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B技术融合

2024-09-10

NGB技术融合(精选7篇)

NGB技术融合 篇1

2010年3月21日, 一年一度的世界级广播电视技术行业盛会——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CCBN) 开幕前夕, 作为展会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七届数字电视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广电领导、网络公司代表、运营商代表及企业界领导、专家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并围绕“全面迎接NGB全业务三网融合时代的来临”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邹峰副院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描绘了广电应对三网融合趋势的思路, 对广电传统产业、音视频业务、运营方式和用户群等方面都进行了展望, 勾勒出一幅广电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同洲电子袁明董事长作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精彩演讲, 他指出, 在全民互联网的时代, 广电应发挥广电视频和宽带的优势, 抓住宽带接入互联网的制高点, 增强竞争力。袁明还建议广电运营商主动加强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 以便寻求快速、长期的技术规划和支持, 共同迎接三网融合。

在热烈的交流与讨论结束后, 与会代表共同参观了同洲电子解决方案展示厅, 对其后台运营系统、网络解决方案、终端互联互通、增值业务等完整的方案进行了全面了解, 共同体验了同洲解决方案开放、可运营、可管理的优势。

“数字电视技术创新论坛”由同洲电子和CCBN组委会于2004年开始共同举办。凭借论坛对广电技术发展前瞻性把握, “数字电视技术创新论坛”的影响力在广电行业内与日俱增, 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运营商、产品供应商了解产业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 新技术、新运营模式、新战略发布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成为CCBN最重要的标志性会议活动之一。

今年1月13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提出了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 其中2010年至2012年将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试点。在此背景下, 同洲互动数字电视整体解决方案以多媒体核心技术平台、内容服务平台、运营支撑平台为三大核心平台, 基于同洲双核中间件的优势, 便于第三方内容、服务提供商的接入, 便于各厂家硬件的集成对接, 支持分布式部署及分级运营, 能够为广电打造开放稳定、可管可控的全业务系统方案, 满足广电未来业务和运营需求。该整体解决方案现已在深圳、武汉、襄樊、成都、广西、哈尔滨、齐齐哈尔、台州、江门、清远等地成功应用。此外, 同洲电子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 在不同终端产品的全业务互联互通应用方面, 也已走在时代前沿。我们相信, 同洲电子基于十余年对广电行业的深刻理解, 将为广电提供成熟、专业的解决方案与服务, 与广电共谋发展。

助长三网融合、加速NGB发展 篇2

关于三网融合的概念大家都非常清楚, 我想说的是, 三网融合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十几年我就曾跟踪和研究三网融合, 这个概念本身和所涉及的东西一直非常稳定, 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 实际上这个概念背后的技术背景, 已经发生了非常深刻的改变。

我们知道, 在过去十几年中谈论三网融合的时候, 这三个网络本身确实是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的。传统的电话网在过去的十几年是如日中天的状态, 无论是网络的流量还是运营商的收入, 电话网都是最重要组成, 在今天从运营收入上来说, 仍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 但是对于支持网络的流量来说, 已经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了。广播电视网在过去的十几年间, 从传播的模拟电视、数字电视, 一直到标清到高清的演变。互联网接入家庭是从几十k开始, 一直发展到今天, 这一部分的变化, 对于网络整体变化而言, 我们认为它的影响是最深刻的。

我们过去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来更有效地承载互联网业务。那么, 今天大家都承认的一个趋势, 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 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 那就是有IP之后我们如何来建设网络。为什么我说对于三网融合的概念,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背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呢?我们可以看到, 仅仅跟过去的3到5年相比, 推动三网融合对于不同的运营商来说, 网络建设的门槛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如果说我们考虑5年前, 那时主流的用户家庭接入带宽还是几百k, 任何运营商想要推动三网融合, 都必须面临着网络的一个重新建设、重新改造非常繁重的任务。但是今天, 普遍的接入带宽都是4兆、8兆, 而且是以非常廉价的方式提供给大家。部分运营商已经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 比如说20兆, 甚至是更高的接入的规划, 而在价格上没有给用户带来太大的冲击。那么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 推动三网融合, 实际上技术门槛已经变得非常低。当然, 如果从李教授给我们描述的整个NGB的高度来看, 它确实还存在着很多的技术问题、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但是,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用户基本的三网融合业务的需求, 从整个网络可运营这个角度来说, 实际上现在差的仅仅是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 也就是政策方面的限制。整个网络的发展趋势已经没有任何的歧义了, 三网融合必然会推动。

在目前的政策背景之下, 我们广电如何能够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网络, 是非常重要和现实的问题。毫无疑问, 未来广电的建设, 应该立足于我们现在已经具备的一些优势。比如说政策方面的, 我们入户的带宽方面的。但是我们认为, 归根到底, 我们还是要从对用户的占有这个角度来考虑。我们广电网络由于它的特殊性, 实际上已经不能说它的用户占有率怎样, 而是要对用户全覆盖。如果我们现在某个家庭电视都没有, 那么大概其他的网络也都没有。这是一个基本的条件, 它是一个全覆盖, 覆盖了我们各个层面的用户, 这是现在的现状。广电正是带着这样的基础, 开始面对三网融合以后的竞争环境。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 很多的运营商在这个方面已经开始采取一些非常强有力的行动, 用非常优惠的价格提供宽带接入, 比如IP的4兆的接入, IPTV包月、固话加移动接听免费。那么, 在这样环境下, 我们如何保证未来的广电的运营商, 在三网融合真正推广之后, 我们能够经受住这样竞争的冲击。广电人有一个首土有责的信念, 如何把这个信念变成现实?当然我们现在不能非常理想地认为, 在3、5年后, 三网融合进入到深入的阶段的时候, 我们广电的运营商还可以有这样的份额, 这是不可能的。但是, 我们至少可以达到北美运营商的份额, 比如说40%、45%或者是50%, 那么这样我们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

我们认为, 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就是能够尽快地建立一个可运营的、有竞争力的下一代的广电网, 那么这个网络可能跟现在大家说的NGB不是完全重合的, NGB是一个更广阔的宏图, 它的描述实际上可以视为我们广电网络, 甚至是广电网络以外其他网络在发展上未来的指引。但是, 我们要参与市场竞争、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业务、占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市场地位, 从这个角度讲, 我们可能更早地需要一个比较合适的、至少是比较初步的网络。那么, 它至少应该满足什么呢?这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大家谈烂了的, 就是要能够面向用户提供多业务的解决方案。这是很正常的, 我相信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 任何的运营商面向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 都会是包装得非常漂亮的多业务的解决方案。

我们广电运营商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那就是其他的运营商未来3年只能在一些IPTV的试点地区推出综合解决方案, 而广电运营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 推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在试点地区, 可以直面我们电信运营商的竞争, 在其他的地区实际上是广电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个人认为, 在其他的地区我们可以包装出一个非常完整的业务解决方案, 差的仅仅是一根电话线。未来广电的市场地位究竟会如何?能够留住多少的顾客?在很大的程度上, 不是在于我们在试点地区做得多么好, 而取决于我们在非试点地区机会把握到什么程度。

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全网解决方案, 必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就是双向的问题, 双向的问题在技术解决方案上争议不多。我前段时间跟我们广电的专家交流的时候, 他的提法很有启发性, 未来也许光纤入户对很多的运营商来说是一个竞争的焦点。这个提法确实很有道理, 但是我个人感觉, 从成本角度和技术的成熟度来说, 光纤入户大概在未来的3、5年内还是有些偏早。我们的建设思路, 光进铜退是一个重点。对广电来说, 对一些老的社区的改造, EPON+EoC的解决方案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EPON+LAN的解决方案, 对于新建社区来说, 只要在初步布线的时候, 考虑到了这个因素, 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它相对于EPON+EoC而言是节省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对整体网络的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前面的专家谈了全程全网, 这对我们广电未来的竞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拥有一个高质量、可靠、高性能的基础承载网络, 一个完善的全国网络, 对广电未来的市场竞争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有高性能业务的存在, 才能使用户享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在竞争激烈、用户有很多选择的情况下, 用户能够体验良好, 远远胜过我们对服务的一些包装, 它会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现在三网融合的门槛已经非常低了, 对广电来说, 我们应该尽快地建立可运营的、有竞争力的、能够为用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新一代的NGB网络。我们中兴通讯能够为广电的网络实现提供非常大的帮助。中兴通讯在业内的特点, 就是拥有完整的产品线, 可以很方便地为广电企业量身定制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从多媒体终端到各种PON的接入方案, 再到承载网的方案, 我们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同时, 还可以参与各个局部的解决方案的提供, 我们可以参与广电网络各个部分的建设。

在全程全网方面, 我们有iWDM, 这包括了广电大容量的波分设备, 还有PTN分组传送设备, 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业绩方案, 可以为运营商解决各个层面的承载网的建设问题。配合我们的路由器和交换机, 我们能够完善地提供一个全程全网的解决方案。

NGB接入网演进及家庭网络融合 篇3

面对中国的广电网络发展, 深圳兰丁电子认为, 要打造具备持续市场竞争力的广电网络, 不仅要进行当前阶段的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 还需要提前规划下一阶段面向NGB的接入网的建设和演进。

现阶段, 以广电总局推荐的HFC网络双向化改造所采用的主流技术路线Home Plug AV技术为例, 按照10%开通率、50%在线率、每户规划4M带宽进行网络设计, 我们在小区光节点处布放的一个Eo C头端可以满足500户规模小区。当业务开通率提高到20%时, 一个Eo C头端只能满足250户规模小区。在HFC的光纤网络层面, 依照目前EPON设备的性能指标, 一个EPON局端设备的PON口只能支持2500户的数字用户规模。这个网络建设的依据是主要支撑VOD点播 (IPQAM方式) 信令回传及宽带上网, 而同期中国电信为推广实施IPTV业务, 已经将户均8M带宽作为其接入网网络改造的设计和实施依据。同时, 考虑支撑广电后续的IPTV或未来的高清IPTV (HD IPTV) 等高带宽业务时, 目前的4M带宽规划将严重不足。为保持广电网络的竞争实力, 户均带宽大于10M将成为广电接入网后续建设和演进的目标。

因此, 广电一方面是目前阶段紧锣密鼓正在实施的HFC网络双向化改造, 另一方面双向改造后的广电接入网如何向NGB演进就需要未雨绸缪, 这应从两条技术路线出发。

一条路线是, 不改变HFC网络结构, 仍然以EPON+Eo C架构作为接入网基础架构, 对Eo C进行技术升级以提升网络性能。Home Plug AV技术的新一代芯片, 以美国Atheros公司的AR7400 (或称Intellon7400) 为例, 理论带宽为350M, 目前实验室测试已经达到大于200M可用带宽, 相当于户均带宽翻番。在解决基于新一代芯片的Eo C头端设备与基于原有芯片的终端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后, 这是一个现实的网络性能演进之路。第二条路线是, 打破EPON+Eo C的接入网基础架构, 网络演进为EPON直接入户, 即光进铜退。这个模式的前提是EPON设备性能的提升, 比如分光比高于目前的1:32, 同时PON口的可用带宽实现数量级的提升。实现这个目标的802.3av标准已经于2009年9月正式发布, 性能10倍于目前的802.ah EPON设备, 最大分光比1:128。2010年10G EPON已经逐步开始应用, 按照EPON商用化的周期, 大概经过4年左右的时间即可实现大规模应用。并且, 10G EPON设备可以完全兼容目前的1G EPON的ONU终端设备, 也不影响广电1550nm的数字电视传输频段。

完成NGB接入网的建设或演进后, 如果没有业务形态上的创新, 广电运营商未来提供给用户的业务仍是VOD、宽带互联网、视频会议等业务, 而这些业务与电信、移动、联通的业务相比, 广电的相对优势无法体现。如果能够实现创新的业务和应用, 那么广电运营商将与电信、移动、联通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甚至于能够取得相对优势。将广电接入网与家庭网络进行融合, 提供基于家庭信息化的新兴应用和业务就是一个发展方向。可以预见, 家庭信息化或网络化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为信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也为广电布局全新的业务和服务提供了契机。

目前, 比较适合家庭网络建设的技术主要是无线方式的Wi Fi和有线方式的PLC (俗称电力猫) 。深圳兰丁电子的EPON+Eo C解决方案可以提供支持Wi Fi功能的Eo C终端, 以及支持PLC功能或Wi Fi功能的ONU终端, 从而实现广电NGB接入网 (EPON+Eo C架构或FTTH光纤入户架构) 和家庭网络的有机结合。由此, 家庭的电脑、电器、水表、电表等就组成了一个可以互相通信, 并且可以与外部网络 (比如互联网、手机移动通信网等) 连通的家庭网络, 或者一个更为时髦的名字“家庭物联网”。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智能交互终端, 或通过双向机顶盒, 或者在远程通过智能手机, 实现智能家居 (远程开关电器等) 、智能用电 (远程控制在用电低谷期启用电器等) 、适合老人的自助缴费、社区生活、订购消费、医疗服务等全新的服务形态给用户选择。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NGB发展策略 篇4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用户对多种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 传统的电信网、计算机网 (主要指互联网) 和广播电视网正通过各种方式趋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 三类不同的业务、市场和产业也正在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 这给广播电视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为了适应未来应用和竞争的需要, 广电总局在电信和计算机行业先后提出下一代宽带网 (NGN) 、下一代互联网 (NGI) 之后, 也提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的发展规划。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 , 是广电能否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的关键所在, 这需要业界人士认真研究三网融合的技术根源、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 要解决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策略。

1 三网融合的技术根源

技术的发展是三网融合的基本推动力, 三网融合正是由于数字技术、光纤传输技术、IP网络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成为发展方向的。

1.1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应用, 使话音、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数字网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 而无任何区别。各类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融合。

1.2 光通信技术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质量, 并使传输成本大幅度下降。具有巨大可持续发展容量的光纤传输网为三网融合业务提供了理想的传送平台。

1.3 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的发展, 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现代通信设备已成为高度智能化和软件化的产品, 如今的软件技术已经具备三网业务和应用融合的实现手段。

1.4 TCP/I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 (TCP/IP) 的普遍采用, 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 具体下层基础网络是什么已无关紧要。TCP/IP协议不仅已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通信协议, 而且已经可以成为统一的、被三大网络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 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联网基础。

正是由于上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原本泾渭分明的电信网、计算机网 (主要指互联网) 和广播电视网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同质化发展趋势。未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 三网融合还将突破人对人通信的范畴, 而扩展到人对物、物对物的通信世界, 如传感网、物联网等。三网融合的归宿是数字城市、智慧的地球。

2 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实质是指电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这三个行业的趋同发展趋势, 而并非是指三网合一。“融合”的趋势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技术融合。数字编码、调制技术, IP联网技术, 光纤大容量传输技术已在三大网络中普遍应用。

第二步是网络融合。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分组化, 导致三个网络的技术体制出现趋同趋势, 电信网络越来越多地具有组播、广播功能, 而经过技术改造后, 有线电视网络同样具有双向传输功能。网络融合后, 数字化的视频、语音、数据等内容可以经由三大网络任意传输, 电信网、互联网将日益凸显出传媒属性, 有线电视网络将越来越多地具有通信属性。

第三步是终端融合。移动电话终端可同时用于电话通信、无线上网和电视接收;数字电视可以用于上网;而电脑可以用于视频点播等。三网融合有可能使三屏合一。

第四步是业务融合。网络和终端的融合使得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等都有条件提供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电信运营商将向综合信息业务服务商转型, 广电运营商向全业务方面转变。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就是典型的业务融合形式。

第五步是产业融合。网络、终端、业务的融合, 使得电信、广电、内容、娱乐、金融、商务等产业最终融为一体, 并不断推动这些产业的升级和繁荣。

第六步是管制融合。产业融合必然会导致管制融合, 但从国外三网融合的发展进程看, 为了适应并保证产业融合, 也可能先进行管制融合。

3 三网融合的意义

三网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结果, 是当代信息革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时, 三网融合也会促进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网融合将会给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

三网融合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将会拉动数以千亿人民币的电子信息制造和内容创意产业的发展, 将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三网融合将会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法, 对于社会发展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4 国内外三网融合的发展状况

4.1 国外三网融合发展经验

4.1.1 美国

美国自1996年新电信法颁布后, 接入市场成为竞争焦点。由于有线电视已连接到千家万户, 其带宽又具有能够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的优越性, 因而首先成为长话和市话公司争夺的重要领域。

美国三网融合的特点是, 在政策所规定的竞争环境下, 业务的融合主要以公司的兼并和联盟来实现, 而网络的融合则以新技术来实现。由于互联网和电话网已经很自然地融合起来, 所以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之间的融合成为三网融合的主要方面。

4.1.2 英国

英国是实施三网融合较早的国家。1999年, 英国的Video Network率先在全球推出了基于DSL的视频点播业务。从英国提供的融合业务情况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 广播电视业与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

(2) 固定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

(3) 广播运营商提供移动电视业务。

(4) 一个运营商提供多种业务 (Multi-Play) 。

4.1.3 法国

法国的三网融合进展比较顺利, 电信和广播电视彼此是对称开放的, 融合发展是主旋律。

在市场准入方面, 法国电信业和广播电视业并不互相排斥。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广电进入电信的不多, 主要的问题在于资金方面, 法国广播电视运营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新网络、开发新业务, 无暇进入电信领域。相对而言, 电信进入广电的动作则大一些, 尤其是在数字电视方面。

法国的付费电视市场发展成熟, 用户比较稳定, 为开展IPTV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法国电信通过商业模式改造, 与广电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尽量与广电数字电视形成良性互补。

4.1.4 日本和韩国

日本和韩国的宽带网络建设有着很强的一致性, 两国的宽带发展都已进入以光纤网络建设为中心的阶段, 并且宽带普及率在世界都名列前茅。日本和韩国在宽带发展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两国政府的政策扶持密切相关。

日本光纤到户 (FTTH) 网络主要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语音、视频业务, 体现了FTTH业务发展的趋势——三网融合。日本的做法是先提供带宽, 然后再为这些带宽开发出更多的应用。

日本政府从2001年就开始启动“e-Japan”战略, 主要围绕推动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为核心;2003年7月开始部署“e-Japan II”战略计划, 以推动宽带内容和应用为核心。

韩国人口稠密, 城市化程度很高, 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人们对宽带技术的高认知度, 以及政府在多方面提供的支持, 使得韩国的家庭宽带普及率在2003年就达到72%, 是美国的3倍, 是欧洲许多国家的6倍以上。

韩国政府为打造“IT大运河”, 计划在5年内投资34万亿韩元 (约合人民币1700亿元) 建设高速有线、无线宽带汇聚网络 (Ubc N) 。据称, 这项计划在5年内将创造17.7万亿韩元的附加值和48.5万亿韩元的生产效益。与日本有所不同的是, 韩国宽带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 在近乎饱和的市场中, 为了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 韩国运营商KT、Hanaro、SO和Powercomm等纷纷建设光纤接入网络, 截至2008年年底, 韩国FTTB/FTTH用户已达到700多万户。

4.1.5 新加坡

2000年6月, 新加坡信息和艺术部宣布新加坡媒体产业自由化, 标志着广播电视服务提供商可以经营电信业务, 同时电信公司也可以进军广电业务。新加坡对于电信业务运营商经营广电业务, 没有特殊限制。

新加坡资讯通信管理局 (IDA) 承担包括3G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为了帮助所有3G服务开发者挖掘消费者认为有价值的应用和服务, IDA于2005年6月发布了3G内容及服务的“合作征求机制 (CFC) ”。CFC本质上是一个政府认可机制, 目的是以机制作为催化剂, 促进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三方的共同合作, 以开发和测试新的技术和应用。

4.2 我国三网融合发展状况

4.2.1 中国香港

截至2008年底, 香港地区的IPTV普及率几乎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59.5%, 电讯盈科更是以63.8万的用户数高居榜首。

电讯盈科的成功与其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主导地位密不可分。IPTV产业价值链由内容供应、内容集成、增值服务、网络运营、终端用户等多重环节构成。其中, 内容集成和网络运营是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电讯盈科一方面充当内容集成商的角色, 根据频道收入与内容合作伙伴进行分成, 成功地吸引了包括HBO、ESPN、CNN等30多家著名的内容供应商。另一方面作为网络运营商, 电讯盈科提供宽带接入, 用户认证与管理、安全与计费等服务, 直接掌控IPTV产业价值链的终端用户, 即IPTV电视的最终消费者, 从而不断扩大用户规模, 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电讯盈科的竞争者是1999年成立的香港有线宽频通讯有限公司。香港有线宽频主要利用有线宽带网络发展IPTV电视, 是香港IPTV电视市场又一支生力军。从产业价值链的控制来看, 香港有线宽频直接涉足了IPTV内容供应、内容集成、增值服务、网络运营多重环节, 纵向整合的力度比电讯盈科有过之而无不及。

4.2.2 中国内地

近些年来, 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三网融合。从1998年开始, 三网融合就连续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当中。2008年国务院1号文件明确规定: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 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 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三网融合”;2009年3月“两会”期间,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支持和推进三网融合”;4月份, 国务院正式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明确提出了支持互联网电视等新兴业务发展, 引导推进“三网融合”, 旨在扩大内需, 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5月发改委在《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 要落实国家相关规定, 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且第一次提出要“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6月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的推进小组, 直接指导推进“三网融合”事宜。2010的1月1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推动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6月6日, 国务院三网融合协调小组讨论通过了三网融合试点方案。6月29日, 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三网融合第一批的12个试点地区 (城市) 名单, 以国办函[2010]111号文件于6月30日正式公布。

在此期间, 广电和电信系统也都对三网融合进行了一些探索, 我国各省市基本上都已经开展了三网融合业务。IPTV发展的经典模式是广电内容与电信网络的互补合作,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文广和杭州华数。上海是由上海文广提供内容, 上海电信独立运营。杭州是由广电投资控股的第三方杭州华数主导运营。两者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 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

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在包括各大直辖市和重点城市在内的37个城市开通服务。截至2010年6月2日, CMMB已经在全国320个城市开通, 22个省级行政单位实现全省开通。完成现阶段深度覆盖要求的城市总计108个。2009年5月, 运营CMMB的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两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MMB和TD-SCDMA协同发展。

总体来看, 相对于全国4.2亿网民、1.1亿宽带用户, 1.74亿有线电视用户、7500万数字电视用户来讲, 我国三网融合用户数还太少, 发展进程还比较缓慢, 但这也意味着其发展空间巨大。

5 三网融合给广电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并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这标志着中国的三网融合进入实施阶段, 也将给广电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5.1 机遇

网络、业务、终端的融合必然导致内容、网络、用户的融合, 以及信息服务市场的融合。三网融合对于广电行业的内容和网络产业来讲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广电行业具有最大的内容资源和优势。数字化以后的数字音视频内容, 经过处理、变换, 可以服务于1.1亿宽带网络用户、2.14亿移动互联网用户、1.74亿有线电视用户、7500万数字电视用户市场。所以, 三网融合后的数字网络为广电内容供应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广电内容供应商可以以此为契机, 实施真正的跨媒体经营战略。以数字电视为核心的媒体内容可以通过有线网络、电信网络、移动网络、卫星网络等途径, 为各类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新闻资讯、影视戏曲、文化教育、生活信息、电视商务、娱乐游戏、电子政务等各种形式的服务。

有线电视网络具有容量大、覆盖广、成本低等特点, 是广播行业推动三网融合的基础和前提。数字化并双向改造后的广电有线网络, 可以充分发挥有线网络安全可靠、高带宽、低成本、覆盖广、多业务承载能力等优势, 向千家万户提供高清电视、视频点播、政务信息、社会教育、生活资讯、文化娱乐、电视商务、金融支付以及各类接入服务等综合业务, 不断丰富节目内容, 拓展服务范围, 让用户真正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 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娱乐工具、信息工具和商务工具。

总之, 三网融合为广电内容提供商和有线网络运营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它将直接推动广电行业实施网络资源整合,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5.2 挑战

三网融合, 特别是电信接入网络逐步宽带化、光纤化以后, 越来越多地具有与有线电视网络同质化的功能, 使得电信网络可以全面与数字内容对接, 其中IPTV、移动互联网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 不可避免地对广电有线电视网络运营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但IPTV、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有线电视等传统媒体, 而更多的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 与电信运营商相比, 有线电视网络在网络规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水平和服务方式方面还相对落后。模拟单向、分散经营的有线电视网络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媒体虽然给传统电视广播造成了冲击和挑战, 但同时也为其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是传统电视媒体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新媒体为传统电视难以满足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新的方式, 为内容资源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 拓展了服务领域和功能, 也将成为传统电视媒体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发展, 传统电视只要能顺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抓住机遇, 积极应对, 就能在竞争中壮大、发展。

6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NGB发展策略

为了顺应信息化的发展大潮, 抓住三网融合的机遇, 应对三网融合的挑战, 广电总局启动了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成果为基础, 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 适合我国国情, 有线无线相结合, 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 。

NGB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体系, 而是涉及到网络整合、业务联合乃至运营模式革新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它的战略目标是:以信息化为核心, 以文化产业为重点, 以“三网融合”为契机, 以交互电视为基本手段, 通过全面的系统建设, 使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发展成为全程全网、双向、宽带、交互、多功能、全业务、全媒体的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 为广播电视网络在“三网融合”中争取有利的位置, 发挥更大的作用。

NGB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广播电视内容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消费方式。但是, 构建一个海量的节目与信息提供平台, 形成由消费者主导的业务提供模式和消费模式, 并实现消费终端的多样化和融合化, 对于广电行业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必须及时总结经验, 站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制定其发展策略。

6.1 NGB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由于历史和政策等原因, 面对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广电NGB发展仍将面临以下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资源分散。在“四级办广电”的政策指导下, 我国的广电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属地化的管理体制。整合资源是NGB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设施相对落后。广电有线网络虽然规模很大, 里程很长, 但是双向化程度不高。要做到“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宽带双向、可管可控”, 一要实现全网内容和业务的管控;二要实现全网内容和业务的调度, 实现资源共享;三要实现调度业务的区域间结算。

第三是资金不足。要实现NGB, 广电必须更新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完成现有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 建立NGB业务支撑平台, 这需要巨额投资。

第四是经验和人才缺乏:长期的事业体制管理、分散资源状态、业务单一经营, 导致了广电在网络的商业化运营方面缺乏必要的经验和人才。

第五是配套政策缺位:NGB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或行业项目, 而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的国家级项目。NGB的发展应该按照国家三网融合推进的阶段性目标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6.2 NGB建设可以借鉴的经验

NGB的建设, 需要符合市场规律的企业运行机制、熟知商业化网络运营的专业人才和从事市场化开发的行业经验。在这些方面, 杭州华数和上海文广积累了一些经验, 值得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借鉴。

6.2.1 杭州华数

华数在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中, 首创了“交互数字电视”, 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全程全网”的以太宽带城域网络, 首创了高清数字电视点播, 创新地开发了融合“数字电视、交互数字电视、信息通信、互联网、信息应用”为一体的全媒体服务平台, 构建了完善的数字化节目内容与应用的服务体系。

杭州华数的经验可归纳为8点:依托政府;整合资源;贴近生活;博采众长;逐步推进;有序扩张;秉承理念;文化牵引。

目前, 华数已向用户提供多类全媒体业务, 包括“全媒体新闻报道”、“数字电视融合界面”、“全媒体华数眼”、“新闻订阅”、“电视短信”、“推荐赠送”、“全媒体智能检索”、“华数家庭智能终端”等。多业务是数字电视向NGB演进的一个原始驱动力, 只有不断的业务创新方能为运营商带来持续增长的空间。

此外, 华数为NGB开发了60多种业务, 主要有六大类:音视频类、融合类、信息类、娱乐类、应用类、消息类;推出了家庭版、休闲版、宾馆版等互动电视和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服务。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经营业绩。据悉, 在杭州基本交互用户的ARPU值每个月是20元, 增值业务ARPU值每个月是66元, 比行业平均水平至少高一倍。

6.2.2 上海文广

面对三网融合大趋势, 上海文广的战略是发挥媒体资源优势, 积极寻求合作, 开拓IPTV、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等新媒体市场, 打造综合传媒集团。

根据规划, 上海文广将整合旗下新媒体平台, 开创“电视、电脑、手机三屏联动”的全新报道方式, 向全世界人们展示SMG在新媒体方面的不懈追求。2010年, 上海世博会的相关视听节目通过SMG百视通等新媒体向全世界数字互动电视用户、互联网用户、手机用户同步传送。

上海文广通过旗下百视通开拓性地从节目内容的层面上先行一步, 尝试性地将节目内容透过“电视、电脑、手机”三屏推向大众, 迎合了广大用户想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显示终端获取信息、参与互动的需求。

6.3 NGB建设的基本策略

1.利用行业资源优势和政治地位, 主动出击, 占领新媒体传播阵地, 把发展新媒体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等新渠道, 积极开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业务, 加快新媒体发展, 加快抢占新媒体制高点。

2.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捕捉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是传统电视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加强新技术在NGB系统中采集、制作、存储、播出、传输、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运用, 推动NGB的发展。

3.NGB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 其标准体系将包括已有标准、新建核心框架标准、业务标准、管理支撑标准、网络标准以及业务分发与交换标准等。标准制定和统一, 是建成一张“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宽带双向、可管可控”大网的必要条件。

4.NGB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现有独立运行的HFC网络到未来的互联互通、全程全网的双向光纤网络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 既要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 保护现将投资, 盘活存量资产, 也要注意系统未来的升级、扩展需要。力求做到承前启后, 逐步发展。

5.由于标准体系还不成熟, 因此, NGB建设必然将是一个边建设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过程。其中, 建设示范网络, 推广成功模式尤为重要。前者可以达到验证技术可行性的目的, 后者可以节约摸索时间、节约成本, 加快建设进度。

6.广电产业化发展, 首先需要建立适应市场运营规律的、具有自我激励和约束的企业。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市场竞争, 实现良性发展。

NGB技术融合 篇5

三网融合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传媒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的必然选择,是丰富文化传播渠道、拓展宣传舆论阵地的迫切需求,也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NGB),从体制机制、业务层面、技术架构阐述了广电如何突破三网融合发展瓶颈,对机遇与挑战作了分析与探讨,为广电跨越式发展提供新思路。

1 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广电和电信要实行双向进入,须打破两个垄断。一方面是宽带接入市场的垄断,2008年一号文件已经要求对广电开放;另一方面基于宽带基础之上的电视业务,电视业务是广播电视的基础服务,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但也带有垄断的色彩,因此《试点方案》允许电信企业生产制作除时政类节目以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将可能使资金雄厚的电信企业成为广电企业在内容资源上新的强大的竞争对手,而酷6、优酷等视频网站纷纷推出自制内容计划,进入内容市场,将进一步加剧内容市场的竞争,使内容市场的“红海”变得更红,大视频产业格局初见端倪。三网融合的开展,垄断不会再继续,对广电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1]。

1.1 三网融合对广电网络建设、运营、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广电的优势在于有庞大的有线电视用户群体、雄厚的网络基础以及成熟的视频业务运营经验。但三网融合也使广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广电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基础设施建设。广电目前没有统一的平台和全国性的网络,形不成合力。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整合已经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互相连通的网络体系,已经具备了数字化双向网络的硬件基础,只需在前端和传输网络上稍作改造就可以提供广播电视业务。因此广电的资本和运营能力比电信要低。

2)数字化双向网络改造还有待完成。由于资金问题,全国现有的单向模拟网络改造成数字化双向网络结构还未完成。然而数字化、双向化是三网融合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只有数字化双向网络才能快捷地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VOD视频点播、互动电视、游戏平台、时移电视、电视博客、视频电话等新兴业务[2]。

3)广电用户资源受到冲击。IPTV、网络视频、手机电视、四屏融合(电视、电脑、手机、平板)、媒介融合,是新的通信技术、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冲击。IPTV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一项增值业务,一旦政策放开,足以对广电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有线电视造成极大冲击,直接导致广电的利益分流。广电传统单一且单向的业务无法应对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全方位竞争。

4)广电广告市场受到挑战。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TD-LTE商业试运行,最高网速可达50~60 Mbit/s,实验网络点到点传输速率可达1 Gbit/s。电信运营商将成为手机和互联网两大媒体渠道优势的新型运营商,对客户终端的把控能力占有极大的优势。这对任何一个广告商来说是一个不可低估的诱惑。

5)网络和标准的互通有待完善。除了网络基础,在业务层面,数千家广电运营商采用的是不同的底层软件和CA(加密认证)系统,业务互通在现有情况下没有可能性。而没有统一的底层软件,增值业务无法在全国范围开展,那么广电运营商就不可能同全国性的电信运营商相抗衡,也就失去了整合网络的价值。

6)广电运营商要面对海量的设备运维管理工作。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将给广电运营商的网络运营和维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全力推动各广电运营商的网络运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实现对全网络资源和信息服务资源的有效管理,提升经营管理和网络运营水平。

1.2 三网融合是广电行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机遇

广播电视网是宣传舆论的主阵地,是传达党和政府公共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可信、可管、可控的大众媒体工具,是通达千家万户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便捷的信息载体。在国家推进三网融合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网面临着几十年来难得一遇的发展机会。

1)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步伐将加快,为广电网络的进一步整合提供新契机,由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标清变高清。网络整合有望加速,省网整合和跨省扩张,有利于有线运营商用户规模效应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网络的改造将有利于提升有线网络的质量,增强有线运营商的长期竞争力。

2)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将完成全网建设,成为国家网络文化传播和社会信息服务的主要基础设施。要研究和开发可管、可控、可信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以保证党和政府舆论导向的重要地位,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3)政府将出台扶持三网融合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的财政、金融、税收、产业等各种优惠政策。

4)在广电和电信双向准入博弈中,广电掌握着播出权,也就把广播电视产业改革的主动权把握在了自己手里。因此,无论是互动数字电视,还是IPTV,或是通过互联网播出的网络电视,广电业拥有着电视节目播出的控制核心,是利益的主导方。

5)三网融合带来的商机无限。广电网络运营商要成功实现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有线电视用户从看电视转化到用电视。互动增值业务和与电信运营商的错位竞合业务,有利于提升有线运营商的ARPU(Average Revenue PerUser)值。CMIC(中国市场情报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将得到长足发展,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的规模会达到2万亿元,广电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网融合的本质是业务的融合,既然是融合,合作就大于竞争。广电与电信的合作有基础,双向进入,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加快取得融合的实质性进展,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3]。

2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NGB整体解决方案[4]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紧跟国家信息化步伐,于2011年8月筹建了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为核心的三网融合实验室。该实验室的NGB规划主要基于三网融合的业务平台部署建设,系统由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构成。系统包括整个网络的端到端结构及典型业务,除了在系统规模上低于真实应用系统外,本系统与真实应用系统在网络拓扑、平台架构、系统流程以及业务形态上完全相同。在技术规划实现的每个环节都严格遵从整个NGB网络的系统设计方案。该三网融合实验室拓扑图见图1。

2.1 NGB的实现目标

NGB以实现天地一体、有线无线相结合、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为目标。NGB的核心传输带宽将超过每秒1千千兆比特,每户接入带宽超过40 Mbit/s,可以提供高清电视、数字视音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4]。

NGB的特征体现在3个层面上:一个是全网内容和业务的管控;二是业务间的调度和资源共享;三是互联互通,交叉网络融合。NGB未来发展方向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通,建立一个业务、内容丰富的互通平台,在内容、网络、用户等多个层面上使得网络能够可管可控[5]。

2.2 南广学院三网融合实验室对NGB建设的探索

基于NGB的目标、技术架构及业务承载,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设计、建设了三网融合的实验系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供参考。

1)有线电视网建设的全IP探索。目前业界NGB承载技术选择有IPQAM和全IP两种模式,实验室对全IP建网模式进行了关键技术的实践。IP视频是运营商向有线电视用户提供多屏应用、交互电视、融合业务的最佳形式,通过IP视频及家用IP视频网关的部署,有线电视运营商将可以“占领”目前正在迅猛增长的具有IP联网功能的智能电视机、游戏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

2)传统的广电STB模式未来10~15年内仍然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目前潜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有线电视网络全IP时代不会很快到来,目前仍以传统QAM承载的视频为主,抓住有线电视网络广播式的网络结构特点不放松,开展高清、3D等增加用户良好体验的特有业务,同时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适时通过在用户家中部署混合式的QAM/IP视频网关,将其转化为IP视频,兼容目前巨量的传统电视机的视频服务,尊重用户的选择权。

3)实施全IP战略分为两步:首先多格式转码设备或者混合式QAM/IP网关部署在用户家中;其次转码设备部署于有线电视核心机房或分前端。通过对实现全IP视频的关键技术——IP组播与广播式视频进行经济比较发现,组播方式成本较大;而通过提高接入网入户带宽,选择OTT观看视频是可选的技术方案。

4)三网融合实验室设计方案对SDH作为接入网技术进行了探索。传统的SDH主要作为骨干网络的传输技术,组网实践说明SDH(MSTP)作为接入网技术承载IP多媒体业务具有稳定、开通业务迅速、成本低廉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5)对已建网络选择EPON+Eo C,是目前开展综合业务的较佳方案[6]。对Eo C局端和终端的网管要求:提供从EP-ON的OLT到ONU、Eo C头端直至Eo C终端的全程端到端网管,一般采用带内网管和SNMP网管相结合的方法,支持图形化、命令行等网管形式。对Eo C局端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认证授权、配置相关功能的操作;数据业务配置,包括VLAN、EPON Qin Q模板和ONU SVLAN等;组播业务配置,包括IGMP代理模式、IGMP侦听模式和IGMP可控模式;Eo C头端对下联的Eo C终端设备集中管理,支持VLAN,Qo S等业务;拥有PON口、以太网口和CABLE端口的统计和管理功能等。

2.3 三网融合实验室业务结构

三网融合实验室业务架构特点是业务之间可组合、调用,支持电信、电视、互联网的融合,标准开放。电子节目指南(EPG)如图2和表1所示。

3 广播电视推进三网融合技术层面的策略建议

3.1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在下一代HFC接入网标准上处理好中国标准Hi NOC与国际标准EPo C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让我国的核心技术取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识与理解。EPo C正好代表的是下一代HFC接入网的发展方向[7,8]。建议由中广协会牵头、运营商主导、设备制造商等参与,成立下一代光纤同轴混合(N-HFC)接入网同盟,希望能够把中国广电的需求带到IEEE中,而不是仅仅欧美需求主导,希望同盟里的专家出席国际标准会议,提出中国广电的需求。利用或者改造现有HFC,通过创新挖掘HFC的潜力以面对未来业务需求,将是国内广电长期面对的问题。

3.2 发挥技术的先进性、业务的多样性

要重视编解码和分发技术的研究与标准的制定;要把发展的眼光放在开发广电新媒体、创新业务形态上;在内容的安全性方面,发挥广电部门在内容制作方面的优势,避免内容失控诱发不稳定因素。

3.3 突破制约广电发展的带宽瓶颈

由于宽带互联网网络资源出口带宽均由电信运营商垄断,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参照IPTV和手机电视播控平台的做法,在各试点城市为广电网络提供互联网出口,并考虑在广电网络和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IP语音、IPTV业务链条中实际控制力和进口门槛确定公平合理的结算条件。

3.4 积极开发云计算技术在广电中的应用

“媒体云”将助推广电在三网融合的竞合中获得成功。媒体云平台把传统广电行业的媒体生产、媒体管理、媒体分发和媒体分析系统迁移到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平台上,广电运营商可试点“云-管-端-控”战略并以此为切入点,从业务、接入网、终端、播控管理4个层面实现运营的转型。

3.5 确保网络安全和文化安全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是紧密相关的,网络不安全,就谈不上信息安全。除了常用的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安全过滤、用户证书、授权、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和故障恢复等安全技术外,还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加强网络的安全。对关键的网元、网站、数据中心设置真正的冗余、分集和保护,实时全面地观察了解整个网络的情况,严格控制新技术和新系统,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再推向市场[8]。

4 结语

“三网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出力,也需要相关运营商的积极参与。跟通信行业相比,广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业务间、区域间的结算,对于移动、联通在做全国业务时,已经有一套结算的体系和方式,而广电还只是停留在业务层面的交流。NGB将提供一个界面清晰的结算方式。在数字化双向网络改造后,在省网和全国一张网络的结构下,广电应探索运营内容和业务的最佳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的节目分发机制,加速产业化进程,要把政策法规、企业规划、业务运营、网络建设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模式,才能在多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产业格局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春兰.“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业面对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有线电视技术,2011(9):100-102.

[2]崔志明.三网融合下广电网络体系架构的发展与思考[J].电视技术,2012,36(1):77-79.

[3]王飞,郑翔.在竞争中合作在发展中融合-广电与电信运营商基于三网融合合作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电视技术,2011(11):36-40.

[4]何光威,贾鹏程.有线网络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演进策略探讨[C]//2009国际传输与覆盖论文集.杭州:世界宽带网络杂志社,2009:473-482.

[5]黄钰.三网融合综合接入方案设计[J].电视技术,2012,36(2):45-47.

[6]MALLETTE E.Bright house networks,hy brid fiber coax and EPON over coax[EB/OL].[2012-03-04].http://www.ieee802.org/3/epoc/public/jan12/mallette_01_0112.pdf.

[7]Operating the EPON protocol over coaxialdistribution networks call for interest[EB/OL].[2012-03-03].http://www.ieee802.org/3/minutes/nov11/1111_EPoC_open_report.pdf.

NGB技术融合 篇6

国务院的国发5号文《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1) 三网融合将促使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甚至文化安全。 (2) 采取不对等双向准入政策, 用政策和市场机制扶持广电网络更新换代。 (3) 在三网融合的需求牵引下, 利用科技创新, 培育战略性高技术新兴产业。

1.1 增量是利益分配的关键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 广电其实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机制, 使Internet可管可控, 才能促使其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从国家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来说相对是安全的, 但是从Internet发展来看, 恐怕不可避免地变成分组化的传输。这两种情况有一点交集, 通过广播电视网向Internet渗透, 能否出现一个新的结构?现在已经有适合于三网融合网络体系的新型技术设施, 虽然还不是很清晰, 但已有一些新的基础设施。

不对等准入问题一直被大家所关注。很多人说三网融合就是给发一个全业务的牌照, 很容易就能做成。此次广电系统取得了比较有利的地位, 不仅发了牌照, 可能国家还要计划一笔支出, 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在这里面, 我觉得作为广电来说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也有一些很大的问题。即使通过努力, 国家提出一些有利政策, 多划分了一些利益, 但广电仍没有增量。有数据显示, 我们双向业务做得非常好, 但是没有出口。我们每年收入6000万, 4000万交给电信, 所以试图让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来当裁判, 评判电信不收这4000万, 国际的流量就是这么确定的。但如果说电信不该收这4000万, 或者只收1000万, 或者是免费的话, 它势必少了一块利益, 所以有人指出这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我们试图侵占别人现有的利益, 这确实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们希望把完全放在拿别人的利益当成我们自己的利益, 这件事情恐怕做不成。因为我们没有自身的特点, 最后肯定是恶性竞争。说句实在话, 移动和电信都不那么友好, 移动接到电信里面照样收那么多钱, 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所以, 我们想依靠政策做引导,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你要一笔钱, 比如说500亿作为自身发展。这里面我们面临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广播电视网需要有自身的增长点, 只有增长才可以谋求发展。我个人觉得, 在中国广播电视正在筹建的3+1的公司中, 可能有很多经营策略上的想法。但是, 我们在座的各位, 特别是搞技术的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们, 可能心里都会装着一件事, 就是我们的增量在哪里。

1.2 三网融合的技术障碍

大家都认为三网融合基本上是没有技术障碍的, 国家提出政策, 我们就能实现。事实上所有的标准、几乎所有关键的技术、所有核心的芯片、核心的软件, 有多少在自己的手里?我们所做的东西, 我们的机顶盒利润点是多少?我看不一定比打工妹做一双鞋的利润更高, 的确有一点残酷。但是, 恐怕将来所谓的产业结构调整、应对金融危机的目标很难达到。所以, 我觉得我们这些内容、标准、关键技术、核心芯片、核心软件, 除了现有市场化以外, 话语权是非常少的, 好在我们现在电信有一些翻身的企业, 例如中兴、华为已经树起了很大的标杆, 借助广电的发展, 取得了主导权, 这是非常必要的。

1.3 三网融合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机会

实际上, 国发【2010】5号文的三方面内容, 第一个是涉及到网络安全, 第二个涉及到利益分配, 第三点涉及到高技术产业是离不开科技创新的, 科技创新是我们三网融合的灵魂。只有把这些科技创新的东西做起来, 努力地在产业里面提升, 三网融合最后的目标才能达到, 否则我们可能就是中间做一点、利益分割一下的状态。

高技术产业的机会都有什么呢?包括了完整成套的核心装备、体制和标准。其实三网融合体制和标准有很大的漏洞, 只有这些工作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 才可以保证网络安全。广电和电信的接入网各方面的体制和结构都不太一样, 而且将来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办法, 使广播、电信的要求不一样, 从而全面降低改造的成本。

广电目前最有利的是4.2亿部的电视机, 从单向变成了高清的双向, 这里面高清存储、显示的机会将非常大。其中NGB对现代媒体和服务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 三网融合的末端还会延伸到信息家电等部分, 将形成一些战略的高技术产业。

1.4 科技创新是三网融合的灵魂

科技创新将构建新的网络体系结构, 解决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隐患, 发展新的增值业务体系, 实现共赢发展的目标, 形成新的战略高技术产业, 升级产业结构, 发展国民经济。只有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满足了国家的要求, 才是三网融合的灵魂。

2 NGB战略报告的一些思考

2.1 NGB战略和定义解读

NGB是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为核心的、可同时传输数字和模拟信号的、具备双向交互、组播、推送播存和广播四种工作模式的、可管可控可信的、全程全网的宽带交互式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NGB采用广播和交换技术相结合的扁平式网络体制, 以可保证服务质量的大规模汇聚接入技术为基础, 具有开放式业务支撑架构, 承载网对业务透明, 服务提供机制引入透明计算模式来保证可信度, 家庭用户终端的外延形态是智慧家庭网络, 家庭物联网是其内在的自然属性。

NGB的战略实际上是兼容, 就是双向组播、推送广播全部要做。能够做到兼容, 甚至做到这四种工作模式的话, 只有广播电视网这样一个宽带的网络才能做。问题是说我们的竞争对手怎么想, 如果你要求竞争对手把这四种都做的话, 他的网络起码现在是比较艰难的。所以, 我们有一个宽带网, 我们就可以囊括的范围广一点, 这四种模式都应该完整地保留、保存。同时, 我们认识到我们最大的弱点, 就是缺乏一个全程全网, 这未来可能会作为一个战略。

NGB的定义是广播和交换技术相结合的扁平式的网络结构。第一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的网络, 同时要形成交换。实际上, 现在我们对于网络整体的架构并不是很清晰, 国际上的发展也还没有出现一个清晰的脉络。我们起码要想办法推进和解决, 这个推进和解决的第一个节点, 就是试图把网络尽量地扁平化, 尽量离用户近一点。假如你的网络很多, 首先我们做广播的业务很困难, 其次中间的QoS, 还有其他的保证广播电视业务流量的这些技术不见得好用。人人都说QoS已经解决了, 但是只是小范围内, 这么多年没有见到一个很好的办法。

随着光节点下移以后, 我们应该把我们第一个接入点, 尽可能往下推。这样, 使得用户出来以后, 就会一步跳到“高速路”。

然而, 这里面就需要大规模的接入, 规模越大, 复用的效率越高, 现在的技术能力就可以达到。我们曾经用T比特的路由器做成T比特的汇聚, 直接面向6万户, 用户的问题就都可以解决。假如你的节点多, 你的管控也就非常容易。我们一直强调大规模汇聚的结构, 希望在未来的NGB战略可以解决。

2.2 NGB的4个重要任务

(1) 基于“IP”的广播电视网络

(2) 电视机为核心的信息终端

(3) 满足未来需求的带宽

(4) 发展同轴电缆的优势

以前大家不愿意提IP, 现在我们提NGB的时候, IP的网络结构会变化, 我认识的专家里面, 绝大多数的专家都认为, 20年内我们将把它清除出去, 因为它上面的业务太多了, 我们要组织广播电视网络。那么, 电视机是不是核心信息终端?我们在电视上面多下一点功夫, 如何让它感受得更好, 而不是一个显示的屏幕?经过这1、2年的努力, 这次大家在CCBN展会上会看到, 很多厂家在电视上已做得交互性很好了, 我觉得这条路是对的。

3 结束语

NGB技术融合 篇7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近日公开表示, 近期广电总局方面已经筹备成立了NGB工作组, 且设置了总指挥和总工程师。

8月25日, 担任NGB工作组总工程师的邬江兴告诉《通信世界周刊》, NGB下设的16个工作组将同时启动, 通过NGB的试点, 将推动广电与电信两个领域的产业获得三网融合“真正解放生产力”的成果, 日后在两个领域内将产生全新的业态。邬江兴还认为, 上海NGB网络建好后, 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 将成为我国三网融合的新模型。

上海试点打造“全新战车”

王效杰指出, 广电在三网融合中的六项任务之一, 就是建设下一代广电网NGB。在近日召开的广播影视设备展览会上, 以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为集群突出展示的广电新业态区, 因其各有特色, 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

在NGB的十年发展规划中, 当前这12个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同时也是NGB建设示范区, 上海作为其中之一, 在NGB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邬江兴指出, 我国将上海作为三网融合的先行示范城市, 是考虑打造一辆三网融合的“全新战车”。

邬江兴认为, 适合作为全新战车的上海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体现供国际环境参考的价值, 主要展现我国在宽带信息通信网络与世界发展主流相吻合的态势。二是上海具有同轴网建设的先天优势, 是最有可能成为基于同轴接入方式入户速率达到100Mbit/s的典范。三是上海的产业链发育相对完善, 随着NGB试验的推进, 不仅将对信息技术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 还会带动包括现代服务业、技术市场等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四是上海具有国际大都市的有利地位, 我国开展NGB试点, 并非关起门来搞创新, 也不是独自搞建设, 要充分发挥好上海特殊的经济地理和人文环境优势, 吸引世界范围的力量参与。五是上海在宽带网络技术发展与实验实践方面在国内是先行者, 具有较深厚的积淀, 这主要得益于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敏锐嗅觉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早在2006年底, NGB建设的核心技术支撑“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就已在长三角地区完成试验部署, 正式进入大规模示范运行阶段。当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百兆入户”的目标, 上海在这方面则有可能率先实现这一点。“这对宽带网络百兆入户的国际化进程也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邬江兴表示。

“勿矮化三网融合”

“我依然要提醒各界人士, 请大家注意, 不要矮化三网融合的作用。”时隔半年, 邬江兴再次发出这样的呼吁。这是自今年3月中旬如此呼吁后, 他向本刊再次明确表达该观点。同时他认为, “无论三网融合还是NGB, 最终结果都将推动包括电信、广电在内的信息通信网络的升级换代, 因此快速提升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技术与装备水平, 才是三网融合国家战略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按照王效杰的说法, 下一代广电网NGB不仅仅是一个网络技术层面的升级改造, 其在网络、在业务、终端、用户、运营、安全方面都需进行升级换代, 通过建设NGB可以充分发挥广电网的优势, 而由此带来的设备需求也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关注NGB。

在采访中, 邬江兴认为, 三网融合同样带给电信网络迅速升级基础设施的动力或压力, 比如电信行业必须抛弃在双绞线上做文章的“够用战略”, 下大力气推动光纤入户工程, 在接入方式上实施脱胎换骨的革命。这其中除了会给光纤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外, 产业链上的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应用服务等企业也将获得参与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机会。

“三网融合也好, NGB也好, 不仅对广电网络的升级改造具有直接的推动意义, 而且也将极大地加快全球最大规模的电信运营商网络的技术和设施的升级改造”。

邬江兴再三强调, 三网融合还将大大促进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三网融合是典型的政府引领工程, 是国家创造的战略性需求。当前一部分人对此认识很不到位, 只是简单地理解成仅为解决广电与电信双方就如何重新分配电话费、上网费、收视费等利益再分配问题, 而忽视了三网融合在带动国家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战略意义。”

链接

NGB成立工作组

NGB工作组下设16个专题组, 具体承担NGB的政策研究、技术、设备、标准建议、产业化、试点示范、业态创新与推广应用、工程建设指导、测试评估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实施工作。

该工作组设有总指挥和总工程师, 总指挥由广电总局张海涛副局长担任, 总工程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担任, 办公室主任由王效杰担任, 而16个工作组则拟请产学研用各方面的专家和企事业单位参加。

按照NGB的十年规划, 第一阶段从2010年至2012年, 目标是研究三网融合战略下的NGB技术路线、运营机制、产业政策, 开展三网融合业务的试点示范。改造、建设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络, 为实现NGB规模建设完成必要的技术准备、产业准备、业务模式和运营体制准备。

第二阶段从2013年至2015年, 目标是建设规模化的、具备NGB主要功能和技术特征的、覆盖全国的运营网络和监管网络, 从功能和性能上达到与电信网平等竞争与合作的水平。

上一篇:组分和作用下一篇:预应力抗拔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