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构建

2024-11-01

融合构建(精选12篇)

融合构建 篇1

引言

传媒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比时效, 看谁的速度更快, 通讯的重要性显得十分重要。每年“两会”期间, 前方记者需要不断与后方指挥部进行方案沟通、信息交换, 以便前方能即时收到后方指令, 后方总部也能即时收到前方反馈的最新情况, 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

同时, 随着南方报业的不断发展, 分支机构已由广东省各地级市逐步发展到全国, 现已形成以广州为总部, 北京、上海、深圳等为重要办事机构, 广东省各地级市为分支机构的地理布局, 大的办事机构人员超过500人。各外地办事机构需要频繁的与总部进行通讯沟通, 相互间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即时通讯工具、电话、视频会议、短信、飞信、电子邮件等等。

种类繁多的沟通工具和手段在为记者编辑带来一定的沟通便利的同时, 也增加了使用沟通工具所需要的培训和学习成本, 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沟通效果。不止一次, 我们收到业务部门的反馈意见, 询问能否将平时常用的QQ、RTX、OCS等即时通讯工具以及电话、短信、视频会议集成到业务系统平台中, 以方便工作。

问题和挑战

1、沟通手段尽管多种多样但却互不相通

上面提到的各种通讯工具彼此是独立的, 虽然通讯系统发展了这么多年, 但各种技术都是独立发展, 相互之间没有重合之处, 从而造成了许多毫无联系的沟通孤岛。这此孤岛给使用者和管理员都造成了冗余和低效。对于管理员来说, 独立的技术平台、独立的身份验证、独立的管理以及独立的存储, 带来管理上的壁垒, 从而造成了管理压力和负担, 对于用户而言, 虽然企业内部有电子邮件、即时消息、电话、会议等多种沟通手段, 但其系统相互剥离, 很难提供一种灵活的、平滑的过渡, 各种沟通方式之间也缺乏有机的联系与互通。为了访问不同的通信服务, 还需要被迫记住多个用户名和密码。这些问题都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管理成本的提高并且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 1/4的人员在一年有三个工作日通过电话联系不上别人。当打电话给某人的时候, 不一定这个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合适的。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沟通方式与我们所在的位置、我们的设备和联系方式过于密切相关了。固定电话工作号码与桌面上的电话绑在一起, 移动电话号码与随身携带的手机紧密相连。除此之外还有电子邮件和即时沟通等多个身份, 为了参加一个视频会议, 还必须拥有另外一个号码以及必须输入的代码。这太复杂了, 必然造成用户体验差和沟通效率低的问题。

2、缺乏语音和数据集成的通信方式, 不能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 不容易形成全面的、综合的信息沟通

高成本的通信系统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效益, 由于独立使用各套系统, 沟通信息分散在各套系统中, 信息不能有效交换或信息不一致, 缺乏信息沟通的上下文, 同样用户无法在采编等业务系统中直接使用通讯能力, 电话是电话、电脑是电脑, 并不能根据邮件或者在应用里面就可以访问各种资源, 激活多种通讯手段。各种通讯方式之间没有统一的用户管理, 并通过统一的用户ID访问各种资源。

3、工作平台与现有的沟通方式难以融合, 报业整体效率难以提高

在报业IT环境中, 采编系统可以说是普及程度和应用频率最高的系统了, 大部分人员都已习惯了这种协作方式。但是, 随着日常业务的深化以及业务信息的快速变化, 需要更为及时、便捷的人员沟通方式, 需要将日常的工作和人员沟通融合在一起, 为报业提供一个综合性的采编与沟通平台。

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 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解决这些问题呢?答案是有的, 这就是融合通信。它能够充分发挥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优势, 以电话、视频通信、即时通信和协同办公等核心业务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终端, 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 为使用者提供一种更好的通信方式。融合通信平台能够提高报业协作能力和生产率, 为员工提供一种更个性化、更及时的通信方法, 有效加强信息沟通, 其核心内容就是将现在各种沟通方式进行融合, 让人们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办公。在新的工作环境下, 融合通信平台使得报社员工更为简单方便地利用各种沟通手段, 让各种沟通手段“以人为中心”, 而不是以一个个冷冰冰的设备为中心。

对报社来说, 即时消息、语音、音视频通信和即时文件传输的效率非常高。即时沟通作为当前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流办公工具, 它是一种比邮件更快捷、更具亲和力和交互性的沟通方式, 相比手机, 具有可记录性、费用低、数据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可以提供对文本、语音、图画、视频的良好支持。特别是能与电子邮件、手机 (电话) 以及其他业务应用系统结合, 融合通信平台就是以即时通讯工具为中心, 集成多种先进的信息沟通方式, 将报业各类沟通手段作为平台提供给各类应用程序, 使得报业可以轻松地打造具备方便沟通能力的现代办公的新平台。

融合通信平台总体架构和部署拓扑

平台总体架构、系统部署拓扑如图所示。

平台建设原则

1、协议开放性

为保证系统的开放性, 融合通信平台必须建立在相关标准协议的基础之上。系统需要提供对如SIP协议、XML, SOAP等工业标准的支持。同时也要制定并遵守必需的应用接口规范以利于各个业务系统与平台的协作。基于工业标准的系统, 反映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也使得系统更容易与其他系统相整合。

2、安全性

必须通过相关安全设置, 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作为报业员工日常办公所必不可少的沟通和协作工具, 实时沟通系统必须要确保不被非授权用户侵入。用户在系统上传递的信息不丢失, 传输时数据不会被非法获取、篡改;系统能够确认发送和接收者的身份, 信息传输能够被保存以便有需要时对其进行审计。

融合通信平台的使用, 不应该对企业IT系统的整体安全性造成负面影响。系统必须提供很好的病毒控制和垃圾信息防范机制。

3、易用性

系统的操作应尽量简单, 对操作提示、错误报告、监控信息反馈等要全面、详细, 真正做到易学、易用、易培训, 降低系统推广使用的成本。

4、易扩展

通信平台无论是在功能上, 还是在通信协议规范上都应当易于扩展, 以便适应今后各种通信业务的发展。一套好的融合通信平台, 应该不仅局限于内网使用, 还应该允许用户从外网安全的使用。同时, 它应该是一个可扩展, 可开发的平台, 能够与其他通讯系统互联。报业能够通过在此平台上开发出更多的应用, 来最大化系统的价值。

平台必须适应报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使用人员的增加而能方便地进行系统扩展。适应报业应用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融合通信平台的主要功能特点

1、在线状态感知

如果没有准确的用户在线状态信息, 用户的很多沟通请求很可能是无效的。例如, 在不知道对方状态的情况下, 大量电话得到的是忙音或无人接听的状态, 这大大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 而且也会影响员工利用沟通工具的积极性。通过融合通信平台的即时消息系统, 可以向其他同事显示自己的状态, 如离开、空闲、忙碌、请勿打扰等, 其他同事由此可知他是否在座位上, 是否合适与他进行即时沟通, 由此能够避免浪费时间和打扰对方工作。

2、与企业通讯录集成

方便与企业的通讯录集成, 充分利用企业通讯录中的用户信息。从联系人的查找、加载到实现直接点击的即时通信的呼叫等。融合通信平台能保证与企业通讯录信息的实时的更新, 实现在企业内不同应用之间的统一信息管理的理念。

3、发送即时消息

对于紧急事务的处理, 通过电子邮件往往效率不高, 几个邮件来回往往会花上几个工作日的时间。而通过即时消息系统, 员工可以利用它接触线上的同事, 迅速讨论与工作有关的事项, 不需要打电话和写电子邮件, 从而节省了沟通所需要的时间和不必要的通讯费。融合通信平台与手机短信平台相集成, 增加计算机与手机短信之间的信息交互、短信群发等功能, 实现计算机和国内三大运营商手机短信之间的双向消息通信。当用户不在线时, 系统能够自动以短信的方式将信息发送到对方手机, 该联系人收到短信后可以直接回复到系统, 实现即时消息的统一管理。

4、网络会议

融合通信平台提供了一种统一会议体验, 转变了用户合作、协作和通信的方式。新功能、统一的客户端和简化的操作有助于使用者无需大量培训就能提高效率。

用户可以实时协作、共享信息和协调他们的工作。音频、视频以及文档、桌面和应用程序的共享都整合到了易于使用的融合通信平台客户端中, 可以按需访问。例如, 无需切换应用程序, 用户可以使用音频以及甚至视频将简单的IM讨论升级为多方应用程序共享会议。所有参与方都可以看到和编辑演示文稿、文档和其他内容, 无需交换电子邮件。

音频会议是许多企业的一种基本需求, 融合通信平台整合了只有在统一通信平台上才具备的强大会议计划、加入和管理功能, 使用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平台上的客户端参与到会议中。融合通信平台通过语音网关与传统的PSTN电话系统无缝衔接, 使用者还可以通过电话拨号加入会议, 与其他方式加入会议的人员共同讨论。

随着报业办事机构越来越分散和移动化, 视频会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提供了支持有效建立团队的更加个性化的体验。复杂的接口、高成本和有限的功能阻碍了许多员工对视频会议的采用。融合通信平台简化了用户体验, 将视频整合到统一客户端中, 可以无缝和轻松地计划视频会议。融合通信平台不仅支持客户端之间的实时视频会议, 还支持与来自第三方硬件视频供应商 (比如TANDBERG和Polycom) 的端点之间的视频会议。这种互操作性使得我们能够利用现有的视频会议硬件投资, 同时通过极少的增量投资和用户培训将视频会议功能扩展到其他用户。

5、完整的企业级语音功能

融合通信平台通过与PBX系统 (电话交换系统) 集成, 使得通过电脑客户端的呼叫, 能够自动的同时呼叫到指定的电话号码上, 这可以让用户能够随时在最方便的设备上应答呼叫, 包括在他们家里和使用手机。

6、与业务系统集成

融合通信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沟通能力和方式, 借助于融合通信平台客户端程序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 能够在代码级集成业务系统中的工作流程, 使业务系统更加灵活易用, 同时使沟通功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融合构建 篇2

提要:目前,大数据挖掘、词云图、信息可视化、“果壳问答”等已经成熟地应用于日常报道、集成报道、融合报道中,新华社集成融合产品体系已经蔚为大观。“新闻+创意”,作为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常态,也将是主流媒体拓展新媒体空间的一种常态。新华社

关键词:主流媒体 融合发展 新常态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传统媒体在数字革命和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应对全球传媒格局变化、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新常态”:融合发展是传媒变革必然趋势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这表明,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说,融合发展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媒体业必须适应的“新常态”。

媒体融合是全球传媒发展趋势使然。当前,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迅猛冲击,新闻信息产品的内容和结构、传播终端的形态和功能、受众的心理和习惯,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特别是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年轻一代更是将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面临着市场被压缩、影响力下降,舆论引导和主导能力越来越脆弱的问题,有的甚至沦为微博、微信的“印刷体”。

据统计,在2013年前100大热点事件的传播中,由网络“大V”等首发或主导的占了近一半,传统平面媒体首发或主导的不足三成。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和信息发布方面的表现更为抢眼。目前,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首发率已经不到三成,七成左右为新媒体首发。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格局,舆论生态更加复杂,对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传统媒体被边缘化,主流媒体难以真正掌控主流舆论,主流舆论难以有效传播主流声音的问题已经出现。

任何媒体形态都有可能被替代而“死亡”。但是,新闻不死。如果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就能拓展发展新空间、赢得发展新优势。反之,可能处处被动、日渐式微,甚至沦为自娱自乐、自拉自唱、自说自话的“卡拉OK”,也就谈不上影响力,更没有资格奢谈话语权和舆论引导力,媒体要有救亡图存的紧迫感。能否以浴火重生的胆识、你行我更行的气度实现媒体融合、加快转型步伐,检验着新闻媒体履行职责的使命担当,也检验着新闻媒体本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新闻+创意”:新华社的融合发展之路

尽管传统媒体为融合发展进行过多种尝试,希望借助新媒体弥补读者大量流失而造成的损失。但是,从国内外主流媒体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简单地将平面媒体内容搬上新媒体的所谓融合不但没有带来1+1>2 的预期效应,反而使传统媒体将大量内容资源无偿地“为他人作嫁衣”。这种模式持续下去,最终结果很可能是,自己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是媒体融合发展成功的关键。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的年代,传统媒体在话语权竞争的诸多方面不占优势,越来越难以适应传播生态的剧烈变化。如果简单地将纸媒与新媒体技术嫁接,就以为融合大功告成,显然是幼稚的,在实践中也是难以为继的。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话语体系等规律中汲取养分,“反哺”传统媒体并推动其改革创新,巩固和壮大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正在出现一种新的生态,新媒体语境也在形成中。“有理不在声高”,在新媒体环境下,说什么、怎么说、何时说,都需要摸索。新媒体交互、平等、开放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过去一些传统媒体的习惯性做法,以“我说你听”的单向传输形式,直接搬到新媒体终端上。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光有满腔热情还不够,要把握好时度效,把握好传播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有效性,要理直气壮,更要润物无声;要正面出击,也要学会迂回作战。在许多场合许多议题上,居高临下的说教、刻意拔高的“完美”,在新媒体舆论场往往激起逆反心理,甚至捅娄子、帮倒忙,放大负面影响。主流媒体的新媒体风格,应该是大气谦和、开放包容,心平气和、平等以待。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竞争没有第二只有第一,抢新闻就看谁首发多、独家多,而比创意就看谁的点子新、谁的吸引力强。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新华社贯彻落实李从军社长提出的“集成服务”理念,应用前沿的数字传播技术努力创新、创意、创造,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引领全球传媒之先。“新闻+创意”已成为新华社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比如,陆续推出了《三北造林记》《面向未来的赶考》《治国理政一年间》《中国梦 追梦故事》《上海自贸区》《改革时代人物志》等三十多个大型多媒体集成报道产品和“轻应用”产品,创造性地实现了“沙画新闻”“萌图新闻”“动图新闻”等创新,受到新媒体用户欢迎,产生了强烈社会反响,实现了在新媒体、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引领。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设计制作的国内首部沙画新媒体融合产品《“山神”刘真茂:我用一生护青山》巧妙运用我国传统的沙画艺术,并与新媒体手段相结合,以创新的艺术形式讲述了传奇人物刘真茂在大山深处守山护林的感人故事。这部沙画特刊两天内点击量超830万。

《萌图:跟“***”学儒学经典》以漫画和动图形式,对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话和《之江新语》一书引述的儒学经典语句进行了形象化释义。首次实现了移动融合产品的“动图”特效,大大提升报道贴近性和阅读体验;而且时效性强,在总书记讲话全文播发不到5小时,画刊就在“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上重点推出。画刊推出不到一天时间点击数超过960万,用户对习近平主席引经据典的讲话内容和“动图+萌图”双重特效的新媒体表现形式好评如潮。

由新华社总编辑何平点题创意的《献礼新中国65周年特刊》,以10幅“奇幻照片”为素材,以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为配乐,将新华社“老”照片与“新”技术无缝融合,突出“静”变“动”的神奇,运用介于视频与图片中间的新技术,集“照片”高精画质和“视频”灵动真实于一身,达到静中有动、动中有意、意中有趣的奇幻效果,让读者在经典与趣味中重温共和国走过的足迹,共同见证新中国的筑梦历程。

此前,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和国际部、国内部、摄影部、音视频部等共同推出的《习近平主席出席上合杜尚别峰会和出访“两亚”四国全扫描》《雪域天路60载》《习近平政协重要讲话典出何处》等一系列适合新媒体媒介和用户阅读习惯的轻量型视听产品,平均点击突破500万,最高点击数突破2000万,在新媒体舆论场产生热烈反响。

目前,大数据挖掘、词云图、信息可视化、“果壳问答”等已经成熟地应用于日常报道、集成报道、融合报道中,新华社集成融合产品体系已经蔚为大观。“新闻+创意”,作为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常态,必将是主流媒体拓展新媒体空间的一种常态。

自己的平台:重构采编发流程,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我们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把握好时、度、效,审时度势、蓄势而发。只有因势、应势、顺势,才能如高山滚木、势不可当。近年来,按照社党组和李从军社长的部署,新华社一直致力于从传统通讯社向现代全媒体机构转型,特别是把打造新闻信息集成服务作为重要抓手,接连推出一系列重大主题集成报道,打造自主掌控的新媒体平台。作为新华社最年轻的部门之一,新媒体中心是新华社推进战略转型的“排头兵”、新媒体建设发展的“先行者”。按照新华社党组的部署,新媒体中心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在产品融合、终端融合、渠道融合、平台融合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具有通讯社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2013年两会期间,新华社以全国两会报道为契机推出新媒体专线,首次实现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漫画、动漫、音视频等多媒介融合的集成产品。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即使在内容提供者受到巨大挑战的新媒体时代,有锐度的新闻,依然不可替代”。一年多来,专线“新锐灵动”的报道,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表扬和新媒体用户的好评,也受到市场欢迎。新媒体专线形成“1+N”的协作发稿模式,实现了更有效的多媒体协同报道,实现了通讯社核心职能新媒体化和向新媒体领域拓展延伸。

今年6月11日,“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正式上线,标志着新华社集全社之力打造的全国最大的“党政企客户端”集群正式亮相。“新华社发布”上线当日,单条稿件最高点击超过1130万人次,页面浏览量超过5000万。“新华社发布”一经推出,立刻引起手机用户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舆论认为,“新华社发布”的上线,给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是一款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媒体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聚合性”,深度融合了新华社众多新媒体平台,充分体现出新华社作为现代全媒体机构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

“新华社发布”上线以来,在新媒体领域的舆论引导力初显。在众多重大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和突发事件等报道中的新闻推送速度早于新浪、网易、腾讯等新闻客户端,得到受众好评。“新华社发布”重大时政新闻、高端解读新闻权威及时,专业独到,有效引导了新媒体舆论。在众多社会热点报道中,“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立场。“新华社发布”充分发挥新华社信息采集优势,第一时间实时多媒体滚动播报,弘扬正能量,引起新媒体“点赞”热潮,直观地展示了新华社强大的新闻信息采集能力,充分体现新媒体实时、快捷的特点。

“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受到媒体和用户高度评价,成为新华社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旗舰产品。到今年年底,新华社将为全国党政企客户建设900个-1000个客户端。各地客户端以“新华社发布”总客户端为总入口、总龙头、总集成、总发布、总平台,互联互通,融合发展,逐步建成国内最大的党政企移动客户端集群,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移动政务的新媒体载体,各地群众便捷获取信息服务的新媒体平台。

更重要的是,通过打造一系列自主掌控的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整合、聚合新华社优质资源,优化配臵,形成了集群效应,大大提升了新华社在新媒体舆论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如新华社新媒体专线报道实现了与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终端有机融合发展。党政企客户端集群明确“自主平台优先”战略,形成了全社微博、微信、客户端新媒体一体化发展模式,使“新华社发布”成为全社新媒体内容的聚合平台、传播平台和用户汇聚平台。

以新媒体思维改造提升传统采编业务,通过调整工作重心、改造重塑采编发流程、优化资源配臵,加快形成了“市场倒逼采编”的内容生产机制,推动传统业务部门转型升级、新媒体业务部门探索突破、相关部门职能调整转变。以党政企客户端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新闻信息采编发流程和传播发布模式优化、重塑,增强了新闻信息发布、传播、使用等各环节的交互性,激发新华社优势采编资源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实现传统业务与新媒体内容共享、形式互通、形成合力,融合发展。

新兴媒体要做大做强,离不开与市场的融合。“新华社发布”党政客户端集群正在积极推进公司化、资本化运作,力争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混合所有制增强发展活力,借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技术运维和商用开发能力,打造成新型主流媒体的先锋队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排头兵。

构建融合共生的云生态圈 篇3

浪潮集团系统软件总监、云计算产品研发部总经理张东介绍说,云海OS V2.0是浪潮完成云基础架构技术布局之后的重要技术升级产品,它采用开放、融合的技术理念,对于形成云数据中心开放融合的技术标准、建立融合共生的云计算生态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东说,云海OS V2.0具有五大特点,首先是自主设计、安全可控,云海OS V2.0是国内首款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系统架构全部为自主设计,并建立了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对用户的信息安全提供全面保障;其次是具有广泛兼容的开放架构,云海OS V2.0既兼容主流厂商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和主流服务器虚拟化产品,同时提供完善、开放、可扩展的API,方便其他厂商在此平台上的软件开发和应用优化;第三是构件化、可扩展的系统设计,云海OS V2.0由资源虚拟化、资源调度、运维管理、计量计费、自助服务等功能模块组成,可按需部署,并可扩展;第四是全生命周期资源服务,用户可通过自助式门户进行便捷的资源按需获取,按量计费;最后是智能高效、统一管理,通过云海OS V2.0一站式管理界面,可实现数据中心各种资源的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云计算已进入应用落地的快速发展期,作为云计算基础的数据中心也面临着从传统的部署管理模式向云计算数据中心转型的问题。张东认为,短期看,广泛兼容的操作系统能够让用户更好地开始云计算转型,但从长期看,用户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构件化、层次化的软件系统。当前,我国大部分数据中心仍以资源集中整合为主要需求,云操作系统对于异构设备的兼容性是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整合完成后,用户对计费、备份等增值功能的需求就显现出来,因此,要求云操作系统能够按需购买、模块化添加。

云海OS自去年推出后,已有不少成功应用的案例,像青岛的“卫生云”、枣庄地税、上海青浦区“电子政务云”等。上海市青浦区信息化服务中心主任薛赟蓓介绍说,青浦区应用浪潮云海OS+天梭TS850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一期电子政务云建设,能源成本降低了50%以上,新业务的部署时间从以月为单位变成以分钟为单位,同时,系统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薛主任说,他们的这一项目还被评为“2011年上海市云计算应用示范项目”,后期他们将继续加大整合力度,并部署更多的高级管理组件。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 篇4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所受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融合业务划分和基础设施规制。 (1) 融合业务划分。传统广播电视产业受限制较多, 如进入限制, 但是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其受内容的制约, 由于要确保公共利益, 因此要严格审查节目内容制作、发行以及播出。其体制基本上是对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进行规制, 通过体制的规范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进而能够提高运营效率。由于互联网的参与, 使其控制不太严格, 如电信网络传输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应该让广播电视部门进行管理, 还是将其作为一种互联网的传输数据进行?如果对其进行严格控制, 那么其发展必然受到阻碍, 但是如果对其不进行严格控制, 任其发展, 那么可能会影响这个产业的荣誉。 (2) 基础设施规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中各种基础设施也发生了变化。在三网融合下, 无论是广播电视网还是电信网络, 其传输信号的载体都是基础网络。那么对基础设施进行如果规制呢?在短时期内将所有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是不大可能的, 因为这些基础设施其具有很大差距。但是从长远来看, 可以将功能基本类似的基础设施归位一类, 采用一种体制对其进行规制, 这种方式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原则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原则主要包括: (1) 促进三网融合。消除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之间人为设置的障碍、允许企业双向进入应该是规制部门努力的目标。考虑到广播电视网络产业与电信产业竞争力的差距, 中国现在的政策是一种不对称规制。这种政策有其合理性, 因为它可以在短期内保护弱小的产业, 而在长期内促进市场的竞争, 也是许多国家在三网融合发展过程中采用过的。但这不能成为一种长期的产业保护政策, 给予受保护产业照顾的同时也要给其压力, 培养其竞争力。 (2) 保护消费者利益。供给方和需求方是衡量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是否提升的两个方面。我国有一部分企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如电信企业和广电企业, 往往在一个市场中, 消费者选择的范围较窄, 此时这些垄断企业很容易侵犯消费者的利益, 并且随着消费者的需求的不断变化, 这些企业并没有要想提高效率和服务的动机。而事实上, 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服务企业发生的主要方向, 而这些企业明显违反了这一规则, 这也是阻碍这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针对通信产业而言, 其必须将服务质量、消费者需求等问题重视起来, 进而推动本产业的发展。 (3) 基于公共利益监管内容。长期以来, 广播电视企业受到严格的内容监管。这是因为广播电视企业影响较大, 其一直背负着很多的社会责任。随着新局势的产生, 我国的这些监控体系根本不能应付新局势的发展。因此, 构建内容监管体系应在用户的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进行, 过于宽松的内容控制对产业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有着不利影响, 但过于严格的控制也会给市场绩效带来极大地不利影响。

3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的具体策略

3.1 促进市场竞争

产业融合不仅融合了相关的市场, 就连原来相互隔离的市场也产生了融合, 在融合之前竞争优势强的企业仍然可将其优势延伸到融合后的市场中。原来相互隔离的市场就包括广播电视产业、电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 尤其是前二者, 电信企业竞争优势较强, 其具有加强的市场生存能力, 如果将规制规则的保护撤掉, 那么很明显, 电信企业会在社会上站稳脚步, 而广播电视企业可能会被淘汰。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融合所产生的问题, 有些国家在规制改革时候, 制定了不对称规制的规则, 即在开放竞争初期, 对广播电视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限制市场竞争力强的电信企业进入广播电视产业, 给予广播电视产业走向市场竞争二个缓冲期, 然后再开放竞争, 实行公平的规制政策。这种方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必须把握好这个保护的度, 如果没有把握好度, 那么这项政策就成为专门保护某种产生的政策, 将会阻碍产业发展。

3.2 加速广电网络整合

首先, 要将广电网络运营主体统一起来, 为实现广播电视业务的统一经营管理应建立国家级企业化运作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对电信业三大巨头的抵抗主要采用广电系统的国家级全业务运营商来进行, 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广电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共享, 而且同时也使广电系统自身竞争力得以提高。加速省网整合, 至少要将省、网、公司相对应的体质构建好, 可以主动出击个别优势, 进行电信业务的试水, 确保下一阶段的实施。其次, 理顺广电网的内部管理体系, 完善网络运营体制, 通盘考虑广电网络的规划、标准、业务建设, 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广电长期以来的割据状况, 对未来快速竞争发展中的信息和资源的流通都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必须打破这种障碍, 形成顺畅的运作机制, 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3 加强管理机构的设置

作为电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主要规制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下设很多电信产业主要规制机构, 如通信发展司、通信保障局、电信管理局等, 这些部分其承担着重要职责, 主要包括工业化、组织拟定、高技术产业的规划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有必要将电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规制智能分离出来, 但是并不是让其独立存在, 使其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职能进行合并, 让其整体规制功能能够在通信行业中充分发挥出来。规制决策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则进行, 这样才能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兴玉, 张天一.三网融合背景下的NGB发展策略[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0 (10) .

[2]汪云, 包冉.三网融合:新业态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数字电视, 2010 (6) .

[3]周光斌.从欧盟实践看我国三网融合[J].中国电信业, 2010 (3) .

融合构建 篇5

融合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出现问题的初探

目的:将限制性内切酶Fok Ⅰ催化区域基因(631bp)和PI-Sce Ⅰ识别区域的`基凼(546bp)连接到一起,克隆入载体质粒pET28a-~+中,为表达新的限制性内切酶融合酶做准备.方法:分别以啤酒酵母和海床黄杆菌作模板,PCR扩增PI-Sce Ⅰ和FokⅠ基因片段,再将它们克隆人载体质粒pET28a~+,然后对整合质粒进行双酶切检测.结果:整合过程中,无论是PI-Sce Ⅰ还是Fok Ⅰ基因片段,都能单独成功插入载体,但当插入第二段基因片段时,酶切结果显示大约600bp的基因片段缺失了.结论:缺失可能因为两段连在一起的新基因在转化过程中对宿主细胞有毒性,宿主细胞对其进行了剪切;也可能这两段基因会形成某种高级结构而导致其不能很好的连接,产生缺失现象.

作 者:崔宝宁 王芳 王艳萍 张治洲  作者单位:泰达BIO-X系统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 刊 名:生物技术  PKU英文刊名:BIO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20(2) 分类号:Q819 关键词:限制性内切酶   PI-Sce Fok Ⅰ   pET28a~+   克隆   双酶切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PI - Sce Ⅰ   Fok Ⅰ   pET28a~+   clone   double digest  

融合型团队构建六个方面 篇6

企业在没有制定清晰战略时,是战略决定成败;企业有了明确的战略以后,就是执行决定成败。赛迪顾问调查表明,任何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技术领先、服务增值和执行高效这三个方面,至少在执行力方面表现突出,足见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法宝。

执行力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采取行动解决组织关键问题的能力,任何组织的成功都依靠其成员识别与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解决组织问题与抓住机会的能力,构建融合型团队对赢得核心竞争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构建企业融合型团队呢?赛迪顾问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抓起:

一、制定愿景和目标

融合型团队对所要达成的目标有清晰的理解,每个成员都展示出对团队高度的忠诚和奉献,即一致性责任。他们对团队有认同感,把参与团队看作是实现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愿意为实现团队目标而付出努力,并且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二、明确成员角色和责任

在融合型团队里,每个成员在团队任务中的角色、位置、权利、职责及其相互关系都有明确而清晰的理解。每个成员都忠于团队目标,都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才能达成目标。组建团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角色和定位,如下:

协调者:阐明目标和目的,帮助分配角色、责任和义务,为群体做总结。其特征是:稳重、智力水平中等,信任别人,公正,自律,积极思考,自信;

决策者:寻求群体进行讨论的模式,促使群体达成一致,并作出决策。其特征是:有较高的成就,极易激动,敏感,不耐心,好交际,喜欢辩论,具有煽动性,精力旺盛;

策划者:提出建议和新观点,为行动过程提出新的视角。其特征是:个人主义,慎重,知识渊博,非正统,聪明;

监督评估者:分析问题和复杂事件,评估其他人的贡献。其特征是:冷静,聪明,言行谨慎,公平客观,理智,不易激动;

支助者:为别人提供个人支持和帮助。其特征是:喜欢社交,敏感,以团队为导向,不具决定作用;

外联者:介绍外部信息,与外部人谈判。其特征是:有求知欲,多才多艺,喜爱交际,直言不讳,具有创新精神;

实施者:强调完成既定程序和目标的必要性,并且完成任务。其特征是:力求完美,坚持不懈,勤劳,注意细节,充满希望;

执行者:把谈话和观念变成实际行动。其特征是:吃苦耐劳,实际,宽容,勤劳。

三、构建良性交流平台

构建融合型团队的有效沟通平台,就是让执行骨干全程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分解过程,让他们深刻地、全面地了解和认同企业的战略。一方面,战略制定和分解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吸收他们的智慧,同时执行者能够提供执行过程中可预见的执行偏差和困难,促使决策者予以重视,制定出更易于执行的企业战略;另一方面,能使执行者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战略,理解战略。由于全程参与,执行者自然会全力以赴地执行落实,从而提高执行力度。

战略执行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能有效沟通。执行者接到一项任务,往往是在没有和上级完全交换意见甚至是带着疑问去执行的,而企业战略是由最高管理层经过很多层级才传递到基层执行者,这个信息筛选的过程会使战略意图失真甚至扭曲,执行的偏差会导致战略的执行不力。

在执行过程中还应注意另一种沟通障碍,就是部门间的沟通壁垒。各部门的主管,在积极推动战略执行的同时,还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络,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而在团队里面不是所有的事情大家的看法都要一致,但建立一个信息共享,有效沟通的平台,当团队出现不同的意见的时候,能借助共享的信息和有效的互动沟通环境使得目标达成一致。

四、构建成员能力测评体系

在当前产业融合,各种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知识爆炸”的新经济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一项社会创新工程,这就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组合在一起,发挥互补优势和整体效应。

融合型团队要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组成一个最佳的人才智力结构,包括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等,从而更好地发挥团队人才系统的整体效益,提高团队的绩效水平。人才互补的内容,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目标不同而有所区别,它既包括年龄、体力的互补,个性特征的互补,也包括知识技能的互补。

因此,要构建团队成员的胜任度评估体系,从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角度进行综合测评(见团队成员能力测评结果图例)。

五、建设绩效文化

融合型团队绩效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优秀绩效。

高绩效文化就是强烈追求优异绩效、强烈渴望胜利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中,员工会自动自发地设法提高个人能力以提升绩效,组织会依据绩效对员工进行评价,员工的薪酬、奖励、晋升均依据绩效而非领导者的主观判断。当高绩效文化成为企业内的共识时,其他不和谐的声音就会被消除,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流程优化等变革就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阻力。

建设高绩效文化要梳理价值观,建立追求高绩效的基本理念;企业管理者开门办公,倾听員工意见,进行现场管理,为员工提供支持、指导并树立榜样;鼓励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实施,以保证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利用企业的内刊、网站、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宣传与培训;帮助员工开发他们的潜力,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六、完善规范管理和发展体系

在制定制度时,应该优化组织结构,精简制度流程,否则,流程会阻碍公司的执行高效。除了从管理层面上规范管理体系外,还有必须从发展的角度,健全融合型团队建设和发展体系。

从三个方面建立融合型团队的培训体系:

第一,团队价值观和愿景的培训,这类培训可以促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团队的价值观一致,使团队成员在思想上与项目团队维持高度一致;

第二,业务技能的培训,通过对团队成员胜任力的测评,使得团队成员短缺的技能得到补充,同时业务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其本身的专业技能,让团队成员对其他成员在知识、技术等方面有足够的理解,有利于合作;

第三,团队技能的培训。团队技能的培训包括人力关系技能的培训,解决冲突能力的培训,敏感性训练、维持团队行为规范的培训等。这些培训将促进成员在融合型团队里面更好地协作、促进团队朝着高性能发展。

融合师生情感, 构建和谐班级 篇7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班级管理

古语道:“亲其师, 则信其道”。可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和谐管理的前提。协调好师生关系, 我认为其主动权在老师方面。有时我们选择“凶”, 让学生“怕”, 震住学生, 拿规章制度、校纪校规来威吓学生, 进行所谓的严格管理。特别是在刚刚接班的时候, 这样做, 从表面看起来, 学生是听话了, 班级纪律好了, 短期内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但其实学生不一定认同、接受我们的这种做法, 有时还会反抗, 让我们下不来台。因此, 作为班主任, 必须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搭建互动的平台, 为构建和谐的班级而努力。

一、当好“导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等, 对学生都起着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我们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 班主任时时处处都要以身作则,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在开学初, 我告诉学生不管是参加活动还是上课, 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凡事提前三至五分钟, 既防止迟到, 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工作中, 奉公职守, 敬业爱生, 身先垂范,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并注意讲究信用, 只要自己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临近期考, 学生都积极地为考试做准备, 有时候教室的卫生不够好, 我在晚自习的时候, 花几分钟的时间打扫一下, 大概打扫了两三次之后, 在晚自习上课之前, 只要我走进教室, 负责值日的学生就会主动地看一看教室的卫生是否清洁。同时, 对学生的关心与关爱, 不能只停留在言语上, 更要体现在行动上。如果有学生精神不好, 伸出手摸摸她的头, 发现不发烧, 就继续询问是否有什么不适, 关心他们的冷暖, 这些都体现着老师对学生的一片关爱。

2.班主任必须具备广博的学识, 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教师将自己承担的课讲好, 是得到学生信服和管理好班级的必备的条件。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参, 保证讲课中不出差错, 并注重研究教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班主任, 平时要加强学习, 多读各类有益的书籍、报纸和杂志, 注意收集各种资料, 并做好分门别类, 适时地做些笔记, 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并注意把各方面的有益知识, 恰当地安排在教学中。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也增强了班主任的亲和力。一个具有亲和力的班主任, 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老师必须从强化自身素养出发, 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用自己的人格、学识、能力、情感等构筑自己的“威望”,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二、当好“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总导演, 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 有着不同家庭生活经历的学生, 要让学生团结在你的周围, 你就必须成为他们的朋友。为此, 首先要认真去研究和了解学生, 知道现在的学生在想什么?喜欢哪些运动?生活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等, 这样才能同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谈话时才可能有的放矢, 并取得较好的引导效应。爱好和兴趣是班主任了解学生、与学生交友的一个很好的媒介, 师生之间有了共同的情趣、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声, 那么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就变得随时都有契机, 处处都有话题。班主任老师应多利用课余时间, 与学生轻松地聊聊天, 谈谈家常。每当学生违纪或者学习上懒散的时候, 我不是把学生喊到办公室狠狠的批评, 而是叫上一两个学生, 在晚自习的时候到田径场边走边聊, 不急于批评学生, 而是使学生在接纳、信任和亲近你的同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从而寻找切入点进行教育。

倾听学生的心声, 不要急于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评价学生, 否则会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错误。老师要认真倾听, 学生才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倾听是理解, 是尊重, 是接纳, 是期盼, 倾听就是爱。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不仅是教师良好修养的表现, 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 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许多时候, 班级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许多问题, 往往可以在耐心倾听学生的谈话中迎刃而解。

三、当好“统帅”———悦纳不同的意见

1. 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 是让真实回归德育的关键

学生在现阶段, 或多或少地有着自己

《浪漫主义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

李熠

一、教育理念

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 充分重视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及能力水平, 密切联系其生活经验, 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 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 使学生了解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内容

湖南文艺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

三、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习曲》和《爱之梦》的题材内容、音乐体裁、曲式结构。

3. 聆听《C小调 (革命) 练习曲》和《爱之

梦》, 感受、体验音乐情感, 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音乐风格。

4. 在聆听、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5. 通过聆听、分析, 能够区分出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

五、教学重点

1.认识了解浪漫主义音乐及其重要代表人物肖邦和李斯特的生平、创作特点、贡献。

2.聆听《C小调 (革命) 练习曲》和《爱之梦》, 感受、体验音乐情感, 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和风格。

2.通过分析能够区分出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

七、教学方法

采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教学法

八、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九、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播放本课课题及背景音乐。

2.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 播放与欣赏内容相关的音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导入新课

一提到“浪漫”这个词你能想到什么?请说说什么是浪漫主义音乐?它应该具有

勇气。

任何有效的教育都离不开感情, 离不开宽容和理解。多一些心灵的对话, 就是多一些情感对接, 多一些思维连线, 让教育和学生零距离接触, 让管理贴近学生的心, 破解学生心灵中的一个个密码, 引导学生追求积极的人生。感情的力量对任何学生都是有效的, 任何有效的教育都离不开感情。因此,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真诚的朋友, 形成平等和谐, 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在共同的愿望下, 融合师生情感, 共同努力, 积极构建和谐班集体。

的主观看法和本能意愿。这发自内心的选择往往是最真实的。当然这种意愿和选择可能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统美德要求不相符合, 但第一意识里往往会作出本能的真实的反映, 这起码是真实的表现。我们认为, 对学生的第一意愿和选择应特别表示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 否则很可能会弄巧成拙。一位女生在刚进校的时候, 不适应学校的封闭式管理, 说学校的有些管理措施“变态”, 我听说的时候, 没有急于找学生谈话, 而是时常留意这位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通过其他学生了解了一些信息之后, 再找她进行了一次谈话, 她坦然地说现在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老师和同学都很好。

管理好违纪犯错误的学生, 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这些同学, 班主任应该关心、爱护、批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效果就明显不同。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应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使学生心服口服, 乐于改正。同时要注意发现这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要及时表扬, 以增强其自信心, 自觉树立改正错误的决心。相反, 若是不明事理就乱批一通, 那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引起恶性循环。对犯错误的学生, 老师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 进行思想教育, 应因势利导, 真心诚意, 注意方法, 做到关心与严教相结合。

2.真实的德育应以人为本

班主任应以开明的态度, 多元的德育观念, 允许不同的价值观并存, 并提供足够的自由表达与争论的机会, 使学生真实地坦露、自由地伸展, 不能压制不同意见。如果我们违背了这种新课程理念, 就会使学生用教师喜欢听的话来迎合老师, 使说真话的学生越来越少。作为班主任, 可以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了解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以及自己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期中时, 学生从教学和班级管理两方面给我提出了非常有益的建议。学生也从这次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我是很好交往的, 这样, 无形之中就拉拢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所以, 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悦纳学生的不同意见, 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 使学生有话敢说, 有意见敢提, 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敢于向权威挑战的

参考文献

[1]张海林.搞好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班级[J].科技创新导报.2009.9.

[2]李国汉, 杨连山主编.高中新课程班主任新兵法细节[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杨春艳.巧当高中班主任[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构建融合的无线分组核心网 篇8

为了优化网络结构, 降低网络综合成本, 无线运营商期望将无线多接入技术统一到一个公共的无线核心网络上, 即融合的无线分组核心网络 (EPC) 。如何实现无线分组核心网的融合, 存在两种路径:一种是在现有部署的2G/3G核心网设备上升级支持EPC;一种是部署全新的EPC设备, 向下支持2G/3G分组核心网功能, 逐步替换现有2G/3G分组核心网。

融合网络需要全新的EPC网元

相对于2G/3G, LTE具备更宽的频谱和更有效的频谱使用效率, 因而LTE具备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高的性能。目前, 为尽力传送低速数据而设计的现有2G/3G无线核心网络, 无法提供LTE业务所需的高性能和扩展性, 为此3GPP提出了一个全新的EPC架构, 支持LTE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时延, 满足LTE提供具有增强QOE的高级实时和富媒体业务的需求。

与2G/3G无线核心网相比, EPC具有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完全分离、扁平化IP结构等突出特点。

升级现有2G/3G网络的风险在于, 原本设计支持低速2G/3G业务的产品或许无法扩展支持“扁平化”无线宽带IP网络。融合网络是无线运营商追求的终极目标, 运营商关心的是, 现有2G/3G核心网是否能够升级满足LTE长期需求?在现有网络上升级还是新建?升级成本是否足够大, 是否需要增加硬件?是否对现网稳定带来隐患?

事实上, 现有xGSN设备升级不足以满足LTE长期需求, 不具备业务扩展能力以支持LTE, 需要全新的SAE GW网元。而且, 现网SGSN基本上可升级提供MME功能, 但在扩展性和性能等组网效率上远低于专为LTE设计的MME平台。

综合来看, 现有2G/3G分组核心网升级可能满足融合网络的短期过渡之需, 但无法优化达到大规模LTE网络部署的长期需求, 部署专为LTE设计的全新EPC是最佳选择。

向融合的无线核心网演进的策略

无线运营商演进的最终目标是为无线多接入环境提供融合的、高性能的、可扩展的无线分组核心网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以全新的功能强大的EPC平台建设LTE网络, 然后吸收合并现有核心网网元到新建的EPC网元中, 最终实现统一的融合核心网络。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现有2G/3G网络的影响, 建议分步实施向SAE融合网络的平滑演进。

第一步:新建S A E网络, LT E和2 G/3 G没有互联, 不影响现有2G/3G。

第二步:LTE通过Gn/Gp与PreR8 SGSN互联, MME、SAE GW支持Gn接口, 实现与2G/3G网络之间的移动, 不需要改造现网。

第三步:将S GS N功能集成到MME中, 将GGSN功能集成到SAEGW中, 逐步将SGSN和GGSN拆除, 最终实现融合。

上海贝尔无线分组核心网方案—UWPC

鉴于现有无线分组核心网升级难以满足大规模LTE部署对高性能、可扩展的长期要求, 一个专为LTE设计且支持无线多接入的融合EPC网络尤为必要。正是基于此需求推动下, 上海贝尔提出了高性能可扩展的融合无线分组核心解决方案UWPC (Ultimate Wireless Packet Core) , 如图1所示。UWPC主要由几个关键融合硬件平台构。

7750SR无线网关:基于业界领先的7750SR, 单一平台支持S-GW、P-GW和GGSN。

9471 WMM:基于ATCA2的高性能硬件平台, 单一平台支持MME和SGSN功能。

5780 DSC:基于ATCA2架构的PCRF平台, 提供灵活的业务和计费策略控制。

5620 SAM:统一管理UWPC网元, 并集成网络和业务管理, 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这些UWPC融合平台为高性能可扩展的融合分组核心网而设计定制, 消除了现有2G/3G分组核心网存在的问题, 无论从功能、性能还是灵活性上均体现了上海贝尔UWPC方案的竞争优势:

从回程的路由汇聚、无线网关到骨干路由采用统一的7750SR平台, 实现投资成本和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根据部署需求, 7750SR软件可灵活地定义为SGW、PGW或GGSN, 或SGW/PGW/GGSN共存;

7 7 5 0 S R无线网关可提供160Mpps (包长300字节) 的包转发性能, 无需额外硬件可提供80Gbit/s的深度包检测 (DPI) 能力, 远超现有GGSN或SAE GW平台;

内置于芯片的基于每S D F的H-QoS机制, 提供业务感知的差异化QoS和内容计费功能;

继承了7750SR业界领先的IP业务路由、高可靠 (NSR/NSS/双机备份) 、OAM等技术优势;

9471 WMM集成2G SGSN、3GSGSN和MME功能, 提供业界领先的系统容量, 无论用户容量、基站数量还是信令处理;

创新的专利寻呼算法, 大大提高了寻呼效率, 减少了信令对系统资源的开销;

基于每呼叫的数据分析工具PCMD, 提供实时诊断和排除手段, 优化小区和设备性能;

5780DSC与5750SSC共平台 (相同的硬件平台, 共享的软件架构) , 便于实现无线和固网的业务策略的融合;

端到端地统一管理EPC所有网元, 并集成应用和业务管理, 标准的北向接口可快速有效地实现与现网OSS集成。

EPC建设目标

两化融合构建辽宁农业产业体系 篇9

一、辽宁省两化融合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辽宁省两化融合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近几年, 辽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信息化发展, 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 辽宁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可喜进步。

1. 全省农业信息化概况。

截至2011年年底, 辽宁省农民电脑拥有量在60万台以上, 并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 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宽带上网, 并设有5000多个农业信息站, 200万名农民通过网络信息实现直接受益。目前, 辽宁有4个比较成熟的体系。一是网络服务平台——盛世金农网;二是声讯服务平台, 即12316;三是短信服务平台;四是辽宁省金农信息站的组织体系。盛世金农网是辽宁省14年互联网经历推进的结果, 而且商业化的时间超过了五年。其成立了一支市场监测队伍, 对于全国范围之内60多个养殖品种的主打产品进行市场监测。另外, 有800位专家每天在线接受农民的咨询。成立了5670个服务站, 45655个农产品博客发布, 有20万注册的农户信息。

2.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的现状。

2011年前三季度, 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增加值1662.7亿元, 同比增长17.9%。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以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的增速, 以近1/5的份额, 已成为全省第二大支柱产业, 占全省经济总量10%。2011年上半年,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达到19.2%。但是辽宁省的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只有65%, 低于东部发达省份水平, 很难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成果有三个方面。一是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品牌涌现出来。到2011年底, 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5800多个。与五年前相比, 201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了4倍多。二是吸引外国企业投资。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也纷纷看好辽宁、投资辽宁。2011年全年, 投资额达1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签约项目就有30个。三是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取得进步。“十一五”以来, 经农业部认定的辽宁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6个, 科技创新机构16个, 全省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60%, 其中精深加工率达25%。

(二) 存在的问题

1.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难以适应规模化生产和大

市场要求。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表明, 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重要基础。通过分工协作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专业化生产来提高效益, 最终实现生产要素在农业内部的合理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辽宁省农村一家一户超小规模的生产格局就暴露出极大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近年来, 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民合作组织规模较小, 带动能力弱。大部分农民仍然游离在农业组织之外, 不适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

2. 龙头企业拉动能力有限, 与农户利益关系尚不够紧密。

目前全省各地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多数以初级产品为主。供应本地及周边市场, 缺乏市场竞争力。外向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 带动农民增收的潜力有限。农产品加工比重低, 精深加工少, 农产品增值率低。另外, 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一些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 农户与企业直接建立购销关系。产品好卖时, 农户选择市场出售独享生产利润;产品不好卖时, 龙头企业压价收购或不予收购。导致供求双方难以达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3. 农产品的质量、加工深度和安全水平不高。

辽宁省农产品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质量不高, 品质参差不齐;初加工产品多, 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农产品标准、技术、管理等与国际接轨尚不够紧密。虽然近年来已初步建立了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但还是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 且质量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 生产环境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加之名牌农产品较少, 优质安全农产品比重偏低, 影响了辽宁省农产品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4.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相对传统农业来讲, 农业产业化经营更需要高素质的农民。不仅要求农民及时学习和掌握各类农业科技, 按照国家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采收和产后处理, 而且还要求农民学会利用市场信息, 适时调整自己的品种结构, 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知识。但目前信息化在乡一级的覆盖率还不到20%, 有一技之长的科技型农民和能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人少之又少。现有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普遍低下, 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劳动者素质的高要求极不适应。

5.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农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程度。当前, 辽宁省信息基础设施仍然落后, 尤其是农村基层设施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虽然辽宁省上网人员农业用户在逐年增加, 但与农业发达省份相比依然较少, 农业的经常性用户不足5%, 绝大多数农民仍然以电视、广播等具有较大时滞性的传统方式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 有限的农业信息在落地入户方面困难重重。在一些农业发达省份, 每村都设有信息站, 有专门的信息员进行数据统计, 并每月定时上报到乡一级信息站;在乡一级信息站中则有专门的农业专家和经济专家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比照全国的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分析, 最后预测市场方向等。

6. 农业服务业不健全。

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 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农业产业链中, 产后服务以前一直被忽视, 然而在中国加入WTO后, 由于我国传统农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做好产后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但是辽宁省的产后服务体系并不健全。在销售服务环节中, 引用信息化技术的比重很小, 目前还依然沿用着参加交易市场这一单一交易方式。在物流服务中,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物流配发中心, 这使得各农业企业的运送成本相对较高。

二、依靠“两化”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文化服务、资源开发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系统, 这修正了将农业单纯视为第一产业的观点, 农业的基础地位得以深刻体现。同时, 对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认识也突破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的狭隘视角, 使得现代生产要素得以汇集到农业, 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改造。

(一) 利用现代化技术, 促进传统农业发展

1. 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融入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 通过计算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可以及时进行模拟决策, 以减少决策的失误、降低管理成本与风险;通过进入乡、县、省乃至全国和全球的信息网络, 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政策信息, 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和合理销售自己的产品;通过进入外部的信息网络, 广泛获取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 选择和学习最适用的先进技术, 装备自身。

2. 拓宽供应渠道。

首先, 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 寻找质优价廉的产品, 并与提供优质售后服务的供应商合作。信息化技术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而且还可以减少交易费用, 节省开支。其次, 要提升原料的品质水平。建立加工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 根据加工企业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对原料的选择。

3. 提高生产水平。

首先, 用信息技术改造原有装备, 推动原有装备的技术升级, 提高装备的质量和水平。其次, 用信息技术提升产品档次。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产品中, 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创新, 拉长农业产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4. 扩大销售范围。

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 紧紧把握住市场脉搏。一是利用信息网络, 做好市场分析工作, 发现市场需求。二是利用信息网络, 努力开拓市场。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行业网站农产品销售网上发布供应信息, 推销自己的产品。三是应用信息网络与供应商、财会人员、结算服务机构、政府机构建立网络业务联系, 减少交易费用, 从而节省开支, 获取更多利润。

(二) 利用信息化技术, 大力发展新兴农业

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 科学制定新兴农业的发展规划, 制定优惠政策, 将信息技术引入新兴农业中。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充分利用辽宁省现有农业资源为基础, 建立图文并茂的动漫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评价系统;二是建立全省农业信息服务呼叫中心, 开通电话服务热线;三是由政府相关部门与运营商合作, 开展移动通讯电信增值服务, 开发手机客户端, 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系统。

(三) 加强人才培养

1. 完善高校课程设置。

从农业专业来看, 我国高校农业专业建设以培养研究生为主。重点是培养农业理论知识, 比较欠缺网络技术方面的课程。需要适当增加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数字传播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站策划与建设、数字信息处理、摄影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既具有传统农业从业者具备的业务技能, 又能够使用常用的网络语言和编程语言制作出简单的信息发布系统的科技人才。

2. 发挥培训机构作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周期

长, 数量有限,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践业务技能。因此, 从短期来看要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在培训之前, 需要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考量。

(四) 农业服务业

从农业生产过程来说, 农业服务业主要可以分为传统服务业与新型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是指农业良种服务、农机服务、商业服务等;现代新型农业服务是指信息传输服务、科学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生态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农业保险服务等。

1. 构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业体系。

产前服务体系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 及各种生产工具和设备;产中服务体系主要是提供技术方案、机械作业服务、排灌服务, 以及大型设备负责代播、代耕、代收获;产后服务体系主要是完善加工、包装、储存、冷藏、运输、销售等服务。

2. 提供新型农技服务。

由于辽宁省农民人数多、企业经营规模小, 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不可缺少。特别是随着一些重大动植物病虫害不断发生, 生态安全、健康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所以必须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3. 提供农事协作服务。

借鉴法国农业器材利用合作社的作法, 可以由农民组织社团, 农民按股认购, 并筹集社会闲散资金, 组成农事服务队、服务公司, 开展农业生产工序服务, 形成专业化的农业服务网络。

4. 提供农产品营销服务、物流服务。

在巩固和运转好现有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基础上, 统筹规划并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开展农资连锁经营, 发展新型流通业态, 建立农产品物流园区, 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流通业, 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议建设县域物流配送分发中心, 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活畜交易市场, 形成布局结构合理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农村商品流通和商业网点建设, 加快经营网络和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消费。

(作者单位:辽宁省工业和信息科学研究院)

融合构建 篇10

一、Star C平台可以整合更多的学习资源,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Star C平台一个独有的功能就是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整合起来, 上课时可以随意调出自己需要的资源,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内容。上课之前,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文本资料、链接网址等, 然后在自己课堂上根据需要及时的调取所需的资源, 这样学生也觉得很新奇,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或问题。因此Star C平台在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也为其之后成为课堂中的必需品做好铺垫。

笔者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一课时, 呈现了许多的故事图片, 引导学生来总结这些都是关于动物的故事。那么, 是谁写了这么多动物的故事呢?学生能很快回答是伊索。此时就可以通过网址链接, 呈现伊索寓言的故事书, 通过放大镜功能, 让学生对伊索寓言有更清晰地了解。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 了解了狮子与老鼠最后成为了好朋友, 为什么呢?笔者在一块板上写上了问题:Why can they become friends?另一块板上播放着视频, 这样学生能直观地带着问题去观看动画, 凸显了双板的优势。

另外, 笔者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R oad safety》复习课时, 作了这样的设计:课前, 发给学生一段关于道路安全的微课, 要求学生对于微课中出现的单词词组有一个大概地了解。课上, 教师一块板播放着微课, 同时在另一块板上依次出现了新单词词组, 视频播放结束后, 直接进行教学。这样的双板教学将教学的重难点很轻易地解决了。

二、Star C平台可以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 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 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端正地面朝黑板坐着, 教师则在三尺讲坛前滔滔不绝。教师的主导地位明确, 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状态, 师生的互动主要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这种机械的、单一的方式体现。这种教师统治课堂教学的形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这些现象必须彻底改变, 才能适应当前的改革与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开放”在英语教学中, 主要指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来, 参加游戏、歌唱、练习、对话、表演。在英语课堂中, 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学、自己说, 而不是教师的一味填塞。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增进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交流, 这样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和发展。

笔者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Road safety》复习课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预设通过学生的阅读, 来独立完成这张图表: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1) 可以直接打印图表, 让学生做, 但是当堂的反馈不是很有效。 (2) 请一位学生上台做, 其他学生看, 教师讲评, 收效甚微。如今在未来教室的环境下, 利用平板电脑, 教师可以直接将此图发给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并且将自己做题的结果再发送给老师。教师可以在学生发送的答案中随意选取一部分学生, 检测其准确与否。在短时间内, 能更有效地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 这样的功能也代替了传统黑板用粉笔写字时的粉尘飞舞。

在这一课例中, 我在语篇阅读环节中利用平板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平板上进行不断操作演示, 通过小组内、小组间的探究得出最后的结论, 教师在这中间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 问题的解决完全由学生自己控制, 这样的开放环境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学有所得, 体现了师生、生生的互动。充分发挥了未来教室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来达成学习目标, 在原有知识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群体里实施教学环境的改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更新, 启动课堂中集体智慧的发挥与储存, 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对知识理解程度的加深。

三、Star C平台使课堂教学过程得以再现,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传统的黑板只能暂时地呈现所教学的内容, 一旦擦去, 就无法再重现。而Star C平台的出现恰巧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可以记录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 而且随时可以方便快速地回顾讲过的内容, 因此借助Star C平台的这一功能, 教师和学生在归纳总结时, 就再也不是一种空对空的过程, 甚至于方便教师在某些环节进行补充和调整。未来教室可以录制教师的整节课, 课后, 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观看上课的过程, 更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本节课是一节语法课, 主要是讲了句型的转换, 陈述句如何改为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 先请同学们自己归纳, 然后将学生归纳的要点都在双板上通过白板板书呈现出来, 经过讨论, 在原来的基础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并根据所学语法进行实战练习。如I want to buy some apples. 改为一般疑问句为:Do you want to buy some apples?然而在句中有一处错误, 我就请同学上来用感应笔用不同的颜色把错误改正———some改成了any.一节课像类似的题目我们做了很多, 利用N- 1 的功能键, 我始终将归纳的语法通过锁屏的方式呈现在一块板上, 让学生能在做题时, 及时重温语法要点。

双融合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体系 篇11

目前,罗汉果已在苍溪县进行了区域性的规模种植示范,4000亩的罗汉果种植基地已纳入寻乐书岩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正进行选址认证;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科研实践基地和苍溪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已完成选址认证,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为深化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产学研战略合作,苍溪县推行“双融合”模式,构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园区+公共平台”的新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体系,大力实施基地、科研、园区三大核心项目,推动农业技术、资本、市场深度融合。

双引融合

推进项目高端化

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坚持“三个优先”,改变过去招商引资只注重引进项目、资金而忽略引进人才、智力团队的现象,实现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就是一个科技创新孵化器、就是一个引才引智基地。一是优先引进智力型产业资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优先引进有创新研发团队、科研院校作为支撑的智力型产业资本。二是优先为产业型智力资本搭台唱戏。在推进产业规划发展中,注重引才引智,优先为既有专家团队、研发队伍,又有一定资本,具备投资能力的产业型智力资本搭建平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既要招得来,更能留得住。三是优先引进产业高端、前沿的人才、技术和项目。紧盯国际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突出高端产业项目引进,推进更多的高端型人才、技术和项目进驻苍溪县。力争“十三五”期间,引入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200人以上,与30家以上全国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

双链融合

推进成果本土化

坚持科研链与产业链相结合,实现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一是坚持全产业链布局。将科研机构建在产业链上,与生产、储藏、运输、加工、营销等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有效打通农产品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坚持多产业融合,以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罗汉果等为主,开展多产业综合性研究。二是坚持土专家与洋秀才相结合。加强研究院、科研实践基地与县猕猴桃研究所、苍溪梨研究所等本土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的横向沟通合作,打造一支“永久牌”的科技专家队伍,为苍溪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持久的科技支撑。三是提高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率。围绕“十三五”期间“千场万户”和“12345”培育规划,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与研究院、教学实践基地对接,充分发挥其科技转化纽带作用,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经济社会效益,为苍溪县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双基融合

推进服务定制化

坚持教学实践基地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相结合,分类指导产业发展。一是科学布局教学实践基地。以位于东青的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科研教学实践试验基地为主体,围绕全县“十三五”期间十大产业发展带和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布局,建立教学实践试验站(点)。二是开展定制化服务。坚持问题导向,从园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实行“一园一策”,为每个产业基地、每个园区提供定制化服务、个性化诊断,分类指导每个园区发展。三是加强新型业态指导培育。教学实践基地以培育农业新型业态为主攻方向,推进产业基地和园区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建设一批农业观光型、体验采摘型、电商结合型等各具特色的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丰富教学实践内涵,拓展产业基地发展空间。

双产融合

推进效益最大化

坚持罗汉果与猕猴桃两大特色产业相衔接,提升产业发展效益。一是创新栽培模式。立足于猕猴桃、罗汉果套种和梨芋套种等栽培模式,积极探索开发出更多类型的间、套种栽培模式和种养结合等产业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业发展效益,力争园区亩土地收益突破3万元。二是加强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以猕猴桃、苍溪雪梨、罗汉果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围绕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三是推进产业化经营。今后5年,新培育猕猴桃、罗汉果家庭农场500家,专业合作社3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

双园融合

推进产业全域化

坚持全域现代农业园区与农户生态庭园相结合,推动区域脱贫奔康和精准扶贫。一是围绕“两个一百亿”目标抓全域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围绕红心猕猴桃和苍溪梨、林产业、生态养殖、优质粮油等“两个一百亿”的产业目标,科学规划建设综合性园区和各类专业园区100个,构建园区全域覆盖的发展格局。二是紧扣“四位一体”建生态庭园。实现户均有一个产业庭园、一套生态农居、一个技术明白人和一套订单保单,建设新型生态庭园5万户。三是坚持“一园三区”建农业园区。坚持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就是一个产村融合发展示范区、一个脱贫奔康示范区、一个农村改革试验区,突出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社区建设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一片一园区、一村一产业、一户一庭园、一人一万元”的建设目标。

融合构建 篇12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活动,重要概念

生物学的概念, 对于生物学科来讲, 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 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在概念之前加了重要两个字, 特别强调了这样一批概念处于生物学科的中心位置。 它包括对生命的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解释。 重要概念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 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必须注重对重要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教学。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另一个重要理念, 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性活动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 而且探究活动容易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引起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 因为同一个概念知识点可以通过不同探究途径解决, 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 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融合探究活动, 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方法。

1.进行探究活动, 理解重要概念

课标中对科学探究有明确的要求, 科学探究可通过探究性实验具体实施, 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相应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更主动并真正体会其实质。

例如:对“自然选择”概念中“突变和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的理解很多学生不清楚, 即究竟是先有变异还是先有选择, 是否是因为选择的压力导致了突变等。 教师不妨引入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抗生素使用与否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关系”, 通过这个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

在设计并完成该探究实验的过程中, 与科学探究相关的重要概念得到强化, 而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培养的能力也得到强化。 建立在这一系列实验基础形成的“自然选择”概念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事物, 避免了死记硬背式的灌输概念。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

2.设计探究活动, 引导概念生成

知识生成是新教学理念和新教材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我们设计探究活动时, 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把握好这个联系就能发挥已有知识的积极作用, 生成新知识, 构建新概念。

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活动设计:

(1) 从实验题目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来考虑, 你能提出哪些探究性问题?

(2) 基于已有的知识, 利用环环相扣设问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实验步骤的观察, 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a.如何检验淀粉? (用碘液)

b.淀粉遇碘会有什么变化?

c.如何去掉干扰的 “绿色” (叶绿素的干扰) ?

d.绿叶去除叶绿素后, 滴碘液就可以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否是淀粉了吗?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e.以 “光”为变量设计对照方案, 有哪几种设计思路?

f.现在可以将实验材料放在阳光下照射, 让它制造有机物了吗? (提示:这样的叶片中有没有可能储存有以前所制造的有机物) 如果叶片的遮光部分、见光部分都有有机物, 则势必对实验现象有干扰, 怎样消除这些干扰?

光合作用这一概念, 实际上包含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对初中生来说, 能将这三个方面有机联系起来, 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即说明基本上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 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是通过探究性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三个演示实验得出的, 学生在实验及观察过程中已对有关的产物和原料等有较深的印象和理解, 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实验结论归纳在一起, 找出内在联系, 光合作用的概念便水到渠成。

3.运用探究实验, 纠正错误的前概念, 形成科学概念

学生在学习任何概念性知识之前, 实际上都已经有了前概念。 前概念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相对于新知识的已有认知, 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片面的或错误的。 前概念的形成, 往往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 在脑海中根深蒂固, 如果仅仅是靠教师的讲解, 则比较难以纠正, 但如果是通过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 亲自体验了探究的过程, 通过实验、观察而得出结论, 得到的印象会更深刻, 更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生长。

例如:关于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很多学生误以为种子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 为了矫正学生的这一错误概念, 可以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如果我们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在现有实验基础上可如何设计探究方案? 实验现象可能会怎样, 最终结论又是什么? 经过探讨, 学生充分运用对比法和控制变量法, 提出增设一组对照实验, 增加一个满足“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这一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 对它进行遮光处理,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最终得出相应结论。 在此过程中, 探究活动实际上发挥了两个作用: 一是通过实验观察, 引发认知冲突, 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二是通过探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 修改或改变学生头脑中原有错误概念, 加深对科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也就是说, 实验促使学生通过认知顺应, 实现了概念的转变, 从而建构起新的科学概念。

4.结语

概念教学策略的种类多样, 呈现方式灵活多变。 我仅从融合探究活动, 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进行教学做以上论述。 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还有许多值得借鉴、有效的方法。 教无定法, 只要灵活选择、运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 就能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惑, 强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网络教师教学下一篇:混凝土拌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