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求真

2024-08-19

学习求真(共12篇)

学习求真 篇1

摘要:指出了以中国传统哲思俯瞰求真学习路径, 并在格物创新和追逐快乐的引导下, 以生活艺术理念为前提, 以打理美满家庭为基础, 以享受正面做事为核心, 以恬淡百姓生活为关键, 自然而然地完成悠闲的人生旅行, 并努力寻找幸福生活的实质意义和可行方法。

关键词:格物,学习路径,求真,创新创业

1 引言

人类发明了互联网、4D手机, 随之又创造了虚拟的网络世界, 距离真实大自然越来越远。在如此纷繁的世界, 如何才能拥有健全的身心健康:头脑清晰能自律, 身体健康有力量, 身心平和感平衡, 工作生活干劲足[1]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追寻先贤达人的足迹, 只有真诚拥抱大自然, 通过自律将拥有的各种知识和认知付诸行动, 从而在如何饮食睡眠、锻炼身体等生活方面做出明智地选择。喜欢与事物打交道的人, 一是现实型的用手或工具制造或修理东西, 擅长机械和体力劳动。二是常规型的希望确切地知道干什么, 愿意处于从属地位, 多擅长文秘或数据类工作。格物创新导向的求真学习路径, 就是全身心投入大自然怀抱, 以旅游者的心态, 打理幸福家庭、恬淡快乐生活和享受正面思考与做事。其关键在于掌握观察自然的方法, 不仅是获得关于态度、观念、偏好等定性数据, 更重要的是采用定量方法, 揭示数据中包含的重要和有意义的模式和关系, 并把这些报告发布在互联网上, 让拥有授权的人可以随时访问这些信息[2]。

2 生活艺术理念

2.1 民皆以食为天

孔子把人生的大欲简括于营养和生育二事之下, 就是饮食男女。当人的肚肠填满的时候, 就会自然喊出人生的美妙, 透射出精神的快乐。中国人对于快乐的观念是“温、饱、黑、甜”, 指吃完了一顿美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生命掌握在主厨的手中, 控制着生活享受的大权。儿女的健康, 完全依赖母亲的性情、快乐和起居。面对城市超快节奏, 致使人们日渐无暇顾及到烹调和滋养方面的事情, 并被许多方便的垃圾性食品代替。这也就是“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的孔子休妻的原因之所在。凡有益于身体者都是药物, 也都是食物, 食事在医疗上的作用便日益凸显。人类会因预防疾病而进食, 而不再是为医治疾病而吃药。道家尊信大自然, 偏向于重视蔬类的花果和食物, 如松子、藕粉之类。食物之哲学, 林语堂归纳为新鲜、可口和火候适当三事。中国最贵重的食品, 本身都具有无色、无臭和无味三种特质, 如鱼翅、燕窝之类。

2.2 家是温馨港湾

中国的社会和生活都是组织于家庭制度基础之上, 不仅作为一切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础, 也决定并润色整个中国式生活的模型。孔子非常注重夫妻关系, 认为是一切人类关系的基础, 也注重孝顺父母, 每年祭扫祖墓, 祭拜祖先。每个人都在家庭历史上有一番作为, 尽他对于整个家庭的义务, 有些替家庭争光, 有些使家庭蒙蹂。人们须经过童年、青少年、成人和老年, 先由别人养育他, 再由他去养育别人, 最后于老年时重复由别人侍奉他。更重要的, 女人的插身于家庭之中, 如同园丁对于嫁接果树的接穗选择一般。家庭生活的苦与乐, 都以其所娶的妻为定, 而未来家庭的整个性质也由此而决定。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是, 做人须无愧于祖宗, 并且无愧于自己的儿女。不过晚辈对于长辈的孝养, 不像长辈爱晚辈那么自然, 而必须由文化去培植出来。一个自然人必会爱他的子女, 但只有受过文化洗礼的人才会孝养父母, 敬爱老年人。

2.3 享受当下生活

人类的生活包括吃、喝、拉、撒、睡, 亲朋好友间的离合、接风、饯行、苦乐, 理发、浇花、打拳、散步, 以及窗外眺望等的平凡琐事。安卧眠床艺术的重要性, 能感觉的人甚少。几乎所有成就的灵感都来自凌晨3:00~5:00之间, 在舒服中享受寂静和沉思, 蜷卧于床上时或散步于鸟声间, 忽然得到的。只有头脑自由时, 方有真正思想的可能。坐在椅中, 古人以态度恭敬为主, 今人则以舒服为上。坐在书房, 尽可把两足高高地搁在书床上, 让自己以在最舒服的状态下看书思考。人类的生活终须由工作和游憩循环为用, 即紧张和松弛交替使用。人生几乎是一首诗, 能够体验出韵律之美, 也像欣赏大交响曲那样, 欣赏其急缓的旋律, 以及最后的收场。这些循环, 在正常的人体上是大概相同的, 不过那音乐必须由个人自己去演奏。正如莎士比亚的人生七段论, 只是活在世界上, 观察人生而终于离开了。

3 享受正面做事

3.1 凡事正向思考

正向思考力是英国教育界的核心理念, 是一种引导情绪、掌控命运的生存方式。乐观积极地关注自己拥有什么, 而不是关注自己缺少什么。 (1) 乐观并不仅仅是指在人生顺利的那种心境, 而且还是指无论发生什么事, 都能够用一种充满希望和动力的思维方式看待一切。更重要的是尊重和鼓励他人, 体会给予之乐。其乐趣在于渗透到了人生中的每个角落, 如同毛利族谚语所说, 面向太阳, 阴影就会落在身后。 (2) 如果与消极悲观的人为伍, 甚至只是有一点点消沉, 就会很快意识到自己没法把精力集中在任何事情上。从现在开始, 请注意钦佩之人的站姿和走路方式, 步伐坚定地走向希望达到的目的地。每天早晨呼吸半小时新鲜空气、聆听鸟鸣, 承认有些事情是自己无法掌控的, 尽自己所能, 去干那些令人愉快的事情。 (3) 人类有着一种喜欢痛苦的天性。如果人生大半都是悲观消极, 就需要时时约束自己, 确保自己不会重新陷入原来那种牢骚满腹的思维方式中去才行。实践乐观豁达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坚持不懈, 直到乐观豁达变成自己的第二天性, 愉快地接受生活所带来的一切[5]。

3.2 借鉴动物做事

人类千万不能小瞧了动物的智慧, 其生存的行为与选择本质, 带给人许多启示, 需要认真观察、细心借鉴。 (1) 生命比任何东西都宝贵,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必须拥有生存的本领。弱小的鼹鼠都清楚必须有一样出色的本领, 强大的狮子有时也不会顾及王者的尊严, 长颈鹿则时刻牢记“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变色兔改变自己就是为适应环境, 壁虎遭遇险境时也敢于“自截”。 (2) 在动物界, 打败对手的方法多种多样, 启示人类改用计谋的时候绝不能硬拼。面对困境时, 吼猴用强者的气势击退敌人;羚羊面对猎豹猛烈追击, 也知道必要时“回马枪”、放手一搏;弱小的蜘蛛, 善于发挥织网的本领和一身的“毒”功;鬣狗在围猎之前, 从不忘记了解对手;针毛锋利的豪猪之所以成为渔貂的口中餐, 都是“软肋”惹的祸。 (3) 想要在社会上立足, 就要具备特殊的竞争优势, 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狼是自然界的强者, 拥有强者心态, 注定是赢家;海蚯蚓生活在密不透风的泥沙里, 面对重压, 义无反顾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斗鸡天生就好斗, 即使伤痕累累, 也绝不言败;黑卷尾能战胜老鹰, 一切有赖于果敢的行动;骡子能做马和驴不能胜任的工作, 就是因为专注才有竞争力;麻雀依靠沟通和交流, 生生不息;鬣狗依靠团队力量, 就可以战胜强大敌人[6]。

3.3 借势做事之道

高调做事是指做事的高标准、高目标、高要求、高姿态和高志向, 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目标高调站得高看得远, 意志高调做任何事都锲而不舍, 行为高调马上行动不拖延, 姿态高调一切凭业绩说话, 人脉高调才能借助他人的力量助己成就大业。 (1) 势出有因:人生如棋局谋势很重要, 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条件, 谨遵先贤“三思而后行, 谋定而后动”的警告。胸怀全局, 善于处理大的方面关系, 能够在变动中把握局势发展的大方向。科学地认识、分析形势, 因“势”而谋是谋势成功的基础。 (2) 势在必行: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理该办的事情, 就是让时间去蓄积足够的能量和智慧, 就是将逆势转化为优势、将危机转化为机会, 就是在蓄势后果断行动、主动出击、自我推销。 (3) 势不可挡:如果想尽快地成功, 必须依托良好载体, 借势而为, 寻找“高速路口”, 搭乘开向成功的快速列车。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 还要“借梯上楼”, 贵人相助绝对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必要时反势决策, 打破常规、出奇制胜[7]。

4 恬淡百姓生活

4.1 人生吉祥三宝

人活着真的不容易, 面对复杂纷纭的世事, 有时候确实是脆弱的, 如同“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1) 慈就是要人们能够慈爱、慈悲、仁慈, 不仅是上对下和子女对父母的爱, 更有平行间的爱, 尤以上级对下级的爱重要。只有充满爱, 爱自然、他物, 亦爱自我、己物, 才能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爱自然万物一切, 人才能和谐地生活。 (2) 俭是节用、节约、节省, 人类面对资源枯竭, 而人口又急速膨胀, 唯有俭与啬, 反对奢侈靡费, 从而减少“剥削”。其实质就是限制人的各种不应该扩张的欲望, 这是达到慈爱的必要条件。 (3) 不敢为天下先, 就是不敢做天下的头, 或不敢走在天下之先。其实质就是“不争”, 在“不争”中达到人生的内敛、充实、安定、和谐和吉祥。做到慈爱就能勇敢, 俭啬就能宽广, 不敢为天下先就能成为众人的君长。如果舍弃慈爱而争取勇敢, 舍弃俭啬而争取宽广, 舍弃后退而争取居先, 那就走向死地了。

4.2 百年成长人生

人生的远大目标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地迈好每一步, 正如老子说的“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自强不息、重视细节、坚持到底。 (1) 成长中抵御诱惑:“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面对五彩缤纷的互联网, 在成长的路途上, 要控制自己的欲望, 管理好自己的心灵, 既需要父母的关爱, 更需要青少年自己的把握、立志与确立目标。 (2) 求职的心路历程:面对就业难的形式, 谁都要经历这道坎。唯有用“柔”的力量, 一点一滴地前进, 委屈则能保全、曲折则能伸直, 凭借毅力、决心, 并且充满自信。 (3) 怎样做家长:自然而然地成长, 决不可拔苗助长、南辕北辙;“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最好的办法是身教, 自身行为的教化作用远胜于言教。家长总喜欢说谁家的孩子有出息, 孩子最反感这样的啰嗦, 越是这样, 孩子越是逆反。慈爱但不溺爱, 若是爱之过甚、过深、过分, 那么耗费也就过大、过重、过巨, 带来的危害也往往是令人痛心疾首的。

4.3 生活经典智慧

(1) 人应该和天地融合, 客观观察、能动效法, 主动汲取“不言”之道, 自然而然, 用心洞察、悟达玄妙之道。 (2) 摄取各种物质滋润生命, 摄引天地生气充沛肌体, 收摄自己精力使之慢耗, 摄持自己的身心使之不妄动, 在“摄”与“不摄”之间, 臻于自然而然的高境。 (3) 面临呼声渐高的创新创业, 老子的智慧要求做实做久,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贵德”而行, “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渐久。 (4) 西方哲人荣格也说过:“生活的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可贵的, 也是最稀罕的”。面对人生不如意, 是沟坎就翻越、是险阻就穿越, 而且不断从头越, 人生就会越来越优越。 (5)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是老子教给人们一种超脱的方法, 一种转换变化的辩证处置智慧。无祸、无罪、无咎、无殆、无辱、无欲、知足、知止和长久就是福。 (6) 佛教和道教都有戒律, 苦口婆心的警世语、醒世语, 都是指点人应当遵守的处世处事的生活准则[8]。

5 悠闲人生旅行

生命是没有返程的旅行, 无法回头却可以转弯, 不能选择起点却可以选择终点。唯一能把握的, 就是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 谨慎选择、迎接挑战, 体验持续锤炼的成长过程。想要人生旅程精彩, 最好的伴侣是希望、泛爱和创造。

5.1 精心准备行囊

(1)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有技能、有能力的人想要成为英雄, 首先要为自己寻找合适的环境。目标不需要太远大, 远大的是理想。看准时机、把握机遇, 拥有不同于常人的理念, 让自己适时改变陈旧的做事方法。 (2) 一味地抱怨并不能带领人走向幸福的生活, 只有当学会了不断地拿起积极的态度来反击痛苦时, 痛苦才会转化为能量, 积蓄成功的力量。 (3) 物欲横流之时代, 被金钱所奴役的生命最终将会被贪欲控制;只有以一种不占有的态度去面对金钱, 才能在金钱面前保持自由的心态。使人生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 就是让思想控制欲望。 (4) 让自己的每一分钟都得到合理的安排与运用, 才能让自己在时间中升值;将时间用在你真正需要的地方, 几年以后或许会见到不一样的自己。 (5) 唯强者懂得温柔, 唯智者懂得反省。只有对自己进行勇敢的剖析, 同时对自己的缺点进行改正, 才能让自己一步步地不断攀登, 并最终到达成功的巅峰。

5.2 漫漫行在路上

(1) 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不会让外界的事物困住前行的步伐, 更不会自设囚笼, 坚持在时空目标中特立独行。 (2) “同甘苦、共患难”, 只有在真正承受过风雨打击的人才能懂得真正的幸福所在。在需要的时候, 伸手援助的朋友, 特别是高人的指点, 更应该牢记于心, 因为这些人往往才是人生最珍贵的收获。 (3) “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是人际交往的定律, 不懂得分享, 往往会在陷入困境时面临无人来救的局面。有了分享, 才有了力量的绵延与蓬勃, 才有了理性的升华与萌动。 (4) “人人相善其群”, 只有让别人成为别人, 我们才有机会在人生中变得更像自己。对他人尊重, 其实就是在尊重自己。 (5) 一个懂得倾听的人, 才能被他人倾听。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 倾听是一种可以向他人进行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 更是个人开阔视野、获得知识、赢得人际的重要方法。 (6) 试着去寻找并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 将自身的潜能完全发挥, 将工作变成使命, 在沉积中熟练, 在熟练中美好。

5.3 虔诚朝圣之旅

(1) 生命本就是一条美丽而又蜿蜒的幽径, 放慢匆忙的脚步, 怀着一颗鲜活的心, 睁开智慧的双眼, 会发现人生的风景如同田野里的鲜花一样可爱。 (2) 远离虚荣、内心简约, 宁静能给人带来快乐。平凡是人生的主旋律, 而简单却是获得幸福生活的真谛。 (3) 每个人都依赖大自然生活, 体验鸟语花香, 顺其自然做事;别忘记了让自己解开一切戒律与约束, 让整个身心在亲近自然、顺应自然中获得放松。 (4)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当将心中深藏的欲望与焦虑剔除时, 活出自己特有的味道, 才会在人生中获取难以忘怀的快乐。 (5) 人生的道路就在脚下, 只要敢为人先, 在困难面前不断挑战自我, 就会看到人生中的美丽风景。 (6) 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 只有不断地去探索新的事物, 才能在社会发展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9]。

6 结语

真理不是俯拾即是的。求真理、做学问, 不同于传授知识。它是去发现、开拓、创新, 去做前人没有做过或者没有做成的事, 去营造自己的智慧之宫。一在荒漠求真, 那里有最大的创造空间, 应该做敢为人先的拓荒者, 最重要的是不要迷失方向。二在雄关求真, 雄关险道、艰难曲折, 不但要有胆识有智谋, 还要有百折不饶、不怕失败的劲儿。三在险峰求真, 崎岖陡峭、危机叵测, 须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应该做不畏艰险的冒险者[10]。真理不是摆设、不是玩物, 而是生活的向导, 做人的指南。探求真理是要付出代价的, 需要有勇敢和冒险精神。穿越沙漠、闯过雄关、登上险峰, 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历程, 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的人, 只有经过灵魂净化的人, 乃至视死如归的人, 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领略真理的智慧。

参考文献

[1]迪亚茨, 巴克.你的身体, 是一切美好的开始[M].王敏, 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243, 261.

[2]阿尔瑞克.调查研究手册[M].王彦,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89, 210~271.

[3]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33~50, 163~183, 208~258.

[4]弗洛姆.爱的艺术[M].亦菲, 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9:68~74.

[5]哈德菲尔德.正向思考力[M].欧阳瑾,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1~3, 150~167, 236.

[6]江凤鸣.动物的智慧:读懂这些, 你的人生豁然开朗[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1~44, 124~215.

[7]林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12:72~104.

[8]姚淦铭.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19~50, 175~222.

[9]吴文雅.人生是一场旅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4:83~343.

[10]田丁.尼采和他的超人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65~67.

学习求真 篇2

教师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解决教师思想作风纪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挥自身表率作用,教育局统一部署,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各单位上班纪律暗访记录,让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下面就“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落实行动求真务实”发挥自身表率作用,推动自己各项工作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纪律对一个单位是多么重要,我们要高瞻远瞩,这次的暗访记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指导性,为我们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本次教师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是对落实三项制度,构建和谐学校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一定带头做到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把整顿作风与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教育整顿和当前工作两促进,两不误,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

二、立竿见影,从我做起。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作风、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始终牢记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始终牢记教育宗旨,认真落实“双常规”;爱岗敬业干实事。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把心思凝集到教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提高教育质量上,释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以追求一流的责任感,用自己最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业绩。

三、落实行动,求真务实。树立务实形象,勇于治“虚”治“假”,敢于治“漂”治“浮”。认真做到“五实”:安排工作重实际,检查工作查实情,对上对下说实话,解决问题想实招,评价工作求实效。崇尚实干,绝不空谈,扭住目标,锲而不舍;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搞浮夸,让事实说话。把精力和时间全部放到各项工作的落实上,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四、加强学习,自我完善。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作为一名教师终身的任务。宽广的视野、正确的决策,来自不懈的学习。我要通过学习,增强自身工作的预见性、洞察力和驾驭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动性和自学性。加强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熟悉中央大政方针,正确分析宏观形势,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向先进学习,学先进的理念,学成熟的经验,为我所用,助我发展。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创造业绩的行动。

五、顾全大局,畅通政令。畅通政令,是确保步调一致、夺取胜利的法宝。我要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全局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服从校领导的统一部署和重大决策。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到位要履职,履职要到位,增强执行力,做到“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带头维护同事团结,同其他成员多沟通、多尊重、多补位,少猜疑、少埋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干好学校各项工作。

六、改进方法,大胆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是班工作始终充满活力的关键,如果仅凭经验办事,按部就班,不愿创新,怕承担风险,就会被时代发展的车轮远远地抛在后面。我要通过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与时俱进,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超前发展。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讲究工作方法,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把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教学手段的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善于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贡献。

撰写人:樊金霞

求真绘美中规 篇3

真正的好记叙文,应在作文做人的良性循环发展中追寻真挚的性情、美妙的情境和明确的体裁。因此,我们应立足于这些方面去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否则长远下去,必然会偏离作文教学的正常轨道和人文目标。

具体到中考记叙文写作的训练中,我们应切实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思想情感进行疏导、引流和提升,并注意作文的体裁适中、选材适当、表达方式合理、记叙详略得当等等。回归本真,应以我们在课文教学中涉及到的经典美文为依托,以基本写作规律为准绳,先“入格”后“出格”。如何回归本真,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求真——直面生活,寻觅挚情

“真”是写作的基础,真情、真人、真事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写作资源。写作必须面对生活,这是写作的有效方法,也是写作的根本规律。现在很多学生在追求所谓新、奇、巧、特的同时,往往凭空想象、脱离实际,在所谓的“作文宝典”中,拾人牙秽、东挪西凑。可以说,生活离学生的写作实际越来越远。

其实,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记叙文写作训练,首要的义务就是要养成他们直面生活、寻觅真情的习惯。唯有真实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唯有真情的,才是动人的。学生大可不必借所谓的作文选中的“范文”来作为自己的写作储备。我们应树立这样一种认识:只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题材,才会流淌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的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社会生活都是写作的源泉。虽然有许多事情看上去很平常,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深思,我们往往能挖掘出真情和哲理。而且,观之愈细,思之越深,常能平中见奇,旧中翻新。因此,就学生而言,我们应擦亮他们发现生活美的眼睛,经常提示他们不要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引导他们学会直面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的生活、感悟自己的生活、写下自己的生活。只要用一颗寻觅真善美的心去对待生活,生活必然对写作有所馈赠。那点滴真实的细节,那怦然心动的瞬间,那挣扎求索的心理,那令人难以释怀的往事,反映到记叙文中,必然是性灵佳作。

二、绘美——营造情境,彰显诗意

许多语文教师常常反映,在最近几年不限文体的考场作文影响下,不少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偏离了正常的要求,造成了叙议混杂不清、概括叙述与具体描述模糊的现象。对此,我们称之为“四不像”文体,阅卷时很难定调给分。

事实上,作为传统记叙文,除了讲究叙述的六要素之外,它还非常讲究情境的描述,作者情感以及语言文字的魅力往往从这里面得到淋漓的体现。营造情境的关键是要突出细节描写,它是文章绘美的关键。没有细节描写,文章必然索然无味,一味地、自始至终地概括叙述一般是缺少活力的。世界很大,我们要以小见大;生活很杂,我们要见微知著。

事实上,目前初中生写作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缺少细节描写。由于没有细节描写,作文从前到后显得干巴巴的,没有血肉可言。更重要的是,以细节描写来表现美与学生作文的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教师在这方面确实要做更细致的引导和训练工作。

一般来说,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至少应该有一到两处集中的描写和若干分散的细节描写,这样的文章重点才会突出,文学的情味才会流露。如阿累的《一面》,就很适合初中生学习模仿。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思路来引导训练,那么记叙文写作便会有一个良好的构架。基于此,笔者经常让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训练。实践证明,这是训练写作基本功的良好途径,而且针对性强、效率高、反馈快。无论是写人绘景,我们应力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察发现,坚决摒弃套话和流水账似的语言。此外,也可以穿插变换训练其他的写作技巧。这样有重点、有目标的写作训练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有收益的。

诗情画意是营造情境的产物。为了达到表现美的目的,初中生写作记叙文除了在细节描写上努力之外,还可以吸取诗词营养,把一些好的手法融会贯通到自己的笔端,在写景方面,这种做法尤其值得学习。洋溢着诗意的文字,对阅读者来说是无尚的精神享受。

告别没有生命的堆砌,告别没有魅力的单调概述,告别缺少情感体验的枯燥素材,告别缺少美感的情境构建,中考记叙文写作必然会迎来一片新的天地。

三、中规——强化文体,落实要素

虽然一些中考作文不限制文体,但不是不要文体。单纯叙述一事的记叙文与叙事散文是有区别的,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与议论文是有区别的,好多学生一味赶时髦,不顾文体差别,邯郸学步,结果必然是东施效颦。

例如,在叙述方面,单纯叙述一事的记叙文是讲究事情的直接起因、经过、结果的,特别是经过一定要详写清楚。而叙事散文,在形散而神不散的前提下,不是每件事都要从头至尾交待清楚,有的次要事情只须截取画面和片断进行略写即可。至于议论文中的叙事则应扼要概括,能简则简。在议论方面,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应是晴蜓点水或星星点点式的,而议论文中的议论则要逻辑严密,一一道来。

实际上,对于这些基本的文体常识,学生把握的“度”不是很到位。甚至有人认为,不限体裁就是随想随写,任意而为。其实在很多时候,抱着这种观念进行写作往往会将文章写成一种“四不像”文体。笔者在教学实际中,经常看到一些学生这样进行写作:作文前半部分是具体叙事,后半部分则大议特议。还有的学生整个文章构架像议论文,但中间叙事论证却如小桥流水,不伦不类。这些现象不能不让我们去反思中考作文训练的返璞归真问题。我们在中考作文训练中不能放弃记叙文六要素等常规训练,因为这关系到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体裁认同。

学习求真 篇4

一、求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之魂

在某校“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会上, H老师执教了“小数乘整数” (苏教版五上) 一课.课中, 教者指导学生观察两组算式, 得出一位小数乘整数, 积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 积是两位小数.接着让学生猜想, 照这样的话, 三位小数乘整数, 积是———三位小数, 四位小数乘整数, 积是———四位小数.

师:这只是猜想, 要知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生 (齐说) :验证.

师:怎样验证?

生1:用1.343×3, 看积是几位小数.

生2:用几个位数不同的小数分别乘整数, 看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位数是否相同.

师:那我们就照你说的去做, 小组合作.

任课老师在组间巡视, 倾听学生发言, 指导学生探究、填表.小组活动后, 组织集体交流.

师:算出的与猜想的一致吗?

这时, 课堂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有的小组说相同, 有的小组说不同.师指名一个说“相同”的组长汇报.

生4:我不认同他们组的第一个算式.因为两个乘数末尾的数5×2=10, 实际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两位.

师:用计算器算一算, 积到底是几位?

生5:1.345×62=83.39, 积是两位小数.

师:这一题是三位小数乘整数, 我们猜想积是三位小数, 但实际积是两位小数.为什么与我们猜想的不一致呢?让我们用竖式来算一算. (指名板演竖式)

学生到黑板前准备列竖式时, 老师感到本题数位较多, 竖式计算费时间, 便要求学生把题目数位改少一点, 聪明的学生马上改成:从而得出化简前积的小数位数与猜想的一致, 计算器上的结果已经化简了.

上面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是恰当的, 安排在猜想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关系之后, 学生迫切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产生了验证的需要, 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是明确的, 他们自己想出了验证的方法.而由于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的结果必将引来后面的两种不同声音———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相同或不同, 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探究的欲望, 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应该说这样的教学预设是合理的.然而, 课堂是灵动的, 生3“实际积的小数位数是三位”的汇报, 让教者始料未及.由于学生没有在表格中写出1.345×62的积, 教者不妨在生4发言后, 询问一下生3, 他们组的“实际积的小数位数是三位”这一答案是怎么得来的, 再有针对性地引导.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是从事一切科学技术工作的基本要求.不管是上面的哪种情形, 这都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求真精神教育的极好时机, 是动员所有学生真正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利场景, 可遇不可求, 浪费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是可惜的.

二、有序———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之策

在《长方体体积》 (苏教版六上) 一课中, W老师在组织学生探索和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时, 发给每个4人小组若干个体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师:请以小组合作, 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

同时提出合作要求:

1.各小组必须做到人人有事做.2.在小组内交流时, 说说你们摆成了哪4种不同的长方体?每种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3.把小组内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 (长、宽、高、正方体个数、体积) 填入课本第25页例9的表格中.

当教师布置完这些要求时, 马上参与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一方面教师可以作为组织者进行指引, 便于学生展开合作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中到底可能有哪些合作方式和计算方法, 为下一步选择合适的典型方法进行全班交流做准备.

于是, 就有了以下交流:

小组一:我们小组每人拿一个, 4个人的拼成一行, 这个1号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4厘米、1厘米、1厘米;它用了4个正方体, 就是有4个1立方厘米, 所以体积是4立方厘米.拼2号长方体时, 我们每人拿2个拼成一行, 4个人的合成4行,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4厘米、2厘米、1厘米;一行有2个正方体, 4行有2×4=8 (个) , 所以用了8个正方体, 就是8个1立方厘米, 体积就是8立方厘米.

师:很好, 组长指挥有条不紊, 领导能力强, 合作成功.下面请小组二汇报你们小组的3号、4号长方体和合作方式.

小组二:我们是每人拼一个长方体, 要求后拼的人与前面的人拼出的长方体长、宽、高三个数据不全一样.3号长方体是我摆的, 它的长3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它用了12个正方体.可以这样算:一层有3×2=6 (个) , 2层就是6×2=12个, 所以体积是12立方厘米.

师:这样合作, 效率高, 看来合作确实是个好办法.

以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下一步探索长方体体积大小与长、宽、高的关系, 做好了有效的准备.之所以有效, 主要应归功于小组操作与交流的有序性.

学习求真 篇5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8日上午9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做了大会报告。

报告中谈到: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臵,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早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中就相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时至今日,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形式多种多样,方法各具特色,但不管什么形式,不论何种方法,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到一个“干”字上来。实践证明,只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务实大干,才能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化解转型中的矛盾,实现跨越中的升级。干,不一定成功;不干,必然会失败。一句话,实干,才是硬道理。

要实干,先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发展的前提。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是我们干成一项事业的根本保障。只有把思想意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中来,把精力智慧凝聚到科学发展的宏伟征程中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合力,将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要实干,必须提振精神,鼓足干劲。状态决定作为,干劲决定成效。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只有把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上来,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干劲,事不避难、迎难而上的拼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上紧发条,卯足精神,咬紧目标,狠抓落实,才能将美好愿景变为幸福现实。

要实干,更要争分夺秒,奋勇争先。时间就是财富,效率就是生命。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机遇千载难逢。时间不等人,形势很逼人,事业更催人。我们党员只有坚持不议论、不犹疑、不观望,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才能在改革大潮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结合当前我市实际,秉持科学发展观原则,扎实完成上级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继续关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我认为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质,关键是要做到务实、善干。

崇德修身 奉献求真 篇6

大家上午好!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光荣的南大学子,相信你们也会像一代又一代南大人一样,为自己选择了这所大学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南京大学之所以能让我们感到骄傲,根本原因就是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真正履行了大学的核心使命,为国家和人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

上学期,学校开展了向杰出校友程开甲院士学习的活动。程开甲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是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他1952年来到南京大学,先后任物理系教授和系副主任,为南大物理系的建设与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1962年,为了祖国国防建设的需要,他受命北上,在不为外界所知的情况下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工作。因为核试验事业的保密性,他20余年未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为中国核武器的研究和核试验事业的奠基和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才智,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程开甲先生的科学生涯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他的成功之道就在于他一生追求奉献。其中有几点我想在这里和同学们分享。

一是要登高望远,立志成才。古往今来,每一个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强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在他看来,“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学生时代是立志成才的黄金时期。青年时期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坚持远大的理想,就是要把个人的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程开甲先生在英国师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玻恩,他一直怀抱学成回国后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他说:“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追求的看法,我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我对回国的选择一点也不后悔,如果当初我没有回国,可能会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绝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幸福。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话让我想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下一个志向就是我们漫漫征途的开始,如果起点缺乏远见或是模糊不清,那么,在将来的路上就会留下遗憾甚至悔恨。

二是要脚踏实地,虚心求知。求知识、求真理是大学生的基本任务。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这个时期有老师指点、同学切磋、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地求知问学,必须倍加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程开甲先生在年轻时,把他能找到的所有数学习题都做了一遍。日后,他在物理方面的工作没有因为数学方面的问题而带来困扰。到南大的第二年,他就在系主任施士元先生的领导下组建了“金属物理教研室”。此前,程先生一直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为了了解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他放下教授的架子,主动找专家、到外单位去学习。为了学习金属学,他每个星期都会去南京工学院两次,听当时金属学的专家高良润教授讲金属学。为了学习锻压加工等知识,他远赴沈阳金属研究所,学习金属内耗的理论和实验以及材料测试等。

程先生的经历告诉我们,虚心求知,就要谦默自持,静心读书,老老实实地求学问道;要成就大学问、大事业,就必须保持平静的心态、练就专注的本领;还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方式要从相对而言略显被动的“中学模式”转换为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大学模式”,特别是要适应研究型大学的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方法,及早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

三是要崇德修身,以德润才。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使命。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对当代青年而言,更要坚持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南京大学孕育诞生了一批甘于奉献、不为名、不为利的杰出校友,他们诚朴雄伟,有“敢为天下先”、追求卓越的壮志,却无哗众取宠之心。他们以奉献作为人生的目的,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科学探索的需要,心甘情愿地奉献一生,赢得了世人的敬重。程开甲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为了国家的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专业方向,甚至长期坚持在戈壁滩上工作。他说,“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奉献。只要国家需要,就要义无反顾。”

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可贵的南大精神,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发扬光大。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态度。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将庸庸碌碌,空虚一生;以名利为人生目的,将狗苟蝇营,迷乱一生;以奉献为人生目的,将通往成功,快乐一生。很多事物看似平淡无奇,却不可或缺。那些在基层一线、平凡岗位无私奉献,做出不凡业绩的人,才是可亲、可敬又可学的。在现实生活中,甘于奉献的人才是快乐的、幸福的。

同学们,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是历代南大人的梦想,欢迎你们加入这个逐梦的行列。你们要努力学习、不辱使命,更要记住前辈先人开山铺路的艰辛,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踏实进取的态度和为国为民的情怀,齐心向前,放飞梦想,逐梦圆梦,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学习求真 篇7

学知于掌握真理

多年来, 有人认为党在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与人才培养过程联系不密切, 因而不宜对教学管理工作干预过多。然而, 宣传思想工作与教书育人工作不可分割, 不能置身教学科研工作之外。《意见》明确,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这项工作对接班人的培养起着政治引领和目标把关作用, 对引领和激励师生通过知识传承掌握真理, 以及养成学生学知求真的素质等均至关重要。为做好工作, 高校应配套建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师生员工也要自觉响应相关精神, 并使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真理, 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师者于知识传承, 根本在于通过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真理。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掌握真理, 需有全面系统的知识构成作保障。否则, 就可能因所学知识的组合无序或相对单一而学无所成。知识传承的全面系统, 不仅包括专门知识技能, 更包括掌握真理。爱因斯坦认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书育人, 离不开教师、学生和介质的三者互动。所谓“介质”, 泛指师生用于传承的知识。其指向绝非独门绝技或东拼西凑的东西, 而是由自然而社会、由实践而理论、由东方而西方、由基础而专业的知识立方体。这个立方体以“金字塔”型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为基座, 以理论联系实际和素质养成过程为框架组合而成。众所周知, 世间任一事物均非孤立、无序或静态的方式存在, 也离不开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关联关系。现实中, 师生于知识传承, 既要掌握组成知识的客观规律, 也要掌握真理。否则, 就可能因对知识体系缺乏系统完整的了解而至形成认识的缺憾。因而, 知识传承的目的应系于掌握真理, 以免人才培养过程无序。基于这点, 宣传思想工作内容正是这一立方体系的组成部分, 不可或缺或栖身世外。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必须有中国特色。”这句话的关键在于高校办学既应放眼世界, 亦应立足中国。师生间的知识传承亦应以此为重, 既要体现中西合璧, 也要突出“中国特色”, 更要以服务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为本。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 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不衰, 就在于先辈们能够立足本土内化人类的聪明智慧。新中国成立后, 无论是前17年借鉴苏联的办学模式, 还是改革开放后学习欧美的办学模式, 其成功之处均在能奠基于传承中华优秀知识文化, 同时汲取他国的先进文化以丰富和升华我国的知识传承。这包括:内容上注重知识传承的全面系统、方法上注重知识传承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规律, 从而做到使学生于学知中既懂得所学意义, 又养成掌握真理的习惯。

创新于追求真理

知识传承离不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用的发挥, 理论创新同样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先师孔子提倡“游学”, 并以身作则;今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目的均在于使学生懂得所学为所用, 在于有利学生检验和发展真理。在高校, 师生既不能止步知识传承, 也不宜摆脱理论创新。在教书育人过程中, 理论创新的成果当属唯一性科研成果, 它迸发于知识传承所产生的思想火花, 成就于对客观规律的反复认识, 呈现于追求真理的研究过程。近年, 有人喜用“钱学森之问”秀“创新”, 或是方法的以旧换新, 或是概念的别出心裁, 这就难免失之偏颇, 不利育人。钱学森先生说:“改造客观世界, 就必须运用人类通过实践认识客观世界所积累的知识, 而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个体系。”这个体系“目前暂分为10大部门”, 并且“整个知识体系各科学技术部门之间都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人的创造性成果往往出现在这些交叉点上, 所有知识都在于此”。他认为:“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跨度越大, 创新程度也越大。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打不通。”这就“促使我们突破障碍, 从而做到大跨度的触类旁通, 完成创新”。可见, 师生求解“钱学森之问”不能忽略知识传承的系统性和理论创新的关联性, 这是完成创新的原则。正如《意见》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一样, 师生在实践理论创新时务必要坚持追求真理, 切忌标新立异。这样才可能收获实效。

“大学之道, 在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高校实践“止于至善”, 需要师生追求真理的态度。这一态度应体现于育人过程, 即:在育人方向方面, 明确国家、高校和学科专业等三级培养目标;在教学理念方面, 确立知识传承、理论创新和追求真理的三者结合;在资源配置方面, 依据教学优先的原则匹配人力资源, 建立党政合理分工协作的育才管理体制, 形成生源合理分流和遴选机制, 科学调整教学工作量, 合理配给学科专业及其教学工作发展的支持条件;在学籍管理方面, 优化学科专业学习过程, 发挥知识学习、素质养成以及辅修、转专业、二专业选修、跨专业选学、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和就业等信息管理作用;在教学设计方面, 按照由全面而具体、由基础而专业、由理论而实践、由教学而养成等设置课内外教学管理的立体育人方案;在教学规划方面, 扬弃“学时制”, 发挥“学分制”及“选修课制”等全时空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综合效益;在知识传承方面, 协调知识的全面、系统稳固组合, 建立课堂内外、理论实践和师生互动的教学管理方式;在课外育人方面, 构建“书院制”学生业余生活学习及综合服务的育人环境和软硬件条件, 等等。所有这些工作均应协调配合, 使师生携手追求真理于实践理论创新。

师生追求真理的过程需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为保证这一基础的有效性, 高校一般应按学科专业的设置和组合课程分类 (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 。但无论哪类课程, 师者都应谙熟相关课程间的关联, 以利教学内容符合客观规律和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并为其理论创新和追求真理铺垫基础。为此, 高校师生员工宜做到科学构建知识传承的教学、控制和服务机制, 以利综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 让学生养成自觉实践理论创新、追求真理的习惯。

师生求知于掌握真理, 意在遵循客观规律从事实践;师生创新于追求真理, 意在发现客观规律解决疑难问题。在高校, 无论是知识传承, 还是理论创新, 师生都应沿着掌握和追求真理的目标前行, 不能随心所欲, 我行我素。多年来, 有人盲目倡导“学术自由独立”, 因而放弃教书育人的原则, 在组织推进教学改革和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时重形式和表象, 轻内容及实质, 忘却了学生于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和追求真理的本义。当今世界, 无论是在研究型、教学型, 还是在职业技术型高校, 以追求真理为本, 实践理论创新就不能忽视服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需求;不能简单地以技能或兴趣培养为由, 贬低系统的知识传承和理论创新作用;不能因慕课 (MOOCs) 、微课和翻转课等手段新颖, 就试图以此替代人才培养的应有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 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和“理论创新”三者密不可分。“追求真理”和“理论创新”是“实事求是”的行动, “实事求是”是“追求真理”和“理论创新”的原则。三者互动才可能使理论创新切实落到实处, 使师生始终逐鹿于追求真理的路上。与师生掌握真理的要求一致, 宣传思想工作的内涵亦应贯穿于师生理论创新和追求真理全过程。尽管专职宣传思想工作者不便具体承担这些工作, 但是, 师生携手实践追求真理, 且自觉于“学知”“创新”过程中具体落实《意见》的要求, 也能很好地体现宣传思想工作精神。

求是于学知、创新

《意见》要求, 落实宣传思想工作就应“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高校育人过程中, 实践掌握和追求真理是师生知识传承和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 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潜在动力源。因为, 办好世界一流大学, 方式是通过知识传承和理论创新实践认识、发现和掌握、追求真理;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宣传思想工作落实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质内容。

子曰:“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无论古今中外, 国家都需要高校培养真正能够掌握和追求真理的人才。这也是党所以重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本意。如今, 党和国家期待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师者就应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认识观, 完成知识传承以掌握真理, 实施理论创新以追求真理。

师者育人既需“教书育人”, 又需“养成育人”。师者育人的责任, 不仅包括知识传承和理论创新, 也包括养成优良的德行品质, 并且师者育人不能只满足“伯乐相马”, 而忘记“为人师表”。因为, 师者德行恰恰是学生实践掌握和追求真理的要件。在现实中, 有人以保护学生的“独立人格”为由, 逆反宣传思想工作对学生的素质养成, 甚至用以干预教学管理者对学生怠于学业、自由散漫和无政府行为的管控工作, 或以口舌鞭笞, 或以弄权阻拦。结果, 直接受影响的是学生的学业, 以致贻害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意见》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就是要激励师者以“为德育人”, 律己及人, 把育人工作作为关系国家千秋万代的事业去做, 而不是任学生随心所欲, 自由散漫。为此, 既应规范师者, 自觉做到以“教书育人”为本, 以“立德树人”为义, 以“德行示范”为行;亦应制约学生, 自觉做到以“以德成才”为本, 以“德行为师”为义, 以“以德自律”为行。同时, 高校应具体要求师生:不仅在社会行为方面以社会公德自律, 且在教学行为方面以育人道德相约。这样, 才可能真正使师生做到以求是为学业品质和实践方式培养优质人才。

扎实求真讲求实效 篇8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阅读教学就应以语言实践为平台, 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践、感悟、积累、运用, 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所以, 只有以实践体验以核心的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素质的真正发展。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 在课堂上让学生朗朗地读书, 默默地静思, 无拘无束地对话, 认认真真地作文。

一、潜心研究,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是达成三维目标的良好途径。学生的实践体验学习与课程目标, 尤其是后两个课程目标有直接、密切的联系。达成三维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三维目标这三方面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是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总目标。教学目标就像是教学的方向, 教学目标不对了, 就是南辕北辙了。所以三维目标建构的思路应该是研究学生应学什么——怎样学——学会后怎样用, 以便学生很流畅地掌握学习流程, 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 目标制定要依据教材的选编意图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每当一篇新的文章呈现我们的眼前首先来品读它, 然后来分析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再来看看作者写它的目的又是什么?然后再来制定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 我通过品读了解到把课文选编到语文课本中来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及动物对人的回报以及这份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也同是悟出了作者写作目的:他被人与动物的亲情, 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所感动。因此写出了文章。当我弄清了这两方面的意图时, 我给本课确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 目标制定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

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 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 自主赏析的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方向就在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 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 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上着手。

二、优化引导, 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教学中, 教师恰当地设疑引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而且能打开学生思路的大门, 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在课文重点处设疑引读, 能有效地突出重点, 让学生单刀直入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例如《詹天佑》一课的重点是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时, 我在这一重点处设疑引读: (1)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2) 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建筑京张铁路任务, 又是怎样主持建筑京张铁路的呢? (3) 京张铁路建成后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 既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主要词句, 弄懂课文思想内容, 读出詹天佑的爱国表现, 又能理清课文脉络。在课文难点处设疑引读, 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 快速地理解关键词句和课文的深层意思。

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 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 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固基夯本, 以言语知识训练为要

语文教学, 应以言语知识为要, 积累语言, 培养能力, 方为固基夯本之策。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 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向阅读要写作能力。”

(一) 读写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这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掌握语言技能, 是以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为凭借, 加上现实生活实践等因素实现的。很多课文文质兼美、言辞深刻、耐人寻味, 应经常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一些含义的词句咬文嚼字, 并能对妙词、佳句、好段进行恰如其分的评析, 久而久之, 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的训练, 学生口语表达、作文自然上一台阶。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把握合理时机, 设计灵活形式, 让学生练习, 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 沉淀积累。

(二) 实践活动, 加强主动积累和运用。

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必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以发展及提高, 做到学语文, 用语文。而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却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就拿上学期期末考试的一道习题来说:用三个成语来概括“他为别人想得多, 为自己想的少?”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不着边际。这就充分暴露出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上的欠缺。当然也能看出教师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 忽视了自主积累, 更忽视了方法的指导。积累是运用的前提, 运用是积累的升华。只积累而不能运用, 积累就犹如仓库中堆积无用的物品。因此, 就需要我们教师增强优化意识, 积极引导学生化消极积累为积极积累。

习作:在表达中求真 篇9

一、给“机会”

孩子们观察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后, 总是乐于与人交流, 而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能大胆地当众说话, 在瞬间思维下能准确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 能让别人了解, 这对提高表达能力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举措。因此, 我每天开设了二十分钟的“谈天说地”课, 培养学生们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 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多少次, 学生们兴奋地诉说他们的“世界”:

“老师, 我的黄豆发芽了, 胖乎乎像个小逗号。”“我的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猫的眼睛白天总是眯成一条缝, 晚上却又圆又亮……”“我把一块石头扔在水中, 它嗤嗤地响着, 还冒着热气……”

此外, 我还让学生参与拟题与评价。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一定的基础上, 由学生讨论决定观察的范围、内容, 然后指导学生的自主拟题、自主行文, 特别重视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这样的作文写好后, 还有自读、自批、自改的过程, 互读、互改的过程。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和发现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而且调动了学生作文的自主性、积极性。

二、给“钥匙”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再三强调说话训练的自然性和日常生活性, 反对过早地动用语法和修辞来限制学生口语的发展。杭州大学教授朱作仁也指出, 在说话训练上首先要集中让儿童说连贯的、有条理的、合逻辑的话。即训练他们的语流、语脉、语理, 不能只注意他们语言的完整性。让儿童在极其自然的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进行科学的说话训练, 谈论日常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话, 发展连贯的语言, 丰富学生的词语。

三、给“自由”

1. 给写作内容的自由。

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过:“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 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最好办法。无论谈话或写文章, 最要紧的是拿出自己的真实东西来。”传统的作文教学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 总是定好题目, 安好框架。由于有些事物学生没有接触过, 他们只是痛苦地编着, 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 缺乏信心。由于受作文命题的限制, 学生往往需要应付基础训练上的作文命题, 违心地述说着苍白无力的话语, 真正精彩纷呈的生活却被埋没了。我尝试不出题目, 不定框框, 鼓励学生用心诉说, 于是学生的笔下处处闪耀着生活的光彩。从调查的结果看, 学生愿意写、乐于写, 习作中流露出的“孩子气”“童稚语”随处可见。广大教师认为, 自主命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吐环境, 做到了“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2. 给表达形式的自由。

学生之所以会说假话空话,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事先给学生定好了框架, 学生没有表达形式上的自由。综观小学习作教学, 小学生习作在表达形式上往往有许多人为的壁垒。只要稍稍翻一翻各种作文指导类书籍, 就会发现这些书内容都是些“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如何照应”;或是“审题五法”“立意六招”“选材七条”“布局八要”, 这些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过多的条条框框、规矩法则, 使学生作文处处受约束、时时受限制, 无从下笔。即使作文写好了, 也常常是已经模式化的作文了。为了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教师要淡化文体, 提倡自由表达, 开辟更多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作文样式和内容, 使他们容易找到自己的兴奋点, 提倡不拘一格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习作练习, 让他们真正享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这不仅仅为了作文, 更是为了学生生命的自主发展。

3. 给表情达意的自由。

作文本来是表情达意的, 而真情是金。作文教学理应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 理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伦理等内容的教育。但这种引导或教育不等于可以代言人的口吻向学生发出话语指令, 不能因此简化了学生个体的自主的思维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 不能满足于把信仰与精神追求的娇艳花蕾接在虚伪之上……否则, 作文教学只不过是无思想交流、无心智地对抗、无真情投注的话语游戏!比如在指导学生写关于春天的作文, 我没有照本宣科, 强迫学生非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不可, 而是让他们自由表达。结果, 出现了“老实说, 我根本不喜欢春天, 因为雨爷爷太贪玩了, 一到人间就耍个没完没了, 白白的墙壁被他弄哭了, 路面被他泼上了‘润滑油’, 害得我们不得不穿上笨重的雨鞋, 时不时要提防摔个‘大马趴’……”这样的真情习作。

求真务实创新发展 篇10

羊携硕果辞旧岁, 猴捧新桃报春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我代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向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推进设备管理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广大设备工作者, 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国设备装备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 向《中国设备工程》的广大读者, 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过去的一年, 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产业战略布局有了很大改善, 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的装备制造体系。全国广大设备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积极适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 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科技进步,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作为我国装备设备领域的旗舰期刊, 始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 按照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要求, 开拓进取、集思广益、多方合作、创新发展, 从栏目设置、内容采写到发行订阅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已呈现出一刊 ( 杂志) 、一网 ( 网站) 、一平台 ( 微信) 的宣传新格局。我们相信, 《中国设备工程》再接再厉, 在新的一年, 办得更加有特色、有影响, 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行不懈地努力。

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期待, 广大设备工作者以“三严三实”严格要求自已, 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 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特别是围绕重点行业、重大装备, 在我国装备“走出去”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为加速我国装备设备水平再上新台阶提供新思路、做出新贡献,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现与求真 篇11

零零散散地在报刊上读心海先生这些很”有料”的文章,总觉意犹未尽,不够痛快,偶欲重读某篇,奈何书报杂然,难觅所在。好在心海先生从中遴选出19篇,编成《故纸求真》一书,收入徐雁先生主编的”全民阅读书香文丛”第二辑,今年3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遂得以畅览无虞。这是心海先生在内地出版的第一本专著。2013年7月,他曾在台湾出版过专著《文坛遗踪寻访录》,惜未寓目。《故纸求真>黄绿色封面,上有一幅极富”杏花春雨江南”意境的写意画,透着朦胧的诗意美,令人可喜;32开,206页,分”发现篇””颠覆篇””求实篇”三辑;书前有陈子善先生的长序,书后有作者的后记。

心海先生系名门之后,乃父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吴奔星先生,家学渊源。他复旦新闻专业毕业后,从事报纸、网络新闻编辑20余年。真正子承父业,则是在2004年他父亲去世之后,因当时父亲的首个研究生溘然病逝,他不得不独自承担起为父亲编辑纪念文集和整理遗著的重任。从2005年至今,他先后编订出版了《别:纪念诗人学者吴奔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暮霭与春焰:吴奔星现代诗钞》(昆仑出版社,2012年)《从”土改”到”反右n一一吴奔星一九五O年代日记》(台湾秀威资讯,2014年)《待漏轩文存》(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四部书,还编纂了<吴奔星著述年表1913-2004》。因长期浸淫于故纸堆中,故而对现代文学史料产生了兴趣。2008年后,他开始业余从事现代文学史料研究,成果斐然,作品散见于<万象》、《博览群书》、<出版史料》、《新文学史料》、《现代中文学刊》、《名作欣赏》、<老照片》、《开卷》、《新文学评论》、《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等名刊名报,影响颇巨。他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从事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不受n学院”派系意识和清规戒律的束缚,故能客观看待文学史上的一些人和事,又能以训练有素的新闻笔触发而为文,独出机杼,自然教人耳目为之一新。

以编选父亲民国时代的诗文为契机,心海先生接触和阅读了大量原始报刊,视野豁然开朗,一些现代文学史上闻所未闻的人扣事,鲜活地跳跃在他眼前,让他欲罢不能,竭尽所能去探个究竟。于是惊觉现代文学史上的有些人、有些事和当下坊间出版物上的描述颇有出入,讹误殊多;洞察出现代文坛上的有些人、有些事无端湮没多年。这些促使他在工作之余,以上网、泡图书馆、写书信、打电话、发邮件等多种形式,广搜博采各种资料,甄别扬弃,阐幽发微,努力还原最接近历史的真相。

《故纸求真》”发现篇”中的六篇文,发掘出文学史上久被遗忘的作家、作品,如胡金人、林丁、周小舟、沈圣时,纪弦的新诗《二月之雪》《傍晚的家》《散步的鱼》,卞之琳的集外文《”当毕”》。”颠覆篇”中的四篇文颇多颠覆性的独家披露和独家见解,揭橥胡适因看重与何家槐的师生情谊,而在“徐何创作之争n中失察;给白话诗人谢楚桢泼污水的反倒是当年支持他最力的朋友;纪弦先后写了三封信向好友吴奔星喊冤,他并非”主张横的移植,否定纵的继承”,乃台湾论者断章取义而不肯细读他的论文所致。而《王老九抄了吴奔星?——<新湖南山歌>和<想起毛主席>》则没有轻易下断语,让读者通过作者提供的大量史料自己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判断,体现了心海先生端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欺不媚的精神品质。“求实篇”中的四篇文最见考辨功力,两篇一组,—证”唐圭璋拒批《沁园春·雪》遭中央大学解聘”之说之伪,一证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延安柳青与重庆柳青实各有其人,均引证周详,考辨精到。

年过天命的心海先生多年埋首故纸,潜心向学,厚积薄发,新著《故纸求真》的出版实在可钦可贺。阅读《故纸求真》,跟随心海先生在故纸中穿行,领略了别样的风景,其间充满发现的惊喜和阅读的愉悦。

以德兴校 尚德求真 篇12

一、以德育为首, 落实德育内容

1. 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育人意识

首先, 抓领导班子建设。成立了以德育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并做到以身示范, 我们在班子成员中树立“三种意识”, 即科研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要求做到“六点”, 即上班早来点、下班晚走点、困难面前靠前点、荣誉面前靠后点、对待他人公道点、同志之间支持点。“勤正廉正自身正、拼命奉献干实事”成为我校领导班子的班风, 为下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 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 狠抓师德建设, 尤其是注重加强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倡导“四种精神”, 即对事业的奉献精神; 对岗位的敬业精神; 对学生的负责精神; 对业务的创新精神, 逐步形成讲师德树正气的良好风气。第一方面, 抓好德育科研工作, 注重理论培训, 以科研促教研带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学校先后承担了三个德育科研课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经历教育实验研究课题, 中国家庭教育科研课题, 其中传美课题和经历教育课题取得可喜成果, 受到了四平市和公主岭市教育局的表彰, 并被国家总课题组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2. 落实德育课程, 实现全程育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学生的道德素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提高过程。多年来, 我校按市教育局的布署, 通过开展“四课”活动,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在实践中注意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 使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各类课程实践中、在各种经历活动中, 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田, 达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

( 1) 德育学科课,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学生思想中的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以灵活多样、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起到蒙学导行的作用。

( 2) 学科渗透课, 把道德教育寓各学科教学中, 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求老师认真钻研各学科的教材, 挖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并按着“预习感知———讲读渗透———讨论激情———总结导行”的步骤, 努力做到传知与渗透相结合, 发挥了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实施的主体性。

( 3) 德育活动课, 以省编《中华传美故事丛书》和四平市《经历教育活动指导》为实验教材, 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应该学习和传承下去。并形成了“学知———激情———明理———导行”的特色模式。5年来, 有11节传美课和26篇经验材料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为我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推波助澜。

( 4) 校本课, 自2005年起, 我校开展了“开展经典诗文诵,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校本德育课程, 目前不同年段的学生已经完成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和《论语》的诵读任务, 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在其人生的起始阶段, 用经典文化涂亮人生底色, 用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滋养他们的心灵, 让生命在此奠基, 人生从此起航, 收到了蒙学导行的效果。

3. 丰富常规活动, 突出实践育人

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学校的艺术活动、体育活动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教育活动中。精心设计并开展了: ( 1) 六字传美系列活动, 即“讲、背、看、读、说、诵”, 就是讲传统美德故事, 背中华名言警句, 看爱国主义影视、读中华优秀图书、说文明礼貌用语, 诵经典诗文。 ( 2) “六个一活动”, 即一式, 规范的升旗仪式; 一站, 红领巾广播站; 一台, 校园电视台; 一室, 图书室; 一会, 三结合主题班队会; 一厅, 少年模拟法厅。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 既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能力, 一批批校园“小播音员”“小演讲员”“小节目主持人”“小法官”“小歌手”“小乐手”脱颖而出。 ( 3) “三个五活动”, 即“五心”“五旗”“五自”。“五心”, 就是开展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人民、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的活动。“五旗”, 即开展爱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活动。“五自”, 就是在学生中开展自理、自学、自律、自立、自强的活动。

4. 夯实养成教育, 增强育人实效

“播种行为, 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学生成才的奠基工程。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学校制定了《年段养成教育目标》, 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学习重点, 要求人人熟知并指导言行。开展主题教育班会、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纪律卫生评比等活动, 把评选出的文明学生确定为光荣的升旗手并在学校光荣榜上刊登事迹和照片, 用榜样示范力量带动全校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二、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道德实践的重要场所, 家长的耳濡目染和教育方法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致关重要。为使家庭教育能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我们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潜能, 提高家教水平,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家庭“小课堂”教育中, 我们形成了家庭教育的系列化、制度化、规范化。几年来, 相继采取了开放课、咨询日、致家长一封信、家庭调查问卷、家长座谈、家庭教育科学研讨会、艺术节、运动会、主题班队会等形式, 把孩子和家长联系在一起, 把家长和学校联系在一起, 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 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我校被评为“全国标准化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的经验材料6次在全国会议上交流。

三、以社会为依托, 优化德育环境

社会是育人的大课堂, 也是人生的大舞台。社会环境对学生品行、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争取社会的参与,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是消除教育死角, 堵塞教育漏洞的必要措施。我们充分发挥了社会的育人功能, 我校与铁北街道建立了“区校共建”; 与省农科院建立了“厂校共建”。与市交警大队建立了“警校共建”; 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 聘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做法制教育报告和遵纪守法讲座使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定期把学生带出校园与共建单位开展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长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创设了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上一篇:生命课堂的追求之路下一篇:A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