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技术发展(精选12篇)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 篇1
1 三网融合技术基础
(1) 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通讯信息、语音和视频图像等信号在网络中传递的格式变得更加统一, 这些信息经过编码后, 成为0和1分布的比特流形式。虽然话音、数据、声频和视频等信息的格式不同, 传递的网络也不同, 但是都会通过数字终端存储起来, 以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2) 光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 即宽带技术的主体——光纤通信。三网融合所提供的业务统一要求有比较平稳的业务传输网络平台, 能支持大数据量、大业务量和高服务质量, 需要能满足较高要求的带宽。光通信技术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传输速度、保证传输质量和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满足了三网融合的较高要求, 是最好的通信载体。
(3) TCP/IP协议。TCP/IP协议不仅为互联网提供了统一的通信协议, 同时还是适用于三网融合的网络通信协议。TCP/IP协议使得各种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业务在不同网络上实现互联, 包括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
(4) 软件技术。软件技术是信息网络传播的支撑, 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三网融合无论从网络上, 还是接收终端上, 都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功能业务的不断出新。因此, 软件技术是三网融合得以实现的必要手段。
2 三网融合技术应用
三网融合将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 形成了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 目前其应用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IPTV。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 是指通过可控、可管理、安全传送并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无线或有线IP网络, 提供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业务。IPTV是采用IP网络技术, 通过宽带提供网络视频服务, 它集合了电视和电信业务的特点, 实现了较好的互动性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改变了传统电视节目单向传递的缺点。
IPTV集成播控平台是用于对IPTV节目内容实行端到端管理的播控系统, 各种节目和服务首先要集成到这里、再由它来提供给用户浏览, 还要进行用户管理和计费等关键的功能服务, 是整个IPTV大系统的核心部分。
(2) 移动电视。移动电视业务主要指手机电视业务, 主要是依靠移动网络实现的, 现有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的移动3G网络与CMMB手机电视产品相融合, 利用无线通信网络的广泛分布特性, 将单向广播式电视业务和双向互动式网络相结合的移动电视业务, 是三网融合特别是通信网与广电网结合的典范。
(3) Vo IP。Vo IP即IP网络电话, Vo IP技术是将模拟声音信息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后, 以数据包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传递。Vo IP采用了互联网和全球IP互连的特殊环境, 可以提供比传统的电话业务更好、更丰富的服务, 价格相对低廉, 而且能够实现计算机之间和计算机与电话之间的通话, 应用的领域比较广泛。
3 三网融合技术的实践思考
从2010年国家批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开始,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技术路线、发展模式和监管政策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1)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打破垄断。三网融合初期的主要试点业务有IPTV、移动电视、移动网络购物等, 在各个业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长久以来广电系统与电信系统是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 几乎没有交集, 业务具有很强的垄断性, 三网融合的迫切形势, 使得各个系统的利益冲突加剧。
三网融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网融合的实现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其主导作用。广电企业与电信企业通过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开展网络的融合业务, 并开拓一些新的业务才是三网融合发展的方向。我国广电和电信企业应该在发展产业、共享利益、优势合作的前提下, 加大在资本、业务等方面的合作。
(2) 加大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三网融合, 拥有一个可靠平稳的宽带网络是根本。目前, 广电系统和电信系统都在大力发展宽带基础设施建设, 在接入网和端到端网络方面的建设速度很快。同时, 广电系统和电信系统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都试图在三网融合的环境里寻求新的利润来源。不管是广电网络的双向互动式数字改造和新媒体业务拓展, 还是电信领域的物联网建设, 这些都是三网融合网络基础设施稳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 观念转型改革, 以适应发展需求。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广电系统与电信系统固有的陈旧观念对经济的发展以及百姓的社会需求已经产生了阻碍。国家在尽力调整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不断地调整相关的规定使其适应新的需求。但是距离三网的真正融合, 适应社会最新需求还有很大距离。
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网络融合的不断追求, 是国家发展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所造就的运营商之间协作融合, 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必将提高我国信息化的整体竞争力。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 篇2
三网融合背景下未来的数字化电视终端将会在功能上更加强大,每一个电视机的厂家所推出的数字化电视功能将会存在差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以及智能化趋势发展。数字化电视终端的硬件SoC芯片系统在未来设计中将不会涉及操作系统之上的部分,仅仅是专注在芯片性能研究以及稳定性上。从AMD以及Intel的发展历程上来看,更加专注芯片的性能稳定,甚至不涉及BIOS系统。与我国的情况不同,从制定标准减少争议上进行考虑,可以从靠近芯片BIOS层面进行定义,从而减少分歧与利益集团的无谓争斗。若每个芯片厂家在制作过程中都有相对统一的依据以及标准,则有助于芯片发展的良性循环,若多个SoC芯片设计公司可以在高端的SoC芯片上面进行竞争,则运营商不仅可以得到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数字化电视终端产品,而且还能够形成开放化的公平竞争局面,进而打破其封闭状态。
3.2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电视终端在软件上的发展趋势
从某种程度上讲,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的中间件平台与传统数字化电视背景之下的具体要求是存在明显不同的,可以支持三网融合的相关中间件平台应支持互动性的电视业务以及跨行业领域的相关服务,同一个应用可以在不同的终端中使用,或者是在不同终端中存在不同应用风格,从而提供整套服务,也为中间件的运行提出了全新要求。从软件角度出发,仅仅实现BIOS层面的开放性是远远不够的,其应用层API的标准化以及开放是不可或缺的。目前,由于CA技术等框架原因的限制,数字化电视软件在终端技术上仍然是相对封闭的。CoogleTV所推出的Linux开放平台以及Android操作系统数字化电视嵌入式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运营商的业务加载问题,从而吸引了大量国内数字化电视终端企业的跟进,这也标志着未来的三网融合下数字化电视终端技术开放式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方向。值得说明的是,我国是完全有能力使国内的部分终端企业进行联合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开放式数字化电视终端嵌入式软件的。
4结语
总而言之,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电视终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一项复杂性以及专业性都相对较高的工作,关系到我国数字化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三网融合的背景条件下,广电运营商们要更大范围地来充分考虑中间件的业务平台,并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推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在数字化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国情,规范数字化电视产业链每个环节的操作技术标准,从而建设世界性的且具有我国特色的基础性信息网,进而促进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数字电视终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惠清.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电视终端技术发展[J].电视技术,(4):1-3,9.
[2]李新国.地面数字电视终端现状及智能电视安全技术发展[J].广播电视信息,(4):30-31.
内容服务:助推“三网融合”发展 篇3
市场为主导的政策法规
信息技术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 “三网融合”推进的基础,统一的监管机构和允许相互进入的政策是“三网融合”的制度基础。英国等国家的实践表明,政策法规是推进“三网融合”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
英国通讯办公室OFCOM(Office of Communication)是根据英国2002年通信法案于2003年成立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英国包括广播、电视、电信等行业在内的整个通信行业的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分配,并对所含的广播电视、电信和无线通信等产业的发展进行行政监管,保证整个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在实际的行业监管过程中,OFCOM根据通信法案定义的职责范围,秉承“保障用户利益,鼓励有效竞争,促进市场自由发展”的行业监管原则,形成了一系列以市场为主导的政策法规,对广电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广电的管理和市场运作区分开来,广电和电信可以通过合作等多种形式提供网络融合业务。
无独有偶,美国的监管政策也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情况而进行调整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一直对有线电视业实行保护性政策,严格限制电信公司进入这个行业。随着广播电视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双向准入的规定也随之而来。美国对IPTV的管制也印证了这种趋势,政府将可能立法取消IPTV运营商获取许可证的规定,以促进新技术发展、鼓励市场竞争。
事实证明,以市场为主导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地保证了整个产业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多方衔接的成熟产业链
在传统的产业分立状态下,电信和广电行业已经形成了各自完整的产业链,从网络渠道、终端设备、业务模式及内容供应等,产业链上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依赖。但是,“三网融合”势必打破原有的利益链条,重新布局是“三网融合”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电信运营商、终端供应商、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以及用户组成了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业务的产业链。新型产业链与传统产业链不同之处在于,网络与内容可以完全分开,网络运营商可以直接与观众互动;同时,业务提供商成为融合后产业链的核心,它可以与网络运营商结合,也可以与内容提供商和集成商合作。
电信运营商凭借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先进的传输网络及完善的收费渠道等优势,与内容提供商合作构建产业链。国外电信运营商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与著名电视台及内容制作商合作。例如,法国电信主要与传统的电视业务提供商TPS和Canal+合作,通过联合运营的方式开展IPTV服务,逐步推出了“法国电信电视套餐”和“一站式”IPTV服务,用户只要与法国电信签合同,通过ADSL便可以接入使用其合作伙伴的数字电视频道及节目。
融合后的产业链形成了多方衔接的格局,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将影响到最终的用户体验,因此,多方衔接的成熟产业链,成为“三网融合”市场拓展的必要链条。
多网络融合的运营模式
多网融合包括通讯网的融合、通讯网与无线广播网络的融合、卫星网与通讯网的融合以及最普遍的电视网和宽带网的融合。IPTV是电视网和宽带网联合的典型形式,英国最大的直播电视运营商BSkyB与BT联合开展交互电视服务,卫星平台用于节目内容的分发,BT提供的固定通信网用以实现交互点播指令信号的回传。BT联合内容提供商和数字地面电视广播商推出IPTV服务BTVision,用户利用BT提供的IPTV终端既可通过ADSL宽带网络点播视频节目,也可以直接接收免费的地面数字电视节目。
网络运营商通过采用多网融合策略以在短时间内,利用较少投入实现业务经营范围的拓展,因此,这种策略也成为“三网融合”初期,英国广播电视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普遍采用的方法。
多业务捆绑的盈利模式
“三网融合”带来的运营变革使盈利模式也发生了极大改变,相当一部分运营商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以广告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而更重视基于用户资源经营带来收益。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基于用户资源开拓的业务月租费、点播费、产品包订购费等为主的业务费用收入,逐渐超过了广告收入而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从国外发展IPTV的经验看,为了更好地应对“三网融合”带来的激烈竞争,绝大多数运营商都是以捆绑多项业务来吸引用户,即利用宽带接入网络向家庭提供多种交互式多媒体和通信服务。美国Qwest Communications公司的IPTV业务,可以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话音业务和250多个电视频道等整合一体化的电信服务,法国电信、英国电信等亦是如此,BT、BSkyB、Virgin Mobile、Orange等英国主要的广播电视商和电信运营商从2006年起便纷纷开始实施多业务捆绑运营策略,至今“捆绑销售”概念已经逐步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市场。这种盈利模式,对运营商降低用户流失率、提高用户ARPU值起到了非常积极作用。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国际上有线网络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将在电视、电信业务的不同整合上展开更多合作与竞争。除了技术、网络、终端和用户市场的融合竞争之外,对内容的要求和竞争也必然会发生变化。传统媒体拥有内容优势不容置疑,但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显然不能照搬原有的结构体系,内容的生产制作、分发交易、管理运营等环节都需要适应三网融合的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探寻商业模式,开拓产业增长空间
商业模式是决定IPTV、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融合性产业成功发展的关键。从全球来看,融合性业务的商业模式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业务涉及电信和广电两大产业。这两大产业中,任何一个缺位都会导致不良发展。目前,国际上电信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密切合作,共同提供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模式。在产业分立时期,广电和电信都是各自领域的垄断者,在“三网融合”初期,都努力在产业链上争取利益的分配权以争取最终的主导权,谁拥有产业链的主导权,谁就有拥有更大的市场机会。
但是,“三网融合”的实质是三网和谐发展,既给相关产业带来机会,又需要各产业合作共赢。电信产业发展到一定的瓶颈期时需要寻求新的业务类型和运营方式,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广电方面希望通过有线电视网的双向改造,来实现对视音频以及数据业务的支持。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求一种合理的商业模式,并在媒介融合中让包括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在内的产业链各环节都有利可图,实现产业共赢,共同做大做强融合性业务产业价值链。
以内容作纽带,联动各个网络终端
三网融合最大的特征就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统一的标准,使网络、终端、业务实现融合,使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最简单直接体现就是“三屏”合一,即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融合。这意味着未来只要拉一条线、接入一张网,甚至完全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就能全方位满足通信、电视、上网等各种多元化应用需求,让受众随心所欲、随时随地享受视音频和个人信息服务。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三网融合的最大受惠群体都是普通消费者。
在业务形态上,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正将互联网的自由度与多元性融入使用发展成熟的电视,实现传统电视无法企及的交互效果,而传统媒体也利用自身的内容优势,进行跨终端、跨渠道、跨区域发展竞争。
在美国,IPTV运营商向用户提供传统广播电视频道、付费频道、视频点播等,并针对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开设了付费频道,把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当成IPTV业务与有线电视公司竞争的核心手段。而传统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互联网视频、IPTV业务对其用户和业务收入的分流,也在2009年提出了“TV everywhere”的全新理念。Comcast和Time Warner等具有传统优势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宣称只要是有线电视的付费用户,所享受的各类视频内容将不再局限于电视机这一种方式,用户凭借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等终端来欣赏有线电视公司提供的视频内容。而就在2010年11月18日,美国第二大卫星电视服务提供商Dish Network也宣布推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TV Everywhere产品。”这项新服务将允许那些拥有接收器的Dish用户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观看他们的直播或录播节目。
由此可见,随着传播途径更加通畅,内容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内容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必须有效地组分受众客户群,针对不同网络终端开发个性化内容产品来提高业务的黏性,以此提升平台自身的竞争力。
变革内容产品,融合服务功能
三网融合不仅带来技术、网络、终端等方面巨大变革,也将对媒体行业和传统内容制作产生深远影响。
媒体要顺应三网融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就要革新媒体理念、提升内容质量、强化服务意识,使多种渠道、多元终端内容产品和服务获得用户认可,使用户真正享受三网融合带来的便捷服务。
开发需求,拓展平台功能化。三网融合时代,最大的变革在于互动,用户不仅可以随心所欲选择收看节目,还可以享受聊天点评、电视购物、互动游戏、通讯信息等拓展功能。除此以外,利用三网融合技术所实现的综合性应用平台,将旅游、财经、汽车等专业化的视频内容与相关产业的服务进行紧密结合,将市场资源加以有效整合,更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也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营销渠道和盈利空间。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开拓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互动性,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功能,令技术得到充分发挥,将目前单纯的互动产品打造为一个具有强大互动性的承载平台,实现全业务的覆盖。
突出特色,个性产品品牌化。当渠道多元化、终端多样化之后,内容产品的流通呈现越来越快速的趋势,但当前面向多种终端的视频内容良莠不齐,一方面观众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海量信息内检索优质的节目内容,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节目却难以进行收费——点播付费的价格壁垒、盗版市场、免费视频领域的挤压竞争激烈。因此要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找到自身业务内容的独特之处,确立核心资源,树立品牌,从而便于用户寻找、辨识、认知。此外还要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吸附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
提高质感,用户体验升级化。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了解和满足用户的操作习惯,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实现无障碍操作,提高使用的便捷性是发展基础。多项调查表明,连接的稳定性、操作的便捷性、浏览的简易性是影响用户在使用融合媒体终端收看内容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用户使用的各个环节实现突破和升级,使系统操作变得简单和便利,便可有效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及收视欲望。
以人为本,实现内容定制化。人是未来内容生产及媒体营运的起始点,也是终极目标。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媒介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也带动了用户对个性化享受的追求。而三网融合后的新兴互动媒体终端可以直接服务于用户,为用户行为数据的积累提供了可能。借此加强对用户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与偏好,锁定不同群体,推出多档次、多功能、多特色、定制化的节目内容和信息服务,对于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获得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从国际经验上看,三网融合依然处于逐步磨合发展的阶段,因此三网融合在我国的实践也不会一蹴而就。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线网络与电信网络在短期内尚且难以实现完全统一的监管,“网络融合”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两个网络的物理合并。而广电媒体作为三网融合的密切参与者以及IPTV、手机电视等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管理者,可以与多个终端、网络运营商、新技术平台开展密切合作,通过加强内容服务创新,促进各方深度合作,丰富业务形式,联动产业发展,在应用中推动三网融合逐步前行。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 篇4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网络宽带的不断发展、家庭接入网速度的提高和信号质量的改善, 基于互联网的媒体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可靠, 信息与视频内容越来越丰富, 尤其是近年出现的社交网络、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 将基于PC屏观看视频的方式切换到电视屏的时机已经成熟, “电视”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混合电视业务开始应运而生。与基于互联网视频业务的OTT (over-the-top) 相比, 混合电视业务[1]是指既能够通过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接收到广播电视信号又能够通过宽带网络获取互联网内容的宽带电视业务。一般而言, 混合广播电视业务主要分四类[2]:个性化的节目表、多屏业务、社交电视、节目推荐, 是面对目前融合的宽带环境而产生的新兴广播电视业务。
目前, 混合电视业务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首先, 多媒体视频业务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涌现。从用户的角度来讲, 过去被动地看电视就够了, 现在需要越来越多的交互性内容;其次, 消费终端已经变得很先进。事实上, 许多机顶盒都带有图形加速器, 因此能够在当今最流行的平板电视上输出质量很好的视频和图像, 例如Apple TV多媒体机[3], 可以让PC和iPod中的相片、视频和音乐无线传输到电视之中高清晰度播出, 集成了USB 2.0、以太网、WiFi、HDMI、复合视频输出、声效和光纤输出等功能;再次, 许多广播电视公司已开始在其网站上提供“Catch-up TV”[4] (也称“追赶电视”, 通过时移电视或者网络PVR等功能点播观看过去的节目) 和实况流媒体业务, 网络流媒体的业务开始面向个人电脑用户, 而且采用的播放器是Adobe Flash或是微软的Windows Media;再次, 随着家庭接入网速度的提高和信号质量的改善, 基于互联网的宽带媒体也变得越来越可靠;最后是各国宽带市场上不断增加的IPTV业务以及开放互联网中不断普及的“网络电视”服务正在改变媒体交付的领域。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发展的速度不同, 但是采取共同的方法以促进服务之间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共识。因此, 把通过电脑屏幕观看宽带媒体的方式切换到电视机屏幕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我国, “三网融合”产生的大背景实际上是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转换, 电信向下一代转换, 互联网向下一代转换, 移动向3G、4G转换, 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 不是电信业的、广电业的对垒, 而是互联网对广电和电信业的挑战。相对电视媒体, 年轻用户使用网络视频的时长更长, 网络视频覆盖黄金时间更长, 范围更广, 年轻用户选择网络视频观看节目更方便, 同时, 网络视频更易被消费者获知, 广告性价比更高。截至目前, 互联网电视一体机[5]用户数量在2011年底超过了IPTV用户数量 (1350万) , 加上机顶盒用户数约300万, 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总数已经接近2000万。互联网业的新发展, 使广电和电信业都必须认真面对和调整改变传统的运营方式和模式。虽然三网融合试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更多的还是处于分业监管、各自为政、相互竞争的境地;尤其是考虑到目前我国广电优质视频内容供给匮乏、创新稀缺等约束条件, 这种竞争总体上处于“零和博弈”境地。各方在争抢用户资源之中出现了很多重复建设、低价搏杀的低水平竞争问题, 无法获得巨额网络投资的合理回报。广电不仅面临着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形态的挑战, 还面临来自网络以及终端等要素、资源重新整合的挑战。而混合电视业务则可以使得相关行业从直接竞争乃至对抗状态向有序协作方向发展, 地面电视、卫星电视可以和广电有线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以及极具创新力的互联网服务商寻求利益一致性, 协调创新发展。也就是说, 三网融合可以在混合电视业务架构下形成一种新型的“台网”联动发展格局, 以此减少利益摩擦、减少在基础网络的巨额支出, 从而广电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产品创新、用户体验提升以及文化创新服务。
三网融合的核心是服务用户。具体在实现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线电视与宽带技术的混合应用, 二是融合监管的架构建立, 三是新业务的融合应用。对广电而言, 开展混合电视业务则需要在大力发展有线电视双向网基础上, 加大宽带发展;同时, 将“可管可控”涵义扩展, 在单纯的监管控制基础上, 加强对用户与节目资源的信息管理与增强控制节目的定向推送功能, 并在提高节目生产质量基础上, 提高用户ARPU值;并通过开展多业务来整合宽带和广播媒体内容 (混合广播/宽带) 来更进一步地服务公众。实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电子节目指南 (EPG) 、“追赶电视”、访问存档内容、互动节目、社区和网络接入等功能。2010年, 英特尔、日本冲电气和中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华数数字电视3家公司合作开发的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混合机顶盒”[6], 用于兼用DVB电视和IPTV服务, 便是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电视的应用模式。
混合电视业务应用对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广电电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无疑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改变了广电行业的游戏规则, 对目前广电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 “终端+应用”有可能成为支撑未来广电发展的一种可行的盈利模式。
1 混合电视框架结构与分析
当前, 混合电视业务发展主要存在两种途径:
一是以数字电视运营商为代表, 考虑的是怎样从数字电视运营中发展增值业务、获取收益, 认为开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是其发展的最终目的, 数字电视需要中间件平台, 对互联网应用需要进行有限度的兼容和采取围墙式的管理 (Walled Garden) 。实际上是从“电视”向“互联网 (或计算机) ”靠拢。其中[7], 欧洲提出基于中间件平台兼容互联网 (宽带) 的双模业务系统——HbbTV (Hybrid broadcast and broadband Television) ;韩国则采用“DTV+公共互联网”的模式OHTV, 定位于基于广播的“电视+互联网+内容+应用商店”;而日本则主要针对个性化节目业务、多屏连接业务、社交业务, 它的技术特征是基于云计算, 接收机结构简单。
二是以美国互联网和消费电子世界为代表的观点, 即积极寻求将家庭设备互联起来, 让互联网的丰富内容走入家庭的客厅终端, 也就是一种从“互联网 (或计算机) ”向“电视”靠拢的观点, 即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就是一个互联网终端, 植入浏览器软件, 运行网页浏览, 就可以实现数字电视娱乐。经过持续在互联网浏览器架构上的努力, 美国Google公司将其Android系统在移动领域 (手机) 上的成功推向了数字电视领域, 形成了GoogleTV[8];而苹果公司开发的Apple TV[9]则为一种纯网络连接的视频播放器, 完全基于网络新媒体方式来做电视业务。通过Apple TV可以访问到电视网站, 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这些网站上的节目, 同时可以一站化地完成影片挑选、租片、付款、放映等功能;与此同时, Netflix公司[10]正逐步地改变它自身的形象, 将自己塑造成一家网络电视, 并着手开展原创节目的制作而不仅仅是在线视频商店。2012年3月, Netflix公司与Comcast、Cablevision和时代华纳有线几家主要的有线电视公司负责人会面, 讨论了有线电视公司向用户提供Netflix在线影片的问题, 试图通过有线电视机顶盒连接到用户的电视机。
下面, 我们就两种混合电视业务实现平台的代表——Hbb TV平台和Google TV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1. HbbTV平台的技术简介
Hbb TV是在MHP标准平台的基础上演进与发展起来的, 并弥补了MHP[11]中间件平台方面的不足, 对互联网技术如何与广播通道的协调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其主要架构来自Open IPTV联盟, 定义的是一种既支持广播业务, 又支持宽带业务的数字电视中间件技术架构和双模终端, 能够并行地支持与两个网络连接, 将互联网和广播两种传输技术融合在一起 (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 其目标是为了更加有机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内容与应用, 同时提升服务体验。图1[12]显示了Hbb TV的业务 (应用、视频等) 的通道来源。
Hbb TV支持两种类型的应用:与广播电视相关的应用, 通过广播电视通道传送;独立于广播电视的应用, 则通过宽带通道传送。一方面, 与广播电视终端 (或卫星、地面或有线数字电视的终端) 完全一样, 广播电视通道终端主要接收线性的音视频内容、应用数据和应用信令信息, 支持所有与DVB相关的功能 (如频道列表、EIT信息处理、选择业务与调频等) 。它能够连接广播电视的DVB网络 (如DVB-T、DVB-S或DVB-C) ,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 双模终端能够接收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 标准的广播节目由广播处理器组件处理, 音视频等媒体内容的播放由媒体播放器组件负责;另一方面, 双模终端能够通过宽带与互联网 (IP网络) 连接, 支持与应用服务器的双向通讯, 它一般是通过电视门户来访问的, 提供了应用数据接收的第二个通道, 以便与应用提供商的服务器连接。这个连接用于接收非线性音视频内容 (如内容点播业务) 和应用数据, 其中的非广播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排列和展现, 使得用户能够很方便地浏览和访问其设置和关联的非广播相关应用。
由此可见, Hbb TV具有如下特征[13]:
1) HbbTV机顶盒从广电网
(1) 接收基于MPEG/DVB的电视节目 (Linear A/V等) ;
(2) 接收基于MPEG/DVB标准的电视节目信息;
(3) 接收基于HTML/Java Script的应用程序。
2) HbbTV机顶盒从互联网
(1) 对接收广播网节目的补充;
(2) 请求非线性A/V内容。如VOD (只请求某些时段/只按某种索引请求) ;
(3) 请求非实时下载、回播的A/V内容 (录完再播/边录边播) 。
应用程序可来自两个网络:与广电网有关的, 属于广电运营商, 可从广播通道或互联网通道下载, 可预存在机顶盒内, 在某些情形下, 可自动启动, 或由用户启动;独立的节目和应用程序 (电视类服务, 如VOD;非电视类服务, 如IP电话) 只能从“与广电网有关的应用程序”中启动。根据应用与广播频道绑定或网络连接的不同情况, 还可以有不同的应用模型, 文献[12]从简单到复杂列出了几种模型:
1) 只与一个广播频道相绑定的应用:在频道选择时应用启动;在频道切换时应用终止;
2) 与多个频道相绑定的应用:选择其中任何一个频道时应用启动;切换频道时应用终止, 即使新频道也有此类似应用与其绑定;
3) 在频道切换时保持运行的应用:这种应用与多个广播频道绑定, 在选择任何一个相关频道时, 应用启动;而当切换到新的也与此应用绑定的频道时, 应用不终止、继续保持运行;只有当选择的频道上不再有此应用与其绑定时, 应用终止;
4) 与广播频道的部分内容绑定的应用 (例如, 与单个的节目或广告内容绑定) :启动相关内容时, 应用启动;当相关内容终止时, 应用终止;
5) 与点播的内容绑定的应用:其控制可选择与广播频道部分内容绑定的应用一致, 或者在整个的点播过程中都保持有效;
6) 与网络运营商或与服务提供商相连接的应用。
此外, 与Hbb TV配备的双模广播也不限于无线广播电视[14], 如德国Techno Trend推出卫星电视+Hbb TV的机顶盒。而荷兰飞利浦 (Philips) 、日本夏普 (Sharp) , 及韩国LG电子则是采用Hbb TV标准推出互联网电视。
2. GoogleTV平台的技术简介
Google TV是一个集网络搜索与电视控制于一体的整合计算机系统、媒体播放与网络应用的概念型电视平台, 由Google公司主导研发, 并且免费开源发布。它既可以提供独立的机顶盒, 也可以将机顶盒功能嵌入到电视机里, 比如索尼等公司提供的Google TV电视机[15]。就硬件而言, 除了在实际操作环境可以搭配多样化的周边设备外, GoogleTV在规格表现上也有诸多要求;在软件方面, GoogleTV将其搜索引擎及模块化与层次性的架构Android系统加进了Google TV的平台之中, 支持用户下载不同的应用, 其本身不包含无线接收, 只相当于一个集成的遥控器;在应用提供上, 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开发, 以便具有广阔应用与业务开发群体, 形成Android应用商店。GoogleTV作为一个互联网电视门户, 占据了电视节目的上游, 其用户必须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访问互联网电视内容, 搜索节目, 并且被引导到相应的网站或电视频道, 它支持预订、首选和推荐, 以及上载播放自拍节目并播放所有网络上的视频节目, 也可以控制电视机收看广播节目。
3. 两种结构的比较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HbbTV是MHP模式的中间件平台向互联网 (基于IP传输的网络) 的延伸, 其基于IP网络通道应用管理的协议规范, 可以有效地将广播通道的应用管理融于一体, 使得Hbb TV平台可以支持DVB、IP多媒体应用。而Google TV的技术平台, 是将基于Linux的开放软件包集成在一起, 采用开源的媒体播放器来播放音视频流媒体。在Google TV的核心Android系统中, 目前并没有支持广播通道 (DVB-C/S/T) 的数字电视协议, 因此, 它是不可以被数字电视运营商用来开展增值业务的。
一般情况下, 数字电视中间件平台, 都是与平台的操作系统无关的, 例如中间件系统中的文件系统、TCP/IP协议栈等是可以移植到不同的系统中的, 这样基于中间件的业务平台对系统的内存和存储的要求就会低许多。基于Hbb TV的中间件平台, 是由不同的技术厂商自行开发和提供的, 在符合标准规范的情况下, 可以添加运营商需要的功能, 从而适合个性化与交互性的应用需要;而Google TV则采用的是Linux开源软件包, 虽然是免费的, 但对系统的内存和存储的要求则相对较高。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 Google公司将Google TV平台完全开放源代码, 其本质目的是使Google TV终端能够访问他们的Android应用商店, 通过此应用商店获取利益, GoogleTV模式代表了电视工业和互联网工业之间对于节目源控制权的竞争。Google TV并没有脱离微软公司的Web TV[16]、Apple公司的Apple TV的框架与功能, 是Web TV或Apple TV在互联网电视上的又一次努力, 是互联网技术移植到流媒体视频处理领域的技术思路的延续。对有大量覆盖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和 (或) IPTV电视用户的数字电视运营商来说, 它是不便于用来进行增值业务运营的。
2 广电发展混合电视技术探索
结合国内外混合电视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在广电发展混合电视中, 一是需要建立合适的混合电视应用体系, 并实现对内容、用户、信息的“可管可控”;二是需要通过继续发展广电技术优势, 为混合电视提供高质量和新颖内容, 推动国内新媒体产业链的形成和稳定广电的地位;三是通过技术手段, 为混合电视发展提供良好的传输基础;四是建立新型的终端模式, 使新媒体有很深的用户切入度, 达到全覆盖, 减少传统用户流失、发展新的年轻用户, 占领新终端, 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五是通过内容与渠道的紧密合作, 实现新环境下的“台网联动”。
1. 体系上倾向选择HbbTV
从业务的角度上来看, 数字电视有两类市场:运营商市场和零售市场。数字电视运营商需要在他们的“封闭”网络中进行经营与发展、创造用户、增加收入。在封闭的网络中, 运营商能够丰富他们的业务, 提供开放的互联网无法比拟的应用内涵和服务质量。以HbbTV为基础的中间件融合业务平台, 既可以满足运营商采用广播和宽带通道进行增值业务开展的需要, 又可以支持运营商对应用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 Hbb TV中间件平台更能够符合运营商的需要。
从应用角度看, 目前作为数字电视承载主体的有线运营商可以在双向网络改造基础和Hbb TV架构下, 与目前更多定位于公益服务的直播卫星电视或地面电视融合:由卫星电视或地面电视提供大众普及性视频服务和地域性服务乃至部分多样化服务;同时, 基于自身的有线双向网络提供个性视频服务、双向增值服务, 包括引入更多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商及探索精准广告服务。在此基础上, 广电几大数字电视主体之间可以通过Hbb TV体系寻求一种全新的、相对平衡的“台网联动”架构。
从安全角度上看, 在网络功能趋同、业务融合的今天, 数字电视运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通过宽带网络、基于IP协议传递视频的业务和多媒体终端已经大量涌现。在IP网络上进行点播、时移以及录制等都是很普通的功能, 而且, 应用本身和其数据已经混为一体、不可区分。对运营商而言, 数字电视数据业务可能来源于广播信道 (卫星、有线或无线等) 和 (或) 宽带信道 (互联网、或其它的IP通道) 的信号, 音视频与数据可以不加区分地由这两个通道分别接入, 在带宽限制的情况下, 广播通道可以用来播送高清节目, 而宽带的使用就会很广, 如视频点播、时移、信息浏览、电子商务等。由于运营商对数字电视的诉求是要通过提供音视频内容、娱乐信息等来进行增值业务和互动应用的运营, 因此, 运营商需要一个能够完全掌控的“封闭”环境, 将音视频节目、娱乐信息、增值业务与应用都搬到运营商控制的平台上向用户提供, 并对所有业务的运行进行监控。同时, 运营商也需要能够有开放系统的可能, 允许终端用户访问开放的互联网信息, 甚至可以访问互联网音视频内容, 如You Tube、优酷网、土豆网等视频网站的内容。从内容安全的角度来看, 这些互联网内容也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过滤与监控。因此, 采用一个稳定、可靠基于HbbTV平台的中间件业务平台, 是数字电视运营商实现混合电视运营的基础。
从产业结构看, Hbb TV在广播服务为基础服务的前提下, 与互联网服务融为一体。对于包括有线和无线在内的广电业者来说, 可以在传统的高带宽音视频广播服务基础上, 向终端用户提供各种互动增值服务。对于网络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来说, 则可以将自身的双向应用融合于广电服务商的音视频广播服务中, 同时大大降低巨额视频流量带来的管道拥塞与瘫痪可能性。HbbTV路线除了具备技术经济方面的利益外,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三网融合混沌中带来商业模式的平衡路径。原先各方更多是各自为政、互相竞争 (既包括行业之间的竞争, 也包括广电内部体系之间竞争) , 而应用Hbb TV之后则可以在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改善用户体验乃至提升用户ARPU值的基础上, 形成双方利益一致性。特别是考虑到引入更多增值服务并基于双方协作不断提升精准广告服务能力之后, 市场整体空间被放大, 各方未来的利益一致性逐步巩固。
2. 技术上支持发展高清、3D、云技术等
现在国内电视内容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国外重量级的媒体机构如时代华纳、新闻集团己纷纷登陆中国市场, 而视频业务是广电的强项, 也是广电主营业务, 发挥自己画质清晰这个优势, 普及高清/3D是保住这个业务的最有效办法。同时, 高清/3D电视从清晰度、质量给观众带来了视野上变化和革命, 推广高清/3D数字电视是一种必然趋势。
当前, 高清/3D电视机的普及面还不够宽, 但推广度很快, 各地15%~20%的高端用户是高清/3D数字电视的潜在用户, 在社会中一般处于中上阶层, 这类人群大多比较注重品牌和自我形象。发展这些用户, 节目定位非常重要。要制作出有吸引力的节目, 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收视习惯, 挖掘和细分各种潜在需求, 提供特定的体验, 建立包含不同体验构成的高清电视频道群组, 对各类频道进行精致的包装;此外, 高清/3D数字电视与普通付费电视市场仍有一定的差别, 该类用户的需求更加个性化, 对运营商的宽容度更小, 维护的难度比较大。必须采用特殊的营销手段来引导、刺激用户的需求, 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 确立灵活的商务模式。如开发多种收费模式, 包括月租、多频道包、按次付费等;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同时,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营销渠道, 多借鉴其它消费品的营销模式, 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
此外, 广大电视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服务模式,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视台的运营模式也将随之进行调整, 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新业务的不断上线。每开展一个新兴业务模式, 必将带来新系统的部署、配置和运维, 这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使新业务无法快速灵活的开展, 对电视台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而如果在未来的广电业务系统内构建一个统一的云计算平台, 各种业务都运行在这个平台上, 那么传统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将找到解决方案, 广电系统将更加灵活、更加富有弹性, 运营也更加轻松。
3. 传输上实现交互性, 与无线宽带结合
有线电视双向交互性是广电发展增值业务的基础, 而通过与无线宽带的结合才能实现与移动互联网服务融为一体。近些年互联网移动起来的趋势日趋明显, 越来越多的传统互联网厂商针对移动互联网开发针对性的应用, 传统互联网上的应用如广告、搜索、电子商务出现了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趋势, 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政务, 通过移动互联网推动相关关联企业走向新的发展时代。整个过程中, 移动互联网用户价值观念和消费习惯也逐步走向成熟。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产业链融合时期, 终端、系统平台、应用服务成了竞争的焦点。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企业在这种竞合关系中, 会逐步推动价值链走向成熟。
广电网络植入Wi Fi在国外就有很好的借鉴, 美国三大有线电视运营商Cablevision, Comcast以及时代华纳有线电视达成令其各自的高速因特网用户在三家运营商的Wi Fi网络中免费漫游的协议[17]。用户可以利用手中的任何Wi Fi终端无需额外成本获得这三家有线电视运营商的Wi Fi服务。三家运营商的Wi Fi热点加在一起有上千个。对于广电来说, 没有无线网络的弥补, 永远是个短板, 有线网络+WIFI是广电网络发展的一个方向,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有线网络不能移动的不足。
4. 终端上选择多屏融合
广电在拥抱互联网的过程中, 不能仅仅只是进行PC网站的业务延伸, 更重要的是需要在电视自身的运营中引入互联网化的思路, 直接根植于内容本身进行服务设计, 并利用多屏互动来进一步提升“后电视时代”中电视屏幕的吸引力, 更大程度地吸引并覆盖终端用户。
事实上, 有线电视的电视终端高清晰度和大屏幕特性与有线电视网自身宽带属性是多屏互动的最佳保障。只有坚持“一次制作, 无限分发”的媒体理念, 在TV、PC、手机以及PAD多种终端[18]之间形成内容和服务统一的平台, 才能实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在线视频及互动服务。从终端用户角度看, 一个用户可以同时享有TV屏、PC屏、Mobile屏等多种终端, 用户期望从各个屏幕都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获得相应的体验。从业务层面看, 三屏所呈现的业务形态也处于快速的融合期, 如基于PC的互联网电视TV化、手机化是业界近期的显著趋势。从广义的三屏融合角度看, 三屏互动、互补也产生了诸多的新业务点, 如用户采集的视频和图片也可能成为运营商内容渠道的一个来源, 丰富运营商的业务提供范围和能力。此外, 通过三屏的融合, 三屏业务平台后方的内容资源、渠道资源等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共享和整合。
5. 建立新型台网联动机制
台网联动, 是广电过去能够发展壮大的重要模式之一, 台网联动的实质, 是内容与渠道的紧密合作。随着网台分离政策的出台, 目前台和网由过去紧密的耦合逐渐变成松散的结合。这种局面的出现, 在打破垄断的同时, 也对台、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广电发展的角度看, 新的台网联动模式应该是在继续保持电视台这个层面对内容的控制和有线网络对用户的控制有机结合的前提下, 整合在线视频和其他机构的综合优势, 利用在线视频运营商、传统电视台以及其他存在差异化的资源, 形成整合和互补, 从内容、营销、市场、时间等方面实现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例如在内容合作方面, 可以进行全程深入植入双方平台的品牌, 通过曝光、人群、地域的互补, 促进收视率提升, 获得更优化的传播效果;在营销方面, 可以进行捆绑式地对一部热播剧进行宣传销售;在收视时段方面, 采用白天利用网络视频, 晚上利用电视“黄金时间”等策略, 可以实现播放黄金时段的延长, 提高节目的播出性价比。
3 结论
三网融合对传统媒体、电视媒体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首先是渠道多样化, 电视不仅可以通过卫星、无线、有线传输, 也通过互联网络传输, 随着可替代物的出现与发展, 电视产业或电视媒体的垄断地位必然要下降。其次是节目市场化, 意味着新的竞争主体出现, 电视台控制市场能力下降。再者是收视群体日渐老龄化, 意味着电视媒体的消费价值下降。最后是广告多元化。电视台广告影响力比报纸、平面媒体要丰富多彩, 图文并茂, 现在出现大量可替代的广告播出渠道, 这势必会影响传统电视媒体的增长能力。
在这种形势下, 广电开展混合电视, 有利于广电技术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 通过混合电视, 为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运营商提供了合作共赢的渠道, 能够促进广电行业在内容、监管、市场、技术、业务、网络、终端、服务支撑系统等方面的融合创新;而且采取统一的适应混合电视的标准架构建立将有利于吸引投资, 也减小新业务开发的风险, 激发广电行业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多屏互动业务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选择, 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看, 在品牌到达率、展示频次、人群覆盖、地域到达及传播周期等方面, 混合电视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视频与传统的电视之间的优势互补关系, 通过合理组合, 可以让品牌传播与营销效果达到最优。从长远来看, 混合电视方案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广电巩固主业、发展新业务, 实现转型, 迎接挑战;有利于加快行业数字化、互联网化的进程, 促进技术水平和运营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台网联动, 使广电走上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摘要:混合电视是基于三网融合的一种新兴电视业务。无论在政策上、市场上还是技术层面上, 混合电视业务的应用都给广电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机会。本文在分析混合电视业务发展途径基础上, 从应用体系, 节目制作质量和发展新颖形态、有线网络与无线宽带的融合, 多屏融合的终端模式建立等方面探讨了广电如何发展混合电视的问题。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上购物 实体市场 网上市场。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信息化需求的增加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张,融合与创新已成为通信业发展的主旋律,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也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三网融合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三网融合会改变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的创新,将对原有的电子商务领域的格局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各地政府也推出相关的政策支持传统商业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大力扩展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这将极大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1 三网融合的推进。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其本质是未来的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都可以承载多种信息化业务,创造出更多种融合业务。三网融合有利于实现网络资源充分共享,使三网在共享资源下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渗透和交叉开展多功能业务,各类企业通过不同途径向全球业务演进。融合后的网络将是一个覆盖全球、功能强大、业务齐全的信息服务网络,即全球一体化的综合宽带多媒体通信网。
三网融合的提出在中国已有,在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年初,在国务院政策推动下,三网融合进入实质发展阶段。2010年1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2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产生并迅速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逐步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也更加全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商业价值。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4.3%。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6亿。而据CNNIC的《2010年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 5.23万亿元,网购市场交易额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3.30%;电子商务类网站也增长迅速,国内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为20700家,网商规模7700万,其中个人网商6500万,企业网商1200万。
从以上的数据看,我国十多年来电子商务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就,但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1 网络基础建设的不足,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进行实时的网络交易,需要网络有很高的响应速度和带宽,这需要对网络基础建设的完善。虽然我国的宽带网民规模巨大,网民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网民一般都是以ADSL为主的接入网络,在部分大中城市,人均拥有的带宽资源不足2M。我国互联网网速平均速率也远低于欧美宽带建设发达的国家,在近邻国家中,韩国互联网平均传输速度达到20.4M,日本达到15.8M。而且特别是在高峰时段,由于同时在线人数的增加,网络速率会更低,近年来网民对网络速率的投诉很多,网络的速率限制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快速稳定发展的阻碍。
2.2 消费群体的规模和观念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进行网络购物的网民目前占总网民35%,这说明许多消费者对于这种购物模式仍不是很放心。另外网络购物中销售旺盛的商品是服装和鞋帽,其次是电脑数码产品和图书制品,人们特别是对于购买一些大件、价值高的产品,他们对网站购物表示出极大的担忧,对于网店商家的信誉、网购商品的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还是存有顾虑,还是愿意选择仍然实体购物。而电子商务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改变消费者的这种态度,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消除消费者的顾虑,另外还要积极扩大的消费群体。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 篇6
关键词:三网融合;竞争竞合;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三网融合”产生的背景是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移动通信向3G、4G转换,互联网向下一代转换。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不是形成电信、广电、互联网之间的竞争和对垒,而是实现新技术、新市场的有效融合。三网融合将更有利于网络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互联互通的新媒体网络环境,因此三网融合对媒体产业的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着整个市场的运营环境。在这种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媒体广告市场也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市场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是媒介发展历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最新形态,是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其发展过程呈现阶段性和表征性,是不断变化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老媒体间的竞争和发展问题成为市场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三网融合给媒体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推进,所有媒体的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的显著特征就是信息传播途径的数字化、网络化、双向化和大众化,在这种环境下,所有个体都能够通过信息传播通道传递信息,因此任何媒体都无法垄断信息源,信息源的大众化和民主化特征凸显出来。三网融合给媒体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传播主体大众化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媒体的业务形态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信息传播渠道变得多样化、即时化,渠道控制和管理也越发困难。这种媒体环境的变化影响并改变了传统媒体环境下惯用的业务流程。媒体传播主体从个体走向群体,最后过渡到媒体传播主体的社会化,个体转播主体从博客、微博、拍客、切客到播客的演变过程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
1.2 信息传播分众化
新的技术环境为信息传播主体提供了传播鲜明个性化信息的主观信息传播和沟通渠道,以往大众传播时代受众被动接受和排他接受的情况一去不返,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快速发展的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个性化为鲜明特征的新媒体时代,用户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需求,信息传播分众化特性得以彰显,这也促使大众媒体在发展中同化了分众媒体的特征。
1.3 分众媒体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传播的分众化,在趋同的价值观、审美观的聚合下,一种边缘化分众媒体逐渐形成。并且这种具有分众化特性的边缘媒体具有向主流媒体发展和融合的潜力,分众化边缘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技术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也进一步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1]
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竞争与合作
注意力资源是任何一种传播媒体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维持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各种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对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新媒体在时效性、交互性、主动性以及投资成本等方面具有的优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由此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冲击。
新媒体在给传统媒体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了挑战与冲击的同时也推动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并未能完全的替代传统媒体,而是在两者之间形成了深层次的依存关系。主要体现在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上的依存(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受众获取信息、实现传播)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信息在内容上的依存(新媒体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实现自身发展),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关系使得传统媒体在发挥自身内容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其新媒体平台,新媒体也在内涵上不断充实自己最终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发展中的合作和并存。
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三网融合从表面上看是信息传播网络、用户终端和业务的融合,从根本上看其实质是用户的融合。新媒体的优势关键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就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力,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拥有深厚的内容积淀,但在三网融合的模式下,单独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或者深厚的内容积淀都没有形成足够的垄断优势,也难以做大做强。因此,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市场挑战和自身技术革新的压力,为了谋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在新环境下探寻新的发展途径,对传统媒体而言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则直接嫁接了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因此成为是最为迅速和有效的发展途径。同时新媒体在实际的发展中也遇到了内容匮乏,沉淀底蕴不足等瓶颈问题,由于对传统媒体内容的依赖,一些新媒体很多时候扮演着渠道运营商的角色,因此新媒体同样对传统媒体有着融合发展的需求,这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各自领域中以及领域之间展开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即所谓的“媒体融合”。[2]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不是由新媒体替代传统媒体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过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并不只是技术上的融合,更是观念和文化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随着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 媒体融合带来的广告市场变革
4.1 渠道竞争激烈
三网融合后,新技术平台融合了电脑、手机、电视这三块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屏幕,融合后的媒介实现了营销渠道价值的最大化。三网融合使得媒体功能更加多样化,手机、电视和电脑功能的融合实现了终端多元化,终端多元化也就意味着受众可以使用同一终端做不同的事情,或使用不同的终端做同样的事情,这直接带来的体现是受众注意力稀缺,使得渠道竞争更为激烈。
三网融合意味着传统媒体主导地位的逐步隐退,新时代的媒体广告经营必须顺应渠道融合市场环境下用户细分、服务细分的新市场形势,整合媒体与用户资源,采取线上线下并行的多渠道、全方位推广模式。[3]
4.2 效果为王
三网融合通过资源互换的合作模式,实现了电脑、手机、电视三方内容的互通,用户在每一个终端都能得到所需内容,这势必导致中国内容消费市场的繁荣,强调内容为王成为媒体抓住用户眼球,形成固定受众群体的不二法则。
三网融合后网络点击率、电视收视率等以往作为广告投放的调研数据都不在适用,都已经不能准确的体现用户具体的内容消费状态,因此需要广告公司提供全新的调研数据支持广告投放决策的制定,这些数据的获取必须以用户生活消费形态信息为中心,牢牢把握用户行为,建立囊括用户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消费意愿等在内的庞大数据库,企业买的、媒体卖的将不再是广告时间,而是广告效果。
4.3 传播终端与销售终端功能的融合
三网融合的实现,最终将直接带来融合了电脑、手机、电视网络的新技术平台,从而实现了终端功能的多样化、综合化,用户不但可以在原有的信息传播体系下通过用户终端传递信息、开展广告宣传和进行产品推广,还可以通过相同的技术平台及时的获得来自于用户的信息反馈,用户也可以通过现有终端在实现广告信息传播的同时开展销售活动,通过终端直接实现交易行为,将信息传播终端和商品销售终端的功能合二为一,在这种应用环境下媒体广告传播的价值将实现最大化,这种发展趋势将导致传播终端与销售终端逐渐一体化,实现传播终端与销售终端功能的融合。
5 结束语
三网融合不单单是渠道的融合,更是技术、市场、用户的融合,对处于融合中的广告媒体而言,要充分认识到这场技术变革给市场带来的深远影响,充分把握三网融合带来的各种市场机遇,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求得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宏利.试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广播,2013(3):24-27.
[2] 周志平.媒介融合:媒体未来发展新趋势[J].中国报业,2010.3:55-57.
[3] 刘志.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移动播客发展前景[J].中国传媒科技,2011(4):62-65.
作者简介: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 篇7
在三网融合的形式下,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不断发展, 由早期的无线发射、微波传输到现在基于光传输的SDH、HFC技术等, 由单向的完全广播传输技术到EPON、Eo C等双向接入技术不断涌现。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如何让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业务发展, 符合三网融合后的业务融合对于技术支撑的要求, 因此如何规划符合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的网络技术选型至关重要。在本文中作者将结合多年从事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工作的经验, 基于对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浅见, 探讨技术的选择和趋势,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状况
1.1 现有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及分析
现有广播电视网络主要采用的技术有SDH传输、DVB-C、HFC分配网络等。其中骨干网络传输主要是通过光缆组成长距离光传输网络, 在光缆网络基础上构建SDH网络, 主要用于广播电视节目、新闻传送和网络互联的长距离传输通信。SDH技术的优点很突出:技术成熟稳定;可以进行成环保护;接口形式丰富, 由2M、45M、MPLS等多种业务接口, 可以服务于语音业务、视频传输、网络互联等多种业务类型的应用;传输质量可靠。但是SDH技术的缺点同样明显, 适用于带宽需求比较稳定的业务, 对于带宽动态范围较大的业务形态支撑不足, 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络业务和互动电视业务, 主要原因是采用固定速率的接口实现业务传输。
DVB-C技术主要是基于MPEG-2编码技术, 采用64QAM传输广播电视业务的欧洲标准, 由于技术标准成熟, 开放性较好、支撑厂家较多, 应用广泛, 在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DVB-C技术标准制定已经多年, 且MPEG-2编码技术已经逐步被使用更广泛的H.264技术和正在进行产业化的国标AVS所代替, 因此无论从带宽占用和编码效率而言, MPEG-2标准都已经无法满足广电行业发展的需求, 新编码技术和产品必将替代MPEG-2标准。同时由于新兴数字调制技术的应用和芯片的推出, 基于64QAM的系统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欧盟已经在积极推进DVB-C2标准的完善制定和产业推广。
对于HFC网络而言, 现有的1550和1310射频光传输系统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稳定, 完全可以满足单向网络下广播电视业务的传输要求, 也可以满足基于IPQAM技术的双向网络改造要求, 但是对于“三网融合”后的全业务融合用户接入而言, 在用户信息交互和双向网络接入上无法支撑, 必须使用其他技术作为补充。
1.2 新兴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现有阶段国内众多的厂商和网络运营商在新兴网络技术上不断探索创新, 已经有多种技术得到很好实现, 以下就是几种主要技术介绍。
OTN (光传送网,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 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 属于第三代传送网技术, 从设计上就支持话音、数据和图像业务, 配合其他协议时可支持带宽按需分配 (BOD) 、可裁剪的服务质量 (Qo S) 及光虚拟专网 (OVPN) 等功能。
ASON (智能光网络) :是构造在各种传送技术之上的, 也就是在传送平面SDH、光传送网 (OTN) 之上增加了独立控制平面, 因此它支持目前传送网可以提供的各种速率和不同信号特性 (如格式、比特率等) 的业务。ASON网络可以在两个客户网元之间提供具有固定带宽的传输通道, 通道界定在光网络的输入接入点和输出接入点之间。
基于IP的视频传输技术:主要是DVB over IP技术, 主要是通过将TS包打包为IP包的方式进行视频分发和业务传输。
DVB-C2:第二代DVB有线传输系统, 在2008年被开发出来, 其性能非常接近理论的香农 (Shannon) 极限。DVB-C2在相同的条件下比DVB-C高30%的频谱效率, 并且下行信道容量大多比优化过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Hybrid Fiber Coaxial的缩写, 简称HFC) 要大。
2 骨干和城域网络的技术发展
现有骨干网络技术主要是通过SDH传输基带信号 (负责骨干传输) 和通过HFC传输频带信号 (负责用户接入和业务汇聚) , 因此对于骨干网络而言, 我们首先讨论基于基带信号的干线和城域网络传输。
现有的SDH技术主要是采用环路保护技术的光传输网络, 由于业务的发展和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 基带传输对于带宽、质量、稳定性和保护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基带传输网络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首先可以满足多种格式和多种速率接口的业务需求, 其次可以进行动态的带宽分配和调度, 同时可以满足各类业务的不同Qos保障要求, 可以实现网状结构的多路由业务保护。
由此可见, 只有采用基于OTN技术的ASON平台才能满足以上需求, 因此对于骨干网络和城域核心网络应当采用以上技术才可以满足“三网融合”后视频、数据、语音及多种融合型业务的技术承载要求。
对于频带传输的HFC技术, 应当充分考虑现同现有1550nm和1310nm的射频光网络系统的兼容性, 由于频带信号的传输主要是在用户分配网络进行使用, 由于网络改造中对于光发射机、光放大器和光接收机的使用量巨大, 因此必须同原有系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同时由于现有城市内管网已基本完成改造落地, 新敷设光缆在多数地区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对于原有光纤资源必须充分利用, 挖掘光纤资源的传输带宽潜力。对此国内已有部分厂家做出积极探索, 在射频和接入网络技术上使用波分复用技术, 实现单向广播和双向数据业务的共纤传输, 这样原有的光接收机和光放大器大部分可以保留使用, 而通过逐步的更新换代可以完成对于整个城域用户接入网络的双向传输的改造。
3 编码和视频传输技术
数字电视系统主要采用的MPEG-2编码标准, 标准清晰度下节目带宽为4-6M, 高清晰度显示节目带宽为20M左右, 对于单向传输的数字电视直播节目, 如果仅传输标准清晰度的节目, 对于带宽, 现有节目带宽基本上可以满足系统需求。但是对于互动电视业务而言, MPEG-2的编码效率和节目带宽是无法满足大规模业务运营的需求的, 现有的主流互动电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H.264编码技术, 同时我们国家正在积极推进AVS编码标准的制定和产业化, 因此对于这两种技术而言将是数字电视领域在今后至少10年发展的主流视频编码技术标准。
针对H.264和AVS编码技术的优点十分明显, 根据部分厂家提供的资料和实测情况, 在标准清晰度下, 两种编码技术均可以在不超过2M带宽的情况下实现有质量保证的视频图像编码和传输。而对于高清晰度节目的传输, 均可在不超过8M的编码速率下实现视频图像的编码和传输。表1列出了在完全使用MPEG-2编码和H.264/AVS编码情况下, 通过直播系统和互动电视对于带宽要求和系统承载能力的对比。表1中的节目数量按照标准清晰度150套, 高清晰度30套, 剩余资源用于互动业务承载, 可用频道数量按照80个 (考虑到无线干扰等各类因素) 计算。
因此通过编码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整个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可以至少提高一倍的传输效率和系统容量。如果整个数字电视系统完全使用基于H.264或AVS编码技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输, 整个系统容量可以是完全采用MPEG-2编码技术的近3倍。
当然基于编码技术的改善可以大幅度改善系统容量和带宽需求,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改进基于QAM技术的下行调制技术提高系统的带宽和容量。
由表2可以看出每一种调制技术的改进至少可以提高20%的系统带宽, 也就是可以增加20%系统容量。
由于COFDM技术本身具有更好抗干扰性能, 因此对于在电缆内传输, 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业务体验。因此在DVB-C2标准中, 调制技术由DVB-C中的QAM技术升级为COFDM技术。
作为DVB-C技术的升级, DVB-C2具有诸多优点:采用多传输流和一般的码流封装格式, 可变的编码和调制, 以及自适应编码和调制技术;DVB-C2采用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缩写, 简称COFDM) 的调制方式;DVB-C2采用LDPC+BCH的前向纠错编码方式;DVB-C2采用比特交织 (BitInterleaving) , 时域交织, 频域交织技术;DVB-C2采用导频技术 (Pilots) ;DVB-C2采用1/64或1/128的保护间隔 (Guard Interval) 。
4 接入网络和用户端
用户接入网络主要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实际上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光纤到楼或者小区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应用, 所以应当用“最后100米”更加符合在三网融合后的技术需求情况。
在“三网融合”后, 对于用户接入而言, 要求可以承载对用户业务的以下需求的满足:包括一路语音业务64kbps;一路高清视频传输8Mbps (互动电视) ;一路标清视频2Mbps或高清视频8Mbps (视频通信) ;至少4Mbps的宽带网络连接;同时可以收看直播视频节目。以上所有需求再考虑上附加信息等因素, 一个普通用户至少需要20Mbps的双向接入带宽, 同时还需要通过HFC技术接入直播视频业务。对于用户双向接入网络而言, 在“三网融合”的情况下, 要保证每个用户至少按照20Mbps以上的带宽进行接入网络设计和建设。
因此对于接入网络而言, 最佳的方案是采用完全光纤入户的方案, 当然骨干网络和城域网络也需要根据这种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和改造, 对于业务开展初期, 至少需要14Mbps的接入速率才能满足基本的宽带接入、高清互动等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运营。
当然, 从业务发展的角度讲, 家庭用户不仅存在以上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 诸如家庭安全监控、智能家电综合控制、远程水电气抄表结算等, 同物联网技术、智能家电技术、安防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将衍生出多样性的业务应用类型和技术实践模式。
同时, 对于用户终端, 可能依然需要通过类似于机顶盒的方式存在, 但是在功能和性能上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和升级, 这时的用户终端不仅是完成RF信号的接收和信号处理, 还要支持宽带接入和语音接入, 支持多种外接设备和端口, 包括HDMI、以太网络、WIFI等多种接口, 确保不同业务体验设备的稳定接入和运行。因此用户终端由机顶盒演变成为一个家庭综合信息服务网关, 负责将用户家中的各类业务应用进行接入和认证的统一汇聚, 广电网络公司将成为综合信息业务运营商, 为用户提供包括从视频节目、视频通信、智能家庭、宽带接入等综合业务信息服务的运营商。
综上所述, 针对三网融合后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发展已经具有了良好的技术储备和实践, 但是由于在网络整体规模和统一技术模型方面各自为战, 缺乏统一的技术规划和应用整合, 造成技术应用没有规模效应, 因此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做好整个行业统一的技术规划, 适应网络、业务的长期发展是一项紧迫并艰巨的工作。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国家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的工作背景下, 广播电视网络运营中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发展趋势, 探讨三网融合对网络运营的技术影响, 期望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网络规范。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 篇8
三网融合是全球广播电视业和电信业发展的趋势,融合的过程中各国都经历了一番波折。在美国广电和电信行业的融合过程中,政府对于电信业和广电业的混业经营的态度经历了从禁止到支持的变化。美国《1996年电信法》的出台,为三网融合扫清了法律障碍。《1996年电信法》规定,有线电视运营商及其附属机构从事电信服务,不必申请获取特许权;特许权管理机构不得禁止或限制有线电视运营商及其附属机构提供电信服务,也不得对其服务施加任何条件;电信企业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有线电视系统以及开放的视频系统提供广播电视服务。原先分属不同领域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差异越来越小,“语音+视频+数据”一体化的模式日趋普遍,并正朝着“语音+视频+数据+无线”的方向发展[1,2]。
英国早在1984年就已经实现了广播电视与电信业监管机构的统一。2003年,英国的Ofcom(新成立的通信业管理机构)融合了原有电信、电视、广播、无线通信等多个管理机构的职能,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融合的产业发展。管理机构的融合,是网络融合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英国电信作为英国最大的网络运营商,现在不仅同时提供互联网、电话等通信服务,也开办了自己的网络电视频道。而英国广播公司(BBC)也进军网络,推出在线电视服务,凭借内容优势吸引了大批网络用户。随着技术进步,音频、视频、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等都被融合在手机、计算机和电视终端接收机的功能中[1,2]。
目前欧洲的PSB(公共服务广播电视机构/公司)和终端设备制造商以及中间件厂商正在致力于新一代被称为HBB TV(混合广播/宽带)的互动电视系统的标准化工作。HBB TV是一种端到端的系统,它涵盖了广播(如地面、有线和卫星)和宽带(开放互联网)两个领域,使用有宽带连接的CE(消费电子设备),如机顶盒或内嵌接收功能的电视一体机作为服务的接受设备。HBB TV本质上是一种增强型的广播系统,但它包括了点播业务、互动应用和其他一些在传统的线性广播(单向)环境中很难实现的功能和特性。HBB TV更为准确的定义[3]是:“一种与DVB兼容的内容发布平台,可以为增强和互动的电视业务提供信令、传输和呈现机制。基于HBB TV的相关应用同时针对广播和互联网领域而设计,并可以在同时具有广播和互联网混合连接的终端上运行。”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层的融合。在产品功能及技术特征上表现为功能上趋同,技术上趋向一致,个性化服务和多媒体业务趋同,在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们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统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网络(包括地面广播、有线广播、电信、移动等)通过技术改造,都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它们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
2 三网融合提供的综合性业务
新一代三网融合系统在功能上主要解决系统应用中的方便和易用性、多媒体业务、个性化、综合服务等问题。也就是用户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电视、计算机或移动终端,在不同有线或无线网络系统间实现个人通信。
“三网融合”就是网络运营商把老百姓需要的服务提供给他们,除具备传统的图像和语音服务外,还提供基于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多媒体服务业务;提供个性化服务,能够为不同职业、不同环境和消费层次的用户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获取所需的任何公开信息,从而取得盈利。为此,就必须构建一个以业务为中心的产业链形态,从节目内容、网络服务,一直到终端都需要构建起来以业务为中心的产业链。
现在许多厂商都在模仿和学习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向i Phone的用户提供第三方的应用软件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盛行以及3G增值业务的发展,手机网络商店、软件商店等增值业务商店迅速风靡,而且3G业务中软件增值服务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业务,也是运营商生存的重要基础。中国移动推出的MM商店(Mobile Market),实际上是移动梦网的改进和延伸。与苹果App Store所不同的的是中国移动的应用业务主要由(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服务的提供商)开发和控制,个人开发的很少。除了中国移动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在进行应用业务商店的拓展工作,很多手机厂商,例如多普达手机(HTC)通过Android软件操作系统推出业务,诺基亚和三星等手机厂商也都构建了整套增值业务平台,以业务为目标,推出了支持应用业务网上商店的手机,不但促进了手机销售,同时,也开展了增值业务服务。
3 三网融合的技术特点
“三网融合”使得终端形态正在发生变化,真正三网融合的业务是可以或需要不同终端进行显示(PC-手机-TV),从而实现所谓的“三重播放”(“Triple Play”)。除了传统的有线电视、地面广播和卫星直播方式外,网络的信息共享和网络音视频成为互联网数字电视的另一内容来源。
数字电视终端也需要向移动终端、互联网终端方向发展,开发的应用也需要支持相关的信息平台。在这种形势下,业界需要的是一种概念更加广泛、支持业务形态更加多样的中间件平台。三网融合后的技术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1)产业融合: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电视技术融合。
2)三屏融合:计算机、电视、手机融合。
3)4C融合: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
4)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物联网、数字家庭2.0、智能电网融合。
5)集成度越来越高而成本越来越低的半导体So C系统芯片为嵌入式数字电视终端提供了硬件系统平台。
未来用户可以利用计算机、电视、手机等任一终端,不论经由何种网络,都可享受上网、视频、通话等各种服务和应用。
4 三网融合下数字电视终端的设计方向
由于So C系统芯片运算能力无法满足发展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多的三网融合全业务要求,在数字电视终端需要引进云计算来解决这一矛盾。云计算旨在通过网络把n个成本相对较低的终端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整系统,构成前台瘦终端+后台云计算系统模式。“三网融合”使得终端要能提供自适应的服务,因而需要构建从服务器到终端的一整套架构与系统,使得服务器能够智能地根据不同终端发送不同格式的业务内容,使同一个业务能在不同终端上运行。这样,为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以及其他业务提供商各式各样的业务和需求提供服务保证。
4.1 数字电视终端的硬件设计考虑
目前中国数字电视终端的设计受多方因素制约,数字电视终端产品芯片厂商的软件平台与自己的芯片捆绑,终端产品厂商的应用软件与自己的终端产品进行捆绑,CA软件与智能卡捆绑,还有浏览器、股票软件系统也要与终端产品硬件捆绑。各方为了各自利益的软硬件捆绑使得数字电视标准异常混乱,更何况这些标准是私有、封闭、不透明的,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夹杂着复杂的技术和商务等因素,一个先进的终端产品方案的成熟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而数字电视一体机在这种环境下就更难生存,这就是造成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进入三网融合时代后,三网融合的业务形态需要对这种环境进行彻底改造,才能够将我国的三网融合建设成一个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基础信息网。
数字电视终端将向着“三网融合”的全业务方向发展,其特征包括:具备网络接口,内嵌类似Widget Engine(一种可供用户自己制作和自由下载的工具平台)或Adobe Flash Player(一种集成的多媒体播放器),或者支持HTML 5.0浏览器,具有互动点播功能,可以连接家庭局域网,支持数字家庭网络协议如e家佳、闪联、DLNA等,支持连接互联网,实现网络报纸新闻、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等RSS数据收看,支持网络音视频如You Tube(在线视频服务提供商)、Cinema Now(在线影院)等在线收视,连接Netflix(出租DVD,在线观看电影的网站)等网站付费下载租看影片,连接数字内容服务商Ti Vo网站实现音视频节目点播下载等。其他功能包括支持无线接入如Wi-Fi,USB接入支持流媒体播放、双向编解码支持SKYPE视频电话等。数字内容保护也是互联网电视的一大课题,并且在各个国家市场中甚至不同的运营商之间采用不同的加密和版权保护系统(DRM)。在我国互联网电视的设计需要考虑是有管制的终端,对用户来说服务必须是有保障的。
未来互联网电视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但各个电视机厂家推出的互联网电视功能各有不同,互联网电视功能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向智能化发展。任何游戏需要有统一的规则才会有生命,才会得到推广。就像IBM在计算机芯片投入市场的初始就开放并统一了PC机硬件标准,因而才诞生了微软这样的软件公司,成就了Intel这样的芯片设计公司一样,数字电视领域的“微软”和“Intel”的诞生也应该是在硬件架构平台开放统一了之后,各个软件平台厂商才有一个统一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此基础上的进行竞争才有可能产生数字电视领域的“微软”。和PC市场类似,这个竞争也必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才有推动整个产业进步的效果。在我国目前数字电视行业十分封闭的环境下,不可能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也严重制约数字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而PC产业的发展历程却可以给数字电视产业一个很好的借鉴。
数字电视终端硬件So C芯片系统设计中,芯片设计应该不要涉及操作系统以上的部分,而专注于芯片性能和稳定性。从Intel和AMD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他们只专注芯片性能的性能和稳定,甚至连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也不涉及。我国情况有所不同,制定标准从减少争议的角度考虑,应从靠近芯片的BIOS层开始定义,这样会减少分歧并减少利益集团之间无谓的争斗。这方面标准的制定是”抓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强力的推动。如果这一层定义明确了,各个芯片厂家就有了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如果实现这一点,“摩尔定律”的可能将会在数字电视领域出现。在这个透明层之上,想做数字电视“微软”的公司,必将拿出真本事,展开激烈的竞争才能实现。而这种竞争才真正有利于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广电的发展。
如果多个So C芯片设计公司能在高端So C芯片上展开竞争,运营商不但能得到高性价比的高清数字电视终端产品,还能形成一种开放的公平竞争环境,而从根本上打破数字电视技术的封闭状态,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高清互动电视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才能够迅速发展进步,整个数字电视产业才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发展基础。
4.2 数字电视终端的软件设计考虑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的中间件平台与单纯数字电视环境的中间件要求不同,支持“三网融合”业务的中间件平台必须要支持互动电视业务和跨行业领域服务,同一个应用要求能在不同终端上使用,或者在不同的终端上有不同的应用风格来提供一整套的服务,这就为中间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网融合环境下中间件平台需要考虑支持与3G的互联互通,以及支持3G,3.5G甚至是4G的多媒体通信技术。数字电视中间件平台考虑这个业务就不能只考虑目前简单的互动高清,而要根据不同的中间件来进行互联互通。中间件平台应该包含数据传输业务系统和视频互动业务系统(如VOD系统),需要能够支持播发第三方开发的各种增值业务。过去的中间件业务平台对数据类的增值业务考虑比较多,而视频业务多数采用一个独立VOD系统的模式。现在融合的业务方案需要把这两种业务叠加、融合起来,在数据业务(过去多称为“数据广播”)里可能需要同时包含视频内容(例如:Flash播放器及CNTV、华数、上海文广等在线播放器),视频业务(过去多称为“VOD”并采用专网传输)可能需要考虑到广告、股票信息等,并采用公共网络(互联网)传输。增值业务应用开放需要同时支持HTML、Java Script和Java语言,需要同时支持浏览器引擎和支持Java虚拟机,支持JVM CDC/CLDC,支持三屏融合业务(电视、计算机、手机的终端应用),应用的开发需要多样化、多元化,可以采用Java语言,也采用Java Script开发。
从软件的角度考虑仅仅做到BIOS这一层的开放还不够,应用层API(应用程序接口)的开放与标准化也必不可少。因为CA技术的框架等历史原因,数字电视软件在技术上天然就是封闭的。CA公司所开发的软件在智能卡的保护下才能安全,在技术上形成了严重的软硬件捆绑。因为它涉及到CA安全的特殊性,需要终端产品芯片公司和终端产品整机厂商与之协调开发。本来终端产品软件的开发要以扩大运营商的灵活业务应用为主,但因安全因素考虑,实际上反而被迫直接或间接围绕CA为中心进行软件开发,电视和终端产品So C主芯片的灵活应用业务开发的重要性被忽略或因为被捆绑而受到极大限制。而各个CA公司的智能卡软硬件不能统一,造成了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严重混乱。
Google TV推出的基于Linux开放平台与Android操作系统的数字电视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运营商灵活的应用业务加载,因而吸引了国内主要数字电视终端生产企业跟进,标志着未来三网融合数字电视终端开放式、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类似Android嵌入式操作系统,我国完全有能力组织国内终端企业联合起来开发我国自己的开放式标准的终端嵌入式系统软件。开放式终端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如图1所示。
在“三网融合”的形势下,中间件平台需要涵盖数据业务系统及视频业务系统并支持跨领域服务,广电运营商要从更大的范围来考虑中间件业务平台。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结合中国的国情,规范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才能够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基础信息网。
声音
在监管体制没有真正成型之前,各部委应该建立一个协同监管体制,广电、通信和互联网行业携手在共同问题上加紧建章立制,加紧协调。现行体制政策不能成为扩大三网融合试点的障碍,三网融合的国家利益是高于行业利益的。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
要把内容创新和业务开发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发展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等新业态,开发电子政务、生产生活信息、文化教育娱乐等多样化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服务、为党委政府服务。
———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吴保安
数字
8 000万
据2011年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内容,2010年全国有170多个大中城市实现了有线数字电视整转,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接近8 000万,增长超过30%,其中双向用户3 000万。
1.117 9亿
据工信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2010年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095 5万亿元。2010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 9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8.59亿户,2010年净增1.117 9亿户,创历年净增用户新高。3G用户净增3 473万户,累计达到4 705万户。
7.63亿
In-Stat最新发布的《全球宽带网络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宽带网络用户数量已达7.63亿户。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用户增长尤为明显,增长率超过预期值。
10亿
据Wi MAX论坛统计显示,Wi MAX网络已经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部署587个网络,覆盖超过6亿的人口,据估计,到2011年Wi MAX网络将覆盖超过10亿人。
9 031万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1月28日发布的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年彩电产量1.2亿台,增长12.9%,其中液晶电视机产量9 031万台,增长24.5%。
摘要:介绍了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未来数字电视的综合性业务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在目前设计开发受诸多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数字电视终端产品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探讨了如何通过对硬件和软件设计标准的规范来突破这种发展瓶颈的思路。
关键词:三网融合,数字电视,片上系统,条件接收,Android
参考文献
[1]消费电子产业研究中心,通信产业研究中心.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行业和通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EB/OL].[2010-06-04].http://www.cciddata.com/cms/wcm/reg/pdfview.jsp?infoId=1271984985743281.
[2]温建伟,王厚芹.国际三网融合进程评价与启示[J].电视技术,2010,34(6):113-115.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 篇9
“三网”是指因特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 代表着我国信息产业中三个不同的行业, 即计算机业、电信业和有线电视业的基础网络。“融合”在我国现阶段并不意味着计算机因特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 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即在同一个网络上可以开展语音、数据和视频等综合多媒体业务。
2010年1月, 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 在2010-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 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第二步, 在2013-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普及应用融合业务, 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 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2010年6月上旬, 经过五易其稿,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第六稿终于获得国家三网融合领导小组的认可, 争论已久的三网融合方案最终敲定。2010年6月底, 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十二个城市的三网融合试点地区 (城市) 名单。
FTTx (Fiber-to-the-x, 以下均简称FTTx) 是光纤接入的统称, 是指以光纤作为局端和用户端之间的传输媒体, 即从电信机房到用户所在地部分或全部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质, 满足用户的语音、高速上网、高清电视、视频会议等业务需求。范围从区域电信机房的局端设备到用户终端设备, 局端设备为光线路终端 (Optical Line Terminal, OLT) 、用户端设备为光网络单元 (Optical Network Unit, ONU) 或光网络终端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ONT) 。根据光纤到用户的距离来分类, 可将光纤接入网划为FTTCab (Fiber To The Cabinet, 光纤到交接箱) 、FTTB/C (Fiber To The Building/Curb, 光纤到大楼/分线盒) 、FTTO (Fiber To The Office, 光纤到办公室) 和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家庭) , 其他类型与上述几种大同小异, 划分的依据则是光纤接近用户的程度不同, 其中FTTO和FTTH是全程光网络, 即无需再借助铜线来实现用户的网络接入。
1.1 FTTx建设的主要模式
FTTx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
(1) FTTH模式, 这种模式全程光网, 一步到位, 成本相对较高, 对城市新建区域比较适合, 也适合高端客户和集团客户。
(2) FTTB的PON+LAN模式, 这种模式对已经具备综合布线的楼宇比较合适, ONU (光网络单元) 到用户的距离在100米以内。
(3) FTTB (PON+DSL) , 这种模式适用于不具备LAN应用条件的住宅和商用楼宇, ONU到用户的距离为100米-500米。DSL技术可以是ADSL/ADSL2+, 也可以是VDSL2。
(4) PON+Eo C (Ethernet Over Cable) ,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广电网络的同轴电缆资源, 适合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进行双向改造, 但Eo C技术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标准。
1.2 三网融合政策为FTTx建设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石
三网融合的相关政策将对FTTx技术的发展提供大好的历史机遇, 因为三网融合对接入网的传输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用现实中的物流运输来比喻, 三网融合相当于原来在各自道路上运输的三家超大物流公司现在要合到一条道路上来运输, 这就对道路运输的能力提出了比原来高得多的要求, 需要一条直达用户家里的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目前在国内占主导地位的宽带接入方式ADSL无法满足未来通信需求, 而FTTx以其优良的通信性能, 将是实现三网融合的首要技术选择, 也是公认的接入网终极解决方案。当然政策只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FTTx是否能真正的快速发展起来, 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的选择。
2 市场推动我国FTTx建设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 全球FTTx发展非常迅速。目前, 北美、西欧、东欧、中东发达地区以及新加坡、印度等国都在规模部署FTTx, 拉美、加拿大、东南亚、非洲等地正在进行PON试点和试商用。
在我国, FTTx也已经得到国家规划战略的支持。2010年3月, 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3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 新增宽带用户超过5000万;到2011年, 我国光纤宽带端口超过8000万, 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Mbit/s以上, 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Mbit/s以上, 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Mbit/s以上的接入能力。
2.1 从成本和带宽需求出发, “光进铜退”成为运营商的选择
从世界范围来看, 目前ADSL仍然是市场占比最大的宽带接入技术, 但是ADSL接入需要消耗铜资源。铜是世界性战略资源, 从2005年以来, 国际铜价大幅上涨, 并持续在高位运行。相比之下, 石英光纤的原材料是二氧化硅, 在自然界取之不尽。而且伴随着光纤产业链的成熟, 光纤的市场价格趋于稳定, 已经略低于普通铜缆, 光纤的传输性能却是铜缆无法比拟的。在新敷设线路和原有线路的更新改造中, 光纤已经成为更合理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 光进铜退是固网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2.2 3G建设迫使FTTx必须加快建设步伐
2010年4月,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意见》:2010-2011年, 3G网络建设的总投资将达到2400亿元。固网宽带与移动通信是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的关系, 通常有线接入带宽只有达到无线接入带宽的5-8倍, 才能在与无线宽带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目前我国3G速率大致为3Mbit/s, 这就要求固宽带接入速率至少达到15Mbit/s--25Mbit/s。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计划在两三年内实现20Mbit/s-50Mbit/s的有线接入带宽, 为了应对无线带宽迅速增长的现实, FTTx建设正是固网带宽高速增长的不二选择。
2.3 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对FTTx建设的需求
广电网络面临的问题是严重分散, 网络规模一般较小, 网络之间相互封闭。按广电总局的要求, 2010年底之前必须完成省网整合, 之后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和统一管理, 并作为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的运营主体。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成立之后, 势必对网络进行全面的双向改造, 以适应发展新型业务、应对电信企业竞争的需要。在广电网络改造中FTTx具有重要地位, FTTx建设模式中部署量最大的很可能是PON+Eo C模式, 即光纤到小区, 然后利用既有同轴电缆资源实现入户。
2.4 未来的全业务运营模式推动FTTx建设
三网融合背景下, 各大运营商无论是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都追求的是真正的全业务运营。未来3-5年, 新兴有线宽带业务除了语音、高速上网、标清网络电视、可视电话等基本业务外, 还包括了高清电视、在线游戏、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3D视频等许多增长迅速的热门增值业务, 目前在我国占主流地位的低速宽带 (512k-2M) 无法承载这些业务, 加快FTTx建设是日益增长的用户带宽需求的迫切体现。
3 我国FTTx建设用光纤的选择
FTTX建设产生的巨大需求, 也促进了我国光纤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2006年12月, ITU-T通过了G.657光纤标准, 即“用于接入网的低弯曲损耗敏感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根据该标准, G.657光纤的弯曲半径为5-10mm, 因此符合G.657标准的光纤可以像铜缆一样, 沿着建筑物内很小的拐角安装, 非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掌握施工方法, 降低布线成本。另外, 在实际施工中, 光纤的弯曲半径一般小于该类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 这有利于延长光纤的使用寿命, 降低维护成本。2009年, ITU-T对G.657光纤标准进行了修订, 调整了光纤分类与技术要求, 其中A类光纤与G.652D光纤完全兼容, 由于国内馈线光缆和配线光缆中广泛使用的是G.652D光纤, 为了达到兼容要求, 未来我国FTTx建设势必以G.657A光纤为主。从2008年开始, 我国就开始了G.657光纤的铺设, 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及其他FTTH试点城市, 楼宇内部综合布线大多采用G.657A类或G.657B类光纤。未来几年, G.657光纤将替代G.652光纤, 以协助运营商建设更好的FTTx网络。这给中国的光纤企业特别是直接生产G.657标准光纤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4 我国目前FTTx的建设情况
我国内地FTTx建设主体主要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各省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以及电网公司, 其中前两者的建设目标较为明确, 后者在试点之后是否推广尚不明朗。三大电信运营商是FTTx建设的主力, 2008年之前的累计建设量约为500万线-700万线, 2009年的建设量约为1350万线 (中国电信250万线, 中国联通1100万线) , 2010年建设量约为3500万线 (中国电信1800万线, 中国移动600万线, 中国联通约为1100万线) 。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
根据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 我国有线广播电视网已有333万公里光缆线路、1000万公里同轴电缆线路。2010年7月, 广电总局成立NGB (下一代广播网) 工作小组, 计划到2015年, 80%以上的城市实现光纤到楼, 30个大中城市建成NGB示范工程, 使家庭接入速率达到100Mbps。5年内, 广电系统希望建成与电信网络持平的全国性网络, 为进一步的NGB建设打下基础。
三网融合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跨行业跨专业整合和建设的国家战略, 为FTTx的建设发展和衍生的业务形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近期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两大纲领性文件中都将新一代信息产业作为我国最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 新一代移动网、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FTTx作为大容量信息传输光纤承载技术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茆红梅.浅析三网融合.广播电视信息, 2010年4月.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 篇10
1 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1997年4月, 国务院在深圳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 首次提出三网的概念 (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 。接着2001年3月, 三网融合第一次在国家的五年规划中被明确提出, 于是三网融合技术渐渐被人们和各大媒体所关注。随后“三网融合”被写入《十一五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国家重大规划中。然而, 近年来, 我国三网融合工作的进程屡屡受阻。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从行业发展来看:由于电信网与互联网从一开始就同步发展, 两者都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的进步, 因而融合程度也已经相当充分, 所以说三网融合其实也就是二网融合, 即电信网与广电网的融合。
从政策方向来看:按照国务院会议部署, 三网融合分两步走。第一步是: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 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入为重点, 制定三网融合试点方案, 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 不断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第二步是:2013年至2015年三网融合;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掌握一批核心技术, 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2 三网融合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虽然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也由于网络结构和体制的原因以及各自利益的关系, 三网融合一直在我国实行起来进展缓慢。首先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要同时传输语音、视频、数据等各种信息, 必须具有很强的网络宽带, 较好的服务质量。所以只有同时具备、传输、接入的宽带化并在各个环节对信息的统一处理才能成为三网融合的前提。
由于三大网络的业务的范围不同, 同时不同行业、不同网络之间的利益主体也不尽相同, 统一的网络标准尚未制定, 所以说三网融合是理论上成熟, 但是技术上还有多方面的漏洞:
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数据通信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 传统的数据通信业务规模不大, 比起发达国家的多协议、多业务的包袱要小得多, 因此, 可以尽快转向以IP为基础的新体制, 在光缆上采用IP优化光网络, 建设宽带IP网, 加速我国因特网的发展, 使之与我国传统的通信网长期并存, 既节省开支又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三网融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技术、业务、法规等若干方面, 这必定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融合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三网的不同的管理理念、不同的经营需求、不同的发展规划, 还有不等同的技术基础体系。由于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太大, 各种理解和注释的版本层出不穷, 缺乏对三网融合的科学、严谨、公正的法律定义和规范是主要原因, “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因此, 要想尽快的改变并结束三网融合“无法可依”的状态, 得在国家层面给三网融合制定出立法
3 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前景无限, 随着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新技术的出现, 以及用户需求的进一步提高, 业务形式也将会多种多样。为了适应侧重不同网络运营商们, 应该在信息部门机构改革之后, 明确相应职能部门的责任,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将“三网合一”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切实开展各项工作。提高有关行业部门和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三网合一问题决不仅仅是一个行业和网络利益问题, 从根本上看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和利益问题。如果大家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最大的利益方面, 为利益而斤斤计较, 那三网就不可能更好的融合, 换言之, 我国经济也不能又快又好的发展了,
因此, 相关部门应在充分考虑网络现状的基础上,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制定出符合国情的三网的立法和三网融合的立法, 不过的本着对行业规范和保护。对一些外国的三网立法和三网融合立法可以适当的借鉴, 关键是为我所用, 而不是全盘照搬, 自主创新才是最终目标。最终推进三网的融合
4 结束语
三网融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中间涉及多项技术包括:业务融合、市场融合、行业融合、网络融合乃至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的融合等。而最终所追求的是“1+1>2”的效果。融合之路却是漫长的, 这其间不仅需要热情, 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坚强的毅力和智慧, 市场的判断能力。所以从国内到国外三网融合历史都可以看到, 融合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从三网融合的市场发展现状出发, 对国内以及国外的三网融合分别进行分析, 对三个网络的网络现状、定位、业务发展、运营商发展策略、网络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从而了解三网的优劣势、之间的竞争融合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然后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 去除一切不适合市场经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吸引中高端人才的加入, 迅速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和用人制度。“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这一自然法则同样也适用于社会竞争, 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改善新的制度, 挖掘新人才, 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我们的明天才会更好。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电信网、因特网和广播电视网为首的三大网络融合技术的发展由来, 分析了今后三网融合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最终得出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的, 对于促进信息和网络事业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活服务的需求, 推动国内消费市场, 形成新的经济活力, 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网融合,发展现状,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1]丁德辉, 浅谈三网融合技术及解决方案[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 (6) .
[2]孔德敏等, 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 信息通信, 2012 (5) .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 篇11
【关键词】三网融合 有线数字 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44-01
一、GMTS+GM
所谓的CMTS+TS,在其光传输阶段,CATV信号(下行)以及数据信号(下行)统一采用FDM(频分)方式进行统一光纤共同传输,而对于上行以及下行的数据信号而言,其主要是通过SDM(空分)的方式采取不同光纤同意光缆的方式进行传输,而在电缆线这一部分,去上行信号以及下行信号这是主要通过频分的方式进行传输。
本方案一般情况下用于HFC网络改造已经建成的双向传输系统,并且该系统还必须可以对原有网络中的无源分配到每一个家中的电缆。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在用户端以及前段添加CM或者是CMTS便可将双向传输实现。
(一)优点分析
(1)就目前可以有效利用的CVATV数据网络对双向通信进行提供,一般情况下被用于网络覆盖比较洗漱的区域。
(2)覆盖面积广泛,如果在开通率比较低的情况下,相应的成本也比较低,前期需要投入得到资金比较少。
(3)相关的技术以及产品都相对比较成熟。
(二)缺点分析
(1)必须会相应的HFC传输光缆有关的链路部分进行上行下行的双向改造。
(2)噪声效应会对系统带的性能以及宽带造成极大的影响,而接头部分以及同轴缆部分要求的质量必须高,并且后续维护工作内容复杂;
(3)在CMTS中,下行的宽带十分的有限,其头端的共享为每秒38mbit,并且可以开通的用户数量较少。
(4)可进行承载的业务数量有效率,一些需要大宽带得到的业务无法的得到满足。
(5)其后续系统相关的扩容工作所需要的成本比较大。
二、EPON+LAN
所谓的OLT上行连接进入到互联网,ONU通过直接连接的方式有效地连接或者是通过相应的下联的数据交换机而进入到机顶盒(STB)设备中,并且还提供相应的HDTV/IPTV等视频业务。
(一)优点分析
(1)对于运营商而言,并不需要对任何用户终端进行投入,并且其实际改造以及升级的过程比较方便。
(2)相关的网络接人宽带详细:小区接入1000M宽带;楼达接人1000M/100M宽带;每一个用户接入的宽带为100M,所以其接入的宽带带宽很高。
(3)扩充性能极好,并且可以对几乎所有业务的运营有效的承载;
(4)并不对同一轴的电缆相关的频率资源进行占用,在进行光传输的过程中采用的是EPON技术,在实际的传输链路中可以实现无有源设备的理论。
(5)将两张网同一时刻的运营,在实际维护的过程中比较方便,如果某一张网出现故障,并不对另一张网造成任何的影响。
(6)就目前而言,LAN相关的产品设备非常丰富,并且价格比较低,相应的产品受到支持的厂家非常的多,兼容性能良好,价格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二)缺点分析
(1)必须进行重新施工,并且相应的施工量以及难度都比较大;
(2)两张网必须分开运营,对于维护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要求比较高。
三、EPON+EOG
EPON+EOC中的EOC技术主要包括3种:无源EOC、低频有源EOC、高频有源EOC。无源EOC技术将以太数据信号IPDATA和有线电视信号TV RF采用频分复用技术,使这两个信号在同一根同轴电缆里共缆传输,在楼宇内利用HFC网络人户的同轴电缆将IP DATA和TV RF混合信号直接传送至客户端,再在客户端分离出TV RF射频信号连接至电视机或DVB机顶盒。
(一)单一光纤三波段传输,OLT非内置波段合成器
CATV业务通过OlJT外接采用合波器设备,把CATV信号和数据语音信号合并在一根光纤内传输,在用户端的ONU设备分波,通过RF射频接口把CATV信号传输到CATV电视机上。技术特点:OLT外置合波器,采用单纤三波传输,1310nm/1490nm传数据信号,1550nm传CATV视频信号。
(二)单一光纤三波段传输,OLT内置波段合成器
CATV业务通过OLT内置采用合波器设备,把CATV信号和数据语音信号合并在一根光纤内,通过PON口后在光网络上传输,在用户端的ONU设备分波,通过RF射频接口把CATV信号传输到CATV电视机上。技术特点:OLT内置合波器,ONU内置分波器;单纤三波传输,1550nm传输视频。
(三)相关技术对比
通过相关的对比分析,通过其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如果通过OLT非内置波段合成装置,就目前而言是最为经济以及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之一,但是随着科技得到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应用量不断地增加、相应的光模块需要的成本以奠定程度的讲到底,而OLT相关的内置波段合成器会是所有方案中最佳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将CMTS与EPON两者进行比较,其一方面具有非常巨大的技术上的优势,其次还可以从下面的几各方面将需要投入的前期后期成本一定程度的降低。
(1)对于有源电缆并没有特殊的需要,这样可以讲电缆网造成的成本支出最大限度的降到最低,同时使得下行线路的光接收机工作中所需要的光功率大小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使得相应的光功率发送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
(2)通过CWDM的方式,将同样一根光纤线缆上进行双向传输的理论实现,并且并不需要像HFC网在其上行线路的方向所使用单独的一根光纤对前端以你众多的光点进行有效的连接,这样就使得在光纤线路上的投资得到极大程度的节省。
(3)如果单独一个上行线路中光发送机针对某一个固定的接收机(光),可以将上行线路相应的光接收器相关的投资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4)所谓的交互式相关的数据业务并不经过CM系统(Cable Modemsystem),其中将运行效率以及相应的数据业务有效的提高,同时也将数据设备相关的投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节省。
总而言之,就目前我国三网融合技术的背景之下,相关的有线数字技术和电视技术相应的发展看来:EPON+EOC(LAN)方案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方面以及灵活等特点,同时也是就目前而言,对与HFC网络进行双向化的改造过程中,主要的组网方案。而FTTH则是将三网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并且就网络建设相关的投资进行一定的节省,对于一些住宅小区或者是一些商业建筑而言,是众多可选方案中最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马磊.三网融合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J].中国有线电视,2009,(2):133-136.DOI:10.3969/j.issn.1007-7022.2009.02.005
[2]奚国华,刘仲英.建立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J].通信学报,2004,25(1):1-10
三网融合下电视媒体发展 篇12
2“淡化论”与“强化论”之比较
1987年, 陈力丹发表《典型报道之我见》, 他认为“典型报道观念是文明程度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 它讲随着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消亡”, 一旦典型从半神变成人, 典型报道便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即“典型报道消亡论”, 宣称典型报道末日来临[3]。
“强化论”者则认为, 一元化的宣传模式不会也无须改变, 党报 (台) 仍将一统天下, 典型报道仍将是传媒的主角。
笔者认为, 陈力丹学者的观点未免过于偏激, 目前典型报道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其淡化论的观点是不符合现实的。笔者的观点是:典型报道不会消亡。从实际看来, 当前全媒体时代下, 典型报道确实出现了很多不符合现实土壤的弊端, 如何弥补不足, 迎合受众, 促进典型报道做大做强成为这一阶段学者、业界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3全媒体时代典型报道要如何做大
做强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典型报道面临与融合, 形成了新的媒介。这一新媒介不论是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上, 还是在盈利模式上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 电视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机遇。电视媒体应唯有突破传统的老路, 改变原有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内容, 充分利用现代三网融合, 提高核心竞争力, 才能在这个风云变换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优势。以下将探讨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发展和应对策略。
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多元化的媒体、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其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 而公民意识的增强、个人独立性的增强等又对其发展提出挑战。新时期, 我们只有把握受众心理, 了解社会动态, 及时对典型报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才能促使其繁荣。
3.1内容层面上:遵从真实性、多元化原则选材, 集中体现社会某一矛盾的人或事, 报道人物平民化, 多样化 (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 杜绝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单一化选材方式, 用丰富的材料取代各种想像和宣传说教。在具体操作手段上, 可以利用微博客等大众平台, 搜集寻找典型, 接地气地给予报道。
3.2报道方式层面上:运用多种媒介渠道, 进行跨媒介联合报道, 此外还需要实现与受众的即时互动, 了解受众需求, 集合数据资源。拒绝单一的叙事角度, 创新报道视角, 全方位立体报道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唯有如此才能将典型报道在市场化大潮中置于不败之地。
1 发挥电视媒体的自身固有优势
1.1 突出电视媒体的权威性
要强化电视媒体“把关人”作用, 突出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当前, 电视媒体作为人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在信息的广泛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和无法估量的作用, 它始终是官方与权威的象征。杨继红在《谁是新媒体》一书中指出, “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建设并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受众信任的过程中, ‘把关人’起着至关重要
3.3主体层面上:从事典型报道的新闻记者不仅要以客观性为准绳, 坚持三贴近原则, 还需要全方位把握时代脉搏, 即时报道典型, 提供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此外人文情怀也不可缺失, 正面典型或者反面典型的报道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新闻记者“侠”“义”精神。
典型报道自产生之日起一直在在黑暗中摸索, 在探索中发展, 因此不断转换视角, 在反思中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困境中努力创新成为全媒体时代典型报道的生存之道, 也是使典型报道一如既往为社会道德观的塑造发挥作用的必经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亚玲.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探析.新闻世界
[2]朱学文.正面典型谨防出现负效应.新闻实践
[3]陈力丹.陈力丹:提出“典型报道消亡论”.今传媒.2010 (6)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合肥230000)
的作用, ‘把关人’对信息进行选择、分筛、重组、整合的使命变得更加重要, 大众传播媒介要想持续赢得受众信任和持续保证媒体权威, 需要提升的能力, 也正是优化选择、有控的释放信息的能力”。深入理解和把握好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对整个社会具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其舆论导向功能和感召功能, 保持其导向性和权威性, 才是制胜的关键所在。
1.2 突出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长期以来, 电视媒体借助声画符号和同步报道, 一直被认为是最直观、最真实、最可信的信息来源。因此, 提供真实可信的新闻报道也成为电视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电视媒体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健全制度建设、强化自律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技术层面的信息管理、提升员工素养等方面着手, 维护电视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可信性, 树立并维持其公信力, 进而规范人们行为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最终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3 突出电视媒体的平民化优势
平民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主要表现为公民的等级观念淡化, 公共道德意识增强, 人际关系趋于平等, 社会舆论环境和谐等等。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其平民化优势, 开拓视野, 全面分析研究受众需求, 以平齐的视角、平和的心态、平整的心绪制作节目, 改善节目制作内容、风格和编排, 从而赢得观众的认可和热爱。电视节目的选材上, 应注重艺术性、时尚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风格上, 要平和朴实, 实现生活化和平民化的统一。只有这样, 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受众, 从而巩固电视媒体的优势。
2 注重电视媒体的经营策划
2.1 开创新的营销模式
三网融合背景下, 电视媒体应深入研究市场需求, 摒弃简单粗放的营销模式, 改变以往单纯靠出售广告时段获取利润的盈利模式, 实现受众与电视节目的深层互动, 改善自身的经营模式, 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电视媒体应实现“多点互动”的特点, 了解市场需求, 随需而变, 创新盈利模式, 突出自己的个性。例如, 安徽卫视在播出新版《红楼梦》时, 开展了电视台和互联网的跨媒介联合招商模式运营, 加速了电视产品的营销和品牌的推广。同时, 电视媒体应注重于新媒体的合作, 深化三网融合策略, 探索增值服务, 开发数字内容产品, 建构多元化的播出平台, 为受众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节目。
2.2 树立电视媒体品牌
在三网融合、媒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品牌不仅仅意味着影响力, 更意味着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说, 受众接受的不是内容, 而是品牌。电视媒体要想在媒体界处于领先地位, 必须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 形成品牌优势, 打造电视的核心竞争力, 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电视媒体必须全面分析研究内外部环境,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品牌战略, 实行动态管理, 树立品牌意识, 优化栏目策划创作。只有这样, 电视媒体才能够实现“协同效应”, 真正打造出强势品牌, 提升核心竞争力。
3 注重电视媒体的节目策划
3.1 创新节目内容
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出现,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多。然而, 人们对节目的选择万变不离其宗, 人们渴望看到新颖的节目内容和形式。电视栏目在内容策划上进行创新, 以受众为中心, 树立“受众至上, 内容为王”的意识, 利用精彩新颖的节目把观众“套牢”。电视工作者在采集节目内容时, 可以把目光投向网络,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快的特点, 去寻找热门的新闻线索。随着我国微博时代的到来, 几乎所有热点事件都会得到微博用户广泛传播与讨论。如果电视媒体能够把微博的热点事件进行整理, 然后展开评论, 一定会吸引很大一部分受众的注意力。
3.2 增强节目的互动性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 传统电视的单向性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日益高涨的需求。传统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信网, 与观众展开互动, 实现电视节目与受众、受众与受众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微博、BBS等多种手段参与到节目中来, 与节目或者其他观众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 增加节目的开放性。同时, 还可以将个人博客、名人博客、论坛网友的对某一热点事件的看法搬到电视上, 让参与评论的人不再仅仅局限于专家和学者, 而是为普通观众开放更多的空间, 实现节目与普通观众的深层互动。电视媒体还可以通过微博就电视节目内容与网友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 还可以发掘新颖精彩的节目选题。
3.3 实现节目的个性化
一个节目, 要想引起受众的兴趣和持续关注, 必须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使得个性化节目成为一个媒体制胜的法宝。个性是电视节目的生命力, 对节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电视节目的开发和主持人个性的塑造远远要比节目生产过程更为重要。不同平台上的电视节目, 都要遵循其受众需求和传播特点来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电视媒体要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个性化主持人, 使其成为节目品牌的标志, 影响受众收视行为。
参考文献
[1]戴雅楠.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市场创新策略[J].企业导报, 2009 (3) .
[2]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M].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3]黄升民.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广电传媒[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4]刘婧一.应对媒介融合—新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营销[M].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3.
[5]杨继红.谁是新媒体[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三网融合技术发展】推荐阅读:
三网融合的技术及应用05-19
三网融合发展战略11-10
三网融合的发展与思考10-13
三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论文11-11
三网融合体制构建07-18
三网融合电视新闻09-15
三网融合的前景10-31
三网融合历程回顾07-20
三网融合与未来电视07-21
三网融合的安全问题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