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影响因素

2024-11-3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融资影响因素(精选12篇)

融资影响因素 篇1

商业信用融资是客户企业在获得商品后,供应商同意其拖延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付款,相当于供应商对客户企业的一种短期融资。陈庆保(2006)较早提出商业信用作为外源融资途径,是企业应对融资困难局面的有效对策之一。随后白建东(2008)、于莉等(2009)从理论上阐述剖析了商业信用融资的重要性,贾明谦(2009)则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商业信用融资作为一种短期融资来源,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其在当今国内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日渐增加,逐步成为非传统金融体系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陆正飞和杨德明,2010)。

Petersen等(1997)从多个范畴探讨了造成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差异的原因,发现显著因素包括投资机会、企业规模、与传统正规金融机构的关系度、企业年龄、现金流以及所属行业。Demirguc-Kunt和Maksimovic(2001)指出经济高速发展地区的企业,更加广泛地运用商业信用。同时在法制健全的地域,公司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运用较少。Fisman(2003)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显示,在金融体系较为落后的背景下,如果行业中运用的商业信用较多,则企业的成长速度较快。John Wiley和Sons(2003)认为对商业信用产生作用的要素还包括竞争程度、价格要素等。Van Horen等(2007)认为,处于竞争程度和缓的行业中的企业,更容易从供应商处得到商业信用融资。Inessa Love(2007)从宏观层面着手,以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金融危机对于商业信用确实产生了影响,商业信用规模在危机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得以增长,但从更长的周期来看呈减少趋势。

1外部因素

在区域差异方面,余明桂和潘红波(2010)研究结果显示处于经济和金融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企业会较多的运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而李斌和江伟(2006)却得出相反结论,即金融发达程度越高的地区,其所辖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数额越大。胡海清等(2011)也支持地区差异影响的存在。曹向和匡小平(2013)发现,在政府干预程度较少、外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法律保障机制较好的地区,企业更容易获得商业信用融资。

宏观政策方面,祝继高和陆正飞(2009)提出货币政策的变化也会导致运用商业信用途径融资的差异性。其给出的解释是作为与企业成长发展紧密相连的投融资领域,公司管理层在这方面进行计划和决定时,必然会考虑到货币政策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郑立东和程小可(2014)则从宏观经济角度肯定了这种影响。

外部治理机制方面,叶炜(2015)以2001年~2012年在沪深主板A股上市的公司为实证样本,发现水准较优的独立审计以及良好的企业声誉可以明显加强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且在这个过程中二者呈现出相互替代的关系。但是冯延超(2015)以201年~2013年中国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为实证样本,却得出效果不明显的结论。

2内部因素

内部特征方面,谭伟强(2006)和赵宇翔(2008)的研究都表明公司规模对商业信用融资呈现正向作用,规模效应同样显现于商业信用中。叶栋梁(2008)通过经验数据的研究却否定了规模因素的影响。与上述情况均不同,张婧超等(2013)的实证研究却得出规模较小的公司反而能够获取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经营状况方面,学者尽管选取的度量指标有所不同,但均提出盈利能力、流动性水平等均是导致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差异的显著要素。

内部治理方面,应千伟和蒋天娇(2012)提出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取商业信用融资。然而张婧超等(2013)实证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曹向和匡小平(2013)的研究也支持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更多的说法,但是其同时也指出在政府干预经济较少、金融发展较好、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这种情况会发生转变。

内部控制方面,郑军林、钟高和彭琳(2013)的研究肯定了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在扩大商业信用融资方面的效果,并且即使面临着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等不利的外部经济大环境,这种积极的效果也依然存在。冯延超(2015)也认同质量水平越高、实施效果越明显的内部控制手段,越有利于商业信用融资的获取,其机理阐述主要基于获取供应商信任方面。

Mc M illa n和Wood r u f f(1999)认为当供应商具有较强的市场势力时反而会给予客户企业较多的商业信用。他们所作出的解释为供应商较强的市场势力使之获得了一种非正规机制,即能够通过采用停止供应原材料这类可置信的威胁,获取对信贷合同的执行。

然而一些学者却持有相反的观点。Fisman和Raturi(2004)构建了竞争性假说理论,他们提出企业凭借竞争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势力。当客户企业的市场势力较强、地位越高时,具有能够更换供应商的优势,可以利用威胁供应商的手段,争取更大规模的商业信用。而供应商出于争取客户、扩展销路等原因,也会同意给予客户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当客户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较弱时,供应商则具备了选择客户企业的优势,此时企业难以从供应商处获取所需的商业信用。

Love、Preve和Sarria-AIlende(2007)选取东亚国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上市公司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商业信用情况,结果显示,当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些上市公司无法从银行渠道获得所需资金时,从而转向从商业信用渠道寻求资金支持,但前提是上市公司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较容易地从供应商处获得商业信用作为银行信用的替代,从而缓解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支持了竞争性假说理论。

Fabbri和Menichini(2010)指出买方较强的市场势力是现在商业信用融资广泛运用的原因,尽管并不存在融资困境,但是这些强势的买方企业仍然从供应商处以低廉的价格得到更多的资金流动性。

国内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商业信用在交易市场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作为经营性融资途径的有效性日益显现,其在资金短缺、融资受限的企业中发挥的效果越来越受到肯定。国内较多学者也逐渐将目光放到商业信用融资的考察上,国内学者在国外学者的丰硕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大环境、背景和企业的现实状态,在理论和实证分析两方面都开展了较多研究,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

其中对商业信用融资运用领域的探讨分析,为缓解我国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情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参考、思路和措施,同时在学术意义方面,丰富了国内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相较于国外企业而言,我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利用尚不充分,因此,较多学者着眼于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方面,对国内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情况进行考察研究,涵盖了区域差异、宏观政策、内部特征等多个层面,得到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给国内企业进行商业信用融资提供了符合实际情况、具备较强现实意义的可行思路和建议。

摘要:商业信用融资是客户企业在获得商品后,供应商同意其拖延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付款,相当于供应商对客户企业的一种短期融资,其在当今国内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日渐增加,并逐步成为非传统金融体系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本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商业信用,融资,客户企业

参考文献

[1]陆正飞,杨德明.商业信用:替代性融资,还是买方市场?[J].管理世界,2011(4).

[2]苏存,马力,侯世宇.商业信用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日本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2).

[3]胡海青,崔杰,张道宏.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区域差异研究[J].财经研究,2011(5).

[4]孙浦阳,李飞跃,顾凌骏.商业信用能否成为企业有效的融资渠道——基于投资视角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4(7).

融资影响因素 篇2

陈如清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

【摘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难以有效解决。本文基于银行的视角,运用计量经济学最小二乘法分析工具,建立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的解释模型,选取民营经济发达的福建省泉州市为例,对该区域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影响因素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产总额、担保实力、适度的负债水平是影响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主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呈现出逐年减弱的趋向;并从企业、银行、政府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的问题,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尤为突出,银行作为现阶段国内融资的主渠道,对于有效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从融资供给的角度出发分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情况,探寻改善融资服务的途径,对于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对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引言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国外学者涉及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散见于一些对企业资本(融资)结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文献中,以Norton(1991)、Barbosa(2003)以及Gavin Cassar(2003)的观点较具代表性,周月书等(2009)总结国外相关文献观点认为在资金供给方面,企业的资信、增长和盈利能力对融资尤其重要。近年来,国内关于中小企业贷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观点有:张捷等(2002)分析认为贷款形式、融资成本和审批时滞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约束的重要原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贷款负债比对银行贷款决策的影响比较大,密切的银企关系有助于缓解贷款约束;马九杰等(2005)分析认为企业资产结构、盈利能力、产品销路、企业信用评级、银企关系、企业管理层人员素质对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杨毅(2009)分析认为企业参加信用评定、更长的企业年龄、更强的盈利能力、提供抵押的能力等因素,对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常州人行课题组 1

(2009)分析认为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国家产业政策,其次是担保方式,企业的经营情况特别是盈利和发展前景是银行决定能否放贷的关键因素。

综上,已有文献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居多,而关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偏少,目前还未发现就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本文尝试就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二、实证模型、变量选择及样本数据选取

为了研究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因素,本文参照国外比较成熟的实证研究方法,从银行贷款人角度出发,结合民营中小企业特征,特建立如下的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的解释模型。

YiiiXiii=1,2,„,n

其中,Yi为被解释变量,反映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水平,本文选用银行贷款来测度,一般采用银行贷款的对数值。Xi为1×K维解释向量(K为解释变量的个数),是一系列可能影响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放贷的指标,包括:(1)产业政策;(2)资产总额;(3)(3)负债水平;(4)担保实力;(5)盈利能力;(6)银企关系。i为回归系数,i为误差项。

本文所采取的样本数据来源于福建省泉州市,该市工商企业99%是民营中小企业,经济增量的90%、税费的60%由民营中小企业贡献,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经过向民营中小企业和有关银行调查访问,共收集了215家企业(企业特征为总资产不大于1.2亿元或销售收入不高于1亿元)的资料,剔除了数据异常的样本企业,最终得到了57家企业的有效数据作为实证检验的样本,并采用横截面分析法,分别以2007-2009年样本企业的主要指标来考察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因素。

三、影响因素理论假设

产业政策(x1):企业所属产业列入国家宏观调控范围,银行进行贷款决策也会相对谨慎。本文用哑变量值1表示该企业属于未受宏观调控产业企业,0表示该企业属于宏观调控产业企业(样本企业涉及到的近年来陆续受到调控的行业:07年纺织,08年房地产、石材、陶瓷,09年棉纺、毛纺、印染、化纤、造纸、食品、皮革等)。

资产总额(x2):资产实力越强,抵御风险能力也越强,债务承受能力也越高,银行给予的贷款支持也会越多。本文取企业的资产总额作为代理变量,一般采用资产总额的对数值。

负债水平(x3):企业负债水平越低,破产风险越低,银行也越容易给予贷款支持。本文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其负债水平。

担保实力(x4):企业适于担保的资产越多,信用越强,则获取银行贷款支持也会较多。本文取企业的固定资产当作可担保资产,担保实力则用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来表示。

盈利能力(x5):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对外筹资和偿债能力也越强,银行贷款支持自然也会比较多。本文用企业的资产净利率来衡量其盈利能力。

银企关系(x6):企业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企业信用,提高银行对企业贷款支持的可能性。考虑银企关系难以量化,本文取企业自成立至2009年底的经营年数作为代理变量,一般采用年数的对数值。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1最小二乘法(OLS)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2007-2009年回归结果分别如表

1、表

2、表3所示。

表12007年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常数项 产业政策 资产总额 负债水平担保实力 盈利能力 银企关系 观察值 F值F-statistic DW检验

系数

-1.329269 0.169534 0.879431 2.387132 2.629381 1.284428-0.169278

15.67578 1.666187

标准差

2.330935 0.275976 0.121273 0.685202 0.498700 1.131581 0.116906 调整的R值 Prob(F-statistic)

AIC准则

(t)值

-0.570273 0.614307 7.251644 3.483837 5.272466 1.135074-1.447978

P值

0.5710 0.5418 0.0000 0.0010 0.0000 0.2618 0.1539

*********

0.611259 0.000000 1.773093

***

注:***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

表22008年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常数项 产业政策

系数

-1.967318 0.002783

标准差

2.587260 0.167241

(t)值

-0.760387 0.016643

P值

0.4506 0.9868

资产总额 负债水平担保实力 盈利能力 银企关系 观察值 F值F-statistic DW检验

0.947139 1.598856 2.249165-0.119237-0.122658

14.61800 1.730750

0.130970 0.679508 0.501007 1.560810 0.144341 调整的R2值 Prob(F-statistic)

AIC准则

7.231737 2.352963 4.489286-0.076394-0.849777

0.0000 0.0226 0.0000 0.9394 0.3995

*****

***

0.593342 0.000000 1.818151

***

注:***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

表32009年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给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常数项 产业政策 资产总额 负债水平担保实力 盈利能力 银企关系 观察值 F值F-statistic DW检验

系数

-0.724852 0.192245 0.884910 1.973818 1.149868-2.140618-0.083496

11.61630 1.833515

标准差

2.554387 0.176915 0.128385 0.778813 0.497532 2.010323 0.191014 调整的R值 Prob(F-statistic)

AIC准则

(t)值

-0.283767 1.086654 6.892603 2.534392 2.311145-1.064813-0.437119

P值

0.7778 0.2824 0.0000 0.0144 0.0250 0.2921 0.6639

*******

0.532155 0.000000 1.972773

***

注:***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

(1)产业政策(x1):实证结果表明,产业政策与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反映了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不仅审时度势,而且更加理性务实,根据区域经济特点、行业布局和企业特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抓住发展机遇,贴近市场和客户,有效拓展民营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2)资产总额(x2):回归结果显示,资产总额与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之间呈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了民营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越大,投入越多,实力越强,也会得到银行更多融资的支持,但资产规模对融资的影响也在逐步弱化。因此,民营中小企业集中精力做强做大,也更能吸引银行业的注意力。

(3)负债水平(x3):回归结果显示,负债水平与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一般的理论假设不一致。这可能是泉州地区民营经济“草根”特征明显,主

要依靠自身滚动积累逐渐发展起来的,多数属于低负债水平的企业,本文选取的样本企业加权平均资产负债率仅26.9%,适度负债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发展前景往往也较看好,况且目前区域内银行同业竞争激烈,目标市场战略定位也更倾向于拓展该类企业。因此,在泉州地区,适度的负债水平反而对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起到了正面的影响。但与2007年相比,2009年负债水平对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已大大减弱。

(4)担保实力(x4):回归结果显示,担保实力与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民营中小企业担保实力强,银行给予的贷款支持也会相应大。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普遍还不理想,银行在关注借款主体的同时,也很关注担保实力,要求借款企业提高有效的担保措施特别是抵押担保,以利于银行规避企业信用风险。但2007-2009年担保实力对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呈现出逐年减弱的趋向。

(5)盈利能力(x5):回归结果显示,盈利能力与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盈利能力对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没有影响。这可能是泉州市民营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本身收益水平不高,本文选取的样本企业加权平均资产净利率仅10.2%,2009年仅比2007年微增0.17%,银行放贷更多的是考虑企业的整体偿债能力。

(6)银企关系(x6):回归结果显示,银企关系(企业自成立至观察期的经营年数)与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企业成立的时间长短对其银行融资没有影响。这可能跟泉州市民营中小企业多数习惯依赖内源融资,不太重视银企关系,也有可能跟当地民间资本市场活跃,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倾向寻求非正规渠道解决有关。

五、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民营经济发达的福建省泉州市,资产总额、担保实力、适度的负债水平是影响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主要因素,而产业政策、盈利能力和银企关系对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并没有显现出来。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问题,必须从影响因素入手,有赖于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协力攻克,系统破解,整体推进。其一是民营中小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并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努力做强做大,增强信用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形象。其二是银行业要进一步深入市场和客户,针对区域特点和客户

特征,加强研发和创新,特别要转变风险管理理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差别化、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适当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内部业务流程,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加大考核激励力度,进而实现有效拓展民营中小企业市场,同时又能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其三是政府要将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信用体系建设上要向纵深推进,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融资影响因素 篇3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 F830.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452-03

收稿日期:2013-11-27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编号:132400410220)

作者简介:王文锋(1964—)

,男,河南新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E-mail:813324790@qq.com。农村金融机构以农村中低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群,作为农村劳动生产经营资金后盾主要力量,农户融资潜在意愿会对农村金融机构诸项融资业务开展有着直接影响。农户是否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哪些因素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潜在意愿会产生最直接影响、影响程度的强与弱如何对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相关业务健康、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方面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朱守银等对安徽亳州、阜阳6县18个村217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农户借贷的来源渠道、资金用途、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1]。李曉明等通过对安徽省1 0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农户借贷大部分用于非生产性建设,民间借贷在农户借贷中占有绝对比重并呈不断上升之势[2]。黎翠梅等从实证的角度,对湖南省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对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3]。黄祖辉等认为大部分农户对正规、非正规金融机构信贷的需求均以消费性为主,并提出了一个可以促进信贷可得性的方法改进[4]。贺莎莎对湖南省 81个农户的调查发现,农户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于非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而那些正规金融机构更倾向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非农经营性农户[5]。周宗安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山东省农户信贷需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6]。潘海英等从借贷周期、借贷用途、借贷利息的视角对浙江省温岭市379个农户借贷需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及实证分析[7]。陈鹏等对10省(区)2万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户外出务工获得非农收入对农户借贷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民间互助性借贷对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东部和中部相对发达地区对民间互助性借贷意愿更为强烈[8]。邹志豪等认为在业务经营发展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向着经营管理趋同化、业务渠道间接化、产品定价粗放化、管理运营支行化等新趋势发展[9]。周才云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实践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融资利率形成机制、完善监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10]。张松灿认为应该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融资业务的宣传力度、对农户进行融资相关知识培训、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关制度[11]。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从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规模经营、管理模式等理论层面进行分析,部分实证分析研究均主要是从农村金融机构自身视角、农户视角出发,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的实证分析研究较缺乏。本研究以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402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并完善现行融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农村金融机构课题组于2013年7—9月对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402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情况见表1。

1.2变量选取

本研究假设农户是理性的,即农户有能力在面临的外部限制条件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模式;对农户而言,选择何种融资形式的依据是这种形式能否实质性地使自己的预期收益最大化。影响农户信用社融资意愿的因素很多,包括农户的人口特征、家庭特征、家庭收入等,依据已有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研究区自身的特征,结合访谈与实地调查情况,本研究将影响因素分成5大类型。

1.2.1农户特征农户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3个变量。随着农户年龄的增长,经营性方面的投资也会相对减少,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也就相应减弱;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现代金融意识较强,一旦有适当的产业项目,便有可能向农村金融机构寻求融资支持。从性别看,年轻男性特别是青壮年男性,较女性拥有更强烈的融资意愿,扩大生产欲望相对较强,对资金需要更加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发展资金密集型的农业项目拓展家庭生产经营范围,增加收入,更易于产生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需求[9]。

1.2.2家庭特征一般而言,以经商或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源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处于全村中等以上,家庭总人口较多的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意愿较强,因此,其生产性信贷的需求意愿也较强,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比较高。

1.2.3政策认知特征当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相关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提升时,农户对自己融资用途再认识、按期归还款能力及农业生产收益的提升,具有更强的自信力。本研究假定农户对融资政策了解情况同农户信用社融资是否产生潜在意愿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

1.2.4土地特征土地特征变量由耕地规模、土地流转情况构成。对于那些有耕地流入、经营耕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家庭而言,他们必然有更多生产经营投入,相应资金需求量也就更大,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会更强烈。

1.2.5区域特征对于不同区域的农户而言,他们所拥有的区域资源禀赋占有情况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所提供的各种相关信贷条件、便利程度高低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客观因素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资金需求的规模,最终影响到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意愿。

通过分析可知,农户年龄、耕地规模、农村信用社相关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将农户融资潜在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y),农户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y)的取值被限定于[0,1]之间,其中,当y=0时,说明农户没有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当y=1时,说明农户具有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农户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Logistic模型中相关变量的描述、定义、基本特征及预期方向见表3。

1.3模型设定

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是一个二分变量,对于这样的非连续型、二分类的因变量,一般选择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公式为:

大型央企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篇4

2013年某央企实现营业总收入20, 498亿元, 利润总额505.76亿元, 201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57.01%。2007年1月-2014年11月, 该企业总共发行企业债券14期, 其中5年期企业债110亿元, 7年期637亿元, 10年期898亿元, 15年期560亿元;中期票据13期, 200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9期, 1000亿元, 短期融资券12期, 1400亿元。

1.1 融资类型及其时间分布

2007年1月-2014年11月, 公司总共发行债券48期, 其中债券类型有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2007年-2014年企业季度融资情况见表1和表2。

单位:亿元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

(1) 总体情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债券市场的完善, 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即使加息的年份, 企业融资也会采用多次数、小金额的形式进行融资。国家的加息、降息动作经常是连续的, 基调在年内保持不变。加息代表着融资成本提高, 因此加息的年份企业融资的金额将会减少, 降息的年份企业融资金额将会提高。当然企业的融资情况跟基建项目的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也有紧密的关联。 (2) 融资时间:公司每个季度都会进行融资, 融资金额分布较均匀, 第一季度、第四季度融资金额略高。第一季度融资额占全年融资额的32%, 第四季度融资额占全年融资额的34.5%。 (3) 融资类型:公司主要的融资方式是发行企业债, 2007年-2014年11月, 发行企业债券2140亿元, 占总融资额的37.0%, 融资金额高于其他类型的融资。 (4) 各类融资方式的时间分布:超短期融资券比短期融资券更为灵活, 可以及时满足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瓶颈, 统计数据显示, 年初时, 超短期融资券债券发行量较大。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券与总体融资情况相同, 在一季度和四季度融资额度较大。中期票据在年初几乎不发行。

1.2 相关性分析

我们对公司发行的债券分为两类, 一类是企业债;一类是中短期债, 包括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权和中期票据;分别对两类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发行同期的贷款基准利率、M2、Shibor利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及表4。

**.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1) 不管是企业债还是中短期债, 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发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M2相关性较弱。我们认为这与国家的利率管制、企业债券的发行周期有关。企业债券利率未能完全反映供求关系和信用程度, 也未与国债利率形成稳定的基准依据关系。 (2) 企业债的票面利率与Shibor3M利率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达到了0.725。我们认为, 企业债票面利率与Shibor3M显著相关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债发行的审批周期是三个月。中短期债的票面利率与Shibor O/N的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达到了0.751。由于中短期债券的流动性较好, 因此与市场的即时Shibor强相关。

**.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1.3 票面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的差异分析

公司各期融资的票面利率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票面利率与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差异分布图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 公司融资90%的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1-2.5个百分点, 集团融资的规模效益显著。同时, 可以看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货币资金市场的规范, 公司融资的票面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2014年公司第15年期企业债的票面利率仅低于基准利率0.55个百分点, 基本与基准利率相当。

2 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2.1 发行环境

2.1.1 宏观经济、金融环境

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及其他融资行为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了解我国企业债券发展中, 除了一些制度性因素外, 还有哪些因素对企业债券发行有影响。为分析其相关性, 收集整理了2007年-2013年GDP、股票发行额、经济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的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 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股票发行规模、国债发行存在负相关。这说明企业债券发行与股票和其他融资方式具有排斥的影响, 而经济的增长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是有利的。由于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特别是企业债券利率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 因此通货膨胀率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几乎没有影响。

2.1.2 Shibor利率

Shibor作为基准利率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抗干扰性, 即基准利率在对经济变量保持敏感性的同时, 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抗干扰性, 只有这样, 货币当局才能从基准利率的变动中准确地把握经济发展形势, 而不至于受到个别事件的影响, 以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

Shibor将成为央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使Shibor在其公布的目标值附近波动, 通过目标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体系, 通过市场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利率定价, 通过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引导企业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且从企业债券票面利率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 票面利率与Shibor3M利率相关性较高, 因此研究Shibor的走势对把握债券发行的时机意义重大。

2.1.2. 1 2014年Shibor3M走势

2014年Shibor3M走势见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4年Shibor3M利率呈下降趋势。

央行于2014年11月22日的降息行为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本次降息的关键目的之一还是为了解决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希望能够借降息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国家三季度经济放缓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3季度PPI降到1.8%, 9、10月份更低。同时, 整个社会融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这几个因素是促使央行降息的主要原因。

2.1.2. 2 相关性分析

首先, 中央银行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领导者与监管者, 负责根据不同的宏观经济状况来能动地对市场进行调控, 其为调控市场而出台的各项货币政策, 几乎对市场上的全部变量都会产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为判断Shibor1Y的走势, 本文选择了CPI、PPI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MI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存贷差这6个经济及货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这6个指标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 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我们收集整理了2007年1月-2014年10月的月度数据, 使用相关性分析法来挖掘其与Shibor利率的关系。分析结果见表6。

**.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从相关性结果可以看出, CPI与Shibor3M利率的相关性较好, 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达到了0.606;其次是M2。但是CPI与Shibor3M利率但相关性不算高, 且根据货币市场中的实际情况, M2一直处于线性的增长态势, 而Shibor1Y利率则根据市场情况升降。

2.2 发行条件

债券发行条件是指债券发行者在以债券形式筹集资金时所必须考虑的有关因素, 包括发行金额、票面金额、期限、偿还方式、票面利率、付息方式、发行价格、发行费用、税收效应以及有无担保等项内容。

根据《证券法》、《公司法》和《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有关规定, 发行公司债券, 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 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 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 (2) 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期末净资产额的40%;金融类公司的累计公司债券余额按金融企业的有关规定计算; (3) 公司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募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 (5) 债券的利率不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利率水平; (6)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不存在重大缺陷; (7) 经资信评估机构评级, 债券信用级别良好。

2.3 发行程序

根据发改财金[2008]7号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有关部门, 有关中央企业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化发展, 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经国务院同意, 对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程序进行改革, 将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 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 (发行人及主承销商根据反馈意见补充和修改申报材料的时间除外) 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因此, 企业债券自决策之日后, 最长需3个月才能够通过发改委审批。企业债券具体的发行流程见图3。

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 (以下简称企业)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这三类债券发行程序相似:

(1) 企业确定发行项目的主承销商; (2) 主承销商企业提交发行材料准备清单; (3) 主承销商组织各中介机构共同完成尽职调查、组织注册材料的编写工作; (4) 企业与主承销商签署《承销协议》; (5) 主承销商向交易商协会提交包括短期融资券发行募集说明书、发行公告、评级报告、法律意见书等在内的全套注册文件; (6) 交易商协会核查, 企业获得注册, 并择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完成发行。

可以看出, 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发行的流程较短, 且超短期融资券可以一次注册, 多次发行, 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根据《华尔街日报》2014年10月16日的报道, 作为监管国内债券发行交易的三大部门之一, 国家发改委本周起已暂停审批国有企业的发债申请。并且, 目前尚不清楚何时将恢复审批。公司发行企业债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而中短期融资券等不受影响。

3 结论及建议

(1) 宏观经济状况、货币市场总体状况直接决定了企业融资的大环境。宏观经济上行、资金面宽松对于企业发行债券是良好的时机。

(2) 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股票发行规模、国债发行都存在反方向的关系。这说明股票和国债是企业债券的可替代融资方式, 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而经济的增长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是有利的。由于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特别是企业债券利率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 因此通货膨胀率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几乎没有影响。

(3) 不管是企业债还是中短期债, 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发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M2相关性较弱。我们认为这与国家的利率管制、企业债券的发行周期有关。企业债券利率未能完全反映供求关系和信用程度, 也未与国债利率形成稳定的基准依据关系。

(4) 企业债的票面利率与Shibor3M利率相关性较强。我们认为, 企业债票面利率与Shibor3M显著相关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债发行的审批周期是三个月。中短期债的票面利率与Shibor O/N相关性较强。我们认为, 由于中短期债券的高流动性, 因此与市场的即时Shibor强相关。

(5) 企业融资主要受发行环境、发行条件和发行程序的影响。其中决定债券具体发行时间的因素是发行程序, 企业债自决策日起, 发改委需在3个月内完成审批。

(6) 从历年来公司债券票面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的差额可以看出, 无论资金宽松还是紧缩, 公司都有刚性的融资需求。资金宽松的年份利差大, 资金紧张的年份利差小。资金成本较低的年份, 公司融资金额亦偏高;资金成本较高的年份, 公司融资采用多次数、少融资的方式, 融资总额也偏少。

(7) 公司每年的每个季度都会进行融资, 融资金额分布较均匀, 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融资金额略高。第一季度融资额占全年融资额的32%, 第四季度融资额占全年融资额的34.5%。宏观经济的复苏、债券市场的完善、国家基准利率下调窗口的打开, 决定了2015年将是公司债券融资的高峰期。

摘要:本文首先对某央企债券发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从发行环境、发行条件以及发行程序等几个方面, 分析影响央企融资的因素。最后, 给出了相关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债券发行,融资影响因素,大型央企

参考文献

[1]郭露, 戴志敏, 汤林捷.江西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结构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4 (19) :31-34.

[2]易奉菊, 黄志忠, 谢军.企业融资约束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J].当代会计评论, 2013, 6 (2) :46-58.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因素分析 篇5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因

1、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初期使用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从而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没有中长期目标,经营行为短期化(一般只有3年-4年),有较高的倒闭或者破产的可能。根据工信部2009年1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按照10分为满分打分,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健康指数为6,57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其内部管理水平也处在中下游水平。我国浙江省的调查结果表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70%左右的小企业在开业后的1-3年便倒闭破产。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短暂和经营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2、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制约其融资能力。一般而言,企业融资要具备“5C”,即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经营环境,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采用业主制和合伙制,规模偏小。同时,许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会计账目,资金管理较为混乱,大大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严重削弱了其融资能力。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表明,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6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另外,由于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和信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滞后,信用信息传输渠道不通畅,导致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满足率。

3、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融资成本高。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有比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中小企业在寻求担保机构担保时,由于多数担保贷款的期限在半年以内,最长不超过一年;信用担保机构基本上只对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而不对设备投资等长期性的贷款提供担保,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另外,由于担保公司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情况下往往提高担保条件,无形中限制了中小企业资金的融通,或者通过繁杂的担保手续,高昂的担保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了融资效率。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因

1、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在我国的融资格局中,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来源中占有绝对比重,并且由于近年来信贷余额快速增长,而直接融资发展相对缓慢,贷款和直接融资余额的差距越来越大。截至2009年10月份,我国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包含企业债、股票首发、增发和配股)的比重分别为73%和27%。而我国四大国有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在银行贷款的市场份额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减少了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限制了它们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而大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和风险平衡又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据统计,目前阶段我国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份额,而占88.1%的小型企业的贷款份额不足20%。

2、资本市场的缺陷。从直接融资渠道上来看。主要有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两种方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发育不完善且迟缓,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从发行债券融资的情况看,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只有少数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佳、信誉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能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股票市场上,虽然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但截至2010年1月中小板上市公司共有346家,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上市融资门槛仍然很高。据统计。中小企业股票融资仅占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中小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还是银行借款。

3、信用担保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目前,全国虽有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3700多家,担保总额接近2000亿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1.35万亿元贷款,但仍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用担保体系的欠缺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尽管我国一些地方在尝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都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企业信用低下、中小企业融资的要素不完全时,靠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信用担保条件,难以顺利完成融资任务。

4、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导致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和权利上的不平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如韩国的中小企业银行、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库等,这些机构一般由政府设立,并在不同程度上依靠政府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在我国,目前还是大企业受到政府更多的重视和政策方面倾斜,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上的便利和优惠。

希望采纳~

中小企业的十二种有效融资方式

目前各地实行和创新出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12种:

一、综合授信:

即银行对一些经营状况好、信用可靠的企业,授予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贷额度,企业在有效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综合授信额度由企业一次性申报有关材料,银行一次性审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营运情况分期用款,随借随还,企业借款十分方便,同时也节约了融资成本。银行采用这种方式提供贷款,一般是对有工商登记、年检合格、管理有方、信誉可靠、同银行有较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

二、信用担保贷款:

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些机构大多实行会员制管理的形式,属于公共服务性、行业自律性、自身非盈利性组织。担保基金的来源,一般是由当地政府财政拨款、会员自愿交纳的会员基金、社会募集的资金、商业银行的资金等几部分组成。会员企业向银行借款时,可以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予以担保。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以向专门开展中介服务的担保公司寻求担保服务。当企业提供不出银行所能接受的担保措施时,如抵押、质押或第三方信用保证人等,担保公司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因为与银行相比而言,担保公司对抵押品的要求更为灵活。当然,担保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往往会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措施,有时担保公司还会派员到企业监控资金流动情况。

三、买方贷款:

如果企业的产品有可靠的销路,但在自身资本金不足、财务管理基础较差、可以提供的担保品或寻求第三方担保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银行可以按照销售合同,对其产品的购买方提供贷款支持。卖方可以向买方收取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困难。或者由买方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卖方持汇票到银行贴现。

四、异地联合协作贷款:

有些中小企业产品销路很广,或者是为某些大企业提供配套零部件,或者是企业集团的松散型子公司。在生产协作产品过程中,需要补充生产资金,可以寻求一家主办银行牵头,对集团公司统一提供贷款,再由集团公司对协作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当地银行配合进行合同监督。也可由牵头银行同异地协作企业的开户银行结合,分头提供贷款。

五、项目开发贷款:

一些高科技中小企业如果拥有重大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初始投入资金数额比较大,企业自有资本难以承受,可以向银行申请项目开发贷款。商业银行对拥有成熟技术及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或专利项目的中小企业以及利用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改造的中小企业,将会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以促进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对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稳定项目开发关系或拥有自己研究部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银行除了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外,也可办理项目开发贷款。

六、出口创汇贷款:

对于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银行可根据出口合同,或进口方提供的信用签证,提供打包贷款。对有现汇账户的企业,可以提供外汇抵押贷款。对有外汇收入来源的企业,可以凭结汇凭证取得人民币贷款。对出口前景看好的企业,还可以商借一定数额的技术改造贷款。

七、自然人担保贷款:

2002年8月,中国工商银行率先推出了自然人担保贷款业务,今后工商银行的境内机构,对中小企业办理期限在3年以内信贷业务时,可以由自然人提供财产担保并承担代偿责任。自然人担保可采取抵押、权利质押、抵押加保证三种方式。可作抵押的财产包括个人所有的房产、土地使用权和交通运输工具等。可作质押的个人财产包括储蓄存单、凭证式国债和记名式金融债券。抵押加保证则是指在财产抵押的基础上,附加抵押人的连带责任保证。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期偿还全部贷款本息或发生其他违约事项,银行将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

八、个人委托贷款:

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一项融资业务新品种--个人委托贷款。即由个人委托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一种贷款。办理个人委托贷款的基本程序是:1.由委托人向银行提出放款申请。2.银行根据双方的条件和要求进行选择配对,并分别向委托方和借款方推介。3.委托人和借款人双方直接见面,就具体事项和细节如借款金额、利率、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进行洽谈协商并作出决定。4.借贷双方谈妥要求条件之后,一起到银行并分别与银行签订委托协议。5.银行对借贷人的资信状况及还款能力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然后借贷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并经银行审批后发放贷款。

九、无形资产担保贷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等无形资产都可以作为贷款质押物。

十、票据贴现融资:

票据贴现融资,是指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在我国,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这种融资方式的好处之一是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企业收到票据至票据到期兑现之日,往往是少则几十天,多则300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票据贴现融资,远比申请贷款手续简便,而且融资成本很低。票据贴现只需带上相应的票据到银行办理有关手续即可,一般在3个营业日内就能办妥,对于企业来说,这是“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这种融资方式值得中小企业广泛、积极地利用。

十一、金融租赁:

金融租赁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设备投资中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金融租赁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设备使用厂家看中某种设备后,即可委托金融租赁公司出资购得,然后再以租赁的形式将设备交付企业使用。当企业在合同期内把租金还清后,最终还将拥有该设备的所有权。通过金融租赁,企业可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可以边生产、边还租金,对于资金缺乏的企业来说,金融租赁不失为加速投资、扩大生产的好办法;就某些产品积压的企业来说,金融租赁不失为促进销售、拓展市场的好手段。

十二、典当融资:

典当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贷款成本高、贷款规模小,但典当也有银行贷款所无法相比的优势。首先,与银行对借款人的资信条件近乎苛刻的要求相比,典当行对客户的信用要求几乎为零,典当行只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而且一般商业银行只做不动产抵押,而典当行则可以动产与不动产质押二者兼为。

融资影响因素 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5-0008-02

1影响我省农村合作社融资关键因素的相关理论

正规信贷可获得性取决于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能力和金融机构对特定借款企业资信状况的主观评价(Banerjee and Duflo,2008)。而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能力还受金融机构规模、组织类型、所有制结构、人力资源状况、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影响(马九杰和毛曼昕,2005)。影响贷款金融机构对借款企业信用评价的因素具体包括借款企业的资产规模、成立年限、所在行业特征、产权结构等自身特征以及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也包括借款企业的信用记录、与银行的关系等,同时还包括借款企业主要管理者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受教育程度、管理经验、个人信用、财务状况等(ikenaga,2008)。

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正规信贷可获得性取决于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能力和金融机构对其资信状况的主要评价。合作社自身的特征因素如合作社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信用等级、与银行的关系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其资信状况的主观评价(池永辉之,2010);另一方面,社长的个人特征也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其资信状况的主观评价,如社长的声誉与社会关系等。此外,在中国政府的支持力度(如金融政策等)也会影响农村合作社的融资数量(田形健一,2009)。

2研究模型的提出

根据以上的理论假设,笔者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3研究假设的提出

①资产规模。金融机构贷款的发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借贷者抵押品的数量和质量。合作社可作抵押的资产包括合作社所拥有的土地、机器设备、动产等。如果合作社资产规模小,经营信息透明度低,银行在搜寻相关信息、甄别合作社、评价合作社信用状况等方面的成本就相对较高,笔者假定固定资产规模越大的合作社,其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固定资产规模越大,其获得融资的可能性越大。

②盈利能力。盈利是合作社信用和偿债能力的保障,合作社利润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合作社年营业收入与主要经营产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来反映,因此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年营业收入越大、产品越畅销,其获得融资的可能性越大。

③信用情况。合作社有无贷款违约记录、历史信用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合作社信用风险的大小。合作社信用级别越高,越容易获得贷款。示范等级是各级政府部门按照一定标准评选出的示范性合作社等级,是对合作社发展整体水平的一种认定,被级别越高的政府评定的示范性合作社,其信用情况也越好。因此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获得示范性等级和信用级别越高,其获得融资的可能性越大。

④银社关系。合作社在银行开有账户,并与银行有良好的关系,有助于银行及时获取合作社的相关信息,提高合作社的信贷可得性。良好的银社关系,有助于合作社降低融资成本,减低银行抵押担保的要求。笔者用合作社是否在开户银行定期跟银行对账、银行来电来访频率来衡量合作社与银行的关系,因此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银行定期对账、银行来电来访频率越高,其获得融资的可能性越大。

⑤社长情况。社长作为合作社的核心人物,其声誉的好坏对合作社能否获得正规信贷有重要影响。声誉是人们对某行为主体的“认知”,是一种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抵押品的作用。因此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声誉越好、社长工作经历越多,其获得融资的可能性越大。

⑥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很多国家,如果政府明确提出支持农村合作社的金融政策,给予税收、利息及财政方面的优惠政策,那么农村合作社的融资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因此提出政府在金融和财政方面的支持力度越大,合作社的融资就越容易。

4实证分析

4.1数据来源

笔者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设计问卷的初始量表。并采用Likert七点量表,开展问卷调查。2011年12月~2012年2月笔者对浙江省108家合作社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达58.33%。

4.2回归分析

对各个自变量与知识获取能力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为0.314,说明已解释变差占总变差的31.4%,F值为37.372,显著性概率为0.000,总体回归效果显著。DW值为2.369,接近2,因此不存在序列相关现象。

4.3实证研究结论分析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可得性的主要因素归纳如下:

第一,资产规模对合作社能否获得正规信贷有显著影响。与张兵等(2009)的研究结论一致。这个结果表明,固定资产规模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盈利能力对合作社能否获得正规信贷影响显著。实证结果证实了年经营收入高和产品畅销对合作社获得正规信贷影响明显。

第三,信用情况对合作社能否获得正规信贷影响不是很显著。这个结果与前面的理论预期基本不一致。根据访谈的结果主要可能是因为中国在信用评价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第四,银社关系对合作社能否获得正规信贷有显著影响。证实了合作社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联系越密切,越有可能得到正规贷款。

第五,社长情况对合作社能否获得正规信贷不是很显著影响。可能原因是对社长个人情况的测评有一定的困难。

第六,政府支持农村合作社的金融政策,会使农村合作社的融资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4.4启示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合作社要提高正规信贷可得性,首先,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其次,政府要对合作社这个弱势群体给予大力支持;再次,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提高金融机构对其信任程度。此外,金融机构也要通过自身金融创新,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供给。

参考文献:

[1] 王文献,董思杰.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

问题的形成及原因分析[J].农村经济,2008,

(12).

融资影响因素 篇7

一、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

1.融资租赁的出现时间是在20世纪50年代, 属于是一种新的租赁方式。其在各国的定义不同, 其中美国对其融资租赁的定义也就是: (1) 在租赁期间, 其承租企业和出租企业任意一方均没有权力, 对其租赁关系随意进行解除的合同; (2) 承租企业对其所需要的设备进行自由选择, 还可以指导出租企业对其进行购买; (3) 承租企业需要依照合同, 对其规定时间内向出租企业提供设备和租金制度, 另外必须要保证其设备的租期与其使用寿命是相同的, 但其租金可以比设备本身的价格高[1]。依照这一定义, 那么对于融资租赁的判定, 则可以依照以下条件进行: (1) 租约中必须要对承租人的可协商购买选择权进行包括; (2) 租期应当≥其租赁资产预计寿命的75%; (3) 租赁期到期后, 承担企业必须也要把租赁资产全部都移交到给承租人; (4) 最低租赁费用必须≥资产价值在把出租人其投资税后优惠净值全部减去之后的百分之九十[2]。在我国, 融资租赁的定义为:“实质上转移了和资产所有权有关的报酬和全部风险的租赁, 所有权最后可能发生转移, 也可能不发生转移。”资产所有权有关的报酬就是指其设备和资产在其固定使用年限之中, 采用直接使用所产生的各种收益;所有权相关风险就是其资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比如说技术陈旧损失等。

2.其中融资租赁的主要形式有直接租赁、转租、杠杆租赁以及售后租回等, 其各自的定义也均有差异: (1) 直接租赁, 由租赁公司对设备或物品购回或者生产, 然后直接向外租赁的方式。 (2) 转租, 就是承租企业从企业租赁公司将其设备或者物品租回, 随后在租给承租人。 (3) 杠杆租赁, 是指出租企业只是将设备总额的20%~40%进行支付, 其他的资金则需要借助于其设备出租进行抵押。 (4) 售后租回, 其承租企业把其所购买的设备和物品出售给出租人, 随后在与其签订合同对其设备和物品进行租赁。

二、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飞机、船舶等这些大型设备制造业和运输业中, 融资租赁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其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例如一架飞机的价格要高达数亿美元, 那么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必定不能够拿出这一巨大资金对其进行购买, 在这个时候, 也就需要采用融资租赁方式, 来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行。就目前来说, 飞机在世界上的租赁率已经高达70%, 因此可以说融资租赁在这一行业中, 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融资租赁和银行贷款进行比较, 其主要优势就是采用较低成本, 实现了企业大的发展。

从不同角度看融资租赁, 其特点也不同, 如果从承租人角度来看, 其只能够对的设备和物品的使用权拥有, 及时在其设备或者物品出现问题时, 可及时退出, 不会对企业的发展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其中贷款和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其税前处理和折旧处理是不一样的。从融资租赁的实际效果来看, 其是需要租赁费用要明显的低于其设备成本, 同时还可对其税收优惠享用, 其中包括设备加速折旧费和投资税收减免费, 这两项就可以对其应缴纳的所有税进行抵押。

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 但是就是因为其起步时间晚, 因此对于其在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成果和经验, 我国可以进行大大的借鉴, 也就到指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起点比较高, 同时也对那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直接进行了应用[3]。

2.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我国的开放水平比较高, 其经济发展规模比较大, 因此其市场发展前景非常美好, 同时对着融资租赁的发展, 对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也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同时开创了我国企业一个新的融资方式。随着融资租赁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其不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也使我国技术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高科技水平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其设备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所以面对目前的社会形势, 融资租赁必将会产生巨大作用, 促进社会进步发展。

三、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的影响因素

自融资租赁传入在我国并开始开展, 就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 发挥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 我国企业的融资租赁规模还不够大, 通过融资租赁投入的资金在整体设备投资中的比例依然非常低, 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发展规模。虽然说我国的企业融资租赁业务从无到有, 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 但就目前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规模和西方国家相比, 依然太小, 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我国各种因素的制约作用, 其影响制约因素主要有:

1.受到公司发展资金的制约作用。融资租赁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受到了国家法律的严格监控, 从而导致其资金来源不具备稳定性, 那么也就无法对其发展规模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再加上我国企业的融资能力有限, 以引起流动性问题的出现[4]。

2.我国对融资租赁所指定的法律法规, 还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现今, 我国仍然没有对融资租赁管理, 设置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5]。在公司中, 其融资租赁业务通常都是由不同的部门实施监管, 从而导致其管理机制相当的混乱, 严重影响了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

3.在我国融资租赁过程中, 其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 完全不能够有效的满徐融资租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6]。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差异比较大, 不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严重缺乏一系列的综合性人才, 另外由于一些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能力有限, 因此导致人才需求不能满足。

对于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的发展, 企业不但要对融资租赁的重要性和合理实施进行充分的认识, 同时还要不断的对企业自身的负债结构实施优化, 以能够大大的提高其租赁资产和设备的有效利用率。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 国家也需要对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以对其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引导企业对这种融资方式积极采用, 以此来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想要进行迅速发展, 必须要对其经营观念进行改变, 把提高资金利用率作为首要发展条件。在企业进行融资租赁过程中, 需要采取有效方式对其所花费时间和费用进行确定, 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摘要:目前企业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影响因素, 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想要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不但要进一步积极培养专业的融资租赁人才, 同时还需要企业积极对其负债方式实施优化, 以能够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同时还需要政府对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以积极引导企业对融资租赁方式进行使用。下面本文就对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企业,融资租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孙美印.浅析企业融资租赁中存在的财务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1

[2]何怀平.基于售后回租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融资租赁优势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10

[3]孙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问题之我见[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12

[4]高诚森.加快发展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策略探讨[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0;14

[5]王璐.小微企业融资租赁服务探索与创新[J].金融经济 (理论版) , 2013;3

融资影响因素 篇8

经由对国内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研究和分析,不难发现国内上市公司在融资环节中往往会忽略内源融资而仅仅注重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当中又发现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出现了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一显著的融资偏好令它们在融资手段的选取过程中呈现出“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内源融资”的顺序特点。这一点和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的融资状况刚好相反,和当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原则也不匹配。现阶段,我国仅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就已经突破了2000家。其中,总股本超过3万股,流通市值也突破了155万亿,整年境内借助发行A股筹集到的资金超过4000亿元。这些数据均表明国内资本市场进入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当然和成熟有效的市场相比依然具有很大的差距。国内的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仍旧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在诸多繁杂的问题之中,本文主要选取了国内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问题进行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筹措资金的手段通常包括内源融资及外源融资两方面。其中,内源融资指的是上市公司自身持有的资金以及经营过程中资金的积累等部分;外源融资也就是指上市公司的外部资金的获取,一般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基本形式。比如: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都是直接融资方式的构成形式;而间接融资即为债务融资,通常指的是资金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一系列债权融资行为。在西方资本的结构体系当中,以Mayers等人为代表提出的“新优序融资理论”提出:在一个上市公司的融资过程中,首先是采取内源留存收益,然后是外部债权融资,最后才考虑发行股票等方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十载的证券市场实践有力论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中国独特的市场及公司治理环境中,上市公司的融资次序和西方国家有所差异:它们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股权融资偏好,尽管是在市场融资环境不好的状态下,依旧具备很强的股权融资愿望。因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所经历的历程还不是很长,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发展仅有20年的时间,因此,和国外相比,中国的理论界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研究显然十分落后,但越是落后,就越能够凸显出对该现象展开更加全面、深入研究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及其解决措施,依旧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影响国内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具体因素剖析

国内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给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等均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然而,为何我国的上市公司依旧热衷于股权融资,到底是哪些因素对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产生了影响?根据相关研究,我们得出了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具体因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资本结构要素的影响

所谓资本结构,指的是公司内部的权益和负债间的比率关系,一般公司会借助负债比重或者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关系进行反映。各个行业的公司资本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可以体现资本结构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即为资产负债率。国内各个领域的上市公司拥有多种资本结构,而资产负债率也展现出高低不同的特征,这也可以很好地诠释我国上市公司在不同的领域为何体现出不同的融资倾向。

(二)盈利能力要素的影响

依照国内外先进的融资理论以及国内外优秀的上市公司长期的实践经验来讲,内部融资是一个上市公司最好的融资方式。中国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一般较低,根据《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中的统计,国内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变一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到前几年才有所回升。之前20多年间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仅为10%,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盈利能力不强的问题,从而造成公司的现金流量严重缺乏,内源融资受到限制。由于投资人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持续产生高投资回报的企业,这一点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内股票市场短线投资趋势的流行。然而,短线投资这一趋势的流行令投资人员只能借助上市公司的资本利得,却忽略了股利回报方面,进而使得上市公司无法给投资人分红派息,并且更加忽略股权资本成本的回报,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令不少上市公司觉得二级市场融资是不存在成本的,所以很多公司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上市,紧接着配股并融资,这样便造成了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情况。

(三)增长能力要素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经济大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说不同发展速度的上市公司,其内部融资结构肯定不同,相对发达地区的公司通常拥有更高的财务杠杆,例如,我国的上海和深圳等较为发达的地区,不少发展迅速的上市公司都具备很高的资产负债率;相较之下,内蒙古、江西等地因自身发展滞缓,再加上上市公司的增长速度不快,它们的资产负债率就低一些。所以,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其增长发展水平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四)股权结构要素的影响

尽管国内上市公司的股份基本都是普通股,然而除了公开发行及上市交易的社会公众股以外,还被分成了内资股与外资股,股权结构十分复杂。若由上市公司决定融资,因为债权融资可以减少代理费用,扩大每股收益,流通股东很可能会采取债权融资的形式。但是,大股东不能从股价上涨中获得利益,因考核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以净资产作为衡量标准的,非流通股的价值体现为净资产。此外,发行股票融资的高溢价一定会成倍增加净资产,从而造成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现象。

(五)其他要素的影响

1. 企业的治理

国内上市公司绝大部分胎脱于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的影响,公司在其上市之后并没有从本质上转变内部管理、组织及运营体系,导致公司内部的治理不够完善,因此代理费用过高的难题伴随始终。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也正是这一问题在融资方面的具体表现。

2. 融资成本

国内上市公司在选取融资手段之前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融资成本。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和它的红利发放呈正比例关系,和市盈率成反比例关系。

三、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的相关措施分析

对于国内上市公司所展现出的融资偏好的基本特点、国内市场条件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再结合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剖析,我们应当从上市公司的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强化和完善。

(一)从上市公司的内部环境层面分析

要想进一步转变国内上市公司偏好外源融资的基本状况,就必须不断提升上市公司内源融资的实际能力。这一点要求上市公司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力度,增强资金的使用率,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以及业绩能力等;无论哪方面的措施,其根本目的都是提高公司的内源融资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几方面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增强对公司控制人行为的制衡,与此同时,把股权分置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不断优化、调整股权结构;其次,持续完善上市公司的股利//、股息以及红利等的发放体系,并且合理提升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除此之外,上市公司还应当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开发资金投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在本质上增强本公司的内源融资水平;还有一点,就是上市公司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二)从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层面分析

和谐、良好的融资环境必须是上市公司根据市场化的规则而绝非权利规则所进行的一种理性融资行为,使其依赖自身的信誉,依照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及资本市场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借贷、是否上市并发行股票或者增发和配股等活动。从外部环境角度出发,要想更好地转变融资偏好现象,我们可以参考下列几方面的解决对策:第一,不断强化上市公司的金融监管协同,增强对融资活动的市场管理和监督,严格规范上市企业的融资行为;第二,继续完善债券市场的发展,同时不断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途径,丰富其融资手段;第三,上市公司应当持续调整、优化税收政策及相关体制,构建均衡的资产负债率;第四,就是不断挖掘机构投资人员;第五,完善有关的法律规范,保证债权人的切实利益;此外,还应进一步规范国内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摘要:上市公司融资一直都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关键组成部分,无论企业经营规模、组织架构存在怎样的差别,均很难摆脱对资金不足引发的困境以及对长期资金的需求。所以,如何更有效地筹集资金变成了国内上市公司生存发展的重要任务。对国内上市公司来讲,其筹集资金占总融资的比例构成了融资的整体结构,同时可以体现其融资偏好。在此前提下,该作笔者主要对影响国内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文世伟.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03-01.

[2]郝以雪,郑劬.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13-09-15.

融资影响因素 篇9

(一) 中长期债务融资产品及其现金流特性的界定

中长期债务融资产品 (以下简称“融资产品”) 包括银行贷款、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企业债等标准化债务融资产品, 以及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渠道提供的包括信托贷款、私募债、资管类产品等各种非标准化债务融资产品。融资产品具有分期提款、分期还款, 融资利率固定或浮动, 按固定频率计息的特点。本研究结合模型建立的需要, 设定融资产品具有“一次性提款、到期一次性还款、固定利率、按年度结息”的特征。

(二) 中长期融资期限的界定

指融资期限为5年期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施可划分为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 建设期一般为1至5年, 而运营期差异较大, 通常介于5至20年。考虑到融资产品期限应该与项目现金流匹配, 因此本研究对融资产品的融资期限界定为5年期以上。

(三) 融资成本的界定

融资成本可视为资金使用者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不同融资产品的融资成本比较, 可通过对照不同融资产品之间利率差异来简单体现。然而, 在融资产品融资期限不一致的情况下, 通过比较融资主体对不同融资产品本息偿付的现值差异去衡量融资成本高低, 方式更为合理。此外, 考虑到隐性融资成本难于量化, 因此本研究范畴仅限于对显性融资成本进行分析。

二、模型建立与影响因素分析

融资主体通过融资产品获得资金, 其后续利息支付与本金偿还, 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本研究正是基于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 建立了关于融资成本的测算模型, 通过模型探寻影响融资成本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针对各影响因素, 定性分析其对融资成本的影响程度

(一) 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定义PV为融资主体对融资产品的本息偿付现值, A为融资产品的本金, r为融资产品的融资利率, T为产品融资期限, R为折现率, 结合融资产品的现金流特性, 则:

设定融资主体可通过融资产品1和融资产品2获得资金, 则融资主体通过两种融资产品获得资金的融资成本差异, 可体现为两种产品的本息偿付现值之差额, 即:

因此, 在融资产品的本金A和折现率R相同的情况下, 影响融资产品本息偿付现值及现值差额的主要因素为融资期限与融资利率。本研究正是将从这两个变量入手, 定性分析上述差额的影响。

(二) 期限因素的影响与分析

在融资利率一致的情况下, 即r1=r2=r, 则融资产品本息偿付现值的差额为:

若R>r, 则PV1<PV2, 融资产品1的本息偿付现值更小, 即该产品融资成本更低, 体现了成本优势。反之, 若R<r, 则PV1>PV2, 融资产品1的本息偿付现值更大。由此可见, 期限较长的融资产品是否具有融资成本优势, 关键取决于折现率R与融资利率r之间的大小。

本研究认为, 折现率R值的选取首先应体现长期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而具体到单个融资主体, 应统筹考虑无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因素、融资主体信用评级、融资项目前景等其他风险因素。融资利率r值则与融资主体信用评级、融资产品选取、抵质押担保保障因素有关。一般而言, 信用评级良好的融资主体通过标准化债务产品融资, 融资利率r值较折现率R值低, 因此期限较长的融资产品在融资成本方面拥有一定优势。而信用评级较低的融资主体, 其通过非标准化产品融资, 融资利率r值可能较折现率R值高, 因此期限较短的融资产品, 其融资成本会更低。

(三) 利率因素的影响与分析

在融资期限一致的情况下, 即T1=T2=T, 则融资产品的本息偿付现值差额为:

因此, 融资产品的本息偿付现值差额主要取决于融资利率r值。若r1<r2, 融资产品1的现值更小, 体现了成本优势。

本研究认为, 在融资期限相同的情形下, 比较不同融资产品的成本差异, 可直接以利率差值方式表现, 融资利率低的产品存在成本优势。通常而言, 对于同一融资主体通过标准化债务产品融资, 其融资利率较非标准化产品的融资利率要更低, 因此该方式存在融资成本优势。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 建立了关于中长期债务融资成本的测算模型, 发现影响融资成本的主要因素分别为融资期限和融资利率。在融资利率一致且融资利率小于折现率的情况下, 期限较长的融资产品存在融资成本优势;在融资期限一致的情况下, 融资利率低的融资产品存在融资成本优势。因此, 建议融资主体在融资产品选择时, 可通过对上述两个因素的考虑做出相应选择。

(二) 不足与展望

当然, 本研究仅针对融资产品的显性融资成本进行分析, 而关于融资产品的隐性成本, 以及融资主体在信息披露、资金使用、监管规避等方面的因素, 本研究未作考虑。建议后续研究能基于上述几点作进一步分析, 同时结合各类标准化和非标准化债务融资产品的特点, 对融资主体产品选择提供更为全面的决策依据。

摘要:中长期债务融资是企业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时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当前, 国内中长期债务融资产品多种多样, 融资主体可依照资金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而融资成本往往是融资主体重点考虑要素。本文以中长期债务融资产品的显性融资成本为研究对象, 通过建立模型, 分析影响融资成本的关键因素, 为融资主体在中长期债务融资产品选择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融资成本,中长债务融资产品,期限,利率

参考文献

[1]许仁青.对净现值法中折现率的一点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 2003 (5) , 107-108.

[2]郭峰.试论净现值法的修正与折现率选择[J].现代财经, 2004 (24) , 36-39.

[3]蒋卫华.论融资成本对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J].商业时代, 2011 (24) , 74-75.

[4]张青.项目投资与融资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融资影响因素 篇10

关键词:循环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影响因素

循环农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但作为农业循环经济主体的循环农业企业在发展中深受资金短缺影响,为促进循环农业企业健康发展,很有必要对循环农业企业出现融资困境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1 我国循环农业企业融资特点

1.1 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成本高

循环农业企业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其投入比单一生产某种农产品要大得多,资金需求量很大。而循环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可控性较弱,使得循环农业企业的生产风险系数较高;大多数循环农业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少;同时,该类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差,投资回收周期长。因此循环农业企业借款成本一般较高。由于缺少抵押物,循环农业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需要有人担保,为了寻找担保人,企业还要付出担保费用,增加了循环农业企业的融资成本。

1.2 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

我国循环农业企业的融资在企业初创期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循环农业企业采用发行债券或者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其他大部分的循环农业企业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而且大多采用抵押的方式或者担保的方式进行。

1.3 民间融资普遍存在

循环农业企业刚成立的时候几乎都是以股东自有资金作为启动资金,但如果循环农业企业想继续扩大规模更长久的发展,只是依靠自有资金几乎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资金需要的,所以在必要的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则会选择向民间融资。民间融资在民间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企业而言民间融资主要包括向民间金融机构借款和向企业内部员工进行融资。向员工融资,不仅能加大员工对企业信息的掌握,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也会让企业在资金方面得到缓解,帮助企业度过某个时期的经济困难。

2 我国循环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表现

我国循环农业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可也存在着一定的融资困境。

2.1 内源融资能力不足

相比较国外先进的循环农业企业,我国多数循环农业企业依旧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这种形式的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比较差,而且绝大多数的循环农业企业看重的是眼前的短期利益,欠缺对本企业长远合理性的规划,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内源融资能力不足。

2.2 股权和债券融资拓展困难

目前,我国对企业发行债券有严格规定,只有极少数循环农业企业能够达到条件;虽然创业板、新三板的发展对企业上市的条件有所放宽,但这些平台主要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的,对其它类型循环农业企业融资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同时,由于发行股票的成本较高,以及股份的分散性不利于控股权的集中,很多企业也不愿意上市。这些因素导致循环农业企业股权和债券融资拓展困难。

2.3 银行信贷融资困难

循环农业企业外部融资方式与大多数的企业一样都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资金的获得主要源自银行贷款,并且要采用抵押或者担保的方式才能从银行融资。而由于循环农业企业的资产以各种农产品为主,保值率不高,通常情况下,银行只愿意提供短期资金,而要取得长期的资金则比较困难。

2.4 民间融资风险大

除了内部积累、银行贷款、申请财政扶持资金外,民间融资也成为循环农业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民间融资很容易受地缘和人缘的影响,特别是彼此的信任问题,使得跨区域性的民间融资是比较难实现的。同时,一些民间融资机构在私下进行非法金融活动,非常容易引起双方利益纠纷,存在较大风险。

3 循环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影响因素

3.1 循环农业企业自身实力弱,发展不成熟

循环农业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是跟我国循环农业企业的自身问题和特点分不开的。我国的循环农业企业发展的时间不长,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和不足,在许多方面都还显得不够成熟,需要不断提高发展。企业由于受到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的限制,循环农业企业常常选择把本来就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一些利润见效快的部门,这就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会对企业的管理部门缺少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管理上的疏忽;循环农业企业的许多信息存在不对称现象,如经营不透明,这会造成企业的经营者和外部的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困境。另外,一些循环农业企业稳定性不好,资产信用度低,风险也比较大,很难取得投资者的信任。最后,在抵押和担保上比较困难的,我国循环农业企业的发展比较晚,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循环农业企业生产规模还很小,其固定资产如厂房设备等不足以提供获取所需资金的必要抵押,融资难度会加大。

3.2 企业治理不够规范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治理的核心就是如何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的治理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在保证股东的利益和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使所有者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循环农业企业在企业治理上普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并未分离,不少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导致融资的结构不能影响投资的结构;二是部分企业经营者是实际的农业从业者,文化水平不高,其企业治理能力有限,致使企业难以运用现代的融资手段和方式开展融资活动。

3.3 资本难以流向农业领域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速度。2014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在持续下降,该年第一产业实际增长4.1%,连续第六年保持4%到4.5%的增长区间。2014年农业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2014年受国家惠农政策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农产品净出口总额达194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2%,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该年农产品进口增长3.1%,出口增长了6.1%,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利差505.8亿美元,降低了0.9%。由于农产品的进口结构变化,以及价格下降,农产品的进口额增长速度低于出口额,贸易利差缩小。由此可见,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较好,但因为农业生产总值占总比值不大,资本的逐利性使得资本难以从其他领域流向农业,这也是造成循环农业企业出现融资困境的一个因素。

3.4 金融体系支持不够

完备的金融体系是加强金融监管的前提和保障。目前,我国尽管己经建立了政策性、合作性和商业性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多层次、多样化和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仍未建立起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一直处在商业化和支农目标间的有效衔接,但从目前农村金融机构运作情况看,脱离三农服务的现象值得关注,商业化的目标更为强烈,这直接造成了循环农业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3.5 为循环农业企业提供专门金融服务的机构不健全

虽然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但是专门对循环农业企业进行服务管理的机构比较缺乏;我国目前具有高水平和权威性强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还相对缓慢,个人信用评估系统和企业资信评估系统也还不健全;专门为农业提供金融担保的担保机构比较少。

参考文献

[1]余驰,曹亚.农业企业外部融资困境与路径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7).

[2]要敬辉.王丽芝.崔玉姝.农业企业融资困境问题分析[J].经济与法,2014(10).

[3]吴群.高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J].经济纵横,2014(09).

[4]高艳英.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破解循环农业企业融资困境[J].金融视线,2014(06).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因素分析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建议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资金问题是困扰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一个大难题,中国的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难题。

1.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1)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设备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稳定性相对较差,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不足,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2)中小企业容易受市场环境的影响,风险变数大,经营状况不佳。一些中小企业初创,缺乏主导产品,更缺乏科技含量,大多从事高耗能、高污染、初加工、化工等投入多、产出少、成本高、利润低的产业。(3)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多数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状况,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财务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等记录。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在财务决策方面缺少合理正确的分析,而且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差,透明度不高。并且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企业不守信用的行为,这样就很难取得银行对它的信任。

2.银行方面的原因:(1)服务方向的原因:银行追求贷款利润造成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象。目前,国内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都是以服务大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宗旨,其市场定位往往多是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大量的信贷资金都集中投向了大企业。即使本应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的商业银行及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利益驱使,也经常表现出重大轻小,厚强薄弱的行为。(2)缺乏与中小企业匹配的银行机构: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建立起了以工农中建交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并存的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但是还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现阶段的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大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实力有限,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3)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成本相对大企业要高: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与贷款给大企业的手续相同,而贷款的金额相比会相差不少,单位放贷的成本高,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放贷的风险相比大企业更大,导致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

3.政府方面的原因: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较少,扶持力度小。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相比大企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小,在一国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国家一般会优先将资金提供给大公司大企业。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就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现状来说,其制度及运行中的不足极为明显,业务量及资金规模都很有限。而且担保机构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和民间资本型的商业担保所占份额极低,不符合担保机构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市场原则。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例分析——以宁波市华禾商贸有限公司融资为例

1.公司的基本情况。宁波市华禾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年,注册资本160万元,是一家代理销售美的电器的商贸类小企业。该企业为宁波市美的电器的总代理,凭着美的的品牌优势结合企业主的良好经营手法,近年来该企业发展较为稳定。但是在该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融资问题的考验和挑战。每年的夏季以及年底为企业的销售旺季,为配合各大商场的年末促销活动,需大量购入存货,这段时期,企业在业务运营过程中了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又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资金回拢速度更加受到了影响,却因为流动资金不足而无法及时备货。

2.公司的融资背景及问题。企业融资需要有企业的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来做抵押获得资金支持,而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更具有保障。企业考虑通过自有房产抵押,向银行进行流动资金融资。该公司先后与几家国有银行洽谈过贷款业务,但都没有成功。主要是由于洽谈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1)抵押额度未能达到企业的融资需求。(2)企业需要的是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经营收入回笼较快,贷款的需求期较短,所以更适合短期内可以灵活周转的额度产品。

3.融资问题的解决。华禾公司在与多家银行都洽谈未果后,通过宁波银行的贷易融和押余融两款产品就解决了贷款问题。(1)贷易融是向小企业提供的房地产抵押项下的公开授信额度。授信期限长,根据资金回拢的情况来安排融资期限和融资金额,最大程度地掌握了向银行融资的主动权,大大节省了财务开支。(2)押余融是针对已取得抵押授信的小企业,对应抵押差额部分发放的保证循环授信额度。

4.公司融资结果及分析。最后经过洽谈,该企业以其自有房产抵押获取了贷易融授信额度230万元,并以抵押品剩余价值申请押余融100万,这两个产品的配套使用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使企业走出了在销售旺季资金周转不灵的窘境,并为企业今后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从此案例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银行的融资方式灵活多变,银行可提供多种形式数量的融资方式。(2)银行应加大创新的力度,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3)银行在授信前对调研资料进行可行性的研究然后再做决策,可以更好的规避风险。

三、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

(1)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设备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提高银行对企业融资的信心。(2)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性,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增强信用意识,信守合同,不无故拖欠借款。这样才能与金融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银行方面:(1)银行要转变经营观念,把中小企业作为新的业务的增长点。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大客户的融资方式越发多样化,不在单一依靠银行融资,他们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取得低成本资金,而且银行在对大客户谈判中常处于不对等地位,议价能力不强,利润空间小。所以商业银行应将业务目标转向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2)为中小企业建立相对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小金额机构,并适当的允许民间资金进入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同时要发展贴现和票据等银行中间业务,最后可以借鉴美国及欧洲的先进经验,建立一些相关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3)银行应降低单位放贷的成本,简化放贷的手续。对于贷款给中小企业风险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保护措施来解决而不应是拒绝放贷。如提高贷款利率和加强管理,降低单笔放贷额度,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分级防范风险等措施。

政府方面:政府要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首先国家要意识到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更多大企业的诞生,进而更好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稳定。其次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保障。对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多方面采取鼓励措施激励各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要在政策方面进行必要的资金支持,如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方式来填补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这样既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也可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头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元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建议.中国商贸.2011(15)

[2]廖丹.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商报.2005(3)

融资影响因素 篇12

关键词:小微型企业,融资,外部因素

小微型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影响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内外因素复杂。本文拟从影响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外部因素出发, 探讨目前小微型企业融资现状,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以供参考。影响小微型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因素可以归结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三大类。

一、政府对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 法律法规对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影响。

我国政府目前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努力营造适合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2000年, 我国政府颁布《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提出要逐步放宽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条件, 切实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这是我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法律, 它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信用担保服务、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大力支持。2003年,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进一步扫清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障碍。2005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逐步扩大国家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 国务院法制办根据意见精神, 对160多万件涉及中小企业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进行了系统清理, 废止、修订相关规章和文件6 000多件。2009年我国政府发布《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从融资渠道、金融政策、金融服务、担保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之后还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等文件。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要“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就是要防止把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混合在一起。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把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四类, 有利于政府针对特定类型企业制定针对性的政策, 提高政策执行效果。2011年9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 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2]14号) , 对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一系列法律和意见的陆续出台, 标志着我国在“快速搭建中小企业政策体系新框架”这一阶段上正加快步伐。然而, 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相比, 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缺乏从鼓励、促进、保护等方面覆盖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再加上执行力弱, 影响了小微型企业融资、投资效果。

(二) 组织机构对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影响。

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体系, 明确其职能与定位, 这是解决我国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的首要前提。而目前形成的是多头管理的格局, 没有独立的集中管理机构, 也没有单独对小微型企业进行管理的机构。而经贸委、工商联、农业部、行业主管局、科技部、工商局等部门按照所有制、部门、区域等划分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 且只在国家发改委下设一个“中小企业管理局”, 职能定位比较微弱。这种管理方式的结果是职能交叉、管理混乱、职责不明, 大大削弱了扶持小微型企业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我国在工业化信息化部设立了中小企业司, 省级普遍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 以下没有单独的机构, 难以承担全国小微型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

(三) 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财政政策直接体现了政府的意图, 通过政策的微观化, 能引导和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因此, 我国政府应当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 充分发挥小微型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加大财政对小微型企业支持的力度,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我国对小微型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渐增强, 但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社会信用意识不强, 市场竞争不充分, 各项改革还不完善。因此财政税收制度不健全,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对小微型企业的优惠政策明显不足仍然是我国政府财税支持政策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政府为缓解小微型企业融资困境, 做出了许多努力, 正逐步完善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环境。但现实情况是有关小微型企业融资的政策不完善、不配套、漏洞多, 法制不健全, 缺乏专门的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组织体系, 这会导致政府干预力度弱化。因此我国政府应坚定不移的健全我国小微型企业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 组织体系, 为小微型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

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在小微型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中, 小微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外源融资中, 小微型企业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金融机构。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 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了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 各类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合作性银行百花齐放, 发展迅速的局面。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日益重视, 在全国布局设立了诸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兴的金融机构, 但一直以来, 我国都未能建立一套与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融资供给体系, 金融结构不合理, 为小微型企业服务的小微金融机构缺失, 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小、急、频、低等特点与银行的商业性特点产生的不协调, 决定了商业银行在融资服务上天生偏爱大中型企业, 对小微企业融资“惜贷”, 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三、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对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影响

与小微型企业有关的中介机构主要是担保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保险机构等。由于金融机构与小微型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市场中介机构的介入, 对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提高小微型企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有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各种市场中介机构对企业的服务偏向于大中型企业, 小微企业被边缘化, 使得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大, 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条件苛刻, 融资处处受阻。

四、结论

综上, 影响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因素可以归结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中介机构三大类。研究发现:当前政府没有全方位地针对小微型企业颁布一整套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在政策资源的配置过程中, 小微型企业被边缘化;当前金融机构不完善, 占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的金融制度安排偏向大型、中型企业, 而中小微型金融机构发育不全, 不能完全满足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各类市场中介机构针对小微型企业的中介服务做得不够, 没有为小微型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政府应针对小微型企业的特点颁布一整套法律法规和政策, 并通过财政、税收等给予小微型企业资金支持, 还应通过政府设立的小微型企业管理机构为小微型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加大执行力度, 突出实效, 为小微型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金融机构看, 应设立小微型企业政策性银行、培育发展新的小微型企业金融机构、发展地方资本市场等来完善金融市场, 形成有利于各类企业包括小微型企业的完备的融资制度体系, 切实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类市场中介应该重视对小微型企业的服务, 提高小微型企业的透明度, 为小微型企业融资创造便利的条件。S

参考文献

[1].苏世公, 冯阳.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0, (10) :29-32.

[2].唐婧妮, 黄朝晓, 覃宇环.中小型企业融资税收政策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 2010, (10) :223-225.

[3].Strahan P.E., Weston J.P.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Bank Consolidation:Is There Cause for Concern Working Pape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New York (March) , 1996.

[4].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1) :10-18.

[5].杨胜刚, 胡海波.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 2006, (1) :118-12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建筑节能设计问题下一篇:德育课教学模式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