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癫痫

2024-12-19

成人癫痫(共4篇)

成人癫痫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继发性癫痫的主要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2008年1月2012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继发性癫痫患者, 分析其病因及发作类型。结果 研究发现成人继发性癫痫最常见的病因为脑血管病 (50.0%) , 其次为颅内感染 (18.6%) 、颅内肿瘤 (11.8%) 、脑外伤 (8.8%) 。脑血管病后继发性癫痫以老年组患者居多, 而颅内感染则是以非老年组患者居多。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居多 (59.80%) 。结论 脑血管病是成人继发性癫痫的首要原因。颅内感染后继发性癫痫以非老年患者居多。

关键词:癫痫,继发性癫痫,病因

癫痫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是一种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1]。 根据WHO调查, 我国有癫痫患者900万, 活动性癫痫600万左右, 且还以每年45万的新患者数增长, 近十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技术的发展, 相当一部分癫痫患者的病因逐步得以明确, 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为继发性癫痫[2]。 继发性癫痫占整个癫痫的30%~40%[3], 是指病因明确、有局限性或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有全身性缺氧及代谢异常等原因的癫痫。 脑血管病、 脑肿瘤及脑外伤是常见的三大主因。 积极检查明确继发性癫痫的病因是其治疗的基础。 本文对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病因及发作类型予以回顾性分析研究,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门诊与住院收治的> 16周岁的继发性成年癫痫患者102例。 符合以下入组标准:1癫痫发作表现由医务人员或至少1名目击者叙述, 至少2次以上相同发作, 且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诊断标准;2脑电图异常协助诊断;3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4既往无癫痫病史;5可找到明确的病因。 同时排除下列情况: 1妊娠期女性患者;2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的患者; 3发热惊厥;4由乙醇、药物、非酮症高血糖等因素引起急性代谢或中毒情况下出现的痫性发作。

10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中, 男62例 (60.8% ) , 女40例 (39.2%) 。 患者按60岁年龄为界分为老年组 (≥60岁) 与非老年组 (< 60岁) , 其中, 非老年组50例 (49.0% ) , 平均年龄56.05岁; 老年组52例 (51.0% ) , 平均年龄71.2岁。

1.2检查与记录内容

回顾性采集所有患者详细病史, 记录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记录旁观者的具体描述, 同时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MRI及脑电图检查, 同时接受血生化、血常规等检查, 部分根据病情需要接受免疫学、腰穿脑脊液检查、毒物检测、脑血管造影等必要检查。

1.3诊断标准与分类方法

癫痫诊断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诊断标准。 根据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记录病因, 同时记录癫痫发作时描述情形及脑电图特点进行分类。 癫痫分类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委员会关于癫痫发作和癫痫诊断方案的建议[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病因分析

10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中, 脑血管病占51例 (50.0% ) , 其中脑出血24例, 脑血栓18例, 脑栓塞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颅内感染19例 (18.6%) , 其中病毒性15例, 结核性3例, 细菌性1例;颅内肿瘤12例 (11.8%) , 其中脑膜瘤5例, 转移瘤3例, 胶质瘤4例;脑外伤9例 (8.8%) ;脑动静脉畸形4例 (3.9%) ; 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 (2.9%) , 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多发性硬化1例;代谢性脑病3例 (2.9%) , 其中2例为糖尿病性, 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苯妥英钠过量中毒1例 (1.0%) 。

2.2不同年龄段的病因分析

在非老年组中, 脑血管病15例 (30.0%) , 颅内感染14例 (28.0%) , 颅内肿瘤8例 (16.0%) , 脑外伤5例 (10.0%) , 脑动静脉畸形4例 (8.0%) , 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 (6.0%) , 代谢性脑病1例 (2.0%) 。 在老年组中, 脑血管病36例 (69.2%) , 颅内感染5例 (9.6%) , 颅内肿瘤4例 (7.7%) , 脑外伤4例 (7.7%) , 中毒1例 (1.9%) , 代谢性脑病2例 (3.8%) 。 统计学分析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继发性癫痫的病因显示, 老年组中脑血管疾病明显多于非老年组 (P < 0.05) , 而颅内感染在非老年组中明显多于老年组 (P < 0.01) 。 见表1。

2.3癫痫发作类型

按国际抗癫痫联盟 (2002年) 癫痫发作分类, 102例患者中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61例 (59.80%) , 单纯部分性发作26例 (25.49%) , 复杂部分性发作15例 (14.71%) , 见表2。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 *P < 0.05, **P < 0.01;“-”表示无数据

注:“-”表示无数据

3讨论

本组102例成人继发性癫痫患者中, 脑血管病51例, 占50%, 为继发性癫痫的首要病因[5], 其次为颅内感染, 以及其他一些病因, 如颅内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脑外伤以及脑动静脉畸形。 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 继发性癫痫的病因有所不同。 在非老年组, 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病与颅内感染, 二者比例相当, 其次为颅内肿瘤、脑外伤等;而在老年组, 脑血管病所致癫痫更占到69.2%, 其次为颅内肿瘤、颅内感染, 与文献报道相符[6]。

本组患者中, 癫痫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最为多见, 共61例, 占59.8%。 而癫痫经常出现在代谢性脑病、中毒、脑炎的早期, 多数为全面强直阵挛, 而颅内肿瘤引起的癫痫则与此不同, 癫痫发作类型通常是单纯部分或复杂部分性运动发作。

随着社会老龄化,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7], 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 本组观察的51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中,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35例 (68.6% ) , 单纯部分性发作12例 (23.5% ) , 复杂部分性发作4例 (7.8%) 。脑血管病后继发性癫痫多为脑出血和脑血栓引起, 老年人多发作为全身强直-阵挛。因此, 要降低成人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率, 特别是老年人, 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是关键。 只要做好脑血管病的预防工作, 就可以大大减少成人继发性癫痫的发生。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学分析显示[8],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龄、过咸食物、脑血管病家庭史、 烟瘾、酒瘾、血压过低等, 要预防脑血管病后成人继发性癫痫的前提是消除上述危险因素, 严格控制饮食并经常锻炼身体, 可以大大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本组19例颅内感染患者绝大多数分布在非老年人中, 共14例 (73.68%) , 其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2例 (63.16%) , 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 (15.79% ) , 复杂部分性发作4例 (21.05%) 。颅内感染继发癫痫多以全面大发作为主要类型, 尤其是病毒性脑炎 (脑膜炎) 占多数, 有15例占51.72%。 老年组病例较少患颅内感染, 两组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 。 颅内感染中以病毒性较为常见, 无年龄限制, 通常30岁左右为高发期, 对于病毒性脑炎侵犯脑组织的机制, 目前有两种解释:1脑白质损伤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2脑组织直接被病毒损伤。 无论是由哪种方式导致脑组织损伤, 都会引起脑细胞放电异常, 从而导致癫痫发生[9]。

本组成人继发性癫痫的第3大病因是颅内肿瘤, 占本组11.8%, 有12例, 其中转移瘤和脑膜瘤分别为3、5例, 胶质瘤4例。 国外报道脑肿瘤是继发性癫痫的第2位病因, 在14%~40%范围内[10]。 本研究显示颅内肿瘤在非老年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 这与国内、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稍不一致, 可能与本次研究收集的均为神经内科就诊患者为主, 而非老年组更多就诊于神经外科有关。

成人胰岛细胞瘤所致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B6缺乏症等均可导致癫痫发作。 本组的3例代谢性脑病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且发作类型均为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 这与原发病所致较重的弥漫性脑功能损害有关。 亦有报道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的癫痫以局灶性运动发作多见[11]。

本组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的癫痫患者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2例继发于系统性红班狼疮的癫痫。 有文献报道, 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神经系统损害者占25.5%~60%, 其中引致癫痫的占15%~20%[12]。

综上所述, 脑血管病是成人继发性癫痫的首要原因, 次之为颅内感染, 第三是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后继发性癫痫多为脑出血和脑血栓引起, 老年人多发作为全身强直-阵挛; 颅内感染后继发性癫痫以非老年患者居多; 继发性癫痫发作类型多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 而颅内肿瘤引起的继发性癫痫发作类型多为单纯部分和复杂部分发作。

成人癫痫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2年8月—2013年1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癫痫患者207例。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癫痫诊断标准,发作类型按1981年痫性发作的国际分类标准分类;3无严重的进行性系统性疾病;4智力足以理解及完成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5病程≥1个月;6患者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对每位调查对象在就诊时进行资料收集,给予一份QOLIE-31 进行填写,癫痫患者一般情况问卷经询问患者后由调查者填写。对量表按评分规则进行评分,汇总整理临床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检验标准 α=0.05。分别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皮尔森相关分析筛选出的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变量作为协变量,生活质量总分高低(以常模的M-0.645SD为界)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后删除法(Backward:LR ),引入协变量标准 α=0.05,删除协变量标准 α=0.10。

2 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较一般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更为明显[1]。目前认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多个方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显著下降,包括疾病本身、抗癫痫药物、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2]。本研究经筛选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是: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情绪障碍和病程。提示已婚、伴有情绪障碍、较长病程是引起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危险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是发生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较低的保护因素。结果表明已婚会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的风险,而国内外部分研究表明已婚比未婚的生活质量要好[3-5],已婚和未婚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文化程度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较高学历者会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这与Vesile等[7]研究结果一致的。情绪障碍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的风险,目前研究表明情绪障碍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8],其中抑郁和焦虑是影响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病程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病程越长,生活质量越低。这与部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10]。然而也有一些报道结果与此不同,朱丹彤等[11]研究发现,病程1年以内组与病程在1年以上组比较,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认为病程在5年以上者为慢性癫痫,若以1年分组可能造成生活质量差异尚不明显的结果。Djibuti等[3]认为长病程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总得分、发作担忧、社会功能成正性相关,本研究与其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选取的对象对疾病的认识和对发作的控制不同造成的。女性在发作担忧方面生活质量较男性差,目前对性别是否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国内外没有一致的看法[1,12-13],这可能与不同国家、地区存在文化差异有关。在社会功能方面,无明确病因者生活质量更好,陶爱华等[14]认为原发性癫痫与继发性癫痫之间在生活质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sile等[7]研究认为只有产伤这个病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目前关于该因素的报道数量较少。本研究表明在情绪健康方面,服用药物数目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与程建华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发作担忧、精力、疲劳方面,癫痫发作频率低者较发作频率高者得分高,与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一致,癫痫的发作频率是影响癫痫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15]。经济情况与生活质量得分在生活满意度、情绪健康、总得分三方面呈正相关。结果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较一致[6-7,16]。 程建华等[6]和Tlusta等[17]认为未就业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肯定的因素。本研究发现在生活质量情绪、精力和药物影响方面未就业组比就业组较低,其他方面无显著性,而在读学生及离退休人员可能因为不需考虑经济问题,无工作压力,在生活质量多方面明显高于就业组及无职业组。本研究提示年龄在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及认知功能方面呈负相关,发病年龄与发作担忧方面呈正相关,这与龙发青等[16]与Vesile等[7]研究一致。癫痫对各年龄段患者均可产生消极影响,对不同年龄阶段影响方面不尽相同,成人患者主要是职业、婚姻、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受影响,而儿童患者,更多地影响生理、认知健康以及心理调整能力[18]。但也有研究表明发病年龄并不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19]。全面发作组与部分发作组之间比较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提示发作类型不是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Grethchen等[12]结果一致。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不同,其中以多种类型发作的患者生活质量最差,全身性发作患者生活质量较部分发作患者要高[4]。相反的,有研究认为全面性发作(特别是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部分性发作大[6]。造成结果存在争议的原因可能是研究中纳入人群的特质存在差异,可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服用传统型AEDs、新型AEDs与联合应用传统与新型AEDs三组间的生活质量未见差异,这与程建华等[6]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从临床经验来看,新型AEDs的副反应更小,生活质量也应更高。关于用药类型是否对生活质量有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关于家族史是否为影响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表明家族史不是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主要的局限性:样本数量尚不足够大。选取患者中全面性发作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而部分性发作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所以仅分为全面性发作组与部分性发作组。同样仅以有无明确癫痫病因分为有明确病因组与无明确病因组,未进一步探讨各个病因对癫痫生活质量的影响。要解决上述问题可能需要今后扩充样本后以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组。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改善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从多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手段最终全面提高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癫痫病人一般情况问卷、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中文版)对207例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癫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软件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筛选出的可能相关因素作为协变量,癫痫生活质量总分高低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发作类型、用药类型及家族史可能不是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能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是:性别、年龄、发作年龄、婚姻状况、病因、情绪障碍、发作频率、病程、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和目前用药数目;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情绪障碍及病程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情绪障碍及病程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应当引起关注。

成人癫痫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成人癫痫患者96例, 且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 (ILAE) 推荐的癫痫诊断标准, 年龄18~50岁;经临床与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病程≥1年, 无智能障碍, 且有完整的就诊记录。排除标准:年龄<18岁或>50岁;脑部有器质性疾病者;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者;合并有脑血管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肿瘤等其他慢性疾病患者。

研究方法:采用一般人口统计学分析及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对性别、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婚姻状况、服用抗癫痫药物类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等进行HAMD的测评, 可以较详细地了解研究对象症状的严重程度。严格遵循入组标准收集临床资料, 应用评定工具按照标准评分方法和要求进行临床测评, 由调查者本人评定所有病例HAMD评分以保证其一致性。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 统计成人癫痫患者的抑郁状况,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 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所涉及到的因素进行分析, 判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 (P<0.10) 。多因素二项分类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假设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确定其相关度。

结果

本研究调查96例成人癫痫患者, 年龄18~50岁, 平均 (33.25±8.76) 岁, 发作频率0~40次/月, 平均数5次/月。96例成人癫痫患者HAMD量表得分5~40分, 平均 (15.07±7.8) 分;<8分50例 (52.1%) ;>8分46例 (47.9%) 。其中9~34分43例 (44.8%) ;>35分3例 (3.1%) 。由此可以看出癫痫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47.9%, 符合重度抑郁症诊断标准3例 (3.1%) 。对成人癫痫患者的HAMD评分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 (入选标准α=0.10, 剔除标准α=0.11) 。对性别、年龄、发作频率、经济情况、发作类型、药物类型、婚姻现状、文化程度、药物数目、职业、病程等假设相关变量进行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药物数目、发作频率、发作类型、文化程度、病程、经济情况与HAMD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然后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发现学历、经济状况是癫痫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保护性因素, 而发作频率、病程是引起癫痫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明显危险因素。

讨论

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反复的癫痫发作及长期服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及经济上的压力。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地发展, 治疗癫痫病的药物品种也有了新的突破, 且新药的不良反应较少, 因此癫痫病的治愈率已高达90%。我们不但要减少癫痫的发作, 更重要的是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宋薇香等对60例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发现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差, 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国内调查研究发现癫痫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生率20%~62%, 但在治疗过程中被诊断为抑郁障碍且接受正规治疗的还不到10%, 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表明成人癫痫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发作频率、病程、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其中, 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是癫痫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保护性因素, 而发作频率和病程是癫痫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朱丽娜.HOPE模式视角的杭州市余杭区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2012.

[2]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51-357.

[3]吴希如, 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4-46.

[4]中华医学会主编.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36.

[5]王薇薇, 陈静, 吴逊.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志, 2002, (35) :135-138.

[6]程建华, 王彤歌.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 30 (3) :23-25.

[7]王彤歌.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J].实用医学杂志, 2001, 1 (12) :1141-1142.

[8]李勇, 季成叶, 赵德才.癫痫患儿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 (5) :401-402.

成人癫痫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 均符合1981年ILAE的分类标准。其中男41例, 女27例, 年龄18~59岁, 平均年龄 (37.49±6.81) 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及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给予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 第1天服用75mg, 每晚服用1次, 连续服用4 d;第5天将药量加至口服75 mg, 每日2次;在第9天将药量加至早上口服75 mg, 晚上口服150 mg;而在第13天时, 将药量加至口服150 mg, 每日两次, 按照此药量直至第14周。

1.2.2 对照组

采用之前服用的抗癫痫药物的剂量、种类, 且服用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氟桂利嗪作为添加剂口服治疗, 第1天口服5 mg持续1周, 并每天增加10mg, 按照此药量直至第14周。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那么便停止递增并按照此剂量维持至治疗结束;如果患者发生不能耐受的情况, 则立即退出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神经系统检查与常规检查及患者在治疗前3个月期间每个月的平均发作次数, 治疗后的副反应发生情况, 发作的次数及日期等。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4周及3、6个月进行脑电图、心电图, 肾、肝功能, 血、尿常规等检查, 认真记录并分析。

1.4 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治疗前、后每月平均发作频率, 将比较结果作为评定标准, 计算公式为: (治疗前发作频率-治疗后发作频率) /治疗前发作频率×100%[4]。显效:发作频率减少≥75%;有效:发作频率减少至50%~74%;无效:发作频率减少<50%;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 (附表)

如表1所示,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06%,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3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眼花、发汗, 1例便秘、口鼻干燥,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 而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视野异常、痰多, 4例头痛、发汗、眼花, 1例嗜睡, 2例反应迟钝, 3例便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29%,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上述患者均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 1 d后均有缓解。

3 讨论

本研究中采用普瑞巴林胶囊治疗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35%,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采用普瑞巴林胶囊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由氟桂利嗪作为添加剂递增治疗的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使用普瑞巴林胶囊进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例数仅有2例, 而对照组患者在使用氟桂利嗪作为添加剂递增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2例, 试验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表明使用普瑞巴林胶囊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普瑞马林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5,6]。但是本文仅是以临床疗效和使用安全性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没有做出更深步的研究, 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得到医学界专家的指正, 同时能够为界内人士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巫婷, 景秋芳, 叶波, 等.2, 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化法测定普瑞巴林[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0, 24 (2) :350-353.

[2]徐燕, 葛叶盈, 成建庆等.术前口服普瑞巴林对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 2013, 42 (10) :88-92.

[3]周中华, 冯莉, 李蜀渝等.奥卡西平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观察[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 37 (5) :405-407.

[4]肖占琴.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评价唑尼沙妥添加治疗成人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D].重庆医科大学, 2011.

[5]马建华, 张杰, 李玉华等.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2, 34 (18) :2812-2813.

上一篇:WEB项目下一篇:感觉信息