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推进三网融合(共8篇)
切实推进三网融合 篇1
《江苏通信》:三网融合首先是网络融合, 广播电视网和现在数据化的通信网融合相对困难。为此广电系统高调抛出NGB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建设计划, 电信也有意推进NGN (下一代网络) , 您如何看待将来的互联网在三网融合中的定位与突破?
侯自强:广电发展NGB在推动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IP化和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将发挥重要作用, 但其建设专网来发展媒介传输分发网络的做法是不符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融合的发展趋势的, 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误区。3TNet的核心技术 (扁平大路由器提供组播、骨干网光交互提供跨地区点播) 对广电用途不大。今后广电的网络电视台运营在公共互联网上, 而不是广电的专网上。
经过十多年的互联网发展历程, 中国的电信业已经认识到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娱乐和媒体业务只能运营在互联网上。电信业一直致力发展可管理的IP网 (NGN) 将主要用于为企业和VIP大客户提供有专门Qo S和安全保证的业务。如中国电信拥有两张全国骨干网, Chinanet-1 (163) 网用于公共互联网服务, 目前所有面向消费者的宽带业务都接入此网, 而Chinanet-2则用于为企业和VIP大客户提供有专门Qo S和安全保证的业务。中国联通情况也很类似。
三网融合的基础是互联网, 电信和广电的业务都融入互联网就实现了三网融合, 今天广电坚持发展专网的NGB是不符合三网融合的需求的, 是没有前途的。
朱金周:三网融合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在相关体制和政策上不断调整, 技术趋同、资源共享、网络互联互通以及业务交互渗透的历史过程。根据国内外三网融合实践经验, 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三网融合的钻石模型, 即将三网融合的生产条件 (网络融合) , 需求要素 (业务融合) , 市场竞争 (企业融合) 和相关与支持产业 (终端融合) 以及政府 (体制、机制和政策融合) , 机遇 (可遇不可求) 等六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用模型表达出来。推进三网融合发展, 必须先能善用这些关键要素, 彼此互动, 形成合力。网络融合是三网融合的生产条件, 没有网络融合做基础, 也就不会有三网融合。但是, 网络融合并不代表一张网吃掉另一张网, 更重要的是实现技术、网络架构、承载业务等不断走向趋同的过程。互联网是网络趋同的先行者。
一方面, 互联网与电信网的融合发展有目共睹, 在宽带互联网的基础上, 才有了移动互联网等业务的发展, 再加上广播电视网, 才有了手机视频、移动多媒体、手机电视等融合业务的发展。实际上, 互联网电视也已经成为三网融合的新引擎。从长期看, NGB和NGN不仅可承载广电网、互联网和通讯网的各项应用, 而且可以使广大消费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花费较低的成本跨越数字鸿沟。随着ICT不断融合创新, 传统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将会在NGB和NGN的基础上趋于融合发展, 形成统一的电子信息通信网络;另一方面, 互联网仍然不能代替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2007年1月, 比尔·盖茨曾经预测, 五年内互联网将会颠覆传统的数字电视。但是, 我们认为, 传统的数字电视产业非但不会消亡, 而且随着互联网和其他新型数字媒体对用户吸引力的与日俱增, 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
侯宏:除了广电阵营主导的NGB和电信阵营主导的NGN, 还有美国政府和学术组织组成的NGI研究小组。从三者的目标来看, 广播电视网向电信网学习全程全网性、互动性和有线无线互通性, 电信网向互联网学习业务与承载相分离、支持开放接口 (开放性) , 而下一代互联网未有明确定义, 却有一个近乎完美的目标, 富有浪漫主义气息。显然, 互联网与其他两网的显著差异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 这既是互联网的优势也是劣势。
水善下, 故为百谷王。在过去, 互联网既是无孔不入的水, 电信网和广电网是下面的承载基础设施, 因此, 互联网之“轻”在三网中独具战略优势。随着NGN的提出, 承载与业务的相分离, 电信业务也越来越互联网化, 越来越具有“水性”, 这就导致了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竞合。在这个时候, 互联网基础设施主体缺位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 这就是为何google等国外互联网巨头就“网络中立”的议题与电信运营商“大P其K”的理由。
互联网企业在未来三网融合的格局中仍将是融合产业商业创新最主要的来源。虽然他们在网络融合中失去了“百谷王”的位置, 但得益于其既得利益较少, 企业形态灵活, 思维模式开放, 仍将发挥“轻”的优势, 贡献大量的商业创新, 并被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广为借鉴。
《江苏通信》:在业务方面, 目前一些地区实行“承载与内容管制分离”, 比如上海电信及哈尔滨联通开展的IPTV业务, 今后三网融合步入规模阶段, 您认为采取哪些方法和手段能够渐进式促进业务的有效开展, 请列举一二。
侯自强:广电近年来一直在推行网台分离和制播分离。传输和内容制作已经向社会开放, 向民营和外资开放, 甚至上市。电信业当然可以参与。电信公司与拥有IPTV牌照的上海电视台 (原上海文广) 和央视等合作在地方开展IPTV业务, 影响了当地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利益, 产生了地方有线电视运营商与原上海文广等的矛盾。
本次决议允许电信企业传输IPTV看似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有问题。2月9日, 广电总局发出两份紧急通知, 制止广西电信擅自违规开展IP电视业务行为。理由据说是试点地区待定, 还需总局批准。这个问题看似广电与电信之争, 背后有广电内部利益分配问题。原上海文广旗下百视通与中国电信合作在上海发展100万IPTV用户 (宽带用户安装使用IPTV两年内不收费) , 中国电信要为每个用户向百视通支付15元/月的内容费。100万用户每年约2亿元。这使得百视通成为原上海文广旗下三个公司中最赚钱的公司。使用IPTV牌照赋予的播控权, 向合作方提供所制作和集成的内容由合作方进行传输分发成为一种运营模式。使得没有电视播控权的电信公司可以提供IPTV业务。这种模式的成功促进了上海文广制播分离重新改组成为上海电视台。如果地方电视台效法上海电视台的这种做法, 向本地电信运营商提供内容和播控服务是否可以缓解这一矛盾?!试点的目的是设置一个缓冲期, 便于各方面协调利益关系和平衡理论, 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需要试点的。
朱金周:与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不同, 体制机制和法规政策等制度性因素曾经一直是制约我国三网融合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即使国务院已经出台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今天也不表示三网融合就不存在制度性障碍了。但是, 当制度性因素逐渐解决之后, 三网融合的根本问题将会归结到市场上来。市场培育、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与竞争、消费需求习惯的形成等成为我国三网融合产业链各环节运营主体面临的现实问题。推进三网融合, 需要各运营主体, 也就是市场主体选择恰当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从全球来看, 融合性业务商业模式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实际上, 我国三网融合各环节运营商都在努力探索好的商业模式。到目前为止, 发挥产业链各环节优势的战略合作是推进新闻观察室OBSERVATION ROOM三网融合的较佳模式。例如在IPTV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广电为主导的杭州模式;以电信为主导的广东模式、河南模式;电信与文广、新华社等内容提供商合作的哈尔滨模式、江苏模式等。虽然手机电视尚未形成具体的手机电视模式名称, 但是广电部门和电信运营商合作仍是最重要的发展模式。
因此, 我们认为, 推进三网融合的市场原则就是合作共赢, 服务民生。作为融合性业务产业链的领导者, 运营商需要基于不同业务特点 (如数字电视的双向互动和增值业务创新) , 创造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 让包括内容开发等增值运营商在内的产业链各环节都有利可图。以此为基础, 利用网络基础资源的价值优势, 结合和利用广电的内容资源, 创造更大的业务服务市场。具体战略合作模式可以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两种, 前者主要通过业务合作的方式进行, 比如广电负责牌照和内容源的运营, 电信负责传输、运营;后者主要以股权方式进行, 比如由广电和电信合资成立有限公司, 由新公司具体运作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业务。
侯宏:三网融合在业务层面目前存在多种可规模化发展的融合业务, 包括IPTV、有线数字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等。在美国、英国等三网融合发展较好的国家, 各项业务都实现了规模发展, 同时也给相关的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IPTV的发展已经面临i TV的一些挑战, 目前的重点在于减少或消除阻力, 营造一个利于三网融合发展的体制和环境。
第一, 在广电层面制播分离的开展是一个重要的推动政策, 有利于提高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促进视频内容的差异化发展。包括美国、日本等已经建立了统一管制机构的国家, 其承载和内容也都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国内上海广电开展的制播分离在促进市场化运作和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上海模式”的成功和其自身具备较好的改制基础分不开。
第二, 从更高层面去推动广电和电信的合作能更快促进三网融合业务走向市场化。目前部分地区三网融合业务的成功, 例如杭州华数的数字互动电视业务, 关键在于电信运营商和广电的内容提供商的高度合作。因此在确定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后, 最为关键的一个手段就是从政府层面推动省市级广电集团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共谋业务的推广。广电和电信双方应意识到只要融合之路走通之后, 将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 带来的将是更多的增量收入。
第三, 区域性开展广电网络的整合和改造将为三网融合业务开展争取更快的时间。在广电层面, 由于全国有线网络的整合程度很低, 双向化改造比例不高, 在未来三年的试点期间, 除了整合存在的体质压力外, 还存在较大的资本投入压力。我们建议一个以目前成功改制并上市的五家广电公司为主体, 开展区域性整合, 在国家加大对有线网络改造投入的同时, 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解决资金问题。
《江苏通信》:业内专家建议,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与TD的MBMS结合可以优势互补, 两者的融合完全符合三网融合的原则, 符合中国国情, 您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
侯自强:CMMB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工作于UHF频段, 频率低穿透能力强, 覆盖良好。广播业务不需要其他系统辅助。CMMB接收机与TD-SCDMA手机捆绑的目的一是为了取得上行信道, 以提供交互业务。二是借助手机进入用户口袋, 很多用户不喜欢在手机之外再带一个手持电视终端。而TD-MBMS是在网络上以组播方式将电视广播内容送到基站, 在基站小区内以广播方式播放。TD-MBMS与CMMB是竞争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装了CMMB接收机的手机不再需要再以MBMS方式收看电视广播, 而没有装CMMB接收机的手机在有MBMS广播后, 不需要再装CMMB接收机也可以收看电视广播。
朱金周:创新是三网融合的灵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是我国推进三网融合的基本要求。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中, 我国三网融合的创新发展应该着眼于全球, 而不仅是国内市场。标准是一种产业和经济的秩序, 往往也是产业存在的技术方案。实际上, 随着技术不断融合, 通过市场竞争和相互借鉴, 技术、标准和解决方案的融合发展有多种方式, 其中, 相对较好的模式就是嵌入式融合。纯粹从理论上看, CMMD和TD的MBMS结合显然有助于促进TD创新发展、市场开拓和技术演进步伐。但是, 融合发展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 此种技术、标准和解决方案的融合发展是否迎合市场或者是否能够创造、培育新的市场需求。只有市场前景广阔的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 TD运营商应当绷紧自主创新这根弦, 发挥产业链上各方优势, 兼容并包、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才能够尽快实现国家赋予在TD之上的战略目标。
侯宏:关于这个问题, 有两点需要阐明, 第一, MBMS并非TD的专利, CMMB和MBMS互补, 并不仅仅和TD的MBMS互补;第二, 所谓的“原则”, 是政府的指导思想, 在商业规则里面需要慎重分析。
谈合作避开排他和非排他的问题, 从政府角度是可行的, 但放在市场化环境下来看, 广电正在进行全国运营主体的公司化整合, 在CMMB合作策略上, 不得不考虑排他还是非排他的问题, 这是取舍的重点。
CMMB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尽快突破一定量级的用户数。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全面合作是最优选择, 但三大运营商对CMMB的价值不同, CMMB对三大运营商的价值也不同, 中广移动可能会采取差异化策略, 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态度可能分别是:志在必得、尽力争取和待价而沽。
CMMB与中国移动互相需要:对中国移动而言, TD产业链急需扶持, TD+CMMB入网证已经下发, 抓住先机与CMMB合作能帮助提升TD的价值, 提升TD终端的竞争优势;对中广移动而言, 获得其合作对CMMB规模化和产业化至关重要。中国电信也急需提升CD-MA终端的竞争力, 而移动业务在其公司中的地位不如中国移动, CMMB的价值难免会相对较低, 但对中广移动而言, 电信的移动用户数最少, 但增长强劲, 未来看好, 如果CMMB与CDMA捆绑, 后劲可期。至于中国联通, CMMB作为手机电视最佳实现方式可能会获得其青睐, 但对中广移动而言, 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最低端, 因此中广移动对中国联通的态度可能是“待价而沽”。
CMMB与电信阵营的合作, 好比IPTV换了个头。要是广电真的整合了天地两张网, 倒是可以挟IPTV的政策准入权与运营商谈判, 你大力推我的CMMB, 我让你搞你的IPTV。可惜广电运营主体太复杂, 很难。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如果要促进CMMB发展, 当前可以做的实事是尽快促进CMMB与其他两种标准的手机进网许可。
《江苏通信》:由于我国电信和广电分业监管所导致的体制障碍, 三网融合进展十分缓慢, 目前涉及“三网”的法律只有“条例”而没有“法”, 有专家建议, 在三网融合初期, 广电涉及到通信网络部分, 交由工信部管理;而原电信企业涉及到节目内容, 还是要广电总局发牌照。当三网融合有了一定基础后, 可以对各级机构进行重组, 成立中间层面的监管机构。您对此有何看法, 请给出您的建议。
侯自强:目前互联网的监管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电信管理局负责, 包括ISP牌照的发放。而互联网上视频业务以及IPTV和网络电视牌照则由广电总局发放。牌照成为双方阻止对方进入本方的手段。正是这种体制使得三网融合双向准入长期进展不大。这次是国务院直接出面协调解决, 就事论事一揽子协调解决, 并没有涉及改变监管体制的问题。监管体制涉及国务院机构设置, 还涉及与中宣部的关系。此前多次有人建议成立类似美国FCC的机构将通信与广播统一管理未被接纳。预计国务院机构变化最快也要等到下届政府。
朱金周:三网融合需要制度创新, 这不是仅仅对制度的修修补补就可以实现的。凡制度都有系统性, 其有效作用无不依赖相关的配套体制, 没有一项制度可以脱离相关配套制度而独立发挥作用。三网融合试点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东西, 在试点过程中, 仅靠相互妥协、相互博弈之后的政策设计, 或许能够推进一时一地的试点, 但未必能够解决全局问题。从国务院出台加快三网融合的决定以来, 广电部门和电信主管部门在试点区域和试点业务的选择, 甚至政策配套上各说各话就见一般。
三网融合是个系统工程, 需要加快调整和合并广电和电信等部门涉及三网融合的相关法律和规章, 实现法律层面的融合, 以法律融合促政策融合。统筹规划通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 实现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制定互联网视听服务业务指导目录, 通过目录引导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业务的发展。这些配套政策非常必要。能够有效解决广电和电信等不同政策体系的相互嫁接问题, 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制度创新。
但是, 即使在试点过程中, 仍然需要强调体制和政策的系统性创新。所有的试点都应该围绕着推动三网融合体制改革目标, 突出制度的全面创新。推进“三网融合”, 仅靠高层的协调和不同部门的一事一议式的谈判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最彻底的制度性措施是消除体制性障碍, 积极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政府部门相关职能, 避免和减少政府职能交叉、重叠, 推进形成融合统一的行业监管机构, 建立融合监管体制是大势所趋。但是, 融合监管体制包括完全融合和相对融合两大类, 具体选择哪一种融合监管体制则需要考虑中国国情, 需要借鉴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统筹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的要求等因素。无论如何, 体制融合都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建立融合监管机构则是最终的保障措施。
侯宏:监管方面的问题一直制约三网融合进展的主要因素, 而目前三网融合涉及到三网融合的监管融合远没有想象的简单。
首先, 在内容方面, 中国的内容产业分业监管, 统一的内容监管模式目前仍未开始探讨。中短期来看, 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并未列入电信企业的业务规划。但是牌照的发放权放在广电手中长期来看必然削弱电信运营商在三网融合整体产业链的话语权。
其次, 从传输渠道上看, 由工信部管理广电涉及到通信网络部分也仅是一厢情愿, 广电总局目前来看并没有放弃广电网管理权的可能性。在3月22日, 广电总局副局长在主题报告中强调了网台之间的关系, 指出“广电部门要爱护好网与台密不可分, 缺一不可的关系, 并且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因此有线电视网对其战略的关键。各省广电在加速三网融合进程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展网络的整合, 实现“一市一网”, 进而对网络进行双向改造。
因此, 在三网融合的监管层面, 根据国外监管融合的经验, 结合现有国情, 监管政策的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中间必然存在非对称监管的时期。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更高的层面成立有工信部和广电总局共同参与协调小组, 按照目前制定的准入政策和框架体系, 尽快的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 在融合业务已经初步普及, 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格局的情况下, 开始统一监管体系的工作, 建立适应完全市场化体制的监管机制。
三网融合推进 万亿蛋糕待分 篇2
本报综合讯近日有消息称,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在年底前后推出。电信与广电围绕第二批试点方案的城市名单仍在博弈,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将会重点考虑省会城市,天津和重庆不出意外将会入围。第二批试点方案的启动,意味着三网融合将在全国范围、实质意义上深度展开。据估算,若全面启动,将形成并带动1.6万亿元的产业市场规模。
第二批试点上报省会城市重点考虑
2010年初,国务院发布了“三网融合整体方案”,明确2010年到2012年为三网融合试点阶段,并指出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入为重点,制定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
随后,在6月份时,国务院办公厅再次以内部文件形式下发了如何详细开展试点的35号文,其中明确了三网融合试点的四个步骤:其中,第一步为2010年6月-2011年7月,为推动第一批试点;第二步为2011年7月-8月,进行第一阶段总结,根据总结测评情况提出第二批试点方案;第三步为2011年9月-2012年12月,则要根据第一阶段试点情况,进一步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第四步为2012年11月-2012年12月,提出推广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实施方案。
据了解,几个月前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派出了三个调研组,分赴第一批的12个试点地区开展专题调研,目前已进入收官总结阶段。
“现在第二批试点名单已经上报国务院,并开了几次会,但电信和广电双方博弈还是比较激烈。” 知情人士透露称,目前已经有共识性的是第二批试点将会重点考虑省会城市,在双方业务开展都比较成熟和便利的城市中选择。
此前,有消息称三网融合试点将扩大到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会城市。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该方案为电信方面的单方意愿,目前省会城市的电信网络宽带升级改造比较便宜,而且基础好,但对于广电来说,其便宜情况可能并不吻合,“广电还会首先考虑,如果进行试点,该城市的电信的基础和广电的基础情况,双方业务势力在当地是否平衡等。”
对于第二批试点的开展,三网融合研究专家吴纯勇表示,省会城市具有领头羊和标杆属性,可以起到很好的三网融合试点效应,但在申报成为试点之前一定要量力而行,“无论启动推出几批试点或者选哪些城市进行试点,在目前来看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应尽快解决掉第一批试点地区所遭遇的种种互设门槛的现状,否则试点城市越多,问题就越多。”吴纯勇还强调,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就要通过试点的方式打造出不同于传统的业务模式,寻找新的出路。
若按时推进 将迎来万亿市场
与过去一年多电信和广电的激烈博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产业链却在紧密结合。近来国内外知名电视机厂商相继与电信和广电运营商在市场、技术及其营销等方面不断结盟。也就是说,在电信和广电双方暗战的同时,产业链各方已经瞄准了背后浮现的蛋糕。
调研数据显示,如三网融合在业务层面市场化、常态化后,带动的相关市场空间将高达1.6万亿元。其中,仅中国有线行业及技术所带来的市场空间就高达1200亿-2300亿左右,而这个市场空间也仅仅包括双向网改、高清交互机顶盒、CA卡(数字移动电视解密卡)、BOSS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等。
具体来讲,如果全面启动三网融合,双向网改市场空间将达1500亿、CA卡市场达200亿,BOSS市场则有80亿的市场。
以双向改造为例,按照规划未来全国有线数字化完成并且高清交互正常运营后,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总数将突破2亿用户大关。以2011年之前每台高清机顶盒成本按500元左右/台计算,仅高清机顶盒一项,就将带来约500亿的市场空间。
而目前有接近1.5亿用户尚未双向网络改造,以此算来,未来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双向网改造成本接近600亿~1500亿。
对此,吴纯勇表示,中国整体转换的最后截止时间为2015年,届时每年资本开支约200亿-300亿。如此算来,在未来5年时间对诸如机顶盒设备供应商和网络改造设备供应商最为有利。三网融合若如期全面实施并得到推进,将会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大提升。
推进三网融合实现合作共赢 篇3
国务院近日公布了三网融合试点地区 (城市) 名单, 标志着我国三网融合工作正式启动。江苏南京市作为首批报送城市顺利入选。三网融合将为电信业发展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业务带来崭新的契机, 为电信企业开启一个新的市场空间。特别是手机电视业务, 用户和终端都掌握在电信企业手中, 完全可以发挥集成分发平台的优势, 创造出更多的市场机会。
预计三网融合试点城市还将扩大, 电信企业如何做好积极准备、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期将围绕这一主题, 组织专家、监管部门、运营企业等展开相关讨论。
新业态网络电视台推进三网融合 篇4
1 电视台的网络化传播趋势
目前应该说, 电视的传播途径非常多元化, 三网融合更加加速了多元化的趋势, 通过传统的有线电视、IPTV、手机电视、户外电视, 越来越多的途径, 应该说电视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电视用户不得不向新媒体进行分流, 目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像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其他媒介分流趋势非常严重。另外, 对我们传统电视台来讲, 年轻群体呈现萎缩, 收视率比较高的都是本地节目、中老年人关注的, 这些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挑战, 而且收视时间也是下降趋势, 向互联网转移非常明显。2010年网络视频用户将突破4个亿, 但还有一点比较欣慰的是, 互联网上的有UGC内容非常热, 但传统电视台好的节目、影视剧依然是比较大的内容服务, 所以, 在三网融合的大热潮中, 互联网变化过程应该说是传统电视台比较好的节目还是在流量中占比较高的比例。
另外手机视频潜力非常巨大, 我这里统计, 2009年底累计用户1768万, 收入1.76亿, 到2010年中国移动手机视频预计收入是6亿。我们估计在移动互联网这两年的发展会非常的快, 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普及, 手机视频的收入规模增长速度会非常快, 明年后年增长潜力会更快, 这只是移动视频的流量, 还有大量的公共互联网的视频流量, 应该说移动互联网会带来移动视频的巨大变化。电视台通过广播网、手机网、互联网等向多样屏进行传输的趋势也非常明显。
2 发展网络电视台的困惑
在这个过程中, 各地纷纷在建设自己的网络电视台, 但我们觉得现在网络电视台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除了中央电视台, 其他各地省台建设的电视台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建站成本非常高, 第二推广分发渠道不清晰, 第三内容丰富度不高, 怎么形成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最后是网络电视台的概念并不仅仅是互联网上建一个台, 我们认为网络电视台概念就是把我们传统电视台的内容以及改造适应多屏的内容进行不同得分发, 是完整的跨媒体发展, 是网络电视台的完整形态。
但是建设一个传统的网络电视台所涉及到的投入非常高昂, 建设网络电视台投入包括大量的硬件投入, 尤其是服务能力的部署。当然还包括软件投入, 大量的专业内容运营团队投入和内容建设的投入, 所以一个省级电视台、市级电视台如果大家都来建设这个独立的网络电视台, 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不仅网络电视台的建设成本非常高, 商业模式也是非常不清晰的, 传统网络电视台的概念是指在PC上的视频综合门户, 整个互联网视频最近我们看到土豆借壳上市, 更多的视频网站借助资本渠道在充实现金流, 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手机视频相对好一些, 至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 但也有弊端, 基于3G网络的承载能力以及网络流量的高价格, 到基于手机的视频流量应该说目前的普及度比我们想象的速度要慢, 但手机视频至少我们认为商业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健康性。第三块是互动电视、IPTV, 应该说商业模式还是很健康的, 通过跟运营商合作, 通过Qo S的保证, 给用户相对来说比较一个有商业模式的健康的服务模式, 当然互动电视和IPTV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发展用户、留住用户, 让你的内容有差异化, 使之成为家庭娱乐的主平台。当然要商业模式也要健康, 而不是说它有多么赚钱。当然华数从2000年开始, 我们认为互动电视以及IPTV的模式是比较健康的。最后一块是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和互动电视和IPTV非常类似, 但传输模式是通过公共互联网, 互联网电视是免费加收费的模式, 有终端补贴等新的模式, 互联网电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一样, 也要在电视机屏上形成跟互联网屏的优势。所以我们认为, 传统的电视台在向三网融合迈进过程中, 建设自身网络电视台的过程中, 必须探讨合理的商业模式, 而这个模式是希望传统电视台在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电视几个领域把自己的内容和产品化的东西分发出去, 探讨商业模式。
3 网络电视台建设的云模式
我们对于电视台建设网络电视台有这样一些建议, 第一要新的原则, 不是盲目的大干快上, 人家有我也有, 要综合考虑影响力和投资回报。第二网络电视台建设要考虑新业态, 多网络、多终端、跨屏幕。第三要有新的思路, 稳步推进, 降低成本, 并行发展。第四新模式, 集约化建设、共享资源、联合发展。我们觉得传统的网络电视台的建设模式应该采用集约化建设的方式, 通过共享资源, 联合发展。
华数的网络电视台建设模式合乎资源集中化的模式, 华数已经在为不少的电视台承接网络电视台, 主要是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集约化的建设平台, 我们建设了遍布全国的带宽分发节点, 建设了比较完整的网络电视台的支撑系统, 同时提供网络视频资源和网络聚合资源, 给各地网络电视台提供集约化服务。
同时我们除了在网络电视台建设中, 可以建立一个共享模式, 共享带宽、内容, 同时我们也可以帮助各地的网络电视台把你建设的网络电视台在电脑屏、手机屏、互动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机进行同时使用、分发。所以在服务能力、媒资系统、内容管理、用户推广、跨屏幕传输中搭建统一的平台。
我们与电视台一起合作的探讨模型, 在集约化建设条件下, 各地电视台拥有自己得力的网络电视台门户、互动电视IPTV网点、独立的手机终端门户等。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 我们探讨的是传统的电视台基于三网融合模式下的盈利模式, 从多网络、多屏幕所获取的收益, 比如互联网电视IPTV收入、手机电视收入、网络视频广告收入。
4 华数云服务模式的案例
以下是我们做的一些案例, 目前我们已经给杭州电视台等一系列电视台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我们之所以能提供这样的基础和优势, 一个是华数拥有比较完善的机制, 我们与杭州、浙江电视台拥有全国的互联网电视牌照、手机牌照, 承载了国家广电总局数字电视开放实验室等等。内容方面, 应该说2000年开始做宽带, 2004年做互动电视, 积累了大量的内容, 目前我们的整个娱乐内容资源加上信息化资源, 媒资达到百万小时, 积累了最大的高清版权的视频资源, 大概整个内容制作、策划有一千多人的专业团队, 集中精力在新媒体内容制作上, 华数现在也把自己的核心业务转型定义为新媒体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把传统网络作为新媒体以及应用的事业网, 进行系媒体建设。互联网视频方面, 也有很多年的积累, 从2000年做宽带, 体验到了互联网视频对网络的价值, 那时候整个电信没有宽带网, 通过光电在线宽屏视频内容拉动了用户的发展。2005年建设了面向全国运营商的宽带视频门户, 现在电信和联通之间也要进行流量结算, 我们对小的电信运营商来说需要控制流量, 视频门户对整个流量要求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们给全国十几个通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提供这样的服务。但华数一直没有涉足公网互联网视频, 我们认为公网互联网视频商业模式不清晰, 也就是去年今年开始涉足, 是因为三网融合的加快, 导致视频领域的竞争力必须是三网三屏, 而且并不是小规模做, 全国各地都在建集成公共平台, 大量电视台也在参与, 我相信在中央电视台的统一管理下, 最终还是一个集约化的建设, 不会所有电视台都成为全国新媒体提供商, 而只有一少部分会在竞争过程中进行会聚。而且这个汇聚不是简单做一个省一个地区的, 而必须在全网全屏形成汇聚才有可能, 所以我们通过跟淘宝的合作, 利用这些领先企业开始涉足互联网视频, 也正是因为我们开始涉足公网互联网视频, 所以才给各地电视台提供服务。
5 华数的基础和优势
切实推进三网融合 篇5
1.1 定义
“三网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将三个网络合成一个网络, 而是指一些相关的业务应用的融合, 即在同一个网络上可以同时开展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不同业务, 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 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 形成无缝覆盖, 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 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 在经营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 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 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也就是国际上通称的Triple Play (三网合一) 。因此, 三网融合的本质是数字融合, 国际上称为“Digital Convergence”。[1]
根据以上定义该文认为“三网融合”简单的就是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大网络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改造, 提供包括视频、语音和数据等综合的多媒体服务, 甚至包括可能产生的新媒体服务, 具体就是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实现网络、业务、运营和监管四个层次上的大融合。
1.2 中国“三网融合”进程回顾
中国“三网融合”进程可以追溯到1997年国务院在深圳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 但是被普遍视为中国“三网融合”的真正开始是在:2010年1月13日,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进程, 见表1。
1.3 中国推进“三网融合”的四个层次和及其障碍分析
1.3.1 网络融合障碍
一般来说, 网络融合就是传输层和应用层级的数据大统一。目前, 中国的广播电视网络里程不足, 双向化和信息数字化的水平低;电信网络存在带宽不足和运营商之间的网络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问题 (根据我国的国情, 电信实际是两网在手) , 重建的工程费用巨大。通过三网融合, 建设信息时代的宽带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 使三张网的物理层面在同一技术标准下实现同质同材, 从而达到高速的互联互通。
1.3.2 业务融合障碍
目前, 广电以提供视频服务为主, 而电信则以提供数据和语音服务为主 (互联网较为特殊) 。双方在业务领域, 因为法律和利益的问题, 相互之间一不开放 (使用许可证管理的方式) , 二不准入。未来三网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相关业务的融合将逐步形成对称合理的开放和准入体系, 即广播电视网和电信运营商均可以提供数据、语音和视频服务, 当然, 这是不是所谓的“重复建设”, 而是竞争的需要。此外, 相对建设“第四张网络” (国家提出的建设“三网融合”的方法之一) 则更加合理。
1.3.3 运营融合障碍
目前广播电视网, 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计费和业务运作模式是完全不同, 此外, 融合中不但存在着高价低速运营障碍, 而且电信广电各霸一方, 都以独立主导三网融合为目标, 矛盾重重。所以, 需要整合业务、改变组织结构、下放权力和融合分散的区域网络, 建立一个能提供全面服务网络以及形成新的竞争力。如:“中国电信在2011年4月与腾讯在CDMA2000手机设计研发产业联盟会员大会”上签约合作推出QQ-Service。”[2]
1.3.4 监管融合障碍
我国在不同行业实行分业监管, 即有线电视网由广电总局监管, 电信网由工信部监管, 互联网比较特殊由广电总局、工信部、文化部等共同监管。对于三网融合来说该监管模式属于典型的多头监管, 见表2、3。此外, 在法律上, 见表6:“目前没有一部能够明确界定各部门分工的效力阶位更高的法律, 电信和广电领域的法规体系层级低, 电信和广电领域的法规和部门规章相互独立, 甚至相互矛盾, 在法律上形成了一个融合的壁垒。”[3]随着网络技术、业务和运营的融合以及法律的不断完善, 将来广电总局和工信部的有望按照功能监管重新划分, 一个着重于内容的监管, 一个重点在于网络的监管, 逐步实现一体化的监督管理模式。
2“三网融合”在四个层次上的推进措施
2.1 网络的融合
电信网和有线网为了顺利实现双向开放, 以及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务, 需要加大网络的融合, 提升其利用效率, 并进行网络扩容和统一技术标准, 见表4。网络融合还必须要做到网络和业务运营的科学管理和监控。
鉴于IPTV发展停滞的现状, 该文认为手机电视是未来三网融合的重要突破口。所以下面以手机电视为例简析网络的融合必要性。早在2009年, 中国互联网中心 (CNNIC) 发布的一份名为《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就显示:“手机电视、手机博客等也正在获得更多手机网民的青睐。”[4]由此可见, 手机将在未来的“三网融合”中作为载体, 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手机电视的实现需要拥有一系列的网络融合技术, 见表5。通过表5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哪种技术, 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所以三种技术技术相结合才能够实现网络与用户之间的双向通信、克服网络带宽不足问题, 从长期来看, 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是避免不了的。如:广电和中国移动合作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简称“CMMB”) , 是一种利用无线数字广播网向手机、MP4、笔记本和电脑等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的服务, 它就是一种双方的网络优势互补。
2.2 业务的融合
随着国家放宽三网相互的之间准入政策, 三网融合必将以业务的相互进入为开始, 当然这之间也伴随着竞争。因此, 通过融合后的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不断趋同的网络架构, 三网之间的业务融合和竞争将不可避免。现阶段, 电信拥有移动通信、双向网络和互联网业务等优势;广电拥有视频内容和无线广播等传统优势;互联网具有承载多种媒体服务的优势。这为三网实现业务合作提供了基础。未来可能出现的合作业务有:“广电内容+电信固网:IPTV、广电无线广播+电信移动通信:手机电视、及其他无线多媒体、广电固网+电信互联网出口带宽:有线宽带、广电内容+互联网渠道:互联网视频、广电有线渠道+互联网内容:有线互联网等。”[5]由于广电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 所以下面简要介绍广电融合后的业务构成。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 广电可大力发展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视频类业务 (传统业务) , 宽带类业务和通信类业务, 包括这三类下的各个子业务, 如图1所示。其特点是:人机交互式的双向互动业务;充分体现了广电的资源优势;业务体系由基本服务业务和增值互动业务两部分构成。由此可知, 这种假设的模式是一种全业务的模式, 面临着未来市场竞争的全面检验。
从目前三网融合的现状看来, 手机电视业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三网融合在业务层面的融合情况, 甚至在这种背景下可能会催生一个新的媒体:手机电视台。
2.2.1 手机电视的现状
]当前, 制约手机电视发展的主要有四个问题, 一是消费者普遍认为费用太高。“CNNIC报告显示, 2009年手机电视的使用率仅为15.7, 资费问题仍是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6]2012年, 虽然手机电视的使用量已有所增加, 但仍然没有达到其该有的规模。二是当前手机电视的内容很少, 缺乏吸引力。三是一些配套的支撑体系严重不足, 例如:很智能手机的硬件没有达到手机电视的要求。四是版权问题, 即利益分成问题。三网融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以上四个问题。
2.2.2“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的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将在政策、技术、服务和内容等方面推动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在政策上, 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将减少政策风险, 宏观上为手机电视的发展扫清障碍。在技术上, 三网融合将统一技术标准, 降低技术门槛和研发费用, 从而最终降低资费。在服务, 上手机电视还可以借助“三网融合”的战略时机, 完善手机电视内容、服务和支撑体系。
2.2.3“三网融合”下三网的合作方法
手机电视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如借助卫星通信能极好地解决手机电视信号流畅度的问题, 广电运营商具有丰富的电视内容资源而且收费低廉, 互联网可以让手机有多种选择, 加大竞争。例如:当用户手持的是中国移动的手机, 在GPRS流量用完或者费用太高的情况下, 用户还可以通过电脑发射无线信号, 然后手机通过无线信号连接互联网进行上网, 这样既为用户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又加大了竞争。这些优势必将给手机电视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成为未来市场上的一块大蛋糕。为了能够占领这一块高地, 三网的合作和手机电视的发展将会不断地相互促进。具体合作中要注意的有:
(1) 付费方式
付费方式是手机电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顾客的心理, 简单快捷永远是受欢迎的。电信拥有分布广泛的网点和便利的付费方式, 广电部门通过电信运营商合作, 就可以很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2) 交互式体验
未来的媒体必然是一种人机交互式的媒体, 需要提供个性化的体验, 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创造自己的节目。所以三网必须加强信息沟通, 共同制定方案, 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3) 灵活的收费
手机电视应该采取灵活的的收费模式, 例如:同时使用付费和免费的经营模式, 满足不同市场顾客的需求。
2.3 运营的融合
运营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经营方法。目前广电网络、互联网及电信网的计费及业务运营模式完全不同, 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运营方法。从组织层面来说, “三网融合”的未来发展在于整合分散的各个区域网络, 形成省级乃至全国级的统一市场竞争主体。
2.3.1 运营模式
该文认为中国可采用, Triple-play模式, 即与不同接入带宽的宽带接入服务捆绑销售, 这在国际上证明是成功的, 也是和我国技术落后的现状相符的。Triple Play服务成功与否的关键, 不在于应用多先进、多高深的技术, 而是取决于电信网络服务厂商的营运模式, 是否真的符合用户需求, 让用户愿意付费使用更多元化的Triple Play服务。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融合运行方式还是一种分工的方式, 大致如下, 如图2所示。
2.3.2 运营的基本载体
“在2010年至2012年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阶段, 研究提出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方案。作为有线电视网络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 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将负责对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 逐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并与目前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7]该机构是一个很好的运营载体, 但是要避免过度的垄断。此外, 由于互联网在我国的特殊性, 其知识产权保护十分不足, 所以运营的载体除了管理运营的职责外, 还需要担负起一定的监管职责。
2.4 监管的融合
2.4.1 管理机构的融合
要加快推动三网融合, 需要建立一个融合的、有效的监管体制, 达到从三网分立的监管到三网融合的监管。因此, 可以由工信部主导成立一个中国国家通信监督管理总署, 其下设七个办公室, 如图3所示。分别是:运营办公室、法律事务办公室、政策规划办公室、市场发展办公室、对外事务办公室、工程技术办公室和地方协调办公室。中国国家通信监督管理总署相对独立于工信部和国家广电总局高层, 由中宣部直接领导, 负责对全国的商业广播电视和电信进行监督管理。运营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的运营和监管活动;法律事务办公室主要处理一些监管过程中出现的法律事务并为其他部门提供法律顾问;地方协调办公室主要处理一些不同地域由于其多样性可能产生的问题;对外事务办公室主要处理海外市场的一些商业问题;政策规划办公室主要制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战略规划, 对政策进行分析和提供解释;市场发展办公室主要是管理监督市场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事情;工程技术办公室主要提供技术指导。
2.4.2 法律的融合
法律问题是未来“三网融合”之路的又一障碍。如要要解决三网的利益冲突, 需要一部完善的法律, 但是, 目前涉及三张网的法律只有“条例”而没有“法”, 见表6。并且《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电信条例》在内容方面多有冲突, 此外《电信法》也至今也没有出台。所以, 必须针对“三网融合”的现状和未来出台一部新的法律, 规范和放宽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的市场准入, 让各方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也能充分参与到“三网融合”的进程中去。
总之, 在三网融合趋势日益加快的背景下, 广电与电信分业监管, 直接妨碍了融合业务。为此, 建议将正在制定的电信法和广播电视法两法融合, 放开我国的基础电信领域和广电业务, 降低电信和广电准入的门槛, 允许电信和广电相互进入, 特别是建立广电和电信统一的监管机构, 三网融合的关键是监管体制的融合。在符合正确的道德意识形态基础上适当放开广电领域, 并建立科学的内容审查制度, 从而在法律法规层面打破市场进入壁垒, 形成规范的市场竞争体系。
3 结论
三网融合给予用户一种全新的服务体验:它可以通过一个终端平台同时向不同的用户呈现出多种服务, 这客观上既减少了用户的购买成本、降低了操作难度和使用门槛, 又使监督管理趋于合理化;它既保留了传统的的视频、数据和语音服务, 又能够通过网络的整合, 使手机电视、IPTV和3G手机等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和普及;它既能够解决广播电视网产权缺乏保护以及盈利模式不足的的问题, 又能够解决电信网成本过高、安全性差和与广电产权纠纷的问题。因此, 三网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是国家的一个长远战略规划, 见表7、8。
总之, “三网融合”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电信和广电相互进入, 充满竞争、合作与融合的进程。不论未来我国采取何种发展模式, 其核心都是三网的双向开放来寻求新的发展, 这也符合三网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 三网融合是一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破冰之旅, 是我国为建立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
摘要:从我国实现“三网融合”所面临诸多困难和恃待解决的问题出发, 表现有网络兼容困难、利益分配不均、法律缺失和监管困难等问题, 以至于三网融合迟迟无法实现。再从准确定义“三网融合”下手, 然后进一步论述、分析了“三网融合”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同时指出“三网融合”的重点在于网络、业务、运营和监管四个层次的融合。以手机电视为例论述了三网融合在业务层面的实现和发展。最后该文提出了解决这四个方面融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三网融合,网络,业务,运营,监管,措施
参考文献
[1]Anne Bodzinga, Susan White.Interworking IPTV Services with IMS[C].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Strategy and Planning Symposium, 2006:1-5.
[2]符周顺.移动飞信运营权变更运营商数据业务整合提速[N/OL].通信信息报, 2010-10-06 (7) .
[3]李苑, 张剑, 曾剑秋.三网融合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通信, 2010 (7) :158-162.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EB/OL]. (2009-02-18) [2011-05-21].http://www.cnnic.cn/dtygg/dtgg/200902/t20090217_13799.html.
[5]徐志强.慎言三网融合电信运营商潜行突破[N/OL].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05-07 (3) .
[6]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EB/OL]. (2009-02-18) [2011-05-21].http://www.cnnic.cn/dtygg/dtgg/200902/t20090217_13799.html.
切实推进三网融合 篇6
三网融合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传媒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的必然选择,是丰富文化传播渠道、拓展宣传舆论阵地的迫切需求,也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NGB),从体制机制、业务层面、技术架构阐述了广电如何突破三网融合发展瓶颈,对机遇与挑战作了分析与探讨,为广电跨越式发展提供新思路。
1 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广电和电信要实行双向进入,须打破两个垄断。一方面是宽带接入市场的垄断,2008年一号文件已经要求对广电开放;另一方面基于宽带基础之上的电视业务,电视业务是广播电视的基础服务,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但也带有垄断的色彩,因此《试点方案》允许电信企业生产制作除时政类节目以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将可能使资金雄厚的电信企业成为广电企业在内容资源上新的强大的竞争对手,而酷6、优酷等视频网站纷纷推出自制内容计划,进入内容市场,将进一步加剧内容市场的竞争,使内容市场的“红海”变得更红,大视频产业格局初见端倪。三网融合的开展,垄断不会再继续,对广电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1]。
1.1 三网融合对广电网络建设、运营、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广电的优势在于有庞大的有线电视用户群体、雄厚的网络基础以及成熟的视频业务运营经验。但三网融合也使广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广电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基础设施建设。广电目前没有统一的平台和全国性的网络,形不成合力。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整合已经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互相连通的网络体系,已经具备了数字化双向网络的硬件基础,只需在前端和传输网络上稍作改造就可以提供广播电视业务。因此广电的资本和运营能力比电信要低。
2)数字化双向网络改造还有待完成。由于资金问题,全国现有的单向模拟网络改造成数字化双向网络结构还未完成。然而数字化、双向化是三网融合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只有数字化双向网络才能快捷地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VOD视频点播、互动电视、游戏平台、时移电视、电视博客、视频电话等新兴业务[2]。
3)广电用户资源受到冲击。IPTV、网络视频、手机电视、四屏融合(电视、电脑、手机、平板)、媒介融合,是新的通信技术、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冲击。IPTV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一项增值业务,一旦政策放开,足以对广电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有线电视造成极大冲击,直接导致广电的利益分流。广电传统单一且单向的业务无法应对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全方位竞争。
4)广电广告市场受到挑战。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TD-LTE商业试运行,最高网速可达50~60 Mbit/s,实验网络点到点传输速率可达1 Gbit/s。电信运营商将成为手机和互联网两大媒体渠道优势的新型运营商,对客户终端的把控能力占有极大的优势。这对任何一个广告商来说是一个不可低估的诱惑。
5)网络和标准的互通有待完善。除了网络基础,在业务层面,数千家广电运营商采用的是不同的底层软件和CA(加密认证)系统,业务互通在现有情况下没有可能性。而没有统一的底层软件,增值业务无法在全国范围开展,那么广电运营商就不可能同全国性的电信运营商相抗衡,也就失去了整合网络的价值。
6)广电运营商要面对海量的设备运维管理工作。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将给广电运营商的网络运营和维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全力推动各广电运营商的网络运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实现对全网络资源和信息服务资源的有效管理,提升经营管理和网络运营水平。
1.2 三网融合是广电行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机遇
广播电视网是宣传舆论的主阵地,是传达党和政府公共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可信、可管、可控的大众媒体工具,是通达千家万户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便捷的信息载体。在国家推进三网融合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网面临着几十年来难得一遇的发展机会。
1)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步伐将加快,为广电网络的进一步整合提供新契机,由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标清变高清。网络整合有望加速,省网整合和跨省扩张,有利于有线运营商用户规模效应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网络的改造将有利于提升有线网络的质量,增强有线运营商的长期竞争力。
2)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将完成全网建设,成为国家网络文化传播和社会信息服务的主要基础设施。要研究和开发可管、可控、可信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以保证党和政府舆论导向的重要地位,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3)政府将出台扶持三网融合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的财政、金融、税收、产业等各种优惠政策。
4)在广电和电信双向准入博弈中,广电掌握着播出权,也就把广播电视产业改革的主动权把握在了自己手里。因此,无论是互动数字电视,还是IPTV,或是通过互联网播出的网络电视,广电业拥有着电视节目播出的控制核心,是利益的主导方。
5)三网融合带来的商机无限。广电网络运营商要成功实现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有线电视用户从看电视转化到用电视。互动增值业务和与电信运营商的错位竞合业务,有利于提升有线运营商的ARPU(Average Revenue PerUser)值。CMIC(中国市场情报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将得到长足发展,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的规模会达到2万亿元,广电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网融合的本质是业务的融合,既然是融合,合作就大于竞争。广电与电信的合作有基础,双向进入,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加快取得融合的实质性进展,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3]。
2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NGB整体解决方案[4]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紧跟国家信息化步伐,于2011年8月筹建了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为核心的三网融合实验室。该实验室的NGB规划主要基于三网融合的业务平台部署建设,系统由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构成。系统包括整个网络的端到端结构及典型业务,除了在系统规模上低于真实应用系统外,本系统与真实应用系统在网络拓扑、平台架构、系统流程以及业务形态上完全相同。在技术规划实现的每个环节都严格遵从整个NGB网络的系统设计方案。该三网融合实验室拓扑图见图1。
2.1 NGB的实现目标
NGB以实现天地一体、有线无线相结合、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为目标。NGB的核心传输带宽将超过每秒1千千兆比特,每户接入带宽超过40 Mbit/s,可以提供高清电视、数字视音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4]。
NGB的特征体现在3个层面上:一个是全网内容和业务的管控;二是业务间的调度和资源共享;三是互联互通,交叉网络融合。NGB未来发展方向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通,建立一个业务、内容丰富的互通平台,在内容、网络、用户等多个层面上使得网络能够可管可控[5]。
2.2 南广学院三网融合实验室对NGB建设的探索
基于NGB的目标、技术架构及业务承载,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设计、建设了三网融合的实验系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供参考。
1)有线电视网建设的全IP探索。目前业界NGB承载技术选择有IPQAM和全IP两种模式,实验室对全IP建网模式进行了关键技术的实践。IP视频是运营商向有线电视用户提供多屏应用、交互电视、融合业务的最佳形式,通过IP视频及家用IP视频网关的部署,有线电视运营商将可以“占领”目前正在迅猛增长的具有IP联网功能的智能电视机、游戏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
2)传统的广电STB模式未来10~15年内仍然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目前潜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有线电视网络全IP时代不会很快到来,目前仍以传统QAM承载的视频为主,抓住有线电视网络广播式的网络结构特点不放松,开展高清、3D等增加用户良好体验的特有业务,同时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适时通过在用户家中部署混合式的QAM/IP视频网关,将其转化为IP视频,兼容目前巨量的传统电视机的视频服务,尊重用户的选择权。
3)实施全IP战略分为两步:首先多格式转码设备或者混合式QAM/IP网关部署在用户家中;其次转码设备部署于有线电视核心机房或分前端。通过对实现全IP视频的关键技术——IP组播与广播式视频进行经济比较发现,组播方式成本较大;而通过提高接入网入户带宽,选择OTT观看视频是可选的技术方案。
4)三网融合实验室设计方案对SDH作为接入网技术进行了探索。传统的SDH主要作为骨干网络的传输技术,组网实践说明SDH(MSTP)作为接入网技术承载IP多媒体业务具有稳定、开通业务迅速、成本低廉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5)对已建网络选择EPON+Eo C,是目前开展综合业务的较佳方案[6]。对Eo C局端和终端的网管要求:提供从EP-ON的OLT到ONU、Eo C头端直至Eo C终端的全程端到端网管,一般采用带内网管和SNMP网管相结合的方法,支持图形化、命令行等网管形式。对Eo C局端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认证授权、配置相关功能的操作;数据业务配置,包括VLAN、EPON Qin Q模板和ONU SVLAN等;组播业务配置,包括IGMP代理模式、IGMP侦听模式和IGMP可控模式;Eo C头端对下联的Eo C终端设备集中管理,支持VLAN,Qo S等业务;拥有PON口、以太网口和CABLE端口的统计和管理功能等。
2.3 三网融合实验室业务结构
三网融合实验室业务架构特点是业务之间可组合、调用,支持电信、电视、互联网的融合,标准开放。电子节目指南(EPG)如图2和表1所示。
3 广播电视推进三网融合技术层面的策略建议
3.1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在下一代HFC接入网标准上处理好中国标准Hi NOC与国际标准EPo C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让我国的核心技术取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识与理解。EPo C正好代表的是下一代HFC接入网的发展方向[7,8]。建议由中广协会牵头、运营商主导、设备制造商等参与,成立下一代光纤同轴混合(N-HFC)接入网同盟,希望能够把中国广电的需求带到IEEE中,而不是仅仅欧美需求主导,希望同盟里的专家出席国际标准会议,提出中国广电的需求。利用或者改造现有HFC,通过创新挖掘HFC的潜力以面对未来业务需求,将是国内广电长期面对的问题。
3.2 发挥技术的先进性、业务的多样性
要重视编解码和分发技术的研究与标准的制定;要把发展的眼光放在开发广电新媒体、创新业务形态上;在内容的安全性方面,发挥广电部门在内容制作方面的优势,避免内容失控诱发不稳定因素。
3.3 突破制约广电发展的带宽瓶颈
由于宽带互联网网络资源出口带宽均由电信运营商垄断,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参照IPTV和手机电视播控平台的做法,在各试点城市为广电网络提供互联网出口,并考虑在广电网络和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IP语音、IPTV业务链条中实际控制力和进口门槛确定公平合理的结算条件。
3.4 积极开发云计算技术在广电中的应用
“媒体云”将助推广电在三网融合的竞合中获得成功。媒体云平台把传统广电行业的媒体生产、媒体管理、媒体分发和媒体分析系统迁移到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平台上,广电运营商可试点“云-管-端-控”战略并以此为切入点,从业务、接入网、终端、播控管理4个层面实现运营的转型。
3.5 确保网络安全和文化安全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是紧密相关的,网络不安全,就谈不上信息安全。除了常用的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安全过滤、用户证书、授权、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和故障恢复等安全技术外,还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加强网络的安全。对关键的网元、网站、数据中心设置真正的冗余、分集和保护,实时全面地观察了解整个网络的情况,严格控制新技术和新系统,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再推向市场[8]。
4 结语
“三网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出力,也需要相关运营商的积极参与。跟通信行业相比,广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业务间、区域间的结算,对于移动、联通在做全国业务时,已经有一套结算的体系和方式,而广电还只是停留在业务层面的交流。NGB将提供一个界面清晰的结算方式。在数字化双向网络改造后,在省网和全国一张网络的结构下,广电应探索运营内容和业务的最佳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的节目分发机制,加速产业化进程,要把政策法规、企业规划、业务运营、网络建设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模式,才能在多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产业格局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春兰.“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业面对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有线电视技术,2011(9):100-102.
[2]崔志明.三网融合下广电网络体系架构的发展与思考[J].电视技术,2012,36(1):77-79.
[3]王飞,郑翔.在竞争中合作在发展中融合-广电与电信运营商基于三网融合合作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电视技术,2011(11):36-40.
[4]何光威,贾鹏程.有线网络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演进策略探讨[C]//2009国际传输与覆盖论文集.杭州:世界宽带网络杂志社,2009:473-482.
[5]黄钰.三网融合综合接入方案设计[J].电视技术,2012,36(2):45-47.
[6]MALLETTE E.Bright house networks,hy brid fiber coax and EPON over coax[EB/OL].[2012-03-04].http://www.ieee802.org/3/epoc/public/jan12/mallette_01_0112.pdf.
[7]Operating the EPON protocol over coaxialdistribution networks call for interest[EB/OL].[2012-03-03].http://www.ieee802.org/3/minutes/nov11/1111_EPoC_open_report.pdf.
切实推进三网融合 篇7
三网融合要求数字电视机顶盒升级换代
首先, 国家三网融合战略将推动传统有线网络的战略转型, “三网融合将推动有线电视从过去的单一的服务方式, 向市场化、多样化的综合服务转变”。为实现这一转变, 需要广电运营商从业务、网络和设备等多个层面推进相关工作。
业务层面, 实现广播电视、双向互动、宽带接入及其它媒体/通信/互联网业务的融合;网络层面, 实现HFC网络的双向化改造及与数据网络的融合和互联互通;设备层面, 提供智能化、融合型等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终端产品或产品组合。
其次, 芯片技术的发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 也为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进一步发展和演进做好了技术上和物质上的准备:新一代媒体编解码芯片普遍采用双核/多核SoC技术, 编解码处理和其它业务的处理分开并行, 已可以支持业界主流智能操作系统/软件平台的运行;CPU主频和处理能力大幅提升, 使基于高清/3D的广播电视业务成为可能;引入新一代40nm/28nm工艺, 在处理能力提升的同时降低产品功耗, 符合绿色、环保的时代潮流。
综上所述, 新一代数字电视机顶盒将具备以下主要特征:第一, 强大的编解码能力, 支持高清/3D视频的解码和播放;第二, 具备双向通信能力, 内置回传模块/网关功能的融合型终端和家庭媒体网关将成为广电NGB网络运营的重要选择;第三, 基于智能操作系统的智能型终端, 便于互联网业务和其它增值业务的开展, 将推动机顶盒由单一业务终端向面向增值业务的智能终端演进;第四, 在多个层面对电源、功耗进行控制, 符合节能、降耗相关要求。
ZXHN H712满足下一代数字机顶盒要求
基于以上对数字电视机顶盒演进趋势的分析和判断, 中兴通讯近期向业界公布了其新一代的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统一平台ZXHN H712。
切实推进三网融合 篇8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2013年3月7日举行第二场记者会, 李毅中就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等答记者提问时作出如上表述。
李毅中称, “两化”融合是从十六大提出的概念, 那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现在的提法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十多年以来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优化, 在制造业、能源、交通、基础建设方面, 另外在经济、社会管理、人民生活各方面信息化已经广泛渗透。
“现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存在什么问题呢?”李毅中指出, 第一个问题, 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我们调研还是在一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示范, 还没有推广到全行业, 没有推广到所有企业。”
第二个问题, 信息资源比较分散, 基本上各自为战, 信息孤岛、信息鸿沟的现象比较明显,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 出现了一些重复。
第三个问题, 还处在初级阶段, 测评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 没有上升到规范、制度的高度。
第四个问题, 信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和国际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家所熟悉的3G、4G, 下一代物联网、通信网, 三网融合的推进, 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
李毅中表示, 下一步怎么样用“两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化进程, 十八大报告里提出一个新的观点, 就是要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上, 就是要在制造业上, 从研发设计、生产流水线、销售、市场反馈全过程要实现信息化, 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水平。
二是要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 现在比较热门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 把它不仅应用在一般的搜索、娱乐这样一些浅层次的融合上。而要用在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水平, 用在新兴战略型产业的培育发展上。
三是要深入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文化产业上, 渗入到人们的家庭生活里, 用信息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我这里提供一个数据, 据统计, 中国人均信息消费大概一年是192美金, 但是美国是3400美金, 差了17倍, 当然我们和美国发展很大的差距。但是至少说信息消费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李毅中认为, 通过“两化”的深度融合, 在工业化的历史阶段中重点是工业, 但不单是工业, 它还要深入到社会、经济各个层面, 一直到人民生活, 这样“两化”深度融合的效益和成果会越来越显现出来。
【切实推进三网融合】推荐阅读:
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切实推进党建工作05-17
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推进作风建设06-02
财政部关于切实落实相关财政政策积极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07-24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09-06
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工作06-05
推进产城融合建设的调研报告10-22
切实提高08-24
切实做好移民工作06-15
切实提高履职能力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