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求真教学

2024-10-11

作文中的求真教学(共5篇)

作文中的求真教学 篇1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的新型综合课程, 它要求教师必须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观, 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

Wiki是一种为广大用户提供协同创作环境的超文本系统, 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具有简易性、开放共享性、平等共创性、可增长性、可观察性等特点。

●Wiki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教师个人的知识获取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人文性、社会性等特点决定了课程内容的广、博、杂, 因此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Wiki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教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取长补短, 汲取学科相关知识。例如, 目前历史与社会的授课教师分别来自原来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学科, 对于教材中非本专业的知识内容或多或少了解得不够深入, 掌控得不够全面, 而通过Wiki词条的创建、修改、补充和浏览, 再加上Wiki站点广泛的链接功能, 教师可以更自主、更广泛地获取知识, 从而提高知识储备, 胜任本学科教学。

2.教师的新型备课工具

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要求教师之间加强教学协作, 充分利用教师的不同专业特长, 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Wiki作为一个协同创作的写作平台, 可以成为教师集体备课的新型工具, 多人同时备课, 形成电子教案, 让团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 在教案的修改补充中, 不同创作者的思想火花可以得到碰撞, 从而迸发更多有价值的理念与智慧。

3.学生的学习辅助和知识管理工具

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的广、博、杂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时必须采用不同方式拓展知识面, 开阔眼界。调查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教辅书和上网搜索满足这一学习需求, 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利用Wiki可以建立与教材相同的知识架构, 然后创建与教材内容同步的相关词条, 方便学生查寻浏览, 同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

4.师生的交流互动平台

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教与学的合作, 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 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Wiki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共享性和平等共创性, 因此Wiki无疑可以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一个极其有效的交流互动平台。首先, Wiki中的相关词条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 互相补充。在这一过程中, 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又可以开拓出师生交流不同常规的新模式。其次, Wiki中的相关词条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拓展的一部分。最后, Wiki可以作为小组作业的展示评价平台, 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每位小组成员的贡献痕迹, 这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目前, Wiki在国内教育应用方面还只是处于初创阶段, 而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几乎是空白。如上所述, Wiki将给历史与社会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Wiki有着自身的不足和局限, 和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结合肯定也存在不少难以回避的问题。

1.学生的参与

首先, Wiki的使用门槛低, 学生对于掌握Wiki的使用几乎不存在问题, 但如何改变学生的上网习惯, 吸引学生参与并坚持使用Wiki, 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次, 虽然Wiki词条是开放共创的, 但历史与社会学科涉及面广, 鉴于初中学生知识储备和语言掌控能力的限制, 词条创建的内容大多通过网络搜索照搬过来, 缺乏内容的筛选和语言的组织, 因此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创建出实用高效的词条在操作层面上还难以实现。最后, 尽管Wiki具有可观察性, 甚至可以保存每次修改的历史版本, 但如何精确地界定每个参与者的贡献, 却非常困难, 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参与词条建设的积极性。

2.教师的管理

Wiki在实际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要成为学生的学习辅助工具, 就不同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必须在正确度上有一定的把握, 这就依赖于教师的监督和掌控。然而随着Wiki知识库的逐渐壮大, 再加上Wiki的开放性, 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行修改、补充, 使得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因此, 如何有效地管理好Wiki知识库的成长建设, 也是Wiki应用于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适用的尺度

在教学中, 没有哪种模式或方法是面面俱到、适应全部教学内容的, Wiki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理念应用于历史与社会教学中, 必然也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比如, 上综合探究课《探寻身边的历史》, 从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某项事物的历史发展资料 (以词条形式上传到Wiki平台) , 到课堂讲授——教授学生整理分析资料、撰写报告 (利用Wiki平台演示) , 乃至课后作业提交——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篇探究报告 (以词条形式上传到Wiki平台) 并小组互评, 整个教学过程都可借助Wiki平台完成, 并取得较好的协作学习的效果。但这种模式并不通用于所有课型。对于普通课型, Wiki可穿插使用于课前准备、课堂讲授的部分时段或课后拓展,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 Wiki也不太适用于个人作业的提交, 而更适合于小组作业的提交。总而言之, 对Wiki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并不是多多益善, 而是应该找到恰当的结合点适度应用, 切不可为用而用, 忽略教学本身, 本末倒置。

作文中的求真教学 篇2

【关键词】初中科学 实验法 探究能力

初中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深奥的,在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良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科学。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鼓励他们对实验的形式进行创新,不断地进行探究式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如果不采用实验辅助学习,学生们对于其中的内容和知识则不能较好地进行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体会科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一、运用趣味实验启发学生兴趣

科学这门学科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它能让学生懂得很多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产生的道理,而且在中考中有着很大的比重,所以一直是教师、学生与家长都十分重视的一门学科,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科学,怎么才能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爱上这门学科是教师教学中较为关注的问题。

学生刚进入中学接触科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采用一些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的热爱。那么教师就不应该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应该多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趣味性的小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烧不坏的毛巾”、如何将水变成牛奶、气球自己慢慢膨胀这些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尝试,这样学生在感觉到这些实验神奇的同时,心中就会产生疑问,那么教师就应该适时地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这些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让学生多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运用自己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只有他们对这些实验感兴趣,才会让他们产生学好科学的欲望,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思考,勤于动脑。

在课堂上,教师将课本上的科学知识讲解过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书本上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来验证这一关系,教师在实验中只是起到提示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设计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让学生体会在实验中学习科学的乐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重视实验的基础性,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在实验中如果只是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很多实验都会是失败的,因为学生自身不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没有扎实的实验基础,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实验顺利地完成,一定会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验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客观的实验精神,这一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第一节实验课中,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在实验时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精神,让学生明白实验对于科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让学生形成一种观念,就是在实验中一定要用事实说话,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一定要采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和事实求是的态度进行实验。教师要将一些实验中常用的装置交给学生,告诉学生这些器材的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免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因为操作不当发生意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创新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使实验是失败的,但是学生也会从中收获很多。

三、改变实验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虽然说在科学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实验,但是实验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虽然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但是多数时候都是教师在前面演示,学生坐在下面观看,并不能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从而也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改进实验方式,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更好地体会科学带来的乐趣。

首先,教师在实验中采用的实验道具如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很陌生,缺少熟悉感,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多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实验道具。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导电性时,教师就可以用尺子、铅笔、小刀等作为实验的道具,这不仅让学生感觉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能对科学进行验证,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教师要将演示实验更多地改为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演示实验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且可以节省时间,教师在课堂中大多采用这样的实验方式进行教学。但是这样的方式存在着很多缺陷,由于教师演示的位置,很多学生不能很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因为无法看清,就选择了放弃,无法让学生感受实验的过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实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每个人都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真切地感受到实验的过程,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四、用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由于他们之前并没有太多实验的经验,可能会不敢进行操作,这时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更好地感受实验的乐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新式实验,在学生有好的实验方法时要即使地给以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的方法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应该帮助学生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做才能既不让学生感到失落,丧失学习的信心,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改进,让学生在错误中收获知识。

教师的鼓励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的力量来源,只有教师给予学生一个轻松的实验氛围,让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实验创新,才能提高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在实验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创新实验,对于科学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在创新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科学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结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好科学这门较为深奥的学科,就应该让学生多做实验,尤其是探究式实验,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其中,自己动脑设计实验,不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赵进、陈士元. 对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规范更要创新[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8).

[2] 朱清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刘莲萍. 关于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09(20).

[4] 孙秀荛. 提高初中科学试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新课程研究,2010(196).

求真——小学作文教学的核心 篇3

一、学会观察是真实作文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 “生活是写作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 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 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 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 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 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会观察。

比如, 要写周围熟悉的人, 首先要选定目标, 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 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 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写自己的新发现, 写生活中的事物, 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更要注意引导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 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 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接触实践是真实作文的途径

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学校的一些做法, 让学生跨出教室、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 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 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美国学生写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国丰富。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 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 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与社会、与生活是沟通的, 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 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 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 不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如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爸爸》, 中国是课堂交稿, 逼得有些孩子胡编乱造, 而且大多是千篇一律, 心目中的父亲毫无个性可言。而美国是一周内交稿, 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 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父亲, 从而写出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

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教学, 而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 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 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写作, 会比仅仅在课堂上完成一篇作文有意义得多。

三、学会倾吐是真实作文的前提

书读多了, 生活积累丰厚了, 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 只有敢说真话, 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 上心理疏导作文课, 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我生气了, 怎么办?》《我有烦心事, 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事例, 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 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 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 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 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 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 表露心声, 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 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 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 只要是真实的, 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 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 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四、创新命题是真实作文的动力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 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 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 这样, 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 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 应让学生参与命题, 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 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 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 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诉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

1.规范命题的范围

对于规范命题范围这个问题, 叶圣陶先生早有理论, 他曾说, 凡是圣明的国文老师, 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 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 什么材料是学生的经验范围内, 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 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断不可出一些离奇的题目, 离开学生经验十万八千里, 叫学生搔头挠肋, 叹息说没有意思, 没有材料。因此, 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 贴近社会, 方式要灵活多样, 表达要新颖生动, 最好在学生下笔前, 教师先亲自“下水”试试, 以便知深知浅, 知难知易, 使得作文更加贴近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情可诉。

2.让学生自由命题

给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寻材料, 把自己的真实所见、所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才能让作文回归于生活, 反映真实的生活。学生想写什么写什么, 爱写什么写什么, 没有任何的束缚, 不断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 哪怕是对事物一点一滴的感悟写出来。这样一来, 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可以充分表现他们的童心、童趣、童真。这时, 教师也要以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 欣赏他们, 尊重他们作品的原意, 学生就会不断产生创作的灵感, 同时对他们的写作也会有推动作用。

生活是真实的, 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摒除虚假浮夸, 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说真话, 诉真情”的条件, 强调是什么写什么, 想什么说什么, 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 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 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摘要:作文, 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 才是真正的作文。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是作文指导的核心。让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 写出独特的感受, 作文才有生命力。

历史教学要敢于求真、求实 篇4

一、教师要有质疑精神

1. 历史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它远离现实,强调历史史实,由于历史证据的欠缺、历史重要文件的保密,再加上历史叙述受到作者主观意识的左右,所以真实的历史和教材表述的历史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传统教学思想中,教材、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范本,教师从不敢质疑历史教材的真实性。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了更新和改善,逐渐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但这种质疑的精神并没有因此得到较好的改善。教师应该把求真、求实作为历史教学的底线,“要求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尽量还学生一个真实、本来的历史面目,更应作为历史教师的追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在备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这一思想。

2. 历史高考试卷隐含求真、求实能力的考察。在目前教育体制下,高考依然是选拔人材的最主要的方式,分数依然是作为衡量学生发展、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求真、求实的质疑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科学评价,在考核检测上缺乏科学有效的考察方式,缺少可操作性的量化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教师钻研的积极性。值得欣慰的是,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如广东省2009年第26题,就隐含了对历史求真、求实能力的考察,这无疑促进了教师对此的探讨。

二、教师要掌握求真、求实的方法

接触新思想、新理念并不难,难的是把新思想、新理念有效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在几年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部分教师大胆尝试,对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图片等进行剖析质疑,但由于课堂时空的限制、求证的方法和技巧缺乏等局限性,求证过程并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给学生和听课教师哗众取宠的感觉,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1. 历史意味反思,反思意味批判,在求真、求实过程中要注意“批”和“判”的方法。“批”不是无目的、无原则的批评质疑,它是基于一定的理性分析之上的怀疑,但不是怀疑一切,更不是打倒一切;“判”是根据自己的分析对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客观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培养质疑的精神和掌握批判的技能是最主要的,对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应做太高的要求,毕竟高中历史学习不是严谨的历史研究,它受到时间和学习任务的限制。在听课交流过程中,很多教师在使用历史材料时,将之奉为经典,照搬、照用、照讲,基本上不考虑材料的真实性和对问题的证明力。由于材料的来源、截取,以及作者阶级立场等,决定了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里对材料的解读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在使用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质疑的精神,多方面求证材料的真伪性,以及材料之间的关联,对材料所透露的信息力求一份证据说一份话,更不能为了证明一个历史结论而对材料断章取义。

2. 学会“用教材”。教材一直在历史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材观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指挥棒。在新课标教材观中,虽然反复强调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种,但将教材“顶礼膜拜”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只有把传统思想从窠臼中解放出来,敢于怀疑教材中的观点、图片等资料,求真、求实才能真正深入开展,才能以冷静的眼光重新审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才能客观考察教材中所提供的材料、观点和结论,才能真正敢“批”敢“判”。人教版必修二在讲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时,教材为了证明一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导致中国民族企业迅速走向衰落这一观点,特意把张謇企业作为特例写进教材,因此大多数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一般会按照教材的观点,将张謇企业的衰落与列强重来划上等号。这个证据与结论的联系看似完美,其实只要教师抱有质疑精神,抱着求真求实的心态去反复追问,这个问题背后的真相迎刃而解:原来张謇企业的衰落固然与列强侵略有关,但更主要与他盲目扩张企业规模与进行公益投资有关。

3. 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扩大自己阅读范围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这并不能作为逃避的借口,除开掌握历史知识之外,还要对经济、政治、军事等基本常识有大概的了解,只有储备相当的知识才能有批判的勇气和胆识,才能对浩瀚的历史知识进行科学的求证和求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一个有责任心、敢于质疑的公民,才是历史教学的最高追求,历史教师应敢于摸索,担当起这个任重道远的重任。

小学语文求真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求真课堂;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是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要教学方式,然而在这种教学环节中,很多小学生活泼的天性要么被扼杀掉,要么教师就会限制其发展,为此教师应努力将学生的活泼天性还原在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才能为学生创建一个求真的真实课堂。

一、用真情感染学生

小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定要非常融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将老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悟学生,而不是盲目地为了上课而上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所感及学生的本性还原在课堂中。

比如,在讲授课文《母亲的恩情》一文时,教师将自己前几天录制的一段视频给学生进行播放,这段视频是这位教师前几天下班时看到的一段情景,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天下课后,下起了漂泊大雨,雨水很快将路面浇湿了,地面到处都是水,然而由于雨水来得过于突然,很多学生都没有带伞,这让很多小学生感到不知所措,然而当教师走到学校门口时,发现门口很多妈妈早已打着伞等着自己的孩子,教师很是感动,将这一段视频录制了下来。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仔细观看了这段视频后,向学生询问这是什么,看到视频后有什么感受,就是这段视频,让很多学生感受到母亲的真实情感。

教师上课有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一段真情的视频就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情感与课堂相结合。

二、用真心关心学生

所谓真心关心学生,不仅仅指教师全心全意上好每一堂课,还表现在教师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表现在用真心去对待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甚至每一次思考和动作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动学生,才能创建更加真实的课堂。

比如,教师在讲授《木兰从军》一文时,教师发现班级中每一位学生对待花木兰代父从军这一件事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认为花木兰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他为了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亲自替父去参军,这种精神值得学生去学习;然而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认为花木兰的做法是一种欺骗的行为,小学生不应该学习这种欺骗人的行为;还有的学生认为花木兰从军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自己又不去打仗,因此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什么意见,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很显然会对持有第一类意见的学生感到满意,在他们心目中,这类学生才是真正能够领悟语文知识的学生,而教师往往也会表扬这些学生,而对于持有其他观点的学生,教师则要么不予理会,要么进行批评。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算真心地对待学生,教师用真心去关心学生,需要做的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观点,即使他的观点不正确,教师也应尊重他们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观点与老师进行分享,也才能保证求真课堂的顺利开展。

三、用真才教会学生

所谓用真才教会学生,并不是说教师没有真才实学,目前能够担任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师都是一些高材生,对于语文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有一定的造诣,但这里所说的真才指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实事求是,即所谓的知之者为知之,不知者为不知,在充分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比如,在讲授课文《狐假虎威》一文时,教师在讲完课文后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狐狸作为欺骗老虎的对象,狐狸是狡猾的我们从小就知道,但为什么说它是狡猾的,有没有真实的故事啊?”这个问题看似比较简单,但小学生提出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想知道真实中的狐狸究竟是什么样子,对于老师来说这个问题也许比较棘手,因为很多老师也没有见过狐狸,为此如果教师想营造出一个真实的课堂,就应这样回答学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现实,老师也没有见过狐狸,目前无法为你解答,等我下课收集资料后为你解答这一问题。”

这样的回答方式就给学生一个实事求是的感觉,教师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相关信息后给学生进行展示,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展示狐狸的狡猾这一事实。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用自己的真才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提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门不能马虎的事情。

总之,求真课堂指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堂课,还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求真的课堂,让学生自身所想、所感更为真实地表达出来,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自由和生动。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真实的课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雨琴.求真求实打造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2014(25).

[2]任海莉.求真、求实:语文课堂的本质[J].小作家选刊:教育教学,2014(01).

上一篇:中心成员下一篇:检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