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论文

2024-10-22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论文(精选8篇)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论文 篇1

三网融合使广播的未来发生了巨大变革, 原有传播渠道的拓宽更便利了受众接收信息, 网络时代的受众要求广播的内容更深化、多元化。总之, 未来的广播媒介将在网络提供的契机下扮演独特的角色。

一、三网融合拓宽了广播媒介的传播渠道

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实施及3G时代的到来, 使无线宽带接入到偏远地区, 扩大了网络的覆盖面。用户使用“三网融合”业务, 可同时打开广播电视、电话以及宽带业务系统平台, 接受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基于融合网络带来的跨区域性和降低的运营成本向综合业务转型, 造就了具有发散性的信息平台, 既延伸了信息空间、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也为多媒体广播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扩展了电台的节目传播渠道。

三网融合使广播与其他媒体的联姻体获得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 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广播媒体发展的基本走向。电话广播实现了跨媒体信息共享、多向互动和个性化传播;数字广播在传输音频信号的基础上, 可流畅地传递多媒体信号, 受众通过接收终端装置能清晰地收到图像、视频、文字和数据, 实现了“点播式广播服务”;网络广播将节目内容以数字文件的形式放在互联网上, 访问者可根据需要和喜好下载、点播和查询, 也可通过QQ、手机短信、论坛发帖、热线电话等方式与主持人实时交流;手机电台通过软件以互动形式向手机族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订购、点播等语音服务, 满足了个性化的收听、收看需求, 使广播成为更贴身的“体温”媒体。

三网融合下的多媒体广播突破了传统的音频表现形式, 拥有文字、视频、动漫、图片等更广阔的载体, 信息更新、传播更快, 达到了信息传播与接收的高度融合。媒体的融合使广播演变成可听、可视、可看的媒体, 实现了节目的二次传播和信息扩散。

二、三网融合下的广播受众

定位目标受众是广播频率专业化建设的基础, 也是广播事业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据调查, 出租车司机是广播的核心受众群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销售价格的逐年降低, 私家车司机和随之而来的乘客群体也加入到广播受众群体中, 交通广播“听众本位”的办台理念正在向“目标听众定位”理性跨越, 就是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移动人群。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城镇组合音响的拥有量和收录机的拥有量非常之高, 说明广播的农村听众规模巨大, 且传播的渗透性良好。三网融合使广播突破了地域限制, 扩大了在农村的听众群。

三、三网融合后的广播内容

(一) 现代受众的多元需求呼吁广播传递多元文化

现代受众生活的多元化导致收听信息喜好呈现多元化, 广播也从满足大众化的需求变为贴近不同听众群的信息提供者。从内容来看, 综合性考虑了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从快速捕捉财经信息到普及法律知识, 从餐饮娱乐到房地产交易、建筑装饰等相关专业市场信息, 从发布彩铃排行榜到引领流行文化, 从男女婚恋到医疗卫生保健知识, 从调节心理、情感的空中访谈到曲艺、音乐……说明时代观念的大碰撞、思想的大激荡, 是解决现代广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 受众的专业化需求呼吁广播应深度解读信息

今天的广播面对的是挑剔、苛刻的市场和受众, “碎片化”的需求使受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受众的要求已超越共享阶段, 进入解读层面, 这是受众教育提高所产生的精神诉求。广播媒体对新闻事件不仅有感性反映, 更要有理性把握, 而这种要求势必使广播走向内容细分化、专业化。

(三) 个性需求呼吁广播树立品牌形象

品牌的确立除内容以外, 还需要灵活的节目形式来增强读者的忠诚度。互动的真实性使广播媒体拥有其他媒体无法超越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立体话语互动模式从不同角度解读、展现主题, 既轻松幽默, 又具思考张力, 灵活的播报形式以温情彰显了节目的人文关怀, 为广播节目树立了品牌, 也为日后的广播节目形式改革提供了借鉴的方向。

四、未来广播发展的前景

在广播媒介产业的融合上, 中国人民大学的喻国明教授说:媒介的融合, 要求媒介以功能外延的缩小换取服务内涵的专长。另外, 广播电视联合体也是未来广播媒介的发展趋势。

在广播技术服务上,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电子学家李幼平教授的预测:未来的广播服务方式在网络融合下将挣脱时间束缚, 受众可随时获取需要的信息或保存感兴趣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曹璐:《前景传播与交通广播现象》,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第10期

[2].孙树凤:《北京交通广播的借鉴意义》,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第10期

[3].罗毅、刘永平:《从打造到经营》,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第10期

[4].李平、吕龙章:《凸显六大亮点, 以专业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第2期

[5].刘浩然:《现代受众多元需求下的广播专业化之路学术平台—传媒研究》东南传播2007年第四期

[6].李幼平:《给您一个“库”——畅想新一代广播网》中国数字电视2008年9月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论文 篇2

三网融合催生下一代网络,同时也使运营商向全业务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都向同一网络趋势演进,每个运营商都在充分挖掘自身业务优势的同时向其他领域发展。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通信、广电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将从单项业务各自为政的非竞争局面转向全业务的竞争乃至网络间各个层面的全方位的竞争。

三网融合的策略探讨

正确认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的竞合关系

随着全IP化的推进,三网的概念也日渐模糊,为早日打破政策瓶颈提供了技术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是一种替代互补、协同共赢的竞合关系。未来既不是合成一个网络独家垄断经营,又不是任意多家企业经营同质网络业务,搞无序竞争,而是在各类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发挥广电、电信部门的各自优势,通过集约化建设,为消费者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应用服务,促进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因此三网融合不是三网合一,是网络的互联互通,是业务的深层融合和交叉渗透,是产业横向联合和联动。

无需讳言,经过多年产业化积累和市场运营的考验,从多番整合兼并风雨中走过来的电信企业在业务运营、网络建设、市场化推广和资金实力上都更胜一筹。广电企业,尤其是广电网络运营商,由于肩负宣传保障和市场运营双重责任,长期以来重点关注安全播出保障和公益服务方面,在机制、体制方面还没有完全走入市场化的轨道上来。很多地方网络公司尚未完成事业到企业的转制,但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逐渐明晰,国家也相应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要求各地在年底前基本完成省网整合,目前各地省网整合工作纷纷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未来省级有线网络公司的建成,将为广电开展多业务综合运营打下了体制基础。

正确认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

可以预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媒体形式也将不断涌现,互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并日益呈现主流化发展趋势。我国的广电传媒产业正处于从“传统”走向“新兴”的嬗变过程,新媒体与传统广电传媒都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变革和延伸,在业务形态、终端种类、传输方式上具有突破。新媒体与传统广电传媒之间在商业运营上存在着天然的契合点。在从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延伸的过程中,广电传媒的产业链基本上没有发生价值创造环节增减的变化,而是价值创造的核心节点发生了裂变和扩张。新媒体取代不了传统媒体,是对传统媒体融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电视台作为内容提供商从模拟电视时代的频道运营向新媒体时代的创意与版权转移,进而深入到数字时代内容资源的多平台运营和跨网络递送、跨终端展现,这种变迁过程实际上也是新媒体运营对传统广电传媒运营模式的扬弃过程。在扬弃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广电内部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联动和整合,将电视台和网络公司在业务和运营上进一步捆绑,结合播和传的优势做文章。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台应该与网络公司密切配合,创新节目的形态,打造新的电视收看方式,将内容的传输、分发、展示和运营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这将带来内容采集、编辑、播出等全系列的变化。进而实现广电内部网台分离、制播分离后更深层次、更高层面的战略协同,除了完成事业和产业统筹兼顾,保持事业和产业的均衡外,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广播电视发展必须做到多元化的业务协同,通过自身优势,创新广电业务形态,从而得以使网络公司更充分地利用现有优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即“1+1>2”进而实现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的再造、优化和提升。

正确认识单向宽带直播和互动的关系

以有线电视网为代表的广电网络具有资源丰富、高普及、高覆盖、高安全的优势,广电推进三网融合,必须坚持以广电网络为基础,通过网络的升级改造,以最经济的方式达到承载三网融合多业务的要求。

广电网是典型的单向高带宽网络,可以同时传输上百套的数字电视节目和高清电视节目,这是目前其它网络根本无法比拟的。因此,三网融合业务的推进,必须充分发挥广电网海量带宽的优势,通过广播、组播、推播、单播等技术的结合,创造数字电视的全新业务模式,融合数据、通信和互联网应用,实现三网融合的战略目标。

同时网络公司应顺应发展的潮流,朝双向、互动、宽带的方向迈进,大力推进光进铜退和双向改造。

正确认识互联互通和安全可控的关系

三网融合时代是以全程全网、互联互通为技术特征的时代,但也要坚持安全可控的原则。广电网对业务的承载不同于电信网的管道模式,而是实现了内容、业务、网络、用户的全范围监管,是个高度安全的网络。三网融合时代,广电网对数据、通信和互联网应用的支撑也应延续广电网的监管体系,通过各种物理隔离技术、专网技术、用户实名制等,为电视、通信、互联网业务构建相互独立的、不同安全级别的传输通道,确保宣传的安全、文化的安全、内容的安全和用户的安全,真正实现可管、可控。

三网融合的业务发展方向

技术层面

面对三网融合,广电应坚持以下的基本技术思路:一是坚持以有线电视等广电网络为基础。以有线电视网为代表的广电网络具有资源丰富、高普及、高覆盖、高安全的优势,广电推进三网融合,必须坚持以广电网络为基础,通过网络的升级改造,以最经济的方式达到承载三网融合多业务的要求。二是充分发挥广电网海量带宽优势。广电网是典型的单向高带宽网络,可以同时传输上百套的数字电视节目和高清电视节目,这是目前其它网络根本无法比拟的。因此,三网融合业务的推进,必须充分发挥广电网海量带宽的优势,通过广播、组播、推播、单播等技术的结合,创造数字电视的全新业务模式,融合数据、通信和互联网应用,实现三网融合的战略目标。三是必须坚持安全和可控可管。广电网对业务的承载不同于电信网的管道模式,而是实现了内容、业务、网络、用户的全范围监管,是个高度安全的网络。三网融合时代,广电网对数据、通信和互联网应用的支撑也应延续广电网的监管体系,通过各种物理隔离技术、专网技术、用户实名制等,为电视、通信、互联网业务构建相互独立的、不同安全级别的传输通道,确保宣传的安全、文化的安全、内容的安全和用户的安全,真正实现可管、可控。

产业层面

三网融合对广电来讲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当然也是关系到行业的存亡问题的巨大挑战。广电应充分利用国家三网融合三年试点的时间窗口,大力推进网络双向化改造和互动多业务的运营,提升自己的盈利空间,以电视服务为基础,拓展信息化、数据服务等,避免同电信在语音等业务上的低层次竞争。

1.创新广电业态、独辟蹊径、打造蓝海。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起头并进,要求广电网络公司加强和电视台的合作,将电视台的内容全方位、全媒体加以展示,由网络公司承担立体化的内容分发和递送服务。通过广电网络公司和电视台共建集成播控平台,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播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通过集成播控平台和内容商的互联互通,将实现新媒体内容的本地收敛,为广电网络公司开展新媒体服务(网络电视、宽带数据业务等)提供了业务带宽收敛的功能。

2.打造跨媒体运营模式。实现跨屏、跨网的融合业务。

广电的核心业务始终是以电视为基础的视音频服务,目前阶段和电信运营商去竞争本已经“刺刀见血”的电信基础语音业务只会两败俱伤,广电需要做的是立足自身优势业务,扩展信息化应用和数据业务,利用业务和终端100%入户的优势,通过网络的融合开创新的业务形态,打造家庭信息化终端,实现与互联网、通信网等的互通,在业务层实现互联网内容向电视的迁移,实现通信网与电视机终端的互联互通,在终端层通过一个电视屏幕综合实现传统数字电视收视、视频聊天、家庭安防和家居控制等各类功能的综合展示。

3、加强对信息化服务的支持力度,实现媒体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双轨运营

信息化是广电网络和数字电视服务的重要方向,机顶盒终端是最有效的家庭信息化载体,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通过数字电视都可以方便快捷的接受到个性化的信息化服务。

广电有其特殊的政府、行业客户资源,这些可以成为支撑开展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业务中的优势。通过突出广电网络的公益性和地方性,从而更好的为地方政府和百姓服务,在区域特色信息服务的提供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信息服务是广电网络运营商多业务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电网络服务拓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各地网络公司提前规划布局,相信有望形成广电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最终通过广电网络为政府、行业、社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华数三网融合的业务运营实践

华数是杭州市三网融合的龙头企业,在多年的三网融合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做了诸多创新性的探索。华数作为浙江省有线网络的运营主体,全国性的互动电视技术和内容提供商,同时又拥有3G流媒体播控平台运营牌照和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运营牌照,具有体制、机制、技术、人才、内容、运营等多方优势。

2001年,华数率先应用先进的IP技术,建成了杭州有线宽带城域网络,率先在广电网络中实现三网融合;2004年,首创了“广播与交互”融合的交互数字电视,创新了数字电视的发展模式;2005年,华数建设了海量的数字化内容库,启动了全国广电合作发展的进程;2006年,杭州数字电视全交互整体转换通过总局验收;2007年,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华数为数字电视发展的省级主体;2008年,首创了融合“数字电视、互联网、信息通信”的“全媒体”服务,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同时,华数大力向无线领域探索拓展,建设了杭州无线宽带城域网、移动数字电视网和移动多媒体网,打造了有线、无线天地一体化的数字化网络。2009年,创新打造3G手机电视、互联网数字电视等融合型新媒体,覆盖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移动数字电视和多媒体网络、城市信息传媒网络等,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华数的服务已经涵盖了宽带上网、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综合信息服务等领域,业务也从杭州发展到浙江乃至全国。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华数力求不断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带动技术、应用、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在三网融合的新形式下,广电必须实施网台联动,创新发展业态,不断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坚持走市场化规模发展之路,实现广电媒体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协同发展。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在业务的融合和竞争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蓝海”。

借用恩格斯对文艺复兴的评价:“这是一个呼唤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三网融合的时代一样如此,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论文 篇3

一、三网融合给广播带来的影响

1.广播的全媒体化进程加速

三网融合给媒介融合带来了契机, 广播终端变得日益多样化, 手机、电脑、电视等多媒体终端的广泛应用和车载收音机的增加使广播全媒体化的进程全面提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手机电视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上全面推进, 收费用户达60多万, 并利用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平台, 建立了几十个Wap点播直播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移动国际在线”面向移动互联网设计多媒体网站, 使其节目形态广泛使用于iPhone等智能手机或其他手持终端、PC终端。[1]

2.广播的受众正在转变为用户

当广播的终端可以是手机、电脑、电视的时候, “听众、读者、观众、网民”传统细分的受众概念也随着广播渠道与业务的拓展, 被用户概念取代。广播受众用户化是广播行业在三网融合进程中实现跨媒介融合的必由之路。广播用户化, 一是媒介产品市场细分, 即广播媒体要利用三网融合、媒介融合之机, 积极开发满足用户需求和广告客户要求、特别是适合多媒介渠道应用的广播产品;二是用户信息需求细分, 即围绕品牌节目, 开发包括信息增值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 为用户提供更多符合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媒介产品。广播媒体要以类型丰富、互动性强的节目为平台聚拢用户, 整合开发和利用新媒体平台, 实现线上和线下服务与资源互动, 提供一站式的产品与服务, 增加用户黏性, 争取使用户在接受广播内容服务的同时, 使用广播多媒体终端所提供的网络服务, 消费广播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增值服务与衍生产品。

3.广播的角色正在转变

在三网融合的推动下, 广播媒介的角色将逐渐由传统的内容播出平台和内容生产商向内容以及增值服务的提供商转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大力打造手机电视原创节目制作队伍的基础上, 发挥集成运营牌照的优势, 签约了80多家内容提供商, 其中包括传统电视台、主流视频网站和社会制作公司, 入库上万小时节目, 所有节目均形成统一呼号、包装, 统一营销。[1]

二、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的拓展与整合

1.适时推进广播视频业务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 视频不仅是内容提供商竞争的热点, 也是目前互联网用户的主要应用内容之一。市场调研机构Comscore近期发布的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调研报告显示, 网络视频在网民应用中排名第二。广播媒介在做好音频主业的基础上, 积极开发适合画面展示的视频广播资源, 丰富广播内容, 既是大势所趋, 也是资源的综合利用。目前, 包括中央电台、北京电台在内的国内多家广播电台均开展了视频业务。其中, 北京广播电台的视频业务已实现了集视频直播、视频回放以及移动终端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内容生产以品牌化的原创视频为主, 同时提供了视频上传服务, 鼓励用户分享视频。目前, 北京电台将北京广播网上的“视频直播”频道, 作为原创音视频节目的固定展示空间, 从各个专业广播的日常节目中, 选取有嘉宾的谈话类、音乐类及娱乐类节目进行视频拍摄, 制作网台联动的直播节目。北京广播网将精品节目精加工之后再展现, 实现了广播音视频节目点播服务, 并为广大网友提供了视频上传服务。北京广播网目前每天的视频节目拍摄可达10小时、网上直播10小时、网络回放4小时 (20余段) 、浏览人次近5万。由此,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于2010年在DAB (数字广播) 中增加电台原创的一套视频节目, 每日首播5小时, 全天播出18小时, 以视频移动终端的传播优势进一步扩大广播视频的影响力。

2.重构采编系统, 提供全媒体内容与服务

三网融合促进了广播全媒体发展, 广播节目由单一的音频形态向集图文音视频为一体的全媒体形态拓展。同一个信息源, 面对不同终端的用户, 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和方式必然存在差异。因此, 广播将进行采编流程再造, 成立统一的采编中心, 建立一个集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发布、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平台, 从而实现内容产品的多级开发。内容一次采集, 多格式生成, 多介质发布。中国广播网的记者在采放时, 携带录音笔、照相机、小型DV、Me On TV手机等设备, 集录音、摄影、写文章、拍视频于一身, 采回的内容可做成音视频节目、图文报道传送到地面广播、互联网上, 供多媒体终端的用户使用并传播。

3.建立内容与用户数据库, 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三网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集信息传递、文化传播、生活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为了适应这一变化, 广播媒体有必要建立媒体资料数据库与用户分析数据库, 将大量的广播音视频资料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结构化入库, 以满足多媒体终端受众对内容的自由选择与组合。截至2009年底, 北京广播网已经累计存储2.5万个小时 (8.4万个) 节目, 其中包括小说、评书400多部, 音乐专题550个, 相声、笑话2500多段, 并将各个专业频率的优秀作品以及电台的库存资料按照内容进行整理, 划分为小说、文学、戏剧、教育、笑话、曲艺、健康、人物、经管、音乐、综合11个大类, 使海量的原创优势节目资源以结构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用户面前, 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与查询。有了优质的内容储备, 开发产品附加价值, 引导用户消费内容产品与服务,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用户构成和用户需求。然而, 目前广泛应用于广播的基于收听率的受众研究方法, 多为通过定量调查进行整体抽象化描述, 缺乏对个体消费行为的定位与描述。因此, 建立精确的广播用户数据库并进行深度挖掘, 对潜在受众进行个性化的精准定位, 不仅可以服务于内容生产和广告营销, 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广播增值业务的发展。

4.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互动传播

利用社会化媒体生产并传播内容是互联网的一大特征。社会化媒体以平等开放的交流环境、鼓励成员积极参与的娱乐激励机制, 有效触发用户参与到沟通中来, 形成贡献内容的合力, 从而实现传播范围的最大化。常见的社会化媒体有社交网络、博客、微博、播客、论坛、社区等。基于六度理论发展起来的SNS (Social Network Service, 社交服务网站) 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受业界追捧的社会化媒体之一。SNS利用 (UGC) 用户贡献内容生产模式, 采用病毒营销的人际传播方式进行传播, 具有传播速度快、集群化用户特性明显、黏着率高、互动性强等特点。广播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中, 应当积极吸纳社会化媒体特别是SNS的传播方式, 利用成熟的社会化媒介资源进行互动传播。我们在对包括BBC在内的22家国外电台、46个热播节目的互动方式跟踪研究中发现:有85%的热播节目添加了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页面与听众互动, 网络受众数量平均每天以3-4位数字直线增长。随着人人网、开心网、51.com等SNS网站在国内的蓬勃发展, 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国内多家知名广播媒体纷纷迈出了利用SNS网络进行品牌营销探索的步伐。其中国际台的HitFM在开心网 (SNS类网站) 上线一年以来, 粉丝突破30万。HitFM利用SNS网站吸引用户建立朋友圈, 进行深入互动。

三、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发展之路

1.打造适于全媒体传播、互动性强的内容产品

双向互动化是三网融合的一大特征, 因此内容提供商应着力打造满足三网融合发展要求、适合全媒体传播、双向互动性强且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内容产品。广播内容提供商需要改变线性制作和编播模式, 根据未来网络的需求、终端的特征和用户的使用习惯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制作互动内容, 并以推荐、关联等方式加强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内容提供商应对互动内容的研发加大投入, 生产适合手机、电脑等终端需求的特制内容, 扩展内容集成思路, 把原有内容精品重新组合, 同时引进更多的社会机构和海外制作机构的内容。目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广传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央广传媒、上海东方传媒集团的文广互动, 都已积极展开了对全媒体互动内容生产与集成的探索。

2.与三网融合产业链各方紧密合作, 增加内容竞争力

三网融合在推动内容产业发展的同时, 也为内容提供商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若要扩大市场, 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吸引更多用户, 不仅需要广播自身的努力, 更要与三网融合产业链各方进行紧密地合作, 实现共赢。广播在与三网融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除了要加强内容建设, 打造独特的信息产品, 更要以业务互补为先导, 尽快找到自身定位和盈利点。在与网络运营商合作的过程中, 广播媒体要充分利用网络运营商丰富的用户资源, 迅速拓展市场, 生产个性化信息增值服务产品, 同时要密切与终端制造商的合作, 在终端植入平台入口, 拉紧产品与市场的距离。

3.密切关注三网融合新业态的发展, 规划新型内容与服务

三网融合将带来诸多新业态, 例如电子商务、证券投资、交易结算、医疗、旅行、咨询、教育、娱乐等各种增值服务。中广移动通过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数据广播通道, 成功地将一系列信息增值服务和定制内容推送到CMMB终端。如多媒体广播互动业务、智能交通诱导业务、实时股票财经业务、互动游戏等。[3]目前, 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已被纳入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战略。三网融合的基础是互联网, 而物联网从本质上看是对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如果能将广播媒体与物联网终端整合, 将内容融入“数据集成交互平台”, 就可能会催生出更多新型的广播应用与服务。[4]当前, 广播汽车服务热线类节目中信息的集成交互主要依靠语言描述, 在未来物联网时代, 专家或可借助传感器、数据集成交互平台, 即时掌握车辆状态或路况状态, 及时给予车主或者其他听众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4.建立开放的用户管理与服务平台

三网融合, 最终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信息化生活的需求, 其生存发展的关键, 是要从挖掘用户需求出发, 最终落实到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上。三网融合所带来的新型服务, 使广播作为内容服务提供商直面用户。因此, 广播媒体要加快用户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对用户特征、需求和数据广泛研究的基础上, 实现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研发与推送, 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信息化内容与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2]伍刚.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全媒体化战略思考.第十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10.

[3]http://wireless.people.com.cn/GB/145644/145666/9010441.html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论文 篇4

1“融合”——经营环境的全面变化

“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次革命性的变化至少给城市电视广播带来以下的挑战。

1.1经营形式的转变

伴随“三网融合”的逐渐发展,各省市的有线网络企业被各省市的有线财团用“资金+行政”运行的手段进行调整;同时,完成了“垂直管制”逐渐变成大的潮流。有线网络数字电视现在运行创造出总的份额,占地方的电视广播运行的总的份额的53.3 2%以上的佳绩。只要将网络运行分离出去,则会转变地方的电视广播之前的经营方式;同时,对有关运行有着较大的影响。

1.2节目的制作有着更大的挑战

伴随广播电视节目“播放制作的分开”的逐渐发展,广播电视的制作的趋势是逐渐的社会化,这是必然的。需要弄清楚的是,电信公司有着依靠其他方联合制作丰富的项目产品的优越条件,而且还拥有网络客户端的新闻资讯,有着较强的实力。利用社会资源、面向市场的生产的节目,是用户更加喜闻乐见的。这必将进一步使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收视人群分流。

2 权变——战略思路的主动调整

所谓权变,也就是一个机构是社会大体系中的比较开放的子体系。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一定参照公司机构在社会这个大体系中的地位,采用适合的管理组织方法。因此,“三网融合”的条件下,城市电视广播只有改变基本策略、创新制度、积极应对,才可以规避在该环境下被“溶解”,才可以完成在次环境下生存的机会,并且逐渐发展。

2.1 改变产业运行的手段

“三网融合”下,应该必须全面的运用地方的电视广播公司的融资以及运行的平台的优越条件,提高产业运行机制以及管制体系的创新,逐渐拓展电视广播产业的发展,主要进行管理电视广播的制作。按照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广播影视企业改革;着重在电视剧、动漫等领域大力扶持具有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引进战略投资、推进制播分离;在丰富广播影视内容供给,提高内容的营销能力的同时,强化产业集群、拓展产业经济新增点,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

2.2 积极探索节目覆盖模式

“三网融合”之后,地方电视广播在丧失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控制权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覆盖,必须运用无线数字电视网络。2007年,我们和上海交通大学一起进行研究、研制出了安全性高、效果好、覆盖面积大、好用经济的ADTB-T无线单频电视网络数字技术,颇受广大农民的喜欢,这是我们提高节目覆盖的面积,解决电信“农村围绕城市”运行IPTV的合理手段。于此同时,还应加速发展对于internet的新媒介传播的项目,把以前的广播电视项目向internet和移动网络方面发展。

3 坚守——内容为王的不变法则

“三网融合”现象的来到,让电视广播台以及网络运行商面对这两面抉择:电视广播台会应用质量比较好的、性价比高的运作商进行传送;网络运行商则会运用大众喜欢的、节目质量好的电视广播台。是否可以做出受喜爱、质量高的节目内容将变成电视广播台是否很好的发展以及生存的唯一准则,“观众至上”、“内容为主”真真切切的变成城市电视广播发展以及生存的解决方法。这就需要城市电视广播依据用户、市场的需要,将节目做的更好,逐渐的展露出电视广播节目舆论指引、舆论控制的优势。

第一,坚持新闻立台,不断提升城市电视广播品牌效应。信息化时代,媒体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传播力的竞争。要有效提升地方电视广播传播力,一定要坚守“新闻立台”,打造媒体公信力,保证广播电视在大众传媒中的专业性、权威性。要主动掌握舆论话语权,在重大新闻事件方面,引领主流舆论,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勇于担当传播主流社会价值、构建和谐社会的媒体角色。要加强节目生产和制作,大力实施频率、频道的专业化、地域化、品牌化建设,打造一批党委政府满意、专家学者认可、人民群众欢迎的具有较强品牌辐射力和区域影响力的频率、频道、节目、栏目。

第二,积极的寻找媒资,全力的提高城市电视广播的意义。城市电视广播常年累计的不同种类的音乐、文字、图像、视频等一系列资料,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资产,是城市电视广播全面的项目优势。在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的环境条件下,要积极的开发清晰程度较高的电视节目的制作,建立以媒体财产治理体系做中心的台网的构建,主动以及灵活地建立面向不同客户端的数字项目;应全面运用高像素的机顶盒等多样的客户端,展示城市电视广播与众不同的竞争条件。

第三,凸显个性化的宣传,维护城市电视广播媒体地区的竞争力。“三网融合”给城市电视广播的冲击,毫无疑问要比国家以及各省电视广播媒介要大得多,不过也让我们对以前电视广播的传输内容、传播方法有了许多启迪以及反省。这就是电视广播怎样在传送中更好地凸显区域化、个性化,逐渐的提高电视广播的服务优势。这就需要在制作内容的时候,更加重视地区娱乐节目的内容创新,在贴近地区、服务地区人民生活的事情上多注意,更加重视从单方面的传送转变到双向传播,提高和地方观(听)众的交流以及互动。这样才可以在新条件下,发挥好地区性电视广播不能代替的作用,凸显自己明显的特点个性,维护地区性的较强的比拼能力。

4 总结

总之,“三网融合”时不我待,城市电视广播节目的运行面对这空前绝后的问题,必须积极出击,才可以重获新生。

摘要:“三网融合”逐渐融入广播电视中,地方电视广播节目正在逐渐的变革。因此,各省市广播电视节目必须坚持“以内容为主要”的原则,制作出的部分电视广播节目,应整理经营想法、扩展电视广播产业,才可能制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三网融合,城市电视广播,节目制作

参考文献

[1]沈金成,王良元.为三网融合铺平道路——浅析基于大部制下的三网融合政策与体制[J].中国电信业,2008(11)

[2]曹翼飞.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网络业务层面发展趋势研究[J].声屏世界,2011(2).

[3]包冉.改革进入深水区——“三网融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中国数字电视,2010(1).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论文 篇5

“三网融合”实质就是互联网、电信网与广播电视网之间的融合。就是在电信网及广电网上能够提供相同的内容与服务的基础上, 同时让电信网与广播电视网相配合, 以此达到业务的有机融合。对于电信网络与互联网来讲, 实现三网融合之后, 能够更好、更为全面地发展诸多新媒体业务, 如IPTV、手机电视等, 实现广播电视网中诸多节目资源的实时共享。

2“三网融合”大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2.1 广播电视节日制作方式呈现多样化

伴随广播电视节目当中“三网融合”的广泛应用与渗透,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在方式上发生了巨大转变, 从传统的以影视公司制作为主体, 开始逐步向更趋多样化与综合化的新媒体技术制作为主体转变。随着近些年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在方式上的多样化与综合化, 外加新技术的日益拓展与应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百姓群众更为贴近, 制作的内容更为丰富与多样。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更趋全面性, 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运用, 以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当中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 制作方式的多样化, 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 能够更加全面、快速、便捷地获取最新信息。另外, 随着电视节目制作门槛的不断降低, 人们在不需要付出太多资金成本的情况下, 便可获取所需的图片图像、音乐及视频等资源。所以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 运用“三网融合”多样化的制作方式, 能够为人们的交流提供极大方便。

2.2 广播电视节目在表达方式呈现多样化

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 因广泛运用“三网融合”技术, 传统单一化的媒体播出发生了实质性转变, 开始逐渐转变为多样性的交互式播出方式。比如:人们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 还可利用网络、电话及短信等方式, 实时与节目进行互动。此种新潮的节目表达方式, 不仅能够带给受众别样感受, 还可拉近受众与节目间的距离, 受众可利用各种途径或方式, 传递自身思想、表达个人意愿。

2.3 广播电视节目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多样化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三网融合”的运用,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如贴吧、博客、网络社区、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广播与微视频等不断涌现与扩散, 构建了相对广阔的传播途径。在“三网融合”背景下,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获取世界各地信息。

3“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节目制作发展路径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 为深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力, 需在节目制作上多下功夫, 探索发展路径。首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性等优势, 能够为广电节目制作带来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另外, 还可凭借新鲜且及时的话题, 完成节目的制作工作。其次, 提升节目制作质量, 有效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当前, 社会广电媒体之间的竞争激烈, 只有更好地满足受众基本需求, 方能从本质上提升自身竞争力, 而提升节目制作质量, 则成为实现此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最后, 凭借品牌效应提升营销水平。品牌效应可发挥一个节目的优势与特色, 而通过一个节目的品牌效应, 能够实现整个电视台收视率的提升, 当前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湖南卫视, 其通过金牌娱乐节目, 促成自身成功营销, 还得到了受众的认可。人们处在信息化的时代里, 传播能力逐渐成为了媒体之间竞争的一个关键能力。要想提高广播电视的传播能力, 就必须坚持“新闻立台”, 打造媒体公信力, 以此保障广播电视在大众传媒里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当前舆论的话语权掌握在大众的手中, 针对国内所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 广播电视媒体要做到引导主流舆论, 在传播信息上, 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4 结语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 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得到不断延伸, 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多样化, 发布平台从以往的一元集中开展逐步转变为多元分散。在传媒新秩序的重新调整下, 各种传播主体呈现出诸多新特点, 如全新的传媒产品、海量的传播内容等。面对节目的改革, 广播电视产业必须做好应对机遇及挑战的充分准备, 积极迎接在新形势下的改革, 及时调整制作思想, 制定出相配套的措施,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领域中充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要: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与中国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在中国得到实质性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所表现出的诸多新气象、新特点, 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管理当中所存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极大的指导性。本文通过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展开深入研究, 以期为广播电视业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参考文献

[1]朱金玉, 魏旭.三网融合背景下民营电视公司的存在方式探析[J].新闻记者, 2010 (11) :68-71.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论文 篇6

“三网”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 融合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将三种通信方式进行合作运行, 促进业务的融合。“三网融合”的趋势说明了未来的行业发展逐渐形成规范化、统一化的特点, 这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内容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 需要人们加强对“三网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进行研究。

二、“三网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发展的现状

(一) 广播电视新闻生产滞后

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独立性和原创性在“三网融合”环境下受到了威胁, 甚至已经不能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独家版权的优势, 而且由于在新时期下“三网融合”趋势加强使得媒体市场变化莫测, 对广播电视内容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网络运营商逐渐入驻媒体市场, 与广播电视新闻争夺市场份额和资源, 广播电视新闻的生产门槛降低, 导致广播电视新闻生产出现滞后性, 给其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三网融合”推动了更多的媒体内容生产的发展, 削弱了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优势, 使得原本能够满足受众需求的内容生产不再被受众接受。[1]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创新度远远跟不上受众的需求, 并且当前的一些节目都是从其他国家购入版权再进行创作的, 相比网络电视节目的原创性, 广播电视新闻的创新能力较低, 这也造成了广播电视新闻生产滞后。

(二) 视频内容生产带来的活力

“三网融合”环境下, 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其中视频生产成为创造内容生产的重点方式, 并且被媒体行业争相运用。视频生产具有诸多优点, 如广泛性、灵活性、高效性等, 视频生产的方式为受众提供了新的观看方式, 使得人们的选择性增多, 为受众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目前, 视频生产已经被各大广播电视新闻企业引进, 成立了专门团队, 针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和制作, 这种新兴的内容生产方式为广播电视新闻注入了活力, 能够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融入新环境中, 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从而满足受众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三) 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模式转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科技的发展, 使得手机、电脑逐渐普及, 年轻人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 老年人也对新媒体播放器逐渐感兴趣, 这使得由电视、电脑、手机组成的三屏统一局面扩大开来。在“三网融合”条件下, 超级内容供应平台渐渐形成, 使受众观看节目更为便利, 人们能从多个渠道寻找自己喜爱的节目。超级内容供应平台的成立成为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主要供应模式, 促进了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改革。

三、“三网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方法

(一) 创新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

“三网融合”的产生, 是社会经济增长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想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继续发展, 需要广播电视新闻不断创新自我, 优化内容生产, 精简内容生产, 使内容生产达到时代的要求, 获得众人的认可。广播电视新闻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行业, 在创新优化生产内容时, 应该考虑到具体的节目方式和内容, 将“受众本位”思想纳入思考范围, 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的细致分层, 确定广播电视新闻生产内容。[2]我国的电视娱乐性新闻、综艺节目、新闻类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些节目的内容生产以贴近受众生活为主。例如, 湖南电视台播出的《爸爸去哪儿4》, 这档节目已经进行了四期, 每一期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由于是亲子节目, 受众类型广泛, 受到了多数人的喜爱, 这使得《爸爸去哪儿4》的收视率居高不下。而电视剧的内容生产需要与当前的生产渠道相吻合、匹配。目前, 新媒介已经成为受众观看电视剧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从传统的电视播放, 还是观看网络视频, 电视剧的生产内容都应该与之相匹配。创新广播电视的生产内容, 还需要做好广播电视新闻的后期工作, 因为录制的节目内容往往不能压缩到一期节目中, 为了使受众观看到最佳的节目内容, 可以制作多种剪接版本。从最普通的播放版到受众参与版, 再到单独情节版, 这些剪接版本可以放在不同的播出渠道上, 以此来增加节目的浏览量, 使节目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网融合”的环境下, 需要将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结合起来。生产内容编制能力和优秀的营销方式, 是促进电视广播新闻内容生产获得大众支持的重要手段, 这两种方法可谓是广播电视新闻“三网融合”的关键。我国在制作节目时普遍利用传统的编制、播出方式, “采、编、播”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业流传已久, 这种按部就班的内容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 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缺乏创造性, 缺少吸引力, 很难同已经进行“三网融合”的企业抗争,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要积极改进广播电视新闻的内容生产制作方式, 在实践中进行制、播分离方式的探索。制播分离, 顾名思义就是制作应该独立出来。例如, 当广播电视新闻企业要尝试新节目时, 可以从其他公司、企业手中获取资源, 然后采用制播分离的方式, 提前将节目制作出来。制播分离可以让制作的节目与“三网融合”相呼应, 拓宽传播渠道, 促使广播电视新闻更好的发展。

创新与受众的互动是“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广播电视新闻提出的新要求。电视节目和观众进行互动的模式出现已久, 但只局限于几个模块, 随着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节目与受众进行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条件支持。广播电视新闻创新与受众的互动是内容生产创新的重要部分, 需要广大广播电视新闻企业提高重视。增加受众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互动, 能够提高受众对节目的兴趣和关注度, 进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三网融合”环境下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 最大化满足受众的参与需求, 最直接的互动方式是拨打节目热线, 而随着微博、微信等软件的出现, 吸引了大量用户群体。

(二) 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获取能力

“三网融合”使得广播电视新闻业提高了对生产内容获取能力的重视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广播电视新闻业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规划。其中, 提高内容生产的获取能力是当务之急, 只有加强对内容生产的挖掘, 加深对内容生产的分析, 加大对内容生产的创新, 才能让节目受到广大受众的支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到青睐。[3]广播电视新闻提高内容生产获取能力, 首先要对自身企业有深刻的认识, 从实际出发, 获取与企业价值观一致的内容。信息时代下, 人们每天都处于庞大的信息数据之中, 在观看节目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节目, 如果广播电视新闻不能生产受众需要的内容, 就会被受众排斥, 不利于广播电视新闻长远的发展。反之, 广播电视新闻能够选出与自身价值观一致的内容, 就会与受众产生共鸣, 逐渐吸引大批的观众, 提高收视率。其次, 广播电视新闻对生产内容的加工也是十分重要的, 成品节目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 不断地调整、编排、加工, 这是促进内容生产完善的重要方面。例如, 当新闻采编人员获得新闻信息时, 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从信息中总结出重要的观点, 完善新闻报道, 使新闻内容生产更加富有感染力。

(三) 提升自有版权优势

“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新闻拓宽了业务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独立视频网站和软件成为广播电视新闻业竞争的焦点。视频软件的功能性强、优势大。目前, 视频生产内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证自身的利益, 成为广播电视新闻重点研究的问题, 为了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竞争能力, 防止其他视频内容生产的恶意竞争, 就需要获得自有版权。自有版权能够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的视频生产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 提升自有版权的优势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当前,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生产并没有十分重视对自有版权的建设, 只有几大央视节目和个别卫视节目对自有版权引起了重视, 大多地方电视节目还没有版权保护意识, 这使得地方电视台节目始终无法与央视和具备版权优势的卫视节目进行对抗。前几年, 江苏卫视制作了《非诚勿扰》, 独家冠名播出的版权优势使得江苏卫视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关注, 这档节目的收视率在同时段播出的节目中位列前茅。

四、结语

“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 需要广播电视新闻提高生产技术, 加快内容生产模式的转变, 跟上“三网融合”的步伐, 积极地进行内容生产的创新和改革, 为受众提供更加新颖、独特的节目。

参考文献

[1]葛明驷, 何志武.“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制的目标与路径[J].中州学刊, 2014 (04) :168-172.

[2]程远丽.“三网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发展探讨[A].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下) [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5:1.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NGB发展策略 篇7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用户对多种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 传统的电信网、计算机网 (主要指互联网) 和广播电视网正通过各种方式趋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 三类不同的业务、市场和产业也正在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 这给广播电视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为了适应未来应用和竞争的需要, 广电总局在电信和计算机行业先后提出下一代宽带网 (NGN) 、下一代互联网 (NGI) 之后, 也提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的发展规划。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 , 是广电能否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的关键所在, 这需要业界人士认真研究三网融合的技术根源、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 要解决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策略。

1 三网融合的技术根源

技术的发展是三网融合的基本推动力, 三网融合正是由于数字技术、光纤传输技术、IP网络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成为发展方向的。

1.1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应用, 使话音、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数字网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 而无任何区别。各类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融合。

1.2 光通信技术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质量, 并使传输成本大幅度下降。具有巨大可持续发展容量的光纤传输网为三网融合业务提供了理想的传送平台。

1.3 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的发展, 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现代通信设备已成为高度智能化和软件化的产品, 如今的软件技术已经具备三网业务和应用融合的实现手段。

1.4 TCP/I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 (TCP/IP) 的普遍采用, 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 具体下层基础网络是什么已无关紧要。TCP/IP协议不仅已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通信协议, 而且已经可以成为统一的、被三大网络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 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联网基础。

正是由于上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原本泾渭分明的电信网、计算机网 (主要指互联网) 和广播电视网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同质化发展趋势。未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 三网融合还将突破人对人通信的范畴, 而扩展到人对物、物对物的通信世界, 如传感网、物联网等。三网融合的归宿是数字城市、智慧的地球。

2 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实质是指电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这三个行业的趋同发展趋势, 而并非是指三网合一。“融合”的趋势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技术融合。数字编码、调制技术, IP联网技术, 光纤大容量传输技术已在三大网络中普遍应用。

第二步是网络融合。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分组化, 导致三个网络的技术体制出现趋同趋势, 电信网络越来越多地具有组播、广播功能, 而经过技术改造后, 有线电视网络同样具有双向传输功能。网络融合后, 数字化的视频、语音、数据等内容可以经由三大网络任意传输, 电信网、互联网将日益凸显出传媒属性, 有线电视网络将越来越多地具有通信属性。

第三步是终端融合。移动电话终端可同时用于电话通信、无线上网和电视接收;数字电视可以用于上网;而电脑可以用于视频点播等。三网融合有可能使三屏合一。

第四步是业务融合。网络和终端的融合使得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等都有条件提供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电信运营商将向综合信息业务服务商转型, 广电运营商向全业务方面转变。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就是典型的业务融合形式。

第五步是产业融合。网络、终端、业务的融合, 使得电信、广电、内容、娱乐、金融、商务等产业最终融为一体, 并不断推动这些产业的升级和繁荣。

第六步是管制融合。产业融合必然会导致管制融合, 但从国外三网融合的发展进程看, 为了适应并保证产业融合, 也可能先进行管制融合。

3 三网融合的意义

三网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结果, 是当代信息革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时, 三网融合也会促进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网融合将会给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

三网融合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将会拉动数以千亿人民币的电子信息制造和内容创意产业的发展, 将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三网融合将会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法, 对于社会发展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4 国内外三网融合的发展状况

4.1 国外三网融合发展经验

4.1.1 美国

美国自1996年新电信法颁布后, 接入市场成为竞争焦点。由于有线电视已连接到千家万户, 其带宽又具有能够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的优越性, 因而首先成为长话和市话公司争夺的重要领域。

美国三网融合的特点是, 在政策所规定的竞争环境下, 业务的融合主要以公司的兼并和联盟来实现, 而网络的融合则以新技术来实现。由于互联网和电话网已经很自然地融合起来, 所以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之间的融合成为三网融合的主要方面。

4.1.2 英国

英国是实施三网融合较早的国家。1999年, 英国的Video Network率先在全球推出了基于DSL的视频点播业务。从英国提供的融合业务情况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 广播电视业与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

(2) 固定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

(3) 广播运营商提供移动电视业务。

(4) 一个运营商提供多种业务 (Multi-Play) 。

4.1.3 法国

法国的三网融合进展比较顺利, 电信和广播电视彼此是对称开放的, 融合发展是主旋律。

在市场准入方面, 法国电信业和广播电视业并不互相排斥。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广电进入电信的不多, 主要的问题在于资金方面, 法国广播电视运营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新网络、开发新业务, 无暇进入电信领域。相对而言, 电信进入广电的动作则大一些, 尤其是在数字电视方面。

法国的付费电视市场发展成熟, 用户比较稳定, 为开展IPTV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法国电信通过商业模式改造, 与广电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尽量与广电数字电视形成良性互补。

4.1.4 日本和韩国

日本和韩国的宽带网络建设有着很强的一致性, 两国的宽带发展都已进入以光纤网络建设为中心的阶段, 并且宽带普及率在世界都名列前茅。日本和韩国在宽带发展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两国政府的政策扶持密切相关。

日本光纤到户 (FTTH) 网络主要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语音、视频业务, 体现了FTTH业务发展的趋势——三网融合。日本的做法是先提供带宽, 然后再为这些带宽开发出更多的应用。

日本政府从2001年就开始启动“e-Japan”战略, 主要围绕推动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为核心;2003年7月开始部署“e-Japan II”战略计划, 以推动宽带内容和应用为核心。

韩国人口稠密, 城市化程度很高, 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人们对宽带技术的高认知度, 以及政府在多方面提供的支持, 使得韩国的家庭宽带普及率在2003年就达到72%, 是美国的3倍, 是欧洲许多国家的6倍以上。

韩国政府为打造“IT大运河”, 计划在5年内投资34万亿韩元 (约合人民币1700亿元) 建设高速有线、无线宽带汇聚网络 (Ubc N) 。据称, 这项计划在5年内将创造17.7万亿韩元的附加值和48.5万亿韩元的生产效益。与日本有所不同的是, 韩国宽带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 在近乎饱和的市场中, 为了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 韩国运营商KT、Hanaro、SO和Powercomm等纷纷建设光纤接入网络, 截至2008年年底, 韩国FTTB/FTTH用户已达到700多万户。

4.1.5 新加坡

2000年6月, 新加坡信息和艺术部宣布新加坡媒体产业自由化, 标志着广播电视服务提供商可以经营电信业务, 同时电信公司也可以进军广电业务。新加坡对于电信业务运营商经营广电业务, 没有特殊限制。

新加坡资讯通信管理局 (IDA) 承担包括3G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为了帮助所有3G服务开发者挖掘消费者认为有价值的应用和服务, IDA于2005年6月发布了3G内容及服务的“合作征求机制 (CFC) ”。CFC本质上是一个政府认可机制, 目的是以机制作为催化剂, 促进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三方的共同合作, 以开发和测试新的技术和应用。

4.2 我国三网融合发展状况

4.2.1 中国香港

截至2008年底, 香港地区的IPTV普及率几乎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59.5%, 电讯盈科更是以63.8万的用户数高居榜首。

电讯盈科的成功与其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主导地位密不可分。IPTV产业价值链由内容供应、内容集成、增值服务、网络运营、终端用户等多重环节构成。其中, 内容集成和网络运营是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电讯盈科一方面充当内容集成商的角色, 根据频道收入与内容合作伙伴进行分成, 成功地吸引了包括HBO、ESPN、CNN等30多家著名的内容供应商。另一方面作为网络运营商, 电讯盈科提供宽带接入, 用户认证与管理、安全与计费等服务, 直接掌控IPTV产业价值链的终端用户, 即IPTV电视的最终消费者, 从而不断扩大用户规模, 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电讯盈科的竞争者是1999年成立的香港有线宽频通讯有限公司。香港有线宽频主要利用有线宽带网络发展IPTV电视, 是香港IPTV电视市场又一支生力军。从产业价值链的控制来看, 香港有线宽频直接涉足了IPTV内容供应、内容集成、增值服务、网络运营多重环节, 纵向整合的力度比电讯盈科有过之而无不及。

4.2.2 中国内地

近些年来, 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三网融合。从1998年开始, 三网融合就连续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当中。2008年国务院1号文件明确规定: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 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 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三网融合”;2009年3月“两会”期间,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支持和推进三网融合”;4月份, 国务院正式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明确提出了支持互联网电视等新兴业务发展, 引导推进“三网融合”, 旨在扩大内需, 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5月发改委在《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 要落实国家相关规定, 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且第一次提出要“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6月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的推进小组, 直接指导推进“三网融合”事宜。2010的1月1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推动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6月6日, 国务院三网融合协调小组讨论通过了三网融合试点方案。6月29日, 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三网融合第一批的12个试点地区 (城市) 名单, 以国办函[2010]111号文件于6月30日正式公布。

在此期间, 广电和电信系统也都对三网融合进行了一些探索, 我国各省市基本上都已经开展了三网融合业务。IPTV发展的经典模式是广电内容与电信网络的互补合作,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文广和杭州华数。上海是由上海文广提供内容, 上海电信独立运营。杭州是由广电投资控股的第三方杭州华数主导运营。两者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 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

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在包括各大直辖市和重点城市在内的37个城市开通服务。截至2010年6月2日, CMMB已经在全国320个城市开通, 22个省级行政单位实现全省开通。完成现阶段深度覆盖要求的城市总计108个。2009年5月, 运营CMMB的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两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MMB和TD-SCDMA协同发展。

总体来看, 相对于全国4.2亿网民、1.1亿宽带用户, 1.74亿有线电视用户、7500万数字电视用户来讲, 我国三网融合用户数还太少, 发展进程还比较缓慢, 但这也意味着其发展空间巨大。

5 三网融合给广电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并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这标志着中国的三网融合进入实施阶段, 也将给广电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5.1 机遇

网络、业务、终端的融合必然导致内容、网络、用户的融合, 以及信息服务市场的融合。三网融合对于广电行业的内容和网络产业来讲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广电行业具有最大的内容资源和优势。数字化以后的数字音视频内容, 经过处理、变换, 可以服务于1.1亿宽带网络用户、2.14亿移动互联网用户、1.74亿有线电视用户、7500万数字电视用户市场。所以, 三网融合后的数字网络为广电内容供应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广电内容供应商可以以此为契机, 实施真正的跨媒体经营战略。以数字电视为核心的媒体内容可以通过有线网络、电信网络、移动网络、卫星网络等途径, 为各类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新闻资讯、影视戏曲、文化教育、生活信息、电视商务、娱乐游戏、电子政务等各种形式的服务。

有线电视网络具有容量大、覆盖广、成本低等特点, 是广播行业推动三网融合的基础和前提。数字化并双向改造后的广电有线网络, 可以充分发挥有线网络安全可靠、高带宽、低成本、覆盖广、多业务承载能力等优势, 向千家万户提供高清电视、视频点播、政务信息、社会教育、生活资讯、文化娱乐、电视商务、金融支付以及各类接入服务等综合业务, 不断丰富节目内容, 拓展服务范围, 让用户真正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 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娱乐工具、信息工具和商务工具。

总之, 三网融合为广电内容提供商和有线网络运营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它将直接推动广电行业实施网络资源整合,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5.2 挑战

三网融合, 特别是电信接入网络逐步宽带化、光纤化以后, 越来越多地具有与有线电视网络同质化的功能, 使得电信网络可以全面与数字内容对接, 其中IPTV、移动互联网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 不可避免地对广电有线电视网络运营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但IPTV、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有线电视等传统媒体, 而更多的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 与电信运营商相比, 有线电视网络在网络规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水平和服务方式方面还相对落后。模拟单向、分散经营的有线电视网络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媒体虽然给传统电视广播造成了冲击和挑战, 但同时也为其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是传统电视媒体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新媒体为传统电视难以满足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新的方式, 为内容资源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 拓展了服务领域和功能, 也将成为传统电视媒体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发展, 传统电视只要能顺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抓住机遇, 积极应对, 就能在竞争中壮大、发展。

6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NGB发展策略

为了顺应信息化的发展大潮, 抓住三网融合的机遇, 应对三网融合的挑战, 广电总局启动了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成果为基础, 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 适合我国国情, 有线无线相结合, 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 。

NGB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体系, 而是涉及到网络整合、业务联合乃至运营模式革新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它的战略目标是:以信息化为核心, 以文化产业为重点, 以“三网融合”为契机, 以交互电视为基本手段, 通过全面的系统建设, 使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发展成为全程全网、双向、宽带、交互、多功能、全业务、全媒体的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 为广播电视网络在“三网融合”中争取有利的位置, 发挥更大的作用。

NGB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广播电视内容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消费方式。但是, 构建一个海量的节目与信息提供平台, 形成由消费者主导的业务提供模式和消费模式, 并实现消费终端的多样化和融合化, 对于广电行业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必须及时总结经验, 站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制定其发展策略。

6.1 NGB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由于历史和政策等原因, 面对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广电NGB发展仍将面临以下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资源分散。在“四级办广电”的政策指导下, 我国的广电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属地化的管理体制。整合资源是NGB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设施相对落后。广电有线网络虽然规模很大, 里程很长, 但是双向化程度不高。要做到“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宽带双向、可管可控”, 一要实现全网内容和业务的管控;二要实现全网内容和业务的调度, 实现资源共享;三要实现调度业务的区域间结算。

第三是资金不足。要实现NGB, 广电必须更新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完成现有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 建立NGB业务支撑平台, 这需要巨额投资。

第四是经验和人才缺乏:长期的事业体制管理、分散资源状态、业务单一经营, 导致了广电在网络的商业化运营方面缺乏必要的经验和人才。

第五是配套政策缺位:NGB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或行业项目, 而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的国家级项目。NGB的发展应该按照国家三网融合推进的阶段性目标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6.2 NGB建设可以借鉴的经验

NGB的建设, 需要符合市场规律的企业运行机制、熟知商业化网络运营的专业人才和从事市场化开发的行业经验。在这些方面, 杭州华数和上海文广积累了一些经验, 值得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借鉴。

6.2.1 杭州华数

华数在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中, 首创了“交互数字电视”, 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全程全网”的以太宽带城域网络, 首创了高清数字电视点播, 创新地开发了融合“数字电视、交互数字电视、信息通信、互联网、信息应用”为一体的全媒体服务平台, 构建了完善的数字化节目内容与应用的服务体系。

杭州华数的经验可归纳为8点:依托政府;整合资源;贴近生活;博采众长;逐步推进;有序扩张;秉承理念;文化牵引。

目前, 华数已向用户提供多类全媒体业务, 包括“全媒体新闻报道”、“数字电视融合界面”、“全媒体华数眼”、“新闻订阅”、“电视短信”、“推荐赠送”、“全媒体智能检索”、“华数家庭智能终端”等。多业务是数字电视向NGB演进的一个原始驱动力, 只有不断的业务创新方能为运营商带来持续增长的空间。

此外, 华数为NGB开发了60多种业务, 主要有六大类:音视频类、融合类、信息类、娱乐类、应用类、消息类;推出了家庭版、休闲版、宾馆版等互动电视和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服务。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经营业绩。据悉, 在杭州基本交互用户的ARPU值每个月是20元, 增值业务ARPU值每个月是66元, 比行业平均水平至少高一倍。

6.2.2 上海文广

面对三网融合大趋势, 上海文广的战略是发挥媒体资源优势, 积极寻求合作, 开拓IPTV、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等新媒体市场, 打造综合传媒集团。

根据规划, 上海文广将整合旗下新媒体平台, 开创“电视、电脑、手机三屏联动”的全新报道方式, 向全世界人们展示SMG在新媒体方面的不懈追求。2010年, 上海世博会的相关视听节目通过SMG百视通等新媒体向全世界数字互动电视用户、互联网用户、手机用户同步传送。

上海文广通过旗下百视通开拓性地从节目内容的层面上先行一步, 尝试性地将节目内容透过“电视、电脑、手机”三屏推向大众, 迎合了广大用户想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显示终端获取信息、参与互动的需求。

6.3 NGB建设的基本策略

1.利用行业资源优势和政治地位, 主动出击, 占领新媒体传播阵地, 把发展新媒体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等新渠道, 积极开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业务, 加快新媒体发展, 加快抢占新媒体制高点。

2.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捕捉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是传统电视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加强新技术在NGB系统中采集、制作、存储、播出、传输、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运用, 推动NGB的发展。

3.NGB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 其标准体系将包括已有标准、新建核心框架标准、业务标准、管理支撑标准、网络标准以及业务分发与交换标准等。标准制定和统一, 是建成一张“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宽带双向、可管可控”大网的必要条件。

4.NGB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现有独立运行的HFC网络到未来的互联互通、全程全网的双向光纤网络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 既要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 保护现将投资, 盘活存量资产, 也要注意系统未来的升级、扩展需要。力求做到承前启后, 逐步发展。

5.由于标准体系还不成熟, 因此, NGB建设必然将是一个边建设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过程。其中, 建设示范网络, 推广成功模式尤为重要。前者可以达到验证技术可行性的目的, 后者可以节约摸索时间、节约成本, 加快建设进度。

6.广电产业化发展, 首先需要建立适应市场运营规律的、具有自我激励和约束的企业。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市场竞争, 实现良性发展。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论文 篇8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电视,业务拓展

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是指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将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网络融合,通过线路技术改造将三种网络服务融合为大的整体网络,尽管每种网络仍然承担不同的网络业务,但是也能相互连接融合。这样的背景为广播电视业务提供了在其他网络方式下提供服务的技术基础,能够有效打破技术限制,将广播电视业务发展延伸到其他网络领域中。但是,盲目的业务拓展很可能会取得反效果,甚至影响现有的业务范围。因此,必须对三网融合的背景进行仔细研究分析,抓住其中的机遇,制定广播电视业务拓展的有效策略,进而达到更好的业务拓展效果。

1 三网融合背景简介

三网融合概念自提出并经过国务院研究通过之后,有了明确的发展推进目标:从2010年到2012年,我国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试验;从2013年到2015年,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同时广泛普及融合业务。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以及其他部分基础电信业务和部分互联网业务;而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也可以进行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及传输。在这样的条件下,广播电视企业可以涉及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并且通过三者的合作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推广传输,鼓励电信企业和广电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从上述政策介绍可以看出,三网融合并不只是技术方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三网之间业务的融合,这种融合意味着其中某一网络形式的主要业务能够通过其他网络形式进行推广和传播,实现业务和内容方面的融合。在三网融合要求下,只要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完成了线路的改造和升级,实现宽带匹配和技术兼容等技术层面的基础工作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的交叉。三网可以通过发挥不同网络的技术和业务优势,相互补充,使任一网络的用户都可以通过该网络获得原本三个网络形式分别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在融合后产生的新的服务内容。

目前,三网融合已经在我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如目前用户已经可以在电脑上用互联网技术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而一些电视厂商也推出了可以使用电视连接互联网享受互联网服务的智能电视。这些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推出都是三网融合的优秀成果。但是,目前的三网融合还并没有发展到十分完美的程度,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业务的拓展也还具有一定的缺陷,还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拓展措施。

2 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务主体仍然是各大广播电视台广播的节目,这是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广播电视用户收看节目的主要方式。尽管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业务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收看,许多广播电视台都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信息平台,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多种电视视频服务,并且也获得了许多通过互联网观看广播电视节目的用户,但是相比于其他专门经营互联网中的视频服务的运营商来说,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广播电视业务在互联网上提供的节目数量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广播电视台都可以提供互联网观看服务,并且提供该服务的电视台呈现的节目也和广播电视用户大致相同,节目数量远少于专门提供视频节目的互联网运营商;第二,节目内容的吸引力不够,除了一些大型节目的直播录播以外,广播电视提供的节目并不可能吸引所有的用户,吸引力远远不足;第三,访问入口不易获取,目前我国一些主要的广播电视台提供的互联网上的广播电视服务往往都需要进入特定的访问入口,如一些官方网站或者一些视频软件等,对于一些不知道入口的用户来说很难获得广播电视业务信息;第四,技术水平有待改善,尽管广播电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都已发展得十分成熟,但是在三网融合的技术方面仍然有待改善,例如,通过互联网获取广播电视节目时,通常都会出现信号延迟的情况,甚至在访问人数较多时可能出现信号混乱或中断的情况,影响用户观看。在这样的发展现状下,广播电视业务要继续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进行业务拓展,就还需要利用好其他网络类型的优势,充分进行优势组合,制定更加完善的业务拓展策略,通过其他途径改善广播电视业务在互联网中的发展现状,进一步促进其业务拓展。

3 三网融合下的广播电视业务拓展策略

3.1 拓展新媒体广播电视制作业务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业务制作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电视台自己进行采访录制的节目,如一些新闻节目等;第二,专门的娱乐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如一些电视剧、动画、电影等,都是由专门的制作公司进行制作,然后由广播电视台进行播放。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技术的发展,摄影器材等已经比以前更为普遍,因此出现了更多制作新媒体的公司甚至个人,广播电视台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拓展新媒体广播电视制作业务。第一,广播电视企业可以利用自己在技术人员、器材等方面的优势,自主制作更多新媒体节目,如微视频、微电影节目,既符合当下的视频发展潮流,更能吸引更多用户。第二,广播电视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纳更多由普通民众制作的新媒体,为这些民众开放一个广播电视节目平台,吸引更多人制作并投稿,能够有效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第三,广播电视企业可以和更多的新媒体制作公司合作,进一步拓展业务市场,进行优势结合,实现企业间的互利合作。广播电视台通过拓展新媒体广播电视制作业务,不仅能够利用自身优势获取更多的节目内容,减少节目制作成本,更能够符合当前观众的娱乐需求,有效提高收视率,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

3.2 拓展广播电视传播业务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中,观众收看电视节目必须依靠电视机,这是获取广播电视节目的最主要途径。但是现在,面对三网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网络实时直播,也可以留下历史视频提供给互联网中的用户,方便用户随时获取。但是,尽管有了这样的传播成果,广播电视业务的传播发展仍然受到极大限制,节目搜索困难,缺少主题性,无法满足现代用户娱乐休闲的需要,使广播电视企业急需拓展业务空间,实现电视节目得到更广泛地传播。广播电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三网融合背景优势,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以拓展广播电视的传播业务。

第一,构建全国性的广播电视节目数据中心,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播方式,如果可以构建这样一个数据中心,用户就可以直接从这里找到各种需要的广播电视节目,也能够从这里了解一些节目信息;广播电视企业可以在这里提供各种入口,方便用户接入。这样的数据中心能够极大地提高广播电视业务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率,进而促进数据融合。

第二,完善电视节目审核标准,为用户提供更加健康、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及时杜绝非法内容的传播,加强真正有意义的电视节目的传播,从而有效提高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健康性。

第三,加强电视台之间的互利合作,通过电视台之间的直接合作,既可以充分结合集体优势,也可以通过合作起到更好的相互传播的作用。同时,扩大彼此的业务传播范围,实现互利共赢。

第四,加强与互联网视频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与一些主要的网络视频业务运营商的合作,如优酷、土豆等,通过在这些视频网站上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或者节目接口,可以有效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扩展广播电视业务的用户群,吸引更多用户,达到有效的业务传播拓展效果。

3.3 拓展广播电视移动网络业务

随着我国移动终端业务的发展,移动网络已经逐渐普及到每一户家庭,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发展,以及4G网络的推广,使移动网络成为另一种有利的业务发展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业务也应该继续拓展移动网络业务,利用三网融合与互联网合作的效果,制定策略,有效推进广播电视移动网络业务,使广播电视业务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丰富业务形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用户的支持和认可,并可以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进步。

广播电视移动网络业务的拓展首先需要进行硬件设备和技术层面的发展。移动终端尽管具有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点,但是在技术层面上,其输入、显示、带宽等相比电脑还有所不足,尤其是如果要拓展广播电视业务,需要能够接收广播电视信号,这对于移动终端的硬件要求较高。但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移动终端的硬件条件正在不断改善,除了手机以外,目前智能家电、汽车等方面首先在进行类似的技术发展,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将会更有可能直接通过移动终端网络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经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获取广播电视节目信息,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在移动终端方面的业务发展。

广播电视移动网络业务还需要软件层面的支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接收要求能够进行编码、解码,这就需要具有专门的软件条件。广播电视企业应该与这方面的软件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数据支持,以促进广播电视移动端软件的发展。利用三网融合优势,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有效实现三网渗透,扩展业务范围。

4 结语

随着我国三网融合事业的推进,用户通过不同网络类型可以收获到其他网络提供的业务服务,这为不同网络的发展渗透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广播电视业务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能够更有效地打破传统广播电视播放形式的限制,开拓新的业务形式,扩大业务范围,丰富业务内容,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多形式的便捷服务,能够有效促进广播电视业务的拓展,加强广播电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翔.三网融合时代广电光传输网络发展趋势分析[J].电视技术,2011(4).

上一篇:女性性功能障碍下一篇:课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