隙,花瓣的蓝色似乎淡了许多。一场露水,就将蓝色冲淡,花瓣就成了洁白,最后就只剩下金黄色的花蕊。这时一股沉郁凝重的药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让人陶醉。”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就要培养他们对空间的感知能力。这是指对物体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征的感知能力。如《苏州园林》中,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配合,有条理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空间知觉,再用语言描绘出来,学生就能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增强观察能力。再如让学生观察附近的小山,指导给学生先总体上把握小山的情状和形貌特点;再接着观察这小山的崎岖小路以及山上树木的层次。这样由远及近,由整体到细部,层次分明,有空间距离感,就能写出好文章。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就要让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美。要想在作文实践活动中获得真正的审美感受,就必须具有极高的审美观察能力。山脊上有一座小屋,如果只观察,没有审美能力的人来看,谈到了不上什么美,而台湾作家李乐薇的笔下,却另有一番美:“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还要让学生善于从诗歌中发现美。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就巧妙地把秋天万物萧疏,一派荒凉之时看到的景物叠加在一起初看时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连用了九种不同的景物,用这种意象着力描写一种衰败、没落、凄凉的景色,使旅居天涯的游子见物伤情,感人至深。能从诗歌中发现诗意的美,在观察事物时就能有所体验,从而在自己的作文中融入这种意象。于是我们就说天鹅那洁白一尘不染的羽毛和从容的形态高洁善良;一枝刚出土的嫩芽,我们会说它先是伸出柔柔的芽尖,向四周试探着,然后弯曲自己的身子,推翻障碍物,经过努力,它终于从重压下解放出来,舒展开来,它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还要让学生对事物带有审美的特征。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他们弄清什么样的形式是生命特有的形式。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不能只重视对外在的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事物的生命灵性,不去从事物中发现美。当我们平静地道出“乌云遮住了月亮”这一客观事实时,能不能说成“看,月亮正在和乌云搏斗”。
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观察 篇7
【关键词】审美观察 视角 情感 想象
目前的中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内容杂乱简单、情感呆板冷淡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在处理材料时太机械、不会活用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将作文素材仅仅作为生硬的材料来使用,没有将这些客观材料转化为审美对象来进行审美观察。审美观察是以审美的态度和方式把握世界,以美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它是获得独特的作文材料、写好文章的一个前提条件。因此,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察的训练。
一、以独特的视角观察
观察本身是充满个体生命的创造性活动。它最忌步人后尘, 鹦鹉学舌,需要独具慧眼、另辟蹊径,看出别人不曾察看到的东西来。如观雪花飘能察柳絮飞,从雪融化能看到春天、绿色、生命等。同样观察春天生长的春草,生长在庄稼田里、沙漠、路边等地的春草,生长在牧场上的春草,生长在大草原上的春草,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用独特的视角才能发现不同的美,写出不同的美。有的人写春草写得热情洋溢,华美精彩,肯定跟独特的观察分不开。因此,审美观察其实是一种富有个性的观察,是一种创新性的观察,特别注重观察主体独有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审美性的观察,不是纯客观刻板的就物论物、作科学的条分缕析,而是把自然山水、社会人事当作审美观察对象,整体地、动态地、灵活地、变通地、艺术地就物论美,用心灵的触觉探测人、事和景物所蕴藏的美,以发现挖掘其永恒的审美价值。具体地讲,审美观察表现为“我”的境界。
二、以真实的情感观察
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不是教条的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更不是简单的物物关系,而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关系。如果观察者缺乏真实的情感,很难用心去看待那些被观察的对象,也就很难看出美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观察时应该将自己的主观情感、主观态度、主观爱憎与褒贬自然投注、融入对象之中,进入事中有我、物中有我的境界。即使人、事和景物已时过境迁,但那物、那景、那事、那姿态、那形象、那情味始终在脑中浮现、在心头萦绕。比如对植物的观察,不仅要观察其形状、颜色、气味、生长过程及动态特点,更要在观察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感情和情绪,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作家贾平凹对自家院内小桃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生存遭遇、成长经历的观察,正浸透了自己对桃树、桃花的一片真情,浸透了对自己生命、生活、梦想的一片真诚与深层思考,使树与“我”在浓浓的情意中相合相融,写出了意蕴丰富、情味深长的“我”的小桃树。
三、以想象的方式观察
审美观察不是孤零零地就眼前某事、某物进行狭隘地察看、思考,它总是借助联想、想象,自觉或不自觉地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人、事和景物,已有的认识经验,相关或不相关的事情、物体进行着联系、沟通、碰撞、结合、比较、搭配,从而产生出丰满的富有感情和个性的意象,使无情物化为有情物,便抽象情感化为具体情感,变平淡为浓烈,化凡俗为神奇。作家茅盾通过对西北黄土高原的白杨树的生存环境和“干”“枝”“叶”生长特点的联想、想象、观察,赋予普通白杨树以象征意义和独有的审美价值,产生出不同于他人眼中的具有品格美、意蕴美、象征美的新的艺术化的“白杨树”。因此可以说,联想、想象是以审美的方式观察人、事和景物并发现其独特“美”的桥梁。如果架不起这座桥,那是无法通往艺术美境的。
四、以美好的目的观察
我们阅读优秀之作,总觉文中充溢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人情美、哲理美等扑面而来,真可谓美不胜收。那是因为作者在观察周围世界时发现了、领悟了所写人、事和景物的美,并借助语言文字述诸笔端。这告诉我们,审美观察不是为对象拍照,不是复制、克隆,也不是简单地得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或者谁是谁非、谁正谁邪这样有严格区分度的科学结论,它是以发现领悟人、事和景物的美,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的。或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本真美,或领悟人、事的言美、行美、景美、形美、色美、音美、力量美、生态美,或领悟人智美、人格美、人性美,或领悟意蕴美、情趣美、幽默美、圆合美,等等。总之,观山川能感知山川之俊秀,观花草能感知花草之绚烂,观人、事能感知人、事之善良。发现领悟了人、事和景物的美的所在,写文章才会处处显美、溢美、颂美,也才会有丰富的美去打动人、启迪人、熏陶人、感化人。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质兼美的范文不正是如此吗?
【作文教学中观察的价值】推荐阅读:
作文教学中的观察训练10-30
观察中推进作文教学论文06-06
作文教学创新的价值06-15
《观察中的发现》的教学反思08-27
观察作文教学07-11
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05-13
作文教学观察思维阅读12-06
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论文05-2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12-28
大班绘本教学中的细节观察法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