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提取物

2024-12-01

北五味子提取物(通用7篇)

北五味子提取物 篇1

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又名山花椒、乌梅子,是木兰科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研究表明,五味子中含有木脂素、多糖、挥发油、有机酸、三萜、甾醇、香豆素、内酯等物质[1],其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2],被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医药、酒品饮料及山野菜加工等领域[3,4]。目前,对五味子抑菌效果的研究多集中在果实成熟期,对于不同采收期野生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尚未见报道。同人工栽培的北五味子相比,野生北五味子资源较少,存在着抢收、采青现象,影响了五味子的品质[5,6]。本文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对不同采收期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野生北五味子的适时采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样品与菌种

野生北五味子果实采收于吉林省汪清县汪清镇,采收日期为2014年7月15日与30日、8月15日与30日、9月15日与30日,阴干后磨成粉保存,备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和根霉菌(Rhizopus),由长春科技学院生物食品学院保存提供。

1.2 主要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均由长春科技学院生物食品学院研究室配制;牛肉浸膏、蛋白胨、琼脂粉、葡萄糖等均为生物试剂,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氯化钠、无水乙醇、95%乙醇、氢氧化钠、盐酸等,均购自沈阳化学试剂厂。

1.3 主要仪器

超净工作台,购自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购自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高压灭菌锅,购自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分析天平,购自瑞士梅特勒-托利多集团公司;培养箱,购自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购自无锡星海王生化设备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北五味子水提液的制备

取野生北五味子粉末5 g,加入200 m L纯化水,70℃恒温条件下浸提4 h,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定容至10 m L,水提物浓度为0.5 g/m L,灭菌后于4℃贮存,备用。

2.2 北五味子醇提液的制备

取野生北五味子粉5 g,加入95%无水乙醇200 m L,在70℃水浴条件下搅拌浸提4 h,离心取上清液,然后旋转蒸发浓缩至10 m L,醇提物浓度为0.5 g/m L,灭菌后于4℃贮存,备用。

2.3 菌悬液的制备

用接种环将待试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在适合条件下培养18~24 h,活化后的菌种用无菌水稀释,采用比浊法配制成浓度为1×106~1×107cfu/m L的菌液。

2.4 抑菌活性的测定

采用牛津杯法[7]。在超净工作台上,将3个牛津杯均匀放置在由0.5 m L菌悬液和20 m L培养基制成的培养皿上,在2个牛津杯中加入0.1 m L野生北五味子水提液或醇提液,另外1个牛津杯中加入等量的无菌水或95%乙醇做对照试验,37℃培养24 h,观察并测量牛津杯周围透明抑菌圈直径,每个采收期重复3次。

3 结果与分析

3.1 北五味子醇提物的抑菌效果

结果见表1。

mm

注:-表示未见抑菌圈。

由表1可知,北五味子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黑曲霉菌和根霉菌没有抑制作用。随着采收日期的增加,抑菌圈直径逐渐增大,9月15日采收的北五味子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20 mm和19.32 mm;9月15日和30日采收的北五味子醇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53 mm和21.56 mm。

3.2 北五味子水提物的抑菌效果

结果见表2。

mm

注:-表示未见抑菌圈。

由表2可知,各采收时期北五味子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9月15日采收的北五味子抑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17 mm、11.56 mm和14.38 mm。各采收期北五味子水提物对黑曲霉菌和根霉菌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4 讨论

五味子含有挥发油、有机酸、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叶多糖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8],五味子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2],其中挥发油[9]、五味子甲素[10]、五味子乙素[7,11]、五味子醇甲[12]、叶多糖[11]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抑制作用,对根霉、黑曲霉、南洋酵母无明显抑菌活性[7,13]。以上五味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与本试验结果一致。李洪洋[12]研究发现,五味子醇甲和乙素对黑曲霉具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在0.125~0.25 g/m L之间,这是因为五味子醇甲和乙素均为提纯物,而本试验提取物总浓度为0.5 g/m L,单种抑菌成分含量较低,不能达到最小抑菌浓度,对黑曲霉没有抑制作用。

本研究中北五味子的醇提物抑菌作用优于水提物的抑菌效果,这与张锐利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总木质素及单体木质素均属于脂溶性成分,和水提法相比,醇提法更有利于五味子中这些抑菌物质的溶解与提取。

随着采收期的延长,北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逐渐增加,在9月中旬效果最好,这可能是由于北五味子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各种营养和化学物质逐渐富集,其中抑菌成分也得到了富集。李宝岩等[15]研究发现,不同采收期五味子多糖和醇甲含量不同,9月7日采收的五味子多糖含量较高,9月20日五味子醇甲含量较高[16]。潘丕克等[17]研究发现,五味子果实中五味子醇甲和乙素在9月6日达到最高值,五味子酯甲和甲素在9月16达到最大值。以上研究与本试验中9月15日采收的野生北五味子抑菌效果最好的结果一致。

5 结论

不同采收时期野生北五味子醇提物和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随着采收日期的延长,抑菌圈直径逐渐增加,9月中旬野生北五味子对3种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采收时期野生北五味子醇提物和水提物对根霉菌和黑曲霉菌没有明显抑制作用;野生北五味子醇提物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提物;从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判断,9月中旬采收的野生北五味子抑菌性能最佳。

北五味子提取物 篇2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所用动物为60只昆明种小鼠, ♀♂均有, 实验动物许可证号为SCXK- (吉) 2003-2004, 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实验所用试剂分别为北五味子提取物 (北华大学林学院) 、无水乙醇, 沈阳市华东试剂厂 , 批号:20070706;实验所用仪器为小鼠避暗测试仪 (生产商为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 。

1.2 实验方法[3,4]

昆明种小鼠60只, 随机分成6组, 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组、北五味子提取物低剂量组 (五低组) 、北五味子提取物中剂量组 (五中组) 和北五味子提取物高剂量组 (五高组) 。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 脑复康组每天给予脑复康0.32 g/kg, 中药组低、中、高剂量分别每天给予北五味子提取物 0.10 g/kg、0.20 g/kg、0.40 g/kg 灌胃给药 (每只鼠按0.1 ml/10 g灌胃) 。以上各组连续灌胃15 d, 在第15天灌胃给药1 h后, 进行避暗实验。将小鼠面部背向洞口放入明室, 适应环境3 min, 然后立即通以36V交流电, 打开隔板, 小鼠穿过洞口进入暗室受到电击, 记时自动停止。取出小鼠, 记录小鼠从放入明室至进入暗室遇到电击所需的时间, 此即潜伏期。24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用30%乙醇0.1 ml/10 g灌胃给药, 干扰记忆再现, 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30 min后再做避暗实验。记录小鼠从放入明室至进入暗室遇到电击所需的时间即潜伏期和5 min内受电击次数。 本文中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 经SPSS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中的Dunnett’s T test处理。

2结果

无水乙醇对小鼠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后, 应用北五味子对其进行改善的实验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P<0.001

3讨论

目前实验中常用的用于观察某种药物改善学习记忆障碍方法为应用无水乙醇进行动物学习障碍模型的建立。本实验中建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后, 应用避暗法观察北五味子提取物影响动物学习记忆障碍以及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北五味子提取物可对小鼠由于乙醇所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避暗潜伏期进行有效延长, 从而减少错误次数的发生, 证明北五味子提取物对发生学习记忆障碍的小鼠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且有必要对其他发生学习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观察其影响, 并进行其作用机制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植物提取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杂志, 2007, 34 (6) :531-534.

[2]孙林娟, 周磊.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现状.临床荟萃, 2007, 2 (1) :73-76.

[3]张磊, 张均田.学习记忆的实验方法和记忆障碍的模型.药学通报, 1988, 23:475.

北五味子提取物 篇3

超声波应用于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具有操作简便、无需加热、提取率高、速度快、不破坏组织结构等特点。此技术已在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等方面有较多的应用。本实验以超声波技术为基础,探讨了超声功率、料液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五味子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的方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旨在对北五味子木脂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方法

1.1.1 木脂素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20mg五味子乙素标准品,用甲醇溶解,摇匀,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使之成为浓度为0.2mg/ml五味子总木脂素标准品溶液,作为贮备液备用。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溶液0.0ml,0.lml,0.2ml,0.3ml,0.4ml,0.5ml,0.6ml,0.7ml,0.8ml,0.9ml,1.0ml于试管中,水浴加热挥干溶剂后,分别加入10%变色酸溶液0.5ml、浓硫酸3.5ml,加塞,摇匀后于沸水浴中加热30分钟后,马上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0m L蒸馏水稀释,摇匀,冷却后,以0号试管为对照,用756分光光度计,在575nm处测定吸收度。以五味子乙素量为x,吸光度为y做图,并采用二元线性回归法求回归方程为y=8.0214x+0.038,R2=0.9976。结果见图1。

根据方程得出北五味子提取物总木脂素量计算公式如下:

x=(y-0.038)/8.0214

y:吸光度;x:五味子提取物总木脂素量mg

1.1.2 木脂素的测定

北五味子粉碎、过60目筛,精确称量等量北五味子粉,放入超声循环提取机中,分别按一定的提取条件(超声功率,时间,温度及料液比)提取北五味子木脂素,离心,浓缩,干燥得提取物。

精确称取0.1000g提取物,用甲醇溶解,摇匀,定容于10m L容量瓶中,吸取0.2ml定容液,水浴加热挥干溶剂后,采用标准曲线测定方法测定。

按1.1.1方法测定木脂素提取率。

五味子总木脂素提取率(%)=五味子提取物总木脂素量/样品量×100%

1.1.3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2 结果与讨论

不同工艺下提取物的收率,见表2

试验中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总木脂素提取率均为温度(B)>功率(A)>时间(C)>料液比(D)。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北五味子木脂素超声波法最佳提取条件为A2B3C3D2,即超声功率为1050W、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20min。

2.1 超声功率对北五味子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超声功率是超声波法中很重要的操作参数。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提取率逐渐增大,但超声功率大于1050W后,提取率趋于平缓,选择超声功率为1050W。

2.2 提取时间对五味子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

提取时间在120min时峰最高,提取率最大,故选择提取时间120min。

2.3 提取温度对北五味子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

当萃取温度在50℃~70℃时提取率增幅很大,萃取温度在70℃~90℃时提取率递增,增幅减缓。选择萃取温度70℃。

2.4 料液比对五味子木脂素萃取率的影响

当料液比≥1:20(g:ml)时提取率趋于平缓,所以选择料液比为1:20。

根据以上各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试验对五味子木脂素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其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L9(34)试验设计与结果见表2。

3 结论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法提取五味子木脂素,在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得出超声波法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为1050W、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20min,在此条件下的五味子木脂素得率为6.25%。

参考文献

[1]张兰杰,张维华,赵珊红.北五味子果实中多糖的提取与纯化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03,4(1):58-60.

[2]谢碧霞.五味子的利用现状与开发前景[J].湖南林业科技,2004,31(5):57-58.

北五味子育苗技术 篇4

北五味子喜温良气候, 我国五味子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此外, 内蒙古、河北北部山区、北京、山西和山东以及河南的部分山区也有分布。现将北五味子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 种子选择与保存

北五味子的种子最好在秋季果实成熟时进行穗选, 即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 单独干燥和保管, 干燥可晾干或阴干, 干燥的果实要在通风、干燥、冷凉处储存, 储存期间要经常检查、翻动, 防止虫蛀或发霉。

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之前, 先要清除包在种子外面的果皮果肉。方法是用清水泡种果4~6天, 每隔2天换1次水, 然后搓去果皮果肉即可。

北五味子的种子肾形, 种皮有的是黑红色, 有的呈桔黄色。颜色深暗的种子成熟度高, 但发芽较困难, 颜色较浅的发芽较容易。在搓果肉去皮的同时, 可将漂浮在水面上空瘪粒除掉, 剩下的成熟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成熟的北五味子的种子处于深休眠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种胚未分化完全, 形态发育不成熟, 需经一定生态因子作用, 促其分化、生长, 达到种子生理和形态后熟才能解除休眠。这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催芽处理。由于北五味子种子在5~15℃温度范围内较适宜完成其胚的分化, 低于5℃或高于15℃都不利于其分化, 从而影响出苗。所以我们采用了低温沙藏的催芽方法, 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其具体方法是:

2月上旬将北五味子种子用50~60℃的温水浸泡3昼夜以上, 待种子吸饱水分后, 将其混入经过清洗消毒的湿沙中充分混拌均匀, 装入麻袋或木箱内, 用喷壶浇透水, 放置在室内或室外。如放在室内, 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 空气要流通。每隔10~15天要翻动1次, 并检查水分状况, 湿沙以用手能握成团但不流水为度, 水分不足时应及时补充。

经低温沙藏的种子, 在室内存放约60~70天即可发芽, 在室外放置的80~90天即可发芽。室内放置与室外坑埋法比较, 后者顺应地温的自然变化, 经过较长时间的储存完成后熟过程, 发芽率较高、出苗齐整, 是较为理想的催芽方法。

3 种子育苗

3.1 苗圃选地与整地

北五味子可以在平地育苗, 也可以在山地育苗。苗圃地土壤以中性或酸性土为好, 土坡应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圃地应具备灌溉条件。

若在平地育苗可根据土壤条件作成高床或平床, 在床内育苗。在低洼易涝、雨水较多的平原区, 应作成高床, 床面应高出地面15cm, 床宽1~1.2 cm, 床长则应视育苗量及地势而定;在高温干早、雨水较少的平地育苗应作成平床, 床宽1m。

山地育苗要选在坡度平缓的半阴坡或半阳坡以及土层较厚、土壤水分条件好的阳坡, 最好在梯田上育苗, 也可以在水平阶或鱼鳞坑中育苗。

根据几年来的实践, 北五味子山地育苗的效果比平地育苗的好, 中海拔 (700m左右) 山地块状育苗效果最佳, 无论从出苗率和苗木质量上都优于低海拔 (400m左右) 山地育苗, 更优于平地育苗。

3.2 播种

播种一般在5月上中旬进行。具体要视催芽情况, 一般在经催芽处理的大部分 (80%~90%) 种子膨大裂口, 有20%~30%的种子发芽或露白时即可适时播种。为了保证适时播种, 要事先安排好催芽处理时间和方法, 低温沙藏催芽室内需60~70天, 室外坑埋需80~90天。中海拔 (700m以上) 山区的播种时间, 可推迟到5月底~6月初。再晚则当年生苗生长期过短, 木质化程度差而易受冻害、影响成活。

播种可在床 (畦) 内开沟条播, 行距20cm, 播种量5~10g/m2。播种后覆土1.0~1.5cm, 用锄头或锨压即可。若种子发芽率40%时, 产苗可达45~75万株/hm2。如发芽率较低, 应适当加大播种量。

3.3 苗床管理

播种后要保持苗床湿润。播后5~7天开始出苗, 幼苗适宜在阴凉湿润的环境下生长, 从出苗开始, 就要搭荫蓬遮荫, 这是北五味子育苗成败的关键一环。遮荫篷架高50~60cm, 可覆盖遮荫网或草帘、苇帘, 透光系数0.4~0.7, 隔日喷水1次, 保持土壤湿度在30%~40%。待小苗长出3片真叶时 (8月中旬左右) , 逐日增加日照, 9月初可撤去遮荫篷。苗床经常清锄杂草, 保持床面整洁。北五味子苗期易发生叶枯病, 可用波尔多液喷洒防治。

北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 篇5

北五味子在人工栽培中, 繁殖方法有3种:扦插、压条和种子繁殖, 但在实际生产中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 其繁殖方法简单易行, 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苗。

1 种子选择及处理

1.1 种子选择

北五味子的种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穗选, 要选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 单独干燥和保管, 放于通风干燥处贮藏。

1.2 种子处理

在结冻前将选作种用的果实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搓去果肉, 在搓去果肉的同时可将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处理过的种子再用清水浸泡5~7d, 使种子充分吸水, 每隔2d换一次水, 浸泡后捞出控干, 与2~3倍于种子的湿沙混匀, 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0.5m左右的坑中, 上面覆盖10~15cm的细土, 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 进行低温处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种。也可在2 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内清除果肉, 拌上湿沙装入木箱进行沙藏处理, 其温度可保持在5~15℃, 当年即可播种。

2 播种育苗

2.1 育苗田的选择

育苗田要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沙质壤土。育苗以做床为好, 床高12~15cm, 床宽1.2m, 长度视地势而定。床土要耙细并清除杂质, 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10kg, 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 耢平床面即可播种。

2.2 播种时期和方法

播种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 可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cm, 覆土1.5~3.0cm, 每平方米播量30g左右。

2.3 苗田管理

播种后搭1.0~1.5m高的棚架, 上面用草帘遮阳。土壤干旱时浇水, 使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 待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掉遮阳帘。并要经常除草松土, 保持清洁, 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3 移栽

3.1 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熟地, 以腐殖土和沙质壤土为好, 选好地, 每公顷要施腐熟有机肥20~30t作基肥, 整平耙细备用。

3.2 移栽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移栽。行株距120cm×50cm, 为使行株距均匀, 可以拉绳定穴, 在穴的位置做一标志, 然后挖成深30~35cm、直径30cm的穴, 每穴栽1株。栽时要使根系舒展, 防止窝根与倒根, 栽后踏实, 灌足水, 待水渗完后用土封穴。15d后进行查苗, 没成活的需进行补苗。

4 田间管理

4.1 灌水施肥

栽植成活后, 要经常灌水, 保持土壤湿润, 在上冻前要灌1次封冻水, 以利越冬。孕蕾开花结果期, 除需要足够水分外, 还需要大量养分, 每年都应追肥1~2次, 第1次宜在展叶期进行, 第2次宜在开花后进行。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农家肥料5~10kg。追肥要在距根部30~50cm处周围开15~20cm深的环状沟, 施入肥料后覆土。要注意开沟时不要伤到根系。

4.2 剪枝

北五味子枝条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修剪。春剪一般在枝条萌芽前进行, 剪掉过密果枝和枯枝, 剪后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 主要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病虫枝等, 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要进行疏剪或短截, 夏剪进行较好, 秋季可轻剪或不剪。秋剪在落叶后进行, 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不论何时剪枝, 都应保留2~3条营养枝作为主枝, 并引蔓上架。

4.3 搭架

移栽后第2年就要搭架。搭架可用水泥桩等做立柱, 用木杆或8#铁线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 每个主蔓处立一竹杆或木杆, 竹杆高2.5~3.0m、直径1.5~5.0cm, 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 然后引蔓上架, 开始时用绑线捆住, 以后就自然缠绕上架了。

4.4 除草与松土

生育期间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 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松土时要避免伤到根系。

4.5 培土

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 可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5 病虫害防治

北五味子病虫害较少, 偶尔发生也不难防治, 在管理上注意枝蔓的合理分布, 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 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5.1 根腐病防治

一般在5~8月份发病, 开时叶片萎蔫, 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 根皮脱落, 几天后病株死亡。防治方法: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根际浇灌。

5.2 叶枯病防治

一般在5~7月份发病, 发病症状先是从叶尖或边缘干枯, 逐渐扩大到整个叶面, 叶片干枯脱落, 果实慢慢萎缩, 造成早期落果。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和3%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50mg/kg (有效含量) 交替喷雾。喷药次数可视病情而定。

5.3 白粉病防治

一般在7月下旬出现, 发病严重时整个叶面象洒上一层白粉。防治方法:在发病前 (7月中旬) 可选用波尔多液 (1∶1∶100) 进行预防, 每半月一次, 连续3~4次。发现发病后, 用粉锈宁800倍液喷洒即可。

5.4 卷叶虫防治

卷叶虫幼虫一般在7~8月份发生严重, 影响五味子生长。可选用8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幼虫卷叶后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6 采收与加工

北五味子组织培养的研究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及激素

北五味子种子, 购自通化市通化县集安种子公司。6-苄氨基腺嘌呤 (6-BA) 、萘乙酸 (NAA) , 购自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2 样品的处理

用纯化水洗净北五味子种子, 同时利用水选法漂去空粒、秕粒, 然后用75%乙醇消毒1 min;以无菌水清洗2次后, 再用0.1%升汞浸泡8~10 min;无菌水冲洗5次, 每次3~5 min[3]。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于MS基础培养基上, 培养温度控制在26℃左右, 光照强度是2 000~3 000 lx, 每日光照12~16 h。要求培养室清洁卫生, 紫外线消毒, 减少污染。

1.3 外植体的获取

剪去没被杂菌污染、生长健壮、无黄叶幼苗的3~5 cm嫩茎的叶片和叶柄, 切取0.8~1.0 cm的带有1个腋芽的茎段, 并快速接种到无菌的诱导芽的培养基上;置组织培养室中, 培养温度为25℃, 光照强度为2 000~3 000 lx, 每日光照12~16 h[4]。

1.4 继代培养

将长至2 cm的芽从茎上切下, 接种到6-BA浓度为2.0 mg/L, NAA浓度分别为0.10, 0.20, 0.40 mg/L的继代培养基上培养。确定出最有利于北五味子芽增殖的NAA浓度;然后用该浓度的NAA与浓度分别为1.0, 1.5, 2.0, 2.5, 3.0 mg/L的6-BA进行组合, 找出更有利于北五味子芽增殖的6-BA浓度。最后继续培养在这2种最佳浓度激素下所培养出来的芽。培养温度为20~25℃, 每日光照10 h, 光照强度为800~1 000 lx, 4周后可长成芽丛, 将芽切下继续扩大繁殖, 直到所需数量。

1.5 生根培养

将生长健康、无黄叶、高度大于3 cm的苗转接于NAA浓度分别为0.05, 0.10, 0.20, 0.30, 0.40 mg/L的生根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0~25℃, 每日光照14 h, 光照强度为2 000~3 000 lx, 4~6周后可生根。

1.6 炼苗与移栽

将生长健壮、苗高度达到3 cm、生根数为3条以上、根长达1 cm以上并有须根的苗的瓶口打开, 置正常光照、室温环境下锻炼3 d;然后将苗取出, 洗净根部培养基, 栽植于花盆中, 花盆中的栽培介质是经过消毒的腐质土。保持相对湿度为85%, 培养温度为20~25℃, 置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 1周后可逐渐降低相对湿度至自然条件, 4~5周后当苗长出新叶及新根可进行移栽。

1.7 培养基的准备

初代培养基MS+6-BA:6-BA浓度分别为1.0, 1.5, 2.0, 2.5, 3.0 mg/L, p H值控制在5.6~6.0之间。

继代培养基MS+6-BA+NAA:第1组继代培养基中6-BA浓度为2.0 mg/L, NAA浓度分别为0.10, 0.20, 0.40 mg/L;第2组继代培养基中NAA浓度为0.2 mg/L, 6-BA浓度分别为1.0, 1.5, 2.0, 2.5, 3.0 mg/L;p H值控制在5.8~6.0之间。

生根培养基MS+NAA:NAA浓度分别为0.05, 0.10, 0.20, 0.30, 0.40 mg/L, p H值控制在5.8~6.0之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激素对腋芽诱导的影响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腋芽萌发数先是随着6-BA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浓度达到2.0 mg/L时腋芽的萌发率为52%, 当进一步升高6-BA浓度反而对腋芽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 不是激素浓度越高对腋芽的萌发越有利。对于北五味子来说, 促使其腋芽萌发的6-BA的最佳浓度为2.0 mg/L。

2.2 不同浓度激素对芽增殖的影响

在NAA浓度分别为0.10, 0.20, 0.40 mg/L的条件下, 切口处产生的愈伤组织随着NAA浓度的升高而增多。但是如果产生的愈伤组织数量过大反而会影响芽的生长和分化。当NAA浓度为0.20 mg/L时, 切口处产生的愈伤组织适量, 据资料表明, 此时期的NAA浓度有利于芽的增殖。因此, 采用浓度为0.20 mg/L的NAA与不同浓度的6-BA组合。不同浓度6-BA对芽增殖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 随着6-BA浓度的不断升高, 芽增殖倍数也随之增大。虽然在6-BA浓度为3.0 mg/L时芽的增殖倍数最大, 但在这种情况下茎节间距会缩短, 叶皱缩。因此, 在芽增殖培养过程中, 6-BA的最佳浓度选为2.0 mg/L。

2.3 不同浓度激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 当NAA浓度低于0.05 mg/L或高于0.40 mg/L时, 完全抑制幼苗生根, 在浓度为0.10 mg/L和0.30 mg/L的情况下, 虽然可以生根, 但生根数量低于浓度为0.20 mg/L时所培育出来的幼苗。

2.4 炼苗与移栽

将长有3条以上根且长度达到1 cm的幼苗栽植于营养盆中 (营养盆中的栽培介质为经过消毒的腐质土) 。保持相对湿度为85%, 逐渐过渡到自然条件, 培养20 d后移栽, 幼苗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3 结论

通过对五味子组织培养的探究, 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带腋芽的北五味子嫩茎为外植体, 在MS+2.0 mg/L 6-BA培养基中, 诱导芽的效果最好;在MS+2.0 mg/L 6-BA+0.20 mg/L NAA培养基中, 芽的分化率及增殖倍数最佳, 苗体健壮;在MS+0.20 mg/L NAA培养基中, 试管苗的生根率达96.2%;当苗高度为3 cm, 每株生根数为3条以上, 根长达1 cm以上时, 栽种于经过消毒的土壤中, 且保持一定湿度, 再经过20 d的培养后移栽, 五味子幼苗的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参考文献

[1]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

[2]宋万志, 马林, 黎莲娘.兴山五味子的质量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1, 16 (4) :204-207.

[3]周鑫.五味子的组织培养[J].中国林副特产, 2001, 11 (4) :6-7.

变异北五味子生理生化的比较研究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辽宁省本溪县国秀五味子示范基地四年生北五味子,以筛选出的大果、粉果、小果、长穗、短穗、红花、白花等七种主要变异类型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测定[1]

蒽酮比色法。称取0.5g新鲜样品,加少许石英砂研磨至匀浆,蒸馏水定容至100m L,室温下静止30min,过滤,测定时取样1m L,加蒽酮试剂5m L,摇匀后沸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后,于620nm波长处测定其OD值,计算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VT/W×V1×106,C——从标准曲线查得葡萄糖含量,μg;VT——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 L;V1——显色时取样品液量,m L;W——样品鲜重,g。

1.2.2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1]

考马斯亮蓝G250法。提取方法同可溶性糖,过滤后取样品液1mL,加考马斯亮蓝5mL,摇匀,放置2min后,于595nm波长处测其OD值,计算含量:蛋白质含量(mg/g)=C×VT/VS×WF×1000,C——查标准曲线值,μg;VT——提取液总体积,mL;VS——测定时加样量,mL;WF——样品鲜重,g。

1.2.3 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测定[1]

称取叶片0.5g于预冷的研钵中,加预冷的磷酸缓冲液在冰浴上研磨成匀浆,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20m L。4℃下10000rpm离心20min,上清夜为酶液。

硫代巴比妥酸法。取5m L酶液加入5m L硫代巴比妥酸,沸水浴中加热10min(自试管内液体中出现小气泡开始计时)。冷却后4000rpm离心15min,取适量上清液,以0.5%硫代巴比妥酸作为空白,分别在420、532、600nm波长下比色,计算其含量。公式:MDA浓度(μmol/L)=6.45(A532-A600)-0.56A450;MDA含量(μmol/g)=MDA浓度(μmol/L)×提取液体积(mL)/样品重量(g)×1000。

1.2.4 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1]

愈创木酚法。酶液提取法同丙二醛。取1mL酶液4000rpm离心15min,取磷酸缓冲液1mL,0.1%愈创木酚3mL,0.2mL上清夜,反应30s、60s时于470nm下测定,计算POD活性:POD活性[u/(g.min)]=△A470×VT/W×Vs×0.01×t,△A470——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VT——提取酶液总体积,mL;W——样品鲜重,g;Vs——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t——反应时间,min。

1.2.5 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1]

氮蓝四唑光还原法。酶液提取法同丙二醛。取0.05mol/L磷酸缓冲液1.5mL、130mmol/L Met溶液0.3m L、750umol/LNBT溶液0.3mL、100umol/L EDTA-Na2液0.3mL、蒸馏水0.25m L配制成2.65mL的混合液,再取0.3mL的20umol/L核黄素、0.05m L酶液加入混合液中,在4000 lx日光灯下反应10min于560 nm波长下分别测其OD值,计算SOD活性:SOD总活性[u/g(FW)]=(ACK-AE)×VT/0.5×ACK×W×V1,其中ACK——照光对照管的吸光度;AE——样品管的吸光度;VT——样品液总体积,mL;W——样品鲜重,g;V1——测定时样品用量,mL。

1.2.6 比叶重(SLW)测定

用打孔器打主脉两侧直径1cm鲜叶100片置于称量瓶中,于110℃杀青15min,80℃烘干至衡重,与分析天平称其干重。比叶重=叶干重(g)/叶面积(cm2)。

1.2.7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参照李合生的丙酮乙醇法测定[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变异类型花期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由(表2-1)可看出:花期七种主要变异类型叶片比叶重,小果与粉果、短穗、红花类型差异显著,小果类型最高,为0.0934mg/cm2,短穗类型最小为0.0771mg/cm2。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各变异类型间均无显著差异,白花、粉果类型叶绿素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粉果类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粉果与短穗、白花差异极显著,粉果类型蛋白质含量最高,为9.2486mg/g,比短穗类型的含量高56.6%。由此表明,花期粉果类型抗寒和抗旱性较强。

花期七种主要变异类型酶活性测定显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粉果类型与长穗类型差异显著,粉果类型POD活性最大,而长穗类型活性低,粉果类型比长穗类型活性高64.1%。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大果与小果、红花类型差异极显著,大果类型SOD活性最大,比小果类型活性高76.92%。丙二醛MDA含量大果与白花类型差异极显著,大果类型含量最高,比白花类型活性高83.6%。说明粉果、大果、白花类型花期抗氧化、抗衰老等抗逆性较强。

2.2 主要变异类型浆果膨大期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从表2-2可知:浆果膨大期七种主要变异类型叶片比叶重,粉果与红花类型差异显著,粉果类型最高,为0.1073mg/cm2,比红花类型高18.2%。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各变异类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白花、长穗类型叶绿素含量较高;大果、粉果类型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短穗与大果差异显著,短穗类型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3.2355mg/g,其次是粉果类型,为12.5575 mg/g,。由此表明:浆果膨大期,大果类型抗寒性较强;短穗类型抗旱性较强;粉果类型抗寒和抗旱性都较强。

浆果膨大期七种主要变异类型酶活性测定表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粉果类型与大果、长穗、短穗、白花类型差异极显著,粉果类型POD活性最强,而大果类型活性最弱,粉果类型比大果类型高70.9%。超氧物歧化酶各类型间无显著差异,但红花类型SOD活性最强,。丙二醛MDA含量各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粉果类型含量最低。说明粉果、红花类型浆果膨大期抗氧化、抗衰老等抗逆性较强。

2.3 主要变异类型成熟期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从(表2-3)可以看出:成熟期7种主要变异类型叶片比叶重,长穗与大果、粉果、小果、短穗、白花各类型差异性极显著,长穗类型最高,为0.1372mg/cm2,而白花类型最低。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各变异类型间均无显著差异,白花、短穗类型叶绿素含量较高;小果、红花类型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粉果类型与短穗类型差异极显著,粉果类型蛋白质含量最高,为9.7097mg/g,比短穗类型的42.5%,而短穗类型蛋白质含量最低。由此表明成熟期,小果类型抗寒性较强;粉果类型抗旱性很强。

成熟期七种主要变异类型酶活性测定表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粉果与长穗类型差异显著,粉果类型POD活性最强,而长穗类型活性最弱。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短穗与小果、长穗、白花类型差异显著,长穗类型SOD活性最大,而短穗类型SOD活性最小。丙二醛MDA含量粉果与短穗类型差异极显著,粉果类型含量最低。说明粉果、长穗类型成熟期抗氧化、抗衰老等抗逆性较强。

2.4 主要变异类型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从(表2-4)分析比较表明:从3个时期的平均值来看,主要变异类型比叶重长穗与大果、短穗类型差异显著,比叶重长穗最大,为0.1087g/cm2,而大果则为最小0.092g/cm2,长穗类型比大果类型高15.4%。各变异类型叶绿素含量表现为:白花与大果差异极显著,白花类型叶绿素含量最高为31.26%,大果类型叶绿素含量最低为27.05%,其差异为4.21%。

各变异类型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大果类型的含量较高。各变异类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为:粉果与大果、短穗、红花类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粉果类型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0.5053mg/g,而红花类型含量最低,为7.1723 mg/g,粉果类型蛋白质含量是红花类型的31.7%。以上指标测定表明,大果类型抗寒性较强,粉果类型抗旱性最强。

各变异类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粉果与短穗、大果、长穗类型差异极显著,粉果类型POD活性为最大48.1533u/(g.min),长穗类型POD活性为最小值17.3267 u/(g.min),粉果类型比长穗类型的高64.01%。各变异类型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性不显著,但大果、粉果类型的活性较大。各种变异类型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粉果与大果、小果类型差异显著,粉果类型MDA为最小值0.0137(umol/g),大果类型MDA含量为最大值0.0269(umol/g),大果类型比粉果类型高49.07%。由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说明粉果、大果类型的抗氧化、抗衰老性能较强。

3 小结与讨论

3.1 北五味子主要变异类型的抗性差异

通过对主要变异类型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显示,各主要变异类型的抗逆性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粉果、大果类型抗逆性较强;这两种变异类型可作为抗性选育的种质资源,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

3.2 北五味子主要变异类型不同时期的生理生化变化

通过对七种主要变异类型的三个生长发育期的研究发现,各变异类型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呈规律性变化。大果、粉果、小果、长穗、短穗、红花、白花七种变异类型在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及比叶重的变化趋势为:成熟期>浆果膨大期>花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浆果膨大期>成熟期>花期;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浆果膨大期>花期>成熟期;七种变异类型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成熟期>浆果膨大期>花期;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浆果膨大期>成熟期>花期。超氧物歧化酶活性(SOD)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大果、小果、长穗、白花类型表现为:成熟期>浆果膨大期>花期。粉果、短穗、红花类型表现为:浆果膨大期>成熟期>花期。

各变异类型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与个体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此外还与田间管理、水肥、天气、病害情况等外界因素相关。因此,各变异类型间抗性差异及生长变化规律,还需进一步进行多样本、多时期的综合跟踪调查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8~141.

上一篇:学生心目中最美的教师下一篇:交通广播的品牌与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