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论文

2024-10-21

财务自由论文(共7篇)

财务自由论文 篇1

财务管理依托于特定企业组织, 并在企业活动中承担着对企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和相对应的资金关系进行有效协调与管理的职责。财务管理有着自己本身的特殊要求和运行机制,始终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而财务目标则是财务管理活动的基本目的, 是企业战略目标和任务在财务方面的综合体现。因此,如何界定财务目标,是开展和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研究财务目标也是研究财务基础理论的起点。

一、财务目标文献综述

财务目标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理论界对财务目标的研究成果较多,形成了各种基本观点,对各种观点也做出了相关的评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

(一)以财务活动结果评价为核心的财务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或每股收益最大化、企业经济附加值EVA或其增加值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综合收益率最优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现金净流量最优化等等。财务活动结果评价目标主要立足于较为传统的资金投入与产出意义上的资金活动目标,强调本金最大化增值,与财务本身内在客观要求相符合。该财务目标反映了当时企业生产所处于的生产力状况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该财务目标以财务分析数据为基础, 更直接地反映了企业主体对财务管理的成果需求。

(二)以财务关系主体利益实现为目的的财务目标。在探讨企业财务目标的发展过程中, 财务关系作为财务目标的核心内容之一, 始终贯穿于财务目标理论演变和选择的全过程。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演变为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委托与代理存在选择的差异,财务利益链接的财务关系问题则成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中心内容, 财务关系的和谐处理和财务关系所衍生出来的财务环境则影响到企业日常的运行和战略发展。财务关系目标包括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最大化、相关利益者利益均衡、企业价值最大化等。

(三)讲求公平与效率综合体的财务目标。公平与效率本身就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体。公平与效率作为财务目标更多体现了社会目标。 任蔼堂(2001)提出将企业财务目标定位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杨超等(2001)也提出资本配置最优化, 并阐述了将公平与效率作为财务目标的相关意义。从另外角度来分析,效率和公平在具体衡量和计算财务效益方面难以量化,衡量指标较为模糊。

(四 )所有者财务目标。干胜道 (1995)立足于两权分离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提出在两权分离条件下的所有者财务目标。他认为,经营者的财务目标是自身效用最大化,而所有者财务目标与经营者财务目标不一致,股东内部财务目标不一致,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目标实现的路径也不一致。企业要顺利实现所有者的财务目标, 必须加强对经营者的财务监督,加大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如股票期权、递延年薪等)使经营者的财务目标与所有者的财务目标趋于一致。

(五)复合式财务目标。基于财务目标的各项探讨的侧重点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财务目标观点。因此,为顾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杨爱华(2006),关勇军、瞿旻(2006)提出了构建复合式财务管理目标体系, 即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率最大化、股东或资本所有者价值最大化三级财务目标体系, 从而实现让企业关键资源所有者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实现最大化目标。

二、财务目标内涵理解

如何确定企业财务目标, 需要从财务目标的内涵去加深理解。财务目标具有以下特点:

(一 )财务目标从属于企业目标 ,客观体现企业目标的性质。企业目标具有多元化特点,从经济角度可分为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财务目标则体现为企业的经济目标,通过资金的不断运动与管理而实现。财务目标着眼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又受企业目标的影响,财务目标与企业目标具有一致性。财务状况的最优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础。企业目标是基于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综合目标, 那么财务目标也必然要体现各利益相关者的根本经济利益。

(二)财务目标具有本身的框架体系。财务目标是依托于企业目标而存在的特定经济目标,应具有层次性。从宏观上看,财务目标可分为总体财务目标和具体财务目标。总体财务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为企业持续发展战略服务,是企业的根本财务目标,具有导向性功能,是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与协调的综合体目标成果。而具体财务目标是立足于企业各具体管理工作的财务目标,包括各个经济项目、投资对象、主体利益的目标,反映了微观层面的利益需求,直接体现为某项经济事项的财务成果最大化。

(三)财务目标的动态变化与持续完善性。财务目标依托于企业组织,而企业组织受其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结构的差异性影响, 从而使得财务目标不可能定位的非常准确。财务目标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利益调和,其本身就具有利益性。财务目标的设定只能做到相对满意的程度,是各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

(四)财务目标的生命周期性。财务目标是依托于企业生命发展阶段而存在的,不同的生命发展阶段,企业财务目标各有差异。干胜道(2006)分析了企业财务目标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实现的路径原理,通过“做饼”、“分饼”路径阐述了企业的财务政策选择应该与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遵循企业生命周期特征规律,由此一来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利润,保护股东权益,从而实现财务目标。

三、自由现金流量的内涵理解与财务目标的重新定位

(一)自由现金流量的内涵理解。1986年 ,詹森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公司财务与收购》一文中,最早正式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FCF)。自由现金流量这一概念的提出, 引起了学术界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各种提法纷纷出现,比如“袭击者现金流量 ” (raiders cash flow)、“超额 现金流量 ” (surpluscash flow)、“多余现金流量” (excess cash flow)、“可分配现金流量”(distributable cash flow)、“可自由使用的现金流量”(disposable cash flow)等。近年来,学术界紧紧围绕“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计算内容、代理成本、分配,以及它对企业业绩的考察、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并购等方面的意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术讨论和研究。就自由现金流量内在意义而言,可以理解为:

1.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在满足各项资金所需后沉淀下来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的积累成果。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界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自由现金流量的来源。比如詹姆斯·范霍恩(1998)指出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为所有经内部收益率折现后有净现值的项目支付后剩下的现金流。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2002)提出自由现金流量等于公司的税后营业利润加上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业流动资金,物业、厂房与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它未纳入任何与筹资有关的现金流量,如利息费用或股息。实际上,自由现金流量也等于向所有资本供应者支付或收取的现金流量总额(利息、股息、新的借款、偿还债务等 )。肯尼斯·汉克尔、尤西李凡特(2001)认为自由现金流是企业在满足了净现值大于零的所有项目所需资金后的那部分现金流量。

2.自由现金流量存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 由管理层代为管理且具有代理成本。自由现金流量产生于企业各个生命周期的各项生产活动中, 管理层决策影响着自由现金流量的流量、增量和存量。虽然,公司治理和股权制衡对限制管理层在自由现金流量的支配上有很大作用, 特别是大股东。然而,管理层对自由现金流量的长期占有、闲置或者在职消费、低效益使用等等, 势必产生一定的代理成本(机会成本、占有成本、低效益使用成本和风险成本)。

3.自由现金流量的使用必然涉及到各种利益问题。自由现金流量的分配与使用是企业各利益主体关注的焦点,也是各利益主体利益的根本落脚点。自由现金流量的应用与企业价值也息息相关。比如利用富余的自由现金流量回购市场股票,缩小资本市场的股票份额,从而进一步提高每股价值。自由现金流量还可以用于偿还债务,降低利息支付压力,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当然,自由现金流量也可以用于投资新的项目,从而实现再增值,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以自由现金流量定位的财务目标意义。

1.自由现金流量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 ,融合了企业的各项财务决策。可以看出,自由现金流量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如筹资、投资、经营活动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现金流量, 每个环节所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预示着每个环节的活动成果。一旦自由现金流量为负,必然会引起其他环节上的决策调整。姜秀珍等(2003)认为,自由现金流量是融合企业投资决策、筹资规划和股利政策的决策变量,自由现金流量是全部财务政策、预算(营运资本政策、资本预算、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实施的结果。自由现金流量不仅是财务目标的基本变量, 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相连接的重要纽带。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结构和未来投资方向等的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过程管理。通过自由现金流量,才能把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这些财务核心问题联系起来、统筹规划,而不是孤立地考虑企业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决策。以自由现金流量概念作为财务分析、规划的突破口, 有利于提升整个财务规划、统筹决策的水平。自由现金流量是财务目标与财务活动、财务收益与财务风险、价值管理与制度管理的有机整合,使我们对财务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得以升华和深化。

2.自由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财务质量的综合指标。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税后净利润在满足了企业未来净现值大于0的项目所需资金后的剩余现金,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企业,可供企业用来满足额外需要的资金。自由现金流量可基本划分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前者考虑了资本支出,扣除了企业维持持续经营而进行的固定资产和营运资产投资所需的现金,后者则考虑了利息的支付和债务净增加。自由现金流量综合考虑了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一方面真正体现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净利润和拥有创造企业财富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剩余的自由现金流量可作为企业投资新的项目、扩展市场业务、提升企业价值的资金保障。自由现金流量反映的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发展能力充分考虑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未来获现能力等因素。比如自由现金流量的每年持续增长,预示着企业的可持续获现能力;自由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较,则反映了企业偿还能力的大小以及再融资的实力。自由现金流量存量越大,表明其能够支付股东的股利和负债越有现金保障。谢志华(2007)也认为,满足了全部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之后的剩余现金流量越多,表明能够支付给股东的红利越多, 企业的价值也就越大。自由现金流量内涵了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股东红利分配最大化的双层含义。

3.自由现金流量较好地诠释了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关键点。结合国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自由现金流量被划分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符蓉等(2007)对自由现金流量进行了层次划分,将自由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现金净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股东自由现金流量、债权人自由现金流量、管理者自由现金流量,划清了自由现金流量在各利益相关者方面的所有权限,明确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争夺焦点。自由现金流量既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他们之间相互博弈的核心内容。体现为:一是企业需要稳定和大量的自由现金存量和流量,以应对债务风险和筹资风险,而且持有越多的自由现金流量对企业来说就占有越大的主动权。二是自由现金流量是股东或有的最大红利,是股东投资偏好的依据。自由现金流量切实反映了企业的真实价值,是评价管理者努力程度的最好指标,相对客观直接。三是管理层对财务状况的判定也可通过自由现金流量来把握,同时自由现金流量也是管理层占有公司经营权大小的重要内容。四是自由现金流量是债权人提供资金支持的最佳参考依据,自由现金流量可用于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稳定充足的自由现金流量能表明企业还本付息能力与经营能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4.规范和优化自由现金流量的管理和使用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当前理论界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分析来看,自由现金流量存在极大的机会主义。自由现金流量存在的较为普遍的代理成本体现在超额在职消费、过度投资、闲置等方面,从而导致企业费用出现“赘肉”。在利益相关者矛盾上,管理层存在无顾忌地“挥霍”自由现金流量,进行物质与非物质在职享受,更改募集资金用途,低效率投资和并购,扩大自我商业帝国等。大股东利用持股优势与管理层合谋,通过“利益输送”“关联关系”占有自由现金流量,消极监管。自由现金流量的存在,影响到股东与管理层、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平衡,从而使得各利益主体之间目标不一致,导致企业业绩下滑。虽然自由现金流量仅仅是财务指标体系的一项指标,但其所涉及的财务效益和财务关系问题非常突出。妥善解决和处理好自由现金流量所引发的各种矛盾,更有利于企业内部利益群体的平衡,保持财务目标高度一致。因此,将自由现金流量提升到财务目标层次来探讨,其所达到的效果是财务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所期望的,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汤谷良等(2002)指出,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在时间与空间的集合。综上所述,自由现金流量概念是财务目标与财务活动、价值管理与制度管理、时间安排与空间规划、财务收益与财务风险的完满整合。自由现金流量的构成要素、内部结构又使得这种整合的逻辑关系清晰、衔接恰当,使我们对财务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得以升华和深化。

四、实现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财务目标的相关途径

(一 )以相关基础理论为支撑 ,创建自由现金流量的财务目标体系。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满足了各项未来资金需要项目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 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享有的成果。自由现金流量涉及理论较多,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都可以对自由现金流量进行理论诠释。现代广义分配理论指出,各项投入要素都应该参与自由现金流量的分配。产权理论最终要求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 而自由现金流量的占有是各所有者剩余索取权的体现。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自由现金流量所涉及的利益群体进行了划分, 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大小则取决于各自对自由现金流量产生的贡献差异。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契约的不完备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得管理层与股东、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在自由现金流量上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股东特质理论进一步分析了股东之间的持股差异和自由现金流量分配的多少。自由现金流量本身就属于财务问题范畴,如何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科学化、最大化管理和利用好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目标。

( 二 ) 进一步理顺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目标的内在关系,实现二者的一致性。财务目标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目标的相关性最强。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终极体现,存量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效果越好。同时,自由现金流量越大,利用效果越好,价值再创造能力越强。自由现金流量涉及利益相关者群体较广,这些利益相关者在自由现金流量上存在不同的诉求。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激烈博弈,使得自由现金流量成为企业财务关系问题的关键点。因此,处理好自由现金流量内在的矛盾关系,也是企业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和谐关系的重点,与企业长远融资战略和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当然,在定位自由现金流量作为企业财务目标的同时, 要注意处理好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财务的具体目标关系, 具体财务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企业某个环节的自由现金流量最大化,比如筹资、经营、投资活动中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 还要上升到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果,实现剩余自由现金流量的最大化。与此相对应,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关系的处理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根本发展。

(三) 构建以自由现金流量为核心的财务目标评价体系。财务目标的实现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在评价企业财务能力时往往会借助一系列的财务指标,包括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等,来测算企业的营业利润增长、资产利用率、企业价值等,以自由现金流量为财务目标仍然需要相关的评价体系来支撑财务目标的实现水平。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直接评价法以自由现金流量为基础, 横向和纵向对比各项财务指标,从而较为直观地测算企业的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间接评价法体现以自由现金流量为中心的各项财务关系的均衡程度, 这种均衡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股权关系的平衡和财务目标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

(四 )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监管 ,实现财务目标的实质意义。财务目标强调整体利益的和谐统一。然而,在公司实际治理中,由于各利益相关者持股比例的不同使得他们对企业最终自由现金流量的支配权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股权越集中,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越具有发言权和投票权,对公司管理层监督越有力,对具有最终利益索取权和控制权代表意义的自由现金流量来说同样适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股“一股独大”,上市公司主体缺位,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是国有企业“脱贫脱困”的主要来源,国有控股股东利用持股比例高进行非正常性分红,套取自由现金流量, 侵占公司利益, 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有的甚至与管理层合谋, 共同控制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在职消费、盲目投资、低效率使用自由现金流量,影响了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作为资本市场新兴快速发展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股权制衡等方面发挥着“股东积极主义”作用,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实证检验也证明,机构投资者在自由现金流量方面的监管作用也是非常有效的。因此,要壮大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优化机构投资者的不同类型的市场份额,充分发挥其长期持股、追求稳定收益的监管作用,完善国家对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法律保障, 可以强化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治理能力。

财务自由论文 篇2

2.你把责任推给了谁,也就给了他权力。

3.我们不应该以他人来衡量自己,而应该与自己做纵向对比。

4.学习本书中描述的致富的基本原则很简单。那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变得富有?因为保持贫穷状态同样简单。

5.大多数建议者都想对自己的处境进行辩解。通过他们提出的建议,你能看出他们之前的痛处,也就是他们失败的点。一个建议你不要去冒险的人,估计他平时也极大地束缚了自己的生活,因为他自己不会去冒一些必要的险。所以,建议者常常将对自身处境的辩解伪装成对你的建议。

6.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等同于我们需要的东西。

7.如果你讲述自己的困境,那么你一定会收获来自他们的同情。获得同情的人总想得到更多的同情,因此就会向别人讲述更多糟糕的事情。想要维持这种微妙的同情关系,你就必须一直处在糟糕的境况之中,否则,你就没有糟糕的故事可讲了。我们所有人都想获得别人的好感,但谨防自己以获得同情的形式来获得好感。

8.金钱和机遇并不会应需求而产生,而是应能力而产生。你不会因为自己需要更多金钱而获得加薪,你只会因为你所拥有的能力而获得加薪。

9.你的付出应该多于别人对你的期望。

10.请勇于承担责任,使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请勇于放弃和下放权力,使自己成为非必要的一员。

11.做所有人都能做的事,这件事情的价值就犹如沙漠里的一粒沙。如果你做所有人都做的事情,那么你也只会拥有所有人都有的东西。

12.在当今信息时代,输家指的是那些继续依赖国家和他们的雇主的人,赢家指的是自己承担责任的人。

13.真正的投资家坚持的原则:不要只是等待,而应该更多地主动出击;不要只是满足现状,而要去寻找新的道路。

只用17年实现财务自由 篇3

从38岁才开始梳理他的资产,他能实现自己的三个愿望吗?

实现家庭规划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董家一家人的财务状况,找出财务漏洞,

并对此做出解决方案,然后才是逐步实现家庭梦想。

Step1了解家庭资产情况

董家资产盘点:

1.房产30万元

——目前,董先生夫妇住在深圳市滨河附近一套六年前买的72平米的老房子里。由于周边的环境不是很好,虽然这几年房价上涨,但董先生的房子只从25万元升值到30万元。

2.金融21万元

——董先生一家的金融资产情况简单,只有20多万元银行存款,没有其他任何的投资和外债。

董家支出一览:

全家每月要支出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生活费、通讯费总计约2000元,加上董先生自己每年约5000元的应酬开支、董太太每年5000元的衣物化妆品购置费、儿子每年5000元日常开支外的其他额外支出(如学费、生日费、电脑费等)、全家人每年看病保健运动综合支出5000元,再加上每年给董先生父母5000元的赡养费。

出镜人物

董先生,现年38岁,在深圳一家港资企业做部门主管,月收入8000元,年底有双薪作为年终奖金。

董太太,现年35岁,全职家庭主妇。

儿子董浩,10岁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成绩优秀,将来上一所名牌大学不成问题。

规划目标

帮助董先生一家实现三个目标——换一套大房子、送儿子出国留学、55岁夫妻俩开始“旅游人生”。

理财规划师

高蕾,经济学硕士,国家首批理财规划师,曾任澳大利亚ANZ银行专职理财规划师

董先生

三个愿望

1.一套位于深圳南山区的120平米的大宅,总价96万元

2.希望儿子在深圳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后,大学毕业到国外留学

3.希望自己能在55岁左右就提前退休,并储备一笔钱与太太周游全国

专家点评:

董先生家庭拥有良好的财务现状,属于高收入、高结余的家庭,提高净资产的能力较强。家庭财务中存在一些问题:家庭风险管理严重不足;没有投资规划;流动性比率过高,影响家庭综合资产收益率;财务资源有限的现状和期望理财目标较多并缺乏弹性相矛盾等。

Step2为家人建一堵安全的墙

如何让家人感到安心,在不影响现有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退休梦想?理财专家认为,从细微之处着眼,先为家庭做好安全保障,再进行投资的计划。

规划师建议,董先生应该预留相当于家庭6个月生活开支的储备性资金。按照董月均支出4000元计,需要24000元。可以在现有的定期存款中留下4000元,其余20000元购买安全性很高的货币市场基金。

因为董先生家庭的财产和成员都缺少风险保障。董先生一家的风险保障可以通过商业保险完成。考虑到董先生的收入水平,建议各项保障费用每年不宜超过11518元(家庭年度节余的15%),这样在形成家庭保障的同时不会造成家庭过重的财务负担。具体如下:

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的董先生,可以选择一款万能型保险,保障金额随账户价值不断增长,以满足因突发变故而导致的巨额资金需求,最低保证年收益2% ,按月结算,复利升值,还有每次高达8%的奖金,年缴费4800元。另外建议给董先生附加一份年交保费1305元的长期重大疾病保险,一份附加意外伤害保险,年交保费660元。这样,董先生一年的保费为6765元。

其他的家庭成员中,全职主妇董太太可以选择重大疾病终身保险产品、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一年的保费总共为3640元;儿子董浩正值活泼好动的时候,可以选择少儿综合险,全年241元,保费一般是逐年递减的。

此外,家庭还可以投保财产综合保险:普通型家庭财产综合保险的承保范围有房屋及附属设备、室内装潢和室内财产三大部分,投保人可以自由选择投保预计100元左右即足以。

这样下来董先生家庭的保险保障额在10746元,比预算额度还节省了一些。

Step4备足教育储蓄金

董先生的儿子董浩今年10岁,8年后开始读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两年,所以今后8~14年,董家会有开支较大的费用。

如果董浩成绩优秀,考大学和留学都只需缴正常费用,以目前上大学年均支出2万元、出国留学年均支出20万元计,在现在的物价水平下完成6年高等教育约需开支48万元。但是考虑到通胀率,8年后董先生需有一笔大约656,913元的教育储备金才能满足儿子高等教育的开支。

专家点评:

由于留学才是真正的大额开支,所以董家的投资时间可以再延长4年。因此,要解决儿子的高等教育储备基金,董先生可以选择将旧房子以30万元价格出售,然后以这笔资金作为儿子高等教育基金的初始一次性投入,购买一支开放式基金,同时,家庭年度结余中可每年投入8000元进入教育基金准备。如果要在8年后达到656913元,粗略来计算,这只基金的年均回报须达到4.86%。

Step3规划怎样购屋

假设董先生先不考虑儿子未来教育储备基金,完全拿现在手中的积蓄和卖掉旧房的钱作为新房的首付款及装修款,以实现个人和家庭的新居梦。

首先,如果董先生现在要买心目中理想的96万的房子,按八成二十年按揭贷款计,如果年利息为5.508%,董先生选择20年期间等额本息还款法,则他每个月为购买新房的月供额为5286元,年供额为5286*12=63437元,这个还贷压力显然过于沉重了。

因此,考虑到沉重的还贷压力和其他财务目标的实现,理财规划师建议董先生购买同一个小区80平米、两房一厅的住宅,一样可以享受高尚小区的优美环境、一流物业管理和良好的生活设施,但是房子的总价就只需要64万元,2006年底前的房贷利率5.508%/年,即:每月还贷3871元。

这样,董先生现在手中的积蓄扣除家庭应急储备金和日常生活储备金后的余额193782元刚好够支付这套房子的首期款(640,000*20%=128,000元)和简单装修。

Step5到55岁就退休

假设董先生按照自己的期望于55岁时提前退休享受生活,周游全国,届时董太太也一同退休双双出游,那么届时董先生已缴纳了23年社保,董太太计划36岁时重新开始工作并缴社保,到时也缴了17年,都符合领取养老金资格。但是,董先生要领取养老金却是60岁即22年后的事;而董太太也是在20年后才可以。

董先生现在社保账户余额到55岁时是226,568元,到他60岁可以领取时是每月2912元,董太太则是1604元。

董先生现在一家三口月均支出4100元,儿子八年后上大学导致家庭支出减少1/3(董浩的学费及生活费已在step4中另算),而退休后夫妇二人支出水平保持为退休前的80%,为2200元。按照3%的通货膨胀率,这笔支出从17年后董先生夫妇退休开始发生,按照董先生夫妇的意愿,计算30年。

现在是2200元/年的生活费支出,要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17年后生活费支出需要3636元

从17年后董先生夫妇退休开始计算30年,董先生夫妇需要的退休基金为:2124,128元。董先生从60岁开始每月领取养老金,25年后共领取992,858元,董太太则为596,833元。这样,这样,我们以董先生85岁时为时间平台,比较养老金规模和生活支出需求规模,发现董先生夫妇养老金缺口为534,437。

即:2124,128-992,858-596,833=534,437

这个退休基金的缺口要在退休养老规划中解决,通过定期定额投资的方式,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根据董先生夫妇的性格,退休前实际投资收益率预期为6%,退休后为4%。

534,437的缺口折现到董先生夫妇退休55岁时为16.5万。

董先生夫妇现在开始准备养老金缺口部分,同时考虑到董先生的旅游心愿,准备旅游专项基金10万元。则每年需投资9385元。

综合考虑董先生夫妇退休养老规划的各种因素,董先生夫妇只要从现在开始就为退休生活作打算,每年需定期定额投资9385元就可以在17年后开始享受夫妇心目中的高质量的退休生活。

也就是说,每年只要不到1万元的投资,就可以实现17年后退休,以及在此后的30年中继续保持高品质生活的梦想。你不需要买得起曼哈顿岛,只需要保持稳定的投资,以便今后的生活如你所愿。

怎样计算社保养老账户余额?

我们以董先生社保养老账户至2005年底为例,根据深圳社保旧制规定,单位缴纳职工工资的8%,个人缴纳工资的5%,其中11%进入个人社保养老金账户,假设社保账户平均投资收益率为1%,则董先生的社保养老金账户余额为FV:

投资期限N=6年,

社保账户平均投资收益率I%=1,每年养老金总额PMT=-7653*11%*12=-10102,

6年后社保养老金账户余额FV=60627元

1.到董先生55岁时,社保的累积值为

投资期限N=17,

社保账户平均投资收益率I%=1,

期初一次性投资PV=-60627,得17年后的养老的账户累计值为FV=60730元

2.董先生2007年开始每月缴纳社保到55岁停止缴纳时的养老账户余额FV

董先生2006年全年缴纳养老金为7680元,17年间深圳市年缴纳养老金封顶工资限额以2%的速度增长,养老金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1%,则计算如下:

投资期限N=17,社保账户平均投资收益率I%=1%/(1+1%)*100=0.99%,17年年间每年所缴养老金PMT=-640*12*(1+1%)16,(按照董先生目前工资水平,每月以8%缴养老金,所缴养老金为640元)

得55岁养老账户余额FV=165,838元

3.董先生到55岁时社保养老金账户余额合计:

165838+60730=226,568元

4.这笔钱到董先生60岁开始领取社保金时的余额为FV

期限N=5,假设养老金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I%=1%,55岁时社保余额为PV=-226,568,

得FV=238,125元

5.届时董先生每个月可领取的社保金为

个人账户部分:238,125/120=1,984元

财政支付部分:即届时城镇职工前一年平均收入的20%

假设2005年深圳城镇职工平均月收入PV为3000元,年均增长率I%为2%,则22年后为:

期限N=22,I%=2,PV=-3,000, 得FV=4,638元

则国家负担部分社保金为:

4,638*20%=928元

故董先生届时可领取的社保退休金为:

财务自由论文 篇4

随着安然事件、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以及中国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中投资收益等占净利润比例的急剧膨胀,使学界和实务界更加迫切的认识到了在权责发生之下,盈余管理存在着很大的余地,会计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关注现金流量,并将现金流量表作为必须披露的财务报表之一。目前,“现金至尊”的财务理念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现金流量作为财务指标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认同,但是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与之相比,自由现金流量为企业评价提供了一个更具综合性和前瞻性的客观维度。

二、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及层次

1. 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提出

(1) 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中的自由现金流量。西北大学的拉巴波特教授 (1986) 构建了拉巴波特价值评估模型 (Rappaport Model) 。在其模型中,拉巴波特确立了五个决定公司价值的价值驱动因素:销售、销售增长率、边际营业利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营运资本和资本成本,并通过这些价值驱动因素而对公司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预测。在扣除现金流出后的税后现金流量净值被称之为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然后通过对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贴现得出目标公司价值。

(2) 委托代理成本 (Agency Cost) 研究中的自由现金流量。詹森教授 (1986) 则是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理论 (Free Cash Flow Theory) ,用来研究公司代理成本的问题。其中,自由现金流量定义为企业在“满足所有以相关的资金成本折现的净现值为正的所有项目所需资金后剩余的现金流量”。从效率的角度看,这些资金应回报给股东,比如增加分红或购回股份,而不是留存起来。但这种情况很少见。詹森指出,企业管理当局之所以保留现金而不分发给股东,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现金储备增加了他们面对资本市场的自主性,扩大了他们所管理的公司的规模。企业管理当局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等方面的考虑,采取的企业行为会背离股东的利益,这种利益损失即代理成本。

2. 自由现金流量的不同层次及计算

在前人的研究中,主要有两种方式来定义自由现金流量。

(1)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是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来提供的,如:卡普兰和科勒、范霍恩、康纳尔以及标准普尔等。即: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税息前利润+折旧和摊销-所得税-必要的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2)从股东的角度来看, 作为企业剩余收益索偿权的所有人, 在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基础上, 还要扣除债务的利息和本金, 如果仍有剩余现金, 即属于股东的自由现金流量,如詹森、汉克尔和李凡特等。即:股东自由现金流量=税息前利润+折旧和摊销-所得税-必要的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发行新债-清偿债务本息) 。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符蓉等(2007)《“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析》一文对自由现金流量层次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本文的研究把自由现金流量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是企业一定期间可以提供给所有投资人的税后现金流量,而股权现金流量是一定期间企业可以提供给股权投资人的现金流量。计算过程如下:

经营现金净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与摊销-所得税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必要的资本支出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债务净增加

三、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财务指标的优越性探讨

1. 净利润等作为评价企业财务指标的缺陷

(1)以净利润为评价指标的缺陷: (1) 净利润指标未考虑取得的时间和取得的风险; (2) 会计利润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计价基础上的核算结果,易于操纵,从而误导投资者; (3) 净利润是基于历史业绩的评价指标,为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和发展。

(2)以经营现金流量作为评价指标的特点: (1) 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相比,较不容易受管理层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企业的经营能力; (2) 经营现金流量为考虑筹资和投资现金流量,在综合考虑企业运营状况时不够全面; (3) 经营现金流量指标不具有前瞻性。

2. 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财务指标的优势

自由现金流量在美国和欧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大量的投资银行、财务咨询、信用评级等机构十分关注自由现金流量,而且美国上市公司年报中常常披露自由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财务指标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自由现金流量这一指标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的产物,其不受会计准则和盈余操纵的影响,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从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是由经营现金净流量扣除必要的资本性支出后得出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是由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扣除税后利息支出和债务的净减少而得出。这些数据都是企业发生的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因此相对客观。

(2)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综合考虑了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为了维持持续经营而进行必须的固定资产与营运资产投资后可用于向所有者分派的现金。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是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扣除税后利息支出和债务净减少之后归属与企业股东的现金剩余。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考虑了资本支出,股权自由现金流量考虑了利息的支付和债务的净增加。因此,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综合考虑了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

(3)自由现金流量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能够更合理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基于企业未来价值的评价。经营现金流量的确也具有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功能,但是经营现金流量只考虑了过去的现金能力,而自由现金流量中包含着应该扣除持续经营条件下必要的现金安排部分,不仅考核企业过去的获现能力,还同时把未来的创现能力纳入考核之中。

(4)通过控制自由现金流量可以降低代理成本。自由现金流量假说认为,当成长性不佳的公司面临大量超额现金的时候,会产生由现金资源引发的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负债是监督管理者、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机制。负债的管理会影响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所以控制自由现金流量可以降低低成长性企业的代理成本,增加企业价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自由现金流量不受会计方法的影响,受到操纵的可能性较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在衡量上市公司业绩上的不足,进而能够有效刻画上市公司基于价值创造能力的长期发展潜力。

摘要:在讨论自由现金流量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进行了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层次划分。最后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的根源出发, 讨论了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财务指标的综合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量,财务指标,综合性

参考文献

[1]Jensen.M.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76:323~339

[2] (美) 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等著郝绍伦谢关平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第3版) .2002, 7第1版

[3]符蓉、黄继东、干胜道:“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析.会计之友, 2007

[4]刘召敏: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5]王化成:财务管理研究.第一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1

财务自由之路读书笔记 篇5

于是,在不懂不专业又渴望积攒资产的心理,我按照钉大教的方法,跟投了他的一只基金。

因为定投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用近期可能用到的资金,最好用闲钱,可能3、5年都用不到的!今年娃的压岁钱大概8000左右,我想着那就凑齐10000,这个10000长期用不到,就用来做他的教育基金吧,定投的初始金额就有了。

虽然不多,但是通过复利计算器算了下,每月基本上在850左右的基础投资金额,利率保守算10%,下来65万左右,也是笔不小的钱了。将来作为娃的创业资金或者其他都可以啊!

我的房子梦,也是需要实现的,首先还是得好好工作,增加工作收入来积攒资产的本金。

用活年金保险实现财务自由 篇6

带着这种误解,一些人在职场上打拼,希望获得更多薪水,但面对职业压力、行业变动,以及生理问题或意外带来的收入中断等风险,时常显得力不从心。有一些人开始意识到可以通过投资创造更多财富,于是盲目地尝试各类理财工具,但急功近利的结果大多以惨淡收尾,甚至波及正常生活。

正确理解财务自由

究竟何为财务自由?财务自由是指个人或家庭以投资产生的收入(被动性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非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主动性收入),体现在投资收入足以覆盖个人或家庭的各项支出,已有财富成为创造更多财富的工具。

关于上述概念,有两个重点需要关注:首先,要清楚自己家庭基本生活档次的开支总额,这属于欲望的范畴;其次,获得的应该是投资产生的“收入”,而非投资“收益”,很多人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必须明确的是,收益是偶发性的,而收入则是现金流,是有规律、可持续且固定的,收入的金额能够准确地被计量(如房租收入、工资收入、退休金收入、优先股股息等)。

如果有这样两个选择:一个是有500万元的资产在股市账户中;另一个是有300万元房产可供出租,每月租金5000元。哪个能让你更有安全感?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这说明,在财务方面,人们的安全感并非简单来自所拥有财富的多寡,更多地来自拥有可依靠、稳定且持续的收入。财富并不是净资产,而是衡量“钱生钱”的能力,是钱所产生的收入以及你的财务生存能力。一个人只有将增加的收入不断用于购买可产生现金流收入的资产时,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务自由。

有效投资建立被动性收入

要实现财务自由,需要在了解家庭开支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家庭资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的属性,在保障现有财务安全的前提下,不断通过资本创造可靠而稳定的被动性收入。可带来被动性收入的金融工具及其特性对比如右页表所示。

通过对比,笔者认为,对中产家庭来说,年金保险不失为一种实现财富快速积累、构建被动性收入的有效方式。

年金保险是指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方式,在预定的时间内开始定期、定额地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产品。其事实上是一种以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条件的人寿保险,生存保险金通常按照年度周期的方式给付。年金保险属于功能性复合型金融工具,具备以下特点:第一,投资门槛低,可化零为整、落袋为安;第二,产品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不存在限购问题;第三,本金安全稳健,投资收入有保障;第四,投保人享有资金的高度控制权和支配权;第五,可化解现金财产分配纠纷,省去各项税费;第六,贷款成本适中,手续简便,可循环贷款,且还款方式灵活,不会产生信用污点。

年金保险依交费方式不同,交费期短则3年,长则20年,根据资金前置效率高的原理,建议投保人选择3年交清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返还方式,年金保险分为快速返还型和养老型,建议投保人首选快速返还型,通常在投保后的第4年就开始产生现金流;根据是否增值,年金保险分为固定型和分红型,考虑到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胀的影响,建议首选分红型。

王女士,35岁,购买年金保险,固定收益率4%。首年投入100万元;第二年对该100万元进行贷款,提取出60万元,自行补充40万元,作为第二年的保费;第三年继续对第二年的100万元保费进行贷款,提取60万元,自行补充40万元,就交清了3年的保费。如果不断重复操作,资产将迅速扩大。

运用贷款方式交纳保费,相当于自我加了杠杆,而按照保险合同约定,每年的固定收入和浮动分红均不受影响,保证王女士每年都有一笔稳定的现金流收入,约12万元。该方案实际投入资金为180万元,却能获得300万元资产所产生的稳定收入,年化收益率约为6.6%(12万元/180万元)。每月的收入结余可用于偿还贷款和利息,当保单达到一定资金量时,可再次贷款或进行风向投资,或在需要时进行低成本融资,形成高效的家庭资金池。

灵活运用年金保险可帮助中产阶层快速积累财富,创建被动性收入。而高净值人群中一些深谙年金保单功能和属性的人,也在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如仿效欧美私人银行的高净值人群,为了有效地实现财富传承,会选择“大额保单质押”的做法。通过将保单质押融资,盘活资产,用融资资金进行投资。这种模式几乎成为海外富人财富传承的标准配置,其原因在于,当大额资金投入保险后,资金效益就静止不动了,因此可以将保单质押融资,只要能够稳健地创造高于融资成本的收益,就能够提高这笔资金的整体效益。这种方法沉淀了家庭资金,为家庭创造确定的现金流,保证生活品质不下降。

后记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财务压力实际上源于人们对理财认识的偏颇和对各类金融工具的狭义理解。人为钱工作还是钱为人工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曾见过太多人理财不得法,只能通过工作获取收入,这样很难保障现金流的持续。经济的发展存在周期,人的一生同样有一个周期,家庭财务结构要与人的生存周期相匹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对于钱的依赖程度不同,只有建立多元的家庭收入结构,创造稳健、持续的被动性收入,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无论何时何地,稳稳地把握幸福。

1000万就财务自由了吗? 篇7

新闻链接1:

MSN中文网(cn.msn.com)与艾瑞市场咨询共同宣布了《中国白领网民工作形态研究报告》。该报告结果显示:多数男性白领首选1000万以上才能够达到财富自由,而多数女性白领网民的财富自由观也达到500万元。总体来看,全体白领网民当中半数认为拥有500万-1000万才能够达到财富自由。

从专业理财的习惯用语上,上面提到的“财富自由”更多应该被表述为“财务自由”。大多数白领网民认为拥有500万-1000万才能够达到财务自由,女性比男性的财务自由观稍低。

“1000万元这个数字,是从国内10万名网民的调查中得出的数字,我个人感觉:这反映出了国内网民有着非常深的不安全感”,MSN中文网执行出版人兼总编辑刘书女士认为,目前国内大多数白领人群是达不到这个数字的,“现实跟我们的理想存在着巨大差距”。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刘书告诉我们,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职业环境、外部的经济增长和不确定的因素,或者说国家对于从业者的职业、养老等保障系统还不是很健全,导致了普遍国内的白领缺乏安全感。

“这其实反映出来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社会的结构问题”,刘书说: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几乎每一个对自己都有很高的期望值,同时你所处的环境让我们很难快速积累起这些财富。其实一半人对职位安全感都有很大的问题,我能不能保住这份工作,这都是一个问号。

但理财专家普遍认为:这个1000万元表面上看似乎“很不合理”——估计太高了,但是实际上分析起来“它也是合理的”:

首先,大家都知道有句话现在非常流行,“跑不过刘翔不要紧,但一定要跑过CPI”,CPI国内11月份是6.9%,猪肉的价格上涨是56%,实际上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通货膨胀率的时代。因此,若干年后的1000万元并非是天文数字。

其次,就是人们基于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当现在的白领们到自己70多岁的时候,实际上将要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的“421式”家庭问题,那个时候养老问题就将全面爆发,每一个孙子辈的夫妇两人,要面对多少个老人,他们应该照顾哪个老人合适?能不能照顾得过来?所以说,这1000万元的目标也是合理的。

“我看了这个报告之后,心情还是很灰的,其实我也是调查里的一员”。刘书最后认为:国内白领人群在职场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尴尬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白领,是办公室里的一群精英,就认为自己应该是有房、有车,属于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值较高的人群。但在现实中,白领实际上是职场的“流动生”,1000万元是非常难挣得——这就是职业人群非常尴尬的境地。

新闻链接2:

最近,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首个寿险指数“恒安标准寿险指数研究报告”中,有几项数字颇耐人寻味:

对于“社会保障能满足退休后的经济需求”一项调查中,回答“不同意”的人数比例为26.2%;回答“不好说”的人数比例为54.3%。

对于“我的家庭收入每年都会增长”一项调查中,回答“同意”的人数比例为39%;回答“不好说”的人数比例为43.6%。

关于“帮助家庭防范可能出现经济困境的最好解决方式”一项调查中,所占比例人数最高的前三位选择分别为:充足的储蓄(64.3%)、理财投资(19.3%)和人寿保险(11.7%)。

当我们看到“充足的储蓄”依然占据被调查人群的大多数选择时,就可以知道:“有想法,没办法”或者是“有焦虑,不行动”,应该是目前国内白领人群理财现状的最贴切描述。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美国很多家庭财富的积累方式上,除了家庭成员的工资收入一块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块来源——理财投资。而目前中国家庭中,绝大多数的收入来源几乎都是依靠工资收入。

上一篇:创新与改进化学实验下一篇:胼胝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