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五味杂陈

2024-08-10

企业的五味杂陈(共3篇)

企业的五味杂陈 篇1

农民苦衷谁解其中味

采访时正值数九寒天, 因为被采访人大多在京津两地, 所以我经常往返于京津两地, 在路上, 常常看见一些菜农在路边卖菜。那一日看到夫妻二人拉着一车菜, 一个三四岁孩子坐在车上玩, 身上穿着大人给做的花棉袄, 跑上跑下的, 脸冻得通红, 直流鼻涕, 而大人忙活着生意, 管不了孩子, 让人看着鼻子酸酸的。

当问他为什么不到封闭市场卖菜, 农民显得很无奈, 他说:“去那儿费用太高, 一车菜卖不了几个钱, 还不够给它的呢。”

“国家对于农产品不是已经取消‘两费’了嘛?”

“两费取消了, 还是有摊位费喽, 我一个亲戚就在市场里卖, 是个半封闭市场, 一个几平米的小摊位一天要收30多元摊位费, 这还是老价, 最近还要涨。你说, 我这车菜还不得占五六个平米。而且一些好摊位还被中间商买走, 如果从这些中间商手里买摊位价格更高。就是没有中间商搅合, 我要想得到好位置, 得给那些管理人员送礼才行, 这是必须的。可这还是露天市场, 冬天一样在外面冻着, 我还不如在路边摆摊呢, 菜便宜些卖得还快呢。知道吗, 听说那些封闭市场摊位费更高, 这菜价也只能卖得更高, 你们愿意买吗?”谈到这些他一脸无奈。

“什么?你说进超市卖菜?把我整个家当卖了也不够打点超市的。等着吧, 等到下辈子我当老板了再进超市卖菜。”

政策和策略是

“农超对接”的生命

对于超市进场费我早有耳闻, 在对超市采访中, 没想到有些超市却不收“农超对接”的进场费。米卢当年执教国足时讲, 态度决定一切。超市的态度也决定“农超对接”的成功与否。这些不收进场费的超市用直接取消进场费以及各项收费的办法, 力挺“农超对接”, 所以有些蔬菜价格竟然比外面农贸市场的还便宜。有些老爷子、老太太都不去晨练了, 每天早早地去超市排队抢购蔬菜。

而有的超市, 则将卖场出租给一些合作社。虽然合作社很卖力气, 派驻理货员, 保证蔬菜新鲜, 可是价格却没有降下来, 老百姓觉得还不如去农贸市场买菜更实惠, 于是这个“农超对接”失去了人气, 慢慢的也就“圆寂”了。

看来政策和策略是“农超对接”的生命, 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 万万不可粗心大意。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 已经有一些相关部门向国务院提交建议, 直到近些年一些建议仍不断地提交到领导案头并引起高度重视。据了解, 国务院曾下文批复对于农产品流通环节优惠政策, 由于财政资金问题, 竟然被某些部门搁置起来, 直到央视曝光了物流顽疾, 心系民生的国家领导人才知有关部门办事不实, 于是这才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出台。

最近, 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环节, 特别是在农超对接问题上, 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其实, 如果让农超对接顺利, 不仅国家制定扶持政策, 更重要的是各省市政府应坚决执行, 切实解决农产品流通环节上的难题, 杜绝不合理收费, 推动“菜篮子”顺畅与“饭桌子”对接, 把实惠放在百姓手里, 把温暖放在百姓心中。C

摘要:这期杂志“特别策划”栏目的主题是“农超对接”, 因此采访了一些超市、农民和官员。一路采访下来, 首先感到他们各自都有难处, 都是一肚子苦水。其次感到农产品流通环节现实与理想还有很大差距。这些天, 我在品味着他们心中的酸、甜、苦、辣、咸, 五味杂陈是种什么滋味呢?且听我略捡一二道来。

企业的五味杂陈 篇2

那天,我们举行了运动会。接力赛时,我们班原是遥遥领先,忽然——掉了棒!就这样,从一名滑到了倒数。当时许多人都大哭了起来,我明白了,这大概就是人生中的酸味吧。

去年,我参加了一次市级的数学竞赛。高手如云,本来就很难脱颖而出;而我却在比赛后有幸获得了第二名的殊荣。当时我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甜味。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去年暑假的经历。为了应战小提琴考试,我夜以继日地练习,手上磨出了茧,在空调屋里也练得大汗淋漓,真是有些“苦不堪言”,这一定是人生的苦了。

隐约记得,有一次半期考试我考砸了。有些同学向我投来嘲笑的目光,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妈妈也教育了我,我脸上火辣辣的,心中涩涩的.。不用说,辣味与咸味让我有了切身体会。

《家常菜》寻常人家的五味杂陈 篇3

这样苦中有乐、笑中有泪的故事也许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就像一道道家常菜,味道熟悉又亲切。能轻而易举地触动观众心中的“五味杂陈”,很多人从中找到共鸣,与剧中人物同悲同喜,回忆着那个年代的单纯、美好。在感受温情的同时,更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这部戏可以说是现实在与历史的对话,年轻人没经历过那个时代,提出质疑我很高兴。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一定会认为剧中的故事是真实的。之所以把刘洪昌写得这么极致,是因为现在的观众有足够鉴赏力,如果不来点猛药,他真不待见你。我并非想借此吸引观众。而是我们在塑造典型人物的时候,虽然生活是平淡平淡的,但如果不把他置于极端的环境里,和特殊的人物关系中去讲故事,这个人物的特殊性就是会打折扣,就值得怀疑。

制片人朱质冰:

好作品要温暖人心

朱质冰的电视剧例来有着良好的收视率及不俗的口碑。《家常菜》同样是一道“好菜”,看得很多观众欲罢不能,回味着那个纯真年代单纯、善良的美好情感。

《家常菜》的故事源于一篇真实的报道,在朱质冰看来,这样的故事特别朴实、纯净,“刘洪昌”式的人物在不远的从前比比皆是。对比当下的拜金热,人们仿佛已经忘却了过去和我们曾经受过的伤痛,缺失应有的大爱与情怀。于是,他希望借助这部作品唤起人们的一些回忆。中老年观众或许能从中找到共鸣,而年轻的80、90后们则通过它了解自己的父辈。

心怀这样的初衷,朱质冰找来编剧王力扶,对原有故事进行大幅度调整,赋予了主人公“刘洪昌”更大的责任感与担当。当然,在这份责任与担当面前,他有过纠结,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担当了下来,展现了中国男人的传统美德。

“还记得拍摄最后一集,矿塌方了,受尽磨难的刘洪昌被埋在其中。厚墎子拿出了所有的股份,只为能救出他,任何利益都在所不惜。当大家找到刘洪昌时,他向所有人微笑的场景感动了我们在场每一个人。这里面有爱、有尊严,所以这部戏不是苦情戏,里面传达了很多乐观的精神,单纯而美好的快乐。苦中有乐,乐中有爱,悲喜交加,这才像生活。”朱质冰由衷地表示。

《家常菜》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它不掺和一点花架子,非常接地气,也非常温暖人心。而朱质冰把这些都归功于导演安建。“当初我把剧本给安建导演,告诉他你喜欢就做,不喜欢就算。那时他手里大约有七八个剧本,我并没有像其他制片人那样天天打电话催问回复,因为我对剧本有信心。二十天后他给了我肯定的答复。安建是个不论成本大小,自己有把握做好才会接戏的导演。我与他相识十几年,筹拍《家常菜》时,《北风那个吹》正热播,感觉他对这类题材的把握很到位,而且安建为人正直,口碑很好,很负责任,于是找到他。我很高兴和这样有能力、不吹牛、聪明、职业道德好的导演合作。”

采访朱质冰之际,《家常菜》的收视率接连破10,取得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赢。这让朱质冰倍感欣慰。“如果观众能够从中得到些许感动,唤醒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导演安建:

“刘洪昌”绝非“男版刘慧芳”

在拍摄怀旧情感电视剧方面颇具建树的导演安建,此番为《家常菜》掌镜,可谓驾轻就熟。当时他放下了手中的七个剧本,“炒”起了“家常菜”。之所以偏爱这一题材的作品,安导表示与自己生长的时代有直接关系,生于60年代的他,成长于70年代,世界观、审美观都在那时形成,那个年代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会对自己的创作方向或某种选择产生影响。

该剧讲述了一个极致好男人用一生兑现承诺、肩负责任的故事。观众被其深深感动的同时,也开始质疑这种极致的真实性,“刘洪昌”颇有些“男版刘慧芳”的意味。

“这部戏可以说是现实在与历史的对话,年轻人没经历过那个时代,提出质疑我很高兴。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一定会认为剧中的故事是真实的。之所以把刘洪昌写得这么极致,是因为现在的观众有足够鉴赏力,如果不来点猛药,他真不待见你。我并非想借此吸引观众。而是我们在塑造典型人物的时候,虽然生活是平淡平淡的,但如果不把他置于极端的环境里,和特殊的人物关系中去讲故事,这个人物的特殊性就是会打折扣,就值得怀疑。“刘洪昌”和“刘慧芳”不具可比性,我也并没有想把他拍成‘男版刘慧芳’。当年刘慧芳被大家记住,同样是因为她特殊的人生境遇,这种境遇放到作品中就变成了巧合与命中注定。也许刘洪昌并非骨子里就是这样敢于担当与责任感强的人,但那个年代和这样的生活造就、历练了他。他的那种道德感、那种承诺和关怀,是评价一个好男人的标准,在当时是非常大众的、普泛的。”安建为本刊详细解读了极致好男人“刘洪昌”的诞生缘由。

而黄志忠得以出演这样的完美男人,突破以往的硬汉形象,还要感谢安建的女儿。“当时在饭桌上,我说当下最具男人味的演员有谁啊?我女儿头也没抬就说了黄志忠。恰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在播,我感觉他的外形和感觉都不错,于是联系了他。没想到我们对这个角色的看法极其相似,第一次见面就聊了四个多小时。”

在这部戏中,黄志忠饰演的刘洪昌是绝对的“红花”,戏中的他具备了那个时代好男人所具备的帅、幽默、够爷们儿以及好的职业。连左小青饰演的女主角何文惠在剧的一半也死去了,就是为了衬托这个好男人承诺撑起一个家庭的担当。对于这样的剧情安排,安导称对他而言也是挑战,“这是对传统收视习惯的挑战。观众好不容易接受了女主角,渐入佳境时她却死了,又换了女主角,这样的挑战成功与否我不知道,但应该尝试。这部戏是在写绝世的好男人,如果剧中文惠不死,两人就这么爱下去,和我们男人戏的定位有偏离。我们集中笔墨、篇幅,用20年的跨度讲一个男人的成长,文惠的死对刘洪昌的形象塑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花也要绿叶配,《家常菜》的演员阵容相当强大,除了主演之外,岳红、宋春丽、梁丹妮、何琳等“绿叶”个个都是实力不凡。可见导演与剧本的号召力。安建坦言剧组的氛围相当好,大家一起探讨剧本,为角色赋予了很多新内容。而且每位演员都给予了角色最真挚的演绎。“岳红在现场瞪着眼睛,但你看着她分明就是瞎子,特别让人心疼。丹妮出色还原了当年大杂院中那些‘气人有,笑人无的墙头草形象’,而且演得极其生动、形象。我特别感谢他们的付出。”

刘洪昌虽是独一无二的好男人,但在戏中也是受尽了苦,不折不扣的“倒霉蛋”一枚。让观众唏嘘不已。虽然这个男人很苦,很让人同情。可安建并不认为《家常菜》是苦情戏,“我本能地反感苦情戏,特别讨厌那些莫名其妙骗观众眼泪的苦情。虽然刘洪昌这个角色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倒霉,但我要求黄志忠在演绎他的时候要阳光,笑着面对生活的困难,那才是真正的男人。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家长里短,也有奋起不平、拔刀相助,还有细腻的情感,这才是生活。如果拼命赚取观众眼泪那是不负责任,这个戏中并不是这样,它有大量笑声。”

“人生就像是一道道家常菜。山珍海味不能天天吃,家常菜才是每日必备的菜肴。只有做好了家常菜,才能过好日子。”这也是该剧就此命名的原因。

为了使这部戏更具生活化,更具真实感,剧组想方设法还原80年代场景,走遍多个城市选景,最终在南京搭建了“二食堂”和大杂院。80年代承载着很多人的美好回忆,而且亲历过那个年代的“证人”都健在,因此导演安建要求一切都要尽力还原本真。向观众传递单纯、温暖与真挚是这部戏的最大目的。

黄志忠:

“刘洪昌”我熟悉他

看惯了黄志忠塑造的一系列军人硬汉形象,《家常菜》中那个仗义、深情、粗中有细却也命运多舛的“厨子刘洪昌”倒也耳目一新。

《家常菜》虽然展现的是小人物的命运,却是部十足的男人戏,众多“绿叶”在为“刘洪昌”做陪衬,这可让黄志忠过足了戏瘾,但他也坦言小人物最难演,需要大量的生活细节,好在“刘洪昌”式的人物他并不陌生,是他从小就熟悉的人物。如果观众也能感受到“似曾相识”,那他就是成功的。

影视圈:是什么因素吸引你出演《家常菜》中的“刘洪昌”,请谈谈与这部戏结缘的过程?

黄志忠:其实原因很简单,之前自己拍了很多军旅题材的作品,演了太多了军人形象,所以想换个题材,变换一下形象,这时接到了《家常菜》的剧本,觉得这本子写得非常好,刘洪昌这个人物也很吸引我。

影视圈:这部戏是展现小人物生活的故事,与您以往的硬汉形象有些许差别,在演绎上是否有难度?

黄志忠:实际上不同的人物角色只是社会身份和职位的差别,在演绎时并没有难或容易之分,因为需要的都是对人物的塑造,只不过在演绎的过程中要尽量的让他新鲜,生活化,让观众看后觉得人物立的住就够了。

影视圈:“刘洪昌”是不是您出演过最苦情的角色,这样的角色是不是很累心?

黄志忠:的确,刘洪昌的命运真是挺苦的,我们拍戏时,还时常开玩笑说“刘洪昌真是个倒霉蛋,这所有倒霉的事怎么就全让他赶上了呢”。这部戏中一共有1400多场戏,而我的戏份就占了1100多场,又有大量的戏需要爆发力,所以对演员而言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全剧拍下来真的很累,有种筋疲力尽的感觉。

影视圈:“刘洪昌”堪称完美,他仗义、责任感强,对爱人无微不至,又能打能闹,不失幽默,这样的人物生活中有吗?你当初是如何设计这个角色的?

黄志忠:这样的人物当然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感到他的熟悉。当下也许很难寻觅到,所以我们才要拍摄刘洪昌式的角色,这也是对真、善、美的一种追寻吧,呼唤一些当今社会缺失的精神。

其实刘洪昌这种大哥式的人,在我小时随处可见,每个大院里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人,仗义、热心,谁家有事二话不说肯定冲在前面,所以我们在设计这个角色时并没有费太大力气,因为是有原形可寻的,我只是把曾经熟悉的生活重新演绎了一下。

影视圈:导演安建以怀旧戏见长,多部作品反响颇佳,你此次是首次与安导合作吗,请谈谈合作感受?据安建导演透露,你们第一次见面就聊了四个小时,是否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黄志忠:安建导演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演,并且有着很强的文字功底,他告诉我,他知道我拍的很多都是军人或是古装戏,怕我对刘洪昌的人物解析有差异,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是抱着要好好跟我沟通这个角色的想法来的,但我们见面一聊,发现大家想的都一样,所以真的是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左小青:

“文惠”曾经生长在我身体里

左小青一直给人清新脱俗、温润如水的感觉。此次在剧中她和“厨子”黄志忠上演了一场五味俱全的爱情故事。

左小青饰演的“文惠”是家中的长女,也是成绩优异的准大学生,但因家境贫寒,为了照顾身体不佳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妹,她放弃了学业,在“刘洪昌”的帮助下勇敢地扛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两人也因此而互生情愫。拍了很多戏的左小青坦言,这部《家常菜》是她拍摄最为辛苦的一部剧,因为剧中有大量的内心戏,十分考验演员的功力,尤其是一些情绪爆发的戏份,她需要拼尽了全力去演,一场戏下来,往往有一种虚脱的感觉。她还因入戏太深,有段时间一直生活在“文惠”的世界里。

影视圈:是什么因素吸引你出演《家常菜》中的文惠?这部戏是展现小人物生活的故事,在演绎上是否有难度?

左小青:我在看剧本的时候,就被剧情和文惠的命运吸引了。拍摄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完全沉浸在“文惠”这个人物里,仿佛她已经长在我骨头里了,每次演完我都会很难受。以至于我真的觉得剧中的文远、文达就是我的弟弟妹妹。看到表演时他们难过的样子,我会跟着一起哭。

影视圈:《我们的八十年代》与《家常菜》同样是怀旧戏,剧中的“文惠”与前作中的“满小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你个人是否喜欢此类风格的角色?

左小青:80年代对于我,都是在体操房封闭训练中度过的。但透过角色和剧本我能清晰感受到那个年代质朴的情谊。《我们的八十年代》中的满小星是高干子弟,性格、家庭背景和文惠都大不相同。文惠这个角色跟《中国式离婚》的娟子很像,是个小人物。这个女孩的命运非常坎坷,她没有爸爸,妈妈失明,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供养,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她自愿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去工厂工作,命运很悲苦。

在我看来,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生活和经历才是人生的缩写,所以更要用心去体会她感情上的每一点的变化及身心的成长。小人物更能体现大智慧。这类角色我很喜欢,其实,每个角色都是因为感兴趣,有创作欲望了,我才会接。《家常菜》中的文惠也是如此。

影视圈:很多观众反映戏中“文惠”死的太早了,让人看得很揪心。这样的悲情戏演的过程中是否很压抑,演员会比较辛苦?戏演到一半戛然而止,是否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左小青:的确是有一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当时我还问过导演,为什么让“文惠”死得那么早,太狠心了。但这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我特别理解。

上一篇:限制解除权下一篇: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