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因素

2024-10-22

融资因素(精选12篇)

融资因素 篇1

商业信用融资是客户企业在获得商品后,供应商同意其拖延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付款,相当于供应商对客户企业的一种短期融资。陈庆保(2006)较早提出商业信用作为外源融资途径,是企业应对融资困难局面的有效对策之一。随后白建东(2008)、于莉等(2009)从理论上阐述剖析了商业信用融资的重要性,贾明谦(2009)则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商业信用融资作为一种短期融资来源,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其在当今国内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日渐增加,逐步成为非传统金融体系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陆正飞和杨德明,2010)。

Petersen等(1997)从多个范畴探讨了造成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差异的原因,发现显著因素包括投资机会、企业规模、与传统正规金融机构的关系度、企业年龄、现金流以及所属行业。Demirguc-Kunt和Maksimovic(2001)指出经济高速发展地区的企业,更加广泛地运用商业信用。同时在法制健全的地域,公司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运用较少。Fisman(2003)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显示,在金融体系较为落后的背景下,如果行业中运用的商业信用较多,则企业的成长速度较快。John Wiley和Sons(2003)认为对商业信用产生作用的要素还包括竞争程度、价格要素等。Van Horen等(2007)认为,处于竞争程度和缓的行业中的企业,更容易从供应商处得到商业信用融资。Inessa Love(2007)从宏观层面着手,以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金融危机对于商业信用确实产生了影响,商业信用规模在危机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得以增长,但从更长的周期来看呈减少趋势。

1外部因素

在区域差异方面,余明桂和潘红波(2010)研究结果显示处于经济和金融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企业会较多的运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而李斌和江伟(2006)却得出相反结论,即金融发达程度越高的地区,其所辖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数额越大。胡海清等(2011)也支持地区差异影响的存在。曹向和匡小平(2013)发现,在政府干预程度较少、外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法律保障机制较好的地区,企业更容易获得商业信用融资。

宏观政策方面,祝继高和陆正飞(2009)提出货币政策的变化也会导致运用商业信用途径融资的差异性。其给出的解释是作为与企业成长发展紧密相连的投融资领域,公司管理层在这方面进行计划和决定时,必然会考虑到货币政策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郑立东和程小可(2014)则从宏观经济角度肯定了这种影响。

外部治理机制方面,叶炜(2015)以2001年~2012年在沪深主板A股上市的公司为实证样本,发现水准较优的独立审计以及良好的企业声誉可以明显加强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且在这个过程中二者呈现出相互替代的关系。但是冯延超(2015)以201年~2013年中国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为实证样本,却得出效果不明显的结论。

2内部因素

内部特征方面,谭伟强(2006)和赵宇翔(2008)的研究都表明公司规模对商业信用融资呈现正向作用,规模效应同样显现于商业信用中。叶栋梁(2008)通过经验数据的研究却否定了规模因素的影响。与上述情况均不同,张婧超等(2013)的实证研究却得出规模较小的公司反而能够获取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经营状况方面,学者尽管选取的度量指标有所不同,但均提出盈利能力、流动性水平等均是导致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差异的显著要素。

内部治理方面,应千伟和蒋天娇(2012)提出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取商业信用融资。然而张婧超等(2013)实证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曹向和匡小平(2013)的研究也支持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更多的说法,但是其同时也指出在政府干预经济较少、金融发展较好、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这种情况会发生转变。

内部控制方面,郑军林、钟高和彭琳(2013)的研究肯定了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在扩大商业信用融资方面的效果,并且即使面临着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等不利的外部经济大环境,这种积极的效果也依然存在。冯延超(2015)也认同质量水平越高、实施效果越明显的内部控制手段,越有利于商业信用融资的获取,其机理阐述主要基于获取供应商信任方面。

Mc M illa n和Wood r u f f(1999)认为当供应商具有较强的市场势力时反而会给予客户企业较多的商业信用。他们所作出的解释为供应商较强的市场势力使之获得了一种非正规机制,即能够通过采用停止供应原材料这类可置信的威胁,获取对信贷合同的执行。

然而一些学者却持有相反的观点。Fisman和Raturi(2004)构建了竞争性假说理论,他们提出企业凭借竞争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势力。当客户企业的市场势力较强、地位越高时,具有能够更换供应商的优势,可以利用威胁供应商的手段,争取更大规模的商业信用。而供应商出于争取客户、扩展销路等原因,也会同意给予客户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当客户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较弱时,供应商则具备了选择客户企业的优势,此时企业难以从供应商处获取所需的商业信用。

Love、Preve和Sarria-AIlende(2007)选取东亚国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上市公司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商业信用情况,结果显示,当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些上市公司无法从银行渠道获得所需资金时,从而转向从商业信用渠道寻求资金支持,但前提是上市公司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较容易地从供应商处获得商业信用作为银行信用的替代,从而缓解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支持了竞争性假说理论。

Fabbri和Menichini(2010)指出买方较强的市场势力是现在商业信用融资广泛运用的原因,尽管并不存在融资困境,但是这些强势的买方企业仍然从供应商处以低廉的价格得到更多的资金流动性。

国内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商业信用在交易市场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作为经营性融资途径的有效性日益显现,其在资金短缺、融资受限的企业中发挥的效果越来越受到肯定。国内较多学者也逐渐将目光放到商业信用融资的考察上,国内学者在国外学者的丰硕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大环境、背景和企业的现实状态,在理论和实证分析两方面都开展了较多研究,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

其中对商业信用融资运用领域的探讨分析,为缓解我国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情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参考、思路和措施,同时在学术意义方面,丰富了国内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相较于国外企业而言,我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利用尚不充分,因此,较多学者着眼于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方面,对国内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情况进行考察研究,涵盖了区域差异、宏观政策、内部特征等多个层面,得到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给国内企业进行商业信用融资提供了符合实际情况、具备较强现实意义的可行思路和建议。

摘要:商业信用融资是客户企业在获得商品后,供应商同意其拖延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付款,相当于供应商对客户企业的一种短期融资,其在当今国内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日渐增加,并逐步成为非传统金融体系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本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商业信用,融资,客户企业

参考文献

[1]陆正飞,杨德明.商业信用:替代性融资,还是买方市场?[J].管理世界,2011(4).

[2]苏存,马力,侯世宇.商业信用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日本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2).

[3]胡海青,崔杰,张道宏.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区域差异研究[J].财经研究,2011(5).

[4]孙浦阳,李飞跃,顾凌骏.商业信用能否成为企业有效的融资渠道——基于投资视角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4(7).

融资因素 篇2

融资一直都是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自身特征,偿债能力弱、融资规模较小、财务规范性差。中小企业融资难可以归结为外部环境因素及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外部因素

1.金融机构因素

缺乏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小企业的规模歧视依然存在,大银行从节约成本费用角度出发,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难虽然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等成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行,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最终还是制约着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

2.信用担保体系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少,并且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民营担保机构受到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受到较大制约。

3.直接融资因素

企业的直接外源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的股权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的债券融资。从股权融资来说,上市的门槛太高,中小企业融资难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急需的资金。虽然创业板的推出,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的特点将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但创业板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不足,或许能相对缓解融资问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自身因素

1.中小企业素质较低,信用状况较差

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中小企业的素质普遍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是城乡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缺乏竞争力,市场风险高,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向其发放贷款。中小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或合伙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经营风险大,信用观念差,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使得金融机构不能把握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增加了放贷风险。

2.中小企业缺乏担保物

无论是什么企业要求贷款或者担保,都需要有担保物来提供保证。中小企业仅有的抵押品就是其有限并且价值低廉的土地、房产和机器设备,其规模也就制约了这些抵押品的价值。

3.中小企业人才匮乏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建议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资金问题是困扰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一个大难题,中国的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难题。

1.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1)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设备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稳定性相对较差,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不足,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2)中小企业容易受市场环境的影响,风险变数大,经营状况不佳。一些中小企业初创,缺乏主导产品,更缺乏科技含量,大多从事高耗能、高污染、初加工、化工等投入多、产出少、成本高、利润低的产业。(3)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多数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状况,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财务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等记录。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在财务决策方面缺少合理正确的分析,而且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差,透明度不高。并且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企业不守信用的行为,这样就很难取得银行对它的信任。

2.银行方面的原因:(1)服务方向的原因:银行追求贷款利润造成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象。目前,国内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都是以服务大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宗旨,其市场定位往往多是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大量的信贷资金都集中投向了大企业。即使本应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的商业银行及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利益驱使,也经常表现出重大轻小,厚强薄弱的行为。(2)缺乏与中小企业匹配的银行机构: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建立起了以工农中建交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并存的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但是还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现阶段的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大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实力有限,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3)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成本相对大企业要高: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与贷款给大企业的手续相同,而贷款的金额相比会相差不少,单位放贷的成本高,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放贷的风险相比大企业更大,导致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

3.政府方面的原因: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较少,扶持力度小。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相比大企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小,在一国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国家一般会优先将资金提供给大公司大企业。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就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现状来说,其制度及运行中的不足极为明显,业务量及资金规模都很有限。而且担保机构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和民间资本型的商业担保所占份额极低,不符合担保机构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市场原则。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例分析——以宁波市华禾商贸有限公司融资为例

1.公司的基本情况。宁波市华禾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年,注册资本160万元,是一家代理销售美的电器的商贸类小企业。该企业为宁波市美的电器的总代理,凭着美的的品牌优势结合企业主的良好经营手法,近年来该企业发展较为稳定。但是在该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融资问题的考验和挑战。每年的夏季以及年底为企业的销售旺季,为配合各大商场的年末促销活动,需大量购入存货,这段时期,企业在业务运营过程中了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又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资金回拢速度更加受到了影响,却因为流动资金不足而无法及时备货。

2.公司的融资背景及问题。企业融资需要有企业的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来做抵押获得资金支持,而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更具有保障。企业考虑通过自有房产抵押,向银行进行流动资金融资。该公司先后与几家国有银行洽谈过贷款业务,但都没有成功。主要是由于洽谈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1)抵押额度未能达到企业的融资需求。(2)企业需要的是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经营收入回笼较快,贷款的需求期较短,所以更适合短期内可以灵活周转的额度产品。

3.融资问题的解决。华禾公司在与多家银行都洽谈未果后,通过宁波银行的贷易融和押余融两款产品就解决了贷款问题。(1)贷易融是向小企业提供的房地产抵押项下的公开授信额度。授信期限长,根据资金回拢的情况来安排融资期限和融资金额,最大程度地掌握了向银行融资的主动权,大大节省了财务开支。(2)押余融是针对已取得抵押授信的小企业,对应抵押差额部分发放的保证循环授信额度。

4.公司融资结果及分析。最后经过洽谈,该企业以其自有房产抵押获取了贷易融授信额度230万元,并以抵押品剩余价值申请押余融100万,这两个产品的配套使用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使企业走出了在销售旺季资金周转不灵的窘境,并为企业今后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从此案例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银行的融资方式灵活多变,银行可提供多种形式数量的融资方式。(2)银行应加大创新的力度,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3)银行在授信前对调研资料进行可行性的研究然后再做决策,可以更好的规避风险。

三、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

(1)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设备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提高银行对企业融资的信心。(2)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性,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增强信用意识,信守合同,不无故拖欠借款。这样才能与金融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银行方面:(1)银行要转变经营观念,把中小企业作为新的业务的增长点。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大客户的融资方式越发多样化,不在单一依靠银行融资,他们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取得低成本资金,而且银行在对大客户谈判中常处于不对等地位,议价能力不强,利润空间小。所以商业银行应将业务目标转向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2)为中小企业建立相对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小金额机构,并适当的允许民间资金进入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同时要发展贴现和票据等银行中间业务,最后可以借鉴美国及欧洲的先进经验,建立一些相关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3)银行应降低单位放贷的成本,简化放贷的手续。对于贷款给中小企业风险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保护措施来解决而不应是拒绝放贷。如提高贷款利率和加强管理,降低单笔放贷额度,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分级防范风险等措施。

政府方面:政府要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首先国家要意识到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更多大企业的诞生,进而更好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稳定。其次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保障。对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多方面采取鼓励措施激励各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要在政策方面进行必要的资金支持,如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方式来填补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这样既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也可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头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元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建议.中国商贸.2011(15)

[2]廖丹.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商报.2005(3)

融资因素 篇4

关键词:农户,融资需求,影响因素,融资可获得性

一、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

在国家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我国农户开展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得到加快发展, “三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农户在生产和生活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融资需求,因此,稳定而有效的融资渠道对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农户在融资过程中,由于自身资产的局限性,可提供的有效抵押品种类较少和范围较窄,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金融机构往往对农户贷款设置严格的贷款条件和复杂的贷款手续,对农户贷款普遍存在 “慎贷”、“惜贷”、“恐贷”现象。我国农户普遍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其融资获得性较低,这种状态的持续存在将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满足农户融资需求,提高农户融资可获得性,有必要切实了解农户融资需求及融资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

在现有文献中,国内外学者们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的研究体现在融资需求的现状、融资需求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Greenspan和Stieglitz研究发现农户融资需求 量是相当 大的。〔1〕何明生、帅旭、王曙光、王东宾、李长生、张文棋等人也认为我国农户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2〕〔3〕Franz认为农户的融资规模和单笔借贷规模都在上升。〔4〕何广文、韩俊、周宗安、王芳和罗剑朝等人认为农户家庭收入、农户资产状况、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等因素会对农户正规借贷需求产生重要影响。〔5~8〕刘西川运用TobitⅢ模型,研究发现利率会显著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9〕胡金焱、张博运用Probit模型,认为农户储蓄水平、收入水平、负债水平是影响农户信贷需求及其资金来源渠道的重要因素。〔10〕Pal认为农户工资收入会减少农户对正规贷款的需求。〔11〕Kochar采用联立方程估计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并考虑其他非正规贷款渠道对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12〕

另外,国内外学者们对农户正规贷款可得性的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Morduch、Petrick、李锐、朱喜、卢亚娟,张龙耀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农户普遍面临着严重的正规信贷约束问题,导致农户获得正规贷款的可得性较低。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了我国贫困地区农户正规借贷市场参与程度低的原因,并认为非农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对农户正 规信贷可 得性有正 的影响。〔13〕孔荣、易小兰等人认为农户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收入水平、家庭生产经营总支出等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有显著影响。〔14〕程恩江、刘西川认为小额信贷可以有效地缓解农户所面临的正规信贷配给,从而提高农户正规贷款可得性。〔15〕

可见,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融资,而没全面地反映农户其它渠道融资的可获得性,事实上,非正规金融也是当前农户外源融资的主渠道。因此,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湖南省125家样本农户为例,研究当前我国农户融资需求及融资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方面,选用合理的指标对农户融资需求和融资可获得性进行衡量和反映。依据农户最近一年来是否需要融资来判断其是否有融资需求,“是否有融资需求”包括有融资需求和没有融资需求两种情况。另外,用农户实际获得融资总量占期望融资总量的比例来衡量农户整个融资的可获得性,不仅包括正规信贷,也包括非正规金融。农户融资可获得性包括没获得融资、获得部分融资、获得全部融资三种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实证方法,分别运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验证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其他因素等对农户融资需求及融资可获得性的影响,为从根本上破解目前我国农户面临的融资约束困境、满足农户庞大的融资需求寻找思路。

二、数据来源、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1.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和典型抽样法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长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常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湘西自治州作为调研地区。为了使样本农户更具普遍性,本文选择了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地区的望城区、宁乡县和常德地区的汉寿县、石门县以及湘西自治州的凤凰县、花垣县的农户作为调查对象。2015年1月,课题组对三个地区130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深入乡镇,与农户就生产、融资等情况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并逐一填写问卷,使本研究在掌握第一手农户融资数据,有利于对研究结果给出更加客观的解释。此次调查获得的有效问卷共125份,有效率为96.15%,其中长沙地区43份,常德地区42份,湘西自治州40份。

(2)样本农户融资需求及融资可获得性情况

从被调查的125家样本农户的融资基本情况来看,有借贷需求 的农户有87家, 占样本总 数的69.6%;没有借贷需求的农户38家,占样本总数的30.4%。可见,农户融资需求强烈。

在有融资需求的87家样本农户中,没有获得融资的样本农户有14家,占比16.1%;获得部分融资的样本农户58家,占比66.7%;获得全部融资的样本农户15家,占比17.2%。可见,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融资约束问题。

2.变量选取

(1)因变量

1农户是否具有融资需求。本文采用意愿调查法来获取农户融资需求信息,并以农户最近一年以来是否需要融资来判断其是否具有融资需求。2农户融资可获得性。本文以有融资需求的87家农户从正规金融或非正规金融实际获得融资额度占期望融资额度的比重来衡量农户融资可获得性。

(2)自变量

根据已有前期相关研究与课题组调查所取得资料发现,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其他因素等可能影响农户融资需求及融资可获得性。其中:

1农户基本特征,包括农户年龄、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基本特征对农户融资需求及融资可获得性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农户年龄越大,说明农户自身积累资金可能会越多,对融资需求的可能性会越小。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生产经营能力与创新能力越强,同时会更容易掌握借款条件与程序,能够提高农户融资可获得性。

2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包括家庭经营类型、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支出及农户家庭劳动力数。不同农户家庭经营类型,农户融资需求可能不一样。一般而言,农户家庭年收入越高,对资金需求越小,即家庭年收入与农户融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农户家庭年支出越高,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增多,农户对资金需求会越大,即家庭年支出与农户融资需求呈正相关关系。农户家庭劳动力人数对融资需求及融资可获得性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3其他因素,包括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农户社会关系情况和离最近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越高,越了解其借款条件及借款程序,农户越可能会产生融资需求,同时农户融资可获得性会越高。农户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也有利于提高农户融资可获得性。另外,农户离最近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会有利于减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农户融资可获得性。以上各变量的定义与赋值,详见表1。

3.变量描述性统计

将所有样本农户与具有融资需求的样本农户进行比较发现:具有融资需求的样本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营类型、家庭年支出、家庭劳动力、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农户拥有社会关系高于所有样本农户,说明具有融资需求的样本农户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家庭年支出相对较大、家庭劳动力人数相对越多、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政策的认知程度相对越高以及农户拥有社会关系相对更多。而具有融资需求的样本农户的农户年龄、家庭年收入、离最近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都低于所有样本农户,说明农户年龄越大,其融资需求越小;拥有更少的家庭收入的农户,其融资需求可能性越大;同时农户家离最近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越近,说明其农户融资需求可能性越大。

三、实证分析

1.农户融资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农户融资需求包括有融资需求和没有融资需求两种情况,可以分别用1和0表示,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离散变量。而且,农户融资需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选用二元Logit计量模型是分析农户融资需求影响因素的最佳模型,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1)式中,Pi表示第i个农户具有融资需求的概率,yi表示第i个农户是否具有融资需求,xi为解释变量,α是常数项,βi是解释变量的系数,i=1,2,3,……,n。农户融资需求影响因素的logit模型及检验结果见表2,模型一为全部变量纳入模型的最初估计结果,模型二为全部变量显著的最终估计结果。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 来看,模型一、模型二的LRstatistic分别为40.20、37.89,均通过了1%的检验,因此模型一和模型二整体是显著的,说明模型是有意义的。

在农户基本特征中,农户年龄在模型一中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模型二中均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其回归系数均为负,说明农户年龄对农户融资需求有显著影响。农户年龄越大,说明农户一方面可能已逐步通过自我积累筹集到相对充裕的资金,满足农户发展的需要,对外部融资没有强烈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农户年龄逐渐增大,其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劳动技能会因为技术进步等因素而难以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其创业精神和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越来越弱,保守经营的理念越来越强,而不愿意通过 “外债”来寻求农户的更大发展,从而也降低了外部融资需求的意愿。

在农户家庭基本特征中,农户家庭年收入在模型一、模型二中都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其回归系数均为负,说明农户家庭年收入对农户融资需求有负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家庭总收入较高的农户,可能有着足够的流动资金,所以,其农户融资需求也就较小。农户家庭年支出在模型一、模型二中都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其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农户家庭年支出对农户融资需求有正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家庭年支出越高的农户,农户融资需求就越强烈,同时也越有可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因此,这类农户也就越可能具有融资需求。

注:“***”、“**”、 “*”分别表示在1%、5%、 10%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变量不存在或统计不显著。

此外,从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在模型一、模型二中都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其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对农户融资需求有正向影响。农户越了解借款申请条件与申请程序,就越可能有农户融资需求。其原因在于,对借贷政策认知程度较低的农户可能会比较主观地认为,向借款人申请贷款必须要提供相应的抵押、担保等严格的融资条件,所以,有部分这类农户可能会认为以其现阶段的家庭条件即便是申请了贷款也贷不到,因而放弃了申请,表现在总体上就是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越低,就越可能不具有融资需求;反之,农户认知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认为他符合借款人的贷款申请条件,相应地,也就越愿意尝试向申请借款,从而其融资需求越大。

2.农户融资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Tobit模型可以称为样本选择模型、受限因变量模型,是因变量满足某种约束条件下取值 的模型。在农户融资过程中,部分农户从正规金融或非正规金融实际获得的融资总量等于他们期望的融资总量,其融资可获性为1;还有部分农户实际获得的融资总量小于他们期望的融资总量,其融资可获性介于0和1之间;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农户没有获得任何数额的融资,即实际获得的融资总量为0。可见,因变量———农户融资可获得性的取值是连续的,但是受到某种限制,属于限值因变量,满足Tobit模型的适用标准。因此,本文选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其中,左边审查为0,右边审查为1,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式 (2)中,yi为因变量,即第i个农户融资可获得性;yi*是潜在变量;β代表左截取点,α代表右截取点,其中,β=0,α=1;xi为解释变量,即影响第i个农户融资可获得性的主要因素;λ为回归系数;ξi为随机误差。农户融资 可获得性 的Tobit模型估计及检验结果见表3,模型一为全部变量纳入模型的最初估计结果,模型二为全部变量显著的最终估计结果。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一、模型二的似然比检验结果分别为105.49、104.54,均通过了1%的检验,说明两个模型整体是显著的,模型有意义。

注:“***”、“**”、 “*”分别表示在1%、5%、 10%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变量不存在或统计不显著。

在农户基本特征中,农户受教育水平在模型一中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检验,在模型二中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其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农户受教育水平对农户融资可获得性有显著影响。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获得融资的可能性越高。其原因在于,农户文化程度可以反映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与创新能力,影响农户在当地的社会地位,而且文化程度还能反映个人的认知水平,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农户更容易了解与掌握借款程序和其他贷款信息,更容易获得融资服务。

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在模型一、模型二中都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其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对农户融资可获得性有正向影响。农户越了解借款人的借款条件与借款程序,就越有利于帮助农户提高获得融资的可获得性。

农户社会关系情况在模型一中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模型二中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其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农户社会关系对农户融资可获得性有显著影响。即说明农户社会关系越好,比如有亲戚朋友为乡镇以上干部或者金融机构领导,则农户更容易获得融资。农户社会关系可以反映出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情况,根据社会资本理论,农户可以利用社会资本来减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提高农户融资可获得性。

离最近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在模型一中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检验,其回归系数均为负,说明离最近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对农户融资可获得性有显著影响。离最近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越远,交通越不发达,贷款人对农户越不了解,越难以获取其相关信息,监督成本也越大,越不愿意向其贷款。对农户来说,他们没有像企业那样有规范的财务报表等硬信息,贷款人对其贷款与否更多的是凭借对农户状况的各种 “软信息”的了解。对贷款人来说,他们在选择贷款客户时,往往会选择农村金融机构周边的农户,因为距离农村金融机构越远的农户,凭借 “软信息”来对其经济状况尤其是偿还能力的观测和判断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加,会增加金融机构与农户的信息沟通成本,并且加大金融机构的监督难度。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首先,目前农户普遍有着强烈的融资需求,但难以获得所需的发展资金,存在着资金短缺现象,即农户普遍面临着融资约束难题。其次,农户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支出、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对农户融资需求有着显著影响。农户年龄与农户融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农户年龄越大,农户融资需求越小。农户家庭年收入与农户融资需求也呈负相关关系,农户家庭年收入越高,农户融资需求越小。农户家庭年支出与农户融资需求呈正相关关系,农户家庭年收入越高,农户融资需求越大。而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越高,农户融资需求越大。最后,农户受教育水平、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农户社会关系情况、离最近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对农户融资可获得性有着显著影响。农户受教育水平与农户融资可获得性呈正相关关系,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融资可获得性越高。农户对借款政策的认知程度越高,农户越了解借款条件与借款程序,农户融资可获得越高。离最近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与农户融资可获得性呈负相关关系,离最近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越近,农户融资可获得性越高。

2.政策建议

(1)加强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

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要不断更新经营服务理念,承担起为农户提供融资服务的普惠责任,通过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实施贷款流程再造、简化贷款程序等改革,为农户开发与提供所需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户巨大的融资需求,提高农户融资的可获得性。另外,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应不断地扩大试点抵押品的种类和范围,实施交易型信贷技术创新;或者不断地挖掘与利用农户的社会关系、农户自身的信誉等 “软”信息,利用地缘、人缘优势,通过关系型信贷技术为农户发放借贷资金,有效地缓解当前农户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帮助农户有效地提高融资可获得性。

(2)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户收入和资产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农户融资需求必将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必须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起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从当前农户实际的融资需求出发,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在农村地区的优势,促进内生于农村经济发展、适应农户融资需求的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并不断地完善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与作用

融资因素 篇5

【摘要】融资租赁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阻碍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因素及解决对策。关键词:融资租赁;金融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工厂”。中国国内对生产设备的需求迅速扩大,而同期国家实行收紧银根的经济政策。融资租赁业在国内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和盈利前景。这就同目前整个国内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缓慢形成明显的反差。

一、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缓慢的因素 1.国内融资租赁机构缺乏同融资租赁业务特点相匹配的充沛资金来源。

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范围十分狭窄,仅能吸收少量信托、委托存款,且数额有限,并且以短期资金居多。而融资租赁业务主要用于设备购置、技术改造、高新科技开发转化等项目的资金需要,周期在三到五年左右,属中长期性质的融资。这一结构性的矛盾严重束缚了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金融租赁公司理论上的资金来源除股东资本金投入外,还可以向金融机构借款、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但目前实际情况是我国金融债券的发行受到相当严格的额度控制。

从近年来金融债券发行的实际情况看,发行额度倾斜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用于扶持重点建设项目,金融租赁公司基本上没有获得发行债券的机会。向金融机构借款又由于部分金融租赁公司沦为控股股东圈钱的工具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整个金融租赁行业疑虑重重,借款渠道不畅通,金融租赁公司面临资金断流的窘境。而中外合资金融租赁公司租赁资金依赖于股东的支持,在筹资渠道上过于狭窄,其资金来源受到外债管理和股东融资安排的限制,不能根据融资租赁市场的需求情况自主筹措资金。

2.融资租赁业同供货厂商基本上未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合作关系。由于融资租赁公司普遍缺乏资金,非厂商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在同供货厂商的利益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在开展业务初期,在承租客户来源上也严重依赖于供货厂商。实力雄厚的供货厂商更倾向于只把非厂商北京的融资租赁公司作为扩大销售的利用工具,而未将其视为战略合作伙伴;彼此的合作是阶段的,而不是持续的、大规模的。而非厂商北京融资租赁公司又没有能力将供货厂商与自身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因此很难再设备回购及翻新等租赁物权退出机制、设备维修检测和零配件供应等风险控制机制、销售返点及灵活的设备付款方式等利益分配机制上得到供货厂商足够的支持。

3.融资租赁行业缺乏能有效整合融资租赁公司、设备供应厂商、出资方等租赁产业链的各方优势的产业链运作机制和融资租赁整体解决方案。

这种现状造成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不畅、经营风险重重。融资租赁涉及贸易、金融、保险、担保、运输等多个领域,关系到融资租赁的出资人、出租人、承租人、设备供应厂商等多方利益。现有的融资租赁运作模式是融资租赁企业独立运作租赁的各个环节,大而全的运作必然存在不可控制的风险。4.“融资租赁”观念缺位和落伍影响着融资租赁市场的拓展。

我国相当部分企业经理人对“融资租赁”了解甚少,而且投资、融资观念并没有得到重大的改变。一方面企业不愿负债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有些企业或个人利用负债经营、消费损害租赁公司的利益。这也是我国租赁业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此影响,融资租赁虽然在中国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目前还难于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融资租赁业作为一种独立的融资手段在国内金融市场所占比例还非常小。

二、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措施

1.融资租赁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融资租赁产业链运作机制。融资租赁企业要在现有经营情况下,借助于专业的租赁整体解决方案来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融资租赁风险控制机制,引入“现代租赁经营和管理系统”,预测、预防可能出现的租赁风险,并化解、锁定、转移已经出现的风险,在外部运作上实现了利益分享、风险共担,在内部实现融资租赁的市场开拓、项目运作、风险评估、事后监督由不同部门完成,保证了运作过程的公正和责任分解到位。2.打通融资渠道,尽快形成规模效益。虽然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中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不能参股融资租赁公司。但融资租赁公司在规范运作、提高企业信用度前提下,完全取得银行对其风险控制能力的认可,以租赁资产抵押和应收租金保理的“双保险”形式取得银行的支持。同时要拓展与融资租赁最适合的资金渠道。融资租赁需要的是中长期稳定资金,并能提高稳定的分期资金回报,与保险资金的特点最为匹配。以中国庞大的设备融资市场潜力和规范的业务运作及风险控制体系,力争吸引国外保险公司投资为其保险基金增值;也可通过转租赁、杠杆租赁引入外国银行借款和投资基金资金(目前全球1/3投资通过租赁方式完成)予以解决。从长远看,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允许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简单融资租业务和杠杆租赁业务,在存贷差逐年降低,各种直接融资方式挤兑银行贷款的情况下通过融资租赁业务拓展利润来源渠道是发展融资租赁业的根本解决方法。3.构筑同供货厂商的紧密合作关系。我国工业企业一方面设备普遍有更新换代需求,但企业决策者通常不会将大量的现金投入到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去。对于资金严重匮乏、购买力不足的民营企业来说,融资租赁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设备供应厂商又普遍存在市场销售压力。建立厂商背景的租赁公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设备的特点作为出租人或承租人,盘活存量资产,进行技术改造。厂商背景的租赁公司同供货厂商更容易得到供货厂商在风险控制和物权处置方面的支持,而且厂商背景租赁公司专业经营某一特定范围的设备,并在这一领域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可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程度,优化融资租赁资产质量。非厂商租赁公司也可以集中既有资金优势,专注于某个行业的设备租赁,同该行业的强势企业建立独家的融资租赁紧密合作关系,让供货厂商帮助控制风险。

融资因素 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 F830.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452-03

收稿日期:2013-11-27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编号:132400410220)

作者简介:王文锋(1964—)

,男,河南新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E-mail:813324790@qq.com。农村金融机构以农村中低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群,作为农村劳动生产经营资金后盾主要力量,农户融资潜在意愿会对农村金融机构诸项融资业务开展有着直接影响。农户是否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哪些因素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潜在意愿会产生最直接影响、影响程度的强与弱如何对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相关业务健康、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方面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朱守银等对安徽亳州、阜阳6县18个村217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农户借贷的来源渠道、资金用途、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1]。李曉明等通过对安徽省1 0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农户借贷大部分用于非生产性建设,民间借贷在农户借贷中占有绝对比重并呈不断上升之势[2]。黎翠梅等从实证的角度,对湖南省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对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3]。黄祖辉等认为大部分农户对正规、非正规金融机构信贷的需求均以消费性为主,并提出了一个可以促进信贷可得性的方法改进[4]。贺莎莎对湖南省 81个农户的调查发现,农户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于非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而那些正规金融机构更倾向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非农经营性农户[5]。周宗安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山东省农户信贷需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6]。潘海英等从借贷周期、借贷用途、借贷利息的视角对浙江省温岭市379个农户借贷需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及实证分析[7]。陈鹏等对10省(区)2万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户外出务工获得非农收入对农户借贷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民间互助性借贷对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东部和中部相对发达地区对民间互助性借贷意愿更为强烈[8]。邹志豪等认为在业务经营发展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向着经营管理趋同化、业务渠道间接化、产品定价粗放化、管理运营支行化等新趋势发展[9]。周才云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实践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融资利率形成机制、完善监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10]。张松灿认为应该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融资业务的宣传力度、对农户进行融资相关知识培训、因地制宜地完善相关制度[11]。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从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规模经营、管理模式等理论层面进行分析,部分实证分析研究均主要是从农村金融机构自身视角、农户视角出发,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的实证分析研究较缺乏。本研究以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402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并完善现行融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农村金融机构课题组于2013年7—9月对河南省4个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402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情况见表1。

1.2变量选取

本研究假设农户是理性的,即农户有能力在面临的外部限制条件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模式;对农户而言,选择何种融资形式的依据是这种形式能否实质性地使自己的预期收益最大化。影响农户信用社融资意愿的因素很多,包括农户的人口特征、家庭特征、家庭收入等,依据已有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研究区自身的特征,结合访谈与实地调查情况,本研究将影响因素分成5大类型。

1.2.1农户特征农户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3个变量。随着农户年龄的增长,经营性方面的投资也会相对减少,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也就相应减弱;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现代金融意识较强,一旦有适当的产业项目,便有可能向农村金融机构寻求融资支持。从性别看,年轻男性特别是青壮年男性,较女性拥有更强烈的融资意愿,扩大生产欲望相对较强,对资金需要更加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发展资金密集型的农业项目拓展家庭生产经营范围,增加收入,更易于产生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需求[9]。

1.2.2家庭特征一般而言,以经商或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源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处于全村中等以上,家庭总人口较多的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意愿较强,因此,其生产性信贷的需求意愿也较强,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比较高。

1.2.3政策认知特征当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相关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提升时,农户对自己融资用途再认识、按期归还款能力及农业生产收益的提升,具有更强的自信力。本研究假定农户对融资政策了解情况同农户信用社融资是否产生潜在意愿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

1.2.4土地特征土地特征变量由耕地规模、土地流转情况构成。对于那些有耕地流入、经营耕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家庭而言,他们必然有更多生产经营投入,相应资金需求量也就更大,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会更强烈。

1.2.5区域特征对于不同区域的农户而言,他们所拥有的区域资源禀赋占有情况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所提供的各种相关信贷条件、便利程度高低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客观因素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资金需求的规模,最终影响到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意愿。

通过分析可知,农户年龄、耕地规模、农村信用社相关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对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将农户融资潜在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y),农户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y)的取值被限定于[0,1]之间,其中,当y=0时,说明农户没有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当y=1时,说明农户具有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农户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意愿Logistic模型中相关变量的描述、定义、基本特征及预期方向见表3。

1.3模型设定

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的潜在意愿是一个二分变量,对于这样的非连续型、二分类的因变量,一般选择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公式为:

大型央企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篇7

2013年某央企实现营业总收入20, 498亿元, 利润总额505.76亿元, 201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57.01%。2007年1月-2014年11月, 该企业总共发行企业债券14期, 其中5年期企业债110亿元, 7年期637亿元, 10年期898亿元, 15年期560亿元;中期票据13期, 200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9期, 1000亿元, 短期融资券12期, 1400亿元。

1.1 融资类型及其时间分布

2007年1月-2014年11月, 公司总共发行债券48期, 其中债券类型有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2007年-2014年企业季度融资情况见表1和表2。

单位:亿元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

(1) 总体情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债券市场的完善, 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即使加息的年份, 企业融资也会采用多次数、小金额的形式进行融资。国家的加息、降息动作经常是连续的, 基调在年内保持不变。加息代表着融资成本提高, 因此加息的年份企业融资的金额将会减少, 降息的年份企业融资金额将会提高。当然企业的融资情况跟基建项目的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也有紧密的关联。 (2) 融资时间:公司每个季度都会进行融资, 融资金额分布较均匀, 第一季度、第四季度融资金额略高。第一季度融资额占全年融资额的32%, 第四季度融资额占全年融资额的34.5%。 (3) 融资类型:公司主要的融资方式是发行企业债, 2007年-2014年11月, 发行企业债券2140亿元, 占总融资额的37.0%, 融资金额高于其他类型的融资。 (4) 各类融资方式的时间分布:超短期融资券比短期融资券更为灵活, 可以及时满足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瓶颈, 统计数据显示, 年初时, 超短期融资券债券发行量较大。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券与总体融资情况相同, 在一季度和四季度融资额度较大。中期票据在年初几乎不发行。

1.2 相关性分析

我们对公司发行的债券分为两类, 一类是企业债;一类是中短期债, 包括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权和中期票据;分别对两类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发行同期的贷款基准利率、M2、Shibor利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及表4。

**.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1) 不管是企业债还是中短期债, 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发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M2相关性较弱。我们认为这与国家的利率管制、企业债券的发行周期有关。企业债券利率未能完全反映供求关系和信用程度, 也未与国债利率形成稳定的基准依据关系。 (2) 企业债的票面利率与Shibor3M利率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达到了0.725。我们认为, 企业债票面利率与Shibor3M显著相关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债发行的审批周期是三个月。中短期债的票面利率与Shibor O/N的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达到了0.751。由于中短期债券的流动性较好, 因此与市场的即时Shibor强相关。

**.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1.3 票面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的差异分析

公司各期融资的票面利率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票面利率与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差异分布图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 公司融资90%的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1-2.5个百分点, 集团融资的规模效益显著。同时, 可以看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货币资金市场的规范, 公司融资的票面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2014年公司第15年期企业债的票面利率仅低于基准利率0.55个百分点, 基本与基准利率相当。

2 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2.1 发行环境

2.1.1 宏观经济、金融环境

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及其他融资行为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了解我国企业债券发展中, 除了一些制度性因素外, 还有哪些因素对企业债券发行有影响。为分析其相关性, 收集整理了2007年-2013年GDP、股票发行额、经济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的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 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股票发行规模、国债发行存在负相关。这说明企业债券发行与股票和其他融资方式具有排斥的影响, 而经济的增长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是有利的。由于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特别是企业债券利率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 因此通货膨胀率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几乎没有影响。

2.1.2 Shibor利率

Shibor作为基准利率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抗干扰性, 即基准利率在对经济变量保持敏感性的同时, 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抗干扰性, 只有这样, 货币当局才能从基准利率的变动中准确地把握经济发展形势, 而不至于受到个别事件的影响, 以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

Shibor将成为央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使Shibor在其公布的目标值附近波动, 通过目标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体系, 通过市场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利率定价, 通过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引导企业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且从企业债券票面利率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 票面利率与Shibor3M利率相关性较高, 因此研究Shibor的走势对把握债券发行的时机意义重大。

2.1.2. 1 2014年Shibor3M走势

2014年Shibor3M走势见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4年Shibor3M利率呈下降趋势。

央行于2014年11月22日的降息行为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本次降息的关键目的之一还是为了解决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希望能够借降息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国家三季度经济放缓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3季度PPI降到1.8%, 9、10月份更低。同时, 整个社会融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这几个因素是促使央行降息的主要原因。

2.1.2. 2 相关性分析

首先, 中央银行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领导者与监管者, 负责根据不同的宏观经济状况来能动地对市场进行调控, 其为调控市场而出台的各项货币政策, 几乎对市场上的全部变量都会产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为判断Shibor1Y的走势, 本文选择了CPI、PPI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MI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存贷差这6个经济及货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这6个指标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 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我们收集整理了2007年1月-2014年10月的月度数据, 使用相关性分析法来挖掘其与Shibor利率的关系。分析结果见表6。

**.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从相关性结果可以看出, CPI与Shibor3M利率的相关性较好, 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达到了0.606;其次是M2。但是CPI与Shibor3M利率但相关性不算高, 且根据货币市场中的实际情况, M2一直处于线性的增长态势, 而Shibor1Y利率则根据市场情况升降。

2.2 发行条件

债券发行条件是指债券发行者在以债券形式筹集资金时所必须考虑的有关因素, 包括发行金额、票面金额、期限、偿还方式、票面利率、付息方式、发行价格、发行费用、税收效应以及有无担保等项内容。

根据《证券法》、《公司法》和《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有关规定, 发行公司债券, 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 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 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 (2) 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期末净资产额的40%;金融类公司的累计公司债券余额按金融企业的有关规定计算; (3) 公司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募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 (5) 债券的利率不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利率水平; (6)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不存在重大缺陷; (7) 经资信评估机构评级, 债券信用级别良好。

2.3 发行程序

根据发改财金[2008]7号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有关部门, 有关中央企业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化发展, 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经国务院同意, 对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程序进行改革, 将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 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 (发行人及主承销商根据反馈意见补充和修改申报材料的时间除外) 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因此, 企业债券自决策之日后, 最长需3个月才能够通过发改委审批。企业债券具体的发行流程见图3。

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 (以下简称企业)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这三类债券发行程序相似:

(1) 企业确定发行项目的主承销商; (2) 主承销商企业提交发行材料准备清单; (3) 主承销商组织各中介机构共同完成尽职调查、组织注册材料的编写工作; (4) 企业与主承销商签署《承销协议》; (5) 主承销商向交易商协会提交包括短期融资券发行募集说明书、发行公告、评级报告、法律意见书等在内的全套注册文件; (6) 交易商协会核查, 企业获得注册, 并择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完成发行。

可以看出, 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发行的流程较短, 且超短期融资券可以一次注册, 多次发行, 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根据《华尔街日报》2014年10月16日的报道, 作为监管国内债券发行交易的三大部门之一, 国家发改委本周起已暂停审批国有企业的发债申请。并且, 目前尚不清楚何时将恢复审批。公司发行企业债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而中短期融资券等不受影响。

3 结论及建议

(1) 宏观经济状况、货币市场总体状况直接决定了企业融资的大环境。宏观经济上行、资金面宽松对于企业发行债券是良好的时机。

(2) 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股票发行规模、国债发行都存在反方向的关系。这说明股票和国债是企业债券的可替代融资方式, 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而经济的增长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是有利的。由于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特别是企业债券利率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 因此通货膨胀率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几乎没有影响。

(3) 不管是企业债还是中短期债, 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发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M2相关性较弱。我们认为这与国家的利率管制、企业债券的发行周期有关。企业债券利率未能完全反映供求关系和信用程度, 也未与国债利率形成稳定的基准依据关系。

(4) 企业债的票面利率与Shibor3M利率相关性较强。我们认为, 企业债票面利率与Shibor3M显著相关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债发行的审批周期是三个月。中短期债的票面利率与Shibor O/N相关性较强。我们认为, 由于中短期债券的高流动性, 因此与市场的即时Shibor强相关。

(5) 企业融资主要受发行环境、发行条件和发行程序的影响。其中决定债券具体发行时间的因素是发行程序, 企业债自决策日起, 发改委需在3个月内完成审批。

(6) 从历年来公司债券票面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的差额可以看出, 无论资金宽松还是紧缩, 公司都有刚性的融资需求。资金宽松的年份利差大, 资金紧张的年份利差小。资金成本较低的年份, 公司融资金额亦偏高;资金成本较高的年份, 公司融资采用多次数、少融资的方式, 融资总额也偏少。

(7) 公司每年的每个季度都会进行融资, 融资金额分布较均匀, 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融资金额略高。第一季度融资额占全年融资额的32%, 第四季度融资额占全年融资额的34.5%。宏观经济的复苏、债券市场的完善、国家基准利率下调窗口的打开, 决定了2015年将是公司债券融资的高峰期。

摘要:本文首先对某央企债券发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从发行环境、发行条件以及发行程序等几个方面, 分析影响央企融资的因素。最后, 给出了相关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债券发行,融资影响因素,大型央企

参考文献

[1]郭露, 戴志敏, 汤林捷.江西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结构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4 (19) :31-34.

[2]易奉菊, 黄志忠, 谢军.企业融资约束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J].当代会计评论, 2013, 6 (2) :46-58.

融资因素 篇8

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模式的现状

1. 企业自有资金融资。

主要是指企业历年的未分配利润和折旧。企业自有资金具有资金使用成本较低等优点, 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很高的要求, 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 单一使用自有资金融资可能导致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不足、资金链的断裂。因此, 虽然自有资金成本低, 手续简单, 但制约于我国企业规模小, 盈利水平低的原因, 只能筹足并购中所需的部分资金。

2. 债务性融资。

(1) 银行贷款。作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主要渠道, 贷款利率相对于其他债务性融资来说较低, 签约费用也较低, 而且利息可以税前抵扣, 因而总体成本较低。但由于海外并购贷款相比于普通商业贷款, 金额大, 风险高, 还款期长, 故需较长时间商讨, 而且同样面临着法律束缚, 如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规定了不得用于银行贷款从事股本和权益性投资。从法律上限制了我国企业直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筹集到并购资金。虽然我国企业并购融资使用银行贷款有诸多限制, 但仍是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的主要渠道。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倾斜, 而并购活动往往发生于这两者之间, 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融资中信贷融资仍占较高比例。 (2) 发行债券, 商务票据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券市场”。2005年以前, 央企在我国债券市场占主导地位, 每年只有3-4家地方企业能获准发行企业债券, 且规模很小。近几年,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得到较快发展, 截止2010年9月30日, 企业债券发行余额已达13444.85亿元, 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采用发行债券方式融资, 虽然也可以享受利息的税前抵扣, 但其利率与发行费用较高, 因此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同时, 我国的债券市场尚不发达, 融资渠道单一, 国外通行的通过发行垃圾债券融资的方式在我国是被禁止的, 况且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较小, 很难满足大规模的海外并购融资需求。

3. 权益性融资。

指企业发放权益性证券或股票来筹集并购资金。权益性融资主要分为两大类: (1) 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我国上市公司多采用定向增发新股的方式募集并购资金, 但这种方式存在诸多限制, 例如两次增发新股的时间间隔不能少于一年, 公司发行新股的前三年必须连续盈利等。而且发行股票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 程序繁琐。目前我国股市低迷, 很难筹得足够并购资金。 (2) 换股并购。国际上流行的以换股并购作为支付方式在我国也存在困难。由于我国收购的大多是亏损的外国企业, 他们急需现金来维持经营和摆脱困境, 同时我国企业大多在国际上知名度不高, 外国企业不愿持有中国企业股票。这些因素都导致换股并购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很少作用发挥。

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1.融资方式单一, 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空间, 融资渠道狭窄。由于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不配套, 中国资本市场仍处在不断完善的初级阶段, 在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融资支持方面存在众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就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的现状而言, 主要集中于银行贷款和股票融资两种方式。

2.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融资呈现逆向选择, 即忽视内融资, 偏好股权融资, 轻视债务融资。

3.由于我国海外并购融资的相关法律尚未健全, 在一些领域存在空白, 使一些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 违规操作, 严重地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

4.我国政府对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融资干预过多。政策性资金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比重偏大。

三、制约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模式选择的因素

1.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发达的本土资本市场会给海外并购提供极大支持, 我国企业日益活跃的海外并购市场提高了对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要求。而由于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不断完善的初级阶段, 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不配套, 在对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资金支持方面仍有诸多障碍, 如我国《股票发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任何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市场提供贷款资金;《证券法》第133条也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 这些都从法律上限制了我国企业直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筹集到并购资金。债券市场则由于企业知名度, 偿债能力, 企业债券流通性, 和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导致公众对债券市场信心不足。这些主客观因素都导致了国际上通行的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筹集并购资金的方式在我国很难行通。而从国际经验来看, 本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是离不开繁荣的本土资本市场支持的。

2. 我国金融中介机构支持不力。

虽然目前为止我国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但在日常运作中银行贷款的用途却常受到各种法律法规的制约。突出表现在:我国金融信贷领域的限制过多, 企业贷款受到国内贷款担保额度的限制;如果是外币贷款, 则即受到国内贷款额度的限制, 又受到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这些因素都使得从事海外并购的企业难以利用国内金融市场进行有效融资, 也使得一些企业由于不能及时筹集到足够资金而错失并购良机类似的限制体现在:例如:我国《贷款通例》第21条规定, 不得用银行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我国《商业银行法》也未明确规定银行是否可以为企业并购提供资金。这些法律法规在彰显我国对银行贷款的安全保护的同时也凸现了我国信贷管理体系在并购领域缺乏灵活性。

3.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渠道不明, 资金来源存疑。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民营企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成为我国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体。但仔细考察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是通过内生式发展得以壮大的, 并没有获得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当的市场资源, 在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获得的扶持也是寥若晨星。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贷款市场上, 民营企业是获取资金的困难户, 这些困难在增大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难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质疑。如2009年四川腾中重工提出收购美国通用旗下的悍马品牌时, 人们问得最多的不是能不能收购, 而是有没有实力收购?收购的资金从何而来?

4. 政策性资金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比重偏大。

供应链融资概述及其主要风险因素 篇9

对于企业来讲, 保持持续平稳的现金流是日常经营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特意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逐渐被更多地认识、接受和实践。

一、供应链融资概述

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将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和它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关系粘度作为重要衡量指标, 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及对应资金流, 对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通过自偿性的结构化设计, 利用风险分离技术, 将资金投向对象与风险承担对象分离, 紧密围绕核心企业, 依托整条供应链的运转, 在完成对企业融资的同时, 还使供应链内各个节点的关系更加紧密, 稳定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

供应链融资的主体有四大构成要素:商业银行、融资企业、第三方物流及核心企业。

1.金融机构

这里所指的金融机构, 主要指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在传统融资模式下, 受自身信誉较低和可抵押物较少的制约, 很难为自身发展及时补血。商业银行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开发出专门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和盈利模式, 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 进而拓展业务范围, 扩大盈利渠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2.融资企业

融资企业是供应链融资服务的资金需求方。它们主要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按照传统的信贷制度, 这类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和管理模式的限制, 抗风险能力差, 违约成本低等, 很难得到银行贷款。但是如果通过供应链融资这个平台,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核心企业担保、动产质押, 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多种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 以满足日常流动性资金需求和扩大经营规模需要。

3.第三方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 在供应链融资中起到协调者的作用。依托自身强大的信息平台, 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和信用担保服务, 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如监管融资企业的质押存货, 为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搭建了银企合作的桥梁。

4.核心企业

在供应链中有较强实力、较高信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被称为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的参与使得银行的信贷风险得到有效降低。核心企业帮助上游企业解决融资困难, 保证与其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和稳定的货源。同时, 帮助下游企业提高运营水平, 扩大销售量, 进而达到“援它以自救”的目的。

二、供应链融资的主要风险

供应链融资虽然为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 但是基于供应链融资当中众多的主体,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概括起来, 主要包括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物流企业营运风险和法律风险。

1.操作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 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供应链融资作为一项系统的融资服务, 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不仅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对供应链融资整体上有高度把握, 而且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对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行业有深入了解, 并能掌握有关融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地位的真实准确资料。[1]但是受制于供应链融资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大多数银行并未形成专业性强、业务水平高的供应链融资服务队伍。这样就无法对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贷款进行有效的贷前、贷中和贷后三阶段的风险管理, 从而导致风险发生的可能。

2.信用风险

在供应链融资中信用风险一方面是指中小企业由于管理不规范、资产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另一方面是指由于资信状况不佳, 核心企业没有履行到期合同而引起的风险。[2]在供应链融资的特殊性, 以及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的背景下, 银企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样一来, 一旦中小企业或是核心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在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作用下, 不仅会给供应链的其他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而且也会威胁到整个银行的信贷安全。

3.物流企业营运风险

物流企业主要为供应链上各企业提供货物运输、仓储、货物监管和保险服务, 是供应链管理顺利运行的纽带。[3]如果物流行业监管水平低, 导致物流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传递失真、无法反映货物运输的真实情况, 或者与中小融资企业联合欺诈商业银行, 那么将会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4.法律风险

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 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完善, 对其监管的诸多细节还存在漏洞。供应链融资中的各个环节不排除借助法律监管的空当, 铤而走险, 以谋取经济利益。

三、供应链融资的风险防范

1.建立起完善的征信体系

供应链融资领域的征信体系与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讲的征信体系不同之处在于, 供应链融资范围内的征信体系在传统意义的基础上又强调以核心企业为主体并结合其中下游企业的声誉、信誉、规模、前景等多角度、多企业的综合评估。这样形成的征信体系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风险识别的跟踪, 降低逆向选择的可能。全国范围内的征信体系建立能够有效降低供应链融资的风险, 实现对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状况实时监控和全面追踪。

2.加快适用于供应链融资的专门法规建设

供应链融资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些信贷产品创建、条约制定和企业准入门槛缺少参照物和相关标准, 而供应链融资涉及的物权、付款承诺、责任担保等方面仍存在监管漏洞。因此需要制定专门的供应链融资法律法规用以协调与《担保法》、《物权法》、《破产法》及银行信贷准则之间的关系, 减少法律摩擦[4]和监管空白。努力做到行业发展与法规建设同步, 进而促进供应链融资的又好又快发展。

3.培养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专业化供应链融资队伍

在征信体系和法律环境均具有较高的水平的优良生态环境下, 供应链融资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因此, 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考核, 为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后续发展人才。只有业务能力过硬的人才不断涌现, 才能发挥商业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在供应链融资的最大作用, 一方面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 另一方面具备较高的风险防范能力, 对整个供应链融资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进行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刘双红.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的风险控制[J].企业经济, 2011, (2) .

[2]龙菲.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及其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6) .

[3]何静.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及其控制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 (2) .

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篇10

一、融资租赁的现存状况

我国的融资租赁业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开始的,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与发展, 市场经济大踏步搞活, 租赁业务发生崭新变化, 出现了以融资租赁业务为主, 金融与贸易相结合的格局。

1. 融资租赁业的业务量迅速增加及行业规模发展。

据部分统计调查发现, 2009年是融资租赁业发展快速的一年。整个一年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有70家企业, 其总销售额达到1550亿元, 租赁市场渗透率平均值为4.24%, 比2008年提高了15.8%。

2. 租赁市场需求巨大。

国际上平均每年融资租赁业务的交易量与全社会设备投资总额达10%-15%, 而我国每年融资租赁业务量却不到1.5%, 这远远未达到可以发展的程度, 与国际市场相比存在着巨大差额, 仍然有90%以上的上升空间。

二、制约我国融资租赁的因素

我国融资租赁业, 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经济大环境下产生的, 呈现出先天不足, 造成其今后的发展面临种种障碍。

1. 租赁的观念淡薄, 意识淡化。

融资租赁业我国发展历史较短, 成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手段, 社会各界受传统的所有权意识影响, 对融资租赁的普遍认识不足。大部分人不愿将资产使用的概念从资产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特别是政府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生投资建设领域, 长久的习惯很难得到改变。

2. 落后市场经济环境的制约。

(1) 社会信用的严重缺失。融资租赁更需要社会信用的支持。造成租赁的信用环境较差, 承租企业欠租、骗租现象严重, 这些都与人们缺少充足的法律意识, 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有关。 (2) 需要保险体系的约束。我国的融资租赁没有保险制度, 政府对融资租赁业的保险政策严重滞后, 保险业并没有出现完善的制度保障。至今没有出现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 出租人和承租人所办理的保险中有任何保护制度, 这就严重影响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3) 融资渠道不畅。我国尚没有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明显的信贷政策。受国家信贷政策的制约, 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难以通畅, 租赁公司面临困境, 特别是资金短缺, 业务规模难以提升等。 (4) 缺乏市场退出机制。健全的风险退出机制能够增强融资租赁行业的风险抵抗力, 而我国目前削弱其抗风险能力, 严重缺乏这种健全的风险机制。

3. 租赁管理专业人士不足。

我国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都极度缺乏融资租赁业务的专门性人才, 尤其是金融租赁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上, 在信息化经济腾飞变革时代, 企业自身的经营与管理, 适当的政策引导和统一的行业管理都显得尤为重要。光靠运用科学的经营决策来规避风险是远远不现实的的。而我国租赁公司正是没有这些保护措施与机制, 才有的巨大债务危机。此外, 经济、金融学界也忽视融资租赁业, 这也影响到租赁人才的培养。

三、针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加速发展的现代化策略

要改变融资租赁业现存的各种现实, 首先需要国家消除行业约束的影响, 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针对新时期中国融资租赁的约束分析基础, 结合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 对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选择提出了全方位视角的探究。

1. 强化对融资租赁理论的研究, 加大对融资实践的宣传。

加强对融资租赁理论和实务的普及宣传, 加强对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提高。从企业自身角度考虑, 融资租赁公司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来宣传融资租赁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来主动面向社会;从政府角度考虑, 政府可以利用通过新闻媒体、相关扶持政策等这样的权威作用, 向社会宣传融资租赁, 使这一新兴行业能为全社会所了解;从金融机构来看, 金融机构应, 积极向融资租赁业拓展投资业务, 更新投资理念。

2. 我国融资租赁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并扶持相应政策。

(1) 健全建设我国融资租赁的法律法规。尽快完善政府监管, 例如制定《融资租赁法》这样的统一权威的法律, 以明晰观念, 统一市场准入条件,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建立一个融资租赁的强政府支持体系。一是加强税收的征力度。可以采取折旧中的加速折旧法、对直接投资采取减税措施等税收政策来给予融资租赁业税收优惠;二是在信贷政策上加大力度。鼓励银行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融资租赁业务;三在保险政策方面, 由政府举办相应的官方信贷机构, 对该类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中对是各种风险进行政策性保险;四是加强财政支持。政府应在支持融资租赁业今后的发展, 对财政政策制定上向融资租赁倾斜, 在会计制度制定上考虑融资租赁的特点。 (3) 在租赁交易退出机制上创新。首先, 要选定一到两家运行状况比较好的融资租赁公司。之后, 挑选出租金容易回收, 而期限又适中的项目来发行债券。实际上属于行业内部资产重组, 大多数购买者最初只看重融资租赁公司, 接下来允许一部分基金组织自由流转买卖。最后当公司的经营状况根本转好, 这时可以将这一证券类业务向整个融资租赁业开放, 既要鼓励金融性机构参与购买, 更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购买, 并在二级市场上完全放开租赁债券证券的流通。

3. 加大培养融资租赁人才队伍的力度。

首先要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尤其是租赁行业, 多角度地培养培训并开发融资租赁人才, 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章敏.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02) :50-53.

[2]赵娟.浅议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1) :182-183.

[3]高山.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财会月刊, 2010, (18) :33-35.

融资因素 篇11

关键词:上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逾1亿户,占企业总数99%,创造全国60%以上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上缴税收占国税总额50%,集中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融资难问题依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板块的财务数据,对影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策略。

一、文献回顾

Stiglitz和Weiss以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为基础建立的理论模型证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必然是不对称的,由此产生逆向选择,为降低信贷风险,银行把利率降低到均衡利率水平以下,限制资信度低的企业进入,因而产生信贷配给现象。国内外学者对信贷配给现象下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大量研究,纵观现有文献,研究偏向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原因归咎于企业本身在信贷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即中小企业规模不足,財务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担保资产等。

王正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比例的零长期借款现象,对长期负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其他资金来源的替代效应、公司资产抵押能力、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治理因素都显著影响了公司长期借款使用。田厚平对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信贷市场类型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银行收益不仅受信息结构的影响,也受到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与信贷市场结构的制约。罗正英考察了非国有控股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的财富集中度和风险厌恶程度等异质性特征与金融市场化程度对信贷融资可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财富集中度和所处地区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对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具有积极影响,但企业家风险厌恶程度与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研究假设

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研究以及我国国情,基于以下假设,进行实证研究:

假设1: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与企业银行信贷比例负相关,与长期信贷比例负相关更显著。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市场化进程与长期债务比例负相关。进一步检验发现,市场化进程的提高有利于抵押资产价值较低、经营风险较高的公司取得长期性债务融资。

假设2: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银行针对授信企业,进行具体调查分析,确定有利及不利因素,估计银行综合收益程度,对整体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因此,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银行信贷的获得。

假设3:企业信贷融资与国有控股正相关。在我国,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比民营企业更加突出和紧密,国有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贷市场上,银行更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业务,尤其是长期债务。

三、研究设计与变量选取

以我国2004年上市后的326家非金融业中小企业2007-2009年连续可得数据为样本,纳入企业所在地的市场进程化,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因变量

文章选取三个因变量构建模型,分别是:

Y1:短期信贷率:短期借款/年末资产总额;Y2:长期信贷率:长期借款/年末资产总额;Y3:信贷总额率:Y1+Y2

(二)解释变量

具体说明如表1所示:

(三)控制变量:行业和年份

(四)回归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i(i=1,2,3)=α+β1Market+β2Size+β3Mortgage+β4PrA-lRt+β5Wealth+β6QuickRt+β7EquityRt+β8PrCashflowRt+β9PrROE+β10PrInterestRt+β11Age+β12Nature+β13Industry+β14Year+ε

其中α为常数项,β1-β14为系数,ε为随机干扰项。

在27384个观测值的基础上,剔除样本缺失数据以及异常值以后,共得到25508个可观测值。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有效个案数为898个,根据以上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OLS)采用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控制行业和年份,回归模型R2修正值分别为0.13、0.42和0.31,模型拟合度不高,但模型显著性水平高,回归模型和实证分析是有研究意义的。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回归结果显示市场进程化指数与企业信贷融资负相关,且与长期信贷和信贷总额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验证了假设1。

上市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可抵押资产在1%的水平下影响长期信贷的获得,大的资产规模和多的可抵押资产越有利于获得长期信贷。资金富有度与长期信贷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越高,信贷需求越小。速动比与银行信贷正相关,在应收款项质量一定的情况下,速动比高的企业,短期内偿债能力更强,银行收益性得到较好的保障。

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均为上市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两者具有替代效应,股权融资越高,企业信贷需求降低。股权融资比在1%的水平下与企业信贷负相关,且短期信贷的相关系数高于长期信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在流动负债中所占比率越高,有利于企业下一年度获得银行贷款。前年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影响在1%水平下显著,但系数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前年度资产负债率与短期信贷、长期信贷在1%的水平下正相关,资产负债率指标越低,偿债能力越强,按照经典财务理论,资产负债率应与企业信贷负相关。另外,实证结果也表明企业前年度利息保障倍数与当期信贷负相关,企业年龄与信贷融资正相关,均无显著影响。间接说明我国银行不太注重企业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指标考核,也没有与中小企业长期交往积累经营信息,金融机制仍不健全。综合上面的分析,整体来看,具有较好财务状况的上市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假设2。

控股权性质指标与短期信贷正相关,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与长期信贷负相关,并在1%的的水平下显著。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表明上市中小企业的长期信贷率均值仅为3%,而股权融资率均值达到39%,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广泛存在于我国所有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替代了长期贷款的需求。另外,银行的信贷政策和风险管理动机也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长期借款比较少。这种特殊现象的存在,假设3仅在短期信贷融资因素的回归分析中得到了验证,控股权性质与企业长期信贷负相关。

五、结论与启示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其是信贷融资难问题,是国内外融资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既受到企业自身特征和财务状况等微观方面影响,也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和金融体制、法治水平等宏观方面的影响,不能脱离任何一方面的因素探讨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将市场化进程与企业控股性质相结合,对影响我国上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指数与企业信贷融资呈负相关,在1%的水平下对长期信贷产生显著影响。说明我国当前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尤其是长期信贷融资。但同时也发现,由于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信贷需求降低,企业宁愿放弃低成本的债权融资,转向高成本的股权融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金融体制的弊端,影响了企业外源融资的选择,从而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实证的结果证明企业财务状况对信贷约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有效检验了本文的第二个假设。另外,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进一步证明中小企业自身较多的货币资产降低了外源融资需求,企业自身资产规模的大小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获得。

参考文献:

1、Stiglits,J.E.andWeiss.A.Creditrationingin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J].Amer

icanEconomicReview,1981(71).

2、王正位,赵冬青,朱武祥.中国上市公司零长期借款的经验研究[R].

3、田厚平,刘长贤.2009企业资产规模、信贷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管理科学学报,2010(5).

4、罗正英,周中胜,詹乾隆.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企业家异质特征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0(6).

5、樊纲,王晓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融资因素 篇12

关键词:资本成本,资本结构,企业价值,融资决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财务活动的内容日益丰富,使企业的财务关系越来越复杂,在财务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尤其是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企业财务活动的首要任务是筹融资金,以满足企业对内、对外的投资需要。随着企业筹资渠道和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正确研究和分析企业在筹资活动中资本成本、资本结构及企业价值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问题,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融资决策分析有着重要意义。企业财务融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在融通资金过程中,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合理,使筹集资金的资本成本最低、财务风险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资本成本因素对企业财务融资的影响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用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无偿使用资金。因此,企业除了必须合理调配使用资金外,还必须分析把握各种来源的资金的使用成本。资本成本,它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或占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资本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用资费用两部分。资金筹集费用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活动过程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向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支付的借款手续费、向证券承销商支付的发行股票、债券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评估费、公正费、广告费、律师费等,一般筹资费用是一次性费用。而资金用资费用是企业向筹集资金的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如向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支付的借款利息、向股票持有者或股东发放的股利等。

资本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在资金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时,它决定资金的使用者必须向资金的所有者、中介人支付一定筹资、用资费用。资本成本的基础是货币时间价值,但两者并不相同,货币时间价值是站在投资者(资金的所有者或中介人)角度分析投资风险报酬;资本成本则是从受资者角度分析所支付的资金占用费用和报酬,它既包括货币时间价值又包括投资风险价值。

分析资本成本的重要性在于:一是企业选择筹资渠道和方式等融资决策分析的重要因素;二是企业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三是企业评价投资项目可性行的衡量标准。资本成本可以用绝对数或者相对数表示,资本成本的绝对数表示即资本总成本,它是筹资费用和使用费用之和。由于它不能反映用资多少,不便于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比较,所以很少使用。资本成本的相对数表示即资本成本率,它是资金占用费与筹资净额比率。企业筹资方式不同付出的代价不同,其资本成本的计量可以从个别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和边际资本成本三个方面进行。个别资本成本是指各种筹资方式所发生的筹资成本,主要包括银行借款成本、债券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它们决定着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的高低。综合资本成本是指一个企业各种不同筹资方式总的平均资本成本,它是以各种资金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所以又称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边际资本成本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当企业需要追加筹措资金时,可以只采用某一筹资方式,但这对保持或优化资本结构不利。当企业筹资数额很大,资本结构又有既定目标时,可以通过边际资本成本的计算,确定最优的筹资方式组合。

二、资本结构因素对企业财务融资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未来融资的方式、渠道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权在增加的同时,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资本结构理论是解决企业能否通过筹资来源组合比例的变动,来影响企业总价值和总资本成本的问题。

企业资本结构是由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和长期负债资本成本两方面构成。所谓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筹集来源中负债总规模和所有者权益规模的比例关系。它也包括企业各类债务占总负债的构成比例和所有者权益中各类股东的持股构成比例,以及所有者权益中各项目的构成比例,又称为财务结构。企业资本结构是反映企业在融资中衡量财务风险程度的主要尺度,它主要表现为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和股东收益可变性的风险。一般来说,企业无债务就不存在财务风险,但由于企业举债、发行债券等财务杠杆的加强,股东、债券人会要求企业给予较高的报酬率,随着企业资本成本的增加,企业丧失偿付能力的可能性将随之增加,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资本结构的类型很多,不同的资本结构在企业财务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从筹资角度分析主要有单纯普通股结构、普通股加优先股的资本结构和普通股加优先股加负债的资本结构三方面。

单纯普通股结构,这种资本结构的特点是没有长期债务,也就无定期还本付息的负担,所以财务风险最小。如果需要追加资本时,容易选择采用其他方式筹集资本,但由于普通股的资金成本高,无法享受财务杠杆作用,将会影响原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和管理权,相对投资者而言具有较大的风险,声誉低的企业发行的普通股很难吸引投资者。

普通股加优先股的资本结构,优先股的股利一般低于普通股,股利相对固定,所以这种结构的资金成本低于普通股资金成本。但由于优先股股利是从税后利润支付,无法减少税负,当企业盈利水平低于优先股股利时,将会受到财务杠杆的负面影响。

普通股加优先股加负债的资本结构,债务的资金成本一般低于股权的资金成本,而且这种结构的资金成本相对固定,这样便于企业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债权人不能参与企业决策,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权,然而这种资本结构要求企业到期还本付息,如果盈利能力差或者现金流量不足偿还债务,企业将面临着财务困境。所以这种资本结构下的企业债权人在向企业提供信贷时,常常通过契约向企业提出附带的条件和某些限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筹集资金和经营活动的灵活性。

通过对资本结构三种形式在融资活动中利弊的分析,使企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稳定、健康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而脆弱、病态的资本结构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所以资本结构质量高低是整个企业资金运动高效、有序、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是财务结构优化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

三、企业价值因素对企业财务融资的影响

《FORTUNE》杂志是按照企业的销售收入对全球企业进行排名,显然销售收入并不是一个评价企业价值的理想标准。因为只要将足够多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形成“企业集团”,很容易做到销售收入全球第一。但是各个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丝毫没有变化,企业价值也没有真正提高。可能由于企业投资分散,经营风险大幅度提高,最终将会导致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企业资本及股东权益实际上已经贬值,即企业价值下降。相反,另一个经营多种业务企业销售收入未必作到第一,但经过资产与业务重组,盘活了资产存量,并将所得用于偿还债务和回购自己的股份,减少了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从而,增加了企业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反而使得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企业资本及股东权益增加,企业价值也得以真正提高,即企业价值上升。

企业价值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真正下降或者上升多少一般难以用现行的市场价格确认计量,而常常把它作为一项无形资产,采用以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来进行确认计量。主要方法有估测折现率和估测连续价值。估测折现率就是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算权益性资本成本和负债性资本成本,根据机会成本要求最低资金利润率,从而选择合理的折现率。估测连续价值包括选择预测期限、估计参数、连续价值折现。连续价值折现可用自由现金流量恒值增长公式法或价值驱动因素公式法测算。

四、资本成本、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企业财务融资的影响

企业融资决策分析中的资本成本、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有着各自的经济涵义的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企业资本结构是决定企业整体资本成本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主要尺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认为企业价值取决于自身的资本结构,不同的资本结构将产生的综合资本成本不同,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大小与企业价值的大小呈现反比例的变动。

从资本结构质量分析理论是讲,当企业开始举债时,虽然有财务杠杆作用,增加了财务风险,使企业股东要求提高权益资本报酬,但由于权益资本成本的增加小于使用长期负债资本成本带来的好处,此时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会下降;当借款比例超过某一点后,权益资本成本的增加大于长期负债资本成本带来的好处,此时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又开始回升。所以,资本成本、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相互关系随着权益资本成本和长期负债资本成本比例的变动,引起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上下波动,当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达到最低点时,就是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此时企业财务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的权衡达到最佳点,从而实现企业财务融资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新民:《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1

[2]、单惟婷:《公司财务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

[3]、郭道扬、谭湘:《财务分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

上一篇:石灰石系统优化调整下一篇:补充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