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体制构建(精选8篇)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 篇1
1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所受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融合业务划分和基础设施规制。 (1) 融合业务划分。传统广播电视产业受限制较多, 如进入限制, 但是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其受内容的制约, 由于要确保公共利益, 因此要严格审查节目内容制作、发行以及播出。其体制基本上是对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进行规制, 通过体制的规范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进而能够提高运营效率。由于互联网的参与, 使其控制不太严格, 如电信网络传输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应该让广播电视部门进行管理, 还是将其作为一种互联网的传输数据进行?如果对其进行严格控制, 那么其发展必然受到阻碍, 但是如果对其不进行严格控制, 任其发展, 那么可能会影响这个产业的荣誉。 (2) 基础设施规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中各种基础设施也发生了变化。在三网融合下, 无论是广播电视网还是电信网络, 其传输信号的载体都是基础网络。那么对基础设施进行如果规制呢?在短时期内将所有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是不大可能的, 因为这些基础设施其具有很大差距。但是从长远来看, 可以将功能基本类似的基础设施归位一类, 采用一种体制对其进行规制, 这种方式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原则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原则主要包括: (1) 促进三网融合。消除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之间人为设置的障碍、允许企业双向进入应该是规制部门努力的目标。考虑到广播电视网络产业与电信产业竞争力的差距, 中国现在的政策是一种不对称规制。这种政策有其合理性, 因为它可以在短期内保护弱小的产业, 而在长期内促进市场的竞争, 也是许多国家在三网融合发展过程中采用过的。但这不能成为一种长期的产业保护政策, 给予受保护产业照顾的同时也要给其压力, 培养其竞争力。 (2) 保护消费者利益。供给方和需求方是衡量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是否提升的两个方面。我国有一部分企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如电信企业和广电企业, 往往在一个市场中, 消费者选择的范围较窄, 此时这些垄断企业很容易侵犯消费者的利益, 并且随着消费者的需求的不断变化, 这些企业并没有要想提高效率和服务的动机。而事实上, 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服务企业发生的主要方向, 而这些企业明显违反了这一规则, 这也是阻碍这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针对通信产业而言, 其必须将服务质量、消费者需求等问题重视起来, 进而推动本产业的发展。 (3) 基于公共利益监管内容。长期以来, 广播电视企业受到严格的内容监管。这是因为广播电视企业影响较大, 其一直背负着很多的社会责任。随着新局势的产生, 我国的这些监控体系根本不能应付新局势的发展。因此, 构建内容监管体系应在用户的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进行, 过于宽松的内容控制对产业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有着不利影响, 但过于严格的控制也会给市场绩效带来极大地不利影响。
3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的具体策略
3.1 促进市场竞争
产业融合不仅融合了相关的市场, 就连原来相互隔离的市场也产生了融合, 在融合之前竞争优势强的企业仍然可将其优势延伸到融合后的市场中。原来相互隔离的市场就包括广播电视产业、电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 尤其是前二者, 电信企业竞争优势较强, 其具有加强的市场生存能力, 如果将规制规则的保护撤掉, 那么很明显, 电信企业会在社会上站稳脚步, 而广播电视企业可能会被淘汰。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融合所产生的问题, 有些国家在规制改革时候, 制定了不对称规制的规则, 即在开放竞争初期, 对广播电视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限制市场竞争力强的电信企业进入广播电视产业, 给予广播电视产业走向市场竞争二个缓冲期, 然后再开放竞争, 实行公平的规制政策。这种方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必须把握好这个保护的度, 如果没有把握好度, 那么这项政策就成为专门保护某种产生的政策, 将会阻碍产业发展。
3.2 加速广电网络整合
首先, 要将广电网络运营主体统一起来, 为实现广播电视业务的统一经营管理应建立国家级企业化运作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对电信业三大巨头的抵抗主要采用广电系统的国家级全业务运营商来进行, 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广电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共享, 而且同时也使广电系统自身竞争力得以提高。加速省网整合, 至少要将省、网、公司相对应的体质构建好, 可以主动出击个别优势, 进行电信业务的试水, 确保下一阶段的实施。其次, 理顺广电网的内部管理体系, 完善网络运营体制, 通盘考虑广电网络的规划、标准、业务建设, 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广电长期以来的割据状况, 对未来快速竞争发展中的信息和资源的流通都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必须打破这种障碍, 形成顺畅的运作机制, 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3 加强管理机构的设置
作为电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主要规制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下设很多电信产业主要规制机构, 如通信发展司、通信保障局、电信管理局等, 这些部分其承担着重要职责, 主要包括工业化、组织拟定、高技术产业的规划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有必要将电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规制智能分离出来, 但是并不是让其独立存在, 使其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职能进行合并, 让其整体规制功能能够在通信行业中充分发挥出来。规制决策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则进行, 这样才能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兴玉, 张天一.三网融合背景下的NGB发展策略[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0 (10) .
[2]汪云, 包冉.三网融合:新业态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数字电视, 2010 (6) .
[3]周光斌.从欧盟实践看我国三网融合[J].中国电信业, 2010 (3) .
[4]张矱颢.三网融合的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7.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 篇2
3.1对信息系统实现等级保护
实施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方法,对不同的网络信息进行等级的划分,在不同的程度上对其进行保护。当然在实行保护措施的时候,要做到有轻有重,做到主次分明。在三网融合的情况下,侵犯信息系统所带来的危害也会呈递增的趋势,所以就要对信息的等级实行不同的保护制度。由于开放性所带来的木马病毒、中断、篡改等问题,要进行重点的监控。同时,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内容两方面的掌控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3.2成立具有统一性的安全管理机构
广播电视拥有着很多不同的属性,因此也就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此,我们就更应该加强对广播电视的监管工作,积极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成立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对三网融合中所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有一个统一的标注,实行问责制,使各个部分之间充分发挥其协调性。
3.3奠定广播电视网络的基础,提升技术力量
要想使三网融合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所以对网络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要求也是相当严格的。虽然广播电视正在实现由单向网到双向网的过渡,但是其整体的发展状况还是不如电信网的发展。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广播电视网紧跟三网融合的脚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投入大量的资金,培养高素质技术的人才,最终为广播电视的网络完全带来技术支持。
4结语
三网融合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已经到了最终的冲刺阶段,在三网融合这一业务完成后,广电与电信可以与他们优势互补,相互融合,进而开展更多的业务,最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同时,也要注意网络融合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网络安全问题。最终推动三网融合业务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莫鹏燕.新媒介环境下传播观念的变革——兼评《重构——“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36(09):8-9.
[2]丁伟.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49+51.
[3]陈静.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传播的新特点[J].出版广角,2016(08):70-72.
[4]任彦霖.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探析[J].科技传播,2016,8(05):79+83.
[5]常成美,弓秀云.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基层广播电视转型升级思考与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2):171-172.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 篇3
关键词:三网融合;光接入网;无源光网络;实践教学
近年来,我国典型的宽带光接入网采用的是FTTH(光纤到户)和xPON(无源光网络)技术,通过单根光纤引入用户家中,可以给用户提供语音、宽带、视频、监控、娱乐等综合业务,通常称之为“三网融合”业务。三网融合、光接入网技术等在企业的迅猛发展对高职通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挑战。在高职的通信类专业课程中应增加“宽带光接入网技术”方向的课程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结合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进行教学。
一、“三网融合”光接入网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众所周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往往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的风向标,2011年和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开设了“三网融合和网络优化”赛项,这表明通信行业已经将光接入网作为目前主推的宽带接入技术,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课程的建设方面也紧跟这一发展趋势。从技能大赛的赛项设置和光接入网技术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来看,光接入网实践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光接入网平台应采用主流的xPON(EPON或GPON)技术,光接入网平台应采用企业流行的网络结构,光接入网平台应支持多业务(语音、宽带、视频)的接入,光接入网平台应提供数据配置、组网、场景认知、排障等实验实训项目。
综上所述,建设一个对接企业岗位和顺应技术发展潮流的光接入网实践教学平台,对于专业和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来说非常重要。根据光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的应用情况,我们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了基于光接入网的三网融合实践平台,核心采用的是中兴光接入网设备,再将中兴设备和软交换设备、各种应用层的服务器等通过IP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语音、宽带和视频业务的接入。
二、“三网融合”平台实践教学应用
“三网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建成后,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本实践教学平台并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验实训项目既能满足校内实践教学需求,又能紧跟光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及企业现网应用变化的发展。
针对光接入网和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及在企业的应用,我们在通信技术专业很早就开始跟踪该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自2011年始开设了一门新的专业课程“光接入网技术与设备”,该课程围绕光接入网的原理、网络结构、业务数据配置展开,培养学生从事光接入网的设计、施工、监理、数据配置和装维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在基于光接入网的三网融合实践平台中,我们主要开设了以下实验项目:三网融合设备、网络结构的认知,光接入网组网结构的认知与ODN操作,三网融合宽带业务配置,三网融合语音业务配置,三网融合视频业务配置,三网融合综合业务数据配置,三网融合业务信令跟踪,三网融合业务故障排查。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教学试验,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三网融合”平台在技能大赛支撑、合作交流方面的应用
“三网融合”实践平台除了用于实践教学外,还应积极支撑技能大赛和校际间的合作交流。自2013年本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以来,以平台为基础承办了安徽省2014年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赛项,并将本平台提供给参赛的院校无偿学习和国赛集训使用,获得各参赛院校的一致好评。2014年以来,我们分别开办了“三网融合与城市光网建设”企业顶岗培训班和骨干师资培训班各一个,开办安徽省“通信新技术”省培培训班2个。通过以上交流、学习和培训活动,我们加强了与省内院校、相近专业的合作交流,以高职技能大赛、校际交流访问、国培省培为联系纽带,使本项目建设成果能够为其他院校、专业所共享。
总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进,我们构建的“三网融合”实践教学平台代表了高职通信类专业的较高水平,对通信技术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以很大支持。本实践教学平台全程仿真企业现网配置,有利于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的对接。实践教学平台也是省级开放实训基地的一部分,可用于省内通信专业的技能大赛集训、师资培训、高校间资源共享、校际间合作交流等事项。实践平台可用于多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发的实训项目贴近企业岗位实际,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罡,等.FTTX光接入技术发展及应用[J].通信技术,2008(10).
[2]阎德升,等.EPON——新一代宽带光接入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 篇4
尽快推出成熟的商业模式才是三网融合得以推进的关键。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 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在器物层面上, 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进而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从社会学意义上讲, 三网融合并不仅仅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 其终极目的是给人类提供更加多样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
由于三网融合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连锁效应, 尤其是在试点规模和对等开放等核心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我国三网融合还仅仅处在论证和试点阶段。可以说, 没有利益和体制的融合, 三网融合只是个传说。
首先, 历史地看, 没有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 三网融合仅仅是纸上谈兵。早在1994年, 为了打破“老中国电信”的垄断地位, 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 本想进行业务融合, 但是, 由于利益等各方面原因, 刚刚成立的中国联通的主要业务却被局限在寻呼业务上。4年后, 原体改委体改所副所长王小强博士牵头的“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电信产业课题组”正式提出《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业界展开了“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而真正明确提出“三网融合”这个概念还是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然而, 概念形成后并没有立即付之行动, 而是又酝酿了大约十年, 直到2010年1月13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并在会上明确推出三网融合的时间表。
其次, 现实地看, 没有利益的融合, 三网融合很难有实质性进展。坦白地说, 下此论断的基础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不同是政策制定者必须承认经济人的主体地位以及经济人的利益诉求。所以, 尽管三网融合已是离弦之箭, 但是能射多远, 还得看经济人博弈的结果。比如, 1999年, 原信息产业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第6条规定, “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 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 对此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正是这样的规定, 无形之中阻碍了三网融合的进程。而且, 针对原信产部的ISP审批权限, 2004年10月, 广电总局颁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规定从事IP电视、手机电视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可以说, 博弈成了这十年来相关经济人的主题。
综合考虑, 三网融合还需要解决现实的商业模式。三网融合提出多年而束之高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在现有体系下, 其商业模式无法舒展。由于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分属于不同的系统, 有着不同的主管单位, 一旦遇到融合两网或者是三网的新产品时, 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解决, 因为此间牵涉利益甚广, 各自难免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针对当前困局, 尽快推出成熟的商业模式才是三网融合得以推进的关键。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 篇5
关键词:三网融合,背景,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发展探析
本文主要从三网融合的背景出发展开讨论。三网融合, 主要是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进行有机融合, 通过对三大传播媒介的改造, 使他们可以兼容, 有利于实现统一的功能, 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 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三网融合不是简单的结构整合, 而是将三网的高层业务和技术相融合, 可以实现现代传媒和传统媒体的整合, 有利于充分发挥现代的技术, 带动传统媒体的发展。
1 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管理
1.1 管理依据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的依据主要是《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按照条例说明, 可以建立一些有关的管理制度, 促进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加强广播电视的管理, 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从而有利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另外, 除了要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作为依据, 国家广电总局还规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
1.2 广播电视管理的内容和管理的意义
加强对广播电视的管理, 主要目的是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有序发展, 有利于推动社会文化的建设。广播电视管理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 它涉及到广播电视的各个方面, 如新闻采编、信息传输等。广播电视台的信息传输内容和范围, 将直接对社会的舆论产生重大影响, 并影响到社会的价值观。在广播电视管理中, 可以利用多种媒体的形式, 扩大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范围, 丰富信息传播的形式, 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有利于广大受众积极参与到其中。
1.3 广播电视的管理手段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广播电视管理的手段比较多样, 其主要的手段有三种。一是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既是保证广播电视管理正常运行的基础手段, 也是最关键的手段。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 采取强制性的手段, 加强对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 尤其是对于一些传播的违法行为, 要予以严厉制裁。二是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 有效约束行业的行为, 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有序运行和发展, 此外有利于保证市场的竞争效果, 减少恶意竞争的发生。三是行业自律, 每个行业都会形成自身的行业协会, 因此, 当一些企业或者部门违背了行业的规范, 则将会被协会内部所惩处, 若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 则可能会被行业淘汰。行业自律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手段, 但是它作为一种内部的管理手段,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行业自律的手段, 可以对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约束内部人员, 从而实现广播电视管理的有序运行。
2 三网融合背景的必要性和特点
2.1 三网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很多事业相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媒体行业也不例外, 给传统的报纸、广播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市场的总体份额是有限的, 而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 所以, 参与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 因此, 在这种情势下, 三网融合是必要的。
目前, 我国面临的主要竞争不是来自于国外, 而是需要发展和壮大自身, 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 并积极向国外拓展, 从而推动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
2.2 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广播媒体的特点
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利用信号将录制的内容传送到千家万户。通过三网融合, 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业务的服务形式, 转变为集文字、视频和语音等一身的多业务终端, 有利于丰富节目形式, 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同时, 将三网进行有机整合, 可以加强一些资金的投入, 进一步优化网络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检修和维护的成本, 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3 基于三网融合的广播电视管理机制的发展方法
3.1 强化制定管理依据
在广播电视管理事业中, 管理依据是其中的一个重点。有关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 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减少出错率, 严格遵守一些规章制度, 且要在管理工作中借鉴一些经验, 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所以, 要想推动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事业的进展, 就要严格制定管理依据, 如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目前, 主要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作为广播电视管理的主要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 国家也对其中一些内容进行了纠正和完善, 但仍然存在一些与三网融合不和谐的内容。因此, 要制定一些有效的法律依据, 完善条例内容, 使其充分保障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3.2 加强对管理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广播电视媒体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传播的信息影响到大众的舆论导向。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广电总局对电视广播有了更加严格的限制, 且会进行严格的审核。因此, 在对电视广播媒体的工作继续进行管理时, 要注重对内容的监管, 打击一些不健康、不科学的内容;同时, 要防止过度监管的现象发生。在继续进行监管时, 要对节目的质量进行重点审查, 保证节目播出后的效果, 不仅可以为观众带来审美愉悦, 还能引发观众思考, 追寻正确的人生意义,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 对一些社会中的负面效益, 也不能恶意封杀, 而是要合理进行控制, 保证民众的舆论自由, 同时, 要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另外, 广播电视行业要遵循行业道德, 不能故意发布一些假新闻, 引发社会的议论, 从中获取经济效益;要对内容进行重点监管, 保证广播电视行业的良好运行。
3.3 加强技术的创新
在基于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要不断进行技术上的创新, 尤其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 有效结合网络、电视广播和电视。在加强技术创新的过程中, 最基本的就是信号的接受。同样, 在传统的电视广播中, 主要通过一些信号来实现对信息的接受, 若在传输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信号的中断, 则将会在客户终端显现出来, 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 当遇到雷雨天气时, 电视上经常会呈现一些雪花状的点, 甚至会导致突然断电或者失去信号, 这也显现了传统媒体的弊端。所以, 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对技术进行创新, 需要安装避雷器等。另外, 在电视广播技术中, 频率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它是一种不可见的资源, 但却非常关键。我国依据实际的需要, 对各个媒体分配不同的频率, 借助频率的传输, 从而向用户的频率接收器中发送数据, 使用户获得信息, 频率在使用中不会被消耗, 是一种至关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对频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要重视在技术行进行创新, 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4 结语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 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新形势。在广播电视媒体中, 可以充分利用信号将录制的内容传送到千家万户。通过三网融合, 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业务的服务形式, 将其转变为集文字、视频和语音等一身的多业务, 有利于丰富节目形式, 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三网融合不是简单的结构整合, 而是将三网的高层业务和技术相融合, 可以实现现代传媒和传统媒体的整合, 有利于充分发挥现代的技术, 带动传统媒体的发展。要创新广播电视管理机制, 可以强化在制定管理依据、加强对管理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加强技术的创新, 从而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彦霖.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探析[J].科技传播, 2016 (5) .
[2]江雪峰.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探析[J].科技资讯, 2012 (19) .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 篇6
1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管理
1.1 管理依据
我国的广播电视管理最重要的依据是《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2013年修订版) 。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 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可以有效的促进广播电视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与强制性发展, 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保证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得以顺利发展。除了管理条例外,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制定了相关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1.2 管理内容及管理意义
广播电视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长远稳健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它的管理范围涉及到广播电视的方方面面, 如广播电台的设立、新闻采编、节目制作、信息传输、播放等等。广播电台的设立和相关信息的传播, 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价值观的传输。在电视电台的设立和信息的传播上, 都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加以约束, 否则可能会让部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通过公共传播媒介传播虚假恐怖消息, 影响社会治安, 同时可能会给人们传输不良思想, 造成社会价值观的歪曲。
1.3 管理手段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管理手段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 法律手段。这一手段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手段。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广播电视行业实行强制性管理, 对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对违法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第二, 行政手段。除了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也是比较重要的强制性手段, 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保证广播电视行业的平稳运行, 鼓励市场竞争的同时, 保证市场秩序, 避免无序、恶意竞争, 同时做好反垄断管理, 引导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走向正规。第三, 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较为有效的管理手段。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 一旦违背行业规则, 将会受到协会的制裁, 严重者甚至会被踢出局。相对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行业内部管理手段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可以管理广播电视企业, 也可以实现对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有效管理。具体来说, 它主要通过行业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准则等实现行业自律。
2 三网融合的必要性及其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发展特点
2.1 三网融合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引进网络技术, 促进线上线下同时发展, 广播电视行业作为公众媒体行业, 也要努力改革内部发展体制, 抓住此次发展机会, 将互联网、电信与广播电视三网融合, 满足人们的需求,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人员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找到新的发展之路, 才能避免被时代淘汰的命运。而三网融合, 便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最佳途径。在发展中, 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必须要努力提升占据的市场份额, 在占据国内市场的同时, 打开国际市场, 这样才能极大的提升广播电视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当前背景下广播电视发展特点
传统的广播电视向人们传递信息时, 主要依据相关信号, 而将三网融合后,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接收新闻节目、电视节目, 还可以上网, 查找相关信息。同时, 信息传递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由单一的业务转变为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方面的信息传递, 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足不出户, 便可以接收到外界的各种信息。除此之外, 三网融合后,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播电视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 实现了网络电视资源的优化配置, 极大的节约了网络信息和电视广播资源, 并且减少了相应的管理成本。
3 基于三网融合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发展策略
3.1 加强管理依据的制定
管理依据是广播电视管理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事业的发展,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依据, 如完善法律法规, 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等等。目前,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2013年修订版) , 虽然根据当下社会的发展做了相关修订, 但是很多内容仍然不符合当前的三网融合背景。要改变这一现象, 必须要制定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法律法规, 完善与三网融合背景相关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解决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中“无法可依”的问题,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事业的发展。
3.2 加强管理内容的监管
三网融合背景下, 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广电总局对电视广播的限制比较严格, 每一期节目在播出前都会接受严格的审查, 在加强对电视广播媒体的管理工作时, 必须要加强对管理内容的监管, 控制管理内容和管理权力, 避免过分管理限制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在监管时, 需要重点审查播出节目的质量、价值观, 确保节目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 可以给人们带来正能量。但是对于一些社会负面新闻也要敢于正视, 让民众了解这个真实的社会, 不可利用监管的权力封锁消息, 引起民众的不满。同时, 在管理内容的监管中, 需要引导广播电视行业走上正轨, 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如果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 故意制造和发布假新闻, 播出低俗节目, 就违背了行业规则, 也违反了法律规定。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加强管理, 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 加强管理内容的监管工作, 可以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平稳有序发展。
3.3 加快技术创新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 必须要加快技术创新, 将网络、电视广播以及电信有效结合起来。在技术创新中, 最基础的是接收信号。传统的电视广播主要依靠信号来接收相关信息, 一旦信号中断或者受到外界干扰, 便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如遇到雷雨天气, 电视会出现“雪花点”, 甚至自动关闭, 一到雷雨季节, 人们通过电视接收外界信息便变得困难。而要解决这一问题, 便需要技术的创新, 安装避雷器等。除此之外, 频率也是电视广播技术中的重点。此处的频率是指无线电频谱资源, 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 但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 国家根据实际需要, 将频率分配到各个媒体, 各个媒体通过频率的传输, 将数据发送到各个用户的频率接收器中。这种资源可以被人类使用, 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被消耗掉。因此, 是一种尤为重要的信息传输资源。随着三网的融合, 对频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加快频率的开发, 加快相关技术创新, 才能推动行业的进步。
4 结论
总之, 三网融合给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三网融合背景下, 必须要建立新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了解当前背景下广播电视发展特点, 加强管理依据的制定, 加强管理内容的监管, 同时, 还要加快技术创新。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在三网融合背景下, 做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建设, 促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长远发展, 已经成为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管理, 分析了三网融合的必要性及其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发展特点, 并探讨了基于三网融合背景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发展策略。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雪梅.三网融合下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22) :45.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 篇7
1 高清互动电视平台的构建方案
1.1 高清互动电视平台的特点
1.1.1 层次多
三网融合下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的逻辑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1.1.2 业务多
高清互动电视平台能同时为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的用户提供服务, 涉及的业务内容较多, 比如核心业务、广告业务和公共数据业务等。其中, 核心业务是指为用户提供的类型齐全的互动电视业务, 比如直播、点播和下载播放等。
1.1.3 网络多
由于高清互动电视平台在传输数据信息时必须有网络的支持, 且其传输数据的方式比较复杂, 因此, 其对网络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按照网络延时、丢包率等各方面的指标, 可将网络分为互联网、无线网、Qo S网络和运营商“尽力而为”的网络四种。本文构建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采用了平滑流控技术, 能使音频、视频业务在上述网络中开展, 且传输稳定、可靠, 实现了互联网, 甚至无线网提供音频、视频服务的构想。
1.1.4 终端多
高清互动电视平台应能支持多种类型的终端设施, 且具有访问相同业务的功能。因此, 本文构建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的前端能接入各种终端设施, 比如常见的机顶盒等设备, 并通过Silverlight技术实现了上述功能。该技术具备跨平台和跨终端的特性, 能为多个终端设施的接入提供技术支持。
1.2 高清互动电视平台的安全性
高清互动电视与以往的数字电视、模拟电视相比, 在硬件设施和信号处理方面的差别较大。因此, 相关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其传输的安全性。
1.2.1 保护传输内容
本文构建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使用微软数字版权管理和新一代Play Ready等软件保护传输内容的安全, 并对点播、直播和录制等的节目内容予以了保护。此外, 为了减少翻录情况的发生, 综合各种模拟和数字输出的内容编制了保护方案。
1.2.2 保证传输安全
为了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本文构建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主要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公钥基础设施, 且平台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均会安装通用的X.509证书;服务器之间、机顶盒与系统间的通信网络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在传输过程中, 服务器前端会检查机顶盒是否合法, 且机顶盒也会检测服务器前端的系统是否合法, 从而使两者间的通信更加安全。
1.2.3 保证系统安全
可直接访问本文构建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的服务器有客户端网关、公共数据服务器等四种, 其他服务器访问时则会启动安全保护。这样可使终端设备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比如拒绝服务等。在用户访问平台内部的服务器时, 必须通过身份验证, 而验证中最重要的2个步骤是证书认证和活动目录认证。此外, 平台中的硬件设施都具有身份证书, 所以, 其能较为容易地辨识系统以外的攻击或请求;平台的管理和监控系统比较完善, 处于传输状态的服务器、前端均在监控范围之内, 因此, 只要在传输中存在异常, 则系统的维护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了确保用户端业务的正常进行, 平台还具有备份功能, 可备份设备数据、逻辑角色身份等, 且备份时间非常短, 可确保用户端不间断地使用高清互动电视平台。
1.2.4 保证播出安全
在构建高清互动电视平台时, 我们综合了先进的互动电视技术与安全播出应具备的功能, 比如冗余备份等, 形成了完整的安全播出控制系统, 保证了平台运行的安全性。
1.3 高清互动电视平台的部署
高清互动电视平台构建的基础是硬件设施, 其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1.3.1 后台
直播后台的任务是接收来自编码器的各类直播电视节目, 并对这些视频节目进行处理, 从而生成能进行IP网络分发、RTP封装, 且内容受保护的视频流, 最终将视频流传输至运营商的服务网站中。而点播后台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并处理点播内容、接收并处理VOD资产 (包含导入和元数据的编辑等) , 从而生成内容受保护的具有多倍速快退或快进的点播节目。高清互动电视平台的后台支持ADI规范, 具有整合内容的接口, 从而可保证多个媒资管理系统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1.3.2 分节点
分节点是指平台系统的逻辑结构, 其主要功能是在区分系统区域的基础上, 细分对用户与服务的管理。通常情况下, 一个直播后台可支持多个根节点, 而每个分节点又可选择性地连接多个后台的视频节目。此外, 未分区的数据库与服务管理系统是相对独立的运营实体, 互不影响。
1.3.3 公共数据服务
本文构建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能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 并为互联网、终端设施等提供技术支持;采用了运行效率较高的缓存系统, 且数据接口较为简单, 大大提升了前端功能的扩展性。
1.3.4 运维管理
为了确保高清互动电视平台的运行更加安全、管理更加方便, 采用了实时监测的方式监控网络的运行状态, 并设置了系统预警等功能。
2 结束语
三网融合下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应具有多业务、多网络和多终端的特点。本文构建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应用了平滑流控和Silverlight等关键技术, 可在确保传输数据安全的前提下,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明华, 黄雪梅.浅谈大庆高清互动电视平台建设[J].电视技术, 2012, 36 (18) .
[2]黄静, 陈敬嘉.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运营及实例剖析[J].中国数字电视, 2012 (04) .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 篇8
1.1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现状
“三网融合”是当代热门技术及热门话题之一,意指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相互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TCP/IP通信协议,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
1.2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对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影响
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只用于计算机通信网的TCP/IP通信协议开始应用于电话网络和电视网络,未来将进一步应用于物联网。掌握IP网络的组网、网络协议配置、融合业务开通已成为通信行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然而传统的通信专业在这方面的课程设置显得较为薄弱,在专业核心课程讲述的相关技术已经过时,不能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三网融合等通信新技术是大势所趋,可以使学生掌握三网融合的平台构建、业务开通、平台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2 三网融合实训平台仿真软件的选择
2.1 使用网络仿真软件的必要性
在三网融合技术的教学中,平台构建、业务开通等内容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平台作为支撑,然而构建这样一个完整的平台,需要大量的路由器、交换机、终端PC、服务器和电话软交换等网络设备才能完全实现,成本非常高。在硬件设备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使用仿真软件构建实训平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三网融合技术基于IP网络,这样就可以使用模拟IP通信网络的仿真软件来实现。
2.2 网络仿真软件的选择
现在应用于IP网络仿真的相关软件非常多,大多数基于Cisco系列交换机和路由器,在三网融合平台的构建中,考虑使用GNS3这款仿真软件,该软件的主要优点体现在3个方面:
(1)该软件直接运行Cisco网络设备的IOS,这种类型的仿真相当于整体模拟了整个硬件设备的系统,这样就可以实现三网融合业务开通所需的各种配置。
(2)该软件中模拟的网络设备可以实现与系统中运行的各虚拟机之间的通信,这样就可以部署服务器实现各种网络应用。
(3)GNS3具有完善的图形化界面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更具有操作性,比较容易部署设计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
综上所述,GNS3仿真软件应该是三网融合实验平台最佳的选择,GNS3的工作界面如图1所示。
2.3 虚拟机软件的选择
为了模拟整个网络系统中的终端和服务器,需要一款虚拟机软件,目前比较流行的虚拟机软件有Virtual PC,Vmware和Virtual Box等,在本实验平台中,使用Vmware Workstation 6.0,其操作界面简单,功能强大,易于进行各种仿真。
3 基于GNS3网络仿真软件构建三网融合仿真实训平台
3.1 三网融合仿真实训平台搭建
三网融合仿真实训平台的构建,由于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三网融合业务的网络构建、设备配置、业务开通、性能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技能,故仿真平台的搭建要尽可能按照商用网络的架构体系来设计。
根据电信网络的一般结构,三网融合平台网络架构可以分为接入层、分布层、核心层3个部分。接入层的作用是使各种业务终端可以接入到网络中,使用二层交换设备连接,3种业务终端使用3个运行Windows XP的虚拟机实例模拟,其中模拟电话终端安装了SIP电话模拟软件,模拟视频终端安装了组播软件。汇聚层连接接入层和核心层,作用是各种业务分配到不同的VLAN,提高网络的可用性,使用三层交换设备。核心层是网络的骨干,提供到达应用服务器的路由,提供最高级别的网络可用性,主要使用高性能的路由交换设备及服务器,3台服务器使用3个运行Windows 2003的虚拟机实例模拟,分别安装SIP服务端软件、Web服务器组件和组播软件。
使用GNS3可以完整地模拟整个网络体系,使用Vmware虚拟机软件可以模拟所有的网络终端和服务器,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3.2 网络系统开局配置
系统开局配置是为了构建运行通信3种业务IP数据网络,为此需要在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局端路由器和核心层路由器上完成相应配置。
3.2.1 接入层交换机
接入层需要隔离不同的业务到不同的VLAN中,配置3个业务VLAN,将3个业务终端分别加入到不同的VLAN中,设置到汇聚层交换机的TRUNK链路,并允许3个VLAN的通过。
3.2.2 汇聚层交换机
需要配置3个业务VLAN的IP地址,实现VLAN的三层路由功能;设定汇聚层到核心网的默认路由;并在汇聚层交换机上启用QOS管理;配置汇聚层交换机启用组播协议IGMP,设定组播地址,以传输视频业务。由于各种业务自身的特点,需要QOS管理以给予不同的服务质量,其中话音业务的优先级最高,其次是视频业务,数据业务优先级最低。
3.2.3 局端路由器和核心层路由器
配置启用路由协议(如OSPF),使汇聚层网络有到达核心层网络的路由;同时配置路由器启用组播协议IGMP,设定组播代理RP。
通过以上的配置,使网络终端设备均有到达核心网络服务器的路由,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开通各种业务了。
3.3 三网融合业务开通
在实现了网络系统的开局配置之后,即可以在服务器和终端配置开通各项业务。
3.3.1 数据业务开通
在这里以Web网站的访问作为代表,在Web服务器上安装IIS6.0组件,即可部署一个Web网站,在网络终端打开浏览器并输入Web服务器的IP地址,即可以访问Web网站。
3.3.2 语音业务开通
基本IP网络的语音软交换协议有SIP,H.248等多种协议,这里以SIP协议为例部署语音软交换业务。在服务器端,安装SIP服务器软件模拟真实的软交换服务器;在客户端,安装SIP电话终端软件的终端PC机模拟软交换终端IAD。本实验使用的SIP服务器模拟软件为mini Sip Server 2.0,使用界面如图3所示,使用的SIP电话终端软件为3CX Phone,使用界面如图4所示。
在服务端mini Sip Server2.0上部署SIP用户账号(点击“系统配置”)和电话号码(点击“分机”),而客户端3CX Phone上需要部署到SIP服务器的认证注册(点击“Set accounts”),即可分配到SIP用户账号和分机号码。
为了验证语音业务的开通,可以在服务端也安装3CX Phone电话终端软件,并注册分配到一个分机号码,这样就可以从客户端软件拨打服务端软件的分机号,验证语音通话的有效性。
3.3.3 视频业务开通
整个视频业务采用IP组播方式,在VLC多媒体播放器实现。服务器安装了VLC播放器并播放视频后,选择串流到一个设定的组播地址(假定为224.1.1.1),模拟一个频道的节目播出。在路由器和汇聚层上部署允许该组播地址对应的串流通过。在终端仍以一台安装了VLC多媒体播放器的PC机模拟IPTV机顶盒,在VLC软件中选择接收设定组播地址对应的组播串流,即可接收到对应的视频信号(如图5所示)。
4 结束语
使用GNS3和Vmware构建的三网融合仿真平台,基本能够模拟数据、语音、视频3种业务在IP数据网络的部署开通,建设方案成本低,效果好。在实验室硬件设备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创造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平台,使学生掌握了平台搭建、系统配置、业务开通等使用技能。
摘要:介绍了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GNS3网络仿真软件在三网融合实训平台搭建中的优势,对三网融合技术实训平台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以GNS3软件为基础构建三网融合仿真实训平台,开通并实现各项业务,阐述其在三网融合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GNS3,计算机网络,仿真,实训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晓东,雷根平,梁振东.基于Dynamips和Vmware构建网络实验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9:74-75.
[2]李佳,江涛.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仿真软件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