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纵隔镜

2024-07-18

电视纵隔镜(共4篇)

电视纵隔镜 篇1

非小细胞肺癌 (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的分期不仅是决定治疗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也对患者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已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而言, 精确的分期显得尤为重要[1-2]。尽管支气管内超声或者食管内超声辅助引导下行内镜活检取样技术已经成熟, 但是行标准纵隔镜术取淋巴结样本活检依然是胸外科最常使用的判定NSCLC患者是否发生了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方法[3]。电视纵隔镜检查技术日益成熟, 亦受到了许多临床医师的青睐, 它将标准纵隔镜与视频传输技术有效结合, 在为术者提供足够手术视野的同时, 也有助于术者在特殊的解剖结构内进行复杂操作。本研究对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NSCLC分期中的优越性进行探讨, 并与标准纵隔镜对NSCLC分期结果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 我科27例NSCLC患者在全麻下接受了纵隔镜检查术, 其中男23例 ( 占88% ) , 女4例 ( 占12% ) , 年龄42 ~ 73岁, 平均55. 1岁。有1例患者由于在检查术中发生胸腔内出血伴进行性高血压及心动过缓而被排除本研究。剩余26例患者在整个操作中均未出现并发症, 均通过包括支气管镜活检、经胸廓的细针穿刺活检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26例患者经PEC-CT、胸部CT或者颈部MRI检查确定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 直径≥1 cm) , 而被怀疑纵隔淋巴结肿瘤转移。

1. 2纵隔镜检查术

患者全身麻醉后由术者在其颈部做一个小切口为进镜口, 由此插入标准纵隔镜, 对气管两侧的纵隔淋巴结进行细致观察, 对可疑淋巴结组织进行取样, 并记录取样部位及数量。此后, 术者助手从同一个进镜孔将电视纵隔镜置入, 进行上述同样的操作。两次检查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分别对NSCLC进行分期。术中所使用的两种纵隔镜均具有一个双叶窥器, 它能够在术中适度张开解剖结构, 开放手术视野, 便于术中进行抓、钳、剪、夹、分离等多种手术操作。

1. 3病理学检查

将手术取出的淋巴结样本进行标记, 并送到我院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为了减少主观判断所产生的误差, 所有样本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进行检查。

1. 4治疗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 将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转入我院肿瘤科进行放化疗; 对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 则予以胸腔镜辅助或开胸肺部病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

1. 5统计学处理

根据国际肺癌研究协会 ( IASLC) 对肺癌组织病理分期方法[4]对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分期。采用SPSS 19. 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分别计算标准纵隔镜与电视纵隔镜检查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阴性预测率等, 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2结果

2. 1肿瘤分型分期

26例NSCLC患者中18例为鳞状细胞癌, 6例为腺癌, 2例为支气管肺泡癌。其肿瘤分期: 20例N2期, 其余6例分别为N0或者N1期。

2. 2纵隔镜检查结果

通过标准纵隔镜检查术及电视纵隔镜检查对26例患者各自取得97个和103个淋巴结样本, 所取样本的位置及数量见表1。

注: 括号内为百分比

由标准纵隔镜检查术取样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发现, 淋巴结转移者为6例 ( 23% ) ; 而通过电视纵隔镜发现淋巴结转移者为9例 ( 34% ) 。26例患者中, 有17例在电视胸腔镜检查取样活检结果与开胸肺部病灶切除术后的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不一致。纵隔镜检查及肺部病灶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见表2。

2. 3数据分析结果

标准纵隔镜检查术结果: 6例为真阳性, 15例为真阴性, 5例为假阴性; 电视纵隔镜结果: 9例为真阳性, 15例为真阴性, 2例为假阴性。最终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显示, 标准纵隔镜检查的敏感性为54. 5% , 特异性为100% , 准确性80. 7% , 阴性预测值为75% ; 电视纵隔镜检查敏感性为81. 8% , 特异性为100% , 准确性92. 3% , 阴性预测值为88. 2% 。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的结果见表3。

3讨论

NSCLC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预后与肿瘤的性质、 定位以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因素均有重要的关系。 对于没有发生远处转移者, 是否发生同侧淋巴结转移 ( N2期) 或对侧淋巴结转移者 ( N3期) 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5]。对于N3期患者而言, 其5年生存率为3% , 而对于N2期患者而言 ( 包括接受手术治疗者) , 其5年生存率为25% 。

有学者[6-8]认为, 由于电视纵隔镜检查技术不仅可以适当地扩大手术视野, 同时也能辅助术者进行更复杂的术中操作, 因此, 它是进行淋巴结等病灶取样以及纵隔疾病诊治的重要方法。尽管PEC-CT或者通过气管超声、食管超声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技术已经提供了无创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检查方法, 但纵隔镜检查技术依然是许多临床中心最常用的方法[9]。无创技术 ( CT或PET-CT) 对是否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常常需要有创检查的辅助方可确诊。而在本次研究资料中, 术前有20例患者的淋巴结诊断为N2期, 但最终术后仅有11例患者确诊为N2期。

有学者认为, 对发生淋巴结肿大或没有发生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而言, 一个有经验的操作者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技术在诊断肿瘤组织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方面已经可以取代纵隔镜检查技术[10]。我们认为, 对已经发生淋巴结肿大的患者, 经气管超声、食管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技术仍不失为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否初步筛查的有效方法, 并且该技术可以对纵隔镜无法到达的贲门食管区的淋巴结进行检查。

本次临床研究中, 所有患者无因纵隔镜检查发生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而改为开胸探查术。由此可见, 无论是标准纵隔镜检查还是电视纵隔镜检查, 经验丰富的纵隔镜操作者可以有效地减少操作中并发症的发生。Witte等[11]对226例接受电视纵隔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相对于标准纵隔镜而言, 电视纵隔镜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标准纵隔镜的不足, 它可以让术者进行双手操作, 保证了在目标区域内取出足够量的淋巴组织。因此, 对于诊断NSCLC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而言, 它是一种有效的有创检查。同时在操作过程中, 电视纵隔镜操作者身边的外科医师、技术人员等可以通过观察电视屏幕来详细学习操作流程, 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在我们的资料中, 通过标准纵隔镜检查后发现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为23% , 而在标准纵隔镜之后进行电视纵隔镜检查又发现另外3例之前未发现的病例 ( 34% ) , 因此, 相对于标准纵隔镜检查, 电视纵隔镜在诊断NSCLC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MOUNTAIN C F, DRESLER C M.Regional lymph node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 staging[J].Chest, 1997, 111 (6) :1718-1723.

[2]JOHNSTON M R.Invasive staging of the mediastinum[J].World J Surg, 1993, 17 (6) :700-704.

[3]SHIELDS T W.Lung cancer: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lung cancer[M]//SHIELDS T W.General Thoracic Surgery.London:William&Wilkins, 2006:98.

[4]GOLDSTRAW P, CROWLEY J, CHANSKY K, et al.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proposal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seven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urs[J].J Thorac Oncol, 2007, 2 (8) :706-714.

[5]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Surveillance.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 .[c/OL]http://seer.cancer.gov/.Accessed May 2, 2010.

[6]VENISSAC N, ALIFANO M, MOUROUX J.Video-assisted mediastino-scopy:experience from 240 consecutive cases[J].Ann Thorac Surg, 2003, 76 (1) :208-212.

[7]POP D, VENISSAC N, LEO F, et al.Video-assisted mediastino-scopy:a useful technique for paratracheal mesothelial cyst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5, 129 (3) :690-691.

[8]LESCHBER G, SPERLING D, KLEMM W, et al.Does videomediastino-scopy improve the results of conventional mediastinoscopy?[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8, 33 (2) :289-293.

[9]de LEYN P, LARDINOIS D, Van SCHIL P E, et al.ESTS guidelines for preoperative lymph node staging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7, 32 (1) :1-8.

[10]YASUFUKU K, CHIYO M, KOH E, et al.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for staging of lung cancer[J].Lung Cancer, 2005, 50 (3) :347-354.

[11]WITTE B, WOLF M, HUERTGEN M, et al.Video-assisted media-stinoscopic surgery:clinical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taging[J].Ann Thorac Surg, 2006, 82 (5) :1821-1827.

电视纵隔镜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60例, 男119例, 女41例;年龄33~79岁, 平均54.7岁;病程从3 d至2.5年不等;全部经过DR胸片及胸部CT检查, 部分病人经过PET-CT检查。本组除1例外, 术前均未能明确病理诊断, 但高度怀疑肺癌90例、结节病或淋巴结核26例、恶性或结核性胸水9例, 其余患者临床诊断为纵隔肿瘤。

1.2 方法

全部全麻并单腔气管插管。

1.2.1 71例经胸骨上窝前纵隔肿物纵隔镜活检术 (cervical mediastinoscopy, CM)

背部垫高, 头过度后仰, 按胸骨正中手术切口消毒铺巾, 在胸骨切迹上2 cm处做3~4 cm横切口, 逐层解剖, 触及气管后, 分开气管前筋膜, 进入气管前间隙, 用示指钝性分离此间隙, 直达气管分叉部, 沿此间隙置入纵隔镜。VM操作的重点区域是第2、4和7组淋巴结的观察和活检。

1.2.2 40例经胸骨旁纵隔镜术

主要用于怀疑周围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 行肿大的第5 (主肺动脉窗) 、6 (主动脉旁) 组淋巴结活检, 对气管镜无法探及且穿刺活检失败的前纵隔肿物的活检更为实用。对怀疑中心型肺癌且肺功能差、难以耐受全肺切除的病人, 尤其是右肺尤为适用, 因为左、右肺分别占肺功能的45 %及55 %。在胸骨旁2 cm第2肋间做3~4 cm切口, 使用电刀在第2肋间正中逐层分离, 必要时切断或者去掉小段第2肋软骨, 要注意勿伤及乳内动脉;示指向下钝性分离纵隔胸膜, 从胸膜外进入前纵隔, 置入纵隔镜探查淋巴结并取活检。如在检查过程中纵膈胸膜破裂, 则在术后必须嘱麻醉科医师吸痰胀肺, 放置引流管。若无肺损伤, 术后听诊呼吸音清晰则可拔除引流管。

1.2.3 49例行经肋间纵隔镜术

其中9例术前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或结核性胸腔积液。选择侧卧位, 腋中线第7肋间做2~3 cm小切口, 置入纵隔镜, 缓慢放出胸液后纵隔镜进行探查, 伸入活检钳咬剪多块病变胸膜组织, 送冰冻病理检查。对于病理检查回报为胸膜间皮瘤的5例患者, 胸膜腔注入30 mg顺铂及10 mL高聚生注射剂行胸膜固定。1例术前考虑囊肿性病变, 术中见囊肿与心包相连, 分离囊肿蒂及其血管, 分别电凝离断之, 病理证实为囊肿。其余病例影像学表现为实性病变, 直径小于5 cm的6例, 均经电视纵膈镜完整切除。大于5 cm的33例中, 转开胸手术20例, 余病例纵膈镜明确诊断后行化疗或者放疗。

2结果

本组160例中, 1例经2次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诊断为左肺下叶恶性肿瘤, 因组织小并坏死, 未能明确病理类型;CT检查右肺门肿大淋巴结直径4 cm, 2处脑转移灶, 电视纵隔镜检查结果为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余159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 其中23例经过PET-CT检查。经电视纵隔镜术后确诊肺鳞癌41例、肺腺癌39例、肺小细胞癌9例、肺大细胞癌1例、腺鳞癌2例、淋巴结炎症9例、淋巴结核1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胸腺癌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心包囊肿1例、胸膜间皮瘤5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3例、纵隔纤维肉瘤1例、胸腺瘤5例、后纵隔神经鞘瘤3例、结节病13例、胸腺增生1例。手术时间22~56 min, 平均40 min。

3讨论

3.1 在诊断肺癌方面的应用

对肺癌的术前评估, 尤其是纵隔淋巴结 (N3) 的病理分期对决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Ⅲa期 (N1或N2) 肺癌尚有手术指征, 而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也不足10 %, 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预后也不好[1], 如发生对侧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 (N3) 已属Ⅲb期或者Ⅳ期中部分M1a期 (包括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 [2]患者, 预后更差。纵隔镜证实术前新辅助化疗能使Ⅲb期肺癌降级, 为手术创造机会, 也能明显提高病人的术后长期生存率[3]。纵隔镜对判断肺癌是否有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完全可靠。

3.2 在诊治纵隔疾病中的应用

由于纵隔特殊的解剖位置、纵隔组织来源的多样性以及纵隔区域内丰富的血流及淋巴回流等因素, 决定了纵隔疾病的多样性, 同时增加了纵隔区域恶性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危险性[4], 目前的影像学检查, 包括PET-CT可以诊断纵隔占位性疾病 (结节病、淋巴结核、淋巴结炎、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等) , 但不能明确诊断。纵膈镜对此有绝对的优势, 吴一龙等[3]对胸部疑难病例行VM, 总确诊率为85.71 %。本组1例在基层医院行胸部CT检查考虑为结核, 抗结核治疗3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 经CT复查, 肿块无明显变化, 行电视纵隔镜检查后证实为结节病。结节病患者需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而纵隔淋巴结结核则需要抗结核治疗。针对不同组织类型病变的明确诊断更是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前提和基础。

3.3 在诊治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目前VM可使影像上无手术指征的肺癌、用其它方法不能获得病理诊断的病人明确病理, 使下一步治疗有的放矢, 甚至通过VM使影像上的肺癌分期降级, 达到手术指征。对于纵隔疾病的诊断, 通过经肋间VM手术, 已经放宽VM的使用指征。以往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人, 如果胸水细胞学检查无阳性发现, 只能通过胸腔镜手术, 但胸腔镜手术需要在胸部做2个或3个小切口。而VM每侧只需1个小切口即可, 并且不需要撑开肋骨, 减轻了术后疼痛。术中不需要术侧肺萎陷, 因此不需要双腔气管插管, 可使不能耐受单肺通气的病人接受手术, 同时也降低对气管插管的要求及其费用。

3.4 并发症

VM常见并发症有气胸、出血、喉返神经麻痹和感染等。本组2例出血均在取隆突下淋巴结时发生。1例出血约100 mL, 先用吸引器吸引, 然后电凝, 放置小纱块压迫止血后, 换止血纱布及明胶海绵止血, 观察15 min止血确切。另1例上述止血无效, 考虑支气管动脉破裂, 急诊介入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成功止血。1例结核病人切口形成窦道, 延迟愈合。1例颈部切口感染, 经胶片引流愈合。本组未发生大量出血而需紧急开胸止血的病例。

3.5 禁忌证

禁忌证一般有主动脉瘤、上腔静脉综合征、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贫血或凝血机制不全、严重的颈关节炎、颈椎强直不能后仰以及气管切开造口者。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电视纵隔镜的应用, 手术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 打破了纵隔镜术的禁区, 如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 VM检查也有着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安全性[4]。国外认为禁忌证为检查部位曾经做过手术, 如甲状腺肿切除、气管切开等, 并且认为不允许再次做VM检查。

3.6 麻醉

本组均在全麻下进行, 有些学者主张可在局麻下完成纵膈镜检查[5], 但是考虑到在分离气管周围时会刺激气管引起咳嗽, 操作不便并可能损伤血管, 故全麻较安全[6]。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 (video-mediastinoscopy, VM) 在肺癌 (无肺癌根治术指征者) 、纵隔肿物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麻并气管插管, 71例经胸骨上窝纵隔镜活检术, 40例经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 49例经肋间纵隔镜手术。结果:160例经VM术后确诊肺鳞癌41例、肺腺癌39例、肺小细胞癌9例、肺大细胞癌1例、腺鳞癌2例、淋巴结炎症9例、淋巴结核1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胸腺癌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心包囊肿1例、胸膜间皮瘤5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3例、纵隔纤维肉瘤1例、胸腺瘤5例、后纵隔神经鞘瘤3例、结节病13例、胸腺增生1例;术中发生出血2例, 结核切口延迟愈合和切口感染各1例。结论:VM不但是部分肺癌、纵隔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也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电视纵隔镜,肺癌,纵隔肿物,胸腔积液

参考文献

[1]Funatsu T, Matsubaru Y, Hatakenaka R, et al.The role ofmediastinoscopic biopsy in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lung cancer[J].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2, 104:1688-1695.

[2]叶波, 杨海龙, 刘向阳.最新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 (第7版) 修订稿解读[J].中国医刊, 2008, 43 (1) :23.

[3]吴一龙, 黄植番, 戎铁华.胸部疑难疾病的纵隔镜检查[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8, 14 (1) :26.

[4]Jahangiri M, Taggart DP, Goldstraw P.Role of mediasti-noscopy in superior vena cava obstruction[J].Cancer, 1993, 71:3006-3008.

[5]Vakkueres E, Page A, Verdant A, Ambulatory mediasti-noscopy and anterior mediastinotomy[J].Ann Thorac Su-ry, 1991, 52 (5) :1122-1126.

电视纵隔镜 篇3

1 临床资料

2008年4月-2014年1月行纵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367例, 发生纵隔感染10例, 男8例, 女2例;年龄49岁~65岁, 中位年龄57.8岁。4例行再次纵隔镜下辅助引流, 7例呼吸机辅助呼吸 (气管插管5例, 辅助呼吸3d~16d;气管切开2例, 辅助呼吸31d和43d) , 4例发生房颤。胃管放置时间28d~62d, 鼻肠管留置最长72d, 胸腹腔放置引流管2根~5根, 留置时间20d~56d。其中1例术后第5天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后在胃镜室行胃镜探查时发生心搏骤停, 病人经抢救于昏迷18d后苏醒。本组病例全部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2.1.1 心电监护

观察病人的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有4例发生心房颤动, 发生心房颤动后根据医嘱静脉缓慢推注5%葡萄糖+胺碘酮75mg, 静脉泵入5%葡萄糖41mL+胺碘酮450mg, 以每小时6.5mL微量泵泵入, 12h后改为3.2mL/h泵入。心律转为窦性心律后再泵入2h, 停止泵入。4例病人在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使用药物后8h~42h转为窦性心律。

2.1.2 体温

纵隔感染时大多有发热, 病人体温超过39℃者, 进行物理降温, 用冰袋在额头、腋窝、腹股沟进行降温, 体温在40℃以上者除用冰袋冷敷外, 进行温水擦浴, 必要时根据医嘱予药物降温, 注意观察病人出汗情况, 被子、床单、衣服、胸带如有潮湿及时更换, 根据病情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

2.1.3 血压

15min~60min测1次血压, 测量期间注意血压袖带的位置, 有时因病人病员服的下滑导致袖带的下移引起血压的异常, 发现血压异常时, 及时查找原因, 以免影响病情。每班观察测量部位的皮肤, 观察肢体肿胀程度 (因测血压引起静脉回流的障碍) , 以防引起医源性压疮。血压波动大时采用有创血压监测。

2.1.4 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探头放置在测量血压对侧肢体的手指上, 观察脉氧的曲线, 避免非医源性因素影响数值。并根据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进行综合判断。

2.2 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理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必须保证各引流管的效能。做好标识, 蓝色标识为注入管, 红色标识为引出管, 测量各引流管的置入深度 (无刻度的测量外露长度) , 并记录, 每班做好交班。

2.2.1 胸腔和纵隔引流管

保持引流的通畅, 保证脓液的彻底排除是控制感染的前提。定时挤压引流管, 必要时予负压吸引。由于纵隔引流管大多是从前胸壁引出, 平卧位不利于引流, 但病人病情重只能处于平卧位, 护士1h协助病人侧卧位1次, 以达到体位引流的目的。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水柱波动,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2.2.2 腹腔引流管

采用的是软胶材料的引流管, 较容易扭曲, 必须经常观察防止扭曲, 妥善固定, 每班测量外露引流管的长度 (在导管近皮肤端用记号笔做好标识) , 并记录,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有1例病人因置管时间长, 置管处皮肤松弛, 有消化液外漏, 导致皮肤红肿, 经全院护理会诊后发挥我院护理专业组的作用[2], 有伤口护理组的国际造口师用肠造口袋贴覆[3], 使消化液漏至造口袋中, 有效保护了腹壁皮肤。

2.3 肠内营养护理

食管癌手术后病人长期不能进食, 加上纵隔感染消耗大, 营养支持是病人康复的基本保证。纵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常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4], 肠内营养时间长, 优质的营养支持护理可减少EN支持的被动终止率[5], 防止导管堵塞和非计划拔管是护理的重点。 (1) 冲洗:我院肠内营养护理流程的冲管频率是8h1次, 但在食管癌术后纵隔感时采用的是2h~3h1次。 (2) 注药物时必须将药物研碎成粉末状, 完全溶于水后才注入管内, 遇有难溶解的药, 如颗粒状的缓释片需注药前提前将药物溶解。 (3) 我们多年的实践体会到肠内营养液中加入药物容易导致导管堵塞, 而肠内营养时10%氯化钾和10%氯化钠是需常用的, 加入的药物尽量加入到5%GNS 500mL中, 而不是加入到能全力或百普力中, 这样大大减少了导管堵塞。 (4) 导管脱出的护理:我们采用在X线下由胃镜引导下置入鼻饲管, 最近我们在充分循证的基础上, 采用床边盲插置管技术成功置管5例, 因病例数不多, 尚处于收集数据阶段, 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4 呼吸道的管理

病人均取30°~45°的半卧位, 鼓励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 每班听诊双肺呼吸音, 疼痛不能耐受者根据医嘱进行止痛。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者, 按需吸痰,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按医嘱留取痰标本送检。根据血气分析值调节呼吸机参数, 对使用呼吸机时间长的病人脱机时进行间断辅助通气, 直到完全脱机。

2.5 压疮的预防

病人长期卧床, 引流管多, 翻身困难等, 压疮的预防非常重要。予气垫床, 脚上套脚圈, 病情允许进行低半侧卧位, 背部垫三角垫, 减轻病人的不适。对特别消瘦者尾骶部用康惠尔水体敷料进行减压。对腹泻的病人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10例病人无压疮的发生。

2.6 心理护理

由于病程长, 病人因对病情的预知不乐观、疼痛、导管多、无法进食、无家属的陪伴等因素, 往往不配合。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 把每天的进步告知病人, 同时介绍同种治愈病例, 建立自信心。必要时允许探视。护士时时陪伴在病人的身边, 在进行任何一项操作时应向病人进行解释, 取得病人的配合。

3 小结

10例纵隔镜下食管癌术后纵隔感染的病例, 虽然病情重、病程长, 通过我们积极细致的护理和严密细心的观察, 10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在每个环节都保证精心到位的护理是病人康复的关键。

摘要:总结10例纵隔镜下食管癌术后纵隔感染病人的护理, 强调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保持引流管的充分引流、保证营养的摄入、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等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10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

关键词:食管癌,纵隔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汪潜云, 王中林, 张蕾, 等.电视纵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09, 8 (6) :470-471.

[2]张玲, 王红粉.成立护理操作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2, 26 (11C) :3157.

[3]翁亚娟, 钱惠玉, 徐文亚, 等.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病人早期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0, 24 (7C) :1916-1917.

[4]唐敬之, 王红粉, 姜英媛, 等.食管癌手术后胃管留置途径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5) :208-209.

纵隔镜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探析 篇4

关键词:纵隔镜,胸外科,肺癌

纵隔镜检查术 (VM) , 是手术前对肺癌患者进行检查分期准确率最高的方法, 能正确测得患者纵隔淋巴结的状况, 敏感性达90%, 特异性更是达到了100%[1]。目前VM已作为重要的诊断性技术广泛用于临床, 为肺癌患者术前病理的准确分期及纵膈疑难疾病的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VM检查的3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其在胸外科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VM检查的30例患者, 其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8~74 (49.93±9.27) 岁。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胸闷、胸痛、咳嗽、声音嘶哑等, 胸部CT扫描病变部位集中在前、中纵膈。术前全部患者常规给予胸部X线平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痰细菌及细胞学等检查进行初步诊断, 结节病8人、结核病3人、纵隔不明肿物者6例、肺癌4人、淋巴瘤8人、胸腺瘤1人, 其中伴有转移者6例;全部患者进行常规冰冻病理切片检查。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患者术前均常规行胸部X线平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痰细菌及细胞学等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术后行冰冻病理切片进行确诊。诊断正确率=与冰冻切片确诊结果相符例数/患者总例数。

1.2.2 纵隔镜检查

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全麻方式, 根据CT扫描确定的手术径路及病变部位, 均选择采用单腔插管, 经颈纵隔镜检查, 具体方法如下:取仰卧位, 肩下置枕, 在胸骨切迹上方1cm处做横切口, 长度2.5~3cm, 气管插管开口指向术者对侧, 分离颈浅筋膜到气管前壁, 用手指顺着气管前间隙钝性分离出一通道, 与水平面成45°以上角缓慢放入纵膈镜 (型号为17cm) , 再依次检查气管两侧、隆凸下、主支气管附近可疑结节和肿块。用电凝处理包膜, 活检钳取得肿大淋巴结进行活检, 必要时可重复、多部位做活检。同时注意, 未能确定为肿大淋巴结时, 对患者活检前务必用注射器进行回抽, 观察是否有血, 以防大血管受损。术后以生理盐水 (40ml) 清洗干净后, 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将伤口缝合。术后给予24h的常规监护, 无异常后转肿瘤科或出院。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1例输血;手术平均持续时间为1.5±0.04h;平均住院天数5±1.17d, 均未出现并发症。

2.2 诊断结果比较

与冰冻切片最后确诊结果比较, 纵膈镜检查结果正确28例, 误诊2例, 正确率为93.33%;术前初步诊断正确15例, 误诊15例, 正确率为50.00%。见附表。

3 讨论

纵隔内肿物或淋巴结的性质极其复杂, 仅靠影像学技术很难明确其病理。在纵隔镜下检查取得标本进行活检, 能明确诊断, 是目前准确率最高的诊断技术。有相关资料显示, 2137例纵隔镜检查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93.6%[4]。本研究中30例患者通过纵隔镜检查术获得的病理诊断结果与冰冻切片确诊结果的符合率为93.33%, 而术前初诊符合率为50%。本组多例临床初诊为恶性瘤患者在纵隔镜检查下诊断为结节病, 得到正确的有效治疗;6例运用影像技术判断为纵隔不明肿物的患者也在纵隔镜下得到直接确诊, 进一步说明了VM检查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 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不明肿物的正确率极高, 是手术前对肺癌病患进行纵隔淋巴结状况检查分期的有效方法, 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在临床应用中价值重大。

参考文献

[1]Bacon CM, MillerRF, NoursadeghiM, et al.Pathology of bone marrow in human herpes virus-8 (HHV8) -associated multicentric Castlemandisease[J].Br JHaemato, 2004, 127 (5) :585-591.

[2]Toloza EM, Harpole L, Detterbeck F, et al.Invasive staging of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J].Chest, 2003, 123 (Suppl 1) :157-166.

[3]刘向阳, 张大为, 张汝刚, 等.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 2000, 22 (3) :238-240.

[4]Hammoud ZT, A nderson RC, M eyers BF, et al.The current role of mediastino scopy in the evaluation of tho racic disease[J].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9, 118 (5) :894-899.

上一篇:学法的指导下一篇:针灸推拿美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