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课堂

2024-10-02

求真课堂(精选12篇)

求真课堂 篇1

叶圣陶先生说过, “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 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教师应顺应儿童这一思维品质, 创设各种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要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笔者认为, 首先要确定“授之以渔”的教师角色, 致力于诱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搭建探究平台, 创设探究空间, 感悟探究价值等一系列启智求真的双边活动, 着力构建探究优效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 诱发探究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 乃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生活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 因此,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认知内需出发,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

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节时, 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红黄蓝三盏灯为一组, 第18盏灯是什么颜色?同学们看了问题后, 有个同学通过画图硬排得出第18盏灯是蓝色。就在同学们都认为他的想法很正确、很好时, 笔者问第180盏灯是什么颜色?你还画图来解答吗?这样一问, 学生们知道180与18相比较差了许多, 再画图就显得费时、费力了。这时, 笔者说:“同学思考、讨论一下, 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于是, 他们就探究起新的方法来, 最后得出:每3个为一组, 180盏共60组, 没有余数, 可见最后一组为蓝色, 可以列式计算:180÷3=60 (组) , 在列式解答的基础上, 笔者紧接着提问, 如果是181、183盏各是什么颜色呢?在问题情境创设下,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真正理解掌握了所要学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 搭建探究舞台

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 实现共同进步。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 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认知程度上的差异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在科学探究的教学双边活动中,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 进行充分地交流、切磋, 相互启发, 相互争论, 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 搭建优质的“探究”舞台。

比如, 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课中, 小组中的学生分工不同, 有用小棒动手操作实践的, 有做好实践记录的, 有整理结果的……在合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使之掌握合作的技巧, 以确保探究活动的成功。

三、放手操作, 创设探究空间

知识不能仅靠传授和模仿而得来, 要想真正获得知识, 就必须把小学生当作一个小小的研究者, 由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地探索知识, 主动地感知、理解、抽象和概括知识, 只有这样, 知识才能真正内化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少一点灌输, 多一点启发, 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条件, 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让他们在探索中自己“发现”和“创造”知识, 使其由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 达到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 教学“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时, 笔者先带领学生复习“周长”的概念, 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圆周率演示仪反复演示后, 再启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始动手探究, 他们探究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周率) 这一结论, 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出公式:圆周长=圆周率×直径。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 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 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了探究, 经历了前人发现知识的简约思维过程, 因此孩子们不但获得了知识, 而且学会了学习, 增强了探究的意识, 提高了探究能力。

四、应用实践, 感悟探究价值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知识抽象, 概括性强, 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难以从数学知识本身获得直接感受和理解,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和基础, 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与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教学《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这一节知识时, 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这些特点, 笔者就布置学生提前预习, 把它应用到数学上就成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生活经验的数学化与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不仅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演绎、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主要渠道, 更是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学习意义、感悟数学价值和增进数学情感的重要途径。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的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教师最有意义的工作, 是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 构建优效探究的数学课堂是新课改赋予每位数学教师的重要使命, 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传递给学生, 而应带领孩子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并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逐步使其形成具有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

摘要: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 文章结合课改实践, 试图通过诱发学生探究意识、搭建探究舞台、创设探究空间、感悟探究价值等一系列启智求真的双边活动, 着力构建高效、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情境,探究,合作,学法,实践

求真课堂 篇2

益 都 师 范 附 小

房晓辉

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怎样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该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使教学具有实效性呢?

一、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最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的学段,给我们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我们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目标去设定我们一堂课的标准。

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提出适合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追求教育的合理性,常常追问自己“我这样安排教学符合课程标准吗?”“这样安排教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吗?”“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吗?”“我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等问题,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教学中去。

二、适合学生的个体发展最重要。

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教材放到学生的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去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知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置疑。

传统的教学设计,追求清一色的标准答案。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教学变成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地走出教室。其实知识的价值就在于问题的存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

对于学生的置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做到“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课堂上还要注意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新课程提倡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课堂上既要有动,还要有静,要动静结合,放收适度。3.实施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应是多元化的,而不要仅限于某一方面的评价上。要通过评价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评价时不仅是评优劣,还应该评对事物是非观念的认识。仅停留在“你真棒!”“你不错!”“你真聪明!”的层次上是不行的,应分层次,重引导,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采用生评生、生评师、师评生、竞赛评等。

三、合适的教学方法最高效。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无论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还是简单的教具,都应以学生最大程度地受益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比如《笋芽儿》,老师做了如下设计: 师: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师:谁能在“春”字后面添上一个字或几个字组成词语? 生:春天、春节、春雨、春风、春暖花开、春风得意…… 师:“春”在后面你还会组词吗? 生:立春、阳春、早春、初春……

师:以“春”字打头,说一句话,你能行吗? 师:春风吹绿了小草。生:春天小燕子飞来了。生:春天真美呀!

师:这么美好的春光,谁都不愿错过。它也一样,它是谁?(教师出示笋芽图,板书课题,学习“笋”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求真 篇3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前实施新课改,教育教学上有许多新理念、新方法。一些教师的课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也很流畅,似乎贯彻了很多理念,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浅尝辄止,热闹流畅的背后掩盖了学生的许多困惑,学生的学习是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的学习,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数学教学当然算不了教人求真了,学生也不可能成为数学学习中的真人。笔者以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人求真仍然有着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案例】某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先将硬纸圆平均分成16份,剪开后拼在一起,又将同样的硬纸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剪开后拼在一起。学生将圆平分时,又是用量角器量角,又是画线,又要剪开,然后还要将小纸片拼在一起,这些操作很是费劲耗时,虽是小组内四人合作分工完成,也花了十几分钟时间,而且有的小组做得不好。待学生发现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与长方形时,该教师给出问题: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让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过了十分钟,只有几个小组的个别同学发现了长方形与圆的三个联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大多数小组、同学还未发现或未完成发现这三个联系,他们还在冥思苦想中。发现联系的几个同学就急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其他同学,个别思维快的同学两三分钟就发现了联系并告诉同组其他同学,此时教师找两个同学汇报发现的结果,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长方形与圆的三个联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时还有十分钟就要下课了,教师于是找思维快的学生汇报如何推出圆的面积公式,然后讲解例题,例2还没讲完下课铃响了,练习题也就没时间处理了。

【反思】

一、动手实践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本节课虽然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但这些教学方式没有真正用好,没有落到实处,用得片面化、形式化了。本课动手实践是必需的,但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进行。如此耗时的动手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将三个硬纸圆平分好,剪开,上课时让学生拼在桌子上、黑板上即可,这样既不影响教学效果,又大大节省了教学实间,从而有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处理例题练习题了。

二、学生自主探索时教师应适时适度点拨

本节课学生之所以经过十分钟还未发现长方形与圆的三个联系,甚至一个联系也没发现,究其原因,学生在探索时教师未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变味成了自己探索、自己学习了。教师应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适时点拨:长方形的面积、宽、长分别相当于圆的什么?有针对性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有的放矢,有了思考的方向,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双边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学,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然教师的指导、点拨要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点到为止,不能在学生未进行自主探索或探索不充分时过早点拨,甚至直接给出问题答案。

三、合作交流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

本节课教师过早要求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小组多数同学还未充分思考就被个别同学告知了结果,全班大多数同学还未充分思考就听取个别同学的汇报。数学是思考的产物,是需要经过长时间思考的,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经过充分地独立思考,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有话可说,才会有真正的合作交流,绝不能以合作交流代替独立思考,否则,学生的数学思考得不到开发,数学成绩、数学素养是提高不了的。

上述案例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真正地落实两个理念,甚至走过场,成了形式主义的东西。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创设情境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教师片面强调情境设置,忽视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应该由复习旧知而导入新课的,应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偏偏也来设置情境,这也是不求真、不务实的表现。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曲解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对新的课程理念性思考,准确把握,对新的教学方式要精于取舍,恰当运用,更不能在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时搞形式主义,华而不实。教学要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这个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正确有效地运用新理念新方法。

求真课堂 篇4

关键词:本真课堂,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提高途径

一、本真课堂之教学,教学要有艺术性

学生具有成长的内在力量,而教师要相信这种力量。基于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发挥学生成长力量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艺术性。罗伯特·特拉费斯说:“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的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课堂必须回归生活,寻找到学生的本真,使其绽放出独特魅力。让师生体验到课堂是人的课堂,是以完成展示和开启智慧为使命,而不是填鸭灌输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艺术,从课堂开始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课导的有趣味, 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及整个体育教学效果都产生直接影响。而紧张、压抑的氛围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本真课堂之学习,学习过程要有变化性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只要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只要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老师绝不暗示;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 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经常在上课之前,出个谜语让学生猜,或是给讲个简单的故事,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比如,假如我们现在在一个发生“火灾”的现场,学生快点帮助抢救财物,让学生参与到一个搬运物体的接力赛活动中,学生个个积极参与,自主参与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三、本真课堂之练习,练习要有新颖性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教师的任务不在于通常理解的教,而在于创造条件,使儿童最满意地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上课时学生的精神振奋,练习积极,认真主动,效果一定比较好。相反,如果教师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精神萎靡不振,做练习懒洋洋,背地里做小动作,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差。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体育课是一门比较独特的学科,不但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而且大多课时是在操场完成的, 受外界的干扰特别大。所以,体育课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大嗓门,教师的讲解学生根本听不到。另外,学生在室外总容易分散注意力, 边上班级的活动总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可对于老师上课所讲的要点,却一点也不想听。所以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可以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将学生的心思集中到课堂上。

四、本真课堂之游戏,游戏采用竞赛性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近期,孩子们疯玩一种叫“溜溜球”的玩具,还能玩出“睡眠”花样,溜溜球闪着电光疯狂地垂在线底下旋转,而且让溜溜球逆线爬升到手里,真是变化莫测,非常有趣。我便兴冲冲地想学一手,结果令我脸红。于是,我就对他们说:“要不我们就来一个比赛吧,看谁最厉害?”孩子们欢欣鼓舞,个个都摩拳擦掌,积极参与。孩子也有属于他们的天地,老师有的时候也不是什么都会的。再比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 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个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强化。

五、本真课堂之态度,教师要有慈爱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他们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父母,所以他们有的时候对老师撒娇,有的时候敢顶撞老师。教师对于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冒犯”和“得罪”,应该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任、少一些抱怨和批评、少一些训斥和处罚,适时安排学生互动、游戏和讨论,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学习。教师将课堂艺术构思化为现实,新鲜而生动;因地制宜,合理引导,他们一定能成长为会学习、会合作、会创新、会沟通的一代新型人才。

求真课堂 篇5

——解放街小学课改实验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是教育领域内一场革命,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如何适应课程改革,构建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2011年, 在县教体局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校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教研室领导对我校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今年8月20日县教体局领导组织全县部分小学骨干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全县课改思路,在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本学期来我校以深化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为目标,以更新教师理念、转变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按照“积极实施、稳步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在我校五年级推行“先学后导 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目前,我校四至六年级全部参与了这次教改实验,根据县教体局安排五(1)、五(2)、五(3)为实验引领班,其余13个班为跟进班,实验教师为11名,学科涉及语文、数学和英语,参与实验的学生为126名,为教改实验在全校的全面推展做好了前期准备。全体实验教师在准确领会实验理念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思路、开辟实验途径、积极探索适合各自所任班级班情、所授学科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同时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教育科研的校本化,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将我校有效教学教改实验工作从实验推展、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设想与打算三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实验推展

“破”与“立”从来就是一对矛盾。有效教学改革触及了教学的内核,它“立”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全面发展,“破”的是以灌输为主的讲授式教学,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样的大“破”大“立”改革中,师生的理念转变、全新的模式适应、操作的矫正完善、必备的机制构建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校在实验推展中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是反思传统教学,解决认识问题。在改革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存在的以讲为主、讲风盛行、学生不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厌学情绪严重的问题。实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从操作层面上真正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也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成熟的、适宜于学校校情的教学模式。今年春学期,学校领导商讨推进课改、提高质量的举措时一致认为,从学校生存发展大计看,有效教学的推行势在必行。

2.是抓好理论学习,培训贯穿始终。全县首次开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培训结束后,学校利用开校前和开校后一周,用多媒体手段对全体老师进行了有效教学理论培训,和本学期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了专题研讨,对有效教学原理、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和操作中注意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全体教师对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学校将继续把有效教学的学习培训贯穿于实验的整个过程之中,要求实验老师撰写的实验教学反思、心得体会、教学感悟等。

3.是构建实验机制,保障有效教学。实验准备阶段,学校多次召开校委会和实验教师会,成立了高效课堂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制订了《解放街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明确了实验的步骤及各阶段的任务,就实验开展提出具体要求,落实了实验开展中领导小组成员的责任。实行校委会成员包抓实验班制度,校委会成员深入课堂和班级,对试验班级和学科进行跟踪帮扶指导,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检查学生三单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议定措施,查偏纠错。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由于我校实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今天提出来和各位领导、同仁共同交流。

1.“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矛盾难易掌控。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学生活动,按“高效课堂”教改专家韩立福教授的理论,“高效课堂”老师的讲解最多占一节课的20%,即最多是10分钟,而学生活动要达到一节课的70%,即25-30分钟。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是由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活动只占课堂40-45分钟的很小的一部分,尤其是毕业班的复习课。我们绝大部分老师认为只有老师讲到,学生才由学到的可能,也只有大容量,高密度的讲解才能体现课堂的效果。

2.坚持课改与教学进度、教学效果三者之间的矛盾。教师课改犹豫徘徊、参差不齐。突出表现在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矛盾,赛讲课和常态课的矛盾,课改和教学进度的矛盾。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很多教师积极投入课改,但考虑到教学成绩不理想或处于落后状态时,老师们就会重新回到原点,不敢大胆改革。

3.“一案三单”增加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一案”即导学案,“三单”即问题生成单,问题训练单和问题巩固单。“一案三单”是“高效课堂”的标志,其中的导学案是由老师完成,而“三单”是老师安排布臵相关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内容的预习情况,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的检查,这些内容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前活课中完成。那么,“一案三单”的准备,使用和检查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4.课堂小组活动的参与率高与教学内容的按时完成有矛盾。

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课堂效果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课堂活动学生的参与率,即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自我展示等形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教学在“快乐学习”的专家看来形式很新颖,学生很活跃,但是在很多一线教师看来,这样的课型虽然很热闹,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参与活动的几率越高,知识传授的时间久越短,单位时间内学到的东西就很有限,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教学进度的减缓。5.学生课堂的生成与标准答案的矛盾。学生课堂的生成是学生智慧的体现,应予以充分肯定,这是教师们的共识。可是因为年龄心理所限,有些孩子的认知就会失之偏颇,与大家的共识不相一致,而考试时,就会答错从而失分,如果教师不给出统一的答案,学生成绩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不得不最后形成统一的答案。

三、策略与做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学校领导和参与实验的老师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做法。

1.抓好预习和复习的两头延伸。课前预习文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后复习评价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三部曲,没有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教学就是下无根基,上无结果。要真正使课堂教学“有效”,则必须抓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落实。认识到抓两头的重要性后,把学生走入文本、完成导读评价单、完成复习评价单作为检查抓落实的重要内容,一是在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方法上给予指导,二是加强检查,将定期统查和每周的抽查结合起来,督促预习和复习落到实处。

2.实行集体备课。授课前一周先确立中心备课人,拟写适合我校校情、教情的教案,在设计“三单”的内容,在组内交流、说课,授课后同级同科再交流、总结、反思,最后形成成熟的教案。

3.抓好“一案三单”研发和使用。

“一案三单”的素材主要要从学生中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将学生在整个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过程的所有可能的问题、难点、重点等设计成导学案,将学生课前预习中所列举出来的问题设计成“问题生成单”;将学生在课堂活动和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设计成“问题训练单”,将知识学习和问题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成“问题巩固单”,用精用好“一案三单”。

4.借鉴先进经验,努力实现导学案一体化。导学案一体化就是把有效教学中的一案三单加以整合,编写成导学案,教师和学生共使用,教师的备、上、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都围绕导学案进行。这样,就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学案和教案相结合,教学就有了主轴,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也为学生积累整理了系统化的学习资料,真正实现了教和学的一体化。后面我校将在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探索,争取在积累一定经验后研讨实施。

5.抓好课改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课改的终端效果。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将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随时讨论解决,不断完善教学改革的过程,使得“高效课堂”的自主性,过程性和高效益性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实现真正的“高效”。

高校课堂教学的实施,促进了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将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坚定信心不动摇,全力以赴抓实施,努力探索、积极创新、不断完善,力争形成切合学校实际的有效教学课堂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求真课堂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40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虽然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低效”的工作,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这样势必会削弱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语文的魅力,导致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熏陶也大打折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而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想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就需要打造务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那么,怎样的备课才是最有效的呢?笔者所在学校实施的“三级备课”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三级备课”是指初备、集体备和细备。初备是指学校组织教师假期间先自己通读教材,然后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开学伊始,学校抽出一天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同年级的几名教师轮流主讲,共同制定好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进度。集体备是指在学校的组织下,同学科的教师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备课时的教学方案。集体备课的重点是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教法学法的探讨,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备课,既能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能发挥特长,形成个性。教师在课前与文本接触,认真地解读文本,制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可以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动态的生成情况,从而对症下药、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二、重视课前预习

磨刀不误砍柴功,学习知识同样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在学校组织的常规听课活动中,笔者教授的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白衣天使》。在课前,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让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进行资料查询,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上课后,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较好,也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为后面的品读课文挤出了时间、做好了铺垫。针对这节课,笔者认为学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课前预习:

1. 圈、划、写。把文中的生字圈出来。用“——“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四字词语,摘录2-3个文中的优美句子或重点句子。

2. 解词。找出不懂的词语或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查课外资料、上网等方式理解词语。

3. 查找资料。资料可包括作者的资料、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等。

4.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课后问题读懂课文,并作批注。

在预习时,教师要做充分的指导。从预习内容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扩展延伸;从预习方法上,要指导学生多读、深思、会问、善议、精评;从学习习惯上,要指导学生逐步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总之,充分的课前预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扎扎实实上好课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与调控、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材料的取舍与提炼,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同时,教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和提升,使得学生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1. 重视第一课时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来说,第一课时应该解决基本的字词,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新课标指出,字词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尽管随着年级的升高,字词教学的特点逐渐减弱,但字词教学仍属于六年一贯的教学目标,仍须重视和认真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还需要重视读通课文。学生只有在把课文读通的情况下,才能初步感受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脉络。因此,“读通课文”是进行深入阅读、理解、探究、品味的基础。从另一个角度讲,良好的阅读开端可以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愉快的阅读心境,提高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阅读,与文本形成良好的对话,形成积极的阅读行为。

2. 抓好品读感悟。从教学目标来说,第二课时通过品味词句,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课文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要用朴实的语言穿针引线,用朴实的教学风格来引领学生,使学生在赏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语言素养的积淀。

3. 设计好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点。本环节要求教师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相关的巩固、应用、拓展训练。“本文基础知识点”指字、词、句、段、篇等基本功训练点,也就是学习本文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形成的语文能力。如学完《做一个最好的你》之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几句话,更深刻地领悟怎样才能做一个最好的你。

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关键。那么,什么时候关键呢?一是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二是抓住薄弱环节;三是把握年段要求,注意前后训练的梯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好这几个环节,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能力及语文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总之,务实高效的教学方法必定会为语文课堂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为语文课堂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求真课堂 篇7

一、 真情投入,激发情趣

一个教师,尤其是教授语言课的教师,应该谈吐幽默风趣、隽永灵秀。作为一个英语老师,对目标语言应该能熟练地运用它。课堂语言精炼、紧凑、无废话,语言纯正,口齿清楚,把握目标语的精髓,使用目标语时有英国人的那种风度,让学生处处感受到目标语的乐趣与可爱,从而产生羡慕感,从内心激发起渴求学好目标语的愿望,由愿望激化为动力,把学生的所有的智力的与非智力的因素都调动起来,产生一种激奋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只有这样课堂的气氛才能活起来,学生才能跟教师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同时,我们也知道情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催化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地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努力地寻找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引发学生亢奋情态的手段,发掘他们潜在的情感,将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唤醒到最佳水平。通常在教学的开始设置Warming up这一环节,形式可以多样,如sing a song ,say a rhyme,on duty,free talk等。我经常安排几名学生上台自由对话,有的与全班同学一起对话,有的会与老师或个别同学交流。通过这种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既广泛复习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想说想唱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持久的学习英语的亢奋情感。

二、 真切情景,习得语言

教学情境要真切,就是要创设适合的适切的教学情境。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可以说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呈现语言,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你首先是一个示范者,为学生展示语言结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情景;同时,你又是一个启发者,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想象;其次,你还是一个情景的设计者和学习的指导者,展现生动的交际情景,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每堂课都有相应的情境创设要求,如说话情境、现场演示情境、实物情境、图像情境、声音情境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创设,以求最佳效果。教学中教师尽力让学生以开放灵活的方式面对灵活丰富的课堂,及时敏捷地扑捉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和语言,顺手拈来,巧设各种学习情境。其次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有开口练习的机会。该阶段是学生认识新知的最初过程,因此在课堂中应以它为基点,重点思考多种形式的练习,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这方面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在新知的呈现上注意趣味性。采用实物演示、图片辅助等方式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尽可能的调动他们听、视、嗅等各种感官功能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辨听、观察、模仿、跟读、指读等掌握其基本语音,并能在一定语境中使用。在掌握基本语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操练方式,如: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儿童喜爱的游戏如“I say ,you do”“Follow me”等。操练的练习量要高密度,容量大。对于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要从各个角度开展练习,以达到强化、巩固的作用。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操练的层次,减少机械性的操练,增加有意义的操练。如卢静老师在进行译林教材3上《Unit 5 Colors》颜色操练时,从生活中选材,贴近学生生活,所选的是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内容,出示our national flag,traffic lights,奥运五环,进行意义操练,尤其是“愤怒的小鸟”一出现,学生兴奋到了极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唯恐老师不叫到自己,他们的天性和潜在的兴趣都在这节课中表露无疑,使我们的教学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可采用抢答、指认、猜谜、歌咏、表演、TPR等方法进行旧知的引入和新知的呈现及巩固。

三、 真实练习,形成能力

通过前一阶段的练习,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基础的新知,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内向型学生,这种方式更有利于让他们敢于开口,敢于发言,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聋哑英语的现象。在高密度练习量的不断强化下,学生顺利进入拓展演练阶段。在此阶段中,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语言运用的各类形式。对于句型教学来说,应该着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大胆想象,活络思维,积极选用积累的语言使"说"出的句子即正确又合理。对于对话教学来说,利用学生从机械操练中树立起来的信心,抓住他们想说的欲望,设计出话题,让他们有话可说。

在这个阶段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和方式:开展朗读比赛教师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用韵律儿歌进行巩固练习比如我在教学完《牛津小学英语4B》Unit 3 What’s your job?关于职业的一些单词后,教学生诵读了一首儿歌“I’m a worker.You’re a cook.He’s a farmer.She’s a nurse.We’re teachers.You’re doctors.They’re waiters.We can work hard every day.”学生诵读儿歌的时候有板有眼,而且中间的单词和句型掌握得特别快;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内容编儿歌,发现他们的创作积极性都很高,编出来的儿歌各有特色,诵读起来十分顺口,而且还方便记忆,如“Worker,worker,work in a factory.Doctor ,doctor,work in a hospital.Farmer,farmer,work in a farm.Teacher,teacher,work in a school.”我感觉让学生编儿歌一方面巩固了所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英语创新能力 ,因此我认为在“拓展性操练”这个阶段适当地使用儿歌,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分角色表演对话要求学生尽可能把该角色的语气、神态、动作等比较传神的表现出来,并可开展一些自评、互评、他评的活动,同时可适当穿插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如在教6B Unit 3 E部分时,这篇短文很有趣,也善于学生演,而六(5)班的男生很好动可又很机灵,我便为他们营造了表演的氛围,让他们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有演警察的,有演小偷的,有旁白的,有对话的,这下学生来真的了,把各个细节如follow,steal,run out of,stop thief,get back,各个场面表演的裏淋漓尽致,逗得我们全班同学捧腹大笑。在这情与境的交融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使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设计新的话题让学生将新知和旧知进行有机组合,围绕话题展开对话,如教学牛津版5A Unit 1 A巩固运用对话时,我在学生掌握主要语言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了“评比最佳小导游”(介绍自己学习设施)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有的把“客人”带劲学校进行实地参观;有的利用一张平面图,通过观看平面图介绍学校;有的则几人合作通过问答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学校……真的是精彩纷呈。再如,教师教完6AUnit1A部分后,可设计一些与Public signs相关的任务活动,安排学生为学校的各种建筑、机构设计标志,在全班开展招标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或上台展示和介绍自己的设计含义。通过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做到情景交融,学以致用、切实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求真课堂 篇8

一、构建真实的语文课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求“真”的课堂。

真实的语文课堂要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 遵循学生阶段性的发展要求,让学生经历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从无情到有情、从漠然到投入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进程中获得生命成长。

真实的语文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 不能把学生当做白纸和容器, 随意刻画和灌输, 要尊重学生最原始的表达,用真实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引导、呵护他们,引领他们不断进步。

真实的语文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产生多元化思考,感受作者真情,感悟体会文本真意,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真实的语文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而要传授真知,培养真能,培育真情实感。

二、倡导简单的语文教学

一堂简单的语文课表现如下:

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要科学、适切、可测。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教学内容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准确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剪裁,大胆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比如在《一夜的工作》的教学中 ,抓住“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 ”一词,“牵一发动全身”,先让学生想象宫殿式的房子原来有什么陈设,再想象一个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应该有什么陈设。学生在对比体验中深切感受周总理“极其简单”的办公条件却“极其不简单”的精神。

教学过程简化: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众多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众多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钻,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那么玄、那么深奥。如孙建锋老师的课往往极其洗练简洁,大体只经历“读—思—点”三个阶段。

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方法。

教学媒介 简单 :语文教学 可以省略 不必要的 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现代教学技术使用不当,反而局限了学生想象,扼杀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力。语文课还是应让学生用大多数时间去读书、潜心体会。

教学用语简洁:教师引导、过渡、讲解、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精练、简洁、准确。用最简洁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避免啰唆、杂乱,追求条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追求动态的教学对话

“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新的语文教学正如叶澜教授强调的那样,“真正做到语文课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极富动态性”。动态的教学对话必须借助于多种媒体形式实现,它不仅要求师生动口,动手,更要动情、动思,把肢体、思想、情感的“互动”与文本、作者、环境的“互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建立师生平等的情感基础上, 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互助合作方式,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碰撞的课堂中,教师对现时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或即发的、非预期性的因素进行引领、调控,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的教学,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使学生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的新型语文课堂。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要走在语文的路上,语文教学,要始终围绕“语文”展开,语文课堂,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洗尽铅华,回归本真,让学生更有收获,让教师更加“心安”。

摘要:行走在新课程时代,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却常常遗憾地发现有的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缺乏深入全面的理解,否定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出现各种非语文现象。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儿童立场下“求真”的语文课堂呢?”作者追寻的正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求真课堂 篇9

关键词:儿童立场,求真,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近几年,我国儿童教育一直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很多学校对于儿童教育有着错误的认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众多问题。比如有些儿童知识面比较宽,在课堂上如果占有很强优势,那么他们就只顾自己的“倾情表白”, 而忘乎同学对他的纠错和老师对他的点拨,学会倾听在语文课堂中似乎变成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如何营造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尊重老师这种平等务实的课堂氛围呢?

一、尊重儿童,倾听他们的心声

美国教育界一直有一句名言:“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维护你发表观点的权利。”小学语文课堂也应学习这点,首先教师既不能轻易否定学生,又不能随意剥夺学生的话语权,教师可以用比较文明的用语发言,如“某某某同学的发言在什么部分我比较赞同,而在什么部分我并不赞同,我认为应该是什么什么……”。发言的学生不仅认真倾听,其他学生也会倾听老师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当老师陈述完毕,大家可再做交流,同时学生可以对老师的观点进行评价,真正还语文课堂一个求真的学习园地。如《谁的本领大》一课导入,我说:“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班级哪位同学的本领最大? ”这样的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了学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这样的情景设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家能够静下心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师:我们班级哪位同学的本领最大?

生1:王新的本领最大,他会跆拳道,而且力气特别大,上次我腿受伤,就是王新背我下楼的。

师:王新确实本领大,关键是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了我们班级的同学,我们要向他学习。

生2:张桦本领也很大,她会变魔术。

生3:吴瑞本领更大,他拉小提琴。

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听完发言之后:

师:大家的本领都这么大,我希望你们一定要发挥优势,让我们班级更加团结、更加友好和互帮互助,今后相信大家能够做得很好,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我们会做得更好!

二、引导儿童,主动探索和发现真理

儿童自出生以来就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 这种天性与生俱来,教育工作者应该顺从这种天性,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儿童的探索和发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先让孩子们感受到一定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热情,主动参与。陶行知先生曾说:“疑是知之始。”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对知识渴望的第一步。《蒲公英》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孩子们特别想知道蒲公英最后的结局,故事念到前半截,我停了下来问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落在沙漠里面的蒲公英结果怎么了吗? ”这时候班级里个个小朋友都争相回答,关键还有小朋友提问为什么蒲公英一定要离开妈妈呢? 为什么它们要去不同的地方?沙漠那么干为什么蒲公英要飞到那里? 对于学生有这样的提问,我很肯定地回答他们,并且让他们翻开课本阅读完故事的结局,鼓励他们刚才的回答和提问非常好。孩子们积极阅读课本,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真理,充分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无穷的成就感。教师应该充分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所带来的乐趣,课堂只要能满足儿童在这个时期对知识的渴望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让儿童真正成为“探索家”,那么学习就会成为快乐之旅。

三、释放儿童,享受心灵舒展

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引导的一个过程, 不仅要让他们感受到汉字带来的亲切度, 还要让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变得更加丰富。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如何让学生由内而外散发出对南沙群岛的喜爱之情呢? 我给孩子们讲蓝色的天空、翡翠般的海和不计其数的珍贵海洋动物,令人心旷神怡,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情感说出美丽的南沙群岛有什么,让他们联想到南沙群岛有着洁白的浪花、五彩缤纷的贝壳和珍珠般的沙土等,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南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和“高效率 ”的抢救工作时 ,通过语言渲染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现在都是白衣天使,为了拯救更多的病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能救一个病人算一个,你们有信心吗? ”孩子们大声回答:“有信心。”此时他们已经完成了角色转化,他们的情绪亢奋,充满了信心。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场采访,让学生把情感释放出来:

师:护士长,你几天都没有休息了,就不要再去了,否则会撑不下去的。

生:不行,多少病人都在迫切需要我们,他们渴望和可怜的表情,多么期待我们的出现,我要去!

师:多么有责任心的护士长! 这位医生你的眼睛里面布满血丝,这几天你还有点低烧,你休息下吧。

生:我不累,我一点都不累,拯救一个病人能给我带来无穷的力量。放心吧!

师:多好的医生!

通过这样的现场采访,更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让他们体会到2003年“非典”多少白衣天使让我们肃然起敬,让他们学习叶欣这种精神,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孩子们学习和发扬。

求真课堂 篇10

一、教育之“法”

观念决定行为, 所以在语文教学上, 教师的教育观念极为重要。如何对待学生, 就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

衡越同学是一个大眼睛的女生, 自从教这个班起, 她就是语文学习的滞后者之一。这学期由于原先的小组长表现不佳, 便于两周前把她定为新的小组长, 从她光彩熠熠的大眼睛中, 能读出她的自豪感及那份尊严。

自从做了小组长后, 她的作业是用心去做的, 由于基础所限, 错误依然不少, 但是很认真。上次的语文作业, 她只错了一个字, 便给她打了“甲”, 这是语文作业的最高评价。这次作业的难度比上次大, 她错了三个字, 但字比上次干净、工整, 又一次打了“甲”, 而且在旁边印上了一个笑脸, 同时写下了一句话:你越来越棒了。

批改完她的作业, 驻笔沉思起来。是啊, 大自然中的生物都遵循一定规律, 《自然之道》中的“我们”因违背了“自然之道”才导致悲剧的发生。同样, 教育也应该有自己的“道”。有时, 我们在教育学生上的无效, 其实就是没有寻到真正的“道”而已。“教育之道”又有哪些呢?我不禁又想到了“爱”“尊重”“赏识”“引领”“因材教育”等词语, 其中最重要的又是什么呢?应该是让学生从自己的尊严感中, 迸发出“我要学好”的内在需求, 这样, 才会有好的效果。

应该说, 这样的出发点对于这样的孩子, 是有效的。

二、掌握学情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为了讲好一节课, 我们往往做大量的准备:深入地研读文本, 反思文本中的精华所在, 借鉴参考书上的一些相关资料。另外, 还从网络中寻找一些可供借鉴的相关资料等。但真正走入课堂时, 孩子们的反应却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在讲四年级的研究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 就对此有了深刻的感受。

为何会如此费力不讨好呢?反思后终于醒悟, 我们自己对于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了如指掌, 这仅仅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应该是对于学情的了解, 据此来设计每节课的教学, 才会有效。“对牛弹琴”这个成语, 不仅是嘲笑接受者的愚钝, 同时也在讽刺施教者不看对象、不讲求实效的做法。

三、关注教材资源的整合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 与很多学科有着天然的关联。一个语文教师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课, 就要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不让学科教学孤立, 将它们联合起来, 加以整合利用, 从而收到语文课堂的最大效益。

比如,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内容是“走进西部”, 而品德课第二单元就涉及了与此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打乱教材的顺序, 先讲品德课, 从而有效地配合语文第一单元的学习。

在学到品德课“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内容时, 讲到了民族团结的事例, 要求学生搜集历史上有关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事例。这对于小学生来说, 有些难度。可以借助《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的内容, 让学生参照该书, 互相印证, 既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所需的材料, 又使学生巩固了课外阅读的成果, 可谓相得益彰。

学习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传统文化课本上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 这既是一种复习, 同时也是一种词风的无形对比, 也借此对诗人的爱国之情加以深化, 拓宽了学生的文学欣赏视野。

只要教师做一个语文教学的有心人, 语文教学其实是五彩的、灵动的、有吸引力的。以此达到其应有的效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四、注重词语辅导

如何处理词语, 其实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运用《自然之道》中“争先恐后”和“响彻云霄”写句子时, 遇到了问题。有的同学竟然把“争先恐后”当做一个人的动作使用;“响彻云霄”更是让很多孩子胡编乱造, 写出的句子不知所云。于是, 利用上课的最初几分钟, 对全体同学讲解了这两个词语的用法。

第一个词语:争先恐后

问题一:这个词形容的是几个人?

问题二:这个词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到?

问题三:你能结合昨天的运动会, 用它来说句话吗?

这三个问题一环扣一环, 让学生作答后, 便弄清了用法, 学会了运用。

第二个词语:响彻云霄

对于这个词, 教师首先作解释:它指的是声音大, 比如《自然之道》中的海岛, 吃饱了在空中大声地叫, 才是“响彻云霄”。提问一个同学:一个人的声音响彻云霄, 这样说恰当吗?昨天的运动会上什么响彻云霄? (同学们的加油声, 胜利之后的欢呼声) 。

这样一来, 这个词的用法也就解决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善于留心生活, 对于学生词语学习中的困难, 要懂得借助于学生熟悉的生活, 用问题搭“梯子”, 让学生经由思考而达到理解之后的运用。同时, 也应该摸索高效的辅导学生改错的方法。

探索词语辅导的最佳效果, 是一个不可小视的语文教学问题。词语是课文组成的重要材料, 它的恰当处理, 将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之一。

五、从“务实”做起

教师要不断地反思, 才会有益于教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 课堂教学的效果无从谈起。

语文应该注重其人文性, 但其最基本的工具性应该是前提。“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如果忽视了平时的写字指导与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这种缺失恐怕也不会是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

错字多, 是因为老师讲得多, 练得少, 同时也是训练的时效性有问题。要加强预习的指导, 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写一个正确的字, 以免错了再去纠正。此事也启发我们, 语文教学应该从“务虚”的思想层面向“务实”的基础层面有所倾斜才是。

总之,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掌握教育之“法”,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学习的细微环节, 从“务实”的层面反思教学。这样, 才会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求真务实说武术 篇11

十六年五师自学的日子里,和千千万万武学爱好者一样,经历着中国武林风风雨雨,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还有沉重的启示。

一、“功夫热”引发的“造神运动”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的公映唤醒了沉睡在国人心中的武术梦。随后不久,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也很快在大陆传播开来,脍炙人口。尤其是其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更是妇孺皆知,被誉为“成人的童话”。但是,无论电影还是小说,毕竟是艺术构筑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任何冒险尝试的人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可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却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华夏大地。这种狂热可以盲目地把童话、传说以及任何荒诞的东西奉为至宝并顶礼膜拜。金庸先生作品中的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一阳指等“神功绝技”一度炙手可热,并被大肆炒卖。我简直不敢相信金庸先生是作家,其作品的内容也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一部活生生的“武术史”。武林败类和骗子们从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找到造假的丰富源泉,手段如此拙劣,恐怕金庸先生为此真会啼笑皆非!

一、艰难求索路

1995年7月,我去河北某武馆求学,因为国内某大型武术期刊曾多次报道该馆及其馆长事迹,并有该武馆学员十多篇专业文章发表,所以我对此武馆寄予丁很高的期望。

我在该武馆所在县城下车后,经询问得知,该武馆并不在县城,而在郊区的小镇,通往该镇的班车每天只有两趟。第二天一大早,我坐上班车,穿过茫茫青纱帐,颠簸了三个多小时后,一身尘土地到达了目的地。可进入武馆,却让我当初的期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几排低矮的简易房到处破破烂烂,宿舍内长长的铺上铺着五颜六色的被子,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训练大厅”是露天的,几根麻绳围起来的擂台上铺着破烂的棉被。和这里的学员一交谈才知道,土豆白菜加面条补充着大负荷强化训练所消耗的能量,因为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野蛮的对搏使学员们伤痕累累,而闭塞的环境又使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医治;教练也不是什么散打王,而是几个月前来的老学员。而那位著名的馆长因为婚变,据说已经好长时间没来了……可广告上的图片明明是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小洋楼,有宽敞的训练大厅,组合训练器械和电脑……巨大的反差只说明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结果我落荒而逃。

我一挚友,酷爱格斗,赴某武馆学习硬气功和散打,未到十天,夜半翻墙而走,钱物统统丢弃。归来后,心有余悸地说:“没挨打已属万幸,强盗一般……”问他学了什么?答硬功死排,散手烂打而已!

十多年来,在我亲身多次走访以及与全国各地武友广泛接触中了解到,此类事例在私人武馆中十分普遍。大凡在当地开武馆者均有一定的势力,强龙难压地头蛇,受骗的武友们只有自认倒霉。这些武馆中的害群之马,的确是中国武林的一大毒瘤,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武术的传播利发展。限于篇幅,在此只能露其冰山一角,郑重提醒广大武术爱好者,切勿轻信其言。

人生在世,要工作、得生活,多数人不能离家出去拜师学艺。为了实现既不影响工作生活又可以在家修炼这一美好愿望,中国武林在上个世纪80年代终于有了解决的办法——函授学习。这个在武术商品化大潮中,诞生的怪胎至今仍有着强大的牛命力。编好慌言,写好教材,打出广告,钱就会像流水—样进了大师们的腰包。大师们比那些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商贩们幸福多了,不用东躲西藏,更没人打假,可以心理得,悠哉悠哉!因为是见不得天口的“秘传”,所以可以堂而皇之地将几毛钱成本的教材卖到几十甚至几百元;可以熬有介事地标明“内部教材,翻印必究”!你若练子,他便添油加醋,引为宣扬的资本;你若练不出效果,他会说你功夫下得不够,苦吃得不多,罗列许多你练不成的因素,然后安慰你“十年磨一剑”。你就慢慢练吧,跟他—点关系都没有。

十多年来,我在参加了许多函授学习而收效甚微之后,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真正的武学口传身授尚十分困难,几页纸怎么能让你成为高手呢!这让我想起《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凭着几页《九阳真经》成为绝世高手的情节。可是函授学习推广快二十年了,究竟培养了多少张无忌式的高于呢?那些还在奔走相告、踊跃参加函授的武友们,是不是应该冷静一下了!

最后还想问问大师们,您可知道揣到您腰包里的钱,有多少是天下父母望子成龙的血汗钱?当学子的热忱被您无耻践踏的时候,您的良心会安吗?

二、辛遇名师

十六年的自学之路,蓦然回首,在遭到无数次的欺骗、白眼和嘲笑之后,带着这份永恒的执着和期盼,忘掉这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依然继续着我的求索之路。

在《精武》编辑部的热心帮助下,我和沈阳的张方先生取得了联系。2003年9月19日,我见到了张方先生,一见面,张先生热情地拍着我的肩,问长问短,没有以前我见过的一些大师们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的冷漠,—种“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在先生家眼,寒暄过后,先生看出了我的犹豫和疑惑于是爽快地提出试手。为了验证虚实,我點头应战。斗室之中,短兵相接,一记沉重迅猛的直拳直捣先生中线,十几L年来我一直练散手,直拳和鞭腿是我的拿手技法。叮电光石火的瞬间,我的拳力如泥牛人海,身子已前倾失势。先小引进落空,然后一个发力,我飞到身后的床上,之前,我一直疑太极拳的技击性,十多年来,第一次真止领略内家拳法的神奇,并为之心悦诚服。也正是这份执着和坦诚,张先生欣然收我为入室弟子。之后的三天里,我和恩师形影不离,在内家拳法的技法和原理方面,得到恩师细致的传授,同时也对恩师三十年苦修创立的丹、禅、拳融会贯通的内家拳有了初步的了解。恩师毕业于辽大中文系,又学过太极、心意、八卦三派内家学,可调文武兼备。于传统武学,恩师不拘门派,摒弃陋习,大胆改革,融会贯通,力求与时代同步。更为可贵的是他淡泊名利,一心弘扬武学正道,对武林中之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因此嘱我将上多年自学见闻整理出来,旨在拨云见日,弘扬正气,打击邪恶,让天下所有热爱武学的学子不再受到武林败类和骗子们欺骗,真正发扬光大传统武学精髓,而遂成此文,并相信有受益者,必善莫大焉!

编后语 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一些武术家,其中也包括丈中提到的这类“大师”。也领教过“大师”们的“纸上谈兵”和“嘴上功夫”,对他们的这类“功夫”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并欲为此撰文以刻画他们的嘴脸。但终因身份不同,未能享受到学员的“待遇”,所以感触依然不深。读了曹英峰先生的这篇檄文,顿时产土了共鸣。觉得此文不发不足已平心中怒气,于是冒着被“大师”们声讨的危险,编辑了此丈。在此应说明一点,曹英峰先生的文章扬扬万言,为求言简意赅,在编辑过程中进行了删改。

求真课堂 篇12

一、走入文本, 表达“真”的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 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传统教学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的预设, 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缺乏生气与活力,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动态生成教学理念, 主张让学生自由充分、灵活自然地展示自我。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动态生成中的各种想法,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和主人。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 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预设问题情境。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情感取向和学习需求, 比如此处学生会不会有疑问, 这一点他们是否感兴趣等。

如执教《孔雀东南飞》一课, 部分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对其中的字词把握不准, 在疏通文义上下工夫, 这样教学虽然在研究语言的组织规律方面有其优点, 却忽视了语文本质的东西, 即对语文的社会性、思想性与情感性的认识, 注重了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 让学生失去了欣赏诗歌的兴趣。

在学习本课时, 我了解到学生最大的困惑是“为什么刘兰芝如此出色, 却不讨婆婆的欢喜, 最终被休回家”, 因此着力引导学生诵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行为、揣摩人物心理。疑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为了彻底弄明白刘焦爱情悲剧的原因, 学生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人说是因为焦母的专制, 有人说是因为焦仲卿懦弱, 有人说是刘兰芝太有主见。学生积极地从文章中找依据, 谈观点, 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闪现。

我在肯定他们的观点的同时提出疑问:“有主见错了吗?为什么婆婆有这么大的权力?”学生自然与当时的制度联系起来, 进一步认识到了刘焦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学生在对刘焦爱情悲剧感慨的同时, 对封建礼教戕害人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是朱自清, 看到父亲这样艰难地爬月台为我买橘子, 我会做什么?”

有位学生回答:“我一定要自己去买橘子, 不会只坐在车上流泪。”

另一位同学反驳:“要是朱自清自己去买橘子, 那么我们还会读到《背影》这样感人至深的作品吗?”

两人各抒己见, 班里顿时沸腾起来, 我顺势布置晚上的作业, 让学生回去查资料, 明天举行辩论会———朱自清该不该自己去买橘子?

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育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

伏尔泰说:“我可以不在意你的观点, 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教师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 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 在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的对话中, 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的启迪。

二、联系生活, 确立“善”的价值取向

在所有的基础学科中, 语文作为工具, 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文离不开人, 它富于人性。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下语文最本质的目的是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这便是“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 联系文本, 回归生活, 学语文也学做人。

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 我要求学生把林冲的“简历”写出来:八十万禁军教头, 外号豹子头, 媳妇被人调戏, 自己遭人陷害……问题出现了:凭着林冲的身份, 在当时竟会有如此遭遇, 那么一般百姓的生活该是怎样的暗无天日?通过思考这一问题, 学生在比较中深刻认识到应珍惜现在的和谐、和平、民主社会。

针对目前不少学生在物质追求方面的虚荣心, 在学习《一碗阳春面》时,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孩子, 在众目睽睽之下, 母子三人必须埋着头吃一碗面条, 你该怎么办呢?是抱怨母亲?抱怨生活?低着头自卑做人?还是做其他选择?

学生在沉思过后, 各抒己见, 在思考与讨论中逐渐认识到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选择。文章的结尾更有说服力地告诉学生:遇到困难要面对它、战胜它。互相支持、不懈努力, 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方法。

杜甫的诗歌中表达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曹刿论战》中, 平民曹刿, 在大敌当前, 挺身而出的大无畏精神;《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在国家沦亡时, 以语言坚守对祖国的热爱, 这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背影》中的父子亲情, 《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深情, 这些情感值得我们用心感悟。

(二) 就社会热点问题引发讨论, 活跃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我曾在课堂上就“日本核泄漏引发的中国抢盐事件”让同学们谈谈看法。

学生众说纷纭:有的人讽刺商家以不正当手段牟利, 有的人批评有些人谣言惑众。我接着问抢盐的人呢, 他们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

知识面较广的同学认为这些人不了解我国国情, 不了解地理知识, 因为我们主要吃矿盐, 安徽还是产盐大省。

我在肯定他们的观点后, 接着问:如果真的面临盐荒了, 有的人抢购了几百斤盐, 意味着什么?同学们意识到:没有买到盐的人就没有盐吃了, 到时候肯定会引起真正的慌乱。

抢盐, 抢几百斤盐, 与其说是为了让自己有盐吃, 不如说让别人没有盐吃。面对困境和危机, 我们往往是各扫门前雪, 这样的素质怎能不让其他民族嘲笑, 这样的民族又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索和讨论, 我相信等下一次“盐荒”到来的时候, 学生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今天的学生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生活, 我们必须明确:我该做什么, 怎样选择才是无愧于人、无愧于心的。走进文本学知识, 走出文本学做人, 从文本中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 丰富生命的内容, 陶冶灵魂和人格, 从而全面唤醒个体生命, 才能深刻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感。

三、在细品语文之“美”中, 表达“真”, 感受“善”

“语文不是无情物, 字词句段总关情”, 语文作为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 这就决定了语文教材必然包含情、意、道的内容, 教师应文道结合地解读教材, 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并有所感悟。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需要就文本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引导, 这就是所谓的在语文之“美”中, 表达“真”、感受“善”。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追求美、欣赏美、感悟美和评价美, 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品味字词句、感受真善美的享受, 是语文教师的共同目标。

有位老师在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 先出示了一幅《独赏秋意图》, 然后提问:为什么作者不用“北平的秋”而用“故都的秋”为题目?学生回答:“北平的秋”没有感情色彩。

老师进一步启发:具体来说, “故”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故”同“故乡”的“故”、“故人”的“故”都含有“老的、旧的、从前的”的意思。以“故都”修饰秋, 含有作者对北平之秋的无限眷恋, 情深意切;“北平的秋”属于客观、平静的叙述, 缺少的是浓浓的情。教师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故都的秋”作为课题的深厚意蕴与独特之美, 通过这一对“美”的欣赏, 让学生感受到了其中的真情。

《孔乙己》是鲁迅最满意的一篇小说, 一般认为,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但细读其中的语言, 才发现我们只看到海面上的冰山一角。

我在教学时, 首先, 请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全面认识孔乙己, 除了作为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穷酸之外, 同学们还发现了这样的语言:“不能写罢?……我教给你, 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 写账要用。”“便给他们茴香豆吃, 一人一颗。”从中同学们看到了孔乙己的诚恳和善良。面对这样的一个诚恳和善良的人回报他的是什么呢?

“孔乙己, 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 吊着打。”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从这些概括孔乙己一生的语句里, 我们心酸地看到, 围绕他的是讽刺的利剑, 是挖苦的砍刀, 即便他死了, 富裕的掌柜牵挂的依然是“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细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冷酷的世界。

通过对文本的进一步探究, 我们似乎还看到:孔乙己和穿短衫站着喝酒的人一样, 都属于社会的最底层, 相互之间本应“同病相怜”, 而孔乙己却不愿与他们为伍, 带有知识分子对劳工的鄙视心理。他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教“我”写字, 我瞧不起他, 小孩子也嘲笑他, 社会大众的冷漠已通过环境影响到下一代, 这才是深层次的悲哀。细细品味经典作品的语言, 通过文本解读人物, 从人物的外部行为看内心世界,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谦逊的品质和仁爱之心。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该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对人的价值的呵护和关注, 对人的内在精神的唤醒和开发, 是塑造一个精神丰满、滋润光彩的“人”。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结束时送给青年朋友一句话:“慢慢走, 欣赏啊!”读书是这样, 人生是这样, 教师解读文本也应当是这样,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说:“语文是美的, 如果我们教了很多年的语文, 却从来没有让自己的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能算是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带学生走进语文,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通过感受语文世界的“美”, 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的“真、善、美”。

摘要:新时期, 语文学科承担起了新的使命, 即担负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语文作为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 决定了语文教材必然包含情、意、道的内容, 教师需要就文本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引导, 和学生一起深入文本, 让学生在细品语文之“美”的过程中, 表达真实情感, 受到精神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真,善,美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论语.

上一篇:子宫收缩乏力下一篇:幼儿游戏的创设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